S**U 发帖数: 7025 | 1 印顺法师『唯识学探源』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04/yinshun04-08.html
关于有分识,『摄大乘论无性释』卷二,有简单的叙述,也就是奘门所传九心轮的根据
。『无性释』说∶
「上座部中,以有分声亦说此识,阿赖耶识是有因故。
^^^^^^^^^^^^^^^^^^^^^
如说∶六识不死不生,或由有分,或由反缘而死,由异熟意识界而生。如是等能引发者
,唯 [P111] 是意识。故作是说∶五识于法无所了知,唯所引发;意界亦尔。唯等寻求
。见唯瞩照。等贯彻者,得决定智。安立是能起语分别。六识唯能随起威仪,不能受善
不善业道,不能入定,不能出定;势用,一切皆能起作。由能引发,从睡而觉。由势用
故,观所梦事。如是等分别说部,亦说此识名有分识」。
『无性摄论』释关于有分识的说明,奘门师弟,给以九心轮的解说。依窥基说∶实
际上只有八心,因为从有分出发,末了又归结到有分;把有分数了两次,成一个轮形,
所以名为九心轮。『成唯识论枢要』卷下,就是这样说的∶
「上座部师立九心轮∶一有分,二能引发,三见,四等寻求,五等贯彻,六安立,
七势用,八反缘 |
|
g**r 发帖数: 425 | 2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八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一
此品来意。前品通明诸佛刹海。今此别明本师所依果。答世界海问。故次来也。梵本具云
华藏庄严严具世界海遍清静功德海光明品。译人嫌繁。乃今太略。应云莲花藏庄严世界海
品。谓莲花含子之处目之曰藏。今刹种及刹为大莲花之所含藏。故云华藏。其中一一境界
皆有刹海尘数清静功德。故曰庄严。世界深广目之为海。然此世界海略举二因。一约众生
如来藏识。即是香海。故楞伽云藏识海。亦法性海。依无住本是为风轮。亦妄想风。于此
海中有因果相。恒沙性德即是正因之花。世出世间未来果法悉皆含摄。故名为藏。若以法
性为海。心即是花。含藏亦尔。然此藏识相分之中。半为外器。不执受故。半为内身。执
为自性。生觉受故。二约诸佛。谓以大愿风持大悲海。生无边行华。含藏二利染净果法。
重叠无碍。故所感刹相状如之。是以出现中。多将世界以喻佛德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海微
尘数劫修菩萨行时。一一劫中。亲近世界海微尘数佛。一一佛所。净修世界海微尘数大愿
之 |
|
b*****l 发帖数: 3821 | 3 学术界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奥义书》的影响,对吗? http://www.xuefo.net/show1_24397.htm
在早期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中,建立了一个恒常不变的‘我’,以此作为恒常的本
源和解脱的依据,并提出‘梵我一如’的思想。而佛教则提倡‘无我’,并以 ‘无我
’作为佛教的重要特色。可是在一些大乘经典中,又提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
,并以此为‘我’,于是学术界便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奥义书》
的影响。怎样看待学术界的意见?
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不同根基的所化众生前,示现了三转法轮的弘法历程:第一转法
轮的受众主要是小乘根基的众生,佛陀为他们重点宣说了四谛法门;第二转及第三
转法轮的对象主要是大乘种姓的利根者。佛陀在二转法轮的过程中,重点宣说了般若空
性。龙树菩萨依据佛的密意作了《中观六论》,显发阐扬了佛陀万法为空的理念;月称
菩萨等后继者,又以《入中论》等论典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至于如来藏的观点则是
佛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所著重宣讲的内容,释迦牟尼佛面对最利根的众生,向其广讲了
有关清净显现方面的法门,而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以...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 断三结还有可能,能震动百世界的初地菩萨,历史上我想不出来。依十住毗婆沙论,初地得四无所畏。
http://yzzj.fodian.net/baoku/FoJingWenInfo.aspx?ID=T1521
月称论师入中论
第一菩提心欢喜地
佛子此心于众生,为度彼故随悲转,由普贤愿善回向,安住极喜此名初。
从此由得彼心故,唯以菩萨名称说。
生于如来家族中,断除一切三种结,此菩萨持胜欢喜,亦能震动百世界。
从地登地善上进,灭彼一切恶趣道,此异生地悉永除,如第八圣此亦尔。
即住最初菩提心,较佛语生及独觉,由福力胜极增长。彼至远行慧亦胜。
尔时施性最增胜,为彼菩提第一因。虽施身肉仍殷重,此因能比不现见。
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佛先说布施论。
悲心下劣心粗犷,专求自利为胜者,彼等所求诸受用,灭苦之因皆施生。
此复由行布施时,速得值遇真圣者,于是永断三有流,当趣证于寂灭果。
发誓利益众生者,由施不久得欢喜。由前悲性非悲性,故唯布施为要行。
且如佛子闻求施,思惟彼声所生乐,圣者入灭无彼乐,何况菩萨施一切。
由割自身布施苦,观他地狱等众苦,了知自苦极轻微,为断他苦勤精进。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5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立守门者聪明黠\\慧,善能筹量,外有人来,应入者听入,不应入者不听,周匝遶城,求第二门都不可得,都无猫狸出入之处,况第二门!彼守门者都不觉悟入者、出者,然彼士夫知一切人唯从此门若出、若入,更无余...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6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立守门者聪明黠\慧,善能筹量,外有人来,应入者听入,不应入者不听,周匝遶城,求第二门都不可得,都无猫狸出入之处,况第二门!彼守门者都不觉悟入者、出者,然彼士夫知一切人唯从此门若出、若入,更无余处... 阅读全帖 |
|
l*******l 发帖数: 13923 | 7 佛教与科学-----爱因斯坦只是验证了佛学的时间和空间观
两千多年前出来的佛法告诉大家,天道和我们人道的时间、空间都不一样。佛
陀(释迦牟尼)以神通去到天道(这次去的是忉利天,也就是三十三天,其天主是帝释
天,也就是西方人所信仰的上帝。由于处于六道中的天道,也没有脱离轮回)为他往生
到天道的母亲摩耶夫人及众天人说法。他先将身体高度增加到一由旬(忉利天天人的标
准身高,相当于我们的19.5公里高。当然,质量肯定也增加了许多),为专心说法不被
弟子们打扰,还以神通力隐藏身行,使人间有天眼神通的人也找不到他。
接着,佛陀坐在石座上,母亲摩耶夫人领着许多天女们来礼见佛陀,释提桓因(也
就是帝释天)与许多三十三天的天众,也都来礼见佛陀,围坐在佛陀的四周,准备听闻
佛陀说法。佛陀的说法,先让他们生起欢喜心,接着说布施、持戒等人天善行,再说欲
贪是大祸患,是不清净的,应当舍离。待他们能接受这些道理,有了听闻佛法的基础后
,便开始宣讲苦、集、灭、道等佛法核心的四圣谛。说完四圣谛后,在座的天众们,有
许多即证得了初果。
说法完毕后,帝释天请问佛陀:
“世尊!我应当...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8 哈哈, 显然这道家画画的水平要提高, 画出来的东西大家都看不懂, 只要叫符。。
。佛家可是工画师画彩画呢, 有诗为证。。
觉林菩萨偈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
Y**u 发帖数: 5466 | 9 哈哈, 显然这道家画画的水平要提高, 画出来的东西大家都看不懂, 只要叫符。。
。佛家可是工画师画彩画呢, 有诗为证。。
觉林菩萨偈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
G**W 发帖数: 1865 | 10 也是佛經上說的, T先生看了也不要不爽,
地球上几十亿人的自性本自具足,不只是人,神,貓,狗,昆蟲,鬼等均一樣,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
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接无尽。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
G**W 发帖数: 1865 | 11 经典上说証悟了就是实証唯心净土,密严经称此証悟的标地为密严佛土,如以下,大德信
否 ?
《大乘密严经》卷1:
「解脱者亦尔,惑尽而清凉,
入於无漏界,密严之妙土。
此土最微妙,非余所能及,
佛与诸菩萨,清净之所居;
三昧乐现前,以此而为食。
欲生斯土者,当修真实观。」
《大乘密严经》卷2:「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言:密严佛土是最寂静、是大涅槃、是
妙解脱、是净法界,亦是智慧及以神通诸观行者所止之处;本来常住,不坏不灭;水不
能濡、风不能燥,非如瓶等勤力所成,寻复破坏。非诸似因及不似因之所成立,何以故
?宗及诸分是不定法,诸宗及因,各差別故。密严佛土是转依识,超分別心,非诸妄情
所行之境。 密严佛土是如来处,无始无终,非微尘生、非自性生、非乐欲生,不从摩
醯首罗而生,亦非无明爱业所生,但是无功用智之所生起。……」
《大乘密严经》卷3:
「当知赖耶识,即名为密严。」
==== |
|
p******1 发帖数: 177 | 12 如来藏与外道思想之关系
问(11):在早期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中,建立了一个恒常不变的“我”,以此作
为恒常的本源和解脱的依据,并提出“梵我一如”的思想。而佛教则提倡“无我”,并
以“无我”作为佛教的重要特色。可是在一些大乘经典中,又提出“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并以此为“我”,于是学术界便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
奥义书》的影响。而藏传佛教的“即身成佛”之说,也是建立在“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基础上。我想知道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堪布是怎样看待学界的意见?
答: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不同根基的所化众生前,示现了三转法轮的弘法历程:第一
转法轮的受众主要是小乘根基的众生,佛陀为他们重点宣说了四谛法门;第二转及第三
转法轮的对象主要是大乘种姓的利根者。佛陀在二转法轮的过程中,重点宣说了般若空
性。龙树菩萨依据佛的密意作了《中观六论》,显发阐扬了佛陀万法为空的理念;月称
菩萨等后继者又以《入中论》等论典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至于如来藏的观点则是佛
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所着重宣讲的内容,释迦牟尼佛面对最利根的众生,向其广讲了有
关清净显现方面的法门,而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3 「人死后如果没有投胎的话,是否就变為鬼?」
在国人的传统文化裡面,有一部分的人有人死為鬼的观念。例如:在古代《説文解字》
这本书裡面,鬼有「人所归为鬼」这样的意思。因此认為人死后的归趣就是鬼道,这样
的说法是古人对於生死现象的一种观察与推论而得到的结论;但是因為缺乏正确的佛法
知见,也没有办法对於六道轮迴现象有完整的观察,因此便有人死為鬼这种观念的產生
。如果有正确的佛法知见,就会知道有六道轮迴;因此人在捨报之后,依据他的业力与
愿力等力量,就会出生到与他相应的六道之一,而不一定是会出生在鬼道中。有一部分
的鬼道眾生,与人类的生活空间是在一起的,因此有少部分能够与鬼道眾生相应或沟通
的人便能接触到他们。
譬如在《正法念处经》卷16中的开示:「观诸饿鬼,略有二种。何等為二?一者、人中
住。二者、住於饿鬼世界。是人中鬼,若人夜行则有见者。饿鬼世界者,住於阎浮提下
五百由旬。」因此,人类是有机会可以接触鬼道眾生。但是因為对於鬼道的真实状况,
一般人不容易完全了知,因此就会產生想像与敬畏之心。為了使大家能够比较容易瞭解
,我们先要知道,眾生在出生到下一世之前,都要经过一个中间的阶段,叫作「中阴...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14 索达吉堪布
问(11):在早期婆罗门教经典《奥义书》中,建立了一个恒常不变的“我”,以此作
为恒常的本源和解脱的依据,并提出“梵我一如”的思想。而佛教则提倡“无我”,并
以“无我”作为佛教的重要特色。可是在一些大乘经典中,又提出“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并以此为“我”,于是学术界便认为“如来藏”和“佛性”的思想是受到《
奥义书》的影响。而藏传佛教的“即身成佛”之说,也是建立在“如来藏”和“佛性”
的思想基础上。我想知道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堪布是怎样看待学界的意见?
答: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不同根基的所化众生前,示现了三转法轮的弘法历程:第一
转法轮的受众主要是小乘根基的众生,佛陀为他们重点宣说了四谛法门;第二转及第三
转法轮的对象主要是大乘种姓的利根者。佛陀在二转法轮的过程中,重点宣说了般若空
性。龙树菩萨依据佛的密意作了《中观六论》,显发阐扬了佛陀万法为空的理念;月称
菩萨等后继者又以《入中论》等论典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挥。至于如来藏的观点则是佛
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所着重宣讲的内容,释迦牟尼佛面对最利根的众生,向其广讲了有
关清净显现方面的法门,而龙树菩萨的《赞法界论》以及弥勒菩萨...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5 大乘密严经 (卷1) :
金刚藏。如来常住恒不变易。是修念佛观行之境名如来藏。犹如虚空不可坏灭。名涅盘
界亦名法界。过现未来诸佛世尊。皆随顺此而宣说故。如来出世不出世间此性常在。名
法住性亦名法尼夜摩性。金刚藏。云何名为尼夜摩。后有诸恶此皆离故。又此三昧。能
决定除后有诸恶。以如是义名尼夜摩。
大乘密严经 (卷2)
诸仁者。一切众生阿赖耶识。本来而有圆满清净。出过于世同于涅盘。譬如明月现众国
土。世间之人见有亏盈。而月体性未尝增减。藏识亦尔。普现一切众生界中。性常圆洁
不增不减。无智之人妄生计着。若有于此能正了知。即得无漏转依差别。此差别法得者
甚难。
大乘密严经 (卷2)
诸仁者。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
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大乘密严经 (卷3)
佛说如来藏 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 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 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 展转无差别
大乘密严经 (卷3)
诸识亦复然 恒依赖耶转
当知赖耶识 即名为密严
譬如好真金 光色常充满
自证清净境 非分别境界
性与分别离 ...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6 言无为者。亦是本师假施设句。若是本师假施设句。
即是遍计所集言辞所说。
若是遍计所集言辞所说。即是究竟种种遍计言辞所说。
不成实故非是无为。善男子。言有为者。
亦堕言辞。设离无为有为。少有所说其相亦尔。
然非无事而有所说。何等为事。
谓诸圣者以圣智圣见离名言故。现等正觉。
即于如是离言法性。为欲令他现等觉故。
假立名想谓之无为 |
|
发帖数: 1 | 17 学人对宇宙器世间及六道众生存在之种种现象、差别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禁会问:
“三界众生及器世间都是哪里来的?”“难道真的有一个造物主?”依佛教的教理来说
,三界里的一切——器世间及众生,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乃至解脱成
佛也是“心”、“识”的作用,这就是佛教最上也是最根本的教理——“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如佛教根本经典《华严经》(八十卷本)卷十九载,觉林菩萨承佛威力
,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教所说之能造三界的“心”、“识”不是一般人所感受到的那个有见闻觉知、能思考
、能作主的心——意识、末那识,而是“本心”“根本识”——不生不灭、能生万法之
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
本心阿赖耶识能变现出四大极微,复能执持四大极微,使之积聚成宇宙器世间及有
情的色身。有情有了色身,接触外境,根尘相触,阿赖耶识又能生出有情的见闻觉知心
——识蕴的六识,来了知各种境界,故云“三界唯心造”。
一、心
所谓的“心”,是指精神活动的主体。先哲孟子谓...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3838 | 18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大种中无色,色中无 大种,亦不离大
种,而有色可得。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 画可得。彼心恒不住,无量
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譬如工画师,不 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
心,体性皆无尽。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心不住于身,身亦
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
k******g 发帖数: 1540 | 19 ☆─────────────────────────────────────☆
orchiddream (自在呼吸) 于 (Mon Dec 17 09:30:23 2012, 美东) 提到:
LG今天教完课回家的路上经过一间Apple店.LG是电子产品爱好者,第一代ipad出来的时
候就买了一个。我对ipad, iphone这些其实不太感冒的。所以每次去苹果店都是因为LG
提议才会去。这家店是我头一次去。我们先试了一下iphone,然后又去看ipad。用着觉
得真好用啊,那么多功能。不少应用软件。然后和我LG讲买这个给我当礼物吧。LG说好
,你想要iphone还是ipad,我说我要ipad,看网页不费劲。我于是在ipad上打开网页在
那里浏览,还没有两分钟。其实就我和LG进这家店,最多也就5分钟。然后一个二十多
岁的中国男sales突然走过来和我说,may I borrow the ipad?话说着,手就伸过来拿
了。我当时也没反应过来,而且一般又是很nice的人,就跟他说,sure, go ahead. 他
旁边还站了另两个人,他要给那两个人做demo. 手里没ipad了,... 阅读全帖 |
|
p***a 发帖数: 635 | 20 林忌评论﹕ 遍地假新闻的中文传媒
第五种手法,就是引述一些欧美的「伪外媒」,把中共的观点扮成欧美的观点内销:如
三月八日的新华网及中国新闻网,引述实为中共的中文党媒的「法国欧洲时报」,报导
一单「英国华人买奶粉被拒」的新闻;文中只字不提英国政府补贴奶粉,亦未提到大陆
人抢空奶粉货架,令超市被迫实施限购,更对当事人去旅游竟需要买六罐奶粉这些疑点
视而不见,一面倒说成是「种族歧视」、英国白人欺负华人;由于报导来自一份「法国
报纸」,读者想当然尔对报导信而为真了。
第四种手法,就是歪曲以及虚构一些资料及专家报导,来达到欺骗目的;三月十四日人
民日报海外版引述香港经济学者说,大陆赴港自由行旅客为港人贡献了三成薪酬,香港
苹果日报专诚采访这位学者关焯照,揭发人民日报以及大半年前的新华网根本从来没有
访问过他,关的数据,是包括了全球旅客的香港旅游业,而且只占香港 GDP 3-5%,新
华网和人民日报把 3% 说成 30%,至今日你都可以见到大量中国传媒仍然在散播此假新
闻,读者见来自「香港学者」,又岂能知道这新闻是造假?
第三种手法,就是透过党机器控制的真港媒散播假消息;以东江水为例,广东省政府控...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81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sAngeles 讨论区 】
发信人: someinfo1 (someinfo), 信区: LosAngeles
标 题: Re: 孫海英/呂麗萍夫婦(中國著名演員)9月11日在尔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10 14:27:13 2011, 美东)
刚看到以下报道:
著名演員孫海英夫婦將赴美國分享信仰見證
基督日報記者
2011年09月09日
中國基督徒影視明星孫海英及呂麗萍夫婦本週日將來到南加州爾灣分享信主的經歷,敬
請鄰近的主內朋友把握難得機會,帶同未信主的親友親臨赴會。
孫海英及呂麗萍夫婦是中國國內少有公開承認自己基督信仰的影視明星,他們也活躍於
福音佈道的工作,常被邀請到不同的教會見證分享。基督信仰給孫海英、呂麗萍夫婦的
生命帶來巨大改變。
孫海英信耶穌已經11年,他曾公開承認自己信主三年後才開始戒煙,過去的他是悖逆又
驕傲、自以為沒人管的人。為此他和妻子也吵過,呂麗萍說到「身體是神的殿要潔淨」
,後來他明顯感受到有一個來自上面的聲音告訴他第一天抽一包煙試試,在十五天之內
,他竟奇蹟地把煙戒掉。
孫海英及呂麗萍夫婦亦常常通過博...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2 依原始佛法,阿罗汉已经彻底脱离轮回,不管干什么,都不会起烦恼。所以如果一个人已经解脱了,就可以不修行。这是对的,阿罗汉戒定慧三学圆满,所作已办,称为无学。故意杀人是不可能的,因为初果已经戒圆满,绝不会犯五戒。阿含经中,佛曾呵叱不如法者「愚痴人」,为折服利益故,而不是出于嗔心。
大乘经中,有主张菩萨为利益众生可以杀盗淫妄,为戒波罗蜜。这个法门很容易成为放纵的藉口,所以无著菩萨摄大乘论如此解释∶
复有四种意趣,四种秘密,一切佛言应随决了。
四意趣者∶一、平等意趣,谓如说言∶我昔曾于彼时彼分,即名胜观正等觉者。二、别
时意趣,谓如说言∶若诵多宝如来名者,便于无上正等菩提已得决定。又如说言∶由唯
发愿,便得往生极乐世界。三、别义意趣,谓如说言∶若已逢事尔所殑伽河沙等佛,于大乘法方能解义。四、补特伽罗意乐意趣,谓如为一补特伽罗先赞布施,后还毁訾;如于布施,如是尸罗及一分修,当知亦尔。如是名为四种意趣。
四秘密者∶一、令入秘密,谓声闻乘中或大乘中,依世俗谛理说有补特伽罗及有诸法自性差别。二、相秘密,谓于是处说诸法相显三自性。三、对治秘密,谓于是处说行对治八万四千。四、转变秘密,谓于是处以其别义,诸...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23 (上)
引述《佛祖纲目》卷三:【世尊因灵山会上五千比丘得四禅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
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见杀父、害母及诸重罪,於自心内各各怀疑,於甚深法不能证入;
於是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剑,持逼如来。世尊乃谓文殊曰:「住!住!不应作逆,
勿得害『吾』。『吾』必被害,为善被害。文殊师利!尔从本已来无有我、人,但以内
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我』必被害,即名为害。」於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梦
如幻;於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於是五百比丘同讚叹曰:「文殊
大智士,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
生,是中云何杀?」】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杀啦!
有一天 世尊因为灵山会上说法的时候,看见五千位比丘(编案:依据所引经文应为五
百比丘,疑为手民之误)已经证得第四禅了,而且也发起了五神通了,可是他们一直都
没有办法开悟,不晓得大乘的三三昧是什么内容;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金刚心如来藏,
所以「未得法忍」。这五千比丘因为有四禅也有五神通,所以就使用宿命智通观察往昔
多劫以前的事情,想要找出自己为何有障道因缘,导致今生已得四禅及五神通了,竟然
还无法开悟实...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12862 | 24 对啊。。。:)
你竟然认真读了我澳网之后糖的那篇?太敬佩你了。。。:)
当时我是这么写的:
只有一天搜出来的新闻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因为那个文章的标题被ellipsified,一
眼看去我只读到"Rafa Nadal: I am going to die..."我当时无比震惊地想,一个腕伤
怎么还转移为不治之症了涅?点开看才发现ft,是俺豆的英文太坑了,他说的是I am
going to die to win another grand
slam... 同学,可以这么用么?虽然我的英语也不大好,我也不清楚这句话应该怎么表
达才贴切,但是这样说实在是太标题党太不厚道了。。。后来见到新浪将该文译为纳达
尔说为了夺冠我死亦无憾,我还觉得,咦,还是咱中文博大精深啊,这译的意境还挺贴
切的嘛。 |
|
f****y 发帖数: 737 | 25 像是被某种突如其来的力量狠狠地冲撞了一下,原本闭上眼睛都可以找到回去的路
的世界开始分崩离析,慢慢组构成了另一个陌生的空间。我回过头想去牵你们的手,只
是,回头,你们已在彼岸。
一一题记
我对夏天最简单的记忆局限于空气中淡淡的阳光青草的味道和连太阳都会觉得发烫
的高温天气。
五月是个温情的季节。没有毒辣的太阳也没有连绵的雨水。天空是淡淡的蓝色,翻
开一本喜欢的书,塞上耳机排除外界的干扰,不去想英语考级也不去提及实习期间的工
作,只是置身于文字中,享受久违了的酣畅淋漓的快感。偶尔会低头摘抄下喜欢的语句
或是进空间发两条说说,然后继续在文字中放逐。最后,轻合上书,窗外依旧阳光静好。
在学校的日子总是这般自在,以至于我忘了,温情的背后会有伤感接踵而至。
毕业照定在5月中旬拍。这是我第四次和不同的人拍摄毕业照。小学对于现在的我
来说似乎已经没有了印象,即使看着毕业照也会怀疑照片上那个笑容羞涩表情懵懂的小
女孩究竟是不是自己。初中的画面开始变得模糊,经常要想好久才能勉强记起前后排的
同学的名字,当初和她们打着手电筒去学校的冬天的早晨淹没在了时光的洪流中。高中
的记忆一直没有淡去,到现在我还可以叫...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26 依经典,只有八个识,并没有第九个,请参考 :
《大乘密严经》卷2:「诸仁者!一切众生有具功德威力自在,乃至有生险难之处,阿
赖耶识恒住其中作所依止;此是众生无始时界,诸业习气能自增长,亦能增长余之七识
;由是凡夫执为所作能作内我。」
世亲菩萨《摄大乘论释》卷2:「大众部中名根本识。如树依根者,谓根本识为一切识
根本因故;譬如树根茎等总因,若离其根,茎等无有。阿赖耶识名根本识,当知亦尔。」
大乘阿毘达磨契经:「 无始时来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 及涅槃证得」。 |
|
Y**u 发帖数: 5466 | 27 //如果其实就是一个, 为什么还要有三乘的说法
问:三车本无实,所说乃权宜,与者是旧车,那应得假物?答:长者意在一,方便权说三
。前者说三车,三车本是一。问:一车能作三,三车能作一。何不元说一,辛苦说三车?
答;若为迷人得,一便作三车;若约悟人解,即三本是一。
//大乘是行意,做的出方为大
补部侍郎苏晋问:云何是“大乘”,何者是“最上乘”?答曰:菩萨即“大乘,佛即‘最
上乘’”。问曰:菩萨即“大乘”,佛即“最上乘”。问曰:“大乘”“最上乘”,有
何差别?答曰:言“大乘”者,如菩萨行檀波罗蜜,观三事体空,乃至六波罗蜜,亦复
如是,故名“大乘”。“最上乘”者,但见本自性空寂,即知三事本来自性空,更不复
起观。乃至亦度亦然,是名“最上乘”。又问:若无缘起,云何得知?答:本空寂体上,自
有般若智能知,不假缘起。若立缘起,即有次第。
//目标决定一切,阶级只为人心
志德法师问:禅师,今教众生,唯令顿悟,何故不从小乘而引渐修?未有升九层之台不由
阶渐而登者也。答曰:只恐畏所登者不是九层之台,恐畏漫登者土堆胡冢。若是实九层
之台,此即顿悟义也。
//大乘, 小乘, 仁者自生分别
齐寺主问曰:云何是大... 阅读全帖 |
|
H******9 发帖数: 2766 | 28 给石凳歪楼了。
大般涅槃经中有些关于断五阴的经文。
世尊说,有两种解脱,子断和果断。子断则烦恼断,灭了五阴系缚,比如阿罗汉。果断
呢,我的理解是仍可往返各趣,生名色五阴,“虽有名色,不能系缚。虽复处在二十五
有。不为诸有之所污染。”
经文如下:
###############
<<<善男子。云何菩萨除断五事?所谓五阴:色受想行识。所言阴者,其义何?谓能令
众生,生死相续,不离重檐。分散聚合,三世所摄。求其义理,了不可得。以是诸义,
故名为阴。菩萨摩诃萨虽见色阴,不见其相。何以故?于十色中推求其性,悉不可得。
为世界故,说言为阴。受有百八。虽见受阴,初无受相。何以故?受虽百八,理无定实
。是故菩萨不见受阴。想行识等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深见五阴,是生烦恼之根本也。
以是义故,方便令断...>>>
###############
有人询问世尊五阴的生灭和修道的关系,一问一答如下。
###############
<<<师子吼言:世尊。如佛所说。一切诸法有二种因:一者正因。二者缘因。以是二因
,应无缚解。是五阴者。念念生灭。如其生灭。谁有缚解?世尊。因此五阴。生后五阴
。此阴自灭,不至彼阴。虽...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9 您主文在『甲 首明宗第四段』中提到了 :
『又密宗最重发大菩提心,其教典《菩提心义》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
莫过于此。」又《菩提心论》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
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
那我们就来看看佛说的密严土,具体是指什麼 :
《大乘密严经》卷1:
『解脱者亦尔,惑尽而清凉,入於无漏界,密严之妙土。
此土最微妙,非餘所能及,佛与诸菩萨,清净之所居;』
《大乘密严经》卷2:『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訶萨言:密严佛土是最寂静、是大涅槃、是
妙解脱、是净法界,亦是智慧及以神通诸观行者所止之处;本来常住,不坏不灭』
佛是要大乘行者都亲自到达密严净土的境界,就是要行者们都证得自心如来,亲自领受
自心如来的种种殊胜而难可思议的境界。到了卷三,经文的最后,就为大眾直接说明了
眾生自心如来 – 密严净土是哪个心:
《大乘密严经》卷3:『当知赖耶识,即名为密严。』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
所以, 我们先不论实参实...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30 然而,如果要归结八识心王,那就只有一个心,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又称爲如来藏。我
们眼耳鼻舌身还有意识,以及末那识,这七转识都是由阿赖耶识现起,因爲出生五色根
以及七转识的种子是由阿赖耶识所执持的。有情依着他的业来受报到六道中,所面对的
种种的苦乐的果报境界,也都是由阿赖耶识的相分所显示的。这也就是说,三界一切众
生的正报身,以及他种种苦乐境界的依报,都是第八识所现,所以才说「三界唯心」,
都是唯识这个阿赖耶识所现。不仅凡夫众生如此,四圣法道中的佛菩提道及三乘解脱道
,也都是依八识心王而显现丶而修丶而证。正如《金刚经》中有〈依法出生分〉,「依
法出生」是说依於这个法而有般若波罗蜜多出生,也就是依於这个法而有到达无生无死
彼岸的智慧出生;当然所依的这个法,不会是说世间法的蕴处界,一定是说一切法界中
的真实相,也就是常住不变异的真如心——第八识如来藏。只有常住而不变异的真如心
如来藏,才可能出生诸法,才是一切法界的实相;凡是会断灭的法,会间断的法,或者
是无始以来一直常住,但是未来也可以坏灭的法,都不可能出生万法。
所以,依法而出生的一切法,这一切法是包括三乘菩提,否则不能称爲一切法。这个「
...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1 這個問題您以前也題過,
===
《佛说不增不减经》
「是故舍利弗,不离眾生界有法身,不离法身有眾生界。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
。」
《大乘密严经》卷2:「诸仁者!一切眾生有具功德威力自在,乃至有生险难之处,阿
赖耶识恒住其中作所依止;此是眾生无始时界,诸业习气能自增长,亦能增长餘之七识
;由是凡夫执为所作能作内我。」
佛 在诸经教中不断开示第八识, 也就是阿赖耶识。
再举证世亲菩萨另一段开示:世亲菩萨《摄大乘论释》卷2:「大眾部中名根本识。如
树依根者,谓根本识为一切识根本因故;譬如树根茎等总因,若离其根,茎等无有。阿
赖耶识名根本识,当知亦尔。」
根本识第八识从凡夫地修行到佛地之过程, 在教上有许多名称,归纳而言,有三阶段︰
一、七地及三果以下名为阿赖耶识。
二、八地以上及阿罗汉、辟支佛改名为异熟识(庵摩罗识)。
三、究竟地名为无垢识---真如。
一体三名。此阿赖耶法身,无始即有,永不坏灭,本性清净而有染污种子,须由闻法修
行净除染污种子方能成佛,故《华严经》云:「譬如真如非是可修,非不可修。」「譬
如真如是佛境界。」
依以上, 佛教开示识只有八个, 并没有九个,十个. 而為什麼...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32 寻 伺
一般佛教徒对“寻伺”的使用大部份限于对禅定的描述,或对这对“心所”的意义的解
读,在生活中,“寻伺”往往被其它名词所取代。但是“寻伺”有不可取代的独特性,
无法用别的心法来涵盖,若对于“寻伺”不了解的话,对行持来说,总是有缺损。
寻伺的定义
在经中并未对各别对“寻”“伺”下定义,阿毘达摩中,有对“寻伺”这对究竟法下定
义,令其意义明确。
《分别论.禅那分别品》(vibhavga,12. jhanavibhavgo,no.565. cscd版)说 :“
savitakkam savicaran”ti atthi vitakko, atthi vicaro.有“寻”、有“伺”称为
“有寻、有伺”。
tattha katamo vitakko?什么叫做“寻(思)”?
yo takko vitakko savkappo appana byappana cetaso abhiniropana samma savkappo
ayam vuccati “vitakko”.无论什么寻、寻思、思惟、安止、极安止、心的安置、正
思惟,是名为“寻”。... 阅读全帖 |
|
t******e 发帖数: 2504 | 33 那是intel的粉.
实际上AMD的ryzen, 用的就是三星的14nm,单核同频性能类似,虽然频率比不过英特
尔相同尺寸做的CPU,但绝对也没有差多少, 至于ryzen2代的12nm更是基本对标英特尔
的14nm+. |
|
发帖数: 1 | 34 我今天代表本党的同志根据国父的遗教说明我们今后对省区以外边疆民族问题,换言之
,就是对于外蒙和西藏民族问题的方针,我们中国国民党,自民国十三年改组以来,外
蒙古就派代表来参加祝贺,我们国父对他们的礼遇,有如上宾,从没有视他们为藩属的
意念与态度,决不像北京政府对他们视为殖民地加以压制。我们国民政府成立以来不仅
对于外蒙如此友爱,就是对于西藏也莫不如此。我全国同胞必须知道如果我们忽视这些
民族平等自由的意志,抑制他们独立自治的能力,这不仅违背我们国民革命的精神,且
足以增加我们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纷扰,贻误我们建国的百年大计,亦影响到世界的和平
与安全,至于外蒙自北京政府时代民国十一年起,在事实上已脱离了祖国而宣告独立,
如今已届二十五年,我们早已明了我们如不能以国民革命的原则,和本党一贯的传统政
策用断然的决心来解决这个问题,势将引起永久的纷争,对于国内安定与世界和平,都
将因此要发生重大的影响,今当日本帝国主义已告失败,东亚和平秩序,初见端倪之际
,我们认为这是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时机,如果外蒙以友好的精神循合法的程序,提出
他独立的愿望,我们政府自当予以承认。 |
|
s*******1 发帖数: 81 | 35 刚看到以下报道:
著名演員孫海英夫婦將赴美國分享信仰見證
基督日報記者
2011年09月09日
中國基督徒影視明星孫海英及呂麗萍夫婦本週日將來到南加州爾灣分享信主的經歷,敬
請鄰近的主內朋友把握難得機會,帶同未信主的親友親臨赴會。
孫海英及呂麗萍夫婦是中國國內少有公開承認自己基督信仰的影視明星,他們也活躍於
福音佈道的工作,常被邀請到不同的教會見證分享。基督信仰給孫海英、呂麗萍夫婦的
生命帶來巨大改變。
孫海英信耶穌已經11年,他曾公開承認自己信主三年後才開始戒煙,過去的他是悖逆又
驕傲、自以為沒人管的人。為此他和妻子也吵過,呂麗萍說到「身體是神的殿要潔淨」
,後來他明顯感受到有一個來自上面的聲音告訴他第一天抽一包煙試試,在十五天之內
,他竟奇蹟地把煙戒掉。
孫海英及呂麗萍夫婦亦常常通過博客的文章來分享基督信仰生活。兩個月前,呂麗萍轉
發了一位紐約的華人牧者對於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言論,鼓勵弟兄姊妹關注事件,即被中
國大陸、台灣一些娛樂圈人士、社會人士的批評。可是,她依然沒有退縮,表示自己希
望人人都平安。
孫海英及呂麗萍夫婦將於9月11日(主日)於爾灣迦南基督教會分享人生的經歷,,上帝
...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53800 | 36 新浪体育讯 依靠吕文君的头球轰炸和吴曦的补时绝杀,国奥惊险击败吉尔吉斯
斯坦,艰难拿到首胜。在拿到三分后,国奥目前在A组依然排在第三位,末轮与马来西
亚的比赛将直接决定国奥的出线命运。从目前的形势看,国奥只有击败对手才能确保出
线,一旦平球或者输球,则要看别人的脸色才能确定是否拿到出线名额。
在首场比赛中,中国队和吉尔吉斯斯坦都输掉了比赛,中国队更是遭遇了一场0-3
的完败。对于两队来说,要想拿到小组出线权,此役必须要取胜。从比赛的进程看,吉
尔吉斯斯坦并非鱼腩部队,他们虽然进攻中的办法不多,可是却幸运的依靠定位球率先
得分,这也将中国国奥逼入了绝境。就在这种情况下,国奥演绎了一场惊天逆转,拿到
了至关重要的三分。
在本轮的另外一场比赛中,日本2-0轻松击败了马来西亚,从而以两连胜提前拿到
了该小组的出线权。按照目前的形势看,日本锁定小组第一应该不成问题。如此一来,
中国队和马来西亚将争夺小组第二的位置。在目前的积分榜上,由于中国队和马来西亚
队都是2-1击败吉尔吉斯斯坦,而中国国奥0-3输给日本,马来西亚0-2输球,净胜球上
马来西亚占优排在第二位,国奥只能排在第三。
虽然...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8614 | 37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3月01日10:38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一场联赛杯决赛的失利,给阿森纳带来的打击也许会超过我们的想象
,这不仅仅意味着枪手继续背负着连续六个赛季没有冠军奖杯的尴尬,对本赛季唯一有
可能撼动曼联在英超领跑优势的阿森纳来说,无论是信心和状态都会遭遇空前打击,甚
至这场比赛给枪手带来的伤病影响,还将威胁到阿森纳在欧冠联赛中本已占先的晋级形
势。联赛杯之前阿森纳经过大半个赛季营造出的大好局面,在联赛杯之后顷刻变得千疮
百孔,岌岌可危。
据《每日邮报》透露,下周二阿森纳将奔赴魔鬼主场诺坎普挑战巴萨,但首回合打
进精彩并且至关重要一球的范佩西,很可能因为在联赛杯决赛中受到的伤而缺席球队与
巴萨的生死对决。27岁的范佩西上周日攻进了他新年以来11场比赛的第13个进球,但正
值状态巅峰的荷兰射手却在进球同时被对方踢伤了右侧膝盖,范佩西周一进行了检查,
目前阿森纳俱乐部医疗团队正在谨慎的评估范佩西的伤势,但除非奇迹般康复,范佩西
基本上已经没有机会赶上下周去西班牙的飞机。
除了范佩西之外,自从去年8月就因为脚踵受伤一直缺阵的后防核心...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31659 | 38 诺已耳是德国唯一的巨星,远超其他守门员。罗德里格斯亏大了,被巴西小动作搞死。 |
|
T*****9 发帖数: 3015 | 39 都想得太多,人生就是要即使享乐,今朝有酒,像李白一样,昨日之事不可追,为什么
要给自己这么多烦忧,最后都是要与尔同销万古愁 |
|
z**n 发帖数: 22303 | 40 《究竟一乘宝性论》讲义 - 作者:宗萨欽哲仁波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7 10:06:07 2014, 美东)
http://www.dahhw.net/html/lmds/lmjy/2009/1205/5631.html
究竟一乘宝性论(1)
四世纪的时候,在印度有一位比丘尼。那个时代的印度是以男性为主的社会,她看到那
时候的佛法状况有些失望,她很想做些事情来护持佛法,但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社会,
女性不能做太多事情。她想到一个主意,就是她决定毁弃誓言,不做比丘尼了。所以她
毁弃誓言,并且跟一位王子发生关系。她甚至做的更过分,离开王子后,去跟一个婆罗
门在一起。她跟王子一起生了无着,跟婆罗门又生了世亲。大家都知道这两位,在大乘
里他们就像是明灯一样的导师。特别如果不是无着的话,很多在中国古代的教法跟修行
的教法都不会存在,我相信玄奘就是被无着的教法所启发。
无着为了要积聚功德和智慧,所以对着弥勒菩萨祈请。但他修行足足12年,竟连一个好
梦郁没有过,更别说有什么好的征兆,(这是我们通常修行了3个月就喜欢吹嘘的东西--
瑞象祥兆)。最后他感到非常灰心,放弃修行...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81 | 41 刚看到以下报道:
著名演員孫海英夫婦將赴美國分享信仰見證
基督日報記者
2011年09月09日
中國基督徒影視明星孫海英及呂麗萍夫婦本週日將來到南加州爾灣分享信主的經歷,敬
請鄰近的主內朋友把握難得機會,帶同未信主的親友親臨赴會。
孫海英及呂麗萍夫婦是中國國內少有公開承認自己基督信仰的影視明星,他們也活躍於
福音佈道的工作,常被邀請到不同的教會見證分享。基督信仰給孫海英、呂麗萍夫婦的
生命帶來巨大改變。
孫海英信耶穌已經11年,他曾公開承認自己信主三年後才開始戒煙,過去的他是悖逆又
驕傲、自以為沒人管的人。為此他和妻子也吵過,呂麗萍說到「身體是神的殿要潔淨」
,後來他明顯感受到有一個來自上面的聲音告訴他第一天抽一包煙試試,在十五天之內
,他竟奇蹟地把煙戒掉。
孫海英及呂麗萍夫婦亦常常通過博客的文章來分享基督信仰生活。兩個月前,呂麗萍轉
發了一位紐約的華人牧者對於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言論,鼓勵弟兄姊妹關注事件,即被中
國大陸、台灣一些娛樂圈人士、社會人士的批評。可是,她依然沒有退縮,表示自己希
望人人都平安。
孫海英及呂麗萍夫婦將於9月11日(主日)於爾灣迦南基督教會分享人生的經歷,,上帝
...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42
证初果要断三结,是大小乘共同承认的,和金刚经说法并无矛盾。
《中阿含》卷一〈水喻经〉云(大正1·424b)︰‘身见、戒取、疑三结已尽,得须陀
洹,不堕恶法。’
什么是三结:
《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六(大正27·237c)︰
“有三结,谓有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
什么是“结”:
《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六(大正27·237c)︰
“问何故名结。结是何义。答系缚义是结义。合苦义是结义。杂毒义是结义。”
“此中系缚义是结义者。谓结即是系。云何知然。如契经说。尊者执大藏。往尊者舍利子所。问言大德。为眼结色色结眼耶。乃至意法为问亦尔。舍利子言。眼不结色。色不结眼。此中欲贪,说名能结。乃至意法,亦复如是。”
注意这里解释的结的第一层意思,“眼不结色。色不结眼。此中欲贪,说名能结。乃至意法,亦复如是”。
和金刚经的说法完全是一致的。
“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
|
H******9 发帖数: 2766 | 43 大般涅槃经
善男子。如我所说若有病人得遇良医好药瞻病病得除差。若不遇者则不得差。是义云何。
善男子。如是之人寿命不定。
命虽不尽有九因缘能夭其寿。何等为九。一者知食不安而反食之。二者多食。三者宿食
不消而复更食。四者大小便利不随时节。五者病时不随医教。六者不随瞻病教敕。七者
强耐不吐。八者夜行。以夜行故恶鬼打之。九者房室过度。
以是缘故。我说病者若遇医药病则可差。若不遇者则不可愈。
善男子。如我先说若遇不遇俱不差者。是义云何。有人命尽若遇不遇悉不可差。何以故
。以命尽故。以是义故我说病人若遇医药及以不遇悉不得差。众生亦尔。
发菩提心者。若遇善友诸佛菩萨咨受深法若不遇之皆悉当成。何以故。以其能发菩提心
故。如郁单越人得定寿命。
如我所说从须陀洹至辟支佛。若闻善友诸佛菩萨所说深法。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若不值遇诸佛菩萨闻说深法。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如不定命。以九因缘命则中夭。如彼病人值遇医药病则得差。若不遇者病则不差。 |
|
m****s 发帖数: 18160 | 44 ☆─────────────────────────────────────☆
runsun (runsun) 于 (Thu Oct 29 02:35:50 2009, 美东) 提到:
雜阿含(四○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
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阿难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龟若至海东。浮木随风。或至海西。南.北四
维围绕亦尔。不必相得
佛告阿难。盲龟浮木。虽复差违。或复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暂复人身。甚难于彼
。所以者何。彼诸众生不行其义.不行法.不行善.不行真实。展转杀害。强者陵弱。
造无量恶故。是故。比丘。于四圣谛当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以上是佛陀說的下輩子做人的艱難。我個人并不認為佛陀說的這個比喻是過分的夸張。
下輩子輪回做人的幾率,相當相當的小。
我們今天在人道,聚在這裡 |
|
d******y 发帖数: 3668 | 45
几率
《杂阿含经》
(四○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百年一出其头。海
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阿难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龟若至海东。浮木随风。或至海西。南.
北四维围绕亦尔。不必相得。
佛告阿难。盲龟浮木。虽复差违。或复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暂复人身。甚难
于彼。所以者何。彼诸众生不行其义.不行法.不行善.不行真实。展转杀害。强者陵
弱。造无量恶故。是故。比丘。于四圣谛当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
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
H****y 发帖数: 1321 | 46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
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
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阿难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龟若至海东。浮木随风。
或至海西。南.北四维围绕亦尔。不必相得
佛告阿难。盲龟浮木。虽复差违。或复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
暂复人身。甚难于彼。所以者何。彼诸众生不行其义.不行法.
不行善.不行真实。展转杀害。强者陵弱。造无量恶故。是故。
比丘。于四圣谛当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这是佛经。
盲龟碰到那孔的机会:7.039e-16
你若觉得我算的不对,你给个对的也成或者说出我啥地方
不对也成。 仅仅说我错,不给依据,那抱歉了。
圣诞节不耽误讨论 |
|
H****y 发帖数: 1321 | 47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龟寿无量劫。
百年一出其头。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随风东西。
盲龟百年一出其头。当得遇此孔不
阿难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龟若至海东。浮木随风。
或至海西。南.北四维围绕亦尔。不必相得
佛告阿难。盲龟浮木。虽复差违。或复相得。愚痴凡夫漂流五趣。
暂复人身。甚难于彼。所以者何。彼诸众生不行其义.不行法.
不行善.不行真实。展转杀害。强者陵弱。造无量恶故。是故。
比丘。于四圣谛当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这是佛经。
“百年一出其头”这是一世。 “愚痴凡夫”这是凡夫。
“暂复人身”这是做人,“甚难于彼”这是对比。 |
|
z**n 发帖数: 22303 | 48 三、持戒
‘持戒’二字的意义,我想诸位总是明白的吧!我们不说修到菩萨或佛的地位,就是想
来生再做人,最低的限度,也要能持五戒。可惜现在受戒的人虽多,只是挂个名而已,
切切实实能持戒的却很少。要知道:受戒之后,若不持戒,所犯的罪,比不受戒的人要
加倍的大,所以我时常劝人不要随便受戒。至于现在一般传戒的情形,看了真痛心,我
实在说也不忍说了!我想最好还是随自己的力量去受戒,万不可敷衍门面,自寻苦恼。
戒中最重要的,不用说是杀、盗、淫、妄,此外还有饮酒、食肉,也易惹人讥嫌。至于
吃烟,在律中虽无明文,但在我国习惯上,也很容易受人讥嫌的,总以不吃为是。
四、自尊
‘尊’ 是尊重,‘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可是人都喜欢人家尊重我,而不知我自
己尊重自己;不知道要想人家尊重自己,必须从我自己尊重自己做起。怎样尊重自己呢
?就是自己时时想著:我当做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比如我们想做一位清
净的高僧吧,就拿高僧传来读,看他们怎样行,我也怎样行,所谓:‘彼既丈夫我亦尔
。’又比方我想将来做一位大菩萨,那末,就当依经中所载的菩萨行,随力行去。这就
是自尊。但自尊与贡高不同;贡高是妄自尊大,目空一 |
|
b*****l 发帖数: 3821 | 49 第七疑
问: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
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答:求生兜率,一日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校大有优劣,且论二种。
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
。’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又
释迦佛说九品教门方便接引,殷勤发遣生彼净土。但众生能念弥陀佛者,机感相应必得
生也。如世间慕人能受慕者,机会相投必成其事。
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
伏灭烦恼,又有女人皆长诸天爱著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
净土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皆生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无女人二乘之心,
纯一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如此比校,优劣显然,何
须致疑也。
如释迦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如恒沙。弥勒出世亦尔,大有不得圣果者
。未如弥陀净土,但生彼国已,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为生死业缚也。
又闻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师子 |
|
S**U 发帖数: 7025 | 50 Mark.
人已经解脱了,就可以不修行。这是对的,阿罗汉戒定慧三学圆满,所作已办,称为无
学。故意杀人是不可能的,因为初果已经戒圆满,绝不会犯五戒。阿含经中,佛曾呵叱
不如法者「愚痴人」,为折服利益故,而不是出于嗔心。
放纵的藉口,所以无著菩萨摄大乘论如此解释∶
于大乘法方能解义。四、补特伽罗意乐意趣,谓如为一补特伽罗先赞布施,后还毁訾;
如于布施,如是尸罗及一分修,当知亦尔。如是名为四种意趣。
自性差别。二、相秘密,谓于是处说诸法相显三自性。三、对治秘密,谓于是处说行对
治八万四千。四、转变秘密,谓于是处以其别义,诸言诸字即显别义。如有颂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