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亲征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p******o
发帖数: 9007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将军王
康熙让胤祯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不就是对他作为接班人的默认吗?
d****z
发帖数: 9503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给兵权和让打仗是两码事
如果真是决定立十四子,那么可以给兵权,但是绝对不能派出去打仗,尤其是远征。理
由很简单,没有必胜的把握。十四子从未打过仗,顶天就是纸上谈兵。再牛逼,也不可
能有百分之百的胜算。康熙自己御驾亲征准格尔还不顺呢。一旦十四子兵败,立储就没
戏了。所以派他出去打仗,恰恰说明没有决定立十四子。
如果十四子凯旋归来,那时候康熙决定立他是可能的。
总之,因为打胜仗而得储位是可能的。但是因为得储位而被派去打胜仗是不可能的。因
为康熙事前不知道能不能胜利。
p******o
发帖数: 9007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十四子,可能漏算一点
哎。两晋南北朝皇子拥兵被评为弊政,是作为血的教训,反面的典型写到历史书里去的。
即使皇子没有抢位成功,一场纷争下来,对国家的创伤,对社会的伤害都是不可估量,
而且还造成诸多王朝王国早夭。后世对此无不引以为戒。你可以看看唐宋明对皇子手握
兵权的极度忌讳,还就有那么几个都是开国期间的特例,就出了起兵夺位的悲剧。清代
以兵开国,尚武精神浓烈,但是从康熙时代起,国家逐渐走上儒家治国的正规,吸取前
朝经验教训,对皇室宗亲的控制逐渐严密。所以在康熙晚年让儿子以天子亲征的规模出
行才会格外引人注目。
r***l
发帖数: 9084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羽攻樊城的感慨
楼主的观点我还是比较同意的。
刘备和他手下那帮人其实还是很厉害的,三国演义由于过度太高诸葛亮,反倒让刘关张
显的有些白痴了.
刘备在徐州反叛曹操,把曹操派来的几个虾兵蟹将打的落花流水,对曹操手下说,让曹
操亲自来,你们没戏的。这有些吹牛的成分,但真就是张辽之类的来,除非兵力压倒性
,也就是打个平手。曹操手下谋士也极力劝说曹操亲征,否则刘备一旦做大就麻烦了。
刘备和手下在曹营那么久,和曹操私人关系很好,双方的手下来往肯定也很多,大家都
很了解。 曹操郭嘉荀彧等都是聪明绝顶的人,一看就知道尼玛刘备和他手下都不是善
茬。
夏侯渊也是名将,遇到刘备也是军败身死,这时刘备占据了地理,军力也不错,马上就
说“虽曹操亲来,无能为也"。 也的确是,曹操来了,拿刘备根本没办法。刘备在新野
时候,也打败过曹仁乐进的军队,三国演义把这个记到了诸葛亮的头上。所以刘备只要
有些实力,的确是曹操的劲敌。另外一个例子是,赤壁之战后,孙权居然会同意把荆州
借给刘备,让他帮助防守上游,首先孙权的确有些失策,给自己留个潜在麻烦,但有些
无奈,也是对刘备实力的认可,当时孙权还是很担心曹操再次南征,东吴要是在西线有
信心和曹...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113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亡于肺鼠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08c4501019yk8.html
肉眼看不见的历史 - 城头缘何换王旗
中国历史上,1644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顺治元年,北京
这座千年古都,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年之内,紫禁城的龙椅上坐过三个皇帝。三百六十
多年间,后人对那一年发生在北京的历史,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的探讨经久不衰。
幼时接触这段历史,是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在那个资源贫乏的年代,一遍
又一遍读那本小册子。这篇成于抗战末期的名文,形成了大顺军入城后腐化变质的观点
,以至几年后大军进北京之前,毛泽东也据此告诫就要夺取天下的共产党人,一定要吸
取李自成的教训。
历史真的是这样吗?究竟是什么原因使1644年春天的北京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明王朝从万历年间开始走向衰败,灭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是渡不过崇祯十七年?崇
祯虽然为人猜疑多变,可是在明朝的皇帝里面还算是个勤政的好皇帝。北面,满清皇太
极新丧,多尔衮上台,内部不稳,暂时不会大举入寇。各地民变蜂拥,可是富饶的江南
完好无缺。唯一的燃眉之急就是李自成,为什么偏偏就躲不过去?
...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国榷》:“(李自成)赏各将百金,各兵十金。吏卒大失望,更赏卒白布四丈,青
布八丈,皆市夺取之。时都人大失望,牛金星,顾君恩以告。刘宗敏曰:‘今但畏军
变,不畏民变。……且军兵日弗万金,若不强取,从何而给?”《再生纪略》载:“逆
闯每欲僭位,其下即相对偶语云:‘以响马拜响马,谁甘屈膝。’又云:‘我辈血汗杀
来天下,不是他的本事。’繁言喷喷,逆闯心不甚安。”
---------------------------
李自成进京师后,实施“助饷”政策,设立“比饷镇抚司”,以刘宗敏、李过主之。规
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
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 (《甲申核真略》)。三月二十六日行劝进之礼时,
刘宗敏竟对众官说:“我与他同作响马,何故拜他?”[1]。
5月17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召集军事会议,拟派大将刘宗敏出兵山海关。刘竟顶撞说:
“大家都是做贼的,凭甚么你在京城享受,却让我去前线卖命?”[2]李自成无奈,只
好率队亲征。刘宗敏不好再推托,随李自成讨吴三桂。
5月26日,大顺军向山海关猛攻,吴三桂拼死抗拒。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山海关,攻入京
... 阅读全帖
K**********i
发帖数: 22099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高平之战
少数民族的政权皇帝亲征是常态。
汉族政权不行,只有几个开国皇帝可以。
n*******w
发帖数: 6708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高平之战
宋朝后来杨家将驻守的三关都是周世宗打下来的,
瓦桥关, 益津关,淤口关
五代时期,唯一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周世宗柴荣,于显德六年(959)四月春,以保大军
节度使田景成为淤口关部署,右神武统军李洪信为合流口部署,前凤翔节度使王宴为益
津关部署,侍卫亲军马步都虞侯韩通为陆路都部署,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
,大举北伐,水陆并进抵达沧州,只用了四十天的工夫,“兵不血刃”,收复了瀛洲、
莫州和三关 (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共十七个县。之后在瓦乔关置雄县(含容
城、归义二县),在益津关置霸县(含文安、大成二县)。
辽史 . 萧思温传》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周主复北侵,围瀛洲,陷益津、瓦桥、淤口
三关。已而陷易、瀛、莫等州”。
北宋建立,国力不强,几次“北伐” 、“御驾亲征” ,均以损兵折将告终,基本是寸
土未得。所以 ,“三关” 这一带成了宋、辽“国境线” 。宋仅采取守势,瓦桥等三
关便成为北宋的边防要地,这“三关” 位于界河(今海河、大清河一线)南岸。地处
平原地带,无险可守,于是集结数十万重兵“把守三关” 。
杨延昭正是宋初镇守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一带的名将。

树。
n*******w
发帖数: 6708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契丹劲旅不堪回首的幽州惨败
契丹劲旅不堪回首的幽州惨败
冷月无声/文
宋朝人一提起契丹、幽州这个两个词,估计眼里全是泪水。终北宋一朝,几次对幽
州用兵,战死无数士兵,无不惨败而归,于是宋人上至英雄志士,下至普通子民,莫不
对契丹和幽州有着难以释怀的心结。不过,在五代时期,不可一世的契丹劲旅在占据对
优势的情况下,也曾有过不堪回首的幽州惨败。
1、背景
-
黄巢起义瓦解了大唐帝国,遍地皆是草头王,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战时期。自
朱温建立后梁取代唐朝后,广袤的中原地区终日干戈不息,杀伐不断。当时,北中国主
要有两大军事集团。一是朱温建立的后梁,控制了中原地区;二是李克用、李存勖父子
,继续沿用唐朝的国号,控制河东(今山西),盘踞晋阳(今山西太原)。
李克用死后,“风云帐下奇儿在”,儿子李存勖屡破后梁军,接连取得潞州解围战
、柏乡之战、魏州之战的胜利,进而占据了河北全境。就在李存勖率沿黄河与后梁形成
战略对峙之际,契丹人从背后给了他一刀。
早在唐朝时,契丹部落就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威胁。916年,乘中原混战之机,契丹
贵族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即辽朝)并称帝,是为辽太祖。
辽朝军力强大,而且全民皆兵,所能动员... 阅读全帖
d********f
发帖数: 43471
10
其实朱元璋只是基本杀光了名将,朱棣造反基本把明军的底子给打光了,所以到了后来
他总是不得不用压倒性兵力亲征。到了正统的时候,明军早就没办法和蒙古骑兵打野战
了,都是靠钱买平安。土木堡之战明军没有依托几个大城固守,实战中又没有发挥火器
和骑兵的协同,朱勇一战把明军骑兵全部葬送,到了土木堡明军只剩下些火器营和步兵
,自然根本无法御敌。
a******o
发帖数: 286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朱棣水平很烂
5次还是6次亲征,蒙古人远遁,劳民伤财,无功而返。水平比朱元璋差十几条街。
d*s
发帖数: 105
12
有了电报之后,一把手对军队的掌控能力就很强了
过去通讯不便,使得物理距离也就是信息距离,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君主难以掌控在
外远征的军队,而君主御驾亲征,又担心后方不稳
l*****d
发帖数: 508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曹丕应该也是牛逼人物
主要还是死的太早。曹睿还是能亲征的。
g***j
发帖数: 40861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当兵的根本就不服宋太宗
铁血的
你看宋太祖的时候:
公元969年3月,宋太祖赵匡胤亲征,此为第二次伐北汉。北汉所恃者,一为城坚,二为
辽援,宋军以汾、晋水灌城,北汉依旧守御顽强。4月,辽两路出兵来援,一路自石岭
关、一路向定州。宋将何继筠、韩重赟受宋太祖所授方略,将两路辽军杀退,且斩获良
多。宋军以辽人首级示太原城,城中为之“气夺”,但恃有坚城,仍未放弃守御。宋军
强攻不下,石汉卿、王廷义等将战死,而宋将赵廷翰率诸班卫士向太祖叩头表示要誓死
拿下太原,太祖道:“汝曹皆吾所训练,无不一当百,所以备肘腋,同休戚也。我宁不
得太原,岂忍驱汝曹冒锋刃,蹈必死之地乎!”众将感泣。
你再看宋太宗的时候:
979年5月,北汉刘继元已降,赵光义在没有准备好与辽全面开战的情况下(如破太原尚
未赏三军,诸军兵将多不愿行),欲以新胜之师收复幽蓟,当时众将都不支持(他们以
大军云集,粮储不及为请),只有殿前都虞侯崔翰赞成乘胜北征。赵光义听此言遂了他
的意,当即下令枢密使曹彬调发各地屯兵。赵光义却兵来将挡,下诏发京东、河北诸州
军储,限期转运至镇州北面行营以备供应。当时扈从六军,有没有按时到达指定地点集
结的,赵光义大怒,要按军法处置...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袁崇焕不怎么冤吧
李世民会认后金做爸爸,然后过两年亲征把后金灭了。
j***j
发帖数: 9831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袁崇焕不怎么冤吧
袁几次上疏提醒崇祯蓟门薄弱,如果被突破后果不堪设想。
袁放水,然后带着主力和大将跑到北京城下送死?
袁在宁远城下把努尔哈赤干成重伤而死,与他那帮狼子野心的子孙不共戴天,袁是干什
么的,傻到幻想和他们勾结?
http://www.baike.com/wiki/%E8%A2%81%E5%B4%87%E7%84%95
崇祯的本事最多也就做个守财奴,明末又无财可守。文不能富国,武不能亲征,只知道
宅在深宫里捉急,然后不停滥杀手下大臣,江山岂有不败在他手里的。如果他身上还存
有半点明太祖的英明,出宫多到袁老师那里跑几趟学几招,懂得一点实际情况,也不至
于和袁配合的那么差,被人一挑拨就散架。
w*s
发帖数: 7227
17
由于满清的缘故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
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
相比,明朝亦毫无逊色!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愚昧者总是津津乐道于明英宗在土木堡被
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去给单
于老婆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
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打败了蒙古。汉武帝派
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
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
与唐朝相比。不错,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呢?安禄山叛兵和黄巢匪兵
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可以比较的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
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
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崇
祯皇帝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
逃... 阅读全帖
n******5
发帖数: 1990
18
以五德终始论解读中国大历史
五德概述
五德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德行。在中国大历史的语境里,这五种德行是指各王朝核心统治
集团的集体政治心理和政治偏见。
金德:以军事贵族为主,唯重军事实力。好建功立业,杀伐争战。不顾声誉和民意。常
出现于:大王朝的末期,土生金,军阀混战,或者蛮族突起,以金克木,如虎入羊群。
缺点是,军国主义,其成也忽,其亡也速。模范朝代:秦,曹魏,蒙元,南北朝的东魏
,西魏。
火德:纯粹。上下同欲,万众一心,子弟兵军队无往不克。有三种形态,抱团的地方势
力,或者兵民合一的少数民族军队,或者政教合一的军政集团。平民上位,门阀贵族世
家消亡。常出现于:结束军阀混战,消灭本族或蛮族的军事贵族集团,以火融金,越烧
越旺。缺点是,一意孤行,消除异己,杀灭功臣。在民众的起初支持下,容易信心膨胀
,过份消耗实力。模范朝代:西楚(项羽),东吴,隋,明,红朝。
土德:厚德载物,容纳四方。皇族和功臣皆得封地,是唯一可能出现异姓王的时代。各
种人才各类种族都被宽容地接纳,和平共处,使帝国可以短期内达到难以想象的庞大和
繁荣。常出现于:蛮族完成汉化早期。缺点:疆土虽大,直接控制领域小,而土生金,
... 阅读全帖
n******5
发帖数: 1990
19
以五德终始论解读中国大历史
五德概述
五德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德行。在中国大历史的语境里,这五种德行是指各王朝核心统治
集团的集体政治心理和政治偏见。
金德:以军事贵族为主,唯重军事实力。好建功立业,杀伐争战。不顾声誉和民意。常
出现于:大王朝的末期,土生金,军阀混战,或者蛮族突起,以金克木,如虎入羊群。
缺点是,军国主义,其成也忽,其亡也速。模范朝代:秦,曹魏,蒙元,南北朝的东魏
,西魏。
火德:纯粹。上下同欲,万众一心,子弟兵军队无往不克。有三种形态,抱团的地方势
力,或者兵民合一的少数民族军队,或者政教合一的军政集团。平民上位,门阀贵族世
家消亡。常出现于:结束军阀混战,消灭本族或蛮族的军事贵族集团,以火融金,越烧
越旺。缺点是,一意孤行,消除异己,杀灭功臣。在民众的起初支持下,容易信心膨胀
,过份消耗实力。模范朝代:西楚(项羽),东吴,隋,明,红朝。
土德:厚德载物,容纳四方。皇族和功臣皆得封地,是唯一可能出现异姓王的时代。各
种人才各类种族都被宽容地接纳,和平共处,使帝国可以短期内达到难以想象的庞大和
繁荣。常出现于:蛮族完成汉化早期。缺点:疆土虽大,直接控制领域小,而土生金,
...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1275
20
中国人四大法宝 撒谎 造谣 诡辩和意淫。从文中所言哲布尊丹巴判断是外蒙古(喀尔
喀蒙古)。但外蒙古的地理条件和古代的生产力水平根本就不可能支持一千两百万人口。
事实 外蒙古信黄教,至少从明朝就开始了,为外蒙王公所推崇,满洲皇帝也就是出钱
给修几座庙。“1688年噶尔丹突然率兵越过杭爱山,大举进攻土谢图汗,迫使喀尔喀蒙
古诸部南迁。1690年6月,噶尔丹又向漠南喀尔喀蒙古进攻,俘掠人口,抢劫牲畜。同
年,康熙帝决计亲征,组织左右两路大军,分别出古北口和喜峰口。8月1日,双方大战
于乌兰布通(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清军大败噶尔丹军,噶尔丹乘夜向北溃逃。”
h******x
发帖数: 10156
21
撰文/陈良飞
自夏朝始,中国历代统治者正式建立的大小国都或陪都有298个,如果加上一些王朝末
期匆匆选定的“国都”和农民起义政权所在地,这个数目会增加到350个左右。如此频
繁的建都、迁都史,在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
迁都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条件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迁
都案例中,有的因素凸显,而有些不那么突出。
中国古代统治者以天命自居,对国都的选择与营造极其重视,一旦确定就不再轻言迁都
。无论被迫迁都还是主动迁都,统治者常常要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和社会压力,更考验
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主动迁都者尤甚。
进攻与退守
在古代中国,选取一个“固若金汤”的都城几乎是所有统治者思考国都问题时的首要因
素。大多数时候,统治者会寻找一些具备良好地形据守条件的地方作为国都。但出于加
强防御的考虑,统治者有时会将国都主动设在靠近军事冲突前沿但本身易守难攻的地区
,既能扼守军事要塞,又不易被侵占,也不失为一招妙棋。
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周振鹤看来,唐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黄河流
域,比较大范围的天下之中就在三河地区,从政治地理上来说,就是所谓核心区。从三
河缩小到一个地...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22
明朝比清朝究竟强在哪些方面
新浪历史论坛
朱家雄/文
明亡清兴是中国历史的倒退,是华夏文明的倒退,这是无数铁的事实所证明的。就清朝
和明朝的区别做一个比较的意义就在于能使我们对这种倒退看得更清楚,从而吸取历史
教训。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1689—1755)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对清
朝时期的中国这样评价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那里笼罩着不安全与恐怖。它的
统治只能靠大棒才能维持……”而明朝呢?在其中后期,似乎已经“人在曹营心在汉”
一般,在与专制渐渐拉开了若干距离。
有的网友曾在我的博客上留下评论,大意是说:现实问题这么多,为什么要谈历史而不
谈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呢?历史谈得再那个,不也是在逃避吗?这样的质疑当然
不无道理,那我就在这里做个回应,叨咕几句现实问题吧。
我以为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还是应该尽早与西方民主国家接轨才对,毕竟西方发达国
家的政府官员都是围绕着老百姓(选民)在转悠,而中国的情形却是所有的老百姓都围
绕着当官的转。这显然是很多社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给予解决的原因所在。如果当官的
都要看多数老百姓的眼色行事,都要时刻追踪民意并以此作为自己行政的驱动...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3
“六师”指代天子亲征,不是实指。
古代一般说“三军”,因为春秋时代,晋有上中下,楚有左中右军。
只有天子可以拥有六军。“此日六军同驻马,当夜七夕笑牵牛”;“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都是因为皇帝在军中,所以军队可以称为“六军”。
K**********i
发帖数: 22099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其实朱棣还是有闪光点的
的确,燕王朱棣善骑射,敢亲征,战功赫赫。
我非常佩服的一位汉族帝王。
f*******e
发帖数: 2791
25
一)战前形势

永乐十二年,明成祖亲征,沉重地打击了瓦刺。不久,瓦刺三王向明朝遣使谢罪,
重新归附了明朝。而鞑靼的阿鲁台却利用瓦刺中衰的机会,连败瓦刺,使自己的势力获
得了较大的发势。阿鲁台转趋强盛,开始桀骜不驯,威胁明边了。

永乐十九、二十年间,明北边连续遭受了阿鲁台的侵扰,最特出的例子是阿鲁台围
攻兴和,导致明守将都指挥王唤战死。明成祖针锋相对,决定再次北征阿鲁台。明成祖
的北征计划遭到了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方宾、刑部尚书吴中等人的反对。明成祖
大怒,逮捕夏原吉、吴中入狱;方宾惧而自杀。

从永乐十九年起,明成祖不断征调辽东、山东、河南、山西各都司、卫所的军队,
筹备粮草,做好了战争的准备。明成祖打算亲自巡视北边。这时,南下侵扰明边的阿鲁
台嗅觉异常灵敏,适时退回大漠深处。双方的军队脱离了接触,战争暂时打不起来。阿
鲁台时来时去,令明边境几无宁日,明成祖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永乐二十年,明成祖召集重兵出塞,准备犁庭扫穴。

(二)战区历史地理环境

战区所在地为大兴安岭东、西坡一带。大兴安岭西...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5337
26
孙权曾经想用主力部队亲征辽东,被张昭等劝阻了。
m***n
发帖数: 12188
27
这应该是历史常识了。
但是很多人的历史就是读《上下五千年》几个故事出来的。再加上《河殇》作为基本思
想骨架。笑。
欧洲地中海沿岸地理形式破碎,你上岸就可以占一块地盘。一只希腊流寇进攻尼罗河,
被埃及打败,一转头就到了西西里,定居了。
而中国的大陆一直是个整体,即使分裂时期,陆地也是大政权。没有欧洲地中海世界那
样的小势力群。 而且陆地武力强悍,海军很难有作为。
我能想到的:
就是前面提到的几个:
越国海军直扑山东半岛,要灭齐。
三国时期的吴国两次远征辽东。后来孙权自己想亲征,没去成。
唐朝海路灭百济。
元朝海军灭宋,攻打日本。
宋朝中央政府长期海上漂流。
郑和。
i***z
发帖数: 7508
28
伯颜下江南,不杀一人!
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流的军事、政治人才。如果我们要从历史上找
一个人物来兼任当今国务院总理和国防部长职务,那么,真还找不出比他更适合的人选。
苏天爵在《元朝名臣事略》里是这样评价他的政治才能——“天质高厚,风神静明,英
伟端大,刚介庄廉。当大任而不动,遇大论而善断。言笑有时,喜愠莫测。恒负天下之
重,以神器尊安为务。仁视群品,无间亲疏,义使众材,无比适莫。故四海公论,翕然
归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刘敏中在《平宋录》里是这样评价他的军事才能——“其折冲御侮,极有方略,信赏必
罚,得士众心,尤明于知人。其或以文进,或以武用,无不称职。临戎制胜,规画经理
,英谋独运。以之攻城野战者,某处宜攻,某处宜守,某时启行,某时利战,如此而成
,如此而败,临机应变,间不容发。与夫兵家奇正分合之术,车骑卒伍之阵,山泽水陆
之战,若合符节,信乎其深于兵矣。孙子论智、信、仁、勇、严五者,丞相实全之。”
然而,他在当今时代的名气与他伟大的历史功绩并不相孚。许多蒙古人只知道四杰四狗
却不知道伯颜这个名字,许多汉族人对于文...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8922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问个蒙古史问题
Weatherford说也速该是穷小子,这点我认为没错,只不过他缺乏论证。其实,说他穷
,可以有几条理由。前面已经说过俺巴孩做为汗,嫁女儿还要自己亲自送去,说明这个
部落很弱小。另外从秘史上还可以知道,也速该给铁木真提亲,实际上是让铁木真去当
上门女婿,还是个童养女婿。可见也速该的确穷,生铁木真之前更穷也是不意外的。
另一方面,你已经知道Weatherford有夹带私货的情况,但有些私货很隐蔽,让你不知
不觉上当,把他自己想象的东西当成事实,拿来做为自己推论的基础。比如,说也速该
抢老婆之前已经有老婆,别古贴是哥哥,札木合自称白骨头,这些都不见于蒙古秘史,
也不见于其他早期的各种蒙古史(世界征服者史,圣武亲征录,元史,史集)。
十三翼之战秘史上说双方各有三万人,Weatherford说几百人,不知有何根据。像这种
说话没根据、不给出处的书,就就当戏说体休闲书好了。真要了解真相,还是看我提到
的那几本书,互相对照看。
【 在 oxide (inert) 的大作中提到: 】
c***r
发帖数: 4631
30
Victor Krum
来自保加利亚的胜利者Krum。在保加利亚历史上,Krum是一个和汉武帝差不多的人物。
Krum在位时对外持续扩张,征服了Avar人,向南入侵了东罗马帝国。这时的东罗马帝国
虽然已经不咋行了但也不是随便谁就能欺负的。811年,东罗马皇帝Nikephoros I 和
Staurakios两人御驾亲征,一路势如破竹杀到保加利亚的首都 Pliska,城破后放火焚
城,大肆打劫城内的金银财宝,装车往回运……
东罗马大军走到一个山谷里的时候,探子说前面不知道什么时候竖起来一木头墙……
后面殿后的人说山谷的入口被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保加利亚骑兵堵住了…… 两边山
上也全是保加利亚人骑兵…… 看上去是被包围了。
被围了三天后,保加利亚骑兵开始从山上向下冲锋。东罗马的兵基本一触即溃,撒开了
跑。跑到木头墙前面,有些人防火烧墙,有些人下马爬墙。没想到有人在这个木头墙后
面挖了道沟,那些从烧出来的口子骑马跑过去的人直接就掉沟里了,弃马翻墙的即使没
掉沟里摔死也基本被后面追来的骑兵抓住了。惨啊……
最后罗马皇帝Nikephoros I 被杀,脑袋被砍下来给Krum做了酒杯,如下图,Kr...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4631
31
Victor Krum
来自保加利亚的胜利者Krum。在保加利亚历史上,Krum是一个和汉武帝差不多的人物。
Krum在位时对外持续扩张,征服了Avar人,向南入侵了东罗马帝国。这时的东罗马帝国
虽然已经不咋行了但也不是随便谁就能欺负的。811年,东罗马皇帝Nikephoros I 和
Staurakios两人御驾亲征,一路势如破竹杀到保加利亚的首都 Pliska,城破后放火焚
城,大肆打劫城内的金银财宝,装车往回运……
东罗马大军走到一个山谷里的时候,探子说前面不知道什么时候竖起来一木头墙……
后面殿后的人说山谷的入口被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保加利亚骑兵堵住了…… 两边山
上也全是保加利亚人骑兵…… 看上去是被包围了。
被围了三天后,保加利亚骑兵开始从山上向下冲锋。东罗马的兵基本一触即溃,撒开了
跑。跑到木头墙前面,有些人防火烧墙,有些人下马爬墙。没想到有人在这个木头墙后
面挖了道沟,那些从烧出来的口子骑马跑过去的人直接就掉沟里了,弃马翻墙的即使没
掉沟里摔死也基本被后面追来的骑兵抓住了。惨啊……
最后罗马皇帝Nikephoros I 被杀,脑袋被砍下来给Krum做了酒杯,如下图,Kr...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崇祯的问题出在基本思路上
性格这东西是否也遗传?
崇祯的急脾气似乎和朱元璋有那么点像。
一个典型事例是朱亮祖。
洪武十三年,朱亮祖镇岭南,为人骄矜,“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县令道同参劾
朱亮祖,朱亮祖上奏皇帝,言道同无礼。二人奏章同时上奏,朱亮祖的先到达, 朱元
璋大怒,派人去诛杀了道同。后来道同的奏章到达,朱元璋得知原委,悔之不及,深恨
亮祖。洪武十三年九月三日,朱元璋召亮祖到帝都金陵,将朱亮祖及其长子朱暹以鞭子
抽死,亲自写墓志,以侯礼下葬。墓志曰:朕怒而鞭之,不期父子俱亡。就葬己责之地
,侯礼葬焉。
就是说,朱亮祖的死也不是朱元璋所希望的。 朱元璋的急躁脾气害死了两个人。
《国初事迹》:“太祖选宫人,访知熊宣使有妹年少,欲进之。员外郎张来硕谏曰:‘
熊氏已许参议杨希圣,若明取之,于理不妥。’太祖曰:‘谏君不当如此!’令壮士以
刀碎其齿。”
御河中发现一堕胎婴儿,朱元璋怀疑是楚王朱桢之母胡妃(这个胡妃是当初朱元璋抢来
的)所为,亲手杀之,弃尸城外,楚王来朝,哭求母尸不得,只得到一条练带,归葬于
王府。鲁王母郭宁妃、唐王母李贤妃和伊王母葛丽妃三人在朱元璋的一次暴怒中同时被
杀,三具尸体装在一个大筐中,埋于...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33
字号:小中大2011-12-16 11:01:28
更多
8
关键字 >> 虞云国袁腾飞历史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书评
号称“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袁腾飞先生推出了《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上海
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8月版),向公众开讲中国史,这一册涵盖了鸦片战争前的中
国古代史。作者自序引用了国学大师钱穆《国史大纲》卷首语:“任何一国之国民,尤
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
本国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显然,作者是
以此为讲史准绳的,而我也正是以这种标杆去拜读袁著的,但读完全书,不仅领悟不到
他的温情与敬畏,扑面而来的却是他对中国历史的轻佻与侮慢。
一、考据学“这个玩意儿实在没什么意思”
袁著自序声称,“历史应该是论从史出,得出的每个结论应该有史实做依托的”;还说
自己“至少让学生不要相信没有史实根据的事情”。我无缘亲聆其课,只能凭借他这本
《玩意儿》来领教,看到的却是纷至沓来的史实出入。以下试从十个方面说明,限于篇
幅,每类仅举一二例证。
其一,小说家言。除非运用陈寅恪那样的诗文证史法,一般情况... 阅读全帖
e********3
发帖数: 18578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武帝的战略眼光无人能敌
这个解释很合理,那个时候高句丽应该跟现在大家看东三省一样,算是中国的核心地
带,没有拿下来的话这个皇帝总有点别扭,不过实话实说高句丽战斗力还是很强的,隋
唐的府兵战斗力很强,都在高句丽吃了大亏,李世民亲自带队,御驾亲征也没有彻底啃
下来。
K**********n
发帖数: 10466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汉武帝的战略眼光无人能敌
辽国死的是名将萧XX,不是主帅。太后亲征的。
而且主要问题不是他死了,而是辽国内部也不稳,萧太后也不想让辽国贵族因军功过于
强大而无法制衡。
不过的确如你所说,是打不过,不是不想打。
K**********n
发帖数: 10466
36
“但明朝强大的时候也是打得蒙古到处乱躲”
你是说名将徐达带兵出塞外征王保保那次吗??还是王振和明英宗亲征那次?
还“乱躲”,蒙古是割地了还是跳海了?
“你不能拿一个朝代最牛的时候去跟另一个朝代最差的时候比”我没这么比,我嘲笑的
是,打不过别人就在那里怨天尤人或是怪祖宗不争气的阿Q们。
“被冯玉祥之类的弱人搞来搞去”你连地区和朝代都分不清,就别开玩笑了好吗?
K**********n
发帖数: 10466
37
哈哈哈,蒙古的大都不过是个临时首都而已。
真正蒙古的基本盘在大都?该多读历史的是您。蒙古撤离大都,就像美军撤离伊拉克,
反正也不是自己的地盘。
对,尤其是徐达打王保保、明英宗亲征蒙古,打得蒙古人抱头鼠窜,你蓝大将军反正回
去也变人皮,总没皇帝牛吧?
什么外族占北京,还400多年,金、辽都是中原王朝,只不过代替管理罢了,因为宋实
在是太垃圾。
k*****r
发帖数: 21039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femrenla (Light be with you.),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土木堡之变的幕后:一场有预谋的政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6 00:30:24 2014, 美东)
先要说到战争起因和战争性质了,这两个是一致的,不可脱离的 。战争的起因如下:
1、削减马价,
2、拘留使臣,
3、谎诺婚约,
4、剪断布帛、
5、谎诺戏班子、
6、其他不能满足的索求,朝廷不与。
1、2、3、6、是 朝廷和王振干的,3、5、是明朝使臣马青、马云干的,4、是蒙古
使臣干的,一匹布剪断成两匹。弄虚作假者。在婚约上也先想为他的儿子娶明朝公主,
二马应承下来,也先高兴,夸示诸虏,发现是骗他的之后,大为恼怒。6个因素加在一
起便以寇边发起边衅。先期目标在独石马营,明朝抗击,战事扩大。
土木之战的过程
明朝根本没有意识到瓦剌的进攻,正月初,还在给瓦剌的使臣任命官职,可见当时
并无异常,最起码是明庭没有意识。明庭(尤其是兵部)没有做好提前的预防和准备工
作,导致各地纷纷告急。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带...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39
因为常公太自信了嘛,以为御驾亲征就能把红军给剿了,谁知道张杨早就跟红军穿一条
裤子了。
其实当时国共谈判已经到了相当的地步了,国民党方面已经同意保留红军的原有干部,
只是在保留红军的人数上双方还有分歧 --- 国民党只要3万红军,而红军希望全部
保留下来。
m***n
发帖数: 12188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偶尔得闲:漫话高句丽
叫渤海国是因为被唐朝封为渤海郡王。
唐朝用这个名字是因为曾经在渤海郡定居过。
渤海国初名震国,为大祚荣袭其父的唐朝封爵“震国公”[1]。而关于“震”的含义说
法不一,比较通行的看法是认为取自周易震卦卦名[1][2],震是东方之卦,因此以地处
东方而以震为国号[3][4]。
朝鲜学者朴时亨所著渤海史则认为“震”是威震四方之意[5],但武则天封“震国公”
用威震四方之意几乎不可能[1]。
粟末(松花,这两个都是同一个名字的不同时代的音译)被高句丽打败后,不愿臣服于
高句丽的8个粟末部落,在首领突地稽的率领下逃往辽河以西,投奔隋朝,被当时的隋
文帝安置于幽州昌平一带(渤海郡)。
在隋与高句丽的战争中粟末靺鞨人也参加了对高句丽的征战,带路党。
后来又给唐朝带路。
高句丽灭亡后,此后为了防止高句丽政权复辟,并有效控制高句丽遗民与临近靺鞨、契
丹、奚、等部民,唐朝又强行将“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就是投降了高句丽的粟末靺鞨
部落)徙居辽西营州。
渤海高王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当时即为部落酋长)就在这部分粟末靺鞨人当中。乞
乞仲象一家自668年被迁到营州到公元698年大祚荣率部众重新迁回“粟末故地”期间... 阅读全帖
i***z
发帖数: 7508
41
李世民, 柴荣, 。。。 要是北魏,蒙古,辽金清就不说了, 都是亲自上阵的。
g***t
发帖数: 7544
42
第一、罗马皇帝是选举出来的,不是世袭的。
第二、欧洲封建制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在始皇帝后就终结了。
自那以后中国出了皇帝的父祖三代,就没有贵族。

..
d****z
发帖数: 9503
43
罗马皇帝大多世袭吧。没儿子也要指定继承人的。而所谓的选举,多数就是拼拳头。
K**********n
发帖数: 10466
L***i
发帖数: 334
45
康熙帝是清朝第二个皇帝,君临天下61年,正是清初的隆盛时期,封建的经济文化都发
展到一个新的顶点。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69岁的老皇帝玄烨兴致勃勃地到南苑去打猎。他偶
感身体不适,即命驾返回京师西郊的皇家苑囿——畅春园休憩,不料病情日渐加剧,延
至十一月十三日晚上溘然长逝。当夜,遗体送还紫禁城,安放在乾清宫,十四日大殓。
二十日,文武百官奉皇四子胤禛登极,是为雍正。迫谥玄烨为仁皇帝,庙号圣祖。
康熙的逝世和雍正继承皇位,不但是当时震撼全国的重大事件。而且由此产生了许
多传说和怀疑,诸如:康熙是怎么死的?是因病寿终正寝还是被人鸩毒而死?雍正是怎
样登上皇帝宝座的?他是康熙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吗?的确,宫禁事秘,传闻多误,这
一团历史的疑云至今还没有揭开,理所当然地成为清史研究者着力探讨的一个课题。
康熙有子35人,女20人。在诸皇子中,胤禔最长,但不是嫡出。嫡出最长者为胤礽
,康熙十四年被立为皇太子,准备日后继承大统。清代自太祖以来皆不预立储位。太祖
曾说:“有德者即登大位。”清代之立太子自此开其端。胤礽立为皇太子以后,康熙选
派大学士张英、儒臣熊赐履等教之,南巡北狩,...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408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帝14位兄弟的结局之谜(zz)
雍正继位,事发突然而又充满传奇。人们在数百年来一直对他的继位合理性争论不已,
历史环节被不断推敲、揣摩,细节被不断放大,街谈巷议证明篡位的大有所在;著书立
说洗白雍正的时而出现。即使是在雍正铁腕即位时,争论风波也未曾消失。
于是,雍正皇帝为钳人之口,即位数年后,推出《大义觉迷录》一书,针对舆论对他的
“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
”、“好谀”、“任佞”十项大罪,进行自辩。然而,事与愿违,愈描愈黑。雍正不但
没有让自己的继位合法性说服全国,反倒成为欲盖弥彰的的证据。
其实,不管康熙驾崩时到底出现了哪些篡改遗诏行为;雍正篡位是被人诬陷,还是被人
发觉。我们只要看看,那些和他一起有机会争皇位的14同胞兄弟的下场,就能推导出雍
正继位的背后隐秘了。
康熙崩逝的噩耗传出,京城九门关闭6天,诸王非得令旨不得进入大内。箭在弦上,形
势紧张。当时年满20岁的皇子共有15人(包括雍正)。那么,当雍正夺得皇位后,他这
14位同胞兄弟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呢?
大阿哥胤禔
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于府第。康熙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
疏忽者,当族...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334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自成原来是西夏王的后裔
李自成,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继迁寨,人称闯王、李闯,明末农民军领
袖之一,大顺政权的建立者。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灭亡。1644年5月
27日,吴三桂与李自成在山海关决战,李自成兵败,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山九宫
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致死,尸首不知何处。自成战死后,农民军悲怒交集,立即扫荡九
宫山区,对当地民众予以报复性打击。《明史》也记载,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山。

对于李自成一族,历史曾有这样的记载:北宋年间,一代枭雄、米脂籍党项族人李继迁
,挟地利人和,在这里屯兵垦田,积蓄力量,终立西夏,称霸一方。而李自成的老家又
是李继迁寨,可见,李自成和李继迁有着很深的源渊。对于这一点,长篇历史小说《李
自成》的作者姚雪垠曾经考察过,他在描写李自成进京时曾这样写道:“他(李自成)
甚至想到他日后的勋业应该同唐太宗媲美。相隔七百年,他又建立了四海统一的李氏皇
朝,比他祖先所建的西夏国要强大得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如今他已经破了北京,不
久将平定江南,统一宇内,李继迁传到李元昊,又传到他身上,才真正使李氏发扬光大
。”如果姚雪垠的观点成立,李自成肯定...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48
明朝(1368年-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元朝末年,政
治腐败,元顺帝统治时期,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
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
是明太祖。从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
,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
,太祖其季也。母陈氏。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 应天孝陵”到明毅宗:“绍天绎道
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母贤妃刘氏。年号崇祯(1628
年-1644年)昭陵。”明朝共传十六位皇帝。
十三陵
大多史学家都认为明朝是16皇帝(从太祖到毅宗),也有的认为是17帝(加上安宗)。
有的人认为:“如果承认南宋最后两位皇帝,在福州即位的宋端宗赵昰(景炎帝)和在崖
山即位的宋末帝赵昺(祥兴帝),就应该承认明朝最后几位皇帝即19位(加上安宗,安宗
,昭宗三位)。”
明朝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腐化,关外女真叛乱,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
间阉党专政...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1061
49
蒙哥打死也好,病死也好,自己御驾亲征,特地精挑细选一堆三流混混,你觉得可能么?
忽必烈是正儿八经的大汗,靠的远征中国的三流混混军队夺取汗位?
G********l
发帖数: 574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上真实的和坤(转载)
一 家庭、出身与学历
“和坤”是他的“满语”名字的音译,如果译成汉文应为“三纲之纲”之意,其乳名叫
“善宝”。他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祖籍在长
白山英额峪(今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地区)。和坤的先祖叫噶哈察鸾,很早就
归顺了努尔哈赤(后金),过着平时狩猎、耕作,战时出征作战的生活。其五世祖尼牙
哈纳,因作战英勇,为他家挣得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他的父亲名叫常保,
也是八旗军武官出身,除了继承“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外,还因为他的堂弟阿哈硕色
,在跟随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的战争中,在西北地区阵亡,追叙军功,他家又获赠了
个“一等云骑尉”的官职,后来也由其承接下来了。常保一生最高做到“福建副都统”
(正二品)的官位,相当于今天的军队中的“中将”级别的军官,这在当时也可以算是
个“高级武官”了。常保的妻子(即和坤的亲生母亲)是河道总督嘉谟的女儿,其继妻
是吏部尚书伍弥泰之女,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和坤的妻子冯氏是清乾隆朝名臣大学士
英廉的亲孙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史(如《清史稿》等)、野史和传说中说和
坤家庭出身“低微”、“贫贱”、“少贫无...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