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人丁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h
发帖数: 1862
1
文人风骨:文革期间因不堪忍受屈辱而自杀的北大学者教授(图)
[导读]单就北京大学一所高校来说,在“文革”初期和工、军宣传队进驻期间称得
上权威的著名教授,如翦伯赞、饶毓泰先生等,自杀的就有24名。邓拓先生诗云:“莫
谓书生多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
老舍先生
“文革”中文化界逝者的风骨
我偶然翻阅一本广东知名的杂志,读到一位著名作家谈论“小人”的文章,他对“
小人”的议论可谓入木三分,控诉反“右”和“文革”带来的灾难可谓酣畅淋漓,很让
人解气。遗憾的是,当他谈到在运动中因受到不公平待遇,不堪忍受屈辱而自杀的中国
作家们时,却说中国作家比外国作家自杀的少。还说邓拓也不是自杀的。这显然与事实
不符。而且文章中在涉及这个问题时,有意无意之中流露了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观点
,对此,我更不敢苟同了。
“文革”中我国究竟有多少作家自杀?那段历史人们应该记忆犹新。我觉得应该把
我对那段时期所接触和了解的一些作家、艺术家和学者们自杀和他杀的真实情况写出来
,让我们在血的教训中,变得冷静起来,坚强起来,历史绝对是不该遗忘,更不应该是
被歪曲的。
先从自杀的外国作家说起吧。那篇文章中列举了茨威格、川端康成...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1971
2
五毛的智商不解释,蒋就那把烂牌,能名义统一还能抱持共和国体就是不错了,一个中
原大战的间隙,杂毛都跟搞出10万军队,这些五毛跟满清和契丹的后代一个德行,使劲
的攻击被强盗乘机霸占产业的旧祖的无能和懦弱,来掩饰强盗的罪恶和血腥,甚至粗暴
的霸占他家的旧祖母和家底,造就后来的人丁和产业旺盛也成了当年残暴的理由和壮举
。这些人而且还会崇尚成吉思汗,或者希特勒这些怪物,甚至意淫他们如神如歌的统治
世界,就是弱智的没想到这些真的统治了世界,汉人也会被灭绝的,即使这样,也不妨
碍这些智障对强权和野蛮的赞扬
c*********2
发帖数: 3402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杨继绳:公共食堂的历史记忆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2192

公共食堂起于1958年夏秋之间,停于1961年夏,有的地方停得更早一些。公共食堂
在中国大地保持了不到两年时间,但它带来的灾难和影响却远远超过了两年。
一、消灭家庭
几千年来,家庭,这个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细胞,既是生产单位,又是生活单位,
还是生育和教育下一代的单位。然而,在某些理想主义者看来,家庭是私有制最基本的
社会基础,是实现共产主义或世界大同的障碍。所以,一些社会改革家主张消灭家庭。
毛泽东等一批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年青时就深受这种理想的影响,接受了消灭家庭的
思想。
1958年3月22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的第四次讲话中说:“在社会主义中,个人
私有财产还存在,小集团还存在,家庭还存在。家庭是原始共产主义后期产生的,将来
要消灭,有始有终。康有为的《大同书》就看到了这一点。家庭在历史上是个生产单位
、消费单位、生下一代劳动力的单位,教育儿童的单位。现在工人不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合作社中的农民也大都转变了,农民家庭一般为非生产单位,只有部分副业。...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794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菲律宾有过请求加入大清?
清史稿
苏禄,南洋岛国也。雍正四年,苏禄国王毋汉未母拉律林遣使奉表,贡方物。
五年六月,贡使至京,贡珍珠、玳瑁、花布、金头牙萨白幼洋布、苏山竹布、燕窝、龙
头、花刀、夹花标枪、满花番刀、藤席、猿十二种。赐宴赉赏,颁敕谕一道,令使臣赍
回。定期五年一贡,贡道由福建。
十一年六月,国王奉表谢恩,并奏:“伊祖东王於明永乐间入朝,归至德州病故。帝命
有司营葬,勒碑墓道,谥曰‘恭定’,留妻妾傔从十人守墓。毕三年丧,遣归。今事隔
三百馀年,所有坟墓及其子孙存留周恤之处,恳请修理给复。”礼臣议覆:“苏禄国东
王巴都噶叭哈答殁,长子都马含归国袭封。次子安都禄,三子温哈喇,留居守茔,其子
孙以祖名分为安、温二姓,应如所请。饬查王墓所有神道享亭、牌坊,修理整饬,於安
、温二姓中各遴一人给顶戴奉祀。著为例。”帝允之。
乾隆五年八月,苏禄国王麻喊味呵禀朥宁遣番丁护送遭风商人回内地。
八年,贡使马明光奏请三年后复修朝贡,帝命仍遵雍正五年所定五年一贡之例。
十九年,苏禄国王麻喊味安柔律噒遣使贡方物,并贡国土一包,请以户口人丁编入中国
图籍。帝谕:“苏禄国倾心向化,其国之土地人民即在统御照临之内,毋庸复行赍送图
册...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8922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哈萨克人的来源
成吉思汗的老婆被别人抢走过,夺回来时已经怀孕,所以他的长子术赤的血统不明。在
分人丁时,他分得人口相当一部分不是蒙古本部的,而是林中百姓,也就是说可能是通
古斯人(跟满族是近亲),这些人也西征到了钦察。
m***n
发帖数: 12188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尼布楚条约是不是吃亏了?
你太想当然了。
那个时候,没有“汉人老农商贩”会愿意去东北的。除非关内大乱活不下去,而在清朝
初期中期,关内还没惨到那个程度。东北大规模移民,或者说人口向东北逃亡,是晚清
全国经济崩溃以后的事情。
首先,很多人对清朝的偏见很大。清朝的分割政策并非要减少汉族人口,也没有一定要
封锁东北不许汉人进去的意思。否则大批发配犯人宁古塔又是为何?清朝甚至努力过把
关内旗人向黑龙江迁徙,但是不成功,因为那些人立刻又跑南方去了。
俄罗斯人口之所以源源不断向东方移动,除了西伯利亚的河流提供的交通便利外,俄罗
斯本土穷人生活极端恶劣是一个根本原因。而清朝直到清末普通人生活水平还远在日本
俄罗斯等国之上,看当时留日学生的日记,还有俄罗斯小说,比如《死魂灵》之类就可
以知道。所以国人对于“西进”“北进”之类没有兴趣,即使要移民也是优先考虑江浙
两广。
再谈谈清朝的人口政策和分割政策。
1)清朝实际上是鼓励汉族人口增长的,比如“滋生人丁,永不加税”的政策,官吏考
核以人口增加为重要指标。如果谁的辖区汉人人口减少,那么地方官的仕途也就完蛋了
,除非有极大后台。
2)清朝的分割汉蒙,其实是避免蒙古再和以前一样,把汉...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尼布楚条约是不是吃亏了?
你太想当然了。
那个时候,没有“汉人老农商贩”会愿意去东北的。除非关内大乱活不下去,而在清朝
初期中期,关内还没惨到那个程度。东北大规模移民,或者说人口向东北逃亡,是晚清
全国经济崩溃以后的事情。
首先,很多人对清朝的偏见很大。清朝的分割政策并非要减少汉族人口,也没有一定要
封锁东北不许汉人进去的意思。否则大批发配犯人宁古塔又是为何?清朝甚至努力过把
关内旗人向黑龙江迁徙,但是不成功,因为那些人立刻又跑南方去了。
俄罗斯人口之所以源源不断向东方移动,除了西伯利亚的河流提供的交通便利外,俄罗
斯本土穷人生活极端恶劣是一个根本原因。而清朝直到清末普通人生活水平还远在日本
俄罗斯等国之上,看当时留日学生的日记,还有俄罗斯小说,比如《死魂灵》之类就可
以知道。所以国人对于“西进”“北进”之类没有兴趣,即使要移民也是优先考虑江浙
两广。
再谈谈清朝的人口政策和分割政策。
1)清朝实际上是鼓励汉族人口增长的,比如“滋生人丁,永不加税”的政策,官吏考
核以人口增加为重要指标。如果谁的辖区汉人人口减少,那么地方官的仕途也就完蛋了
,除非有极大后台。
2)清朝的分割汉蒙,其实是避免蒙古再和以前一样,把汉...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17713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语文程度的确很重要 (转载)
宇文作为一个富贵大复姓,怎么突然就人丁不盛了呢?都改啥了?慕容少了还好理解些
l*****f
发帖数: 13466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BSSD] 温太真玉镜台
这里也发一下,戏说,轻砸~
敷衍两晋南北朝故事的,元杂剧里还有一出更著名的温太真玉镜台,是关汉卿所作,主
角是温峤,由世说新语假谲里面这个简短故事而来:
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
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败之余,乞粗存活, 便足慰
吾余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地粗可,婿身名宦尽
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 掌大笑曰:「
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
此则故事短而有韵,这位表妹"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明爽真率,风度可喜。玉镜台
来历还特地带出, 见温峤始从北来,身为刘琨使者,而曾在刘琨处身为“谋主”的身
份,更显故事真实。但是笺注里前人早就指出所谓从姑刘氏与晋书本传不符,进而怀疑
此事亦为杜撰。从姑,从祖姑也,自然为温氏,刘氏应为女家之父姓,所以关汉卿也这
么写,"从姑"出场自报家门,说:
老身姓温,夫主姓刘。
而晋书本传,温峤去世后,
其后峤后妻何氏卒,子放之便载丧还都。诏葬建平陵北,并赠峤前妻王氏及何氏始...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哈萨克人的来源
☆─────────────────────────────────────☆
Diaowai (Waiting for suckers rally) 于 (Tue Jul 3 02:44:24 2012, 美东) 提到:
按照《草原帝国》的说法,是同吉尔吉斯人一起从乌兹别克人中分裂出来的,而乌兹别
克人是钦察人和河中地区人混合而来的。钦察人原居住在南俄草原,被术赤系的蒙古
人征服。
这种说法靠谱吗?请文化人解惑。
☆─────────────────────────────────────☆
Diaowai (Waiting for suckers rally) 于 (Tue Jul 3 02:51:28 2012, 美东) 提到:
现在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人说突厥语,但长相更像蒙古人,比如纳扎尔巴耶夫。
☆─────────────────────────────────────☆
Diaowai (Waiting for suckers rally) 于 (Tue Jul 3 02:53:14 2012, 美东) 提到:
战战兢兢地等待班上的正宗... 阅读全帖
e********3
发帖数: 18578
11
王允于是缓缓道出了自开春以来,中原地区是连连大旱,好几个州郡都上书,要求拨粮
相救的消息。董卓一听又要往外掏东西的报告就不爽,他烦躁的道:“咱家自个儿的粮
食都不够吃呢,哪有粮食给他们呢?”王允忧心忡忡地道:“那要是朝廷要是不拨,坐
视不顾的话。恐怕要有几十万灾民丧生啊!”董卓更是不屑地道:“这你怕什么呢?这
千百年来,这七灾八难的不也是不断过吗?结果怎么样呢?人丁是越来越兴旺了,人是
越来越多了,黔首百姓贱着呢!”
m***n
发帖数: 12188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其实千古一帝,是宋仁宗
确实是康熙的圣旨,“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不过说的只是人头税。还可以加别的税。
收人头税的时候,很多人口被隐瞒了。这条圣旨一下,呼风唤雨般蹦出来一亿人口。
m******r
发帖数: 4351
13
又见月经帖。很多ID还在这里误导大家。其实张献忠屠川这个事情在史学家已经成为定
论,以顾诚为代表的基本倾向于有张献忠屠川这回事了,有所分歧的只是在屠杀的范围
和规模上。
TG上台后的史学界大概是郭沫若为首吧,为了TG的政权合法性的需要,大力讴歌历
代的农民起义,甚至到了美化的地步。张献忠屠蜀与所期望的农民领袖的高大形象不符
,于是就翻案。虽然各种史书地方志等资料一大堆,统统都是满清和被镇压的地主阶级
的诬蔑。问题是同为起义军领袖,为什么地主阶级对李自成诬蔑的没有张那么厉害?还
有些人证和物证,没法套用到这个污蔑和仇恨的框框里去,比如考古发现的万人坑, 两
个外国传教士写的圣教入川记。作者是两个洋人传教士,怎么也归不到地主阶级和满清
诬蔑那里去,所以所有为张翻案的书对之是能不提就不提。那些死去的四川人民真得感
谢上帝,竟然派了两个传教士适时经过,要不然连怎么死的到今天还都是糊涂账。
胡昭曦的《张献忠屠蜀考辩》就是典型代表。他为张献忠翻案,算是史料相对比较翔实
的,这个书贴得网上到处都是。圣教入川记在书里面当然是故意忽略了。五马先生纪年
这个书因为写了大量作者在张死后的遭遇,所以被翻案历史...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14
又见月经帖。很多ID还在这里误导大家。其实张献忠屠川这个事情在史学家已经成为定
论,以顾诚为代表的基本倾向于有张献忠屠川这回事了,有所分歧的只是在屠杀的范围
和规模上。
TG上台后的史学界大概是郭沫若为首吧,为了TG的政权合法性的需要,大力讴歌历
代的农民起义,甚至到了美化的地步。张献忠屠蜀与所期望的农民领袖的高大形象不符
,于是就翻案。虽然各种史书地方志等资料一大堆,统统都是满清和被镇压的地主阶级
的诬蔑。问题是同为起义军领袖,为什么地主阶级对李自成诬蔑的没有张那么厉害?还
有些人证和物证,没法套用到这个污蔑和仇恨的框框里去,比如考古发现的万人坑, 两
个外国传教士写的圣教入川记。作者是两个洋人传教士,怎么也归不到地主阶级和满清
诬蔑那里去,所以所有为张翻案的书对之是能不提就不提。那些死去的四川人民真得感
谢上帝,竟然派了两个传教士适时经过,要不然连怎么死的到今天还都是糊涂账。
胡昭曦的《张献忠屠蜀考辩》就是典型代表。他为张献忠翻案,算是史料相对比较翔实
的,这个书贴得网上到处都是。圣教入川记在书里面当然是故意忽略了。五马先生纪年
这个书因为写了大量作者在张死后的遭遇,所以被翻案历史...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15
☆─────────────────────────────────────☆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于 (Sun Nov 10 11:37:11 2013, 美东) 提到:
满清王朝――驰骋在历史逆行道上的特快列车
发表于 2010-09-01 和 09:40:30 | 作者: 向海的风 |
近来,由“改革家”李鸿章引发了不少辩论,为李鸿章叫好者、鸣冤叫屈者不少。闲来
一直在思考,笔者认为,李鸿章卖国的帽子是断然不能摘掉的。
诚然,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特别很重要的人物,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但作为那段历史的制造者之一,李鸿章软弱卑的劣行
径正是腐朽的满清王朝的缩影。很多文章为李鸿章翻案,还摆出一幅教训人的架势,说
什么在那个历史时代,李鸿章已经做的够好了,李鸿章很无奈,不过是慈禧太后的替罪
羊而已… …还有大力吹捧李鸿章外交才干的,称其为“东方的卑斯麦”,据说卑斯麦
先生闻听此言,不以为然的说道“幸亏我不是西方的李鸿章” … …呵呵,这些文章还
是有些水平的,作者还知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论历史人物,但这些文...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255
16
甲午海战,基本无望胜利,因为战争不仅是靠装备,更靠人。当时的无论满人还是汉人
,素质都不行,做人做事,要有认真精神,包括现在,中国造的东西,大多数,便宜但
质量不好。这是国人的制造思想在作怪:只追求能用便宜,但忽略了质量控制。我自己
买工具,基本是德国,美国,日本造,为何?控制精准,耐用。100多年后的国人还不
行,更何况100多年前的。人的素质决定了这场战争必败。
李鸿章心中其实是知道的,他本来只是用战舰吓唬人的,没准备用来打仗,因为他清楚
人不行,打不胜。但慈禧并不知道,慈禧认为花了这么多钱,英法打不过,连个日本也
不行吗?因此主张开战。
再说李鸿章的用人,李用人标准,先私人而后能人。这是和老蒋用人类似,只重用自己
人。这就是李鸿章和曾国藩的用人差距,你看看湘军出了多少总督巡抚,包括李本人,
杨岳斌,彭玉麟,曾国全,提督就不用提了。他的儿子曾纪泽,曾纪鸿也不错。再看淮
军,除了刘铭传,没了,而刘当的还是新立的台湾巡抚,有多少封疆大吏愿意去台湾?
李的用人决定了战争必败:用自己的陆军私人管理海军,和毛泽东一样,把海军当作陆
军的附属军种,这怎么能打胜仗,外行知道内行吗?再有当国家利益...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526
17
哈哈,吃肉就不是穷人了?蒙古人对食物有选择余地么?
满清对蒙古爱护啊?准葛尔发来贺电。就说姻亲科尔沁吧,人丁可有增加?是,旗人民
人不得擅入东蒙古的地盘,可是东蒙古可能入关?圈养罢了。真是被满清照顾得好幸福
啊。再看绥远,康熙以后汉人就开始走西口去蒙古人的地盘了。真没见蒙古人能反向流
动的。
h******i
发帖数: 21077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eebe (openfeint招ruby开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旗人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14 15:40:26 2014, 美东)
一、引言
金庸,本名查良墉,浙江海宁人,顺治时著名的文字狱(明史案)的告密者就是其
祖上查继佐。当时无辜屈死者无数,老查踏着别人的鲜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满族统治者
的宠信。查家此后一门竟出了七个进士和五位翰林,这在满人排汉的风气下,是汉人门
庭根本无法做到地,所以虽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认自己是旗人,可辩护却总是显得那样苍
白无力。
二、《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继佐
查继佐又名查伊璜,“伊璜”应该是其族谱名。他是金庸的一个本家,也是清朝最
大的几场文字狱之一----《明史》案的告密者。此案最终有七十二人被处死,其中十八
人被凌迟,数百人充军,之后江南人人自危,文坛、史坛都陷入死水一潭的局面。究其
根源,金庸的祖上查继佐做为首告,为了一己之私,把原本未必会兴起大祸的一次史书
编写推动成了一幕惨剧,终致血染江南。
据印鸾章的《清鉴》记载:“... 阅读全帖
z******i
发帖数: 1292
19
满都海哈屯,哈屯就是皇后的意思,她就是达延汗的老婆,也是把达延汗抚养长大的人。
http://zh.wikipedia.org/wiki/满都海哈屯
满都海在汉文史籍中完全不见其人。而在蒙文史籍中是大书特书的对象。
造成这个现象的大概是一来明朝人轻视妇女,把满都海的功绩都算成了她先后两个
丈夫的,二来我估计一段时间内她仍然延用满都古勒汗的名号,所以在汉文史籍中只知
道有满都古勒汗而不知道有满都海。另外,满都海和满都古勒汗发音相近,明朝史官误
为一人也不一定。
她生于1448年(明正统十三年),是蒙古汪古部人,父亲名绰罗克特穆尔丞相。满
都海初嫁蒙古大汗满都鲁,为小哈屯(夫人),与满都鲁生有二女,长名博罗克沁公主
,次名伊克锡公主。博罗克沁公主嫁癿加思兰太师,伊克锡公主嫁给了火筛。癿加思兰
与火筛都是当时的蒙古大部领主,癿加思兰统应绍不部,火筛统满官嗔部。满都海是满
都古勒的侧室。汪古部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世代姻亲。满都海自小武艺高强,政治军
事才能出众。当时蒙古本部共六万户,大汗直辖一万户。她继承的大汗直属部众还包括
了当初兼并孛罗忽的部分部众。蒙古历来有继承人收取死者侧室的习俗。由于... 阅读全帖
G**8
发帖数: 1209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所谓骨刻文
前些日子“骨刻文”宣传得神乎其神,一下子在4500年前冒出一大批高度发展、跟甲骨
文神似的文字,而且永远是孤品,也就是说在发现第一片的地方再挖,什么也挖不出来
,连相关痕迹都没有。
今年夏天可谓到处扑空。为了所谓骨刻文专门去山东一趟,差点误了回美国的飞机。什
么也没看到。
二里头以前去过,除了一片玉米地,只剩天地空阔。已经全部回填了。也就是说以后再
不打算挖出任何新东西了。当地有一个人丁稀少的考古站,不对外开放。考古站外是个
“夏都广场”,很小,没有纪念碑,只有一堵破墙,烂砖头铺地,是我这辈子见过最破
的广场。玉米地边有个很破的小庙,不供奉尧舜禹之类,叫卢医庙,不知道是哪路邪神。
总体而言,二里头地位看起来非常尴尬。其待遇跟那些名正言顺的商朝遗迹、更早的各
种文化遗址比,差到了地下十八层。连最基本的博物馆都没有。
我目前觉得“夏”大概就是羌。地望在西方,青海甘肃新疆甚至中亚一带。所以很多古
籍比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竹书都说去夏都得往西走、夏都在“昆仑山”下。
羌族是炎黄子孙,史前出了几个领袖尧舜禹,那时候先商部落是不如羌族的。但是之后
羌族一直没有点燃文明之火,而商则开创中华文明,直到...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975
21
广大因为土地私有化程度低,大约有50%的土地属于宗族公产,在以客家地区,公共土
地竟高达80%,“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私有经济仅仅是“社会主义集体
经的有益补充”。在北方,平分地主私人土地,地主个人没有反抗能力。但广大不同,
广大广东农民,坚定不移地要走他们祖传下来的集体经济的金光大道,死活不肯走毛主
席共产党指引的100%私有化的独木桥。他们以宗族为单位对共产党土改干部进行了坚决
斗争。由集体资产的支撑,族长一身号令,几百几千人马就动员起来了,广东土改无法
推动,叶剑英为首的华南分局领导一筹莫展,中南局不满,毛主席党中央更是不满,
于是毛主席在1950年12月发出了“依靠大军,依靠南下干部进行土改”的伟大号召,并
排陶铸南下广州。陶铸从武汉拉上赵紫阳赴广东任华南分局土改办公室主任。
一个主席四人帮,一个好汉三个帮。陶铸的得力帮手是赵紫阳。在赵紫阳的谋划下,一
脚踢开地头蛇叶剑英,并把其他广东本土领导冯白驹和方方关进大牢。依靠大军,为四
野百万雄师提供了有一个用武之地。在大军面前,那些族长们的人马虽然成功抵抗过八
旗军的镇压,但哪里见过四野这样的现代化军队,一群一群作鸟兽散...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0466
22
这是伪命题。
因为他是拿英雄自己的直系,跟别人庞大的家族相比。
就说主席,就算人丁不旺,毛家(广义的,包括他的家族而不是只有直系)作为中华第
一家,无论人口还是机会都是多了很多的。
r**o
发帖数: 4614
23
哦, 是顾城的《明末农民战争史》, 怪不得那么理直气壮了。下面是你原文和
Diaowai网友对你的质疑, 发现你窜改了顾城的意思。
发信人: minotaur (牛头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张献忠对四川人口的减少负首要责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9 01:10:26 2013, 美东)
又见月经帖。很多ID还在这里误导大家。其实张献忠屠川这个事情在史学家已经成为定
论,以顾诚为代表的基本倾向于有张献忠屠川这回事了,有所分歧的只是在屠杀的范围
和规模上。
TG上台后的史学界大概是郭沫若为首吧,为了TG的政权合法性的需要,大力讴歌历
代的农民起义,甚至到了美化的地步。张献忠屠蜀与所期望的农民领袖的高大形象不符
,于是就翻案。虽然各种史书地方志等资料一大堆,统统都是满清和被镇压的地主阶级
的诬蔑。问题是同为起义军领袖,为什么地主阶级对李自成诬蔑的没有张那么厉害?还
有些人证和物证,没法套用到这个污蔑和仇恨的框框里去,比如考古发现的万人坑, 两
个外国传教士写的圣教入川记。作者是两个洋人传教士,怎么也归不到地主阶级和满清
诬蔑那里去,所以所有为张...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20533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代明对于中华民族是件好事
愚昧落后野蛮民族乘乱破坏先进文明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中国能重新爬起来就不错了
。而蛮族后代给自己祖上涂脂抹粉,我看就不必了。
至于说‘摊丁入亩’,如果没有满清干扰,早实施了。所谓‘赋税合一,按亩征银’,
万历年间一条鞭法推行之后逐渐开始各种税赋改革。“万歷十四年,知县牛应元奉行一
条鞭法,以丁银摊入田粮,县户人丁不另派征,实自兹始”“万歷三十年,左布政使陈
性学议允随田均丁,民甚便之。崇祯年间,依照前例随田均丁”。可惜满清铁骑一来,
生生等到100年后才接着进行。
l*****i
发帖数: 20533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代明对于中华民族是件好事
。“万歷十四年,知县牛应元奉行一条鞭法,以丁银摊入田粮,县户人丁不另派征,实
自兹始”“万歷三十年,左布政使陈性学议允随田均丁,民甚便之。崇祯年间,依照前
例随田均丁”
o********l
发帖数: 190
26
太监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职业,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是不能胜任的。在古代的皇宫里,为
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太监入宫前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防伪认证,弄虚作假十分困难
。不过,这是一般情况,虽然占据了中国历史的大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占据剩余很少
部分的二般情况下,太监进宫时弄虚作假就变得相当容易。譬如在唐朝中后期,太监势
力过于膨胀,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皇帝们对他们恨得要命,也怕得要命,对太监的有
效管理就更谈不上了。尤其是在唐敬宗、唐文宗时期,很多身体健全的人未经“验收”
,就冒充太监混进了宫里,在天子眼皮底下混吃混喝、大行违法之事。其中个别胆大者
还打起了皇帝女人的主意,给皇帝大人戴绿帽子。而本文的主人公唐敬宗李湛就是因为
一顶绿帽子而丧命的。
古代人结婚一般比较早,李湛来到世上的时候,他爹遂王李宥(后来的唐穆宗李恒)才
十四岁,也就青春期刚起步的样子。见到这个小生命降生,李宥非常有成就感,第一时
间通知了爹妈。言外之意就是:我是个男人了,可以当皇帝了!宪宗李纯知道后,也很
高兴,亲自捉刀给这个小孙子起名字——湛。李湛是个很邪气的人。唐朝中期之后的皇
帝有改名字的传统,一般他们出生时有一个名,...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787
27
20、十全老人
清高宗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1736年-
1795年在们,年号乾隆。其后又做了三年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
帝。
乾隆在位期间,进行了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出征缅甸、安南等诸多战役,自我总结为“
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乾隆开四库全书馆,历时十五年编修成《四库全书
》。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于养心殿驾崩,享年八十九岁。庙号高宗,葬于裕陵。
19、勤步终生
清世宗胤禛
雍正,名爱新觉罗·胤禛。康熙皇帝玄烨第四子,乾皇帝弘历之父。
1723年,胤禛在纷争中神秘继位,年号雍正。继位之后,雍正即着手整顿吏治,打击朋
党。先后除掉与自己争储失败的皇八弟、皇十四弟,以及侍功自傲的年羹尧、隆科多等
人。
1724年,雍正诏令实行耗羡归公和讵廉银制度。雍正四年(172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
推广“摊丁入亩”之策。命鄂尔泰都督云南,实行“改土归流”。并用兵西北,维护边
疆。
1735年8 月23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其死因至今依然是史学界的一大疑团,
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18...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97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怎样为光棍脱单
强制女子出嫁
如在晋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嫁人,否则官府要强行给她找对象。《晋书·武帝纪
》(卷三)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要求,“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
”。意思是,女孩子到17岁了,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那么地方领导就要给她找老
公了,逼其强行嫁人。
到了南北朝时如果女孩适龄不出嫁,还犯法呢,家里人都要跟着坐牢,这就是《宋书·
周朗传》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现在有不少女孩子,对男朋友挑三捡
四的,最后把自己弄成了剩女,在过去你这样做是犯罪行为呢,小心给家人带来麻烦。
强迫女子出嫁,初衷可能是增加人口的需要,但在客观上却解决了不少光棍娶不起老婆
的问题。
官媒指定
过去男女婚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大家都懂,就是给男女牵红线的介绍人。元
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在普救寺里的偶然相遇,一见钟情,私订终身
,中间有一个红娘,这红娘就是媒人。这种媒人都是民间的,属私媒。官媒,就是官府
负责解决光棍男人婚姻配偶的专职人员,与今天民政上发结婚证书的公务员在职能上有
相同的地方,但权力更大,官媒通过强制手段给光棍找老婆,指定某女嫁给某男,纯是
“拉... 阅读全帖
x******a
发帖数: 97
29
康熙最疼爱的儿子是谁,是太子胤礽吗?
历史评价康熙是个了不起的皇帝,他学习汉文化,除旧制,施新政,平三藩。扫清漠北
,稳定西藏,统一台湾,修治黄河,后期又实行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减
轻了农民的负担,巩固了清朝统治,奠定康乾盛世的根基。他的治国之道和功业在历史
上很受推崇。意外的是,治国有道的康熙帝,在处理皇位继承问题上却是“为伊消得人
憔悴”。
康熙很早就册立了太子,那时太子才满周岁。康熙很疼爱这个儿子,一直带在自己身边
。对于太子的教育,康熙更是安排当时的博学鸿儒头名的汤斌当太子的老师。自己每天
要召见太子,抽查学业。幼时的太子也是聪慧过人,记忆力强,悟性高,一学就会。多
年的培养,皇太子学业精进,精通汉、满、蒙三种文字,且骑射之艺娴熟。
但是教育不仅仅是智,还要有德。皇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周围的
人都宠着他,惯着他,不敢惹怒他,所以他从小肆无忌惮,无所顾忌。在这样的环境中
成长,性格开始扭曲,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皇太子智力超群,可是情商令人担忧。
康熙二十九年,为了遏制北方噶尔丹的嚣张气焰,康熙御驾亲征,却因病在塞北行宫停
歇。生病的他想念17岁的皇太子... 阅读全帖
S*******s
发帖数: 13043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朱家人丁那么兴旺?
生生把大明生垮了。相比之下欧洲贵族往往通婚几代就绝后了。
R***a
发帖数: 41892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朱家人丁那么兴旺?
欧洲基本上是家族内通婚。猪家要是也这个习惯的话,绝后也很快
m*******5
发帖数: 1794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朱家人丁那么兴旺?
绝后是因为一夫一妻制吧
r**o
发帖数: 4614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朱家人丁那么兴旺?
红胡子菲特烈有3000私生子, 连帝国陆军元帅都是自己的私生子。
S*******s
发帖数: 13043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朱家人丁那么兴旺?
朱家是什么习惯?爱新觉罗也是后来生不出来了
m********s
发帖数: 55301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朱家人丁那么兴旺?
蓝血
r**o
发帖数: 4614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朱家人丁那么兴旺?
朱家皇后早期是贵勋子女,后面就是中小户有教养的女子, 防止外戚做大。 爱新觉罗
是近亲结婚, 而且13,4岁就娃娃亲了。
朱明后代的供养和其他朝廷没太大的区别。
S*******s
发帖数: 13043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朱家人丁那么兴旺?
好像他们还从朝鲜引进美女,逼得现在他们发展整容业
r**o
发帖数: 4614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朱家人丁那么兴旺?
朝鲜进贡的是一般是宫女和低级妃子, 朝鲜国王也不舍得, 一般都出比较丑的。 结
果由次明朝皇帝看不过去,直接把进贡的朝鲜妞给送回去了。
大量从朝鲜进美女的是蒙元。 朝鲜适龄女子都要蒙古人先挑完才能嫁人。 你去看朴不
花是怎么发迹的就知道了。
d******i
发帖数: 7160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朱家人丁那么兴旺?
鼎盛时期能占人口的百分之几?
现如今怎么不像是大姓啊。
g*****w
发帖数: 1824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朱家人丁那么兴旺?
楼主搞混了两个概念,你说朱家的人多用的是男性Y染色体的传承,说到欧洲的贵族,
用得是另一个标准。欧洲是长子继承制,只有长子继承爵位,次子以下的还贯同样的姓
,但几代后就不算贵族了。如果继承爵位的那支,这代没有后代,就算爵位传承断绝了
,但实际上如果算上次子以下的后代形成的旁支,大多数情况下后代还是繁衍了很多。
事实上,贵族或者说有钱人,从生殖竞争上说,只要有些许的繁殖优势,后代就会拥有
压倒性的优势。看过一个资料,现代英国人的基因调查,99%的人都是1000年某个贵族
的后代
S*******s
发帖数: 13043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朱家人丁那么兴旺?
可是到了崇祯也没担心过继承人生不出来呀
l**k
发帖数: 45267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朱家人丁那么兴旺?
特例还是有的,朱厚照就生不出来
G****r
发帖数: 5579
43
http://vdisk.weibo.com/s/BHo3Y1fXMn6T9
对古史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三皇五帝还有鲧和禹都出自山海经, 司马迁的史记也是靠解读山海经来写五帝本纪,
但司马迁显然解读严重错误。丁振宗的看法有些借鉴意义, 但我不赞同丁的那些有关
核武的解读。
我个人的看法:外星人在几千万年前来地球(落脚在美国东南部沿海), 遇庞然大物
恐龙, 既惊又喜, 开始用常规手法和武器与恐龙交往,企图把恐龙训练成智慧和文明
的动物, 可是恐龙野蛮成性, 接连不断地杀死很多外星人, 外星人最后决定对地球
基因改造, 用大规模生化武器杀死恐龙, 并用恐龙基因(配以外星上带来的小动物)
造人。 这就是“黄帝战蛮尤” (蛮尤就是恐龙)和女娲造人的来历。 (丁振宗关于
“黄帝战蛮尤”是外星人在太空的核战是错误的)。
w******i
发帖数: 727
44
我们现在知道,全世界人都是从非洲来的。一部分移民到欧洲成了白人,一部分移民到
亚洲成了黄种人,还有一部分留在了非洲。
非洲物产比较丰富,尤其南非。只要稍微打打猎,摘摘果子,就绝对饿不死。这样这些
尼格就没有啥生存压力,也就没有发展生产的动力,所以黑人很久以来都没有形成什么
像样的文明。与此同时,他们保留了很长时间的群交制度,所以女人择偶的唯一标准就
是鸡巴大能干,这样自然选择下来,现在的非洲尼格们基本都是一帮鸡巴大,一天能干
十次,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货。
亚洲这边比非洲差些,主要是冬天不好找吃的,其他季节还行。所以为了冬天不饿死,
我们的祖先开始发展生产。温带这里发展种植业或者畜牧业都可以,而种植业相对比畜
牧业好发展一些,所以我们的祖先选择了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的道路。而这直接催生
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耕种养殖,而耕地需要人力,一夫一妻制的话家里人丁太少,所以就
形成了一夫多妻制。而且是父母安排婚配,所以作为父母必然要挑聪明的,所以自然选
择下来,现在的亚洲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
欧洲那边,比亚洲冷,所以种植业比较困难,所以只好发展畜牧业。而因为冷畜牧业也
不咋地,所以欧洲人一直都不太填得...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陈苏镇:“天下苦秦”辨
2016-05-01陈苏镇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微信号BDZGGDSYJZX
功能介绍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982年10月,教育部93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是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编辑说明:陈苏镇教授《“天下苦秦”辨》发表于日本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报》第
315号,微信版文字略有调整,引用请据原书。】

“天下苦秦”是秦末战乱中颇为流行的一句鼓动反秦的口号。陈胜于大泽乡起事时,分
析过成功的可能性,认为“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为天下倡,宜多应者。”此
后,这一口号每每被起义将领用来证明反秦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如《史记·张耳陈余列
传》载张楚将军武臣谓赵地豪杰曰:“天下同心而苦秦久矣”,《高祖本纪》载刘邦谓
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等等。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当时关中并未发生反秦暴动,《始皇本纪》言“山东郡县少
年苦秦吏”,比较确切,“天下苦秦”则有夸张之嫌。二是喊出“天下苦秦”口号的陈
胜、武臣、刘邦等人皆为楚军将领,而楚人正是当时反秦的主力。这说明“苦秦”最甚
者其实是楚人,“山东郡县”尚不能准确揭示这一事实,“天下”云云更进一步将...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676
46
黄头鲜卑人丁凋零已经不可考了,黄头回鹘倒是还在,就是今天的裕固族,这里有照片
,你看看像什么人种: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9%BB%84%E5%A4%B4%E5%9B%9E%E9%B9%98&espv=2&
biw=1366&bih=638&tbm=isch&imgil=VL5nwGx0_q6gpM%253A%253BX0MTmvZKODKDoM%
253Bhttps%25253A%25252F%25252Fonlysleep.net%25252Fzhihu%25252Fdetail%
25252F5465&source=iu&pf=m&fir=VL5nwGx0_q6gpM%253A%252CX0MTmvZKODKDoM%252C_&
usg=__ybYr_fU1aj3yfiLZOme5i3TXBGA%3D&ved=
0ahUKEwiStfjMxLXPAhWEbD4KHUFBDxAQyjcIQQ&ei=pontV5LKE4TZ-QHBgr2AAQ#imgrc=
VL5nwGx0_q6gpM%3A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改革红利与国运嬗变
雪珥
摧毁晚清改革、终结了清政权267年寿命的,正是原本令其长寿的改革基因。
长寿基因变异为夺命基因,症结就在于改革红利的释放极端不公平。清代的五个阶段改
革,至少证明了一点:改革红利能惠及整个体制或者大多数人时,改革就成为长寿基因
;反之,如果改革红利只能惠及一小部分人群,并且将大多数人作为改革的垫脚石和沉
没成本,则改革就必然成为夺命基因。一旦红利异化为“黑利”,社会将被撕裂,政权
的大限也就不远了。
改革红利与国运的关系,其实一直都是串联起中国历史的潜在主线索。
千古犹行秦王政。自秦代以来,对中国历史上12个统一王朝的粗陋切片分析,至少在统
计意义上,显示改革红利与国运存在着某种正相关关系。
在这12个王朝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清代,原因有二:
一、这个王朝在晚期开始所经历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至今仍未终结,我们当下
所经历的冲击、应对、变革,或许可以从晚清所经历的类似冲击、应对、变革中,发掘
出更多的可资镜鉴之处;
二、这个在1644年以异文化、异种族入主中原的朝代,居然延续了足足267年。
摆脱成王败寇和阶级斗争这两个惯性思维,放弃将失败的前朝脸谱式地妖魔化为笨蛋(
所谓“愚...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48
什么接受重商,蒙古族出了几个大商人?
老蒙古你举个例子,哪个游牧民族发展出工业革命了?
游牧渔猎都是原始的方式,任何民族都经历过,然后发展出农耕。
你的说法,就跟说“有文字跟没文字的优势,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扯蛋”一样
总之,你们蒙古人吃了游牧时间太长的亏。人满人倾心汉化,向往农耕生活,有了文化
,最后把你们蒙古人搞得人丁大减。
f***e
发帖数: 332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鲜为人知的兄弟情
http://www.enorth.com.cn  2007-08-10 19:44
于敏和于确(右)
于敏全家合影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前夕,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弟弟于确找到了笔者,向笔
者讲述
了于敏与他鲜为人知的兄弟情。
被人们称之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事实上并不同意这种称谓,他说:“核武
器研制
不是一两个人事情。”
哥哥是全家的骄傲
于敏祖籍本市宁河县芦台镇。于敏和于确的祖父于绍舟有两男三女,大女儿和二女
儿因病
早亡。长子于振宵即于敏的父亲,次子于振远即于确的父亲。于家人丁稀少,却十分和
睦。于
敏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一弟一妹,不幸都夭折了;于确上面有个哥哥,不幸死于唐山
地震。
到了于敏这辈,于家只有于敏、于确两个堂兄弟了。
在于确的记忆中,1960年伯父于振霄病故时,于敏回家为父亲送终。此后,长达44
年的时
间里,在家里没有见过哥哥的踪影。1999年9月18日,共和国成立50周年前夕,于确在
电视上
看到了于敏的身影,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隆重举行的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
”做出
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大会上,时任国家主
M*****n
发帖数: 16729
50
张三,李四,王五,赵六,
路人甲,商人乙,农人丙,军人丁,学人戊,工人己。
如此而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