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仲景见
1 (共1页)
r****y
发帖数: 26819
1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壞魚,你最近可好?
还有一文说:
王粲(字仲宣)生于东汉熹平六年丁巳(177年),卒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丁酉,卒
年41岁,各书均同。至于仲景见王粲,并为其开五石汤一事的时间有二说。
(1)《太平御览· 七二二卷》引《何别传》云:“王仲宣年十七(笔者注:194年
)常遇仲景,仲景曰:‘君有病,宜服五石汤,不治且成;后三十(笔者注:224年,
黄初五年)当眉落。’仲宣以其长也,远,不治。后至三十,病果成,竟眉落。其精如
此,仲景之方术,今传于世。”若据此说,仲宣死年为四十七岁,与史实不符。
(2)皇甫谧《甲乙经序》:“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
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
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若《甲乙经序》所言为确,则仲景见仲宣之年为建安二年(197年),时仲宣年二
十一。此时之仲景既能诊知仲宣将死于二十年后,并开立五石汤治疗,则知仲景此时之
医术已是才高识妙,对于人之五脏五常,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已能探其理
致。亦即:仲景此时的医术,当已成熟到可以治疗大疫,并乘此经验著作《伤寒论》。
r****y
发帖数: 26819
2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壞魚,你最近可好?
转载:
《针灸甲乙经。序》中记载了一个“张仲景见王粲”的故事:“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
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含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
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仲景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
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後二十年果眉落,後一百八十七日而
死,终如其言。”,很多中医学者都喜欢将此故事当作史料来引用,然而我认为这个故
事存在很多漏洞,其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张仲景和王粲可不可能见面?
张仲景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出生于南阳(今河南南阳
市),从《伤寒论》序中“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及其本人曾被举孝廉,估计其家
族当时在南阳是名门,因为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没点关系的话,被举孝廉的机会是很小
的。后官至任长沙太守(关于张仲景究竟有没有当过长沙太守,历来说法不一,鉴于
1981年在南阳发现的张仲景墓碑,笔者还是认同其曾任长沙太守的),死于建安最后几
年(约公元215~219年)。由于各种原因,《三国志》及《后汉书》对张仲景几乎只字
未提,而以后的记载又因为所距年代太远,可信
r****y
发帖数: 26819
3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壞魚,你最近可好?
另有人撰一篇:
【摘要】 张仲景于建安二年为王粲诊病,言“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
。章太炎及郭霭春认为其死于麻风。据有关史料考证,得出以下结论:1.张仲景与王粲
于建安二年(197年)相见。2.张仲景于王粲20岁时预断他20年后将死,此事亦见于《
太平御览》,其说可信。3.王粲死于大疫,非死于麻风。后人据《甲乙经序》所说“眉
落而死”推断死于麻风,与史实不合。
【关键词】 王粲 张仲景 史料 考证
张仲景于建安二年(197年)为王粲诊病。《甲乙经序》云:“仲景见侍中王仲宣
,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
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
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耶?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此二
事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
《甲乙经序》“时年二十余”,南宋程迥于淳熙三年(1176年)所撰《医经正本书
》引序无“余”字。孙鼎宜《张仲景传》谓“余”字乃语助词,非“多余”之 “余”
:“盖余字古多用以足句。如《日出东南隅》诗:一环五百万,两环千万余。其明证
a*****e
发帖数: 305
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61&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从现存的史料上看,从隋代开始,便出现了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来解读《伤寒论》的
迹象。我们从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中看到,巢元方将《素问·热论篇》中的那个六经
热病内容,列在了“伤寒”的首篇,然后,将仲景的《伤寒》条文与六经热病的诸多治
疗内容混杂一处,分列各篇,形成了用《素问》六经经络理念解仲景《伤寒》的初步理
念。
到了唐代,孙思邈得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比较原始的《伤寒论》传本,收录到《千金翼
方》一书之中,并未见到文中有《素问》六经热病的内容。
宋代,朱肱在研究《伤寒论》的时候,以经络解《伤寒论》,认为不识经络,则犹触途
冥行,不知邪气所在,提出了“六经”一词,全书胡言乱语过半,从此流毒千载。后世
凡读《伤寒》者,皆云仲景是六经辨证,这个错误,源出于朱肱的《类证活人书》。
宋金时期,成无己氏出,专以《内经》的臓腑经络理论解读《伤寒论》,虽然多处出现
理论矛盾,但是竟然得到多数伤寒家的认可,也为现代占主...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5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转载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 004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 004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330&fromuid=358062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传说】深圳-高珊珊-汉传讲师<[email protected]/* */> 20:00:30
大家好,今天讲两个方子,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炙甘草汤
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是太阳病中暍证的典型方证。
太阳病中暍证,是外感病的证型之一。
前几天在这里,有同学说“伤寒家眼中无湿温”,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得出这个结论,
是没有研究透彻《伤寒论》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清楚中医辨治学、外感病学的结果。
在中医外感病学发展史中,存在着两个旗帜鲜明的学派: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两派之
间的争论,经久不衰。
秦汉时期,“伤寒”是一切外感疾病的统称。如《难经》记载:“伤寒有五,有中风,
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前面讲过,张仲景就是以《辨伤寒》、《评病要方》(一说《杂方》),内伤、外感分
立的不同辨治框架分别论述理法方药的,后世医家将张仲景内伤外感两部著作合...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黄煌经方言论 整理版(转载)
黄煌经方言论 整理版 十分实用
1 舌苔不必过于在意。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精神状态比
主诉重要。
2 本人研究经方的着眼点,可能更重视整体,重视‘人’的感受.
3 经方是中医学的一支流派,是一支重实证、重实效、重临床、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流
派。
4 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抗病的趋向
,或汗,或吐,或下,或进食,或睡眠,等等。如果压制或替代机体的抗病能力,逆向
而治,就是误治。
5 光读书不实践,光临床而不观察总结,对中医均无济于事。学中医的过程,是研究
的过程,是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过程,所以,要有科研的头脑,每个案例都是科研课题。
6 学真正的中医其实不难,难在选择,难在鉴别。换句话说,学中医关键是学眼光,
学思路,学方法。没有挑剔的目光,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学不到
真正的中医的。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
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
7 古方助我此病安康度晚年 钱汝益 (孤立肾病案)
面容清癯,比较消瘦,脸色黄暗,皮肤也很干燥,腰腿痛,步履乏力,就判...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489
7
引子
早有心思写这个题目,除了缅怀,亦有感于中医界的现状。
然而几次提笔又放下,总觉得这题目太过沉重。较之于老师的盛名,较之这个社会功利
化的标准,较之一个个如今已经成为“博导”的他的学生们,我觉得我没有给老师争光
添彩,也无缘什么显赫的社会兼职、学术头衔。我所做的,只是按照传统的家传、师承
,加上为拿文凭而系统接受的学院派教育;按照传统的读书——临证——再读书——再
临证,这样的模式走了三十余年。

我是1980年春节正式拜刘渡舟老为师的。
记得大年初三那天,我拿着父亲的亲笔信和一篮盖着过年红纸的水果,来到中医学院宿
舍的筒子楼二楼(不久刘老一家便迁进学院新建的教授楼四室一厅的新居)。表明来意
后,刘老先考查了我的中医基本功(这之前我已随父亲学医二年),然后点点头说:嗯
,不愧是将门虎子。还说:放在过去,这一拜师,这辈子饭碗是不愁了。不过学医不能
使人富,如果以发家致富为目的,就不要学医。我点点头。
后来老师告诉我,我是他“私人带徒的第四位弟子”。就这样,从1980年2月到1983年
10月,整整三年零八个月,跟随老先生攻读中医经典...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2896
8
温经汤证探讨
缘起:这篇内容是我在听小艾老师讲冲脉后再看经方时的片段感悟,后来有一位王同学
问我她治疗效果较好的一个病例看起来即有柴胡汤证也有温经汤证,要如何辨别。我费
好大劲组织语言想把我的想法说清楚,因而写成这样。写完之后自己发现不知道这样的
理解是不是牵强或臆测。
温经汤从最初学习起我就不理解它,看过所有的解释也无法满意接受。直接有了如下的
理解,但我确实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或是否有显然的硬伤。发在这这里希望得到
大家的指正。
感谢这两位了不起的小中医,没有她们的讲解与提问我会仍然在不理解温经汤主治与方
意的困惑中。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
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
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生姜
二两 牡丹皮二两(去心) 甘草二两 半夏半斤(应是半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右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
血,或...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2896
9
李士懋:乌梅丸
2015-12-26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81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李士懋
编辑/王超 ⊙ 校对/阿珓、居业
I导读:乌梅丸实由数方组成。蜀椒、干姜、人参乃大建中之主药,大建中脏之阳;附
子、干姜,乃四逆汤之主药,功能回阳救逆;肝肾乃相生关系,子寒未有母不寒者,故
方含四逆,母虚则补其母;当归、桂枝、细辛,含当归四逆汤主药,因肝阳虚,阳运痹
阻而肢厥,以当归四逆汤;芩连参姜附,寓泻心之意,调其寒热复中州斡旋之功,升降
之职。乌梅丸集数方之功毕于一身,具多种功效,共襄扶阳调寒热,使阴阳臻于和平,
故应用广泛。若囿于驱蚘、下利,乃小视其用耳。
乌梅丸(伤寒论)
(一)对乌梅丸的理解
这是一首阳虚而火郁的方子,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凡二见。
《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 此为脏
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蚘上扰入其
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
主之。又主久利。”
《金匮·趺蹶臂肿转筋狐疝蛔虫病脉证治》:“蚘厥者,当吐蚘,令...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3966
10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80354-6-1.html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麻子仁丸》
一、脾约证
许叔微医案:一豪子郭氏,得伤寒数日,身热、头疼、恶风、大便不通、脐腹膨胀
。易数医,一医欲用大承气,一医欲用大柴胡,一医欲用蜜导。病家相知凡三五人,各
主其说,纷然不定,最后请余至。
问小便如何?病家云小便频数。乃诊六脉,下及趺阳脉浮且涩。予曰:脾约证也,此
属太阳阳明。仲景云:太阳阳明者,脾约也。仲景又曰: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
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者,大承气、大柴胡恐不当,仲景法中麻
仁丸不可易也。主病亲戚尚尔纷纷,予日:若不相信,恐别生他证,请辞,无庸召我。
坐有一人,乃弟也,逡巡曰:诸君不须纷争,既有仲景证法相当,不同此说何据?某虽愚
昧,请终其说,诸医若何·各请叙述。众医默默'纷争始定。余以麻仁丸百粒,分三服
,食顷间尽。是夕,大便通.中汗而解。
按语:许叔微云:“凡为医者,要识病浅深,探赜方书,博览古今,是事明辨。不
尔,大误人事,识者宜知以为医戒。
二、尿失禁
王...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464
11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http://www.ngotcm.com/forum/article-18486-1.html
摘要: 一位老中医的行医体会 看看这才是真真的中医!!! 陈源生:医学生涯六十年
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顾问 陈源生 【作者简介】陈源生(1897~),四川铜梁县人。中医世
家,致力于中医临床工作六十余年。对《伤寒论》、 ...
陈源生:医学生涯六十年
重庆市中医研究所顾问 陈源生
【作者简介】陈源生(1897~),四川铜梁县人。中医世家,致力于中医临床工作六十余
年。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临床意义多有阐发,善于汲取各家学说的长处,对
中草药的研究尤其心得。治病不拘成法,主张轻灵巧取,在内、妇、儿科临床上,有较
深的造诣。着有《临床常用中草药选编》、《简便验方歌括》
在畸岖的医学道路上,我虽已经历了六十多个寒暑,但仍不敢妄言医道精微。只能把一
些点滴的经验教训披陈如下,以与同道共勉。
由诵习方药入手,从流溯源
我家世代以医为业。叔祖父陈济普,以内、妇、喉科见长,在铜梁一带行医数十年,名
噪一方,家父
及兄长皆从其学。我九岁发蒙读私塾,二、三年后,父亲就叫我在课余背诵《药性赋))
。所赖年少... 阅读全帖
i**o
发帖数: 1161
12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你们手头的伤寒论是什么版的

这样说来,我的资料就更多了,看我来篇长的:
《伤寒杂病论黄序》(注:黄-黄竹斋)
兹取十二稿本(注:十二稿-桂林古本)与今世通行之宋刊《伤寒》、《金匮》各书
及近年湖南刘昆湘得于江西张隐君之桂本,涪陵刘镕经得于垫江某
洞石柜之桂本相校,如太阳篇下“脉浮滑”节,宋本及涪本同作
“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脉方乖违,义实难通。湘
桂本作“表有热,里无寒”似较优胜,然犹未若十二稿作“里有
热,表无寒”之确切不易也。又如《伤寒论》第 25 条“服桂枝汤,
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桂本作“太阳病,服桂枝汤后,
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如此之类,不胜枚举,孰是孰非,观者自知。
(注:这种跟宋本一字一句对比辨析的例子我有整整一本书)
论非后人补充
或曰:《伤寒杂病论》久已残缺,此是否为后人对圣师著作的
补充?答曰:若是片言只语,一鳞半爪之文,应有此疑,今二者差
异如此之多,皆以桂林本为是,若他人删补改易,岂能尽合圣师之
意。且又句句工整、无懈可击。观其增文部分,有一字或数字者,
一句者,一条者,数条者;半篇者、全篇者,或接连数篇者,且多
是古医籍未载之独特见识。倘是别人... 阅读全帖
i**o
发帖数: 1161
13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你们手头的伤寒论是什么版的

这样说来,我的资料就更多了,看我来篇长的:
《伤寒杂病论黄序》(注:黄-黄竹斋)
兹取十二稿本(注:十二稿-桂林古本)与今世通行之宋刊《伤寒》、《金匮》各书
及近年湖南刘昆湘得于江西张隐君之桂本,涪陵刘镕经得于垫江某
洞石柜之桂本相校,如太阳篇下“脉浮滑”节,宋本及涪本同作
“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脉方乖违,义实难通。湘
桂本作“表有热,里无寒”似较优胜,然犹未若十二稿作“里有
热,表无寒”之确切不易也。又如《伤寒论》第 25 条“服桂枝汤,
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桂本作“太阳病,服桂枝汤后,
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如此之类,不胜枚举,孰是孰非,观者自知。
(注:这种跟宋本一字一句对比辨析的例子我有整整一本书)
论非后人补充
或曰:《伤寒杂病论》久已残缺,此是否为后人对圣师著作的
补充?答曰:若是片言只语,一鳞半爪之文,应有此疑,今二者差
异如此之多,皆以桂林本为是,若他人删补改易,岂能尽合圣师之
意。且又句句工整、无懈可击。观其增文部分,有一字或数字者,
一句者,一条者,数条者;半篇者、全篇者,或接连数篇者,且多
是古医籍未载之独特见识。倘是别人... 阅读全帖
t**x
发帖数: 20965
14
人看病是治病为目的的。而不是套用西医理论。 治病的结果就是病人感觉舒服了, 日
常的事情都能处理了, 没有太痛苦, 目的就达到了。
你就说西医病菌, 难道病菌都被杀死了?很显然不是, 那么你这个杀菌怎么就叫治好
或治不好。。。 所以西医杀菌厉害了 就把病人给杀死了。
这是西医的大缺点, 你拿这个标准来套用其他的科学方法显然就是错误的。
【组成】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甘草炙,二两(9g) 生姜切,三两
(9g) 大枣擘,十二枚(3枚)
【用法】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服已
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
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
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
,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
酪、臭恶等物(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15
以前不知道这个链接还需要注册。抱歉。
2014.11.03 刘志杰老师总群解密-汉传中风专题(部分)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435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前言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威胁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是由
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
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的通称。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
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
主要致病因素,故多见于中老年人。
即使应用目前西医最先进、最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
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即“四高
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我国每...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1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大陆名老中医 秘方大公开(中)
张镜人
张镜人教授,名存鉴,1923年6月生于【上海市】。张氏家世业医,以擅治热病而
称着于【江南】,由明末相传至今。张镜人教授为第12代传人。深研灵素经文,探索仲
景奥秘,遍览历代名著,集思广益。学识日进。治热病服膺叶、吴二氏,于染病颇崇景
岳、东垣。尝谓治学当厚古而不薄今,师法而不拘方。变化在我,讲究实效。擅长治疗
外感热病、慢性胃炎、慢性肾炎、心肌炎后遗症、冠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他主张
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对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曾获国家级科研进步奖。曾发表论文数十篇,
并参加《辞海?中医学科》《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等书的编
写工作。
现任【上海市?卫生局】顾问、【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医科大
学】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长、七届全国政协委
员等职。
【安中汤】
﹝组成﹞:(1)柴胡6克 (2)炒黄芩9克 (3)炒白朮9克 (4)香扁豆9克 (5)炒白芍9克(6)
炙甘草3克 (7)苏梗6克 (8)制香附9克 (9)炙延胡9克 (10)八月札15克(11)炒六曲6克 (
12)香谷芽12克。
﹝主治﹞:脘部涨满...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356
17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重大发现---苓桂剂的秘密(转载)
男,82岁,主诉毎坐起头晕、恶心呕吐,不敢睁眼,数分钟后减轻,门诊大夫予中药黄
芪桂枝五物汤
之类一周,未减轻。病人不想再吃中药,9天前遂住院,因为发病不敢睁眼,考虑大脑
后循环椎基底动
脉供血问题,拜阿、西比灵、颈椎牵引、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治疗观察。昨天再次见患
者,言未再呕
吐,还是晕。告诉他给你开个专治起则头眩的方,患者同意,茯苓30g 桂枝15g 苍白术
各10g 炙甘
草6g 五味子6g,今日又见患者,患者说昨天下午吃了中药,今天没一点事儿了。 要是
早几天吃你
的中药就好了,少受多少天罪呀。
疗效本在意料之中,但还是给我一丝别样的欣慰,到阜外医院进修心内之后,关注心血
管新进展多
了,对中药关注的少了,对桂苓剂(苓桂术甘、苓桂姜甘、苓桂枣甘、苓桂五味甘)关
注是很久以前
了,头脑中支离破碎,不系统。
至于用方指征,仲景明言,看看仲景书就知道了,
重大发现:1、桂苓配伍来源可查到辅行决----泻肾汤。
这是仲景用药的依据。
升阳之方,黄芪为主,指的是大阳旦汤黄芪配桂枝,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指的是泻肾汤(小泻肾汤合小补肝汤变化),茯苓配桂枝优
于黄芪配桂枝
治疗阳虚之...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1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朱培府讲中风zz
2014.11.03豫一品堂朱培府讲中风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438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一品堂主说中风专题2014-11-3
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好!
今天凌晨,恩师把汉传中医治疗中风病的部分精髓,给公布出来了,大家一定要珍惜,
更要善于运用。趁着今天下午有空,我先和大家分享一则先兆中风的案例吧。
一、汉传中医·一品堂医馆·中风病案系列之一 【先兆中风案】
夏某某,女,67岁。
初 诊:2013-4-6
主 诉:头晕腿软,手指、面部麻木3日。
病 史:3年前轻度脑梗,经某医院治疗愈,2年前跌倒致使一侧骨头骨折,手术后躺
床上3个月未愈。后来服用服我医馆自制神效接骨丹,半月后下床能自理生活。3日前中
午入厕突然晕倒,半小时后自动缓解,未在意,当晚又发作,至某医院诊为:多发性脑
梗,因输液过敏,故第二日出院,来我医馆吃中药。
刻 诊:身体中等,面色红黄,头晕, 记忆力差,左侧大拇指、食指麻木,面部麻
木如风行,视物模糊,眼前有暗影(白内障 )。身出红疹,瘙痒...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5462
19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皇汉医学--------日本医家汤本求真
皇汉医学
自序
余少以亲命学医于金泽医学专门学校,明治三十四年卒业,旋供职医院,嗣复
自设诊所,从事诊疗。至明治四十三年长女以疫痢殇,恨医之无术,中怀沮丧,涉月经
时,精神几至溃乱。偶读先师和田启十郎所著之《医界铁椎》,始发愤学中医。经十有
八年,其间虽流转四方,穷困备至,未尝稍易其志。用力既久,渐有悟入,乃知此学虽
旧,苟能抉其蕴奥而活用之,胜于今日之新法多矣。无如举世之人,竞以欧美新医相矜
炫。中医之传,不绝如缕。此余所为日夜悼叹者也。既以稍明此学,不忍终默,窃欲振
而起之,故不揣浅陋撰为是书,以俟天下具眼之士。
昭和二年(一九二七)六月上旬
汤本求真谨识于田端之陋室
皇汉医学序
余以疾病人所时有,而良医不常见,遂感愤而学医,孜孜矻矻,历十余年,未
能有所发明也。每见西医诋中医无科学之研究、试验之证明,而中医亦诋西医不识气化
之原,不知标本之治,二者交讥,各封故步,不能相通,心窃病之。尝谓中西医术各有
所长,亦互有所短,时欲比较同异,舍短取长,融会为一,以见殊途同归之用,然有志
而未逮也。近以弘一大师之介,获识马湛翁先生。先生...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594
20
五苓散是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经方,冯世纶教授临证应用五苓散,常信手拈来,疗效卓
著。
五苓散中,茯苓、猪苓、泽泻、苍术重在逐内饮,猪苓、泽泻解其烦渴,桂枝解外
降气冲,使水不上犯而下行。
《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临床中医大家如胡希恕、恽铁樵、章太炎,必是精通
此书而后有所建树。《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共有260余方,其中约50 个方子临床应
用频率最高,其中就包括五苓散方,所以有必要熟悉和掌握其适应证,从而提高临床疗
效。笔者有幸侍诊当代经方名家、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半 年来亲历冯老临证应
用五苓散,信手拈来,疗效卓著。那么五苓散临床究竟对哪些疾病有效呢?冯老又是如
何应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冯世纶教授应用五苓散方 的经验。
冯世纶医案
夜里阳强易举
某男,65岁,2011年9月23日初诊。
刻证:夜里阳强易举10多年,每夜最多阳强13次,需要小便或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常
态,患者苦不堪言,夜尿3次,口偶干,偶腰酸,大便日1~2行,汗出不多,纳可,舌
暗,苔白略腻,脉弦细。
辨六经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五苓散加知母汤方证。
处方:桂枝10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猪苓10克,... 阅读全帖
g******n
发帖数: 53185
21
来自主题: Collectibles版 - 银元时代生活史ZZ
作者:陈存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存仁(1908—1990)原名陈承沅,出生在上海老城厢一衰落绸缎商人之家,早年丧父。
·从学校毕业后,又拜国学大师章太炎,名中医世家丁甘仁、丁仲英父子为师。
·1935年主编三百余万字的《中国药学大辞典》,由上海世界书局首次以精美彩色画印
制中药植物,先后印制二十七次,解放后仍再版。
·1937年应上海世界书局要求,赴日本收集汉医书籍四百多种,回来出版《皇后医学丛
书》。
·1960-1970年代 在香港最畅销的《星岛日报》专栏投稿,达17年之久,每天一篇,
其中有关食补的“津津有味谭”连载,得到香港及东南亚粤籍读者极大欢迎。
·1964年由韩国驻香港总领事推荐,荣获韩国著名的庆熙大学名誉博士衔,以表彰其对
汉医学的杰出贡献。
·1970年中期 法国美食协会给予“美食家”称誉。
·1979年 应日本名出版社“讲谈社”之邀,编撰《中国药学大典》共四大册(1982年
正式出版)。
·1990年9月9日,因突发心脏病,于美国洛杉矶寓所去世。
第一章 一块钱尽是血泪
1.一块银元 七钱三分
一块银元 七钱三分 惨遭逆境 幼年...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298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的九个圣人
一、 酒圣杜康
明清时期的《白水县志》中记载“杜康,字仲宇,为我县康家卫人,善造酒”的记载。杜康沟里的泉水“隐隐喷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许入白水河,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相传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为证:“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独医病。故饮之终日,而无沉 湎之患;服之终身而得气血之和。邻里百里许,多沽酒于白。先泽之遗,本地独得其身,至今遗址槽沿存,此其明验也。”
杜康生卒于白水,是白水人民的骄傲。杜康酒酿出了淳厚的风土人情,酿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国年间,白水烧锅千家,酒坊四乡。三国时,曹操吟咏出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唱:唐朝诗人杜甫写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杜酒劳频劝”的优美诗句:晚唐诗人皮日休亦有“滴滴连有声,空凝杜康语”的佳句传颂,浓香的杜康酒将黄土高原的淳朴和热烈展现得淋淳尽致。
二、文圣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23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大陆名老中医 秘方大公开(上)
刘 渡 舟
刘渡舟,辽宁营口人,1917年9月20日出生,1932年拜当地名医王志远为师学医,
后转从谢泗泉学习,前后七年。1956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先
后任古典医籍教研室主任、伤寒论教研室主任、教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主编,【
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中医组成员。
刘渡舟教授著述颇丰,主要著述有《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十四讲》《伤寒论
诠解》《伤寒挈要》等书。
刘教授在【北京中医学院】从教36年,为中医人才培养做出了具大贡献。自1978年
以来,他指导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多名。主持了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其中1项获1992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柴胡解毒汤〕
〔组成〕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 6
.草河车6克
〔主治〕 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 会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
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 水煎服,日一剂。
〔备注〕1、1钱=3.75g
2、〔草河车〕即〔蚤休〕...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2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大陆名老中医 秘方大公开(下)
何 天 祥
何天祥研究员,男,1923年12月20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蒙古族。1852年先辈
随清军入关,为随队军医,定居【成都】,其父何仁甫是何氏骨科第四代传人,名噪蜀
中,成为【四川】三大骨科流派之一。何天祥自幼随父学医行医,长期临床实践,刻苦
精研医典,严于继承,勇于创新。又随岳父、蜀中西
医耆宿赵伯钧氏学习生理解剖学、病理学、放射学等,深得中西医之要旨,治愈了大量
来自国内外的骨科疑难重症患者,享誉海内外。现任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舞蹈损伤
研究所】所长;【国际艺术医学会】会员;【美国洛杉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客座
教授;【中国艺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舞蹈教学学会】理事;创伤研究组组长;全
国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
何天祥研究员,长期深入临床工作第一线,由于对中医理论有坚实的基础,加之几
十年丰富的临证经验,对伤科疑难杂证有卓著疗效。他又将中医传统的治疗经验与舞蹈
教学相结合,系统地总结了一套对舞蹈损伤特点、规律及防治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出了
临场征兆性望诊与临证诊断相结合,动静结合等新观念及一系列治伤大法,并将舞蹈动
...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3449
25
来自主题: Joke版 - 诊断现场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Med 讨论区 】
发信人: swxg (swxg), 信区: ChineseMed
标 题: 诊断现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6 22:14:18 2015, 美东)
别讨论那些阴阳三才四行五行六经等了。实打实的看看这个
常X,男,56天,1986年2月6日初诊。
患儿系8个月早产儿,出生20天即患肺炎;住院14天,好转出院数日,咳喘复发。
曾服麻杏石甘汤数剂病减,但停药复发,且日渐加重,不发烧。叠经打针、服药、输液
、输氧,病情不减,且多次出现病危。
西医诊断:喘息性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房缺)。
不得已,转来中医门诊。
诊见:患儿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肌肤瘦瘪;咳喘气紧,喉中痰声漉漉,口唇发绀;啼
哭之际,冷汗淋漓;夜寐不安,时而烦躁惊厥,四肢冰冷;拒进乳食,大便挟乳食残渣
;舌质淡、苔白,指纹淡红。
辨证论治
[学生甲]本例喘息性肺炎,症状不少,危象毕呈,病机很复杂,稍不谨慎,虑其“动手
便错”。老师是怎样掌握其病机的呢?
[老师]使用归纳法,就一目了然:
第一,患儿早产,先天不足;咳喘迁延1个月,叠用西药乏效,症见精...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458
2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诊断现场
别讨论那些阴阳三才四行五行六经等了。实打实的看看这个
常X,男,56天,1986年2月6日初诊。
患儿系8个月早产儿,出生20天即患肺炎;住院14天,好转出院数日,咳喘复发。
曾服麻杏石甘汤数剂病减,但停药复发,且日渐加重,不发烧。叠经打针、服药、输液
、输氧,病情不减,且多次出现病危。
西医诊断:喘息性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房缺)。
不得已,转来中医门诊。
诊见:患儿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肌肤瘦瘪;咳喘气紧,喉中痰声漉漉,口唇发绀;啼
哭之际,冷汗淋漓;夜寐不安,时而烦躁惊厥,四肢冰冷;拒进乳食,大便挟乳食残渣
;舌质淡、苔白,指纹淡红。
辨证论治
[学生甲]本例喘息性肺炎,症状不少,危象毕呈,病机很复杂,稍不谨慎,虑其“动手
便错”。老师是怎样掌握其病机的呢?
[老师]使用归纳法,就一目了然:
第一,患儿早产,先天不足;咳喘迁延1个月,叠用西药乏效,症见精神萎靡,面
色苍白,口唇发绀,冷汗淋漓,烦躁惊厥,四肢冰冷,显系心阳虚惫。
第二,肌肤瘦瘪,拒进乳食,大便挟乳食残渣,显系胃虚不纳,脾虚失运。
第三,咳喘气紧,痰声漉漉,显系痰气冲逆犯肺。
前二条是正虚,第三条是邪盛。
[学生乙]基本...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489
27
邂逅 发表于 2011-10-27 16:20
漫谈半夏
漫谈半夏
我认识半夏算起来应该有二十来年了,那时去采药,偶尔于山中看到一貌似眼镜蛇一样
植物,感觉很特别,于是就采了些回家,后来父亲告诉我有的是天南星,有的是“蛇芋
头”。蛇芋头是我们这里对半夏的土称,大凡年纪大点的都认识,都知道这东西有毒,
所以偶尔采回来洗之后会感觉手要麻好久,根削芋头时产生的手麻一样,所以后来就不
怎么碰这东西,也没见父亲用这东西做药用。
其实很多植物药如果你看原植物的话,一些功效,毒性也能判断出一点。比方说湖南这
边路边比较常见的草本植物就肯定多是清热解毒类的,如半边莲,紫花地丁,蒲公英等
。如果我们平常在生活中留意,就会发现天南星,半夏,还有我们常吃芋头会有很多相
似的地方,尤甚是地下部分,长得很相似,只是个头大小不同,这三种东西都是天南星
科植物,且清洗时接触久了就会麻手,煮时不熟透的话都会麻口舌。所以人们就常认为
南星与半夏是有毒之品,其实如果芋头生吃的话,我想也应该会有毒的。于是我百度了
一下芋头,果真芋头有小毒,而且也可以做药用,那么从这三者的形状上来看,应该就
有散结之功,可治疗痈肿瘰疬。
故...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5462
2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皇汉医学--------日本医家汤本求真
腹证及诊腹法

中医之腹证及诊腹法,创造于东汉时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及《
金匮要略》。晋唐以降,医道渐衰,神仙、阴阳五行等玄谈往往搀入,而诊腹之法几被
遗亡。
何谓腹证及诊腹法?答曰:「西医于解剖、组织、生理、病理等之基础医学及
物理、化学、器械类进步之关系上,对于各脏器之病变的诊断法颇精细周密,亦知甲脏
器有原发的病变能引起乙脏器或丙、丁等之续发的病变之事实与理由。然自原发的病变
甲脏器及续发的病变乙及其它脏器,所发之混淆病状中检出固定之他觉证于腹部,而以
此为目标,施以适当之方剂,则此数脏器之病变,不问其为原发或续发,悉能治愈之理
,则非彼等所能知也,故亦无对此目标之方剂。反之,中医以数千年之经验,不惟熟知
此法,且有治疗此证之方剂故名此曰腹证,其诊此之法曰诊腹法。以之为诊治之基本,
再参以脉应、舌证、外证,即可决定其治法而确定其方剂,则腹证与方剂恰如影之随形
不能离矣。例如小柴胡汤、柴胡姜桂汤、大柴胡汤、四逆散等之柴胡剂之主治证为胸胁
苦满之腹证,即为胃炎、肠炎及肝脏、胆囊、输胆管之炎证,疟疾、脚气、心脏病、胸
膜炎、肺结核、肾炎、子宫疾...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472
29
文/林树元 编辑/九九
作者介绍:林树元,出身中医世家,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嫡孙,桂派林氏中
医主要传承人。倡导《伤寒论》三阴三阳平脉辨证思想及经方应用。
九九有话说:祝附子五段论伤寒,辛温药亦可治高热。
***********************************************
介绍一个人,我总是习惯从讲故事说起。
民国十八年,1929年,祝味菊刚到上海行医不久,在上海新中国医学院讲学。停!我不
得不在故事的一开头就讲点题外话,列位看官是否还记得以前提到过的上海中医专门学
校?是否还记得大明湖畔的丁甘仁和他没救回来的金子久?祝味菊任教之处是上海另一
家中医豪门——朱孙南父子创办的。如果再加上章次公、陆渊雷办的上海中国医学院,
泸上中医界遂呈三足鼎立之势了(当然,有没有鼎起来,那又另说)。
民国的上海滩真是一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名医一大把,偶像遍地爬。这家上海新中国医
学院,当时的老师除了朱家父子,还有伤寒名家包识生,温病名家章巨膺,以及我们的
主人公——祝味菊。
走出来的学生呢,我只说一位就够了——日后成为国医大师的何任。
祝味菊有一个粉丝学生,姓... 阅读全帖
g******h
发帖数: 291
3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未名空间系统维护通知 (转载)
恩。仲景曰: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
偶已经追随佛爷们去了茄园。
bbs
mit
dot
org
z*********a
发帖数: 71
31
反中医的一说到中医的成功的案例是个案,偶然碰上的,那下面这位怎么这么受上
帝的青睐?一次又一次地偶然碰上了?这得有多大的脑袋?难道都是偶然?那你们大规
模筛选药物就不是偶然碰上的?筛选出好的化合物才是是瞎猫碰到死耗子,才是真正的
偶然碰上的,筛不出才是正常的。又有多少药物是靠计算机算出来的?
原文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286064106
我是如何学上中医的
我本是一名电力业工人。1978年因特殊情况调动到市中医院工作后,在9年的时间
里,一直没有把中医药放在眼里。就那些草草棒棒能治病?怎么也不信。1987年12月,
我的女儿四岁半时,患病发热两周,每晚体温在40℃上下,早晨体温基本接近正常。每
天白天工作,晚上抱着孩子去医院打针(先后看了三家医院),一周后在市人民医院确
诊为猩红热,开始打点滴,又过一了周,和前一周一样,晚上高热,早晨体温接近正常
,有时早晨体温也在38℃以上,可愁坏了我了。忽然决定吃中药吧,对照症状查方书,
查了3个多小时,选了小柴胡汤,夜里12点多吃了中药,第二天早晨测体温在37℃以下
,后未再反复。此事过后也没有...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3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守宫砂是什么东西
初看金庸《神雕侠侣传》时,得知小龙女是有“守宫砂”的。后来因为尹道士非礼
,“守宫砂”就消失了。当时没有细想,看过小说之后十多年也未曾再想。
昨晚看到一首元代杨维桢的竹枝词,才又进一步思量“守宫砂”的前世今生来。杨
词的原文是:“望郎一朝又一朝,信郎信似浙江潮。浙江潮信有时失,臂上守宫无日消
。”这首词,抒发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女子,对远在异乡情郎的期盼;除却情真意切之外
,末句的“守宫”一词颇耐寻味。
《博物志》上说:“蜥蜴或名蝘蜓。以器养之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捣
万杵,点女人支体,终本不灭,有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一条吃了七斤朱砂的蜥蜴
,被细细捣碎,就用这样的浆汁点在处女的肢体上,成为恒久的标记。当女人一旦与男
人有染之后,这样的标记就会消失,所以这种捣碎的蜥蜴浆汁就叫“守宫”。
《博物志》据传是东晋时的著述,到隋代已能见到成书,并且流行起来。也即是说
,即便《博物志》中有后人增改的记述,至少在隋唐以前,“守宫砂”及其制作方法,
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事物。但这种蜥蜴的种类究竟是哪一种,并没有说得太清楚。成书
于汉代的《神龙本草经》,专列有“守宫”一条,说“守宫”是一种叫“山... 阅读全帖
x******a
发帖数: 97
33
在网络上流行的“各省人眼里的中国地图”指出“几乎整个中国都歧视的,恐怕就是河
南人”;“中国男人被吐槽龌龊没品位,最丑陋评选河南人位居榜首”;某些单位招聘
工作人员不要河南人;“吃着大蒜,啃着镆镆,半个月不洗澡,到处耍流氓”;“大多
数人没有做人的标准!自私,贪婪,狡诈,忘恩负义,见利忘义,极度脏乱差,没素质
……”;河南人偷井盖……等等等等,骂河南人不好的话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大有口诛
笔伐之势。客观地讲,需要承认确实存在素质不高的河南人,但是造成河南人被歧视的
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有:河南省为人口大省(2014年中国各省人口数量排名中,河南以
9413万人位居全国第一),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中国人本身的歧视,城市人歧视农村人
,本地人歧视外地人,河南外出务工人员在这两方面都中枪;网络、媒体等刻意化宣传
,使得有些未曾真正直接接触河南人的人被误导;甚至是来自官方的地域性歧视。种种
原因使河南人成为中国人厌恶与谴责的众矢之的。
我想每一个正常的河南人都不忍心看到外省人,自己的同胞这样评价河南人。我是
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在自身的努力下考到外地读书,现在在华东某一大城市机关单位工
作。外地人对河... 阅读全帖
t**x
发帖数: 20965
34
没有理论指导,给你10亿年你也不可能试出桂枝汤。
http://baike.baidu.com/view/246580.htm
五味药,不同剂量,服药指导。
就这个汤剂西医再过50年也做不出来。
歌诀
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枣生姜 解肌发表调营卫,啜粥温服汗易酿。[1]
组成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
用量
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大枣(切)各 9g,甘草(炙)6g。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用法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
漓,病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
,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
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
恶等物。(现代用法:水煎服,温服取微汗)。[2]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方义
本方证为风寒伤人肌表,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856
35
继续节选
-----
又如,《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所说的“鸡矢醴”〔用鸡屎泡酒做药用〕,真能治
鼓胀?一剂知,二剂已?还有所谓“裤裆灰散”、“人中黄”、“人中白”、“粪清”
、“金汁”等等什么呢!〔男人或女人内裤裤裆部分剪下烧灰、人的屎尿都可用作做药
治病〕
------
据《华佗传》所记,华佗真能开腹剖肠?当时真有全身麻醉剂“麻沸散”吗?写《伤寒
论》的张仲景到底是“留神医药”的医生还是“余宿尚方术”、“精究方术”的方士?
〔见张仲景:《伤寒论序》〕。经络又是怎样发现的?是“内景返观”吗?确有其事?
〔见李时珍:《奇经八脉考》〕……。那《抱朴子·至理篇》中所罗列的“越人救虢太
子於既殒,胡医活绝气之苏武,淳于能开颅以理脑,元化能刳腹以澣胃,文挚愆期以瘳
危困,仲景穿胸以纳赤饼”等事,连作者葛洪都认为“此医家之薄技,犹能若是,岂况
神仙之道,何所不为?”都是假设,不能当真!
整天不厌其烦地在这些近乎神话般的故事中兜圈子,既无观察依据,更无实验证据,值
吗?难道仅听其言,就信其行?没有确凿的证据就不应当信以为真!
b*******l
发帖数: 856
36
继续节选
-----
又如,《黄帝内经·素问·腹中论》所说的“鸡矢醴”〔用鸡屎泡酒做药用〕,真能治
鼓胀?一剂知,二剂已?还有所谓“裤裆灰散”、“人中黄”、“人中白”、“粪清”
、“金汁”等等什么呢!〔男人或女人内裤裤裆部分剪下烧灰、人的屎尿都可用作做药
治病〕
------
据《华佗传》所记,华佗真能开腹剖肠?当时真有全身麻醉剂“麻沸散”吗?写《伤寒
论》的张仲景到底是“留神医药”的医生还是“余宿尚方术”、“精究方术”的方士?
〔见张仲景:《伤寒论序》〕。经络又是怎样发现的?是“内景返观”吗?确有其事?
〔见李时珍:《奇经八脉考》〕……。那《抱朴子·至理篇》中所罗列的“越人救虢太
子於既殒,胡医活绝气之苏武,淳于能开颅以理脑,元化能刳腹以澣胃,文挚愆期以瘳
危困,仲景穿胸以纳赤饼”等事,连作者葛洪都认为“此医家之薄技,犹能若是,岂况
神仙之道,何所不为?”都是假设,不能当真!
整天不厌其烦地在这些近乎神话般的故事中兜圈子,既无观察依据,更无实验证据,值
吗?难道仅听其言,就信其行?没有确凿的证据就不应当信以为真!
F*I
发帖数: 2896
37
看到有人问为什么现在阳虚多而阴虚者难见一二,特地转来这篇文章供大家讨论。望大
家借鉴一下,对比知道为什么现在阴虚太少,阴实太多(各种癌症)
【申明:阳有生长衰灭,人有生老病死:“保持肾阳长久不衰”是相对的,如此提论,
在于探讨如何能使肾阳在较长时间旺盛不衰、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在讨论关于小儿哮喘过敏性鼻炎的中医治疗时,大家都说肾阳难补,有人认为“阳
可暂温,欲求补阳而长久者,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另一朋友则说,“姜桂附可以短期
补充阳气,但停药不久又阳虚”。的确,“如何保持肾阳长期不衰”是一个大问题,关
乎人之生老病死。肾阳易损难补,很多时候如此,何以故?这里面有多种因素,本人另
开一帖,作个专题探讨,先发个言,抛砖引玉。
(一)、养生、治病、康复是否重视阳气?
《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生阴长,阳
杀阴藏”;《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
当以日光明”。可见,阴阳关系中,阳主阴从,阳气为主导,阴是随阳气而生长、转化
、敷布、收藏。
若治病、治未病、康复等,重视阳气,顾护阳气足以使阴平阳秘,那么阴阳相...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2896
3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求推荐好的中医-甲状腺肿瘤
急发性颈痈——岳母娘的再度考验(再续)
今天是端午节假日的第一天,早上起来已是8点半,给岳母打个电话,问下情况。
本想得到好的消息,但岳母的话却让我出乎意外,因为她说她正在附属中医院门诊等待
检查,说昨晚上痛了很久,今早起来颈下又肿了起来,岳父直嚷,一定要她去医院检查
。在附属中医院我老师坐诊的那个科挂了个第四十几号。现在还在那儿等,估计要10点
过后才能排上。我的第一个感觉是我开的方药未对症,他们对我不再信任,这也不怪他
们。我说:你的病情发生了变化,要去检查也可以,但也该给我说一下呀。岳母说:我
们想检查拿出结果后再来找你拿药吃。我一想,他们在那儿不知要等多久,这个还不是
问题,问题是怕他们听信了医生话,作些没必要的检查或治疗。于是对岳母说,你在那
儿等一下,我给我老师打个电话,看他有空没有,我让他给你检查。于是我打电话给老
师,他说在院内科研室,听我说了情况后,叫我带人过去。
我和老婆打车去接了岳母(岳父等得不耐,自去转街去了),到了老师那儿,老师
就教研室的工具和设备给岳母作了认真检查,认为是早状腺的问题,建议到附一院核医
学科去作个检查。我私下问老师,有没有可... 阅读全帖
z*********a
发帖数: 71
39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转载]从那以后,我不再吃西药
http://tieba.baidu.com/p/2286064106
我是如何学上中医的
我本是一名电力业工人。1978年因特殊情况调动到市中医院工作后,在9年的时间
里,一直没有把中医药放在眼里。就那些草草棒棒能治病?怎么也不信。1987年12月,
我的女儿四岁半时,患病发热两周,每晚体温在40℃上下,早晨体温基本接近正常。每
天白天工作,晚上抱着孩子去医院打针(先后看了三家医院),一周后在市人民医院确
诊为猩红热,开始打点滴,又过一了周,和前一周一样,晚上高热,早晨体温接近正常
,有时早晨体温也在38℃以上,可愁坏了我了。忽然决定吃中药吧,对照症状查方书,
查了3个多小时,选了小柴胡汤,夜里12点多吃了中药,第二天早晨测体温在37℃以下
,后未再反复。此事过后也没有多想什么,以为是病该好了,一剂中药就能退了烧?真
不明白。
事隔一个月,1988年1月,我的母亲突然双脚肿痛,穿不上鞋,脚后跟不能触地,
触地就疼的受不了。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看了几家医院的西医,用西药不见一点效
果。使我想起了女儿上月的病,最后是吃了一剂中药,中药是不是会有疗效呢?当时想
应该再试试...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5462
40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皇汉医学--------日本医家汤本求真
表里(半表半里)、内外、阴阳、虚实、主客、本末之界说
表里之表者,指皮肤而言也。病毒集中于此部,所发之病证即称表证。用发汗
解热药,以病毒自汗腺排除为原则。若此发汗不彻则病毒转入呼吸、消化、泌尿等器,
惹起种种之疾病。里者,指消化管言(按消化管之一名词包括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而言)。病毒积集于此部而呈现实证,则用泻下药以驱逐病毒。不然,则病毒遂侵入内
部,往往诱发不治之难证。半表半里者,指胸腹二腔间,适当支气管、肺、心、肝、脾
、胰、胃等之所在。故若病毒集于此部,使上列诸脏器之一部或数部发病,即称为半表
半里证。此病毒用和剂以缓解之,同时以其一部由皮肤或呼吸、泌尿等器排泄为准绳。
是以病毒之传入也,有自表转入于半表半里,或转入于里,或自里转入于内,或自表转
入于内,自半表半里转入于内。然亦有正相反者,自内转出于里,或转出于半表半里,
或转出于表,或于里转出于半表半里或转出于表,或自半表半里转出于表者。盖人体活
动而至变,非单纯之理论所得而解决之也。
内外者,相对之辞也。所谓内者,系指皮肤、呼吸器、消化管以外之脏器组织
也。外者,系指内以外之脏器组织也。故... 阅读全帖
t**x
发帖数: 20965
41
看看中医讲蛔虫, 是你自己无知而已。 多学习, 没有坏处。就凭你这个态度就知道
美国教育有多渣, 你自己能力有多烂。
我给大家举过例子,两个小孩打架,其中一个小男孩用一个三棱刮刀,给那个小男孩左
胁下给他扎进去了。然后穿透了肺,穿透了脾,穿透了左肾,穿透了肠和胃,在我们东
直门医院的外科手术室里,开腹之后把脾和左肾切除,然后胃肠修补,气胸引流,这边
是不断的输血,血压还是零,测不到,第二天,请董建华老师会诊的时候,董老说,这
个孩子有没有大便?有没有小便?护士长说,小便量很少,大便有一次。是柏油样便,
消化道有血,还拉出一条蛔虫。”董老说:“这个蛔虫是活的还是死的?”护士长说,
我看了,这蛔虫是死的。”董老说:“那我就不开方了!”我陪着董老下楼的时候,就
问董老:“为什么您不给他开方呢?”他说,他连一条蛔虫都养不活,他人自己还能活
吗?我们会诊完第二天,这小伙子,18岁,就死了。这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启示,所以我
们有时候去买菜,看洋白菜上有虫子眼儿,我就不要这棵菜,结果那小贩说,这说明没
有农药的污染,虫子都能活着,这叫环保菜。
一个蛔虫在小肠寄生,正常的寄生,那说明这个人没有上热下寒的...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18
42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合集] 请老中医poof明示
☆─────────────────────────────────────☆
sunnygirl (漫长的8分钟) 于 (Wed Oct 25 16:33:24 2006) 提到:
您儿子
不怎么生病,咋整的,到底?
药到病除,啥药,到底?
//bow
☆─────────────────────────────────────☆
jenniewu (jennie) 于 (Wed Oct 25 16:49:03 2006) 提到:
我刚叫他老中医.他不高兴了.说侮辱了中医.哈哈.
他儿子好象属于免疫力比较强的.不知是天生的,还是给他调出来的. @@POOF.
不过有些小孩的确免疫里比较好的. 如果POOF小孩真是天生强壮,那似乎也不能归功于
POOF的中医功劳.
☆─────────────────────────────────────☆
poof (曝肤-见死不救) 于 (Wed Oct 25 17:02:32 2006) 提到:
我觉得应该是中医的关系,我LD以前工作很累,身体透支,8年前被迫退休在家养病,生孩
子的时候是高龄产妇,儿子生下来就5-...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43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壞魚,你最近可好?
这是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记载的"张仲景见王粲"的故事。
有文章说,这个故事从常理、医理、史料等方面来分析,都是存在漏洞的,认为故事
中仲景准确预知王粲落眉而死不合常识, 再考证王粲的真正死因, 系染瘟疫而死,从而
证明这个故事是虚假的.
l**a
发帖数: 5175
44
中路建筑[编辑]
从山门中间门洞内看窝风桥
灵官殿影壁:在棂星门外,白云观街上,北面有琉璃瓦嵌字“万古长春”,为元朝书
法家赵孟钍椤br />
棂星门: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为三间四柱七楼牌坊,正面(
南面)题“洞天胜境”,背面题“琼林阆苑”。此处为白云观道士观星望气之所。门前
有石狮一对。
山门:上方悬有“敕建白云观”匾额,据说是铁制的,所以民间称作“铁打白云观”。
两侧有撇山照壁,还有一对华表、一对石狮。山门正中门洞的正面拱券东端雕刻有一只
猴子,西侧撇山照壁下端也刻有一只猴子,它们是民俗活动“摸石猴”的三只石猴中的
两只;由于三只石猴位于观内不同地点,民间称作“三猴不见面”。正中门洞的背面拱
券上端雕有南极仙翁。
窝风桥:进入山门,即窝风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后毁坏,1988年重
建。这是一座南北向单孔汉白玉石桥,桥下无水。桥洞两侧各挂有一个方孔圆形大金钱
,钱上均有“钟响兆福”四字,方孔内悬铜钟,游客可用铜钱掷打铜钟以求吉利,此为
民俗活动“打金钱眼”。桥南有两通石碑,其中东侧的《重修窝风桥碑》为窝风桥重建
之后新立的石碑,碑座上雕有一只猴子,也成了... 阅读全帖
Q****g
发帖数: 957
45
中医可不光治慢性病,给你转一个公众号泽兰堂的文章,你看看中医怎么治重症:
前言
元月十四日早晨,习惯性拿起手机浏览,突然一条新建群请求会诊的微信跳出来,引起
了我的注意。
内容是,一位朋友80高龄的外婆患结核性脑膜炎(结脑,TBM),昏迷后经医院抢救,
苏醒,但仍处于结脑危险的神志不清阶段。朋友本身也是医生,很清楚结脑以高死亡率
和高致残率著称,何况患者年龄已高,西医对患者预后极不乐观。朋友家属于是放弃治
疗回家,希冀用中药做最后一试,遂建此群。
余见患者回家后,用过诸多治疗方案,虽有小效,但今晨出现抽搐,神志不清进一步发
展,已经处于凶险的谵言妄语状态,乃结脑极度恶化的前驱症状。同时喉中痰鸣,呻吟
不绝,腹拒按,小便黄。
他医虑其年岁已高,且已经用过小承气汤,正气已虚。欲用人参,附子以及羚羊角之类
进行下一步治疗。
余观之,当时思之人之生命贵若千金,不由关注并进言,开始治疗:
2018年1月14日晨一诊
经与朋友沟通,得知患者口鼻呼吸之气灼热且小便黄,腹拒按,且久按胸腹灼热。
思之良久,考虑仍为阳明实热,虽用小承气汤后有腹泻,但病重药轻。遂建议用大承气
汤,不为通腑实,而为泄其热也。...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384
4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给儿子吃中药
see this one?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ngyuequanshu/124-55-6.html#m0-0
《景岳全书》
盗汗(三十一)
小儿元气未充,腠理不密,所以极易汗出,故凡饮食过热,或衣被过暖,皆能致汗。东垣诸公云∶此是小儿常事,不必治之。然汗之根本,由于营气;汗之启闭,由于卫气。若小儿多汗者,终是卫虚,所以不固。汗出既多,未免营卫血气愈有所损,而衰羸之渐,未必不由乎此,此所以不可不治也。大都治汗之法,当以益气为主,但使阳气外固,则阴液内藏,而汗自止矣。
治法∶凡小儿无故常多盗汗,或自汗者,宜以团参散为主,或参苓散、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或白术散之类,俱可择用。若其甚者,宜三阴煎、人参养营汤,或十全大补汤。若心经有火而见烦渴者,宜生脉散、一阴煎。若肝脾火盛,内热熏蒸,血热而汗出者,脉必洪滑,证多烦热,宜当归六黄汤,或加减一阴煎。若阳明实热,汗出大渴者,宜仲景竹叶石膏汤。若因病后,或大吐大泻之后,或误用克伐之药,以致气虚气脱而大汗亡阳者,速宜用参附汤、六味回阳饮,或 附汤之类,庶可挽回也。大都汗多亡阳者,多致角弓反张,项强戴
L*D
发帖数: 3966
47
http://www.gltcm.cn/13855/viewspace-36149.html
经云。督脉生病为遗溺。肝所生病为遗溺。膀胱不约为遗溺。
胡来元
经云。督脉生病为遗溺。肝所生病为遗溺。膀胱不约为遗溺。仲景云。下焦不归则遗溺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故多溺而寒也。至于不禁。
虚寒之甚。非八味丸、固脬丸、加减桑螵蛸散不效。然亦有热客肾部而遗尿者。经曰。
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此系热证。其证发热作渴。或时闭涩。或时自遗。或阴挺不能约
制。午前小剂补中益气加黑山栀。午后大剂生料六味丸加五味子。常服自效。夏月暑病
遗尿者。白虎加人参汤。一服即应。有先因病淋。服利药太多。致溺不禁者。补中益气
少佐熟附子。有所伤损。污血蓄于胞中。亦令遗失。鹿角屑炙黄为末。和桃仁泥等分。
酒调三钱。咳而遗溺属膀胱。茯苓甘草汤。不应。五苓散。小儿胎中受冷遗尿。一味补
骨脂炒研。临卧红酒调服。即不遗。孕妇及产后遗尿。见妇人门。石顽治吴兴闵少江。
年高体丰。患胞痹一十三年。历治罔效。一日偶述其证于张涵高。涵高曰。此病隐曲难
明。非请正于石顽张子。不能测识也。少江素忝交知。因是延余。备陈
f*******e
发帖数: 5594
4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太阳伤寒表实证(吴佩衡医案)
太阳伤寒表实证
王××,男,四十二岁,某厂干部。
患者于昨夜发热,体温38.9℃,今晨来诊仍发热,头痛,颈项强直,肢体酸楚而
痛,流清涕,心泛欲呕、食减而不渴,脉浮紧、舌苔薄白。此系风寒伤及太阳肤表所致
。 《内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照仲景法,当以辛温发散以解表邪,拟麻黄
汤加味主之。
麻黄6克 桂枝10克 杏仁10克 法夏6克 防风6克 甘
草6克 生姜3片
嘱温服而卧,取汗自愈。殊料病者家属畏忌麻黄一药之温,恐燥热伤津,自行将药
中麻黄减除,服一碗,未得汗。
见其躁烦,热势反增,体温升至39.7℃。继服第二碗,则头痛如裂,身痛如被仗,恶
寒较昨日更甚,疑为药不对症,邀余急往诊视,脉来浮紧急促,苔白腻,呼痛呻吟,虽
言失治,幸喜表寒症型未变,释明其意,即嘱仍用原方,万不能再去麻黄。经照方服药
二次后,温覆而卧,稍顷汗出热退,表邪解,遂得脉静身凉而愈。
按:世有畏麻、桂如蛇蝎者,以为其性温而易伤津化燥,不知表寒实证无麻黄之辛
散,何以开发腠理,驱邪外 出。无桂枝之温通,何以助阳温经而散寒?不畏邪之伤于
人,而畏药性
m*********e
发帖数: 216
49
四十岁学中医,电脑玩家出身,《伤寒论》入门-抓《伤寒论》的10% by 雪山来客
(详见 http://www.ngotcm.com/forum/forum-viewthread-tid-98741-fromuid-151430.html
俺理工科出身,玩电脑从93年的“286,dos3.02版”玩起,目的很明确,知道传统文化
儒释道中医有海量的宝藏需要开发整理学习,俺把电脑定位在“信息处理器”学习和使
用。当时在几万人的国家重点企业里买家用电脑的,俺是第一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嘛!当时的电脑dos操作系统比较抽象枯燥,光命令就有100多条,一时看得脑袋晕了
,不知如何是好,后来结合上机操作,居然发现真正常用的命令只有10多条,而在手头
随时要用的大概也就是5-6条吧,这样就将电脑算是玩转了,原来电脑并不神秘。而其
他的100左右,完全可以束之高阁,等用到时再去查书。dos命令手册有半寸多厚,可以
稍微从头到尾浏览一下就行了,这个在计算机里面就算是“读经典”。但仅靠读书肯定
会读蒙了头,于是紧接着上机,就是计算机里面的“做临床”。仅仅通过了“做临床”
,才知道常用命令的用法,和各...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3966
50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陈正容:针灸法治疗帕金森氏症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studentcase2.htm
自去年九月起,有难得机缘跟诊倪师於佛州侠客岛接受来自伏羲、神农、轩辕、仲景
一脉相承的正统中华医学的训练之後,因专注於传统针法及经方的神髓体会与临床徵验
,已近十个月无暇再发「飞鹰传书」给各路英雄豪傑,於今趁即将短暂返台前夕,与阔
别十个月的十方好友,聊数几言。
中道医学(含传统针法及经方),至简至樸,然一出手,必雷霆万钧,不拖泥带水,犹
如君子之言简刚重。因为至简,故只需明辨阴阳,站在外面,就可看到裏面的
病势变化;因为至樸,能用一根针、二味药能解决的,就不会将病人插得像剌蝟,或是
开个二、叁十味药来乱枪打鸟。因为「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明本,又何须求末?
近来,学校诊所来了西语裔的患者,其来求诊之因主要是右肩颈项僵硬难动,右侧大
腿时痉挛,然因其双手不自主抖动得厉害,一问原来西医诊断其为帕金森氏症。用倪师
所授之眼诊诊断时,其肝区受损及肾阳不足,想是西药毒害流弊已深,因学校开方阻力
重重,故只能先以针法帮他。「见肝之病,当传之脾」... 阅读全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