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余叔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a
发帖数: 452
1
来自主题: Xiqu版 - 谭富英和余叔岩
凡大角儿之成功,必备下列主要条件:天赋,基本功,师承。谭富英在这三个方面,无
不优越。因此他并不是像杨宝森那样苦学成才,而是很快窜红。
谭富英的生母是德珺如的女儿,身上有一半满族血统,由混血而优生,这是他得
天独厚之处。对于谭富英端正大方、匀称富态的扮相,刘曾复先生曾向我引述早年观众
的一种评价:“谭富英票价一元二,一出台亮相,就值八毛!”其天赋在嗓音方面也显
得很突出,既高亢又宽亮。可以说,在谭鑫培身后的谭派系统里,谭富英的嗓子几乎是
最好的。他从小得到谭小培的亲炙,又坐科富连成,学习条件之好,戏路之正,为旁人
所难以企及。
谭富英出科后,谭小培深知富连成打的基础虽好,但仅靠这些大路玩意还不足以
成大器,惟有向得道的高人再请教。谭小培对谭富英说:“咱谭家的好玩意儿,都在叔
岩处啊!”于是带他拜访余叔岩,郑重其事地托付。比起余叔岩当年入谭门之千辛万苦
来,谭富英入余门可谓不费吹灰之力。余叔岩对谭鑫培奉若神明,他从未自称过“余派
”,而一贯强调自己是宗谭的,此时对于师门的托付,焉敢怠慢?谭富英得到余叔岩的
亲授之后,就像是皈依者拜过了真佛,修行者见过了真经,其境界自然
m****a
发帖数: 2216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OnStage 讨论区 】
发信人: BugBug (屋子加上铁窗防老鼠), 信区: OnStage
标 题: 闲扯京剧:京剧雅训化代表与最伟大的保守者余叔岩 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21 14:20:12 2005), 转信
[宗教文化]闲扯京剧:京剧雅训化代表与最伟大的保守者余叔岩
作者:中国老农民 提交日期:2005-8-22 22:43:00
对以演艺为业的艺人来说,大红大紫是每个人的梦想。
艺人走红,通常应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本身有实力,若没实力,就是再人有捧,也
不会真红起来。二是要能经常在舞台上出现,所谓混个脸熟,否则观众会很快把你忘掉的

但在京剧大师级人物中,有一个人就打破了这种规律,这个人就是前“四大须生”之
首余叔岩。而他身后,学其艺术又有发展的另一人,也颇不合此规律,此人便是“后四大
须生”之尾杨宝森。
说到这里,不妨先对所谓“四大须生”做个稍详细交待。
谭鑫培后,京剧老生行群龙无首,各路英豪群雄逐鹿。到上世纪20年代后期,四位优
秀人物脱颖而出称雄当世,这便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
B****g
发帖数: 253
3
[宗教文化]闲扯京剧:京剧雅训化代表与最伟大的保守者余叔岩
作者:中国老农民 提交日期:2005-8-22 22:43:00
对以演艺为业的艺人来说,大红大紫是每个人的梦想。
艺人走红,通常应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本身有实力,若没实力,就是再人有捧,也
不会真红起来。二是要能经常在舞台上出现,所谓混个脸熟,否则观众会很快把你忘掉的

但在京剧大师级人物中,有一个人就打破了这种规律,这个人就是前“四大须生”之
首余叔岩。而他身后,学其艺术又有发展的另一人,也颇不合此规律,此人便是“后四大
须生”之尾杨宝森。
说到这里,不妨先对所谓“四大须生”做个稍详细交待。
谭鑫培后,京剧老生行群龙无首,各路英豪群雄逐鹿。到上世纪20年代后期,四位优
秀人物脱颖而出称雄当世,这便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并称四大须生。余言高马这个排法,更多是因为年龄关系,马连良先生比前三位都小10岁
,而排在最后。但论当时在观众中的影响力,马先生是最大的,也因此就有了另一个排法
:余马言高。
到30年代末40年代初,余、言、高三位或因身体缘故早已辍演,或已弃世,所谓四大
B*******a
发帖数: 452
4
来自主题: Xiqu版 - 谭富英和余叔岩
人言谭富英的唱法在解放后又是一变,尤其是向余叔岩琴师王瑞芝学习以后,韵味浓了
不少。我买的谭富英全集,听了后也是这个感觉。谭富英唱在细节上处理很多地方,要
比老谭余杨这一脉的简单,但由于嗓音条件优越,反而形成一种自然朴实酣畅淋漓的风
格,所以也很不容易。因为余没留下来这些戏的资料,但和杨宝森的比。谭富英后来录
的拿手戏,比如武家坡,定军山,战太平,二进宫,都不比杨的差,有些还略胜一筹。
但是学谭富英唱对嗓子要求很高,不仅要高亢又要宽广和响亮,一般的人有一条就不错
了。他的后人虽然唱的高,但是音窄,听得有些发尖就不太好听了。其实谭正岩的虽然
欠缺,但是比起他老爸谭曾效以前已经算是不错了。
S********8
发帖数: 4466
5
来自主题: Xiqu版 - 谭富英和余叔岩
谭家真是传奇啊,7代都在唱戏;
第一次听谭富英的戏是“草船借箭”,但主角是马连良,所以谭的光芒完全被盖住了,
后来听得多了,觉得还是赶不上余叔岩的唱。
但是谭家这个“舌侧音”的特点基本从谭富英开始就多少有了,到了元寿更甚;现在谭
正岩嗓子非常的亮,甚至有点“左”,其实可以学余,扬长避短,听小谭唱戏,一点都
不担心他的高腔,倒是觉得味道欠缺些。
有一版龙凤呈祥是小谭和薛亚萍唱的,太有喜剧效果了,老迈的刘备嗓子那么尖亮,青
春的尚香倒反而很深沉,虽然说是以老带新,可还是别扭。。。。
i******n
发帖数: 538
6
来自主题: Xiqu版 - 万啸甫:余门学艺散记
徐慕云说余叔岩往事
徐慕云(1900-1974),我国著名戏剧评论家、戏剧教育家。《梨园外纪》(三联书店出
版)是作者的一部有关戏曲历史的著作,全文记述了若干京剧名伶的生活和艺事活动,
展现了近代京剧发展史的生动图景。本版内容摘自该书。
余叔岩不愿来沪出演的最大原因
连日对于叔岩行将来沪出演白宅堂会的消息,颇引起社会人士之注意;甚至有许多
戏迷,预备径向白宅硬送寿礼,冀能届时获得一席之地,可以大饱眼耳之福。于此足证
沪人对于余氏欢迎之热烈,可谓达到极点了。不过他果否南来,的确尚成一问题,记得
前三年不佞寓居故都的时候,曾有北平富商杨某为其太夫人做寿,并在前门外珠市口织
云公所预备盛大堂会,以娱嘉宾。杨在平津设有参号钱庄数处,家资数百万,当时情愿
拿出几万块钱,邀请叔岩、小楼、砚秋、小云等各演其杰作好戏,托人先去征求叔岩同
意,业已蒙他首肯,并且戏码都说定准演《打棍出箱》。戏单印了出来,消息宣传出去
,霎时轰动九城,不知有多少戏迷朋友全部饿着肚子,老早就跑去占着座位,台上的戏
还没开演,已经把织云公所挤得水泄不通了,不佞偕同袁良的夫人、小姐,还有市府傅
秘书长老夫妻俩,事...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7
来自主题: Xiqu版 - 万啸甫:余门学艺散记
我家祖居北京。父亲万子和是当时北京新新大戏院和华乐戏院的经理。我小的时候记得
父亲经常带我到剧场看戏。所以我从小就非常喜欢京剧。
我6岁那年,在北京珠市口汇文中学读书。每天放学就到鲜鱼口华乐戏院去吃午饭
。那时,张云溪、张世桐、张小杰三个人每夭中午都在华乐由张云溪的父亲张德俊给他
们练功。我天天中午都坐在剧场的包厢里边吃饭边看他们练功。我不仅白天看练功,晚
上还准到华乐剧场去看戏。当时经常在华乐演出的名演员是杨小楼、钱金福、高庆奎、
郝寿臣等前辈。后来,我父亲看我对京剧迷得厉害,又有不少人说我有这么好的条件应
该学戏,于是我父亲就同意我学戏了。
我开始练毯子功是在陈富康先生办的一个长庆小班,地点在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宾
宴花楼.这个小班共有叨多个学生,有姜铁麟、何宝童(何辉)、白永贵等。我在那儿练
了二年多的功,以后就开始学文戏。我的文戏开蒙老师是乔玉林先生,他那时是马连良
先生扶风社后台管事的。和乔先生学了一段以后,我又和马四立先生学,他是马连良先
生的叔伯弟弟,是扶风社的后台二管事的。在这儿学戏的人也很多,有唐少甫、纪英甫
(即现在上海京剧院的纪玉良)。我去的最晚,岁...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8
来自主题: Xiqu版 - 万啸甫:余门学艺散记
余叔岩琴师朱家夔谈余氏十八张半唱片
朱云鹏
余先生在1932年录了四张唱片,由朱家夔先生操琴。那时余先生大病初愈,嗓音失
润,调门也较低。当时长城公司与他接洽,约定以壹千银元一面高于别人的价格请他灌
片,佘先生同意灌唱片,但时间要由他自己定,哪一天感到嗓子可以就灌录。当时的录
音师是一位德国专家,他准备灌完唱片即回国,为此只能专等。某一天午夜,余先生开
始调嗓(余先生习惯是在午夜调嗓),感觉到今天嗓子不错,就提出今晚就灌唱片。一面
叫人通知文武场面的人,一面通知长城公司派车接余先生。那次负责通知的是我义父阎
世祥。这时那位德国录音师找不到,一打听他在舞厅跳舞,及至找到已是深夜一点多钟
了,这才开始录音。余先生这次灌录的唱段,虽然嗓音略带沙哑,但是音质宽厚,韵味
很浓,演唱技法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有人比喻好像是吃甜沙瓤的西瓜“沙,脆、
甜”。
《摘缨会》是余先生调嗓时经常唱的段子,但在录制唱片时由于时间限制不得不将
唱词从二十二句压缩为十二句。老唱词有二十四句,赵贯一灌有唱片(赵是余的票友弟
子,初供职于北京银行界,全国解放后...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52
9
有许多人很怀疑叔岩的艺术必定较前退化,嗓音也今不如昔,其实那全是多虑了。据我
所知的,他不但比任何名角用功吊嗓都勤,并且他这位续娶的姚氏夫人,父女全是戏迷
,他为取得泰山及新夫人欢心起见,将来也要俟机重作冯妇,使他们大过戏瘾的。不过
凡是真真的名角,决不肯草率出演,以致丧失他昔日的盛誉。姚老先生是北平的名医,
叔岩一面请他老岳尽心诊治他以往的三种血症(吐血,便血,痔疮下血),一面下死功
夫再训练出一位好琴师来,免得台上出漏子。从前死鬼李佩卿,就是余三教练出来的,
以前如汪桂芬、裘桂仙、时慧宝这般名伶,全都拉得很好,叔岩、庆奎、宝森、多奎诸
人,也对于胡琴很有研究。叔岩费了许多心血,才造就出来个李佩卿,不但衬托极严,
而且琴音不刚不柔,和他的嗓音完全翕合。叔岩自从佩卿故后,他如同失去膀臂一样,
从此就有谢绝戏台的意思。后来经多少朋友竭力劝解,说你几十年心血,学成这般能耐
,要是全行丢掉了,岂不可惜?所以他才把朱家夔找来,每天深夜里到他家中吊嗓,这
样又训练将近七八年啦,家夔才能把叔岩的性情摸清楚,对于余派各种腔调,也心领神
会已久,自然较前大有进步。叔岩刚觉得兴致好些,颇有出演的意思,不
B*******a
发帖数: 452
10
余先生在1932年录了四张唱片,由朱家夔先生操琴。那时余先生大病初愈,嗓音失润,
调门也较低。当时长城公司与他接洽,约定以壹千银元一面高于别人的价格请他灌片,
佘先生同意灌唱片,但时间要由他自己定,哪一天感到嗓子可以就灌录。当时的录音师
是一位德国专家,他准备灌完唱片即回国,为此只能专等。某一天午夜,余先生开始调
嗓(余先生习惯是在午夜调嗓),感觉到今天嗓子不错,就提出今晚就灌唱片。一面叫人
通知文武场面的人,一面通知长城公司派车接余先生。那次负责通知的是我义父阎世祥
。这时那位德国录音师找不到,一打听他在舞厅跳舞,及至找到已是深夜一点多钟了,
这才开始录音。余先生这次灌录的唱段,虽然嗓音略带沙哑,但是音质宽厚,韵味很浓
,演唱技法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有人比喻好像是吃甜沙瓤的西瓜“沙,脆、甜”

《摘缨会》是余先生调嗓时经常唱的段子,但在录制唱片时由于时间限制不得不将
唱词从二十二句压缩为十二句。老唱词有二十四句,赵贯一灌有唱片(赵是余的票友弟
子,初供职于北京银行界,全国解放后弃商下海演戏,后任教于江苏戏校),余先生删
去两句西皮三眼,因为感到三眼的腔有重复,字句多,显得冗长
S********8
发帖数: 4466
11
一直的心愿就是要收藏这个18张半阿,余的唱腔应该是最接近早期谭鑫培的唱了
B*******a
发帖数: 452
12
这个到处都有。上次liucarl贴的那个程砚秋一霎时的链接真是个好东西。从那个链接
我发现了两个巨好的网站。一个是“京剧老唱片”(http://oldrecords.xikao.com/),这里有几乎所用老一辈名家的唱片的录音全集,谭鑫培,四大名旦,余,杨,言,奚,马等的都有,可以免费下载,我都下到我的MP3上了。
还有一个是“梨园”(http://liyuan.xikao.com/),这里收的不是唱片,而是这些名家的现场录音,都是整场整出戏的录音,有些显得更加珍贵。比如这里有所有杨宝森演的文昭关录音,50,54,56,57,58。还有程砚秋的四十年代现场演出的录音。这个网站好像还有老的昆曲名家的演出录音,不过我没注意听。
B*******a
发帖数: 452
13
来自主题: Music版 - 京剧文昭关一轮明月
谢谢您支持,既然听您好像有些兴趣,我这里就给您再瞎说一下这个京剧和这段唱的一
些小故事。
您前面说的Eshao,他是学的余派,也就是余叔岩大师。这个余派的唱法不仅要求先天
的嗓子好,而且要求对高音的精确控制,对行腔用气很讲究。而且余叔岩本人特别强调
用声音来刻划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心理。所以余叔岩大师的唱不仅嗓子好,讲究法度
,有内在的气势,而且感染力强。所以以前余叔岩,梅兰芳,和杨小楼被成为“三大贤
”,余叔岩代表生行,梅兰芳代表旦行,杨小楼代表武行。
余叔岩和他以前的著名老生演员唱都能达到正宫调,也就是G调,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一般现在的人唱歌能有E调就不错了,专业的老生京剧演员一般也要求至少能唱到E调
。如果你能唱到F调,那么你的嗓子就可以被说是不错了。现在好嗓子的专业京剧老生
演员,比如说于魁智,年轻时唱得都是F调,现在老了,嗓子又时不行了,就唱E调了。
一般的戏迷票友唱的多是降E调。如果有女生唱男的老生戏,一般调会高一
些,因为女生天生嗓音比男生调门高。
杨宝森大师一直仰慕以来余叔岩大师的艺术,但是他后来嗓子坏了,唱不了余派的那些
高音立音。于是他就苦苦摸索,在自己嗓音条件
b*********n
发帖数: 540
14
李元霸,有其人,但史书上只有一个名字,早死,没有任何武功和战功记录。……十一
条好汉去掉九条,秦叔宝的排名就要大大靠前,至少要进入前五名,而要对历史上的战
将进行排名,那是荒谬不可靠的。事实上,史上的秦叔宝是难得的勇猛战将。
隋唐演义里的好汉排名是很明晰和确定的。然而,拨开演义的迷雾,揭开历史的真相,
发现隋唐演义里排在前十一位的好汉,绝大部分是浮云。李元霸,有其人,但史书上只
有一个名字,早死,没有任何武功和战功记录。宇文成都、裴元庆、熊阔海、伍天锡、
伍云召、魏文通和新文礼,全都当神话看好了。靠山王杨林,原型可能是名将来护儿,
小将罗成的原型可能是罗士信。十一条好汉去掉九条,秦叔宝的排名就要大大靠前,至
少要进入前五名,而要对历史上的战将进行排名,那是荒谬不可靠的。事实上,史上的
秦叔宝是难得的勇猛战将。
秦叔宝的勇猛表现在他的单兵作战能力方面,他可以凭借自己的战斗力迅速突破敌人防
线,摧毁或擒获对方的核心战将。例如《旧唐书》记载,他每次跟随唐太宗出战,敌人
阵地上有骁将骑着好马,穿着耀眼的盔甲在前方炫耀战力,李世民大怒,于是命秦叔宝
前往敌阵击杀。秦将军接受命令,每次都拿一杆长枪... 阅读全帖
n**********r
发帖数: 4
15
据津云关注消息,丈夫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陆续为妻子购买了十几份保险,保险金额可
达两三千万,将妻子身亡后的受益人设为自己,然后带妻子出去旅游,将其带至泰国普
吉一家私密性极强的别墅酒店残忍杀害,后伪造现场向岳父母谎称妻子溺亡。这种电视
剧里才会有的情节,小洁父亲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无法相信看起
来忠厚老实的女婿张轶凡竟如此歹毒,而尸检报告显示,女儿死前很可能遭受了严重的
暴力,致使多处外伤,肋骨骨折,肝脏撕断。
案发后,小洁家人才开始调查张轶凡之前的行踪,发现婚后很长时间里,张轶凡满口谎
言,家中百余万财产去向不明,并很可能有出轨行为。
这些事不仅小洁的父母不知道,连张轶凡的父母也不知道,他们原本都以为,小洁和张
轶凡是幸福的小两口。
女儿身亡1天后 亲家告知死讯
今年下半年,小洁父亲从亲家口中得知,女儿女婿打算去马尔代夫,亲家希望他帮忙劝
劝小两口不要出国,毕竟孙女笑笑只有20个月大,经不住旅途颠簸。小洁母亲建议女儿
女婿去海南旅游,两人本已同意,但过了些日子告诉老人,他们定了泰国普吉的自由行。
见孩子们已经定好了行程,小洁父母不再阻拦,出发前一天,两位老人给女儿女婿... 阅读全帖
a*********7
发帖数: 30080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辛弃疾诗
少读稼轩诗,搜了一下,得到这个,看起来应该是全宋诗中所收的全部稼轩诗;应该也
差不多是全部的稼轩诗了吧?
http://www.niwota.com/submsg/7159589/
丙寅九月二十八日作来年将告老
渐识空虚不二门,扫除诸幻绝根尘。
此心自拟终成佛,许事从今只任真。
有我故应还起灭,无求何自别冤亲。
西山病叟支离甚,欲向君王乞此身。
丙寅岁山间竞传诸将有下棘寺者
去年骑鹤上扬州,意气平吞万户侯。
谁使匈奴来塞上,却从廷尉望山头。
荣华大抵有时歇,祸福无非自己求。
记取山西千古恨,李陵门下至今羞。
答余叔良和韵
东舍延朝爽,西林媚夕曛。
有生同扰扰,何路出纷纷。
暖日鹓鸾伴,空山鸟兽群。
本来同一致,休笑众人醺。
第四子学春秋发愤不辍书以勉之
春雨昼连夜,春江冷欲冰。
清愁殊浩荡,莫景剧飞腾。
身是归休客,心如入定僧。
西园曾到不,要学仲舒能。
读邵尧夫诗
饮酒已输陶靖节,作诗犹爱邵尧夫。
若论老子胸中事,除却溪山一事无。
读书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读圆觉经
二十五轮清净观,上中下期春夏斋。
本来欲造空虚地,那得许多缠绕来。
傅...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17
《盗墓笔记》作者突然自爆“我是个人渣”。
南派三叔笔下众生相。
《盗墓笔记》作者、知名网络作家南派三叔昨日忽然在微博宣布,自己十年的婚姻即将走到尽头,并自曝从2012年开始出轨。戏剧性的是,过不久,他老婆也在微博上发声明,称两人并未离婚,且大爆南派三叔从2011年起就患有早期精神分裂及双向情感障碍,今年年初出现逻辑混乱和妄想症。新快报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位出版界知情人,有的表示南派三叔有情况“早有端倪”,有人则说南派三叔在年初曾因焦虑掉头发,相较之下“患病”一说更令人信服。
自爆“出轨”,老婆指其“有病”
昨日上午10时左右,南派三叔发布微博,写道:“4月16日,十年的婚姻即将走到尽头,责任全部在我,我从2012年开始出轨,我是个人渣,对不起,错爱我的各位。”消息出来后,大批“盗墓迷”表示震惊,“怎么可能?怎么回事?开玩笑吗?而有些网友则直斥南派三叔人品差,还有网友调侃称,到底是“出轨”还是“出柜”,“还是被盗号了”?事件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短时间就有50多万的评论。
昨日中午,南派三叔的老婆署名“佩PeiPeggy”的微博转发南派三叔的微博,并澄清说两人并未离婚,同时道出一个更加令人震惊...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18
本周六晚,一位年轻版“鸟叔”登陆《非诚勿扰》,以墨镜造型出场大跳骑马舞。此外,孟非还在场上自曝起了当年体验“的哥”生活的经历。
年轻版“鸟叔”刘侃
陈振冰
樊隽卿
凭借一曲《江南Style》和骑马舞红遍全球的韩国“鸟叔”可谓家喻户晓,堪称新一代“全民偶像”。本周六晚,一位年轻版“鸟叔”登陆《非诚勿扰》,以墨镜造型出场大跳骑马舞,更是模仿吴宗宪、郭富城、周杰伦等各路艺人大秀才艺,同时还展示起了“闻香识女人”绝活儿。“鬼鬼祟祟”上场的小眼睛男生超丰富的表情频频逗笑全场,更是以一支自创的爆笑“甩葱功夫舞”完爆“江南Style”!此外,孟非还在场上自曝起了当年体验“的哥”生活的经历。更有一位超帅“偶像摇滚男”出场即遭女嘉宾爆灯,还把自己的摇滚乐队整个搬来了节目现场,High歌不断、唱翻全场!
年轻版“鸟叔”才艺全能——“骑马舞”很正宗、比鸟叔更帅更酷!
现场模仿各路大牌艺人、展示“闻香识女人”绝活儿
眼下“鸟叔”风头正劲,大街小巷随处可闻《江南Style》,男女老少皆都爱跳“骑马舞”。年轻版“鸟叔”来到《非诚勿扰》,更是大受欢迎。先是背对着全场从电梯上缓缓落下,着地后帅气转身戴着墨镜大跳骑马舞...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52
19
来自主题: Xiqu版 - 天下头号戏迷
当年孟梅两人公开分手,孟发文登报,以及之后的一系列处理,杜都是帮了孟很多忙的。其实这都是小的,更重要的是杜在孟小冬向余叔岩拜师学艺这件事上起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孟
之所以能拜在余门下学到真功夫以后艺术上大进名声大振,没有杜是不可能的。
一。余叔岩这个人很傲,门堪很高,要不看杜的面子和努力活动,余是不会轻易开这道
门的。当然孟当时的基础和天赋很好,唱的路子也和余的胃口。以前余收李少春也是李
爸爸当时通过活动北京市警察局局长等很多有头有脸有势力的人,余才开的口。
二。孟家境不好,嫁到梅家几年也不演出了,分手时据说梅也没有给很多的补偿。孟在
余那里潜心学习5年(38-43年余去世),她没有任何演出赚钱的机会。这整整五年来,
孟主要都是依靠杜的经济上的支持,她才得以衣食无忧专心致志的学戏。
所以以杜对孟这么多年来的付出以及对孟事业上的巨大帮助,即使是孟这样心性很高的
人最后还是愿意在杜走下坡路的时候嫁给杜,这些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i******n
发帖数: 538
20
程砚秋生命中的三个重要人物
作者: 戴霞文、糖糖辑

程砚秋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1904年1月1日生于北京,上个世纪20年代,就以
其独特的表演艺术与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被称为京剧界的四大名旦。代表作有《红
拂传》、《窦娥冤》、《文姬归汉》、《荒山泪》、《碧玉簪》、《梅妃》、《青霜剑
》等。程砚秋对京剧艺术刻苦钻研,以唱功见长,表演时擅长用千变万化的水 袖表达
人物喜怒哀乐的感情。他独特的程腔,优美的身段,漂亮的水袖,堪称是京剧艺术的瑰
宝。在他创造的几十个角色中,表演、扮相、念白、台风、表情、戏路等都与众不同,
每出戏都有创新。他念白清楚、深沉典雅而又略带凄凉;他善演悲剧,能恰到好处地通
过面部表情表达人物的抑郁、悲伤、烦闷、愤懑;他的表演是与观众心灵沟通的过程。
程砚秋早年拜荣蝶仙、王瑶卿为师,后又对梅兰芳执弟子礼,以基本功扎实见长。
他曾到欧洲留学考察,巧妙地将西方戏剧的精华溶入到中国戏曲中,其独特的表演艺术
受到京剧同行们的赞许。荀慧生先生就对程的艺术造诣非常钦佩,曾将长子荀令香送去
学艺,程砚秋欣然应诺。以后程砚秋又应尚小云之邀,收其次子尚长麟为...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762
21
花氏三国
第7回 斩华雄小余逞英雄,遇故人芷晴诉衷肠
上回书说到余则成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回了三国变成关羽,而曾层和芷晴分别变成
了刘备和张飞。正在计较不定间,刘备突然接到曹操袁绍发来的讨董卓檄文,当下点起
三军,往虎牢关开来。
到得关前,只见其他诸侯早已经陆续到来,建起大帐数座。小校上前通报,不一会工夫
,只听鼓乐大作,营门大开,一人从里面走出来,大笑道;“来的可是平原刘玄德?曹
某相迎来迟,还望赎罪。”曾层急忙下马,谦虚道;“来者可是刺董卓的曹孟德?久仰
久仰。”
余则成在后面却吃了一惊,这个曹操,不就是花小曼么?看来文情版局的所有人都穿越
回来了。不过他现在已经谨慎了很多,当下装做什么也不知道,上前和曹操见礼。花小
曼见传说中的刘关张就是这三位,也是很惊讶。不过按照她目前在三国的经历,她知道
这几位八成也已经失去了现代的记忆,只是余则成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知道这家伙
如何。不过现在自然不是说话的好时候,当下花小曼也装做什么都不知道,引着三人到
了中军大帐。
一行人进到大帐,只见各路诸侯都已经到场,当中做的袁绍,却是陈升。陈升见曾层三
人进来,问道:“来的可是当今黄叔,破黄巾...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8699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京剧名角:谭鑫培
谭鑫培(公元1847.4.23~公元1917.5.10) 著名京剧演员,主攻老生,曾演武生。本
名金福,字望重。因堂号英秀,人又以英秀称之。 籍贯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
。出生于武汉市江夏区(原武昌县)大东门外谭左湾九夫村。其父谭志道,主工老旦兼
老生。谭鑫培为其独子,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出生。
艺坛评价编辑
程长庚曾预言:“吾死后,鑫培必成大气候。”谭鑫培曾师事程长庚、余三胜,并向张
二奎、卢胜奎、王九龄问艺,博采众长化为己有,终成一家,与汪桂芬、孙菊仙被誉为
“新三鼎甲”,并成为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始人。光绪十六年五月二十五
日,与孙秀华、陈德霖、罗寿山四人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宫内艺名谭金培。1917年
5月10日上午8时病逝于京城宣内大街大外郎营1号寓所,享年71岁。葬于戒台寺栗园庄
墓地,界桩上刻“英秀堂”。今谭门已是七代梨园世家。
弟子流派编辑
谭派的弟子很少,但私淑者极多,当时几乎“无生(老生)不学谭”,传人分新老两派,
老谭派代
生活照
生活照 (19张)
表人物是王又宸,还有谭小培(其子)、贾俊卿、孟小茹、罗小宝、贯大元、贾洪林等
。言菊朋早期的表演...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2039
23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504655/
----------------------
一晃眼去文庙已经20多年了,也许去的频率会越来越少,可是我相信那会是我永远的一
段旅程,一个目标……我从小就是一个超级喜欢买书的孩子,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开始,
我最热衷的两件事就是组织同学和小朋友来家里玩、去新华书店买书。周围的新华书店
的叔叔阿姨都认识我,某次在街头我买到了一本《世界电影明星列传》的巴掌书,当时
受家庭的影响,我是一个在电影方面把劳伦斯奥利弗、费雯丽、亨弗莱鲍嘉、凯瑟琳赫
本之类的名字挂在嘴里的文艺知识小孩,当时香港的电影还没开放,看过的充其量是一
部银都机构的《少林寺》,这本小册子在介绍美国明星的同时介绍了三个(5个)香港
明星,一个是李小龙,一个是成龙,还有一个(3个人)是许氏兄弟,当时他们的片子
我都没有看过,李小龙的片子的故事有连环画,成龙的名字听到过,可许氏兄弟我完全
没有听到过,既然出现在这本小册子上,而且是和李小龙成龙并列,这引起了我很大的
兴趣,而且我从当中知道了其中有一个不但演戏还会唱歌,他的名字叫许冠杰,从那天
开始我就... 阅读全帖
i**d
发帖数: 43
24
京戲救國和巧克力豆汁兒
作者:周吃糖
詞曰:
一輪明月照牕前,戲迷心中似箭穿。
實指望到外國借兵囬轉,又誰知亂投醫自惹禍端。
衹改得生不生來旦不旦,凈不勾臉醜兒俊扮。
更有那電視晚會瞎導演,每日裏關公把秦瓊戰。
最可恨四個包公齊叫喊,一排貴妃兩邊站。
歎京戲好一似老來瘋顛,他好比豆汁兒中把奶油摻。
他好比把骨董油漆一新請洋人看,他好比新妝塗抹老人斑。
思來想去不如進博物館,似這般怎能夠捱到明天。
《戲劇旬刊》,上海張古愚主編,1935年12月創刊,每冊國幣一角,一年後停止。創刊號
登有衆名流題詞,計有:齊如山“提倡民族藝術,既係保存國粹”,楊小樓“國風雅頌”
,梅蘭芳“藝苑津梁”,余叔巗“春秋之筆”和王又宸“藝術之光”。同期有主編張古愚
(署名愚翁)的文章《救國必先正樂》,全文如下:
“袁(福堂)李(四巴)程(長庚)張(二奎)王(九齡) 時代,腔調力趨雄厚結實,轉折處皆尚
遒勁古拙,不求纖巧浮滑,自余三勝倡花腔後。音調一變,然此時花腔非如今日言( 菊朋
)馬(連良),輕薄浮滑,以視老譚尚蒼勁多矣,二十年前評余叔巗之唱。均嫌浮薄柔靡,
今聆叔巗之歌,多謂古樸純厚,音樂由古奧而變纖巧,人心
C**********r
发帖数: 1032
25
一个余秀华无力改变新诗“边缘化”
尹玮
余秀华走红意味着新诗复兴?
患有脑瘫的农民女诗人余秀华火了。她的两本诗集《摇摇晃晃在人间》《月光落在
左手上》分别被湖南文艺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前者刚上市就卖断货,年
前还要在首印万册的基础上再加印五千册。
手指轻轻一点,一篇名为《余秀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微信文章就这样被
转发到了朋友圈。转发者小邓是位刚毕业的职场新人,独自在外闯荡。去年1月的时候
,他的朋友圈还充斥着期末考试、年终奖的消息,如今则多了一位余秀华。
不过小邓却没有想去购置一本的计划,至于理由,他引用了余秀华在《我爱你》中
的一句:“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三个标签”比她的诗歌更引人关注
余秀华从1998年开始创作诗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默默无闻。即便是去年9月在《
诗刊》这样的国家级诗歌刊物上发表作品,也没能让余秀华吸引太 多人的关注。今年1
月的这篇微信文章,让她一夜成名。两大出版社争相出版其作品又令她成为媒体关注的
焦点。如今余秀华的新浪微博已经有29084位粉丝。 今年以来,她所发表的六首诗获得
了比以往更多的关注,转发数、评论数、点赞数...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26
杜镇杰算是“没派”吧,哈哈,感觉受他岳父马长礼影响比较大,但韵味又不及马长礼
。好像他说自己专门学过杨派,说什么学杨韵不学杨声,但我听觉得他这个唱的离杨派
比较远.他唱节奏快的,调门高的,尤其是一些对唱,像断密涧,坐宫之类的,听着还
比较过瘾。但一些节奏慢一些的,大段独白性质的,像碰碑,文昭关,就显得回味不足
了。
ZZ:"值得鼓励的杜镇杰"
近日连看了杜镇杰三次演出,分别是桑园会,秦琼卖马,战太平。总的印象他比以前唱
得好,尤其是后两出。此两出戏,应是谭余特色的戏。很久没有多少人演出了,杜敢于
在传统戏上狠下功夫,值得赞扬。战太平这出戏对老生而言难度很大。它要求演员既能
唱,有好嗓子,又要有一定的武功底子。记得本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上高中时,在
天津看过谭富英的此剧。非常精彩,当时他老先生五十多岁,嗓音和武功条件还非常精
到,观后感到十分过瘾。此后经常在谭氏的唱片及其后辈的清唱能听到此剧。但大多都
是西皮导板、原板、及快板的唱段,很少能听到二簧导板,及散板的唱段。这个唱段
,只能从余叔岩的唱片里听到了。他的这张唱片,应是现在我们能听到的老艺术家此剧
的经典绝唱了。不久前在电视上看到...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27
杜镇杰算是“没派”吧,哈哈,感觉受他岳父马长礼影响比较大,但韵味又不及马长礼
。好像他说自己专门学过杨派,说什么学杨韵不学杨声,但我听觉得他这个唱的离杨派
比较远.他唱节奏快的,调门高的,尤其是一些对唱,像断密涧,坐宫之类的,听着还
比较过瘾。但一些节奏慢一些的,大段独白性质的,像碰碑,文昭关,就显得回味不足
了。
ZZ:"值得鼓励的杜镇杰"
近日连看了杜镇杰三次演出,分别是桑园会,秦琼卖马,战太平。总的印象他比以前唱
得好,尤其是后两出。此两出戏,应是谭余特色的戏。很久没有多少人演出了,杜敢于
在传统戏上狠下功夫,值得赞扬。战太平这出戏对老生而言难度很大。它要求演员既能
唱,有好嗓子,又要有一定的武功底子。记得本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上高中时,在
天津看过谭富英的此剧。非常精彩,当时他老先生五十多岁,嗓音和武功条件还非常精
到,观后感到十分过瘾。此后经常在谭氏的唱片及其后辈的清唱能听到此剧。但大多都
是西皮导板、原板、及快板的唱段,很少能听到二簧导板,及散板的唱段。这个唱段
,只能从余叔岩的唱片里听到了。他的这张唱片,应是现在我们能听到的老艺术家此剧
的经典绝唱了。不久前在电视上看到...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8
2014年春节过后,周滨二叔周元兴病逝家中。
2014年2月12日,元宵节前两日,江南已有雪。
无锡锡山区厚桥街道的西前头村,雪花东一片西一片的,不时落在村民周元兴院里的花圈上。
虚岁七十的周元兴,患骨癌于2月10日晨5时,病故于一幢四墙装有探头的二层小楼里。
探头之下,吊唁者挤满院子。似乎历经劫波,亲情犹在,年前的两次抄家未显凄凉。只是,与以往贵客盈门的盛况相比,送殡者从长相和穿着上大多就能看出农民身份。
周家兄弟三个,周元兴行二,一直守在家乡。驾鹤西游之时,160多名亲友赶来送殡,唯大房长兄周元根、嫂贾晓晔、侄周滨、周涵、三房弟周元青、弟媳周玲英、侄周峰,无一露面。
财新网之前曾多次报道的北京商人周滨,其父周元根(后读书时因与同学重名,改掉了这个乡土气的名字),也就是周元兴的大哥,早年即赴京读书,之后一直在外工作,举家定居北京。周元兴的三弟周元青曾任无锡市惠山区国土局副局长,在厚桥供销社当过营业员的三婶周玲英后来也在无锡、北京、四川等地开公司,常居无锡市内。
他们目前大多数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
2月12日上午11点,一辆乡村礼炮车鸣炮开道,一辆满载花圈的卡车紧随其后,十几个村民抬着...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2059
29
(0)
他是谁?
没有人知道,就连号称“八卦王中王”的问号也只闻其声,未见其人。
他深居简出,早已退出江湖,可江湖中尽是他的传说。
(1)
那是一个初夏的傍晚,往事山脚下的如烟镇里热闹非凡。瓜叔的西瓜摊前乌泱乌泱的挤
满了人。人群正中,是两个白衣侠士,一个前襟上写着“求包养”,一个后腰上别着“
求交往”。二人剑拔弩张,互不相让,一起伸手抓向那个最大最甜的西瓜。
昏昏欲睡的瓜叔突然睁开眼,顿时精光爆射。没人看清他的出手,只见衣袂飘飘,袍袖
挥动间,“求包养”与“求交往”腾腾腾的倒退五步,各自看上去基本还是完整一片,
只是默默不语,一向城东,一往城西,就那么飘飘地去了。
“扫地神僧!”人群中有人惊呼。
问号久经江湖,何等的眼力,一个箭步上前拉住瓜叔衣袖,掏出小本本就开始连珠炮般
的发问,“你是谁?”。。“哪里人?”。。“父母在什么单位?”。。“你有几个马甲?”。。
瓜叔却并不回头,身形微微晃动,人已经远去。“脚踩西瓜皮,千里不留行!”问号看
着他的背影在暮色中消失不见,心中开始快速的盘算,“这样的绝顶神功,到底会是谁
呢?”
围观群众已然不耐烦,“瓜叔帅呀!瓜叔什么来历?赶快八呀!”问号不... 阅读全帖
T**********l
发帖数: 12149
30
这名保安大叔今年59岁,姓陈名继彪,人称彪叔,祖籍江西上饶,会木工,来做保安之
前在老家做家具生意。彪叔放着上海的十多套豪宅不住,偏偏喜欢留在杭州做保安。
彪叔的好人缘是大伙公认的。小区里的奶娃娃不少,彪叔见着就喜欢逗一逗,孩子们见
到他呢,也是嘻嘻哈哈乐开了花。彪叔特别敬业,夜里下大雨,彪叔跑上来敲门提醒住
户关窗。有时小区里车位紧张,真没车位了,彪叔就会给住户安排个暂时停靠的位子,
车钥匙大可以放心地留在彪叔那儿,有车位了,他会帮住户妥妥地停好。
彪叔不差钱,一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定居在上海,都挺有出息。大儿子博士毕业娶了硕士
媳妇儿,两个人都是研究通信的。大女儿和女婿一起开公司,别墅都住上了,车子好几
辆。彪叔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几个孩子在上海光房子就有10多套。
只要不上夜班,彪叔每天都骑车。彪叔的座驾是辆蓝色的、很酷的赛车,配套专业的赛
车帽,这些装备是今年年初大叔花了2000多块钱新添置的。2000多元是彪叔做保安一个
月的工资。 “我是真喜欢杭州呀,有山有水,骑个车就到。上海啊,除了看人看车就
只能看楼了。”彪叔说,现在自己身体挺好,在杭州做着喜欢的事儿,还能骑车兜风欣
赏美丽...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31
于魁智"一帆风顺"之谜
徐城北
这几年的京剧,一方面是相当的不景气,同时又推出了一些新星,其中最耀眼的
一颗,似乎就是青年老生于魁智了。他仿佛是1982年前后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分配到
中国京剧院的。在学校时,即使是高班同学也不允许"归派"(这诚然是对的),但他的
嗓子天生"挂味儿",比较近乎余(叔岩)、杨(宝森),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另外
,他的武功也相当好,能唱《打金砖》中的"太庙",在"翻"上边也很行。
他分到中国京剧院不久,就赶上"承包风"。京剧院的中老年名伶本来迭床架屋,此
际重新组合成若干个演出组。当时全院最强的是新一团-以袁世海、李世济、张春华、
冯志孝、高牧坤为"五大头牌"。于魁智和少数青年演员"随"在新一团中,根本唱不上戏
。后来经过"争取",他和另一位年轻青衣争取到轮流唱"开锣"的机会,仅凭这一点,还
让同龄的演员羡慕得了不得。在这段时间内,有高人开始给他"出主意",要他往杨派上
"靠",先是从院内找人给他"说",然后陆续请院外的...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52
32
来自主题: Xiqu版 - 赵荣琛谈程派的发声和用气
程派唱腔,有较为独特的发声方法,尤其在“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功力
很深,形成了程腔沉郁、凝重的艺术特色。这方面,程先生受陈德霖、余叔岩的影响很
大。
我少年时,赶上了看陈德霖老夫子的戏,留给我的印象极深。那时,他已六十开外
,唱腔中仍有股刚劲,吐字极有力量。对照程砚秋老师早年的唱腔,在调门、行腔、发
音、吐字上,尤其是“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都可以看出陈老夫子对程先生的
影响。
“嗽音”是一种气顶喉头振动声带的发音,原在老生唱腔中非常讲究应用,以余叔
岩先生最为运用自如。旦角唱腔中则很少使用。但,陈德霖的唱腔,却偶尔使用“嗽音
”。程先生在余、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到京剧旦角的唱腔中来,并且运用得极为
佳妙,可以使腔在嗓子眼里转游,轻巧玲珑,含而不放;增添了唱腔的曲婉多姿,耐人
寻味。“嗽音”使用得适当与否,全在于气的运用和控制。由于旦角是用假声演唱,所
以运用“嗽音”时,对气的控制,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气使小了,催不动,“嗽音”
发不出来;气用过了,会形成“砸夯”,甚至会唱成了所谓的“疙瘩腔”。
人们议论程腔,常常谈到程砚秋老师的“鬼音”
i******n
发帖数: 538
33
赵荣琛谈程派的发声和用气
程派唱腔,有较为独特的发声方法,尤其在“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功力很
深,形成了程腔沉郁、凝重的艺术特色。这方面,程先生受陈德霖、余叔岩的影响很大

我少年时,赶上了看陈德霖老夫子的戏,留给我的印象极深。那时,他已六十开外
,唱腔中仍有股刚劲,吐字极有力量。对照程砚秋老师早年的唱腔,在调门、行腔、发
音、吐字上,尤其是“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都可以看出陈老夫子对程先生的
影响。
“嗽音”是一种气顶喉头振动声带的发音,原在老生唱腔中非常讲究应用,以余叔
岩先生最为运用自如。旦角唱腔中则很少使用。但,陈德霖的唱腔,却偶尔使用“嗽音
”。程先生在余、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到京剧旦角的唱腔中来,并且运用得极为
佳妙,可以使腔在嗓子眼里转游,轻巧玲珑,含而不放;增添了唱腔的曲婉多姿,耐人
寻味。“嗽音”使用得适当与否,全在于气的运用和控制。由于旦角是用假声演唱,所
以运用“嗽音”时,对气的控制,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气使小了,催不动,“嗽音”
发不出来;气用过了,会形成“砸夯”,甚至会唱成了所谓的“疙瘩腔”。
人们议论程腔,常常谈到程...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21441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周滨二叔在两次抄家后病逝
【财新网】(记者谢海涛)2014年2月12日,元宵节前两日,江南已有雪。
无锡锡山区厚桥街道的西前头村,雪花东一片西一片的,不时落在村民周元兴院里的花
圈上。
虚岁七十的周元兴,患骨癌于2月10日晨5时,病故于一幢四墙装有探头的二层小楼里。
探头之下,吊唁者挤满院子。似乎历经劫波,亲情犹在,年前的两次抄家未显凄凉。只
是,与以往贵客盈门的盛况相比,送殡者从长相和穿着上大多就能看出农民身份。
周家兄弟三个,周元兴行二,一直守在家乡。驾鹤西游之时,160多名亲友赶来送殡,
唯大房长兄周元根、嫂贾晓晔、侄周滨、周涵、三房弟周元青、弟媳周玲英、侄周峰,
无一露面。
财新网之前曾多次报道的北京商人周滨,其父周元根(后读书时因与同学重名,改掉了
这个乡土气的名字),也就是周元兴的大哥,早年即赴京读书,之后一直在外工作,举
家定居北京。周元兴的三弟周元青曾任无锡市惠山区国土局副局长,在厚桥供销社当过
营业员的三婶周玲英后来也在无锡、北京、四川等地开公司,常居无锡市内。
他们目前大多数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
2月12日上午11点,一辆乡村礼炮车鸣炮开道,一辆满载花圈的卡车紧随其后,十几个
村民抬着花圈出...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5
今年医学生毕业典礼上演讲《未来》
“根叔”寄语:莫“拼爹” 说真话
昨日,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在该校同济医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未来》,几乎重演去年毕业典礼一幕:平均1分钟响起1次掌声;16分钟的演讲结束后,现场千余名学生起立连续高喊了20余声“根叔”。
去年,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根叔”的李培根,因自撰2000多字的演讲稿《记忆》,在该校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把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根叔旋风”,全国高校频现“根叔式演讲”。
从校园生活到国家建设,从科技发展到个人责任,从追求成功到感恩父母,从融入社会到理性思考……昨日,63岁的李培根依然用他诗一般的语言,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医学类应届毕业生送去自己的心里话。
“我年轻的时候,也憧憬过能穿上白大褂。我还当过1个多月的赤脚医生,为乡亲们健康的笑脸而感到兴奋。但才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被下岗’了。后来差不多又有机会走到医学院的门口时,我又被拒绝了。”李培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学生们,理想遭遇碰撞时,要面对现实中的未来。
在社会流行“拼爹”的现实面前,李培根对学生们说:“未来的幸福在自身的安宁,在...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52
36
恩爱夫妻和睦家庭
罗瘿公在程砚秋变嗓调养之时,曾介绍他向梅兰芳学戏,程砚秋因此而经常去梅家
。师母王明华对这个眉清目秀而又勤奋好学的少年很有好感,寻思着给他介绍对象,便
想到和自己有亲戚关系的余素霞的女儿。余家也是梨园世家,素霞的爷爷余三胜是清末
著名的须生,以嗓音醇厚唱腔优美而著称,他与程长庚、张二奎被称之为“京剧三鼎甲
”和“老生三杰”,谭鑫培都曾拜其为师。素霞的父亲余紫云则是著名的旦角演员,清
代著名画师沈容圃所绘《同光十三绝》中,就绘有余紫云在《彩楼配》中饰演王宝钏的
画像。素霞的弟弟余叔岩也是著名的须生演员。程砚秋的这门亲事真让师母给说成了,
程余两家十分高兴。然而余家的亲戚见二闺女和程砚秋订了婚,却不由得暗中担心:程
家的日子过得如此紧巴,姑娘嫁过去不是遭罪嘛!他们劝素霞放弃这门亲事。
余素霞虽出身于梨园世家,但她识文断字,通情达理。作为母亲,她又何尝不希望
自己的女儿嫁个殷实的人家,但她相信这个话语不多却为人厚道老实的青年人,她是可
以将二闺女素瑛托付给他的。
1922年,对于程砚秋来说,是非同寻常的,罗瘿公第一次带他到大上海演出,一炮
打响并获得
r*********n
发帖数: 13992
37
☆─────────────────────────────────────☆
shifting (反思己过) 于 (Thu Sep 20 13:31:02 2012, 美东) 提到:
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
x5 (买时多流汗,卖时少流血) 于 (Thu Sep 20 13:31:54 2012, 美东) 提到:
pai!
☆─────────────────────────────────────☆
tomato0888 (tomato) 于 (Thu Sep 20 13:32:38 2012, 美东) 提到:

☆─────────────────────────────────────☆
Cynric (噢侧那) 于 (Thu Sep 20 13:32:42 2012, 美东) 提到:
pai
☆─────────────────────────────────────☆
naf (NowAndForever) 于 (Thu Sep 20 13:3...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395
38
昨日,首获澳网女单冠军的李娜,从墨尔本乘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两张李娜到达后
的照片占据各大网站头版位置,其中一张为李娜接过湖北省委省政府80万元奖金时的照
片,另一张则是李娜与儿时恩师余丽桥的合影。
照片登出后,细心的网友们发现,两张照片中,李娜均表情木讷,看不出一丝喜悦
。对此,有评论称,李娜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取得这样的成功,与政府没有太大关系,
湖北省委省政府压根儿就没有资格去奖励她80万元。而至于其恩师余丽桥,则有网友表
示,师徒二人的感情其实并没有表面那么和谐,纠葛早已存在。
李娜为何不高兴?个中缘由只有她自己最清楚。不过,2012年李娜出版了的自传《
独自上场》中,倒是披露了一些故事,实际上,早在李娜“单飞”之前,她与教练、领
队之间的矛盾就已存在,而对于她选择“单飞”,与其说是一种标新立异,更多的则是
一种无奈。
李娜出生在体育世家,爷爷是体育老师,爸爸是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在家人的期待
下,李娜从小就被送进了业余体校。1991年,李娜进入湖北省队集训,那时起,余丽桥
开始成为带她的教练,一直到2002年。回忆起余丽桥,李娜说,在跟余教练的9年当中
,...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455
39
1962年,七千人大会现场。 资料图片
冯希仁。南都记者韩福东摄
马维民。南都记者韩福东摄
“大跃进”时期,安徽省委钢铁厂的高炉群。合肥市档案馆提供 韩福东翻拍
50年前,去北京开会时,冯希仁40岁,是安徽第一纺织印染厂党委书记。这是一家
有七八千职工的大企业,冯希仁因此有机会成为七千人大会的亲历者。
冯希仁记得,合肥市共派出六名代表与会,其中厂矿代表4人,市委代表2人。其他
五人现均已去世。(注1)那是1962年1月,他们与安徽省其他代表一道,搭乘火车北上
,住在北京友谊宾馆内,经历了人生中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
时为安徽省滁县(现滁州市)地委常委兼凤阳县委第一书记的马维民,也在同一列
车上。他生于1926年,是河北南宫人,1947年来安徽根据地参加革命,三十几岁已当上
安徽省团委副书记,1961年初,被抽调到灾情严重的凤阳挂职。“省委原来想让我去定
远县,在那待了一个月后,发现凤阳灾情更严重,就来到了凤阳县。”马维民,对南都
记者说。(注2)
原凤阳县委第一书记赵玉书已被停职,安徽省农业厅长陈振亚正在这里负责组织工
作,...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40
亲历七千人大会
1962年前后,漩涡中的安徽
南方都市报 2012-02-15
作者:韩福东
50年前,去北京开会时,冯希仁40岁,是安徽第一纺织印染厂党委书记。这是一家
有七八千职工的大企业,冯希仁因此有机会成为七千人大会的亲历者。
冯希仁记得,合肥市共派出六名代表与会,其中厂矿代表4人,市委代表2人。其他
五人现均已去世。(注1)那是1962年1月,他们与安徽省其他代表一道,搭乘火车北上
,住在北京友谊宾馆内,经历了人生中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
时为安徽省滁县(现滁州市)地委常委兼凤阳县委第一书记的马维民,也在同一列
车上。他生于1926年,是河北南宫人,1947年来安徽根据地参加革命,三十几岁已当上
安徽省团委副书记,1961年初,被抽调到灾情严重的凤阳挂职。“省委原来想让我去定
远县,在那待了一个月后,发现凤阳灾情更严重,就来到了凤阳县。”马维民,对南都
记者说。(注2)
原凤阳县委第一书记赵玉书已被停职,安徽省农业厅长陈振亚正在这里负责组织工
作,马维民是来接替陈振亚的。“我去的时候,情况已有所好转,农业十二条、六十条
(注3)先后下发,不像...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1
昨(9)日,华中科技大学举行2010级本科生开学典礼。该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16分钟的讲话中,要求学生学会质疑,哪怕是质疑学校和校长。
《长江日报》报道,今年6月,李培根在该校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16分钟内被掌声打断30次。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李培根随即以“根叔”的形象走红全国。
昨日的开学典礼是李培根与新生的首次集体见面,但众多新生早已从网络上熟悉了“根叔”的形象。他在发言席开口才讲了几句话,1分钟内已先后响起4次掌声。
在他的2800余字讲稿中,“质疑”先后出现82次。“质疑是创造的基础”,“要敢于质疑权威和先贤”……李培根昨日阐述了质疑的力量、质疑需要什么、最需要质疑什么等问题。
“在华中科技大学,你们还可以质疑这所学校的某些做法,还可以质疑校长。质疑与批判的自由正在成为华中科大的一种文化。”这话赢得8000余名学子10秒钟掌声。此前,李培根在该校白云黄鹤论坛实名回复:“学校不会封此类帖子,校长尽可以被批评。”
李培根昨日表示:“当质疑的利剑高悬,华中科技大学和她的校长就永远不会忘记‘以学生为本’。华中科大也会在质疑中前进,在批判中成
C*******r
发帖数: 10345
42
张勋复辟是一场闹剧,同时也是一场笑剧,时人天忏生便在《复辟之黑幕》中将其间的
种种笑料丑闻录下,姑撷取数则,以飨读者。
在复辟的季节里,最宝贵的莫过于脑后的那条辫子。众所皆知,张勋不但自己留辫
子,他的军队也全留辫子,“辫子军”实乃名至实归。据说,张勋在去见清帝的时候,
太保世续说辫子与时世不合,劝他将辫子剪去。张勋听后大恼,便在清帝面前起而为辫
子辩护:“我手下的兵,个个都有辫子。这些兵之所以要有辫子,这在军事上关系重大
。正因为我的兵都留辫子,所以奸宄之徒就难以混入。如今这些乱党奸徒,岂不个个都
是没有辫子的?”
复辟的当天下午,当手下报告街上到处都是留辫子的人后,张勋乐不可支,拍腿掀
须大笑道:“我说人心不忘旧主,今日果应其言。不然,哪里来这许多有辫子的人呢?
这就是民心所向啊!”
在这些复辟大佬中,众人的辫子都保留得完好无损,唯独康有为的辫子既短而秃,
垂下来也不过六七寸,蓬蓬然如蒲草一般。当有人指斥他不像个复辟派时,康夫子辩解
道:“我自从戊戌年后亡命海外,不得不剪发易服。自从辛亥国变后,这才返回祖国,
重新蓄发,距今五年有余,所以长不盈尺耳。”众人问他,辛亥年后,别人都剪发...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taigong (太公),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亲历七千人大会:1962年前后,漩涡中的安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5 08:17:05 2012, 美东)
1962年,七千人大会现场。 资料图片
冯希仁。南都记者韩福东摄
马维民。南都记者韩福东摄
“大跃进”时期,安徽省委钢铁厂的高炉群。合肥市档案馆提供 韩福东翻拍
50年前,去北京开会时,冯希仁40岁,是安徽第一纺织印染厂党委书记。这是一家
有七八千职工的大企业,冯希仁因此有机会成为七千人大会的亲历者。
冯希仁记得,合肥市共派出六名代表与会,其中厂矿代表4人,市委代表2人。其他
五人现均已去世。(注1)那是1962年1月,他们与安徽省其他代表一道,搭乘火车北上
,住在北京友谊宾馆内,经历了人生中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
时为安徽省滁县(现滁州市)地委常委兼凤阳县委第一书记的马维民,也在同一列
车上。他生于1926年,是河北南宫人,1947年来安徽根据地参加革命,三十几岁已当...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44
中国日报网4月14日电(远达)在外部势力策动下,“港独”近来在香港活动相当猖
獗,但“港独”在香港并不是主流民意。香港《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4月19日(提前
出版)发文称,从台独到港独,都患了历史失忆症候群。港独的仇恨政治违反了人性,
也违反了香港人的历史记忆。
文章称,从台湾看港独的发展,都有非常熟悉的感觉。那些口号与诉求,都是台湾
熟到不能再熟的说法。香港第一、香港优先、香港主体性……在台湾,这二十多年都在
说这些口号﹕台湾第一、台湾优先、台湾主体性……但问题是台湾的口号说了二十多年
,都变成了民粹空话。台湾第一的口号不但没有让台湾跃升为第一,反而是从当年的亚
洲四小龙之首倒退为四小龙的尾巴,大大落后于韩国和新加坡,也比不上香港。台湾的
大学生,二十年前毕业的都是拿月薪22K(约5000多块港币),而今天还是拿这个薪水,
显示经济上没有寸进。香港要走上台湾这样的“口号政治”,最后也可能陷于内耗的深
渊。
邱立本说,香港政治正在出台湾麻疹,“本土化”成为政治图腾,甚至演变成自闭
与法西斯的行径,反映了一种自恋的心态,自我膨胀,最后诉诸街头暴力。港独和台独
都有一个特色,就是“恋殖”...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50年前,去北京开会时
50年前,去北京开会时,冯希仁40岁,是安徽第一纺织印染厂党委书记。这是一家有七
八千职工的大企业,冯希仁因此有机会成为七千人大会的亲历者。
冯希仁记得,合肥市共派出六名代表与会,其中厂矿代表4人,市委代表2人。其他五人
现均已去世。(注1)那是1962年1月,他们与安徽省其他代表一道,搭乘火车北上,住在
北京友谊宾馆内,经历了人生中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
时为安徽省滁县(现滁州市)地委常委兼凤阳县委第一书记的马维民,也在同一列车上。
他生于1926年,是河北南宫人,1947年来安徽根据地参加革命,三十几岁已当上安徽省
团委副书记,1961年初,被抽调到灾情严重的凤阳挂职。“省委原来想让我去定远县,
在那待了一个月后,发现凤阳灾情更严重,就来到了凤阳县。”马维民,对南都记者说
。(注2)
原凤阳县委第一书记赵玉书已被停职,安徽省农业厅长陈振亚正在这里负责组织工作,
马维民是来接替陈振亚的。“我去的时候,情况已有所好转,农业十二条、六十条(注3
)先后下发,不像之前死那么多人了。”马维民说,凤阳当时不足40万人,饿死大概6万。
可与此相参照的是“大跃进”时期的人口统计数字。1957年,凤阳...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46
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是北京京剧团的“
五大头牌”。我从一九六一年底参加北京京剧团工作,和他们有一些接触,但都没有很
深的交往。我对京剧始终是个“外行”(京剧界把不是唱戏的都叫做“外行”)。看过
他们一些戏,但是看看而已,没有做过任何研究。现在所写的,只能是一些片片段段的
印象。有些是我所目击的,有些则得之于别人的闲谈,未经核实,未必可靠。好在这不
入档案,姑妄言之耳。
描述一个演员的表演是几乎不可能的事。马连良是个雅俗共赏的表演艺术家,很多
人都爱看马连良的戏。但是马连良好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一般都说马连良“潇洒”
。马连良曾想写一篇文章:《谈潇洒》,不知写成了没有。我觉得这篇文章是很难写的
。“潇洒”是什么?很难捉摸。《辞海》“潇洒”条,注云:“洒脱,不拘束”,庶几
近之。马连良的“潇洒”,和他在台上极端的松弛是有关系的。马连良天赋条件很好:
面形端正,眉目清朗,——一眼睛不大,而善于表情,身材好,——高矮胖瘦合适,体
格匀称。他的一双脚,照京剧演员的说法,“长得很顺溜”。京剧演员很注意脚。过去
唱老生大都包脚,为的是穿上靴子好看。一双脚。... 阅读全帖
j**u
发帖数: 6059
47
商成顾不上拆看满匣的书信,也不着急打听十七叔突然到京的缘由,他先问道:“我婶
和小婶都好吧?”
“好,她们都好。”
“我小弟呢?”
“好!好着咧!”
提到不满周岁的儿子,霍士其的嘴立刻咧到后脑勺,说话都带出屹县土腔。他说,“你
那几枚彩币可是灵验咧!十一月初你婶带实儿玩耍时不小心灌了风,浑身滚烫哭个不停
,咋吃药都不见好,请了和尚道士来家念经驱邪也没起色;第六天上更是把嗓子都哭哑
了。你婶急得哭死过去好几回。差不多就是命悬一线的时候,恰好月儿和二丫头陪着祝
神医赶回燕州。二丫头有眼界,连夜把你去年带回去的那十枚御制彩币都找齐,再请了
清凉寺的大德做法事开光,用红绸把彩币系在他的脖子手脚上,总之是不能教阎罗王轻
易把他抓去。有了天家的佑护和诸天神佛菩萨的加持,又有祝神医的回春妙手,没两天
你弟的病就大见好转,不及五天就又能在炕上爬来爬去!”说着一脸肃穆地朝北方拱手
感谢东元帝的浩荡君恩,又垂首合什虔诚祷告菩萨保佑。又说,“这也是实儿他命不该
绝!也是我霍士其命中当有此子!”
商成差不多是攥着两把冷汗听完小实儿的事。直到听说小实儿没事,他才长舒了一口气
。好在小家伙没事,不然十七叔多半承受...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545
48
来自主题: Cantonese版 - 五叔
所谓花无百日红, 正当家父和五叔春风得意之际, 奶奶在一次寿宴中饮酒过量,引发
中风去世了。 按3伯父的讲法,奶奶不舒服的第3天, 还能说话, 他问"要不要通
知家父和五叔回来看她?" 奶奶说家父离得远事忙,不必通知,让五叔回来一下就好
。 第4天, 五叔带着两院长回家, 一中医一西医。 他们看过后就说没法子得准备后
事了。 3伯父再问奶奶要不要通知家父回来, 她已经说不出话, 点了点头。 父亲接
电报后星夜往家乡赶, 最后也没赶上和奶奶见最后一面。 是为人生大憾。治丧期间,
问及遗言。就一句话"2合是你父亲一生心血,一定得要回来"。
前面说过2合是爷爷的商号, 这名字有个来厉。 爷爷的一个堂弟据说特聪明,过目不
忘,心算奇快, 但有赌博的不良嗜好。 赌场么,玩的就是概率, 赌客赢了一万我和
你赌5万,再赢和你赌10万, 再赢15万,一点点加上去,总能碰到你输的时候一
把全赔回来。 爷爷这堂弟比较一根筋,觉得自己聪明硬不信邪,于是把家里的几十亩
田也赔光。 他还有老母在堂,大家住得又近,总不能看他走绝路。 于是爷爷和他说你
来厂里帮我记帐吧, 条件是不能再赌了, 再赌连老母亲都养不起!...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545
49
来自主题: Cantonese版 - 五叔
所谓花无百日红, 正当家父和五叔春风得意之际, 奶奶在一次寿宴中饮酒过量,引发
中风去世了。 按3伯父的讲法,奶奶不舒服的第3天, 还能说话, 他问"要不要通
知家父和五叔回来看她?" 奶奶说家父离得远事忙,不必通知,让五叔回来一下就好
。 第4天, 五叔带着两院长回家, 一中医一西医。 他们看过后就说没法子得准备后
事了。 3伯父再问奶奶要不要通知家父回来, 她已经说不出话, 点了点头。 父亲接
电报后星夜往家乡赶, 最后也没赶上和奶奶见最后一面。 是为人生大憾。治丧期间,
问及遗言。就一句话"2合是你父亲一生心血,一定得要回来"。
前面说过2合是爷爷的商号, 这名字有个来厉。 爷爷的一个堂弟据说特聪明,过目不
忘,心算奇快, 但有赌博的不良嗜好。 赌场么,玩的就是概率, 赌客赢了一万我和
你赌5万,再赢和你赌10万, 再赢15万,一点点加上去,总能碰到你输的时候一
把全赔回来。 爷爷这堂弟比较一根筋,觉得自己聪明硬不信邪,于是把家里的几十亩
田也赔光。 他还有老母在堂,大家住得又近,总不能看他走绝路。 于是爷爷和他说你
来厂里帮我记帐吧, 条件是不能再赌了, 再赌连老母亲都养不起!...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50
电影《红高粱》剧照,根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
电影《挪威的森林》海报,根据村上春树同名小说改编
性生活的质量有大一部分取决于仪式感和过程感。文学也是如此。性描写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也以仪式感和过程感为标准。
我们来看看,莫言和村上春树性文字中的仪式感和过程感。
“余占鳌把大蓑衣脱下来,用脚踩断了数十棵高粱,在高粱的尸体上铺上了蓑衣。他把我奶奶抱到蓑衣上。”我们看这一系列动作,脱下大蓑衣,踩断高粱,在高粱的尸体上铺上蓑衣,这可完全不同于色情文学中的性前戏,余占鳌的一系列行为分明是一种按部就班的程序,分明是一种仪式。当然这是必须的,把蓑衣铺在高粱上省得扎得慌。不过就是这样必须的动作为读者提供了过程的开始感,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开始了一种带有天人合一精神的性旅程。这是莫言先生的仪式感,再看村上君的。
“玲子先是走到我的背后,拿起沐浴头帮我冲水,水划过肌肤,温暖而惬意,身体无尽的张开来。背后洗过后,绕着来到我的前面,‘渡边君,你那家伙还挺威风的嘛。’”呵呵,不愧是日本人,出手就比较色情。不过,这种描写确实也具备了仪式的开始感。
接下来就是正题了。这里莫言先生和村上先生有了一些区别。“奶奶神魂出舍...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