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 发帖数: 702 | 1 "风息神泪:刚刚还在觉得《我的中国心》唱得很不错,还在感叹说老一辈基本发挥稳定
没唱破没走调没忘词,这仨个妖怪就踩着余韵上来了……那一瞬间我真心在想长城为何
不干脆把他们夹死算球?"
"丹儿啊依然荡漾的春节倦怠期:这三个其实唱得挺好的啊……但是最后那个甩围巾的
动作楞是把我从怀旧的氛围里拉了粗来……二逼气场全开…… " |
|
p******e 发帖数: 897 | 2 一、
倒韩派主将,清华教授肖鹰直指韩寒反智。在“从张铁生到韩寒:中国文化的主潮是反
智”一文,肖鹰把韩寒与“白卷英雄”张铁生并举,说他们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主潮。
这种教授的大文,读起来真是苦不堪言,原因大概是我也应该列入肖鹰教授所谓的“反
智者”行列吧。
教授文章,貌似气势如虹,实质陈腐空虚,拿腔拿调,是49年后形成的“党八股”的样
板。
把肖鹰教授夹七夹八的高雅文章与社会青年韩寒的“粗痞化”的后期博客文章放在一起
,判断一下谁更“智慧”、谁更有健全的“理性”,并不需要太高的眼力。
只会写这种又长又臭的“党八股”文章的教授,居然指控能写灵动活泼文章的韩寒是“
反智”,真是太有喜感了。
莫非,“智慧”、“知识”就等于陈腐?
二、
肖鹰断言“中国文化的主潮是反智”,魄力很大。
中国主流文化中有“愚民”传统,即孔老夫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反智
却从来不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老庄的道家有反智,但这是与肖鹰批判韩寒的反智不是一
个层次的)。相反,主流文化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有上千年科举取士传
统的中国,出身科甲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是正统科班出身,官当得再大,也要短人三份
,为同僚... 阅读全帖 |
|
I***d 发帖数: 1023 | 3 俺觉得锁麟囊是俺听过的京剧里面最有味道最有韵味最有余韵的戏(仅从听觉而言)。 |
|
N****f 发帖数: 25759 | 4 酒姨好文!笔力醇厚,余韵无穷。中间那一段人称转换,初看
确实一楞,仔细读来其实顺理成章,基本上是个电影手法:镜头
拉开,背景音乐起。:-) |
|
|
w***u 发帖数: 9 | 6 吹落满地黄叶
这
就是北美的秋么
叶
一片一片
随风飘舞
似乎要展现出
最后的风华
然而
怎能掩去那
其中的凄凉
触摸风中的游曳
传来的却是深处的颤抖
不觉
一个寒战
是阿
秋天来了
从来没有那个秋
感觉象这般萧瑟
从来没有那个秋
感觉如这般孤独
心底的孤独
只是没有悲
也没有喜
没有烦
也没有乐
象水
没有水的晶莹
象秋
没有秋的余韵
这也许就是生活
与哭无泪
欲诉无人
的生活 |
|
w**********1 发帖数: 319 | 7 聊与梅花分夜永
日前拿到一本《燃灯者》,书本不大,厚实的硬封面,拿在手上颇有轻盈利索之感
,很舒服。
翻开封面,是淡黄色的衬纸,印着“分享思考的快乐 思享家”。如果书的外观是
一位向导的话,这该是一位可亲的淡雅女士了。
本想睡前读上几页,没想到捧书在手,睡意全无,一口气读完了。只是夜半之际不
知和谁分享。
有多少深夜悦读的人,放下书本,心思暗涌的凌晨时分,独自在灯下静默咏叹
?就此而言,当机缘巧合,燃灯者遇到一起守候的人,恰如薪火相传,是火的运气,也
是薪的机缘了。
书作者赵越胜和他的恩师周辅成深厚的师生情谊甚为感人。能和投缘的老师一
起畅谈游走,多么难得的经历。上了这么多年学,有多少时候能领略几分春风风人、人
自沉醉的教育?
但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背景,燃灯的意象,终究还是沉重了一些。
不由得想起《论语》里孔子师徒的一番闲谈言志。曾点宛如神仙中人,“鼓瑟希,
铿尔,舍瑟而作”,余韵袅袅之际,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道:“吾与点也!” |
|
p*********g 发帖数: 22025 | 8 ☆─────────────────────────────────────☆
woodstock001 (woodstock) 于 (Thu Apr 5 22:54:47 2012, 美东) 提到:
聊与梅花分夜永
日前拿到一本《燃灯者》,书本不大,厚实的硬封面,拿在手上颇有轻盈利索之感
,很舒服。
翻开封面,是淡黄色的衬纸,印着“分享思考的快乐 思享家”。如果书的外观是
一位向导的话,这该是一位可亲的淡雅女士了。
本想睡前读上几页,没想到捧书在手,睡意全无,一口气读完了。只是夜半之际不
知和谁分享。
有多少深夜悦读的人,放下书本,心思暗涌的凌晨时分,独自在灯下静默咏叹
?就此而言,当机缘巧合,燃灯者遇到一起守候的人,恰如薪火相传,是火的运气,也
是薪的机缘了。
书作者赵越胜和他的恩师周辅成深厚的师生情谊甚为感人。能和投缘的老师一
起畅谈游走,多么难得的经历。上了这么多年学,有多少时候能领略几分春风风人、人
自沉醉的教育?
但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背景,燃灯的意象,终究还是沉重了一些。
不由得想起《论语》里孔子师徒的一番闲谈言志。曾点宛如神仙中人,“鼓瑟希,
铿尔,舍瑟而作”,... 阅读全帖 |
|
H********g 发帖数: 43926 | 9 从网上的文章看,我说得不对。古代中国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存在冠夫姓的甲乙氏这种叫法:
“李氏、王氏,阿李、阿王……这就是五代以后已婚妇女留在官私簿籍上的“称谓”。
不过,这种“称谓”只有在依附丈夫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被认定,如果丈夫已故,或因其
它原因需要她们以法人资格或独立人身份出现于公共场合、官私文件(如案牍、契约)中
时,由于众多人同用一个姓氏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过于简化的称谓显然难以起到识别
作用。相应的解决措施就是把丈夫的姓氏加在妻子的姓氏前面,如“刘王氏”、“赵邢
氏”、“洪李氏”文例,既标明已婚身份,又提示她是某姓成员及其母家的姓氏,可谓
一石三鸟。所谓“妻从夫姓”的称谓习俗,正是在这种既成历史条件下为适合一定需要
而产生了。明初谱学家宋濂曾大写“贞妇烈妇”传记,标题俱为《郑节妇黄氏传》、《
王节妇汤氏传》,或经称《周节女刁传》、《谢节妇传》、《宋烈妇传》等,正是循此
文例。和以往某人妻某氏的“列女传”相比,又“别开-番生面”了。”
另一方面,似乎名女人都可以只用自己的闺名和父姓,比如整本《女聊斋志异》,里面
都是有名的贤惠女人,没有一个是用夫姓来称呼的。
==========... 阅读全帖 |
|
s*********g 发帖数: 59 | 10 美的东西,总是与文明同在的。
——题记
【一】
历史,是用来凭吊的。越美的,越能灼伤人们的心。譬如宝黛爱情,譬如圆明园,
譬如楼兰古国,譬如颍州西湖。宝黛爱情毁于封建家庭,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楼兰古
国毁于沙漠扩大,颍州西湖毁于黄河泛滥。每一段文明的毁灭,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
是永久的。因为这些美的毁灭,不仅仅是物质的消灭,而是她们所承载的文化,一种超
越于物质之上的精神世界的毁灭。
美,是一种信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结。把美的东西,撕毁给别人看,就是悲剧
。无疑,颍州西湖的毁灭,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悲剧。而制造这场悲剧的,不是天
灾,而是人为。让这悲剧的色彩,更加悲怆了几分。人类,是喜欢创造美的,这是他们
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但人类,也是破坏美的罪魁祸首。他们创造了美,也把这美撕毁给
我们看,让我们无法承受这种悲怆。
颍州,是曾经有过西湖的。她的美与繁华,也是载入了史册的。就如历史上的那些
美人,譬如西施,譬如杨玉环,譬如王昭君,是真实存在过的。也是曾经震撼过人们的
心灵世界的。她的存在,曾给颍州带来过繁荣,也带来过荣耀的。可以这样说,颍州是
因为西湖而生的,他是西湖的情人。西湖的毁...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297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拍马屁的10个等级,看到第6个给跪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26 13:54:42 2017, 美东)
2016-04-18有料谈资 微信号 guoxuedianfan
功能介绍
在这里,你能读到更值得读的文章,学到更值得学的知识,结识更值得结识的人。
合作联系小编qq:3131239563
第一级
过犹不及
郭沫若先生曾这样评价过毛主席的一幅诗词手书:“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
的诗词却成了诗词的顶峰。主席更无心成为书家,但他的墨迹却成了书法的顶峰。
点评:写文章可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博得读者情感共鸣,但拍马屁却以婉转见高明。
第二级
大音希声
“对毛主席的话,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要在执行中加深理解。”——林彪
点评: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林彪同志就是诸多同志中马屁拍的很到位的一位。话
越多越容易出错,林彪同志并没有对主席的话做出任何点评,但这一句简单的话却表现
了他贯彻执行的决心以及无限的崇拜。
第三级
先抑后... 阅读全帖 |
|
j******e 发帖数: 51 | 12 一夕箫声,四面楚歌,西楚儿郎泪散
另外一边,汉营之内,韩信正为迟迟无法攻破垓下而愁闷无比,这时,张良来了。
又是张良。
每到关键时刻,必有张良出马。
张良对韩信道:“韩元帅,良有一策,可教西楚数万大军一夕散尽。”
韩信大喜,忙问:“此言当真?敢请先生明示。”
张良便从怀中取出一管洞箫,言道:“古之善吹箫者,有秦女弄玉、仙人萧史,其
箫一吹,可使凤凰来仪,白鹤舞于阶下;张良此箫,则足以感慨人心,以动归乡之思。
西楚士卒,皆为远乡之人,情思最是悲切。元帅可于夜静更阑之际,遣军中乐师随良吹
动此箫,悠悠余韵,耿耿悲声,使字字为之断肠,句句为之解体;管教一吹之后,数万
楚军不劳元帅张弓支矢,自然离散。”
韩信闻言叹服道:“先生有此妙技,虽秦女萧史,不能及也!”
是夜,下了好几天的大雪终于停了,但刺骨的寒风兀自呜呜的刮着,楚军士兵们都
窝在营帐之内,挤在一起互相取暖,当是时,天地寂静如死,只有凄厉的风声吹过耳际
,冷冷伴着这个无眠的寒夜。
忽然间,从汉营那边顺风传来一阵阵断断续续,呜呜咽咽的箫声,其声如泣如诉,
低迴悲凉,一声高,一声下,一声长,一声短,透入愁怀,感动离情,泪下千行,百计
难解, |
|
e*******e 发帖数: 6165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ainbow 讨论区 】
发信人: iwawai (高屋,http://about.me/iwawai), 信区: Rainbow
标 题: 人物志黄耀明:不是出柜,是要打破这个“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3 15:07:57 2012,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TaYu 俱乐部 】
发信人: RazorEdge (刀锋·冲动的孩子), 信区: LoTaYu
标 题: 人物志黄耀明:不是出柜,是要打破这个“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3 01:27:10 2012, 美东)
http://ent.sina.com.cn/s/2012-05-03/ba3620801.shtml
2012年05月03日08:13 新浪娱乐微博
人物志封面
陈弋弋(微博)/采写 孙慧/图
黄耀明(微博),如果单纯用歌手去定义他,会显得太懒惰。1988年《你还爱我吗?
》呼应中英联合声明,1989年《今天应该很高兴》反映香港移民大潮,2004年的《达明
一派(微博)为人民服务演唱会20周年庆典》演出日期是12月10日... 阅读全帖 |
|
c**y 发帖数: 405 | 14 Frankie一出境我就立即冷似寒铁一块。
印象最深的造爱场景于我反而是Sam在发现真相后为了发泄去Club随手吊上的一夜情。
那场做爱我看着只能用痛苦二字形容。固然没有色戒中那种疯狂的压抑之苦,但虽无硝
烟,仍是荒凉。
尤其是Sam从镜子中间看到自己麻木的面孔,一度不能继续的时候。还有最后她捂住陌
生女孩的嘴巴,不停说: Don't speak.Don't speak.那种无法自欺又无法自拔的痛苦
实在是让人叹息。
至于最性感的场景还真数不出来,硬要说反而是一段音乐,在Frankie和Sadie在书店里
初遇
时。那段背景音乐极尽挑逗玄秘,销魂夺魄。余韵所至,后面平平无奇的性爱蒙太奇都有
加分。 |
|
i*****c 发帖数: 1322 | 15 80年代是我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青春还没有开始,然而那个时代的流风余韵至今让我怀念
。那是充满了诗与火,充满了青春的激情与冲动,心灵最自由,思想最活跃的年代。在我
的记忆里,80年代结束于一次诗会。上中学时,我住的城市经常举办诗会,那年月文学大
行其道,到处是文学青年。我参加过几次这样的诗会,大家在文化馆一类的地方找间屋子
,朗诵自己或别人写的诗,有些茶水之类,具体什么我都忘了,唯独最后一次印象深刻。
有个圆脸矮个儿的姑娘念了一首长诗,诗中把中国比喻成缠了小脚的老外婆,在现代化的
路上跑不快,引起了满堂喝采。最后一句是:中国,你的脚太小,太小。我现在还记得那
姑娘念这一句时声泪俱下的样子。诗会之后不久就是那个不安的春天和残酷的六月,从此
一切都变了。多年后我偶而想起那次诗会,总会想起那个姑娘和其他人,他们是我的大哥
哥大姐姐,我曾对他们的青春充满了向往,虽然他们从来不曾注意过我。今天他们已经人
近中年了,不知现在过得好不好,还会不会想起那次诗会和那些纯洁的理想? |
|
c**r 发帖数: 2019 | 16 衰哥的罗曼史
过去你奶奶她们家村子里的一个人,比我小一辈,和你同辈。这个人小时候受过烧
伤,模样自然比较有特色,再加上家里穷,父母死得早,三十好几了还没娶上媳妇。
既然了无牵挂,这个人便过上了云游四方的生活,走村串巷说书。据你奶奶说,他
的大鼓书在当时方圆好几百里都是很有名的,经常有人走上十几里去听他说书。他
的活动范围随着他的名气的传播而增大,北到锡盟,南到保定府,到处都留下了他
的说唱的余韵。
话说有一天,就象民间传说中的套路一样(这句话是我自己加的),保定府某村的一
个漂亮姑娘被他的书艺所倾倒,夜里跑到他的住宿处要和他私奔。你的这位贤表兄
自然是吓了一大跳,拼命推辞,“我如此之丑,美眉(这个词当然不是原话,呵呵)休
要耽误了自己”,但是处在激情中的女孩子是不会听从任何劝告的,无论表兄怎么
推辞,她还是执意要和他在一起。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表兄接受了姑娘的
心,两个人一起离开了村子。
就象人们事先预料的一样,流浪艺人的艰苦生活,以及头脑冷静下来下来以后产生
的悔意(你能受得了和一个丑八怪过一辈子吗),终於使得姑娘在另一个寂静的夜晚
离开了这位表兄。有人说,她回到了她父母身边; |
|
t*******r 发帖数: 22634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oet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igger (最爱逍遥子), 信区: Poetry
标 题: 水龙吟 (扬州吊古)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l 10 22:39:58 2007)
才经五霸春秋,
七雄钺镬戕东郡。
秋池夜雨,残荷犹响,广陵余韵。
汉晋隋唐,兴衰未识,独孤血训。
书生意气,需带剑,筹国运。
纵有柔情似水,
怎堪承、阜山含愠。
匹夫将相,高禅市井,龙藏凤蕴。
大略雄才,三分无赖,一腔谋酝。
看张弓举弩中原逐鹿,谁为豪俊! |
|
|
|
|
c****g 发帖数: 37081 | 21 短期美女就是光有长相,长的再好也不能长久,退化的贼快。再说了美女看久了,就审美疲劳了。激情一过,nothing。
长期美女就是人品好,人品这玩意儿不太会退化。老的时候,夕阳下慢慢回味,余韵悠长。
哇咔咔。是不是觉得俺特有党棍的潜质? |
|
s**********n 发帖数: 1276 | 22 其实,在你第一次现身鹊桥的时候,那闭月羞花的头像,余韵悠然的名字,配上半仙的
代号,叔已经着魔了。不说话不代表讨厌,有时sth在心口难开。。。 |
|
no 发帖数: 560 | 23 1945年深秋,画家容漱石与诗人郑春霆到广州二沙头,
寻迹高奇峰“天风楼”故居。其时,高奇峰已弃世12年,中
经八年抗战,只见“一角危楼,烟波寂寞,花树凋零,无人
迹。”容漱石为奇峰弟子,春霆亦与之相熟。二人“低回久
之”,不胜琴在人亡之慨。春霆因有诗云:
天风余韵未全无,犹有楼撑夕照孤。
劫后危栏侵碧藓,望中荒渚入青芜。
槐柯往事真如梦,军府当年已厌趋。
搔首河山今昔感,纷纷烟雨为谁图。
———郑春霆《岭南近代画人传》第118页
高奇峰(1889-1933年),名山翁,字奇峰,广东番禺人,高剑父
胞弟。幼从兄学习绘画,16岁与剑父一起绘制花玻璃,1906年,从剑父
游学日本,从学于日本画家田中赖璋,同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归国,
从事反清秘密活动。1912年在上海主编《真相画报》,1914年同剑父创
办审美书馆,与苏州杨翠杏结缡,次年杨生一女,未久,竟携女去而不
复。奇峰情感受此重创,遂生独身弃家之念。后因参与揭发宋教仁被害
案,被袁世凯政府通缉,潜逃日本。袁死后,归国 |
|
c*****g 发帖数: 1856 | 24 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时期,期间名辈出,流派纷,真、草、
隶、篆,百花争妍,犹如璀璨的群星,放射出永不泯灭的光辉。它上
承魏晋六朝之余韵,下开五代宋元之先河,是中国书法数千年历史长
河中光彩夺目的篇章,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具有先锋的一页,它深刻
地影响着后来中国乃至东亚、东南亚书法艺术的发展道路。
在唐朝时,朝廷颇为重视书法,翰林院设有侍书学士,将书法作
为进身仕途的门径之一。中央的“国学”分为六科,其一为书学科,是
专门教习书法的机构,这是效仿汉代以书取士、晋朝有书学博士这些设
置的继续。弘文馆也教书法,专收五品以上的官员进行提高,由当时最
为著名的书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等人执教。这足以见得朝廷对书法及
书法教育的重视。
史籍所记载有名有姓的唐代书法家,其总数已逾千人,其中大多为
京官或长期生活在京都地区的仕阶层。从书法流变的大体脉络来看,可
将唐代书法分为初唐、中唐和晚唐三个时期。现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以介绍。
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
唐代书法的杰出代表--颜真卿和柳公权
草书的杰出代表--张旭和怀素
唐代帝王及其它作品赏析 |
|
d********l 发帖数: 161 |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sanicool (Drink more water),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粤方言保留的古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5 11:40:24 2007)
广东白话,也就是粤方言古色古香,有大量原汁原味的古汉语词汇和用法,像“企”(
站)、“食”(吃)、“行”(走)、“颈”(脖子)、“渠” (他、她)、“晏”
(晚)、“悭”(节省)、“无”(没有)、“银子”(钱币)、“卒之”(最后)、
“姑勿论”(且不说)、“于是乎”(于是)等等,读起来儒雅之至,白话文早就没人
这样用了,可在粤方言里,还大行其道,成为市井坊间的日常口语,甚至连“嗟”、“
噫”这些古汉语中的感叹词,广州的小孩子也常冲口而出----“嗟,怕乜?”(“嗟”
白话读作“车”,含否定之意,“怕乜”即“怕什么”。)“噫,好肉酸!”(人们通
常误把“噫”写作“咦”,其实在粤语中,两个字是不同的。“肉酸”意即“难看”。
)使人不禁拍案惊奇。
广东人里有不少中原世家,古风余韵,虽废犹存。在台山人的家庭里,媳妇把家婆称作
“安人”。安人 |
|
l*****f 发帖数: 13466 | 2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生活的缺席 对啊,大家意思一样.
扯到姜夔,再多说两句,王国维说他"有格而无情",我觉得很是,他的暗香、疏影里有很美
的句子,可是总"隔"了一层,而且似乎余韵不多.再说大家很熟的扬州慢,他的"情感",似
乎基本是要借别人来表达,比如"过春风十里", "算杜郎俊赏"."二十四桥仍在"这样的句
子.同是用典,爱用典的辛弃疾反没这种感觉.
不过也许是因人而异吧. |
|
k*********v 发帖数: 923 | 27 这是帮一个朋友转贴,请大家指正。
一、 重赏析,轻研究
《红楼梦》是我国一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既然我们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问
题是不能回避的。即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和中国古代小说的实际。这是两个很有特殊性的
问题。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不达大道,难登大雅之堂的“闲言碎语”,说有人用这些东
西粉饰自己,以取得美好的名声,显然是在批评儒家的言论礼法,和我们后世所说的作
为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并无实质上的关系。桓谭《新论》则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
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古人以竹简长短定书籍之高下,“短
书”仍是末流,不去庄子余韵。“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则比庄子进了一步。班固
写《汉书》,在《艺文志·诸子略》中,列举了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
、农、小说十家,但他说:“以上十家,可观者九家而已。”根据是:“小说家者流,
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
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
言可采, |
|
e*******0 发帖数: 1487 | 28 比较著名的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可惜,只有这么几首比较流行的,其余那么多词,都被闲置着,真是浪费啊。
李玉刚的那首新贵妃醉酒,还有周杰伦的青花瓷,这样的风格介乎古风余韵和现代流行
之间,分寸感掌握得极其出色,可以说已经给古词新唱提供了成功的摹本,只等有心人
来做这件事儿了。
那首贵妃醉酒的韵味实在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堪称神来之笔。 |
|
e*******0 发帖数: 1487 | 29 比较著名的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可惜,只有这么几首比较流行的,其余那么多词,都被闲置着,真是浪费啊。
李玉刚的那首新贵妃醉酒,还有周杰伦的青花瓷,这样的风格介乎古风余韵和现代流行
之间,分寸感掌握得极其出色,可以说已经给古词新唱提供了成功的摹本,只等有心人
来做这件事儿了。
那首贵妃醉酒的韵味实在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堪称神来之笔。 |
|
w*****n 发帖数: 937 | 30 qmd是桃花扇余韵一出的离亭燕带歇止煞中的句子,喜欢王正来先生演唱的这套哀江南
曲子.
【離亭宴帶歇指煞】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
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
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
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
|
l*****f 发帖数: 13466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eawolf (执中以宁),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小说讲经史】说书人柳敬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31 14:42:59 2013, 美东)
赶在结束前凑一篇挣包子,轻砸
论起说书人,不能不提起鼎鼎大名的一位:柳敬亭柳麻子。他的名字在当时人笔记里都
有记载,尤其孔尚任桃花扇里他是点缀其中的重要人物,不过遗憾的是现在的昆曲桃花
扇因为时间等限制,而且为突出主角的悲欢离合罢,40出戏一番削减整合,这个人物
整个就被砍掉,更不要说他在剧中说书的段子了。据说当时这种传奇可以搬演几天细细
唱来,想必有柳敬亭说书段子,笙箫且住而听鼓板讲书,应该很是有趣。
柳敬亭在桃花扇里光彩照人,第一出听稗即是中心,为复社的饱学书生们说些稗官野史
,正如柳先生自己所说:
相公都是讀書君子,甚麼《史記》、《通鑑》,不曾看熟,倒來聽老漢的俗談。
他却别开声面,对着书生们不讲那些英雄演义却讲孔子,还是书生们最最滥熟的论语里
的一段:
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
少師陽...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937 | 32 历史版的沙发坐不到,就坐古典版的吧。丽狼雄文不断啊。
桃花扇中最喜柳敬亭,有侠气,也想象不出当今有哪个丑角演员能演出这种感觉。
说起最后一出余韵里柳的鼓词,桃花扇里是这样起头的:
(丑弹弦介)六代兴亡,几点清弹千古慨;半生湖海,一声高唱万山惊。(照盲女弹词唱
介)
这应该是按盲女弹词唱的,盲女弹词好像是评弹弹词的源头吧,可以想象一下评弹唱那
首长诗的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