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依涅磐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J******s
发帖数: 7538
1
我理解证得阿罗汉果,就是四果的,活着的时候体验的那个就是余依涅磐
死了的话,就是无余依涅磐。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被叫做阿罗汉的原因吗?我的理解对吗?
入涅槃(最后的涅槃)是一种色、受、想、行、识五蕴以及一切与诸蕴有关的法都已停止不起
作用的状态。所以,这是一种相对性不存在的境界。它是超外界一切相对事物的。它不是因的
果,不是生起果的因。既不是道,亦不是果。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无为。苦,生苦之因的爱
欲是世间的,涅槃则不是世间的,而在缘起法之外。所以,它是超因果的。一切世间法都是有
关系的,相对的,而作为无关系的涅槃则是绝对的。
不管彼以何感受领会,是乐,非乐,非乐非不乐,彼领会不执著,不被所缚。彼知身体解体
(生命本能结束以后),一切感受,一切体会,都会变成冷静,都会是安定。犹如油灯燃烧,
靠油与灯芯,油与灯芯烧完,由于燃料缺乏,灯即熄灭。如是,当比丘体会身体最后结束感受
时,彼知道:“我已体会到身体最后结束之感受。”当彼体会生命最后结束之感受时,彼
知:“我已体会到生命最后结束之感受。”彼知“身体毁坏,生命最后结束,现此一切受,非
快乐,将变成冷静。”因此,一个人有如此天赋,被赋与此最...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
☆─────────────────────────────────────☆
runsun (runsun) 于 (Thu Jul 7 12:32:38 2011, 美东) 提到:
http://bbs.foyuan.net/thread-113372-7-1.html
解悟:
五蕴不=五取蕴你对于它有“取“时,才是“五取蕴”,没有“取“时,才是“五蕴”。
===============================
如觉:
马哈希尊者在这方面和你所说的确实不一样,他说的比你更准确,更清晰,而你是错的
马哈希尊者在书中对五取蕴的定义是
會引生「我見取」或「我所取」的「名、色蘊」,被叫作「取蘊」;不會引起欲取或見
取的,則稱作「蘊」而已,不叫「取蘊」;至於屬於出世間法的名法,即構成「四道、
四果」的受、想、行、識等四名蘊,它們只是「蘊」,不是「取蘊」。
上述一再提及的,屬於世間法的色、受、想、行、識,會激起執著,所以名為「取蘊」
@@@@@@@@@@@@@@@@@@
按照这个定义,通常的名法色法,全部是取蕴,因为它们都可以引发贪爱执取,也是贪
爱执取而造成的结果。同样,贪...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Mon Aug 22 00:58:36 2011, 美东) 提到:
(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
。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
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
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
。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
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观色无常,则于色贪欲断。观受想行识无常,则于受想行识欲贪断。
问题:是欲贪断,还是五蕴断? 还是两者是一回事?
☆─────────────────────────────────────☆
runsun (runsun) 于 (Mon Aug 22 01:14:46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涅磐以后
一定要死透,死不透的話,必受后有?一念无明未断尽故。
多人说︰「悟后应另有一个清净所依,否则死后要到哪里去?」此说不明究裹。一念无
明若不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寻所依,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境界也
】。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禅八定,死后皆有所依,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
定法有为法境界,是有所得法,不能出离三界生死。故《大宝积经》卷85佛云:「亦无
蕴界处,生于无所依,如是佛法身,非五眼能见。」
断尽一念无明者方能无所依,无所依方是究竟法。无所依、无所入、无所得,是证涅槃
圣人,此境界无境界,方便说为「涅槃境界」,此中空无所有、一无所依,方能不受生
死。涅槃者断尽自我之执著,不存在分毫对自我继续存在之作意,则不受一切境界,弃
捨灵知自我,灭尽自我,称出三界生死。
误会的人,不明涅槃出生死之道理,乃大声疾呼,劝人悟后应觅所依。此等误会以思惟
灵知觉观之心而取涅槃,此即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误会之涅磐见也。
P******n
发帖数: 329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关于舍利弗涅磐的开示
杂阿含638经。
特别注意一下佛陀问阿难关于是什么涅磐的那段以及对于依止谁的开示。
~~~~~~~~~~~~~~~~~~~~~~~~~~~~~~~~~~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住摩竭提那罗聚落。疾病涅槃。纯陀
沙弥瞻视供养
尔时。尊者舍利弗因病涅槃
时。纯陀沙弥供养尊者舍利弗已。取余舍利。担持衣钵。到王舍城。举衣钵。洗足已。
诣尊者阿难所。礼尊者阿难足已。却住一面。白尊者阿难。尊者当知。我和上尊者舍利
弗已涅槃。我持舍利及衣钵来
于是尊者阿难闻纯陀沙弥语已。往诣佛所。白佛言。世尊。我今举体离解。四方易韵。
持辩闭塞。纯陀沙弥来语我言。和上舍利弗已涅槃。持余舍利及衣钵来
佛言。云何。阿难。彼舍利弗持所受戒身涅槃耶。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涅
槃耶
阿难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阿难。若法我自知。成等正觉所说。谓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
七觉支.八道支涅槃耶
阿难白佛。不也。世尊。虽不持所受戒身乃至道品法而涅槃。然尊者舍利弗持戒多闻。
少欲知足。常行远离。精勤方便。摄念安住。一心正受捷疾智慧.深利智慧.超出智慧
.分别智慧.大智慧.广智慧....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1. 山河外色和阿罗汉有余依涅磐后不受后有,其实关系不大。因为这里的山河外色,
必须是其他受者感受到的。
2. 阿罗汉色身有余依涅磐后,还是有物质循环。不受的是后有。我理解是无余依涅磐
后彻底灭尽。
r******6
发帖数: 46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余涅磐和有余涅磐的区别
□虽然已经断灭三界烦恼,更不起惑造业,却还余留过去业力所招感的肉体,但是不会
受饥寒苦乐等影响,能平静地面对人生世事,是名有余涅槃。
□无余依涅槃,不但断除所有烦恼,而且由过去业力所招感的色身也灭亡,无有遗余,
一切微苦皆已离尽,是名无余涅槃。
□断除所知障,证悟生死涅槃不二的真理,所以不厌生死,不动本际,不住涅槃,悲智
双运,穷未来际,利乐有情,称为无住涅槃。
=====================
成唯识论十卷六页云:涅槃义别、略有四种。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法相真如理。虽有客染;而本性净。具无数量微妙功德
。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一切分
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余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烦恼障。虽有微苦所依未灭,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无余依涅槃。谓即真如出生死苦。烦恼既尽;余依亦灭。众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无住处涅槃。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
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一切有情、皆有初一。二乘无学、容有前三
。唯我世尊、可言具四
r******6
发帖数: 4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余涅磐和有余涅磐的区别
【涅槃】
梵语nirva^n!a,巴利语nibba^na。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隶槃那、抳缚南、匿
缚喃。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槃
(般,为梵语pari 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槃(大,即殊胜之意。
又作大圆寂)。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
(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
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槃寂静’。佛教以外之教派虽亦有涅槃之说,然与佛
教者迥异。佛教大乘、小乘对涅槃之解释,异说纷纭。总约之,可大别如下:
(一)据部派佛教,涅槃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
槃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略称‘余依’或‘余’)残存之
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有部等主张涅槃乃一存在之
实体,经量部等视涅槃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假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二)中论等以实相为涅槃,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
。同时,南本涅槃经卷三指出涅槃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恒、安
J******s
发帖数: 7538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杂含读记:舍断五蕴
了解什么是有余依涅磐和无余依涅磐就容易懂了。
了解贪爱灭的条件是什么,就容易懂了。
了解五蕴是怎么存在的就容易懂了。
了解五蕴和贪爱的关系就容易懂了。
了解涅磐和五蕴以及贪爱的关系就容易懂了。
关键词是那个不受后有。

?
f********4
发帖数: 253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关于舍利弗涅磐的开示
相應部47相應13經/純陀經(念住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當時,生病、痛苦、重病的尊者舍利弗住在摩揭陀國的那羅迦村,而純陀沙彌為尊
者舍利弗的侍者。
那時,尊者舍利弗因病般涅槃了。
那時,純陀沙彌拿了尊者舍利弗的鉢與僧衣後,到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去見尊
者阿難。抵達後,向尊者阿難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純陀沙彌對尊者
阿難這麼說:
「大德!尊者舍利弗已般涅槃了,這是他的鉢與僧衣。」
「純陀學友!這是一個應該去見世尊的談論主題,來!純陀學友!讓我們去見世尊
。抵達後,告訴世尊這件事。」
「是的,大德!」純陀沙彌回答尊者阿難。
那時,尊者阿難與純陀沙彌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
一旁坐好後,尊者阿難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這位純陀沙彌對我這麼說:『大德!尊者舍利弗已般涅槃了,這是他的鉢
與僧衣。』大德!聽到『尊者舍利弗已般涅槃了』後,我的身體就像被麻醉了一樣,我
不辨方向,法對我也不清楚了。」
「為什麼呢?阿難!舍利弗帶走你的戒蘊後般涅槃,或帶走定蘊後般涅槃,或帶走
慧蘊後般涅槃,或帶走解脫蘊後般涅槃,或...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1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8:15 2011, 美东) 提到: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释恒强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二、以清净心说法
三、佛陀嘱法大迦叶
四、结集三藏
五、呵责是爱护
六、结语(含注释)
☆─────────────────────────────────────☆
imper (Imper) 于 (Sat May 7 14:39:00 2011, 美东) 提到: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五蕴和五取蕴的讨论
你曲解了马哈西尊者的解释,
屬於出世間法的名法,即構成「四道、四果」的受、想、行、識等四名蘊,它們只是「
蘊」,不是「取蘊」。
如果这句话正确,那么佛和阿罗汉的色取蕴,就不会引发贪爱执著了。这里的取也不是
因为贪爱引起的,因为我们还活着,只要接受色法的那些器官存在,我们必定会被动有
色取蕴,即使没有贪爱。
苹果的例子,阿罗汉和佛一样会对苹果有色取蕴的,但是一般世间法不同的是,其它四
蕴不取了。
涅磐的时候就是名色灭尽的,但是有余依涅磐的阿罗汉,出涅磐状态,一样有色取的。
但是他们已经没有贪爱了,心已经无漏了。
其实咬文嚼字这个取,关键只在一点,就是阿罗汉和佛涅磐以后,色蕴还是不是取。
这个取和一般的世间法中的色取是不是一样等同。

”。
G**W
发帖数: 1865
13
无余涅磐按〈瑜伽师地论〉中的定义: 于此界中,"阿赖耶识亦永灭故”,
是說"阿赖耶识性"永灭
"阿赖耶"是執藏分段生死種子的功能作用.
所以不是又有阿赖耶识後那個庵摩羅識嗎 ?
庵摩羅識和阿赖耶识是同一個識,只是內含種子不同.
阿赖耶识又稱『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如果此"識体"能滅,那麼入
无余涅磐等同斷滅.
大小乘对无余涅磐的定义沒有不同.
P******A
发帖数: 126
14
【涅槃】
梵语nirva^n!a,巴利语nibba^na。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隶槃那、抳缚南、匿
缚喃。意译作灭、寂灭、灭度、寂、无生。与择灭、离系、解脱等词同义。或作般涅槃
(般,为梵语pari 之音译,完全之义,意译作圆寂)、大般涅槃(大,即殊胜之意。
又作大圆寂)。原来指吹灭,或表吹灭之状态;其后转指燃烧烦恼之火灭尽,完成悟智
(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为佛教终极之实践目的,故表佛
教之特征而列为法印之一,称‘涅槃寂静’。佛教以外之教派虽亦有涅槃之说,然与佛
教者迥异。佛教大乘、小乘对涅槃之解释,异说纷纭。总约之,可大别如下:
(一)据部派佛教,涅槃即灭却烦恼之状态。其中复有有余(依)涅槃与无余(依)涅
槃之分,前者是虽断烦恼,然肉体(意即残余之依身,略称‘余依’或‘余’)残存之
情形;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即指一切归于灭无之状况。有部等主张涅槃乃一存在之
实体,经量部等视涅槃为烦恼灭尽的状态之假名,而其本身并无实体。
(二)中论等以实相为涅槃,实相又即为因缘所生法上之空性,故与生死世间无有区别
。同时,南本涅槃经卷三指出涅槃具足如下八味,即常、恒、安...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版务]Wisdom版1月精品文集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余依涅磐和无余依涅磐和沙门四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14 12:02:39 2011, 美东)
mark

停止不起
不是因的
之因的爱
法都是有
体解体
灯燃烧,
J******s
发帖数: 7538
16
got it
我不理解的四果里面为什么无明放在最后,现在懂一点了
痴,是无明的另一名称,正如我们在前面看到的,只好由正见来断除它;而贪爱和嗔恨
则由正思惟来断除。正见和正思惟,二者都由“道”的其余因素来支持。
这句话太牛了

停止不起
不是因的
之因的爱
法都是有
体解体
灯燃烧,
S**U
发帖数: 7025
17
初果向就是正性决定,因为他决定会得初果乃至阿罗汉。杂阿含经中「四向」只是提到
并没有定义,只有四果有定义。
阿罗汉从巴利文╱梵文语源有三义∶应供(worthy of veneration)、杀贼(杀尽烦恼贼
)、无生(不再受生)。

停止不起
不是因的
之因的爱
法都是有
体解体
灯燃烧,
r****n
发帖数: 8253
18
这些都是你自己写的?还挺专业的啊。

停止不起
不是因的
之因的爱
法都是有
体解体
灯燃烧,
r****n
发帖数: 8253
19

正确,而且用词比较准确。
有余涅槃,是阿罗汉活着的时候体验的那个涅槃,这种涅槃本身叫做有余涅槃。而并不
是说阿罗汉日常的生活状态也叫做有余涅槃。
r****n
发帖数: 8253
20
入涅槃(最后的涅槃)是一种色、受、想、行、识五蕴以及一切与诸蕴有关的法都已停
止不起作用的状态。所以,这是一种相对性不存在的境界。它是超外界一切相对事物的
J******s
发帖数: 7538
21
OK

到并没有定义,
只有四果有定义。
贼)、无生
(不再受生)。
S**U
发帖数: 7025
22
mark

停止不起
不是因的
之因的爱
法都是有
体解体
灯燃烧,
r****n
发帖数: 8253
23
>涅槃色、受、想、行、识五蕴以及一切与诸蕴有关的法都已停止不起作用的状态。
准确的说,不是不起作用,是根本就这些东西(涅槃和五蕴完全不相容),涅槃是没有
我们认为的物质,没有我们认为的意识,我们认为的物质和意识,佛法全部用五蕴来形
容,佛陀说他是苦的,无常的,无我的,是如针,如刺,如杀,是熊熊大火。佛陀用
无数强烈否定倾向的词指明五蕴的这种性质。佛陀明确在经文当中说要舍弃这一切
很多人相当不理解佛陀为什么会这样说,他们说佛陀也是只是告诉要舍弃贪爱,而不是
舍弃五蕴(其实经典大量意思非常直接的经文,很多人就是视而不见),五蕴,也就是
物质和意识怎么可能舍弃呢,它就是我们世界的全部内容啊?
>所以,这是一种相对性不存在的境界。它是超外界一切相对事物的。
涅槃相对于五蕴来说,不是一种“存在”,我们所理解的存在形式,全部是五蕴这种形
式,要么是具有位置,质量等物理属性的色法,要么是某些意识状态。但是涅槃全不是
这种,但是它又绝对不是空无所有。涅槃是非有(存在),是“有之灭”(经文原话)
,但是又是非无,非一切的无。
之所以用这些有点绕的词,并不是涅槃玄奥不可思议,而是因为我们的头脑当中的一些
...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4
sorry
是23727,请看看
J******s
发帖数: 7538
25
真的见到,觉得是苦,是无常,是无我,就厌离了,就舍弃了
w****g
发帖数: 774
26
不好意思,当时我在想另一个问题,你写的没给你仔细回。
J******s
发帖数: 7538
27
是23727,请runsun看看,我当时的吐血之作
基本代表了我目前的理论水平的一方面
haha
没事儿,mm,我理解你:P
J******s
发帖数: 7538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后的五蕴
我的理解是
佛陀有余依涅磐后色身存在时候的睡眠,是因为有余依涅磐前的贪欲导致的。
Y**u
发帖数: 5466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最后的五蕴
☆─────────────────────────────────────☆
Yisu (大头教主) 于 (Wed Aug 24 09:22:10 2011, 美东) 提到:
嗯, 关于舍断五蕴的话题,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答疑。。:) 楼有些高了, 重开
一帖吧。。让我们继续进一步探讨。。
上面说到贪爱的灭尽后, 残流的五蕴由于先前的作用还将存在。 这个我可以接受。
下面的问题是关于这个最后的五蕴。
首先, 对方辩友说最后的五蕴可以随时因为色身的完结而彻底消失。 这个地方有疑问
。 最后的五蕴是纯粹的意识, 为什么一定要和色身帮定呢? 识缘名色, 而不是色缘
名识。 另外, 就算是在一起, 有谁见过跳楼自杀的人, 啪地摔在地上, 就一下子
不见了呢(色身灭尽)?
再其此, 最后的五蕴灭尽去哪里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辆汽车, 有油能跑, 但
是前提是必须踩油门。 踩油门就好比是贪爱, 车身车油好比是色身, 汽油燃烧好比
是五蕴流, 运动好比是行为。 如果我送开油门, 对, 车一定不会立刻停下来。一定
还要再走一段, 因为先前的作用。 可以我们知道, 汽车就算是最后挺下来...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0
於七F提到 : 『有餘依涅槃是指有能力証涅槃的四果聖人於捨報前, 還活著時, 身上
還有微苦所依, 並不是一個"入定出定"的概念.涅槃不是"出入法", 說"入"是方便說.
而無餘涅槃是指四果聖人捨報,不再存在了』
如以下教証 :
§《瑜伽師地論》  彌勒菩薩  造
問:迴向菩提聲聞,為住無餘依涅槃界中,能發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為住有餘依涅槃界耶?
答:唯住有餘依涅槃界中可有此事。所以者何?
以無餘依涅槃界中,遠離一切發起事業,一切功用皆悉止息!
§《瑜伽師地論》說的很清楚 :『以無餘依涅槃界中,遠離一切發起事業,一切功用皆
悉止息!』
W*********E
发帖数: 197
31
於七F提到 : 『有餘依涅槃是指有能力証涅槃的四果聖人於捨報前, 還活著時, 身上
還有微苦所依, 並不是一個"入定出定"的概念.涅槃不是"出入法", 說"入"是方便說.
而無餘涅槃是指四果聖人捨報,不再存在了』
如以下教証 :
§《瑜伽師地論》  彌勒菩薩  造
問:迴向菩提聲聞,為住無餘依涅槃界中,能發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為住有餘依涅槃界耶?
答:唯住有餘依涅槃界中可有此事。所以者何?
以無餘依涅槃界中,遠離一切發起事業,一切功用皆悉止息!
§《瑜伽師地論》說的很清楚 :『以無餘依涅槃界中,遠離一切發起事業,一切功用皆
悉止息!』
P****S
发帖数: 2286
32
《瑜伽师地论》中灭尽定位和无余依涅槃界位是不同的。
“何等为六。谓无心睡眠位。无心闷绝位。无想定位。无想生位。灭尽定位。及无余依
涅槃界位。如是六位。名无心地第一义建立者。谓唯无余依涅槃界中。是无心地。何以
故。于此界中。阿赖耶识亦永灭故。所余诸位。转识灭故。名无心地。阿赖耶识未永灭
尽。于第一义。非无心地。”
下面我依自己的理解,重新断句。
“何等为六:谓无心睡眠位,无心闷绝位,无想定位,无想生位,灭尽定位,及无余依
涅槃界位,如是六位。名无心地第一义建立者,谓唯无余依涅槃界中,是无心地。何以
故?于此界中,阿赖耶识亦永灭故。所余诸位,转识灭故,名无心地,阿赖耶识未永灭
尽,于第一义,非无心地。”
q**2
发帖数: 1850
33
我所指的空性实无所指,好似 无所依,必竟无所依,依无所依故,顾无所依. 近似中观..
金刚经说 证误 这点 就会有 宝塔在身边出现作为印证, 我第一次想这个问题时, 本来
乌云密布, 突然在我想通的时候 一道阳关突然从天而降,非常神奇.. 我怀疑是宝塔.
第二次 我在 湖边又琢磨这个事,当脑子有澄明的感觉对时候, 又是一住阳光在我身边
落下....
"成就的印证是无 "我", 是人我两空, 而非任何神通"---- 人我两空 对于我们下根多
么不琢边际.. 毕竟是一种状态, 用现代物理学 或许可以大概描述下??
Y**u
发帖数: 5466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学佛开始依我见
☆─────────────────────────────────────☆
Yisu (一输就哭) 于 (Sun Apr 15 22:07:47 2012, 美东) 提到:
咱们这个论坛里经常有一些刚刚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在其
它的佛教论坛里请了这么个问题, 主要是针对大乘佛法的, 我精选了一些回答, 和这里
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可以看的出来, 有深有浅, 大家也可以补充. 多少给那些想
了解佛法的朋友们一点方向..谢谢大家:
标题: 替希望了解大乘佛法的朋友问个问题
问: 经常在网上会遇见一些朋友, 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询问到底应该从哪个地方开
始入手。。在这里, 我想代问他们一些问题, 请这里的师兄们给出出主意:
1: 有那些书或佛经比较合适开始学习
2: 除了读佛经, 还有哪些心理上的准备, 或者说是见解上的初步树立。
3: 初步了解后, 下一步的大致方向又如何?
烦恼即菩提:
具体从哪里开始学佛,其实挺难讲。但对于藏传佛教道次第,个人认为一定要学,因为
佛法在理论上树立一个系统框架和修学路线图是非常重要的。藏传佛教各派都有自己的...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35
网上搜了一下,找到下面这些。但也没有说出原经文。
佛在《妙法莲华经》等经中说:声缘阿罗汉入小乘共同灭定安住十千劫(即一万劫)后
,必定出定而进入大乘道。因为阿罗汉已经遣除了烦恼障的种子,断尽了轮回的因缘。
故而他们在十千劫最后一刹那往生净土,并在第二刹那出定,但这出定并非是由自力,
而是凭籍佛身口意的方便加持而出定。即佛身放光、弹指,佛语中宣说阿罗汉所得只是
暂时解脱轮回的有余涅槃,非为究竟,不应以此为满足,应当进入究竟的佛乘,得究竟
的无余涅槃,并以意念加持。佛与大菩萨虽亦已断尽三界轮回的种子,但由于无碍的大
悲心与智慧双运,在六道中或依三摩地幻化或一至七地依愿力而自在度化众生。阿罗汉
却没有这种大悲,也没有发起殊胜的菩提心,更无双运智慧故不能依三摩地幻化或依愿
力转入轮回,只有在往生清净刹土后才能发起世俗菩提心,依止大乘的佛菩萨,积聚福
慧二资粮,闻思大乘了义的经典,产生出法无我空性的正见而相似修习,渐次得见道果
位时,方圆满见法无我空性,从二地进一步修道,乃至得佛果时才彻底断尽二障而圆满
一切功德。
W****i
发帖数: 565
36

这代表完全不知何谓空性了.
有所依, 必竟无所依, 及中观, 也不离自 "我". 一切无所依
此时的自 "我", 是 "一念无明", 连自 "我" 都搞不定, 就谈
不上空性了.
原文?
妄境不达证量的. 当你去关注妄境之时, 正是被引入邪路之
因.
成就的印证是真实明白到, 形成这个能知能觉etc的自我生
命的现像之本源, 而个 "我" 就如同你在深睡中的梦中角色
之我, 这个 "我" 它根本就是空而根本不真实存在, 而梦中
其它角色之人, 乃至山河大地及宇宙, 也属如是, 一切只以
"空性" 而幻现, 当中一切实无自性, 都只是梦中事, 梦中事
物并非实有各各实际独立的东西(无自性), 而只是同是一
梦.
Y**u
发帖数: 5466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开始依我见
咱们这个论坛里经常有一些刚刚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在其
它的佛教论坛里请了这么个问题, 主要是针对大乘佛法的, 我精选了一些回答, 和这里
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可以看的出来, 有深有浅, 大家也可以补充. 多少给那些想
了解佛法的朋友们一点方向..谢谢大家:
标题: 替希望了解大乘佛法的朋友问个问题
问: 经常在网上会遇见一些朋友, 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询问到底应该从哪个地方开
始入手。。在这里, 我想代问他们一些问题, 请这里的师兄们给出出主意:
1: 有那些书或佛经比较合适开始学习
2: 除了读佛经, 还有哪些心理上的准备, 或者说是见解上的初步树立。
3: 初步了解后, 下一步的大致方向又如何?
烦恼即菩提:
具体从哪里开始学佛,其实挺难讲。但对于藏传佛教道次第,个人认为一定要学,因为
佛法在理论上树立一个系统框架和修学路线图是非常重要的。藏传佛教各派都有自己的
道次第。比较流行的主要是格鲁派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
略论》和《三主要道》和宁玛派华智仁波切所著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另外末学强烈推荐慈诚罗珠堪布的博客和慧灯...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8

“我亦乃至等空众生尽,不贪自利寂乐之享受,
依于利他如饰胜意行,从而趣入三有之大城。”
这个偈颂摘自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造的《愿海精髓》。由五明佛学院大堪布索达吉堪布
讲解:
我也乃至等同虚空的众生度尽之前,绝不贪执声闻自我寂灭的安乐,而是依于饰品般的
利他意乐和行为 ,不贪执住于寂静处,也不害怕接触众生,从现在开始披上精进和无
畏的铠甲,趋入生死轮回的城市度化众生。
希望各位好好思维这些道理。法王的《愿海精髓》虽然只有八个偈颂,但大乘八万四千
法门的所有精华都在里面。现在我每次念诵这个愿文都感觉有很大的加持,也觉得有不
共的缘起。大家应该对此愿文生起定解。当年法王发愿时,我并没有发觉有特别甚深的
意义,但后来越来越觉得其中每个字都有甚深的意义,可以说是一字千金,根本无法用
语言和分别念来形容。尤其学习了大乘的诸多经论后,更是深深地感到圣者的金刚语与
世间人以分别念造的文字确有天壤之别。
《金色童子因缘经》云:“佛于生死大海中,自度度他皆出离,我当亦度诸众生,出离
同归无上道。”意思是说,佛陀在生死轮回中发起了自度度他的菩提心,最终圆满成办
了自他二利,我们应当像佛那样发愿,这样自...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9

“我亦乃至等空众生尽,不贪自利寂乐之享受,
依于利他如饰胜意行,从而趣入三有之大城。”
这个偈颂摘自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造的《愿海精髓》。由五明佛学院大堪布索达吉堪布
讲解:
我也乃至等同虚空的众生度尽之前,绝不贪执声闻自我寂灭的安乐,而是依于饰品般的
利他意乐和行为 ,不贪执住于寂静处,也不害怕接触众生,从现在开始披上精进和无
畏的铠甲,趋入生死轮回的城市度化众生。
希望各位好好思维这些道理。法王的《愿海精髓》虽然只有八个偈颂,但大乘八万四千
法门的所有精华都在里面。现在我每次念诵这个愿文都感觉有很大的加持,也觉得有不
共的缘起。大家应该对此愿文生起定解。当年法王发愿时,我并没有发觉有特别甚深的
意义,但后来越来越觉得其中每个字都有甚深的意义,可以说是一字千金,根本无法用
语言和分别念来形容。尤其学习了大乘的诸多经论后,更是深深地感到圣者的金刚语与
世间人以分别念造的文字确有天壤之别。
《金色童子因缘经》云:“佛于生死大海中,自度度他皆出离,我当亦度诸众生,出离
同归无上道。”意思是说,佛陀在生死轮回中发起了自度度他的菩提心,最终圆满成办
了自他二利,我们应当像佛那样发愿,这样自...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0
入楞伽经卷第九
依诸邪念法,  是故有识生;
八九种种识,  如水中诸波。
依熏种子法,  常坚固缚身;
心流转境界,  如铁依磁石。
依止诸众生,  真性离诸觉;
远离诸作事,  离知可知法。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6/0671_009.htm
大乘密严经卷中
天主!心有八种或复有九。与无明俱为世间因。世间悉是心心法现。是心心法及以诸根
。生灭流转为无明等之所变异。其根本心坚固不动。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16/0681_002.htm
n********n
发帖数: 8336
4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Re: 涅磐就是彻底死亡ZT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涅磐就是彻底死亡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3 11:52:36 2014, 美东)
我们的看法基本一致。
新约 - 希伯来书: 第 11 章
1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科学能解释的,不属于信仰范畴。
科学能解释的是一部分已经存在的(过去的), 而不是全部。
科学存在未知, 未知是导致信仰的原因。
未来也是属于未知, 不能100%科学证明确定。
人生就是走向未知, 所以需要信,望,和爱。
人活在当下, 但仍需要信望爱,走向未来。
活在当下是状态和境界,类似静态。举手投足等动态,无不是出于信。
你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信。
1.当然,自己内心能平静的接受,可能多少可能会带一点崇拜和敬畏、仰望。
崇拜和敬畏、仰望, 我个人是看成手段而已,让自己内心平静的手段。
这也是常用的手段。
也就是,因为崇拜和敬畏、仰望而信,
(不是你说的,因为信,而崇拜和敬畏、仰望,
或者 有点因 崇拜和敬畏、仰望,而类似于无条件...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2
清净道论 第二十三说修慧的功德品
「尝受圣果之味」,是说修慧的功德,不但是摧破烦恼,亦得尝受圣果之味。「圣果」
即须陀洹果等的沙门果。于二相而尝此(圣果之)味∶
(1)于圣道的过程,
(2)于果定之转起。
......
(一)「什么是果定」?即彼以涅磐为所缘的圣果的根本定为果定。
(二)~(三)「谁入彼定?谁不入彼定」?是一切凡夫不入彼定。何以故?因为他们
未证得(此果定)之故。唯一切圣者
入于彼定。
......
(七)(如何出定)其次依此说而以二相出定∶
「朋友,从无相心解脱出定有二缘∶即忆念一切相及不忆念无相界」。这样的「一切相
」,是色相及受想行识之相。虽然他不一定把此等一切作一起忆念,但摄为一切而说。
是故当他忆念于有分的所缘,便从果定而出定。当知这是他的出定。
n****f
发帖数: 905
43
§《瑜伽師地論》說的很清楚 :『以無餘依涅槃界中,遠離一切發起事業,一切功用皆
悉止息!』
我个人认为这是指涅磐状态, 而并非说行者不再有机会修佛道。
S**U
发帖数: 7025
44
清净道论 第二十三说修慧的功德品
「尝受圣果之味」,是说修慧的功德,不但是摧破烦恼,亦得尝受圣果之味。「圣果」
即须陀洹果等的沙门果。于二相而尝此(圣果之)味∶
(1)于圣道的过程,
(2)于果定之转起。
......
(一)「什么是果定」?即彼以涅磐为所缘的圣果的根本定为果定。
(二)~(三)「谁入彼定?谁不入彼定」?是一切凡夫不入彼定。何以故?因为他们
未证得(此果定)之故。唯一切圣者
入于彼定。
......
(七)(如何出定)其次依此说而以二相出定∶
「朋友,从无相心解脱出定有二缘∶即忆念一切相及不忆念无相界」。这样的「一切相
」,是色相及受想行识之相。虽然他不一定把此等一切作一起忆念,但摄为一切而说。
是故当他忆念于有分的所缘,便从果定而出定。当知这是他的出定。
n****f
发帖数: 905
45
§《瑜伽師地論》說的很清楚 :『以無餘依涅槃界中,遠離一切發起事業,一切功用皆
悉止息!』
我个人认为这是指涅磐状态, 而并非说行者不再有机会修佛道。
G**W
发帖数: 1865
46
有餘依涅槃是指有能力証涅槃的四果聖人於捨報前, 還活著時, 身上還有微苦所依, 並
不是一個"入定出定"的概念.涅槃不是"出入法", 說"入"是方便說.
首楞严三昧是說大乘法中的証真, 當入法位作漏尽阿罗汉時, 這位阿罗汉本身己經不存
在了, 所以他也沒有機會再參禪証真如, 所以經中說『若人已入声闻辟支佛位。永失是
首楞严三昧』.

严三昧
b*****l
发帖数: 3821
47
这个再起的原理,《胜鬘经》里提到一些。
阿罗汉辟支佛断‘相续烦恼’,没断‘无明住地烦恼’,
“无明住地为缘无漏业因能生阿罗汉及辟支佛大力菩萨随意生身,
此之三地随意生身及无漏业。皆以无明住地为所依处。
彼虽有缘亦能为缘。世尊。是故三种随意生身及无漏业。皆以无明住地为缘。”
依这个变易身,可以“再起”得究竟菩提。
变易身无漏业,离诸烦恼,非三界系,这是这个理论的hypothesis.
对这个扯什么三界内的多少劫大陆恐龙什么的,有点自以为是的打风车。
S**U
发帖数: 7025
48
瑜伽师地论没有回小向大的思想。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
唯无余依涅盘界中,是无心地。何以故?
于此界中。阿赖耶识亦永灭故。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7%91%9C%E4%BC%BD%E5%B8%AB%E5%9C
依瑜伽师地论的本地分,阿赖耶识永灭故,行者不再有机会修佛道。
本地分并没有如来藏的说法,也不可能以如来藏修佛道。

用皆
S**U
发帖数: 7025
49
灭尽定和无余依涅盘界不同。
无余依涅盘界阿赖耶识永灭。
灭尽定阿赖耶识未永灭。
两者都是无心,以转识不起故。
P****S
发帖数: 2286
50
那么
阿罗汉(狭义)入的是灭尽定还是无余依涅盘?
南传的教义中灭尽定和无余依涅盘有啥区别?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