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修无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T*******y
发帖数: 6523
1
Thank you!
Regarding this, "in order to 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one needs to be 无念
无住无修无证 as well.."
I have one more follow-up question. Why does one have to be 无念无住无修无证
, rather than 善 alone to be able to 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How can one be 无念无住无修无证?
Y**u
发帖数: 5466
2
这样去理解顿渐,和顿法的精神还是有一些偏差的。 顿法中本来就没有什么顿渐,顿
渐是语言的需要,而不应该成为一种认知。 没有顿渐的修法就是顿法,如此修就是渐
修。无念无修也不是什么都不作,什么也没有, 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什么都不做,也
已经是在做中了,只是不觉。。无念无住法就是顿法,如此修就是渐修。 如果还有我
在渐修,或等待顿悟的认识,就已经不是真正的渐修和顿悟了。。
P****S
发帖数: 2286
3
我觉得你和YiSu说对了一半吧。因为你们说的有逻辑问题。
如果有个我可饭,必然也是有个我可修可证,何来“无修无念无住无证”?
如果自己未证“无修无念无住无证”,如何知三世诸佛“无修无念无住无证”?
即使是达摩祖师也作不出实有的功德来。功德本体为空,但却念念不忘,说明没有认识
到功德的本体(空不是啥都没有),而心不平等,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无为之心,诸法
皆是无为法;有为之心,涅磐也成有为法。
G**W
发帖数: 1865
4
『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是指法身, 『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是指大乘見道, 修
持証悟那個, 然後受持供養.問題是你要知道啥是那個.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T*******y
发帖数: 6523
5
Also, is Buddhist practice a gradual process or is it possible to jump to
the higher levels?
I often hear that meditation takes years of practice to progress, and it
seems very hard, if not never, for one to reach the highest level of 无念无
住无修无证 at once. What could be the conditions for such jumps, if possible?

case, it's 无念无住无修无证..
q****n
发帖数: 4574
6

"我供养持5戒者,给他们饭吃", 这说法是没有问题的. 不能从这就引申出来别人执着个
"我",或者所谓的"神我"等等. 佛也曾说"过去我做...时"等等, 这里说我,就是指世间
我的含义,指这变化5蕴之身之体.
自己未证“无修无念无住无证”,可知佛证“无修无念无住无证”. 为何? 从佛的教导
而来.
Y**u
发帖数: 5466
7
Yes, but there is more to this case:
One needs to have a thought of "善" to
饭恶人
饭善人
饭五戒者
饭一须陀洹
饭一斯陀含
饭一阿那含;
饭一阿那含
饭一阿罗汉
饭一辟支佛
饭一三世诸佛;
but in order to
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one needs to be 无念无住无修无证 as well..the hardest one , but the most
important one..

to
J******s
发帖数: 7538
8
发信人: SeeU (See you),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Re: 请问谁知道这话的意思: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4 16:38:58 2011, 美东)
现存《四十二章经》,分别来自三个版本∶
* 高丽版大藏经
* 宋真宗注本
* 守遂注本
高丽版大藏经出于北宋初,内容最接近古本。宋真宗注本及守遂注本,经过许多修饰,
已经失真,混入许多中国儒家、道家及禅宗的思想。后世最风行的版本是守遂注本,但
是它也是删改最多的版本。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D%9B%E8%AA%AA%E5%9B%9B%E5%8D%
大正新修大藏经 is based on 高丽版大藏经. It reads:
佛言∶「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饭持五戒者万人不如
饭一须陀洹,饭须陀洹百万不如饭一斯陀含,饭斯陀含千万不如饭一阿那含,饭阿那含
一亿不如饭一阿罗汉,饭阿罗汉十亿不如饭辟支佛一人,饭辟支佛百亿不如以三尊之教
度其一世二亲,教亲千...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9
証悟那個『无念无住无修无证』,然後受持,供養,稱之為『飯』.
世尊在《佛说法印经》中也做了相同的描述,经文如下:“苾刍!空性无所有、无妄想
、无所生、无所灭、离诸知见。何以故?空性无处所、无色相、非有想,本无所生,非
知见所及,离诸有着;由离着故,摄一切法。住平等见,是真实见。苾刍当知:空性如
是,诸法亦然,是名法印。”
q****n
发帖数: 4574
10
我的理解也是大致如此.
供饭供养别人,包括佛,都不如"饭自己", 让自己成为"无修无念无住无证之人". 最后的
"饭", 我理解是饭自己也. YISU也是如此理解为饭自己也. 前面都是饭别人,后面是饭
自己.
佛言,法供养最胜,大概就是这意思.你供养佛等再多,都不如自己按照佛的教导去做,法
供养. 同时也是达摩祖师对梁武帝说的:做了这么多善事,他的功德为空. 也就是有福德
,但无功德. 要法供养.
有人自己不理解,就怪书写错了.呵呵. 对这些人,我只想问问你们:看看你们能懂多少现
代科技知识,你们的智商有多高.呵呵.你们可以说用现代科学知识来衡量你们的智商不
公平,没有道理.没有道理就没有吧.我只是随便说说.
Y**u
发帖数: 5466
11
It's talking about the thing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It's not who
needs the most help, but what should be pursuit first if you can. In this
case, it's 无念无住无修无证..

what Buddha said. I am not saying that it's not in the books, but just why
Buddha would say so?
the Buddhism pursuit? Are other people not as worthy? But it's exactly the
other people who may need more help. Or is this saying somewhat like a
reward he's promising to the Buddhists?
T*******y
发帖数: 6523
12
I see. That 饭 is pretty much feeding oneself then, but not to feed the
better ones so that one can be attached to be better?

case, it's 无念无住无修无证..
T*******y
发帖数: 6523
13
I see. This is much clearer to me now.
So is 无念无住无修无证 the same state as nirvana or nibbana?

长,生灭。。
G**W
发帖数: 1865
14
六祖大師悟後,向 五祖大師稟白所悟內涵: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
期自性能生萬法。」

无念无住无修无证。
q****n
发帖数: 4574
15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
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
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佛说<<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是据说翻译到中国的最早的经典,传法的人是大阿罗汉, 好像来了两个
大阿罗汉.

发帖数: 1
16
应成派中观虽然不许唐僧(释摩诃衍)之意识无思无观、无分别,实际上却仍然妄想
著:若能灭除意识所有妄想分别,即可成就般若经中世尊所说之无分别智。因此攀缘于
大乘经及弥勒菩萨所说大乘奢摩他、毘钵舍那之修法,曲解论中所说证奢摩他之无分别
定即是证得一切法无自性性,即是证得无分别智之智体。因此莲花戒于《修次中篇》中
说:“若不修习以慧观察诸法自性,唯一修习弃舍作意,终不能灭所有分别,终不能证
无自性性,无慧光故。”莲花戒虽不许唐僧之唯一修习弃舍作意,彼等亦不能否定经中
所说菩提性之无觉无知、无分别相等法义;为使他人认定彼等所修所证属于大乘佛法,
便以般若之无分别作为假想标的,因此于名相上说要灭除意识之所有分别,以为就能符
合经中所说之无分别菩提性。然而,应成派中观之中心思想是:若不于绳上计蛇,即无
蛇及蛇之自性可分别,只要了知无此蛇之执著境,就是无蛇之念及无蛇之作意,当时若
能这样观察,所得之智慧就是无分别智,故意识不可不思惟、分别与观察;而其所说之
“灭所有分别”,乃是指灭除对于绳上妄计假立之蛇与蛇自性之所有分别与作意。其中
所说之“绳”即是五阴,“蛇”乃是我之执著;而我见之所缘,应...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7
☆─────────────────────────────────────☆
qxdren (清虚道人) 于 (Fri Nov 4 07:28:21 2011, 美东) 提到: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
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
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佛说<<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是据说翻译到中国的最早的经典,传法的人是大阿罗汉, 好像来了两个
大阿罗汉.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Fri Nov 4 10:15:54 2011, 美东) 提到:
我理解,前面一大段排比句,都还在描述有所得、有所求的境界。
而最后一句话是无所求、无所得的境界。
以无所得故。
当然是更好。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四章 性行与业处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3:34  点击:186
第四章性行与业处
性行
性行有六种,即贪行、瞋行、痴行、信行、觉行、寻行……所以简略地说有六种性行。
《清净道论.第三章.第74段》依据《清净道论》的定义,性行和本性、增性是同一意
义,皆指人的个性倾向。精确地说,这里所指的性行是一个人在禅修上所显的性行。有
些人天生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子,但他在禅修上却很可能有着过人的潜能或造诣。将人
分为六种性行,是种相当简约的方法。事实上,每个人都可能同时具备贪、瞋、痴、信
、觉、寻六种性行当中的某几种性行。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很多人有多重性格。再者
,俗语说得好:「一种米养百种人」,世上实有千千万万不同种类的人,怎么说只有六
种性行呢?虽说人可以五花八门,但也不离这六大种,所以简略地说有六种性行。很多
修行人在修行时都忘了关注自己所属性行。一人的良药很可能是另一人的毒药。比如说
,现代健康学大多建议我们多吃生菜,喝生水,但对某些体质偏寒,特别是胃虚的人可
不要盲从。同样的,诸如:「完全放松」、「不需决意」等禅修口诀并不适合痴行修...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9
我的看法是无念无住的顿法不但是结果, 也是开始。 如果一开始修的不是顿法,就不
可能有后来的顿悟。 顿法也需要渐修,然而顿法本身没有顿渐的位置,所以是顿法,
如果还有顿渐的影子,就不能被称为顿法。 顿法中没有下手的地方,所以是顿法; 没
有下手的地方并不代表什么都做不了了, 把已有的手放下,就是顿法,这个放下不是
一天能做到的,所以是渐修。
d**********6
发帖数: 237
20
" 增长了智慧,在哪里都是那个美境,那才叫真自在"
赞! 师兄有大智慧。
但对绝大多数修行者来说,要达到无修无证的状态,是非常不容易,若船未到岸就先弃
舟,会淹死的。在修炼的过程中,不妨先用一些好的执着,如念佛,参禅,持咒等代替
坏的执着,如贪嗔痴,慢慢在达到无修无证的目的。因其菩提心以建立,去掉这些好的
执着的时候也不会太难。时时刻刻都在禅定中,有万般妙用救度众生却本位不动,就是
佛和菩萨们的境界了吧。
d**********6
发帖数: 237
21
" 增长了智慧,在哪里都是那个美境,那才叫真自在"
赞! 师兄有大智慧。
但对绝大多数修行者来说,要达到无修无证的状态,是非常不容易,若船未到岸就先弃
舟,会淹死的。在修炼的过程中,不妨先用一些好的执着,如念佛,参禅,持咒等代替
坏的执着,如贪嗔痴,慢慢在达到无修无证的目的。因其菩提心以建立,去掉这些好的
执着的时候也不会太难。时时刻刻都在禅定中,有万般妙用救度众生却本位不动,就是
佛和菩萨们的境界了吧。
f*******8
发帖数: 3612
22
你说的这个问题,正是顿渐的差别。
因为我们地球人的特点就是习惯和认知的混合体,
很多事情因为习惯性地忽略,所以导致认识上的混乱难以消除。
渐修就是慢慢地消除习惯,一但入门,在认识上就会有一个Jump.
认识到原来很多事情不是必须。
有禅师证悟后说,邻观历劫功用,总是梦中妄为。
从佛法看,因为人无始以来习惯养成,必须依赖五蕴身心才能生活,
特别是欲界众生,要靠互相交流交换而生存。
所以行为上就要以交换,以有所得来慢慢训练,当然是饭坏人不如饭好人来的结果好。
拿三万美元学费,交到一个民科教师跟他学,或交到MIT跟着一个教授学,
效果当然不一样。
但是一旦证到无生解脱,当然知道本来无生,没有生死困扰,
就是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道理上是这么说,而在实际修行上,佛-明师的一个作用就是,在普通人自认为
已经没问题的时候,自认为已经“心头没有闲事”的时候,帮你指出你还看不见的隐患。
以免以后出问题。而且还可以安排实验,让你的问题显出来。
口头禅就是因为只口说而不修,
认为念几句禅宗语录或阿含语录就没事了。其实都是有事。...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3
我理解无念无住是结果,而不是上来就能做到的。
而顿渐其实都要过程,差别在于用心方向不一样。顿法也不是一蹴而就。
顿法直接向核心修习,而渐法是就相关的东西进行整理。
顿法如果没有对应的修法的话,就没有下手的方法了。

好。
c***h
发帖数: 2262
24

我认为 无余涅盘  解释为  五受阴灭尽,较合理。
而不是烦恼灭尽后,肉体死亡。
1 杂阿含738经[正闻本935经/佛光本750经](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
「此七觉分修习、多修习,当得二果:得现法智有余涅盘,及阿那含果。」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相应部48相应65经/果经第一(根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有这五根,哪五根呢?信根、……(中略)慧根,比丘们!这些是五根

比丘们!当这五根已被亲自修习、已被亲自多修习时,二果其中之一果应该可以被
预期:当生究竟智,或当存在有余依时,为不还者状态。」
-- 两者解释不同,
但南传解释是,有余时,是三果。
2. 杂阿含常说的”有余”,是还有烦恼,或还有五受阴。 例如以下。
大正藏杂阿含61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云何色受阴。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为色受阴。复次。彼色
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若彼色受阴。永断无余。究竟舍离.灭尽.离欲.寂没。余
色受...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5
你说的这个好象是强调“放下”,以此作为顿法的根本。
道理上我也不能说不对,不过具体就不知道如何做了,
如果能直接修“放下”,而又不变成“放任”的话,可能行吧。
因为“放任”是四病之一。
这可能要看个人情况。我不是很懂。
我理解的顿渐对比,是从坛经过来的,渐法是在认识上已经有了错误,
在没有东西的地方已经有了明镜台,所以要勤拂拭。
是从外相下手,而不是直指人心。

t******g
发帖数: 17520
26
好啊,师兄,那我把心中的犹豫说一遍,看看师兄能否帮我攻破这个关。
我是觉得,如果先说清楚了那是以后要搬走的,那就没有问题了。从心理的角度来说,
预先就把基础弄松了,建筑物再强大,学生也不会把那当成可以使劲依靠的对象。
但是,我看很多的教法,都是光说那是正见,不讲以后程度高了要搬走。我个人觉得,
师傅内在其实有个想建立徒弟信念的想法,想增强信的力量。
然后,会按照你一样的想法去做,“好”的执着,代替了坏的执着。这个结果,我们都
认可的。但是对其中的过程,我就多了一重考虑。因为那之所以能搬走,其实“好”的
执着的力道,要比坏的执着的力道要强了。
如果一个徒弟很有慧根,能发能收,那就没有问题了。但问题就是,没有预先说好那是
不可以依靠的,所以徒弟在过程中,其实早就靠上了。靠是大多数人的习惯,没什么可
靠,心里会不踏实。没有见到空性之前,大家都觉得有靠是天经地义的。
那下面的步骤,怎么才能把这次造成的副作用排除呢?是什么来提醒那个徒弟有此必要
的呢?
还是要依赖师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开始的时候,不仅要培养徒弟对佛法信,还要培
养对师傅信的缘由。否则如果是换一个一般的人来说,你现在要学的,要跟...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7
好啊,师兄,那我把心中的犹豫说一遍,看看师兄能否帮我攻破这个关。
我是觉得,如果先说清楚了那是以后要搬走的,那就没有问题了。从心理的角度来说,
预先就把基础弄松了,建筑物再强大,学生也不会把那当成可以使劲依靠的对象。
但是,我看很多的教法,都是光说那是正见,不讲以后程度高了要搬走。我个人觉得,
师傅内在其实有个想建立徒弟信念的想法,想增强信的力量。
然后,会按照你一样的想法去做,“好”的执着,代替了坏的执着。这个结果,我们都
认可的。但是对其中的过程,我就多了一重考虑。因为那之所以能搬走,其实“好”的
执着的力道,要比坏的执着的力道要强了。
如果一个徒弟很有慧根,能发能收,那就没有问题了。但问题就是,没有预先说好那是
不可以依靠的,所以徒弟在过程中,其实早就靠上了。靠是大多数人的习惯,没什么可
靠,心里会不踏实。没有见到空性之前,大家都觉得有靠是天经地义的。
那下面的步骤,怎么才能把这次造成的副作用排除呢?是什么来提醒那个徒弟有此必要
的呢?
还是要依赖师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开始的时候,不仅要培养徒弟对佛法信,还要培
养对师傅信的缘由。否则如果是换一个一般的人来说,你现在要学的,要跟...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8
我理解,前面一大段排比句,都还在描述有所得、有所求的境界。
而最后一句话是无所求、无所得的境界。
以无所得故。
当然是更好。

者"
S***n
发帖数: 1281
29
好啊,师兄,那我把心中的犹豫说一遍,看看师兄能否帮我攻破这个关。
我是觉得,如果先说清楚了那是以后要搬走的,那就没有问题了。从心理的角度来说,
预先就把基础弄松了,建筑物再强大,学生也不会把那当成可以使劲依靠的对象。
但是,我看很多的教法,都是光说那是正见,不讲以后程度高了要搬走。我个人觉得,
师傅内在其实有个想建立徒弟信念的想法,想增强信的力量。
然后,会按照你一样的想法去做,“好”的执着,代替了坏的执着。这个结果,我们都
认可的。但是对其中的过程,我就多了一重考虑。因为那之所以能搬走,其实“好”的
执着的力道,要比坏的执着的力道要强了。
如果一个徒弟很有慧根,能发能收,那就没有问题了。但问题就是,没有预先说好那是
不可以依靠的,所以徒弟在过程中,其实早就靠上了。靠是大多数人的习惯,没什么可
靠,心里会不踏实。没有见到空性之前,大家都觉得有靠是天经地义的。
那下面的步骤,怎么才能把这次造成的副作用排除呢?是什么来提醒那个徒弟有此必要
的呢?
还是要依赖师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开始的时候,不仅要培养徒弟对佛法信,还要培
养对师傅信的缘由。否则如果是换一个一般的人来说,你现在要学的,要跟...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30
好啊,师兄,那我把心中的犹豫说一遍,看看师兄能否帮我攻破这个关。
我是觉得,如果先说清楚了那是以后要搬走的,那就没有问题了。从心理的角度来说,
预先就把基础弄松了,建筑物再强大,学生也不会把那当成可以使劲依靠的对象。
但是,我看很多的教法,都是光说那是正见,不讲以后程度高了要搬走。我个人觉得,
师傅内在其实有个想建立徒弟信念的想法,想增强信的力量。
然后,会按照你一样的想法去做,“好”的执着,代替了坏的执着。这个结果,我们都
认可的。但是对其中的过程,我就多了一重考虑。因为那之所以能搬走,其实“好”的
执着的力道,要比坏的执着的力道要强了。
如果一个徒弟很有慧根,能发能收,那就没有问题了。但问题就是,没有预先说好那是
不可以依靠的,所以徒弟在过程中,其实早就靠上了。靠是大多数人的习惯,没什么可
靠,心里会不踏实。没有见到空性之前,大家都觉得有靠是天经地义的。
那下面的步骤,怎么才能把这次造成的副作用排除呢?是什么来提醒那个徒弟有此必要
的呢?
还是要依赖师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开始的时候,不仅要培养徒弟对佛法信,还要培
养对师傅信的缘由。否则如果是换一个一般的人来说,你现在要学的,要跟...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1
发信人: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请问谁知道这话的意思: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7 09:04:04 2011, 美东)
Hi, freeman08, Thank you!
This is what just I googled on this topic:
http://iask.sina.com.cn/b/7245158.html
由于小乘声闻以灭尽生死为涅盘,在解脱轮回生死到生死灭尽的涅盘过程中,分涅盘为
两个阶段∶一曰有余依涅盘,二曰无余依涅盘。
-- 这只是所谓小乘的涅盘,
Freeman08底下的意思是,所谓大乘的涅盘,还更超越这些小乘涅盘。
经文指出两种涅盘皆以‘诸漏已尽’的寂灭为体。但前者诸根的身依还存在,饥时要吃
,寒时要穿,四大不调时也要发生疾病;唯由于烦恼之漏已尽,六根门头所反映的种种
好丑境界,只是可厌弃的法有的扰扰之相,更不会起执着爱憎之心,这正是显出现证涅
盘生活的境界;可是残余的身依尚存在,故称‘未般涅盘’,所谓‘子缚已断,果缚...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2
呵呵,想起那个
二三子,吾无隐乎尔。
t*******e
发帖数: 1760
33
来自主题: Automobile版 - 日本车到底用不用修
区别可能是日本车好换,德国车难换,有的还要去reset行车电脑,当然你去店里修无
非多出钱的问题。
d**********6
发帖数: 237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宁玛派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格鲁派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格鲁派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解脱歌_大愚法师
永嘉大师《证道歌》调古神清,有足多者,而宏德上人注释亦有独到之处,今熔于一炉
,间参我见,作《解脱歌》。
觉后乐,乐如何?听我教唱解脱歌,不让古人风调高,我今何妨拈句和。
本无妄,亦无真,原来二法空无性,无性无相不着空,即是如来真实性。
见实相,诸法空,刹那顿悟万法同,一旦风光藏不住,赤裸裸的觌面逢。
决定说,佛心印,有人不肯如实信,直截根源当下了,摘叶寻枝渐教人。
几回生,几回死,亘古亘今长如此,神头鬼面有多般,返本还元没些子。
习显教,修密宗,方便门异归元同,自从踏遍涅槃路,了知生死本来空。
行也空,坐也空,语默动静无不空,纵将白刃临头颅,犹如利剑斩春风。
顿觉了,妙心源,无明壳裂总一般,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圣凡。
烦恼本,即菩提,罪福没性何处觅,无绳自缚解脱后,大摇大摆大休息。
莫攀缘,莫执著,随缘随份随饮啄,不变随缘行无碍,自在随心大安乐。
但得本,莫愁末,妙用纵横活泼泼,弹指敲开不二门,升堂直入如来屋。
宗亦通,说亦通,团团杲日丽晴空,百千三昧无量义,只在寻常日用中。
觉心体,生佛同,有情无情共鼻孔,无缚无脱无遮障,迷时自碍悟自通。
无形相,极灵妙,非亲证知那能晓,镜里...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解脱歌_大愚法师
永嘉大师《证道歌》调古神清,有足多者,而宏德上人注释亦有独到之处,今熔于一炉
,间参我见,作《解脱歌》。
觉后乐,乐如何?听我教唱解脱歌,不让古人风调高,我今何妨拈句和。
本无妄,亦无真,原来二法空无性,无性无相不着空,即是如来真实性。
见实相,诸法空,刹那顿悟万法同,一旦风光藏不住,赤裸裸的觌面逢。
决定说,佛心印,有人不肯如实信,直截根源当下了,摘叶寻枝渐教人。
几回生,几回死,亘古亘今长如此,神头鬼面有多般,返本还元没些子。
习显教,修密宗,方便门异归元同,自从踏遍涅槃路,了知生死本来空。
行也空,坐也空,语默动静无不空,纵将白刃临头颅,犹如利剑斩春风。
顿觉了,妙心源,无明壳裂总一般,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圣凡。
烦恼本,即菩提,罪福没性何处觅,无绳自缚解脱后,大摇大摆大休息。
莫攀缘,莫执著,随缘随份随饮啄,不变随缘行无碍,自在随心大安乐。
但得本,莫愁末,妙用纵横活泼泼,弹指敲开不二门,升堂直入如来屋。
宗亦通,说亦通,团团杲日丽晴空,百千三昧无量义,只在寻常日用中。
觉心体,生佛同,有情无情共鼻孔,无缚无脱无遮障,迷时自碍悟自通。
无形相,极灵妙,非亲证知那能晓,镜里...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1
照见清净心 禅修入门指引
MEDITATION:ADVICE TO BEGINNERS
(本书已根据原版书校对,电子版请上 www.guanyin123.com 佛学网免费下载 南无观
世音菩萨)
作者: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译者:吴嘉真 陈玲珑
审阅:丁乃竺
出版社:张老师文化
作者简介:
波卡仁波切(Bokar Rinpoche)
一九四〇年诞生于藏西地区的游牧家庭中,经第十六世大宝法王认证为上一世波卡仁波
切之转世。二十岁那年,随着其他上师由西藏……至印度,在印度受教于藏传佛教中最
伟大的上师之一卡卢仁波切(Kalu Rinpoche),在其指导下完成两次三年三个月的传
统严谨闭关。他是藏传佛教香巴噶举传承之法脉持有者,担任多所寺院之闭关总导师,
亦广受其他教派所推崇,……也时常邀请他互相交换心得及讨论。
封面推荐:
随着禅修的进步,缠心的念头会减少,即使念头仍然存在,也已失去了牵制力,不再是
痛苦的原因。我们的心会平静下来,升起愉悦的觉受;甚至我们的脸会变得开朗、和善
及欢喜。我们会变得平易近人;别人会希望时常看到我们。
波卡仁波切是噶举派首席禅修老师,在...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觉囊派
藏传佛教觉囊派
刘立千  著
一、觉囊派的传承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
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①
(1243─1313)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
古沃色②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③,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
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④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
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青
史》904-905页)。
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⑤,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
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裕莫初是个瑜伽行者⑥,出家更名迪巴杰布,曾
亲近索律师等大德甚多。又从克什米尔班钦?达瓦贡布听讲《时轮》法。依达
瓦贡布弟子卓敦?南拉孜⑦译师学《时轮本续经》以及注疏要门⑧等,还学《密
集》⑨的明炬释和要门等,随后到后藏乌郁⑩地方专修《时轮法》,定中见到空
色天身⑾从内显发,又阅《如来藏经》等经,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
佛身,名如来藏⒀。于是生起胜义本有⒁之他空见。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和这...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2章 曹溪一脉
第2章 曹溪一脉
一、慧能求法
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
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
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慧能三岁时,父亲不幸亡
故,母守志鞠养,孤儿寡母,穷苦无依,生活极为艰辛,在如此境遇中长成的慧能,聪
颖早慧,事母至孝,日日砍卖柴,奉母度日。不觉光阴荏苒,慧能已长大成人。
慧能二十四岁那年,一日去市上卖柴,忽闻有人诵读佛经,据说慧能“一闻经语,
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读的是《金刚经》。又问客人从何
处来?如何得到此经?客人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来,那里
有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传法,门徒有一千多人,我前往礼拜,总得以听受此经。慧
能一听。心生羡慕,萌发了去黄梅跟从弘忍大师学习佛法的念头。客人本是一位热心的
信徒,见慧能对佛法如此虔诚,便赠送他十两纹银,让他回去安置好老母的衣食生活,
再到黄梅去参见五祖弘忍大师。
慧能辞别母亲后,便来到黄梅求见弘忍。据说,慧能...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7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9210188.html
Teaching Notes onShamatha & Vipasyana Meditation given by
His Eminence Garchen Rinpoche at Vancouver, 2005
噶千仁波切
温哥华2005 年
止观禅修开示纪录
Recording 录音(1/6)
今天聚集此地的各位法友旧知,这些年来大家都曾经从不同的上师那里,接受过关於大
手印、大圆满和其他修行方法的开示。
个别闻法者对於这些大手印和大圆满修法的开示,都能够清楚明白,这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都曾经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而这种习气能够一直潜藏於他
们心中,使得他们的贪、瞋等烦恼和念头,都比较常人为少,如果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和念头越来越少,我们就有可能直接明白和了悟心的本性。
亦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修持,接受众多教法,都无法得到认知自心本性的经验,这
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缺少慈悲心的修持,结果...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8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9210188.html
Teaching Notes onShamatha & Vipasyana Meditation given by
His Eminence Garchen Rinpoche at Vancouver, 2005
噶千仁波切
温哥华2005 年
止观禅修开示纪录
Recording 录音(1/6)
今天聚集此地的各位法友旧知,这些年来大家都曾经从不同的上师那里,接受过关於大
手印、大圆满和其他修行方法的开示。
个别闻法者对於这些大手印和大圆满修法的开示,都能够清楚明白,这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都曾经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而这种习气能够一直潜藏於他
们心中,使得他们的贪、瞋等烦恼和念头,都比较常人为少,如果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和念头越来越少,我们就有可能直接明白和了悟心的本性。
亦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修持,接受众多教法,都无法得到认知自心本性的经验,这
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缺少慈悲心的修持,结果...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9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载】福德
福德
巴利经文选读
(英译、编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Merit
A Study Guide Prepared by Thanissaro Bhikkhu
=======================================================================
原文版权所有 © 2005 美国慈林寺,仅限于免费发行。慈林寺许可人们在任何媒
体再版、重排、重印、印发。然而,编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
形式进行,译文与其它衍生作品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8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
目录:
◇引言
◇基本智慧
◇福德(Puñña)
◇布施(Dana)
◇持戒(Sila)
◇禅定(Bhavana)
◇证入流果的福德
◇超越福德
◇名词解...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