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修证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释印顺在《佛法概论》中说:“大乘经与小乘论,是佛教分化中产生的教典。”1
然大乘经与小乘论都是依于佛说而流传的典籍,佛从初转法轮到入涅槃,所说之法从无
矛盾之处,更不会把佛教分化,不论是教义或教派。对于三藏经论不能正确理解,无法
融会贯通者,才会说大乘经与小乘论是佛教分化中“产生”的教典。孔子于儒家之世间
道的说法都可以一以贯之了,何况是同为佛陀所说的三乘佛法竟然说会使佛教分化?释
印顺所说的有没有道理?值得我们来探讨。
注1 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新竹),2003.4 新版2 刷,页35
对佛法若不能通达,不要说是大乘、小乘,即使是同样的大乘法也会认为有冲突;
不是还有人说参禅不能与念佛同时修吗?他们说:参禅是空,念佛是有,禅与净土不同
路,不能合修;还说:参禅的人念了佛号就要漱口三日,听见佛号耳朵也要去洗一洗。
您若相信这种说法,那就只能站到一边去,那一边叫作佛门外道;以为说那是佛法,其
实是外道邪见。譬如经典说“一切诸法有生有灭有相有为”,这个大家容易信受;但到
了二转法轮,讲般若时,佛就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像达赖喇嘛这类不懂
佛法的人,就会说佛陀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
我们略说了佛法的两大甘露法门,也就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并且从各种不同的层
面,来说明佛法中的这两个主要道之间的差别法相。我们要接续上一个单元的主轴,也
就是要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并且也要详细的来解
说这两个主要道修行的内涵和修学次第。
前面我们说过,二乘法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也就是经由断除我见和我执以后,烦
恼灭尽了而取证解脱果,从此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因此而得以免除生死轮回之苦;而
大乘菩提的修行,则是从亲证第八识入手,然后依次第进修,圆满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
证过程以后,得以成就究竟的佛道。然而在这当中,大乘菩萨同样是要断除烦恼障,要
修证解脱的法门;而二乘菩提的行者,虽然可以断尽烦恼取证解脱了,但是他们却不知
也不证大乘菩萨所亲证的实相心----如来藏,因此而说大乘菩提所修所行函盖解脱道。
也就是说,菩萨在解脱果方面如果无法圆满,当然也就无法成佛了。
接下来,我们想从两个层面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第一个层
面,是从“佛菩提道之四圣谛函盖解脱道之四圣谛”这样的角度来作说明。
四圣谛是所有的佛子们所耳熟能详的法道,但是对于四圣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与观
这些年来,广论团体有计划地由“教育”系统渗入各级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
、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广开各种“广论研习班”和短期“心灵成长营”,一时好奇者蜂
从,蔚为风气,对社会大众的影响至为深远。值此末法之际,各种邪说倾巢而出,正觉
教团为了救护深陷藏密邪法中的学人回归正教,也为了正法久住、续佛慧命,开演这次
的主题,对《广论》之内容作详实之辨正,祈愿您能因此而转易错误知见,趣入佛陀正
法,迈向浩瀚深广之佛菩提大道!
我们一起来探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对止观的错误说法。宗喀巴乃是依
无上瑜伽双身法的内涵来说止观,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是隐说,而在《密宗道次第
广论》中则是明说。然而,“止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止观的自性又是如何呢?藏密
宗喀巴在“别学后二波罗蜜多”中,又是如何说奢摩他与毘钵舍那?宗喀巴所说奢摩他
与毘钵舍那为何严重违背诸佛菩萨经论所说呢?且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首先说明止观之意涵。所谓止观,其实是修定之法,并非般若;在般若智慧中所
说的“止”是心得决定,“观”是观察实相法界的一切内涵,和世间禅定中的止与观是
不同的。在止观修证中,“定”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难逃实修双身法的下场
这一系列的节目当中我们所说的《广论》,其实是针对密宗喇嘛教他们号称第二佛
的宗喀巴,他所著作的《广论》;而他所著作的《广论》是有两本《广论》,以这两本
《广论》为起点。因此我们说明的内容乃是完整的《广论》,而不是局部而只有半边的
《广论》,也就是说我们会针对《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密宗道次第广论》来说明;
我们将以这两本《广论》的核心内涵为主,来说明密宗喇嘛教的法义核心内涵的问题所
在。
同时我们也会举出宗喀巴,他在其他的书籍当中的说法,再配合密宗各大派当代的
首领或者号称密法大修行者,例如达赖喇嘛或者陈健民这一类的上师,或者其他密宗各
派的上师、喇嘛、大法王、仁波切、活佛等等;也就是说,我们举证这些法王、活佛、
喇嘛们,他们公开的开示以及他们所写的书籍当中的内容,作为我们举证的证据,然后
透过这些证据的举证就可以呈现出密宗喇嘛教它真正的本质。
其实他们就是以乐空双运的双身法,作为他们修行的核心内涵,这是很多人所不知
道的部分;那我们就必须要告诉大家,这个大家不知道的部分,为什么大家不容易发觉
它的底细呢?其中的问题差别是在于:喇嘛教有许多的论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的胜利如倚天宝剑
今时佛教的法门被分为八个宗派,乃至说有八万四千法门,但其实佛法只有唯一佛
乘。佛陀当时的教导,都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离为要
的次第,让众生得以满足各种次法的修道基础(福德资粮),进而能够精进修习而得以
出离生死烦恼。也就是从闻、思、修、证来勤修戒、定、慧三无漏学,以息灭贪、瞋、
痴等毒,作为用功的方法;其中的“禅”法是最特殊,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禅”
这个字是由梵文的“禅那”音译而来,意为“静虑”、“思惟修”、“定慧均等”……
,它是指经由奢摩他(又译为止、定、禅定、善心一境性……的精神集中安住状态)与
毘钵舍那(即有次第而且如理的思惟观察)互相增长的过程;它是佛教中很重要而且是
很基础的修行方法,所以被称为三无漏学之一,也是大乘六度波罗蜜之一。但是,禅宗
所谓的“禅”非谓狭义的修证“四禅八定”的“禅定”,而是指广义的静虑,有了制心
一处止观的静虑能力以后,将六度波罗蜜的第六度——般若–作为思惟与观察的对象,
引导菩萨学人参究具有般若空性的心,证悟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心如来藏。
又佛教有宗门与教门之分,教门是诸佛菩萨所开示的经论,宗门则是以实证教门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6
再说《观经》中关于诸法实相的证得,从第八观佛菩萨像观开始,就渐次宣说理
入的部分,建立学人正确的知见,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诸佛如来是法界身
,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1十方如来都是法界身,法界身即是诸佛法界藏身,行者于
此观进行时,要有正知见,了知法身虽然无形无相,但此法身却能变现蕴处界等一切法
,普遍涉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而与众生同在;所以行者透过观想佛时,观想诸佛三十二相
八十种随形好同时,能够随应此智慧正理而不著于色相来想佛,故经中才说“应当要一
心系念谛观阿弥陀佛”,这里就是在建立理行的正知见与行门要领。接下来,若是利根
的人,于《观经》中的第九观遍观一切色想时,即可悟入诸法实相如来藏,譬如说:
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
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2
“见十方一切诸佛”并不是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因为单是一佛的身相就已广大
无边,又如何能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这里指的是“亦见佛心”,即是见佛的法身,
不是见佛的应身与报身。法身即是诸法实相——如来藏,如《佛说不增不减经》卷1说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3...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
许多人修学佛法的目的是想要求得解脱。但想要証得解脱,就必须先了解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的关係;而三界六道就是一切众生所生活之世界的面貌。
所以首先要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以及我们自己在法界裏面的
位置,才会知道应该要如何做,又应往什么方向前进。接着将会对照以下之
「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对应关係表」来做说明:
这个图表显示了三界六道的境界,跟业以及解脱果相对应的关係;而这个
关係是靠背后的一个如来藏所支撑着。所以在看这个表时,千万不应忽略:
三界六道是世间的因果,实证解脱果是出世间的因果;可是不管是世间、出
世间的因果,背后都仰赖着如来藏的运作,才得以成立。
所谓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而一般所说的六道,就是地狱、
饿鬼、畜生、人、天阿修罗、天。而这个六道的范围只侷限在欲界裏面;若
只谈人天乘,一般只说到欲界。但若要谈解脱,则需把六道裏面的天扩大,
来详细看它的内容——除了天阿修罗、欲界天之外,还有所谓色界四禅天,
也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色界天。再往上还有所谓的无色界天,也
就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我们说的解脱,就是要解脱于全部三界六道的轮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
许多人修学佛法的目的是想要求得解脱。但想要証得解脱,就必须先了解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的关係;而三界六道就是一切众生所生活之世界的面貌。
所以首先要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什麽样子,以及我们自己在法界裏面的
位置,才会知道应该要如何做,又应往什麽方向前进。
三界六道的境界,跟业以及解脱果相对应的关係是靠背后的一个如来藏所
支撑着。所以千万不应忽略:三界六道是世间的因果,实证解脱果是出世间
的因果;可是不管是世间、出世间的因果,背后都仰赖着如来藏的运作,才
得以成立。
所谓的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而一般所说的六道,就是地狱、
饿鬼、畜生、人、天阿修罗、天。而这个六道的范围只侷限在欲界裏面;若
只谈人天乘,一般只说到欲界。但若要谈解脱,则需把六道裏面的天扩大,
来详细看它的内容——除了天阿修罗、欲界天之外,还有所谓色界四禅天,
也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色界天。再往上还有所谓的无色界天,也
就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我们说的解脱,就是要解脱于全部三界六道的轮迴生死。了解三界六道与
业是如何相应的之后,便可以知道:做了什麽样事情,就会跟哪个业道相应
,而出生到那...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660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
南怀瑾先生是位极富神秘色彩之传奇人物,是极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国学大师。
早在五十年前,南怀瑾先生就在台湾弘扬传统文化,内容涵盖了儒、佛、道及诸子
百家,兼及医卜天文、拳术剑道、诗词曲赋,著述凡《论语别裁》、《老子他说》、《
孟子旁通》、《金刚经说什么》、《禅宗与道家》、《楞伽经大义》等三十余种,将古
老的中华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更加璀灿夺目的文化层面,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
,其影响深远。其后,先生又奔走於美国、香港、欧洲等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1988
年开始架设海峡两岸沟通的桥梁,2006年在苏州创办太湖大学堂。受益者无以计数。
南先生虽旅居香港,但深切关怀着大陆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晚年尤甚,谆谆
教导海外众多弟子赴大陆投资,引进先进科技,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率先在大陆投资修
建金温铁路。筹集巨额资金设立“光华教育奖学金”,为希望工程捐助拳拳爱心……凡
此种种,令人感佩。
南怀瑾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位传奇人物呢?
长忆峨嵋路 绳床月满天
1918年,南怀瑾先生诞生於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到17岁时,除精研
四书五经外,涉猎遍及诸子百家,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医药卜...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在美国怎么学佛阿?
☆─────────────────────────────────────☆
tinkering (庭柯.林 * 历史不再重演) 于 (Mon Apr 5 14:28:37 2010, 美东) 提到:
主要是学些佛理,佛法,不是指入教哦?
感觉美国基督的势力最大,到处有教堂。。。
铜锈们说说看?谢谢
☆─────────────────────────────────────☆
dreamfly (妄想) 于 (Mon Apr 5 15:14:51 2010, 美东) 提到:
如果是学佛理、佛法的话,自己阅读啊,网络资源这么丰富

☆─────────────────────────────────────☆
richphd (终于明白了) 于 (Mon Apr 5 17:52:30 2010, 美东) 提到:
可以通过Internet来学.智悲佛网http://www.zhibeifw.com和显密佛网http://www.xianmifw.com有很多五明佛学院的课程.如果你能都学下来的话,不仅自己能明白,给别人讲佛法肯定也没有问题.
...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11
一、总义
(一)修法的重要性
前面讲过,自他相换等三个修法具有两种作用:其一、在未发菩提心时,虽然不容易产
生真实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的念头,但通过这三个修法的锻炼,却可以生
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其二、在已发菩提心后,通过这三个修法的锻炼,可以使已经生
起的菩提心更加稳固和发展。
另外,前面也曾经讲过,菩提心和自他相换等修法是非常伟大的。虽然没有单独修忏悔
的法,但在菩提心生起来的同时,就连五无间罪、谤法罪之类非常严重的罪业,都会得
以减轻,而杀生、偷盗等一般的罪业,则能从根本上得以清净。所以,菩提心自身就具
备了清净罪业和积累资粮的两种能力;同样的,自他相换等修法也具有相同的作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许多人可能尚未生起无伪的、不造作的菩提心,但正如前面所
讲的一样,对我们这样的凡夫而言,菩提心的修法并非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肯下功
夫精进修行,就一定可以生起菩提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虽然许多学佛的人每天都在打坐、修行,但有些人所谓的打坐、修行,实际上却
是很盲目的。比如,有些居士只懂得念诵一些密法的仪轨或本尊的心咒,根本不理解仪
轨的含义,却自以为在修生起次第或圆...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12
顶礼无等本师释迦牟尼佛!
纵览当今世界,有很多人并不信仰宗教,而信仰宗教的教徒则可按常规分为佛教徒、基
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这三大部分。作为佛教徒,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开创的佛法,若
按所信奉教义及流传地区的不同可基本分成藏传、南传、北传三大系统,无论哪一种体
系,也无论哪一种传承,作为佛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全都是佛陀亲传的妙法甘露,
也全都有确切的历史考证。所有教派自古以来都有代代相袭的大成就者,一切法门亦无
不是秉承世尊教义的通往最终解脱的清净通途。若能一以贯之、融通并包,则万千法门
自可汇成佛法的整体义海,任何修行人也都能从中汲取到自己所需的甘霖法意。
不过让人倍感诧异的却是,不信仰佛教的人或者信奉外道的人士对佛法反而不怎么攻击
,恰恰是佛门内部的一些自立山头之人动辄就以佛教的权威面孔自居,时不时就要从自
宗的立场、观点、利益出发,对别的教派、别的宗门大加贬斥。要么评论别宗为魔说,
要么认定他派是邪道,似乎只有自宗才是唯一正确地抉择了佛陀密意的究竟宗乘。比如
有些净土宗人斥责禅宗、华严宗为痴人妄说;更有相当多的汉地佛教徒因理解不了密宗
的见解与行为从而对藏传佛教频频发难……在这一...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76
13
有没有真正修习大圆满法门的师兄?对达照法师这篇文章有没有什么评价?
——————————————————————————————————————
——————————————
前言
近几年来,汉地有不少人在学习汉传佛法的净土法门,但是因为不懂其圆妙高深的道理
,故而把净土法门看成老太婆、没文化的人修行的法门。因此,他们不愿继续修行净土
法门,而去向往藏传密教,去修藏传佛教的“大圆满”。事实上,历史上汉人修藏传密
教有成就的实不多见,反而是修行净土法门,自东晋至今约一千五百多年以来,在汉地
有所成就的人非常之多。
佛经上记载,不仅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还是大势至菩萨,他们都提倡修净
土法门,就连印度的龙树菩萨、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也是大力提倡修净土法门;自佛
法传入中国以来,历代高僧大德先修禅后入净,得大成就者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在佛
教史上,特别是在居士的佛教史上,在传记中可以看到,修净土法门得大成就者举不胜
举;不但过去如此,就是现在,我们汉地因修净土法门而成就金刚不坏体的人也不少。
如此圆满微妙的大乘法门,现在却被一些诸如“我们汉传佛教没有传承”、“光念念佛
没有用”,这些...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跟阿羅漢有什麼區別?
佛跟阿羅漢有什麼區別?
學佛釋疑(三)影音連結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个题目:有人问到佛跟阿罗汉有什麽区别?
为什麽会有人有这个问题出来?因为少部分的学术界人士,他们认为阿罗汉就是佛,这
样对吗?很明显这是不对的。那为什麽会有这个误解呢?因为在《阿含经》里面,佛有
提到说「祂也是阿罗汉」,所以学术界有些人士才会误认为阿罗汉就是佛,这是把数学
的包含误认为等号的结果。
我们先来看:阿罗汉到底有哪些定义?阿罗汉如果直接翻译就叫作应供,又称为杀贼,
或称为无生,一般民间有时也会把阿罗汉简称为罗汉。如果以声闻的修行果位来讲,是
从初果丶二果丶三果丶四果;当他证得四果,也就是在声闻人的最高果位时,他就是阿
罗汉。阿罗汉是依照 佛所教导的四圣谛丶八正道,他在蕴丶处丶界里面去作观行;他
去观一切法苦丶空丶无我丶无常,渐渐地丶慢慢地去断尽三界贪爱;从断我见断掉我见
烦恼,再来断掉我执烦恼,所以在这一生舍寿的时候,他愿意将自己丶自我把他灭尽;
所以当自我灭尽以後,他就不在三界中出生,所以就脱离生死轮回的苦,就直接入无馀
涅盘,这样的一位圣者,我们就称他叫作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是经过须陀洹丶斯陀含和
阿那含,来...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15
西藏密宗在历史上坐大千年的原因!(2008-03-31 01:18:37)转载▼
标签: 杂谈
西藏密宗之所以能流传千余年,是有其极为复杂的历史原因的,略举例如下:
1,中央政府对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权无力采取措施。
中华民族自唐朝以来,几乎一直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宋、明且不说,乃至元、清直
接是北方少数民族掌握政权,中央政权,对西藏的影响极为有限,而且,至晚期,西藏
更是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从官方的角度来看,汉地的中央政权为了维护其统治,无
力或不能对西藏产生多少影响力。
而且,密宗之修行法门,本来就是贵族、国王、皇帝之间,为求对于后院诸宫众多后妃
之淫乐及摄受,而令国王皇帝能够广御后妃之技术尔,本是贵族之间不为人知之床笫游
戏尔,同于中国流传之黄帝洞房御女术,无少差异,唯是密宗以佛教表相及佛法名相、
果位名相而附会包装之,有所不同;是故密宗如是不传之秘,往昔“唯流传于皇宫中之
种种双身修法图像及实修法秘本”,一向不对平民百姓弘传。如密宗的大圆满法的根本
经典《那洛六法》云:
“本来密宗在昔日,只有帝王可修,民间连密宗之名尚且未闻,遑论修持哉!雍正皇帝
因敬重喇嘛之故,特将其自居之...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2795
16
空海法师:关于日常修行的叮咛
2015-01-14空海法师正念禅修
明心导言
空海法师是台湾嘉义人,未出家时即广泛学习各种宗教和心理学,后专攻中医,成为中
医师。但觉得即使可以医好人病,却不能解脱人生根本的生老病死问题,于是出家专修
,探索生命真意。他先学习研究北传佛法,后参访探究南传佛法。2000年前后在实修基
础上,广泛弘扬阿含解脱道。以我个人看法,空海法师的佛教立场属于立本于阿含,南
北传融合,强调实修,比较圆融。我于2007年前后接触到空海法师所著的《阿含解脱道
次第》,之后几年方有缘细细拜读,非常认同其观点和整理的阿含道次第。影响空海法
师比较大的老师包括台湾印顺导师和杨郁文老居士。这两位也是我深深敬佩,从其著作
受教良多的两位大德。这篇文字是空海法师给其修学弟子的提示。读来质朴实用,确为
实修箴言,在此共享给微信读者。
(薛建新)
【修行重点】
1. 每天打坐一小时以上,不听、不看、不想,六根的冲动慢下来,身心完全放空、放
柔软。
2. 日常不论是走路、工作,或是任何动作都要放慢一些,清清楚楚地觉察各种动作。
身念住方面要加强开发。
3. 讲话的速度要尽量缓慢下来,每天的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
禅宗是中国佛教极为特殊的一个宗派,是由达摩祖师自古印度东来中土所传,内
涵就是参禅,要明心见性。因为禅宗以“禅”为名,于是就有不少人误以为禅宗就是修
四禅八定,错把禅定定境—离念灵知—的证得,说为明心见性。然而在 〈禅定与静虑
之异同〉一集节目中,我们说禅宗的禅就是“静虑”,是在不缘外境的静心境界中,专
精地去思惟如何是实相?也就是去寻觅自身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这个万法的实相,而
不是四禅八定的世间禅定。
这一集我们要进一步加以说明,首先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那及智慧,
是经教中 佛陀开示菩萨们,应修习的菩萨六度、六波罗蜜多。而这六度本来就有著先
后的次第关系存在。
就是说菩萨如果能践行内财、外财等种种布施,对于自己的色身及财物,就能无所
眷顾、无所吝惜,然后就能受持清净禁戒。受戒之后许多不如法、不如理的身口意行都
应调整改善,那就必须修忍辱行,来调伏自己的贪欲、瞋恚、憍慢等烦恼性障。能修忍
辱行以后,就能发起勇猛精进的道心。有了精进向道之心,就能不攀缘外境,成办在静
心境界中,专精思虑的静虑功夫。具备了一切时、一切处寂静思虑的功夫以后,待因缘
成熟便能一念...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了义及不了义
学佛法不在于说听闻熏习时即能究竟了知,乃至于说就能够成就实证的智慧;得要
能于法的义理,经过思惟、筹量、观察,才能进一步受持运用。而观察义理时,要依止
于法的究竟义、真实义,而不依止于不究竟的方便善巧法说。那么了义指的就是真实义
,不了义指的就是说是方便指引,以便能够到达真实义。佛所说的经,函盖了了义以及
不了义,佛有时祂会宣说往善趣之人天善法,有时宣说往涅槃解脱生死的四圣谛。因为
当到人间来的时候,众生善根缺乏、烦恼深重,在这种情况之下,当然 佛陀要先来让
这些善根缺乏、烦恼深重的众生,能够先避免入到、生于三恶道之苦;要能够远离三恶
道之苦,那么大家要先能够修学往人天的这个善趣去,所以要先宣说往善趣的人天善法
。之后呢,然后乐意于这个善因善果以后,再告诉大众们说,怎么样来往这个涅槃、解
脱生死的这些法是什么?
佛陀的究竟说,其实指的就是众生皆有如来藏、皆能成佛,这才是这个佛法的真实
义理。那么关于这个部分呢,我们来引用一段经文来说明,经中说:“云何了义不了义
经?谓若所说引趣于道,是不了义。引趣于果,是为了义。说世俗行,是不了义。宣说
胜义,是为了义。引趣业行,是不了义。尽业...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天界有佛法弘传
将为大家解说:由于诸天常来人间宣说有如来藏以及如来常住的这样的深妙义理,
因此,促发了人间的众生因此得度的因缘可以提早成熟,所以最后身的释迦菩萨在兜率
天宫时,观察这个人间的修行者得度的因缘成熟的缘故,所以便来下生受生于人间示现
成佛,而为众生演说如来藏的种种妙法,以及宣说如来常住的境界,及如来藏中所含藏
的一切种智等种种妙义。所以说在 世尊示现于人间之前,外道也说有如来可证,难道
可以说因为外道同样说有如来可证,就可以证明说如来是外道法吗?或者说如来这个名
相是从外道法中传进来的吗?如果说这样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那么 世尊在示现于人
间之前,外道也常常弘扬阿罗汉法,并且他们也宣称证得了阿罗汉果,那是否也可以比
照说阿罗汉法本来就是外道法,并不是佛法呢?所以有智慧的佛子对于这个部分,这样
的说法,应当加以详细地分辨,以及针对其中的义理作出深入的探究之后,再来决定是
否信受这样的说法。
接下来我们说,世尊尚未在降生人间之前,前佛所传的佛法由诸天继续在天界弘
传,如果说人间的修行者,如果有良好的因缘,也可能从天主或是天神处听闻到前佛所
传的佛法,继听闻之后而能够继续于人间宣说。另外...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20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九)
卷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
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
。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
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
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
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燃。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
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愁
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
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
。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
三...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1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藏密问答录》双运与戒律
索达吉堪布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妄自菲薄的说一点感想
☆─────────────────────────────────────☆
howtogo (路漫漫) 于 (Thu Apr 29 15:59:59 2010, 美东) 提到:
感觉佛,就是让大家去悟的
我未曾读过任何佛经,佛法。自幼受父母言传身教,做个本分人
同很多人一样,经历很多人生的痛苦,也有幸运的一面
但自幼对很多事情纠结不开,比如为何人人都命运不同? 经常陷入思考不得出路。后
研究周易,八字,六爻,紫微。发现易学,佛学,道学有如此相通之处。这些年仅仅就
是思考而以,却发现感悟到很多很多哲理。
也许有些狂妄,但是个人似乎已经感受到了人生与世界之间彼此发展的规律。
我却从不加入任何宗教,只对于佛的哲学却是如此的痴迷。自己的个人经历,其实也并
无任何特别之处,所受苦难,比起很多遭罪之人,九牛之一毛。只是觉得,佛对世界的
诠释,让我如此信服
一切,皆在轮回之中
一切,皆在平衡之中
佛真的很奇妙
☆─────────────────────────────────────☆
jym2307 (罪魁) 于 (Thu Apr 29 17:08:09 2010, 美东)...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第四章 性行与业处
[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加入时间:2010-7-9 16:03:34  点击:186
第四章性行与业处
性行
性行有六种,即贪行、瞋行、痴行、信行、觉行、寻行……所以简略地说有六种性行。
《清净道论.第三章.第74段》依据《清净道论》的定义,性行和本性、增性是同一意
义,皆指人的个性倾向。精确地说,这里所指的性行是一个人在禅修上所显的性行。有
些人天生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子,但他在禅修上却很可能有着过人的潜能或造诣。将人
分为六种性行,是种相当简约的方法。事实上,每个人都可能同时具备贪、瞋、痴、信
、觉、寻六种性行当中的某几种性行。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很多人有多重性格。再者
,俗语说得好:「一种米养百种人」,世上实有千千万万不同种类的人,怎么说只有六
种性行呢?虽说人可以五花八门,但也不离这六大种,所以简略地说有六种性行。很多
修行人在修行时都忘了关注自己所属性行。一人的良药很可能是另一人的毒药。比如说
,现代健康学大多建议我们多吃生菜,喝生水,但对某些体质偏寒,特别是胃虚的人可
不要盲从。同样的,诸如:「完全放松」、「不需决意」等禅修口诀并不适合痴行修...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4
济群法师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
之首。在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
将淫戒列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
不可沾染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
流转生死,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
上瑜伽中,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
欲思想严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
的限定?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
有自相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
修行人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
,一般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
佛经中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
律在一个...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517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瑜伽行派...百科名片
瑜伽行派,梵语:योगाचार Yogācāra
,大乘佛教两大思想流派之一。约晚出于中观派创始人龙树之后200年,时值贵霜王朝
向笈多王朝变迁之际的4世纪。该派创立人传说为弥勒,现代学者认为无著和世亲兄弟
为实际奠基人。无著、世亲均原为小乘说一切有部学者。为此,二人在创立瑜伽行派教
理时,对有部等小乘学说进行了整理和发挥。“瑜伽行”一名来自无著的(亦说是弥勒
的)《瑜伽师地论》,意谓从事瑜伽禅定修习者。瑜伽行派的出现是对龙树为代表的中
观学派的批判和发展。
目录
概括介绍
唯识经论
理论传承
三类八识
四分学说
五位百法
五种姓说
传播概况
展开 概括介绍
唯识经论
理论传承
三类八识
四分学说
五位百法
五种姓说
传播概况
展开 编辑本段概括介绍  从教理上,它认为中观派在揭示世界空性方面极为彻底,
但却忽视了世俗界迷妄之现状的说明。因而瑜伽行派在接过空论之后,又致力于说明世
间的假有。在宗教实践方面。相应地它也注重传统的戒定修持手段。无著所著《摄大乘
论》、世亲所著的《唯识三十颂》 、《唯识二十论...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
GWZW (GWZW) 于 (Sat Sep 8 23:45:39 2012, 美东) 提到:
以下 from Mr.簫平實
应成派中观的三大盲点
一. 无因论的业种自存说
应成派中观的法义, 重点在于专讲:「诸法缘起性空,不立一法、专破他法。」并自详
是佛法中最胜妙的中观,认为无人, 无其他法能比之更了义. 但是当他们自以为不立一
法时,其实已经是建立了「不立一法」的法了。
应成派中观见的矛盾很严重,近代学者的代表者, 便是印顺老法师. 近年多有大乘见道
之学人不断质疑印顺老法师的应成派中观的邪见;评论他的法义不正确,都无法得到正
面的回应。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就只简单地讨论应成派中观三个不能自圆其说的严重
问题所在。
第一个问题就是 :
『应成派中观的思想是属于业种自存的无因论』;虽然他们仍然承认业种是存在的,因
果律也是存在的,但问题是:当他们把执持业种的如来藏砍掉、否定之后,还有哪一个
心能执持业种?没有了!没有常住心持种,就会使得因果律成为虚妄说,就等于是在否
定因果律。可是因果律明明...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27
初步证悟大圆满也是加行道的第一个层次(暖法),也有人证悟大圆满就成佛,这
个很少;也有证悟大圆满就登一地,这也很少。禅宗的明心见性,普通的境界也是加行
道,并不是成佛,也不是一地。但是也可能直接证悟一地菩萨的境界,这个也不能排除
。大手印等其他证悟也都是一样。我们不能以为证悟了以后就是成佛了,就不需要修行
了,这是不对的。证悟了连一地菩萨都不是。凡夫像闭着眼睛走路一样,证悟了以后是
睁开眼睛,已经看到要走的路,但是路只走了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凡夫只是别人
跟他讲要走怎么样的路,他自己并不知道。普通的凡夫和资粮道的凡夫是不一样的。证
悟大圆满的人不一定修四禅八定,但是已经证悟了。虽然是初步的证悟,但是以后的进
步比显宗真正达到加行道的人要快。
加行道的本体还不是智慧,还是意识,是第六意识在证悟空性,所以要被智慧推翻
的。它是有漏的无常的,有知觉的,但是证悟后执着要少一些。我们的意识没有办法直
接证悟空性,但是通过间接的方法,我们的意识变成了类似于空性的念头。证悟就是六
祖慧能大师讲的偈子,最重要的第一、三句:菩提本无树,本来无一物。本来就是不存
在的,不是过去是存在的...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8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堪布曲乔尊者传
作者:班玛贤瑟塔益堪布
译者:迦造(觉海)堪布

严密刹土法界宫殿中,三世一切诸佛总集体,
无缪直指自心法身者,根本上师足前我祈请!
远离世间八法的我的大恩根本上师堪布曲恰尊者在佛陀时代就被预言,在《大乘言教》
授记说:“此译师嘉瓦却央,生在印度北方一个外道盛行的地方,那时他的名字叫德瓦
赞扎,末法时代,他降生名号为曲英。”这个授记与《伏藏授记》中“莲师座前您是嘉
瓦却央”完全一致。
马头明王的化身嘉瓦却央转世持明者仁增邓登多杰说:“朗钦白胜的化身名为达玛(法
),来世与金刚持无别。布玛木扎到康区南方,生于猴年名为达玛(法)班杂(金刚)
,他将为妙乘佛法做出无比殊胜的功德。”此处预言了尊者的属相和名字。
《香如宝藏》中说:“贝玛拉米扎的转世,他修持、弘扬佛法如阳光一样。”《打开空
性密藏窍诀的钥匙》中说:“一个护持正法,诸多授记赞美持法(曲)名的人,从东方
出现。”在《住世祈祷文·不坏金刚之音》中说:“法界(曲英)无戏论,遍满(乔达
尔)虚空。示现幻化文殊麦旁,转世化身殊胜上师。”这里授记了尊者是布玛木扎(无
垢友)、莲花生大士和麦彭仁波切等圣者化身。
成就者多知钦授记说:“玉扎转世...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0
双运与戒律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
矛盾、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
能不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
而言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
明确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
个人的相...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问答录》双运与戒律
索达吉堪布
问(2):在声闻的戒律中,以淫欲为障道法。比丘戒中,以淫戒为四根本戒之首。在
大乘律典中,《梵网经》是以淫戒为十重罪恶之一;《瑜伽菩萨戒》虽然没有将淫戒列
为重罪,但在四十三轻中,也只对在家菩萨有所开许,而修学解脱道的比丘是不可沾染
的。因为淫欲最易使人产生染著。众生无始以来以无明为父,贪爱为母,使其流转生死
,无有了期。可在密宗道场中,往往供奉着男女双身的造像。据说在密宗的无上瑜伽中
,也有男女双修的法门。这样的修行方式,似乎和原始佛教及声闻解脱道的禁欲思想严
重对立。不知这样的一种修行有没有佛经的依据?修习这一法门是否有资格上的限定?
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最后所要证得的境界是什么?
答:若只从文字、现象来看,不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在很多方面似乎都有自相矛盾
、互相抵触的地方。但若以实论之,则八万四千法门,法法皆是佛法,只看修行人能不
能、愿不愿圆融观之,并在实际的闻思修行中将其互摄贯通起来。比如戒律,一般而言
就可分为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密乘三昧耶戒等三种。凡是佛教徒都承认佛经中明确
指出过的一种观点,即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可以存在三种戒律。至于这三种戒律在一个人
的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灵魂出窍
从证严法师种种著作当中,很清楚的显现一件事:证严法师所认为的意识心是常
住不坏心,认为就是佛所说的无余涅槃境界中的真心。然而这个意识心却是有生灭的心
,非是佛所说本来就常住涅槃的第八识。身为出家人的证严法师,理应依照世尊圣言量
如实宣说:“意识是根尘触三法为缘而生的,意识心是生灭法。”但她却反其道而行,
在书中公然的说“意识却是不灭的”,严重违背佛陀的圣言量及理证上的现量。既然违
背世尊所说,依照 佛在四阿含所说:“妄说佛法即是谤佛、谤法”。而谤佛、谤法结
果,是成为断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果报极为严重啊!证严法师对此不可不知也!
接下来说明证严法师及一般人所认知的“灵魂、神识”,其实只是中阴身,不是
意识心,更不是佛所说的第八识。这里将分为二种来说明。第一种是濒临死亡,但仍未
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第二种是完成死亡过程而成就中阴身的正理。
首先谈第一种濒临死亡,但仍未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有些人在死亡边缘挣扎
时,会发生灵魂出窍的现象,因此待意识苏醒之后活过来时,将其灵魂出窍过程的种种
体验加以描述,由他人加以记载,汇总成书,而有种种描述濒临死亡经验的书本出现,
得以流传后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常乐我净
以前说明了佛法中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和无住处涅槃的四
种涅槃(见帖:什么是涅槃)。
其实这其中,唯有诸佛具足证得这四种涅槃,称为大般涅槃。而如来大般涅槃则具
有常、乐、我、净这个四德;因为,如来涅槃心体这第八无垢识已经断尽了二种生死,
恒常不变,没有生灭,所以称为“常”;又,如来不仅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也
断尽一切习气种子及无始无明上烦恼随眠,永远寂灭,没有丝毫的烦恼,所以称为“乐
”;而如来涅槃心体第八无垢识是真实、不变异、得大自在,所以称为“我”;又,如
来究竟解脱一切染污垢秽,所以称为“净”。
就如同《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中有圣教这样开示:
【若言我者,则是如来。何以故?身无边故,无疑网故。不作不受故名为常;不生
不灭故名为乐;无烦恼垢故名为净;无有十相故名为空;是故如来常乐我净,空无诸相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
常、乐、我、净,讲的是佛地第八无垢识真如心体以及佛地佛性的性用,并非菩萨
地,更不是凡夫众生的境界。《阿含经》中曾提到佛的“解脱色”,说“诸佛有解脱色
常住不坏,利乐有情永无穷尽”。大乘经中也说,诸佛有三种意生身及庄严报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含经在佛法中之定位(二)
上有说到,其实三转法轮唯识诸经的经旨,佛其实早已经在阿含中密意宣说了,而
且有一部分其实已经是显说了,并不是没有说过。而初转法轮一直到三转法轮的这些经
典,其实是由浅至深、前后贯串的,并没有丝毫的抵触矛盾。而二转、三转法轮所要说
的,佛其实都已经预先埋伏伏笔在四阿含中,等待后来缘熟,再于二转、三转法轮中逐
渐地细说,是愈说愈了义,愈说愈究竟,愈说愈胜妙。然后,佛才以《大般涅槃经》宣
示见性成佛的义理,以《法华经》收圆总成,五时三教到这个时候已经圆满。所以,当
佛以法华收圆总成的时候,这个时候法华就叫作终教;后来出现的密宗经续,除《楞
严经》以外,其实都不是佛法,因为佛法到这个时候,已经圆满具足宣说了。
所以,佛法是 佛在世的时候,讲华严的时候就已经顿说出来了,就已经把所有的
佛法就已经一次的开显出来了;但是因为众生的根性,所以必须依著众生的根性次第而
说,为了开引众生回入大乘,所以次第而说。其实 佛所说的这些法,乃至于 佛所证悟
的这些证量,是在 佛成佛的时候就已经究竟圆满了,并不是后时才圆满的;所以如果
说佛法是必须要等到后面才越来越圆满,那这样子的话就表示说 佛是没有成佛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佛教到底是不是一个宗教呢?因为有的人说“佛教根本不是宗教”,那有的人说“佛教
是宗教”,那有的人又说“佛教是佛对于十法界众生的一个教育,所以它是对于十法界
的一个圆满的教育,但是不能称为宗教”。那到底佛教是不是宗教呢?要了解佛教是不
是宗教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宗教。
宗教一词的源流
何谓宗教呢?宗教代表的又是什么样的意涵呢?宗教这个语词,它的演变到底是从什
么地方开始所出生的呢?从什么地方开始有宗教的这样子的一个名词?现代的这样子的
一个信仰,也就是说我们把所谓的道教、民间信仰,或是说乃至于基督教,乃至于我们
现在的这个佛教,大家都把它称为宗教,那甚至于有人也把它说“反正所有一切宗教都
是劝人为善的,那信哪一个教都一样”。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那到底宗教是什么东西
,什么是宗教。
我们从汉语,也就是说我们从我们这个汉字里面来看的话,汉字本来并没有“宗教”
的这一个语词,汉字本来并没有宗教这一个语词。那在汉语当中,宗教它本来并不是一
个连缀词,也就是说,“宗”跟“教”它并不是被连结起来称为一个名词的;在中国的
汉语里面,有“宗”、有“教”,但是就是没有“宗教”这一个...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36
从初禅到四禅是怎么回事,天台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讲得很详细。初
禅部分如下:
http://sutra.goodweb.cn/lon/other46/1916/1916-07.htm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卷第五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法慎记
弟子灌顶再治
释禅波罗蜜修证第七之一
上已广明内外方便。行者若能专心修习。系念禅门。必有证验。是故第七广明修证
。故经言。修我法者。证乃自知。今明修证中。自开为四。第一修证世间禅相。第二修
证亦世间亦出世间禅相。第三修证出世间禅相。第四修证非世间非出世间禅相。
今第一释修证世间禅者。则为三。一四禅。二四无量心。三四无色定。
今前释修证四禅。四禅者。一初禅。二二禅。三三禅。四四禅。今论色界根本正定
。但说有四。若通方便中间。是则不定。若萨婆多人。说有未到地。及中间禅。足四禅
为六地定。若昙无德人。例不说有未来禅。而说有欲界定中间禅。以为六地定。若摩诃
衍。及瞿沙所明。则具有欲界未到地中间禅。足四禅为七地定。此中融会。以义推之。
今据正禅而论。但说有四。第一释初禅修证。如经偈说:
离欲及恶法 有觉并有观
离生及喜乐 是人入初禅
已得离婬火
a**u
发帖数: 8107
37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Fri Jun 13 02:49:05 2008) 提到:
特别说明:此段楞严经与GYFM无任何关系,该FM只是借用了GY的名字,混淆视听。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
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
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
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
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8
☆─────────────────────────────────────☆
baofoen (喜悦) 于 (Sun Sep 12 14:06:03 2010, 美东) 提到:
这个大家信吗? 有信心吗?
一组念观音退水灾的感应事迹
http://www.fjdh.com/Article/HTML/Article_20100729110201.html
作者:惭愧居士 文章来源:妙音新闻网 2010-6-27 点击数:4145 更新时
间:2010-7-29
国家水难当头,末学特选编了这一组念观音退水灾的感应事迹,伏请佛门弟子及一
切善心人士能在你的网站、博客、空间大量转发,同时每晚为灾区人民念诵1000声“救
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祈求人心向善,道德回归,劫难消除,国泰民安,世界风调雨顺
,人民永离一切痛苦烦恼!
每遇船欲翻 称名皆化险
1951年2月——1958年8月,罗居士一直在福建省福鼎县前岐学区中心校工作。由前
岐回家,需乘木制小船,一路要经涨、退两次潮水。水退落潮时,每次都在半海中停歇
,待水涨时,船才能行驶。8年中,好...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9
☆─────────────────────────────────────☆
Psoliton (Psoliton) 于 (Mon Aug 8 08:57:17 2011, 美东) 提到:
在这个版看了很久的贴,学了不少。最近读杂阿含,感觉这段讲的比较透。请师兄们指
教。
(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有外道出家名仙尼。来诣佛所。恭敬问讯。于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先一日时
。若沙门.若婆罗门.若遮罗迦.若出家。集于希有讲堂。如是义称。富兰那迦叶为大
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中有极聪慧者.有钝根者。及其命终。悉不记说其所往生
处。复有末迦梨瞿舍利子为大众主。五百弟子前后围绕。其诸弟子有聪慧者.有钝根者
。及其命终。悉不记说所往生处。如是先阇那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拘陀
迦栴延.尼揵陀若提子等。各与五百弟子前后围绕。亦如前者。沙门瞿昙尔时亦在彼论
中言。沙门瞿昙为大众主。其诸弟子。有命终者。即记说言。某生彼处.某生此处。我
先生疑。云何沙门瞿昙。得如此法
佛告仙尼。汝莫生疑。以有惑故。彼则生疑。仙尼当知。有三种师。何等为三。有一师
。见现...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们的修行Zz
泉边林下
前不久,一位禅修朋友来访,他以前曾得过大病,现在对修道的用功比以前精进
很多,他开始关注密宗,但对禅宗仍着极大的热情。这次,他突然问道我,“一切法其
实是无碍的,但禅宗究竟该如何修?”这个问题从他嘴里我感到很奇怪,因为他修习禅
宗很久了,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
回答这个这个问题之前,我突然想起德山禅师,那个以呵佛骂祖出名的和尚,这
好像和我的根基很不接近,但从感情的习气上,我非常喜欢他,在我的上师对境里,他
有时会做到我上师的左边,他骂人的语录很多,甚至包括喝佛骂祖。在安住见解的情况
下,他这样教育有着非常厉害的加持力,能让一些根基很高的道友瞬间袒露心性,但是
我们必须要注意,这种情况只能出现高明的师父和高明的徒弟之间,现在有很多人喜欢
模拟这种风格,这会存在极大的过失,很显然,因为没有悟道,这些人的心整天都被贪
嗔痴慢的烦恼所粘连,这些人也学喝佛骂祖,除了表现自己的一些个性之外,没有任何
利益,只会落下极重的因果。就象很多人认为禅是一种哲学思想一样,有很多把禅同佛
教割裂,很多自称修禅的人,其实根本就不是佛弟子,甚至不相信轮回和因果,那么学
禅除了消磨...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41
济群法师问:
在汉地,对藏传佛教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学术界对藏传佛教,尤其是密宗部
分,基本持否定态度,以为那是不纯正的佛教。而普通民众基于对西藏这块神秘土地的
向往,对密宗非常崇拜,只要是藏地来的任何一位喇嘛,他们都会当作佛菩萨那样去崇
拜。事实上,我对这两种态度都不以为然。我想请教堪布的是,藏传佛教是否像学术界
所说的那样,包含着许多印度教和苯教的思想?或者说,藏传佛教就是纯正的佛教?它
的一切法门,一切教义都源于佛陀和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根本就不包含任何另外的思
想?
索达吉堪布答:
  众所周知,要了解密法、评价密法就必须真正地走入密法。如果连密宗任何一
个教派的教义都没有完整、系统地学过,同时也没有得到过任何一个教派的清净传承,
更没有在密法理论的引导下,在一位具德上师的指导下进行过实修,那么在这种前提下
再去探讨甚或质疑密法,与在空中楼阁之上指手画脚又有何不同?比如说如果有人要研
究汉地佛法的基本特征,但他本人对汉语却一窍不通,又从没有实地接触过汉地的佛教
界人士,更没有深入显宗的诸多法门中去亲身修学一番;此时仅仅根据一些书面材料或
所谓的考据学原理,再...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2
☆─────────────────────────────────────☆
GWZW (GWZW) 于 (Thu Sep 13 15:19:20 2012, 美东) 提到:
大家參考參考 :
如来藏和阿含圣教一点不冲突,
『上座部《弥兰陀所问经》的说法 : 重生者是谁?
弥兰陀王:那先尊者,若说有情众生身坏命终后有轮回,那再生的是什么呢?
那先比丘:再生的是名色(眼, 耳, 鼻, 舌, 身五识和意识和色身)。
弥兰陀王:是现前的这具身心再生吗?
那先比丘:不是的。现前的身心有各种造作,而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再生;但那
再生的身心却不是原先造作诸行的那具身心。
弥兰陀王:举例说说看吧!
那先比丘:好比一个人点火取暖,随后因故离去,火势蔓延开来,烧毁了附近的稻田。
农场主人报官,对他提出控诉。如果这个人辩称『庭上,我并未烧毁原告的稻田。我留
在现场的火与烧毁他稻田的火并不是同一把火。我是无罪的。』大王,您认为被告该不
该受惩罚?
弥兰陀王:他当然有罪,因为无论如何,后来的火是由先前的火生出来的。
那先比丘:大王,再生就与此相仿。现前的身心有所造作,基于这些造作,另一具身心...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3

净宗心要
2011-08-22 20:58:35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193
(以一九八九年讲于北京广济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阿弥陀经宗要
大乘无量寿经宗要
先师虚老开示净业心要
(一)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净土宗的国家。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净土宗的殊胜的,
还是很希有。中日共尊举世敬仰的善导大师有两句话:‘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
愿海。’这是说世尊为什么出兴于世,到人间来说法,来度众生,开演种种的教化,其
唯一的原因就是要说弥陀如来的本愿。这两句没有什么特殊的名词术语。就是佛所以兴
出世,唯一要说的是弥陀的本愿的海嘛,都能懂。但真能懂得,确实十分希有。大家想
想看,佛说这么多法,怎么说就是说弥陀本愿海呢?这里就不好懂了。所以佛经语深。
我们一辈子把这两句话能够真正明白了,就没有白来一趟啊!这话只有像善导大师这样
的水平才能说得出。所以莲池大师说:善导大师人称是弥陀化身,纵然不是弥陀,也是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能听到这样殊胜的开示,深
感佛恩。由于感恩故想报恩,所以今天抱...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4
真常唯心
唯识诸经所说之无我与我
佛讲了般若以后,有许多人因不瞭解而產生了评论,就有空有之諍,空有之諍只存在於
佛门内的凡夫之中。阿罗汉不会跟人家作空有之諍,因為阿罗汉证得涅槃以后,他有一
天起了一个念︰「那我入了涅槃以后,十八界统统灭尽了,是不是变成断灭?」他就去
问佛,佛说︰「不然!你入了涅槃以后,涅槃之中有本际常住不灭。」这个本际也就是
「识缘名色」的「识」,就是「名色缘识」的「识」,也就是入胎识。阿罗汉听到佛的
开示以后,就心安了,他想:「我捨身的时候,可以安心的入涅槃,因為我是虚妄的,
我灭了以后,我的本际不灭,所以涅槃不是断灭。」
只有凡夫不如实知涅槃--不知无餘涅槃之中有本际不灭,不如实知般若--不知般若是
在讲第八识非心心的体性,他们才会有空有之諍。因為这些凡夫有空有之諍,所以佛又
来一次三转法轮--讲唯识经典。唯识的经典可就多了,最有名的是《楞伽经、解深密经
》,以及《如来藏经、大乘同性经、无上依经、胜鬘经……》等等都是,乃至阿含经都
已曾说唯识之理。
关於三转法轮之唯识正理,分為两门来说︰在虚妄唯识门里面显说「无我」,在真实
唯识门,则显说无我性的「真我」。虚妄唯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果阿那含--不还果
继续接著上次的内容,为各位讲说初禅。上次说到,初禅的发起有五支功德,觉、
观、离生、喜、乐,喜和乐是说初禅发起的时候,是有境界受的!是因为色界的五阴在
这一个欲界的五阴身中发起来,色界的五阴微细,欲界的五阴粗糙,两者相合,所以当
两种身在同一个身中发起的时候,彼此会互相接触摩擦,因此会生出乐受,心喜就与身
乐同时的发起;然后会出现十六种乐触变化的现象,这是过去所没有体验过的上地境界
,所以(知见不足的)行者此时会心生大惊怖。十六触生触曰初禅,从这,我们也可以
知道,禅定的证得是有顺序的,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每一个禅定是以前一个禅
定作基础而发起;所以如果有人说:“我是先证得四禅,再回来修初禅与二禅。”当知
此人其实误会了禅定(根本就没有禅定的实证)。
初果断我见,二果薄贪瞋,都还不算是声闻法中真正的圣人,只能叫作预入圣流的
预流果;因为初果与二果人的欲爱未断,还没有能力解脱于欲界,仍然会往返人间;要
从证得三果之后,才算是真正的圣人。三果人好像是一支射出去的箭,它直接射向于解
脱,不会再回头了,因此三果人叫作不还果,这就是佛在《杂阿含经》中所说的:“离
贪欲、心解... 阅读全帖
D**s
发帖数: 6361
46
活佛道场通奸 被捉奸在床
2016-02-13 活佛被捉奸 超意境
活佛搭上尼姑道场通奸 被捉奸在床作者:大号指北针
【星岛网讯】被誉为美声弘法典的活佛贝玛千贝仁波切,11日早晨竟在道场与一名还有
婚姻关系的黄姓尼姑通奸,当场被女方丈夫捉奸在床,送警究办。尼姑在警局跪求丈夫
放过活佛,“让他去弘法!”盛怒的丈夫则指着沾满活佛精液的床单证物,大骂:“饶
他?难道我还要再让他去骗吃骗喝,搞人家老婆?”
机场接禅师 入房谈性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黄姓尼姑的丈夫表示,他与妻子都是笃奉贝玛千贝仁波
切的信徒,平日出钱出力全心供养,连桃源街的弘法中心装潢也捐了不少钱,没想到仁
波切竟是披着袈裟的狼人,连他的老婆也不放过。
不过,黄女却声称与丈夫办理过离婚,日前丈夫私下向户政机关登记再度结婚,她
否认两人的婚姻关系,同时极力维护仁波切,表示是自己主动与师父发生性行为,还指
责“前夫”对师父太残忍了。
这起宗教性丑闻案件,是赵某临时打电话给妻子时,意外听到电话那端传来妻子淫
秽的呻吟声,查觉可疑之下,循声赶往查看才意外曝光。
赵某表示,他们夫妻笃信仁波切传法多年,彼此相当熟识,虔诚的妻子还在一个...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7
“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杂说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老梵 317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杂说
●作者:老梵
最近论坛上出现了萧平实的弟子(刀笔吏――这个可怜的小伙子或者大姑娘),于
此大谈阿赖耶识和如来藏,并且将萧平实一贯的作风继承的似模似样:喜欢引经据典,
但却断章取义,惯于依文解字,混淆经论圣言,将圆融博大的佛法,弄的面目全非,迷
惑初学,诽谤大德,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萧平实和其弟子都有一个特点,喜欢引用排列经典中的词句,洋洋洒洒,很能让人
不知所以然,排列经典词句本来很好,说明博学多知嘛,但他们却又不能将其中深邃的
涵义领悟清楚,领悟不清楚也并无多大罪过,可以继续领悟嘛,但他们又喜欢冒充领悟
,于是妄解经论,分别圣意,邪见如山,悖论重重。
他们谈的最多的,应该是阿赖耶识和如来藏了,但却将这两个名词和其中的含义弄
的似是而非,让一些少以接触唯识学说的同修们不明就里;至于如何从修行中认知阿赖
耶识和如来藏,这帮人不是避而不谈,就是妄言胡说。老梵不才,学了一点点唯识,学
的不好,但还可以搞清楚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的异同,修...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8
读了索达吉堪布的《什么是密宗》一文,心中感触良多,一方面,为堪布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为宣传、扩大密宗影响、巩固信众、维护利益而施行种种作为感到理解,另一
方面,又为其已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密宗作种种的努力,徒有其劳并且伤害众生慧
命、损害佛法而感到难过。现在还是春节期间,山人本来想好好读书养心,不管世间俗
事,但是,堪布之言差矣!故此,有必要探讨一番,以正视听,希望堪布及其信徒或其
他藏密信众互相比较、鉴别、选择,为自己的法身慧命着想,为佛陀正法着想,如果,
堪布能回心转意,向道如来藏正法,于已于人于法,功莫大焉!
疑惑一:密宗为何要保密?
索达吉:众所周知,密宗的见解、修行、行为、果位,有甚深、秘密之意,不
能随便公之于众。之所以如此,续部中说,并不是因为密宗有不可告人的过失,而是因
为它特别珍贵、稀罕,许多人对此无法接受。
就像你所拥有的最昂贵之物,如金子饰品或一大笔钱财,不可能在大众场合中
到处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而一定会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以免被人偷走、抢走、骗走
。同样,密宗由于对我们自己极为珍贵,对别人有时也不一定有利,故应采取保密的态
度,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单元。我们接下来要说明的论文内容是:
复次,依此三昧证法界相,知一切如来法身与一切众生身平等无二,皆是一相,是
故说名一相三昧。若修习此三昧,能生无量三昧,以真如是一切三昧根本处故。(《大
乘起信论》卷2)
我们先来说明“法界相”。所谓“法”是指轨持,也就是具有规则能够维持本身的
自性,并且能够让我们理解的事物或是道理。大乘唯识种智将宇宙万事万物分成五位,
也就是五大类,有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法、无为法。在我们刚开始学习时
,五位有百法,随著修学的过程中,智慧的增长、证量的提高、心的逐渐细腻,渐渐地
增加为千法、万法乃至无量无边的法,逐渐深细宽广,这些法都是我们成佛的过程当中
所应该了知的。所谓“界”是指功能差别,如眼识界表示能够了别青、黄、赤、白等颜
色差别的功能,鼻识界的功能差别是嗅香,眼识界与鼻识界各具有不同的功能差别,互
相不会混淆,所以称为界,所以“法界相”是指诸法功能差别的相貌。
马鸣菩萨说“依真如三昧可以证法界相”,也就是依于真如三昧的证得,可以确实
地体会到,宇宙万事万物具有各式功能差别的相貌,其实都是源自于这个真如三昧...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50
☆─────────────────────────────────────☆
purdueguy (深信因果 往生净土) 于 (Fri Jul 23 13:00:49 2010, 美东) 提到:
这是历史学家 汤因比的观点。
我想很有道理。儒释道三家都有很深的智慧,看事情都很长远。现代人目光太短浅,只
顾目前的享受。
要救这个世界,也要靠我们弘扬儒释道了吧。
☆─────────────────────────────────────☆
runsun (runsun) 于 (Sat Jul 24 01:18:03 2010, 美东) 提到:

这就是你所说的只有儒家文化和大乘佛法能拯救世界的根据吗???
☆─────────────────────────────────────☆
cafemilk (serawang) 于 (Sat Jul 24 03:47:39 2010, 美东) 提到:
伏尔泰也说过类似的话
即使不能拯救世界,单是想像儒释道在西方市场的经济价值就已经是非常可观的了
☆────────────────────────────────...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