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 发帖数: 40861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umner (jhq),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宋朝小贩的幸福生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31 12:59:05 2014, 美东)
http://cul.qq.com/a/20140330/004474.htm
要点提示:
1、朝廷为顾及小贩的生计,一般不主张轻率粗暴地惩处小贩。ZF不但不予干涉,甚至
明令保护。
2、小贩由于本钱小,资本周转往往很快,一旦经营商品适销对路,不仅生计不愁,往
往还能富甲一方。
3、宋朝影响后世,对商税的征收都要加以斟酌,税率一般极低,多收即属违令。
4、宋朝ZF通过律法限制和削弱了大商人勾结权贵垄断市场的意愿和能力,给了沿街串
巷的小贩们宽松的商业环境。
以下为正文:
有保护商业的律法,有合理的税收,看不见没事找事的城管,只要勤劳本分,在
宋朝做小贩是安乐幸福的。
尽管武大郎老婆偷人,导致家破人亡,但作为一个宋朝的卖炊饼(馒头)的小贩
,武大郎过的是小康生活:租得起临街两层小楼,平时酒肉不愁。这样的生活不过是由
武大... 阅读全帖 |
|
|
d********a 发帖数: 3698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femrenla (Light be with you.),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序曲(二),两宋的钱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7 15:13:11 2014, 美东)
序曲(二),两宋的钱荒
北宋的钱荒主要在东南。西北则是通货过多。很明显的东南之财,用于西北。其实这不
是北宋独家的问题,中唐后都是这样。一直到南宋仍然钱荒。南宋的问题再说。唐宋钱
荒主要原因有那么几个:
一, 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钱只是表象,背后是财富。财富出于东南而用于西
北。由此种种问题都来了。这是个大前提。
二, 边患。边患加重了这种分离带来的后果。举个例子,宋养兵百万,据说一百万
贯养一万人,那一百万兵一年就是一亿贯。宋财政一年也就是一亿多贯。所以要横征暴
敛,极尽搜刮。对象呢?自然主要在东南。
三, 物质交流为由南向北的单向流动。北方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和南方交换,漕
船回程多空载,后来载盐,南方也不缺盐呀。所以北宋的经济不是一个循环的体系。其
实以前历代的经济也都不是一个统一的... 阅读全帖 |
|
d*b 发帖数: 4184 |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yStudy 俱乐部 】
发信人: dcb (奉钻风之命删除), 信区: GayStudy
标 题: [转载] 古罗马的灭亡与同性恋、淫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3 15:53:33 2014, 美东)
作者:易富贤
一、从罗马帝国的灭亡看欧洲的未来
美国作者Philip Longmanz(菲利普·朗曼)在他的《空摇篮》(The Empty
Cradle: How Falling Birthrates Threaten World Prosperity and What to Do
About It)一书写道: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首次出现的全球人口老化和出生率下降正在
威胁著现代社会。
罗马时代是奴隶制繁荣时期。大规模直接役使外族奴隶,使罗马物质生活高度繁荣
。工商业的发达,带来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文明。大量的财富、时间和精力都
投入到精神和文化生活中,从而在政治、法律、哲学、文学艺术、城市规划与建筑上都
取得巨大的成就,涌现了塞内加等著名哲学家,出现了最初的人本主义精神,“人是万
物的尺... 阅读全帖 |
|
f********t 发帖数: 6999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ialee2013 (mia),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唐朝繁华是一个谎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15 03:10:04 2014, 美东)
唐宋两代常常并称,其实两代差别是非常大的。先从经济上来说,两代从经济发展的程
度差别是很大的,宋代的生产力起码是唐代的十倍以上。唐代的繁华就那四个地方:长
安,洛阳,扬州,成都。它们常常被诗人写来歌咏,什么“曲江池”“芙蓉园”“胡姬
酒肆”“旗亭画壁”之类,误以为这就是唐朝的全部。其实这只是唐代的百分之一二三
,其它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地区是闭塞的农村和恬静的城镇。本文选自百度百家,作者韩
福东,来源日期:2014年2月3日。
唐太宗李世民
王学泰的感冒还没好,戴个大口罩,早上9点准时出现在约好的咖啡馆前。
他是一个守信的人,既然答应了受访,就一定要来;虽然老伴在一旁试图阻止。采访的
录音整理发过去之后,他改到晚上11点,血压升高,免不了又受到老伴的责难。他是一
个行事认真的人。
在接受我采访时,书商电话报喜,告诉他《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又再版了三... 阅读全帖 |
|
b****a 发帖数: 4465 | 6 中国金融史之换视角检据与思考
三多
白银的流入
(一)
中国古代的白银存有量,根据零碎的史料,平均摊薄,则北宋银课年15万到20万两。
以一百年矿产的开采期,共1500万到2000万两的银课。北宋是十课二的。 则北宋的
全部白银矿产量为七千五百万到一亿两。但是北宋没有用银的习惯。这些白银多半
做了工艺品用途。铸成锭储备起来作为将来支付之用的,大概只有政府收去的那二
千万两。当然这里的“两”和以后我们说的“库平两”还不是一回事,一则宋斤640克,
一两合40克,二来它的纯度应该没有纹银那么高。
换个角度计算,结论也差不多。1126年金人围城,北宋政府收刮民间白银赔款,得
白银480万两。这是一个汴京城里的白银货币存有量。假设汴京白银居北方之半,南
北方白银货币存有量又各居半,则南北宋之际,中国的白银货币存有量为二千万两。
南宋政府经常抛出1,2百万两白银购入会子以稳定币值。那它拥有的白银货币存量
应该在1千万以上。
元代白银的进出口情况复杂。元代的海外贸易由于政府的提倡大为发达,按理就会
有白银流入。但是色目人是蒙古人的经济代理,他们拿了蒙古人给的纸币后大量套
现白银运往西域,所以,元代... 阅读全帖 |
|
|
|
|
|
|
d****z 发帖数: 9503 | 12 江南秋收以后东海黄海上刮南风吗?
虽说船家能使八面风。不过风向不对,大规模运输是肯定不行的。 |
|
|
|
|
|
y********n 发帖数: 1669 | 17
不知道古代时逆风靠什么,怕是没什么技术手段。解决不了逆风,没法大规模海运 |
|
d****z 发帖数: 9503 | 18 得,这不又回到我一开始就说的问题了。江南秋收以后海上刮什么风?南风还是北风? |
|
|
y****e 发帖数: 1785 | 20 可以,中间还试行过一阵海运,发现比漕运节省不少。但这是一个风险核算的问题,海
运虽便捷,但风险比漕运大,而北京不可一日无粮,虽然漕运也有黄河水患得问题还是
风险小多了。农业社会,规避风险为第一要务,当然还有后期漕运既得利益集团不松手
的原因。 |
|
r****p 发帖数: 1854 | 21 我觉得这属于don't fix it until it is broken的心理
其实从船的技术角度讲不是问题。记得从哪里看到过,唐朝时期就能和阿拉伯人做贸易
, 海路风向什么的摸得门清。反倒是从中国南北之间沿着海岸的航运,由于缺乏风向
洋流等资料,一直搞不起来。
说个具体细节。五代时期淮南杨行密把运河封了,钱镠要去给朱温上贡的话,宁可从江
西南部绕到湖南境内(马楚和后梁的关系也比较好),都不走海路。 |
|
m***n 发帖数: 12188 | 22 读过几本漕运史的书和论文。
观点一致,漕运产生了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数百万人靠漕运为生。任何想要废弃
漕运的努力就是要砸他们的饭碗,他们和你不共戴天。
谁也不敢,明朝不敢,清朝也不敢。
总之,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是制度问题。 |
|
y****e 发帖数: 1785 | 23 利玛窦问题,不过明复起漕运起初既得利益集团还没形成呢,而道光后清廷如此积弊不
还是把漕运裁撤了。既得利益集团是尾大不掉的主因,可漕运不可少的诱因仍是农业社
会的求稳心态。 |
|
l****p 发帖数: 27354 | 24 在美国,在中国,在其他国家,在很多领域,都有这样的利益集团。在中国,最大的利
益集团就是邓产党,为了自己的利益拒绝把权力交给人民。 |
|
|
m***n 发帖数: 12188 | 26 太平天国在小天堂做窝,漕运不撤也不行了。
再大的利益集团,也挡不住铁和血啊。 |
|
r***e 发帖数: 10135 | 27 一鸭,英国舰队占了镇江,蜻蜓就跪了
后来就得北上去打大沽口威胁京师 |
|
z**********e 发帖数: 22064 | 28 好像还真是,天津(天子之津)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不过,现在的大运河,也是元朝刘秉忠主持完成的,宋朝以前的大运河走的是开封以西。 |
|
|
r**o 发帖数: 4614 | 30 走运河主要是因为漕帮。 靠海岸航行风险真不大。 |
|
b**********s 发帖数: 9531 | 31 南宋本身就是分裂的。北宋算弱统一巴,北方烟云15州还有宁夏都分裂出去,虽然不是
核心地区。
元明清这段时间的确统一多于分裂,元明之间,明清之间的分裂时间短。再往后,民国
几乎都是分裂的,中共算统一的。
至于你说的中央政权学会了控制地方做大,这是纵向看,但横向呢?其实从鸦片战争起
,中国的分裂就都有外部因素了,只要中国不是世界强权,今后分裂的主要因素都是来
自外部。从这点上说,预测中国以后趋势是统一是片面的。 |
|
|
P**5 发帖数: 7467 | 33 中东人画的襄阳之战,蒙古军用回回炮加实心石头炮弹攻破襄阳城。高大的城墙从此不
足以凭据。 |
|
P**5 发帖数: 7467 | 34 游牧民族很多都会骑射,但蒙古骑兵是最善于骑射的骑兵,当时蒙古骑兵的
小弓加上蒙古(中国)式的拉弓方法,尤其适合骑射。欧洲骑兵也算是被新武器打了个
措手不及。
这个弓的大小,形状是为了骑射用的。蒙古骑兵的小弓尤其适合骑射。其他骑兵的弓就
是普通弓箭,对骑手要求更高。
这种小弓现在已经失传/淘汰了。
欧洲骑兵用的是长矛和剑。蒙古轻骑兵速度相对快,可以近距离围着欧洲骑兵放箭,然
后逃走一段距离,再围着放箭。
现在蒙古人用的弓不是当初骑射用的,而是满洲(中国)弓。 |
|
P**5 发帖数: 7467 | 35 明军的炮,重型武器,用来轰蒙古骑兵还是管用的。蒙古分裂了,诸部力量相对很弱,
还互相攻伐。 |
|
P**5 发帖数: 7467 | 36 明末的西洋炮,一度射程最远,靠这在辽东守城压制满清。 |
|
P**5 发帖数: 7467 | 37 入关前清军就研发出了更厉害的铁芯炮,射程超过明军的火炮,还装了轮子能推着走,
然后明朝,内蒙古,外蒙古,西蒙古,郑家,回部,金川,西藏,尼巴尔,苗族种苗,
全就灭亡了。东北亚只剩下早期投降的朝鲜,海外的日本,热带雨林里的越南缅甸。 |
|
P**5 发帖数: 7467 | 38 清军攻打新疆穆斯林,火枪火炮弓箭长矛都在用,而且穆斯林也有火枪火炮。 |
|
|
P**5 发帖数: 7467 | 40 欧洲人基于以前照片,记录,重新绘制清朝时西藏的步兵和骑兵。西藏也有火枪兵。 |
|
P**5 发帖数: 7467 | 41 欧洲人基于以前照片,记录,重新绘制清朝苗族的火枪兵(最右边)。苗族也有火枪兵
,电视里大名鼎鼎的福康安就死在征讨苗族的过程中。 |
|
P**5 发帖数: 7467 | 42 清朝的火器不如欧洲和日本,但在东北亚还是最第二强的。 |
|
f****d 发帖数: 3217 | 43 估计现在99%的中国人没法把朝代从三皇五帝开始完整说到清,能说出知道唐宋元明清
就不错了 |
|
|
f***g 发帖数: 316 | 45 坊间有说法:想看唐代的中国,去日本;想看宋代的中国,去韩国。对此,我至少可以提供一个小小的例证:史料载,在武大郎和潘金莲生活的宋朝,馒头一直都是有馅的,相当于今天的包子。而在保留了很多汉语古音的韩国语中,恰恰称包子为“满嘟”,写成汉字词,就是馒头。
这样想来,我们可不敢小瞧了唐宋元明清的包子,它就是古代的麦当劳啊,曾作为代表,为中华文化名扬海外做出了先锋贡献。只是,如今的韩式包子里头往往放辣椒,会让一些不加提防的异邦人流出意外的眼泪;或者放起司,结果好端端的东亚食品,生生变成了比萨味。
在包子界,名头最响的依然是“狗不理”。去天津时,友人请客,在本店吃过,说实话,味道没留下什么强烈印象,店堂内的拥挤嘈杂倒是久久不忘,而且,语音南腔北调,看来多是像我一样慕名尝鲜的外地客。北京人不逛故宫,肯塔基人不吃肯德基,看来天下的道理大多触类旁通。
但我知道,“狗不理”在韩国开有分部,是一位朴姓女士买下了商标使用权。此女老板雄心很大,在首尔最昂贵的会展中心开了一家旗舰店,誓言要让全韩国人民都热爱“狗不理”。我曾经以采访的名义去免费试吃过一次,感觉她的梦想很难实现。一小屉包子,五六千韩币,折人民币四十多... 阅读全帖 |
|
p**j 发帖数: 293 | 46 想不到继“杜甫很忙”之后,“花木兰”也突然在网络上成了“红人”。起因是演员贾玲在一出小品节目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形象滑稽,硬是将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
许多网友不干了,纷纷抗议贾玲“侮辱民族英雄”。还有一个叫“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的机构,发出公开信要贾玲及剧组道歉。赶明儿我也成立一个“中国茶叶蛋文化研究中心”,谁要是再拿茶叶蛋开涮,我就发函要求他道歉。
我这么说,并不表示我支持恶搞花木兰,实际上我对这类轻薄的改编很瞧不上眼。但如果有人非要恶搞,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花木兰不姓花
至于称花木兰为民族英雄云云,我想首先得先搞清楚一个问题:花木兰究竟是一位传奇人物,还是一个传说人物。传说人物显然不可以拿来当民族英雄,否则孙悟空也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你看他杀了多少外国的妖啊。还好,许多研究者都相信历史上确有花木兰其人,并考证出花木兰为北朝女性,很可能是北魏的鲜卑族人,因为“木兰”就是一个鲜卑姓氏(花木兰并不姓花,花字明显是后人加上的);而《木兰辞》中有“可汗大点兵”句,“可汗”即为北魏皇帝的称呼。
木兰家是军户
为什么花木兰非得要代父从军... 阅读全帖 |
|
w********9 发帖数: 8613 | 47 http://minzu.people.com.cn/BIG5/166719/11192796.html
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何星亮
汉族人口目前超过12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众多,并非单纯靠人
口的自然增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人口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民族的
融入。
自华夏族形成以来,就把周围的其他民族吸收进本族群中。汉代形成汉族之后,继
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成分而日益壮大。大量少数民族迁入汉族地区是导致少数民族融入
汉族的主要原因。由于汉文化水平较高,进入中原或汉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部分融入
汉族。尤以中原最为典型,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几乎全部被融合。
两汉时期是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较多的时期,当时的匈奴、鲜卑、高丽、大月氏、乌
孙、羌等无不向往汉朝与汉文化,与汉族人杂居通婚的不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的时期。在十六国时期,史称“五胡”的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在十六国
中,其中有11个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民族的大迁徙造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大融合。各少
数民族统治者都主张学习汉文化,兴办教育,崇尚儒学。十六... 阅读全帖 |
|
a****i 发帖数: 4783 | 48 所有朝代都会灭亡,因此被定都多次的地方,就会成为多次的亡国之都,这不奇怪。
但是朝代的质量或者说寿命是不同的,在北京的,元明清,除了元外,别的都挺长。
而在南京,就没有一个长寿的朝代。 |
|
|
m***n 发帖数: 12188 | 50 元朝100年时间,能成顶峰?
无非是继承了以前的成就而已。
儒家占主流的宋朝的工商业都是最发达的。元明清都远远不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