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六七十年代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t
发帖数: 11249
1
都是农村县城出来的,都够狠
村人为什么对权钱如此看重?
楼主:十里不同天 时间:2010-03-17 14:17:00 点击:25699 回复:286
所在城市身边的农村人不少,出出入入都看见农村人,与农村人打过交道,不过多是入
城的农村人。有过对农村人的观察和与他们近距离的接触,看过杂谈有关描述农村人品
性的帖子,然后自己也想写点看法什么的。我知道无论谁拿农村人说事说长道短的这样
那样的,不给他们罩上一层淳朴善良正面的光环,不然会被农村人上论坛来齐心口水飞
天。我不谈什么不种粮食城里人就没有粮食食的无稽之谈,不能说因为种粮食工作就崇
高而自私狭隘被掩盖过去。我实事求是,我只对农村人具有的自私贪小便宜劣根品性鞭
鞑。
讲老实话我对农村人的观察已经有几十年了,已经有很久了。他们的性格变化和生
活变化可以讲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部份来阐述。
众位农村哥们,我说中你们的痛处,你们也不要问候我家人,也不要用“我上了你
”这样的语言,这样更加证明你们的素质低下。
由于青壮年都去城市打工,很多较落后贫困的地区农村已成一派空巢现象,空巢了
的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如今乡村如“死水微澜”般寂静,没...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2
【原创】黄卫东:为什么美元霸权能够长期存在?
产业人网 2017-09-25 09:25:56 本文作者:黄卫东本网编辑:塞尼
分享到: 邮件 一键分享 微信 QQ空间 新浪微博 QQ好友 复制网址 打印
更多
【本文为作者向产业人网(chanyeren.com)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保留本声明】
20160221080121_1c6f8f8efa4169d3282d181c0e15079b_1.jpeg
所谓美元霸权,最重要的特征是美国人印美元,就可以到他国市场大量购买物资和工厂
。但是,市场交换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交换双方自愿。更重要的是,基于货币主权原则
,通常各国都会规定,本国市场上,只能用本国法定货币购物和结算,防止外国政府通
过印钞票来大量购买本国物资。如果敌对国家能够印钞票,大量购买我们的物资,我们
的经济必然崩溃。为了促进对外贸易,则设立外汇交易市场,民间相互可以用外国货币
兑换本国货币,使出口商和进口商可兑换其他国家货币。这样安排,就不会让外方拿其
货币购买大量国内物资,因为国内商人换来大量外汇,并无实际用途,而且大量占用资
金,...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
苏联逼债”的历史谣言可以休矣
不但中国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编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没有只言片语提及“苏
联逼债”;就连70年代《人民日报》大肆渲染苏联如何向发展中国家“无情逼债”之际
,也从不见有只言片语提到其曾对中国逼债;但这个历史谎言却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大跃进导致经济恶化,使中国无法履行对苏贸易合同,是对苏欠债的主因
湖北麻城建国第一农业社的孩子们站在稻穗山上,该公社放卫星称早稻亩产36956斤
中国对苏联的债务,主要是军事武器装备进口所致。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同斯大林
议定的为数3亿美元的苏联对华第一笔贷款中,就有一半属于攻台急需的海军装备订货
。朝鲜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急需大量现代化的武器装备。经与苏联协商,决定这笔军
备由中苏双方“共同负担”,即两国按成本价各出一半的钱。中共建政伊始,财政尚无
力立即支付这样一笔巨款,于是在1950年11月,由周恩来出面同苏联代表签订了关于苏
联向中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的协定,规定:以1950年10月19日中国出兵抗美援朝为界,
此前订货以全价付款,此后以半价付款。
朝战期间,苏联共向中国提供了64个陆军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上世纪七十年代,文化娱乐比较少,吸引男孩子和男青年的是下象棋和军棋四国大
战,但最受老少中青喜欢的是斗蟋蟀游戏。
苏州人有句俗话:南园将军北园王,指的是在苏州南园农田和北园农田抓到的蟋蟀
好斗,即今天的南园桂花新村那一片和北园新村长风厂那一片,苏州城跟其他城市不一
样的地方是古城内有二片农田,据说是为了防外敌长久围城时有粮食收获,长久抵抗。
老城记得当时大院里的青年喜欢到一个叫新造桥的地方抓蟋蟀,是否是今天的竹辉
宾馆附近不得而知,还有几位喜欢到娄门外大街边上的农田去抓蟋蟀,边上还有个大单
位。
后来老城才知道那是气象站,今天的气象局。那边农田的蟋蟀最多,记得翻开一个
冬瓜,往往有几只蟋蟀跳跃,你必须一眼看清哪个是雌蟋蟀,哪个是雄蟋蟀,因为有几
种不肯斗 ,比如还没有穿衣的白蟋蟀,比如叫棺材板的那种,抓蟋蟀的时候还不能碰
伤,否则会降低战斗力,抓到后用竹节桶存放,中间开一细缝,让蟋蟀透气,边上塞上
青草让它感到环境熟悉,运回家中就不生病,然后回家后一一放到盆中看大小,小的放
掉,大的留下,静养二月,参加比赛。
有考究的还跟每个蟋蟀洗澡,自己的蟋蟀...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子虚乌有:苏联逼债是一个长期在中国民间流传的历史谎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25 10:58:00 2018, 美东)
作者:科罗廖夫
中共对苏联共欠下的57亿元债务,在当时的国家财政支出中占多大比例呢?1959年全国
的财政支出为520亿元,1960年则为654亿元。而且至1960年之前,中共对苏联已还债33
亿元人民币,这就将抗美援朝所欠的武器债务基本还清,所剩的主要是“大跃进”两年
间因不能按合同交货拖欠下来的贸易债务,以及接受旅顺苏军撤出后所留装备的收购费
,其总额折合23亿元人民币。
中苏交恶的那些年,“苏修逼债”这个话题一度被中国民众视为国家经济苦难的主要原
因之一,尤其是三年大饥荒期间,苏联逼债导致中国粮食紧张,经济陷入极大困难的说
法很盛行。
甚至在课堂上、田地间和车间里,中国老百姓绘声绘色的描述中苏边境铁路交接所在进
行货物交接时,苏联人的刁难,例如当时鸡蛋都是用一个铁丝圈圈过的,大了小了都不
行,... 阅读全帖
f**********u
发帖数: 348
6
你也知道说美国的六七十年代。中国可是从1949年之后就剥夺了老百姓的自由迁徙权。
而且你自己去想想要多大的个人本事才能在北京买得起房子。而且的而且我们只是说的
在北京艰难谋生的所谓低端人口。且不说这些人连北京的户口都不可得,他们的子女连
上学的资格都不可得。非法移民在美国可没有被这么对待,他们的子女在美国读书也没
有被如此刁难。
[在 lovepursuer (lovepursuer) 的大作中提到:]
:一个国家的公民竟然没有自由选择居住在哪里的自由。
:可以啊。你一个外地人,只要有本事,考上北京的大学,考公务员,在北京买套房,
就行了啊。
:美国的富人区,你能自由搬进去住吗?你只要有本事,付得起钱,买得起,你就可以
搬去住。
:一群狗东西,还不知道自由的美国在六七十年代,有色人种的fountain和白人的是分
开的。哎哟,自由的国度,还不能自由让人选择fountain呢?!!
f**********u
发帖数: 348
7
这可不仅仅是给所谓外来人口一点点富余这么一点点事情。
你的意思好像现在中国连美国六七十年代都不如?中国现在可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
国联合西方封杀华为不是据说怕华为技术太牛掰要遏制它么?怎么你一下子把中国科技
拉后了几十年?这可是和厉害了我的国的宣传大相径庭啊!你看一带一路习主席撒钱撒
的多潇洒。但是就是不给屁民改善一下基本生活,没钱治病就只有等死一条路。美国就
算再坏也做不出来这等事吧,即使是对非法移民。我党可是把自己屁民往死里整。
孰好孰坏这不是明摆着的么?
[在 lovepursuer (lovepursuer) 的大作中提到:]
:那中国现在有没有发展到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技,军事,文化之于世界的领先
程度?中国现在能不能让你敞开了造房子,可以在中国东西海岸都有大量带院子的
house
:,中部有巨量的耕地,不光粮食吃不完,还有富余可以出口,可以喂牛,能养活14亿
人达到美国的水平?有没有那么多页岩气天然气资源,有没有美元霸权?有没有中情局
随意操控其他国家?
:美国白人直到现在居民区还是跟黑人分的极其清楚。白人已经把所有的战略资源,地
皮,政商律法医疗全部垄断之后,再给... 阅读全帖
y*h
发帖数: 25423
8

呵呵,那你说说你认为的事实是什么?
目前不确定的因素仍有很多,但是可以确定是:
1 是沸水堆,不是石墨堆,没有石墨燃烧的问题。这个不用争论。
2 反应堆已关闭,裂变反应已停止。这个问题上某些人坚持链式裂变反应
没停止,只能是没有常识。如果裂变链式反应没有停止,反应堆早烧毁了,
根本撑不到现在。即使当时由于任何意外控制棒没有完全复位,灌进溶解了
硼的海水它也就停止了,水进去可以蒸发,绝大部分的硼蒸发不出来。
裂变反应已经停止了好几天的反应堆和正在运行的临界反应堆象切尔诺贝利
的风险差距甚大。
3 反应堆里的燃料棒至少部分熔化,不确定的是熔化了多少以及熔化的程度。
4 发生了氢爆炸,没有核爆炸也不会有核爆炸。
5 压力壳没有破,安全壳也没有破。有人又会拿三号反应堆说事,如果有点
基本业务常识的话就知道压力壳里那么大的压力如果压力壳本身破了,那辐射量
早tmd不是这么点了。三号破的是压力罐的压力控制池,是用来调节压力罐内
压力的缓冲装置,里面的气液物质成分和压力罐内的是一样的,所以释放出的辐射
很强,所以有不确切的说法压力罐破了,但是其数量比压力罐漏了能直接泄漏出来
的完全是没法比的。至于...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9932
9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合集] 图示朝鲜战争
☆─────────────────────────────────────☆
Herzog (singularity) 于 (Mon Feb 20 21:22:43 2012, 美东) 提到:
从左至右,分别以图1至图5表示好了。
图1是南北朝鲜开战前的状况。
图2是美国仁川登陆前的状况。
图3是中国志愿军参战前的状况。
图4是三次战役50军攻入汉城的状况。
图5是签订停战协议后的状况。
评价:美军参战前,北棒把南棒打出一大坨shi。北》》南
美联军参战后,美棒把北棒打出一大坨shi。美+南》》北
志愿军参战后,中棒把美棒打出半截子shi。中+北》美+南
那个李奇微,就算你舌头卷出花来,你能否定我上面的推论不能?
注:这张图是今年南棒出的一本小册子的插图,手机拍的。
☆─────────────────────────────────────☆
voyager (silent) 于 (Mon Feb 20 21:32:20 2012, 美东) 提到:
还要考虑苏联空军的贡献吧

☆─────────────────────────────────────☆
... 阅读全帖
M*V
发帖数: 3205
10
文革里有没有批斗教授的现象?当然是有的。当时叫做“打倒反动学术权威”,所以有
一些教授首当其冲,被批斗,甚至因此想不开而自杀。
但是,文革里有教授被批斗,不等于文革是要批斗教授;有教授自杀,也不等于文革是
要把教授迫害致死,文革时候是很坚决的反对自杀,为了减少自杀,甚至要把自杀说成
是“自绝于人民”。
那么,到底如何评价文革时候的教授被批斗呢?我的感觉是,除了少数案例之外,大多
数知识分子挨批,是因为知识分子之间的互相倾轧所致。而这种情况,在高级知识分子
扎堆的地方就越集中,反而是越往下,越是到了知识分子不那么多的地方,工人农民还
是很尊重知识分子的,也极少会出现批斗教授的情况。
这也就是五七干校的一个好处了。城市里的高级知识分子下乡劳动后,发现自己待遇比
工农高很多,也没那么多文人相轻的事情,反而心情舒畅。再加上参加劳动,身体也健
康了。王蒙写的回忆文章里,对此就有很多描述和记载。
从文革的纲领性文件也可以看出,文革是要批斗上层的走资当权派。一共打击了多少当
权派?2000人。这是来自于毛泽东的数据。但是在文革初期,存在两个现象。一个是刘
邓当时误解了文革的方向,试图主导文革批斗当权...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11
作者:燕青
2011-03-20 18:51:48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理查德-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曾经是时代周刊(Time
Magazine)的第一位北京办事处主任,并在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任职20余年
,派驻香港、巴黎、柏林等地。去年底,他为纽约时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撰写了最后一篇专栏,探讨了美国和中国所采纳的不
同的政治体制。伯恩斯坦目前除了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以外,还在家里撰写一本有关二
战和中国的书。美国之音征得伯恩斯坦本人同意,将上述栏目的主要内容,翻译如下。
译文后面,附有记者和伯恩斯坦的对话摘要。
*通往民主之桥*(A Bridge to a Love for Democracy)
理查德-伯恩斯坦
这是我为报纸撰写的最后一篇专栏。此时,窗外的布鲁克林(Brooklyn, New York),被
白雪覆盖着,三天前刚刚过了圣诞节。在圣诞节那个周末,纽约城内下了好大的一场雪
。今天是星期三,我住的这条小街上,铲雪车还没有来得及光顾。
*此时不深思,更待何时*
大... 阅读全帖
w********t
发帖数: 12853
12
误会。我从来讨厌过分的政治正确。
各国都有政治正确,中国也有得是。我说的是美国政治正确的主要部分, 黑人问题, 主
要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历史遗产. 那个之前, 歧视黑人不是个问题, 做
公共汽车黑人必须乖乖地去自己的角落. 但是离现在并不遥远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黑人运动爆发了, 他们凶猛地席卷美国, 为自己种族要求社会地位, 他们和印度的甘地
可不一样, 黑人斗争最后走向暴力:
www.15yan.com/story/gqrpdpnzdKr/
"然而正是从1964年开始,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开始失效,而黑人
民权运动内部也出现了分裂。
走向暴力革命的黑人运动
当年夏天,“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组织了“密西西比自由之夏”运动,近千名学生
深入美国南部帮助黑人登记选票、行使宪法赋予黑人的正当利益。然而结局却是三名民
权工作者被杀,近七十间黑人教堂、商铺被焚烧。
舆论哗然。媒体大肆报道三名民权工作者的死亡(其中有两名白人),并全程跟踪了进
程(数月之后尸体被发现),白人种族主义者遭到谴责,新左派开始出现在主流媒体的
报道中,而黑人民权运动在其中的角色则暧昧不...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21010
13
川普(Trump)总统竞选最脍炙人口的标语是“让美国再强大”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这句口号虽短,但内容丰富,至少包含如下几个要点:
美国以前很强大
美国现在很衰败,至少远没有以前那么强大
美国的衰败无疑是近期当政者的过失
川普可以让美国再强大
川普这句口号很有煽动性,但它的的基础假设是否真实很成问题。真的“美国以前很强
大,现在很衰败”吗?笔者翻开历史,让你看看以前“强大”的美国到底是否比现在“
强大”。
美国二战后登顶世界强权。但美国六七十年代并不风调雨顺,而是危机重重。首先在科
技上,冷战对手苏联在1957年10月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不得不倾其国力
,建立美国航天局(NASA),与苏联竞争。最终在1969年成功登月,扳回一城。但美国
人民仍长期生活在核攻击的恐惧之下,经常进行战备演习。
在古巴这个冷战热点上,美国也是进退失据。 在美国眼皮底下,亲苏联的卡斯特罗夺
取政权。中情局主导的猪子港反击也成了笑柄。最终肯尼迪总统不得不破釜沉舟和苏联
摊牌,在1962年逼退了苏联导弹。
但好景不长,美国很快又深陷越战泥潭,直到19... 阅读全帖
c*******u
发帖数: 12899
14
☆─────────────────────────────────────☆
littlehei (嘿嘿) 于 (Thu Mar 10 19:27:29 2011, 美东) 提到:
上大学新生入学体检的时候第一次检查出来,众目睽睽下几个肝感觉阳性的同学给点名
,被校医区别对待了,甚
至游泳卡也过了好久才拿到。。。当时只觉得无地自容,感觉被歧视了。
//幸好后来好像没有再这么被当众羞辱过。出国的体检,工作以后每年的体检都没有很
多废话。
后来我自己一直很注意这个方面的话题。得知我父亲年轻的时候得过乙肝,家里的孩子
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是
十有八九的事。虽然医学上说这个病毒携带是不可治愈也不可逆转的,还是相信民间偏
方吃了不少中药。小三阳
还是小三阳,姐姐是大三阳的,据说一度变成小三阳,现在不知道。因为美国好像没有
大小三阳的说法。
一直风平浪静的直到怀孕。第一trimester血结果出来以后,产科医生似乎有点紧张。
然后州政府的health
department给我打电话,说要把我登记在案。让我LG去打肝炎预防针,说小孩出生的几
个小时内得打第一针预防
针,期间各种血液体液样... 阅读全帖
c*******u
发帖数: 12899
15
来自主题: NextGeneration版 - [合集] 共餐吃饭会传播乙肝病毒
☆─────────────────────────────────────☆
debonair (江南小生) 于 (Sat Aug 18 16:58:17 2012, 美东) 提到:
众所周知,中国虽然是乙肝大国,关于乙肝病毒的研究最发达的国家却是美国。
所以,中国医生嘴里的吃饭不传播乙肝病毒当然是转述自西方流行病研究的成果。但真
要探究吃饭是否传播乙肝病毒,还得考虑以下因素。
1. 目前现代医学的看法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唾液里面的浓度远低于血液,所以唾液传
播并不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但注意不是主要途径不代表不是途径。
2. 中国人共餐,几乎每天和家人交换唾液。
3. 最要命的是中国人(包括第一代移民)口腔疾病多,牙齿牙龈有伤口出血是常事,
受感染的几率大增。
所以最有效的途径还是通过打乙肝疫苗,实行分餐。
☆─────────────────────────────────────☆
miaomi8 (miaomi8) 于 (Sat Aug 18 17:03:40 2012, 美东) 提到:
挺有道理
当然疫苗是王道
吃饭做不到分餐的话,用公筷公勺

★ 发自i...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1869
16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好大学出来,有几套房的有,但是也有不少没有第二套的,而且我
认识的人都剧忙,好多没有时间到处玩儿,赚钱不是你想象得那么容易。所以你的认知
好像有偏差,人需要会投机才能达到你说的那种程度,在国内早买几套房子也要有些眼
光,胆量,和当年的财力才可以。
美国人盲目借贷是陋习,但是这两年改善很多,花钱都害怕了,让政府更加头疼。你这
样在美国有闲钱太多的,应该很爽,“cash is the king", 你可以买房,也可以开公
司,现在都是好时候。

在美国怎么投资发财
大侠给介绍下?我现在钱在美国真没地方投啊
你毕业了没有啊?
别老跟我提哪些刚毕业的
现在国内房子是贵,刚毕业的是比较惨
对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哪一代
好点大学出来的,好象我还没听说过谁没有几套房的啊
他们怎么一到长周末就开车四处玩呢
不过这边倒有一好
使劲的用钱借贷,到时生个病或者借太多还不上钱了
就直接申请破产让国家养着
公司这样干的老老美还真不少
钱全放401K,给小孩,然后信用卡上借几万
还天天给我们吹哪个哪个店的菜好吃,今天去这明天去哪
下个月又要出去cruise啦
你就使劲的存钱让这些人花吧,哈哈
w*********g
发帖数: 30882
17
导致集权国家衰落的真凶是一次次的产业革命
原上草
沙皇俄国自彼得大帝时崛起,至十九世界末成为世界列强之一。十月革命后经济一度受
到严重破坏,三十年代后又逐渐恢复,苏联仍然是世界工业和军事强国。二战后,苏联
经济迅速恢复,至六、七十年代达到顶点,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尼克松访苏时
,赫鲁晓夫曾非常牛气地和尼演出了一场厨房辩论,声称苏联依靠社会主义优越性必将
超过美国。可是,就在那之后不久,苏联经济很快转入衰落,无论是勃列日涅夫、安德
罗波夫,还是戈尔巴乔夫,谁也无法挽回苏联经济的颓势。这段历史非常典型,也非常
有意思。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变革期。首当其冲的大事就是阿以战争和此后全球
范围的石油危机。从此,石油价格大涨,靠廉价原料发展经济的时代一去不返。但与此
同时,一个小小的器件 --- 半导体却迅速崛起,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开始扮演重要
角色。也就是在此期间,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经济开始迅速发展。日本也在此期
间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和西欧则呈现后工业社会的征兆:制造业衰落,
服务业取而代之。这段期间的经济变革导致八十年代的全新格局:信息业取代传统制造
...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1249
18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农村人为什么对权钱如此看重?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reemint (没名字),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农村人为什么对权钱如此看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28 11:23:31 2017, 美东)
所在城市身边的农村人不少,出出入入都看见农村人,与农村人打过交道,不过多
是入城的农村人。有过对农村人的观察和与他们近距离的接触,我知道无论谁拿农村人
说事说长道短的这样那样的,不给他们罩上一层淳朴善良正面的光环,不然会被农村人
上论坛来齐心口水飞天。我不谈什么不种粮食城里人就没有粮食食的无稽之谈,不能说
因为种粮食工作就崇高而自私狭隘被掩盖过去。我实事求是,我只对农村人具有的自私
贪小便宜劣根品性鞭鞑。
讲老实话我对农村人的观察已经有几十年了,已经有很久了。他们的性格变化和生
活变化可以讲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部份来阐述。
众位农村哥们,我说中你们的痛处,你们也不要问候我家人,也不要用“我上了你
”这样的语言,这样更加证明你们的素质低下。
由于青壮年都去城市打工,很多较落后贫困的地区农村已成一派空巢现象,空巢了
的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小... 阅读全帖
J*V
发帖数: 3150
19
追思大黄鱼
也许年少的印象总是特别深刻,就像观音山让我神牵心绕一样,衢港大黄鱼让我有一种
无法忘怀的情结。
故乡衢山位于舟山群岛中北部,处于长江、钱塘江入海口外缘,自然成为鱼类生长的最
好场所。而衢山乃是海上四达通衢之山。衢山岛前的海域特别宽广。这附近1750平方公
里被称为岱衢洋渔场或称为衢港或南港的海域,是岱衢族大黄鱼的旺产地。根据生存环
境,大黄鱼有岱衢族、闽粤东族和硇洲族三个地理种群,而这三个地理种群中,又以岱
衢族生活的地理条件良好而最为美味,营养价值最高。
记忆中,农历四月初到五月初的这一阶段,正是大黄鱼旺发季节。江浙闽沪沿海数省市
渔船齐赴蓬莱大洋。岱衢洋头,双衢港际,虎头洋面,黄鱼咕咕,赭帆点点,机声隆隆
。傍晚时分,渔船满载而归,齐集衢港。在这样的季节,我总喜欢站在岛斗港岸,看那
大的小的尖的宽的各式各样的船儿汇聚衢港,只只并靠,排排推向远岸,真个有里百层
外千层,交交错错千百层的感觉。而耸立的桅杆就如平地移来了大森林。晚上梢灯齐明
,一排排,一丛丛,一簇簇,一团团荡晃闪烁,五彩缤纷,似九天繁星降落,如繁华夜
城忽至。而几只联络的船儿亮着红灯在这灯海桅林中穿梭,似仙人... 阅读全帖
l**2
发帖数: 726
20
来自主题: Pingpong版 - 得反手者得天下 (zt)
乒乓球爱好者在业余比赛时想得最多的战术恐怕就是如何压对手的反手位,以遏制对手
的进攻,并伺机抢攻赢得主动,而自身也极力避免过多地采用反手击球。乒乓球战术理
论中的“控制与反控制”很多时候是针对反手位而言的,这一点业余和专业面临的是同
样的问题。
由于受生理因素的限制,反手位击球无论力量、速度、旋转都与正手位击球有很大差异
,所以反手位的控制与突破一直是乒乓球技术研讨的重点。几次重大的技术革新都涉及
到反手位的攻防问题,就直拍和横拍两种打法来看,由于直拍正反手用同一拍面击球(
横打及倒板除外),不像横拍那样可以采用不同性能的胶皮,因此反手位变化相对单一
,纯属技术范畴,直拍反手的技术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出现的横打是一项重大的技术
突破。
直握球拍:精雕细刻做文章
直拍打法大行其道是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日本人发明了直握海绵拍中、远台单面长抽技
术,是当时最先进、最主动的打法,那一时期日本人的成绩最好,以获村伊智郎、木村
、三木、星野等人组成的日本队横扫世界乒坛,一直到中国队全面崛起,才终止了日本
队掠金夺银的步伐。
当年的日本队员以正手进攻为主,反手的攻击手段以推挡居多,停留在控制球和线路变...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1054
2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有完有了的库切(完)
性*
几年前王安忆说她边做笔记边读库切,觉得说来说去最根本的还是性和欲望。我觉王安
忆是看走眼了。库切写的性只是叫人产生羞耻的动机。每部小说里几乎都有很离奇的性
,老人和少女,文明人和野蛮人。这要是纳博科夫或者王安忆那就有的好把性写的如何
erotic了。而事实上库切写的性几乎是没什么欢乐可言的,从某种角度来说,特别是在
Disgrace里,简直是人作为动物的羞耻的背负。
语言*
几年前英文系出了一帮子比较库切和海明威的语言的研究。我没仔细读那些研究,所以
也不好说。可能长短句的交错有点像。但是说到语气就太不象了。海明威写战争是透着
调侃的,往往幽默着然后陡然就沉重其来了。库切呢,那语言是做成重磅炸弹砸在人心
上的。幽默偶尔有,调侃绝无。
我觉得比较库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比较靠谱,大段大段的心理斗争。
还有就是,从用词来看,"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里明显的用厚重的生僻词汇
要多,然后发展到"summer time",口语话逐渐强烈。当然和小说主体的抽象程度有关。
不过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库切说翻译Borges的人用词太深奥,没有必要。这个么,不用
那么少...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9531
22
你自己都说大闹天宫指的六七十年代的,如果90年代还拿水平,不正是说明没有进步吗
?另外我说大闹天宫,是双关语,实指六七十年代的动画片,意思是90年代港台粗制滥
造的武侠片配乐没有进步,虚指那些配乐比较闹,旋律不能和主题配合,不能把中国文
化的精髓提练出来,而是把些糟粕加了进去。别的不说,光马友友,谭盾这样世界级的
音乐家就把那些阿猫阿狗甩了多少条街。
z**********e
发帖数: 22064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从文化原则到市场法则——80年代译制片与怀旧(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 09:37:52 2015, 美东)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5-09/16/nw.D110000zhdsb_2015
《中华读书报》(2015年09月16日 17版)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海报
《克莱默夫妇》海报
《亡命天涯》海报
在译制片的时期,中国引进外国影片的主要参数不是全球电影工业系统和发行放映
体制,而是冷战格局与意识形态。彼时,译制片都是广义的文化政治行为,而不能视作
市场行为或经济行为。1994年,广电部做出引进“十部大片”的决定,这固然是文化事
件,但其主导原则已经变为市场原则。
■主持:赵雅茹
■嘉宾:戴锦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
任)
王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赵雅茹:此前我们回顾了80年代译制片的前后脉络,...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35582
24
来自主题: PhotoGear版 - Rolleiflex和Rolleicord双反相机介绍
“禄来福来”双反相机介绍
禄来系列双镜头反光相机,在四五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初,曾风靡世界一时。在五六十
年代,曾经是专业的象征。当时能背着“禄来”双反在街上走的人,不是专业摄影记者
,就是公安人员。对于价格昂贵的“禄来”,平民百姓只能“望机兴叹”。
禄来厂生产的多种双反相机,其中禄来康特[即Rollekonter],禄来可得[
Rolleicord]是作为普及简易型供应市场,但也具备了相当水准的机械及光学素质,而
禄来弗来克斯[Rolleiflex]的市场定位是高级专业型,追求的是“百年有形”,一直按
照高级专业水准而设计制造。几经改进后的“禄来弗来”双反,生产在五十年代中叶,
六七十年代。其中:E、F 、T等机种型号,在机械结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产品配
套及性能上均达到较高水平,在国际市场上曾经畅销一时。一般说,“禄来弗来”双反
其特色在于两个镜头,上镜头取景,下镜头摄影,摇把卷片,微传感滚筒式自动停片,
与上弦连动并可多次曝光,也可防止重拍。采用结构,性能及用材方面均非常优良的康
般镜间快门并有M、X、V 装置,采用强度较好的铝合金模铸机身,外围部件多为铝合金
或黄铜,卷片机构
n*****w
发帖数: 1325
25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合集] 跟风说吴奇隆
☆─────────────────────────────────────☆
RedieLee (Redie) 于 (Thu Sep 29 22:47:51 2011, 美东) 提到:
吴奇隆在小虎队的时候,真的不觉得他帅。因为那时候特别喜欢张国荣,所以就爱屋及
乌,只喜欢小帅虎陈志朋了。 后来因为连续看了好几部乖乖虎苏有朋演的戏,什么 绝
代双骄,还珠格格, 倚天屠龙记,虽然还是没有多喜欢苏有朋,可也差不多快忘记其
他两个了。就连他跟马雅舒也是他们离婚时才知道。现在刚看了步步惊心,除了太黑以
外,觉得他好像也还是那样,五官倒还挺立体,就是脑袋太小,把眼睛,鼻子,嘴巴挤
得太近,不开朗。(四爷党千万不要拍我!)不过这部戏倒可也算得上是他的翻身戏。
从快要被人遗忘 到所到之处都有尖叫声,还真是让他人气回升不少。所以这也就是人
生起落,难以预测吧。让人佩服的是吴奇隆保养得很好,41岁的人了怎么看也就30 出
头吧。不像中秋晚会上的苏有朋,满脸胡子茬,发福不少,真是让人叹惋。不知道现在
的陈志朋是什么样子了… 咳,写偏题了哈。
☆────────────────────────...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82482
26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term模式发帖灌水有感
在MITBBS上面用灌水,同时还开了几个窗口在USENET上灌,忽然想起了现在用term界面
灌水几户和用USENET一样quaint了……
早先,好像是在Internet之前把,六七十年代,BBS曾经风靡一时。当然,那个时候的
BBS都是dial-up的,用modem在电话网络上面拨号,拨入一个主机,界面就跟现在的
MITBBS的终端界面差不多,变化不大:
MITBBS Article 文章模式
在BBS上可以post,可以发message留言。但是,如果你不在本地的话,就要用长途电话
拨入,费用可能会很可观,所以phone phreak是那个时候的hacker主流。
MITBBS Menu
MITBBS Article
在BBS上用thread,也就是现在通称的“楼”,还是比较在USENET以后的事情。
MITBBS Threads
八十年代,DarpaNET和Internet基本上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以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
球性的大BBS,USENET。这是个分布系统,没有特定的类似MITBBS这样的主机,
newsgroup,可以看成版面,在nodes之间传输,现在网络论坛的一... 阅读全帖
w*****3
发帖数: 568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pacific (hh),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组部培训全国4万余名司局级干部:重走红军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8 16:57:07 2010, 美东)
中组部计划到2012年上半年培训4万司局级干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9日01:53 新京报
某期培训班学员在重走朱毛挑粮小道。据井冈山干部学院官网
九月份,第三期中青年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正式开班,
112名来自中央各部门、地方政府部门的正司局级干部集中学习党性。
这个培训班只是中组部集中组织司局级干部大规模党性培训的一部分。
司局级干部培训计划于去年启动
今年6月,中组部专门下发通知,从7月到10月底,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和延安干
部学院举办四期中青年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计划到2012年上半年,全国4万余名
司局级干部全部培训一遍。中组部方面透露,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青年干部党性教育
专题培训班共有四期班,第一期班到第四期班分别是在今年的7月到10月开...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7685
28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看了央视的生于六十和七十年代
发现六十年代的人事业做得很大,七十年代差了一大截,是人物选择的问题,还是六十年代的人普遍比七十年代的人能力强或是年令到了,就更好一点。
d********g
发帖数: 7458
29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看了央视的生于六十和七十年代
央视的节目有什么可信度?
如果从全国人口完全随机抽取几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放在一起比较,展现平均水平下老百姓的生活和事业,才有意义

十年代的人普遍比七十年代的人能力强或是年令到了,就更好一点。
k***g
发帖数: 7244
30
故事的初始设定挺象《挪威的森林》的,六十年代,学生运动, 爵士唱片,美国占领
军, 奔跑,两男生一个女生,不过还好故事没有朝着压抑的纠结方向发展,虽然纠结
,但是还算是阳光的纠结;
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其实一个很好的背景设定,从现在数回去,90年代起到现在是“丢
失的二十年”,乏味毫无生机,是比较适合《大逃杀》的设定;80年代像是飞速撞向墙
壁的火车,所以有《1Q84》和东京上空的两个月亮;六、七十年代相对而言要更富有生
机和色彩一些,因此当千的外婆狠狠的说千是敌国人生的小孩儿的时候,或者是东京大
学的黑板上写着“造反有理”的时候,再或者酒吧里的美军醉鬼说他不听 cool jazz
而要听 white jazz的时候,会发现整个复杂时代的背景恰到好处的折射进这个简单的
故事。
当然重要的还是故事本身。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没有复杂的人设,剧中的人物也
没有抗击使徒或者是打到天顶星人的重任,主题也很简单的只是友情(音乐和爱情都成
了友情的铺垫,可怜的律酱),腐女张牙舞爪的时代里,似乎友情不再存在、这个世界
上只剩下基情了,所以能看到一个纯粹友情的简单故事反而觉得弥足珍贵了。
描述一个简单... 阅读全帖
z*******o
发帖数: 4773
31
进化论研讨
主持人:婷婷
嘉宾:香港大学医学院临床肿瘤系关新元教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婷婷:关教授,您好。
关教授:婷婷,你好。
婷婷:关教授,我常有一些机会接触到香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每次一问起来啊,都
是您的学生,我知道您在香港大学医学院,有个相当有规模的研究室,你目前有多少学
生呢?
关教授:我现在有3个博士后,有7个研究生。还有些研究助理和实验室的助理,加我大
概一共有14个人
婷婷:噢,我听说您在恶性肿痛分子遗传学的研究领域中相当出名,您先后主持过美国
NIH,(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以及香港政府和中国国家杰出青年B类的基金,等等多项
国内外的研究课目,您也发现很多与肿痛有关的基因,同时,您在国际有名的医学杂志
上也常发表相当有份量的论文,目前大概有多少篇?
关教授:加起来,差不多有130篇左右。
婷婷:那您从事恶性肿痛的分字遗传学的研究,大概有多久了?
关教授:我是1988年出国的,出国以后一直学这... 阅读全帖
h*******s
发帖数: 616
32
转帖: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UwNDU2NA==&mid=205390328&idx=1&sn=
d1df2a51ae1e0ccb869bd0494fcd1a1a&scene=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key=
2e5b2e802b7041cf6d6e593b39c64f1696b4de71a616824fd86351650968aa87bb43dfeeefa2
6f6f078698f16245049d&ascene=1&uin=MTQ0NDQzMDYwMg%3D%3D&devicetype=iPhone+OS8
.1.2&version=16010410&nettype=WIFI&fontScale=100&pass_ticket=
og4we9zGi4H52WE32MgEzCD8Gfws5gY1zlGY9myqueGk%2BbiVjkUG8T9ME8RMC9Gj
一、广东的历史
外省的人大多数不了解广东人的组成及来源,也不知道为何叫做“广东”,更会
有些外省人会奇怪...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33
来自主题: Jiangsu版 - 庄则栋的传奇人生 (一)
庄则栋的传奇人生 (一) (2013-02-10 19:20:33)转载▼
标签: 庄则栋 传奇人生 乒乓球 中美建交 分类: 人物春秋
今天,2013年大年初一,一位体坛骄子、外交奇人隆重谢幕。在与癌症斗争多年以
后,他还是悄然离世。
他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国体坛乃至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庄则栋。
庄则栋,对于年轻人特别是80后们来讲,这是一个有些遥远、有些模糊的属于历史
的名字。
但他却是一个乒乓时代的传奇小子,他和他所创造的乒乓神话,曾经成就了一代人
强国兴邦的光荣与梦想。
但他却是一个冷战时代的传奇人物,他和他所参与的中美外交,曾经改变了整个世
界的政治格局,也改变了一个民族的未来走向。

1940年,庄则栋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
他的祖父曾在扬州做文笔书吏,全家人住在扬州泥衢的巷尾一座三间砖木结构的房
子里。
祖父赋闲后,父亲庄惕深在上海仓颉中学教书。
他的外祖父是民国时代的英国人哈同,赫赫有名的远东首富,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上海的一位犹太裔房地产大亨。
1851年,哈同出...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8296
34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bssd]太不给力了。。。
这次回国,别的没啥可说的,小辈儿的啃老拼爹,同辈儿的务"实"和加班,大辈儿的总觉物价涨得快。。。部门和单位"金本位"挺厉害的,虽然自己很喜欢江浙的,可是现在好多的简直就软骨头嘛。。。以前的人哪,的确是说话也带花儿,可花儿去了是梅树的老枝条,所谓根稳何妨枝叶动,现在好了,花儿去了就剩水了。。。= =b
与之形成对比的九十周年纪念,纪念也就纪念好了,应该的,就是干嘛老拿历史来对比,怎么对比哇,越对比越让人心凉嘛。代表的人群都不同了。。。
南海之争好像只有六七十年代的生活相对富足又比较有社会责任感的才会谈下。。。自己这个年龄段的基本没有(其实国外的八零代的也不太谈了吧),要么在加班/充电/受严酷剥削,要么就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
南海那个太不给力了哇。。。居然坐下来谈判了。。。从理论上讲,人家没有儒学的那套你敬我我敬你的思想,这些年越顺越挨欺;从现实上,几十年前什么都没有很被动的地位都能从联合国搞来一个席位,现在呢?多少海外资本靠国内投机吃饭的,结果呢,嗯?
按照透明的薪酬制度无力供养小孩儿出国自费的,通过各种运作把孩儿弄出去也就罢了,怎么就能让人反而给控制住了呢?怎么这点都想不明白啊。。。
... 阅读全帖
i****g
发帖数: 3896
35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9/24/c_122081596.htm
新华网纽约9月23日电(记者任海军)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23日将其2
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
——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
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
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
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
容带入21世纪。
“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
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
员露西·夏皮罗在讲述青蒿素发现的意义时说。夏皮罗表示,青蒿素这一高效抗疟药的
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信念”,屠教授的工作
为世界提供了过去半个世纪里最重要的药物干预方案。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屠呦呦衷心感谢为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的同事。
她表示,青蒿素的发...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423
36
亦明批驳方舟子:青蒿素真与中医无关吗?(组图)
在中医的发展历史上,青蒿素的发现是一个最为辉煌的时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医
研究人员根据晋代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浸液能够治疟这个线索,
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至今,青蒿素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Miller
LH, Su X. 2011. Artemisinin: discovery from the Chinese herbal garden. Cell
146:855-858.)
对于这项成就,方舟子的态度十分古怪。2002年3月14日,美国《远东经济评论》
发表题为《中国革命性的医学发现:青蒿素攻克疟疾》的文章,介绍 “中国的中医研
究人员以古代医学文献为依据,重新发现了艾属植物治疗疟疾的功能 。”这篇文章还
多次引用香港科技大学理查德•海恩斯教授的话,高度评价这个发现:“中国的
研究人员在‘再度发现’甜艾蒿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对分离艾蒿物质,
针对疟疾进行研究,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国际社会却没有给予中国医药工作者
们相应的认可。”“ (中国的艾蒿研究者们)应该因此被授予...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423
37
亦明批驳方舟子:青蒿素真与中医无关吗?(组图)
在中医的发展历史上,青蒿素的发现是一个最为辉煌的时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医
研究人员根据晋代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浸液能够治疟这个线索,
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至今,青蒿素挽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Miller
LH, Su X. 2011. Artemisinin: discovery from the Chinese herbal garden. Cell
146:855-858.)
对于这项成就,方舟子的态度十分古怪。2002年3月14日,美国《远东经济评论》
发表题为《中国革命性的医学发现:青蒿素攻克疟疾》的文章,介绍 “中国的中医研
究人员以古代医学文献为依据,重新发现了艾属植物治疗疟疾的功能 。”这篇文章还
多次引用香港科技大学理查德•海恩斯教授的话,高度评价这个发现:“中国的
研究人员在‘再度发现’甜艾蒿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对分离艾蒿物质,
针对疟疾进行研究,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国际社会却没有给予中国医药工作者
们相应的认可。”“ (中国的艾蒿研究者们)应该因此被授予...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8
来自主题: Physics版 - 华新民:方教授陋室铭
【书讯: 在方励之先生去世两周年之际,《方勵之紀念文集》(科學卷),由明鏡出版
社出版了。全书收集了74篇不同作者的回忆文章。作者中有方先生的尊师,亲朋好友,
工作中的同事,科研中的合作者,以及方先生不同时期的学生。全书共556页,并收集
了许多作者和方先生的合影,方先生的手迹等照片。书中也列出了方先生所发表科研论
文的目录。《方勵之紀念文集》是缅怀方先生,研究方先生的一部重要的书籍。】
方励之老师曾跟我说,他是科大建校(1958年)时最早的一批教师之一。我是1962年考
入中国科技大学的,但是,我同方励之老师的相识却不在我读书期间,地点也不在北京
玉泉路的校园里。那时我是近代力学系的学生,普通物理课是由物理教研室的老师来上
,但是他没有被安排给我们授课,无缘相识。
最初注意到方励之的名字,好像是在1973年。那一年,我离开学校已有五年,在昆明钢
铁厂已经当了三年烧锅炉的工人。当时厂里买了一台日本进口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为了
翻译它的英文说明书,把我从车间调到厂技术处的资料室,这使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中
外文的科技资料。此时,1971年9月发生的林彪外逃事件已经过去两年,文化大革命已
成强...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39
文革时期的自杀与离婚
一般说来,自杀,是一种坏现象。一个时代,一个社会,自杀者的多寡,一定意义上,
可以成为评价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尺度。自杀者多、自杀率高,意味着这个时代、这
个社会有着很严重的问题。中国似乎从未公布过年自杀率,有无这方面的统计,亦不得
而知。但国际上有对中国年自杀率的估计。通常认为,世界平均年自杀率是10人/10万
,中国的年自杀率是23人/10万,是世界平均数的2.3倍。由于中国的自杀率是国际上代
为统计的,可能不太准确。但中国的自杀率高于世界平均数,则是确定无疑的。
离婚,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可就不能一概而论了。离婚,有时候是悲剧,有时候是喜
剧,有时候是正剧。自杀率,可以说愈低愈好。离婚率却不能如是观。离婚率太高,当
然说明社会在某个方面不太“正常”。但离婚率太低,却非但不能说明社会的“文明”
、“进步”,相反,倒是意味着社会的野蛮。自杀率,是难以通过强制的手段控制的。
一个人执意要死,任何铁则钢规也管不住。但离婚是一种法律行为。国家完全可以把离
婚率控制在最低限度,甚至让离婚率为零,也不难做到。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中国的
离婚率是极低的,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低...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0
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5-09/16/nw.D110000zhdsb_2015
《中华读书报》(2015年09月16日 17版)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海报
《克莱默夫妇》海报
《亡命天涯》海报
在译制片的时期,中国引进外国影片的主要参数不是全球电影工业系统和发行放映
体制,而是冷战格局与意识形态。彼时,译制片都是广义的文化政治行为,而不能视作
市场行为或经济行为。1994年,广电部做出引进“十部大片”的决定,这固然是文化事
件,但其主导原则已经变为市场原则。
■主持:赵雅茹
■嘉宾:戴锦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
任)
王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赵雅茹:此前我们回顾了80年代译制片的前后脉络,可以看出原本我们引进的电影
还是比较多样化的。那为什么到后期就主要集中于西方电影,甚至最后锁定在好莱坞电
影,这个过程又是怎么样的?
王炎:戴老师说大家的记忆被涂改,以至整个80年代译制片的记忆神话是关于西方
的,最终定格到好莱坞影片。这一过程是由一个个放映事件、观众的接受以及译制片对
大众文化的...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天价“毛瓷”:政治任务烧出瓷中精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16 01:03:16 2016, 美东)
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3/0802/c367300-22422975.html
文|韧雾
2013年08月02日10:58来源:人民网-国家人文历史
进入民国,官窑不复存在,除了袁世凯在不到百日称帝期间烧制的一批“洪宪瓷”,也
只是昙花一现了。1949年后,诞生过一批人称红色“官窑”的瓷器,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便是“毛瓷”。
在湘绣湘瓷艺术精品拍卖会上,一套74版毛瓷碗以800万元的天价摘得“标王”桂冠
7501瓷,水点梅花,饭鼓、汤勺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官窑始于北宋中晚期。官窑举全国人力物力之最,不惜工本,万中挑
一,涌现出一批汝官哥定钧窑等传世精品瓷器。进入民国,官窑不复存在,除了袁世凯
在不到百日称帝期间烧制的一批“洪宪瓷”,也只是昙花一现了。1949年后,诞生过一
批人称红...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2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曼德拉暴露中国媒体的糊涂范
今天一早起来打开电视看新闻,立刻感受到一派紧张肃穆的气氛,原来是南非总统曼德
拉在清晨去世。某大媒体的主播用慢速悲伤的语调宣布这一消息,原本只有几十分钟的
新闻栏目,足足用了半个钟头来回顾曼德拉的一生。整个节目不断强调这位世纪老人为
自由平等,特别是种族和解而做出的奋斗。演播室连线驻美国前方的记者,第一时间传
达了美国总统奥巴马悼念讲话的精神,整个介绍长达数分钟,近乎对讲话全文翻译。随
后,屏幕底端出现了令人震撼的标题:“全球公民典范”!伴着香港歌手专门献唱的《
光辉岁月》,镜头中再次不断展现曼德拉一生的辉煌瞬间,尤其强调他与原白人统治者
和解,以非暴力方式结束种族隔离的伟大历史功绩。
短短几个小时内,新闻编导能够制作出这么政治定位鲜明、情感充沛饱满、内容资料丰
富的电视片,实在让人赞叹。随后整整一天中国新闻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更是体现了
快速而强悍的国际新闻反应和展示能力。当然,由于解读角度和煽情方式都基本一致,
也不免让我这个从早到晚的实时关注者感到一丝乏味。
赞叹归赞叹,乏味归乏味,作为媒体研究者,我又不免多想点什么。在国际新闻界,我
们好像很久没有见过如此规格来纪念一位逝者了。...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43
引子:历史,有时就是这么的荒唐
一九六二年五月,香港郊区与中国边界之间的华山上。
进入酷暑之季的南粤,烈日暴晒、酷热难当。成千上万衣衫褴褛的越境者麇集在华山的
山头上。因为害怕被抓,像小野兽一样躲在灌木中、小路上、草丛中,一些孩子因为恐
惧在瑟瑟发抖。
山路上,年轻点的扶着老父亲老母亲,头发凌乱的妇人抱着瘦骨嶙峋的孩子。在长途跋
涉之后,又饥又渴,有人晕倒在地上挣扎,口里吐着白沫……即将崩溃的越境者们一看
到是背着相机的记者,认为救星来了,顿时,整条山道上的人齐刷刷地跪在地下叩头求
助。哭泣之声震动草木……
五月中旬,香港《星岛日报》、《明报》等所有媒体整版整版地刊载发自华山的消息:
“因为害怕军警抓捕,他们大都白天躲在山上,到晚上下山来到附近村里人家讨要吃的
。有些难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生命已十分危急。”
“记者赶到该区采访时,华山打靶场后的山边,已有数名难民死亡在那里。他们因风声
紧,不敢下山,但在此烈日炎热天气中,极度疲乏饥饿。造成死亡。”
在人权法制都相对完善的香港,出现了这一幕幕人间悲惨的场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时间,定格在一九六二年“六二”大逃港事件中!
一、沙头角事件
...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606
44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震惊世界的十万人大逃港内幕
2011-02-26 03:02   作者: 长河   读者评论 1 条
引子:历史,有时就是这么的荒唐
一九六二年五月,香港郊区与中国边界之间的华山上。
进入酷暑之季的南粤,烈日暴晒、酷热难当。成千上万衣衫褴褛的越境者麇集在华山的
山头上。因为害怕被抓,像小野兽一样躲在灌木中、小路上、草丛中,一些孩子因为恐
惧在瑟瑟发抖。
山路上,年轻点的扶着老父亲老母亲,头发凌乱的妇人抱着瘦骨嶙峋的孩子。在长途跋
涉之后,又饥又渴,有人晕倒在地上挣扎,口里吐着白沫……即将崩溃的越境者们一看
到是背着相机的记者,认为救星来了,顿时,整条山道上的人齐刷刷地跪在地下叩头求
助。哭泣之声震动草木……
五月中旬,香港《星岛日报》、《明报》等所有媒体整版整版地刊载发自华山的消息:
“因为害怕军警抓捕,他们大都白天躲在山上,到晚上下山来到附近村里人家讨要吃的
。有些难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生命已十分危急。”
“记者赶到该区采访时,华山打靶场后的山边,已有数名难民死亡在那里。他们因风声
紧,不敢下山,但在此烈日炎热天气中,极度疲乏饥饿。造成死亡。”
在人权法制都相对完善的香港,出现了这一幕幕人间悲惨的场面,到底是怎...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16403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蒙古国游记
原创]草原沧桑话天狼
****************************************************************************
*****
2007年9月,我去蒙古国旅游一个月。这是我写的蒙古游记,但远超出传统游记的范围
。除了蒙古国特色风情之外,我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从独特的视角,沿着蒙古历史的坎
坷进程,深入分析了草原游牧文化的特征,着重阐述了我对狼图腾观点的看法。全文共
13章,每天上载一章。
*************************************************************************
1. 西出长城
八月下旬,从北京直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火车,两星期内的车票全部售馨。我决定
改乘汽车,到达中蒙边境后,再转火车去乌兰巴托。每年六月到九月,是蒙古气候最好
的时候,这个黄金时间段,自然而然成为去蒙古旅行的旺季。
下午五点刚过,我来到了北京木樨园长途汽车站。六点三十分开往中蒙边境二连浩特的
长途客车,停在车场左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大客车下,有几个看上去是一家的人。年轻姑娘正在协... 阅读全帖
h******k
发帖数: 13418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ZT:红色贵族联动覆灭记!
红贵族“联动”覆灭记
作者:永远战士
我们先从一份誓言看起:
“我们宣誓:誓死捍卫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彻底批判形形色色的
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坚决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保卫无产阶级铁打的江山永
不变色!
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
无产阶级专政万岁!
誓死保卫党中央!
誓死保卫毛主席!
誓死保卫毛泽东思想!”
看看,够革命吧,够红色吧!他们是文革中最早的一批红卫兵,到过天安门,参加
过破四旧,进行过大串联,至于抄家打人更是家常便饭。他们鼓吹红色恐怖,私设公堂
,私设监狱,严刑拷打文化界名人甚至自已的同学老师,我们现在所了解的许多令人发
指的罪行其实大多出自于他们的疯狂,他们的正式名称叫“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
”。讲到这里,相信不少人开始认为他们是文革的宠儿,是文革的依靠对象,甚至以为
文革自始至终始终是他们在主导。错!他们非但不是什么宠儿,更不是什么依靠对象,
他们是一股反文革的力量,从一开始就是文化大革命要清除的对象。
一、都是对联惹的祸
“拿起纸笔做刀枪,集中火力扫黑帮”,文革初期,许多高干子弟连谁是黑帮都搞
不清楚就跟着起来瞎折腾,就如同今天很多年青人连什...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库大道与西伯利亚大铁路
茅海建
2016-08-28 13:31
就在不久前(2016年6月),我用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做了一件“思出其位”的事
情——去了外蒙古(蒙古国)和外外蒙古(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布里亚特是蒙
古的一支),然后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从乌兰乌德到赤塔、后贝加尔斯克、满洲里,
回到哈尔滨。原订计划还包括尼布楚(涅尔琴斯克),但由于奇特的原因,未能成行。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想能实地考察一下清朝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张(家口)库(伦,即
今乌兰巴托)大道”和世界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张库大道起点
西伯利亚大铁路
无论是张库大道还是西伯利亚大铁路,都不属我专题研究的范围,也不是今天能够看到
或体会到其伟大功用的壮丽景象。“张库大道”在历史上的灿烂辉煌,今天已难觅遗迹
;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时的伟大设想,从未实现。我之所以花去这么多的时间(其中还
包括大量的前期准备),只是为了满足我的知识好奇。这些毕竟是在历史上意义重大的
道路——在史籍中所占的地位太重、所占的分量太大,以致我在教学与研究中时常会与
之不期而遇——能够站在实地想象当年,稍稍有点“凭吊”、“怀古”的意味。历史学
家最...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4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张库大道与西伯利亚大铁路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yingba (吳鐘學),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张库大道与西伯利亚大铁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28 21:22:03 2016, 美东)
茅海建
2016-08-28 13:31
就在不久前(2016年6月),我用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做了一件“思出其位”的事
情——去了外蒙古(蒙古国)和外外蒙古(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布里亚特是蒙
古的一支),然后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从乌兰乌德到赤塔、后贝加尔斯克、满洲里,
回到哈尔滨。原订计划还包括尼布楚(涅尔琴斯克),但由于奇特的原因,未能成行。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想能实地考察一下清朝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张(家口)库(伦,即
今乌兰巴托)大道”和世界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张库大道起点
西伯利亚大铁路
无论是张库大道还是西伯利亚大铁路,都不属我专题研究的范围,也不是今天能够看到
或体会到其伟大功用的壮丽景象。“张库大道”在历史上的灿烂辉煌,今天已难觅遗迹
;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时的伟大设想,从未实现。我之所以花去这么多的时间...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9
毛泽东时代的资本与劳动(上)
2012年11月18日至19日,第十届开放时代论坛在安徽泾县查济村“钟秀梦缘”举行。本
届论坛以“70年代中国”为主题,旨在探讨中国在70年代的转型,辨明改革开放前后的
政治、经济及社会联系的丰富性及复杂性,淡化过于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缓冲“左”
、“右”的诘抗,拓展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尺度。
我今天想要换一个角度来讲毛时代的经济问题。以前我们学习的党史、国史、经济史,
都是说我们的领导人多么能干,所以办成了什么事,或者反过来,说领导人不能干(犯
错误),所以某些事情办得不好,这都是从积极因素进行解释。这有一定的解释力,但
是远远不够,还需要从反面加上一个消极因素的解释角度,而这往往是被人忽视的角度
。就是说,只要破坏不到一定程度,它不足以阻止那个潜力。
毛时代那个制度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投资能力和动员劳动力能力上升两个方
面。一是有效地把全社会的经济剩余转为生产投资,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财政的投资
能力;二是通过农村基层三级政权的建设使得动员活劳动投入的能力也最大化了,因此
毛时代的制度潜力、投资能力的提升是来自于社会革命的成果(剥夺了地主、富...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