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刘禹锡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R*****g
发帖数: 682
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刘禹锡创作《陋室铭》的前前后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在和州
任刺史写下的千古名文《陋室铭》。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刘禹锡在当时是怎样写出这篇
传世佳作的。
住房越来越小,一气写出《陋室铭》
资料显示,唐贞元年间,刘禹锡任监察御史时,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
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同时被贬边远地区(这
就是有名的“八司马事件”),从此便长期(约21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过着像屈原
一样的“逐臣”生活,极为凄苦。种种不幸的遭遇,形成了他孤高自傲的性格,同时也
给他以长期接近人民的机会。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而在他的创作
中有不少揭露、讽刺权贵和称颂高风亮节的诗文。
笔者在和县文管局了解到,刘禹锡的《陋室铭》在民间流传着是被“气”出来的。
以下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八月,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
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通判。按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
但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小人,当时看刘禹锡被贬至当刺史,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
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c456c0100f2t8.html
史义军 http://blog.sina.com.cn/shiyijun6530 2009-08-22 07:07:05
史义军
多年来,我一直对收藏文革期间的刊物有兴趣,经常跑潘家园旧货市场,功夫不负有心
人还真叫我淘到了一些旧杂志,如,《红旗》、《学习与批判》、《朝霞》和1970年代
的大学学报等。在我阅读这些刊物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文章经《红旗》转载后多多少少
都有改动,有的改得还比较大,这一现象勾起了我的研究兴趣,如,《北京大学学报》
1974年第6期(12月20日出版,第46——51页)发表了闻军的《论刘禹锡的政治诗》一
文,《红旗》杂志1975年第2期(2月1日出版,第72——81页)转载了这篇文章。我比
较了《北京大学学报》和《红旗》杂志上的《论刘禹锡的政治诗》的两个版本,文章改
动很大。修改最主要有两点:
一是《红旗》发表的修改稿突出了刘诗的政治意义。如在文章开头的“帽子”部分,《
学报》原稿说:“刘禹锡流传下来的诗共约八百首,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它
的一部分... 阅读全帖
t**********k
发帖数: 511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史有感(柳宗元,刘禹锡)
读史有感(柳宗元,刘禹锡)
刘禹锡和柳宗元是德宗贞元九年(793年)的同榜进士,两人可以说是志和道同的老朋
友,都是当时主张政治革新的著名人物,后来同时被贬,仕途坎坷。
一般认为柳宗元文强于诗,其文影响极大,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维基百科称他为
思想家。但是,他却写下了两首极为著名的短诗,就凭这,他就在宏大深远,色彩斑斓
的的众多唐诗中谋得了一个不朽的地位,为世代传颂。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用一典,写得极为清新可人,我想没有人读不懂。然
而,意境深远,很多人啰里啰嗦写了一大堆,仍然远远不及其内涵,唐诗的魅力就在于
此。
唐诗的确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不信你就试一试,这二首诗几乎是白话。
第一首就是一张水墨画,以此景作画的可真不少。蓑笠翁真正是在钓鱼吗?也许在钓心
情,钓风景,或者干脆在钓官,没有人知道。只是一个人在寂静,孤独,一片雪白的天
... 阅读全帖
z********r
发帖数: 5804
4
来自主题: _FreeSpace版 - 刘禹锡:一个猛男的心路历程zz
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大约是他的父母梦见大禹赐子,所以才取了这样的名字
。他的老家在哪儿,一直是一本糊涂账。刘禹锡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大耳
朵也这样吹),所以是中山(今河北定州)人;但有人质疑说,刘禹锡既然是中山靖王
之后,那就应该是沛县人,所以他的籍贯应该是彭城(今江苏徐州,沛县是徐州属县)
才对。
咱们先按下这个令人挠头的考据问题不表。老刘家到了刘禹锡这个时候其实很破落,刘
禹锡的祖父刘云、父亲刘溆(一作刘绪)都只做到了州县的副官而已。其父因逢安史之
乱,举家迁居嘉兴,刘禹锡便出生在这里。年轻的时候,他曾到吴兴向诗僧皎然、灵澈
问学,其 《澈上人文集纪》 记曰:“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当他还是梳着两个朝天髻的小屁孩的时候,就恭谨地手捧文房四
宝随灵澈上人他们学诗,而这两个诗名藉甚的老和尚也都对他的才华表示了肯定。子曰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Salon版 - 刘禹锡与白居易崇德尚道
刘禹锡与白居易崇德尚道
刘禹锡,字梦得,曾任监察御史;白居易,字乐天,曾任刑部尚书,二人同年,且都是
中唐时期的诗人。他们常以诗歌对答互相鼓励,二人均辑录《刘白唱和集》,人们将他
们并称为“刘白”。
二人有许多相近的经历,皆因敢于上疏直言而多次被贬谪,但是他们始终坚持其信念,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白居易《种桃杏》)。
详情请看:
http://t.cn/EGLkZYn
s*********d
发帖数: 912
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史有感(柳宗元,刘禹锡)
刘, 柳二人的友谊也是很让人羡慕的。记得那时候读刘禹锡的”祭柳员外文”, “重
祭柳员外文”,完全没有对死者的介绍,颂扬什么的, 全是絮絮叨叨的哭诉自己的震
惊,悲伤, 和后事的安排。第一次的祭文还说“顾君之死, 乃形质尔, 魂气何托,
听余哀辞”, 难为他们两个不信鬼神的人,到这个时候却终究忍不住希望对方仍然以
某种形式存在着。第二祭时好像明白点了, 虽然还是“安知世上,, 真有此事”,
却毕竟说的是“形与人等, 今既如斯, 识与人殊, 今复何托?” 想来柳宗元的过人
见识, 究竟“何托”?治柳四年,成了一千多年来治理穷山恶水的经典案例。 与他相
比,刘禹锡后来四十多年来的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却是默默无闻了的。
c***c
发帖数: 6234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史有感(柳宗元,刘禹锡)
写得真好。读此文如饮佳酿。
刘禹锡的诗我是极其喜爱。后来知道他人品一般,叹息很久。唐诗就是这样用词普通而
意境悠远。不管多久,重新读来都有新的体会。
btw 王谢家族好像除了王敦,没有权臣,反而弱智和2B人士多些。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害
人啊
S***y
发帖数: 186
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史有感(柳宗元,刘禹锡)
刘禹锡的诗的确有股洒脱之气。但是说“刘诗中的豪放和乐观在唐诗中比较少见” 有
待商榷吧。
切不说边塞诗中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的豪放,如深沉,抑郁的杜
甫都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更别说李白那些脍炙人口的豪迈诗篇了
。至少
盛唐时期的诗篇还是颇有些朝气蓬勃的佳作的。
p***r
发帖数: 20570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史有感(柳宗元,刘禹锡)
一直很喜欢刘禹锡。喜欢这个人。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百折不挠的人,在其中刘是一个异
数。本来青年时代被贬,后来有了重新启用的可能,多数人是会感恩戴德谨言慎行的,
刘绝对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他才会写出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一出,自然惹得一大票政敌很不高兴,本来想为刘说好话的人也不便出口,最后
他不得不继续流放生涯。刘显然不是那种聪明的乖巧的情商高的人。但是他确实是个硬
汉,一个"你可以流放我,但是不能让我低头"的人。
直到14年之后,刘才再度回到长安,这次,连当初的政敌大多都不在了,他刘郎也垂
垂老矣。不过他还是没忘记"毒舌"一番。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啊。我想,等我老了,很老很老了,老到他那些咏史的名句,那些模
仿民歌的诗词我也许都会忘记,但是最后这句前度刘郎今又来怎么也不会忘记。
n*******w
发帖数: 6708
1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史有感(柳宗元,刘禹锡)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经典的体现刘禹锡装13和自大,自我感觉良好的本质特征
y****e
发帖数: 1785
1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史有感(柳宗元,刘禹锡)
好文,最后一段没展开啊有点突兀。
刘禹锡的竹枝词更“蛮”一些,那种蜀人特有的诙谐明快。
c***c
发帖数: 6234
1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史有感(柳宗元,刘禹锡)
还是在高中,偶然读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诗,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后来发现原来这家伙
还写了,倒是无晴却有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
沙中浪底来等许多名句。
一直奇怪,为什么他的诗名比不上李杜白,甚至比不上小李杜白。好像说刘禹锡心胸比
较狭窄,睚眦必报。永贞革新失败后,二王八司马被贬,柳宗元想到的是朋友的困难,
刘却一心想怎么重返朝廷。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m**********e
发帖数: 2808
1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史有感(柳宗元,刘禹锡)
这两位是难兄难弟了,互换贬官的位置也很让人感动,不过诗的风格很不一样。
柳宗元我很是偏爱,在我心中仅排在韦应物和王维后,他诗风偏萧散清淡,但才很高,
掉起书袋来也是毫不含糊,不过和后期狂用典的西昆江西派不一样,狂用典起来时也不
觉得晦与拗。不过他又和陶王孟韦这堆人有点不一样,这些人是真的性格清淡,所以由
内至外,他们的诗都比较清新平和。柳宗元本身是有抱负的人,看他的文章也觉得他是
一个思路广,思想敏锐的聪明人,真正的本人是锐气极盛的,而写山水田园时,总是有
点硬要把锐气强行收起的感觉,所以他的山水田园诗总是带点险峭,失了一点冲淡温和
,他曾说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形容他的诗有点恰当,《江
雪》和《渔夫》就是好例子。他写得真正冲淡的好诗是《觉衰》(不过每次我读时我忍
不住问候他#*&%@*$#@&,你才三十七岁就觉什么衰,简直是*#&#*@&!~*$%矫情!!!)。
他的郊庙祭祀雅诗不少,当然这些我不懂得欣赏,但看得出他正统经史的训练也是了得,
才子,真是才子。。。
刘禹锡感觉他是自然,然而是不怎么打扮雕饰都难掩明艳之色的那种,也同意他的乐观
豁达。我自己的感觉是他...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14
中国古代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就是“三纲五常”。 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是儒
家文化的核心之一。宋朝人洪迈在他写的《容斋随笔》中,专门谈到‘朋友之义’,对
这个‘义’字作了生动的解释。这段的白话译文如下。
朋友之间的道义十分沉重。天下的人所共同遵从的道义有五方面: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以致朋友的交往。从天子以下至百姓,没有不需要朋友而能有所成就的。“天下的
道德败坏之时,也就谈不上友谊了“,见于《诗》。”不能取信于朋友,也就不能得到
上面的信任”,见于《中庸》、《孟子》。"是朋友就信任他"’这是孔子的志愿;"
车马衣裘和朋友一起使用"’这是子路的志愿;"与朋友交往有信用",这是曾子的志
愿。《周礼》中的六种好的行为,第五种叫"任",就是说取信于朋友。汉、唐以来,
有范式与张劭、陈重与雷义、元稹与白居易、刘禹锡与柳宗元这几对朋友,他们始终交
情笃好,不曾因为死生贵贱而改变他们的心志。本朝建立后的一百多年间’这种好风气
还存在。可惜的是,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这里提到了有名的四对朋友,即范式与张劭、陈重与雷义、元稹与白居易、刘禹锡与柳
宗元。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他们的故事。
...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24532
15
出自:《子刘子自传》
释义: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既因自己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而感到遗憾,又为自己心地纯洁而问心无愧,可以说其崇
高的政治志向至死不变。
刘禹锡: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中唐刘禹锡之所以被称为“诗豪”,是因为他的豪迈强健品格体现于其诗歌作品的关系
。他在晚年撰写〈子刘子自传〉,宋代苏轼读这一篇文章后误以为‘刘禹锡既败,为书
自解',因而批评他。倘若苏轼对于刘禹锡的批评确凿,则与白居易在内的历代诗歌评
论家给予刘禹锡的“诗豪”美誉相为矛盾。刘禹锡在〈子刘子自传〉中云,“不夭之贱
,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本
文就此中“心无疵”一句进行讨论,试探解说刘禹锡〈子刘子自传〉的另一种可能性。
本文认为刘禹锡'心无疵'自评的思想渊源于他在〈天论〉上、中、下三篇文章中阐明的
天人思想,并且认为从他的政治倾向和诗歌中的心理表白,可以找出“心无疵”自评的
实践根据。总而言之,刘禹锡的'心无疵'并不是苏轼所说的“自解”,而是他以天人思
想为标准从而努力体现理想、修养身心以后给予自我的评价
该句的意思是: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
语出:
刘禹锡在

发帖数: 1
1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人都有明白的时候
人都有明白的时候,也有糊涂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这个糊涂与明白往往又是选择性的。
一:崔群为咸允求官
秘书监刘禹锡的儿子咸允,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也未考中。刘禹锡悲愤惋惜,感到做官的
道路太艰难。然而他又太疼爱儿子咸允了,等到上朝的时候,就将自己着急的心情讲给
大臣们听。太和四年,已故吏部侍郎崔群与刘禹锡的交情很深,他见刘禹锡如此悲愤着
急,非常想推荐帮助咸允。这一年秋天,崔群的学生张正谟来到京兆府担任考官,崔群
为了刘禹锡的事特意召见了张正谟,当面将咸允的功名托付给他,希望能将咸允选拔上
。等到公布考试录取的名单及名次时,咸允的名次排在很后面。崔群大怒,告诉把门的
人说:“张正谟来了,不要给他通报。”
二:崔群提拔张正矩
张正谟的哥哥张正矩以前是河中参军,在考试时名列前茅。这时崔群是主考官,考官将
考完封好的考卷交给主考官,崔群在批阅张正矩的试卷时,十分赞许,又觉得张正矩是
已故兵部尚书张正甫的弟弟,所以便决心选拔上报。等到正式批准的公文传下来以后,
张正矩和考官前来拜谢主考官崔群。张正矩首先开口,上前致词说:“我真是无法报答
您的大恩,我们一家兄弟两个人,都得到推荐选拔,粉自碎骨也无法报...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7
命运之谜 崔群竟是半信半疑
人都有明白的时候,也有糊涂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这个糊涂与明白往往又是选择性的。
一:崔群为咸允求官
秘书监刘禹锡的儿子咸允,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也未考中。刘禹锡悲愤惋惜,感到做官的
道路太艰难。然而他又太疼爱儿子咸允了,等到上朝的时候,就将自己着急的心情讲给
大臣们听。太和四年,已故吏部侍郎崔群与刘禹锡的交情很深,他见刘禹锡如此悲愤着
急,非常想推荐帮助咸允。这一年秋天,崔群的学生张正谟来到京兆府担任考官,崔群
为了刘禹锡的事特意召见了张正谟,当面将咸允的功名托付给他,希望能将咸允选拔上
。等到公布考试录取的名单及名次时,咸允的名次排在很后面。崔群大怒,告诉把门的
人说:“张正谟来了,不要给他通报。”
二:崔群提拔张正矩
张正谟的哥哥张正矩以前是河中参军,在考试时名列前茅。这时崔群是主考官,考官将
考完封好的考卷交给主考官,崔群在批阅张正矩的试卷时,十分赞许,又觉得张正矩是
已故兵部尚书张正甫的弟弟,所以便决心选拔上报。等到正式批准的公文传下来以后,
张正矩和考官前来拜谢主考官崔群。张正矩首先开口,上前致词说:“我真是无法报答
您的大恩,我们一家兄弟两个人,都得...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1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孔子之礼的最高标准:和谐礼让
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十一月,高宗李治去泰山封禅途中路过寿张县,听说
当地有个名叫张公艺的老人,一家九世同居,北齐、隋、唐朝廷都给予过表彰。李治觉
得稀罕,就专程到张公艺家视察,问他一家能够九世同居的奥秘,张公艺书写百余“忍
”字而献,李治观赏良久,大加赞叹。
东汉,汝南有个叫薛包的贤人,父母去世后,侄儿要求分家,他难以制止,于是把
家产一分为二:奴婢自己用老弱的,说“他们与我共事久,你不能使唤啊”;田地房产
自己选择瘠薄破旧的,说“这是我年轻时置办的,感情难以割舍啊”;器皿家具自己取
朽败的,说“我使用惯了,吃饭睡觉觉得舒服啊”。
结果侄儿不成器,败家破产,薛包经常用财物接济,使他免于挨饿受冻。汉安帝听
说后,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四月征召薛包至洛阳,拜为侍中,礼敬有加,但他以死
乞归,安帝只好“赐告归”。
《资治通鉴》记载的这两则故事,讲的是和谐礼让的道理。
礼的最高标准是什么?孔子所倡导的礼,是规范人们言行举止的礼仪制度,最高标
准是和谐。他所说的“臣事君以忠,君待臣以礼”,其实质就是和谐。他的学生有子进
一步说明:“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应该讲究一切恰到好...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历史故事:要孝敬父母,还要善待别人的父母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讲:我有父母老人
,别人也有父母老人。我孝敬自己的父母,也应该善待别人的父母。我有儿女,别人也
有儿女。我关心爱护自己的儿女,同样也应该关爱别人的儿女)人生在世,就应该有这
样的胸怀。(pixabay.com)
一、戒酒戒色,认真改过
王处仲经常沉迷于酒色,身体损伤很大。左右的人劝阻他,向他讲述了贪恋酒色的很多
危害。他听了以后,感到情况严重,说:〝哎呀,我自己还不知道啊!〞
于是,王处仲打开后阁门,把几十个婢女,全放走了,随她们自找出路。
王处仲从此戒酒戒色,集中精力求学,德才大进,身体也健壮起来。
人们说他是一个能够认真改过的人。
二、要孝敬父母,还要善待别人的父母!
朝廷决定:把柳宗元,贬到柳州;把刘禹锡,贬到播州。柳宗元想到:刘禹锡上有老母
,需要侍候,而播州环境险恶,生活特别困苦。就上奏朝廷,请求自己和刘禹锡更换地
方(柳州比播州,生活环境好一些)。
皇上不允许,说道:〝正是要把刘禹锡贬到险恶的地方去,怎么能管他侍候不侍侯母亲
?〞
裴度慢慢上言道:〝陛下刚侍奉过太后,不应该... 阅读全帖
h**z
发帖数: 9751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华书局唐诗排行榜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4007.htm
1 黄鹤楼 崔颢
2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3 凉州词(黄河远上) 王之涣
4 登鹳雀楼 王之涣
5 登岳阳楼 杜甫
6 登柳州城楼 柳宗元
7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8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0 蜀道难 李白
11 次北固山下 王湾
12 枫桥夜泊 张继
13 终南山 王维
14 长信秋词(奉帚平明) 王昌龄
15 登高 杜甫
16 泊秦淮 杜牧
17 江雪 柳宗元
18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19 乌衣巷 刘禹锡
20 滁州西涧 韦应物
21 夜雨寄北 李商隐
22 燕歌行 高适
23 琵琶行 白居易
24 观猎 王维
25 出塞 王昌龄
26 过故人庄 孟浩然
27...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华书局唐诗排行榜
RANK AUTHOR NAME
18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19 刘禹锡 乌衣巷
36 刘禹锡 石头城
89 刘禹锡 竹枝词(杨柳青青)
78 卢纶 长安春望
79 卢纶 晚次鄂州
99 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26 孟浩然 过故人庄
62 孟浩然 春晓
7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73 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
91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51 岑参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55 岑参 逢入京使
77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 崔颢 黄鹤楼
96 崔颢 行经华阴
8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12 张继 枫桥夜泊
38 ...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22
2018/01/21
10:26
俞天任
企鹅号
悟空问答经常会发生“顺杆爬”的事情,哪怕是个乌龙问题,也肯定会有些“达人
”在很认真地本着政治正确的目的回答,甚至有些问题都是在自问自答以示爱国情怀,
这个“如何有理有据的驳斥「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这种观点?”的问
题就是一个例子,看了半天实在看不下去放了一炮:
已经有38位老师回答了这个问题,看下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驳斥“离开了日本外
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这种观点似乎很简单,但“有理有据”好像就太难了,简直不
可能。
看了几位老师的驳斥,基本上不是答非所问,就是概念混乱或是偷换概念,再不然
就是强词夺理,毫无逻辑型的。
1.答非所问型的。这个问题是说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能不能说话,至于离开了
汉字日本人能不能活说话不在问题之内。本身日本人从来就没有否认过汉字在日本文化
中的地位,就连日文中的“假名”也是由汉字的边旁或者草写转换来的。不单是汉字,
就是汉文(文言文)在日语中的地位也非常高,尤其是精英们,离开了汉文还真不会说
话,最近因为安倍的森友丑闻,“忖度”这个很生僻的词突然流行了起来。使用汉文中
的词在日本人来说是... 阅读全帖
h**z
发帖数: 9751
23
发信人: hznz (hznz),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华书局唐诗排行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9 13:26:23 2014, 美东)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4007.htm
1 黄鹤楼 崔颢
2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3 凉州词(黄河远上) 王之涣
4 登鹳雀楼 王之涣
5 登岳阳楼 杜甫
6 登柳州城楼 柳宗元
7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8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0 蜀道难 李白
11 次北固山下 王湾
12 枫桥夜泊 张继
13 终南山 王维
14 长信秋词(奉帚平明) 王昌龄
15 登高 杜甫
16 泊秦淮 杜牧
17 江雪 柳宗元
18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19 乌衣巷 刘禹锡
20 滁州西涧 韦应物
21 夜雨寄...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4
彭城刘氏,士家之后
不是匈奴
添几句说明
刘氏来源复杂,但是主体多数应该是汉族,匈奴改姓的是少数。刘禹锡家族源有争议,
不过他自己说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子嗣很多,中山在北
方,所以刘禹锡说他祖上后来南迁洛阳。七世祖刘亮,曾祖刘凯,祖刘锽,父刘绪。匈
奴一说来自刘禹锡说他家家于洛阳,而新唐书宰相世系以河南刘氏为匈奴之后。但是河
南刘氏只是指出了一位宰相刘崇望的那一支,不能推广家于洛阳的刘氏都是匈奴。而且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没有注意,如果刘亮真是孝文帝时代迁洛阳,那七世祖实在太过勉
强,年代隔开太久,不可能。要说是北周的那位刘亮呢,是有可能,但是中间有断开链
,不确定。不能确定的话,既然刘禹锡自称中山,而别人奉承则以彭城刘氏许之。所以
这个匈奴后代有点儿吸引眼球之嫌疑。何况,可考的是,从他父亲那代就避乱南迁,他
生于江南,长于江南,那按现在观点,也可以说他是江南人。。。。
p*e
发帖数: 6785
25
来自主题: Joke版 - 中华书局唐诗排行榜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znz (hznz),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华书局唐诗排行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9 13:26:23 2014, 美东)
http://baike.baidu.com/view/1524007.htm
1 黄鹤楼 崔颢
2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3 凉州词(黄河远上) 王之涣
4 登鹳雀楼 王之涣
5 登岳阳楼 杜甫
6 登柳州城楼 柳宗元
7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8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0 蜀道难 李白
11 次北固山下 王湾
12 枫桥夜泊 张继
13 终南山 王维
14 长信秋词(奉帚平明) 王昌龄
15 登高 杜甫
16 泊秦淮 杜牧
17 江雪 柳宗元
18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19 乌衣巷 刘禹锡
20... 阅读全帖
f*n
发帖数: 48
2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陋室铭》所涉诸关系的启示
《陋室铭》文短理长,寓意深刻。细细琢磨,其中涉及若干关系,启示颇多。
一、物质与精神。两者都重要,若在物质有限的状况下选其一,我选后者。
就是不以争物而丧失人格、降低身份,要多为别人,牺牲自己。在把有限的东西
让给他人的同时,升华精神,守住气节。据说当时《陋室铭》作者刘禹锡被贬至
安徽
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仅住房一事,半年时间要他
连搬三次,且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而是面对陋
室,作对联,写铬文,一身豪气,悠然自得。当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撰写了“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当将他的住所由城南调到
城北,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时,刘禹锡见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触景生情,写了
“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当再次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
椅的房子时,他便写下《陋室铭》。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用物斗人,人将常胜,
因为人除了物质还有精神,当这种精神与物质统一为一体时,它可以战胜一切。
所以,人贵在精神。
二、低俗与高雅。人生在世可能体会到两种境界。大多开始不免平常低俗,
随着人生进步,人们会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不断提
L******e
发帖数: 651
2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中国5000年历史沉积下来的三千精华语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7.君子坦荡荡...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761
28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六朝遗事何处寻zz
——刘禹锡《金陵五题》的比较阅读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古称金陵,此名得之甚早,《金陵图》云:“昔
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因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望气者言江东有天子气,凿
地断连岗,因改金陵为秣陵。”他们的作法似乎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后汉书》中说:
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叹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孙权将统治中心自京口迁至秣陵,改名建业,取其“建功
立业”之意。229年,孙权在此正式称帝,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其后,东晋和宋、
齐、梁、陈等王朝相继在此建都,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六朝(229—589年)。这些朝代
国祚极短,又极尽奢侈豪华之能事。后代诗人面对“王气黯然收”之后的金陵,想象秦
淮河上金粉浮动、光影飘摇的往昔,常常为之感喟唏嘘,“金陵怀古”遂成为咏史诗中
的一个专题。中唐诗人刘禹锡的《金陵五题》是写得早而又写得好的诗篇,在主题、意
象、语汇诸多方面,都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五题”分别吟咏石头城、乌衣巷、台城、生公讲堂和江令宅,实际上是从不同角
度、不同侧面着笔,反复表现“兴亡”这一核心主题,《石头城》是第一... 阅读全帖
b*****g
发帖数: 304
29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这一年教儿子中文的体会
《唐诗选》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送兄 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244
3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人世几回伤往事(1)
刘禹锡的家世挺有趣的,他祖上是匈奴人,随魏文帝迁都来洛,按照魏文帝的规矩与匈
奴的传统,改姓刘(其实匈奴人姓刘也糊涂,他们的原因是因为曾和汉高祖和亲,就跟
着姓刘了,但是从母姓并不合汉地习惯,再说同姓不通婚,他们这样其实是不伦不类了
);后来刘家避安史之乱迁到嘉兴,刘禹锡以后就自称“江南客”了,尽管他是胡人
—— 所以说起刘禹锡,我总想起有东北口音的大喜,呵呵

同。
y****e
发帖数: 419
31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区域文化与唐诗创作
http://www.gmw.cn/content/2004-10/27/content_121364.htm
本页位置: 主页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日期: 2004年10月27日
戴伟华
区域文化对诗歌创作在不同作家身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诗歌创作中使用方言应该视
为是对地域文化表现的结果。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三云:“唐人诗中,往往用方言,孟
浩然诗:‘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不当作’,犹言先道个不该也。”
民间歌谣对作家的影响,民间文学向文人创作的渗透,往往孕
育新的艺术品种。刘禹锡喜爱民间创作,并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吸收其营养。”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并引云:“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
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者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
,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
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扬之,附于末
,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竹枝词》这些创作具有地方特色,主要体现民歌韵味,便
a***n
发帖数: 199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3章 北宗正义
第3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
,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
。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推崇慧能一系,尤其对日后兴起的五家
七宗之禅的弘传,更是铺天盖地,使曾经盛行一时的神秀一系几近湮没,弘忍门下的传
禅之史亦被修正。长期以来,人们只能从南宗所传典籍中了解北宗禅法,这不免产生许
多不符史实之处,而曲解神秀一系。
神秀(605-706)生于隋大业元年(605),俗姓李,陈留尉氏(河南尉
氏县)人,年十三,“属隋季王世充扰乱,河南山东饥疫,因至荧阳义仓请粮,遇善知
识出家。便游东吴,转至闽,游罗浮、东、蒙、台、庐诸名山,嘉遁无不毕造。学究精
博,采《易》道,味黄老及诸经传。自三古微赜,靡不洞习。”他在游历期间,内外兼
修,博综多闻,受老庄玄学、《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和《四分》律仪等儒释道
的全面熏陶,使他“说通训诂,音参晋吴,”具备了日后成为一代教主的才学。神秀二
十岁时,在东都天宫寺受戒,四十六岁至蕲州黄梅... 阅读全帖
s**i
发帖数: 666
33
这是她的list
发信人: binwang (北美巡鳖),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Re: 这一年教儿子中文的体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an 11 19:52:27 2011, 美东)
《唐诗选》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送兄 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阅读全帖
M*********m
发帖数: 2024
34
来自主题: _ZST版 - 文人关系
嗯,当时的那几个人都不错。刘禹锡和柳宗元也是这样。
刘禹锡与柳宗元于元和十年同被召回京城,不但未被起用反而再度遭贬,柳宗元得知自
己被贬至柳州,而刘梦得远谪播州时,不禁大哭起来:“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
,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于是,柳宗元立即“请于
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
州”。
刘禹锡是个非常有政治抱负的诗人。白居易对他非常惋惜,曾经写到,“诗称国手徒为
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这也就是“巴山楚水
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唱和的来历。
o***s
发帖数: 42149
35
有一种情怀,叫怀旧;在这个基础上又产生一种经济。某一种美丽在形体上消失了,某一种繁华在物质上消失了,但总会留下一些附属物,这些附属物不是美丽和繁华的主体,但附加了有关美丽和繁华的信息,这些信息进入文化人的视野,产生怀旧行为;然后延伸到经济领域,产生经济消费行为。
例如杨贵妃在马嵬驿香销玉殒之后,她美丽的形体和大唐的繁华在物质空间消失了,却延伸到精神和经济领域,产生了新的商机,这里暂且称为“贵妃商机”。
贵妃商机一:马嵬驿老板因杨贵妃遗物致富
熟悉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天宝十四年,36岁的杨贵妃香销玉殒,然而,杨贵妃的美丽继续被消费着。
就在她身死之处——马嵬驿,有一家酒店的老板:一位老太太,弄到了杨贵妃的一只袜子,用锦制作的,称为“锦袜”。
老太太意识到杨玉环虽然死了,但杨玉环的粉丝们(姑且称为“玉米”)的心没有死,商机将汹涌而来。
于是,老板就打出广告:“有大唐第一美女杨玉环锦袜一只,亲密接触一次出价百钱。”
酒店客流量顿时猛增,住不住得好,吃不吃得香,无关紧要,紧要的是“玉米”们能拿着这只传说主人是杨贵妃的袜子把玩,欣赏,感叹,想象她的美丽性感,格调稍微健康一点的就回味杨贵妃所在的... 阅读全帖
x*****a
发帖数: 7797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唐代诗人的寿命有多长?
唐代诗人的寿命有多长?
古人由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医疗卫生、等因素,人的一般寿命较短,不仅是普通
老百姓,就是当时诗人的寿命也不长,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
有,人活七十古来稀”。另一个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感秋咏意》诗句中也有“旧话相
传聊自慰,世间七十古来稀。"可见在当时人们活到七十确是古来稀了。
为了证实这句老话的说法,现就唐代诗人有明确生卒年代可查的人中抄录了36人,
就他们的寿命做个统计。要说明的是他们都是自然死亡,不包括其它原因死亡。(例如
上官仪被下狱死,其孙女上官婉儿在唐玄宗起兵被弑,宋之问赐死,王昌令被弑)
36位唐代诗人生卒年代年令如下;
贺知章(659---744)85岁 张九令(678---740)62岁
王之焕(688---742)54岁 孟浩然(689---740)51岁
李颀 (690---751)61岁 綦母潜(692---749)57岁
祖咏 (699-约746)47岁 王维 (701---761)61...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7927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国历代关于围棋的一些史料
一、传说中的尧时代
Δ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世本·作篇》)
Δ尧造围棋,以教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晋张华《博物志》

Δ帝尧陶唐氏初娶富宜氏,曰女皇,生朱。兄弟为阋,嚣讼女曼游而朋淫。帝悲之,为
制弈棋以闲其情。(宋罗泌《路史·跋》)
Δ尧教丹朱棋,以文桑为局,犀象为子。(南朝梁元帝《金楼子》)
二、夏
Δ乌曹(传夏桀之臣)作赌博、围棋。(明陈仁锡《潜确类书》)
三、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
Δ今宁子视君不知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
Δ习射、习御、习琴、习弈,终无一事可以息得者。(《关尹子》)
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上》)
Δ以智力求者,譬如弈棋,进退、取与、攻劫、放收,在我者也。(《尹文子》,东汉
或魏晋人托名之作)
四、两汉、三国(前206—265)
Δ戚夫人侍高帝(刘邦),于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晋葛洪《西京杂记》)
Δ杜陵杜夫子善棋,为天下第一。(同上)
Δ广...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5225
38
温家宝喜爱引经据典 对文学哲学的嗜好直追毛泽东
文章来源: 明镜网
说温家宝是中国的国务院总理中最喜欢引经据典,吟诗诵赋的一位,不会有人质疑。不
要说华国锋,李鹏等胸无点墨,文化素养甚差者望尘莫及,赵紫阳,朱镕基等人虽有一
定文化修养,但多保留在私人领域,从没有像他那样乐于在处理公共事务的场合展示;
而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虽然在年轻时写过“大江歌罢掉头东”的雄浑诗句,然而在他
担负繁重的行政职责后,其文学细胞仿佛已经被压得萎缩。
西方政治领袖一般受过良好的教育,引用柏拉图,荷马,莎士比亚都是家常便饭。
虽然不是个个都能像英国首相邱吉尔那样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是许多人的文史知识渊
博,例如尼克松就是文章高手,演讲和撰文都不同凡响。中国领导人就不同了,一方面
他们的知识结构单一,另一方面按照官场的潜规则,官员们一般宁愿收敛自己的文化艺
术才华,避免“树大招风”。像温家宝这样,实在算得上是屈指可数。
。如果放在所有中共和国家领导人中来衡量,论对文学,艺术,形而上哲学的嗜好
,温家宝直追毛泽东但是二人有很大不同:毛泽东当年是党的领袖,并不直接担负主管
国家机器运行的职责,他可以醉心于充当民族的...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5443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南外F比女外F可恶一万倍
中国汉族血统还是很纯的,基因学证明中国历史上北方的民族融合几乎不存在
我们先做一个假设,如果中国北方真的发生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那么突厥语民族
(匈奴、突厥)、蒙古语民族(鲜卑、契丹、蒙古)、满语民族(女真、满州),应该
和汉族有相同的共有Y染色体类型分布。
但我们研究R1a1、C3c、O2b三个染色体类型,却发现,汉族人中找不到这三种类型
的Y染色体。
首先说C3c,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数据库里有560多个北方汉族样本、1200多个南方
汉族样本(2004年时),里面居然没有一个C3c,而在外蒙地区的蒙古人中,这个比例
为17%,在哈萨克族人中为12%,在图瓦人中24%,也就是在突厥语和蒙古语民族人口中
出现频率都特别高!而560多个汉族和1200多个南方汉族人群样本中,竟然没有一个是
C3c,基本排除了历史上突厥语、蒙古语民族和汉语人群的大规模融合,至少在父系上
的Y染色体中找不到证据。
其次再说R1a1,这个是中亚突厥语民族特有基因,在乌兹别克人中为20.1%,在
Hkoton人中为80%以上,而在汉族人中,没有发现R1a1,汉族人中有将近1%的R1和P,但
不是R1a1,而是他们...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998
40
中国汉族血统还是很纯的,现代基因学研究证明历史上北方的民族融合几乎不存在
我们先做一个假设,如果中国北方真的发生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那么突厥语民族
(匈奴、突厥)、蒙古语民族(鲜卑、契丹、蒙古)、满语民族(女真、满州),应该
和汉族有相同的共有Y染色体类型分布。
但我们研究R1a1、C3c、O2b三个染色体类型,却发现,汉族人中找不到这三种类型
的Y染色体。
首先说C3c,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数据库里有560多个北方汉族样本、1200多个南方
汉族样本(2004年时),里面居然没有一个C3c,而在外蒙地区的蒙古人中,这个比例为
17%,在哈萨克族人中为12%,在图瓦人中24%,也就是在突厥语和蒙古语民族人口中出现
频率都特别高!而560多个汉族和1200多个南方汉族人群样本中,竟然没有一个是C3c,
基本排除了历史上突厥语、蒙古语民族和汉语人群的大规模融合,至少在父系上的Y染色
体中找不到证据。
其次再说R1a1,这个是中亚突厥语民族特有基因,在乌兹别克人中为20.1%,在Hko
ton人中为80%以上,而在汉族人中,没有发现R1a1,汉族人中有将近1%的R1和P,但不是
R1a1,而是...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453
41
来自主题: Talk版 - 浅谈传统理念“安贫乐道”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即宇宙规律,一直是各家学说、各个学派所追求的总归宿
、最高目标和境界。安贫乐道是我国古人的一种立身处世之道,也是自古以来为人称颂
的美德。“安贫”反映的是对清贫的物质生活安然恬静的一种坦然态度,“乐道”反映
的是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儒释道在传统文化中的渊源传承,使得历史上有很多安贫
乐道之士,他们不为世间贫穷、富贵等外在环境所动,始终道心坚定,以学道、悟道、
得道为最大的快乐,以下举些例子。
孔颜乐处
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意指如符合正道,即使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是乐
在其中了;孔子还曾这样描述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称赞他的学生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说颜回使用非常简陋的竹器吃饭,用瓢饮水,
住在陋巷,别人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处之泰然,不改安贫乐道的心境。对于孔子、
颜回这样品德高尚的人来说,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人们把他
们这种融于道的心灵深...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761
42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求推荐中文现代文背诵经典

ZHAO
古文观止太长了,简化一下有必要。
我觉得广东高中语文的古文选挺有趣,可以做一个简化版的底子:
1. 论语六则 (第一则见于《学而》篇,第二、三则见于《为政》篇,第四则见于《公
冶长》篇,第五、六则见于《述而》篇)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3.鱼我所欲也 《孟子》
4.逍遥游 《庄子》
5.劝学 《苟子》
6.曹刿论战 《左传》
7.出师表 诸葛亮
8.桃花源记 陶潜
9.三峡 郦道元
10.师说 韩愈
11.陋室铭 刘禹锡
12.阿房宫赋 杜牧
13.岳阳楼记 范仲淹
14.醉翁亭记 欧阳修
15.赤壁赋 苏轼
16.爱莲说 周敦颐
18.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19.陶潜的《归去来兮辞》
20.王勃的《滕王阁序》
21.苏洵《六国论》
诗词47篇 (后面唐诗 宋词300首是进一步)
1.关雎 《诗经》
2.蒹葭 《诗经》
3.氓 《诗经》
4.离骚 曲原
5.观沧海 曹操
6.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8.次北固山下 王湾
9.使至塞上 王维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11.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12.蜀道难 李...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216
43
偶曾经被chrr问得哑口无言。。。
实际上我还是会本族的一点文化的,会写“竹枝词”。。。
看看刘禹锡的。。。
竹枝词 刘禹锡
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其二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一点介绍,http://www.guangdongok.com/web/gdwh/2004-04/1080897735.html
-----------------------------------
竹枝词也叫竹枝曲、竹枝歌、竹歌。最早的竹枝词出自唐代流禹锡,后人将这种
歌咏地方风俗及男女之请的格律要求比较宽松的七言绝句称为竹枝词。歌咏岭南的竹
枝词唐代几已经出现。后来历代竹枝词不断。外地入粤人士,如唐代皇甫松、宋代杨
万里、清代阮元等,均留有描写岭南风物的竹枝词。岭南竹枝词的作者更多的是本地
人,他们中间有达官显宦,也有一般乡村的读书人。
从现存众多岭南竹枝词的情况看,竹枝词随着创作的繁盛,从原来笼统称为“竹
枝词”而发展到后来的分门类:如以地域分,出现“广州竹枝词”、“珠江竹枝词”
、“番禺竹枝词”、“南海竹枝
j******n
发帖数: 21641
4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闲人”解(很长的转贴,可跳过)
xys
【网里乾坤】∽∽∽∽∽∽∽∽∽∽∽∽∽∽∽∽∽∽∽∽∽∽∽∽∽∽∽∽∽
◆      “闲人”解
·树 玄·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这是苏轼的小品文字《记承天寺夜游》,全文83字,载《东坡志林》卷一。
苏轼强调,只有“闲人”方能欣赏那如“积水空明”,“藻荇交横”之“竹
柏影”。不是“闲人”,是不能欣赏的。
欧阳修《采桑子》的“念语”中有“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句,“清风明
月”有“闲人”欣赏,是“清风明月”之“幸”。欧阳修也认为“闲人”方可欣
赏“清风明月”。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苏轼《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
三首》),又一个“闲人”。高楼将八方美景“收拾”给“闲人”欣赏。
李白游湖南桃花岩留有诗句:“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李白《安陆
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看来,李白也“好闲”,愿做一个“闲人”。
何止李白,何止欧阳修,何止... 阅读全帖
a*********3
发帖数: 660
45
01.《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
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
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
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
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诗。此诗在喜欢喝酒的
广大群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
02.《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 阅读全帖
w**********1
发帖数: 319
4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转贴] 唐史闲话之宰相风度
转帖一篇网文,好文共欣赏呵!
《唐史闲话之宰相风度》
文:萧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历代中秋咏月的佳作不胜枚举,我独爱此句,感其
意境之雄浑高远,方知何谓盛唐气象。皓月当空,天青海碧,也不禁想起此诗的作者,
被誉为“文中之帅”的开元名相张九龄来。
张九龄,以诗文和风度名动一时,为人正直而有责任感,一心“致君尧舜上”的儒
家知识分子典型,一度和玄宗也曾君臣相合,共创开元盛世,然终不敌李林甫之巧言令
色善事人主,在其口蜜腹剑下败下阵来。颇有艺术家气质的玄宗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表达
了自己的不满--在秋天给张九龄送去一把扇子,暗示已经用不着他了。然张九龄虽被罢
相,其翩翩神采仍让玄宗念念不忘,其后每逢荐引公卿,玄宗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
好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一语道破唐代对士人品貌的推崇。唐代以科举取仕,
但科举高中并不等于就能马上当官,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考核,考核的标准有四条:
一曰身,谓体貌丰伟。头一条就是要求风神俊朗,可见帅哥在唐朝实在很占便宜。
而相貌太过丑陋的人是不能做官的,大概觉得有伤国体,很丢士大夫颜面。
二曰言,言辞辩正。要能言善辩,哑巴、口吃患者、说不了两句话...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7
再柳宗元与刘禹锡这对好朋友,百日革新失败流放,十年后方回长安,然后继续被发配
边远地区,柳抑郁不欢,几年后去世于柳州刺史任上,而刘禹锡十几年回来,还敢接着
写,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不足
M******8
发帖数: 8425
4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人世几回伤往事(1)
2010-05-07 15:08
其实以前我分不清刘禹锡和刘长卿。很多时候,我觉得他们是同一个人。
直到后来,我读了他们各自的集子,才发现,这两个人,除了姓氏一样,其实很不相同。
如果笼统地说哪里不同,那可能就是,刘禹锡是桃红色的,刘长卿是深绿色的。
一开始我只知道刘长卿五言写得好,号称 “五言长城”,诸如“日暮苍山远,天寒白
屋贫”,又如“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等等。然而,在翻阅他集子中五言诗的时候
,我发现刘长卿的七律也很出色,别具一格。
即如这首《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先不论此诗寓意如何,单看写法。第一句“春风”,点明时节,阖闾,点名地点,倚棹
,说是送别。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水国春天,阴晴不定,略有寒意。34句分承第2句和第1
句,细雨润衣,风吹落花。南朝古诗《玉人咏梅》中说梅花“飘落疑有声”,刘长卿此
处仿佛是在证实,“听”了听,终于“无声”。“看不见”,“听无声”,使得这两句
摆脱了单纯的景物描写带入了个人情感。下面写“倚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6
M******8
发帖数: 8425
4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人世几回伤往事(4)
2010-05-19 12:30
说到深绿,刘长卿那首《长沙过贾谊宅》似乎更典型点: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前面四句次第而下,写谪官万古与贾谊同悲,然而“独寻”而终于只落得日暮时分之“
空见”,又能如何?到这里似乎已经写尽诗意。后面仿佛就是进一步阐发了这几句的意
思,最后“怜君”一种委屈,是在自怜。整首诗越发冷清瘦削。
其实在这首诗里,我最喜欢的还不是“秋草”这一联,而是“万古惟留楚客悲”。作为
律诗开头的第2句,这种写法蛮好。跟那首相比,那首第2句是“水国春寒阴复晴”,稍
微少了点犀利;而这个“万古”则集中了全诗意韵所在。比较商隐那个“风过回塘万竹
悲”,看上去有点类似。起手昂然不群,也是直指人心的妙笔啊。
这四首放在一起看,刘长卿写“万古”,“万里”,情绪并不激昂,笔端多冷静;而刘
禹锡写“几回”“万木”笔下风云激荡。而从全诗来看,刘长卿更绵密,刘禹锡更疏阔
。似乎刘禹锡在下笔时,思维更加开阔;而刘长卿着眼于当下眼前更多些。
l*****f
发帖数: 13466
5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长周末前灌水一篇
儒林续谈:风月--儒林外史与板桥杂记
这段跟儒林已经木多少关系了....
风月本为文人雅事。儒林中有少卿一手擎杯一手携夫人游清凉山的朗风霁月,也少不得
写到狭邪风月:南京十六楼中来宾楼一位名妓:聘娘。
对风月史所知甚少,只知道这几个关键字,教坊,乐户,官妓。唐有教坊记与北里志,
元有青楼集,明有板桥杂记,都是专门记述平康北里那些才色出众的女子。宋朝有没有
类似这样的笔记?没有读到过,不过若干宋笔记里都提到过其时一些著名官妓故事。想
来这些所谓风月,不过是悲惨不堪历史上面顶尖的一点儿传说韵事而已。她们究竟出卖
色还是艺还是兼而有之?这个色艺比重估计要具体看各朝代制度与具体身份,有继承,
也有不同,甚至一个朝代之中也可有变化。如唐朝教坊记里记述的是开元年间制度,京
都教坊分左右,一工歌一善舞,虽居住宫外教坊,而常入内廷供奉,故其中女子身份应
为宫妓,有"内人"之称,男子为宫廷乐工。而同样唐朝的北里志则记述经安史乱后的
中晚唐情形,乐妓们集中居住在长安平康里,同样隶属教坊,却不是供奉内廷,而要应
诸曹署行牒,为官员们饮宴歌舞劝酒助兴。这些"公差"而外,她们与假母(鸨母)同
住,在严厉教训下努...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