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初唐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g
发帖数: 918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初唐帅才
李世民要学他的表叔去打高句丽,李靖说他代劳,世民不听,认为廉颇太老了,不用他
。结果李世民征高句丽,无功而返,还受了伤(中了毒箭),回来没多久就挂了。后来
李靖的学生李绩帮唐高宗打下了高句丽。
武则天后来当皇帝,把李靖的徒孙一窝端了,从此唐朝开始外战不行。
C*********g
发帖数: 918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初唐帅才
所以成了托塔李天王么,秦琼、尉迟迥就只能当门神。
w****n
发帖数: 25644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初唐帅才
你这个是韩版?
s*******l
发帖数: 597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初唐帅才
这么乱的历史你从哪里得到的?
O****X
发帖数: 24292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初唐帅才
不是地位超然,是地位低下,而且玩政治(即使成功)的得益太少
w****n
发帖数: 25644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初唐帅才
士气低落呀,。。。。。。,
x****o
发帖数: 29677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初唐帅才

他手握重兵,又是朝廷顶梁的人物,随便占哪边,都会造成朝局动荡。万一他支持的那
一方失败,大唐内战差不多。
反过来他只要忠于唐朝,无论谁当上皇帝都得重用他
w****n
发帖数: 25644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初唐帅才
所以我说,人家站的是大队,不是小队,呵呵。
人家不屑的。。
m*t
发帖数: 2464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初唐帅才
其实李世民的表叔杨广同学才是真正的雄才大略,就是急着了点。
兵威临诸突厥,开凿大运河链接南北繁荣经济,远征高丽,都指明了战略方向。就是执
行起来太着急出了问题。
唐太宗和高宗接着干,终于用人得当完成任务。
m*t
发帖数: 2464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初唐帅才
李世民打了两次高勾丽,贞观19年和贞观22年。贞观23年5月,李世民就挂了,享年51
岁。史书上说“风疾”,多少有点为尊者讳的意思,就像说土共黄菊死于感冒一样。背
后很多事,不是当事人不可能知道的。
w****n
发帖数: 25644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初唐帅才
俺觉得这个有点类似那个袁崇焕大人红衣大炮远程击毙努尔哈赤,好像也是一年后暴毙
而亡。
说不定奴酋被炮弹擦破了皮,得了破伤风,哈哈。

51
v*****s
发帖数: 20290
12
嗯,你是挺冤的,同情你。
我们这儿说的府兵应该是北朝到初唐的事情吧。宋以后还有府兵?明朝的军户能不能算
府兵呢?
t*n
发帖数: 14458
13
恭喜版主上任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tin (大猪小猪摞一盘),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苏定方一千破八万的一点点考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3 11:10:12 2012, 美东)
~~~~~~~~~~~~~华丽的分割线~~~~~~~~~~~~~
初唐名将苏定方一个战绩,记录在敦煌吐蕃文文献中,为汉文史书所无
网上文字多为:“达延莽布支于乌海东如与唐廷苏定方交战,达延战死,且以八万败于
一千”。查阅《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本)》,王尧 陈践 译注, 民族出版社,
1992
这是汉文译文的“大事纪年”中的。这么惊人的战果,竟然在汉文史书中一笔都没有提
到,实在令人惊异。有个藏族学者(忘了名字了)认为是王,陈二人翻译错误,应该是
达延莽布支胜了。但是两位作者治学相当的严谨,前言中写道:
再版之中做过大量的订正。单单这个错误翻译没有得到纠正的概率不高。而且在增订本
最后还给出了藏文的影印,如果的确是翻译错误,早被很多人指出来了,而不是仅仅一
个人持此观点。
《唐代西突厥都曼起兵史事考 - 《新疆社会科学》...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14
恭喜版主上任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2 讨论区 】
发信人: tin (大猪小猪摞一盘), 信区: Military2
标 题: 苏定方一千破八万的一点点考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3 11:10:12 2012, 美东)
~~~~~~~~~~~~~华丽的分割线~~~~~~~~~~~~~
初唐名将苏定方一个战绩,记录在敦煌吐蕃文文献中,为汉文史书所无
网上文字多为:“达延莽布支于乌海东如与唐廷苏定方交战,达延战死,且以八万败于
一千”。查阅《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本)》,王尧 陈践 译注, 民族出版社,
1992
这是汉文译文的“大事纪年”中的。这么惊人的战果,竟然在汉文史书中一笔都没有提
到,实在令人惊异。有个藏族学者(忘了名字了)认为是王,陈二人翻译错误,应该是
达延莽布支胜了。但是两位作者治学相当的严谨,前言中写道:
再版之中做过大量的订正。单单这个错误翻译没有得到纠正的概率不高。而且在增订本
最后还给出了藏文的影印,如果的确是翻译错误,早被很多人指出来了,而不是仅仅一
个人持此观点。
《唐代西突厥都曼起兵史事考 - 《新疆社会科学》...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15
☆─────────────────────────────────────☆
jjjstc (买买提就是一个垃圾处理站) 于 (Fri Apr 6 19:09:50 2012, 美东) 提到:
天天行军打仗不会乱了吗?
☆─────────────────────────────────────☆
Ranma (ranma 1/2) 于 (Fri Apr 6 19:12:37 2012, 美东) 提到:
这么点儿东西就乱的话,粮草啥的都不用带了
☆─────────────────────────────────────☆
protagonist (★★★★★) 于 (Fri Apr 6 19:18:56 2012, 美东) 提到:
哪有什么军响,战死沙场才是真的汉子。所以古代都要去拉壮丁,没人愿意去当兵。西
方还好,有雇佣兵一说,当兵就象一个职业,干活拿钱。
☆─────────────────────────────────────☆
jjjstc (买买提就是一个垃圾处理站) 于 (Fri Apr 6 19:19:33 2012, ...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287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商朝先公王亥
这个。。。西方自古典希腊以来,历史典籍还是有不少的。各种合同文书积压得把图书
馆都压塌了。他们缺少的是官方修订的国史,不缺民间或者贵族门阀的历史文献。
中世纪以后西方的贵族家族记载很复杂,类似于中国周朝到初唐的谱系学。不过中国的
门阀崩溃了千年以上,谱系典籍散失殆尽。西方贵族体系才过去200年,又早早进入现
代社会,所以典籍比较齐全。今后什么东西都在计算机里备份,估计典籍散失的问题再
不会有。
c***c
发帖数: 21374
17
还“任何贵族都会被后来者废去贵族地位。“
从东汉末期的豪强政治开始,经过漫长的魏晋南北朝,再到隋朝,再到初唐,一直到武
则天大下杀手为止,贵族有无种乎?
明朝那些n多的皇族,有无种乎?
清朝的八旗呢?
t*n
发帖数: 14458
18
黑齿常之统率河源军威震吐蕃时候,发生了一个超自然现象。作战前线,城池护卫森严
,连一只苍蝇都进不来。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三头狼突然神秘出现在军营中,还很有兴
趣地围观军官宿舍。军事禁地,闲人免进,格杀勿论。这三头狼自然很杯具地被射死了
。黑齿常之心头一动,觉得此乃不祥之兆,命人把尸体扔到外面。不久,他上奏皇上要
求讨伐三曲党项被批准,但是让另外一位将军李谨行代替。李谨行到军中不久就病逝。
黑齿常之逃过一劫。
这个故事是《朝野佥载》里记载的。发生时,作者张鷟正在河源军中任职,所以可信性
很高。当然三头狼跟大将病死有没有关系就另说了。
这位替黑齿常之应了天劫的李谨行是初唐另一位少数民族名将,来自生活在白山黑水之
间的靺鞨。
拿评书里的话来说,出身粟末靺鞨的李谨行是满门忠烈。隋炀帝东征,李谨行的大爷瞒
咄率领本部一千来家归顺了朝廷。
不久,李爸爸突地稽接任酋长,率兵跟着杨广打仗,颇有战功。而且非常仰慕我天朝上
邦文化,大搞汉服运动。弄得炀帝很高兴,授突地稽金紫光禄大夫,辽西太守,封扶余
候。
不过李爸爸在隋朝的经历并不顺利,很快赶上了隋末大乱。隋炀帝幸江都,李爸爸也是
跟随百官之一。最后,终于... 阅读全帖
h******x
发帖数: 10156
19
李勣(公元594年—公元669年),本名徐世勣,字懋功,被唐高祖赐姓李,变成了
李世勣,后来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又变成了李勣,如此圆滑变通,难怪有人说他
是一狡贼。但就算是一狡贼,他也是一位重义重情的狡贼,他亲自为病中的姐姐煮粥,
以致烧着了胡子,他向李世民央求保留故友单雄信的性命无效,就割下大腿上的一块肉
喂给单雄信,立誓将故友之子抚养成人,一生如亲人般地照顾单雄信的妻子儿女。历史
成就了李勣,历史又嘲弄了李勣,这位一生与胡人殊死拼杀的名将,其旁系后代被迫逃
亡,成为胡人队伍中的一员,成为与大唐兵戎相见的敌人,权利斗争,是是非非,谁又
能说得清?
李勣出身富家子弟,本是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后来迁移到东郡卫南(今
河南浚县东南)居住。富家子弟,却甘心做贼,一点也没有逼上梁山的无奈,可见隋末
天下大乱的程度。李勣年方十七,就投入了瓦岗(今河南滑县南)剧盗翟让的队伍,积极
出谋划策,献计献策。他劝说翟让, “东郡是你我的家乡,大家乡里乡亲,不宜劫掠
。荥阳、梁郡是汴水所经,商旅众多,咱们劫掠公私商船,足以养活瓦岗队伍”,翟让
拍手称妙,依言而行,队伍很快就壮大到一万多人。大隋...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20
囧啊
俺本来回头写这个,被你抢先鸟。。。。

李勣(公元594年—公元669年),本名徐世勣,字懋功,被唐高祖赐姓李,变成了
李世勣,后来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又变成了李勣,如此圆滑变通,难怪有人说他
是一狡贼。但就算是一狡贼,他也是一位重义重情的狡贼,他亲自为病中的姐姐煮粥,
以致烧着了胡子,他向李世民央求保留故友单雄信的性命无效,就割下大腿上的一块肉
喂给单雄信,立誓将故友之子抚养成人,一生如亲人般地照顾单雄信的妻子儿女。历史
成就了李勣,历史又嘲弄了李勣,这位一生与胡人殊死拼杀的名将,其旁系后代被迫逃
亡,成为胡人队伍中的一员,成为与大唐兵戎相见的敌人,权利斗争,是是非非,谁又
能说得清?
李勣出身富家子弟,本是曹州离狐(今山东鄄城西南)人,后来迁移到东郡卫南(今
河南浚县东南)居住。富家子弟,却甘心做贼,一点也没有逼上梁山的无奈,可见隋末
天下大乱的程度。李勣年方十七,就投入了瓦岗(今河南滑县南)剧盗翟让的队伍,积极
出谋划策,献计献策。他劝说翟让, “东郡是你我的家乡,大家乡里乡亲,不宜劫掠
。荥阳、梁郡是汴水所经,商旅众多,咱们劫掠公私商船,足以养活瓦岗队伍”,翟让
拍手...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45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窦建德的虎牢关很蹊跷
隋朝和初唐可以认为南北朝的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贵族后裔还没有全部灭亡
而贵族在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力,是现代平民无法理解的.
南北朝(我说的是南北朝不是魏晋)士族的书生动辄身高八尺,九尺.而一些王孙公
子的爱好,是"格猛兽"
人类和人类的区别,你们是无法理解的.
当然,我不是说,以李家人的作风,会在史料上诚实.
我只是说三千破十万这件事情,无论真假,都是一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可以发生的
事件.
至于真假,以李家人这方面的功力,只能是天知道.
r*****y
发帖数: 53800
22
某知名id的 “苏定方一千破八万”的帖子最近引起了热议。原作者认为,按照敦煌吐
蕃文文献记载,初唐名将苏定方曾以一千兵马击败依附吐蕃的吐谷浑贵族达延莽布支率
领的八万之众,这是一个较少为世人所知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战神苏定方创造的又一
个奇迹。
该作者的原贴在此:
http://www.mitbbs.com/article/History/31855677_4.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History/31855679_4.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History/31855681_4.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History/31855687_4.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History/31855685_4.html
不难发现,其实该作者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史料证据来自于《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增订
本)》,王尧 陈践 译注, 民族出版社,1992。相关的具体文字表述为:“达延莽布
支于乌海之东岱处与唐朝苏定方交战... 阅读全帖
Z*********i
发帖数: 3422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古代三大军事家
戚继光是很牛。但这里讨论军事家我理解好像是包括两方面,实战的战果和军事理论。
说到战果,白起,李牧,王翦,韩信,卫霍,初唐二李都很牛。而且,忘了提神人陈庆
之而北朝第一名将韦孝宽,而戚略逊一点(不过戚对小日本和蒙古的战绩的确很解气)。
说到军事理论,吕望,孙吴,孙膑,司马穰宜,李卫公,戚都很牛。
但如果二者并重,历史上李卫公当是第一,单看他的两个半学生(李绩,苏定方,侯君
集)以及之后的徒子徒孙(裴行俭,程务挺),随便拉出一个也是当世名将,战果赫赫,
而且多是对外族战争。李二能让这样半神一样的人物甘受驱驰,千古一帝当之无愧。
c*****1
发帖数: 3240
24
☆─────────────────────────────────────☆
ridgway (ridgway) 于 (Wed Nov 21 10:33:20 2012, 美东) 提到:
某知名id的 “苏定方一千破八万”的帖子最近引起了热议。原作者认为,按照敦煌吐
蕃文文献记载,初唐名将苏定方曾以一千兵马击败依附吐蕃的吐谷浑贵族达延莽布支率
领的八万之众,这是一个较少为世人所知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战神苏定方创造的又一
个奇迹。
该作者的原贴在此:
http://www.mitbbs.com/article/History/31855677_4.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History/31855679_4.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History/31855681_4.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History/31855687_4.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History/31855685_4.ht...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25
zz
二凤改史这个事,咳咳,争论的双方,基本上不是在争论“史实资料”,而是在争论“
对史实资料的理解和诠释”。
宋以前的原始史料,因为总量不太大,要搜集占全了也不会很困难,所以争论双方
手里的东西基本是一致的。但是“史料”,或者说双方都承认有效的“原始资料信息”
,往往只含有“某月日,甲在某地做了A事”这样最基本的要素。
于是双方就围绕着这些基本要素开始掐架——正方:甲做A事是因为B原因,从A事
可以推断出他还做了C事、D事——反方:甲做A事是因为E原因,从A事可以推断出他不
可能做F事、G事——这样。
所以,其实双方争论的不是“甲做A事”这个基本史实要素,而是从这些要素里推
断出来的B、C、D、E、F、G这一大串东东。
至于争论方往哪个方向推断,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很大程度上是由立场或曰
屁股决定的。二凤改史这事现在闹得杯具,也主要是因为很多写史人和读史人的立场经
历了一个先抑后扬的转化,简单的说——过去大部分人把他捧得太高了,于是他现在摔
得不惨不足以平民愤……- -b
俺先说说现在已知的史实资料,也就是争论不大的“甲做A事”部分。
按照贞观年间大臣和史官们的说法,“起居記錄,...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26
ZZ from 森林鹿's blog
先说一下观点,俺也认为杨广弑父烝母的事被后人夸张了很多,但是楼主说“正史没
有,全是野史编的”,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那些野史的来源,恰恰是被楼主自己举出来的正史《隋书》。
隋书卷三十六  列传第一
后妃
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之女也。……  初,上寝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
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
。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诚误我!”意谓献皇
后也。因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曰:“召我兒!”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
也。”述、岩出阁为敕书讫,示左仆射杨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
令夫人及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
“事变矣!”皆色动股栗。晡后,太子遣使者赍金合子,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
人。夫人见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于是乃发,见合中有同心结数枚。
诸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陈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
使者。其夜,太子烝焉。及炀帝嗣位之后,出居仙都宫。寻召入,岁...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开府的制度注定要互相残杀
不能全看wiki吧,东突厥早期扶植李唐,但是刘武周梁师督等割据势力也是以东突厥为
靠山的。李唐翅膀硬了以后,和东突厥的关系逐渐转向对抗。
这里推荐对初唐历史感兴趣的同学看沉醉唐风论坛水支的李世民系列。
zz
曾经有一篇影响力比较大的专业文章,认为在武德年间,突厥人和李世民私下紧密结盟
,所以每每在关键时刻做出一些有利于李世民的举动。然而细究文章本身,却发现其中
有不少很不合逻辑之处。这且不论,比较公认的一个观点是,武德后期突厥频繁入侵的
事实,的确有利于李世民“保住”他自己那不合常理的、摇摇欲坠的尊贵权位。
突厥一下子凶猛起来的原因,不外乎外在因素和内在问题两点。外在因素方面,一
是据说武德后期到贞观前期,长城一线的气候有些反常,干旱和水灾交替出现,很大程
度破坏了游牧民族的正常生产,使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加紧劫掠;二是中原的统一逐
渐完成,以前各个小割据势力争着向突厥送礼的局面不复存在,武德五年之后,似乎连
李唐也拒绝再向突厥送礼。一下子断绝了从中原而来的大笔财源,当然会给突厥造成一
定的经济困难……子曰:粮食的仇恨是很大滴。
至于内在问题,主要是与突厥上层不稳定的继承法有关。
突厥... 阅读全帖
Z*********i
发帖数: 3422
28
赵大政治是没得说,军事还是弱些,所以不如李二自信,不敢放手使用手下将领,才有
杯酒释兵权。而他手下的那批将领,如石守信,高怀德,也远不如李二的二十四功臣。
想象一下,如果赵大手下有初唐二李级别的超级名将,估计他就驾驭不了,连睡觉都不
安稳了。
不过赵大在五代这种篡犯相继的时代,能敢于提出不杀臣子的祖训,实在难得。这才有
宋朝宽松的政治气氛,如果不是异族入侵,也许资本主义早几百年就实现了。这点上,
连李二都不如了。
v*****s
发帖数: 20290
29
初唐的时候,双方在西域较量很激烈,一直到钦陵挂了以后,我唐才占到上风。
v*****s
发帖数: 20290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代武功走势图
唐哪有那么猛,开始对吐蕃很下风,大非川啥的就不说了,后来用间搞掉了论钦陵,才
算占到点便宜,结果天宝之后万事皆休。西边的西域四镇反复了多少次,直到开元初才
稳定下来。东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灭了高句丽,转眼新罗就叛了,大唐的安东都护府赶
紧跑回辽东半岛。南边的南诏更是丢人,十万大军丢下去连个声都没有,还连丢两三次。
初唐武力不用说比汉武帝了,比明成祖也是不如的。
j********p
发帖数: 9680
31
从唐僖宗的眼界看满清奴隶主的眼界
新浪
有唐一代一直在首都长安社鸿胪寺(一度改为司宾寺)等机构接待外宾。
外国使者来唐时,鸿胪寺即乘机请教所在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以及人种特征、穿戴
妆扮并绘录为图。唐使赴外,亦每有纪行之作(如唐初王玄策〈中天竺国行记〉)流传
。唐庭上下因此多谙熟外国地理及国际大势。贞元(785—805)宰相贾耽与元和(806
—820)宰相李吉甫便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地理学家,其他如初唐魏王李泰、高宗朝礼部
尚书许敬宗、武后朝风阁舍人梁载言等也都是有地理名著行世。贾耽绘出〈海内华夷〉
巨图,德宗李适竟乐不可支,不仅对贾耽加官进爵,而且还时常展读,向他“指图问其
邦人”。就连被〈新唐书〉指作“昏庸”的唐僖宗李儇在这方面也非颟顸之辈。他在长
安接见巴斯拉(今伊拉克巴士拉)人依宾瓦哈伯是时,“垂询阿拉伯人各种事情甚多”
,并告诉后者:伊腊克(阿拉伯)、中国、突厥、印度及罗马是当时世界上五大国。他
还向依宾瓦哈伯展示了皇室收藏的“各国圣人之像”,如摩诃末(穆罕默德)、摩西、
耶苏(酥)等,并详知其事,使依宾瓦哈伯深为之叹服。
而满清皇帝道光在英国人打到家门口了还在问:“英夷与我... 阅读全帖
C********w
发帖数: 1724
32
据说唐朝以后,老子才姓了李, 李世民干的好事儿。
当然,最有可能是房玄龄揣摩圣意,李世民就笑纳了。
初唐的历史被改得面目全非,李世民的一大污点。
m*t
发帖数: 2464
33
要真论看相识人,初唐最牛的是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一代书法家兼军事家,
名将。裴行俭的哥哥就是裴行俨——《说唐》里面的裴元庆。
薛仁贵在西域大败,后来重新安定西域的就是裴行俭。
裴行俭善长草书隶书,是位书法名家。高宗曾经给他白绢命令书写《昭明文选》,观赏
之后,珍爱他的法度,赏赐丰厚。裴行俭常常说“:褚遂良如果不是精美的笔和墨,还
不曾叫写就写,不选择笔和墨的好坏而能写得机灵敏捷的,只有我和虞世南而已。”
裴行俭善于识别人,有一次看到苏味道、王剧(王勃的哥哥),说道:“您二位日后会
当宰相,那时我不在了,我的小崽子还得麻烦二位照顾。”
李敬玄大力赞扬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才学,推荐给裴行俭,裴行俭说:“做
官的人要达到远大的志向、职位、前途,就要把度量见识放在首位,把文学技艺放在其
次。像王勃等人虽然富有文才,但轻浮急躁,爱卖弄夸耀,哪里是享有爵位俸禄的人呢
?杨炯比较稳重谨慎,可以当到县令,其余的人都不会善终。”
裴行俭推荐的高级将领,例如程务挺、张虔曰助、崔智聅、王方翼、蚕金毗、刘敬同、
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大都是当世名将,由副官升为刺史、将军的有几十人。
... 阅读全帖
a******i
发帖数: 174
34
武则天当皇帝时,有一阵子朝廷禁止天下人屠宰牲口及捕捞鱼虾。这个禁令很荒唐,下
面执行的人自然也就阳奉阴违。有一回,御史大夫娄师德奉命到陕州巡察,地方官员宰
杀肥羊招待。娄师德问道:“皇上下诏禁止屠宰,为何有羊肉?”厨子说:“这羊是被
豺狼咬死的。”娄师德心照不宣,说道:“豺狼真懂事。”随后,厨子又端上鱼脍,娄
师德复问:“皇上禁捕鱼虾,怎么有鱼肉?”厨子说:“鱼也是豺狼咬死的。”娄师德
说:“真笨!豺狼会咬鱼吗?你应该说是水獭咬死的。”
——不过我们今天不说这禁令本身的荒诞(禁令后来又取消了),只说一桩由这道禁令
引出的告密案。当时有个叫做张德的右拾遗,因为喜得贵子,便在儿子“三朝”那天,
偷偷宰杀了几只肥羊,宴请亲戚朋友同事。参加宴席的人中有一个叫杜肃的官员,吃饭
时暗暗往怀里装了一块羊肉,吃饱后就跑去向武则天告密,说张德违禁宰羊。
第二天朝会。武则天对张德说:“闻卿生男,甚喜。”张德拜谢。武则天又问:“何从
得肉?”张德吓了一跳,知道违禁宰羊的事情暴露了,赶紧叩头服罪。武则天笑道:“
朕禁屠宰,吉凶不预。然卿自今招客,亦须择人。”意思是说,民间做红白喜事,原来
就不受禁屠宰令的限制...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2965
35
扯,其他人要不说也不会杀那么多人了。其他人是没有能说得这么工整上口的。要不然
徐兵败后士兵要拿一个幕僚的尸首上去交差。武要真想保他,完全可以下道命令说此人
不杀,为何没见此命令的记载?
您要有本事,要不也来两句和初唐四杰过过招?
f****y
发帖数: 737
36
细读中国历史,会让人发现这位女人的价值一连创造了数个第一,开创了一个文化盛世
的巨人:不仅为皇帝服务,当了30年之久的女秘书,而且又是一位留下完整姓名的王妃
,还是一位被“情敌”不忍心杀死的漂亮女人和一位挖掘文化盛世的绝代才女。她,就
是武则天时代的特殊女性人物,一代才女上官婉儿。
托起唐朝的文化盛世
上官婉儿从小就在武则天身边作使女,并且享受了官人去习艺馆学习的机会,后来精通
经书、史书,而且书法、算术、吟诗、礼节、棋弈均是上乘。她的文章下笔千言,珠玑
连篇,深受武后好评,武后赞扬“此女绝非凡骨”。大约嗣圣元年前后,她就成了武则
天的秘书(侍从)。可是,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则又喜又悲,十多年前,因上官婉儿的祖
父上官仪参与了废后的事件,反对武则天,武则天将其祖父、父亲一下子打入死牢,将
郑氏和不到一岁的婉儿投入宫中做了官奴,婉儿与杀父仇人可能共事吗?
谁知,上官婉儿对武则天由仇恨变成敬佩,深深喜欢上了这位杰出的女性,完全被武则
天的聪明才智和超人的精力所折服。特别是武则天广置昭文学士,让上官婉儿更加佩服。
嗣圣元年二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自己来当皇帝。扬州司马徐敬业率十万之众讨
伐...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37
什么乱七八糟的
比的高句丽根金崛起之后
宋就算跟初唐一样强大,去灭金的老巢,绝对不比隋唐轻松啊,跟大隋一样自己搞垮了先
y***f
发帖数: 341
38
上官婉儿生活的时代,是五言律诗渐趋定型的时代,文学史书本上强调了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诗人在五言律诗的定型上起到了作用,今天看来,遗漏了对上官婉儿的评价。此外,上官婉儿还写了一些山水诗,这些诗作描写了登临山水的观感,大都词清气秀,明丽可喜。
今天的人们对唐诗有这样一句评价,那就是“只能被模仿,无法被超越。”的确,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的诗歌是中国诗歌无法逾越的顶峰。也正因为如此,在那个诗人名家辈出、佳作不可胜数的年代,因为李、杜等伟大诗人的光芒太过耀眼,星光璀璨之下,许多优秀诗人淹没其中,变得不太为后人所熟知。
上官婉儿和她的爷爷、上官仪就是这样的诗人。
美丽和才华,上官家族的优秀基因
虽然今人已经无法确知上官婉儿的五官容貌,但是在各种版本中的传说中,她的美貌都是不容置疑的。而事实上,她的美丽是有家族遗传的,因为她的祖父、上官仪在当时也是著名的帅哥。有记载说,上官仪当年骑马上朝,经过长安城时,俊美的形象和名士的气度惊动了整座长安城。
上官婉儿从她的爷爷那里继承到的另一项家族遗传,就是她的诗才。
“脉脉广川流, 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 蝉噪野风秋。”这首名为《入朝洛堤步月》...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1509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角度看大陆的土改
恐怕都不如北魏及初唐的均田制成功。短短的30年从初级社,高级社到公社再到包产到
户,走到头,本质上还是回到与均田制类似的制度安排上来。当然均田制也不是什么完
美永恒的设计,早晚会流于形式和破败,但回想起当年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芸芸众生
命运握于他人,成为“社会实验”里边的小白鼠,可感可叹!
w*********4
发帖数: 1769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角度看大陆的土改
把土改和均田制相提并论,你也太高看土改、太抹黑均田制了!
均田制下,分配的土地,都是长期战乱后抛荒的无主土地,分配后,八为口分、二为世
业,生产成果除了缴纳皇粮,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土改呢?直接从每个村里搜罗一大批游手好闲的小流氓,强分地主和富农土地,土地的
来源首先就不正当。其次,TG的土改,根本不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明显是为了给后边
的合作化、公社运动做铺垫的。所以,土改的本质,比商周的井田制更无耻、更倒退。
均田制有效的推动了初唐的生产力回复,土改除了满足TG鱼肉人民之外,没有任何进步
意义,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X********7
发帖数: 483
41
说起来,古代女官地位最高的朝代,无疑首推女子地位最高的唐朝。有人认为上官婉儿
任女官时的地位最高,其实不然。上官婉儿14岁时因聪慧善文虽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
中制诰多年,素有“巾帼宰相”之名。但是,这位名重一时的美貌才女却无实职。直到
唐中宗时,才被中宗李显封为昭容,这已经进入了后宫嫔妃的行列,并非女官了。
其实,唐朝内廷有女官制度,是仿照朝廷六部尚书制度而设置的,分设“六尚”,即尚
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下统二十四司,分掌宫廷事务。武则天登基做女
皇帝时,宫中女官谢瑶环官封“尚书院司籍”。后来又因太湖事件钦命谢瑶环为右台御
史,赐尚方剑,巡按江南。她是历史上少见的既有朝廷官职,又有后宫官职的女官。
唐德宗时河北清河才女宋若莘、宋若昭姐妹先后入宫做女官。宋若莘参掌机密,著述文
章,掌管记注簿籍,元和末年去世,赠河内县君。宋若昭在其姐去世后代司其职,封尚
宫,成为内宫女官的最高长官。
女官又称内官、宫官,是指侍候皇帝左右、打理后宫事务、又没有妃嫔名分的高级宫女
。作为帝王后妃体制的伴生之物,女官制度存续沿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之中,对古代宫
廷乃至皇权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女官的...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http://minzu.people.com.cn/BIG5/166719/11192796.html
少数民族融入汉族
何星亮
汉族人口目前超过12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人口众多,并非单纯靠人
口的自然增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族人口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民族的
融入。
自华夏族形成以来,就把周围的其他民族吸收进本族群中。汉代形成汉族之后,继
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成分而日益壮大。大量少数民族迁入汉族地区是导致少数民族融入
汉族的主要原因。由于汉文化水平较高,进入中原或汉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部分融入
汉族。尤以中原最为典型,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几乎全部被融合。
两汉时期是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较多的时期,当时的匈奴、鲜卑、高丽、大月氏、乌
孙、羌等无不向往汉朝与汉文化,与汉族人杂居通婚的不少。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的时期。在十六国时期,史称“五胡”的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在十六国
中,其中有11个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民族的大迁徙造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大融合。各少
数民族统治者都主张学习汉文化,兴办教育,崇尚儒学。十六...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94
43
原文: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出处:
唐•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背后的故事:
我听一高中语文老师讲过一件事情,说的是他在课堂上问一学生,你读了这篇文章
是什么感受?学生回答说:“如沐春风!”老师想了想,说,具体点!学生也想了想,
说,这没法具体,你懂的。
他说他当时就彻底崩溃了。但是他没有爆发,他说,同学,我懂。但考试的时候考官可
不懂啊!
每当我读到一篇我认为很好的文章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个老师讲的这件事。“如沐春
风”用来形容读完一篇好文章后的感受并无不可,但过于笼统,有敷衍了事的嫌疑。历
史好文章很多,那历史上那些人读了好文章又是啥反应呢?
先来看看武则天读了好文章是啥反应。武则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帝,她的反
应也异于常人。
话说徐敬业看不惯武则天临朝称制,于684年九月在扬州起兵,以匡扶中宗复辟为由
反对武则天。古人起兵讲究师出有名。于是徐敬业请文章高手骆宾王写一篇讨伐武则天
的檄文。骆宾王不愧是初唐四杰之一,写起文章来洋洋洒洒,气势磅礴。文章写好,徐
敬业读后大喜,命人誊抄,布告天下。武则天自然也见到了这篇檄文。当她读到“...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人生感悟:道高益安 势高益危
文/贯明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语出《史记·日者列传》,原文是:“道高易安,势高益危。
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意思是说,道德越高尚,就越能为他人着想,这样的人
就越来越安全;权势越大,就更容易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这样的人就越来越危险。道
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纵观古今中外,权大而有德之人自能造福于社会。例如中国的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有德之君,他以仁政治理国家,从不妄动干戈,使初唐时期的“
贞观之治”在文化、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等各个方面,都远远的超越了以
往的所有时代;唐诗的繁荣,散文的复兴以及传奇文学的成熟,也把人类文学史推上了
辉煌灿烂的顶峰。无道的昏君与奸臣则必定危害众生,最终把自己也送上断头台。例如
中国古代的邪恶暴君夏桀、商纣王、秦二世、隋炀帝等人都以暴力杀人著称,虽然他们
在位时都曾不可一世,然而他们无恶不作之后的下场也几乎都是一样的:夏桀被放逐而
饿死,纣王自焚而死,秦二世在手下人逼迫下自刎而死,隋炀帝被自己的卫兵勒死。宋
朝的大奸臣秦桧官居宰相,曾经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然而当他用莫须有的罪名残杀了
民族英雄岳飞之后,就把自己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对外交往方面有“四海咸服,万国来朝”之说,来自四
面八方的朝贡团络绎不绝。如岛国日本,曾十多次派出庞大的遣唐使团。可是,让人费
解的是,与中国大陆近在尺咫的台湾,却从未与唐朝官方有过交往。新旧唐书“东夷”
列传中,日本和朝鲜半岛上诸国均有介绍,甚至连流鬼、儋罗这样丁点大的小国都有记
载,惟独没有提及台湾。台湾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是唐朝未发现台湾吗?当然不是。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军队就去过台湾,只是那时台湾
被称作“夷洲”。《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记载,黄龙二年(230年),吴王孙权派
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支万余人的部队到达夷洲。吴军在岛上驻扎了约一年时间,后
因军士水土不服,不得不返回大陆。随军出征夷洲、后来担任丹阳太守的沈莹,在其《
临海水土志》中对台湾的风土人情描述道:“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
霜,草木不死。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此夷各与为
王,分割土地人民,各自别异。人皆头穿耳,女人不穿耳。作室居,种荆为蕃鄣。土地
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舅姑子妇男女卧息共一大床,交合之时,各不相避。能作
细布,亦作斑...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图书评论的尺度与规范》
图书评论当然就是要针对图书的作者进行指摘和批评的。这本来是毫无疑义的事情。据
说,鲁迅曾经把作者和评论家的关系比作厨师和食客的关系:“身为百年老店的名橱,
做了难吃的菜还不许食客批评,究竟是何道理?!”又据说,反对鲁迅的人曾把这种关
系比作厨师和乞丐的关系:“既然你很长时间没有填饱过肚子了,给你什么就该吃什么
吧,现在你不但不知道谢恩,居然还要挑肥减瘦的?!”我们总是习惯于非此即彼的思
考方式,总喜欢搬出“鲁迅如何如何说”作为自己立论的依据。特别是那些缺乏理论素
养的评论家们,他们总可以从鲁迅那里找出只言片语,自以为这些满不着边际的话语已
经具有了足可以和康德、维根斯坦等西学鸿儒PK高下的魔力。好象是一个习惯于夜里出
来吓人的胆小鬼,手中总忘不了要拿面不只从何处捡拾来的阎王爷的那杆破旗来给自己
撑腰壮胆。
鲁迅说了!
急急如律令!
疾!
看棒!
在相当多的图书评论中,鲁迅成了部分批评家行使语言暴力的象征符号。这多少让我们
感受到了那曾经有过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和“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这一古一今两大
代表至高无上的语言符号。
九千岁待遇的“鲁迅说了”当然具有一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四、虞氏易学の“尪”字說についての考察
本章中、私は、虞氏易学に対する“尪”字說の考察を進める。
まず、虞氏易学の由來問題について、徹底的な研究を進める。
1、虞氏易学の由來
《三國志·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伝》の記錄よると、
臣の高祖故靈陵太守光は、少いとき孟氏易を治る、曾祖父故平輿令成は、その業を纘
述す、至る臣の祖父鳳は、之を為って最も密しく。臣の亡考故日南太守歆は、鳳に本
ってことを受け、最も舊書あり、世にその業を伝え、至る臣の五世になる。
とある。ここには、虞翻の家族が世代に孟氏易を治め、彼の時代までに、すでに五世
になった。このことを以下で說明する、すなわち、
高祖虞光一世(孟氏易)→曾祖虞成二世(孟氏易)→祖父虞鳳三世(孟氏易)→父親
虞歆四世(孟氏易)→虞翻五世(孟氏易から虞氏易へ変る)。
五代の家伝易学は、虞光の孟氏易学から始めて伝えられたのである。虞翻に至って、
《三國志·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伝》の記錄によると、
先師の說を蒙り、經に依り、注を立つ……覽る所の諸家の解、流俗の義を離れず、実
に當らざることあれば、輒ち、悉く改定し、もってその正さに就く。
とある。當時、...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唐太宗的六俊,全是进口的, 而且都是突厥洋名。。。
“拳毛騧(guā)”、“什(shí)伐赤”、“白蹄乌”、“特勒骠(biāo)”、“
青骓(zhuī)”、“飒(sà)露紫”。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AD%E9%99%B5%E5%85%AD%E9%AA%8F
六駿名號[編輯]
自古以來良馬特別是名馬,都有自己的名號。
昭陵六駿的名號也不是中原本土之名,其含義皆與外來語言有關。
昭陵六駿的馬名專稱,應該是唐人與突厥以及外域長期交往中所熟悉和使用的。而唐太
宗以突厥語或突厥官名來命名自己的心愛坐騎,就是以突厥讚頌英雄、勇士的風俗,來
紀念和謳歌唐初自己平定天下的輝煌戰績。
什伐赤:虎牢之戰逐個擊破王世充、竇建德時所乘,臀中五箭。「什伐」對音轉譯為「
Shad」,即設,是突厥軍事將領的高級官號,此官位於可汗、葉護之下,率領精銳兵馬
有萬人左右。當時突厥汗國中號稱「Shad」的領兵將軍很多,大多是出身阿史那氏可汗
的直系親屬。因此,「什伐赤」是用突厥官號命名的一匹坐騎。[2]李世民贊曰:「瀍
...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一、民主制度的基础及其丧失
古罗马民主制度的基础在于公民组成军队,而这背后又有两个原因:
第一、现代国家更主要的依赖于经济,近代以来,大多数战争都是由工业实力更强
的一方取胜;而古代经济对军事的影响较小,军事制度的意义极大,成为左右政治制度
的主要因素。
第二、当时的重步兵战术与民主制度相匹配。一方面,重步兵有相对平等的地位,
另一方面,这种军队对指挥才能的要求不高。
(与专制制度相比,民主制度之下相对缺乏名将,这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权威问题
。)
马略改制以后,实施雇佣兵役制,民主制度的基础日渐瓦解。这是民主制度灭亡的
根源。
二、帝制优于民主制度之处
第一、皇帝是军队的统帅,他比元老院或民选官员更容易获得军队的信赖。民选官
员更看重选民的利益而忽略军队的利益。国家的支柱是军队,而不是公民或者别的什么
人。在古代背景下,军队和公民分离的情况下,民主制度从长远看必然会导致倾覆。
第二、民主制度亦无法防止贫富分化和特权阶级垄断权力。实际上,马略改制的根
源即是贫富分化加剧,导致义务兵役制无法延续。在特权阶级垄断权力之后,就有了这
样一种逻辑:人们供养一个暴君要比供养N个暴君更容易。
第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0
看过一本书,说是唐太宗那时候觉得自己的孩子是那种老实本分的孩子,生怕自己死后
手下那一帮大臣欺负他儿子,所以在他生命最后几年,对朝廷进行了大清洗。那时候随
他一起打江山的有功之臣,画了24位功臣像,挂到了凌烟阁上,以示表彰,虽然本意上
是为了让大唐子民都记住他们为大唐做过的贡献,但是短时间内,唐太宗就以各种理由
进行了大清洗,最后只剩下了心腹几个大臣,其中包括太宗的大舅子长孙无忌。
武则天上台之前的几年,也借用周兴和来俊臣的手进行了大清洗,那时候她鼓动揭发告
密,而且默许周兴和来俊臣使用极度残酷的刑法,很多刑法现在听来简直是惨无人道,
但是那时候却得到了武则天的默许甚至是鼓励赞赏,基本上把李氏唐朝遗留下来的老臣
们,基本上都快细数殆尽给处死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当然也有为了保命而
选择拥护武则天登基的。所以,在武则天登基当皇帝的时候,不管是朝廷上下还是民间
百姓,都没有敢说不拥护的。
所以,很纳闷,唐太宗和武则天连着进行了清洗,朝廷上下应该是人心不稳的那种环境
,却为何还有初唐的贞观之治,居然经济和国力都很繁荣。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