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 发帖数: 403 | 1 或者说是劳动密集行行业,稳定性高, 就想餐馆的大师傅, 工作还是有保障的, 除非餐
馆关了
这关口就显现出好处了 |
|
p******u 发帖数: 171 | 2 发信人: popo (IceCream Ready?), 信区: SCU
标 题: 长虹行-10
发信站: 一网深情 (Thu Apr 29 16:40:44 1999), 转信
大概两周的实习明天就结束了,昨天的告别仪式很简单,大家向师姐们互道平安,
更有甚者,还把师姐约出来吃饭!真是令人喷饭!
我们在插件班的作业以高质量,高速度而结束,师姐们对我们评价甚高,看来下个年级
的无线电师弟们有的学咯!
无论如何,我从这次的实习中真正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中无法学到
甚至无法想象的事情.昨天写总结,我总结了两条最大收获:见识了大规模
的社会化生产;知道了工作的定义:从最基本的做起.如果不来长虹,我也许
永远想不通为什么美国不生产模拟彩电了,而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彩电
生产大国,也会成为彩电第一消费大国.廉价的工作岗位也许成就了长虹
的成功,但这并不意味这永远的成功,长虹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从劳动密集
型的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这也许才是所有中国电子行业要走的路线.如果有一天
,我们不再是“第一",这时才是中国电子业真正发展的时代 |
|
j*****a 发帖数: 658 | 3 在校内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说的有点道理,原帖在这里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871117418&owner=229449658
钓鱼岛假象一直在忽悠你
2012-09-15 01:14 | (分类:默认分类)
其实钓鱼岛这个事件,表面看起来是日本皮痒了。实际上整件事前前后后,都有着人为
掩盖过的痕迹。只是大家只关注国恨家仇,没有心情去仔细思考罢了。
我没多少时间,我就简短的写两句,就当抛砖引玉。钓鱼岛不是大家想的那个样子。居
然还有搞时评的跟着大伙情绪在那推波助澜的~搞时评的职业道德就是大伙脑子热的时
候,你脑子不能热,要冷静思考~~
先从东亚自贸区说起。这是整件事的核心。中日韩三国已签署了东北亚自贸区的协定。
中日也已实现了双边贸易的货币互认。
我得说的是,中国为了达到今天的这份合约,努力了至少10年。一个国家努力的方向和
长期发展的政策,才是国家真正的目标和目的。
什么目标和目的呢?你看看东亚自贸区主要是干啥的,就知道了。对,就是互减关税。
然后,又签了货币互认是干嘛的呢?对,就是为了把美元踢出东亚。
大家可以看看,美国如... 阅读全帖 |
|
j***h 发帖数: 4412 | 4 李妍:东莞企业倒闭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2011年07月20日08:21 重庆时报
本报评论员 李妍
随着资深玩具企业“素艺”和纺织企业“定佳”的突然倒闭,东莞企业界一股“制
造业寒流”再一次侵袭的担忧弥漫着整个制造业。近半个月来,媒体关于企业倒闭或者
工人讨薪的消息急剧上升一倍有余。纺织业协会有关人士说,这一轮的制造业困境导致
东莞10%的纺织企业不堪重负,甚至在短时间内看不见云开月明的迹象。(7月19日《广
州日报》)
金融危机已逾三年,此番广东东莞制造业倒闭潮再现,且极有可能“重复2008年金
融海啸时的路子”,而这却已与全球经济风暴无关。一切诚如东莞纺织服装协会会长所
说,欧盟、北美市场的需求开始明显减少,国内融资环境难度增加、工资上涨幅度增加
、原材料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增加,已经成为压制中小企业利润,甚至威胁企业生存
的主要因素。
这些案例不禁让人想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全球玩具产业的翘楚———合俊的倒闭
事件。彼时,合俊因为全球订单减少,又在产业升级上耗费巨资,最终资金链断裂轰然
倒下。而如今的外部环境尽管与彼时似有相同———欧美需求减少、资金不足,但更多
的也许还是内... 阅读全帖 |
|
h**********8 发帖数: 650 | 5 第三段没有异议。德国的大锅饭和强力工会的确是一大弊端。以中国的国民性格更不合适。
第二段你太乐观了。WTO不就是为了能够外部消化吗。这次哥本哈根为什么要打压中国减排?我粗浅的认为,这就是要遏制你的工业发展。金融危机和最近的贸易壁垒也告诉我们,出口消化越来越难。资源高耗劳动密集的产业也很难有竞争力。美国可以打仗扩张,中国这条路未必走的通。外有俄国印度越南日本韩国这些鹰隼,内有新疆西藏这些隐患,一旦开战,中枢内谁能压的住阵? 国内喊的很响,要拉动内需。有些政策做的不错,有些政策却更让老百姓不敢花钱了。
下面谈谈党的建设。下岗即便功大于过,也多是无根无基的草民被牺牲掉了。这些人的牺牲,才换来如今国企的春风得意。且抛开这些不谈,试问,今后谁还有毛泽东或朱镕基的魄力?如果下一个阶段动刀子的是公务员,那的确是一件好事。下一代领导人能否做到这个精兵简政,我很是怀疑。记得几年前的精简部门和大部制都是无疾而终吧。因为对体制内而言,多数人的利益决定了不会自己对自己动手。如果不是一个强势的统帅,他唯一能做的只是协调利益,很难有大刀阔斧的作为。所以近年来我们看到的是官僚阶层的日益坐大。最近又要调控房地产,是否 |
|
j*****a 发帖数: 658 | 6 在校内上看到一篇文章,觉得说的有点道理,原帖在这里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871117418&owner=229449658
钓鱼岛假象一直在忽悠你
2012-09-15 01:14 | (分类:默认分类)
其实钓鱼岛这个事件,表面看起来是日本皮痒了。实际上整件事前前后后,都有着人为
掩盖过的痕迹。只是大家只关注国恨家仇,没有心情去仔细思考罢了。
我没多少时间,我就简短的写两句,就当抛砖引玉。钓鱼岛不是大家想的那个样子。居
然还有搞时评的跟着大伙情绪在那推波助澜的~搞时评的职业道德就是大伙脑子热的时
候,你脑子不能热,要冷静思考~~
先从东亚自贸区说起。这是整件事的核心。中日韩三国已签署了东北亚自贸区的协定。
中日也已实现了双边贸易的货币互认。
我得说的是,中国为了达到今天的这份合约,努力了至少10年。一个国家努力的方向和
长期发展的政策,才是国家真正的目标和目的。
什么目标和目的呢?你看看东亚自贸区主要是干啥的,就知道了。对,就是互减关税。
然后,又签了货币互认是干嘛的呢?对,就是为了把美元踢出东亚。
大家可以看看,美国如...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18685 | 7 要是大家都这样多好
tmd学硬盘,搞劳动密集,拼题海
对不起爹妈缴的税,对不起上海给自己学生争取来的高考优势
最终劣币驱逐良币,一起沦落到硬盘的高度
苦b了青春,浪费了政策
其实结果还是一样
该进啥大学还是啥大学 |
|
u***************r 发帖数: 11227 | 8 发信人: rhbgsmn(小当家), 信区: Tianjin
标题: 天津为什么还不算一线城市?(转载)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hu Sep 28 15:06:52 2017,GMT)
为什么广州/深圳能够晋身为一线城市,而天津、重庆、苏州这些GDP相近的城
市不能?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线城市的标准是什么。
肯定不是GDP,也不是政治层级。
在我看来,一线城市,和二线的区别就是:在重要的产业经济领域内,是否具有全
国性的影响力。
比如说,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是经济金融中心,而各地省会就仅仅是各省的
经济中心,或者华东、华北、东北、华中等区域的中心。
首先看广州,广州是广东的省会,华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如果仅仅是
这样的话,广州的地位和武汉、沈阳、成都就没有什么分别了。
广州最大的优势是:这里是中国的商业中心。什么?不是上海吗?还真不是。
广州有一个外号,“黑人之都”,说的是广州目前生活有30万非洲黑人。这些黑人
为什么来广州,而不是去上海?因为广州是中国商品的贸易中心,在这里,他们能够一
站式采购到销往亚非拉地区的绝大部分商品。
对外:广交会,又名中国进... 阅读全帖 |
|
m*********y 发帖数: 1735 | 9 发信人: thereof (汪汪丝丝), 信区: Shaanxi
标 题: 麦客、收割机、一炮轰及其他回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n 20 16:50:02 2014),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ic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wangsir (joker), 信区: Picture
标 题: 麦客、收割机、一炮轰及其他回忆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n 20 00:05:41 2014), 站内
现在正是农忙收小麦和种玉米的时节。
看到有聊关于麦客的事,沉潜多年的记忆又立刻在眼前栩栩如生。
回首过去,才恍然发现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也才惊讶时光走得如此迅疾。
那些久远回忆中所经历的事情、那种生活方式,可能已经永远走入历史了。写这篇小文
,纯粹为了留一点记忆,一点记录,尽可能多一点细节和个人感受,因为那个时代已经
走入历史了。
老家在关中平原,在北边黄土高原南边秦岭的环绕下,气候适宜,渭河在中间静静流淌
,使得这片沉积平原土壤肥沃,一年可以两熟,主要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套作的是
辣椒和大蒜。冬小麦10月种,6月收;夏玉米6月种,9月收。人多地少,土地没法... 阅读全帖 |
|
O******e 发帖数: 4845 | 10 ☆─────────────────────────────────────☆
position (Go+on+and+on) 于 (Wed Aug 16 22:47:46 2006) 提到:
技术主导+劳动密集,总觉和真正的大牛比起来,还差那么一个档次。不知道他们做不
做功能方面等深入的研究。
另外一个UCSD的牛人Michael Karin就是围绕IKK每年都有几篇CNS,难道IKK真的就有那
么重要?
☆─────────────────────────────────────☆
nyouyou (nyouyou) 于 (Wed Aug 16 22:50:17 2006) 提到:
How to define "Function study"? Why don't you read some original papers
before drawing any conclusion?
☆─────────────────────────────────────☆
repair (小和尚) 于 (Wed Aug 16 22:57:03 2006) ※ 来源 |
|
a***a 发帖数: 40617 | 11 因为能发CNS,而且相对来说不需要什么insight和智力,只需要劳动密集苦干就可以了
很符合中国国情 |
|
z******s 发帖数: 322 | 12 很好,结构生物嘛,劳动密集产业,跟当年米国把袜子生产外包到中国差不多,施一公
是赶上好时候了,假以时日,肯定会变成科学界的郭台铭 |
|
|
b******s 发帖数: 1089 | 14 同意,最近看很多新faculty都是跟你说的这几个沾边的。现在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和生
化手段虽然很强大,扩展了我们对生物的认识。但是也间接导致大量实验室注重一个系
统的细节过程。一定要搞清楚某个或某些通路。中间某个环节搞的稍微清楚点就是CNS
。搞不清楚,也要弄点似是而非的数据发文章。
当然很多东西是不能直接比较的,但是早期很多研究都很有趣。很多都是生理学上的或
者将某些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可以称作原始系统生物学。发现了很多重要的现象。
然后生化,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甚至生物物理蜂拥而上。过去的二,三十年可谓
这种方法的黄金时期,很多重要的蛋白,分子和基因搞清楚了。但是大多数情况,这些
分子都是功能相对容易和并且作用方式清晰。或者处在最关键的pathway上。从这些已
经的知识上再往下,按照现有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就使得研究变得越来越困难,越来越
复杂,劳动量越来越大。好的是大部分人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那些采用新手段,新技
术的越来越容易找工作。但是好多现有的所谓新手段技术,如大家讨论的那样,还处在
卖概念阶段。很难大规模推广。所以绝大多数实验室还在Ku-B的在劳动密集中求发展。 |
|
y*****s 发帖数: 1047 | 15 关键是现在的研究正朝着劳动密集化去了,而历史上研究上的突破和投入的相关系数只
怕不到0.2。时机不到,堆积人力物力也没用 |
|
V******t 发帖数: 444 | 16 同一个东西 各种规格、各种接口的都有
差不多的实验 各种不同的protocol都有
实验结果和实验记录 同一种类型 各种写法都有
难道不觉得这样效率太低、劳动密集吗 |
|
T****i 发帖数: 15191 | 17 华人科学家就没有多少不是靠苦逼勤奋或者being aggressive成功的。有独特思维方式
的天才极少。可能一则中国文化既不求新,又不求精;二则gene pool缺乏diversity,
导致真正的天才少,所谓中国的大部分天才,不过是些早慧的而已,学的快,还把别人
玩儿的时间用在学上了;三则教育,共党的和传统的教育都非常鼓励勤奋,什么悬梁刺
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铁杵磨成针等等,而勤奋对从无到有用处不大,甚至对从一
到二,到三,都用处不大,对从三到一百有用,倒是把天才磨灭了。另外教育和社会都
太世俗功利,很少有为兴趣做事的,不可能做那些太大风险没明显收益的。所以中国出
来的科学家,多的是那种紧跟别人后面,靠拼时间精力来成功的,差别是聪明一点的紧
跟,差点的远远在后面。所以我看中国发展成这个样子,基本靠资金和劳动密集的山寨
大国,跟中国人民族性有很大关系。就像你很难想象印度人做的产品会令人满意,尽管
他们可能有很好的侃功。 |
|
h******1 发帖数: 120 | 18 你说的很对,而我在前面也说了一样的意思。
生物科研人员这么辛苦,不是科研人员自身出了问题,而是这个系统出了问题。
现在生物科研,很大程度上沦为劳动密集性行业了。
作为个人,跟系统是耗不起的。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 |
|
q*c 发帖数: 9453 | 19 grant 少人多,无论你多疯狂,总有大把人倒霉。
这已经不是努力问题,而是畸形体力劳动密集产业没有合理的法律规范问题。 |
|
q*c 发帖数: 9453 | 20 主要是这个生物博后,本质是劳动密集行企业,但是用的是科研的管理机制。
导致问题无数。 |
|
q*c 发帖数: 9453 | 21 grant 少人多,无论你多疯狂,总有大把人倒霉。
这已经不是努力问题,而是畸形体力劳动密集产业没有合理的法律规范问题。 |
|
q*c 发帖数: 9453 | 22 主要是这个生物博后,本质是劳动密集行企业,但是用的是科研的管理机制。
导致问题无数。 |
|
n******7 发帖数: 12463 | 23 基本都是倒卖试剂
或者自产试剂/kit/抗体什么的劳动密集产业 |
|
N******n 发帖数: 3003 | 24 [37;1m【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een]shelly2003 [+black]的blog 】
【 原文由 [+green]shelly2003 [+black]所发表 】[+reset]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reen]S_LifeScience [+black]讨论区 】
【 原文由 [+green]Thrush [+black]所发表 】[+reset]
一、前言
原先我是准备等到毕业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之后,一口气写掉这篇文章的。其实
一直在零散时间打腹稿,差不多已经煲熟了。刚才有同样读博士读得凄凄惨惨切切的师兄
表示期待,于是一横心决定现在就写了。何况,早点让更多还没上博士这条船的弟妹们看
到,提醒他们读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能多挽救一个像我们哥俩这样不是读博的料的孩子
,也好。
文章原先是分八篇发表的,现整理为一整篇,每一部分加上原先的标题。
有几点要说明的:
1.或许有人嫌太长了不想看,或许我的观点片面甚至偏激,或许我的经历太特殊而不具备
代表性。但是无论如何,请点进来看的每一位想要读博士的朋友,还包括尚未高考的小朋
友和他们的爸妈们,切记,在做出选择之前做... 阅读全帖 |
|
m*********6 发帖数: 235 | 25 现在形势很明显,美国会把(也是不得不把)低技术,劳动密集的产业外移,一般的高
科技,在科研民工化的趋势下,也会转移到中国和印度这种年产6~7万博士的国家,那
美国会留下什么呢?军事研究当然不会外移,不过那也用不了这么多美国博士。民用方
面呢?
新能源研究么?
感觉新能源就是个幌子,这么多年,就像金子一样,石油也没有被采光呀,虽然有种种
预测,但就像过去的预测一样,谁知道会不会是准的。过去几年油价高涨,其实大部分
是投机因素,就像去年危机一来,油价马上回到5年前。
如果石油供应还不是问题,所谓的新能源,从成本来讲就不可能替代石油。除非一种情
况 -- 老美率先研发成功并垄断新能源产业然后操纵油价剧升,从而使新能源的成本相
对来讲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从而自己得利而别国失血,但这也要在国际形势和美元贬
值都随老美控制的理想情况下,而且要很长时间。
所以,感觉新能源就是个幌子。
大家以为呢? |
|
k*******d 发帖数: 500 | 26 你的例子,他们是什么组的?是中国人,美国人?KCN的学生都找不到工作,
(KCN现在也没钱了,要走人,还要从中国圈钱)
有机好找工作那是10年前的事情了。如今,有机是最难找工作的了。
这10年来,制药公司一共裁掉30万人,学化学的具体有多少,我不知道,
只知道的是大批大批的有机化学工作者被裁掉,
四五十岁的,拖家带口,被房子车子孩子教育吸血,一旦被裁不容易,
这个chem & eng news上都有报道,
有机这个夕阳产业,劳动密集产业,美国淘汰了,
国内很多公司兴起,正是美国裁人,产业向中国转移的结果。
富二代学这个的也不多,小地方的或普通家庭的,对北大化学系还是趋之若鹜
但如果想留在美国,读有机化学只有死路一条 |
|
s*****n 发帖数: 22 | 27 在邓时代甚至江时代的早期,GDP可能是为了改善中国国力、提高人民远期的生活水平为主要目的,
但是在之后的时间里,GDP更多的是一种利益的输送,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出口导向原则。出口不是为
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为了硬通货、为了小集团利益。在2008年我曾开玩笑的说,如果真是负责任
的施行凯恩斯主义,那就应该是把4万亿以这样的方式使用:1、进行合适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铁
路、港口、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停止机场等非自主生产能力的基础设施,完善社会保障;2、坚决
关闭效率低下的采掘、冶炼等企业;3、对房地产业严格限制,规定每个新开工项目必须保留20%的
社会保障房;4、对出口企业的补贴不予增加,让撑不住的企业垮掉;5、向所有规模以上企业派驻社
会工作人员,进行工人登记,所有在2008年10月后下岗失业工人(不包括管理层)仍维持原8
0%薪水(可商榷)的补助,就地安排在当地进行政府项目工作,比如人力修筑低等级乡村道路、水
渠、环卫等,工具就是铲子、镐,材料就是石头、少许水泥等等材料。
按照中国工人的平均收入水平,那四万亿估计可以养着这批因经济危机失业工人2年没问题,
同时国内市场不会因此尔萎缩,... 阅读全帖 |
|
f****y 发帖数: 243 | 28 现在这趋势你觉得学EE会更好么?老人们现在还有口饭吃,新人现在入坑太难
就算回国,又能咋样,国内EE已经开始劳动密集型化了。。。 |
|
s***d 发帖数: 15421 | 29 你没有一技之长 就只能被人领导 你要是能一个人搭个pll adc 领导过afe 还是领导别
人的
工程那个不是劳动密集?我同学fb 天天搬砖到12 点。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11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11 |
|
e***y 发帖数: 4307 | 30 IC的未来在中国,但是说到底还是个劳动密集行业,如果你回国只有硕士学位的话没有
任何竞争优势,博士的话会好一点。前面的人说的对,你才读了一年,机会成本非常低
,即使完全转cs从头学起也比呆着坑里好。 |
|
D*****I 发帖数: 8268 | 31 应该比较边缘,基本上不是缺你不可的,劳动密集胜过经验知识的,赚大钱或者升职希
望都不大
如果2个小本或者2个小硕可以搞定你的岗位的活,老板是不会给你120k+的 |
|
U******m 发帖数: 423 | 32 just no surprise?
长远上讲,研发的转移,是跨国药企走向衰败的第一步。
类似地,过去老美的生产很牛逼,慢慢,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向东南亚、中国,中国变
成了世界工厂。随着中国家底的增加,中国开始产业升级,对传统的制造业特别是高污
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开始实施各种限制政策,逐步走向知识密集型产业。在这个过程中
,中国不仅承担了污染,也收获了经验、技术、管理、资金。
新药研发外包到一定程度,中国开始通过产业政策调整研发新药而不是满足外包的时候
,势必会成为竞争者,而研发的外包又不单纯象劳动密集产业那样,不是到什么地方都
成的,到时候,酿成苦酒的必然是这些跨国药企。
任何时候,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老美现在自以为聪明,认为只要不
把核心技术外包就可以,但问题是,外包导致药企的从事R&D的职位减少,进而导致学
science的phd减少,最终所谓的核心技术也就成为了无本之源...
10年到20年后的中国,新药研发水平必然大幅跃进! |
|
i****x 发帖数: 17565 | 33 大多数票友和杂志看车都停留在现象层面,技术、测试、统计数据再加上一些极高层面
的主观印象(手感,口碑之类),但很少有机会了解到底什么决定了质量、性能、可靠
度、成本等表象。这片拆解评测是纯面向专业人士的,但票友看后可以了解一个系统级
工程里到底有哪些细节会决定最终成品的水平,所谓大厂的优势到底在哪。顺便讲下,
看了这个文章就越发觉得作为第一个原创车,model s能做成现在这样简直就是奇迹,
当然人才都是挖来的很有经验的人。
本文为斯坦福-C.-伯恩斯坦公司发布的一份有关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的摘要,此
报告共540页,只提供给伯恩斯坦公司的客户及相关行业人士。作者麦克斯·沃伯顿 (
Max Warburton)为伯恩斯坦公司欧洲汽车资产分析师。他在过去近十年中一直被投资人
评为欧洲头号汽车分析师。伯恩斯坦与一家比较NB的汽车工程公司拆解了吉利帝豪EC7
与哈弗H5这两款汽车,以评价中国自主品牌的制造水平、零部件选择、技术能力、质量
标准和安全性。
工程专家仔细分析了这两款车的人体工程学,碰撞安全性,悬架和制动器的设计,
以及电气系统、空调暖风与制冷,内饰和发动机。
研究解剖后结果显示,...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