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北曲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S********8
发帖数: 4466
1
来自主题: Xiqu版 - 元曲与昆曲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
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
,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
,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曲牌是昆曲中最基本的
演唱单位。全国共有300多种戏曲曲种,在音乐体系上分为两种:板腔体和曲牌体。绝
大多数剧种是板腔体,少数是曲牌体。而昆曲的曲牌体是最严谨的。据民国年间的曲学
大师吴梅统计南曲曲牌有4000多个,北曲曲牌有1000多。常用的也仅200多个。最流传
的南曲曲牌如《游 昆曲《玉簪记》园》中的【步步娇】,【皂罗袍】,【好姐姐】、
《琴挑》中的【懒画眉】,【朝元歌】。这两出戏也是用来为男女演员打基础的。故昆
曲中有女学《游园》,男学《琴挑》的说法。
北曲,"端正好","新水令","醉花荫","点绛唇","粉蝶儿","斗鹌鹑","一枝花","
集贤宾",等八套。昆曲中在应用曲牌时构成联套,(又称套数)通过联套的选用、调
剂、对比组成一个整本大戏的音乐和文学结构,基本上一出戏是一个套数。
曲... 阅读全帖
y*****o
发帖数: 44
2
袁安圃(1904-1963),名樊,別號蘿庵,以字號行。蘇州人。弱冠後習曲,工五、
六旦。嘗請益於俞粟廬,並得俞振飛拍曲助教。二三十年代間,時與俞振飛、殷震賢、
項馨吾、翁瑞午、徐子權等曲界人士合作彩爨。
1926年,高亭公司出版一批崑曲唱片,其中就有袁安圃的《遊園》唱片計兩張。
這次上傳的四段mp3即爲這兩張唱片的全部:【步步嬌】一面、【醉扶歸】一面、【皂
羅袍】一面、【好姐姐】接【尾聲】一面。由於所據版本噪音過強,歌聲的音色十分模
糊,本人於音頻制作的技術十分外行,祇能就自己所能稍加處理,敬請諸位原諒。 《
遊園》恐是崑曲中最膾炙人口之一折。1925年(灌片時間)的這份珍貴的資料(同時還
有項馨吾的唱片),使七十五年後的今人得以大概了解當時清曲界五旦唱腔的一般風貌
。以下僅僅是從袁氏所唱《遊園》選擇比較顯著的一些問題略作探討,所述多有疏失,
歡迎各位指正。
聽《遊園》札記
1. 序
聽袁氏此片,信夫崑曲之行腔,元尚簡勁,其所謂行腔者,行氣而已。今人唱曲,
曾不以行氣爲事,迺競於工尺,遂不復其神氣。於是聲日多而腔日繁:徒增工尺者有之
,做腔以...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0018
3
南词叙录
○序
北杂剧有《点鬼簿》,院本有《乐府杂录》,曲选有《太平乐府》,记载详矣。惟
南戏无人选集,亦无表其名目者,予尝惜之。客闽多病,咄咄无可与语,遂录诸戏文名
,附以鄙见。岂曰成书,聊以消永日,忘蒸而已。
嘉靖己未夏六月望,天池道人志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故刘后村有"死
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之句。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号曰
‘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其曲,则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不叶宫调,故士
夫罕有留意者。元初,北方杂剧流入南徼,一时靡然向风,宋词遂绝,而南戏亦衰。顺
帝朝,忽又亲南而疏北,作者猬兴,语多鄙下,不若北之有名人题咏也。永嘉高经历明
,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
,于是村坊小伎,进与古法部相参,卓乎不可及已。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
成。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好事者以
其妙感鬼神,为创瑞光楼旌之。我高皇帝即位,闻其名,使使征之,则诚佯狂不出,高
皇不复强。亡何,卒。时有以《琵琶记》进呈者,高皇笑曰...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27
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元北曲谱简编
元北曲谱简编+曲韵
说 明
一、本谱以元人北曲为限,分宫调排列。罕用曲牌不收或少收。
二、每一曲牌,只列正格或常用体式;不引曲文,只标字声和韵叶。每曲略加说明。
三、北曲常多用衬字。曲牌只就正字立说。
四、北曲入派三声,故只列平上去。上去为仄声。字声通用标“×”。
五、北曲平上可互用,句末叶韵字声上可用平者标“上(平)”,平可用上者标“平(
上)”。
六、北曲去声特别重要,必用去声标“去”,宜用去声标“厶”。
七、连标三个“×××”,须平仄分配调谐,不宜连用三平、三仄。两仄包括上去,亦
须调配得当,不宜连用“上上”、“去去”。
八、韵位标“△”,可叶可不叶标“▲”,句中暗韵标“∧”。
九、标点符号分顿号“、”、逗号“,”、分号“;”、句号“。”四种。
十、本编以《北曲新谱》为依据,并参考《太和正音编》、《北词广正谱》、《北词简
编》等。
黄钟宫
【醉花阴】套数首牌。古近二体。古体五句。宋词牌小异。
×仄平平去平上△,×仄平平仄上△(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上
△。
其二 近体七句,前五句同古体,北曲多用之。必接用[喜迁莺]近体,末二句
I***d
发帖数: 1023
5
来自主题: Xiqu版 - 元曲与昆曲
你说的和他说的没什么本质不同吧,本来诸宫调到院本再到杂剧,这些都是北曲的脉络
。只不过杂剧成就很高,所以后来一说北曲大家就只想到元曲而已了。
还有楼主度到的南北曲的区别,说北曲宗中原音韵,南曲宗洪武以苏州话为主,这也是
不对的。明以后南曲一样宗中原音韵。当然南北曲的韵律是个大问题,一两句话说不清
。只说填词的话,南北曲的区别主要在宫调上。
w*****n
发帖数: 937
6
时间:2012年3月1日
主题:北京与昆曲
主讲人:陈均(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
谢谢大家在这个寒冷的春夜,“杜丽娘夜不能寐”的夜晚来听这次昆曲课。首先,自我
介绍一下,基本的履历课件上面有,我来说一下我为什么来到这个课堂的缘由?我是
2005年从北大中文系博士毕业,当时我到了中国传媒大学工作,在那个学校开了一门昆
曲欣赏课程,也是一门公选课,过了两年之后我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去年5月份的
时候,我在一次研讨会碰到了白先勇老师,跟白先勇老师聊起来,他说既然你不坐班,
又主要从事昆曲研究,那么就到我们这门课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关于昆曲的一些
知识。和白老师一起聊天的时候,他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同学们”,比如说上一年的课
里面同学们反映,虽然听了很多很好的讲座,觉得有很多问题没有人交流,没有老师交
流。再比如说演戏,他说同学们想看戏,他就让苏州昆剧院来北大演戏,所以一个关键
词就是“同学们”,为了白老师的一片好意,也请同学们不吝赐教,有问题尽管问我。
今天我的题目是《北京与昆曲》。
我做的课件上的这幅图是当时乾隆为崇庆皇太后祝寿的万寿盛典,当时的北京城到处建
了很多经棚戏台,戏台上... 阅读全帖
b*********k
发帖数: 35031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合集] 关于这个中州韵 (转载)
☆─────────────────────────────────────☆
wh (wh) 于 (Sun Oct 9 18:01:57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Iliad (飞鸿), 信区: Taiwan
标 题: 关于这个中州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23 10:20:46 2011, 美东)
我这是写给wh的。刚才去她的版上翻了翻旧贴,看到她们在说什么昆曲的北京中州韵、
苏州中州韵,所以说两句。不写在她的版上吧,免得让人家以为是去踢馆的。反正wh也
来这里的,看到就好了。
昆曲遵循的是中州韵,这个没错的。所谓中州,是个历史名词。北宋灭亡以后,长江以
北被金人给占了,而后金人又迅速的汉化,于是生活在金人统治下的汉人和广大汉化了
的金人(都是指读书人而已)就觉得自己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啊,于是把自己住的地
方称为中州。所以中洲韵就是指那个时候的北方音韵,其典籍是元朝周德清写的《中原
音韵》。
现在的昆曲是明朝嘉靖时候固定下来的。在那之前的所谓昆腔多半以苏州一带的吴方言
为准,但嘉靖时候魏良辅改革了昆曲,从此昆曲就成了水磨调,后来...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1676
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元北曲谱简编 by yuanji
☆─────────────────────────────────────☆
yuanji (小渊) 于 (Mon Nov 24 00:50:46 2008) 提到:
元北曲谱简编+曲韵
说 明
一、本谱以元人北曲为限,分宫调排列。罕用曲牌不收或少收。
二、每一曲牌,只列正格或常用体式;不引曲文,只标字声和韵叶。每曲略加说明。
三、北曲常多用衬字。曲牌只就正字立说。
四、北曲入派三声,故只列平上去。上去为仄声。字声通用标“×”。
五、北曲平上可互用,句末叶韵字声上可用平者标“上(平)”,平可用上者标“平(
上)”。
六、北曲去声特别重要,必用去声标“去”,宜用去声标“厶”。
七、连标三个“×××”,须平仄分配调谐,不宜连用三平、三仄。两仄包括上去,亦
须调配得当,不宜连用“上上”、“去去”。
八、韵位标“△”,可叶可不叶标“▲”,句中暗韵标“∧”。
九、标点符号分顿号“、”、逗号“,”、分号“;”、句号“。”四种。
十、本编以《北曲新谱》为依据,并参考《太和正音编》、《北词广正谱》、《北词简
编》等。
黄钟宫
【醉花阴】套数首牌。古近二体。
n*n
发帖数: 456
9
来自主题: Xiqu版 - 曲学名词--曲 ZZ
曲是一种可供演唱的韵文形式,泛指历代各种带乐曲的文学艺术样式,包括
戏曲、散曲、曲艺、小曲等。在历代文献中,一般又多用以专指宋元以来的
南曲和北曲。
曲最常见的是剧曲和散曲。剧曲或可称为“戏曲”,亦有径称为“曲”的。
剧曲是代言体的曲,它与宾白、科介一起塑造剧中人物、敷演故事。散曲则
只有曲子而无科白,不在舞台上搬演而只用来清唱,所以又叫“清曲”。散
曲中单支曲子称为“小令”,两支以上曲子按一定的音乐关系相联而成的整
套组曲称为“套曲”。元明清杂剧、传奇的剧曲音乐结构亦大多属于套曲。
另有成为“时曲”的,指流传当时的民间小曲与部分流行一时的清唱散曲。
南曲是对宋元时南方戏曲、散曲所用的曲调的统称。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
以南曲为主。北曲是对宋元时北方戏曲、散曲所用的曲调的统称。元杂剧都
用北曲,明清传奇也采用部分北曲。元代中叶以后,又出现在一个套曲里面
兼用南曲和北曲的体式,称为“南北合套”。
曲兼有文学和音乐两方面的性质。就其音乐性看,曲远源于上古民间歌谣、
乐舞及隋唐燕乐、唐曲子等,在形成过程中,曲还吸收大量词牌音乐和各族
地方民间曲调。从文学体式看,曲与诗词可谓同源而异派,曲在形成
i*****c
发帖数: 1322
10
来自主题: Xiqu版 - 元曲与昆曲
你百度的说法有些很成问题,比如这段:
昆曲门派主要分为南曲与北曲。
南曲与北曲虽同为昆曲但在其分离之初与后来的发展中,它们既受南北不同地域文化的
影响,也受艺术家们人为的作用,而形成两种风格各异又可以互补的类型。
南曲与北曲早在昆曲出现前就存在了。元曲主要是北曲,昆曲脱胎于南戏,后来的发展
中吸收了北曲,但南曲仍占大多数。
I***d
发帖数: 1023
11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关于这个中州韵
我这是写给wh的。刚才去她的版上翻了翻旧贴,看到她们在说什么昆曲的北京中州韵、
苏州中州韵,所以说两句。不写在她的版上吧,免得让人家以为是去踢馆的。反正wh也
来这里的,看到就好了。
昆曲遵循的是中州韵,这个没错的。所谓中州,是个历史名词。北宋灭亡以后,长江以
北被金人给占了,而后金人又迅速的汉化,于是生活在金人统治下的汉人和广大汉化了
的金人(都是指读书人而已)就觉得自己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啊,于是把自己住的地
方称为中州。所以中洲韵就是指那个时候的北方音韵,其典籍是元朝周德清写的《中原
音韵》。
现在的昆曲是明朝嘉靖时候固定下来的。在那之前的所谓昆腔多半以苏州一带的吴方言
为准,但嘉靖时候魏良辅改革了昆曲,从此昆曲就成了水磨调,后来还一统江湖。魏良
辅是昆山人,为什么让昆曲遵循中洲韵?因为他本来是唱北曲的(北曲可以理解成元杂
剧唱的曲子),他改良昆曲就是借鉴了北曲。
中州韵只有一种,没有什么北京中州韵、苏州中州韵的区别。但是现在你听北昆和南昆
,好像有些发音不一样,这里面是有历史缘故的。一则,北昆在北方演化多年,受了北
方一些戏曲特别是京剧的影响,有些曲子和读音按北曲处理,这是和南... 阅读全帖
q****e
发帖数: 1911
12
这个叫北曲。。。北昆是个剧团呀,南曲北曲都唱。元杂剧那种都是北曲。。。
我都过了好久才习惯北曲那个调。。
wh
发帖数: 141625
1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关于这个中州韵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aiwan 讨论区 】
发信人: Iliad (飞鸿), 信区: Taiwan
标 题: 关于这个中州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23 10:20:46 2011, 美东)
我这是写给wh的。刚才去她的版上翻了翻旧贴,看到她们在说什么昆曲的北京中州韵、
苏州中州韵,所以说两句。不写在她的版上吧,免得让人家以为是去踢馆的。反正wh也
来这里的,看到就好了。
昆曲遵循的是中州韵,这个没错的。所谓中州,是个历史名词。北宋灭亡以后,长江以
北被金人给占了,而后金人又迅速的汉化,于是生活在金人统治下的汉人和广大汉化了
的金人(都是指读书人而已)就觉得自己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啊,于是把自己住的地
方称为中州。所以中洲韵就是指那个时候的北方音韵,其典籍是元朝周德清写的《中原
音韵》。
现在的昆曲是明朝嘉靖时候固定下来的。在那之前的所谓昆腔多半以苏州一带的吴方言
为准,但嘉靖时候魏良辅改革了昆曲,从此昆曲就成了水磨调,后来还一统江湖。魏良
辅是昆山人,为什么让昆曲遵循中洲韵?因为他本来是唱北曲的(北曲可以理解成元杂
剧唱的曲子),他改良昆曲就是借鉴了北曲...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4
我在web下也看不到文章号,我都用主题模式看的,给你标题和帖子你找得到吗,我把
原帖贴在后头。经常有人找旧帖找不到而可惜的,没事的,可惜一会儿就被新帖淹没了
,哈哈哈。未名观察保留了所有帖子,虽然长帖只保留500b不全,但也足以提供很多旧
证。蚊子也会合集,大家有需要合集的直接在版上提出来就行,哪个版务有空就做。合
集保留比m更完整,m太多也有副作用,促进发大水……哈哈。支持短帖和部分跟帖不发
包子mark。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关于这个中州韵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9 18:01:57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aiwan 讨论区 】
发信人: Iliad (飞鸿), 信区: Taiwan
标 题: 关于这个中州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23 10:20:46 2011, 美东)
我这是写给wh的。刚才去她的版上翻了翻旧贴,看到她们在说什么昆曲的北京中州韵、
苏州中州韵,所以说两句。不写在她的版上吧,免得让人家以为是去踢馆的。反正wh也
来这里的,看到...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937
15
是元曲。凭印象说一下,元曲通常指元杂剧和散曲,是北曲。昆曲是由宋元南戏发展而
来,南戏比如著名的荆刘拜杀,后来又吸收了北曲演化成明清的传奇,因此常见的昆曲
曲牌既有南曲也有北曲的曲牌。
I***d
发帖数: 1023
16
来自主题: Taiwan版 - 备份
在他处灌水,这里贴一份,可能有人感兴趣。
不從根上講,只說戲文,比較早的是南宋後期出現的“南戲”,稱南戲是因爲起源于永
嘉(今溫州)地區,大多也流行于南方。北方在金朝的時候有所謂“諸宮調”,即一支
曲子 一支曲子連著唱,各宮調集合在一起,所以叫“諸宮調”。金元時期又有院本,
已經從諸宮調的說唱演進爲舞台表演。跟著就是雜劇的興盛,因爲文人介入,不但興于
舞台,也成一代文學之盛。明初雜劇即逐漸衰落,南戲反盛,但此時已稱“傳奇”,形
式上繼承南戲,但文學甚至韻律都以北曲(雜劇)爲宗。以傳奇爲本的舞台搬演,在明
朝中期形成天下四大腔,弋陽、余姚、海鹽、昆腔,嘉靖時期,昆山魏良輔吸收北曲特
色,改革昆腔,做出水磨調,從此昆腔一統天下,今天尚有昆曲,雖然清朝京劇形成之
後,昆曲霸主的地位被京劇搶了去。乾隆後期各地皆興起具有地方特色的戲曲,稱“花
部時期”,與“雅部”的昆曲相對應。如今各地方戲也大多是花部濫觞。
以上是中國戲曲的簡單流變。
PS:宋元、金元的早期戲文,流傳到今天的很少,比如現存諸宮調只三種:董西廂、天
寶遺事、劉知遠。早期南戲有所謂“四大戲”一說:殺狗記、張協狀元、小孫屠、宦門
子弟
l******n
发帖数: 2631
1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faintcat妹妹看进来~~
热闹戏是翻跟头闹天宫?:)
无论南北曲,尽有闹的也尽有清的静的,闹与闹各异,静与静又不同,这些都算是昆曲
中北曲的经典之作了(潼关怀古除外,是依《九宫大成》打谱而作的小调),俺常听得
落泪,hehe. 所以现在也就是难得听听了。
w*****n
发帖数: 937
18
还真不知道小孩票的规矩,昆曲社的汇报演出是免费的。
不好意思,这个写起来麻烦,又要贴图啥的,一直懒得动。话说工尺谱,我也就是知道
点皮毛,让我拿起一页工尺谱,我也不会唱,当然,我拿起一份简谱,也唱不出来,乐
盲,不认谱,呵呵。不过倒可以简单说一下。
昆曲分南北曲,南曲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对应简谱的12356;北曲七声音阶,宫商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对应1234567。不过在工尺谱中记录音高的谱字并不用宫商角徵羽,
而是如图的上尺工凡六五乙(1234567)等。
昆曲讲究依字行腔,声腔就以工尺字记录在每个字的右边,举个例子,前些时候我贴的
长生殿-弹词-七转,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0/Xiqu/31170059.html
部分工尺谱如图。在七转的右边还有“转上调”几个字,这就是这个曲子的调名,因为
弹词前面都是尺字调,到此曲转成上字调,所以说“转上调”。昆曲曲笛共有七调:上
字调,尺字调,小工调,凡字调,六字调,正宫调,乙字调。对应于西乐的降B,C,D,降
E,F, G, A调。严格说来,调高并不是一一对应,以前昆笛是平均笛孔,一根笛子可以
吹...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27
1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仙吕 一半儿]
这支曲子是元曲中比较活泼的一支曲子,看似容易,写起来也不是太简单,大家写写就
会有体验的,它一样要注意诗的起承转合,以及前呼后应。
至于内容风格吗,它允许多种多样,多姿多态,痴情的、幽默地、戏谑的,都行。形象
更为突出,是元曲的一大特点。
元曲分本色和清丽两种,尤重本色,所以,元曲中很多曲子通俗易懂,俚语俗语入诗较
多。至于元曲的其他特点,我根据这两年学习元曲的体会,也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等大
家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后,我再把拙作发出来给大家看吧。暂时,就给初写元曲的朋
友讲这么多。
【一半儿】小令兼用。即[忆王孙],末句定格嵌入两个“一半儿”。曲中多用此格,用
[忆王孙]整个甚少。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厶平平△,一半儿平平一
半儿上△。
在这个谱子里,×表示那个位子的词可平可仄,去表示这个位置的词一定要用去声!厶
表示这个位置的词可去可不去,最好是去声,不是去声的话,当然必须要用上声了。上
表示那个位置的词一定要用上声!△韵脚的标志。
注意:元曲不同于诗词的地方是:诗词有平仄入声。北曲有平上去声,没有入声。我们
现在写的曲子,都是北曲,习惯上成为元曲,
j*******e
发帖数: 26
2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风满楼诗社---分别天涯各自老】
学习了...
【词牌介绍】
①中国词牌名。
一说出于唐代诗僧皎然《风入松》歌;一说古琴曲有〔风入松〕。传为晋嵇康作,见于郭茂倩《乐府诗集》。又名〔远横山〕〔风入松慢〕。双调74或76字,上下阙各6句4平韵。《宋史•乐志》入“林钟商”。《词谱》收有4种体式,以北宋晏几道词和南来吴文英词为正体,另有变格。
②中国曲牌名。
南北曲均有同名曲牌,字句格律与词牌76字体半阙略同。北曲属双调,用于套曲或小令。南曲属仙吕入双调,用于过曲。京剧有同名伴奏乐曲,曲调与南曲同。
【定格】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
百度百科
M******8
发帖数: 8425
2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沔水诗话》(卷四)
89 标题 谈谈诗歌的音韵(5)
Fri Oct 13 16:47:59 2000
曲有南北之分。南北语音不同,南北曲的用韵也就不同,因此曲韵专书
有南北派之分。
第一部北曲韵书是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后来蒲松龄加以订正编成
了“十三辙”。“十三辙”被北方的戏曲、说唱艺人接受下来一直沿用到
现在。
南曲本来没有专门的韵书,等到〈洪武正韵〉出来后,南曲作家和艺人觉
得这部韵书和南方语言较为接近,就拿来作为主要的参考。明清两代,
戏曲界流传“北主〈中原〉,南宗〈洪武〉”,就是指这一点。
后来,朱权在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编成了 琼 盅旁稀担?9
韵。这是第一部南曲专用的韵书。
戏曲在演唱中,由于旋律要求,入声字常因音乐延长而暂时变调,因此常
附入其它三声中。而且,戏曲演唱讲究字正腔圆,有时候就要求故意把字
唱变念变,这种字就叫“上口字”。上口字在一般曲韵书中很少反映,有
的分韵还与之矛盾。
因此,创作戏曲除了要依靠曲韵书,而且还要重视演员代代相传的“上口
字”传抄本,以便弄清其押韵情况。
n*n
发帖数: 456
22
来自主题: Xiqu版 - 曲学名词--揭调与撺抢
【揭调】
即某字须揭而起,唱高调。北曲以清者为阴,浊者为阳,故北曲中凡揭起
字皆曰阳(从低至高曰揭),抑下字皆曰阴(从高到低曰抑)。而南曲则
相反,南曲凡清声字皆揭而起,凡浊声字皆抑而下。宜揭处而错用阳阴,
则声必欺字;宜抑处而错用阴阳,则字必欺声。制曲者,须辩南北揭调之
区别,否则唱处字非其字,声非其声,听者逆耳,歌者棘喉。然南曲亦有
揭起处,特以阳字为妙者,如[梁州序]第三句第三字宜揭,“日永红尘隔
断”与“一点风来香满”,“风”不如“红”妙,盖阳字其声吸而入,其
揭内向,而阴字其声吐而出,其揭如去声一往而不返也。明杨慎《诗话》
曰:“乐府家谓揭调者,高调也。高骈诗:‘公子邀欢月满楼,佳人揭调
唱《伊州》。 便从席上西风起,直到萧关水尽头。’”则在唐时之歌曲
中,已有揭调之说。
【撺抢】
古曰“趋”,俗谓“抢”。即曲中紧板急曲,一字一腔或二腔,唱一眼板
或有板无眼,须快打紧唱,为打谱、度曲之技巧。然填词作曲也须明白此
理,如在急曲板密处衬字过多,或在急曲板疏处正字倔强聱牙,皆会不及
“撺抢”而脱板。明王世贞《曲藻》称冯惟敏制曲独为杰出,是因为“其
板眼、务头、撺抢、紧缓,无不曲尽
n*n
发帖数: 456
23
【慎用上声】
平、上、去、入四声,惟上声一音最别。用之词曲,较他音独低,用之宾
白,又较他音独高。李渔曰:“填词者每用此声,最宜斟酌。”(《闲情
偶寄》卷二)上声利于幽静之词,不利于发扬之曲,即幽静之词,亦宜偶
用、间用,切忌连二、三、四字,盖曲到上声,字不求低而自低,如十数
字高,而忽有一字之低,亦觉抑扬有致,若十数字皆低,不特无音,且无
曲矣。平、上、去、入,平居其一,仄居其三,,然上声实可介于平仄之
间,其音较之于平略高,较之于去、入又略低, 如声音之过文,又有妙
用。如两句三句皆平或皆仄,求一可代之字而不可得,即可用一上声字;
皆平之句间一上声字,其声是仄不必言矣;皆去、入之句间一上声字,则
其字明为仄却似平,令人听之不知其为连用数仄者。
【慎用入声】
曲之有入声字,如药之有甘草,一遇缺乏,或平、上、去三声字面不妥,
得一入声便可代之。然南北曲自有区别,制曲填词者须慎用之。北曲以入
隶三声,派有定法,某入声字作平声,某入作上,某入作去,一定不移,
《中原音韵》甚详。入派三声音变腔不变,如元杂剧《东堂老》[醉春风]
“倘来之物”,“物”字《中原音韵》读作务,是变音;谱应去声,
n*n
发帖数: 456
24
来自主题: Xiqu版 - 从关汉卿到汤显祖 ZZ
从关汉卿到汤显祖 古苍梧
元代文人有「南曲戏文」与「北曲杂剧」的说法。南宋时,「宋杂剧」吸收宋词、南方民
歌形成音乐主体,发展出多人唱演的长篇戏剧,谓之「戏文」,亦称「南戏」,后来演变
为更完整的「传奇」形式。元代北方戏剧家,以「金院本」为基础吸收北方民歌及「诸宫
调词」(说唱体曲艺)的音乐结构,发展出一人独唱、数人合演的短篇戏剧,世称「元杂剧
」。南戏在明代有很大的发展,元杂剧却逐渐式微。昆曲的兴起使北曲及元杂剧再受重视
。明末清初,昆剧成为流行全国的大剧种,虽以南戏为主体,却保留了不少元杂剧的剧目
,演出上也尽量体现元杂剧的体制、风格,念白、曲文均按原作。
南戏着重演员间的互动
元杂剧的演法早已失传,其风貌却保留在昆剧中。此次康文署主办的「南戏北戏名作展」
就可以欣赏到两个代表作:关汉卿的《刀会》和无名氏的《女弹》。元杂剧脱胎于金院本
与诸宫调词,从一个综合性表演的「杂剧」变成一种以人物为核心的戏剧,把院本只唱不
演的「正末」或「正旦」变成剧中的主角,让他唱演到底,并把诸宫调词的叙事体(第三
人称身份唱叙)变为代言
w*****n
发帖数: 937
25
来自主题: Xiqu版 - 元曲与昆曲
你这个北曲的说法跟我印象中的不一样,我一直认为常说的元杂剧和散曲就是北曲。
L*******i
发帖数: 1126
26
来自主题: Xiqu版 - 求助昆曲鼓板打法
有昆曲爱好朋友在筹备昆曲清唱,还不曾找到会打板的人,我去搜了搜,到处都是杨荫
浏的原文,请问有没有朋友有容易明白,更详细一点的知识? 谢谢!!
杨荫浏
有聲歌必有節奏,《國語》曰:木以節之,後易以拍板。《文獻通考》云:拍板長闊
如手,重大者九板,小者六板,以韋編之(現在通用者,均以三板合成)。板之為用,
自古有之。崑曲所用之鼓板,其敲擊之法有八,即排、撮、蹻、喚、滾、鑽以及夾打是
也。排即勻敲,如《三醉》之“俺只道”以後至“識得龍魚”止,須將鼓勻打,凡有板
之處,拍板敲擊一下。撮即雙音,於段落之處,須用撮頭。三弦上有時亦須用撮,有時
則否。蹻即蹻扦,應用於閃板之下,三弦須稍遲出音,蹻扦不必用大滾,三弦互相合下
。做即做頭;與三弦同。喚即做頭之一半,在下曲未擊出聲之前,打二下,以引起下曲
,三弦同時彈出,不可稍差。滾即做頭之一半,凡在歌者未出聲前,所用之滾頭,即曰
鑽。鼓與板間打,名曰夾打,在北曲〔油葫蘆〕曲牌,定有此種打法。三弦須參差彈出
,方能錯落有致。在夾打之下,必用長滾。再有在宕板之起首及末尾,有時須急轉直下
者,曰飛鞭,如《刀會》之“大江東”,《彈詞》之“播千載”,在大字上及千... 阅读全帖
y*****o
发帖数: 44
27
《折柳阳关》是汤显祖所撰《紫钗记》之一折,流传至今为人们所喜爱。《紫钗记》为
什么列入临川四梦呢,原来它在结尾之前有一折《晓窗圆梦》,所以也算一梦。霍小玉
梦中得一双鞋,圆梦人说“鞋者,谐也,夫妻重谐连理”,果然故事的收场,汤显祖给
他们安排了大团圆。
在此之前,汤氏先写过一部《紫箫记》,到了38岁左右,在《紫箫记》基础上改写
成《紫钗记》,把两个剧本对照来看,可以发现《紫钗记》的结构、曲词、音韵等各方
面,都有较大的改进。
我们在此学习《折柳阳关》,除敬仰汤显祖外,还有两个重要人物,不应忘记,一
个是为汤氏提供故事素材的唐人蒋防,一个是为《紫钗记》谱曲的清人叶堂。蒋防的《
霍小玉传》写得很好,建议一读,《折柳阳关》中得部分对白,汤显祖特为照抄不误,
至今使人念到这里声泪俱下。蒋防对唐代的门第观念,妇女地位等社会问题,借《霍小
玉传》这个典型悲剧故事,喊出了凄厉的呼声,他笔下的李益,是个“始乱终弃”的轻
荡才子负心汉,故事的结局,并没有团圆。
《折柳阳关》开场,众军卒唱的一支[金钱花],是原著另一折《陇上题诗》中的曲
子,演出本把它移前到《折柳阳关》中来作为吊场,点出了行军紧急气氛,为...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11983
28
来自主题: NorthEast版 -
信天游好听啊。西北曲风是中国民歌的一支,以其粗犷嘹亮的特点,从80年代初期在整
个中国流行。
咱们东北姑娘范琳琳就是西北曲风唱的特别好的歌手:
《信天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uH_fpe6jBA
<我热恋的故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HZrxhiDG8
wh
发帖数: 141625
29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工尺谱
上次和aldernetwork、xoxo2012等聊起工尺谱;这里转贴古典版朋友的工尺谱和简谱的对照解释,我看明白了不少,转给有兴趣的朋友看看。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winston (哈儿),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Re: 立體的中國古典文學-崑曲桃花扇-四月洛杉磯專業演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5 12:07:02 2012, 美东)
还真不知道小孩票的规矩,昆曲社的汇报演出是免费的。
不好意思,这个写起来麻烦,又要贴图啥的,一直懒得动。话说工尺谱,我也就是知道
点皮毛,让我拿起一页工尺谱,我也不会唱,当然,我拿起一份简谱,也唱不出来,乐
盲,不认谱,呵呵。不过倒可以简单说一下。
昆曲分南北曲,南曲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对应简谱的12356;北曲七声音阶,宫商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对应1234567。不过在工尺谱中记录音高的谱字并不用宫商角徵羽,
而是如图的上尺工凡六五乙(1234567)等。
昆曲讲究依字行腔,声腔就以工尺字记录在每个字的右边,举个例子,前些时候我贴的
长...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0
笑林(资料图)
3月23日,苗阜发微博称相声演员笑林去世,终年59岁。随后,李菁、哈文、大春、赵建明的演艺圈人士表示悼念,祝笑林老师一路走好。
笑林曾在北曲唱山东快书,后改说相声。他原名赵小林,因为与一位相声作家同名,后来在李谷一的建议下,改名笑林。
笑林的相声以歌柳见长(柳活即指以唱为主的段子,歌柳即指唱歌)。他在唱歌方面确实下过功夫,他在相声界应该是第一个把歌曲唱得很专业的演员。但这也成为被别人垢病的原因之一,但李国盛对笑林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不要听别人说你,他们说你,是因为他们不会。
此前,笑星笑林还在央视七套主持《每日农经》,有网友调侃他是要改行做主持吧。笑林对此坦言,农民朋友特别喜欢他,节目组每天接到的观众来信,有一多半是寄给他的。主持农经节目不能当外行,现在他满脑子是微生物肥料、根瘤菌拌种等词汇。他还道出了自己当主持人的一大秘密:他过去在农村插过队,离开农村30多年了,这个时期尽管也去过农村,但那是走马观花的事儿,没有真正地深入下去。从主持这个节目以来,他有很多时间走到田间地头和农民的家里,真正深入到了农民的生活之中,让他积累了很多农村生活的素材,这对他的相声创作很...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为主席录传统戏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qu 讨论区 】
发信人: ilmioben (ilmioben), 信区: Xiqu
标 题: 我为主席录传统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24 14:13:21 2010, 美东)
孙以森(口述) 本文采写/杨敏
1966年文革开始后,传统戏曲作为“毒草”遭到批判。在此后将近十年里,由江青亲自
审定的八个革命样板戏独占戏曲舞台,经电影、电视、广播反复强制性播放,后有“八
亿人民八个戏”之说。但在文革最后的几年里,由江青亲自领导,文化部牵头专门为中
南海录制了一批传统戏曲。这批传统戏曲的录音部分,最后归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
部的录音资料库,其中一些录音在后来也曾陆续播放,少数录音在客观上成为较珍贵的
录音史料。
文革一开始还有电视节目,大约半年之后,电视就停播了。所以那个年代就只有广
播,广播里又只有样板戏。我当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戏曲组当编辑,后来当副
组长,虽是“革命”期间,但工作还是很忙的。
我是安徽寿县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在中文系工作。两年后
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文艺部戏曲组... 阅读全帖
y*****2
发帖数: 863
32
嘉靖朝是从1522-1567。明朝虽然有很多大问题,但发展还是很先进的,只是运气
太不好,又处在时代变化找不着更好出路的堕落心态中。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现在学术界还在争论,有许多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
为资本主义萌芽很早,有的人认为很晚。所提供的史料的时间性都很不肯定,从八
世纪到十六、十七世纪都有。特别是关于《红楼梦》的社会背景的讨论展开以后更
是如此。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了《红楼梦》这部作品呢?它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反对科举、尊重妇女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他骂念书人,骂
那些举人、秀才都是禄蠹,说女孩子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这样的思想认识是
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各有各的论据。
而且关于“萌芽”这个词的意义也有不同的理解。比如种树,种子种下去以后,慢
慢地露出了头,这叫萌芽;又如泡豆芽菜,把豆子放在水里,长出一点东西,这也
叫萌芽。既然只是萌芽,它就不是已经成熟了的东西,还只是那么一点点。假如是
整棵的菜,那就不是萌芽;至于开了花、结了果的东西就更不是萌芽了。所以要把
这些情况区别开。可是现在在某些讨论中存在有这样的问题:将...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qu 讨论区 】
发信人: ilmioben (ilmioben), 信区: OnStage
标 题: 花雅之争: 昆曲京剧发展史上的一段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2 20:29:07 2010, 美东)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一——“花雅之争”
楔子
乾隆帝在位60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
相对稳定,在此时期里,京城(今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缤纷。朝廷于内廷中专设“南
府”主管宫中演出事宜,演员多是太监担任,是为“内学”,相对的也有一些民间艺人
隶属于南府,即为“外学”。
“花雅之分”
当时宫中的演出,在戏曲唱腔上只用昆曲和“弋阳腔”在北京流传变化发展出的“京腔
”,而演出的不外是《月令承应》、《法官雅奏》、《劝善金科》、《鼎峙春秋》、《
忠义璇图》等剧目。此类整本大戏一般分为十本,每本24出,前后得十天演出时间(其
实就是时下的连续剧),且多为御用文人执笔,是盛世宫廷不可或缺的点缀,其内容大
多“取其荒幻不经,无所触忌,且可凭空点缀,排引多人,离奇变诡作大观也(清,赵
翼《檐曝杂记》“大...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4466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qu 讨论区 】
发信人: ilmioben (ilmioben), 信区: OnStage
标 题: 花雅之争: 昆曲京剧发展史上的一段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2 20:29:07 2010, 美东)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一——“花雅之争”
楔子
乾隆帝在位60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
相对稳定,在此时期里,京城(今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缤纷。朝廷于内廷中专设“南
府”主管宫中演出事宜,演员多是太监担任,是为“内学”,相对的也有一些民间艺人
隶属于南府,即为“外学”。
“花雅之分”
当时宫中的演出,在戏曲唱腔上只用昆曲和“弋阳腔”在北京流传变化发展出的“京腔
”,而演出的不外是《月令承应》、《法官雅奏》、《劝善金科》、《鼎峙春秋》、《
忠义璇图》等剧目。此类整本大戏一般分为十本,每本24出,前后得十天演出时间(其
实就是时下的连续剧),且多为御用文人执笔,是盛世宫廷不可或缺的点缀,其内容大
多“取其荒幻不经,无所触忌,且可凭空点缀,排引多人,离奇变诡作大观也(清,赵
翼《檐曝杂记》“大...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35
☆─────────────────────────────────────☆
SweetJan08 (Jan) 于 (Sat Apr 30 00:33:31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ilmioben (ilmioben), 信区: OnStage
标 题: 花雅之争: 昆曲京剧发展史上的一段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2 20:29:07 2010, 美东)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一——“花雅之争”
楔子
乾隆帝在位60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
相对稳定,在此时期里,京城(今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缤纷。朝廷于内廷中专设“南
府”主管宫中演出事宜,演员多是太监担任,是为“内学”,相对的也有一些民间艺人
隶属于南府,即为“外学”。
“花雅之分”
当时宫中的演出,在戏曲唱腔上只用昆曲和“弋阳腔”在北京流传变化发展出的“京腔
”,而演出的不外是《月令承应》、《法官雅奏》、《劝善金科》、《鼎峙春秋》、《
忠义璇图》等剧目。此类整本大戏一般分为十本,每本24出,前后得十天演出时间(其
实就是时下的连续剧...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61
36
晋国首都,曲沃,在西周初年就出现在历史记载中,现在在曲沃县东北曲村,到春秋初
年,新曲沃又出现,曲沃代翼,现在曲沃县城西南。
d******a
发帖数: 32122
37
如众所周知,北方方言中除了元音外,只有两个辅音n,N(在拼音方案中以ng表示)可
能处于一个音节的结尾,而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中音节多可以用辅音结尾,例如英语中
的dog,bit之类。不过在古汉语中,曾有过以n,N,m,k,t,p结尾读音的字。按记载,以k,
t,p结尾读音的字的发音相当短促,这是必然的,否则就可会被误听成两个音,这就是
入声。随着语言的演变,入声的这三个辅音,可能短促到只出现一个口型,并不真正发
音,进一步还可能只是发音短促而已,不再体现三个不同的辅音的存在了。
在唐代编写的韵书中,入声分三十多韵,k,t,p结尾的字被分别列于不同的韵部,宋代
编的平水韵中,入声压缩为十九韵,k,t,p结尾的字仍被分在不同韵。m属鼻音,以此结
尾的字分别被列入平上去诸声部一些韵中。
不过,即使在唐代,也不是全国人的语音都这样。例如,晚唐诗人胡曾的《戏妻族语不
正》(《全唐诗12.8.870》)是非常有趣的: 呼十却是石,唤针将作真;忽然云雨至
,总道是天因。 讲北方汉语的人可能无法理解此诗,在北方汉语中,十石,真针,阴
因都同音,而唐朝时的正音,针、因是m尾,真、阴是n尾。十、石都是入声...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7190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3次改革
老蔣怎比得上十萬八千里長征
一晝夜竄逃120km
你是說這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3%E6%9B%B2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和杂剧的合称。相對於明傳奇(
南曲),後世又將元曲稱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
p***n
发帖数: 17190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抱熱水瓶取暖、戶外燒煤被捕
https://tw.news.yahoo.com/%E6%8A%B1%E7%86%B1%E6%B0%B4%E7%93%B6%E5%8F%96%E6%
9A%96-%E6%88%B6%E5%A4%96%E7%87%92%E7%85%A4%E8%A2%AB%E6%8D%95-%E4%B8%AD%E5%9C
%8B%E5%BC%B7%E6%8E%A8-%E7%85%A4%E6%94%B9%E6%B0%A3-%E7%88%86%E6%B0%91%E6%80%
A8-043100581.html
抱熱水瓶取暖、戶外燒煤被捕 中國強推「煤改氣」爆民怨
上報
上報
648 人追蹤
追蹤
國際中心
2017年12月6日 下午12:31
留言
時值12月,北半球各地時序已進入冬天,人們以各種方式取暖盼度過嚴冬酷寒,但在中
國,2017年的冬天卻爆發了中南海恐難忽視的民怨。
由於加入巴黎協定,中國政府在北方推行「煤改氣」,亦即,不允許民眾在寒冬中燃煤
取暖,以降低空氣汙染程度。不過,在施行「媒改氣」的同時,卻又因為天然氣供應不
足,導致大部分民眾無法正常取暖,挨凍後爆發民怨。
是媒改氣沒錯的... 阅读全帖
i*****c
发帖数: 1322
40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9月22日纽约昆曲公演 (转载)
昆曲简介
昆曲是中国现存历史悠久丶成就辉煌的传统表演艺术,对中国文学丶戏剧丶音乐丶舞蹈
都有深远的影响。2001年,昆曲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一批“人类口述丶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
昆曲於明代嘉靖丶隆庆年间(1552-1572),流行於江苏昆山一带,称为昆山腔或水磨调
,从明中叶到清道光年间约三百年,风行全国。昆曲的剧本叫传奇,文字优美,寓意深
切,如汤显祖的《牡丹亭》丶洪升的《长生殿》等,都是中国文学名着。昆曲的音乐继
承了元曲系统的北方音乐,以及唐宋以来南方流行的音乐,合称南北曲。昆曲文场的主
奏乐器是笛子,武场以鼓板为引导。昆曲的表演有唱丶念丶做丶表丶舞蹈,以及武打等
多种艺术方式,其表演与唱腔和唱词融合为一,不但给观众听觉和视觉的享受,更能深
刻地塑造剧中人物,突出剧本的主题。昆曲结合诗的意境,画的风采,融诗歌乐舞於一
体,是一个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京剧和 许多地方戏的剧本丶锣鼓和表演方式都是从
昆曲吸收演变而来。所以昆曲艺术的研究丶保存和发扬,值得所有爱好中国艺术,珍惜
中国文化的人重视。
昆曲在清晚期逐渐式微。为保留昆曲薪火,1921年一批有远见的曲友曲家们集资在苏...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20570
41
比这个早多了。大概是北曲里来的吧。
以前诗韵也类似,平水韵,切韵什么的,基本没人真那么说话的。
w*****n
发帖数: 937
4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关于这个中州韵 (转载)
昆曲这个音韵的东西,越看是越糊涂,在iliad的基础上再补充点。
所谓中州韵,其实是在《中原音韵》的基础上吸收南曲音韵的结果,常说北依中原,南
遵洪武,一般来说昆曲中的北曲用中原韵,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去,没有入声;南
曲有入声,平上去入,还分阴阳,但都叫中州韵。俞振飞的习曲要解有介绍,贴两张节
选。理论上中州韵有一个大致的规范,但具体到昆剧团和演员来说,老师口耳相传和昆
团传统导致不同。
南京的江苏省昆和苏州的苏昆在咬字上吴音就重一些。由于不少演员,像张继青,王芳
,当年还演苏剧,苏音尤其重,虽说唱得很好,软糯,但其实已经脱离了曲韵的规范。
而上海的上昆有些演员,又向普通话多靠拢了些,也是不合适的。
昆曲四声一个特点是上声和去声声调相反,比如买卖,其实不少方言也是这样的。
k***g
发帖数: 7244
4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舞剧《牡丹亭》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kzeng (寱语·无味赛百味),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舞剧《牡丹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7 18:01:53 2012, 美东)
昨天在林肯中心看了金陵艺术团的舞剧《牡丹亭》,很震撼。从头到尾没有对白的演绎
这样一个复杂的爱情故事,并且能让我这样的舞蹈门外汉能够马上意识到舞剧的每一幕
对应的是原剧的哪一出,在结尾的时候还被深深感动,我觉得这个舞剧改编得很成功。
(文科博士的一个通病就是过于 critical ,这都是当年被逼读 N 多 paper,写 N 多
review 留下的后遗症,如果不 critical 到 cynical, 便无法体现所谓独立思考之精
神 -_-)。这部舞剧是我今年看多的最好的演出,没有之一。
金陵艺术团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其实它就是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大概是对
外演出的需要,所以有了这个艺名,否则 Battlefront Culture Troupe of the
Political Department of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10018
4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章诒和: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张岱
诗用平水韵,是因为这是对唐诗用韵的总结。宋朝人自己写词的时候,用韵已经要宽
很多了,所以清朝人对这个进行了总结,编成了词林正韵。元曲的用韵比宋词更为宽
泛,尤其是入派三声,基本取消了入声,所以当时为了区别这个,编写了中原音韵。
但是在南曲中仍然存在入声,为了区别开来,又兴起了一些韵书,其中比较好的是韵
学骊珠。
我基本上赞成诗词都用新韵,南北曲用古韵,因为仍然可以唱,如果用普通话唱出来
就会有点怪。
w******g
发帖数: 10018
45
这个写南曲传奇的确入手很难。安排回目还在其次,最难的就是如何连套。
南曲本来只是乡野俚曲,明朝魏良辅声腔改革以后,把北曲的声韵理论拿来改造南曲,
从此才造成昆腔一枝独秀。但是南曲的那些曲牌虽然有宫调,其实只是冠一个名字而已
。徐渭说,安排曲牌就是要声相邻,就是不同曲牌的腔格要有联系才能连套。不仅如此
,不同曲牌的感情风格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集贤宾》就绝不可以用在欢乐场合,但是
有的时候通过变调有可以更改声情。
所以为了编一折戏,首先就得搞清楚哪个曲牌可以用,哪个曲牌不可以用,哪个曲牌一
定要在前面,哪个曲牌一定要在后面,哪个曲牌一定要跟哪个去连起来。这个只能去多
听戏,揣摩曲牌之间的声韵联系。这个是最花工夫的。
我为了编这个,听了大概将近一百出的戏。其间很多时候就不是写这个东西,基本是在
听戏了。
l*****f
发帖数: 13466
4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李瓶儿和西门庆的经典男女关系
海盐腔跟昆腔一样算南曲一种,南曲兴而北曲灭,而自魏良甫改良昆腔,昆曲从此一枝
独秀,海盐曲谱就失传了。
l*****f
发帖数: 13466
4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李瓶儿和西门庆的经典男女关系
海盐腔跟昆腔一样算南曲一种,南曲兴而北曲灭,而自魏良甫改良昆腔,昆曲从此一枝
独秀,海盐曲谱就失传了。
M*****e
发帖数: 11621
48
☆─────────────────────────────────────☆
volontaire (volontaire) 于 (Sun Dec 22 11:47:31 2013, 美东) 提到:
说它经典是因为,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情产生的过程,“既悦其色,复恋其情”。这
是比较自然的,人本来就是动物,人最先感知的也是一个人生物特征,生物特征的相互
吸引,带来了情感和肉体的交流,然后是各种社会经济现实,决定了最终的关系走向,
李瓶儿和西门庆是情,欲,钱,交织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最真实的男女关系
☆─────────────────────────────────────☆
charmed (仙境别红尘) 于 (Sun Dec 22 11:55:55 2013, 美东) 提到:
情,欲,钱,交织的关系,的确是最真实的男女关系,不过我就读不进金瓶梅,它太不
风花雪月了,不适合YY。。。

☆─────────────────────────────────────☆
volontaire (volontaire) 于 (Sun Dec 22 11:59:0... 阅读全帖
p***r
发帖数: 20570
49
不是安徽方言。韵白是中州韵,中原音韵,专门给北曲配的一种语言,也并不是大家平
时说的话,好处是南北方人都勉强能听懂。。。京剧的韵白基本上混合的中原音韵,北
京话,湖北话等等。
d*********r
发帖数: 11979
50
来自主题: Music版 - 魏索南和舒芙雅的故事
魏索南,今年28岁,现在美国某名校就读生物博士。所有的人都叫他小魏,因为
他的名字实在读起来拗口。据小魏说,他祖上是郑国公魏徵魏玄成,自然是名门望
族。后有一支到了苏州, 明朝嘉靖年间出了个有名的音乐家叫魏良辅,也就是小魏往
上数二十辈的老祖宗了。据小魏说,自古以来,我国的音乐有北曲与南曲之分, 北
曲弦索,字多而调促;南曲磨调,字少而调缓。两派隔阂甚深,连良辅老人家都说
‘弦索唱作磨调,南曲配入弦索,诚为方底圆盖,亦以坐中无周郎耳。’意思就是说两
者是一方一圆,不可能结合。这话一直被魏家奉为祖训。可小魏偏不信这邪,把弦
索配入南曲,效果却出奇的好,他给自己改了个名字叫‘索南’来纪念自己的创新。小
魏是著名走音公鸭嗓,自然没法走红,于是他把歌卖给了一个叫周杰伦的台湾人,
人现在可是凭着这南辕北辙的调调大红大紫了。而小魏终究没逃出‘万般皆下品、唯有
读书高’的封建思想束缚,糊里糊涂地来到美国一个鸟不拉屎的小地方读起了他的PhD。
小魏起名那会,还没有流行‘猥琐男’一词,否则他打死也不会用魏索南这样一个名字。
想说他不WS吧,可他偏偏具备了WSN应该具备的所有特征:站起来比坐着高不了多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