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十里洋场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共9页)
c****t
发帖数: 19049
1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旌旗 作者: 骠骑
第一百一十二章 血战老街(二)
今吾昭一大佐摆完姿势报销了西敏次郎不少胶卷之后,今吾昭一拉了拉大衣领子,一脸
贱笑的从口袋中掏出了香烟殷勤的给西敏次郎点上了一支,并把自己配发的一条全部揣
进了西敏次郎的随着背包之后,西敏次郎满意的点了点头,拍了拍今吾昭一大佐的肩膀
,让一旁的参谋们目瞪口呆?这个记者到底是何许人也?竟然要让平日见地不平都要踢
上几脚得今吾昭一主动点烟孝敬?
别人不清楚,今吾昭一大佐可是门清,这位西敏次郎虽然名义上是随军记者,但是
却也有着预备大佐军衔,实际上别说预备大佐,就算是预备中将看见今吾昭一手下的一
个现役中尉都要主动敬礼,在现役军官眼中,那么预备军官跑来满洲国就是来胡吃混喝
摘他们果子来了。
但是西敏次郎可绝不一样,如果了解日本人姓氏细心的人就会发现,西敏在日本是
一个地道的贵族姓氏,西敏次郎的叔叔西敏九宫乃是海军中将亲王殿下,所以西敏次郎
的身份也自然没人敢小视,以至于当年陆大同班同学的今吾昭一依然恭敬有加,当年西
敏次郎揍起今吾昭一可是从来没客气过,对于今吾昭一的孝敬和态度西敏次郎早已习惯
成了自然,平心而论,西敏次郎还是满喜欢今吾昭一这个家...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1445
2
来自主题: ECUST版 - shanghaier
喜欢“花样年华”,不在其情节故事,更不在张曼玉的旗袍,而
在其比音影氛围更深一层的怀旧,明明由两个广东籍男女主角出演,
故事背景也是六十年代香港的横街后巷,然在上海籍王家卫执导之下
,却拍得比上海还上海:梁朝伟虽然讲着一口原汁原味的港式粤语,
却真实地重现一代上海雅皮先生。
但见他松松地扎着毫不鲜艳花哨的单色领带,左手夹住支烟,白
晰细长的无名指上套
住结婚戒指,右手搁笔尾指斜斜地伸出压住案头,久不久吸一口烟当
空缓缓喷出,烟雾牵丝攀藤的,袅袅娜娜弥散了一屋,一个受尽社会
、经济、感情的压力的都市小白领的疲惫不堪和自尊挣扎,一览无余

在香港观众借此嘲讽上海男人:一个小白领没胆识无魄力,仅分
租人家一个住宅单位其中一间房,餐餐在巷尾大排档解决,却日日西
装尘纤不染,头发蜡得油光亮,“省在肚里,花在身上”,标准上海
男人!
到底上海人是否真的“省在肚里,花在身上”,这里暂不讨论,
但上海人讲究仪态举止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一种美德,一种文明,一
种都会子民的风范。
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十里洋场,早百年前已具备近代商业社会营运
的雏形,讲究服务质量,是商业社会的求生铁律,因而令上海市民,
天生
a***a
发帖数: 40617
3
来自主题: FDU版 - 硬盘人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sAngeles 讨论区 】
发信人: taniame (低头娇羞的胎记男), 信区: LosAngeles
标 题: 硬盘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2 02:03:04 2009)
且说多日不关心国内网事,最近才知道上海网民常说的“硬盘”一词的意思,作为一个
天天自称上海人的硬盘,我也算是丢人丢的可以了。
且说上海开埠以来,对于上海本地人的定义就不是很清楚。现在的上海人,也大多是江
浙人的后代,而现在的上海话当中,夹杂了吴语系的许多语种,还有一些英语外来语。
但是就是这样一座当年的移民城市,现在的排外情节恐怕可以在全国排号了。早年间,
上海制造的玩意儿一直都是全国同类产品中的翘楚,加上许多洋鬼子留下的稀罕玩意儿
,足以让全国人民羡慕。天朝政府开门接客之后,上海又是首当其冲,天天接客,不遗
余力,几十年后终于重振十里洋场之淫威,半个世纪后再次登上亚洲时尚之舞台,还真
是不容易,不容易。
90年代中后期开始,外地打工族不断涌入上海,短短几年时间就垄断了上海的底层服务
行业。时尚骄傲的上海人一边享受着廉价劳动力的服务,一边抱怨着那些服务
n*********n
发帖数: 1534
4
来自主题: FDU版 - 硬盘人
写这文章的id好眼熟
排外是很无聊的,但是这部分人是少数,要一棍子打死其实和少数上海人对
非上海人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一样无聊无耻的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osAngeles 讨论区 】
发信人: taniame (低头娇羞的胎记男), 信区: LosAngeles
标 题: 硬盘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2 02:03:04 2009)
且说多日不关心国内网事,最近才知道上海网民常说的“硬盘”一词的意思,作为一个
天天自称上海人的硬盘,我也算是丢人丢的可以了。
且说上海开埠以来,对于上海本地人的定义就不是很清楚。现在的上海人,也大多是江
浙人的后代,而现在的上海话当中,夹杂了吴语系的许多语种,还有一些英语外来语。
但是就是这样一座当年的移民城市,现在的排外情节恐怕可以在全国排号了。早年间,
上海制造的玩意儿一直都是全国同类产品中的翘楚,加上许多洋鬼子留下的稀罕玩意儿
,足以让全国人民羡慕。天朝政府开门接客之后,上海又是首当其冲,天天接客,不遗
余力,几十年后终于重振十里洋场之淫威,半个世纪后再次登上亚洲时尚之舞台,还真
是不容易,不容易。
90年代中后期开
A****i
发帖数: 5546
5
来自主题: SCU版 - 海归日记
跟重庆妹儿在港汇吃饭,十年,又见面了。之前写过她,混法国的美女。跟高中恋人巴
黎分手,回国后几个月嫁给了上海帅哥。见面头句话,人生沧桑啊!老子也是千言万语
说不出来。走文化路,先后杀到土豆洲,又相聚十里洋场。十年,离家几千公里,两个
当年的室友。人生!
重庆妹儿计算机毕业,在法国咨询公司工作,需要出差。由于做的是中法之间的工作,跟中国人内部之间的斗争比较少,省心。薪水在上海算是平均水平,工作几年,现在是薪水是一万多到两万一个月的水平。
回国之后,如果不想加入中国人之间的内斗,做两边的协调工作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前提语言要好,愿意出差。
A****i
发帖数: 5546
6
来自主题: SCU版 - 海归日记
吃海派风味,看市井风情,观十里洋场。
f******u
发帖数: 2
7
本人在浙大读的本科,在上交读的硕士,现在美国读博士,又接触到
许多国内其他高校的毕业生。
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往往最能代表这个学校。
(以下纯属个人意见)。
浙大90年代才崛起,招进的本科生的整体素质不如清华,上交,也招
不到多少顶尖高手。但浙大位于小城杭州,教师和学生都比较踏实,
勤奋。因此好的毕业生素质也很高。浙大在路涌祥的领导下发展很快
。但自潘云鹤当校长尤其是四校合并后整个浙大好象都变的很浮躁,
喜欢作秀,浙大在倒退。总的来说浙大顶尖的学生水平是很高的。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贬低上交,甚至有些上交自己的学生都看
不起自己。当然上交有很多缺点,由于身处十里洋场,校长,教授都
忙着赚钱开公司,徐汇校区四周的地都快卖完了。但上交最大的财富
是上交的学生和毕业生。自开放以来,上交的新生的素质一直非常高
。很多西交的毕业生到上交读研究生。上交在美国的也非常多。上交
毕业生都很能干。上交仍在top5之列。
半国精英归清华,大部分清华的学生水平都很高。但有些清华毕业生
也很一般。
科大大部分学生水平高,但不如80年代那么好 。南大学生也很好,
勤奋。南开的学生就不行了,水平一般,个别人人品也
h*****k
发帖数: 744
8
来自主题: TongJi版 - 八卦一下
老婆这几天在看"女人何苦为难女人"(LA的电视台在播). 那天她在看电视, 俺在上网,
就听到电视说"同济大学"...
下面是老婆介绍的剧情. 这个电视剧是讲民国时期上海有钱人家里乱七八糟的感情纠纷
, 在国内热播了一阵(里面的两首主题曲不错). 有钱人家的小姐恋上了一个帅哥(男主
角), 两家的长辈给他们订婚了. 这个小姐的一帮同学就在打听她未婚夫的情况, 七嘴
八舌的, 有的说"很帅啊", 有的说"很有才啊"(这好象是丹丹的话), 还有的说"还是同
济大学的哦"(俺就是听着这儿了...).
了解情况后, 俺"洋洋得意"地对老婆说, 你看看, 几十年前, "俺们"在十里洋场上也很
抢手的....
f***t
发帖数: 39
9
来自主题: WHU版 - 围城续(1)
(转帖自亦凡公益图书馆)
作者:十又言
作者邮箱: z***[email protected]
自序———其实我最喜欢方鸿渐这个人物,他不单单是二三十年代那些留学知识分
子的一种典型表现,(尽管作者声称方鸿渐这个人物是虚构的),更是整个时代为数不少
的一群人的缩影.方鸿渐人不坏,可是全无用处.方鸿渐并不喜欢孙柔嘉,可他们却结了
婚,或许孙柔嘉远离遥远的上海来到偏僻的小村庄孤独的心情急需组成一个温暖的家庭
来抚慰心灵。
********** *********** ************ ************ *********** **********
(一)
想来“东方的巴黎”源于西方人之口,可据说法国人一提起它就痛恨得要命。手头
上有向人炫耀的东西,突然别人也拥有了,“物以稀为贵”的中国古话在法国佬脑中犹
如一大群苍蝇蚊子在其脑袋上空徘徊,久久不肯舍其而去。失落、无奈,难免有嫉妒。
十里洋场的海上之都,被厚实的大雾裹了好几层,歌舞升
f******u
发帖数: 2
10
本人在浙大读的本科,在上交读的硕士,现在美国读博士,又接触到
许多国内其他高校的毕业生。
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往往最能代表这个学校。
(以下纯属个人意见)。
浙大90年代才崛起,招进的本科生的整体素质不如清华,上交,也招
不到多少顶尖高手。但浙大位于小城杭州,教师和学生都比较踏实,
勤奋。因此好的毕业生素质也很高。浙大在路涌祥的领导下发展很快
。但自潘云鹤当校长尤其是四校合并后整个浙大好象都变的很浮躁,
喜欢作秀,浙大在倒退。总的来说浙大顶尖的学生水平是很高的。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贬低上交,甚至有些上交自己的学生都看
不起自己。当然上交有很多缺点,由于身处十里洋场,校长,教授都
忙着赚钱开公司,徐汇校区四周的地都快卖完了。但上交最大的财富
是上交的学生和毕业生。自开放以来,上交的新生的素质一直非常高
。很多西交的毕业生到上交读研究生。上交在美国的也非常多。上交
毕业生都很能干。上交仍在top5之列。
半国精英归清华,大部分清华的学生水平都很高。但有些清华毕业生
也很一般。
科大大部分学生水平高,但不如80年代那么好 。南大学生也很好,
勤奋。南开的学生就不行了,水平一般,个别人人品也
b*****v
发帖数: 245
11
听闻北京有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在卿卿我我中突然吵架了。经过几百回合唇刀舌剑后约定: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一百步后回头如果能够看到对方的话就和好。但是他们都各走了一步,便没有忍住回头了,结果还是分手了,因为雾霾正浓。
走遍神州才能品位出:石家庄的雾霾,粗犷中略带工业现代化崛起的感觉;西安的雾霾,秦砖汉瓦的文化底蕴中,有黄土高原的气息;成都的雾霾,川府之国的盛名下,烧烤的味道辛辣无比;上海的雾霾,十里洋场里,加厚了罗曼蒂克的小资情调;……而北京雾霾,犹如京韵大鼓,抑扬顿挫中,大气磅礴、气势如虹、更是国防利器;京韵雾霾除了饱含有益菌,还有东北秸秆焚烧飘来的新鲜黑土地气息,显得更加天然原生态。
在北京皇朝根儿下,吃一串冰糖葫芦,就一碗杏仁豆脑儿,再喝一碗前门大碗茶;然后在惬意之余,猛吸几口京韵儿雾霾,感觉富贵又荣华,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莫过于此。
经过中国科学家不屈不挠的努力研,终于实践证明了,雾霾不但是中性,而且含有益菌。吸一小口,强身健体,神清气爽;吸一大口,胜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过,按中医理论曰:雾霾虽好,可不要贪吸哟!据说美国驻华专家无数,千方百计研究配方。官方无意间透露黑龙江焚烧秸... 阅读全帖
n*****h
发帖数: 212
12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看过了莫怪[转载]
发信人: cornucopia ( 信 天 翁), 信区: Shanghai
标 题: 上海女人肤浅,爱慕虚荣……?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Sat Dec 30 03:29:01 2000) , 转信
这大都是摸不透上海女人心,也搞不定上海女人的极度自卑或极度
大男人的看法。
根据上海市政府统计局的资料显视,介于二十至三十五岁年龄组
的男女人口分布,男的比女的多出十万人。似乎,无论在主观角度或
客观环境的情况下,上海女人都是以大热姿态胜出。
说上海女人精明,不如说上海人overall都比较精明。这多少也
是环境造成的。从二、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到八、九十年代改革开
放的日新月异,上海一直率先接触外界新事物,加上近年外来人潮涌
入,也着实开拓了上海女人的眼界。
其实,在上海说上海女人长短有欠小家,会被外人笑称,“井底
蛙,无见识”。
上海女人的“功夫”是要细细compare之后,才体会出来的。在
各路华人汇拢来的海外,喝过洋墨水的上海女人,尤其出众。
生养篇
上海女人,生得细皮嫩肉,白净水灵。缘自上海微湿的气候,好
过最昂贵的□肤保养品。
北方姑娘,大大咧咧,有种野性美;南方亚热带
n*****h
发帖数: 212
13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上海话中的外来语
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互相交往,本民族语言往往要从别的民族语言词
汇里借用一些外来语,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词汇,汉语普通话如此,
方言也是如此。上海以前被称为“十里洋场”,洋人云集,因此上海
话中的外来语也比较丰富。我小时候(50年代)在上一辈的嘴里,经
常能听到“拉司卡”、“毕的生司”、“麦克麦克”这样的口语。“
拉司卡”是英语last car的音译,原意为“最后一张牌”,但上海人
只取其“最后”的意思,如说“拉司卡一块洋钿”、“只剩拉司卡一
个人”等。“毕的生司”是英语empty cents的音译,empty是“空”
的意思,cent是“分币”,上海人用它来表达“身无分文”,如说“
袋袋里毕的生司”。这个词也有人写作“瘪的生司”,“瘪”字比“
毕”来得更为生动传神。“麦克”来自于英语much,用来形容钱多,
用于重叠式,如《金陵春梦》第一集第二十二回:“革命成功,我既
不能大吃大喝,狂嫖滥赌,又不能麦克麦克,成为财主。”如果说前
面所提到的外来语都带有洋泾浜英语的痕迹,那么“麦克”这个词的
发音则纯粹属于误读了。
以上这些历史悠久的外来语,如今在口语中已基本消失,不过偶
尔还会出现在现代
z******g
发帖数: 9
14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虹口女人
重履斯土,步步生情。我出生在这里――上海市虹口区,在文革的硝烟飘荡在黄埔江上
的年代。
回来这些日子,逛了许多家书店,书架上充斥的是怀旧书籍。可是,新潮小资或老
资女作家们,指甲涂着花哨图案的玉手,在键盘上码的感伤文字,和这一方烟尘滚滚的
老区无关。
是的,这个正宗的平民区,在久远的年代,与淮海路的风花雪月无关,与徐汇区的
金枝玉叶无关。这里的居民,虽不乏犹太人,广东商人,洋行职员,却都不高档,好在
也没低档到“引车卖浆者流”。十里洋场上,让洋鬼子和买办们捏在手里的棋子,捏出
了汗,还不知落到哪个格子,所以,他们都有某种尴尬。
说早些,日据时代的弄堂,房子都黑暗潮湿,阴沟的苔藓爬在饭桌脚下。冬青树下
,生煎臭豆腐和姜醋红烧的气息,自行车的咣铛声,“棕绷,藤绷修伐?”“糯米甜酒
酿”,“栀子花,白兰花”,张家阿婆和阿根他妈装作交流菜市行情,窃窃私语邻居的
韵事,夹杂一两声低笑。在家,她们利落地炮制碧生生的鸡毛菜,酱红色的葱烤鲫鱼,
熬得雪白的冬瓜咸肉火腿汤;出门,则带上不露声色的势利,和暗中较劲的紧张。
不错,虹口女人爱较劲。虹口附近的两个区:杨浦和闸北,都是江北人的居住区。
虹口区的弄
G**U
发帖数: 5492
15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也说周立波
人口来源
1949年以前,上海被称为“十里洋场”,租界内曾经吸引了很多外国侨民定居。其中上
层侨民(主要
来自英美两国,共有1万多人)主要居住在2个租界的西部以及越界筑路地段(今徐汇、
长宁、静安
区)。而各种各样的中下层侨民——日本人、澳葡、部分白俄难民、二战期间的犹太人
难民、以及在
公共租界担任巡捕的印度锡克人,都主要聚居在苏州河以北的虹口区。很多躲避苏联红
军逃难到上海
的白俄难民在上海成功立足后,纷纷迁居法租界中部的霞飞路附近。法国虽然在上海开
辟了租界,然
而侨民数量始终稀少(即使在法租界侨民中也始终是少数),而且天主教神职人员占很
大比重。这些
外国人在1949年以后,几乎全部离开了上海。
1949年以前,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也常常采取族群聚居的形式。上海早期移民大多
来自周边江
苏南部和浙江省的吴语区,特别是苏州、宁波等地。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宁波籍商人
立刻涌入上
海,利用地缘和语言优势,迅速胜过广东籍买办,成为上海最有影响的商帮。1860年,
太平天国进
攻苏州时,苏州居民掀起了大规模移居上海的浪潮。来自吴语区的移民明显在上海居民
中占据优势地
位,并且占据了城市
s****n
发帖数: 4902
16
不错,上海小女人风范。俺怎么就没娶上这样儿的。:)上海女人很多上得厅堂是真的,俺表弟媳妇就那样,算是第一种。一上来就可以侃你的专业,虽然伊学艺术的显然不太懂,但有健康的好奇心和社交礼貌的意识。难怪伊老爸奉送自写两本艺术著作,俺一看辞藻刁钻晦涩,其实也空洞无物的,还是拜服老人家写书做学问的精神。老妈五十多还留着个时髦的文青平头,老有味道。
他们严肃地说外孙女“鼻子很高”很漂亮时,我心里都笑得要喷饭了。那女儿生得好看倒是真的,以后一定是个上海滩十里洋场的大美女。
t*****e
发帖数: 2470
17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今天天气不错
从韩乔生的“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开始,天朝体育解说水平之低智能已然是完全公开的事实,到后来黄健翔如中学生泄愤一般的“澳大利亚去死吧!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已经将弱智解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的刘建祥竟然还欲自创“进啦进啦进啦!”来东施效颦。这让我更加明白了天朝喉舌电视台的水平真的没有下限可言。
最可笑的,就是还真有支持黄健翔刘建宏的。所以当年主席说的就是对,从农村包围城市。土老帽进大上海,就是能让你花花世界十里洋场也人人中山装天天劳动布。
说道沪上体育解说,我辈想到最多的就是杨旭峰同志。此同志相貌俊雅平和,无有尖锐棱角。解说时不卑不亢,颇有小学老师风范。当年每周一次的“体育大看台”也算得上是大上海本土唯一的专业体育类节目了。他老人家的特点就是不紧不慢不卑不亢,而且本身沿袭了体育人应有的精神,就是少说多做。每次解说用词之简陋,堪称一绝,有一次解说某足球比赛,某队员禁区外凌空抽射入网,杨大人难掩兴奋之情,道:这球,漂亮。停顿几秒,又道:很漂亮。又顿,再道:非常漂亮。
后杨老师由于某些外界未能所悉之原因离开电视台,近年来竟然有其死亡之说。幸好杨老师及时现身辟谣,并言称现在生活幸福美满富庶...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5781
18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今天天气不错
ding!!

的事实,到后来黄健翔如中学生泄愤一般的“澳大利亚去死吧!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已经将弱智解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的刘建祥竟然还欲自创“进啦进啦进
啦!”来东施效颦。这让我
城市。土老帽进大上海,就是能让你花花世界十里洋场也人人中山装天天劳动布。
锐棱角。解说时不卑不亢,颇有小学老师风范。当年每周一次的“体育大看台”也算得
上是大上海本土唯一的专业体育类节目了。他老人家的特点就是不紧不慢不卑不亢,而
且本身沿袭了体育人应有的
杨老师及时现身辟谣,并言称现在生活幸福美满富庶快乐。
人乃是广电局之哼哈二将,声音双胞当仁不让。杨版本仪表堂堂,负责电视解说。王版
本面大体沉,负责广播解说。当时尚有少数人家没有电视,有时候广播转播比赛时,这
家杨版本,那家王版本,好
着空空的场地时,突然王老师说了一句话:我等一下打卑侬好伐,我现在了了转播。
竟然能成为解说甚至体育新闻主播,实在是让我向喉舌局彻底拜倒。唐老师很有头脑,
他专门拿年轻人开刀,玩标新立异,玩打到破旧。常常无情地指出国内翻译之漏洞,加
之本身有英文基础,生怕才
众人沿用的斯塔姆。并且他非常严肃地告诉观众“斯塔姆这... 阅读全帖
p****x
发帖数: 643
19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今天天气不错
顶!大师的记忆力真是佩服。
花絮两个:
1 杨旭峰的老婆是沪上有名的戏曲演员。那时上大国际商学院因为学校地方实在太小,
干脆体育课就上衡山路去打网球,经常看到杨也在练球。
2 我第二次来美时,报了一个团去优胜美地,恰巧坐在我旁边的就是娄一晨的父母,聊
了一路。娄的姐姐在加州,他父母老探亲,说娄是海运学院学英文的,虽然姐姐在美国
但不愿意出国,我说那是,做了上海体育主持的位子,有名有利自然不愿到国外来。

的事实,到后来黄健翔如中学生泄愤一般的“澳大利亚去死吧!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已经将弱智解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的刘建祥竟然还欲自创“进啦进啦进
啦!”来东施效颦。这让我更加明白了天朝喉舌电视台的水平真的没有下限可言。
城市。土老帽进大上海,就是能让你花花世界十里洋场也人人中山装天天劳动布。
锐棱角。解说时不卑不亢,颇有小学老师风范。当年每周一次的“体育大看台”也算得
上是大上海本土唯一的专业体育类节目了。他老人家的特点就是不紧不慢不卑不亢,而
且本身沿袭了体育人应有的精神,就是少说多做。每次解说用词之简陋,堪称一绝,有
一次解说某足球比赛,某队员禁区外凌空抽射入网,杨大人难...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2223
20
哈搞, 十里洋场,指的是南京路。
卢湾区,过了霞飞路往南就没啥花头了。花园洋房是多。哪能比得过往被南京路北京路万行度路的闹忙。
百乐门舞厅晓得挖,老上海电影电视专门拍的,就是后三来的红都电影院,在常熟路万航渡路愚园路口。 现在是静安寺商圈。
还有大世界,跑马场,也在你这个划圈以外。
G****a
发帖数: 10208
21
1842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以后,美、法帝国主义也相继在上海强辟租界,由于独特的政治制度和地理位置,上海
开埠后即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经济金融、商业贸易、文化和航运中心,是近代亚洲最
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被誉为“十里洋场”和“冒险家的乐园”。由于租界的存在使得
当时上海繁华地区未遭受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
分的国际联系,同时也为上海时至今日的持续繁荣奠定了极为雄厚的基础。此外自由开
放的环境也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商贾贵族文人墨客革命者等等各色人等的大量涌入
,至20世纪初,上海的人口已相当于中国其他三大城市之和并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
中心以及中国的金融贸易中心。
1928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上海因为紧邻首都,加之为对外贸易中心,故而
大批金融机构包括四大银行均将总部设立于此。上海的全国经济与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
固。上海无论租界还是华界在此后黄金十年内均得到飞速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设上海为直辖市,辖区面积为636平方公里,成为和北京一样
未变更过行政级别的直辖市.
进入19...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2420
22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纽约最正宗的小笼
ping兄侬么看清爽我写的。
吴苑饼家乃是生煎之王者。老衲认为足可以独步上海滩十里洋场而少逢对手,纵横记忆
三十载而绝无褪色。
丰裕曾经有几家连锁店还是可以的。
小杨生煎从一开始就是一塌糊涂。
可惜吴苑不晓得到萨地方去了。最重要的还是那些老师傅估计都已经挂在墙上了。可惜
可惜,那么好的一个百年老店,活活让威海路汽配街配套拆房给搞掉了。
n*e
发帖数: 63
23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那年,我还不到三岁
这是一栋旧上海遗留下来的尖顶小洋房,红砖青瓦,坐落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虽然
在无情岁月的洗刷下,她显得陈旧不堪,但我还是依稀记得那开在大街上的朱漆大门,
高大而厚重。进了门就是宽敞明亮的大客厅,出客厅向里走是中厅,有通向二楼两个卧
室的转角扶手楼梯。再向里走是个大厨房,有窗有门,通向篱笆和冬青树围起的后院。
可以想象,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一定是十里洋场上的有钱人家。繁华往事如过眼烟云,到
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房子的原主人已不知去向,这里被新政府改作了全日制托儿所。于
是,在这个如同堡垒的洋房里面,长年累月地住着三十多个年龄不一、高矮不同的幼儿,
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周六天,全由几个老年阿姨负责看管吃喝拉睡。
记不得是哪年哪月,我成了生活在这个封闭堡垒中的最小成员。一天深夜,我突然醒来
,睁开眼睛,在昏黄的灯光下看见自己躺在三楼搁楼的木板地上,身边一个比自己大不
了多少的男孩正嚎啕大哭。两位阿姨蹲在旁边,悄悄议论他是否病了,要不要送医院急
诊。我于是转过头,看见在倾斜的天花板下,其他小朋友全整整齐齐躺在地上酣然大睡
。这是我人生记忆中第一次睁开双眼,觉察到外部世界的存在。
这个全托所,我记得自... 阅读全帖
X******7
发帖数: 3297
24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上海女人的嗲和作
不容易呀,还能知道个十里洋场,霞飞路的。。。。
D****R
发帖数: 6053
25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最近几天在你们大上海
觉得他是白去上海了, 要是我 十里洋场天天爽 管他买卖提,
g*****p
发帖数: 790
26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这样的“上海女孩”不要也罢
这件事在各类媒体已经炒的沸沸扬扬,大多是同情那个被一顿“粗茶淡饭”吓跑回上海的女孩,好像她已经受到了莫大的委屈,是被那个困难家庭出来的“对象”欺骗了似的,好像上海人特别是上海的女孩都应该被当成“公主”“千金小姐”“格格”捧着,哄着,现实真的如此吗?否也。
就说这个女孩吧,一个国企退休职员和一个即将退休教师的“千金”,如果没有什么其他“特别”的收入,在上海也算不上“小康”水平的家境,跟那些“富二代”更不擦边,不至于“高贵”到让一顿有肉有鱼有蔬菜的普通农家饭吓蒙了的程度,恰是有点“东施效颦”的丑态嫌疑。
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本地人,外来户,每个在上海生活打拼的人都不容易,女孩的对象来自贫苦农村,他选择上海这个“十里洋场”作为自己追求美好生活,改变贫穷现状,实现奋斗目标的“战场”,他还想寻觅心仪的“上海女孩”做自己的终身伴侣,多么难能可贵的“野心”啊!
目前,和“上海女孩”拍拖一年的小伙子没有发声,他是怎么想的?他会怎么说?他有没有不想说出来的自己的“图谋”呢?
试想一下,他为什么不让家里人“伪装”一个“幸福富有”的家庭?他为什么不提前让家人准备“鱼翅海参”那样的高档菜肴款待“上海女孩”,博...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27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SweetSue(小小苏), 信区: Shanghai
标题: 舌尖之上的上海,上海美食有哪些?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Fri Oct 13 11:01:27 2017,GMT)
如果说川菜是集百家之长,那么上海菜自然也是丝毫不逊色的。今天的上海菜早已不纯
粹,十里洋场的地位为上海菜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在上海菜中你可以看到很多菜系
的影子,例如徽菜,例如浙菜,例如粤菜,等等等等。如果你觉得这些不正宗,非要吃
正宗的上海菜,那大概只能给你推荐几道上海本帮菜的菜肴了。
一、四季烤麸
这是一道极具上海风味的菜肴,以面筋为主料制成,再加上木耳,黄花菜,冬笋等配料
,吃起来,香味醇厚,甜咸适口,极具上海特色风味。
二、田螺塞肉
这是一道非常有名的上海菜。采用田螺和猪肉作为主食材,将田螺肉和猪肉剁碎,拌在
一起,再塞进田螺壳中,放入锅中,加上各种配料,加盖焖上一刻钟即可,揭开锅盖,
香味扑鼻,不过先别急的吃,记得浇上些许香油。
三、八宝鸭
八宝鸭的名头应该很多人都听过,要吃正宗的八宝鸭还需得去上海城隍庙的上海老饭店
。据说这道菜最早不是叫做八宝鸭,而是八宝鸡,不过后来考虑到鸭的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Shanghai版 - 杭州的崛起,该不该让上海焦虑
有一组数据,说去年的GDP,上海排全国第一,杭州第十。虽然差距不小,但是要看到
杭州的崛起。毕竟之前杭州一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好像一直属于上海的附属
圈,不管是经济、文化、还是旅游,杭州一直依附着上海。当然交通也同样。但是现在
它追赶了上来,而且速度惊人。
当年深圳是一个小渔村,香港是全球知名的发达城市。仅仅二十多年,深圳反超,香港
陷入后继乏力的焦困之中。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不知道上海方面会不会同样焦虑。毕竟,之前有人说过,上海的经
济好多靠的是全国各地的驻上海办,杭州的经济靠的是一个能跟Facebook抗衡的阿里巴
巴。
一个朋友说,为什么要焦虑呢,上海那么多年历史,有十里洋场的过去,还有金融中心
的现在,自然拥有独属自己的体面和文化。这些是杭州如何也不可能媲美和追赶的。不
能因为经济数字,就陷入莫名的焦虑。
当然,换一个思路也是可行的,就如现在京津冀在发展大北京圈,也不排除以后上海效
仿来发展一个大上海圈,这样就可以轻松把杭州收入圈内,双子星的发展当然更加靠谱
。毕竟,杭州只有一个阿里巴巴而已。
s*****g
发帖数: 7857
29
来自主题: Tianjin版 - 我们到底土气在哪里?(一)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12&postID=918
海归回去,人家给我们在外面漂泊的大侠小侠男侠女侠们总结了三气:说话洋气,花钱
小气,穿着土气。前两气咱先略过,就穿着来说吧,真是不如国内的人民群众穿的好。
人家是的确凉的裤衩儿、纯毛的毛裤、花花公子的衬衣、老人头的皮鞋、皮尔卡丹的外
套、金利来的裤腰带和小牛皮的大氅而咱就休闲鞋牛仔裤替雪衫只能心服口服地佩服人
家总结的好!
咱不服气呀,咱也总结总结咱们父老乡亲的土气。解一解我曾经胸中的闷气!
北京:吃的土气:按说北京是国际大都市了一切都走在世界前沿连奥运会都无与伦比的
举办了还能土气吗?您还别说,北京的土气还真有,北京的土气在于北京的吃!看看老
北京吃的都是什么东西?炸酱面、麻豆腐、萝卜皮、肉皮冻、蒜茄泥、芥末墩、炸灌肠
、烤白薯、炸蚕蛹、豆汁儿、驴打滚、炸蚂蚱、卤煮火烧、窝头蘸糖反正什么土气北京
人就吃什么还美其名曰:老北京风味儿。要搁别的地方早就被归类到土得掉渣一类了就
因为是北京土产所以就是真土也没人敢说!
上海:说话土气:都说上海洋气因为有十里洋场因为有...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2635
30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杭州vs绍兴
不好意思~~``//blushing~``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A%E6%B5%B7%E5%B8%82
人口来源
从1843年上海开埠到1949年,上海被称为“十里洋场”,曾经吸引了很多外国侨民前来
定居。其中上层侨民(主要来自英美两国,共有1万多人)主要居住在2个租界的西部以
及越界筑路地段(今徐汇、静安、长宁区)。而各种各样的中下层侨民——日本人、澳
葡、部分白俄难民、二战期间的犹太人难民、以及在公共租界担任巡捕的印度锡克人,
都主要聚居在苏州河以北的虹口区。很多躲避苏联红军逃难到上海的白俄难民,在上海
成功立足后,纷纷迁居法租界中部的霞飞路附近。法国虽然在上海开辟了租界,然而侨
民数量始终稀少(即使在法租界侨民中也始终是少数,位居俄国、英国、美国之后),
而且天主教神职人员占很大比重。这些外国人在1949年以后,几乎全部都离开了上海。
同一时期,上海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来到上海的早期移民,大多
来自临近上海的江苏南部和浙江省的吴语区,特别是苏州、宁波等地。1843年上海开埠
以后,首先来自浙江的湖州的丝绸商人
m**********e
发帖数: 12525
31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杭州人都是神勇这样的吗
对,没错,杭州人就是这德行,虽然在被上海人骂成乡巴佬的时候愤愤不平,其实它们
自己比上海瘪三还势利眼,上海好歹还曾是十里洋场,杭州有什么?就是一帮打河南官
腔的绍兴农民而已。
当年在杭州坐公共汽车,杭州的公共汽车全部前门进,后门下,结果一挑担进城的乡下
人不知道这规矩,从后门上来了,结果司机当场勃然大怒,当时其实车里面就2-3个人
,你司机让农民上前买票不就完了,结果丫不干,破口大骂,让农民从后门“滚”出去
,当时这势头都把整车人搞晕了,那个农民也一下傻了,愣在那里,最后司机跳出驾驶
座,指着农民的鼻子让他滚下去,挑担农民没办法,只好下去,下去还想从前门上来,
司机就是不开门,一踩油门扬长而去。
m**********e
发帖数: 12525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mifepristone (弃婴),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浙江人看不入眼的浙大,一帮外地人读了纷纷说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6 23:37:59 2011, 美东)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啊!
我给你说说浙江吧,浙江无疑是祖国最重要的人才输出地之一(之二是江苏,
其他各省与之一二比只能抢零头了),但是浙江从来不是一个人才能够成长的
地方,近的比如那个跳楼的狮子博士后,远的比如当年的鲁迅,宁愿呆在当时的
渔村厦门教书也不愿去杭州教书.现在算是中国重大文化遗产的浙江越剧,在
一个世纪前初生的时候,也是宁愿跑十里洋场全是鬼子的上海大展宏图,也不愿
在杭州发展事业.要是当年越剧老前辈留在杭州,那么现在越剧就是第二个东北
二人转(这个在浙江俗称"滩簧"),根本不能成为祖国重大文化遗产的高雅艺术.
浙大,或者说浙江最大的问题是思想保守,当年89年的时候两湖南人跑天安门
砸了城门上的腊肉像也就判了10年,结果一浙江什么师范大学的学生跑杭州
把省政府门口的五星旗降成半旗,居然被判死刑,枪毙,这简... 阅读全帖
u*****u
发帖数: 2651
33
从吴晓波的博客上搬来的
标 题: 民间金融业沦陷小史:纪念即将死去的吴英 (吴晓波)
民间金融业沦陷小史:纪念即将死去的吴英
http://club.ebusinessreview.cn/blogArticle-113146.html
【民间金融业沦陷小史】
1823年,山西雷履泰发明票号,民间全面控制金融流通业;
1934年,民间金融业者控制全国银行资产的88·3%;
1935年,孔祥熙“突袭”中国银行,国营资本在全国银行资产的比例增至72·8%;
1949年6月,人民解放军“突袭”上海证券大楼,民间证券业消失;
1956年,“跑步进入社会主义”,民间金融业全面消亡;
1984年,温州苍南出现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民间钱庄,一日而亡;
1986年,温州“抬会”事件,郑乐芬被判死刑,5年后执行;
1993年,长城公司沈太福非法集资案,死刑;
1995年,江苏邓斌非法集资案,死刑;
2000年,“首富”牟其中信用证诈骗案,十八年有期徒刑;
2003年,孙大午非法集资案,判三缓四;
2009年1月,丽水杜丽敏非法集资诈骗案,死刑;
2010年4月,台州王菊凤非法集资诈骗案,死刑;
2012年... 阅读全帖
u*****u
发帖数: 2651
34
从吴晓波的博客上搬来的
标 题: 民间金融业沦陷小史:纪念即将死去的吴英 (吴晓波)
民间金融业沦陷小史:纪念即将死去的吴英
http://club.ebusinessreview.cn/blogArticle-113146.html
【民间金融业沦陷小史】
1823年,山西雷履泰发明票号,民间全面控制金融流通业;
1934年,民间金融业者控制全国银行资产的88·3%;
1935年,孔祥熙“突袭”中国银行,国营资本在全国银行资产的比例增至72·8%;
1949年6月,人民解放军“突袭”上海证券大楼,民间证券业消失;
1956年,“跑步进入社会主义”,民间金融业全面消亡;
1984年,温州苍南出现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民间钱庄,一日而亡;
1986年,温州“抬会”事件,郑乐芬被判死刑,5年后执行;
1993年,长城公司沈太福非法集资案,死刑;
1995年,江苏邓斌非法集资案,死刑;
2000年,“首富”牟其中信用证诈骗案,十八年有期徒刑;
2003年,孙大午非法集资案,判三缓四;
2009年1月,丽水杜丽敏非法集资诈骗案,死刑;
2010年4月,台州王菊凤非法集资诈骗案,死刑;
2012年... 阅读全帖
a**********k
发帖数: 1953
35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To wh
单纯争是非容易陷入口水战, 况且我们也没时间去翻
越那一层层高楼去探究那些无谓的细节, 本文也无意
判别谁对谁错。
宏观来讲, 冲突往往是背后不同品性差异的必然反映,
具体在那件事上爆发出来则有偶然性。但今天不在那件事
上爆发, 明天就会在另一件事上爆发。
譬如热门版面对新人, 外人, 有些人比较喜欢占山为王,
排挤异类; 有些人则比较热心大度, 这就是心态品性的
不同。不过在网上灌水都无所谓,在现实世界中就可能有
不一样后果。
当年萧红从漠北呼兰河畔逃难至上海, 遭遇到的首先是
十里洋场冰冷的眼光。是鲁迅出手接济了萧红萧军, 帮
他们立足。
另外一个从湘西凤凰县农村走出来的文青沈从文, 受尽了人
的势利眼。 是徐志摩关照他, 帮他摆托困境 对此沈从文
感念一生, 曾说过:“没有徐志摩, 我早已腐烂”。
没有我们这两位浙江文人当年的热心肠,近代中国可能会少了
两位富有才华的作家。当然对有些人来说, 只不过是繁华都市
冷漠的屋檐下多了两个饿死鬼。
a**********k
发帖数: 1953
36
来自主题: Zhejiang版 - To wh
灌水不就是扯么。
要不今天索性扯得更没边一点。
我觉得我们浙江人普遍重视情义, 对人也热情
一点。一个外乡人到我们浙江小地方问个路,
一般情况下不是问题,总有人会给你指点迷津。
但在大上海则不一样。 上世纪二十年代, 一个
带着浓重湖南湘潭口音的年轻人, 就受到了冷遇。
他要去上只角静安辅德里开一个重要的会议,却愣
是没能问到路。 当然具体是被人不理睬,还是被辱骂,
或是被指了反方向现在已不得而知。 这种事情在
当时的十里洋场大概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
只是后来这个年轻人发迹了, 这后果就严重了。
四九年后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被无情盘剥,
可怜大部分上海百姓吃了苦头还不知道为什么。
说到这你们肯定知道这年轻人是谁了。你若不信,
就去查一下老毛从"一大"到"十大"几乎都参加了,
唯一的例外是在上海辅德里召开的"二大"。
而据记录他当时是动身去上海了。老毛年轻时也算
是有志青年,应该不至于拿了会议津贴不去开会而
去逛百乐门。
所以说这做人还是要厚道点。
哈哈, 瞎扯而已, 信不信由你。
a**r
发帖数: 38
37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今天为啥开心
从6PM开始实验,预计3hr观察一次,+1hr观察一次,合计6hr 4次结束。
结果不想睡,又继续看小说2hr。
这就是实验,这就是赚钱。一天也好几张吧,咱得对得起这个数。
你说我不能明天做,当然可以。那我为什么不能今天晚上做?
这种选择似乎是在赌气,有的人恐怕要为我的健康担忧,但是,我说过的,不要多为
top10担忧。
如果你不是top10,恐怕你要多学习;如果你觉得自己很优秀,那你需要多理解。每一
个人做每一件事情都有理由的,每一个top10在正常发挥的情况下,它的理由都是比较
有说服力的。说与不说是另一回事情。
不要尝试去理解你所理解不了的事情,如果你有兴趣,把他收藏起来,等到哪一天你能
够理解的时候,你自然就理解了。
世人都道神仙好,唯有金钱忘不了;
世人都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土没了。
太消极?耶稣宣传永恒的生命你又觉得太积极。
其实做人吧,也就手底下那俩把功夫,硬不硬心知肚明,想捞世界,十里洋场我也算是
身经百战了,何苦呢,何必呢。
l*******r
发帖数: 39279
38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生物转行或回国的一些出路
所以说有些人真的木有逻辑
想当年上海滩十里洋场号称遍地黄金,是你站到上海就能捞到金子的?
m***e
发帖数: 428
39
2016-08-19 财经观察室
来源:投资界网站
就在上海房地产如火如荼之时,“唱空”上海房价的声音也开始出现。
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房价需要需求的支撑,如果城市中人口流入与聚集程度高,那么
其房间往往较为坚挺。所以北上深广等城市一直以来房价都能维系在高位。
但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竟然同比出现负增长,令市场哗然。这一数据也成为各方看
空上海房价的核心因素。
上海市2015年末常住人口总数比2014年末减少10.41万人。这是本世纪以来,上海市常
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降幅为0.4%。其中,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同比下降1.5%
。相比2014年996.42万的外来常住人口,2015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近15万。
如果说仅从人口增长来看,仍缺乏足够的依据(毕竟不仅是上海,近5年北上广深的人
口流入都明显减缓,或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关)。
那么还有一类从经济结构分析上海优势不再的文章,则更容易让人产生担忧情绪。此前
,网上广为流传一篇名为《魏达志:上海不是深圳的对手,浦东也干不过前海!》的文
章,此文作者系广东省政府参事、深圳大学教授魏达志。
文章称:从长远看,上海不是深... 阅读全帖
c*********c
发帖数: 4
40
从鸦片战争到金融战争?又一个千年未遇之危局?
出处: http://forum.nationonline.com/thread-503-1-1.html
1820年之前,大清王朝有一样东西,英国人酷爱之极,并发展成为英国贵族渡过下午清
闲时光的必备品,发展成英国社会的一个时尚生活方式。这个东西,就叫“茶叶”,这
个生活方式,就是现在无数小资美眉,尤以我国十里洋场的美眉最为崇爱的,叫做“喝
下午茶” :)
可是全世界哪都不产茶叶,(印度要到19世纪末总算引栽成功了),只有中国有。所以
在当时的中英贸易中,很不平衡,英国需求大量的中国茶,可是,中国人不要英国人什
么东西,只要银子和一些香料。因此英国人很痛苦,看着大把的银子运到中国,来换回
来他们越来越割舍不下的“下午茶”。英国人说,我有纺织布,我有机械表,我有金属
餐具,可惜中国人不要这些东西。因为中国富人有丝绸,穷人穿麻布,吃饭用筷子,看
时间只要一抬头。
可是英国人不知道这些,以为中国人不要他们的产品,只要银子,是因为大清皇帝对贸
易的限制。如果大清开放自由贸易,中国人一人买一把汤匙,就可以让利物埔的所有工
厂开工干到死,所以对大清的
p*********n
发帖数: 7788
41
来自主题: SUDA版 - [合集] 苏州一碗面之奥灶面
☆─────────────────────────────────────☆
GUSU (唐寅) 于 (Mon Apr 26 19:33:22 2010, 美东) 提到:
清乾隆年间,昆山,来了一个天大的人物。此人就是爱下江南闲逛的皇帝老儿。
这一日,乾隆皇帝微服出行,不知不觉间时已晌午,肚子饿得咕咕乱叫。抬头看,前面
有店招,歪歪扭
扭写着“颜复兴面馆”几个大字,顿时精神一振,走进一看,却大失所望。只见里
面黑咕隆咚,灶头就挤在狭小的店堂里。天子虽十分懊恼,可又耐不住腹中饥饿,无奈
只得叫店中的老
妪做上一碗。一尝,味道却格外的鲜美。于是,他指着灶头问道:“这是什么面?”
这老妪本也是个心灵手巧的绣娘,只因年纪大了,耳聋眼花,才盘了这家小面馆度日。
眼睛不好,灶头
上的龌龊也看不出来,为此常被客人埋怨。这时候见人指着灶头说话,以为又在责怪灶
头上脏,连忙赔
笑:“客官休怪,眼睛看不清,弄得鏖鏖糟糟的。”
这 “鏖糟”两字本是苏州一带土语,意思是“龌龊得很”。乾隆爷哪听得懂这?于是
问随行的太监。那太
监同样是云里雾里,可圣上的话又不能不回,急中生智,答道:“这是奥灶面,奥...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3240
4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大将军其实挺有女人缘的
1937年春,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移驻陕西渭河北岸的三源县云阳镇,彭德怀在这里主持红
军整训,准备迎接全民族抗战。此时陕北成为全国爱国青年男女无限向往的“红色麦加
”,他们摆脱国民党沿途的封锁辗转到这里,一时陕北的春天也显得格外具有蓬勃气象
。于是也就有了一个美好的传闻:有一知名的女作家久慕彭大将军的英名,从十里洋场
的上海来到陕北,赶往地处前线的云阳镇去见彭德怀,并借此体验红军生活,为创作积
累素材。女作家对他充满了好感和神秘感,而彭德怀对之也亲切有加。不久,周恩来也
来到云阳,显然听说了这里正在发生的“事”。周恩来和彭德怀开玩笑,询问他们俩何
时可以办事。彭德怀苦笑着回答:“没有的事。”原来他已经慎重地考虑过:军人尤其
还是指挥员的他,与女作家在工作和生活上均难以协调,何况那时他还没有得到自己结
发妻子刘坤模的消息,于是那个念头很快被打消,周恩来等热望的“好事”遂不谐矣。
以上所述不知确凿与否,不过后来当这个著名女作家倒霉的时候,一个被人攻讦的
口实便是这件事,这个著名女作家就是丁玲。迄今关于此事尚有争议,不过,那时丁玲
和冯达的婚姻已宣告死亡,她好不容易摆脱了国民党的监视,千...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2994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aben (小奔),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延安性解放:男女关系很随便 女人深受怀孕之苦(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29 14:43:05 2013, 美东)
对生理现象的无知,与几乎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很多离开父母、逆家庭的革命女青年都
是稀里煳涂地怀了孕。她们中的有些人,甚至是在出现了强烈的妊娠反应后,才去医院
检查,知道自己已经是准妈妈了。营养的不足,使她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对此
体会最深的应当是贺子珍。萨苏撰写,发表于《史客1202》上的《延安女性深受怀孕之
苦》一文,讲述了延安性解放时期,女性受的苦与痛。
中国现代革命首先是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直接表现为一系列的解放运动,
运动中涌现出大量的叛逆者、逃亡者和理想追求者。走出家庭,叛逆社会,抛弃“三从
四德”的旧式道德伦理,是青年知识女性踏上革命道路的必然开始。这场革命从来不提
倡性解放、性自由,但在旧伦理已经被委弃,新道德还没有建立起来之际,婚姻自由与
性自由曾一度蔓延过。
大革命时期的湖南郴州,有一批热血青年...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44
文革时期的自杀与离婚
一般说来,自杀,是一种坏现象。一个时代,一个社会,自杀者的多寡,一定意义上,
可以成为评价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尺度。自杀者多、自杀率高,意味着这个时代、这
个社会有着很严重的问题。中国似乎从未公布过年自杀率,有无这方面的统计,亦不得
而知。但国际上有对中国年自杀率的估计。通常认为,世界平均年自杀率是10人/10万
,中国的年自杀率是23人/10万,是世界平均数的2.3倍。由于中国的自杀率是国际上代
为统计的,可能不太准确。但中国的自杀率高于世界平均数,则是确定无疑的。
离婚,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可就不能一概而论了。离婚,有时候是悲剧,有时候是喜
剧,有时候是正剧。自杀率,可以说愈低愈好。离婚率却不能如是观。离婚率太高,当
然说明社会在某个方面不太“正常”。但离婚率太低,却非但不能说明社会的“文明”
、“进步”,相反,倒是意味着社会的野蛮。自杀率,是难以通过强制的手段控制的。
一个人执意要死,任何铁则钢规也管不住。但离婚是一种法律行为。国家完全可以把离
婚率控制在最低限度,甚至让离婚率为零,也不难做到。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中国的
离婚率是极低的,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低...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45
清末民初乃至到其后的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虽然也曾“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
登台,有割据,有战乱,有复辟,有苦难,有日寇的入侵,有阴谋家、野心家、山大王
的各色表演,有比谁更流氓的政治角逐,但多难兴邦的历史逻辑对中国人也并不吝啬。
中华民族出现了自秦以降政治上最为松动的时期,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一时
颇有些气象。
“历史的进步和倒退,一个首要的衡量指标,便是人文环境的自由与否”(李劼)判断
文人环境的自由与否,关键在,让不让他们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让不让他们成
为“思想和精神的探索者,真理和良知的传播者,进步和正义的坚守者,权力和邪恶的
囚禁者”和社会问题的预警者和啄木鸟,一句话,允许不允许文人论政,文章报国。文
化是社会政治的晴雨表。百家争鸣只能出现在先秦,张择端描绘的《清明上河图》胜景
,与朝廷坚守不杀士大夫的底线不无关系。《苏报案》草草收场是因为王纲解纽,清朝
气数已尽。蔡元培能出任北大校长并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作为校训,毫无障碍地
贯彻落实下去,是因为已经到了被称为北洋政府的民国时代。
说到北洋政府时代,这真是一个被我们严重误读了的时代。我们按照教科书给这个...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鲜为人知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鲜为人知的历史
1921年7月1日在中共党成立之前,俄共远东局已派出一批特工人员潜入中国,在华活动
一年多,取得丰硕成果,在中国一些地方建立起共产主义小组,并 已于1920年8月建立
了临时中共中央。列宁认为在中国正式成立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由共产国际远
东书记处派尼柯尔斯基、马林到中国组织成立中共。 尼柯尔斯基对马林说:伊尔库茨
克共产国际给他的指示是,中共的会议必须要有他参加。
尼柯尔斯基生于一八九八年,曾是赤塔商学院的一位学生,来华时仅二十三岁。就是这
样一个小青年,操纵成立中国共产党。马林为荷兰人,生于一九八三年,来华时三十八
岁。这两个人在上海曾与李达、李汉俊秘密商谈,后又到北京与李大钊、张国焘等人秘
密会谈。
据包惠僧说。在广州「有一天,陈独秀召集我们在谭植棠家会见尼柯尔斯基,说接到上
海李汉俊的来信,信上说第三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派了两个代表到上海, 要召开中国
共产党的发起会,要陈独秀回上海,请广州派两个人出席;还寄来二百元路费。」(《
包惠僧回忆录》,转引自叶永烈著:《中共之初》第299页)。
中共后来说:由于中国工人队伍壮大,工人觉悟提高,具备...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339
47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毛泽东对江青下场的神奇预言
在中南海丰泽园工作过的人多年后讲起江青,几乎无不在怒骂后又摇头叹息,这个女人
当年四处横行祸国殃民,把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几乎尽数得罪,可是大家那时又对她无可
奈何!
粉碎“四人帮”之后,揭露江青罪行的文件、书籍、文章已经是汗牛充栋,不过从更深
的层次分析,江青这个祸国殃民的历史罪人所以能够出现在中国共产党最高层的政治生
活中,并造成那样大的危害,既是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余毒影响的结果,也是她本人在旧
社会黑暗腐朽的生活经历和后来特权地位相结合所造成心态异化扭曲。
江青是演员出身,结婚后的几年间在文娱活动方面对毛泽东确实提供了一些乐趣。
在90年代后期出现的张闻天的夫人刘英的*里记载,她1940年从苏联回到延安,去看毛
泽东时,发现这个新婚夫人对主席照顾得很周到,与个性很强的贺子珍不同,于是还称
赞了几句。毛泽东听后非常高兴地拍了大腿说:“刘英同志,你真是了解我的人,你要
替我多宣传啊!”
毛泽东这时讲的“多宣传”,是针对延安的诸多新老同志对此事议论纷纷,希望刘英能
做些解释。据卫士李银桥回忆,在艰苦恶劣的战争环境中,江青确实曾以她的文艺特长
给毛泽东和身边的一些普通战士在精神上以休息... 阅读全帖
z**z
发帖数: 98
4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旧上海黑社会老大杜月笙经典语录
1.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2.吃是实功,赌是对冲,嫖是落空
3.花一文钱要收到十文钱的效果,这才是花钱能手
4.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
5.钞票再多只不过是金山银山,人情用起来好比天地.........
6.英雄不怕出身低,关健要有一个好脑子
7.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 人面 场面 情面
8.对人必须诚恳,即使有人欺瞒我于一时,我总能以诚字来感动他,使他心悦诚服。我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你们举一反三,方始可以谈交友
9.杜先生还曾经对一个有文化的朋友说过:你原来是一条鲤鱼,修行了500年跳了龙门变成龙了,而我呢原来是条泥鳅,先修炼了1000年变成了鲤鱼;然后在修炼500年才跳了龙门,倘若我们俩一起失败那你还是一条鲤鱼而我可就变成泥鳅拉你说我做事情怎么能不谨慎呢?
10.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 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11. 杯中酒常满 桌上无虚席
12.当时的国民政府当你是尿壶(戆大)
13.“我是一个中国老百姓,碍于国家民族主义,未敢从命”。--------日本人想控制上海,想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对杜月笙进行拉拢,杜月笙如是说。
...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1911,大清朝完蛋的前夜
http://history.sina.com.cn/bk/mqs/2015-12-01/path-ifxmcnkr77214
2015年12月01日10:28 中国经营报
进入1911年,北京所有掌权的人们,没有一个想到他们快完蛋了。我看到那个时代
掌握大权的人留下来的日记,包括他们的回忆、他们的书信,没有一个人在10月10日之
前想过大清朝快完蛋了,从上到下都没有。他们的日记整天记录的就是吃饭送礼,看上
去似乎真是繁华的“盛世”。
任清朝内阁总理大臣时的袁世凯
作者: 傅国涌
进入1911年,北京所有掌权的人们,没有一个想到他们快完蛋了。我看到那个时代
掌握大权的人留下来的日记,包括他们的回忆、他们的书信,没有一个人在10月10日之
前想过大清朝快完蛋了,从上到下都没有。他们的日记整天记录的就是吃饭送礼,看上
去似乎真是繁华的“盛世”。街上到处是灯红酒绿,胡同里的生意好极了,澡堂里的生
意好极了,就像香港今年出版的英国爵士巴恪思尘封了68年的《太后与我》所说的,不
少有权有势的人都在澡堂里忙着同性恋。这是一百年前的中国。 巴恪思告诉我们晚清
最后十年中王公大臣和将军们的私生活。由...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