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协作组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s*****r
发帖数: 34
1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李英: 与屠呦呦的纠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032092-955617.html
523协作组获得泰最高医学奖的前前后后 精选
已有 3392 次阅读 2016-2-11 18:1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中国抗疟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协作组”(China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
on Qinghaosu and its Derivatives as Antimalarials)获得2003年度泰国玛希顿亲
王奖(Prince Mahidol Award in Medicine)的前前后后
去年年底在科学网上出现两文提及中国科研人员获2003年度泰国最高医学奖的往事。第
一篇是天津大学青年教师郭翔海撰文纪念最近辞世的老师沈家祥院士时提到“2004年初
,泰国以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的名义,为研制抗疟药物青蒿素的中国医药科技工作者颁
发了泰国最高医学奖-玛希顿亲王奖。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奖项原本的获奖人是沈家祥
。是在沈先生的婉拒和执意推荐下,该奖项最后授予了“中国青蒿素团体”。第二篇是
“北大教授披露屠呦呦早年轶事:曾‘被报’大奖”。今年...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356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屠呦呦为什么当不了院士(ZT)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6627&do=blog
我本无意凑热闹参与有关屠呦呦教授的讨论。对于中国的院士选举和学术评审,我过去
曾作出过强烈的批评。根据现在掌握的文献材料,我认为屠教授对青蒿素的发现有重大
贡献,是够格当院士的,屠的落选再次说明中国的院士选举确实荒腔走板。我由于过去
同中国学术界的联系对屠当年的落选有一些了解,现在根据自己对陈年旧事的记忆提供
一点背景资料供大家评论。
我个人认为,屠当时落选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屠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的关键性贡献
有一定争议,由屠一人将此发现整碗端去确有不妥,而更要命的是屠本人自我介绍也确
是言过其实。第二,屠无论在北京或各地同行中特别是当年从事青蒿素研究的同事中声
誉不高,得不到有力的支持。第三,屠试图通过行政权力施压受到反弹。
关于第一条,屠的贡献似在提出乙醚提取方案并在当年的保密会议中介绍,但屠的工作
据信是在被调出同事提出的乙醇提取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屠对分离活性单体及结构测
定也可能确实没有实质贡献。值得注意的是,屠与协作组内其他同事之间也不是师生、
... 阅读全帖
z*t
发帖数: 863
3
屠的“青蒿”提取物在临床试验差点因为心脏毒性被毙,黄花蒿(中医正品讲的臭蒿)
其实救了这个药,山东和云南的大夫还有植物学家们有他们的功劳。
(这个问题造成了后来山东和云南对屠首功的异议,认为她没有正确辨认植物,正品青
蒿实际没有抗疟作用。预实验的成功可能是正品青蒿掺入黄花蒿的后的结果)。还有悲
剧的中药常山,是中医最常用的抗疟药,但因为毒性一直无法使用。。。
Lasker奖颁给屠是对她贡献的肯定,不过更多在她Lasker光环背后的人的故事一样精彩
———————————————————————
原帖地址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064202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064221
由带疟原虫的蚊子传播的疟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直到今天全球仍有20亿人
生活在疟疾高发地区——非洲,东南亚,南亚和南美。每年大约有2亿人被感染,100多
万人因此丧命,主要是孕妇和5岁以下儿童。目前治疗疟疾的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就是中
国在七十年代研制的青蒿素,这也是建国后中国医药界最重要的成果。
青蒿素的研究发端于六十年代越南战争... 阅读全帖
B***6
发帖数: 787
4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6627&do=blog
屠呦呦为什么当不了院士 精选
已有 63825 次阅读 2011-9-15 21:2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本无意凑热闹参与有关屠呦呦教授的讨论。对于中国的院士选举和学术评审,我过去
曾作出过强烈的批评。根据现在掌握的文献材料,我认为屠教授对青蒿素的发现有重大
贡献,是够格当院士的,屠的落选再次说明中国的院士选举确实荒腔走板。我由于过去
同中国学术界的联系对屠当年的落选有一些了解,现在根据自己对陈年旧事的记忆提供
一点背景资料供大家评论。
我个人认为,屠当时落选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屠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的关键性贡献
有一定争议,由屠一人将此发现整碗端去确有不妥,而更要命的是屠本人自我介绍也确
是言过其实。第二,屠无论在北京或各地同行中特别是当年从事青蒿素研究的同事中声
誉不高,得不到有力的支持。第三,屠试图通过行政权力施压受到反弹。关于第一条,
屠的贡献似在提出乙醚提取方案并在当年的保密会议中介绍,但屠的工作据信是在被调
出同事提出的乙醇提取方案的基础上进...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5
中国85%左右地方猪种的群体数量呈下降趋势,31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
"东坡肉,是吃肉的最高境界。"
这是被广大"好吃者"奉为圭臬的一个金句。达致最高境界的东坡肉,色泽均匀,肉质酥烂,入口即化,并且,丝毫感觉不到油腻。作为杭帮菜的经典,东坡肉自一千年前的苏东坡开始,便是中国各种宴席、餐桌上最为常见的一道名菜之一。
不是用什么猪肉做成东坡肉都能达到此种境界的。在我国美食界广为人知的是,正宗的东坡肉须选用浙江本地的猪种"两头乌"。
"两头乌"即闻名遐迩的金华猪,中国"四大名猪"之一,有"中华熊猫猪"的美誉。
金华猪皮薄、骨头细,肉质细腻,更为重要的是肌内脂肪含量高、分布均匀。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陈清明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肌内脂肪越高意味着做菜时越香,炖成东坡肉时能保证肉质松软、酥烂。
也正如此,"两头乌"的主产地浙江金华腌制的"金华火腿"才能蜚声中外。早在十余年前,"两头乌"就被指定为金华火腿的专用猪种。
与东坡肉齐名的川菜经典回锅肉,也在过去千百年间享有盛誉。2008年,在某一个版本的美食评选中,回锅肉被评为四川人最喜爱的12道名菜之首。但"好吃者"们未必都清楚的是,...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6
来自主题: Jiangsu版 - 江苏本地猪种濒危
30年前,扬州人吃什么猪肉?
扬州网讯 猪肉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肉类食品。您知道吗?在二三十年前,扬州
地区土生土长的地方猪种主要是山猪和姜曲海猪,它们曾经是扬州人最喜欢的美味。而
同样是猪肉,为什么有的瘦肉多,有的瘦肉少?为什么有的皮厚,有的皮薄?为什么有
的肉香味浓,有的香味淡?最近,原扬州大学教授经荣斌向记者介绍,从本质上看,主
要是因为猪种不同。
淮猪和大花脸猪
江苏地区猪的“祖宗”
猪种形成的原因很多,“在苏北地区,最早出现的猪种是淮猪,苏南地区则是大花
脸猪,它们是江苏地区所有猪种的‘祖宗’。”原扬州大学教授经荣斌介绍,这两个猪
种通过较长时期的相互杂交和选育,逐渐形成了近代江苏的太湖猪、淮猪、姜曲海猪和
东串猪,“晚熟皮厚的大花脸猪由于不能适应农业耕作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渐被
淘汰。”
太湖猪是一个统称,它专指分布在太湖流域及其邻近地区的各类群地方猪,因其形
成历史、所处生态条件、饲养管理和特征都基本相似,故统一称其为太湖猪。太湖猪又
有二花脸猪、梅山猪、横泾猪、枫泾猪、米猪和沙乌头猪之分。
山猪
30年前扬州主要猪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地方猪种普查发现,扬州地区猪种...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1828
7
来自主题: Chemistry版 - 屠呦呦的主要学术成就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armaceutical 讨论区 】
发信人: lrpwd (lrpwd), 信区: Pharmaceutical
标 题: 屠呦呦的主要学术成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4 21:39:00 2015, 美东)
科学出版社
屠呦呦近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向记者推荐的两本书中有一本是《20世
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简称”概览“)。概览·医学卷·药学分册收录了
屠呦呦的传文。本文节选其传文中主要学术成就以飨读者。
目录
屠呦呦简介
一、青蒿素发现历程
二、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药物的诞生
三、青蒿素发明的国际影响
屠呦呦主要论著
屠呦呦 简介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出自《诗经》,“芩” 泛指“蒿类植物”),父亲就是用《
诗经》 这句诗文中的“呦呦” 二字,为自己的女儿取了个名,加上屠姓,她就是屠呦
呦。
屠呦呦(1930 ~ ),浙江宁波人。药学家。1955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
部) 药学系,1955 年分配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 现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工作
至今。1959 ~196...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1828
8
来自主题: Pharmaceutical版 - 屠呦呦的主要学术成就
科学出版社
屠呦呦近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向记者推荐的两本书中有一本是《20世
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简称”概览“)。概览·医学卷·药学分册收录了
屠呦呦的传文。本文节选其传文中主要学术成就以飨读者。
目录
屠呦呦简介
一、青蒿素发现历程
二、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药物的诞生
三、青蒿素发明的国际影响
屠呦呦主要论著
屠呦呦 简介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出自《诗经》,“芩” 泛指“蒿类植物”),父亲就是用《
诗经》 这句诗文中的“呦呦” 二字,为自己的女儿取了个名,加上屠姓,她就是屠呦
呦。
屠呦呦(1930 ~ ),浙江宁波人。药学家。1955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
部) 药学系,1955 年分配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 现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工作
至今。1959 ~1962 年参加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973 ~1990 年任中
药研究所化学室主任,1979 年任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5 年任研究员。1997 年开
始任中药研究所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1980 年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 年被聘为
博士研究生...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1035
9
来自主题: Science版 - 屠呦呦的主要学术成就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armaceutical 讨论区 】
发信人: lrpwd (lrpwd), 信区: Pharmaceutical
标 题: 屠呦呦的主要学术成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4 21:39:00 2015, 美东)
科学出版社
屠呦呦近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向记者推荐的两本书中有一本是《20世
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简称”概览“)。概览·医学卷·药学分册收录了
屠呦呦的传文。本文节选其传文中主要学术成就以飨读者。
目录
屠呦呦简介
一、青蒿素发现历程
二、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药物的诞生
三、青蒿素发明的国际影响
屠呦呦主要论著
屠呦呦 简介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出自《诗经》,“芩” 泛指“蒿类植物”),父亲就是用《
诗经》 这句诗文中的“呦呦” 二字,为自己的女儿取了个名,加上屠姓,她就是屠呦
呦。
屠呦呦(1930 ~ ),浙江宁波人。药学家。1955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
部) 药学系,1955 年分配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 现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工作
至今。1959 ~196...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1035
10
来自主题: Science版 - 屠呦呦的主要学术成就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armaceutical 讨论区 】
发信人: lrpwd (lrpwd), 信区: Pharmaceutical
标 题: 屠呦呦的主要学术成就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14 21:39:00 2015, 美东)
科学出版社
屠呦呦近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向记者推荐的两本书中有一本是《20世
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简称”概览“)。概览·医学卷·药学分册收录了
屠呦呦的传文。本文节选其传文中主要学术成就以飨读者。
目录
屠呦呦简介
一、青蒿素发现历程
二、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药物的诞生
三、青蒿素发明的国际影响
屠呦呦主要论著
屠呦呦 简介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出自《诗经》,“芩” 泛指“蒿类植物”),父亲就是用《
诗经》 这句诗文中的“呦呦” 二字,为自己的女儿取了个名,加上屠姓,她就是屠呦
呦。
屠呦呦(1930 ~ ),浙江宁波人。药学家。1955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
部) 药学系,1955 年分配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 现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工作
至今。1959 ~196...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974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屠呦呦获2011年拉斯克奖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086-1.shtm
屠呦呦:成就与争议伴行
炒得沸沸扬扬的落选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最近的博文是篇篇点击上万。
其中一篇名为“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直指两位对中国传统药物给予充分挖掘和认可的
老一辈中国科学家,不仅对他们的学术给予高度评价,甚至寄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的厚望。
屠呦呦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也因青蒿素而闻名天下。
就是这个名字听上去似乎很奇特的女科学家,被称为 “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
举”的发明者之一。
“523”
了解青蒿素之前有必要清楚当时的历史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美国
政府曾公开说,1967—1970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万人。疟疾同样困扰越军。拥有
抗疟特效药,成为决定美越两军胜负的重要因素。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
物,最终也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越南则求助于中国。
1967年的中国,正值“文革”,几乎所有的科研工作都处于停顿瘫痪状态。但毛主席和
周总理下令,一个旨在援外备战的紧急军事项目启... 阅读全帖
g*q
发帖数: 26623
1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猪濒临灭种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周范才、特约撰稿王玉宁|北京报道
中国85%左右地方猪种的群体数量呈下降趋势,31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
“东坡肉,是吃肉的最高境界。”
这是被广大“好吃者”奉为圭臬的一个金句。达致最高境界的东坡肉,色泽均匀,
肉质酥烂,入口即化,并且,丝毫感觉不到油腻。作为杭帮菜的经典,东坡肉自一千年
前的苏东坡开始,便是中国各种宴席、餐桌上最为常见的一道名菜之一。
不是用什么猪肉做成东坡肉都能达到此种境界的。在我国美食界广为人知的是,正
宗的东坡肉须选用浙江本地的猪种“两头乌”。
“两头乌”即闻名遐迩的金华猪,中国“四大名猪”之一,有“中华熊猫猪”的美
誉。
金华猪皮薄、骨头细,肉质细腻,更为重要的是肌内脂肪含量高、分布均匀。中国
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陈清明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肌内脂肪越高意味着做菜
时越香,炖成东坡肉时能保证肉质松软、酥烂。
也正如此,“两头乌”的主产地浙江金华腌制的“金华火腿”才能蜚声中外。早在
十余年前,“两头乌”就被指定为金华火腿的专用猪种。
与东坡肉齐名的川菜经典回锅肉,也在过去千百年间享有盛誉。2008年,在某一个
版本的美食评选中,回...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10248
13
中国85%左右地方猪种的群体数量呈下降趋势,31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
“东坡肉,是吃肉的最高境界。”
这是被广大“好吃者”奉为圭臬的一个金句。达致最高境界的东坡肉,色泽均匀,
肉质酥烂,入口即化,并且,丝毫感觉不到油腻。作为杭帮菜的经典,东坡肉自一千年
前的苏东坡开始,便是中国各种宴席、餐桌上最为常见的一道名菜之一。
不是用什么猪肉做成东坡肉都能达到此种境界的。在我国美食界广为人知的是,正
宗的东坡肉须选用浙江本地的猪种“两头乌”。
“两头乌”即闻名遐迩的金华猪,中国“四大名猪”之一,有“中华熊猫猪”的美
誉。
金华猪皮薄、骨头细,肉质细腻,更为重要的是肌内脂肪含量高、分布均匀。中国
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陈清明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肌内脂肪越高意味着做菜
时越香,炖成东坡肉时能保证肉质松软、酥烂。
也正如此,“两头乌”的主产地浙江金华腌制的“金华火腿”才能蜚声中外。早在
十余年前,“两头乌”就被指定为金华火腿的专用猪种。
与东坡肉齐名的川菜经典回锅肉,也在过去千百年间享有盛誉。2008年,在某一个
版本的美食评选中,回锅肉被评为四川人最喜爱的12道名菜之首。但“好吃者”们...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1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特异功能20年
中国特异功能20年(一)
作者:涂建华

1979年
3月11日,《四川日报》报道:《大足县发现一个能用耳朵辨认字的儿童,省有关科研
部门已采取措施,对这一现象进行科学研究》,报道称:“大足县最近发现一个能用耳
朵辨认字、鉴别颜色的儿童。经反复考查,确有其事。”“唐雨耳朵的奇异功能能是罕
见的,人类生理学又增加了新的研究内容。”“省委负责同志到了当地,接见了唐雨及
其家属,了解了实况。省有关科研部门对此已采取措施进行科学研究。”
3月13日始至20日,四川医学院对“唐雨认字”进行了测试、考察,认为唐雨耳朵认字
是假的。调查称:“唐雨出身于一个农村家庭,现年12周岁。从5、6岁起,经常扯谎,
并以为乐。现已学会抽烟。第一次‘用耳认字’就是为骗取别的孩子的香烟开始的。”
“我们对唐雨做了25次试验,他有时用耳朵‘认字’,有时用手指、头顶、小腿、足底
‘认字’。结果表明,除了6次偷看未成而拒绝辨认外,其余19次都是偷看后认出的。”
4月3日,四川医学院对唐雨进行了调查测试,否定了唐雨用耳朵认字的功能。
4月4日,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小学二年级学生姜燕由教育局和学校老师陪同,到科学院
信访处上...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68
1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
首页 > 正文
杂交水稻: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5-09-05 20:03 来源: 科普中国
提起杂交水稻,在中国几乎人尽皆知。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超级稻”,从
亩产400公斤到600公斤再到1000公斤,这一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杂交水稻研究
,为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谓杂交水稻,就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
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
主要成就之一。
雄性不育系:早期的杂交水稻研究
中国现代稻作学奠基人丁颖1929年就开始了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研究。西南农学院创
始人、著名水稻专家管相桓在1930年代也开始了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水稻科研进入全民创新阶段。1950年代的中国育种界,有“南黄北
李”之说。指的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耀祥和吉林省海龙县(今梅河口市)河洼
公社社员李贞生。黄耀祥在1950年代通过人工杂交,育成世界上第一个抗倒伏的籼稻矮
... 阅读全帖
J*V
发帖数: 3150
16
来自主题: CanadaNews版 - 中国猪濒临灭种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周范才、特约撰稿王玉宁|北京报道
中国85%左右地方猪种的群体数量呈下降趋势,31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
“东坡肉,是吃肉的最高境界。”
这是被广大“好吃者”奉为圭臬的一个金句。达致最高境界的东坡肉,色泽均匀,
肉质酥烂,入口即化,并且,丝毫感觉不到油腻。作为杭帮菜的经典,东坡肉自一千年
前的苏东坡开始,便是中国各种宴席、餐桌上最为常见的一道名菜之一。
不是用什么猪肉做成东坡肉都能达到此种境界的。在我国美食界广为人知的是,正
宗的东坡肉须选用浙江本地的猪种“两头乌”。
“两头乌”即闻名遐迩的金华猪,中国“四大名猪”之一,有“中华熊猫猪”的美
誉。
金华猪皮薄、骨头细,肉质细腻,更为重要的是肌内脂肪含量高、分布均匀。中国
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陈清明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肌内脂肪越高意味着做菜
时越香,炖成东坡肉时能保证肉质松软、酥烂。
也正如此,“两头乌”的主产地浙江金华腌制的“金华火腿”才能蜚声中外。早在
十余年前,“两头乌”就被指定为金华火腿的专用猪种。
与东坡肉齐名的川菜经典回锅肉,也在过去千百年间享有盛誉。2008年,在某一个
版本的美食评选中,回...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8486
17
来自主题: Pingpong版 - 中国猪濒临灭种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gjq (不好啦,咕咚掉到井里啦),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猪濒临灭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7 10:16:25 2013, 美东)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周范才、特约撰稿王玉宁|北京报道
中国85%左右地方猪种的群体数量呈下降趋势,31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
“东坡肉,是吃肉的最高境界。”
这是被广大“好吃者”奉为圭臬的一个金句。达致最高境界的东坡肉,色泽均匀,
肉质酥烂,入口即化,并且,丝毫感觉不到油腻。作为杭帮菜的经典,东坡肉自一千年
前的苏东坡开始,便是中国各种宴席、餐桌上最为常见的一道名菜之一。
不是用什么猪肉做成东坡肉都能达到此种境界的。在我国美食界广为人知的是,正
宗的东坡肉须选用浙江本地的猪种“两头乌”。
“两头乌”即闻名遐迩的金华猪,中国“四大名猪”之一,有“中华熊猫猪”的美
誉。
金华猪皮薄、骨头细,肉质细腻,更为重要的是肌内脂肪含量高、分布均匀。中国
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陈清明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肌内脂肪越高意味着做菜
时越香,炖成东坡肉时能保... 阅读全帖
b*******y
发帖数: 4304
18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人不认为这
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并非现代人类普遍使用药物的主要来源。
对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现代医学进展到今天后中药意义很小,甚至毫...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6302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轮跟袁隆平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没有毛主席,哪来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成绩,是在文革当时全国一盘棋协作搞农业攻关的背景下做出的。是得到华国
锋的大力支持的。
现在你让一个湖南某地区的技术员每年冬天到海南去搞试验田,去找变异的稻种,从哪
一个方面来说都不可能。
文化大革命冲击了袁隆平的研究,其实验稻田育种甚至被人恶意破坏拔除,但其仍坚持
试验。为了增加试验效果,每年冬天,其与助手还去海南三亚进行水稻育种,甚至在路
上把种子绑在身上,利用体温育种催芽。然而研究遇到瓶颈,逾三千次试验都未成功。
1971年11月23日,其助手李必湖、冯克珊在海南试验田发现一株难得的野生稻雄性不育
株。此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由袁隆平挂帅。1972年,杂交稻被
列为中国重点科研项目,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开始:三十余科研单位参与、上千个品种与
该株野生水稻进行了上万次测交和回交转育试验。在此基础上,袁隆平选育不育系二九
南1号成功,此为中国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水稻[6]。
1970年6月,湖南省召开农业学大寨科技经验交流会,主持者即是时任省革命委员会代
主任的华国锋。华点名袁与会并在主席台上发言,向代表们介绍杂交水稻科...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12685
20
今天下午5点30分,屠呦呦实现了我国科学获诺贝尔奖的突破,获得医学奖,因为她发
现了治疗疟疾的新型疗法,该疗法的根本在于,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在国人充分享受
这份荣耀的同时,作为专利从业者,看到的却是国人在此项巨大成就背后,一错再错的
专利故事。
分析这个案例,是为了以史为鉴,在以后的工作中吸取教训,在我国的科研界,不再犯
同样的错误。
错误一:丧失原始专利申请权
青蒿素的研发接近成果期的时候,我国的研究人员在国内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1977年
在《科学通报》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发表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1978
年5月,又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义,发表了青
蒿素结晶立体绝对构型的论文;1979年,第二篇青蒿素化学结构的论文,以北京中药所
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署名发表于《化学学报》。此后数年内,中国的相关人
员陆续在国际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公布了青蒿素的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授权的基本前提是“新的”,即在申请专利前,没有在其他途径公开过。因此,在
发表了那么多文章后,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抗疟药物青蒿素也因此失去了国际专利权保护
的机会。
分析... 阅读全帖
q**w
发帖数: 782
21
对中国的科学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
爱好科学的公众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对喋喋不休中国人不会创新、永远没希望的逆
向民族主义分子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让那些花岗岩脑袋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吧
,我们对他们的无知和偏执感到可怜。
2015年12月11日,欧洲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新闻网站《物理世界》(
Physics World)公布了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http://physicsworld.com/cws/article/news/2015/dec/11/double-quantum-teleportation-milestone-is-physics-world-2015-breakthrough-of-the-yea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陆朝阳教授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名列榜首,被评为年度突破(Breakthrough of the Year)。其他九大突破排名不分先后,由美国、德国、荷兰、葡萄牙、中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分享。下面我们尽量用公众能够理解的语言来介绍这些重...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2602
22
印度《印度教徒报》8月13日消息称,虽然印度与中国的对峙局势持续紧张,但印度官方
消息人士说,印度将于今年11月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共同参加由孟加拉国主持的国际
海上搜救演习。
截止发稿时,这一消息并未得到中国军方证实。而《印度教徒报》在报道中援引一名印
度官方消息人士的话称,作为“印度洋海军论坛”现任主席国,孟加拉国正计划于今年11
月在孟加拉湾举行首次国际海上搜救演习。届时,该论坛成员国、观察员国的船舰、飞
机将参加演习。该报道称,目前,“印度洋海军论坛”有23个成员国,9个观察员国,印度
是该论坛成员国,而中国是观察员国。
《印度教徒报》还说,当前,各国海军对印度洋的争夺正愈演愈烈,中国、日本等“印度
洋海军论坛”观察员国的海军力量以及印度、法国、伊朗、英国等该论坛成员国的海军
力量都在印度洋存在。
报道称,孟加拉国还计划在将论坛主席国移交给伊朗前,召开一次“海军首长特别会议”
。《印度教徒报》认为,印度正在大力与别国接触,以加强自身利益,同时也为遏制中国
海军在印度洋的快速扩张。
《印度教徒报》称,基于2014年修订的章程,“印度洋海军论坛”设有人道主义援助和救
灾工作组、信息...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GYCS(天空之城), 信区: Military
标题: 印媒:中印将在11月共同参加海上搜救演习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ue Aug 15 10:09:53 2017,GMT)
援引印度官方人士消息称,尽管中印关系持续紧张,但印度仍将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与今年11月共同参加由孟加拉国主办的联合海上搜救演习以及印度洋海军论坛。
这名印度官方消息人士称,孟加拉作为“印度洋海军论坛”现任主席国,正计划于今年
11月在孟加拉湾举行一次国际海上搜救演习。届时,该论坛成员国和观察员国的舰艇和
飞机将参加演习。
中印两国都在“印度洋海军论坛”参与国范围之内
目前“印度洋海军论坛”有23个成员国,9个观察员国,印度是该论坛成员国,而中国
是观察员国。
该报道称,当前印度洋地区的各国海军对印度洋的争夺正愈演愈烈,包括中国、日本等
“印度洋海军论坛”观察员国的海上力量以及印度、法国、伊朗、英国等该论坛成员国
的海军力量都在印度洋显示存在。
孟加拉国还计划在明年将论坛主席国职位移交给伊朗前,召开一次“海军司令特别会议
”。
基于2014年修订的章程,“印度洋海军论坛”设有人道主义援助和...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24
印媒:中印将在11月共同参加海上搜救演习
施佬
观察者网军事频道总监
分享到:
2
58
2017-08-15 07:43:15 字号:A- A A+ 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
据印度《印度教徒报》8月13日援引印度官方人士消息称,尽管中印关系持续紧张,但
印度仍将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与今年11月共同参加由孟加拉国主办的联合海上搜救演
习以及印度洋海军论坛。
这名印度官方消息人士称,孟加拉作为“印度洋海军论坛”现任主席国,正计划于今年
11月在孟加拉湾举行一次国际海上搜救演习。届时,该论坛成员国和观察员国的舰艇和
飞机将参加演习。
[点击查看大图]
中印两国都在“印度洋海军论坛”参与国范围之内
目前“印度洋海军论坛”有23个成员国,9个观察员国,印度是该论坛成员国,而中国
是观察员国。
该报道称,当前印度洋地区的各国海军对印度洋的争夺正愈演愈烈,包括中国、日本等
“印度洋海军论坛”观察员国的海上力量以及印度、法国、伊朗、英国等该论坛成员国
的海军力量都在印度洋显示存在。
孟加拉国还计划在明年将论坛主席国职位移交给伊朗前,召开一次“海军司令特别会议
”。
基于2014年修...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qwqw (胡瓜),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从2015年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看中国的科技实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4 13:05:15 2015, 美东)
对中国的科学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
爱好科学的公众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对喋喋不休中国人不会创新、永远没希望的逆
向民族主义分子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让那些花岗岩脑袋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吧
,我们对他们的无知和偏执感到可怜。
2015年12月11日,欧洲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新闻网站《物理世界》(
Physics World)公布了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http://physicsworld.com/cws/article/news/2015/dec/11/double-quantum-teleportation-milestone-is-physics-world-2015-breakthrough-of-the-yea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 阅读全帖
a**********0
发帖数: 422
26
当然也可以参考日本的命名方法
比如日本军人在德国成立的 三羽鸟
幕府末期的 新选组
现在的 住吉会 山口组
我们可以叫 东亚劳动协作组 东亚技术协作组
m********e
发帖数: 4371
27
如题,谢谢。
p****n
发帖数: 9263
28
真是受不了民科,我再说一遍,“上呼吸道感染都是感冒”。现在讨论的本就是中文的
感冒,你搞毛的cold, flu搅混水有意思吗?
这儿有个权威的讲话,有视频有真相,请你把他的原话念三遍然后下半辈子都记住,“
上呼吸道感染就是平时我们说的感冒。”
你要是找到比他更权威的人说相反的话,那你就打败我了,OK?
http://tv.people.com.cn/GB/14644/135863/9748327.html
[李昌崇]:上呼吸道感染是一个最常见的疾病,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首先我说一下上
呼吸道感染指的是什么。上呼吸道感染就是平时我们说的感冒。就是咽喉部以上的呼吸
道发生感染。它实际上也包括好几层意思,包括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这些
都属于上呼吸道感染,通俗地称它是感冒。这两者一个是没有什么区别,上呼吸道感染
就是感冒,但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好,感冒也好,它不是指的仅仅是鼻炎,有鼻炎、鼻窦
炎,咽部有咽炎、扁桃体炎。是非常常见的疾病。
【嘉宾简介】:
李昌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
医院副院长。中华儿科学会委员,中华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副组长,全国...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2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说说中医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人不认为这
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并非现代人类普遍使用药物的主要来源。
对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现代医学进展到今天后中药意义很小,甚至毫...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屠呦呦非主流 國內忽視國外獲獎 zz
这个报道有点标题党了。 饶毅那篇2011年的文章写的很详细的。注意引用文献里,有
张昌绍1948年在科学杂志发的文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478156.html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 阅读全帖
k*****e
发帖数: 22013
3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鼓吹中医推出历史舞台的看看这个
哈哈,中医粉还好意思提青蒿素呢?这不是自己撞到枪口上了嘛。

http://discover.news.163.com/09/0417/11/573KQG0K000125LI.html
朋远来:青蒿素是中医的奇耻大辱
最近又看到几位中医教授拿着青蒿素当例子反驳废除中医的言论,于是不得不对这
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说上两句。中医粉丝看到这个标题,一定会气不打一处来。 青
蒿素,那可是到目前为止不仅能让中医在中国扬大眉,而且还能在国际上吐大气的为
数不多的一个保留节目了,在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都是备了案的,算得上是中药走
向国际化的一块金子招牌了。然而废医派认定青蒿素的发现是天然药物领域的成就
,不能算中医的功劳,虽然没有就此过多责备中医,但夺人所爱已经令中医咬了好几
年的牙。想不到今天我朋远来还要拿青蒿素这玩意来修理中医,估计你们是要切一
辈子的齿了。
青蒿素的研究发端于六十年代越南战争,当时交战双方因疟疾而失去战斗力的人数
远多于真正倒在枪林弹雨中的,而这里的疟原虫已经对当时的特效药氯奎产生了抗
药性。越南饱受战争之苦,民贫国弱,只好向中苏求援,研制新的抗疟药。 再加
上中国自己对抗疟药物...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ullmoney (Monk Tang of Stock Marke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饶毅雄文: 敬请毛轮批判第一段, 第一段以后不用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2 15:51:27 2011, 美东)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ullmoney (Monk Tang of Stock Marke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饶毅雄文: 敬请毛轮批判第一段, 第一段以后不用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12 15:51:27 2011, 美东)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修改版)
饶毅1 黎润红2 张大庆2
中国 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 1生命科学学院 2医学部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气功与灵界黑暗
冲破灵界的黑暗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921/23/2801270_55477122.shtml
为什么人们相信气功
气功理论认为,简单地说,气功就是在人放松、入静、自然的状态下,使自己的身
心得到自然而然地调整,达到天人合一的原本状态。
可以知道,这个定义里的“自然”一词正是误区的关键。
笔者给气功下的定义是这样的:
简单地说,气功就是通过特定的方法使身体的姿势动作和(或)意念达到规定的要
求,从而使身体得到“气”的医治,并可以获得超自然的特异功能。这种“气”和异能
是来自灵界的邪灵。“天人合一”就是人的灵魂和邪灵合而为一。
气功分为儒家气功、佛家气功、道家气功、医学气功、武术气功和民间气功。藏密
气功和瑜珈功出自于佛家功法,但已经有所区别。
几乎所有知道气功的人都认为气功至少有强身健体,修心养性的作用,即使那些反
对气功的人也在不同的程度上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因为人们确实看到或体会到了这
一不可辩驳的事实。气功引起的最大争议在于特异功能和属灵的现象是否存在这样的问
题,在这方面,导致了无神论者最不愿接受的结论——鬼神论。于是,人们出于...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76
35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6627&do=blog
我本无意参与有关屠蚴蚴教授的讨论。对于中国的院士选举和学术评审,我过去曾作出
过强烈的批评。根据现在掌握的文献材料,我认为屠教授对青蒿素的发现有重大贡献,
是够格当院士的,屠的落选再次说明中国的院士选举确实荒腔走板。我由于过去同中国
学术界的联系对屠当年的落选有一些了解,现在根据自己对陈年旧事的记忆提供一点背
景资料供大家评论。
我个人认为,屠落选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屠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的关键性贡献有一
定争议,由屠一人将此发现整碗端去确有不妥,而更要命的是屠本人自我介绍也确是言
过其实。第二,屠无论在北京或各地同行中特别是当年从事青蒿素研究的同事中声誉不
高,得不到有力的支持。第三,屠试图通过行政权力施压受到反弹。关于第一条,屠的
贡献似在提出乙醚萃取并在当年的保密会议中介绍,但拿到单晶及结构测定都是别人做
的。我个人认为她确有原创性的重大贡献,但拿到单晶及测定结构的同事功劳也不在其
下。在当时组织大协作的历史背景下,协作组起到任何个人都起不到的作用。作为...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407
36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饶毅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
摘要
1970年代早期,多数中国科学家,在文化大革命中努力生存而无机会开展研究。两位年
轻的研究者屠呦呦和张亭栋,分别在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和揭示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
砷对白血病的治疗作用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回顾四十年前开始的历程,不乏曲折和
反讽。青蒿素工作源于中国帮助越南抵抗美国,三氧化二砷源于观察、验证和改进乡村
中医的实践。虽然他们的药物挽救了世界上很多生命,两位研究者迄今未获国内外充分
肯定,屠呦呦有争议、张亭栋基本默默无闻。相关的文献埋没于冷僻的杂志和一般不易
看到的内部会议资料。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
概貌。没有逃脱我们的注意,在古代和近现代中文文献及医疗实践中,可能还有尚待重
新发现的珍宝。
引言
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的传统药物,能否改善现代人类的健康?在中国,有些人不认为这
是问题,而在中国以外的世界,中药并非现代人类普遍使用药物的主要来源。
对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现代医学进展到今天后中药意义很小,甚至...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2367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qwqw (胡瓜),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从2015年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看中国的科技实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4 13:05:15 2015, 美东)
对中国的科学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
爱好科学的公众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对喋喋不休中国人不会创新、永远没希望的逆
向民族主义分子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让那些花岗岩脑袋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吧
,我们对他们的无知和偏执感到可怜。
2015年12月11日,欧洲物理学会(Institute of Physics)新闻网站《物理世界》(
Physics World)公布了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http://physicsworld.com/cws/article/news/2015/dec/11/double-quantum-teleportation-milestone-is-physics-world-2015-breakthrough-of-the-year)。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119
38
看这个:
http://www.ywpw.com/forums/mosaic/post/A0/p0/html/18.html
何祚庥:院士战“大师”屡战屡胜
近10年来,一些迷信、愚昧活动日益泛滥,在一些地区伪科学、反科学的活动频频
发生,令人触目惊心。1994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
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号召科学界、特别是院士要带头揭露伪科学,做好科普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祚庥教授,坚持不断揭露伪
气功、伪科学活动,成了某些“大师”的克星。怀着对这位科学家的敬意,1998年5月
13日下午,在何教授位于北京海淀区黄庄的寓所,笔者采访了他。
今年71岁的何教授满头白发,目光睿智、思维敏捷,回顾十多年来与伪科学的一次
次交锋,显得豪情满怀。
拍案而起,“邱氏鼠药”输了官司
全国各地骗子、骗术层出不穷,作为当代反对伪科学的先行者何祚庥院士,为了保
护老百姓不再上当,不得不与伪科学多次交锋。何老说,我们科学界本来不愿与江湖骗
子打交道,要占用很多时间,花费很多精力。但是现在我不得不拿出时间来,参加...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9
浙江嘉兴桐乡市,一家能源公司里的地沟油。该公司利用餐饮废油生产生物柴油。图/CFP
7月4日,在山东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个别车间及其里面存放的设备已经闲置了很长时间,设备上落有不少灰尘。格林公司后阶段的地沟油生产中已经用不上这些车间和设备。图/ 宁海县公安局
7月4日,在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查获了大量的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油桶。图/ 宁海县公安局
地沟里的餐桌
有关专家所言,在餐馆吃十次饭,就可能有一次会吃到地沟油。
果如是,地沟里倒影出来的是当代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道德肖像。
这显然不是某一个行业的悲剧。你站在地沟里蒙混别人,别人在牛奶里搞三聚氰胺。你让别人恶心,别人让你寒心。整个中国食物生态,已经被几乎所有食物制造者,搞得几近崩溃。
市场经济的原则是,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但若供给无良知,需求就无保障。人生而追求的不是一再比低的道德底线,而是在仓廪足之后相互砥砺的廉耻之心。
道德重建需假于长远,方今之计,只能指望政府各部门能守土有责,为自己也为别人,保护好餐桌
揭开“地沟油”黑色利益链
历时四个多月,行程三万多公里,共召开二十多次案情分析会,浙江宁海警方联合各地警方,涉及14个省...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0
等待炼制生物柴油的地沟油
熟悉地沟油潜规则的圈内很多人自己榨油吃
地沟油流向及危害示意图 搜狐新闻制图
本该猪和车吃的地沟油却让人吃掉了,记者详探地沟油回流餐桌之路
核心提示
在事关千家万户的“地沟油”技术检测难题短时间内难以破解,“地沟油”利益链也未能从机制上被彻底打断的当下,能否找到另一种避险选择?自2006年起就被政府提倡、企业实践的“生物柴油”新能源能否担此大任?
A
地沟油从“猪吃”到“人吃”
“不是俺不愿意说,你不知道这些天多吓人,工商、卫生、药监、质监等部门都在查,连明彻夜,连公安都出动了……”
9月21日,在开封市区一个偏僻的小院里,记者通过多种渠道辗转采访到了已在地沟油行当里摸爬滚打了十数年的油贩子黄卫东(化名)。
现年46岁的黄是开封通许人,很早就离开了农村老家。炸过油条菜角、蒸过馒头包子、卖过服装、倒腾过水果。
黄卫东称地沟油为“毛油”,他贩卖地沟油始于2000年。
黄卫东没有正规注册的公司,但却是山东、河北、湖南、江苏四个省十数个大小油脂、饲料公司的长期供货商,他把持着荥阳、新密、开封、洛阳、周口、驻马店等六个城市近20个大小地沟油炼制小作坊。
黄卫东说,地沟油...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1
表亲间通婚不是“优生优育”的对立面。在世界范围内,表亲间通婚十分常见,很多研究都证实表亲结婚后诞下的孩子不是“非残即傻”,表亲间通婚的风险被人为夸大了。
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Murdoch University)医学遗传学家阿兰·比特勒斯近日出版新书《血缘背景关系》,让一向站在“优生优育”对立面的“表亲结婚”变成“误读的常识”。在世界范围内,不管过去还是现在,表亲间通婚都非罕见现象,很多研究都已经证实表亲结婚鲜有惨剧。阿兰·比特勒斯也从遗传学的角度,论证了这个事实——表亲通婚风险被人为夸大,对此问题更为科学的态度应是:注意家族遗传病史,而非绝对禁止近亲婚配。
表亲结婚本非禁忌,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
美国人类学家韦斯特马克在《人类婚姻史》中提到了人类婚姻的普遍禁忌:“在外婚诸规则中, 以禁止子与母、父与女通婚的规则的应用为最广。事实上此种规则,似普遍通行于人类。”而“禁止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姊妹通婚的外婚规则, 殆与上述的规则同样普遍通行。”可见,在全世界各种文化中,对父女、母子以及兄妹通婚都是禁忌的,但表亲通婚不在其列。
一项世界范围的统计也证实了这一点,仅以第一代表(堂)兄妹为例:北美和...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2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中国上班族压力全球第一
不知从何时起,“压力山大”成了都市白领自嘲的流行语。“有压力时觉得累,没压力时觉得可怕”,“加班压力大,不加班压力更大”。
最新的一项“2012关爱职场白领、关注白领健康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危害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工作压力、环境污染和缺乏锻炼位列前三位。
这项调查由媒体和知名企业共同进行,采用的是计算机辅助电话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选择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沙和沈阳7个代表性的城市,调查的对象是20岁到60岁之间、中等学历以上、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办公室白领,成功完成的样本量是1000人。
另外一家世界知名调查机构也得出过类似结论: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香港地区占55%,分列第一和第四,都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其中,上海、北京分别以80%、67%排在这一调查结果城市排名的前列。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师胡颖廉分析,人们之所以感到压力大,一大原因来自物质保障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有待完善,人们对医疗、养老、...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3
钱学森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工程控制论”理论“从深度与广度上推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革命、核能技术革命、航天技术革命和光学技术革命的发展”。王寿云在《钱学森传略》中称赞工程控制论的影响所及都是某一具体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因此这也注定钱学森要在以后的“人体科学”问题上掀起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理论隐藏在一个叫“系统科学”的“复杂巨系院”之中,其核心部分是“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
钱学森的研究来自于一位科学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他曾表示要在有生之年建立一套系统科学体系,以成功地用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现在略去这些研究的阶段性进程,来展示钱学森于1993年7月8日自绘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图表。
钱学森认为,现代科学技术有十个大部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和文艺理论”(钱学森《要为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中国设计我们的教育事业》,《教育研究》,1989年第7期)。这十大部门,除文艺理论,都象自然科学一样,每个部门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这三个层次和十大部门就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学问中条理化系...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44
饮食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癌症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实生活中自己是否存在导致癌症的不良习惯。
1、喜欢吃滚烫的食物
临床中,医生发现很多消化系统癌症患者,特别是食管癌、胃癌患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吃非常热的食物,每顿饭都恨不得吃那些刚出锅的东西。咨询一位被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饮食情况,发现他平日不但喜欢吃烫嘴的饭菜,还非常喜欢喝热茶,就是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他中年发病。
近年来,国内外的报道也不断证明着,饮热茶会破坏食管的“黏膜屏障”。据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食管癌患者中有很大比例的人,喜好热饮、硬食、快食或饮酒。
动物实验也证明:饮酒、吃滚烫的食物、吃饭狼吞虎咽等都对食道黏膜有一定的灼伤和腐蚀作用,当黏膜细胞出现增生性病变后,就有可能进一步发生癌变。
2、吃东西狼吞虎咽
吃东西狼吞虎咽仿佛成为这个时代上班族的一个通病,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上班族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吃饭好像只是为了简单的身体需要,所以,吃饭速度非常快。实际上这样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吃饭快,食物的咀嚼不细,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产生慢性炎症;另外,吃饭快,...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45
☆─────────────────────────────────────☆
xiumu (朽木☀病树前头万木春) 于 (Sat Oct 3 01:48:34 2009,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xiumu (朽木☀病树前头万木春), 信区: RisingChina
标 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09年9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2 19:56:57 2009, 美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09年9月(上)
http://www.gov.cn/jrzg/2009-10/02/content_1431736.htm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0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2日电
新华社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与
新华社合作,编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大事记》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编写。它全面客观准确地记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发展历程,着重反映了所取
得的辉煌成就。本社从今... 阅读全帖
r********9
发帖数: 18394
46
彭的自述相当感人, 那时可没有秘书协作组帮助
w****2
发帖数: 12072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国合成氨工业的发展
那个电视剧里先修了一段(可能是一期修完了),然后发现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停修。
查了一下:
早在60年代,铁一院便与中科院原冰川冻土研究所、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
一道,在青藏高原以风火山地区为代表,开展了高原冻土的研究。这一研究已坚持开展
了近40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可以肯定讲,青藏铁路沿线冻土的基本分布特征已
基本搞清,在冻土地区修建铁路在技术上已没有大的问题,是科学的、完全可行的。
另外,1974年8月,根据中央指示和当时加快勘测设计工作的要求,曾成立了由中
国科学院、铁道部、一机部、铁道兵、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等有关领导同志组成的青藏
铁路科研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盐湖冻土、高原机电设备、通信信号、施工等四个协作组
;组织了全国9个部门与19个省、市、自治区的 68家工厂、部队、研究所、设计院和大
、专院校,共1700多名科技人员,开展了青藏铁路科研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
,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部分成果于1980年底通过了审查鉴定。
c********e
发帖数: 256
48
怎么会被游街批斗?早就是梁效协作组骨干了。
K******i
发帖数: 530
49
据说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医
科大学)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
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
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1955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卫生
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1977年3月,首次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撰写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
酯——青蒿素》发表于《科学通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
获得拉斯科奖。
这也是文革时期的成果。
Q*****r
发帖数: 234
50
维基百科:
1971年11月23日,其助手李必湖、冯克珊在海南试验田发现一株难得的野生稻雄性不育
株。此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杂交稻研究协作组,由袁隆平挂帅。1972年,杂交稻被
列为中国重点科研项目,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开始:三十余科研单位参与、上千个品种与
该株野生水稻进行了上万次测交和回交转育试验。在此基础上,袁隆平选育不育系二九
南1号成功,此为中国第一个应用于生产的不育系水稻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