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发兵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1
发帖数: 3240
1
☆─────────────────────────────────────☆
ssgo2008 (上山打虎,下山拔毛) 于 (Sun Nov 18 18:04:08 2012, 美东) 提到:
前一段时间看到有人写到苏定方一千破八万吐蕃军,当时就很疑惑,西域人一向以彪悍
出名,区区一千人如何打败八万人呢?而且唐朝方面完全无记录,可能吗?
这两天有个机会网上找了找,除了几年前网上有篇文章提到吐蕃这些文献外,根本无人
提及。这样的惊天发现难道竟然只有一、二人知晓?于是翻了翻历史资料,发现自从文
成公主于640年和亲到吐蕃后,直到670年的大非川之战,二、三十多年基本无战事。
而苏定方生于592年,死于667年,终年76岁。纵使大唐与吐蕃在660-670年有几个不为
人知的大仗,苏定方已经是七十岁了,能一千破八万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
不探寻一下苏定方的一些英雄事迹。
苏定方本是隋朝末期诸侯窦建德的干将, 李家父子打败窦建德之后,他回家隐居。直
到唐太宗登基,苏定方才得启用。公元627年突厥首领颉利跟他弟弟内斗(颉利娶了隋
朝公主,自视为隋朝继承人),苏定方随着名将李靖出...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开国的汉族功臣
1.
范文程 清初汉族官员中,最有影响的就是他,张良加陈平式人物。我认为他最大的
功绩有二,一是出反间计害死袁崇焕,二是帮助太宗招降了洪承畴。
2.吴三桂 中国头号汉奸,先后叛明、顺、清,但在顺治10年之前,却是清朝入主中原
的大大功臣。清廷也没亏待他,封平西王,云贵川桂都听他调度,子尚公主,封赏居清
朝汉人之冠.
3.洪承畴 汉人看来他是大汉奸,满洲人对他也没什么好感,但满清征服中国,他确实
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功勋卓著。
4. 孔有德 清初四大汉人王爷之一,在南方战场被南明李定国部击毙。幸好死的早,否
则康熙年间就是“四蕃之乱.
5.
李永芳,辽东铁岭(今属辽宁)人。
原为明朝抚顺游击,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因后金兵攻陷旅顺,李永芳投降努尔哈
赤,授三等副将,娶阿巴泰之女为妻,是明朝官员第一位降清者。天命六年,以功授三
等总兵官。及后于萨尔浒之战中献计以“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努尔哈赤采用此
计,便决定以集中兵力、逐个击破的,以多战少来打败明军。曾随兵征讨朝鲜。崇祯七
年卒。有子九人,知名者有次子李率泰、三子刚阿泰、五子巴颜。李永芳之女嫁阿巴泰
孙辅国公翁古。李侍尧...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萧峰痛诉民族苦难史 三
(既然上了首页,我就再把前面的一,二也附上,省得有兴趣的同学要去考古)
和我国历史上北方各个游牧民族一样,契丹民族起源也是一笔糊涂帐。虽然有一些历史
文献资料作为依据,但是彼此矛盾的地方也不少。契丹的起源就匈奴和鲜卑两种说法,
而起源鲜卑的说法,又有柔然和宇文部两种意见。而契丹民族形成之后发展过程, 更
是有颇多争议。不过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种说法。
《天龙八部》最后一章里,萧峰对玄渡大师痛诉民族的苦难史:“想我契丹祖先为羯人
所残杀,为鲜卑人所胁迫,东逃西窜,苦不堪言。大唐之时,你们汉人武功极盛,不知
杀了我契丹多少勇士,掳了我契丹多少妇女。”在这里我们且根据萧峰的这段话考证对
照一些历史上真实事件, 探讨一下在萧大王眼中的契丹国史是个什么样子。
契丹最早于北魏时期和中原王朝发生接触,《魏书》首次将契丹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记
载于正史。“契丹國,在庫莫奚東,異種同類,俱竄於松漠之間。登國(道武帝拓跋珪
的年号, 386-396)中,國軍(这个词很有点意思……)大破之,遂逃迸,與庫莫奚分背
。”(魏书 列传第八十八 契丹)。领教了大魏铁骑的厉害以后,契丹不但老老实实的
...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2734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匈奴对汉没有任何实质的威胁
另起一文,有人经常批评汉对匈奴和亲以及宋对辽金贡岁币,其实二者根本不同。匈奴
对汉没有威胁,无非劫掠,根本也没有消灭汉的野心和能力。和亲是为了日后开衅。辽
、金则有上轨道的政治,有问鼎中原的实力和野心,宋贡岁币是养虎。赵二及后人无能
,实在是可怜。
看汉对匈奴,其实从匈奴的角度来看,一直是“亡我之心不死”。白登之围,那是匈奴
收了韩王信,汉军来征伐,不是匈奴来进攻。后来匈奴发兵,无非劫掠,没有要建立成
规模的,有效的统治,也没有任何想留下来进行农耕、防御的打算。汉在防守的同时,
还不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的影响。马邑之谋,你要站在匈奴角度来看更是觉得太他妈的
黑了。还是汉要找匈奴的茬子。后来把匈奴往死里打,恨不得种族灭绝,要是现在还有
匈奴人,那也是民族苦难史啊。根本来说,匈奴没有成规模的“现代”政府体制,也不
想学习这种体制,因此他们无法是争夺边界牧场,好比老虎,被烧荒失去了生存之地,
开始从林子里出来咬人。
后来的五胡,虽然有了一定的政府规模,但是连王猛(虽然是汉人,但是也该从政府角
度出发吧)从心里还是觉得东晋是正朔。直到孝文汉化,才开始了胡人对汉人政权的真
正威胁——他们希望成为文...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5
楚昭王幼年即位,去世时也就30多岁,典型的英年早逝。关于昭王的病势,还有一
则故事。昭王生病——或许就是这次刚从城父出兵的时候——占卜,卜师说:“是河(
黄河)神作祟。”但昭王拒绝下令祭祀河神:“根据三代以来的祭祀制度,祭祀对象不
超越本国的望(山川)。江、汉、雎、漳,这些才是楚之望。我虽无德,也不至于得罪
于河神。”这番话传到孔子那里,孔子大发感慨:“楚昭王真可谓深知大道了!他没有
失掉自己的国家,宜哉!《夏书》上说:‘古代圣君陶唐,遵循上天纲常,拥有冀州一
方。后人胡行乱闯,毁坏原有纪纲,国家因此灭亡(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
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又说:‘拿出什么就得到什么(允出兹在兹)。
’作为国君,只要听凭自己去遵循天常,也就够了!”
昭王得到这样的肯定,固然是由于他的态度符合孔子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的主
张,同时,他与孔子之间曾发生过的一段机缘,也使孔子对他充满了好感。
约于前493年,赵鞅约请孔子前往晋国一展宏图,不料是一个陷阱,多亏孔子机灵
,虎口脱险,回到卫国。不久,因与卫灵公难以投机,遂南下陈国寻找机会,又于前
491年前往蔡国,又碰上吴楚两国争...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6
2.孔子之怒
陈恒弑君的消息传到鲁国,七十多岁的孔夫子义愤填膺,斋戒三日,并三次请求朝
廷发兵讨伐。现在的鲁哀公哪里做得了主,告诉孔子:“你去请示季孙吧!”孔子只得
悻悻作罢。
然而,《春秋》经传毕竟是儒家的文笔,关于孔子与陈恒弑君的关系,其他学派却
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庄子 盗跖篇》里就赫然写着:“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
币。”——弑君之后的陈恒(田成子常)居然向孔子送来了谢礼!
《墨子 非儒篇》的相关内容可以与《庄子》相映衬:(1)当年齐景公想重用孔子
,被晏婴劝阻了,晏婴称孔丘“深虑周谋以奉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杀
君,非贤人之行也”。孔子对景公、晏婴怀恨在心,安排亲信为田常(陈恒)效劳。(
2)前484年齐国伐鲁,孔子派子贡到齐国劝陈恒伐吴,以摧损齐国公室的实力,并且“
以教高、国、鲍、晏,使无害田常之乱。”
——有这样的深厚渊源,也就难怪孔子要得到陈氏的谢礼了。如果我们假定这些记
载确实,同时认为孔夫子强烈要求鲁国出兵伐陈恒也确有其事,那么孔子可是够伪诈的
了:他不可能不知道,鲁国方面是绝对不敢出兵的,陈氏专权之后的齐国,连晋国人都
难在它身上占到什么上风。那... 阅读全帖
v****0
发帖数: 480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年羹尧为何不造反呢
造反不自己当皇帝,说雍正伪造传位诏书,发兵拥立八爷十四爷,成了也是功臣。总比
毫无反抗等死好点
HQ
发帖数: 19201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最新一次三国志11威力版经历
终于战争进入了线路清晰的阶段了,
许昌和洛阳的补给支持陈留单挑邺的来犯之敌守住了。
x阳在平原的支持下,跟寿春,小沛展开了大战。徐州发兵轻松攻下了北海(我看到不
久之前,北海运送了大批补给给x阳)。
东吴灭亡了三年之后的228年9月,蜀军终于平定了黄河以南。
后面有一个亮点。双方围绕邺的港口展开了大规模争夺战。我将视线放在那里的时候,
看到的是总计31艘船,再加上陆地上的12支部队,双方总共43支部队的混战。前后参与
的肯定还更多。特别是超过30条船的水战还是很精彩的
232年11月,攻陷襄平,一统天下。
m********s
发帖数: 55301
9
错,正因为容易,但又不是太容易,才会成这样。
如果灭对手太容易,肯定就直接灭了。
如果灭对手太不容易,就得加强动员能力发对手赶紧灭了,否则留着对手就会是个大后
患,那还怎么放心出兵搞南亚、东南亚啊。
就因为容易,但又不是太容易,所以,可以用扶植起来的伪政府的伪军加留下的一部分
日军牵制着不可能阻止起强大反攻的国民政府军。才能腾出手发兵搞南亚和东南亚,保
证油气煤的供应。
J*******3
发帖数: 1651
10
泽东为什么要反孔 看看巴金的原作——

春秋时代,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如火如荼的奴隶起义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夺
权斗争,猛烈冲击着奴隶制统治的基础;失败的奴隶主阶级,千方百计企图恢复自己失
去的“天堂”。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
就在这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孔丘,
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鲁国(今山东)。孔丘排行老二,所以又名仲尼,祖先本是宋国
贵族,父亲孔纥是个破落的奴隶主。
孔老二念念不忘自己是奴隶主贵族的后代,他从小迷恋贵族老爷的生活,喜欢用小
碗小盘做祭。
从十五岁起,孔老二就下死劲学习周朝奴隶制的典章制度,学习奴隶主贵族的“六
艺”(礼、乐、射、御、书、数),梦想将来出人头地,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孔丘切望结交有权势的人,一步步爬上政治舞台。有一次,鲁国新兴地主阶级分子
季孙氏设宴招待宾客。刚死了娘的孔老二,认为自己是贵族后代,不顾身上披麻戴孝,
也赶去参加宴会。
还没踏进季孙氏家门,季氏的家臣阳虎迎头给他一顿臭骂,把他赶下台阶。孔老二
意识到,新兴封建社会势力抬头,奴隶贵族就要倒霉。他咬牙切齿... 阅读全帖
p******o
发帖数: 9007
11
设想你是康熙,到了晚年,经过一系列夺位夺嫡之争,你现在看到十四子比较有出息,
比较符合你的心意。你想把他立为太子,你准备怎么做?
1,直接宣布?那他就是众矢之的,重蹈废太子的覆辙;
2, 留在身边倾心提拔,比如祭天坛让他去?其他皇子要问,凭什么,我们谁比他差。
这个废太子之所以做不下去,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康熙和太子都回答不了;
3, 给这个王子一个表现机会,立下一份大功劳,拥有一份其他王子想要却得不到也拿
不出来的政治资源。这就使领兵打仗。兵权在中国古代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可以说拿到
兵权就意味着拿到半个国家。历代统治者对这个问题都非常警惕和谨慎。康熙在晚年就
让此前没有任何独立带兵打仗的十四子以大将军衔超授王爵,以天子出征的场面发兵,
快车道式的培养已经极为明显了。
哦,还有雍正津津乐道的代父祭天坛的事,老三也干过,他也是接班人?
p******o
发帖数: 9007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抚远大将军出征
康熙五十年,胤祯随父皇出巡塞外,时年二十三岁;康熙五十七年春,准噶尔部首领策
妄阿喇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发兵救援。五十七年十月胤祯被任命为抚远
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如同天子出征一般,十分威武气派。
当时,康熙决意由皇子领兵远征策旺阿拉布坦,尽快平息西北地区的战火。他环顾诸皇
子,选中了年轻有为、颇具军事才干的胤禵,从而给了他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极好机
会,引起人们的瞩目。五十七年(1718年)闰八月,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并由固
山贝子超授王爵,“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十二月,胤祯统帅西征之师起程
时,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
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大将军
胤祯跪受敕印,谢恩行礼毕,随敕印出午门,乘骑出天安门,由德胜门前往。诸王、贝
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大将军胤祯望阕叩首行礼,肃队而行。
”五十八年(1719年)三月,胤祯抵达西宁,开始指挥作战。他统帅驻防新疆、甘肃和
青海等省的八旗、绿营部队,号称三十余万,实际兵力为十多万人...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3526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elg (二里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6 13:41:23 2013, 美东)
李则芬1979年旧文:明人歪曲了元代历史
一、元代不是黑暗时代
七年前,作者开始研究元代史。仿照读书先看序文的习惯,首先遍读近人所著的许多中
国通史、史纲,及各种专史之元代部分。这些著作,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元代政治黑暗
,毫无文化可言。有些专史,甚至根本不谈元代事。写完宋代之后,但说元代政治黑暗
、无足述,且谈明朝。於是,这些议论,就形成了我的先见。在我潜意识内,相当牢固
。我在研究过程中,凡发现与此先见相迳庭之处,对於新的发见,总是保留一个问号。
要到研究了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先见是错误的,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我更涉猎明代
的历史文献,又过了一年多,才发见了答案:元代的历史事实,原来已被明人歪曲了。
与一般人的想像相反,元代不但不是一个黑暗时代,毋宁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小康
时期。一般人说元代黑暗的,所引证的事例,无非是蒙古初期的残... 阅读全帖
p******o
发帖数: 9007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http://www.ourjg.com/bbs/simple/?t8972.html
查看完整版本: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maudlin 2012-02-07 19:15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作者认为雍正非正统继位,内容很多,只选取了部分,我正统和非正统继位说都看了不
少,倾向于非正常继位一点,觉得这篇分析得似乎更有道理,或说更符合我个人思考逻
辑,编辑得比较乱,请大家谅解。大家若有兴趣可去网上搜索
3.胤禵悄然崛起
就在雍正积极讨好乃父、营求储位的同时,康熙末期的清朝政坛上正在悄然崛起一
颗闪亮的政治新星,这个人就是雍正的同母弟、皇十四子胤禵。胤禵,又名胤祯。关于
胤禵的名字问题清史研究界历来有争议,南开大学教授冯尔康认为胤禵本名胤禵,更名
胤祯,复称胤禵(指雍正上台后又给他改回胤禵)。而海外学者杨启樵教授则认为胤禵
原名胤祯、改名胤禵。胤禵的崭露头角是在一废太子之际,清康熙四十七年,老皇帝斥
责皇...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用临死时候没有见马齐来反驳“病重时”见马齐
这个“温相”智商有问题
-----------
朝鲜人所作的《李朝实录·景宗实录》卷10记载了康熙病重时召见大学士马齐说:
“第四子雍亲王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这段
话里面错漏更多,康熙临死之际召见的皇子、大臣的名单中根本就没有马齐,雍正自己
就说过:“皇考升遐之日,大臣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可见并没有马齐。

http://www.ourjg.com/bbs/simple/?t8972.html
查看完整版本: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 九州清晏 ->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maudlin 2012-02-07 19:15
转载-雍正即位真相-作者温相
作者认为雍正非正统继位,内容很多,只选取了部分,我正统和非正统继位说都看了不
少,倾向于非正常继位一点,觉得这篇分析得似乎更有道理,或说更符合我个人思考逻
辑,编辑得比较乱,请大家谅解。大家若有兴趣可去网上搜索
3.胤禵悄然...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16
又见月经帖。很多ID还在这里误导大家。其实张献忠屠川这个事情在史学家已经成为定
论,以顾诚为代表的基本倾向于有张献忠屠川这回事了,有所分歧的只是在屠杀的范围
和规模上。
TG上台后的史学界大概是郭沫若为首吧,为了TG的政权合法性的需要,大力讴歌历
代的农民起义,甚至到了美化的地步。张献忠屠蜀与所期望的农民领袖的高大形象不符
,于是就翻案。虽然各种史书地方志等资料一大堆,统统都是满清和被镇压的地主阶级
的诬蔑。问题是同为起义军领袖,为什么地主阶级对李自成诬蔑的没有张那么厉害?还
有些人证和物证,没法套用到这个污蔑和仇恨的框框里去,比如考古发现的万人坑, 两
个外国传教士写的圣教入川记。作者是两个洋人传教士,怎么也归不到地主阶级和满清
诬蔑那里去,所以所有为张翻案的书对之是能不提就不提。那些死去的四川人民真得感
谢上帝,竟然派了两个传教士适时经过,要不然连怎么死的到今天还都是糊涂账。
胡昭曦的《张献忠屠蜀考辩》就是典型代表。他为张献忠翻案,算是史料相对比较翔实
的,这个书贴得网上到处都是。圣教入川记在书里面当然是故意忽略了。五马先生纪年
这个书因为写了大量作者在张死后的遭遇,所以被翻案历史...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17
呵呵,你吧,给你连接了,装没看到,顾诚顾诚挂嘴边,看看人家和你一个意思么?
发信人: tywg (台湾又赢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三节 官绅地主的叛乱和大西政权的加紧镇压 - 明末农民战争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2 23:28:52 2013, 美东)
历来的封建史籍,对大西军在四川的作为差不多都一言以蔽之曰“屠蜀”,把张献忠描
绘成以四川百姓为敌的凶神恶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张献忠占领四川的本意是以“巴
蜀为根”,徐图向外发展。所以,他在入川初期是相当注意争取各方面支持的,打击的
对象只限于坚决与大西政权为敌的部分官绅。大西军进川过程中纪律严明,并不随便杀
人。《长寿县志》记载,大西军由涪州进攻重庆途经该县时,“立誓不妄杀一人”,“
邑中得无恙”(54),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由于大顺军已经攻克了北京,明王朝
土崩瓦解,四川地方的官僚士绅,除了少数甘心充当朱明王朝殉葬品的人以外,大多数
都转到大西政权方面寻求保护。如史籍所说,“初,成都官吏见献忠将至,逃避不徨。
继见献忠称王,分官任事,以为暴雨之后,云收雾散,将见太平。又闻献忠...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18
又见月经帖。很多ID还在这里误导大家。其实张献忠屠川这个事情在史学家已经成为定
论,以顾诚为代表的基本倾向于有张献忠屠川这回事了,有所分歧的只是在屠杀的范围
和规模上。
TG上台后的史学界大概是郭沫若为首吧,为了TG的政权合法性的需要,大力讴歌历
代的农民起义,甚至到了美化的地步。张献忠屠蜀与所期望的农民领袖的高大形象不符
,于是就翻案。虽然各种史书地方志等资料一大堆,统统都是满清和被镇压的地主阶级
的诬蔑。问题是同为起义军领袖,为什么地主阶级对李自成诬蔑的没有张那么厉害?还
有些人证和物证,没法套用到这个污蔑和仇恨的框框里去,比如考古发现的万人坑, 两
个外国传教士写的圣教入川记。作者是两个洋人传教士,怎么也归不到地主阶级和满清
诬蔑那里去,所以所有为张翻案的书对之是能不提就不提。那些死去的四川人民真得感
谢上帝,竟然派了两个传教士适时经过,要不然连怎么死的到今天还都是糊涂账。
胡昭曦的《张献忠屠蜀考辩》就是典型代表。他为张献忠翻案,算是史料相对比较翔实
的,这个书贴得网上到处都是。圣教入川记在书里面当然是故意忽略了。五马先生纪年
这个书因为写了大量作者在张死后的遭遇,所以被翻案历史...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19
呵呵,你吧,给你连接了,装没看到,顾诚顾诚挂嘴边,看看人家和你一个意思么?
发信人: tywg (台湾又赢了),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三节 官绅地主的叛乱和大西政权的加紧镇压 - 明末农民战争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2 23:28:52 2013, 美东)
历来的封建史籍,对大西军在四川的作为差不多都一言以蔽之曰“屠蜀”,把张献忠描
绘成以四川百姓为敌的凶神恶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张献忠占领四川的本意是以“巴
蜀为根”,徐图向外发展。所以,他在入川初期是相当注意争取各方面支持的,打击的
对象只限于坚决与大西政权为敌的部分官绅。大西军进川过程中纪律严明,并不随便杀
人。《长寿县志》记载,大西军由涪州进攻重庆途经该县时,“立誓不妄杀一人”,“
邑中得无恙”(54),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由于大顺军已经攻克了北京,明王朝
土崩瓦解,四川地方的官僚士绅,除了少数甘心充当朱明王朝殉葬品的人以外,大多数
都转到大西政权方面寻求保护。如史籍所说,“初,成都官吏见献忠将至,逃避不徨。
继见献忠称王,分官任事,以为暴雨之后,云收雾散,将见太平。又闻献忠...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20
1、你可真能胡沁,你说话之前能张张脑子么?明末二百五的东林党们的知识分子和官
员,一个个恨寇比恨虏厉害得多。南明最奇葩的政策联虏平寇。还你给我举例的那个《
平寇志》,说句不好听的,这群二百五文人什么操行,还用得着说么?明朝被灭,殉国
的都是中下层,高级知识分子投降的比兔子都快。把圣谕碑篡改的不也是最后没有操行
的明朝官员?都不说写这些的人屁股在TMD什么位置,就说说他们写的东西,如果有人
仔细看了,还长个脑子的,不怀疑才叫奇葩呢。
就你说的所谓书太多了列出来的东西。随便说几个。
《客滇述》里面最说明张献忠屠尽蜀中的内容:
贼兵之樵采者,尽入城中,拆毁房屋以为薪。又发兵四出,搜各州县山野,不论老**异
性,逢人便杀;如是半载。八月,献忠毁成都城,焚蜀王宫殿,并焚未尽之民房。凡石
柱亭栏,皆毁之;大不能毁者,更聚薪烧裂之。成都有大城小城,本张仪所筑,汉昭烈
帝修之。甃以大石,贯以铁絙,壮丽甲天下。宫殿之盛,亦不减京师。至是,尽为瓦砾
矣。献忠又令其大家遍收川兵杀之,及其妻子男异性,惟十时以下者仅留一、二。
——————————————————
丫的说话说到这么演绎和扯犊子的第一次见,这种类...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21
杜车别 由满清禁毁书籍的丰功伟绩说开去
新浪历史论坛
作者:杜车别
最近看谢国桢著《明末清初的学风》,里面摘引清王芑孙《洴澼百金方》序中的
一段话,觉得有点意思,摘录出来让大家一起看看
“自朝廷开四库全书馆,天下秘书稍稍出见,而书禁亦严,告讦频起,士民葸慎
,凡天文地理言兵言数之书,有一于家惟恐召祸,无问禁与不禁,往往拉杂烧之。比岁
兵兴东南海隅,忧患日出,士大夫习享承平,仓皇迷闷,欲访寻曩碟以为前事之师,而
书之有者无几。呜呼!……”
我常听见有人为清朝文化专制辩护说,前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有文化大革
命,所以满清也并不特别值得谴责,甚至无足道。其实这是不确的。
第一,从维持的时间来说,满清的文字狱,对文化严厉摧残百年有余,这一
点,无论焚书坑儒还是文革都不能与之相比,一长一短,后果便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从压制的规模广度程度上说,也有差异。
记得鲁迅曾经在《华德焚书异同论》中为秦始皇叫过屈,说秦始皇虽然烧书
,但技术科学方面的书籍是保留的,而且也有容纳博采别国思想的气量,所针对的仅仅
是一披泥古不化的儒生和骗人的方士而已,所以和德国纳粹的焚书是有本质区别。
至于文革,把某某书批判成...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2
孙次舟的东西逻辑上的问题处处都是. 没时间一个一个扁, 先转一个
这个是发在正经刊物上的
http://pub.bashuquanshu.com/bashuluntan/13018373285378.html
张献忠帝蜀史的畸形研究
冯广宏 《文史杂志》2011年第2期 2011-04-03
一、偏爱辩解终究无益
现代研究家出自对农民起义首领的热爱,极力否定张献忠“屠蜀”一事。其论证方
式虽有多端,而目标和趋向则基本一致:
一是痛斥“张献忠杀尽蜀人”的谰言,以归还其清白。其实“杀尽蜀人”这句话仅
属文学性语言,既无定量价值,亦非史学定性;即使不做考证,只凭常识也能知道,谁
能把四川人杀个一干二净,不留半口?所以反复辩证根本没有必要。
二是力辨张献忠杀人数量不大,以洗刷其罪责。这可能是个可笑的命题:如果在战
争环境下杀戮和平居民,杀一千人和一万人有无区别?杀一万人和十万人有无区别?人
为万物之灵,能够随便去杀?
三是引经据典论述所杀者皆为该杀者,以突出其正义。这种论述就过于带理想主义
色彩了,或可评为迂腐之论。在对敌斗争的真刀真枪条件下,要说不枉杀一个好人,那
是不可能的;但...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784
23
历来的封建史籍,对大西军在四川的作为差不多都一言以蔽之曰“屠蜀”,把张献忠描
绘成以四川百姓为敌的凶神恶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张献忠占领四川的本意是以“巴
蜀为根”,徐图向外发展。所以,他在入川初期是相当注意争取各方面支持的,打击的
对象只限于坚决与大西政权为敌的部分官绅。大西军进川过程中纪律严明,并不随便杀
人。《长寿县志》记载,大西军由涪州进攻重庆途经该县时,“立誓不妄杀一人”,“
邑中得无恙”(54),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由于大顺军已经攻克了北京,明王朝
土崩瓦解,四川地方的官僚士绅,除了少数甘心充当朱明王朝殉葬品的人以外,大多数
都转到大西政权方面寻求保护。如史籍所说,“初,成都官吏见献忠将至,逃避不徨。
继见献忠称王,分官任事,以为暴雨之后,云收雾散,将见太平。又闻献忠有勇有为,
能任国事。于是一班官吏均出任事。”(55)省会以外的府县,“文臣武将,卖降恐后。
”(56)接受大西政权官职的人员虽然缺乏统计材料,但据西方耶稣会士的记载,张献忠
在成都建立政权之初,“在朝之官统计千人”(57),可以肯定其中大部分是在四川吸收
的。尽管这些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疑惧,有的甚至心怀...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24
五: 诸国的兴起
不管是多高的山坡总有一个底,不管是冲得多快的下山者总有一个停下来的时候。
本节就让我们看看这些莽撞的“蛮族”是怎样各自找到属于自己的山脚或者……大石头
的。
1.瓦里亚
如前所述,公元415年太宗明王阿道夫遇刺后,刺客背后可能的黑手阿玛黎贵族西格
里克攫取了王位。据说他从巴塞罗那主教手中抢走了阿道夫的幼子们并将他们残忍的杀
死。他又把阿道夫的遗孀尊贵的罗马公主嘉拉∙普拉茜迪娅降为阶下囚,强迫她
行军十二英里。他的统治仅仅维持了一个礼拜:西格里克不得人心的暴行很快激起其他
贵族的反抗,他在冲突中被杀。后世流传的西哥特诸王列表一般不把他列入其中,这里
笔者也不准备为他议谥。
这之后的贵族合议选举了一名叫做瓦里亚(Wallia)的贵族做了第三任西哥特
国王。他的出身史料语焉不详,我们只知道他和太宗阿道夫一样娶了一个巴尔蒂家族的
女人为妻,因此也算是巴尔蒂一党。而太祖阿拉里克的直系子孙则被第二次忽略了。根
据奥罗修斯简短的记载,瓦里亚被推举为国王的最重要原因是“哥特人不想再寻求与罗
马的和平了”。阿道夫的和平主观愿望在此前的屡次受挫,看...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25
五: 诸国的兴起
不管是多高的山坡总有一个底,不管是冲得多快的下山者总有一个停下来的时候。
本节就让我们看看这些莽撞的“蛮族”是怎样各自找到属于自己的山脚或者……大石头
的。
1.瓦里亚
如前所述,公元415年太宗明王阿道夫遇刺后,刺客背后可能的黑手阿玛黎贵族西格
里克攫取了王位。据说他从巴塞罗那主教手中抢走了阿道夫的幼子们并将他们残忍的杀
死。他又把阿道夫的遗孀尊贵的罗马公主嘉拉∙普拉茜迪娅降为阶下囚,强迫她
行军十二英里。他的统治仅仅维持了一个礼拜:西格里克不得人心的暴行很快激起其他
贵族的反抗,他在冲突中被杀。后世流传的西哥特诸王列表一般不把他列入其中,这里
笔者也不准备为他议谥。
这之后的贵族合议选举了一名叫做瓦里亚(Wallia)的贵族做了第三任西哥特
国王。他的出身史料语焉不详,我们只知道他和太宗阿道夫一样娶了一个巴尔蒂家族的
女人为妻,因此也算是巴尔蒂一党。而太祖阿拉里克的直系子孙则被第二次忽略了。根
据奥罗修斯简短的记载,瓦里亚被推举为国王的最重要原因是“哥特人不想再寻求与罗
马的和平了”。阿道夫的和平主观愿望在此前的屡次受挫,看...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名还是亡于张居正死的太早
万历算什么雄主啊。本来万历也没想搞张居正,结果别人一撺掇,说张居正家金山银海
,于是动心了。
张居正死后,万历怠政(不视朝,不批答章疏,开留中之例,官缺不补),首辅以下惩
张居正的教训,得过且过,整个明朝廷君臣一起混日子。努尔哈赤在万历十一年开始在
东北搞事,三十来年里明朝竟然没什么人关注这个事。好吧,就算开始的时候大意,放
任老努统一建州女真,那兼并海西女真的时候不全力阻止实在太说不过去了(萨尔浒的
时候还剩下一个北关,为时已晚)
万历置万机于不理,边臣呼吁,漠然不闻。
万历的税使,名声最坏的是高淮和梁永。高淮为税使在辽东十余年,课削得闹出好几次
闹饷事件(前屯,锦州,松山等)。现在想来,李成梁等放任努尔哈赤坐大,未始不是
因为没钱的缘故。发兵,练兵,支援海西等,各个都需要钱。所以只好怀抱侥幸心理,
寄希望于努尔哈赤的表面上的忠心了。
万历贪财,搜刮来的内帑主要还是为了自己用。"内廷积金如山,以有用之物,置无用
之地..发帑则叫阃不应,加派则朝奏夕可"(张铨奏章)。辽东战事起,增饷三百万,户
部建议发内帑,不得(皇帝可能想,好啊,你们不出钱,就让我出私房钱啊),于是只
好加派。后来辽...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名还是亡于张居正死的太早
万历算什么雄主啊。本来万历也没想搞张居正,结果别人一撺掇,说张居正家金山银海
,于是动心了。
张居正死后,万历怠政(不视朝,不批答章疏,开留中之例,官缺不补),首辅以下惩
张居正的教训,得过且过,整个明朝廷君臣一起混日子。努尔哈赤在万历十一年开始在
东北搞事,三十来年里明朝竟然没什么人关注这个事。好吧,就算开始的时候大意,放
任老努统一建州女真,那兼并海西女真的时候不全力阻止实在太说不过去了(萨尔浒的
时候还剩下一个北关,为时已晚)
万历置万机于不理,边臣呼吁,漠然不闻。
万历的税使,名声最坏的是高淮和梁永。高淮为税使在辽东十余年,课削得闹出好几次
闹饷事件(前屯,锦州,松山等)。现在想来,李成梁等放任努尔哈赤坐大,未始不是
因为没钱的缘故。发兵,练兵,支援海西等,各个都需要钱。所以只好怀抱侥幸心理,
寄希望于努尔哈赤的表面上的忠心了。
万历贪财,搜刮来的内帑主要还是为了自己用。"内廷积金如山,以有用之物,置无用
之地..发帑则叫阃不应,加派则朝奏夕可"(张铨奏章)。辽东战事起,增饷三百万,户
部建议发内帑,不得(皇帝可能想,好啊,你们不出钱,就让我出私房钱啊),于是只
好加派。后来辽...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28
说实话这个题目有标题党之嫌, 文章内容其实和萧皇后没有太多关系。最近看了版上
几个帖子,分别谈到最近发现的炀帝与萧后的墓,侯景之乱,以及梁武帝早逝的
昭明太子萧统。今天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其实都是有关联的。炀帝的萧后其实就是萧统的
后人。她一生多舛的命运, 可以说就是隋末乱世的一个缩影。然而从宿命论的角度出
发,萧后的命运似乎又有几分必然性。她能嫁给炀帝,其原因可以一直追溯到那场侯景
之乱。
侯景之乱的来龙去脉大家都很清楚,我就不罗嗦了。当时还是有不少在外地的宗室起兵
勤王,然而时任镇西将军、荆州刺史的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却把这场大乱做为了
一个剪除异己扩大地盘的机会。他自封为讨侯景之盟主, 却迟迟按兵不动。已故昭明
太子萧统的次子萧誉, 三子萧詧作为宗室分别封为湘州刺史(今长沙)和雍州刺史(
今襄阳),和萧绎的封地江陵都不远。
一个叫张缵的人和萧誉,萧詧两兄弟有过节,对萧绎挑唆道:“河东王(萧誉)在招兵
买马,岳阳王(萧詧),在聚集粮草,这两兄弟肯定是要偷袭江陵阿!”萧绎于是打着
讨侯景的幌子要萧誉出兵, 意在削弱其实力而制之。
没想到萧誉根本不鸟这个七叔:“按爵位我也是王,按官职我...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29
说实话这个题目有标题党之嫌, 文章内容其实和萧皇后没有太多关系。最近看了版上
几个帖子,分别谈到最近发现的炀帝与萧后的墓,侯景之乱,以及梁武帝早逝的
昭明太子萧统。今天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其实都是有关联的。炀帝的萧后其实就是萧统的
后人。她一生多舛的命运, 可以说就是隋末乱世的一个缩影。然而从宿命论的角度出
发,萧后的命运似乎又有几分必然性。她能嫁给炀帝,其原因可以一直追溯到那场侯景
之乱。
侯景之乱的来龙去脉大家都很清楚,我就不罗嗦了。当时还是有不少在外地的宗室起兵
勤王,然而时任镇西将军、荆州刺史的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却把这场大乱做为了
一个剪除异己扩大地盘的机会。他自封为讨侯景之盟主, 却迟迟按兵不动。已故昭明
太子萧统的次子萧誉, 三子萧詧作为宗室分别封为湘州刺史(今长沙)和雍州刺史(
今襄阳),和萧绎的封地江陵都不远。
一个叫张缵的人和萧誉,萧詧两兄弟有过节,对萧绎挑唆道:“河东王(萧誉)在招兵
买马,岳阳王(萧詧),在聚集粮草,这两兄弟肯定是要偷袭江陵阿!”萧绎于是打着
讨侯景的幌子要萧誉出兵, 意在削弱其实力而制之。
没想到萧誉根本不鸟这个七叔:“按爵位我也是王,按官职我...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262
30
对于大明帝国的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后世的史学家在提到其直接原因时,都会提及
明末农民起义与北方后金(满清)崛起,而发生在西南川黔地区的那场土司暴动(史称
“奢安之乱”,后世彝家则称为“阿哲起兵”)则极少被史学家们重视和提及。但真正
翻开这页历史,就会发现,这场历时十四年(从天启元年到崇祯七年)波及川黔两省的
少数民族地方势力兵变,不折不扣的是大明帝国最后一块落井石。
奢安之乱是明末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彦两人发动的反明战争。在贵州又称安酋之
乱。当时奢崇明是四川永宁宣抚使、安邦彦是贵州宣慰司同知。奢、安均系世袭四川、
贵州大土司。
从汉朝开始到唐宋,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与中原封封建王朝的关系长期处于一
种松散的羁縻制度的统治下,羁縻制度下的少数民族政权和势力向中央政府称臣归顺,
但拥有完全的自治权,只是官名职位由中央政府设定,世袭的首领由中央政府授予称号。
后来蒙古帝国的铁蹄横扫了亚洲大陆,但是对于以高原山地为主的西南地区,蒙古
骑兵并不具备太多的优势,不可一世的蒙古大汗蒙哥就在钓鱼城(今重庆合江境内)下
折断了自己翅膀--欧洲人称上帝的鞭子断了。所以对西南的少数民族势力,元政治者不...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7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theraffairs (aff),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转一篇天涯上的奇文--"让人啼笑皆非的鸦片战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8 20:43:27 2014, 美东)
转者摘要:鸦片战争爆发其实是我们犯贱在先,火烧圆明园也是我们活该.
中国人习惯上把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但实际上这场战事的起因绝对不是
什么“英国为了倾销鸦片”。当时世界范围内吸食鸦片基本都是合法的(例如英美都是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立法限制毒品),奇怪的是,这些不禁鸦片的国家反倒没什
么人吸鸦片,倒是中国这个禁烟的国家对鸦片一往情钟。
一方面清朝有很多人是拿着高官厚禄却没什么正事干,平时除了黄赌自然就是毒(
这就像某个人均GDP不到三千美圆的穷逼国家却能在奢侈品消费领域独领风骚一样),
而其它洋货要么是像钢琴一样玩不来,要么是像刀叉钟表睡衣之类不好玩。另一方面,
乾隆禁烟之后,各地官员反倒可以找鸦片商收保护费了,收了黑钱还不用纳税,为了抢
这块肥肉,不仅没有执行乾隆的政策,还拼着老命的引进鸦...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32
中世纪佛教、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斗争(转贴)
伊斯兰教早在公元8世纪就已传入印度,当时阿拉伯帝国占领了印度西部的信德地区,
并以此为基地向印度内陆渗透。但伊斯兰教大规模传入印度是从突厥人开始的。公元11
世纪,突厥人(此时早已接受伊斯兰教)入侵北印度,当时北印度已经长期分裂,小国
林立,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耗尽了国力,也使人民蒙受深重的灾难。突厥人挑选了一个
恰到好处的时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消灭或臣服了大部分北印国家,建立了印度历史上
第一个伊斯兰帝国——德里苏丹国。突厥贵族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来传播伊斯兰教,其
政策远比当初的阿拉伯人激进。阿拉伯帝国扩张时期,被征服土地上的人民只要交纳人
丁税就可保留信仰,阿拉伯人在宗教宽容方面远比基督教国家做的好;但突厥人在印度
的行为却截然不同,他们大肆烧杀抢掠,摧毁佛教寺院和印度教庙宇,强迫“异教徒”
接受“先知的宗教”。佛教和印度教同时受到了严重打击,但印度教经过调整和反抗后
,与穆斯林征服者实现了妥协,并继续生存发展;而佛教却因为种种内外原因,最终在
印度消亡。伊斯兰教可以说是踩着佛教的尸体进入印度的。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伊斯兰教向中亚... 阅读全帖
K**********i
发帖数: 22099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土木堡之变
公元1449年(明正统三年),统一中国仅80余年的明王朝爆发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变
——“土木堡之变”。这一事变的前因后果几乎都与后勤有关。
自从公元1387年朱元璋统一中原,将元朝残余势力驱逐到塞北以后,为解决军
粮补给问题,在全国实行了且战且耕的军屯制,使军队成为担负作战、生产两大职能的
特殊武装集团。为控制军队,又实行太监监军制,赋予太监与各级将帅同等的权力,从
而形成将不如兵,兵不习战的状况,军队作战能力日趋低下。而与此同时,作为战败的
蒙古族一支的瓦剌部,却在塞北高原乘机崛起。1439年,作为部落首领之一的也先,统
一了蒙古各部落,并使其领地迅速扩展到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达西伯利亚,南抵长
城的广大地区,并建立起一支迅疾如风,能征惯战的强大骑兵队伍。
1449年7月初,也先认为攻明时机已经成熟,便以明廷刁难其贡使和毁其婚约
为理由,发兵分4路攻明。自领一路约三、五万人直取大同。长期务农的大同守军,久
不习战,漫无纪律,又处于不知兵的太监郭敬节制之下,接连失利。7月11日,右参将
吴浩兵败被杀;7月15日,大同总督宋瑛等4万余人全军覆没。
警迅传到北京,明廷一片混乱。本来,也... 阅读全帖
z********i
发帖数: 629
34
1592年,努尔哈赤率兵援助过朝鲜(以明朝军队的名义)。次年(1593年)夏,海西女
真进犯建州,老巢受威胁,他就回去了。
说是明朝军队的小兵,是夸张了一些。
...
李如松的碧蹄館之战发生在1593年正月。
...
1597年李如松担任辽东总兵,1598年春,李如松冒进中伏战死。
1598年秋,丰臣秀吉病死。
1599年秋,努尔哈赤发兵攻打哈达部。
1601年,努尔哈赤去北京向明朝朝贡。
...
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
1619年,萨尔浒之战。
K**********i
发帖数: 22099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神机营的战法
“丰臣秀吉和明朝打个平手,可以认为军力差不多吧”
不是。
首先,丰臣秀吉不代表日本,出兵的只是丰臣的亲信大名,东部尤其是德川等人精都没
发兵;
其次,明朝+朝鲜军(尤其是朝鲜海军非常关键)才和丰臣军打成平手,明、朝鲜占主
场,日军是客场;
第三,明、日之战离萨尔浒还有20年,可以认为20年间明朝军力又进一步衰落了一些。
第四,朝鲜多山,而满洲多平原,相对有利于骑兵;
后金是野蛮人,但不一定多么落后,尤其是军事上。因为重视。就从骑兵甲胄来说,后
金防护周到,而明骑兵防护较差,所以真正交战时效果就体现出来了。更别说因为军事
制度不同而造成的士气差别。
火器方面,明军不见得差,但是那时候还远没到全火器步兵的时代,所以骑兵如果不行
,还是很吃亏,尽管火器强也难以弥补。哪怕到150年200年后,拿破仑时代骑兵照样是
很重要的。
z******i
发帖数: 1292
36
满都海哈屯,哈屯就是皇后的意思,她就是达延汗的老婆,也是把达延汗抚养长大的人。
http://zh.wikipedia.org/wiki/满都海哈屯
满都海在汉文史籍中完全不见其人。而在蒙文史籍中是大书特书的对象。
造成这个现象的大概是一来明朝人轻视妇女,把满都海的功绩都算成了她先后两个
丈夫的,二来我估计一段时间内她仍然延用满都古勒汗的名号,所以在汉文史籍中只知
道有满都古勒汗而不知道有满都海。另外,满都海和满都古勒汗发音相近,明朝史官误
为一人也不一定。
她生于1448年(明正统十三年),是蒙古汪古部人,父亲名绰罗克特穆尔丞相。满
都海初嫁蒙古大汗满都鲁,为小哈屯(夫人),与满都鲁生有二女,长名博罗克沁公主
,次名伊克锡公主。博罗克沁公主嫁癿加思兰太师,伊克锡公主嫁给了火筛。癿加思兰
与火筛都是当时的蒙古大部领主,癿加思兰统应绍不部,火筛统满官嗔部。满都海是满
都古勒的侧室。汪古部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世代姻亲。满都海自小武艺高强,政治军
事才能出众。当时蒙古本部共六万户,大汗直辖一万户。她继承的大汗直属部众还包括
了当初兼并孛罗忽的部分部众。蒙古历来有继承人收取死者侧室的习俗。由于... 阅读全帖
z******4
发帖数: 4716
37
王振与土木堡(土木之役的疑问)
正统十四年是多事之年,年初,即有云南思机发之乱,又有福建邓茂七之祸,还有贵州
的骚乱,都是动用了国家大力量才加以平定的。直到六月,还调了十万兵,灭了湖广生
熟苗的造反。于是才有刘球之言。刘球:“移此力经略西北,已巳之变,必有以御之者
,穷疥藓这拒搔,而耗腹心之元气,安得不败乎?”(指云南麓川之役)
明朝与瓦剌的战争必有原因和过程,我们看,正月初,还在给瓦剌的使臣任命官职,可
见当时并无异常,最起码是明庭没有意识。到正月末时,瓦剌开始有意见了,“虏大媿
(愧),怒。”原因,是明朝答应对方请婚,但在国书里没提这事儿;另外,外交部没
有按惯例给够人家的“饩”(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注意,这里未提王振的事儿。从
年初到七月出兵之间,明朝与瓦剌之间,只有一些小冲突,只有四月间,在大同方向与
瓦剌有一小仗。此外,与辽东的蒙古人也打了一两次不能称为战争的战争。其实,这时
瓦剌肯定已经开始准备动手了,而明人无意识。
到六月三十,明庭下令派出9万军队,以备虏患。(75000到大同,朱勇、陈怀等为帅;
15000到宣府,王贵、吴克勤为帅)既然是派兵镇边,必有原因和由头,而且...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朱元璋八征蒙古
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沙漠之战

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大明帝国为肃清蒙古胡元残余部队而进行的
大规模统一战争。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弃大都(今北京)北逃后,一直滞留在近塞地区,
并多次举兵南犯,以图复辟,均被明军击败。元朝残余势力虽由此日渐衰弱,但在北方
近塞仍盘踞若干要地。明太祖朱元璋为彻底消灭元朝残余势力,统一漠北(今蒙古高原
大沙漠以北地区),遂遣军北征。明洪武三年正月初三日,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
,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为左副将军,都督冯胜为右副将军,御史大夫邓愈为左副副将军
,中山侯汤和为右副副将军率军往征沙漠。对于北征沙漠的战略方针,朱元璋根据元主
滞留塞外之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之哈尔和林),扩廓帖木儿驻兵定西(今属甘肃),
不断南犯的情况,决定:“兵分为二路:一令大将军自潼关出西安捣定西,以取王保保
(即扩廓帖木儿);一令左副将军出居庸关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应援。
况元主远居沙漠,不意吾师之至,为孤豚之遇猛虎,取之必矣,事有一举而两得者,此
是也。”并命大同指挥金朝兴、大同都督同知汪兴祖(张兴祖...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39
中国与西方是如何分道扬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盛洪]
如果读者不同意这个题目,那一定是没有读过库朗热的《古代城邦》。大多数中国
读者在近代以来接受了太多的有关中国与西方如何不同的观念;既然从来不同,何谈分
道扬镳?其实他们只是忘了,人类“性相近,习相远”的道理。库朗热由于写了这本书
而被西方史学界视为奇才,这大概是因为,西方上古的文献非常稀少,若想描述那时的
历史,还要靠想象的成份。
然而,想象并不容易。爱因斯坦说,像疯子一样想象并非易事。也许有人会说,历
史又不是自然,需要想象力去探究;历史需要真实的记录,而不是想象。其实不然。历
史,尤其是上古史,留给后人的线索太过稀少,如果不借助于想象力,就不能将这些蛛
丝马迹串连起来,形成历史的大致轮廓。爱因斯坦曾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比作侦探工作,
其实历史研究也是如此。
库朗热当然不是凭空“创造”历史,在他的时代已经有不少有关西方古代的史学著
作,以及有关印度历史的资料。他在研究资源上的唯一重要缺陷,是没有参考中国上古
史的资料。比起西方...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什么说是借荆州?
还是实力说了算。
吕蒙灭了关羽,荆州就自己回去了。
很有意思,刘备发兵讨伐东吴时,东吴曾经提出交还荆州、送回夫人,刘备不答应,说
我灭了你,连江东都是我的。
结果大败亏输,一气之下憋死在了白帝城。
k**a
发帖数: 1181
41
第二次冲突[编辑]
第二次朝鲜之役
描绘朝鲜之役海战(推测为鸣梁海战)战况的图画
日期:
1597年2月—1598年12月
地点:
朝鲜半岛
结果:
明、朝鲜联军胜利,日军撤退
参战方
大明
朝鲜
日本丰臣政权
指挥官和领导者
大明:
经略杨镐
总督军务邢玠
总兵麻贵
李如梅
董一元
杨元(阵亡)
刘綎
副总兵解生
水师副总兵陈璘
水师副总兵邓子龙(阵亡)
陈愚忠
副总兵吴惟忠

朝鲜:
柳成龙
权栗
金命元
元均(阵亡)
李舜臣(阵亡)
惟政
李亿祺(阵亡)
崔湖(阵亡)
柳崇仁(阵亡)
徐礼元(阵亡)
倡义使(阵亡)
黄世得(阵亡)
李宗张(阵亡)
尹兴信(阵亡)
朝鲜民兵:
郭再祐

军团编制同第一次冲突
兵力
大明:约75,000人
朝鲜:220,600人
(包含民兵)
约140,000人
伤亡与损失
大明:约3万人
朝鲜:约30万人
(均为两次冲突合计)
超过14万人(部分为病死)
(两次冲突合计)
朝鲜平民约100万人死亡(两次冲突合计)
在战争平息了一年多后,1596年4月,明朝的使者李宗城因为犯了贪淫罪,被日本守臣
所逐,奔还汉城,朝鲜方面随即下诏逮捕其入狱,但已惹...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42
辽西走廊是必经之地,你就一定要呆在辽西走廊上让人杀?辽西走廊的西边全都是山,
149公里加上周边地区无险可守,无地可藏?家属要吃喝,拖着部队不能快速行军就可
以把吃喝给省下来了?就是不想真打,要做对自己最有利的事,还要假装这样做是政治
上和程序上最正确的。正确的程序上并没有要求发兵解围的路上要拖着妇幼老少啼号,
壅塞于道
r****z
发帖数: 12020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演义中九十九个虚构 zz
1.桃源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龄:关羽>刘备>张飞)
2.温酒斩华雄:实华雄死於江东猛虎孙坚刀下,三演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
,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白骨深感认同ing-.-”)
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瓚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
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袞州刺史刘岱,河
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
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十三家.孔融当时正忙於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
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参
加讨董行列,当时公孙瓚正要对付鸟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於张杨当时和刘备一
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
5.关公斩顏良,诛文丑:斩顏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為。
6.张飞鞭督邮︰实乃刘备所為
7.徐州诛车冑、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為。
8.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三国演义中九十九个虚构 zz
三国演义本来就是小说。
不过这99条不少也是明显错误的。以讹传讹太多了。
又见到说关羽被灭门,关老二这么招人恨么?笑。
关羽被灭门这段,三国志无。只是南朝宋的裴松之的注有。当时江南人似乎对刘备和曹
操集团极为厌恶,大量丑化。比如裴松之大量引用《曹瞒传》,《曹瞒传》這本书就是
个笑话,根本就是吴国人用来侮辱曹操而写出来的。陈寿和太史公一样,还是有史家精
神的,而裴松之和后来明朝的江南文人一个样。
再说一遍,史书不能看到就引用,要用逻辑去想想。
我大清的江南学者顾山贞也著有《蜀记》一书,记录四川历史,笑,真是精彩。关羽全
家被灭门算什么,还有更厉害的,我也摘录几段:
“献忠又立查事人役,每日差出贼兵数千,扮作乞丐、贸易等事混入民间,往来如织,
军民莫辨。凡见民戏谑笑语及私谈家务者,即诬以闲话二字,拏到王尚礼处,除本家尽
戮外,仍按连坐之法,株连动以百千计。
有湖广黄州生员夏大武,被献忠强勒入营,授都督;随入蜀,见贼行事,私语曰:『大
丈夫不可无博浪一击』!左右以报献忠,即命剐之;一家五十余口,俱就戮焉。
,,,
城既屠毕,乃发各贼往诸山箐、各乡村,处处搜杀;所到之处,草木种绝,江河断流。
...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0466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说一NHK大河剧zz
嗯,中国战国没啥看头,就是乱打,而且历史记载也有很多问题,燕国一次发兵60万,
昌平坑了40万,都是笑话。
而且技术也不先进,都是动员的足轻,拿着钉耙和火叉互相打而已。
日本战国比较有意思是因为火枪引入,基督教扩张,征服朝鲜战役,以及很多著名合战
等。
而且战国的持续很久,后来盗墓时也跟这些结果有关。
不像中国战国,打了几百年,秦给五花大绑了;然后刘翔一顿搞,后来就没六国什么事
儿了。
r**o
发帖数: 4614
46
哦, 是顾城的《明末农民战争史》, 怪不得那么理直气壮了。下面是你原文和
Diaowai网友对你的质疑, 发现你窜改了顾城的意思。
发信人: minotaur (牛头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张献忠对四川人口的减少负首要责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9 01:10:26 2013, 美东)
又见月经帖。很多ID还在这里误导大家。其实张献忠屠川这个事情在史学家已经成为定
论,以顾诚为代表的基本倾向于有张献忠屠川这回事了,有所分歧的只是在屠杀的范围
和规模上。
TG上台后的史学界大概是郭沫若为首吧,为了TG的政权合法性的需要,大力讴歌历
代的农民起义,甚至到了美化的地步。张献忠屠蜀与所期望的农民领袖的高大形象不符
,于是就翻案。虽然各种史书地方志等资料一大堆,统统都是满清和被镇压的地主阶级
的诬蔑。问题是同为起义军领袖,为什么地主阶级对李自成诬蔑的没有张那么厉害?还
有些人证和物证,没法套用到这个污蔑和仇恨的框框里去,比如考古发现的万人坑, 两
个外国传教士写的圣教入川记。作者是两个洋人传教士,怎么也归不到地主阶级和满清
诬蔑那里去,所以所有为张... 阅读全帖
r****p
发帖数: 1854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张勋的“四十盆花”
张勋曾在北上复辟前,叮嘱心腹张文生在徐州好好看“家”,并与张相约,在复辟之后
,调徐州40营兵力开往北京。以见张勋电报“速运花40盆来京”为准,即发兵北上。张
文生答应了。
到复辟宣布了,张勋的电报也到了,张文生见风声不对真就从花园里拿了40盆花,派人
送到北京,交给张勋。
m***y
发帖数: 14763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齐王刘肥
其实 戚夫人母子也不是什么好鸟 呵呵 老汉这一代人看到吕后就条件反射到江青 可是
你看张玉凤扶着江青在追悼会上 才是个知趣的人儿 戚夫人是自找的
刘如意也是个小纨绔 懂点事儿的话 就该听人话 根本不进京 周昌在的时候拦着他 吕
后也没好意思发兵30万打过去嘛!最后那段时间,大哥为了保护他,寸步不离,他要懂
点事儿,跟大哥紧一点,吕后还不是不好意思下手 结果大哥去打猎他偷懒不去 杯具了
吧?
D******n
发帖数: 2965
49
明军在战前的政治准备战役过程中的军事谋略皆是下策,数人数和装备有什么用。士气
低落又无法激励将领的部队,集合起来打大战役,就是给人准备好的一盘菜。战前的昭
示天下纯粹是激励努尔哈赤部署连同叛将齐心协力背水一战,皇帝为了面子蠢到家了。
后金发兵是“偷袭”,明军进军就总是被“埋伏”。这仗怎么打?更不用对明朝来说说
这本是一场速决战。
张居正死后神宗找不到北了,要是稍微想想当年他们老朱家是怎么起家的,就知道对付
努尔哈赤这样的人物,哪能靠一场勉强的军事行动能搞定的?
s******n
发帖数: 459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鸦片战争原来是这个样子
转载自微信公共帐号“王老”
中国人习惯上把第一次中英战争称为“鸦片战争”,但实际上这场战事的起因绝对不是
什么“英国为了倾销鸦片”。当时世界范围内吸食鸦片基本都是合法的(例如英美都是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立法限制毒品),奇怪的是,这些不禁鸦片的国家反倒没什
么人吸鸦片,倒是中国这个禁烟的国家对鸦片一往情钟。一方面清朝有很多人是拿着高
官厚禄却没什么正事干,平时除了黄赌自然就是毒(这就像某个人均GDP不到三千美圆
的穷逼国家却能在奢侈品消费领域独领风骚一样),而其它洋货要么是像钢琴一样玩不
来,要么是像刀叉钟表睡衣之类不好玩。另一方面,乾隆禁烟之后,各地官员反倒可以
找鸦片商收保护费了,收了黑钱还不用纳税,为了抢这块肥肉,不仅没有执行乾隆的政
策,还拼着老命的引进鸦片,导致鸦片在中国越卖越红火。
一开始,皇帝老爷们对禁烟这事儿都不是很认真,直到道光年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清朝的鸦片军被打得找不着北,发现枪杆子不好使的道光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鸦片身
上。其实道光也不想想怎么官兵抽鸦片农民就不抽的,当时的军队腐败不堪,平时也不
好好训练,省下来的钱跑去吃喝玩乐,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才...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