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叙述者
首页 上页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d*******3
发帖数: 8598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张东荪一家的恐怖遭遇
这种东西,没有原文,没有叙述者姓名
谁知道真假
真是搞笑
我随便指个一个ID说 他最近回国去东莞嫖了
大家信么?
是有人回国,是有人回国去东莞嫖
是有这个ID
能联系在一起么?
u*****a
发帖数: 9489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论青年导师的倒掉(转载)
中国人好为人师,尤其是多吃了几年盐的,就喜欢出来教训后生仔了,如果不小心再稍
微有点可资炫耀的资本,就更了不得了,张口就是“想当年老子革命的时候”!可是他
们对别人做出劝告的时候,也不一定就是真心实意的劝谏,有时候反而是抱着一种看好
戏的心态等待事态的发展,来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来彰显自己的优越感。所以我很反
感不怀好意的嘲讽式劝告,更加提醒自己不要轻易去臧否别人的生活方式。
这也是我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决定看这本书的原因,因为我不喜欢那些自以为是的情
感专家或是生活导师对我的人生指指点点。
可是当下的中国,却有一干人等公然摆出一副你们这些小兔崽子听我的,你就可能
会成功,像我那么有钱,中年或者晚年还能再有个第二春。要是不听我的你就是二逼一
个,我是谁?我是已经成功的人你当然得听我的,我当然有资格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说
三道四的欠揍摸样。他们就是所谓的“青年导师”。
青年导师本是一个看起来金光闪闪牛逼哄哄的头衔,可是在这个尴尬的时代,我们
见证了无数“青年导师”轰轰烈烈的倒掉,比如唐骏,比如李阳,比如李开复,等等,
肿么那么多姓李的……话说中国的成功人士都循着一条既定的路线再走,先求财,再求...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3
http://www.cqn.com.cn/news/whpd/zjsh/qt/612549.html
老舍之死谜团重重:一场历史的“罗生门”
凤凰网 2012-08-21 09:36:18
傅光明 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中
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常务副主编、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著有《书信世界里的赵清
阁与老舍》《老舍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命运》等。译有《古韵》《现代中国与西方》等。
昔日的太平湖真的带着老舍之死的记忆永远消失了吗?
老舍代表作《四世同堂》
老舍(1899.2.3—1966.8.24)
老舍(1939年)
演讲人:傅光明 地点:青岛大学浮山讲坛
引言
又临近了8月24日——老舍的忌日。这个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异常普通的日子,对我
却早具有了一种浓郁的历史的“罗生门”意味。它时而明晰,时而模糊。有时,我觉得
离它越来越近,但瞬间又仿佛觉得它渐行渐远了。我多么希望能成为一个幸运者,可以
捕捉到历史的影子。
历史是我正努力从中醒来的一场噩梦
我是1993年开始从追踪采访调查老舍之死,切入来研究老...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4
根据阿布达五德卷二第2116条:

“阿伊莎说:安拉的使者在我七岁的时候娶了我。”(叙述者苏莱曼(Sulaiman)
说:“或者是六岁”)。“他在我九岁的时候和我性交。”
翻译成“完婚”这个词的定义

有关“完婚”这个词的定义有些混淆。在布哈里圣训卷七第64条所使用的字根是"
dakhala"。根据Hans-Wehr阿拉伯文-英文字典第273页,它的意思是“进入、穿透、渗
入、完成这桩婚姻,和一个女人同居同眠。”
k********4
发帖数: 858
5

一看高群书就不用看了,肯定烂片。
我来一个好莱坞版的,当然背景要换成美国,内蒙帮换成墨西哥帮,保证火。
影片名:The Ship
马丁西科塞斯导演
刘贵夺 - 小李子
黄金波 - 随便好莱坞小鲜肉弄一个
赵木成(第一人称叙述者) - 克里斯普拉特
船长 - 克里斯蒂安贝尔
包得(墨西哥帮帮主) - 贾维尔哈登
其他诸色人等弄两个
老夏(厨师)- 詹妮弗劳伦斯 - 这个要改编一下,弄成女的,不然没女角,再个不能
太早死,不然没看头。
a****2
发帖数: 3735
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的意义!
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4&tid=2760
文革中广州街头“吊劳改犯事件”调查
--作者:谭加洛
文革有一句很著名的毛泽东语录:要文斗,不要武斗。但这只是一句空话,从来没有真
正实行过。文革是非常暴力的。而其中最为暴力的是文革前期的群体性大屠杀。目前已
知的文革四大屠杀案,分别是:1966年8月北京市“‘破四旧’大屠杀”和北京郊区的
“大兴县大屠杀”,1967年8月湖南“道县大屠杀”,以及1968年“广西大屠杀”。但
是几乎没有人知道1967年8月发生在南方名城广州骇人听闻的“吊劳改犯事件”。
这次民间俗称“吊劳改犯”的暴民事件,起于1967年8月11日晚,下半夜达到高潮,第
二天在光天化日之下还持续发展。当时广州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可见死尸,尤以
市区繁华路段为多。死者有些是活活被吊死在电线杆或路边树上的,有些是打昏打死以
后吊上去的,也有不少就倒毙在十字路口的交通岗或人行道上。整个事件持续近一个星
期才完全平息。前后死了多少人?死的是什么人?前因后果如何?对广州文革中这最大
的死亡事件,除了《广州市志》含糊其词一笔...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7
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tgjx/16927153254A0H5E8B2DD71FFBB4F3H.html
2016-09-27 15:32:54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正言
中红网北京2016年9月27日电(正言)2016年9月13日上午九时,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6楼50号法庭,庄严肃静,呈显法律的威严。李戈诉史义军侵害其祖父——东北抗联四
军军长李延禄将军名誉权一案正式开庭。
李戈说:“这一天终于等来了!”
今年一月,现年62岁的李戈女士怀着极大的义愤,向西城区人民法院是提交了民事诉状
。起诉对外称昌平区摄影家协会理事、抗联史研究人史义军侵害祖父李延禄将军名誉权
。李延禄是1929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创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担任
军长)的革命老前辈。他在战争年代,为抵御日寇侵略,舍生忘死,保家卫国,建立了
不朽的功勋。建国后,为实现毛主席的嘱托,申请辞去副省长的行政职务,口述回忆,
1979年,由著名作家骆宾基整理出版了《过去的年代——关于东北抗联四军的回忆》。
史义军自2015年以来,以否定书中...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709/00/413468_574147994.shtml
2016-07-09
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 Kubin),中文名顾彬,1945年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策勒市
。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德国翻译家协会及德国作家协会
成员。他是德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以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思想史
为主要研究领域。主要作品和译著有《中国诗歌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鲁迅选
集》六卷本等。
当顾彬把中国当代小说比作为“大个的火腿”时,不禁让人想起了莫言的《丰乳肥臀》
,那本厚得像砖头的小说还真是个大家伙。而顾彬的形象有点像小一号,或者说清瘦版
的史泰龙。他看上去基本上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他的语调也没有丝毫火药味,但是话
一出口,就像洛奇的出拳一样凶狠。
而这一次 ,以“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闻名的他没有把谁比作垃圾,可是余华、格非
、苏童、莫言,这些当代中国文学的中坚力量,在他眼里比垃圾也好不了多少,“他们
根本不知道人是什么。”他几乎判了他们的“死刑”。
中国当代作家根本不知道人是什...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火烧英国代办处,改变历史走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9 03:43:18 2018, 美东)
·李 辉·
◇ 从陈毅手中夺权
一九六七年七月二十日,武汉发生的“百万雄师”绑架王力等人的突发事件,旋即
成为一个新的热点。王力等人被解救回京时,机场出现了与姚登山印尼归来时同样隆重
的欢迎场面,之后,天安门举行的盛大集会,更是将这位“中央文革”的重要笔杆子,
推到了政治声望的巅峰。
王力到京时,姚登山已在外交部参与掌管全局。在此之前,王力一直负责“中央文
革”的宣传工作,如今,天安门城楼上的风光无限,使他有了拓展新领域的可能。仅仅
十天之后,王力、姚登山——一九六七年的两位风云人物,便有了一次极为重要的见面
。八月七日晚上九点,王力召集姚登山和“革命造反联络站”的六名代表,到钓鱼台“
中央文革”驻地谈话,从外交部部长陈毅手里夺权,正是此次谈话的中心话题。
外交部的夺权斗争,早在一九六七年年初已经开始,至七月中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2018年11月26日,在意大利时装品牌“Dolce&Gabbana的(d&G)”正在蔓延涟漪这样
棚宣传影片侮辱中国,这引起了国人的一片沸腾,随后亚洲一些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骂
战,包扩日本韩国越南等地。
一系列骚乱引起亚洲其他国家的关注。各大电视台报道了此事, 很多人国外评论员表
示这是毫无意义的。很多评论员表达了中国与中国“处于同一地位”的态度,批评了一
系列骚乱。
此次事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外也引起关注,“这是在侮辱亚洲”的筷子文化“。在视
频开头,当一个亚洲模特试图用筷子吃披萨时,叙述者表示“像我们的棍子一样,我们
正在吃着我们伟大的玛格丽塔”。,通过将筷子称为“棍棒”而将玛格丽塔酒称为“伟
大的事物”,他们在这两个词之间创造了“明显的优越感/自卑感”。筷子在右手和左
手一个一个地使用,筷子的原始用法,打破了传统本身。你很自然地会质疑为什么要制
作这类电影,无论你是公关还是公关在中国增长销售,无论是中国人还是亚洲其他使用
筷子的人。
但是他们和中国的愤怒点还是存在差异。其他国家主要愤怒是,它已被否认怎么用筷子
,中国的是被否认的传统筷子文化。
m******8
发帖数: 2153
11
玛丽·瑞瑙特在《天堂之火》中讲述了亚历山大20岁继位以前的人生,而《波斯少年》
则以第一人称回忆录的动人之笔,续写大帝最后的七年。故事叙述者是一位真实的波斯
人——亚历山大青春俊美的伴侣巴勾鄂斯。
这少年幼时被卖为奴隶,辗转成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男宠,他起初只从宫闱传闻里听说
亚历山大震动朝野的胜利。亚历山大击溃大流士后,巴勾鄂斯被作为求和礼物献入亚历
山大的内廷。
亚历山大对声色享受体验尚浅,但对感情向来需求很深;巴勾鄂斯善于悦人,却一直无
处实现少年的恋梦。他们的相遇恰似命中注定。征途漫漫,爱情给了亚历山大无限安慰
,历经刺杀阴谋、异族联姻与军心浮动,他对巴勾鄂斯始终未减深情。
瑞瑙特不但以大师手笔再现了一代军事天才的光荣与梦想,而且一反亚历山大故事从希
腊人出发的传统视角,借波斯人眼光写出胜利者与臣服民族难以弥合的鸿沟。作为历史
小说,《波斯少年》不仅大气磅礴,细节精确,考据严谨,而且全书洋溢着一种罕见的
深情与人性之光,与现代读者无有阻隔。
====================
免费阅读
http://data.book.163.com/book/home/009200050
m******n
发帖数: 6327
12
借古讽今,是被查封的原因。
http://baike.baidu.com/view/668311.htm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选自《北方》。   作者艾青(原名蒋立涵,字养源
,号海澄。浙江金华人,1910-1996)。1937年12月28日发表。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
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

诗歌原文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监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 阅读全帖
z*********1
发帖数: 520
13
看到了斑竹的置顶声明,但似乎这里最近还有不少有关法轮功的文章,所以冒昧一贴,
在此仅请斑竹谅解,这帖意在劝善救人,谢谢
更多真相, 请到真相之光俱乐部
http://www.mitbbs.com/club_bbsdoc2/everybodydeservestruth_0.htm
【明慧网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调查线索:关于活体器官移植和几则耳闻
调查线索:“种好少年一颗心”,到底是谁的心?
调查线索:近期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频繁进行移植手术
205医院的两次膀胱移植
调查线索:关于活体器官移植和几则耳闻
1. 关于器官移植中缺血时间的背景
仅自现在医学科学角度而言,将一人的器官移植给另外一人,自器官切取至移植成功所
需要的时间均为器官的缺血时间。缺血时间分为热缺血和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对移
植脏器的功能、移植后的效果至关重要。
举例:脏器移植器官切取的流程大致为(仅以活体移植为例):夹闭目标脏器主要血管
,迅速将目标脏器移出体外(此段时间为热缺血时间),在体外进行灌注,灌注后至移
植成功的时间为冷缺血时间。不同的人体器官对于缺血的耐受性不同:肾脏,目前业界
公认的热缺血时间... 阅读全帖
k******s
发帖数: 237
14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经典书籍
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经典书籍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开阔视野,拓宽境界。这些推荐的书籍涵盖了经济、心理、
商业、历史、人文…是不可多得的精神产物。留着吧,有事没事读一读,提升自己的思
想境界。
1、《追寻生命的意义》
作者: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
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 存。弗兰
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
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本书第一部分叙述了弗兰克尔的集中营经 历,第二部分阐述
了他的“意义疗法”。本书不仅适合于心理学爱好者,也适合面临挑战希望寻找生活意
义的人们。
2、《拖延心理学》
作者: [美]简・博克/ [美]莱诺拉・袁
你想要向拖延的恶习开刀吗?这两位加利福尼亚心理学家在她们治疗拖延者的实践中精
准地捕捉到了拖延的根本原因。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减轻拖延,更好地享受生活。
3、《梦的解析》
作者: [奥地利]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被誉为精神分析的第一名著。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20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S 讨论区 】
发信人: Gawiel (Gawiel), 信区: LES
标 题: 【波士顿/哈佛】纪录片《我们WOMEN》放映 本周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pr 30 01:33:48 2013, 美东)
内容:纪录片《我们WOMEN》放映及研讨
举办者:哈佛北岸学社与波士顿经典读书小组
时间:本周六(5月4日)下午3pm~5pm
地点
Science Center 222(请乘电梯上二楼)
纪录片介绍:
纪录片《我们WOMEN》(2012)讲述了2011年上海举办,2012年在旧金山市继续的同名
展览的诞生与延展。
中文的“我们”与英文的WOMEN相互呼应,这一展览汇集了女性、男性、同志与酷儿艺
术家们的视觉艺术作品,呈现了“中文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女性主义探索”与广义的“中
国的同志与跨性别的展现与性别身份”。
李华强导演纪录了这一展览的创作与一系列艺术家、青年与学生的参与。纪录片《我们
》展现了展览幕后的故事,与性别体验相关的艺术实践,和他们在上海活跃多元的文化
地图上,日益丰富的社会活动。深入上海的城市地理和社会图景,本片展示了一...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486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chenqtao (peach),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罗生门和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
关键字: 罗生门 量子力学 测不准原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22 23:01:11 2011, 美东)
今天闲聊时发现了一个好玩的对应,罗生门和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本质上是一回事
,本人学数学,不是很懂物理。
罗生门告诉我们真相是一个,但是当人们叙述真相时,由于叙述者的不同,加入了主观
因素,叙述的结果总是偏离真相,这就是内心的扰动
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即便真相只有一个,当你观测时,总是干扰了被观测量
,所以其结果总是不能完全确定,比如同时确定位置和动量。后来更进一步认为,任何
量都不是因为观测者自己的问题,而是因为这个量本身是不确定的。所以测不准原理在
物理中又叫做不确定性原理。因为前者这个名字还不够确切。
其发明者一个是黑泽明,另一个是海森堡,两个"H"。
只不过罗生门还是承认真相的唯一性,量子力学否定了真相的唯一性,认为不能被测量
得到的,就是其本质不确定造成的
Rk: 某... 阅读全帖
G***Y
发帖数: 9698
17
来自主题: NewYork版 - 《纽约生活》8月13日-8月19日
《纽约生活》8月13日-8月19日
8月19日 星期天 世界新闻网 北美华文新闻、华商资讯
【8月13日 星期一】
●动画艺术的演变(Animation Evolution)
时间:8 pm
地点:Sternberg Park,布碌崙波伦山街(Boerum St.)54号
查询:
http://www.brilliantp.com/moviehouse/1536/animation-evolution/
门票:免费。动画将电脑艺术带到了另一个境界,「电影屋」(Moviehouse)艺术团将
在公园放映数个动画短片,故事的主角时一直寻找幸福的鱼、一颗鸡蛋、或一个苹果。
其中一个短片「Seasons」通过色彩的繽纷变换展示四季更替,从春季开始,将观眾带
入拟真的视觉空间,这即不是真实也不是抽象,而使界於这两者之间的感觉。
●户外电影「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
时间:5 pm
地点:布莱恩公园(Bryant Park) ,曼哈坦40街和6大道交口。
查询:http://bryantpark.org/plan-your-visit/filmfestival.html
门票:免费... 阅读全帖
G****l
发帖数: 20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S 讨论区 】
发信人: Gawiel (Gawiel), 信区: LES
标 题: 10月25日 纽约 纪录片《我们WOMEN》 首部探讨上海本土性别与社会进步的纪录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2 23:07:52 2012, 美东)
http://www.douban.com/event/17445579/
纪录片《我们WOMEN》 首部探讨上海本土性别与社会进步的纪录片
时间: 10月25日 周四 19:00 - 21:00
地点: New York City Kimmel Center for University Life, Room 602, New York
University, 60 Washington Sq. South, Suite 602
费用: 免费
纪录片《我们WOMEN》(2012)讲述了2011年上海举办,2012年在旧金山市继续的同名
展览的诞生与延展。
中文的“我们”与英文的WOMEN相互呼应,这一展览汇集了女性、男性、同志与酷儿艺
术家们的视觉艺术作品,呈现了“中文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女性主义...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23482
19
那老师下学期就不教娃了,就是有信也可以不回。趁这个机会,告诉娃,历史这种文科
就没有所谓真相,补贴的叙述者会有不同的故事,所以要多方的历史都看,才能勉强得
到大致的概念
w***o
发帖数: 3830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KU 讨论区 】
【 原文由 jessieniu 所发表 】
北大最美的树
发信人: ceciliaqq (碎枫~~荷香骊歌远)
北大里有很多美丽的树,婆娑着身影,凝望着来往的学子,如同凝望时间。我爱北大的树
,爱她们的风姿绰约,爱她们的情态各异。依然记得曾经在网上讨论过北大最美的树,不
过每一个最美都只属于每个叙述者自己。我的,如是。
之一
感怀已经被砍掉的合欢。
依然记得大一的那个夏天,35楼西那一排合欢花开了,如雾如影。我在树底下拣拾着凋落
的花束。她的叶瓣如此之美,如果蒲公英的轻柔却不是单一的白色。从红到粉红到白色,
那渐变的色彩好似梦境一般。这是什么花,平日里素不起眼,只有花开时才让人惊叹。那
是合欢!一年的春夏之交总是匆匆,当布谷鸟还在不倦的哀号“光棍真苦”,合欢已经笑
着淡然而去。又是一年花事,又是一年期待。
第二年,朋友烦躁的约我聊天,我们便不当不正的在松林餐厅前那块小草地上坐下,正对
着35楼的合欢。那花正开,顶盖如云彩。我痴痴望着,竟然忘记了听朋友究竟说了。如今
想来,还是只记起那花那美而已。不知是否可谓“见色忘义”?
大三的那个花期,我指着合
D*****r
发帖数: 6791
21
村子远看是一片牛羊圈。一些石板屋顶离地面不到一公尺,见不到人。地上泥土松软,
脚踏上去尘土渐渐升起,慢慢停在空中就不动了。一条狗从栅栏底下慢慢爬出来,不慌
不忙叫了一声,随后,石板下面的地洞里,探出个姑娘的脸,脸又沉下去,一会儿又浮
上来,露出大半个身子。她左手拿着块镜片,右手用一把梳子对着我梳头。街道很窄,
除了尘土就是石头。乡文书指着一家说,那一家是他的熟人,你给他一盒烟就可以住在
那里。他是我们乡里年龄最大的老人。我俩扶着石板钻进地里。除了几处还没熄灭的灰
烬里面什么也看不见,但能听到有人坐在那里喘气。那天晚上我住在那里,听到了下面
的故事。但由于大脑失灵和翻译的原因,故事也缺乏逻辑。又由于小脑出奇地灵活,有
些细节清清楚楚又不可能是假。最不合理的是事情发生在四百年前,而叙述者是讲他自
己的经历。
l******u
发帖数: 31
2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闲话《东周》--引言,郑庄公
东周列国志在公叔段被杀后,引用了两首诗讲的正是两种相反的看法。故事叙述者(左
传?)和第一首诗是正面的庄公厚德,你说的是第二首诗的意思,养段成恶,以塞姜氏
之口,真千古奸雄。
这种事,我们只看到外像和结果。对人物经常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判。似乎都有道
理,但都是猜测。什么是truth,可能连庄公自己都不知道。
a******e
发帖数: 6689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ilmStudies 俱乐部 】
发信人: aixiaoke (流浪者的乡愁), 信区: FilmStudies
标 题: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1 16:03:45 2010, 美东)
先说说对原著的感受。
---------------------------------------------------------------------------
不能承受的否定
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头两章可真够人费解的。
在故事尚未展开之前,先谈论尼采的永恒轮回之思,这是很老派的19、20世纪作家的写
法,跟快节奏、视觉化的现代小说比较,很令人望文生畏。可我读小说又向来不能向后
跳跃,试了两次,才终于逐字逐句把这两章挨过去。到第三章,写托马斯感觉特蕾莎就
像一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河水飘来,好让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
”,这个意象又是那么神秘生动,让人急急地向后翻,迫不及待地要了解这两个人物。
而也正是从这一章开始,从托马斯审视自己的人生究竟该要什么开始,前面讨论的“轻
”与“重”,才...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6211
2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家——读杨绛的《我们仨》 (转载)
郭婉莹是谁?已经没了?打扮张爱玲?
张爱玲虽然说她喜欢浓丽的词藻,但是我觉得她的文笔掌握是恰当准确的,而且,感觉
她是冷静的旁观叙述者,很少主观论断,也不太象一般女作家那样娇嗔。另外,她的很
多形容词藻主要是形容服饰上——她的小说有红楼梦遗风,细致描写服饰和家具,华丽
再现那个时代的女子服饰。在散文方面,张爱玲的文笔是很平和简洁幽默的,并不堆砌
词藻。
wh
发帖数: 141625
25
以儿童的视角拍二战集中营的,最出名的是意大利电影《Life is Beautiful》,里面
的父亲对儿子隐瞒罪恶的真相,把集中营生活说成做游戏,保护孩子的纯洁心灵。该片
其实是从父子两人的视角出发,且以父亲为主(当然父亲以儿子为主)。2008年
Miramax和BBC合拍的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The Boy in the Striped Pajamas)
则是纯粹用儿童的眼睛来发现战争的荒诞和残酷。因为没有大人的保护,这种心灵的摧
残更让人揪心。
某德军高级军官受命管理集中营,携带全家从柏林搬家到集中营边居住。八岁的儿子
Bruno失去玩伴,父母又不让他和“农庄”(他以为搬来的地方是个farm)上的孩子玩
,十分寂寞。而且农庄上的人都形迹可疑:白天穿着条纹睡衣(即囚衣),以前的医生
现在在他家厨房削土豆,小孩不允许走出铁丝网。我上中学时有个同学喜欢穿灰白条纹
衬衫,我笑话他像从精神病医院逃出来的。第一次看到这个片名就预感到不是快乐的儿
童片。
影片的最大优点是节奏处理得相当好。93分钟的电影,前70多分钟都以舒缓的抒情为主
:德国小孩Bruno和集中营里的犹太小孩Shmuel悄...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486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chenqtao (peach),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罗生门和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
关键字: 罗生门 量子力学 测不准原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Feb 22 23:01:11 2011, 美东)
今天闲聊时发现了一个好玩的对应,罗生门和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本质上是一回事
,本人学数学,不是很懂物理。
罗生门告诉我们真相是一个,但是当人们叙述真相时,由于叙述者的不同,加入了主观
因素,叙述的结果总是偏离真相,这就是内心的扰动
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告诉我们,即便真相只有一个,当你观测时,总是干扰了被观测量
,所以其结果总是不能完全确定,比如同时确定位置和动量。后来更进一步认为,任何
量都不是因为观测者自己的问题,而是因为这个量本身是不确定的。所以测不准原理在
物理中又叫做不确定性原理。因为前者这个名字还不够确切。
其发明者一个是黑泽明,另一个是海森堡,两个"H"。
只不过罗生门还是承认真相的唯一性,量子力学否定了真相的唯一性,认为不能被测量
得到的,就是其本质不确定造成的
Rk: 某...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7
哇你口味重!哈哈哈。什么寒食的注?我回国买了苏轼的寒食帖,哈哈我也跟你瞎扯。
你咋那么喜欢王家人,你是不是也姓王呀?哈哈哈。
嗯我也是因为从介子推的功成身退想到范蠡,他的版本是很多,我就记住唯美版,哈哈
哈。
方方哪篇是自述被父亲埋?就是风景吗?风景的叙述者是个去世的小孩,倒不记得被父
亲埋。
n****b
发帖数: 744
2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说说你最喜欢的外国作品
这是教诲。
来一google translate 的美国当代文学鸟瞰吧。
虽然其确切的参数仍然值得商榷,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最突出的文学运动已被后现
代主义。托马斯品钦,一个开创性的形式执业,提请在他的时空扭曲,不可靠的叙述者
,和内部的独白,如现代派灯具的工作,加上明显的后现代的技术,如元小说,
ideogrammatic表征,不切实际的名称(Oedipa马斯,班尼亵渎等),荒诞的剧情元素
和双曲幽默,​​故意使用过时和之乎者也,对殖民主题的强烈关注,一个
颠覆性的高与低文化的混合。 1973年,他出版了重力的彩虹,在这一流派的领导工作
,从而赢得了国家图书奖,并获得普利策奖提名小说那年。他的其他主要作品包括他的
首次亮相,五(1963年),地段49的哭声(1966年),梅森和迪克逊(1997),和对日
(2006年)。
托尼莫里森1986年在迈阿密国际书展
托尼莫里森,最近的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文学收件人,写在一个独特的抒情散文风格,
出版了她的备受争议的小说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广泛的好评,在1970年。小说,在美
国学校的广泛研究,包括1965年的民权... 阅读全帖
n****b
发帖数: 744
2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说说你最喜欢的外国作品
这是教诲。
来一google translate 的美国当代文学鸟瞰吧。
虽然其确切的参数仍然值得商榷,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最突出的文学运动已被后现
代主义。托马斯品钦,一个开创性的形式执业,提请在他的时空扭曲,不可靠的叙述者
,和内部的独白,如现代派灯具的工作,加上明显的后现代的技术,如元小说,
ideogrammatic表征,不切实际的名称(Oedipa马斯,班尼亵渎等),荒诞的剧情元素
和双曲幽默,​​故意使用过时和之乎者也,对殖民主题的强烈关注,一个
颠覆性的高与低文化的混合。 1973年,他出版了重力的彩虹,在这一流派的领导工作
,从而赢得了国家图书奖,并获得普利策奖提名小说那年。他的其他主要作品包括他的
首次亮相,五(1963年),地段49的哭声(1966年),梅森和迪克逊(1997),和对日
(2006年)。
托尼莫里森1986年在迈阿密国际书展
托尼莫里森,最近的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文学收件人,写在一个独特的抒情散文风格,
出版了她的备受争议的小说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广泛的好评,在1970年。小说,在美
国学校的广泛研究,包括1965年的民权... 阅读全帖
e**5
发帖数: 645
3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廖康:赏析李商隐的无题诗
通常大家都认为无题诗乃李商隐之首创。我不敢说在他之前没有人写过无题诗,而且很
多诗虽然没有冠以《无题》,但实际上也是无题之诗。《诗经》中多数歌谣原本都没有
标题,为了方便,编辑者就取诗中的几个字作为标题,比如《关雎》、《桃夭》、《燕
燕》等等。然而,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这种写法,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说,至少是
由于李商隐才广为人知,才流行于世的。所以说它是李商隐的首创绝不为过。他为什么
要这样做呢?既然是写诗,不是写日记,是要拿出来让人看的,为什么不表明他写的主
题呢?显然,那一定是有难言之隐,一定是不想让读者明确地知道作者所指为何。而且
,正是由于作者没有标明主题,引起读者的猜测,注释家的研究,评论家的诠释,让诗
人们看到无题可以给人以更多想象的空间,才扩展了人们对诗意的理解和多层次的欣赏。
首先,让我们看看李商隐的七律《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这不是无题诗。赏析无题诗,我却以一首有题的七律开始,这是有意为之。目的有三:
一是作为对照,对比有标题的明确性和无题的朦胧美。...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1054
3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了不起的盖茨比》Trailer
海明威和Fitzgerald的写法都有些爵士乐的味道。。。挪威的森林里村上春树想要把渡
边放在一个置之度外的边缘上和gatsby里面对叙述者nick的放置很相像。。都是小人物
,都因为某种机遇而窥探到有钱人的生活。。。
M*****g
发帖数: 1054
3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了不起的盖茨比》Trailer
比如说Gatsby里面有一个场景是叙述者nick参加腐朽的tom与其情人的聚会。nick有一
种强烈的边缘人的感觉:"I was within and without, simultaneously enchanted
and repelled by the inexhaustible variety of life."
我当时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一下子想到了渡边和绿子在一个下午看着火灾接吻的场景。同
样的慵懒,同样地无所事事地置身于某种灾难之外,甚至从边缘感里找到了美感。
y******i
发帖数: 2584
33
莫言诺奖:吻合西方想像的中国农民文学
李劼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2年12月08日
Twitter
Facebook
GooglePlus
Weibo
打印 转发 寄信给编辑 字号
一九四九年以后的中国农民文学,依次走过四种形态:从高玉宝的伪造行骗,到浩然以
高大全形象推出的假大空;从二月河历史小说的皇帝图腾,到莫言小说裸露癖式的夸张
。上述四种农民文学形态所共同具有的叙事基因,是农民的狡猾;并且越是装得憨厚,
越狡猾。
自《丰乳肥臀》以降,莫言小说被一种下意识的屁股意像所左右。这种屁股意像具有三
层涵义。其一,写实性的意像造型。诸如《丰乳肥臀》里聚焦于下半身的叙事方式,《
檀香刑》里津津乐道于从肛门开始的中国式酷刑,《生死疲劳》里对繁衍后代生育能力
强劲的女性骨盆的赞美,《蛙》里的叙述者所强调的,对身体器官的看重,等等。倘若
说,这种写实意义上的屁股意像,在莫言早期小说还仅仅是对食物(如《透明的红萝卜
》)或者对酒精(如《红高粱》)的敏感,那么到了莫言后来的上述代表作里,大都被
诉诸对身体器官、尤其是下半身器官的热衷。
相关文章
作家与现实政治
莫言用“残酷叙事”...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82482
34
我记得很早以前,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玫瑰之名的中文本,后来才发现错误多多。到了
美国,英文版的读过两遍,然后又参照注释读过第三遍,学了不少中世纪的历史和宗教
知识。后来得知中文版的是根据英文版翻译的!@#$%^
后来好容易有了意大利文直接翻译的,结果你看:
《玫瑰的名字》新译本可靠吗
http://www.infzm.com/content/52537
翁贝托·埃科的小说《玫瑰的名字》的新译本(沈萼梅、刘锡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年版)面世以来颇受关注,或许是因为之前的三个中译本都是从英文转译的,误译
较多,所以读者对这个从意大利文翻译的版本有所期待。据我见闻所及,对新译本译文
提出商榷的文章,《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登过两篇,不过探讨的主要是较专业的译名
问题,而非整体的译文水准问题。
《玫瑰的名字》正文最前面有一篇引子,是埃科故弄玄虚、故布疑阵,对文本来源做的
交代。在新译本中,它占了六页的篇幅。由于不可能将五百多页的译本的错漏之处一一
指出,我就以这篇引子为对象、为抽样标本,对照意大利文原著,开列这六页中的十几
处明显的误译、漏译(细小的可议处略去不提),希望普通读者能对这一新...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4637
35
我也没看全片
从你的叙述上看,江青就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时空参照。符合这
个片子半纪录片半抒情片的调子。
我还是琢磨不透与鬼共舞的含义?时势险恶?
她丈夫能混到炸药奖委员会委员,说明学术成就还是一流的。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7
wh
发帖数: 141625
36
对,我前面说的那个历史教师就是1986。想起来这是文革结束后十年。还有《现实一种
》,兄弟残杀,让羊舔涂了蜂蜜的脚底,让人笑死,这个真的会死吗?我以前推荐过一
篇洪治纲对余华的采访评论:
http://www.mitbbs.com/pc/pccon.php?id=6933&nid=276073
余华说他写早期作品时是个强硬的叙述者,“暴君”;写后期作品如水奔流,自然。
r********r
发帖数: 11248
3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踢馆] 劲婆子有只大鸟
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你是说,一般人写字,不管文字多冷酷,多变态,作者总是不在其中,有叙述者,旁观
者之感
很少作者会将自身,作为一个道具,融入到文字中,为文字献祭?
这样写字或许少见,但是作为演员,似乎比较常见

w**m
发帖数: 4061
3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看了个《神都龙王》
Youtube上刚放出来的 720P 国语对白韩语字幕
挺好看的 期望不高失望自然不大
通天帝国是在那时候还不是LD的LD家看的,现在娃都能翻身了,所以不知道老怪在本片
结尾处23张概念图忽悠投资商的成分是否更大些
最后蝙蝠岛那一段,LD说,做好准备,咕噜随时出现
板砖就留给愤青文青消耗荷尔蒙用吧,我就不拍了,剧透呢,这种电影也没啥可透的。
骂可以,也别太凶,不然真骂成七剑那样,拍一部再就不拍了,似乎也少了点好看的,
说成是烂片也罢,问题时进入亿元票房时代的大陆电影市场,烂片不占领,就会被更烂
的片占领。
我想很多人,特别是男的,可能和我一样,心里头还是有那个小时候听武打奇幻故事的
激动,好奇,贪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还是感谢老怪,哪怕是福尔摩斯加指环王,老
怪对兵器的研究,对怪力乱神奇门遁甲的痴迷似乎从未停止,于是让我等在小人书,烟
牌儿,评书联播之后,还可以边骂边忍不住一路看下去,玩下去。
对我来说,盛唐本身就是个传奇,不用提浩浩汤汤的太平广记,古代的神话传说于我更
有先天的亲切。神都龙王这个名字我看了第一反应,聊斋里头好像有一则,也是船行海
上,路过龙栖之地,海水清澈,望之极深,... 阅读全帖
w**m
发帖数: 4061
39
出处:http://t.cn/zR46OZx
“彪叔”萨拉马戈和他的《失明症漫记》
by 一叶难渡 http://www.douban.com/people/yiyedu/
里斯本街头纪念萨拉马戈的海报,“谢谢你,若泽·萨拉马戈”。(本篇关于萨拉马戈
本人的所有图片来自英文维基百科)
欲望得到满足之后,人会变得从容呆滞起来,无论男人女人,不管国人蛮夷,皆是如此
。往年的这个时候,诺贝尔这个死了多年的造炸药的老头子就会成为汉语新闻热门词,
各路门户几乎无处不谈诺贝尔,而今年温度似乎就没有那么热,因为“我们”已经得过
了。去年不是有一个长相十分凶狠的汉子捧回了诺贝尔文学奖么?据说,正是从那个时
候起,我们实现了“零的突破”。
得诺贝尔奖也许并不很难,难的是得到诺贝尔委员会和……的双重承认,前者要在全球
千千万万人中捕捞,在数百名被提名者中筛选,标准不可谓不严格,机会不可谓不渺茫
,然而,后者却要在前者得出的结果中以四比一的比例再作甄别,那可就不是严格、渺
茫能形容得了,而简直就是亘古一人,百世不遇的荣耀了。这种荣耀,落在一个患有语
言疯魔病的人身上,谁能预料得到呢?
“大鹰上腾,在高处搭窝...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影】长假看瞎了眼……
april说是他们婚后不久。如果是抗战时期,那是几年以后了。沈写信催张兆和去云南
团聚,张不肯走,沈还怀疑她有恋人,她断然否认。然后她也怀疑沈有别人。这本书里
这么写:
“有段时间,兆和相信丈夫爱上了别人,一个他20世纪30年代在北平教过的女生,此人
战时也到了昆明。兆和不是唯一一个怀疑此事的人,沈从文的许多熟人都觉得可能确有
其事,因为常常在昆明看见沈从文和那位女士在一起。在这一时期,他还写了短篇小说
《看虹录》,有些人觉得小说本身就是他出轨的证据。不过小说中的女主角应该是个综
合产物,作者把他认识的几个人拼在一起,创造出书中叙述者的情人形象。而且沈从文
不让兆和读这篇小说,后来这篇小说也几乎失传。”
wh
发帖数: 141625
4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石头记读后感第一回 石头的梦
红楼的作者和叙述者的分离感强吗?还是第一回里比较强?后面讲故事的时候好像叙述
者的主观性并不强。
j******u
发帖数: 481
4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2014年印象较深的书
书单列不全,因为我看很多,而且有的看着觉得没啥意思就烂尾了。找几本给我印象深
的说说:
Goldfinch by Donna Tartt
当仁不让的第一。很多人觉得节奏慢,比较闷,偏偏这就是我这一口。感情描摹极度细
腻,文笔非常优美,看到最后梦到母亲那一段都忍不住哭了,很长时间没有这样投入地
阅读了。看完接着看了作者的Little Friend和Secret History,相见恨晚。把这三本
书的纸质本都买齐了,极度期待她的下一本小说,但是估计得等很久。豆瓣上很多人说
写得不好,不排除有人的根本英语水平不够。:) 话说每次看到作者的照片就好奇,是
不是蕾丝边啊?怎么书的主角和叙述者都是男孩?
Round House by Louis Erdrich
忘了是去年还是今年看的了,以前没怎么写过。描写印第安人生活的小说搞不好就写成
痛诉革命家史,一本血泪账什么的。这本写得角度独特。一者是从法律上出发,很有东
西让人思考;另一个是也算一本青春成长史,我比较偏爱的题材。情和理结合得很不错。
The Fault in Our Stars by John Green
语言蛮幽默的,情节还算好,不太... 阅读全帖
H******e
发帖数: 4682
4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金瓶梅 红楼梦以及逼格
国学导航-秋水堂论金瓶梅
http://www.guoxue123.com/new/0002/qstljpm/001.htm
前言
一、源起
八岁那一年,我第一次读《红楼梦》二后来,儿乎每隔一两年就会重读一遍,每一
遍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十九岁那年,由于个人生活经历与阅读之间某种奇妙的接轨,
我成为彻底的"红迷"。在这期间,我曾经尝试了数次,却始终没有耐心阅读《金瓶梅》
。对《金瓶梅》最完整的一次通读,还是我二十三岁那年,在哈佛念书的时候,为了准
备博士资格考试而勉强为之的。
直到五年之后,两年之前。
前年夏天,十分偶然地,我开始重读这部奇书。当读到最后一页、掩卷而起的时候
,竟觉得《金瓶梅》实在比《红楼梦》更好。此话出口,不知将得到多少爱红者的白眼
(无论多少,我都心甘情愿地领受,因为这两部杰作都值得)。至于这种念头从何而起
,却恐怕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说尽的--因此,才会有现在的这本书。简单讲来,便是第一
、《金瓶梅》看社会各阶层的各色人等更加全面而深刻,更严厉,也更慈悲。《红楼梦
》对赵姨娘、贾琏、贾芹这样的人物已经没有什么耐心与同情,就更无论等而下之的,
比如那些常惹得宝玉恨恨的老...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4
今年夏天,苏童的《黄雀记》和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金宇澄
的《繁花》(这本上海小说jprp和grocery推荐过)等一起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家
里正好有本苏童的《碧奴》,副标题是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挺薄的一本,便顺手拿起
看,居然一气读到半夜两三点读完。开头大段的精致琐碎感性描写差点让我弃书,看在
苏童的面子上坚持到二三十页以后进入状态。虽然道德寓意稍过强烈,但全书一反苏童
小说一贯的阴冷,显出一片仁心善意,柔肠百转,让人好不惊喜。
以前liquer在版上贴过《碧奴》的读书笔记,找出来对照,越照越激动,字字与我的想
法相反。我读出的是善,liquer读出的是“满篇的假丑恶”。读者反应如此大相径庭。
liquer说她断断续续看了一年多才看完这本小书,不耐于碧奴(孟姜女)全篇的“被歧
视、被欺骗、被羞辱、被嫌弃、被抢夺、被关押、被绑架……而她个人,除了对爱人超
乎寻常的忠贞和善良的本性外,显得毫无智慧,有点疯颠”。碧奴万里寻夫,路遇之人
几乎个个充满敌意或恶意——
“碧奴清楚地知道在这个绝望的人市上,她是最后一个怀着希望的人,她的孤单也是命
中注定的。”
——作者在开...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5
今年夏天,苏童的《黄雀记》和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金宇澄
的《繁花》(这本上海小说jprp和grocery推荐过)等一起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家
里正好有本苏童的《碧奴》,副标题是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挺薄的一本,便顺手拿起
看,居然一气读到半夜两三点读完。开头大段的精致琐碎感性描写差点让我弃书,看在
苏童的面子上坚持到二三十页以后进入状态。虽然道德寓意稍过强烈,但全书一反苏童
小说一贯的阴冷,显出一片仁心善意,柔肠百转,让人好不惊喜。
以前liquer在版上贴过《碧奴》的读书笔记,找出来对照,越照越激动,字字与我的想
法相反。我读出的是善,liquer读出的是“满篇的假丑恶”。读者反应如此大相径庭。
liquer说她断断续续看了一年多才看完这本小书,不耐于碧奴(孟姜女)全篇的“被歧
视、被欺骗、被羞辱、被嫌弃、被抢夺、被关押、被绑架……而她个人,除了对爱人超
乎寻常的忠贞和善良的本性外,显得毫无智慧,有点疯颠”。碧奴万里寻夫,路遇之人
几乎个个充满敌意或恶意——
“碧奴清楚地知道在这个绝望的人市上,她是最后一个怀着希望的人,她的孤单也是命
中注定的。”
——作者在开... 阅读全帖
c***x
发帖数: 1826
4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毛姆和《雨》
还是要来好好赞一下德老。“这个年头还在好好读书,还在深入思考这些问题,还在耐
心写读书心得的人,其实不多了”。这个评价不仅是我的,还是那些看似在批判和挑战
你的人的。
于我,你最近的《飞行的杰克》,《读史有感(萨特)》和《毛姆和《雨》》,正好契
合了我当下的经历,讨论了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些疑问。如果说这是一种缘分,那么我必
须承认是的。以至于这几天时而来这个版看一眼,不是 I want to 而是 I have to。
令我不得不还做的,就是去读一下毛姆的《雨》。倘若是18年前读完,我想自己大概会
有一声长叹,哦,原来人性如此黑暗和脆弱。可是毕竟时过境迁,虽然我还常被网友评
价为too young too simple,但至少比当年的我自己要成熟了一些。于是读完后,除了
感慨人性的真实和复杂外,居然无法生出对任何一个人物的厌恶来,只是感觉到那个雨
一直在下的压抑,仿佛如我前一段时间的心境。
其他的,不论是对宗教大义的批判,还是对道德本性的探讨,我都为德老的见地深深的
点赞。唯有两个问题,容我向德老讨教一下。
第一个问题,汤普森小姐是一个试金石。戴维森先生显然没有通过检验,并以自己的方
式...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307
4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纽约客:偷窥的汽车旅馆
谢谢介绍。看了。写得非常好。
多年来我一直订阅纽约客,最近两年因为年龄增长趋于保守阅读趣味变化,就停了。
纽约客非常liberal,一向喜欢类似题材,但是不"脏"。
就象许子东在最近一期锵锵三人行评价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写性不污秽有种"清洁的精神
"。
这篇文章虽然写偷窥,但是笔调从容,探讨的其实还是严肃话题,叙述者,偷窥者,被
偷窥者,都不过是芸芸众生罢了。作者笔力深刻。
p**********3
发帖数: 307
4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生活的真相:读偷窥汽车旅馆有感
没有看过这个电影,还真答不上来。所以我说如果expand一下,是可以拍个电影的。
当然,任何观察者描述一个观察对象和过程的时候都会加进主观情绪和看法的的。不过
这叙述者相对非常克制。
c***x
发帖数: 1826
4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生活的真相:读偷窥汽车旅馆有感

难得见你有点偏激,难得难得 :-)
如果没有能力拯救,只做一个冷静客观的叙述者,可以吗?
也可能正因为没有能力拯救,所以那悲悯之心也必须收得紧紧的,紧到让你觉得那是上
帝之眼。

发帖数: 1
50
至今读到的最好的评论
先读结尾,写的好: 开启于1911年辛亥革命和1917年十月革命的二十世纪中国,其所
包含的忠诚与背叛,最终在萧穗子云淡风轻的旁白中化为青春流逝的线性时间记录。二
十世纪是伟大的世纪,也是短暂的世纪。
两年前,传出我军将进行第11次大裁军的消息。而无论政治立场如何,网友们几乎一致
同意,最应该裁撤的就是部队文工团。就在这时,冯小刚宣布将拍摄以部队文工团为题
材的电影《芳华》。毫无疑问,这是对他在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服役期间的青春往事的
追忆,也是对一个将可能彻底成为历史的集体的纪念。
影片上映后,我注意到,大量普通观众——无论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还是更大多数的
“年青的一代”——在他们所写下的评论中,都提到这部电影巨大的“后劲”,在心中
久久挥之不去。但同时,也有不少朋友抨击影片在叙事上显得支离破碎。我个人同时分
享这两种观影体验,但对我来说,《芳华》在技术上的瑕疵是一个相对次要的问题。这
部电影叙事中的断裂、矛盾、悖论,不仅是电影作者的能力缺陷与无法节制的怀旧情绪
所造成的。它真正关涉的是影片的编剧严歌苓与导演冯小刚在视角上的显著差异,但从
根本上说,它源自于这一...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