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叶浅予
1 (共1页)
l**y
发帖数: 23
1
来自主题: Arts版 - 叶浅予谈中国三位漫画大师
光明日报
  1990年5月24日, 华君武在他的出生地杭州举办漫画
创作六十周年的回顾展,适逢叶浅予正在老家桐庐度假。
浙江美协闻讯,理所当然地要派车去请。谁都知道,这位
以“倔老头”而闻名的叶浅予,近几年谢绝各种应酬,深
居简出,埋头撰写自己的回忆录,很少出席画展(包括熟
人、友人)的开幕仪式,更少在开幕式上讲话。可是这次
却打破了惯例,不顾两三个小时长途车马之劳,从桐庐驱
车到杭州出席开幕式,而且在开幕式上代表全国美协讲了
话,讲话中又出人意料地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漫画史上有三
位漫画大师的重要论题。他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漫画史上
出了三位大师:第一位是一十年代的沈伯尘;第二...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120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bluebird 所发表 】
叶浅予是当代人物画大家。浙江省桐庐县人。1907年3月生。
自幼酷爱美术,在中学学习时即刻苦自学绘画。1924年他父亲经
商破产后,去上海独立谋生,当过柜台夥计 、画过广告、教科书
插图、舞台布景等,开始正式涉足美术领域。
叶浅予在1929年开始创作政治讽刺和社会生活漫画。创造了
以王先生和小 陈为主角的大量连环漫画。1935年集成四本《王先
生别传》,1936年集成两本《小陈留京外史》,为30年代最受欢
迎的漫画家之一。同年又联合全国漫画家举办了第一次全国漫画
展览。1937年成立了中华全国漫画界救亡协会,为该会负责人之
一。抗战爆发后,在上海组成漫画宣传队,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从1944年开始,叶浅予转向中国人物画创作。创作了大量反
映西南少数民 族风土人情的画幅。1946年他应邀赴美访问,在纽
约、波士顿等地举办个人展。 1948年创作《天堂记》连载漫画,
反映美国生活方式。1947年应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之邀去该校任教。
北平解放后,被任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系主任,创作了
《北平和平解放》、
l**y
发帖数: 23
3
来自主题: Arts版 - 叶浅予谈中国三位漫画大师
光明日报
  1990年5月24日, 华君武在他的出生地杭州举办漫画
创作六十周年的回顾展,适逢叶浅予正在老家桐庐度假。
浙江美协闻讯,理所当然地要派车去请。谁都知道,这位
以“倔老头”而闻名的叶浅予,近几年谢绝各种应酬,深
居简出,埋头撰写自己的回忆录,很少出席画展(包括熟
人、友人)的开幕仪式,更少在开幕式上讲话。可是这次
却打破了惯例,不顾两三个小时长途车马之劳,从桐庐驱
车到杭州出席开幕式,而且在开幕式上代表全国美协讲了
话,讲话中又出人意料地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漫画史上有三
位漫画大师的重要论题。他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漫画史上
出了三位大师:第一位是一十年代的沈伯尘;第二
t**********g
发帖数: 3388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hanksgiving (###),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国歌词作者文革中被逼死:生前被迫喝下自己小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13 00:38:03 2012, 美东)
核心提示:
杜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他在禁闭室里头死去,他死的时候,在名单上写的名字
是个假名字,叫李伍,不是田汉,都化了名字,就跟刘少奇主席死的时候一模一样,悲
惨的局面。
屠岸(原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副主任):看管这些所谓黑帮分子的那个造反派,有的
人有点人性,有的人是很残酷的,看管田汉的那个人非常不好。因为田汉有糖尿病,他
有的时候小便掉在地上,这个看管他的人就要田汉趴在地上把那个喝掉,吃掉,后来他
就被逼死了。
凤凰卫视2011年5月28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曾子墨:1979年4月25日,在田汉去世11年之后,一千多名各界人士聚集在北京八宝山
革命公墓,为他开了一个迟到的追悼会,党政要人大都送了花圈,有的还亲自与会。最
激动的当然是文艺界人士,特别是那些与田汉一同受诬陷、迫害而活下来的人,... 阅读全帖
p**p
发帖数: 10318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一生最难忘最幸福的时光
网上读了叶明明写的《父亲叶浅予和我的三个妈妈》一文,写的很淡然,却让人觉得很
真实,也很敬佩她能照顾三个妈妈终老。更让我生出些感想,尤其是对文章里的几句话。
一是,年轻时的叶浅予厌倦了婚姻和家庭生活,“离家出走”,和认识没多久的新爱在
北京的三天,看戏,游玩。这短短几天,竟是他在先后经历初恋、分手、结婚、离婚、
再结、再离、再结、丧偶独鳏后,晚年总结自己这一生时“我终生难忘的最幸福的日子
”。这可是一个活了近90岁的老人,回首自己一生情感往事时的感悟。
二是,文中,也写了他和戴爱莲相识结婚和离婚分手的经过。叶浅予晚年丧偶后独自一
人,戴爱莲和他离婚后,也是再结再离。叶明明撮合两位老人复婚或者重新再在一起生
活,互相关照什么时,戴爱莲却说,“我不能和你父亲复婚,因为我心里始终忘不了我
初恋的爱人。”
戴爱莲的这位初恋爱人是英国雕塑家威利·苏考普。当年风华正茂的戴爱莲在英国时和
他相遇,也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大概也就几个星期),就彼此深爱上对方,但这个时候
苏考普已经订婚,未婚妻是一位银行家的女儿。情非得已,戴远走中国,躲避这段我想
是她最珍视、最难以忘怀的爱情。
苏考普晚年丧妻后,戴爱莲终...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ts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Arts
标 题: 我国发行的画家作品选邮票(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9 17:57:50 2012, 美东)
http://www.cpi.com.cn/huicui/zh/20020412.asp
自1978年5月以来,我国陆续将徐悲鸿、齐白石、吴昌硕、郑板桥等著名画家的作品搬
上方寸,形成了《××(画家)作品选》系列邮票。这些邮票,以画作为主,兼有书法
、篆刻作品,是中国艺术中的一个缩印。至今,我国已发行9套画家作品选邮票。
《奔马》(T28)邮票,1978年5月5日发行,是我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
的作品。徐悲鸿(1895-1983),江苏宜兴人。他擅长国画,绘画坚持写实作风,融中
西技法,创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尤于画马而驰誉中外。由于发行时代的特殊原因,票名
冠《奔马》,实际即是《徐悲鸿作品选》。邮票全套10枚,选取画家1939年至1953年间
画的10幅代表作。还有他1942年作的一幅群马图,为小型张主图。十枚邮票不仅展示马
的十种不同奔跑姿态,亦记录了时代...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我国发行的画家画作邮票
听朋友说,在中国,能上邮票的画家是国家认可的一流画家。以前转载过一篇《我国发
行的画家作品选邮票》(作者方鑫南),最近聊邮票时发现原文链接失效,转载的帖子
也没图片了。我重新找了图片,又找到三套1998年以后发行的画家作品选邮票(原文止
于1998年)。同时还找了古典名著绘画邮票系列、古代名画邮票系列,这些不算画家作
品选系列,但也大都是名家名画,一起贴来欣赏。古典名著那个系列纯粹是凭印象收集
的,肯定有很多缺漏。欢迎中青年集邮爱好者补充!
(一)中国画家作品选邮票系列(前九组为方鑫南所列,后面的是我加的;图都是我找
的)
自1978年5月以来,我国陆续将徐悲鸿、齐白石、吴昌硕、郑板桥等著名画家的作品搬
上方寸,形成了《××(画家)作品选》系列邮票。这些邮票,以画作为主,兼有书法
、篆刻作品,是中国艺术中的一个缩印。至今,我国已发行9套画家作品选邮票。
1.《奔马》(T28)邮票,1978年5月5日发行,是我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
的作品。徐悲鸿(1895-1983),江苏宜兴人。他擅长国画,绘画坚持写实作风,融中
西技法,创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尤于画马而驰誉中外。由于发行时代的特...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8
http://www.cpi.com.cn/huicui/zh/20020412.asp
自1978年5月以来,我国陆续将徐悲鸿、齐白石、吴昌硕、郑板桥等著名画家的作品搬
上方寸,形成了《××(画家)作品选》系列邮票。这些邮票,以画作为主,兼有书法
、篆刻作品,是中国艺术中的一个缩印。至今,我国已发行9套画家作品选邮票。
《奔马》(T28)邮票,1978年5月5日发行,是我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
的作品。徐悲鸿(1895-1983),江苏宜兴人。他擅长国画,绘画坚持写实作风,融中
西技法,创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尤于画马而驰誉中外。由于发行时代的特殊原因,票名
冠《奔马》,实际即是《徐悲鸿作品选》。邮票全套10枚,选取画家1939年至1953年间
画的10幅代表作。还有他1942年作的一幅群马图,为小型张主图。十枚邮票不仅展示马
的十种不同奔跑姿态,亦记录了时代的变幻风云,显示了华夏民族风格。
《齐白石作品选》(T44)邮票,1980年1月15日发行(其中第5-12图5月20日发行)。
齐白石(1863-1957),现代书画家、篆刻家,湖南湘潭人。他早年曾为木工,后习绘
画、诗文、篆...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国发行的画家作品选邮票(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ts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Arts
标 题: 我国发行的画家作品选邮票(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9 17:57:50 2012, 美东)
http://www.cpi.com.cn/huicui/zh/20020412.asp
自1978年5月以来,我国陆续将徐悲鸿、齐白石、吴昌硕、郑板桥等著名画家的作品搬
上方寸,形成了《××(画家)作品选》系列邮票。这些邮票,以画作为主,兼有书法
、篆刻作品,是中国艺术中的一个缩印。至今,我国已发行9套画家作品选邮票。
《奔马》(T28)邮票,1978年5月5日发行,是我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
的作品。徐悲鸿(1895-1983),江苏宜兴人。他擅长国画,绘画坚持写实作风,融中
西技法,创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尤于画马而驰誉中外。由于发行时代的特殊原因,票名
冠《奔马》,实际即是《徐悲鸿作品选》。邮票全套10枚,选取画家1939年至1953年间
画的10幅代表作。还有他1942年作的一幅群马图,为小型张主图。十枚邮票不仅展示马
的十种不同奔跑姿态,亦记录了时代...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国发行的画家作品选邮票(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ts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Arts
标 题: 我国发行的画家作品选邮票(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9 17:57:50 2012, 美东)
http://www.cpi.com.cn/huicui/zh/20020412.asp
自1978年5月以来,我国陆续将徐悲鸿、齐白石、吴昌硕、郑板桥等著名画家的作品搬
上方寸,形成了《××(画家)作品选》系列邮票。这些邮票,以画作为主,兼有书法
、篆刻作品,是中国艺术中的一个缩印。至今,我国已发行9套画家作品选邮票。
《奔马》(T28)邮票,1978年5月5日发行,是我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
的作品。徐悲鸿(1895-1983),江苏宜兴人。他擅长国画,绘画坚持写实作风,融中
西技法,创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尤于画马而驰誉中外。由于发行时代的特殊原因,票名
冠《奔马》,实际即是《徐悲鸿作品选》。邮票全套10枚,选取画家1939年至1953年间
画的10幅代表作。还有他1942年作的一幅群马图,为小型张主图。十枚邮票不仅展示马
的十种不同奔跑姿态,亦记录了时代...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11
这是一位九旬老人4年手绘的怀念亡妻的故事。昨晚,闵行区航新路一间房屋内,91岁的饶平如摊开18本画册说,妻子毛美棠2008年病逝后,他手绘数百幅画,记述他们从初识到相守再到生死分别的70多年时光,有爱情的甜蜜,有平凡的生活,取名为《我俩的故事》。
在上海,一位九旬老人,为了怀念亡妻,笔耕不辍,四年间手绘了18本画册,记述了他与妻子相处的近60年时光,取名为《我俩的故事》。
据《东方早报》报道,今年4月,这套《我俩的故事》即将出版。
《我俩的故事》记录了一个家庭近60年的动荡历史,见证了一对夫妻近60年的爱情,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相识
在闵行区航新路某小区内,91岁的饶平如摊开了自己的30多本画册。这些画作记录着家庭的历史。其中大部分是他和妻子毛美棠的生活经历。从初识到相守到相别,饶平如与妻子走过了近60载春秋。这些画作风格类似丰子恺,均配有小诗或短文介绍。
故事要从民国时期讲起。(下文楷体部分为饶平如自述。)
1922年,我生于江西南城,爷爷是清朝时期的三品官,到父亲这一代,仍是大户人家。
我11岁的时候,父亲好友的女儿毛美棠来家里玩,她8岁,梳着辫子。我给她玩玩具,我们两个人呆了一...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15642
12
【神游八荒】重新开放的国家博物馆
零八年奥运的夏天,北京各种文博展览空前鼎盛,看得我眼馋心动,可惜它们统统在十
月份结束,全部失之交臂。当时的北京,只有国家博物馆因为正在装修重建而闭馆。去
年三月,历时四年装修完毕的国博终于重新开放,所以去年夏天我回国的时候就去看了
看。
装修过的国博外观上并无太大变化,除了门口某领导人题字悄然失踪外,看起来还是从
前那个馆。馆名字体简单低调,不谄媚。骄阳八月的非周末,馆门前还是排着长长的队
伍。
(低调的国博名称)
(长队)
(门口的围栏上也写着国博名称)
重新开放的国博依然免费,需要排队领票。60岁以上老人及其同行者可以不用排长队,
我跟着爸妈被优待了,有工作人员在队伍里寻找排队的老人,示意我们跟他走。被优待
了才知道,原来上面的平台上空空荡荡,馆内大厅也空空荡荡。放着超大的大厅不用,
让大家在酷暑的室外排队,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负责带路的、发票的工作人员态度
却是惊人的好,面带微笑,彬彬有礼。
(一对和我父母一样受到优待的老人,笑容满面)
(空空荡荡的大厅)
装修后的国博结构大气,风格现代。来参观的人很多很多,还有有不少来京的夏令营孩
子们。展...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13
这个插画,不如叶浅予和林风眠。看线条的活络,看凝练。
叶浅予晚期的某个版本的“春到边寨”,我很喜欢。
N*****e
发帖数: 1094
14
大饥荒年代,和农村基层干部多吃多占不同,城市里的高级干部和著名高级知识分子,
却有合法的特殊照顾。能受到照顾的高级知识分子只是知识分子中的极少数,受惠最多
的还是高级干部。高级干部在照顾高级知识分子的名义下享受特需供应。
1960年11月9日,中共中央转发了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在1960年7月30日拟订的《关于
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照顾问题的报告》中共中央在档
中指出:“中央认为,这个报告中提出的方案和意见,原则上也适用于全国各地区,现
把它摘要转发,希望各地参照执行。”中共中央在转发时,把齐燕铭报告中的“在副食
品方面给予照顾”几个字改为“特需供应”,从此“特需供应”成了一个神秘而令人妒
羡的词语。齐燕铭报告的内容摘要如下:
特殊供应办法,分为以下三类(自11月起根据中央指示,党内以下标准再减半,纸烟不
减):
第一类,副委员长、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
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供应标准是:每户每天肉一斤,每月鸡蛋6斤,白糖2斤,甲级
烟两条。
第二类,人大、政协在京的常委,国务院各部委正、副部长,正、副主任,最高人民法
院...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余杰
《秦城国史》是一本险些被扼杀在抽屉中的著作。香港出版人鲍朴曾对媒体披露,他在
出版此书的过程中,合作多年的香港某印刷厂拒绝印刷,发行方面亦表示有困难。印刷
厂和书店都不跟他合作,他处于产业链中间,上面拒印、下面拒卖,香港的出版自由已
经崩坏。后来,鲍朴找到一家小型印刷厂,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让此书问世。那么,共
产党当局为什么会害怕这本书呢?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中国作家写出一部堪与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相媲美的巨著
,这是让中国知识人感到羞愧的事实。然而,即便不能修建一座当代中国的哭墙,也可
以先冶炼出一块小小的马赛克。身在中国的作家、记者袁凌顶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完
成了《秦城国史:中共第一监狱史话》。这是一部另类的、微缩版的当代中国政治史,
倘若法国思想家福柯还在世,读到本书中的材料,其“监禁与规训”的理论或许会更加
丰富与深邃。记者及报道文学作家钱钢评论说:“在对秦城监狱本身考察的翔实度和准
确性上,现有的著述无出其右。”今天中国的读者,与其去读那些漏洞百出的盗墓和穿
越题材的小说,不如读这本以口述史和文献研究的方式、耗时十年写成的《秦城国史》。
中共是一个列宁式的政党,...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16
一名女子站在北总布胡同24号的废墟上。
“明明是我家的房子,怎么就成梁氏故居了?”昨天,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6号院房主的孙女王珏(化名)向本报反映,此前媒体所报道的被拆“梁林故居”实是自家私宅26号院,弄成名人故居纯属“乌龙”。据她介绍,真正的故居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被拆除。
常有人寻访名人故居
昨日,记者来到北总布胡同,在胡同东侧、中间位置,看见一院子内已被拆成了废墟。院子外无法找到房子的门牌号,院外更无任何“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院子的入口处被两块蓝色铁皮围住,左右各留一人宽的空隙可通过。
刚走进院子,穿过只剩框架的门楼,就有3名保安上前询问记者的身份以及来此的目的。
不时有路人进院子询问他们,“梁林故居”到底在何处,是24号院还是26号?保安指着废墟,告诉围观的路人:“都拆成这样了,谁知道在哪儿?你看这都是新砖,哪儿是老房子?”当围观路人拍照时,保安立即上前制止。
小院的西侧有两间平房,临街朝向。一女士进小院围观,她走过瓦砾堆,朝一板之隔的平房内张望。这时,保安立刻上前制止:“那是人家的房子,别看了。”一名保安告诉记者,每天都有这样的路人出现。“这两间房是近两年才盖的,也是要拆的...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36289
17
果然是模仿丰子恺和叶浅予
c***s
发帖数: 70028
18
关于“中国第一姓名”,一直以来,都是一桩疑案。2005年的时候,博客中国的副总裁卢亮编了个小程序,用于统计自家网站的重名重姓数量,认为排名第一的为“刘波”。卢亮将程序放到自己的博客上,每天30万的点击率让他彻底惊呆。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才意识到人们对自己的姓名有多关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位对此事感兴趣的教授王大良提出反对意见,在他看来,重复最多的名字应该是“王涛”,大约有10万余人。随后又有一个名为“中国姓氏权威”的博客加入战团,抖出“中国重名最多的50个姓名”,表示 “张伟”才是真正的“中国一哥”。根据我掌握的覆盖中国人口超过90%的数据显示,中国重名最多的10个姓名应该是:
张伟 29.9万人
王伟 29.1万人
王芳 27.7万人
李伟 26.9万人
李娜 25.8万人
张敏 24.5万人
李静 24.3万人
王静 24.3万人
刘伟 24.2万人
王秀英24.1万人
你家宝贝的大名:“轩”还是“怡”?
“遇上今年第15个子涵!中国文字都灭绝了?”西安一位好友跟我吐槽。
我也曾在微博上贴过几个时下流行的“菜市场名”(台湾舶来词儿,意指到菜市场去叫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回头),瞬间收到... 阅读全帖
z***c
发帖数: 2959
19
西闪评黄永玉
其实当年的画家们无不一专多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特别是木刻这门被鲁迅誉为特
别能战斗的艺术形式,大家都是得心应手,黄永玉在这方面亦有所长。范曾与黄永玉私
怨极深,在痛批黄的木刻缺乏内涵,“不善黑白对比”之余,也不得不承认黄的作品极
尽工细,“善用刀法变化”。这说明黄永玉在运用线条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而线条,
于中国画家来讲,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上世纪50年代初,黄永玉为撒尼族民
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创作了一组套色木刻插图,充分证明了他的才华所在。
范曾揭黄永玉的“老底”,说他在造型上欠缺甚多,这话谈不上公允。中国画家在
造型上普遍平庸,尤其是未经科班训练的画家。有的画家一辈子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丁聪,比如戴敦邦。黄永玉的缺点并不明显,反倒比不少同行强。我倒是认为,黄
永玉的“短板”有二,一是色彩,二是布局,或者说构图。而这两点,都有一定的历史
成因。在中国,漫画和木刻向来被当作投向敌人的匕首,因而追求力度,讲究“刺激”
,不大注重艺术语言的多样性,手法较为单一。当这种“刺激”失去了现实基础,缺少
了批判意识,很快就蜕变成一种政治艳俗。而一旦政治退潮,它们又...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20
☆─────────────────────────────────────☆
znprc (Shrek) 于 (Sat Aug 13 21:20:17 2011, 美东) 提到:
范曾:蝜蝂外传——为黄永玉画像
发布时间:2011-01-22 08:58 作者:范曾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2709次
我忍耐着,一月月、一年年的忍耐着,黄永玉以他那毒戟般的心灵、蛇舌般的刀笔
,向我一次次的攻击、刺伤和宰割。我遍体鳞伤、身心交瘁,但黄永玉的艺术到底如何
?人品到底如何?他为什么这样恨我?这对世人是团团的迷雾,我今天作一次彻底的、
公正的剖析。我耻于与黄永玉再有任何的交往,包括答复他对我的攻击,我这篇文章是
对他的最后回答,使他知道,在中国不要以为可以仗势欺人、为所欲为,上帝给每一个
人平等的权利。在中国也没有什么高等华人。
一评黄永玉的画:国画尚未入门
黄永玉的画巧密有余而睿智不足,停留在艺术的浅层智慧,而无佛家所谓的深入法
性的“如有智慧”。他早期的木刻作品极尽工细而殊乏醇厚内涵,善用刀法变化而不善
用黑白对比,尚不能见彦涵、古元等大师项背,不可在一流版画家中厕身。十年前初...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18699
21
原标题:著名漫画家丁聪夫人沈峻去世
有消息称,丁聪夫人沈峻因肺癌于2014年12月11日晚去世,享年87岁。
沈峻祖籍福建闽侯,出身望族,其外公是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琴南,曾祖父沈葆
桢,系林则徐的女婿,清末创建南洋水师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沈氏后人亦多贤达,
“戊戌六君子”中的林旭,系沈葆桢的孙女婿,沈峻之父沈劭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
次长,五代孙沈祖海系台湾知名建筑师,松山机场便是其设计,六代孙沈吕巡系台湾驻
美代表。
沈峻与丁聪于1957年(一说1956年)结为伉俪。根据公开的报道,沈峻从上海复旦大学毕
业后,分配到北京对外文委宣传司,当时沈峻的上海同学丁一薇也来到了北京,她正是
丁聪的妹妹。由丁一薇的关系,沈丁二人相识,并熟络起来,最终在《人民画报》(即
当时丁聪供职单位)负责人的撮合下,二人走到了一起。
沈峻帮丁聪出过一本《文人肖像》,是丁聪所画的大批文化名人肖像结集,沈峻还匿名
写了“编者的话”。“编者的话”里留了个谜面:“书中有五对夫妇,如按拼音排列,
他们就要成为牛郎织女,所以打破点规矩,让他们夫唱妇随,读者看起来当会更有意思
。” 其中便有冯亦代黄宗英、黄苗子郁风...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2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0424/c85037-24936749.html
2014年04月24日08:41 来源:长江日报
刊载于《时代》画报的庞琼花被捕照片
洪常青原型之一王文宇被捕照片
据考证,《时代》画报1929年10月创办于上海,是出版家邵洵美的时代图书公司编
辑出版的一本时尚杂志,半月刊,至1937年5月终刊,其间共出版118期。编辑者为邵洵
美、章克标、张光宇、叶浅予、张振宇、黄文农等,均为当时文化界知名人士。
画报对时政十分关注,每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几乎都可以从画报中找到报道
的照片。《时代》画报融汇了绘画、摄影、文学、新闻、评论,凡当时大上海的新风气
几乎无一遗漏,成为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最具历史意义的综合性画报之一。
4月19日,最后一位健在的红色娘子军战士、百岁老人卢业香在海南省琼海市病逝
。昨日,武汉藏家姜小平先生向本报透露,他发现了电影《红色娘子军》人物吴琼花原
型之一、“红色娘子军”首任连长庞琼花被俘画报照片。据悉,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关
于庞琼花的照片。
庞琼花被俘照刊登于1933年2月15日上海出版的...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杨继绳:大饥荒年代中共高层的“特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16 14:01:00 2015, 美东)
大饥荒年代,和农村基层干部多吃多占不同,城市里的高级干部和著名高级知识份子,
却有合法的特殊照顾。能受到照顾的高级知识份子只是知识份子中的极少数,受惠最多
的还是高级干部。高级干部在照顾高级知识份子的名义下享受特需供应。
1960年11月9日,中共中央转发了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在1960年7月30日拟订的《关于
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份子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照顾问题的报告》中共中央在档
中指出:“中央认为,这个报告中提出的方案和意见,原则上也适用于全国各地区,现
把它摘要转发,希望各地参照执行。”中共中央在转发时,把齐燕铭报告中的“在副食
品方面给予照顾”几个字改为“特需供应”,从此“特需供应”成了一个神秘而令人妒
羡的词语。齐燕铭报告的内容摘要如下:
特殊供应办法,分为以下三类(自11月起根据中央指示,党内以下标准...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杨继绳:大饥荒年代中共高层的“特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7 13:52:08 2016, 美东)
大饥荒年代,和农村基层干部多吃多占不同,城市里的高级干部和著名高级知识份子,
却有合法的特殊照顾。能受到照顾的高级知识份子只是知识份子中的极少数,受惠最多
的还是高级干部。高级干部在照顾高级知识份子的名义下享受特需供应。
1960年11月9日,中共中央转发了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在1960年7月30日拟订的《关于
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份子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照顾问题的报告》中共中央在档
中指出:“中央认为,这个报告中提出的方案和意见,原则上也适用于全国各地区,现
把它摘要转发,希望各地参照执行。”中共中央在转发时,把齐燕铭报告中的“在副食
品方面给予照顾”几个字改为“特需供应”,从此“特需供应”成了一个神秘而令人妒
羡的词语。齐燕铭报告的内容摘要如下:
特殊供应办法,分为以下三类(自11月起根据中央指示,党内以下标准...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094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Note (新天地),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杨继绳:大饥荒年代中共高层的“特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16 14:32:42 2016, 美东)
大饥荒年代,和农村基层干部多吃多占不同,城市里的高级干部和著名高级知识分子,
却有合法的特殊照顾。能受到照顾的高级知识分子只是知识分子中的极少数,受惠最多
的还是高级干部。高级干部在照顾高级知识分子的名义下享受特需供应。
1960年11月9日,中共中央转发了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在1960年7月30日拟订的《关于
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照顾问题的报告》中共中央在档
中指出:“中央认为,这个报告中提出的方案和意见,原则上也适用于全国各地区,现
把它摘要转发,希望各地参照执行。”中共中央在转发时,把齐燕铭报告中的“在副食
品方面给予照顾”几个字改为“特需供应”,从此“特需供应”成了一个神秘而令人妒
羡的词语。齐燕铭报告的内容摘要如下:
特殊供应办法,分为以下三类(自11月起根据中央指示,党内以下标准再减半,纸...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6
大饥荒年代高级干部的特需供应
作者: 杨继绳
和农村基层干部多吃多占不同,城市里的高级干部和著名高级知识分子,却有合法的特
殊照顾。能受到照顾的高级知识分子只是知识分子中的极少数,受惠最多的还是高级干
部。高级干部在照顾高级知识分子的名义下享受特需供应。
1960 年11 月9 日,中共中央转发了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在1960 年7 月30 日拟订的
《关于对在京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副食品供应方面给予照顾问题的报告》中共中
央在文件中指出:“中央认为,这个报告中提出的方案和意见,原则上也适用于全国各
地区,现把它摘要转发,希望各地参照执行。”中共中央在转发时,把齐燕铭报告中的
“在副食品方面给予照顾”几个字改为“特需供应”,从此“特需供应”成了一个神秘
而令人妒羡的词语。齐燕铭报告的内容摘要如下:
特殊供应办法,分为以下三类(自11 月起根据中央指示,党内以下标准再减半,纸烟
不减):
第一类,副委员长、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
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供应标准是:每户每天肉一斤,每月鸡蛋6 斤,白糖2 斤,甲
级烟两条。
第二类,人大、政协在京的常...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706
27
来自主题: Chinese版 - 《北京城杂忆》节选
《北京城杂忆》节选
萧乾
p48
一个北京人的呼吁.七我总算有了间书斋在我的概念中,书斋就是一间(不论多么小)不
摆床的屋子,一个脑力工作者可躲开一些分心的杂音--剁剁炒炒、洗洗涮涮的声音,能静
下来思考的地方。在有些国家,这也许是件必需品,一个起码的条件。在房荒仍然严重的
我国,不能不承认它还是一种奢侈。
大约1956年春间,在一时政策的照耀下,我一度忽然有过那么一小间。1949年以来,只有
那几个月里我写过几篇东西。可没多久,那小间就昙花一现地消失了。
当我在柏各庄跟十几位同命运的人们滚在一条炕上,或在咸宁同几个人合住一间用砖坯堆
起来的小屋,以及后来回到北京四口人挤在窗下就是公共尿池的八平方米斗室时,我时常
有这个非分之想:要是有一间一个人的工作室多好啊!
1983年,这个梦竟然变成了现实。如今,我有了一间颇像样的书斋。它不但面积不止八平
方米,还有漆得锃亮、可以摆各种纪念物的组合柜,壁上挂了朋友胡絜青、叶浅予、阿老
、苗子、秦兆阳、子野、育莲的字画,以及祖光和凤霞合作的《秋艳》。真是造化啊!
但是,每当我工作累了,倒在沙发上,望着这一切,心头就总有一种不那么舒服的感觉。
我想:
j******n
发帖数: 21641
2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黎京:随波逐流
·黎 京·
因生活是在延续的,记录生活的文字便在在不断增加。渊远流长的不断延伸就是意识流
????
意识流后来成为小说,最早看见过是在某一本杂志上,好像从头至尾没看明白作者想要
说些什么。据说这就是新的文学表达,可能是要让读者自己去想,去琢磨,因为是意识
,而后却流淌了,便漫无边际的广阔,可以随读者自己去猜,去想,可以穿越时空无任
何牵绊的,于是思想就自由了。有这种感觉,也就觉得尽管我没读懂,并不是作者的错
,而是因我没有想象的天赋,大概对抽象思维这块是缺乏的。
太抽象的玩意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深奥,不见底。像深潭或是深渊似乎有些牵强,因为把
一篇小说归类于深潭亦或是深渊有些不着四六,毕竟人家写字的一不会去潜泳,二不会
攀岩,三……还没想好,就不写了。
那天在海边,是红海的海边。海水是蓝色的,靠近岸边的海浪哗哗的响,撞击在物体上
泛着白色的泡泡。有鱼在清澈可以看见海底细沙的海水里遨游。站在延伸到海里的栈桥
边,使用一句有些酸的词:凭栏观鱼。说俗点,就是我靠在栈桥的栏杆上看海水里游弋
的热带鱼。
红海的海水颜色多变,错综复杂得使词汇量稀少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形容,眼睛看着海
水,惊奇着在视野内...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977
2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2014书单]
书单肯定不全,因为很多我都没写读书笔记。
有些是读的纸版,有些是在手机和iPad上面读的。下面所列的都是闲书,和专业无关的。
1.《资治通鉴》(卷01-30),中华书局2013年7月1版1印本。读《资治通鉴》从来都是
个大工程,十多年前读了大概全书的60%,今年买了一套典藏版,零零碎碎读了一些。
最近没时间继续了。写了一点读书笔记。
2.《叶浅予中国画作品集》,楼家本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1版1印本。这是头
次开始购藏画册。人美的书好像良莠不齐。这部书算是“良”的一种。
3.《留学生活》,周作人等作,张耀宗等编,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8月1版2印本。 这书
是三联的“中学生图书馆”中的一本,是“编”出来的,里面的文章也是参差不齐,基
本是文科学霸大集合,有的蛮有意思,有的差点意思。
4.《毛泽东的读书生活》,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年二版。 这本书是三联”中学图书馆文库”的一本。这书有很明显的1980年代的
味道。书里面对毛泽东的读书态度以敬为主,带有很少的一点点批评。
5.《万历十五年》,北京三联书店“中学图书馆文库”本。十多年前读过,不...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11826
30
讲的好,叶浅予这张用笔感觉连环画风格,确实凝练润泽。何何舞是和夏达齐名的。
有没有发现,三国子夜四时歌,其实穿越啦?呵呵。
吴语歌曲现代版有首比较有名的《外婆谣》,慈溪是宁波的县,去玩过,有蒋介石老家
丰镐房、大芋头、雪窦山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0NCIZyneKg
m*****a
发帖数: 120
31
来自主题: Arts版 - 转了一串
感觉是越近代的标准越松,连叶浅予也上来了。真是。。
r****y
发帖数: 26819
32
来自主题: Arts版 - 拜山
林凤眠, 只看黄永玉写过
黄永玉那本书写的人里, 我最喜欢的是叶浅予
j******n
发帖数: 21641
33
来自主题: Arts版 - 黎京:随波逐流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jsolomon (风大了点),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黎京:随波逐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23 08:09:05 2011, 美东)
·黎 京·
因生活是在延续的,记录生活的文字便在在不断增加。渊远流长的不断延伸就是意识流
????
意识流后来成为小说,最早看见过是在某一本杂志上,好像从头至尾没看明白作者想要
说些什么。据说这就是新的文学表达,可能是要让读者自己去想,去琢磨,因为是意识
,而后却流淌了,便漫无边际的广阔,可以随读者自己去猜,去想,可以穿越时空无任
何牵绊的,于是思想就自由了。有这种感觉,也就觉得尽管我没读懂,并不是作者的错
,而是因我没有想象的天赋,大概对抽象思维这块是缺乏的。
太抽象的玩意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深奥,不见底。像深潭或是深渊似乎有些牵强,因为把
一篇小说归类于深潭亦或是深渊有些不着四六,毕竟人家写字的一不会去潜泳,二不会
攀岩,三……还没想好,就不写了。
那天在海边,是红海的海边。海水是蓝色的,靠近岸边的海浪哗哗的响,撞击在物体上
泛着白色的泡... 阅读全帖
g***y
发帖数: 16371
34
来自主题: Arts版 - 你欣賞麼?
你说话真有意思
一会儿推荐一个没有名气的美校混的教授画论
一会儿又说美校混的混饭吃而已
想给我们解释自相矛盾嘛?
我最恨民国遗老了,动不动就扯家世论渊源的
倒是顺便说一句,如果真的想国画入门还是去看看黄均,叶浅予,刘海粟等老一代的
名家画著吧,虽然我也不那么喜欢他们的画,但是我同意他们的理论,比你那位靠谱
不过估计你不容易买到,这类书基本都是美院馆藏图书馆里有
我好容易集齐了,可惜没时间细看,也没有再转行学国画的打算
齐白石如何不想跟你理论了
你既然懂行能给我说说如何评判高手如八大的寥寥数笔和一个初学者的涂鸦之间的区别
呵呵 你如果真的搞这一行的收藏,自己去动手画几笔吧,至少知道个深浅

a**u
发帖数: 7128
35
来自主题: Arts版 - 你欣賞麼?
黄均,叶浅予,刘海粟 跟你們比比可以, 歷史拉開幾百年一比都是小角色啊。 GOLDY
鑑賞水平要提高啊。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Comic版 - 超好看的“民国漫画”
中国第一部时政漫画——《袁政府画史》
辛亥革命发生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列强和保皇派的纵容与支持下,玩弄其卑劣的窃国
勾当,攫取革命果实。一时民愤沸腾,不仅各路革命党群起响应,各大新闻报纸也纷纷
笔诛墨伐。其中尤以《民权画报》最为激烈,其主笔钱病鹤先生不仅自己作画,还发出
征稿启事,针对来搞一一润色把关,漫画逐日登载,影响甚巨。1913年钱病鹤把一年余
所刊漫画结集成《袁政府画史》予以出版,购者捧读此书,无不拍手称快。
《袁世凯画史》为16开石印本,收漫画一百余幅,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揭露袁世
凯政府假作为、真篡权的累累罪状;二是描写了在轰轰烈烈“讨袁”斗争中革命党人和
人民群众的种种诉求和美好愿望;三是“老猿百态”组画,把袁氏类比为毫无人性的动
物,以专题形式集中述说其丑恶嘴脸和卖国行径。目前已知最早的牛鼻子专集——《牛
鼻子》
“牛鼻子”是民国漫画家黄尧塑造的著名漫画形象。牛鼻子最初发表在1934年5月的上海
《新闻报》副刊上,诞生时间比叶浅予的“王先生”晚,比张乐平的“三毛”早。
“牛鼻子”圆圆的脑袋,圆圆的鼻子,圆圆的耳朵,戴着圆圆的眼镜,是一个穿着长马
褂、胖嘟嘟的知识分子... 阅读全帖
r****y
发帖数: 26819
37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我最喜欢的几个中国作家
叶浅予。。。不会吧
肯定是漫画?
w********h
发帖数: 12367
38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西闪评黄永玉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nprc (Shrek),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谁有黄永玉骂范曾?这里是范曾骂黄永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13 22:23:41 2011, 美东)
西闪评黄永玉
其实当年的画家们无不一专多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特别是木刻这门被鲁迅誉为特
别能战斗的艺术形式,大家都是得心应手,黄永玉在这方面亦有所长。范曾与黄永玉私
怨极深,在痛批黄的木刻缺乏内涵,“不善黑白对比”之余,也不得不承认黄的作品极
尽工细,“善用刀法变化”。这说明黄永玉在运用线条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而线条,
于中国画家来讲,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上世纪50年代初,黄永玉为撒尼族民
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创作了一组套色木刻插图,充分证明了他的才华所在。
范曾揭黄永玉的“老底”,说他在造型上欠缺甚多,这话谈不上公允。中国画家在
造型上普遍平庸,尤其是未经科班训练的画家。有的画家一辈子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丁聪,比如戴敦邦。黄永玉的缺点并不明显,反倒比不少同行强。我倒是认为,黄
永玉的“短板”有二,一是色彩,二...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48486
39
本文是在采访周思聪儿子--卢悦先生之后编写而成的一篇稿子,是去年以"我爱平凡的
人"为主题的周思聪画作及写生作品展近日在北京画院开展为缘起而写的。

卢悦现在是某著名院校的数码媒体教师,高大的身形下隐藏的竟是一股孩子般的纯真气
,语气极尽温和,却并不善言辞。他笑着坦言自己十多年前闷在家里潜心做三维动画,
得了反社会人格症,几乎丧失和人交流的能力,直到近几年情况才有所好转。谈起母亲
周思聪来,依旧是延续他生活中一贯的真实风格,没有言语浮夸,没有情感大恸,风轻
云淡却又字字动人。
自由的家庭
别人眼中的周思聪往往带着一层光环:"著名人物画家"、"女性画家"、"美协副主席"、
"蒋兆和、李可染、叶浅予弟子"等。众多亲友学生的回忆性文章对她的印象也都是强调
其亲和、谦虚、聪明、坚韧的人格魅力。卢悦认为母亲与其他母亲最大的不一样却是对
孩子"不管",她非常尊重孩子们的自由选择权,从来不去强行干涉,也正是这种近乎"
放任"的让卢悦在工艺美院上了两年学后觉得索然无味后干脆放弃艺术选择了当时还很
新鲜的数码媒体专业。而妹妹卢欣除了偶尔画一些儿童插画,也几乎不涉足艺术圈。周
思聪对孩子们经常说的...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40
来自主题: Jiangsu版 - 黎东方:从扬州走向世界
他从扬州走向世界
作者:顾一平
——纪念黎东方先生诞辰100周年
黎东方是一位从古城扬州走向世界,而又孜孜不倦,笔耕不辍,治学严谨,名播中
外的史学家。今年9月25日,适逢他诞辰100周年,作为扬州人对他应有较多的回忆与记
述,以推动扬州的历史文化研究。

黎东方祖籍江西。其父黎淦(字衡平),清光绪十八年(1892)举人,曾到北京考
过两次进士,均未考中,先在袁世凯三哥家当家庭教师,而后请求“大挑”,结果被挑
中,分发两淮盐运司衙门“候补”,于是来到了扬州。不久,结识了拔贡李国柱(字辅
廷,曾任湖北巴东知县)的二妹李乃慧,便托人说亲。据说,订婚时,李家提出结婚以
后,黎举人必须一辈子留在江苏做官。黎淦答应了这个条件,于是双方于光绪二十五年
(1899)结婚。过了五年,黎淦奉调东台何垛场任场长,举家迁至何垛。1906年9月25
日(清光绪三十二年农历八月初八),黎东方出生在何垛场。
黎东方谱名智廉,后来曾用过“黎洁”、“时偕”两个笔名。“东方”是他留学法
国护照上用的名字,以后就一直未改。他说,以“东方”为名,含有对东方文化好好研
究,努力保存的意思。
... 阅读全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