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唐绍仪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
m*********y
发帖数: 1735
1
发信人: liow21 (liow21~夏至), 信区: TsinghuaCent
标 题: 唐国安-清华学校第一校长(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18 10:01:19 2008), 站内
唐国安,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鸡山村人,1858年10月27日出生,
清末民初外交家、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肄业于耶鲁大学法律系。曾任上海约翰书院
教席,上海《南方报》编辑、主笔。后入清政府外务部为司员、候补主事、主事。两次
出任国际禁烟会议中国代表团代表。参与“庚款留美”事业的筹划,历任外交部、学部
属“游美学务处”会办,清华学堂副监督、监督,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是清末民初留
美教育事业主要兴办人之一。
19世纪70年代初,唐国安在家乡读私塾,经族叔唐廷枢举荐,以第36名排序与梁敦
彥、詹天佑、容揆、唐绍仪、梁如浩、刘玉麟、梁丕旭(即梁晟)等120人,入选为清
政府公派留美幼童生,于1873年第二批赴美。他先入读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新不列颠
中学,6年后毕业,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后因清政府中止留学政策,学业未竟提前回
国。
1881年唐国安回国后,曾到开平煤矿、京
f*****8
发帖数: 5996
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发现姓唐的都挺亲日的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endou8 (奋斗大叔),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发现姓唐的都挺亲日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 15:08:06 2010, 美东)
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之后还7次东渡日本,双目失明了还去
唐伯虎:有个姨太太是日本人
唐绍仪:不用说了
唐生智:南京守将,不忍心跟日本人开仗,弃城逃跑,导致南京大屠杀
唐家璇:中日友好协会会长
唐骏:东京大学高材生
f*****8
发帖数: 5996
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发现姓唐的都挺亲日的
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之后还7次东渡日本,双目失明了还去
唐伯虎:有个姨太太是日本人
唐绍仪:不用说了
唐生智:南京守将,不忍心跟日本人开仗,弃城逃跑,导致南京大屠杀
唐家璇:中日友好协会会长
唐骏:东京大学高材生
j****e
发帖数: 12067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oycee (买买提头号女魔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的“桃花运”和“官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2 14:42:56 2010, 美东)
http://zhujingchun.blog.163.com/blog/static/1398592272010234342625/
成功男人背后有几个好女人-------外交家顾维钧的“桃花运”和“官运”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
民国时期,社会还不是很“开化”。娶妻纳妾是正常的婚姻现象,前文(两房妻
子皆贤惠 子女个个是才俊----漫谈民国人物风月史(2)-----一代天才学人梁启超的
婚恋故事)提到的梁启超就是一例。娶八个十个偏房小老婆的也大有人在。享有“齐人
之福”的大人物比比皆是。比如袁世凯,一生正式迎娶的有1妻9妾,子女32人,其中儿
子17人,女儿15人;段祺瑞先后有过妻妾7人;张作霖有6房妻妾;曹锟4房妻妾,那算
是少的了;“狗肉将军”张宗昌又号称“三不知将军”,其中一项就是不知...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5
http://zhujingchun.blog.163.com/blog/static/1398592272010234342625/
成功男人背后有几个好女人-------外交家顾维钧的“桃花运”和“官运”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
民国时期,社会还不是很“开化”。娶妻纳妾是正常的婚姻现象,前文(两房妻
子皆贤惠 子女个个是才俊----漫谈民国人物风月史(2)-----一代天才学人梁启超的
婚恋故事)提到的梁启超就是一例。娶八个十个偏房小老婆的也大有人在。享有“齐人
之福”的大人物比比皆是。比如袁世凯,一生正式迎娶的有1妻9妾,子女32人,其中儿
子17人,女儿15人;段祺瑞先后有过妻妾7人;张作霖有6房妻妾;曹锟4房妻妾,那算
是少的了;“狗肉将军”张宗昌又号称“三不知将军”,其中一项就是不知道有多少姨
太太,后来别人帮他数数,最多的统计到40位。

在八卦史上,外交家顾维钧是民国美男子之一。“民国几大美男”有诸多版本,
每榜都有汪精卫,小顾的上榜率也蛮高的,从来不乏女性的追求。他虽然没纳过妾,但
是比起那些号称享受齐人之福的男人来说,从婚...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6
http://zhujingchun.blog.163.com/blog/static/1398592272010234342625/
成功男人背后有几个好女人-------外交家顾维钧的“桃花运”和“官运”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
民国时期,社会还不是很“开化”。娶妻纳妾是正常的婚姻现象,前文(两房妻
子皆贤惠 子女个个是才俊----漫谈民国人物风月史(2)-----一代天才学人梁启超的
婚恋故事)提到的梁启超就是一例。娶八个十个偏房小老婆的也大有人在。享有“齐人
之福”的大人物比比皆是。比如袁世凯,一生正式迎娶的有1妻9妾,子女32人,其中儿
子17人,女儿15人;段祺瑞先后有过妻妾7人;张作霖有6房妻妾;曹锟4房妻妾,那算
是少的了;“狗肉将军”张宗昌又号称“三不知将军”,其中一项就是不知道有多少姨
太太,后来别人帮他数数,最多的统计到40位。

在八卦史上,外交家顾维钧是民国美男子之一。“民国几大美男”有诸多版本,
每榜都有汪精卫,小顾的上榜率也蛮高的,从来不乏女性的追求。他虽然没纳过妾,但
是比起那些号称享受齐人之福的男人来说,从婚...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7
http://zhujingchun.blog.163.com/blog/static/1398592272010234342625/
成功男人背后有几个好女人-------外交家顾维钧的“桃花运”和“官运”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
民国时期,社会还不是很“开化”。娶妻纳妾是正常的婚姻现象,前文(两房妻
子皆贤惠 子女个个是才俊----漫谈民国人物风月史(2)-----一代天才学人梁启超的
婚恋故事)提到的梁启超就是一例。娶八个十个偏房小老婆的也大有人在。享有“齐人
之福”的大人物比比皆是。比如袁世凯,一生正式迎娶的有1妻9妾,子女32人,其中儿
子17人,女儿15人;段祺瑞先后有过妻妾7人;张作霖有6房妻妾;曹锟4房妻妾,那算
是少的了;“狗肉将军”张宗昌又号称“三不知将军”,其中一项就是不知道有多少姨
太太,后来别人帮他数数,最多的统计到40位。

在八卦史上,外交家顾维钧是民国美男子之一。“民国几大美男”有诸多版本,
每榜都有汪精卫,小顾的上榜率也蛮高的,从来不乏女性的追求。他虽然没纳过妾,但
是比起那些号称享受齐人之福的男人来说,从婚... 阅读全帖
f**********d
发帖数: 4960
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鹰龙之舞:晚清中美战略对话
星条旗和黄龙旗在南中国的海风中猎猎飘扬。
演武亭前方的海岸边,已经搭起了一座巨大的临时建筑,中西合璧,类似欧洲的凯
旋门,又类似中国的牌坊。两侧一字排开的立柱上,对称斜插着中美两国国旗。牌坊的
两个主塔上,是两国国旗,而中间的横额上,则是由灯泡组成的两国国旗图案,即使在
夜晚,也能让国旗熠熠生辉。
这是1908年10月30日,厦门。
在大清海军“飞鹰号”驱逐舰的引领下,8艘涂抹着耀眼白色的美国战舰徐徐进港
。在港内迎接的大清主力巡洋舰“海圻”、“海容”、“海筹”、“海琛”,此时开始
整齐地鸣放19响礼炮,美国军舰则鸣炮还礼,炮声震耳欲聋。
到访的正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支环游世界的远洋舰队“大白舰队”(The Great
White Fleet),以舰身涂抹白漆而得名。这是美利坚面向世界的第一次武力炫耀,而
在亚洲,它的威胁目标就是日本。访问中国的,是“大白舰队”的第一、二分舰队,集
中了“大白舰队”一半的主力舰。
唐绍仪本来期待的,是与罗斯福总统的战略会谈,一旦缔结三国同盟,整个世界历
史将因此而改向
1908年 中美德同盟流产
中国政府对“大白舰队”的到访十分重视,政治局委员(军机大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袁世凯是慈禧太后在李鸿章之后最为信赖的汉大臣,在慈禧太后最后几年掌握着相当
的权力,对当时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作出过重要贡献。当然他也得罪过不少人,多年来弹
劾他的奏章一直不断。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对袁世凯信任有加,所以,袁世凯并没有因
受到弹劾而受到任何处罚,反而步步高升。
但是,1908年下半年,随着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相继去世,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
。反对袁世凯的潜流一直不断,在慈禧太后活着的时候就是如此。现在情形不一样了。
两宫不在了,小皇帝又太小,摄政王载沣才三十多岁,所以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没
有什么人能保护袁世凯这样的权臣了。于是一场新的围攻在两宫去世不久就开始酝酿了
,这次斗争的结果是袁世凯被开缺回籍。于是,风头正健的晚清重臣袁世凯不得不黯然
离开京城,回到河南老家项城“养病”。
袁世凯被开缺回籍的前因似乎“顺理成章”。但原因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可能还有
许多人们至今并不明白的背景与原因,甚至是当时国际大环境的产物,是列强在远东竞
争的必然结果。
我们知道,袁世凯是慈禧太后在生命最后岁月最为仰赖的重臣。他与汉大臣张之洞
分享着中央政府日常运作的权力。张之洞的主要职责在内政,而袁...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10

除恶务尽,抗战时期几次著名的刺杀汉奸行动
发贴人:61.236.218.*发贴时间:2009-4-17【复制本帖地址】[必看]
解放台湾,除恶务尽清宝岛。扫穴犁庭又何妨。 (2008-02-22)
除恶务尽,罪必严罚:郑筱萸死刑案有巨大漏洞 图 (2007-05-29)
傅筱庵
1940年10月13日,《申报》有一条醒目的标题:“虹口昨晨血案,傅筱庵被刺身死;祸
生肘腋老仆持刀暗杀,日方大事搜查并无所获。

傅筱庵于1938年10月16日出任伪上海市长后,不时有人把夹有子弹的警告信寄给他
。在许多公开场合,傅筱庵亦成了行刺的目标。到1940年8月,他已先后遭刺三次,都
侥幸免难,傅筱庵惶惶不可终日。
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责令戴笠干掉汪精卫。戴派军统局*
**长吴赓恕至沪,策划刺汪行动。吴找到与傅筱庵素有深交的开滦煤矿公司上海办事处
经理许天民,希望拉拢傅筱庵一起刺杀汪精卫。傅与许交谈后,几经权衡,将刺汪计划
向汪伪特工部全盘托出。许天民等先后入狱,吴赓恕隐匿租界,刺汪行动遭挫。戴笠将
此事报告蒋介石,蒋即下令除掉傅筱庵,刺傅任务由陈恭澍组织执行。由于傅...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11
朱永嘉:辛亥革命前前后后与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结论(全文)
作者:朱永嘉
按:
这是我一篇讲中国近代史的旧作,作于今年四、五月间,在箱底压了半年多,写作的
目的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故在十月间,放在博客上,供大家阅读批评,纪念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走过的历史进程,还是富有历史和现实意
义的,这一百多年如果以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分界的话,前面我们是在民族危机和
灾难深重中跌跌冲冲地慢慢跋涉过来的,49年以后的历史,我们同样也是摸索中不断前
进的,邓小平说过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换一句话,我们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
础上摸索着前进的,现在人们喜欢说中国的崛起,换一句话说从49年起,中国人民站起
来了,逐渐摆脱别人的指挥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也为
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吸取了不少教训,但毕竟走过来了,中国也就是中华民族在国
际上的地位影响,已是举世瞩目的对象了,我们并不讳言,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无论
政治、经济、文化那一个方面都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可以站着摸索着走自己的路,
同时我们又是与世界各国人民最友好的国家和民族,总结...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北大历史系教授尚小明最新论文:陈其美主谋杀宋谬说之流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Feb 26 08:58:57 2016, 美东)
http://t.cn/RU5Dbj5
2015年10月29日15:31阅读16294
陈其美主谋杀宋说系“刺宋案”发生后,在国民党人与袁世凯政府激烈斗争过程中,由
袁世凯一方、应夔丞及其党徒,以及支持政府的《国报》等共同罗织、构陷而成,而后
又经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于《辛丙秘苑》中杜撰情节,从而为一些不明内情者所信。袁世
凯一方构陷陈其美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刺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对政府的攻击;应夔丞
及其党徒陷害陈其美的目的,是为了讨好政府,从而寻找机会脱罪;袁克文杜撰情节的
目的,则是为了证明其父并非杀宋幕后主使。由于各方动机不纯,各种所谓陈其美杀宋
的“证据”,极尽猜测、虚构之能事,完全与事实不符。
从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被刺后不久起,就开始流传一种说法,称
宋教仁被...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3
http://t.cn/RU5Dbj5
2015年10月29日15:31阅读16294
陈其美主谋杀宋说系“刺宋案”发生后,在国民党人与袁世凯政府激烈斗争过程中,由
袁世凯一方、应夔丞及其党徒,以及支持政府的《国报》等共同罗织、构陷而成,而后
又经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于《辛丙秘苑》中杜撰情节,从而为一些不明内情者所信。袁世
凯一方构陷陈其美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刺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对政府的攻击;应夔丞
及其党徒陷害陈其美的目的,是为了讨好政府,从而寻找机会脱罪;袁克文杜撰情节的
目的,则是为了证明其父并非杀宋幕后主使。由于各方动机不纯,各种所谓陈其美杀宋
的“证据”,极尽猜测、虚构之能事,完全与事实不符。
从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被刺后不久起,就开始流传一种说法,称
宋教仁被刺是前沪军都督陈其美指使曾在其手下任谍报科长的应夔丞所为。随着国民党
和袁世凯之间围绕“刺宋案”发生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有关陈其美主谋杀宋的说法也越
来越多,并将黄兴牵连进来,认为宋教仁被刺乃国民党不同派系间内讧所致。即使在“
宋案”发生百年之后,仍有一些人怀疑陈其美为幕后主使,甚至言之凿凿,认为是事实
... 阅读全帖
z*******2
发帖数: 2643
14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顾维钧 - 个人简介
顾维钧顾维钧家庭照片
顾维钧(1887~1985)中国外交家。字少川。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1905年留学于美
国哥伦比亚大学。1912年获国际法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外交部
参事。1915年任驻美、日等国公使,后调任驻美大使。1918年11月,代表中国政府出席
巴黎和会,在维护中国在山东半岛的主权和拒绝对德和约签字等问题上作出了努力。
1922年起,历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并两度代理内阁总理。1928年因支持张
作霖的安国军政府而受到南京国民党政府的通缉,流亡法国、加拿大等地。1929年回国
。1931年12月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不久因蒋介石下野而辞职。1932年任东北
收复失地委员会委员长,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国联李顿调查团,曾向调查团提出有关日本
侵华之祸备忘录。同年出任驻法国公使,并任中国政府出席国联大会代表。1934年任海
牙常设仲裁法庭仲裁员。1935年任中国政府出席国联大会的首席代表。1936年任驻法国
大使。1941年任驻英国大使。 1945年任中国驻联合国筹备委员会首席代表。1946~
1949年任驻美国大使兼驻联合国中国代表团团长。...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15
袁伟时
在清末最后十年的新政中,袁世凯是五大改革(教育改革,司法改革,政治体制改
革,军事改革和经济改革)最杰出的推动者和支柱之一。就实绩而言,他所领导的直隶
在各省区中无出其右。辛亥革命打破了固有的平衡:财政体系崩溃了,出现巨大赤字。
政治体系崩溃,与内地各省以反满为目的的“独立”不同,蒙古、西藏等分离势力在外
国支持下,先后宣布“独立”。南北内战激烈,汉口、汉阳先后被袁世凯军队夺回。谁
来收拾乱局?革命派和立宪派都没有这样的能力。[1]
国内外和朝野各方把目光投向袁世凯。以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经验及社会威望
而言,袁世凯确实是当时的不二人选。包括革命党人在内不少人期望他成为中国的“华
盛顿”。他不负众望,稳定了局势;出任第二届临时大总统,可说是众望所归。但是,
只有一年多光景,他成了“二次革命”的讨伐对象。第一届正式大总统任期未满,他走
上帝制自为的罪恶道路,最终赔上了自己的生命。
从中国现代政治史的角度看,谴责某个历史人物罪责,尽管需要,但不能为后人留
下更多智慧。我们需要追寻一个更深层次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不能顺
利踏上宪政的轨道?
革命幼稚病的恶果
对孙文说来...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423
16
宋鲁郑:中国特色民主从反思中华民国开始
1978年,中国开创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发展模式,并在三十年间取得巨大成功。由于中
国的模式如此之独特,西方也不由叹之为“打破了一切经济学教科书的原理”。在无可
辩驳的成功面前,国际上以相对模糊的“北京共识”来命名之。而在国内,既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之称,也有借用在西方成功的“民主”一词,以“中国特色的民主或
社会主义民主”来称之。不管这种借用是否妥当,但至少反映了中国希望自我模式成功
的期盼。然而,谈到民主,却不能回避中国第一次的民主试验“中华民国”。直到目前
,由于种种原因,中华民国远远占据着与其实际历史贡献不想称的过于美化的历史地位
,没有得到必要的反思和清算。
中华民族从本质上讲是务实和讲求实际的,因此对待历史也一向如此。比如衡量一个政
权是否合法并不是看其来源,而是看其治理的有效性。如世代敬仰的唐太宗李世民和世
代唾弃的王莽。同理,衡量一个朝(时)代,也是同样的标准:不在意它是以什么形式
出现,是否是汉族建立,而是看其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以及是否推动和影响了历史
发展。秦朝虽然短命和残暴,但却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中国,统一的语言,统...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2682
17
一点都不稀奇。唐绍仪当年从总理混成县长
当年唐绍仪是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唐绍仪内阁成立于1912年3月13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立后的第一个内阁,也是袁世
凯担任大总统时期的第一个内阁。
1931年3月16日,唐绍仪就任中山县县长,他在任上比较注意为政清廉,革除官吏衙门
陋习,并微服察访,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布衣县长之称。
r*****2
发帖数: 2682
18
可惜老唐被戴笠手下给砍死了
“赵理君认为时机已至,即靠近唐绍仪身旁,伪装与唐一同鉴别瓷瓶,即刻用右手从裤
袋中抽出利斧,照准唐绍仪后颈猛力砍去,唐绍仪因而毙命”
唐遇刺后,一些国民党元老十分不满没有掌握唐失节确证,就将其杀害。蒋介石下令付
治丧费五千元,并将唐生平事迹存付国史馆,以平息风波。
w*********g
发帖数: 30882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抗日战争遇刺的部分汉奸名录 个个都没有好下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14 03:49:07 2011, 美东)
抗日战争遇刺的部分汉奸名录  1937年12月30日,在吕班路,刺杀了参加上海地区改
组委员会的华商领袖陆伯鸿。
1940年1月15日晚上8点,在公共租界牛庄路,更新舞台花楼,刺杀了为日军搜购军
需物资的俞叶封。
在1939年大年初一的夜晚,潜入戒备森严的私宅,成功刺杀了南京“中华民国维新
政府”外交部长陈箓。
1940年8月14日,数次逃脱军统特工暗杀的上海滩三大亨之一、汉奸张啸林,被上
海区第2行动大队安插的内线,张的贴身保镖林怀部击毙于法租界张宅。
同年10月11日,上海区第2行动大队军统特工成功策反伪上海市长、汉奸傅筱庵的
厨师朱升源,将傅刀毙于上海市虹口日租界的祥德路26弄2号傅宅卧室中。次日,重庆
《大公报》的报道,傅被砍三刀,“一在眼部,一在下颏,一在颈部,尤以颈部伤势最
重,头颅几将割断”。
自194...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0
抗日战争遇刺的部分汉奸名录  1937年12月30日,在吕班路,刺杀了参加上海地区改
组委员会的华商领袖陆伯鸿。
1940年1月15日晚上8点,在公共租界牛庄路,更新舞台花楼,刺杀了为日军搜购军
需物资的俞叶封。
在1939年大年初一的夜晚,潜入戒备森严的私宅,成功刺杀了南京“中华民国维新
政府”外交部长陈箓。
1940年8月14日,数次逃脱军统特工暗杀的上海滩三大亨之一、汉奸张啸林,被上
海区第2行动大队安插的内线,张的贴身保镖林怀部击毙于法租界张宅。
同年10月11日,上海区第2行动大队军统特工成功策反伪上海市长、汉奸傅筱庵的
厨师朱升源,将傅刀毙于上海市虹口日租界的祥德路26弄2号傅宅卧室中。次日,重庆
《大公报》的报道,傅被砍三刀,“一在眼部,一在下颏,一在颈部,尤以颈部伤势最
重,头颅几将割断”。
自1940年9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军统上海区第3行动大队第4组组长李亮经过缜
密跟踪侦查,于1941年6月17日由副组长叶东山率李德昌、周振芳、俞森林、杨景文将
公共租界警务处副总监赤木亲之击毙于愚园路。
1938年9月30日上午9时许,上海市汪伪政府重要人物唐绍仪在家中遇刺。几...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1
抗日战争遇刺的部分汉奸名录  1937年12月30日,在吕班路,刺杀了参加上海地区改
组委员会的华商领袖陆伯鸿。
1940年1月15日晚上8点,在公共租界牛庄路,更新舞台花楼,刺杀了为日军搜购军
需物资的俞叶封。
在1939年大年初一的夜晚,潜入戒备森严的私宅,成功刺杀了南京“中华民国维新
政府”外交部长陈箓。
1940年8月14日,数次逃脱军统特工暗杀的上海滩三大亨之一、汉奸张啸林,被上
海区第2行动大队安插的内线,张的贴身保镖林怀部击毙于法租界张宅。
同年10月11日,上海区第2行动大队军统特工成功策反伪上海市长、汉奸傅筱庵的
厨师朱升源,将傅刀毙于上海市虹口日租界的祥德路26弄2号傅宅卧室中。次日,重庆
《大公报》的报道,傅被砍三刀,“一在眼部,一在下颏,一在颈部,尤以颈部伤势最
重,头颅几将割断”。
自1940年9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军统上海区第3行动大队第4组组长李亮经过缜
密跟踪侦查,于1941年6月17日由副组长叶东山率李德昌、周振芳、俞森林、杨景文将
公共租界警务处副总监赤木亲之击毙于愚园路。
1938年9月30日上午9时许,上海市汪伪政府重要人物唐绍仪在家中遇刺。几...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抗日战争遇刺的部分汉奸名录 个个都没有好下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14 03:49:07 2011, 美东)
抗日战争遇刺的部分汉奸名录  1937年12月30日,在吕班路,刺杀了参加上海地区改
组委员会的华商领袖陆伯鸿。
1940年1月15日晚上8点,在公共租界牛庄路,更新舞台花楼,刺杀了为日军搜购军
需物资的俞叶封。
在1939年大年初一的夜晚,潜入戒备森严的私宅,成功刺杀了南京“中华民国维新
政府”外交部长陈箓。
1940年8月14日,数次逃脱军统特工暗杀的上海滩三大亨之一、汉奸张啸林,被上
海区第2行动大队安插的内线,张的贴身保镖林怀部击毙于法租界张宅。
同年10月11日,上海区第2行动大队军统特工成功策反伪上海市长、汉奸傅筱庵的
厨师朱升源,将傅刀毙于上海市虹口日租界的祥德路26弄2号傅宅卧室中。次日,重庆
《大公报》的报道,傅被砍三刀,“一在眼部,一在下颏,一在颈部,尤以颈部伤势最
重,头颅几将割断”。
自194...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第一次问答节略
第二次问答节略
第三次问答节略
第四次问答节略
第五次问答节略
第一次问答节略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午后二点半钟,带同参议李经方及参赞官三人乘轮登岸
赴会议公所,与伊藤、陆奥及书记官六人坐定寒暄毕。
伊云:中堂此来一路顺风否?
李云:一路风顺,惟在成山停泊一日。承两位在岸上预备公馆,谢谢。
伊云:此间地僻,并无与头等钦差相宜之馆舍,甚为抱歉!
李云:岂敢!
伊云:本日应辨第一要事,系互换全权文凭。
(当由参议恭奉敕书呈中堂面递伊藤;伊藤亦以日皇敕书本交中堂)
伊令书记官阅诵英文与前电之底稿相较,陆奥令书记官将敕书与前电华文之底稿相
较,中堂令东文翻译与罗道比较日皇敕书并所附翻译英文底稿毕。
陆云:日皇敕书是否妥协?
李云:甚妥。我国敕书是否妥协?
伊云:此次敕书甚妥。
中堂复令罗道宣诵拟请停战英文「节略」;诵毕,将「节略」面交伊藤。
伊略思片刻,答以此事明日作复。
旋问:两国敕书应否彼此存留?
李云:可以照办。
伊云:顷阅敕书甚属妥善,惜无御笔签名耳!
李云:此系各国俗尚不同;盖用御宝,即与御笔签名无异。
伊云:此次姑不深求;惟贵国大皇帝既与外...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24
汪精卫与1930年扩大会议
一九三○年,汪精卫、阎锡山、冯玉祥等在北平举行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
是当时国民党内部各反蒋派系联合起来反对蒋介石个人独裁的一种政治联合。我当时是
以改组派的关系由汪精卫提出担任扩大会议常务委员会三个秘书中之一个(其他两个秘
书,一为阎锡山派提出的马小进,广东人,曾参加过同盟会;一为西山会议派提出的唐
昭明,四川人,与谢持接近)。因为派系和职务的关系,我参与过一些会议和活动,接
触过一些人,经手过一些文件,对于当时党政方面的情况有粗略的了解。但因我当时年
轻幼稚,所知不深,而事隔三十年,又多遗忘。加以政治水平所限,不能深入分析,知
其事未必能究其原。姑凭记忆所及,举当时目见耳闻之事,写此点滴材料,聊供参阅。
谬误疏漏,势所难免,幸知者指正。
一、扩大会议的成立经过、组织机构及其政治纲领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孙中山在一九二四年改组国民党时所手订
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蒋、汪所毁弃,国民党遂成为帝国主义和买办、封
建势力的工具。由于各个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彼此斗争,国民党内各派军阀遂各依附一个
或几个帝国主义势力为其靠山,因而形... 阅读全帖
w**********5
发帖数: 1741
25
汪精卫与1930年扩大会议
一九三○年,汪精卫、阎锡山、冯玉祥等在北平举行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
是当时国民党内部各反蒋派系联合起来反对蒋介石个人独裁的一种政治联合。我当时是
以改组派的关系由汪精卫提出担任扩大会议常务委员会三个秘书中之一个(其他两个秘
书,一为阎锡山派提出的马小进,广东人,曾参加过同盟会;一为西山会议派提出的唐
昭明,四川人,与谢持接近)。因为派系和职务的关系,我参与过一些会议和活动,接
触过一些人,经手过一些文件,对于当时党政方面的情况有粗略的了解。但因我当时年
轻幼稚,所知不深,而事隔三十年,又多遗忘。加以政治水平所限,不能深入分析,知
其事未必能究其原。姑凭记忆所及,举当时目见耳闻之事,写此点滴材料,聊供参阅。
谬误疏漏,势所难免,幸知者指正。
一、扩大会议的成立经过、组织机构及其政治纲领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孙中山在一九二四年改组国民党时所手订
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蒋、汪所毁弃,国民党遂成为帝国主义和买办、封
建势力的工具。由于各个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彼此斗争,国民党内各派军阀遂各依附一个
或几个帝国主义势力为其靠山,因而形... 阅读全帖
C***J
发帖数: 7594
26
《走向共和》塑造的宋教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演用浓墨重彩再现
民国史上轰动一时的刺宋案,震撼了无数观众的心灵。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政坛上,宋教仁却是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
1904年,他年仅22岁,即与黄兴等在长沙创立革命团体华兴会,任副会长。1905年
,同盟会成立,宋教仁被推为司法部检事长,代黄兴任过庶务长,主持本部工作。他到
过东北,播撒革命火种。在孙中山领导的边省武装起义屡遭失败,同盟会东京本部因内
部分歧几乎无人领导之际,宋教仁提出在“长江流域同时大举,隔断南北,使两方交通
断绝,制政府命脉”的战略思想。1911年7月31日,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宋教仁
任文事干事。中部总会在长江两岸各处设立机关,培元气,养实力,以图大举。宋教仁
以上海《民立报》为喉舌,鼓动革命风雷。两个月后,武昌起义,全国响应,清政府土
崩瓦解。宋教仁的战略设计完全实现,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
宋教仁的政治理想是建立民主共和国,即以宪法规定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公民的
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并且作为制订其它法律的依据。设立民选的议会作为立法机关,与
政府行政机关、法院司法机关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7
这属于靠边站后发挥余热
[在 root012 (李晓岩) 的大作中提到:]
:一点都不稀奇。唐绍仪当年从总理混成县长
:当年唐绍仪是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唐绍仪内阁成立于1912年3月13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立后的第一个内阁,也是袁世
:凯担任大总统时期的第一个内阁。
:陋习,并微服察访,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布衣县长之称。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China版 - 《民国名人张璧评传》第3章
三、青年时代投身革命的张璧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宣统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清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下诏
袁世凯组建中华民国。
3月,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第一届内阁政府。同盟会会员唐绍仪出
任内阁总理,赵秉钧任内务总长,陆征祥任外交总长。内阁部长们中半数以上也是同盟
会会员。与此同时,袁世凯正式邀请孙中山、黄兴赴京,共商国计。
这时候的张璧,依然领兵驻扎在山东军中。
8月24日,孙中山到达北京,袁世凯以国家元首的规格隆重接待。在欢迎孙中山举行的
盛大宴会上,袁世凯盛赞孙中山说:
……今见孙先生来京,与我谈者极其诚恳,可见前此谣传尽属误会,民国由此益加巩固
,此最可欢迎之事。
当时,袁世凯任命孙中山为全国铁路督办、授予黄兴陆军上将军衔。
6月初,直隶省议会选举王芝祥为直隶都督。但是袁世凯对选举结果不予承认,并另行
任命他人。唐绍仪见《临时约法》已遭到破坏,彻悟袁世凯之独裁行为后,于6月15日
愤而辞职。而继任的陆征祥,很快又遭到议院弹劾而辞职。
于是,赵秉钧在当年8月当上了袁世凯政府的第3任国务总理。8月5日至11日,同盟会改
组成为国民党。8月25日,孙中山当选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民国名人张璧评传》第3章
三、青年时代投身革命的张璧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宣统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清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下诏
袁世凯组建中华民国。
3月,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第一届内阁政府。同盟会会员唐绍仪出
任内阁总理,赵秉钧任内务总长,陆征祥任外交总长。内阁部长们中半数以上也是同盟
会会员。与此同时,袁世凯正式邀请孙中山、黄兴赴京,共商国计。
这时候的张璧,依然领兵驻扎在山东军中。
8月24日,孙中山到达北京,袁世凯以国家元首的规格隆重接待。在欢迎孙中山举行的
盛大宴会上,袁世凯盛赞孙中山说:
……今见孙先生来京,与我谈者极其诚恳,可见前此谣传尽属误会,民国由此益加巩固
,此最可欢迎之事。
当时,袁世凯任命孙中山为全国铁路督办、授予黄兴陆军上将军衔。
6月初,直隶省议会选举王芝祥为直隶都督。但是袁世凯对选举结果不予承认,并另行
任命他人。唐绍仪见《临时约法》已遭到破坏,彻悟袁世凯之独裁行为后,于6月15日
愤而辞职。而继任的陆征祥,很快又遭到议院弹劾而辞职。
于是,赵秉钧在当年8月当上了袁世凯政府的第3任国务总理。8月5日至11日,同盟会改
组成为国民党。8月25日,孙中山当选为...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8614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说到老袁,就说说北洋吧
俺老用老袁比了下江core,可能是犯忌了,所以被删贴了。尊重版主不提这个话题。
下面是唐绍仪的部分,应该不犯忌。
唐绍仪这件事情,没有您老说的表面上那么简单。实际上牵涉到总统制还是内阁制的大
问题。民国初,大炮当临时大总统的时候是总统制(实际上大炮对总统制情有独钟,后
来他老弄了个非常大总统当当,也没有遵守临时约法搞个内阁制,还是总统制。反正按
大炮的逻辑,总统制大炮可以弄,大头就不可以。),但是交权给大头的时候,临时约
法硬生生地改成内阁制,让大头当空头大总统。大头当然不干,认为是上了南方的当了
。所以大头这个动作,表面上是副署问题,实际上是为了 challenge 这个责任内阁制
,试图形成实质上的总统制。而老唐站在了国民党那边。如果老唐还认为自己是北洋的
人,就不会辞职。这个不是路线问题又是什么?
K***l
发帖数: 724
31
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培养出来的牛人们 2011-07-04 21:24:21
文学城博客 作者:润涛阎
近期上映的《建党伟业》里边有很多电影巨星,而这些电影巨星扮演了那时的很多牛人
。里边有字幕介绍这些牛人也只是说一下名字与职称,事实上,民国时期的很多牛人都
有留学背景。今天我这篇文章介绍的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培养的一批牛人。
哥伦比亚大学,美国最古老的五所大学之一 。 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至今有256 年历
史,是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章》而成立的“国王学院”,英文名字是
King's College 。 美国独立后改名为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国培养出来的牛人包括政治家:唐绍仪;三位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
、胡适、马寅初;教育家陶行知;散文家梁实秋、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冯友兰;社
会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闻一多、潘光旦、吴文藻;外交家顾维钧、蒋廷黻;金融学家宋子
文;科学家唐敖庆、姜圣阶;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陈公博。
唐绍仪,政治家、外交家,民国第一任总理,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后来被蒋介石派
戴笠暗杀在家中。
胡适,师从杜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鼻祖... 阅读全帖
x*****z
发帖数: 787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谈《清室优待条件》问题(zz)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京)2000年02期,第50~57页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河北大学历史系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喻大华先生《〈清室优待条件〉新论
》一文中所及《清室优待条件》产生的原因和作用,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溥仪叛国原
因诸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作者指出,《清室优待条件》无积极意义可言,冯玉祥将
其修正并驱逐溥仪出宫也无可非议;而溥仪叛国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更是其一心想恢复
“大清江山”的阶级本性决定的,我们不应该以任何理由为其出卖国家与民族利益的失
节行为辩解。
《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1 期刊载了喻大华先生《〈清室优待条件〉新论——兼探
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以下简称《新论》)的文章。该文对《清室优待条件》、冯
玉祥驱逐溥仪出宫和溥仪叛国原因等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拜读之后,笔者认为该文不
仅观点陈旧,而且在一些问题的论述上、尤其是关于溥仪充当日本帝国主义工具原因的
看法,涉及到一个十分严肃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即如何评价某些对国家、民族犯有严重
罪行历史人物的犯罪原因。为此笔者也试就该文所涉及的上述三个问题略陈管见,与喻
先生商...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6800
33
逃亡大使馆:从急先锋到替罪羊
雪珥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宣称代表大
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次日(26日)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曼彻...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63
34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unfair (unfair),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5 21:12:22 2012, 美东)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5
冯巩神情严肃
赵本山军装造型
中影集团年度大作《建党伟业》转战天津,拍摄袁世凯宣誓就职大总统的戏份。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和赵本山饰演的段祺瑞人物造型也首度曝光,而小沈阳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依旧是一个谜。
袁世凯就任总统发哥“隐身”
《建党伟业》拍摄的外景地——天津干部俱乐部建于上世纪30年代,这一栋英式风格的建筑保留了历史的原貌。之前导演韩三平就表示过《建党伟业》的明星阵容不会逊于《建国大业》,当天的拍摄现场的确是星光熠熠。除了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和赵本山饰演的段祺瑞之外,冯巩(饰冯国璋)、方中信(饰杨度)、侯勇 (饰唐绍仪)、林永健(饰陆徵祥)、陶泽如(饰张勋)等明星也全部出镜。
当日拍摄的是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的戏份,但周润发本人却没有出现在现场,而是由一位演员代替他站在台上宣读就职声明。据工作人员介绍,下午周润发才会出现在拍摄现场,上午他在拍摄其他戏份。
周润发夸小沈阳表演好
周润发在拍摄间隙与媒体对话,他透露昨天刚刚看了小沈阳的现场表演,感觉非常好。今晚要赶回北京,继续拍摄《建党伟业》剩下的戏份,12月中旬还将在横店拍摄余下的镜头。
“袁世凯的戏占了整个电影的三分之一,他先是...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6
近日,葛优章子怡等主演的新片《罗曼蒂克消亡史》正在热映,这部以民国为故事背景的电影,片中很多情节都是根据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改编的。在片中,袁泉饰演的电影明星吴小姐,因为被“戴先生”看上,丈夫被调离上海,而她之后就成了“戴先生”的金丝雀。在上海话里,“吴”和“胡”发音近似,而这段故事的原型女主人公,就是民国第一电影皇后胡蝶,而“戴先生”就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
胡蝶原名胡宝娟,1908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殷实的家庭,姑母嫁给了“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的弟弟,幼年的胡蝶随父母转徙北京、天津、广东等地,既会说吴侬软语的上海话,又会京片子、广东话,旅居各地令她见闻增长,从小就不同于养在深闺的普通千金小姐。值得一提的是,唐绍仪这个给胡家带来很多好处的人,后来就是被霸占了胡蝶的特务头子戴笠派人刺杀身亡的。
胡蝶16岁时,全家返回上海。胡蝶考入中国第一所电影演员训练学校——中华电影学校,同期的学员有后来在影坛享有盛名的萧英、陈一棠、徐琴芳、高梨痕等。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艺术类院校,胡蝶等人是第一期也是唯一一期学生。
1924年,17岁的胡蝶参演了电影《战功》,虽然只是配角,但她甜笑的酒窝和动人的气质令她在...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63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宣称代表大
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次日(26日)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曼彻斯特卫报》(The Manchest...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669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蒋介石杀陶成章
他们之间还是有些矛盾的:
zz
清帝退位后,国内人心思定,激烈派逐渐失去市场,而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人在
国会选举中节节胜利,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一些没有得到合理安排的革命党人,还有
那些像应桂馨一样投机革命而毫无收成的会党分子,他们心里不平衡也是人之常情,可
以理解。
以陈其美为例,在上海革命后,陈其美由一个籍籍无名的革命党人一举登上沪军都
督的宝座,一时间叱咤风云,风光无限,但随着南北议和的最终实现和南京临时政府的
撤销,陈其美的位置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首先是江苏都督程德全一再借口省内政令统
一而要求撤销沪军都督府;接着袁世凯在唐绍仪组阁之际,又委任陈其美为工商总长,
实际上是想将他调虎离山,让革命党交出大本营。
对袁世凯的用意,陈其美与其他革命党人也是哑巴吃汤圆——心中有数。因此,陈
其美一直找各种理由迟迟不肯上任,袁世凯那边催得急了,陈其美就委托次长王正廷前
往北京代理部中事务,他自己就是赖在上海不走。一直到1912年7月31日,在各方压力
下,陈其美被迫宣布撤销沪军都督府,上海重新归入江苏方面管辖。而在此时,唐绍仪
内阁已经垮台,工商总长也已被袁世凯免职,陈其美最终落得无官一... 阅读全帖
o********l
发帖数: 190
39
清朝时期,作为藩属国,朝鲜继续定期向中国进贡;那么作为宗主国,清政府当然
就负有帮助朝鲜维护主权的责任。清代时期的朝鲜仍是中国头等的藩属国、朝贡国。然
而,这种关系延续到清朝晚期,却难以维系。不是因为朝鲜“不交保护费”,而是因为
宗主国气喘吁吁,“收了保护费”也保不住藩属国了。
自日本明治维新起、中日争端爆发二十年前,作为“东洋前哨”的朝鲜就闻到硝烟
味道,一部分明白人感到“势头不对”。当大清驻朝公使袁世凯向朝鲜王室信誓旦旦保
卫朝鲜之际,朝鲜朝野已有人看出端倪,在此之前,中国本土香港、澳门分别沦为英国
、葡萄牙属地,一个政治落后、无法自保的国家,有什么资格再做他国的宗主国?可怜
的老大帝国连自己都保不全了,哪有能力保护自己的藩属国?
于是,朝鲜政府内部,“亲清派”已非铁板一块的主流派,亲清派之外,新起了一
股“亲日派”。朝鲜军政界遂有了“亲清派”与“亲日派”之争。
当时朝鲜“亲日派”亦称“开化党”,其成分大多为新军少壮军官。明治维新后,
日本“义务”替朝鲜训练新军,所谓新军其实就是日本在朝鲜培植的亲日武装力量。这
股力量与原来的“亲清”的王室家族势不两立,他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世界东
方最大的国家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从帝制向共和,这个 古老的东方大国在经历艰难的
蜕变。不同于以往中国经历的朝代更替,此时的世界早已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世界。世
界各国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对于这个东方大国 发生的变化,不能不关注 。特别当时
主导世界的英法美日俄等大国,更是权利更替中的中国各方争取支持的对象。这篇文章
说说世界各国特别是当时的 列强在这个变革中的态度和看法。
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广总督瑞澄、北洋陆军第八镇张彪从武昌城中败退出来之后,即向
各国驻汉口领事求助,请求炮轰武昌民军。驻汉口的英、法、日、俄、 德五国领事在
10月13日召开领事团会议,会议接受法国领事建议,对武昌起义保持中立,对武昌起义
不加干涉,并在17日,正式发布告表示严守中立。
此时身在美国的孙中山在获悉武昌起义成功之后,10月14日在美国致电英国金融界,呼
吁伦敦、纽约、旧金山、新加坡、西贡和马来西亚等地金融界给予 中国革命以财政支
持。同时表示:“共和国承认满洲政府给予外国人的一切特权和租让权。”在美期间,
孙中山还寻求...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末:盛宣怀逃亡记
他创办了中国
第一个股份制企业 轮船招商局
第一家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
第一条铁路干线 京汉铁路
第一所大学 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
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 南洋公学(上海交大等)
第一座公共图书馆
中国红十字会
……
他是盛宣怀(1844-1916),江苏常州府武进县龙溪人。祖父盛隆,举人出身,当
过浙江海宁州知州;父亲盛康,进士出身,当过布政使。
因受到李鸿章赏识,成为清末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
的大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
关注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一、逃亡者
1911年10月27日,大清国国会(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
邮传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民意”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
判程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
会史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两天(10月25日),资政...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8227
42
盛宣怀, 中国最早的两所现代大学(北洋-天津大学,南洋-交通大学)的缔造者。
慈禧对盛宣怀的评价:“盛宣怀为不可少之人”
李鸿章对盛宣怀的评价:“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职敏瞻,堪资大用。”
张之洞对盛宣怀的评价:“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
孙中山对盛宣怀的评价:“热心公益而经济界又极有信用。
(非影射,但历史总有很多巧合)
被地方既得利益集团盘踞的各省铁路公司,其实已经成了暗无天日的黑箱。盛宣怀
和中央的政策,示好于民,媚眼并非抛给他们。黑夜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那并非用于
寻找光明,而只是用来寻找如何让黑夜更为黑暗的路径而已…………
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久未登台的盛宣怀,渴望的就是一亮相便能赢
得满堂喝彩。
这本就是他的舞台。自1896年执掌铁路总公司,到1908年,在这12年的时间里,他
都一直是中国铁路这个舞台上的名角儿。
但在内部的权力倾轧中,他被赶到了上海,以邮传部副部长(“侍郎”)的身份谈
判对外商约。直到1910年的8月份,他才回到北京,却依然是个副部长,更尴尬的是,
部长(“尚书”)居然是他以前的下属唐绍仪。于是,两人都只好称病。
唐绍仪勉强干了几个月...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8600
43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2/14/1639150.html
史海:1911年盛宣怀逃亡美大使馆 迅速轰动世界(图) 中国经营报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一、逃亡者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继续说,据传,盛宣怀逃入了美国使馆,随后在10名外国士兵的
护送下前往天津。但在该报向美国使馆查证时,使馆参赞爱德华对此予以否认。
1911年10月27日,大清国国会(“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
邮传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从北京
发出的电...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63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unfair (unfair),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满清的王立军事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5 21:12:22 2012, 美东)
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67岁的大
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
这是1911年10月27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天,其受关注
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
逃亡者
这一天,大清国全国人大(“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
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
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
序,以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
上的一个奇观。
此前2天(10月25日),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
Reuter)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资政院此举,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要么服从资政院
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要么...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714
45
我知道其实控制不了大家讨论的局面,但是我想大家尽量把你知道的西藏的历史
说出来。然后再讨论深吗民主等阳春白雪的东西。
西藏历史(wiki)
http://zh.wikipedia.org/zh/%E8%A5%BF%E8%97%8F%E5%8E%86%E5%8F%B2
駐藏大臣和噶廈的設立
英国入侵西藏
代理攝政羅桑堅贊在《拉薩條約》上蓋上了達賴喇嘛的印章。此時有泰上奏朝廷,說「
達賴喇嘛兵敗潛逃,聲名狼藉」,請求褫革達賴喇嘛的封號,由班禪額爾德尼來拉薩掌
理宗教事務。清政府於是下令「將達賴喇嘛名號暫行革去,並著班禪額爾德尼暫攝」。
有泰同時將拉薩條約的內容報告給清廷,條約公佈後廣泛引起公憤,俄國也對英國在西
藏獨家牟利提出質疑。於是清政府決定和英國商談修改拉薩條約,賠款由清政府償還。
条约送北京,但清廷却坚持不在该约上签字。清政府派唐绍仪、张荫棠等赴印度同英方
谈判,唐绍仪坚持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侵犯。
清末新政
...
接着往下看,达赖喇嘛貌似就是个卖国求荣连清政府都不如的走狗?
各位给说说
w*******e
发帖数: 15912
46
转载新浪爱问
国民党建党以来一共暗杀了多少名人
http://iask.sina.com.cn/b/19179174.html
比较著名的有德寿、凤山、铁良、陶成章、汤化龙;张敬尧、唐绍仪;张啸林、曾仲鸣
,杨杰、杨虎城;史量才、杨杏佛、李公朴、闻一多等。
德寿为两广总督,革命党挖地道埋炸弹袭击,药量不足,但德寿受惊过度,坠床而死;
凤山曾担任北洋第一镇(禁卫军)统领,后任为襄阳将军、广州将军,武昌首义后,广
东革命党将其杀死;铁良为辛亥革命时清廷主战派领袖,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陈其
美与陶成章争夺浙江都督,派蒋介石刺杀陶氏;汤化龙为前清立宪派领军人物,民国初
年率领进步党与国民党议会对抗,1917年被刺杀于加拿大;前湖南督军张敬尧、前国务
总理唐绍仪,则是蒋介石怕其投靠日本,决定刺杀;张啸林、曾仲鸣则是已经投降日伪
后被暗杀,其中曾仲鸣是代汪精卫受过;杨杰、杨虎城等人或有投共之行,或曾挑战中
央,退出大陆之前不久杀之;史量才、杨杏佛、李公朴、闻一多等人则是民间异议人士。
刺杀未遂,最著名的当属吴越刺杀务大臣出洋考察团、汪精卫刺杀载沣、陈恭澍刺杀汪
精卫。
w********2
发帖数: 632
47
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
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签订条约和协议在中国天津老城东南方向海河两岸相继设立
的租借地,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因先后有九国国家在天津划定租界,因此又称
九国租界[1]。
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同时,天津
也是中国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对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
回天津的最后两个租界——英租界和法租界,标志着天津租界历史的结束[2],而天津
英租界是九国租界中存在时间最长的租界——长达85年[3]。
天津租界开辟之后,租界的建设对天津的城市建设起到了促进和示范的作用,西方文化
对天津各个方面的影响不断渗透。西洋文化的涌入和租界建筑的建设打破了天津原有的
中国北方传统建筑城市风貌[4],租界文化还通过与教会有关的教育、报刊杂志等影响
着天津人的文化生活。由租界教会创办的学校、医院、报刊和杂志,代表着不同国籍、
不同政治利益,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文化殖民。但是它们同时又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呈
现出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客观上促进了天津文...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8227
48
盛宣怀, 中国最早的两所现代大学(北洋-天津大学,南洋-交通大学)的缔造者。
慈禧对盛宣怀的评价:“盛宣怀为不可少之人”
李鸿章对盛宣怀的评价:“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职敏瞻,堪资大用。”
张之洞对盛宣怀的评价:“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
孙中山对盛宣怀的评价:“热心公益而经济界又极有信用。
(非影射,但历史总有很多巧合)
被地方既得利益集团盘踞的各省铁路公司,其实已经成了暗无天日的黑箱。盛宣怀
和中央的政策,示好于民,媚眼并非抛给他们。黑夜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那并非用于
寻找光明,而只是用来寻找如何让黑夜更为黑暗的路径而已…………
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久未登台的盛宣怀,渴望的就是一亮相便能赢
得满堂喝彩。
这本就是他的舞台。自1896年执掌铁路总公司,到1908年,在这12年的时间里,他
都一直是中国铁路这个舞台上的名角儿。
但在内部的权力倾轧中,他被赶到了上海,以邮传部副部长(“侍郎”)的身份谈
判对外商约。直到1910年的8月份,他才回到北京,却依然是个副部长,更尴尬的是,
部长(“尚书”)居然是他以前的下属唐绍仪。于是,两人都只好称病。
唐绍仪勉强干了几个月... 阅读全帖
n*****d
发帖数: 303
49
1917年夏天,张勋导演了一场短暂的复辟闹剧,他也随之成为一个近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人物。复辟失败后,张勋躲入荷兰使馆。1920年,张勋寓居天津,先住德租界,再徙英租界,直到1923年病故。张勋的最后几年,虽说离开了呼风唤雨的军政舞台,日常生活却没有陷于落魄的境地,仍不改奢华之色。他在天津松寿里有一式的小洋房一百多栋,与黎元洪宅比邻,外加几处纵横亩计的大宅子;在北京南河沿、南昌高升巷等地也有豪宅。他在北京安定门内永康胡同的一处住宅,是其把兄弟小德张送的,当时袁世凯想买,小德张不卖,后来干脆送给了张勋。从荷兰使馆出来,到直皖战争之前,张勋就在这里被监视居住,后来他串通张景惠,借送字的机会跳上张景惠的汽车逃到了天津。
此外,张勋独资或投资经营的当铺、电影公司、银行、钱庄、金店、工厂、商店等企业有70多家。他家的佣人不下百余,花匠、木匠、厨子、司机、丫鬟、仆人等分门别类,一应俱全,门口还有英租界工部局派来的警察站岗。
有人估计,张勋的动产、不动产加起来达五六千万元之多。
一妻十妾
张勋有一妻十妾。妻名曹琴,曾为张勋守贫10年,被光绪帝皇后隆裕封为一品夫人。据说张勋“事之若母,家庭事无大小,俱一一...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50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老照片中的晚清政治家
2015-09-21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主讲人 | 姜鸣
*据8月20日上海图书馆演讲实录整理
晚清是中国社会激烈动荡变迁的时代。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批先行者留下了
他们的足迹。提起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李鸿章、左宗棠这些名字,大家耳熟能详
,但他们的视觉形象是怎么样的呢?许多人并不熟悉。随着大批老照片被发掘,我们开
始对他们的音容笑貌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那个远去的年代有了更加深刻而亲切的印象。
为什么研究老照片?我的体会,一是观相貌,看看那是一张怎样的面容;第二晓民俗,
当年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细节;三是知变迁,让我们知道曾有一段怎样的发展过程。
我今天主要是围绕着1850-1900年这段时间,西方摄影技术传入中国,并逐渐为官方和
社会各界接受,清朝上层统治者几次重要的摄影活动为线索,介绍一些官员们的形象,
介绍总理衙门大臣的形象,介绍醇亲王巡阅北洋海军、李鸿章访问欧美等等故事,加深
大家对中国近代历史在曲折中蹒跚前行的认识。
2015年华辰春拍上,1879年,李鸿章会见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访华的原照出现了,
... 阅读全帖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