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唱腔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L*******i
发帖数: 1126
1
读了此文,禁不住拍案叫一声,说得好!
论坛精粹来源:中国京剧论坛添加时间:2011/04/28点击次数:439次
有谁想弄死一部新编京剧吗?好办。不论本子多么漂亮、阵容多么硬整,想弄死它
,就找一个半洋不土的作曲家给它设计全套不倫不类、非驴非马的京歌化的唱腔,让那
些铁杆戏迷听了也朦朦懂懂;得,这部戏就死定了。——一位老友(京剧研究者)透露
给我的“秘笈”。
一、从《曹操与杨修》说起
2009中南海新年京剧晚会。
尚长荣先生扮演的曹操勾着“继承型”的大白脸,穿着“创新型”汉代衣冠,边吟
诵着《短歌行》踱到台中。人们都猜度着会有新玩意儿呈献,不料,音乐起处,仍然是
那段早己让人“审美疲劳”的快二黄唱腔《汉祚衰》。
台下诸多高贵观众在一脸茫然中听毕,只礼貌地报以稀稀落落的掌声,那掌声听上
去像遗体告别仪式上的哀乐,似乎发出一个讣告:《曹操与杨修》己经步数十年来无以
计数的新编戏后尘,就此寿终正寝了!
当然,目前《曹杨》一息尚存,不过己处于易箦状态,有报导说:由于言兴朋旅美
归来,此剧准备复排。果真如此,恐怕也是治了病治不了命,除非彻底另起炉灶...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1126
2
读了此文,禁不住拍案叫一声,说得好!
论坛精粹来源:中国京剧论坛添加时间:2011/04/28点击次数:439次
有谁想弄死一部新编京剧吗?好办。不论本子多么漂亮、阵容多么硬整,想弄死它
,就找一个半洋不土的作曲家给它设计全套不倫不类、非驴非马的京歌化的唱腔,让那
些铁杆戏迷听了也朦朦懂懂;得,这部戏就死定了。——一位老友(京剧研究者)透露
给我的“秘笈”。
一、从《曹操与杨修》说起
2009中南海新年京剧晚会。
尚长荣先生扮演的曹操勾着“继承型”的大白脸,穿着“创新型”汉代衣冠,边吟
诵着《短歌行》踱到台中。人们都猜度着会有新玩意儿呈献,不料,音乐起处,仍然是
那段早己让人“审美疲劳”的快二黄唱腔《汉祚衰》。
台下诸多高贵观众在一脸茫然中听毕,只礼貌地报以稀稀落落的掌声,那掌声听上
去像遗体告别仪式上的哀乐,似乎发出一个讣告:《曹操与杨修》己经步数十年来无以
计数的新编戏后尘,就此寿终正寝了!
当然,目前《曹杨》一息尚存,不过己处于易箦状态,有报导说:由于言兴朋旅美
归来,此剧准备复排。果真如此,恐怕也是治了病治不了命,除非彻底另起炉灶...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8347
3
好吧,我说的有纰漏,应该说唱腔的风格比较单一,而生旦的唱腔更适合抒情,而流行
音乐中抒情的又占了绝大一部分,所以生旦唱腔和现代流行音乐可融合的余地更大一些
。。。
o***s
发帖数: 42149
4
挪威音乐组合Ylvis,在MV中戴着“狐狸头,模仿动物叫,滑稽有趣,网络点击量打破鸟叔纪录。
神曲年年有,今年有什么?如果你内心里还是那首鸟叔的《江南style》,那就真的太out了!别说善于制造神曲的韩国乐坛已经诞生了又一洗脑神曲,被近年来韩国曲风洗脑的欧美歌坛竟然也出现了类似神曲,直叫人感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狐狸叫”蹿红 欧美唱腔混搭韩式混音
别以为只有亚洲人才能创造神曲,这几年年年被亚洲流行音乐冲击的欧美乐坛也终于推出了自己的另类神曲。“小狗汪汪叫,小猫喵喵叫,小鸟会啼叫,老鼠吱吱叫,狐狸如何叫?”这便是最新神曲《The Fox》的歌词!虽然歌词幼稚,类似儿歌,但是因其搞怪的表演,尤其是其在副歌反复出现的、模仿狐狸声音的海豚音式的尖叫,这首来自挪威的音乐组合、出生于1979年的Ylvis(伊尔维萨克兄弟)演唱的神曲《狐狸》,在发布之后不到3天就赚得了410万次的点击量,轻松打破鸟叔创造的纪录。
观察这首神曲,除了副歌部分的“狐狸”声音惹来热议外,让“狐狸叫”更红的还有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在这首歌曲的MV中,近十位舞蹈演员身着白衬衫、黑西裤,却戴着“狐狸头”,随着音...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4466
5
来自主题: Xiqu版 - 尹桂芳唱腔欣赏
说到尹派唱腔,这个视频里原唱加上传人对唱腔的解读,对于不那么熟悉越剧的普通人
民群众,比如俺,很有科普意义。
i********r
发帖数: 12113
6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有点烦张碧晨这个唱腔了
张的这个唱法唱腔给polished的很厉害,很商业的味道,估计和她在韩国培训的经历有
关。
L*****e
发帖数: 8347
7
对,屠洪刚是个比较贴切的例子,不过他在戏曲学院唱的是铜锤花脸,唱的成分已经比
较少了。而且,他转型后,对传统抛弃得比较多,遗留的比较少。
即使如此,当时屠洪刚能火完全就是靠的他的唱法里有那么点京剧唱腔味儿,如果但唱
普通的流行歌曲,他啥都不是。
希望将来有更多的有生旦基础的歌手,或者爱好流行音乐的京剧演员多方面尝试一下,
这个领域可挖的潜力很大。。。
M****u
发帖数: 4504
8
对于我们这种小时候伴着爷爷奶奶的京剧写作业的来说,你这简直就是扯,京剧那叫做
戏,戏里的是角,你当梨园春满园这春晚凑热闹呢,老祖宗的东西都被这帮糟践惨了,
你说改流行歌曲这点子,民国时候当年一群在中国大戏院混不下去的
远走上海滩,在上海百乐门踩大球玩儿杂技唱何日君再来,京剧讲究唱念作打,各流派
唱腔规矩多了去,没音响支持马连良的琴师都分他一半儿钱。
a*****s
发帖数: 163
9
同意,这次这个节目,让很多年轻人第一次认识到京剧的唱腔可以这么好听,这就是最
有力的弘扬了。这个节目可以拿歌曲类第一。
A*******8
发帖数: 1453
1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中国戏剧唱腔有一些颇有韵味的
现在有一些流行歌曲加入一些戏剧元素,我特别喜欢。觉得古典戏剧的唱腔还是很能触
动国人的心弦的。但是戏剧作为一个单独的艺术形式,我暂时还是欣赏不了。
l***o
发帖数: 7937
11
来自主题: Xiqu版 - 尹桂芳唱腔欣赏
看来戏曲演员达到一定层次后,水平的高低要看唱腔的一些很微妙的处理上,尽管都是同样的曲谱,各人的处理不一样。我个人认为这些微妙的处理十分重要,因为它是感情的载体。鄙人不是专家,瞎说说。
l******u
发帖数: 2314
12
来自主题: _LiangYing_1版 - ZZ 黄英:唱腔受张靓颖影响
这也行?
《快乐女声》7进6昨晚上演。李霄云发挥出色,位列第一名。潘辰被淘汰。而
一路唱着红歌的黄英,一改往日风格,尝试了一首流行歌曲。
比赛:“黄英腔”受张靓颖“海豚音”影响
“能走到现在我已经很满足了。”昨日下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英正在彩排,
她说自己一点儿也不紧张,“我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无论是淘汰还是晋级,我都会用
平常心对待。”
一路走来,黄英演唱了《映山红》、《山歌好比春江水》等经典歌曲,是十强选手
中惟一一位演唱非通俗歌曲的选手。尤其在10进7的比赛中,她的突出表现让更多的人
记住了这个大声唱歌的“山野姑娘”。但昨晚的比赛,黄英首次放弃了红歌,改走流行
路线,演唱了《踏浪》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黄英告诉记者,这是导演组选的歌,
“其实我可以唱很多风格的歌曲,不一定是红歌或者民歌,惟一不变的就是我的唱腔。”
记者了解到,黄英从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声乐训练,虽然曾经考上过四川音乐学
院,但由于学费等原因未能就读,如今让大家震撼的“黄英腔”,是她自己摸索出来的
。“受张靓颖‘海豚音’的一点儿影响,我找到了共鸣腔,也说不清具体是什么时候形
成的‘黄英腔’,就
f******g
发帖数: 192
13
著名越剧剧作家红枫老师为“金声雅韵-金静唱腔集”作『序』
正当越剧艺术春江回暖之际,金静的越剧演唱专辑《金声雅韵》出版发行了。
《金声雅韵》是从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派”艺术创始人戚雅仙半个多世纪演出的
主要剧目中挑选出来,共50曲,分四辑。这些唱段都是戚派艺术的精髓。金静深谙先师
的艺术工巧,以她特有的嗓音将戚派艺术的轻柔而委婉、幽怨而跌宕演绎的绵密幽深,
听来给人于辗转于心、不绝如缕的激荡。
也许是缘定,金静自幼酷爱戏曲,尤钟越剧。十四岁便考进上海市戏曲学校,毕业后入
静安越剧团。师从戚派宗师戚雅仙。自此,一棵聪灵敏慧的艺术嫩芽在宗师的倾心拨弄
和润泽下,一发而不可收地成长起来。此后的十余年间,她演出了大量的戚派经典名剧
如:《龙凤花烛》、《白蛇传》、《血手印》、《玉堂春》、《玉蜻蜓》、《祝福》等
,还尝试排演了为她量身定做的新戏《香罗带》、《文武相求》、《洪洞奇案》,成功
塑造了林慧娘、红娘子、王金婵等角色。获得了诸多奖项,成为当代越剧界流派传承者
中的领军人物之一。
八十年代末,戏曲艺术的萎顿,让她迷茫、彷徨。困惑中的金静去国东渡扶桑。异域生
活的砺炼和文化刺激,使金静实现了
i******n
发帖数: 538
14
赵荣琛谈程派的发声和用气
程派唱腔,有较为独特的发声方法,尤其在“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功力很
深,形成了程腔沉郁、凝重的艺术特色。这方面,程先生受陈德霖、余叔岩的影响很大

我少年时,赶上了看陈德霖老夫子的戏,留给我的印象极深。那时,他已六十开外
,唱腔中仍有股刚劲,吐字极有力量。对照程砚秋老师早年的唱腔,在调门、行腔、发
音、吐字上,尤其是“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都可以看出陈老夫子对程先生的
影响。
“嗽音”是一种气顶喉头振动声带的发音,原在老生唱腔中非常讲究应用,以余叔
岩先生最为运用自如。旦角唱腔中则很少使用。但,陈德霖的唱腔,却偶尔使用“嗽音
”。程先生在余、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到京剧旦角的唱腔中来,并且运用得极为
佳妙,可以使腔在嗓子眼里转游,轻巧玲珑,含而不放;增添了唱腔的曲婉多姿,耐人
寻味。“嗽音”使用得适当与否,全在于气的运用和控制。由于旦角是用假声演唱,所
以运用“嗽音”时,对气的控制,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气使小了,催不动,“嗽音”
发不出来;气用过了,会形成“砸夯”,甚至会唱成了所谓的“疙瘩腔”。
人们议论程腔,常常谈到程...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1530
15
来自主题: Xiqu版 - 粤剧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2%B5%E5%8A%87
粤剧花旦常見造型粵劇,原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1],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
在廣東、廣西粤语区出現[2],是糅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
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
又稱為戲棚官話。[3][4]到了清朝末期,知識分子為了方便宣揚革命而把演唱語言改為
粵語廣州話,使廣府人更容易明白。[5]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6]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7]
目录 [隐藏]
1 歷史
1.1 元朝以前
1.2 元朝
1.3 明朝
1.4 清朝
1.4.1 禁止演出
1.4.2 恢復演出
1.4.3 海外演出
1.4.4 志士班與文明戲
1.5 民國初期
1.6 1949年後
1.7 当代
2 行當
2.1 化妝
2.2 戲服
2.3 頭飾
3 表演工藝
3.1 唱腔
3.2 身段
3.2.1 表演方式
3.3 說白
3.... 阅读全帖
e**5
发帖数: 645
1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兑半两黑漆”
·树玄·
从一首诗谈起:
瘦劲通神《玄秘塔》,诚悬当日矫痴肥。
终防学者趋枯削,画虎不成反被讥。
这是一首论书诗,作者是上世纪章草大家罗复堪,原有《论书诗》四十首,
是为了教授其学生如何学习书法的,后又有续诗二十首。这首诗就是罗复堪先生
《论书诗》中的一首。
《玄秘塔》指《玄秘塔碑》,玄秘塔为唐大达法师所建,碑文为裴休撰,柳
公权书。《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历代习字者多用为范本。“瘦劲
通神”,是说柳公权书法的风格。诚悬是柳公权的字。
“诚悬当日矫痴肥”一句,需作些解释。
中国书圣公认为晋代的王羲之,王羲之书法如玉树临风,潇洒飘逸,历代书
家无不为之倾倒。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一字千金求王羲之书法,并亲自为《晋书·
王羲之传》书传论,称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简直无以过之。有了皇帝的提
倡,初唐书法便被王羲之的书风笼罩。至盛唐,书法家颜真卿出现。颜字如将军
坐帐,粗犷豪迈。盛唐时期,“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
信心”(鲁迅《看镜有感》)。颜真卿书法正是盛唐气象的表现。那时大家看到,
这——颜真卿的书法——也是一种美,这种气魄雄伟,粗犷豪迈之美不同于王羲
之的疏放妍...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4256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6 13:21:44 2011, 美东)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5 01:09:3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取所好。全国几乎每个...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5 01:09:3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取所好。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京剧院
团,占有当地最好的剧场,不愧是国剧,老大地位不可动摇。而互联网上投票最喜爱的
剧种,越剧居然一马当先,比还有大量观众群的黄梅戏,评剧,豫剧等胜出很多,一北
一南倒也反映文化...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取所好。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京剧院
团,占有当地最好的剧场,不愧是国剧,老大地位不可动摇。而互联网上投票最喜爱的
剧种,越剧居然一马当先,比还有大量观众群的黄梅戏,评剧,豫剧等胜出很多,一北
一南倒也反映文化与传统的差异,生存条件也比其它剧种要强。
比较南北两大剧种很有意思。我好有一比,京剧像大家庭中大哥的角色,庄严又有威望
,对家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越剧像娇嘀嘀,婀娜柔弱的小妹妹,在家庭中只是锦上
添花。记得当红京剧女老生王佩瑜感叹:“京剧是男人的艺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
所有演员全是...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5 01:09:3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取所好。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京剧院
团,占有当地最好的剧场,不愧是国剧,老大地位不可动摇。而互联网上投票最喜爱的
剧种,越剧居然一马当先,比还有大量观众群的黄梅戏,评剧,豫剧等胜出很多,一北
一南倒也反映文化...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5 01:09:3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取所好。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京剧院
团,占有当地最好的剧场,不愧是国剧,老大地位不可动摇。而互联网上投票最喜爱的
剧种,越剧居然一马当先,比还有大量观众群的黄梅戏,评剧,豫剧等胜出很多,一北
一南倒也反映文化...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Classics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5 01:09:3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取所好。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京剧院
团,占有当地最好的剧场,不愧是国剧,老大地位不可动摇。而互联网上投票最喜爱的
剧种,越剧居然一马当先,比还有大量观众群的黄梅戏,评剧,豫剧等胜出很多,一北
一南倒也反映文化...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5246
2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ujian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ujian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6 13:21:52 2011, 美东)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5 01:09:3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取所好。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5246
24
貌似是踢场子的声音。。。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ujian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Fujian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Sep 6 13:21:52 2011, 美东)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ChineseClassics
标 题: 京剧与越剧——写给不大看戏曲的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Sep 5 01:09:35 2011, 美东)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882
·老 达·
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统计,中国戏曲尚有360余种剧种,到2005年统计,剩下260余种,
五十年间消失了百余种。现在消亡速度更快了,在全国各地尚能有演出的剧种恐怕不会
超过三十种,而且都苟且活得很艰难,前途堪忧。中国戏曲曾是历史悠久,大众喜爱,
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奇葩。遥想当年全盛时期,百花齐放,老百姓进剧场看戏是最大的
乐事,无论京剧或家乡地方戏,在大城市都能各...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2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王克斌: 附庸风雅话京剧
当我独自开着1200块钱买的小破车横跨北美大陆的时候,是梅兰芳的霸王别姬,杨宝森
的令公碰碑,奚啸伯的白帝托孤的唱段一路陪伴着我,消除了长途跋涉的枯燥与疲劳,
给了我百听不厌的乐趣。我爱京剧。
小学二年级时,我到吕叔家去玩,他教我唱甘露岁,就是乔国老唱的那段有名的‘劝千
岁杀字休出口’,没想到我只学了一遍就记住了,从此我成了小戏迷。接着,又从收音
机,天桥的地摊学会了空城计,借东风等。6年级时,花了一元钱买了把京胡,把里弦
定成低音5, 外线定成2, 就拉起了街头巷尾总能听到的那句著名的北京主旋律,‘冬
各儿隆,冬个儿里个儿隆, 冬各儿隆隆’,乐谱是‘5(低)6(低)1 23216(低)5
(低)6( 低)5(低)5(低),对京剧的兴趣又有了提高。1年后,当我坐在炕沿拉起
二进宫里徐延昭唱的那段二黄原板时,我竟随着过门唱出声来,胡琴也没停,哈哈,我
又更上一层楼,可以自拉自唱了。
京剧博大精深,讲究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没有十年苦功,出不了角儿。当然作为一
个业余爱好者,能够哼上几段,过过瘾,就已经相当满足了。京剧的声腔主要有西皮和
二黄。二者最明显的区别体现在京胡的定音上。拉西皮的时... 阅读全帖
b*********g
发帖数: 1172
26
曲调优美,唱得动听.还有女角真是说得好听极了,最能表达感情了!而且历史悠久有文化.
真是很难理解为何那没有几年历史的破京剧能大行其道.
且看各剧种的历史年头.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由文学、音乐、
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
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比较
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
、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
开始盛行。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隋,表演载歌载舞,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代表作《十
五贯》《红霞》等。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1942年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越剧女演员对越剧的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与昆
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代表作《红楼梦》《梁山...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804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真是一窝不如一窝
看看这个讲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料 江青在《智取威虎山》座谈会上的讲话
去年有人说《智取威虎山》是“话剧加唱”,是“白开水”。当然,这个戏是
有缺点的,我心里有本帐。但是,这个戏是革命的,现代戏有革命的,不革命的,甚至
反革命的。他们说这些话,不是反对我们的缺点,而是有意无意地来反对革命,至少给
我们泄气。白开水,有什么不好呢?有白开水比没有好。有了白开水,就可以泡茶,可
以酿酒。我们把他们的这些意见顶回去了。
《智取威虎山》的问题是一平、二散、三乱。要收缩。正面人物反而没有,杨
子荣有几次亮相呢?这可能是个创作方法问题。整个戏的思想性不够高。艺术的现实生
活基础不够,戏中看不出当时全国的形势。
为了提高思想性,有必要把当时全国的形势搞清楚。
一九四六年,全国的形势是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不仅仅是东北。东北战场上
,我军只有十万人左右,而敌人光土匪就有十几万,还不包括国民党的正规军和杂牌军
。当时国民党的新一军、新六军等几个王牌军都在东北。但是真正强的还是我们,我们
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呢?因为正... 阅读全帖
b*********k
发帖数: 35031
2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合集] 关于这个中州韵 (转载)
☆─────────────────────────────────────☆
wh (wh) 于 (Sun Oct 9 18:01:57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Iliad (飞鸿), 信区: Taiwan
标 题: 关于这个中州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23 10:20:46 2011, 美东)
我这是写给wh的。刚才去她的版上翻了翻旧贴,看到她们在说什么昆曲的北京中州韵、
苏州中州韵,所以说两句。不写在她的版上吧,免得让人家以为是去踢馆的。反正wh也
来这里的,看到就好了。
昆曲遵循的是中州韵,这个没错的。所谓中州,是个历史名词。北宋灭亡以后,长江以
北被金人给占了,而后金人又迅速的汉化,于是生活在金人统治下的汉人和广大汉化了
的金人(都是指读书人而已)就觉得自己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啊,于是把自己住的地
方称为中州。所以中洲韵就是指那个时候的北方音韵,其典籍是元朝周德清写的《中原
音韵》。
现在的昆曲是明朝嘉靖时候固定下来的。在那之前的所谓昆腔多半以苏州一带的吴方言
为准,但嘉靖时候魏良辅改革了昆曲,从此昆曲就成了水磨调,后来...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9
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3/0318/c198307-20824142.html
何立波
2013年03月18日10:53来源:党史文苑
1977年8月28日夜,绝望的于会泳给家人写下遗书:“我跟着‘四人帮’犯了罪,对不
起华主席,对不起人民,我的结局是罪有应得的,只有一死才能赎罪……我恨透了‘四
人帮’,也恨透了自己:消除旧的于会泳!彻底地更换!……”尔后,于会泳服毒自杀
,被发现后送医院紧急抢救。后经医院抢救无效,于8月31日死去。
于会泳与江青在大寨(资料图)
于会泳文革中的“戏剧”人生在“文革”期间,出现了许多非正常提拔的政坛“新贵”
,其中上海尤为突出。如王洪文由一名保卫干部跃升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徐景贤由一名
普通的机关干部提拔为上海市委书记,而于会泳则由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窜升到了中
央委员、文化部部长的高位。然而升得快,跌得也快。当“文革”结束之后,对于前途
失望的于会泳,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他的“戏剧”人生。◇早年的“革命”生涯1925
年6月,于会泳出生于山东乳山县西泓于家村。于会泳自幼喜好文艺,1946年9月,在乳
山老家... 阅读全帖
i******o
发帖数: 6843
30
☆─────────────────────────────────────☆
iToldUso (嗔睡鼠) 于 (Sat Apr 14 19:59:52 2012, 美东) 提到:
ID:
iToldUso
歌名:
Dying in the Sun(The Cranberries)
创作说明:
最近一直处于感冒似有似无嗓子时而给力时而颓掉的状态,很诡异。可能熬夜多了点儿
。。。深刻反省下。。。
这歌应该是我录过次数最多的歌曲,前后已经录了有三版了吧。。。从耳麦时代到现在
。一直没录好过。这版虽然还是挺杯具,但比之前两版还是有进步的。。。没办法,谁
让原唱唱得那么完美呢~~ 55
我跟Dolores声线差别还是挺大的,虽然唱她的某些歌(比如Ode to my family)也会些
许相似感,正如我唱王菲的某些歌也会有少许相似感一样。但从根本上来说,Dolores
声线要比我的温暖许多,我的嗓子更细音色更冷也更偏童声(tears~~~~)。而这首歌的
难点以及亮点也正在于用比较萌却仍不失弹性的嗓音唱主歌上。我的版本,或许还能算
萌,但弹性较原唱差了许多。
歌曲链接:
天天帮我重...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8441
31

不谢,可见越剧的唱腔基础和流派的成型还是很“现代”的:
【流派艺术】
唱腔基础
1942年10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对传统越剧进了全面的改革,称为“新越剧
”。新越剧改变了以往“小歌班”明快、跳跃的主腔“四工腔”,一变为哀婉舒缓的唱
腔曲调,即“尺调腔”和“弦下腔”,把越剧唱腔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越剧的所
有流派都是在“尺调腔”和“弦下腔”的基础上发展并丰富起来的。后来这两种曲调成
为越剧的主腔,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流派唱腔。二胡,主要伴奏乐器,一
人为主胡,二到三人为二胡
流派形成
1960年5月,上海越剧院作曲项管森于写《越剧唱腔研究》一稿,稿中对袁雪芬、
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戚雅仙、陆锦花等6人(尹桂芳已调去福建而未列入)的唱腔
特点作了分析,称之为“流派”。1962年4月,该稿被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定为“戏曲
音乐讲义”油印成册,并在同行中流传。之后浙江越剧团周大风则将袁雪芬、范琐娟、
傅全香、徐玉兰、尹挂芳、戚雅仙等6人的唱腔,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论述,写成《
越剧流派唱腔》一稿,油印成册,后在1981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4]
1964年,浙江的
o*******7
发帖数: 772
32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谢谢姚贝娜,谢谢贝壳
其实很多时候不管是大众还是圈内,对辨识度的认知性是有限的,这种东西真实地存在
着,但是却意不同名,只是被大家盖上了叫做“辨识度”的一顶帽子而已。
事实上,它根本不是用来“辨识”的,而是用来“吸收”的。人的声音或许有好听难听
之分(市场检验结果),但是很难有难易辨识之分(除了一些极特殊的音色),流行市
场中更注重哪一种声音会被听众“接受”而非“认出”,所以说辨识度可以是伪命题,
也可以不是。
姚贝娜得益于长期受训于学院派唱法,唱腔正统而教科书化,高喉位、假声关闭、咬字
清晰端正、缺少即兴solo和切分改编以及强弱明暗变化等,与其说是她的声音没有辨识
度,不如说群众对于学院派发声以及厌倦甚至厌恶,并非针对此一人。
后来的也许明天就是自己调整了很久后的一个表现:强弱感和高低层次感出来了——一
层层一浪浪从铺垫到爆发,非常完美的收场。但是这并非终点,因为此时的她依然缺少
明暗对比以及即兴切分,编曲上的过于保守也影响了听众的感官,自然和弦的走向本来
在流行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显得老套,所以此时的姚贝娜也并非被所有人认可,大家认
可的只有她的唱功
到了《自己》的时候,可以看出,经过那英的指点和与小胖... 阅读全帖
o*******7
发帖数: 772
33
来自主题: TVChinese版 - 谢谢姚贝娜,谢谢贝壳
其实很多时候不管是大众还是圈内,对辨识度的认知性是有限的,这种东西真实地存在
着,但是却意不同名,只是被大家盖上了叫做“辨识度”的一顶帽子而已。
事实上,它根本不是用来“辨识”的,而是用来“吸收”的。人的声音或许有好听难听
之分(市场检验结果),但是很难有难易辨识之分(除了一些极特殊的音色),流行市
场中更注重哪一种声音会被听众“接受”而非“认出”,所以说辨识度可以是伪命题,
也可以不是。
姚贝娜得益于长期受训于学院派唱法,唱腔正统而教科书化,高喉位、假声关闭、咬字
清晰端正、缺少即兴solo和切分改编以及强弱明暗变化等,与其说是她的声音没有辨识
度,不如说群众对于学院派发声以及厌倦甚至厌恶,并非针对此一人。
后来的也许明天就是自己调整了很久后的一个表现:强弱感和高低层次感出来了——一
层层一浪浪从铺垫到爆发,非常完美的收场。但是这并非终点,因为此时的她依然缺少
明暗对比以及即兴切分,编曲上的过于保守也影响了听众的感官,自然和弦的走向本来
在流行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显得老套,所以此时的姚贝娜也并非被所有人认可,大家认
可的只有她的唱功
到了《自己》的时候,可以看出,经过那英的指点和与小胖...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52
34
来自主题: Xiqu版 - 赵荣琛谈程派的发声和用气
程派唱腔,有较为独特的发声方法,尤其在“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功力
很深,形成了程腔沉郁、凝重的艺术特色。这方面,程先生受陈德霖、余叔岩的影响很
大。
我少年时,赶上了看陈德霖老夫子的戏,留给我的印象极深。那时,他已六十开外
,唱腔中仍有股刚劲,吐字极有力量。对照程砚秋老师早年的唱腔,在调门、行腔、发
音、吐字上,尤其是“嗽音”和“脑后音”的运用上,都可以看出陈老夫子对程先生的
影响。
“嗽音”是一种气顶喉头振动声带的发音,原在老生唱腔中非常讲究应用,以余叔
岩先生最为运用自如。旦角唱腔中则很少使用。但,陈德霖的唱腔,却偶尔使用“嗽音
”。程先生在余、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吸收到京剧旦角的唱腔中来,并且运用得极为
佳妙,可以使腔在嗓子眼里转游,轻巧玲珑,含而不放;增添了唱腔的曲婉多姿,耐人
寻味。“嗽音”使用得适当与否,全在于气的运用和控制。由于旦角是用假声演唱,所
以运用“嗽音”时,对气的控制,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气使小了,催不动,“嗽音”
发不出来;气用过了,会形成“砸夯”,甚至会唱成了所谓的“疙瘩腔”。
人们议论程腔,常常谈到程砚秋老师的“鬼音”
c*******g
发帖数: 2472
35
乱谈越剧之三--袁雪芬与祥林嫂(三)
越剧流派:袁、尹、范、徐、王、傅、戚、毕、陆、金、吕、张十二大,袁氏居首
,这是艺术原因还是政治原因?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我们且不去管它。流派中尹、范、
徐、毕、陆为生角,占五席;袁、王、傅、戚、金、吕、张为旦角,占七席。七席中王
文娟遗世独立,与袁派毫无挂葛,其他四位都与袁氏有很大渊源。戚、金、吕、张是袁
太师的徒弟,傅全香与袁雪芬属同一辈的,两人合作机会较多,艺术上也颇受袁氏影响
。由此见出袁雪芬在四、五、六十年代在越坛的势力之大。
袁氏的确聪明过人,具有极佳的艺术感觉和表演天赋,袁氏容貌在演员里只属中
下水平,嗓音条件也并不很好,但能引领群芳,成为越剧第一人,主要靠的是脑子,天
道酬勤哪!袁派属正旦一路,端庄肃穆是她的本色,近年来在网上看到了其早期的作品
《双烈记》和《山河恋·送信》,印象大改,发现其还有俏丽活泼的一面,足见戏路之
宽。吕瑞英继承就是袁派的这个旁门“喜”的一面,形成了英姿飒爽的吕派;金彩凤继
承的是袁派正路,擅演大家闺秀,但比袁氏少了几分贵气;戚雅仙则把“袁氏之哀”发
挥到了极致,其单调的、拉锯式的唱腔,以韵取胜,倒与尹桂芳的尹...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472
36
乱谈越剧之三--袁雪芬与祥林嫂(三)
越剧流派:袁、尹、范、徐、王、傅、戚、毕、陆、金、吕、张十二大,袁氏居首
,这是艺术原因还是政治原因?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我们且不去管它。流派中尹、范、
徐、毕、陆为生角,占五席;袁、王、傅、戚、金、吕、张为旦角,占七席。七席中王
文娟遗世独立,与袁派毫无挂葛,其他四位都与袁氏有很大渊源。戚、金、吕、张是袁
太师的徒弟,傅全香与袁雪芬属同一辈的,两人合作机会较多,艺术上也颇受袁氏影响
。由此见出袁雪芬在四、五、六十年代在越坛的势力之大。
袁氏的确聪明过人,具有极佳的艺术感觉和表演天赋,袁氏容貌在演员里只属中
下水平,嗓音条件也并不很好,但能引领群芳,成为越剧第一人,主要靠的是脑子,天
道酬勤哪!袁派属正旦一路,端庄肃穆是她的本色,近年来在网上看到了其早期的作品
《双烈记》和《山河恋·送信》,印象大改,发现其还有俏丽活泼的一面,足见戏路之
宽。吕瑞英继承就是袁派的这个旁门“喜”的一面,形成了英姿飒爽的吕派;金彩凤继
承的是袁派正路,擅演大家闺秀,但比袁氏少了几分贵气;戚雅仙则把“袁氏之哀”发
挥到了极致,其单调的、拉锯式的唱腔,以韵取胜,倒与尹桂芳的尹...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1126
37
看了剧评,很想有机会看看这个新戏。若那位朋友有视频链接,请拿来分享。谢谢了。
(作者 吴迎)葆玖先生嘱我写这篇浅文。他说:“说实话,别瞎捧。”我回答:“跟
写《从梅兰芳到梅葆玖》一样,一定说大实话,心里踏实。”
梅兰芳艺术基金会周铁林秘书长邀请我2012年7月20日在长安大戏院观看了梅兰芳
京剧团演出的新改编的梅派古装歌舞剧《麻姑献寿》并给了我剧本。
《麻姑献寿》是1918年(民国七年)梅兰芳据清人杂剧《调三乐》部分情节编演的一出
以歌舞为主的古装新戏。戏演王母寿诞,八洞神仙前去祝寿,四位仙子邀麻姑前往。麻
姑特酿灵芝仙酒敬献王母,众仙欢宴歌舞。由于此戏具有祝寿之意,大多在祝寿堂会戏
中露演。改编由辍玉轩友人集体完成,齐如山出戏纲,李释戡写台词,罗瘿公参与修订
完成。
有记载说是该剧1918年6月30日在吉祥首演,经梅兰芳纪念馆梅玮先生查证《麻姑
献寿》首演于1918年5月26日在冯宅堂会(即梅先生之挚友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冯六
爷家,现今东四九条和朝内南小街的犄角上。葆玖先生和我驶车路过,他总要说“你瞧
这亭子还在,当年的冯家”)。当天的祝寿堂会上,梅先生演了四出戏:...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8
http://hx.cnd.org/?p=110673
【钱浩梁被挑选扮演《红灯记》里的主要英雄角色—李玉和。这角色改变了他当艺术家
的命运】
“李玉和”已经老了,他现在的心愿是希望30岁以上的人能忘记他,让他度过宁静不受
打扰的余生。这可能吗?许多东西可以忘记,惟独记忆这个东西是不能忘记的。和“文
化大革命”相伴了十年的“样板戏”,已经在30岁以上人的头脑里扎了根,是拔不掉、
砍不断的。
“李玉和”这个当年妇孺皆知、红透中国大地的名字,沉默了十几年后,突然被一曲“
奶奶—你听我说……”唤醒。当年手挚“红灯”上台就是一个顶天立地亮相的李玉和,
如今在哪里?
浩亮原姓钱,名浩梁,出身梨园世家,从小就学艺,10岁考入上海戏剧学校,1959年就
成为中国戏剧学校的首届毕业生。1964年他被挑选扮演《红灯记》里的主要英雄角色—
李玉和。这角色改变了他当艺术家的命运,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如果不是江青插
手现代京剧,“李玉和”只是与其角色相同,不会留下大起大落、大悲大欢的记忆,至
少不会有这么多的痛苦记忆。但是世界上任何事情只有过程和结果,没有“如果”的假
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和于会泳...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39
(东方网) 传承流派,共襄盛举,众家荟萃,交流学习。为祝贺京剧申遗成功,京津
沪京剧流派对口交流演唱会于23日、25日在上海大剧院举行。江泽民、朱镕基、李瑞环
观看演出,接见慰问了京津沪三地京剧艺术家,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上海市
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市政协主席冯国勤,市委副书记殷一
璀观看了演出。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天津、上海有关方面领导也观看了演出。 (博讯
boxun.com)
  京津沪流派对口交流演唱会由文化部,全国政协京昆室,北京、天津、上海市
人大、政协共同主办,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协办,汇集了来自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
、天津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上海京剧院等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的58位名角新秀
。这些艺术家中既有年过花甲之年、为广大观众所熟悉的京剧演员,也有近年来崭露头
角、活跃在舞台上的京剧新锐。老中青三代同台竞艺,折射出京津沪三地京剧流派传承
和京剧艺术水平的整体风貌。
  在演唱会上,名家名角荟萃,艺术流派纷呈,精彩唱段迭出,集中展现了京剧...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日前,中国音乐家协会机关刊物《人民音乐》于2018年4月号刊发了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彭丽媛教授撰写的《我和喜儿》一文。据称这是一篇前后酝酿
了二十多年的长文。
全文如下:
《我和喜儿》
我是个小女孩时,就与喜儿结了缘。那时,我家在山东省郓城县影剧院家属院内,这也
是郓城县剧团所在地。剧团的大人们练身段,吊嗓子,排练剧目,日复一日,日子平静
。我喜欢逢年过节,特别是春节,还有县里召开“两会”。那些日子,剧院内外车水马
龙,声腔缭绕,热闹非凡。热闹并非我所钟意,高兴的是一天有两场大戏,如《穆桂英
挂帅》《花木兰》等。“文革”时期上演现代戏,如《白毛女》《沙家浜》《红嫂》等。
第一次看《白毛女》演出时,我也就五六岁,山东梆子的移植版,由我母亲李秀英主演
。她时年二十五六岁,曾是地区远近闻名的旦角,主演过《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等
古装戏。长辈们说她扮相好,特别棒,可那是我出生前的事了。一场场看下去,从喜儿
盼过年,扎红头绳,到地主逼债,顶租到黄世仁家,再到逃往深山,变成白毛仙姑,报
仇雪恨……印象最深的是白毛仙姑那一场,看到黄世仁供奉,我母亲从两米高的供台上
,一个跟斗翻...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13789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jnyn (hamster),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挺俞正声?江泽民朱镕基李瑞环在上海集体现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26 15:08:13 2010, 美东)
(东方网) 传承流派,共襄盛举,众家荟萃,交流学习。为祝贺京剧申遗成功,京津
沪京剧流派对口交流演唱会于23日、25日在上海大剧院举行。江泽民、朱镕基、李瑞环
观看演出,接见慰问了京津沪三地京剧艺术家,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上海市
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市政协主席冯国勤,市委副书记殷一
璀观看了演出。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天津、上海有关方面领导也观看了演出。 (博讯
boxun.com)
  京津沪流派对口交流演唱会由文化部,全国政协京昆室,北京、天津、上海市
人大、政协共同主办,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协办,汇集了来自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
、天津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上海京剧院等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的58位名角...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472
42
乱谈越剧之六--傅门双绝:何英与陈飞(三)
科学才是硬道理,戏剧唱腔在麦克风之前与之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前麦克风时
代,你想当演员,第一个条件就是嗓门要响,一嗓子能喊破二里地,这样才能在乡村的
野地里搭台唱戏。所以老一代越剧艺人的嗓门都很响,如徐玉兰、毕春芳、范瑞娟等,
口一开就让你吓一惊。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鲁迅说中国的戏剧适宜于野地里,远远的望
着看。旦角中数傅全香的嗓子最响最高最远,傅派唱腔一字一句,一顿一挫,每一个字
都象小石子一样,从嘴中迸出来,直射到你的耳中,听起来很有劲道。利弊相生,傅派
的这种唱法有时会显出硬、尖这些毛病来。吕瑞英、张云霞出道时已经有了麦,嗓子就
不用这么响了,可以唱得轻柔一点,始开莺派之前风。莺声唱法的发展与有麦无麦大有
关系,无麦就无莺声。一言以蔽之,莺声唱法就是傅派唱腔的柔美化。何英以外的莺声
唱法却又生出了一弊,唱得太轻松了,轻巧巧的一张嘴:“我家有一个小九妹,蓬嚓蓬
嚓蓬嚓嚓”柔则柔矣,美却未美,柔得象一团烂泥,劲道全无。何英的莺声却不一样,
她的傅派功底十分扎实,咬口很紧,很有劲道,她的唱腔柔中带骨,绵里藏针,的确非
同凡响。
何英在《梁祝...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472
43
乱谈越剧之六--傅门双绝:何英与陈飞(三)
科学才是硬道理,戏剧唱腔在麦克风之前与之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前麦克风时
代,你想当演员,第一个条件就是嗓门要响,一嗓子能喊破二里地,这样才能在乡村的
野地里搭台唱戏。所以老一代越剧艺人的嗓门都很响,如徐玉兰、毕春芳、范瑞娟等,
口一开就让你吓一惊。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鲁迅说中国的戏剧适宜于野地里,远远的望
着看。旦角中数傅全香的嗓子最响最高最远,傅派唱腔一字一句,一顿一挫,每一个字
都象小石子一样,从嘴中迸出来,直射到你的耳中,听起来很有劲道。利弊相生,傅派
的这种唱法有时会显出硬、尖这些毛病来。吕瑞英、张云霞出道时已经有了麦,嗓子就
不用这么响了,可以唱得轻柔一点,始开莺派之前风。莺声唱法的发展与有麦无麦大有
关系,无麦就无莺声。一言以蔽之,莺声唱法就是傅派唱腔的柔美化。何英以外的莺声
唱法却又生出了一弊,唱得太轻松了,轻巧巧的一张嘴:“我家有一个小九妹,蓬嚓蓬
嚓蓬嚓嚓”柔则柔矣,美却未美,柔得象一团烂泥,劲道全无。何英的莺声却不一样,
她的傅派功底十分扎实,咬口很紧,很有劲道,她的唱腔柔中带骨,绵里藏针,的确非
同凡响。
何英在《梁祝... 阅读全帖
e**5
发帖数: 645
44
·老 达·
越剧与沪剧是上海最大的两个剧种,越剧诞生在浙东,成长发展都在上海,沪剧是上海
土生土长本地剧种。上世记四五十年代上海是全国最大码头,经济繁荣,土洋杂什,各
色人物都闯荡大上海,戏曲舞台五彩缤纷。据1954年的统计,经常在上海演出的剧种有
14种,京,越,沪,淮,扬,甬,锡,粤,潮,滑稽戏,昆曲,苏滩,评弹等,各种剧
团有近140个,其中越剧37个,沪剧24个,淮剧10个,滑稽戏9个,京剧5个,每天观众
达十万人,(当时全市人口约500万)剧场数达110余,而且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心繁华商
业区,当时号称东方百老汇,加上影院,书场,舞厅,我看比纽约的百老汇还热闹。
京剧在上海仍是占老大地位,虽本地剧团不多,多演机关布景连台本戏,全国京剧名家
似走马灯地闯荡上海,在上海唱红才算红,京剧长期占据全市最大的四个场所:天蟾舞
台,大舞台,中国大戏院和共舞台,还都集中在最闹猛的西藏路地段,相隔几分钟的路
程。越剧场所众多,但档次分明,一流剧团可进黄金大戏院,丽都戏院等,四十年代末
,袁雪芬,范瑞娟的雪声剧团入注一流影院——大上海电影院,1950年范瑞娟,傅全香
组建的东山越艺社与徐玉兰,王...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45
来自主题: Xiqu版 - 京剧的唱功技巧
发声吐字方法(1):以气振声

传统的戏曲是前辈艺术家们精心创造和千锤百炼的综合
性艺术。象河北梆子、评剧以及其它一些地方戏曲和京剧,在声腔上虽不属同系,尖团
等的讲求不同,但大多是以唱、念、做、打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的演出形式。唱、做、念
、打,内行人把这四个字称为“四功”,其中把唱排在“四功”的首位,足见其对戏曲
的重要性。因此前辈艺术家们对发声经过反复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训练经验,由于剧种
有别或行当的不同,而在表现手段上有所差异,在嗓音的运用上也存有区别。但在发声
、吐字、行腔、气息的运用上,以及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方面的要求
都是大同小异的。
戏曲的唱念都是属于声乐学,要求尽善尽美,悦耳动听。通过前辈的传授,个人体
会其目的,主要是为感动人。要表现出剧中人的思想感情,不但要音色美,而且要字音
准确,让听众字字入耳才能引入入胜。所谓“悦耳容易动人难”的道理就在于此。要想
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寻求对嗓音的训练方法,就今天的探索而言,就气、声、字、音、
情五个字予以阐述。连起来讲是:...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472
46
乱谈越剧之十一——再说何英(六)
有两个因素决定了何英三十年来的唱腔演变的轨迹:一个是嗓音的变化,一个是唱
腔技巧的变化。在78-83年的学艺阶段,何英的嗓音从一块璞玉,慢慢地被傅全香精雕
细琢,切磋成一块不世出的和氏璧,唱腔方面刻意摹傅,铢镏必究,把傅全香学得维妙
维肖。从五女到西厢,何英的嗓音状态处于最佳时期,傅派的唱腔技巧也应用的得心应
手,逐渐化入自己的骨肉,这一个时期的何英争议最少,大家一齐叫好。《西厢》以后
,嗓音上的生理变化过早出现,青春的亮色逐渐隐去,唱腔方面则走上了“去傅化”的
路子,刻意地回避傅派的小腔和韵味。同一唱段,80年代的何英与90年代初的何英,唱
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其中《记得草桥两结拜》这个唱段表现得最为明显: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QQins8QVzk/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38XQukirsA/。前一段是她86年的录像,后一段是90年代初的录音,前一段古典韵味十足,大家都喜欢。对于后一段,一批老观众就有点微词了,好象看到一个好学生在写潦草字,深表痛...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2472
47
乱谈越剧之十一——再说何英(六)
有两个因素决定了何英三十年来的唱腔演变的轨迹:一个是嗓音的变化,一个是唱
腔技巧的变化。在78-83年的学艺阶段,何英的嗓音从一块璞玉,慢慢地被傅全香精雕
细琢,切磋成一块不世出的和氏璧,唱腔方面刻意摹傅,铢镏必究,把傅全香学得维妙
维肖。从五女到西厢,何英的嗓音状态处于最佳时期,傅派的唱腔技巧也应用的得心应
手,逐渐化入自己的骨肉,这一个时期的何英争议最少,大家一齐叫好。《西厢》以后
,嗓音上的生理变化过早出现,青春的亮色逐渐隐去,唱腔方面则走上了“去傅化”的
路子,刻意地回避傅派的小腔和韵味。同一唱段,80年代的何英与90年代初的何英,唱
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其中《记得草桥两结拜》这个唱段表现得最为明显: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QQins8QVzk/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38XQukirsA/。前一段是她86年的录像,后一段是90年代初的录音,前一段古典韵味十足,大家都喜欢。对于后一段,一批老观众就有点微词了,好象看到一个好学生在写潦草字,深表痛...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361
48
http://www.zasv.com/viewthread.php?tid=303322&extra=page%3D1%26
资源申明:本套资源特此献给torrentgui的朋友们,有你们的陪伴,torrentgui将越来
越好。
本套资源,请勿随便转载,请珍惜制作者的劳动成果。如果需要转载,请标明资源来源
:flag1020 @TorrenTGui,其他的均为乱转载资源。转载时且不要修改帖子资料,要感
谢网络上支持我和帮助我的朋友。谢谢大家理解和支持。
资源还缺少以下专辑,有档的筒子们请PM我。
旧百佳
47、《梳子与刮胡刀》(李丽芬)
55、《杨芳仪、徐晓菁重唱专辑》(杨芳仪、徐晓菁)
71、《包美圣之歌》(包美圣)
78、《祭文》(张洪量)
81、《心事谁人知》(沈文程)
84、《郑怡/王新莲/马宜中专辑》(郑怡、王新莲、马宜中)
85、《365里路》(文章)
99、《洪荣农专辑之三》(洪荣农)
可惜我最想的“祭文”仍然没有,看来只有以后自己去台湾淘了。
解压密码
www.zasv.com-jaben
台湾百佳唱片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79569
49
唉,文件太大了
我这耳朵还是找点MP3下巴

http://www.zasv.com/viewthread.php?tid=303322&extra=page%3D1%26
资源申明:本套资源特此献给torrentgui的朋友们,有你们的陪伴,torrentgui将越来
越好。
本套资源,请勿随便转载,请珍惜制作者的劳动成果。如果需要转载,请标明资源来源
:flag1020 @TorrenTGui,其他的均为乱转载资源。转载时且不要修改帖子资料,要感
谢网络上支持我和帮助我的朋友。谢谢大家理解和支持。
资源还缺少以下专辑,有档的筒子们请PM我。
旧百佳
47、《梳子与刮胡刀》(李丽芬)
55、《杨芳仪、徐晓菁重唱专辑》(杨芳仪、徐晓菁)
71、《包美圣之歌》(包美圣)
78、《祭文》(张洪量)
81、《心事谁人知》(沈文程)
84、《郑怡/王新莲/马宜中专辑》(郑怡、王新莲、马宜中)
85、《365里路》(文章)
99、《洪荣农专辑之三》(洪荣农)
可惜我最想的“祭文”仍然没有,看来只有以后自己去台湾淘了。
解压密码
www.zasv.com-jaben
台湾百佳唱片介绍:
http:...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053
50
这楼被版大歪的不行。。。。
版大该学越剧啊, 徐派大家金美芳还住在康州呢, 呵呵, 文豪可学唱《孟丽君》。
以下摘抄:
。。
上世纪80年代,越剧电视剧《孟丽君》的播出,让我记住了越剧演员——金美芳,由她饰演的元成帝更是光彩照人,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她那潇洒挺拔的姿态,华彩飘逸的表演,器宇不凡的眼神以及如行云流水般的演唱,全然到了浑然天成的境界。她那极具磁性的嗓音,犹如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无论从唱功还是到做派,真可以称之为炉火纯青入木三分。其中“游上林”一折,从唱腔设计到传神表演,都堪称一绝,甚是精彩。
金美芳1959年毕业于上海戏曲学校,是上海越剧院的小生演员,曾经得到著名演员徐玉兰的精心指导,很有徐派风格。其嗓音清脆悦耳,动作潇洒利落,表演传神逼真,有极强的艺术功底。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善于根据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把戏曲表演的程式化动作与民间舞蹈相结合,使得舞台表演愈加丰富多彩。
孟丽君是清代才女陈瑞生长篇弹词《再生缘》中的主人公,故事曲折跌宕:孟丽君因父蒙冤株连,女扮男装星夜逃走,留下自画像赠与未婚夫皇甫少华,少华御敌班师回朝,皇上赐婚,少华立誓非孟不娶,情急之中泄露出丞相...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