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四圣谛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U
发帖数: 702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帕奥禅师略说四圣谛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自 序
应当致力于了知四圣谛。
『诸比丘,正是由于不了知、不彻见四圣谛,因此你我一直在此长久的轮回中流转、徘
徊。是哪四项?
诸比丘,正是由于不了知、不彻见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导致苦灭之道
圣谛,因此你我一直在此长久的轮回中流转、徘徊。
诸比丘,那苦圣谛已经被了知与彻见;那苦集圣谛已经被了知与彻见;那苦灭圣谛已经
被了知与彻见;那导致苦灭的道圣谛已经被了知与彻见;对于存在的贪爱已经被切断,
通向存在的渠道已经被毁灭,已经不会再有来生。」(《相应部·第一边际村经》
Pathama Koñigàma Sutta, S 3.377-378)
「诸比丘,那些沙门或婆罗门不如实了知∶『这是苦』;不如实了知∶『这是苦集』;
不如实了知∶『这是苦灭』;不如实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对于这些人,我不
视他们为沙门中的沙门,不视他们为婆罗门中的婆罗门。这些尊者不能在今生以智慧亲
证、进入且安住于沙门果或婆罗门果。
然而,诸比丘,对于那...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圣谛纲要
声闻菩提,最主要的修学法门,就是“四圣谛”!四圣谛法门就是第一个叫作“苦圣谛
”,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
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这个圣谛的意思是说,这个谛,它的意思就是
说,它是法界里面的“谛实”之理,什么是谛实之理呢?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
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可以验证出,这个是法界里面确实的道理;不管你在东方、西方世
界,你去验证这个道理,它都完全成立的;乃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
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圣谛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谛实之理,它
可以让一般的众生,超凡脱俗;可以让一个众生,让一个凡夫,从凡夫的状况,因为修
学四圣谛的道理之后,他就可以成为解脱的贤圣;因为它可以让一切的众生成为贤圣,
所以就叫作圣谛!所以修学四圣谛,就是要让众生能够超凡脱俗,可以成为解脱道里面
的贤圣。
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四圣谛里面的道理:第一个苦圣谛是说,我们在法界里面,大家
在三界六道中轮转的时候,要来观察法界里面─在三界六道之中─它是有苦的;而且这
种苦,它是里里外外都是苦;所以在讲苦圣谛的时候,就是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四圣谛纲要
在上一篇文章中曾介绍了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关係,接下来要介绍声闻菩提其最主
要的修学法门,也就是“四圣谛”!四圣谛法门包含有“苦圣谛”,“苦集圣谛”,“
苦集灭圣谛”,以及“苦集灭道圣谛”。
为什麽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首先「谛」的意思,就是指圣谛的内容是法界裏
面的“谛实”之理——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就可以结论出它是法
界裏面确实的道理,所以叫作谛实之理。而为什麽它叫作“圣”谛呢?因为这个谛实之
理,它可以让一般的众生,在修学四圣谛的道理之后,成为解脱的贤圣,所以就叫作圣
谛!因此,修学四圣谛,就是要让众生能够超凡脱俗,成为解脱道裏面的贤圣。
四圣谛裏面的第一个苦圣谛,就是要观察:在法界裏面—在三界六道轮迴当中—是
有苦存在的;而这种苦的观察要从比较粗糙的开始,然后再慢慢观察到细微的。苦圣谛
裏面有三苦、五苦、八苦。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五苦就是诸天苦、人苦、畜生
苦、饿鬼苦、地狱苦;另外还有一种五苦,就是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不得苦,归结为五盛阴苦!如果把这五苦裡的第一个生老病死苦拆开来,成为生苦、老
苦、病苦、死苦,再加上后面...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圣谛4
四圣谛4
以下是杂阿含说四圣谛的一小部份
(节录自大愿比丘著作 “四圣谛要义”)
==============================
日出明相起 苦集灭道迹 知見无间等 现观四圣谛
日月出世间 如來說谛理 大热地狱怖 勤学无间等
因陀羅柱深 ! 猛风不能动 日出光明照 如实知四谛
无记莫論說 非宿命所作 檀越等诸事 非饶益莫诤
如如不離如 四圣谛悉持 佛法僧无疑 究竟離苦边
知断证修道 渐次无间等 譬如四 梯 顺次升殿堂
三转十二行 眼智明觉生 正念知当觉 知已知漏尽
身受百枪苦 长夜生死转 盲龜浮木孔 百分射甚难
八苦如实知 爱喜贪俱灭 无常变易法 诸受皆是苦
如如不離如 四圣谛悉持 佛法僧无疑 究竟離苦边
当今佛陀的弟子们,是否能真实的接受四圣谛、学习四圣谛呢?当时佛陀的弟子 又如
何?
看︽杂阿含经︾四一
a**u
发帖数: 8107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四圣谛1
☆─────────────────────────────────────☆
pattern (放手 ) 于 (Fri Feb 20 11:21:20 2009) 提到:
四圣谛1
四圣谛(苦与苦的止息)是佛陀原始教法,杂阿含,里宣说的佛法的总纲,
佛陀的观念、理论(教义)、看待事情的角度、所教的修行方法、所证果位,都由四圣谛
(苦与苦的止息)而出。
可以说脱离了苦与苦的止息的观念、理论(教义)、看待事情的角度、所教的修行方法、
所证果位,
都不是杂阿含中的佛陀原始教法。
以下是杂阿含说四圣谛的一小部份,可看出四圣谛有多重要。
(节录自台湾 大愿比丘著作 “四圣谛要义”)
==============================
日出明相起 苦集灭道迹 知見无间等 现观四圣谛
日月出世间 如來說谛理 大热地狱怖 勤学无间等
因陀羅柱深 ! 猛风不能动 日出光明照 如实知四谛
无记莫論說 非宿命所作 檀越等诸事 非饶益莫诤
如如不離
p*****n
发帖数: 1415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圣谛2
四圣谛2
因陀羅柱深 猛风不能动 日出光明照 如实知四谛
︽杂阿含经︾三九七(三九八)经:
佛告诉诸比丘說:﹁譬如小木棉球,被放置在十字路口,四方的风吹&#
63789;,就随风 飘向一方去。就像这样,若沙门、婆羅门对苦、集、灭
、道四圣谛不能如实知, 就可以知道这位沙门、婆羅门必会常依他人的
面色,别人說什么都不加以思惟就 跟从附和,
为什么会他人說这种好就跟随附合呢?就是因为他对四圣谛不能如
实知。
因此当他听了别人所說的话以后,就会随着他人的话盲目而行,这
就是此人 一向不修习四圣谛的智慧所致。
譬如忉利天帝释宫殿的柱子是用铜铁打造的,又 深入于地中,四面八方的狂风
如何的吹,都不能有所摇动的。就像这样,沙门、 婆羅门对于四圣谛如
实知,就知道这位沙门、婆羅门不会
r****n
发帖数: 825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佛是自悟四圣谛,所以才成为佛
阿罗汉是在佛陀的指导下证悟四圣谛,所以是声闻
一切诸佛和阿罗汉,都是通过四圣谛而证悟的。
而佛陀说世间只要有八正道,就会有阿罗汉,八正道的正见正是关于四圣谛的了解认识
,这个是从佛陀,善知识那里听闻和如理思维而确立的。
上座部之所以还不断有解脱者,是因为还有人在实行八正道。
S**U
发帖数: 7025
8
《杂阿含经》的根本部分,在十二分教中称为「修多罗」。从杂阿含经的各个相应名称,可以知道原始佛法「所说」,可以用四圣谛完全包括。「能说」和「所为说」的经文,则归类到八众诵,弟子所说诵,或如来所说诵。
五阴诵,六入处诵,苦圣谛摄。
杂因诵,苦集圣谛摄。
道品诵,苦灭道迹圣谛摄。
南传《相应部》将圣谛相应放在最后,也很有意义,以四圣谛总结佛法所说,除此更无余说。符合佛陀初转法轮说四圣谛的意趣。
北传《杂阿含经》目录如下∶
五阴诵第一(一相应)
一 阴相应(一七八经)
六入处诵第二(一相应)
二 入处相应(二八五经)
杂因诵第三(四相应)
三 因缘相应(七八经)
四 谛相应(一五0经)
五 界相应(三七经)
六 受相应(三一经)
道品诵第四(一0相应)
七 念处相应(五四经)
八 正断相应(佚)
九 如意足相应(佚)
一0 根相应(二七经)
一一 力相应(六0经)
一二 觉支相应(六七经)
一三 圣道分相应(一一四经)
一四 安
S**U
发帖数: 702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成佛也要见四圣谛。
杂阿含379 经 ── 转法轮经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三转、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觉者,我终不得于诸天、魔
、梵,沙门、婆罗门,闻法众中,为解脱,为出,为离,亦不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我已于四圣谛、三转、十二行,生眼、智、明、觉故,于诸天、魔、梵,沙门、婆
罗门,闻法众中,得出,得脱,自证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http://www.mahabodhi.org/agama/Class_Note_1.htm
S******0
发帖数: 227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生。
这些都是靠推理想象而说,没什么实际内容。按着经典死译,可能还马马虎虎,
离开经典让他自己说说?
“烦恼的错觉”,这本身就是个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概念,
烦恼哪有错觉?是生死的错觉,引发烦恼,而不是烦恼的错觉让众生受生死。
这又是错解集谛,颠倒因果。
四圣谛随时误解一条两条的。眼睛都不眨。还天天正见。
呵呵,“缘起法甚深”,这可是很多人不离口的一句话,
不过他们觉得自己很清楚。
缘起法确实有大乘中乘小乘的理解。没办法,悟性和实修决定的。
反正当年听那些所谓的原始佛法的人谈论缘起法,是不满意的。
还是接受Waichi的说法,和唯识等大乘合拍。这个太远了。
四圣谛的灭谛,本来就是实修证来的,不是背书背来的。
如果四圣谛读读书就都知道了,直接就明白涅磐寂静了,还打什么坐?
不过我还是收敛一下。太高深的我也不懂,弄太高就下不来台了。
r****n
发帖数: 8253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这段我必须要指出。
坛经的这句话,和佛法所说的四圣谛,完全背离。是四圣谛的反面,不如将其叫成"乐
谛"。
本来佛法所说的苦谛,是指世人错误的将本来是苦的万事万物当成是乐的。佛陀指出是
苦的。因为是苦的,所以才要厌离,要舍弃。
可是坛经这句话,和佛陀所说的刚好相反,它是说世人的错误的将本质是乐的万事万物
,当成是苦的.而解脱就变成绝对不能对世间万物舍弃,而是要去寻找藏在身中的,不
生不灭的如来藏佛性。
当然,大乘的人认为,佛陀最初教导四圣谛,教导无常,苦,无我,那是方便说,是给
根性下劣的人听的,是不了意的,而对那些根性很高的人来说,佛陀说常,乐,我,净
。而解脱要根据了意的常,乐,我,净。
f*******8
发帖数: 3612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生灭看得清楚”,只是四圣谛的一部分,还有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呢。
你不知道什么叫做生灭灭已,六祖讲的“刹那无有生相,灭相”,正是讲的“生灭灭已
”啊。
本来不值得回应,因为从你只顾贴不顾看,只顾下结论,不顾结论如何来的
行为看,你也不是个求道的人。
怕过路的被蛊惑进而误解六祖,对别人写两句。
当时写这个主题,是因为你无端挑起否定坛经的观点,
我感到非常震惊,觉得人如果不是疯了,怎么会这么信口开河,
自己看不懂,就敢说胡扯坛经不讲四圣谛。
不过当时还是客气,只说是“外道朋友”。
本来这些认识都应该以实修做支持再去对照佛经加深理解的,
离开实修,只是从文字到文字来研究禅宗经典或其他佛教经典,
都是邪路,让人分不清“真知真见”和“想象”,把佛法变成思辨哲学,
属于自迷迷人,和佛讲的自觉觉他正好背道而驰。
====================
即使不实修,面对坛经这种无数历代大德高僧都推崇的经典,
正确的说话方式应该是:
1 我没看出来坛经讲的和阿含经讲的佛法怎么一致。
(这是一种态度较强的说法,就是没看出来。逻辑上可以接受,态度上已经不对)
如果谦虚一点,应该说:
2. 我看不出来,...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圣谛的增上慧专指阿罗汉
「明」是四圣谛如实知,阿罗汉的四圣谛如实知才叫「增上慧」。初果的四圣谛如实知
是「慧」,不叫「增上慧」。
杂阿含八一七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复有三学,
何等为三?谓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何等为增上戒学?若比丘住于戒,波罗
提木叉律仪 ,威仪、行处具足,见微细罪则生怖畏,受持学戒。何等为增上意学?若
比丘离欲恶不善法,乃至第四禅具足住。何等为增上慧学?是比丘此苦圣谛如实知,集
、灭、道圣谛如实知,是名增上慧学」。
杂阿含八二一经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二百五十戒,随次半月来,说波罗提木叉修多罗。若彼善男
子,自随意所欲而学者,我为说三学,若学此三学,则 摄受一切学戒。何等为三?谓
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
何等为增上戒学?是比丘重于戒,戒增上;不重于定,定不增上,不重于慧,慧不增上
。于彼彼分细微戒,乃至受持学戒。如是知、如是见,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贪
、恚、痴薄,成一种子道;彼地未等觉者,名斯陀含;彼地未等觉者,名家家;彼地末
等觉者,名七有;彼地未等觉者,名随法行;彼地未等觉者,名随信行,是名增上戒学。
何等为增上意学...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4
「自洲以自依」,也译作「自灯以自明」,因为巴利原文 dipa,有「洲」与「灯」二义。
「自灯以自明」的意思,是修四念处,则四圣谛如实显现。杂阿含反复说见法的人「见法(四圣谛),得法,超越疑惑,不由他知,不由他度。」经文是互相呼应的。
修四念处,四圣谛如实显现,才是经说「自洲以自依」,「自灯以自明」的意义。
杂阿含20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毘舍离城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当勤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是如实知显现。于何如实知显现?于眼如实知显现,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如实知显现;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此诸法无常、有为,亦如是如实知显现。」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6.htm
Y**u
发帖数: 5466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 四圣谛
虽然佛教各种传统中都有许多佛经,但有种说法是,整个教法都包含在他最早的开示—
—《转法轮经》(Dhammacakka-ppavattana-sutta)中,那是他觉悟不久后,在波罗奈国
⑿的鹿野苑对五比丘所说。在这简短的开示中(大约只需二十分钟就可诵完),他解释了
中道与四圣谛的本质。这教导通用于一切佛教传统,就如一粒橡树籽包含了最后长成巨
大橡树的基因密码一样,一切多姿多彩的佛陀教法,都可说是从这“根本智”⒀中衍生
出来的。
四圣谛的形成,就如同阿输吠陀⒁的医方解释:(一)病症:(二)原因:(三)预后;(四)
治疗。佛陀总是充分利用当时人们熟悉的架构与形式,此例即是他心中的蓝图。
第一圣谛(病症)是苦(dukkha)——我们会感到不圆满、不满足与痛苦。虽然我们也可能
会对一个粗糙或超越的本质,有刹那或长时间的快乐;不过,心总是会有不满的时候。
这范围可能从极度痛苦,到一些无法持久的微细乐受——这一切都隶属于“苦”的范畴。
有时,人们阅读第一圣谛,却将它误解为绝对的陈述:“一切领域的实相都是苦的。”
这陈述为一切事物作了价值判断,不过那不是此处要表达的意义。若是如此,那就意味
着每个人...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圣谛4
当今佛教徒因为被过去文化背景思想及宗教信仰的影响,加上人人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性
,因此就少有人能对一件事情用客观的角度來内正思惟,因此就很容&#
63968;依自己的观念为主來判断事情,就很难突破先入为主的观念
习性,因此误解四圣谛是属小乘法,修此法是自了汉没有什么功德,因而
失去这么好的真理。 佛陀所說的法都是真实能当今自证的法,是超越科
学的,是有理性的,以人为本 ,并无任何的玄說,对任何的修行
人以及国家、社会都只有正面有益的,没有负面的害处。可惜当今的人比较喜欢找玄谈
刺激及感性的信仰,因此成就四双八士 的圣者就少了。当时佛陀的弟子
无論在家或出家,成就初果、二果者很多,甚至 出家比丘证得三果、四果阿&#
63759;汉也很多。这都是对四圣谛如实知、如实見、如实 完成而所成就的。&#
63925;如:佛陀在于鹿野苑中,三转十二法輪&
S******0
发帖数: 227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你没看出来印顺法师说的那个阿罗汉不能积累波罗蜜,
其实已经把自己抬到比佛还高明的境地了么?
字面上都是佛法,四圣谛,正见。
不过实际行的是:最好别跟佛学,万一被送到死胡同了怎么办?
真懂四圣谛么?首先把那个灭谛歪曲成断灭,散布解脱恐惧,还谈正见?
好像哥伦布时期的蒙昧人,不知地球是圆的,劝人千万别航海,
万一地球是方的呢? 万一跑到头,掉下去,再也不能积累波罗蜜了。
吓死人了,吓死人了。
f*******8
发帖数: 3612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你的意思是,苦是绝对的,非缘起,不依赖任何条件,
所以即使条件变了,苦还是苦,苦得要死。
即使涅磐了,还是苦的了不得。苦死了。
很好,很好,苦得大家都没盼头了。那还学佛干什么。别学了。
你和SeeU这里表达的意见互相不一样。但还能互相叫好,哈哈。
SeeU开始说坛经不讲四圣谛,后来改成坛经不讲苦圣谛,
现在已经慢慢认识到坛经其实是讲四圣谛的了。
而你还幻觉自己在附和他,你在附和空气啊?

当然
P******n
发帖数: 329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圣谛的次第的疑问
杂阿含经第397经里,佛说四圣谛的次第,必须是苦圣谛,苦集圣谛和苦灭圣谛无间等
,才能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在其他很多地方也提到了四圣谛的次第是苦集灭道。但是
有人问,不是要先修八正道才能证苦灭吗?为什么不是苦集道灭,而是苦集灭道?
p*****n
发帖数: 1415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圣谛3
四圣谛3
无记莫論說 非宿命所作 檀越等诸事 非饶益莫诤
每一个人的习性都是过去宿习和今世环境所养成的。也就是說,现今所养成的好
习性、坏习性是和环境及过去的宿习是有关系的,如果今世不加以自力
改善者, 当然是会影响今世的成就和未來的好坏。过去和现今不知有多
少自称是修行者或 证道者,但口却不離世俗名利、是非或
处处玄谈辩論无记或宿命。自己不知这些 都是修行者应離
、应断的不净思想。这些不净的劣习性不加以改善断除,反
而终 日不间断的谈論无关正法、修行、解脱之事,当然就难以成
就四双八士。甚至还 不断的在加强不净的惡不善法劣
;习性,佛陀亲自的劝诫大家,不应该谈論无益的话,应该要互相谈&#
p*****n
发帖数: 141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圣谛5
四圣谛5
三转十二行 眼智明觉生 正念知当觉 知已知漏尽
要断除苦集必须要依顺序渐次修行,
第一、 先要认識苦受的事实(苦谛),第二 、要内正思惟造成苦受的原因
(集谛),第三、应该要知道苦因可灭除(灭谛) ,第四、必须要亲自力&#
64008;实践学习灭苦的方法(道谛)。
对佛陀所說的苦集灭道 真理,要依顺序渐次的现观体验自证,如此就能
解脱世间一切的苦受了。佛陀初 转法輪度五比丘,也是依
苦集灭道的次第顺序开示的。
︽杂阿含经︾三七八(三 七九)经:
如是我闻: 有一次,佛陀住在波羅奈鹿野苑? 丰P人住处。当时,
世尊告诉比丘說:﹁此『苦 圣谛』,本是你们未曾听說过的佛法,当你
们听了以后正思惟、体会时,就会生 起法眼(正見)、生起智慧、生起
明相、生起内在的觉醒;此『苦集圣谛』、此 『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
p*****n
发帖数: 141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圣谛6
四圣谛6
身受百枪苦 长夜生死转 盲龜浮木孔 百分射甚难
要进道上升必定要有极 涤t套方法,佛陀所教导的苦集灭道就是一套健全的配 套方法
,先了解有苦的事实,思惟找出苦因,集苦原因找出來了,就要去灭除集
苦之因,要灭除集苦之因必须要有修行方法。这种有健全顺序的配套,只有大
智 慧者才能发现,也要有理性的智慧才能相信。相信以后必须要按照苦集灭道
的次 第力行实践修行,这种修行是和过去的习性及观&#
63907;不同的生活,因此难免会遭受 到种种修行上的苦受,这种苦受分
为身及心兩种。例如禅坐时脚痛、麻、腰酸背 痛等,这些是属身体部份
的苦。内心部份例如心猿意马难调伏,空虚、无聊、昏 沈等。其实这些
苦是比人生长期流转生活在地狱、畜生、饿鬼三惡道相比來&#
63855;是! 不算苦的。
︽杂阿含经︾四  (四 一)经记载,
S******0
发帖数: 227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有外道朋友说坛经不谈四圣谛,吾实不信也。兹录坛经如下:
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集谛)
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
(苦谛)
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道谛)
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
有一体五用之名? (灭谛)
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听吾偈曰:
无上大涅槃 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 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 自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 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 何为真实义
惟有过量人 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 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像 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 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 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 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 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 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 涅槃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 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 许汝知少分
S**U
发帖数: 702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http://www.dhammatalks.org/dhamma/Sutta/Dhammacakkappavattana2.
[The Four Noble Truths]
"Now this, monks, is the noble truth of stress:1 Birth is stressful, aging is stressful, death is stressful; sorrow, lamentation, pain, distress, &
despair are stressful; association with the unbeloved is stressful,
separation from the loved is stressful, not getting what is wanted is stressful. In short, the five clinging-aggregates are stressful.
[四圣谛]
比丘们,此爲苦圣谛∶生苦、老苦、死苦;忧、哀、痛、悲、惨苦;与不爱者共
处苦、与爱者离别苦、所求...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修内观,用经验检验四圣谛不难。佛陀时代证果的人多,因为修行是从当下可见的经验开始。
读一下 Jikoti 讲内观 Map to the Journey,你就知道解脱道其实不复杂。
玄学、哲学理论很难懂,从经验验证也不容易。
f*******8
发帖数: 3612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你只要起誓说:
我不打诳语,我从没说过,也从没有认为坛经不讲四圣谛。
我就收回自己的话。
别的都是废话。
S******0
发帖数: 227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有外道朋友说坛经不谈四圣谛,吾实不信也。兹录坛经如下:
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集谛)
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
(苦谛)
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道谛)
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
有一体五用之名? (灭谛)
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听吾偈曰:
无上大涅槃 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 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 自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 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 何为真实义
惟有过量人 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 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像 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 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 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 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 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 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 涅槃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 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 许汝知少分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下面这一段,可以跟佛陀认可的阿罗汉自述解脱境界,比较一下。两个刚好相反,阿含
经的阿罗汉解脱,生灭看得清楚。不是什么「没有生灭」。
看到生灭,才是现观苦圣谛。现观苦圣谛,才有<法句经>说的∶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没看到生灭,就是没有看到苦圣谛。没看到苦圣谛,就不会有对苦的出离,就没有解脱。
苦为什么被称为「圣谛」?因为只有圣人才能直接体验肯定它(生灭)是苦;凡夫陷在
苦里,而没有苦圣谛。<佛遗教经>说∶苦真是苦(谛),不可令乐;集真是苦的因,
没有别的原因。
杂阿含254经
......
「世尊!于世尊法中得阿罗汉,尽诸有漏,所作已作,舍离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
,正智心解脱,当于尔时,解脱六处。
......
犹如大石山,四风不能动,色声香味触,及法之好恶,六入处常对,不能动其心。心常
住坚固,谛观法生灭。」
南传:增支部6集55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54.htm
佛陀第一次说法,<转法轮经>自言∶我因为现观四圣谛,成佛。大乘初期的龙树菩萨
,都没有听过讲「佛性」的大乘经。
当然若有人说佛性是阿罗汉不知道的,那没什么可说。
有人要相...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生灭是五蕴,是有为法
生灭的灭,也就是寂灭,这是涅槃,是无为法。
因为看到了生灭的过患,决定舍弃生灭,舍弃五蕴,才有生灭的灭,才有涅槃
这是邪见。六祖的这个,叫做“本无生灭”,也就是说,其实生灭也是不生灭,生灭是
幻,不生灭是真。因此就不需要舍弃生灭,舍弃五蕴,所谓当下即涅槃,这些才是六祖
的思想,也是一种极其典型的邪见。
而且这种情况还可能是禅定境呢,禅定当中由于专注于一个所缘,没有所缘目标的变换
,于是误认为无有生灭,但其实是被蒙蔽。
六祖确实不懂四圣谛,是个神我外道。
S**U
发帖数: 7025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坛经论四圣谛
I found it ironic that robbin just praised your spiritual achievement a few
posts above. If your post shows 'spiritual achievement', I'd not wish anyone
to have such 'achievement'. YMMV.
发信人: robbin (robbi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坛经论四圣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7 02:35:07 2013, 美东)
作为本版老ID,我知道freeman有修证,且其证悟比你高。
a**u
发帖数: 8107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坛经论四圣谛
☆─────────────────────────────────────☆
Samuel10 (Samuel) 于 (Sun Aug 15 01:33:05 2010, 美东) 提到:
有外道朋友说坛经不谈四圣谛,吾实不信也。兹录坛经如下:
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集谛)
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
(苦谛)
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道谛)
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
有一体五用之名? (灭谛)
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听吾偈曰:
无上大涅槃 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 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 自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 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 何为真实义
惟有过量人 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 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像 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 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 二边三际断
...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32
这里最不相信自己的就是你啦。 不然干嘛整天折腾那个佛陀说了什么话?

义。
见法(四圣谛),得法,超越疑惑,不由他知,不由他度。」经文是互相呼应的。
知显现。于何如实知显现?于眼如实知显现,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
、若乐、不苦不乐,彼亦如实知显现;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S**U
发帖数: 7025
33
杂阿含412经 (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时,有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说∶
「我知法律,汝等不知;我所说成就,我等所说与理合,汝等所说不成就,不与理
合;应前说者则在后说,应后说者则在前说。」而共诤论言∶「我论是,汝等不如,能
答者当答!」
尔时,世尊于禅定中以天耳闻诸比丘诤论之声,
闻已,往诣食堂,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
「汝等比丘众多聚集,何所言说?」
时,诸比丘白佛言∶
「世尊!我等众多比丘集此食堂,作如是论∶『……如上广说。』」
佛告比丘∶
「汝等莫作如是诤论,所以者何?如此论者,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
非智、非正觉,非正向涅盘。
汝等比丘应如是论议∶『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
』所以者何?如是论议是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盘。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
佛说是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应部56相应9经/诤论经 (庄春江译)
「比丘们!你们不应该诤论∶『你不了知这法、律,我了知这法、律;你了知这法
、律什么!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2278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四圣谛的次第的疑问
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转贴):
第一示相转:佛对二乘人指示出四谛真实之相。佛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
。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第二劝修转:佛说此是苦、你当离。此是集,你当断。此是灭,你当证。此是道,你当
修。
第三作证转:佛说此是苦,我已离。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
修。
每一谛都有示相、劝修、作证三转,三四十二,因称三转四谛十二行法轮。
详解(转贴):
第一个是“示转”,也叫示相转。这个示转就是“肯定四谛的真实性”:苦就是苦,集
就是因,灭就是清凉,道就是真正能够出离的方法。就是我们才念的,阿[少/免]楼驮
说的那个话:苦里边一点也找不出一点乐;集就是苦的因,除了集之外没有其他因;这
个灭,就是因灭、苦灭之后,就得到那个清凉境界;能够达到灭的这个道路,除了这个
道谛以外,没有其他的方法。所以“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先要认识它
,肯定它是正确的决定不移的,这个现境先要说,叫示转、示相转——告诉你这个样子
,四谛的样子先告诉你,这是第一转。
第二转,“劝转”,又叫劝相转。就是你知道之后,你就要行,要劝你修这个四谛。“
指...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5
☆─────────────────────────────────────☆
SeeU (See you) 于 (Wed Oct 17 01:54:14 2012, 美东) 提到:
阿罗汉才断无明,是佛教传统的共识。最近几年,有随佛比丘主张初果就断无明。本文
从南北传相应阿含的修多罗部分,来探讨这个观点是否成立。
杂阿含203经
诸比丘!云何一法断故,乃至不受后有?所谓∶无明离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记说∶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南传:相应部35相应80经
「大德!而怎样知、怎样见,使比丘的无明被舍断而明生起呢?」
「比丘!这里,比丘听闻∶『一切法都不值得执著。』比丘!当比丘听闻∶『一切
法都不值得执著。』时,他证知一切法;证知一切法后,他遍知一切法;遍知一切法后
,从不同点看见一切相∶从不同点看见眼,色……眼识……眼触……也从不同点看见凡
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或乐、或苦、或不苦不乐受。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03.htm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是对阿罗汉的描述。北传<杂阿
含...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
我们略说了佛法的两大甘露法门,也就是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并且从各种不同的层
面,来说明佛法中的这两个主要道之间的差别法相。我们要接续上一个单元的主轴,也
就是要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并且也要详细的来解
说这两个主要道修行的内涵和修学次第。
前面我们说过,二乘法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也就是经由断除我见和我执以后,烦
恼灭尽了而取证解脱果,从此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因此而得以免除生死轮回之苦;而
大乘菩提的修行,则是从亲证第八识入手,然后依次第进修,圆满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
证过程以后,得以成就究竟的佛道。然而在这当中,大乘菩萨同样是要断除烦恼障,要
修证解脱的法门;而二乘菩提的行者,虽然可以断尽烦恼取证解脱了,但是他们却不知
也不证大乘菩萨所亲证的实相心----如来藏,因此而说大乘菩提所修所行函盖解脱道。
也就是说,菩萨在解脱果方面如果无法圆满,当然也就无法成佛了。
接下来,我们想从两个层面来说明“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的道理所在。第一个层
面,是从“佛菩提道之四圣谛函盖解脱道之四圣谛”这样的角度来作说明。
四圣谛是所有的佛子们所耳熟能详的法道,但是对于四圣谛...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附佛外道的特征
☆─────────────────────────────────────☆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于 (Thu Oct 13 18:11:02 2011, 美东) 提到:
It pains me to read that long post. Can I ask more questions in a new
post?
What is right or what is wrong in WaiChi's opinions?
=================================================================
发信人: luobing (萝冰),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合集] 关于和胡茵梦的见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13 18:07:24 2011, 美东)
☆─────────────────────────────────────☆
luobing (萝冰) 于 (Thu Oct 13 18:18:59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38

这个也要回到经文中去看,是否有明,再明一点,更明一点这样的经文
如实观五阴的集灭是为明的这段经文,显然就不是这样说的
相反是干脆利落地指出,如实知五阴的集灭则为明
而另外一篇经文指出初果[如实]知四圣谛,[如实]知十二因缘
而不是说初果知四圣谛一点,二果多一点,三果更多一点,
或者十二因缘,初果知一点,二果多一点,三果更多一点
相反,经文中指出贪爱的断舍是一点一点的过程,而不是无明
这个就符合四圣谛的三转十二行,因为二转开始就在修灭苦的道路
也就是离贪断爱的八正道,贪爱就是一点点的断。
明不会一点点明,真因为初果断了无明,而贪爱要一点一点的断
所以初果还有可能多次轮回,才结束
因为五阴的集,是爱,爱不断,还会轮回。
所以断了无明,还会有爱,还会有轮回。
明就明,涅磐就涅磐
你看相应部的经文会有这样的感觉,自然
因为相应部的转法轮经有点问题,讲修八正道而见四圣谛,暗示无明最后断,
所以后来的行文也是如此,并不奇怪
但是单单从这篇经文当中就已经自相矛盾,更不用提与其他的经文不符合
四圣谛贯穿全部修行是因为,都是围绕四圣谛而开展的
第一转,如实知四圣谛
第二转,修四圣谛
第三转,证四圣谛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生活中的缘起》佛使比丘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0
来自主题: _waichi版 - [无标题]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serawang (皇叔郎), 信区: Wisdom
标 题: [合集] 十年总结,号召大家一起研究以下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1 23:44:15 2009)
☆─────────────────────────────────────☆
Anicca (无常) 于 (Sat May 23 06:53:12 2009) 提到:
GYFM和waichi在wisdom版的十年控制已经结束,目前神棍waichi也从版上消失,信徒们
自己去了俱乐部,哪怕waichi重新上线,也绝无可能像以前那样,wisdom显然迎来了一
段新的历史。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候,我个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对以前发生的事情进行总
结,历史不应该再重演,希望这些总结,这些研究能够防微杜渐,也能让参与事件和对
事件感兴趣的人有所启发。以下是我个人列出的一些很重要的问题,也是我长久以来一
直思考的,现在邀请版上有兴趣的人见仁见智,一起来研究,也建议版主能够发起相关
的活动,给予必要奖励。
我大概列出了以下一些需要研究总结的问题
...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
教僧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
者忠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
律,胡说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次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
律搞外道的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
一的大迦叶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
出的是佛经,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
了发展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
量的佛经及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
共同特征: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
,攻击贬低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
为攻击佛弟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六章 初转法轮

    八支道中胜,四句谛中胜;
离欲法中胜,具眼人中胜。
——《法句经》
前绪
古印度因其著名的哲学家和宗教师而闻名于世。他们对人生以及人生目的有着各
种不同观点和见解。《长部》中的《梵动经》讨论了佛陀时代流行的六十二派哲学思想。
与当时宗教信仰大相径庭的是顺世派的断灭论,叫做车婆克,以其创始人命名。
根据古印度的顺世派(1)(巴利语和梵语称之为--lokayata),人死之后,丢下他产
生的一切能量,不再有任何存在。在他们看来,死亡是一切存在的终结,只有现在才是
真实。“尽情地吃喝玩乐,死亡将降临每一个人身上。”这好象就是他们的思想体系。
他们主张“宗教是愚昧的背,精神方面的病态。”“道德是一种欺骗,只有及时行乐才
是真实。”死亡是生命的终止,不相信一切善良、高贵、纯净和悲悯的东西。纵欲主义
,自私自利,对庸俗意念的断然肯定等被认为是一种荣耀。人们不需要控制自己的情欲
和本能,因为这些全是人类的自然产物。”(2)
另一种极端思想认为,解脱只能由严酷的苦修而达到。这完全是一种宗教思想,
被当时享有盛名的宗教团体的苦行僧所信奉。在菩萨精进求证佛道时,侍奉他的五...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6
发信人: LilacDream (),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31 13:34:08 2016, 美东)
太深奥了!看不明白,虽然我对佛教很感兴趣,总想通过它能静心明目
=============================
发信人: Hall (Hall),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ug 31 15:03:40 2016, 美东)
在看过一些文章后,例如不净观,有时偶尔也会把人体和一些恐怖或恶心的图片或场景
联系起来,对减少欲望来说似乎有些短暂的效果。 这能算是一个起点吗?但其实大多
时候是不愿意或不甘心朝这个方向观想,这也许算是凡心太重了吧。
================================
如果不到一定程度,不建议一下就直接长期修不净观
因为有后遗症 佛陀后来教观察呼吸
观察身体举动或心理活动就够了,重要的只是观察 日常生活随时观察
不然,只好时常观察
接着是,要再观察...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7
================================
如果不到一定程度,不建议一下就直接长期修不净观
因为有后遗症 佛陀后来教观察呼吸
观察身体举动或心理活动就够了,重要的只是观察 日常生活随时观察
不然,只好时常观察
接着是,要再观察甚么进步较快
总而言之,只要一直观察身或心,一定会觉得身心不是我
突然突破一个境界,内心轻安清净,不会想过去现在未来得一些杂念(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内心清净
然后呢?
这才是开始进入重点 : 慧 。 也就是与四圣谛相应。
根据记载,佛陀菩提树下刚成道出来,第一次说法度五比丘时说,
佛陀说,他是因四圣谛而成佛。
这一篇经文珍贵的是,它可能是佛陀在世间第一次说法,
它让我们窥视佛陀当年以何证道成佛
佛陀第一次说法,不断说四圣谛,一再强调四圣谛,说了三次,
可见他在佛陀心中的重要性。 此为三转法轮的意义。
由于佛陀三转法轮 确立了四圣谛在佛法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缘起法 每个人观察的重点、角度 也许可以有一点变化 也许不妨碍证悟
无我 每个人观察的重点、角度 也许可以有一点变化 也许不妨碍证悟
无常 每个...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8
☆─────────────────────────────────────☆
purdueguy (深信因果 往生净土) 于 (Sat Aug 14 12:04:20 2010, 美东) 提到:
如题
不希望runsun同学进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不希望又成为一个打
架的帖子。
我最近想打坐,所以来问。
谢谢大家,也谢谢runsun同学。
☆─────────────────────────────────────☆
lingsu (dunzie) 于 (Sat Aug 14 14:22:59 2010, 美东) 提到:
网上一搜一堆材料

☆─────────────────────────────────────☆
Yisu (yisnotme) 于 (Sat Aug 14 14:25:26 2010, 美东) 提到:
真正的禅宗是不太讲打坐的. 南传并不是十分了解, 看过一些阿姜查关于打坐的文字.
看上去很像小止观, 也就是数息, 随, 止, 观, 还, 净. 个人理解禅宗的日常修行, 类
似四念住中的心念住.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初学者谈 “信” 和 “疑”

说的
我觉得做任何一件事总是信+疑
一 因为信,所以我们初步选择做下去,有这基础才能以后各种事。
二 因为疑,所以我们在做的过程,有不确定感,要探究做的结果。
一是”信根”,
有这样的”信”的基础的意思。五根之ㄧ。
五根五力是在佛陀原始说法中说的,
所以是说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七觉支、各阶段的成果与四果。
理论、方法、成果。
当听闻四圣谛(理论)之后,以”信根”为基础,继续依据八正道四念处七觉支(方法)做
下去。
要走得长,就要培养”信力”(五力之ㄧ)。
怎么培养? 就是不断验证。
自己依方法做下去,各阶段的结果(成果),与佛陀说结果相验证,”信力”就愈强。
自依法依,互相验证。
没有验证的”信”,虚虚的。
一开始就要别人对佛、法(某人说的佛法)、僧(某师傅)净信不疑,
是不对的,牛头对马嘴。
我们可以颇相信、非常相信、傻傻的相信,但不会净信不疑。且也做不到。
当”方法”不对,理论与成果就对不上,就慌了。
有抛弃四圣谛,另建理论的,有乱解释的,看起来很像,似乎对的
其实很慌乱一堆东西杂凑在一起。牛头对马嘴。
当方法对了,无论用什么形式解释,都很安稳。
二是十结中的”疑结”
在做的过...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 学佛基本问题
发信人: RayChild (雷孩儿),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学佛基本问题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Mon Jun 14 00:36:19 1999), 转信
我给你滤一下:
1.选择信仰时需要被告知的;
好奇,
也是为生死预作准备
比其它哲学或宗教,也许佛法是不错的方法。
四圣谛。烦恼(苦)之熄灭。
脱离四圣谛的理论或修行,皆非佛法。
戒(不可做)律(该做)是给修习佛法者用的。
法律是世间用的。
2.起信需要知道的;
佛陀的苦已止息。凡夫没有。
从很细,到一般人能感受的,没有哪一件事是常。
无常是体会一切佛法的基础之ㄧ。
可以轻易体会到。但不容易真正体会的很完全。
说来话长,我以前写过一些心得。
“无我” 心里就会寂静。
(应该说,一般人心里杂音很大。)
严格说,等”无我”才能理解。
基本上,应该都一样。
真正体会“无常”者,必会体会”无我”
无我者,涅盘。
但是无常是佛法的基础,第一个该体验的。
脱离四圣谛的理论或修行,皆非佛法。
也就是外道。
3.开始实修前需要知道的基本知识;
无常 无我 涅盘
我自己认为应该是一体。
“空”也...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