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四禅八定
首页 2 3 4 5 6 末页 (共10页)
a***n
发帖数: 1993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时轮金刚法概说(下)zz
http://www.shilun.org/1_introduction/sljgjjb.htm
时轮金刚法概说
作者:陈士东
依据时轮乘中心思想的指导,该派对自然界作了划分,得出外轮、内轮、密轮三个时轮
概念,用以说明宇宙和生命在时间中的生灭规律。其中,外轮是指天体四大洲、八小洲
、山河大地等物质世界的形成、存在、变化乃至毁灭的运转规律;内轮是指人体的 (
色、声、香、味、触 ) 五种体觉、十六禅觉 ( 由初禅到四禅的禅定体察 ) 的变化规
律;密轮是指修生起次第的本尊、圆满次第的气、脉、明点等修治法门。
时轮乘对时间有着独特的计算方法,他们对宇宙的运动规律了如指掌,修持也是按规律
进行,因现象幻变是随着时间变化而运转,必须对时间进行很好把握,才能增进修持的
进度,这种把握的前提是必须学习 “ 时轮金刚时间计算法 ” 。此种算法较为复杂,
于此不便详述,其基础是要理解三轮运转的相应规律。
时轮乘指出,天地时间周期以年为 “ 时 ” ,日行十二宫,时行 21 , 600 次分为
“ 轮 ”( 时轮历上,一昼夜平均为 60 时分, 360 日 ×60=21600) ,按此周而复始
,流转...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
四大菩萨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五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智慧的意义
二、智慧的类别
三、智慧的证得
四、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的本迹
四、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的功德
五、智慧的重要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又出席宝莲寺主办的佛学讲座,非常高兴。特别是今
晚是举世狂欢的圣诞之夜,各位竟然放弃物质的享受,谢绝一切人事的应酬,出席本人
主讲的佛学讲座,共同讨论佛法,争取高级的精神食粮,更加令本人倍感兴奋外,不得
不佩服各人善根深厚,且独具慧眼。因为今晚此刻,即八时零六分此刻,世界各地,很
多人都在举行圣诞舞会,或共进圣诞大餐;可谓锦衣玉食,享尽人间富贵荣华。但世界
各地,同时在此一刻,即八时零七分此刻,不知多少人在饥寒交逼中,无法度此寒夜;
不知多少人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瑟缩街头,受尽寒风严雪的折磨。甚至有人在战争祸
乱中,受尽战火洗礼,备受生命威胁。香港人,非常有福气,由于积福向善所致,往往
逢凶化吉,遇祸成群。但在平安享乐中的我们,可曾想及他们的凄苦,而寄予同情,或
思以拯救?
虽然,站在因果定律方面说,人生的痛苦与快...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1021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对证果的错误认识
(个人浅见,写得也比较粗略,仅仅供这里交流用,任何人不要转载传播到到其他任何
处)
一。认为证果者必然有大神通,大能力,必然有突破物质限制的能力,这一点是根本不
懂佛法解脱为何物,佛法解脱是彻底熄灭贪嗔痴,是灭苦,是取证涅槃,和神通以及改
变物质限制能力没有任何关系,那些拥有神通的,可以变化自在,穿墙入地的人未必是
证果者,只是禅定或者邪术的结果。须深经当中的慧解脱阿罗汉,就没有任何神通。佛
陀在世的时代,这种慧解脱阿罗汉也是大多数。杂阿含四十五经“五百比丘中,九十人
三明,九十人俱解 脱,余但慧解脱”
二、认为证果者都有四禅八定。这个也是错误的观点。因为解脱主要是慧,四禅八定并
不是必须的,只能说是解脱的一个有力辅助工具。根据原始经典以及后来的部派佛教记
载,初果和二果者相当多都不具备四禅八定。但是三果和四果则基本都有四禅八定,但
是少数的全分慧解脱阿罗汉,只依靠接近初禅的欲界定就证果,比如须深经当中的全分
慧解脱阿罗汉。但是在这个时代,这种慧力极强的阿罗汉应该已经很少,甚至也可能没
有了。
三、认为证果者没有疾病,临终瑞相,甚至无疾而终。有些人认为证果后会诸事顺利,
无病少灾。这个
Y**u
发帖数: 5466
4
☆─────────────────────────────────────☆
GWZW (GWZW) 于 (Thu May 3 17:39:31 2012, 美东) 提到:
轉貼,
涅盘中是什么境界 ?
末学看过很多人阐述过涅盘, 最常看到的说法就是 : 『涅盘就是无贪, 无瞋, 无痴的
快乐又殊胜境界, 清凉无烦恼, 我们修行, 打坐就是最终进入这个境界』. 但是这其实
是个大误解, 我们从很多经教上都可以看出, 这里引述了”阿毗达摩论",如果不嫌烦琐
而对此题且有兴趣的同修, 不妨探讨一下, 看看佛法所述的涅盘到底是指什么 ?
『阿毗达摩论"的究竟法中的见地 :
虽然究竟法是实际上存在的实质,但由于它们非常微细深奥,所以缺乏训练的人无法觉
知它们。这种人无法知见究竟法,因为他们的心受到把究竟法包装成世俗现象的概念所
蒙蔽。唯有在运用如理作意(yoniso manasikara)之下,人们才能超越概念,直取究
竟法为其智的目标。如是究竟法被形容为属于究竟智范围里的目标。[1]
共有四:在经教里,佛陀一般上把有情或人分析为五种究竟法,即:色、受、想、行、
识五蕴(pabc...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十七章 舌战群儒
《宗门往事》第十章,咱们讲过本净禅师在大内宫廷雄辩滔滔,开了宗门舌战群儒
的先河。
这一章,我们再聊聊马祖的两位杰出弟子,大珠慧海和鹅湖大义禅师舌战群儒的另
一番景象。
大珠和尚是在自家门口接受佛法专家问难,鹅湖大义禅师则是应邀在皇宫麟德殿与
学者论义。
01.越州有大珠
慧海,只知是福建南平建瓯人,不知生卒之年。他的启蒙老师是浙江绍兴(古称越
州)大云寺智和尚。
提到越州,还要多说两句。这个地方早期叫做会稽,隋唐改名越州,宋高宗时期又
叫绍兴。越州是唐代江南最大的中心城市,相当于今天上海那样的经济地位;同时又是
文化中心之一,唐宋时期几乎所有著名诗人都来过绍兴。现代则出了个大文豪鲁迅先生。
慧海初参马祖的经典故事,几乎人人周知,不仅充分体现了宗门直指人心的风格,
而且道理又是那么浅显易见。
马祖一见慧海,明知故问:“你来这里想做什么呀?”
这还用说吗,我不远千里跑到这里,还不是向您老人家“求佛法”嘛。
马祖说:“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哦
,自家还有什么无尽...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十七章 舌战群儒
《宗门往事》第十章,咱们讲过本净禅师在大内宫廷雄辩滔滔,开了宗门舌战群儒
的先河。
这一章,我们再聊聊马祖的两位杰出弟子,大珠慧海和鹅湖大义禅师舌战群儒的另
一番景象。
大珠和尚是在自家门口接受佛法专家问难,鹅湖大义禅师则是应邀在皇宫麟德殿与
学者论义。
01.越州有大珠
慧海,只知是福建南平建瓯人,不知生卒之年。他的启蒙老师是浙江绍兴(古称越
州)大云寺智和尚。
提到越州,还要多说两句。这个地方早期叫做会稽,隋唐改名越州,宋高宗时期又
叫绍兴。越州是唐代江南最大的中心城市,相当于今天上海那样的经济地位;同时又是
文化中心之一,唐宋时期几乎所有著名诗人都来过绍兴。现代则出了个大文豪鲁迅先生。
慧海初参马祖的经典故事,几乎人人周知,不仅充分体现了宗门直指人心的风格,
而且道理又是那么浅显易见。
马祖一见慧海,明知故问:“你来这里想做什么呀?”
这还用说吗,我不远千里跑到这里,还不是向您老人家“求佛法”嘛。
马祖说:“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不顾,抛家散走作什么?”哦
,自家还有什么无尽...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
中国台湾:宋泽莱
在中国、日本这些大乘佛教的流行区,阿含经一向被视为小乘经典加以忽略,
但自一八二○年后,欧洲诸国的学者开始重视阿含经,他们确认阿含经并非仅是小
乘经典,实则是释迦时代的原始教说,里头记载了当时佛教的客观环境、反应佛陀的人
本主义、生活经验、力求解脱的精神,
它是唯一不被过份神教化的佛教经典,也是活生生的佛陀的一幅实人的图像。
在日本,到了差不多十九世纪的末叶,留欧的学者接触到了南传的五部尼柯耶(南
传巴利语佛教经典),再对照北传中文“四阿含”,以及从十八世纪末叶百多年来欧人
从印度、中亚细亚的出土文物、手抄经,
由各方面进行研究,了解阿含是原始佛教的圣典,是佛陀最早的言行记录。这一套
原始的教义,将有助于了解往后佛教的发展情况。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可以从几方面来加以了解。
1.首先是佛陀思想的逐渐瓦解。在根本佛教时期,佛陀基于当时对抗乌云漫天的
印度形而上宗教学,提出了他的“无我论”“无常论”“涅盘寂静(解脱见解)”,来
遏止大我或梵我(Atman or Brahman)的奥义书论者的学说。
并且为了不使学生遗忘解脱之道不离人本经验,把他的教法限...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281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
这文章资料挺是丰富的,可惜虽然作者博学,但未得“无常变通”之妙意,每次对派别
的领会,一定要定型化。。然后,定型的哪有不碰棱角的?,所以,很自然的,他又走
向“对立化”。。从对立化中,你是不是反而更觉得他“博学了呢?。。
其实,根本不需要对立。。需要的,只是“否定式”“放下”。。
正好我刚讲到放下。。讲到修行,是“之”字型不断上升的。。
以”之”字为框架,你就能发现不同派别为什么都是beautiful的了。。这是因为,你
会发现,“之”字上升中的那些平台,那些中间过程,怎么都被不同的派别描述得那么
清楚呢?。。

由各方面进行研究,了解阿含是原始佛教的圣典,是佛陀最早的言行记录。这一套
原始的教义,将有助于了解往后佛教的发展情况。
原始佛教教义的沦亡,可以从几方面来加以了解。
1.首先是佛陀思想的逐渐瓦解。在根本佛教时期,佛陀基于当时对抗乌云漫天的
印度形而上宗教学,提出了他的“无我论”“无常论”“涅盘寂静(解脱见解)”,来
遏止大我或梵我(Atman or Brahman)的奥义书论者的学说。
并且为了不使学生遗忘解脱之道不离人本经验,把他的教法限定在眼耳鼻舌身(十
二入处)里头,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基本教理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请问:什么是佛法呢?佛法的内涵是什么呢?各
位菩萨,您是不是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才好呢?的确!如您所想的一样,佛法太浩瀚、太
广大了,真的是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才好呢。我们来举述一段文字,请您仔细听听看这样
的说法,是不是佛法的真实道理呢?
譬如北投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大禅师,他是这样说的:
“佛教的教理有一个基本原则,那也是释迦世尊对于宇宙人生的特别开悟,悟到一
个缘生的道理。所谓缘生,就是因缘所生,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各种的现
象。比如说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文章,能够到达读者的手里,能够使得读者明白一
些有关佛教的问题,这中间的关系看来简单,实际上则是复杂之极;文字的来源及修养
,知识的累进及吸收,作者的健康、热忱及见解,加上文具的制造及运用,文稿的检字
、排版及印刷,邮件的寄发及传递,最后还得有读者自己的兴趣、知识及精神,才能完
成一篇文章从作者到读者之间的任务。这种关系的举例,尚且是粗浅而且是明显的,如
果要更进一步的考察,每一个关系的单元上,也都连带著许多的关系,这种关系连带关
系的现象,便是因缘。事物的出现,是由于因缘的聚合,事物的消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基本教理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请问:什么是佛法呢?佛法的内涵是什么呢?各位
菩萨,您是不是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才好呢?的确!如您所想的一样,佛法太浩瀚、太广
大了,真的是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才好呢。我们来举述一段文字,请您仔细听听看这样的
说法,是不是佛法的真实道理呢?
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大禅师,他是这样说的:
“佛教的教理有一个基本原则,那也是释迦世尊对于宇宙人生的特别开悟,悟到一
个缘生的道理。所谓缘生,就是因缘所生,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各种的现
象。比如说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文章,能够到达读者的手里,能够使得读者明白一
些有关佛教的问题,这中间的关系看来简单,实际上则是复杂之极;文字的来源及修养
,知识的累进及吸收,作者的健康、热忱及见解,加上文具的制造及运用,文稿的检字
、排版及印刷,邮件的寄发及传递,最后还得有读者自己的兴趣、知识及精神,才能完
成一篇文章从作者到读者之间的任务。这种关系的举例,尚且是粗浅而且是明显的,如
果要更进一步的考察,每一个关系的单元上,也都连带著许多的关系,这种关系连带关
系的现象,便是因缘。事物的出现,是由于因缘的聚合,事物的消失,是由于因...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3668
11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Re: 须深经原文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须深经原文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 22:52:48 2009)
你例出个主题, 比如说想谈 "慧解脱到底需不需要禅定"?
然后由我主导谈啥, 由我主导发问你, etc...
而并非你想谈 "慧解脱到底需不需要禅定", 你主导谈啥,
因此你主导去问四禅八定是指什么?
因为那只不过是你 "自我" 认为, 要谈慧解脱到底需不需
要禅定, 就理所当然的, 必需要先知道四禅八定是指什么!
但那是因你不懂而已, 如果事实上是, 四禅八定要用三数
月才能了解, 但了解四禅八定与慧解脱到底需不需要禅
定之答案无关, 因为答案要点根本不在那, 则依你主导指
定去问去谈, 岂非9不搭8谈亿年也不沾边? 是吗?
你这次并非谈实法修行事, 而主要是学术研究慧解脱需不
需要禅定.
我意思是, 你看完了万本一切佛经, 也文字上全看懂了那
万本佛经, 但你会还是连文字上都还不懂慧解脱需不需
要禅定, 亦找不到答案.
因为哪怕你文字上全看懂了那万本佛经,
l*****a
发帖数: 38403
1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给基扫盲:佛教
佛陀的根本教义
何谓根本教义
此所谓根本教义,顾名思义,乃是佛教教义的基础或原则。佛陀悟道之前的印度,没有
这样的思想,佛教的悟道,便是开发了自有地球的人类历史以来,从未发现过的真理,
这个真理,便是说明宇宙人生的存在及其变迁的原理,明乎其中的道理之后,便可循着
此一道理的轨迹,走向超脱的境界。
所以,当释迦世尊成道之后,最初说出的教法,即是从其大觉智慧之中流露出来的根本
教义。但是,佛陀在世,一共度过了四十多年的传道生涯,在此漫长的岁月之中,他遇
到了各色各样的个人和群众,也经历了好多文化背景和风俗语言并不相同的环境,为了
适应各种不同的对象,便以种种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宣说他的教法。然而,宣说的角度
和方式虽有不同,却是为了同一个原则,站在同一个基础,那便是佛陀的根本教义。
印度宗教的梵天和人类
在佛陀以前的印度宗教,认为宇宙万物均系梵天所生,在祭师阶级的婆罗门,优势独占
的情形下,又将人类的产生,分为四个等级:由梵天的头上生出职业的宗教师婆罗门族
,由肩上生出武士及王者阶级的刹帝利族,由腿上生出农工及商业阶级的吠舍族,由足
上生出奴隶贱民阶级的首陀罗族。此系出于四吠陀中最早出现的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欲界愛
☆─────────────────────────────────────☆
GWZW (GWZW) 于 (Sat Aug 20 14:40:20 2011, 美东) 提到:
美,情悵,欲界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0PIg1r-L4&NR=1
☆─────────────────────────────────────☆
robbin (robbin) 于 (Sat Aug 20 16:10:25 2011, 美东) 提到:
☆─────────────────────────────────────☆
danalake (dana) 于 (Sat Aug 20 16:19: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你就痛了,我听了,不入我的法眼。
☆─────────────────────────────────────☆
GWZW (GWZW) 于 (Sun Oct 16 01:22:39 2011, 美东) 提到:
欲界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Q9Vx...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Is Ylsu Yisu?
1: So my question is how is 拙火经验 related to 禅定?
大概看了一下关于拙火经验的引文, 比较长,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么个词, 挺有意思的
也比较杂, 给出的例子好像也并不都是在一个层次上的. 和禅定有什么关系? 我想你
大概问的是和四禅八定有什么关系..我觉的有些部分似乎已经超越了四禅八定, 有些地
方好像还连初禅都没到, 还有一部分大概像意识的幻觉吧....总之, 四禅八定做为共法
, 不管是寻求天届的果报, 还是三界外的解脱, 都是必要的. 拙火经验因人而异, 但是
我相信和四禅八定应该是有交集的.
2: Do you close your eyes while meditating
正确的打坐中眼睛是自然微微打开的. 但是一开始可能会不习惯, 眼睛总会自然闭上,
也是正常的. 我个人觉的依情况而定. 因为打坐一开始主要还是在定上, 而眼根为五根
中最胜, 所以闭上眼睛有利于收摄五根, 让意识尽快地安定. 对妄念特别多的人, 应
该这样开始. 但是对于已经有一些经验的人来说, 眼睛微张有利于克服昏沉, 人的前五
根减弱的情况下昏沉很容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三乘菩提
台湾民众从战祸连年之后,因为承平了四十几年,胼手胝足,筚路蓝缕,发展经
济;富裕闲暇之后,开始有了文化活动,那开始追求心灵生活,因此学佛风气因而风行
起来。聚居在台湾岛上的众多佛子十余年来,因为慈济众生蔚为风气,但是因为广植福
德却缺乏慧业;因为慈济众生,不免偏于人天善法而不识佛法。但是也有人说,佛法就
是无非讲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三十七道品等等诸法,这个就是佛法
;但是实际上佛法并不只是这些而已。
那究竟什么是佛法呢?所谓的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经成就究
竟佛道的圣者,我们世尊 释迦牟尼佛将如何成就究竟佛道的方法,开示出来教导众生
,使众生也同样能够经由修行来达到成佛的目标;因此,这些能够使人成就佛道的方法
,就称之为佛法。又由于众生的种性不同、根器不同、因缘也不同,所以 佛世尊就施
设了三乘法教,来应机接引不同的众生;所以佛法可依觉悟的内涵的不同,来分为三乘
菩提,也就是说,分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还有佛菩提。而所谓的菩提就是觉悟的意
思,也就是因为觉悟的内涵各不相同,所以分为三乘。
在这个末法时期,由于一般修学佛法的人对于三乘菩提普遍缺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难逃实修双身法的下场
这一系列的节目当中我们所说的《广论》,其实是针对密宗喇嘛教他们号称第二佛
的宗喀巴,他所著作的《广论》;而他所著作的《广论》是有两本《广论》,以这两本
《广论》为起点。因此我们说明的内容乃是完整的《广论》,而不是局部而只有半边的
《广论》,也就是说我们会针对《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及《密宗道次第广论》来说明;
我们将以这两本《广论》的核心内涵为主,来说明密宗喇嘛教的法义核心内涵的问题所
在。
同时我们也会举出宗喀巴,他在其他的书籍当中的说法,再配合密宗各大派当代的
首领或者号称密法大修行者,例如达赖喇嘛或者陈健民这一类的上师,或者其他密宗各
派的上师、喇嘛、大法王、仁波切、活佛等等;也就是说,我们举证这些法王、活佛、
喇嘛们,他们公开的开示以及他们所写的书籍当中的内容,作为我们举证的证据,然后
透过这些证据的举证就可以呈现出密宗喇嘛教它真正的本质。
其实他们就是以乐空双运的双身法,作为他们修行的核心内涵,这是很多人所不知
道的部分;那我们就必须要告诉大家,这个大家不知道的部分,为什么大家不容易发觉
它的底细呢?其中的问题差别是在于:喇嘛教有许多的论述,...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7
来自主题: _waichi版 - [无标题]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serawang (皇叔郎), 信区: Wisdom
标 题: [合集] wisdom的严肃传统,始于waichi的远程治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20 10:59:37 2009, 美东)
☆─────────────────────────────────────☆
zhubajie (莫装托,装托遭雷劈) 于 (Wed Apr 29 21:26:32 2009) 提到:
他是很认真严肃的表演双簧,
大家都感受到了。
可为什么waichi就是不承认呢。
☆─────────────────────────────────────☆
leonany (Cagalli Yula Athha) 于 (Wed Apr 29 21:31:06 2009) 提到:
八戒你快扫个盲,这里不行发到别的版么
☆─────────────────────────────────────☆
zhubajie (莫装托,装托遭雷劈) 于 (Wed Apr 29 21:31:52 2009) 提...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18
===================================================================
马哈西禅师实际反对修四禅八定,而且他也讲明了原因。
他说根据禅师的统计,在这个时代,只有不到2%的修四禅八定者从止禅升到观禅,其余
全部被止禅给迷惑了。他建议越过四禅八定,直接进行观禅,马哈西的禅法,也叫干观。
他的这个观点,我比较同意,我个人认为,被止禅迷惑的,绝对不止98%,恐怕是99.99%
他说的那个2%,可能是针对南传里面先修止禅,再修观禅的修行者。
在大乘和密乘里面,由于佛陀的内观几乎已失传,所以中招率高得厉害。
=====================================================================
先止后观的行者很多都陷在定中出不来,前功尽弃,这个大毛病大乘讲的很少,
就是南传里,真正修内观(干观)的,也主要是缅甸的禅师如马哈希一派的 (其实就
是缅甸
帕奥禅师也不是纯粹的内观),泰国的阿姜查,阿姜李,阿姜摩诃布瓦等等我个人认为
都是
先止后观的路子,所以读他们的自述,可以看到他们修行中
p*****n
发帖数: 1415
19
>发信人: rapier (Peace), 信区: Wisdom
>标 题: runsun 这段话是字字珠玑, 推荐收精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3 16:18:49 2009)
>===================================================================
>马哈西禅师实际反对修四禅八定,而且他也讲明了原因。
>他说根据禅师的统计,在这个时代,只有不到2%的修四禅八定者从止禅升到观禅,其余
>全部被止禅给迷惑了。他建议越过四禅八定,直接进行观禅,马哈西的禅法,也叫干
观。
>他的这个观点,我比较同意,我个人认为,被止禅迷惑的,绝对不止98%,恐怕是99.
99%
>他说的那个2%,可能是针对南传里面先修止禅,再修观禅的修行者。
原来还有这个数据
>在大乘和密乘里面,由于佛陀的内观几乎已失传,所以中招率高得厉害。
大乘的”观” 到底是如何观? 观什么?
我不太清楚 你知道吗? 能说说吗?
=================================================
a**u
发帖数: 8107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这样能把水烧开吗?
☆─────────────────────────────────────☆
runsun (runsun) 于 (Wed May 19 09:35:48 2010, 北京) 提到:
一壶水,加热2分钟,水温10度,然后火灭了,过了10分钟,又加热,水温20度,然后
火又灭了,又过了10分钟,加热,水温5度。。。。如此不断循环。
这种烧水方式能把水烧开吗?
当然不能,而有些人打坐修禅定就类似这种。
根据缅甸某禅林的统计,如果是出家专心修,每天最低8小时打坐,大部分人要5到10年能
证出禅定。
根据上面的,一个在家人如果要修禅定,那么每天打坐不应该低于8小时,最低最低6小
时,要远离交际,要远离各种欲望,要远离各种复杂的脑力工作。还要严格的持戒。
这样才能持续的将“水”烧开,否则如上面的烧水过程,水刚刚热一点,火就停了,无
法得以持续,这样怎么可能修出禅定?这种方式修禅定,哪怕天天打坐,哪怕天天两三
个小时。所能获得仅仅是一些非常粗浅的定力,和真正的禅定相差遥远,和解脱所要求
的定力水平,相差十万八千里。
当然,禅定波罗密深厚的人除外。这样的人,打坐一两个小时就可能迅速入定,...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21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道觉悟的时候,最初的本愿并不准备将佛法传出,普度众生;
因为佛陀的觉悟智慧,只有达到同等境界的佛陀才能够相互印证,而对于没有达到佛陀
觉悟的众生来说,听闻高深大法就如同向盲人描述太阳,毫无实际利益可言,但是因为
他最初修炼的发心是为了解脱众生的生老病死,为了能够使有情众生能够解脱三界六道
轮回之苦,这才将一定层次的宇宙真理讲出来,引导众人走向永恒光明的涅槃境地,在
传法的过程中,也曾向身边的上部座弟子讲述过更加高深的佛法,这就是佛教中“大乘
”与“小乘”佛法的来源,这些佛法与他在普罗大众前所讲出来的佛法是不同的,只跟
据当时身边的四大菩萨,十大弟子,这些上根弟子所述,一般根器的弟子就算是听闻讲
法,也无力印证佛法中的真性,将自性中的觉悟与法性光明结合起来,这是修炼境界的
不同所决定的,所谓的“法无定法”,除了佛法在宇宙不同层次、不同境界、不同世界
的如意展现以外,还包括针对不同修炼层次的人,佛法对于她心灵智慧的感悟,引导,
体现也是不同的。
传法只是在铺路,要真正的度化有缘人,还得必须等到此人的机缘成熟,接受真理的善
果已成,才能法与人类的先天佛性结合起来,达到明...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2
☆─────────────────────────────────────☆
shaoshao1 (shaoshao) 于 (Fri Feb 24 09:12:41 2012, 美东) 提到: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道觉悟的时候,最初的本愿并不准备将佛法传出,普度众生;
因为佛陀的觉悟智慧,只有达到同等境界的佛陀才能够相互印证,而对于没有达到佛陀
觉悟的众生来说,听闻高深大法就如同向盲人描述太阳,毫无实际利益可言,但是因为
他最初修炼的发心是为了解脱众生的生老病死,为了能够使有情众生能够解脱三界六道
轮回之苦,这才将一定层次的宇宙真理讲出来,引导众人走向永恒光明的涅槃境地,在
传法的过程中,也曾向身边的上部座弟子讲述过更加高深的佛法,这就是佛教中“大乘
”与“小乘”佛法的来源,这些佛法与他在普罗大众前所讲出来的佛法是不同的,只跟
据当时身边的四大菩萨,十大弟子,这些上根弟子所述,一般根器的弟子就算是听闻讲
法,也无力印证佛法中的真性,将自性中的觉悟与法性光明结合起来,这是修炼境界的
不同所决定的,所谓的“法无定法”,除了佛法在宇宙不同层次、不同境界、不同世界
的如意展现以外...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Is Ylsu Yisu?
不用谢, 也就是知道一点说一点。。:)
第一个是对的, 佛曾经修道四禅八定的最高一定。。
关于第二个, 禅定的定义是个广义的定义。 前面有人发的圣严法师关于禅定的分类,
有一个表你可以去看一下, 下面引文字,作为了解吧。:
"世间禅包括凡夫禅和外道禅,凡夫禅是指修四禅八定,主要是四禅天中色界的禅定。生
于色界天中得禅的人,是生来就得的,叫报得或生得,人类或某些异类众生,也可能修
成四禅天的禅;外道禅是指欲界一类众生,修不共佛法的禅定,所以它不与佛法相应,
而凡夫禅在佛法中可以算是一支,大致上在欲界的众生是修得的禅定,如果他死后禅定
功夫还能保持住,就可以生到色界天去,继续修四禅天的禅定。
出世间禅(小乘禅)也可分修得和报得,证小乘三果的人,一期生命结束后,生到色界
五种天中的五净居天,自然住于定中,继续修灭受想定,证了罗汉果位而解脱生死,永
离三界,称之为出世间禅。一般凡夫在欲界天也能修出世间的禅定,只要能达到永远出
离世间生死的境界。都是小乘禅。
世出世间禅包括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大乘禅是指如来禅,最上乘禅是指祖师禅。"
第三个问题,其实是我个人的经验, 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 我早上打...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罗汉,杀贼,无生

在佛陀当时,声闻就是学习佛法的弟子。
听闻佛法的弟子。例如我们现在听闻到佛法,也是声闻弟子。
声闻有些未必亲自听到佛陀说法,也可能只听佛陀的弟子说法。
地方大了,时间久了,这种是很自然就发生。
后来似乎佛陀较少岀来说法,且愈说愈简略,
常常弟子还要问一些长老,佛陀讲得是甚么意思。
佛陀死后,还是称佛弟子为声闻,
意思就更明显,声闻就是学习佛法的弟子。
后来派系斗争,声闻才被赋予不同意义。
(通常现在用这样的词时,有某一个派别,贬抑另一个派别的味道。)
如果把时间还原,回到佛陀当时,或者佛陀死后数百年间,
佛法就是四圣谛,佛法成就就是四果,声闻就是所有的佛弟子,应该没有争议。
http://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123
印顺法师整理得不错,可以参考一下。
慧解脱、俱解脱、心解脱的分别
1. 关于「俱解脱」之定义,如依据说一切有部之讲法:「得灭尽定的阿罗汉」才是「
俱解脱」;
若得「未到定」的阿罗汉,是「全分慧解脱阿罗汉」,得「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定
」的阿罗汉,
则是「少分慧解脱阿罗汉」。参见释厚观编《成佛之道》讲义第四章p.111-...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25
为什我觉得你讲的东西不合逻辑呢?
1 “根据禅师的统计。。。。”:这种统计的可信度有多高?全世界修四禅八定者
他知道有多少人?深入认识的人又有多少?
2 “建议越过四禅八定,直接进行观禅”:难道在“定”中就无法“观”?还是
难以得到“定”,所以要“越过四禅八定,直接进行观”?
你本人的亲身体验是什么?你“定”到什么程度?在你“定”的时候,无法“观”?
被“定”迷惑过,陷在“定”中无法突破?你是怎么“观”的?

观。
99%
a**u
发帖数: 8107
26
☆─────────────────────────────────────☆
runsun (runsun) 于 (Tue Mar 10 01:11:08 2009) 提到:
我搜遍整个互联网,根本没有发现你描述的那个三界九地图,已找到的佛教三界九地图
也完全不符合你说的,至于你说的那段证明自己理论的阿含经的经文,也根本找不到。
这个四禅八定是修行最基础的东西,你这个早已经是修证四果的阿罗汉,能地狱佛土
来去自如,六根互用,可以变化成任何东西,能打人到地狱648劫,几乎无所不能,所
以你自己也应该完全清楚四禅八定,但是我现在发现你竟然发明出了一套极其奇怪的理
论,和我所知道的经典上的四禅八定以及目前所有大小乘法师讲的四禅八定完全不一样,
漏洞极其严重甚至可笑,而你在现在能够证明你的就只有你的三界九地图和你说的阿含
那段经文。
请你现在立即提供上述证据,你也可以把你家的那个三界九地图用相机拍照发上来,让
大家看一下,
如果你不提供,如果你还用各种借口躲避,那么因为此事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由你自负
这次我很认真,像一年前一样认真。也希望你认真一些,少和我玩什么花招,谢谢。
已经找

发帖数: 1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灵魂出窍
从证严法师种种著作当中,很清楚的显现一件事:证严法师所认为的意识心是常
住不坏心,认为就是佛所说的无余涅槃境界中的真心。然而这个意识心却是有生灭的心
,非是佛所说本来就常住涅槃的第八识。身为出家人的证严法师,理应依照世尊圣言量
如实宣说:“意识是根尘触三法为缘而生的,意识心是生灭法。”但她却反其道而行,
在书中公然的说“意识却是不灭的”,严重违背佛陀的圣言量及理证上的现量。既然违
背世尊所说,依照 佛在四阿含所说:“妄说佛法即是谤佛、谤法”。而谤佛、谤法结
果,是成为断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果报极为严重啊!证严法师对此不可不知也!
接下来说明证严法师及一般人所认知的“灵魂、神识”,其实只是中阴身,不是
意识心,更不是佛所说的第八识。这里将分为二种来说明。第一种是濒临死亡,但仍未
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第二种是完成死亡过程而成就中阴身的正理。
首先谈第一种濒临死亡,但仍未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有些人在死亡边缘挣扎
时,会发生灵魂出窍的现象,因此待意识苏醒之后活过来时,将其灵魂出窍过程的种种
体验加以描述,由他人加以记载,汇总成书,而有种种描述濒临死亡经验的书本出现,
得以流传后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实证佛教
佛学研究不是佛法实证、佛学教育不是佛法实修。佛法的修学就是要实证八识心——亦
即整个
佛教的修学就是要透过实证的方法把八个心全部找出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用到实证的方法。譬如,有一种水果,它的甜度很高,如果有
人想知
道这个水果有多甜?那很简单,只要去买一个来吃就知道了,这就是实证的方法。实证
佛教讨论
八个识,或说是八个心,也是用同样的方法直接把祂找出来。但是,要找出这八个心,
首先要相
信有这八个心,同时要皈依三宝,具足福德、慧力、定力,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
实证。
八个识中的第八识如来藏,好比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明珠,非常的珍贵,但是用肉眼看不
见;要
实证祂,需要福德、慧力、定力种种的因缘具足,才可能实证而看见祂。但不能因为看
不见祂,
就否定祂的存在。譬如细菌的体积非常小,我们的肉眼看不见,必须要借助于显微镜;
如果没有
显微镜而看不见,就不相信有细菌存在,这样就不符合道理了。
要能够解脱于三界、成就佛道,一定是要具足法界实相的知识和智慧。在《增一阿含经
》中 佛
陀开示︰「如来于六法无有厌足。」其中第五个︰将护众生无有厌足。就是说,佛陀保
护众生,
使众生离开邪见而不...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29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金刚经一滴 --- 黄念祖(zt)
金刚经一滴
黄念祖
以一九八七年在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一、小引
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
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我们在华盛顿一起研究
释迦牟尼佛的遗教,今天这一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我很快要回北京去了。今天所要谈的
《金刚经》中自己所体会的一点点,只能说是大海中的一滴,不能说是讲经。
《金刚经》对我来说,佛恩是十分深厚,把我从黑暗无知的牢狱中,挽救出来,顿
入光明无际的宝山。我的家庭世代奉佛,我童年最喜绕佛,曾于北京广济寺释尊成道日
,绕念圣号直达次日凌晨。但稍长到学校读书之后,接触到新思想,例如蔡元培《以美
育代宗教》的文章,产生一些影响,但更主要的则是看到来来往往的佛教界知名人物,
从他们的言行可以看出,世俗的缠绕毫不少于常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妒嫉障碍,
勾心斗角,争名好利,排除异己,一样也不少。于是我十分怀疑,这些人久修多少年,
为什么一点也不脱尘俗!于是产生一个错误的结论,认为佛法无益于人,直等到十九岁
,大学三年级时,寒假考试结束,不想再看书,又无事可做,于是找到母亲的一部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最好修学哪一宗
最好修学哪一宗(上)?

要思惟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佛教这个词是因为传法者是 佛,所以才
会有佛教。可是到了末后世以后,修学者又因为各自的偏好或是观点,因而分宗立派。
但是其实分宗立派对真正的佛法来讲,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菩萨而言,应当是要依照
佛的施设,依六度万行乃至是十度万行,全面地来修证佛法或者是说修学佛法。再加
上说,毕竟各个宗派它主要的法义其实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部分而已。可是刚刚在修学佛
法的时候,多半是因为自己的心性、环境,所以就选择了某一个宗派。当然除了自我原
因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说假如当世没有真正的善知识能够贯通佛法的教
义,能够引导学人依照六度万行来修证佛法的话,学人只好随著自己的福德因缘,随分
来修学。所以,要思惟这个问题,这个“修学哪一宗最好”这个问题之前,就应当先了
解说每一宗的修学内涵。
大体来说,历代佛门中的宗派一直演变到现在,约略有下面各个宗派,我们简单地
来介绍一下。
第一个律宗。顾名思义就是要律身口意,是以毗奈耶为本,然后宗奉律藏,所以叫
作律宗。佛法中修持戒律的目的,是在约制行人的身口意,使得他们能够防非止过,达...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neohorizon (horizon),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0 07:40:17 2016, 美东)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 
   在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最大正统为吠檀多,最大异端是佛教,二者的相互关
系影响了印度思想史。大多数印度思想史家认为,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乃是从吠檀多奥义
书思想发展而来,实际上佛陀本人的确受到奥义书思想重大的影响,比如业力,因果,
三世轮回,苦,解脱,四禅八定,六道众生,诸天等等。但是前者的核心部分乃是在宣
扬形而上的本体论,籍禅修,苦行等方式,期待小我(本具自性)与本有的真常大我(
如来藏)合二为一而脱离三世轮回之苦,回归清净的本性。而后者的核心思想乃是利用
诸法缘起的理论,倡导无常,苦,无我等思想,通过正见断除错误的思想观念,认清事
实真相,再通过修习八正道断除贪嗔等习气,而得解脱。 
佛灭数百年后,奥义书的思想日益深入的渗透到佛教中,使佛教的思想逐渐的产生...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2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 
   在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最大正统为吠檀多,最大异端是佛教,二者的相互关
系影响了印度思想史。大多数印度思想史家认为,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乃是从吠檀多奥义
书思想发展而来,实际上佛陀本人的确受到奥义书思想重大的影响,比如业力,因果,
三世轮回,苦,解脱,四禅八定,六道众生,诸天等等。但是前者的核心部分乃是在宣
扬形而上的本体论,籍禅修,苦行等方式,期待小我(本具自性)与本有的真常大我(
如来藏)合二为一而脱离三世轮回之苦,回归清净的本性。而后者的核心思想乃是利用
诸法缘起的理论,倡导无常,苦,无我等思想,通过正见断除错误的思想观念,认清事
实真相,再通过修习八正道断除贪嗔等习气,而得解脱。 
佛灭数百年后,奥义书的思想日益深入的渗透到佛教中,使佛教的思想逐渐的产生演变
。从部派佛教的三世实有说,到大乘佛教绝对唯一的真如法性,最后于公元五世纪后产
生的如来藏佛教描述一切众生本具清净自性,真常唯心的内容,使原始的佛教成为了佛
梵杂糅的产物,逐渐被奥义书的思想所同化。 
大乘佛教是公元前二世纪在古印度出现的新思想,...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灵魂出窍与中阴身
一般人所认知的“灵魂、神识”,其实只是中阴身,不是意识心,更不是佛所说的
第八识。这里将分为二种来说明。第一种是濒临死亡,但仍未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
第二种是完成死亡过程而成就中阴身的正理。
首先谈第一种濒临死亡,但仍未死亡而灵魂出窍的道理。有些人在死亡边缘挣扎时
,会发生灵魂出窍的现象,因此待意识苏醒之后活过来时,将其灵魂出窍过程的种种体
验加以描述,由他人加以记载,汇总成书,而有种种描述濒临死亡经验的书本出现,得
以流传后世。而此类所述濒临死亡的体验,并非真正死亡,并非体验到死亡的境界,因
为仍然有意识的存在,得以了知灵魂出窍后的情形;只要意识还存在,就不是进入死亡
境界,就是还没有开始死亡的过程,所以是还不曾体验到死亡过程的。因此当有人濒临
死亡时,会感觉到自己脱离了肉体,然后看到自己的身体,也看到抢救自己的医务人员
,以及自己到了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看见自己以前从来没有看过的事情等等。经
过一段时间后,濒临死亡者苏醒过来,能够很清楚地描述当时的情形;此种情形,即是
一般世俗人所说的灵魂出窍。从这里已明白说出,濒临死亡的人能够灵魂出窍,以及能
够了知灵魂出窍后的情形...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146
34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Re: Re: WaiChi 12/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 WaiChi 12/20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Dec 26 16:00:30 2008)
四禅八定总括是说, 修者如何或依何, 才可心不乱的情况. 而四禅八
定中之制心一处, 是指还需要一个 "进行" 之行动, 才能使心安定下
来.
他所说的观禅, 本身就包含四禅八定, 如不观禅, 心就不能安定下来,
需要 "进行" 观禅此行动, 才能使心安定下来, 这就是制心一处.
而专注禅, 本身亦非指他如此浅薄的所谓专注, 专注禅, 是指行者以
心安定下来, 为修行之目标, 误以为心能安定下来之时, 就自然会成
道或解脱.
修行解脱, 就好比上学与医学毕业, 禅定, 就好比专心上课之能力,
本就天天头脑混乱, 没能力专心上课, 当然不能毕业, 也当然并非
是有专心上课的能力就能毕业, 而是有专心上课的能力, 也需要
用在功\课之中, 才能毕业的.
而那runsun, 是在自欺之下, 说成上课不需要头脑不混乱, 而在其心
怀不轨之下, 将他
r****n
发帖数: 8253
3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拒絕利用神通傳教的佛陀
【 在 reverie (缘生世间)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没功夫,你不信就算了。
我暂时还没仔细查巴利文,有时间我会专仔细研究这个问题的。我也会从实证去检验这
个灭尽定的状况,甚至用科学仪器检测。
放心,一旦我决定要搞清楚某个问题,不会轻而易举放下的。
我自己,会努力把所有的禅定状况,无论是止禅,还是观禅,无论四禅八定,还是灭尽
定,还是涅槃,还是五神通,全部进行检验,然后还可能留下一些科学方面的检测。
我自己的计划是,先把全部的纯观禅修完,十六观智圆满,证涅槃,然后再集中修止禅
四禅八定,灭尽定,各种神通,验证他们的真实状况。然后留下修行记录。科学实验记
录。
这些事,够花我一辈子时间的了。
我现在,大概只进行了十分之一左右。
r****n
发帖数: 8253
36

这位法师的观点是很值得参考的。尤其他说证初果后再修四禅八定,因为如果没有正见
,那所修四禅八定实在太容易走偏了。
据我所知,经中并无此说法,我也没查到,须深经当中直接说慧解脱阿罗汉没有初禅,
但是在有的《论》中,确实提到这个,但不统一。大多数《论》,直接说不修禅那就可
以直接修观,
关于经论的一些证据我还没贴出来,
正确的是,没有足够的“不乱”,确实没法观,但这个不乱,未必必须得修到初禅,这
一点,雷迪尊者和马哈西尊者说的都非常清楚。
“证二禪之后方修内观也是可以的。或者在证初禪之后,或在近行定之后,或者随息的
阶段之后,甚至可在数息阶段克服心散乱的倾向之后,即修习内观。”
其中近行定,就是马哈西尊者说的刹那定,这种定,并不是初禅的定,特征是不一样的。
对,判断修止,还是修观,所缘非常重要,修止的所缘是固定的,单一的,而修观的所
缘是五蕴,是在快速变化的,是流动的,是自发"现起"的,没有排斥,没有忽略,没有
固定,绝不锁定目标,绝不“依靠”某个东西。
懂得修观后,就知道他和修止是完全不一样的。
r****n
发帖数: 8253
37

唉,那段经文说的是依止,是依靠,凭借的意思,不是止观的止。
那段经文大体意思是修行要心内求法,以自为师,以法为师,不外求,勤修四念处。
类似的一段翻译是“汝等當自為洲,汝等當自歸依,勿他歸依。當以法為洲,以法為歸
依。”
我大概提示你一下,止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止禅的止,代表修安止定,修四禅八定,这
个不是必须要修的。
另外一个意思是不乱,是心一境性,而这个是必须的,修纯观的时候也照样有这种不乱
的定,只是和四禅八定性质不一样而已,是刹那定,或者有人也称为近行定。
你连那段意思非常明显的经文都弄错,而且至今都没说出止和观到底是什么?
希望你好好面对反省。
什么叫分别心,明辨是非也是分别心?没分别心就是正确错误不分,糊里糊涂,一切圆融?
s*******1
发帖数: 191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修证 by逍遥御风行1
在网上常常看到一些人谈起佛法来滔滔不绝,满篇的专有名词,一般人看了,除了一头
雾水外,基本上搞不明白其人在说些什么。岂止是外人看不明白,就是那些谈佛法的人
本身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们只是在堆砌佛学名词而已,有些干脆只是大段的复
制、摘抄,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有的也是些基于臆想的猜测而已。
其实,佛法不是用来研究的,那是佛学,不是学佛。佛法是用来指导人实实在在的做的
,叫“修证”,也就是要求修炼人按照佛法的指导老老实实的去做、去行,最后证得佛
法的真实不虚而得以成就自己。
空谈修炼而不去实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和站在岸上高谈阔论自己如何游泳有什么区
别呢?有些人谈起佛理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自己却从没按照佛法的要求去做过,
连基本的五戒都持不了,佛教说的贪嗔痴三毒一样也不少,心中的恶念一点也没减,这
样的人充其量只是在搞学问,在贩卖知识而已,佛法在这些人的眼里实际上和物理化学
甚至mks主义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真正的佛法不仅仅是知道点名词概念,实际上这些对于修炼来讲什么也不算!充其量也
就是个引人入门的工具而已。佛法倡导的是切切实实的去行,去做。实实在在的放弃自
己心中的一切...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9
外道有所谓的五现见涅槃,他一样是著相,着于人、我、众生、寿者相,这一些诸多生
灭相的凡夫一样,差别只在于外道以定为禅。外道所有的修行还是落实在这一个虚妄的
意识上。外道认为既然凡夫生死轮回,我的贪瞋痴,都是因为这个意识现前才存在,那
我要把这个意识,修成一个清净的心;我要把这一个意识心,修成一个不生不灭一直都
存在的心,那么我就解脱了,我就有所谓的证涅槃,我就是阿罗汉,我就是人天应供,
我就是佛了。这样子的以定为禅,当然是错误的方式。
因为他本质上,还是依于意识的存在,依意识的相应这些定境法尘,不管是相应于欲界
定,相应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相应于四空定— —空无边、识无边、无所
有、非想非非想定。这样子一个以定为禅,都不是真实的解脱,而都是外道的邪见。这
样一个邪见会让这些外道,即使证得了这些四禅八定,在人身这一世的寿命结束之后,
往生到色界天或无色界天,去享受天福,终究天福报尽,还是要继续堕落到三恶道去轮
回。
r****n
发帖数: 8253
40
来自主题: _waichi版 - [无标题]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serawang (皇叔郎), 信区: Wisdom
标 题: [合集] Waichi根法的主要相关内容之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28 11:47:44 2009)
☆─────────────────────────────────────☆
Anicca (无常) 于 (Thu May 21 15:59:13 2009) 提到:
如果想要辨析根法是否符合佛法,我们先需要了解根法的主要相关内容是什么
本人先贴出根法的一些相关重要内容,之前贴过,但屡被封杀,现在终于可以随便贴了
=========================
修观光者, 须轻轻松松自然凝神于额中央智慧眼处, 但非意念集中在印堂(两眉心之
间), 而是眉与发脚之中间, 额头中央处, 然后留意 "观" 智慧眼前方, 用以对比反
观自心, 以了见性, 并非往外看, 而是利用自然 "观" 之性能 "反观" 自心, 只要您
"观" 正前方, 则自然会处于智慧眼处, 根本不须用意.
人之本能乃在于见, 常人只习惯见外, 行者于正修时...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102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给venusfire的几个禅定问题

止禅禅定,也就是四禅八定当中不可以观到念头。
观禅禅定,也就是刹那定可以观到念头。
我们通常说的禅定,是指四禅八定的止禅禅定。
但实际根据经典以及注释书,禅定包含两种,止禅禅定和观禅禅定。
waichi和他的弟子们修的东西,即不是止禅禅定,也不是观禅禅定,叫做四不像禅定。
当然,称呼为专注还算勉强可以吧。
Y**u
发帖数: 5466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再见了
☆─────────────────────────────────────☆
robbin (robbin) 于 (Sun Apr 1 22:27:15 2012, 美东) 提到:
我在这个版时间的确太长了。感谢大家的帮助。我以后不会来了。各位保重。
☆─────────────────────────────────────☆
bdbd (kakali) 于 (Sun Apr 1 22:30:01 2012, 美东) 提到:
你是兴奋过度啦。太不稳定啦。 你老人家厮杀疆场多年,怎么突然这么患得患失起来
啦。
☆─────────────────────────────────────☆
cutegg (东郭皇叔T身) 于 (Sun Apr 1 22:38:05 2012, 美东) 提到:
别把自己憋坏了. 想来就来.不好意思就批个MJ来也行.
☆─────────────────────────────────────☆
humanoid (landlord) 于 (Sun Apr 1 22:43:36 2012, 美东) 提到:
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梵天王的大福德
在前面一集中,我们讲到了 佛在涅槃之前,把大梵天王找来,一样一样地询问他
;藉由对大梵天王的开示,讲佛法中修行的次第,一项一项地完整地铺陈出来。询问大
梵天王:“这是你创造的吗?是你所加上去的吗?”藉由这个机会,大梵天王一一的否
认:“不是的!世尊!这一些不是我创造的。”
此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及百千梵界众生,因为自己过去错误的见解与造作,现在现
出了忧愁之相而感叹地说:“唯有诸佛世尊才能通达如是稀有微妙之法啊!”所以三千
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对于 如来生起了难可得的稀有心:诸佛是如此的稀有难得,
诸佛才能有如此无量不可思议的无尽境界。所以大梵天王此时立刻再度的重申归依为佛
弟子,于 世尊的面前请求 佛陀的教导。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对大梵天王生起了轻视的心,这又变成了过犹不及;大梵天王之
所以能有如此的大福德成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又能在梵天众生为最上尊者,其中最重
要的原因是大梵天王广行成就了四无量心的修行缘故。什么是四无量心呢?也就是修习
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与舍无量。简单的说,慈无量是缘于无量无边的众生,由自己
的至亲诸友开始,渐次地延伸出去,思惟令他们都能得到快乐...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478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ay之三会waichi兄 :-)

当日para等与waichi的问答我记不清了.我自己主要是问了有关
四禅八定的问题.何谓四禅八定,其与师父讲的五界系统是何关系.
大致记得说:四禅八定依然是在三界之内的.并依名目依次讲解.
中间waichi记不得下一个的名称时,会要para提一下具体的名目,
而后waichi接着解释一下.看在座都无太多疑问,就继续下去.讲得
挺快. 后来又讲些五界以上的情形,也没花太多时间.讲完后,waichi
略感叹了一下,说,讲的这么顺,其实也不是自己厉害,是你们自己
本来了解.否则他想讲也不见得讲得出.所以多几个人一起谈较好.
中间好像谈起过神通与体验的问题.因为师门有规定,神通不可用,
体验不可对师父以外人讲的.而我们的谈话,难免涉及到一点体验,
而且waichi兄好像又公然声称自己是用神通的,所以我有些不解.
这些事在板上后来有过讨论,这里不多说了.这是我提问的部分.
c*******o
发帖数: 608
45
非常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我曾经就从何时应该由止转观请教过三个南传系的禅师。其
中一位教安般念和vipasana法师建议是达到初禅时就可以观,然后证初果后,再修四禅
八定,这时候的定是八正道的正定,非外道的定。第二位教过我安般念和metta的说没
有固定的路线,一般经中说是达到初禅即可修观,但不同的论中提到需四禅可修定。第
三位是教过我安般念的法师没有具体说,但强调没有足够的定力是没法观的。我自己比
较倾向是有初禅定后修观比较稳妥。窃以为因为修止禅的所緣是固定的,而修观是从因
缘观着手,从因缘关系的变化去观,当定力教高的行者形成与所缘的一境性时,是没法
观这种变化的。这只是我听法后自己的理解,希望得到指正。
S**U
发帖数: 7025
46
第一句话「“四禅八定”属于释家禅宗大乘功法。」就错得厉害。“四禅八定”在原始
佛教的阿含经就有,要知道“四禅八定”的原始定义,读南传长部的《沙门果经》就好
。一一驳斥这种文章太费劲。
G**W
发帖数: 1865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証悟的人死后会去那裹 ?
『一念无明若不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寻所依,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
境界也。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禅八定,死后皆有所依,
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
『一念无明若不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寻所依,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
境界也。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禅八定,死后皆有所依,
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
『一念无明若不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寻所依,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
境界也。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禅八定,死后皆有所依,
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
一念无明, 就是見,思惑,就是解脫道聖人所斷,修學佛法,對個人來說,沒有比把見,思二
惑的內容弄清楚更重要的事了.
C*******r
发帖数: 10345
48
究竟是个什么道理? 弥勒比丘不修禅定、不断烦恼,那他修习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弥勒上生经》中没有作正面解答,我们只有从其它有关弥勒的经
论中寻找答案。《中阿含经》卷14《说本经》载,佛预言:未来人寿八万岁时将有弥勒
佛出世。弥勒尊者即从座起,禀告佛言:“世尊!我于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可得
成佛,名弥勒如来。”功德智慧,一如今之世尊,将说妙法,度无量众生,有无量百千
比丘弟子。于是得到佛的赞叹:“善哉、善哉!弥勒!汝发心极妙,谓领大众。”佛赞叹
之后,命阿难取金缕织成之僧衣,授予弥勒,令其施予佛法众。由此看来,弥勒比丘主
要是以深发快速成就佛果、统理大众的大乘菩提心而得到佛的赞叹和授记。又据《弥勒
所问本愿经》等,弥勒菩萨本来应该先于释迦牟尼而成佛,只因他不像释迦牟尼佛前身
那样精勤修习,以身命布施等难行苦行,只修“善权安乐之行”,于昼夜各三次礼拜十
方佛,说偈云:“我悔一切过,劝助众功德,归命礼诸佛,令得无上慧。”
由修此“安乐易行之道”,被释迦牟尼佛赶在了前面,但还是能次于释迦牟尼而成
佛。经中又说,弥勒宿世修行时不十分精进,“好游族姓”(从事社会活动),这种习气
也可能延续到...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来鉴定一下。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今天见到的,有人能解释一下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4 15:25:56 2009)
对. 而且和四禅八定全不是一回事.
四禅八定是指行者到底有啥心不乱之 "能力", 及此 "能力"
之形成是否需依靠什么才造成有此能力, 和此依靠最终会
造成什么定力结果.
而那静虑支, 并非在说你有何能力, 而是说 "心行". 你只有
初禅能力, 也可静虑而置心一处, 你俱足四禅能力也可静
虑而置心一处; 此 "置心一处" 就和初禅的 "置心一处" 能
力之所指是风马牛无关.
I don't want to said, 让他慢慢以戏论为修.
r****n
发帖数: 8253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醒过来 (转载)

估计某些人是根据四禅八定这个中文翻译,误以为禅和定是不同的。
唉。。。实在让人叹气。
其实色界四种禅,和无色界四种定,都属于禅那,都属于禅定。他们只有色界和无色界
的区别,而不是禅和定的区别,那只是中文翻译的问题。
首页 2 3 4 5 6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