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发帖数: 10426 | 1 一、《余光中: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1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七十年间,中文的变化极大。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与学者
笔下的白话文愈写愈成熟,无论表情达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道
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与民间文学的白话文,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生疏,而英文的影响,
无论来自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日渐显著,因此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
化的病态日渐严重。一般人从大众传媒学到的,不仅是流行的观念,还有那些观念赖以
包装的种种说法;有时,那些说法连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
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
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
必越变越差,而地道中文原有的那种美德,那种简洁而又灵活的语文生态,也必将面目
全非。
中文也有生态吗?当然有。措词简洁、句式灵活、声调铿锵,这些都是中文生命的
常态。能顺着这样的生态,就能长保中文的健康。要是处处违拗这样的生态,久而久之
,中文就会... 阅读全帖 |
|
s*x 发帖数: 8041 | 2 引言:
有朋友问我,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自我安慰吗?
我说:“如果我自我安慰的话,就不会用那句叫人难堪的话作为文章的标题:《我
辈才是卑劣的罪人》。
还有的人问我:你是个很崇尚文化多元的人,为什么还要写这类东西。
我告诉他,我读《圣经》,学西画,我喜欢西方文化,不等于谄媚西方。
喜欢好比爱一个女人,就去亲她的脸。
谄媚好比爱一个女人,就去亲她的脸,再去舔她的脚。
中国现在有一些人,他们看到中国衰弱,便进行文化反思,这本来无可厚非。中国
文化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保守,落后的东西。改正自己的缺点,学习他人的长处,本是
好事, 但一些人的文化反思行为过激,变态,甚至造谣,诽谤。
不负责任的文化批判,导致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认。文革中把中国传统文化几乎都
叫做‘封建糟粕’。甚至导致了破四旧的大悲剧。
对中国历史的全面否决。说‘封建社会是2000年的黑暗’,文革中尤甚。目前,这
样的论点仍旧存在。
我就是要给这些人一个耳光。这个耳光,我能打多重就打多重。
这类人有种观点:
把人类历史上普遍的丑陋现象,说成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丑陋,再论证中国文化为
劣等。
我曾经是一个反传统的人,自认为中国的祖...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0426 |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wordsman (真の猛士),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余光中:现代汉语的西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6 16:42:15 2015, 美东)
一、《余光中: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1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七十年间,中文的变化极大。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与学者
笔下的白话文愈写愈成熟,无论表情达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道
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与民间文学的白话文,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生疏,而英文的影响,
无论来自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日渐显著,因此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
化的病态日渐严重。一般人从大众传媒学到的,不仅是流行的观念,还有那些观念赖以
包装的种种说法;有时,那些说法连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
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
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
必越变越...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4 2018-04-25 资中筠 思享无界2微信号sxwj2_0303
功能介绍
这是一块思考的静地,也是一个思想的家园!
资中筠
资深学者,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
中文是一种文化底蕴
(有删节)
文 | 资中筠
01
中文是一种基本底蕴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中国人应该首先学好中文》。那是2008年,为了迎奥运,媒体大
肆宣传学外文。打开电视,在记者的诱导下,街头各行各业的百姓似乎都在积极学外文
,连在公园晨练的老大妈也说学了外文便于出国探亲云云。
与此同时,电视的字幕充满错别字,广告乱改成语成风,所谓“历史剧”中半通不通的
对话,人物的称谓混乱:称对方父亲为“家父”,自己的妹妹为“令妹”,把自己家叫
做“府上”等等,不一而足,惨不忍睹。所以我有感而发写了那篇文章。
现在似乎忽然走到另一个极端,强调学中文、弘扬传统文化了,就要压缩外文,在高考
中降低外文的分量。似乎学中文和学外文互不相容。我必须首先声明,我主张学好中文
绝不是与外文相对立,也与现在以所谓“国学”抵制普世价值无关。更不赞成那种让小
孩子穿着古装读《弟子规》、《三字经》之类的做法。不过我的确坚持中国人首先要学
好中文,是作为...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4747 | 5 他在蹲监狱的那段时间翻译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书。做翻译,中文写作水平,和英语理
解能力都要超强才行啊,这哥们是专门学习过英语吗?在美国那么多来了10多年甚至20
多年的华人,英文还是磕磕巴巴的是大有人在呀。高晓松也不过是成名后移民美国,他
的英语是怎么学的啊。上一段他的翻译。昔年种柳这个译名非常好,没看过原文,但是
感觉翻译的文笔非常的高晓松风格,整个文章非常有镜头感,还是很不错的。
============================
昔年种柳
加西亚.马尔克斯
(高晓松译自英译本)
日子翻回我九张儿那年,那时我打算送给自己一份生日好礼——找个雏儿,过个夜,撒
点儿野。我想起了罗莎.卡巴卡斯同志,一个有了好果儿就立马发给熟客的地下老鸨。
我之前从没中过伊的淫招儿,但伊也从没相信我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清教徒。我拨电
话时猜想伊肯定会一脸坏笑地对我说:清教徒也会被如梭岁月打败嘿嘿。
鉴于这位老太太只比我小一点点并且好多年没了消息,我猜伊八成已经死了。没想到电
话只响了一声就接通了,这嗓音我太熟了,于是我开门见山: 到日子了!
伊先叹了口气,然后老练地夺回了主动:倒霉蛋大知识分子,你消失... 阅读全帖 |
|
i***h 发帖数: 12655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wordsman (真の猛士),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余光中:现代汉语的西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26 16:42:15 2015, 美东)
一、《余光中: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1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七十年间,中文的变化极大。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与学者
笔下的白话文愈写愈成熟,无论表情达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道
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与民间文学的白话文,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生疏,而英文的影响,
无论来自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日渐显著,因此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
化的病态日渐严重。一般人从大众传媒学到的,不仅是流行的观念,还有那些观念赖以
包装的种种说法;有时,那些说法连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
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
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
必越变越...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7 1、验算
一位监考老师正纳闷的盯著一位学生在掷骰子,奇怪的是……
那学生同一题掷好几次……
便问那学生为什麽?
那学生无奈的回答说:“难到不用验算吗?”
2、含笑九泉
有一次,上国文课时,老师为了了解这位侨生的中文程度,
就随囗问问他一些相关的成语。
“你可不可以说出一句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很开心的样子?”
国文老师出了一道问题目,又说:“不过,这个成语中最好能有个数目字,比如一、二
、三、四……”
这位侨生想了一想,很高兴的说:“我知道了,“含笑九泉”!”
哈!好一个“含笑九泉”!全班同学莫不捧腹大笑,年纪老迈的国文老师,也差点没昏
倒过去。
3、非洲野猪
生物老师正兴致勃勃在台上描述非洲野猪的长相,偶尔眼光一扫台下,竟发现多数学
生在打瞌睡。
于是大为光火,喝道:“你们要看着我啊!不看我,你们怎么知道非洲野猪长的是什么
样子?”
4、到底在打哪个洞
今天的游泳课老师改上木球,我们班的aces同学正在瞄准著球门准备一杆进洞
不料大槌一挥……。
球竟然往隔壁蹲著讲话眉眉的屁股里钻老师:你在打哪一个洞?
aces:“!##%%^我:……。(已经笑死啦!!)”
5、叫甚麽
话说有一位害羞的小... 阅读全帖 |
|
x*******a 发帖数: 11067 | 8 作者简介
陆文夫(1927年3月23日-2005年7月9日),江苏省泰兴县人,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
名誉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州市文联名誉主席,《苏州杂志》主编等。
陆文夫毕业于苏州中学。1949年毕业于苏北盐城华中大学。同年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
。1949年渡江回到苏州,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八年。1955年开
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举成名,1957年调江苏省文
联从事专业创作,因参加筹办《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右派,长期下放农村、工厂
劳动改造,直至1978年才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1988年开始直到去世前,一直致力于主
编《苏州杂志》。
陆文夫作品题材大都以苏州风情为主,被人冠以“陆苏州”的雅号。主要作品有《美食
家》、《井》、《献身》、《小贩世家》、《小巷深处》、《老苏州》等。其中《美食
家》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
美食家 一、吃喝小引
美食家这个名称很好听,读起来还真有点美味!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加以解释的话,不
妙了:一个十分好吃的人。
好吃还能成家!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想到的事情往往不来,没有想到的事情却常常... 阅读全帖 |
|
|
c**v 发帖数: 1936 | 9 历史学家赵俪生点评25位名人
2014-11-22 新浪博客 陈小雅2013
2014-11-18 赵俪生 水煮百年网
编者注:赵俪生(1917—2007),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1934年入清华大学外语
系就读,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1935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参加山西新军任营
指导员,后历任济南市政府秘书、中国科学院编译处副处长、东北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
教授。
张申府
我18岁那年初识张申府先生,记得他身材较高,方脸膛,微胖,穿一身考究的西服
,严整的打着领带,用一口并不浓重的河北中部口音讲课。一次到他的办公室去,看到
他正把两条腿架在书桌上读杂志,这样的架势,像是后来看到的丘吉尔和尼克松照片中
的形象。那时,他在清华大学是教《逻辑学》的教授,但当时还“吃不开”,此前却是
大人物,曾是中国共产党巴黎支部、柏林支部的创建者,黄埔一期生入学口试的主持人
。他的《逻辑》课很少讲逻辑学,而是骂蒋介石,成为热门的政治论坛。听他课的人不
外两部分,一部分是保持着自己见解从拥护或者反对立场上来挑拣...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10 近日,爱国网友发现,温立三,一位资历颇深、主编过多套中学语文教材的人教社专家
,竟然是一位极端“西化”人士。
温立三,男,江西石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
会副秘书长。1995年至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语文课程研究和教材编写工作,2006年前
后,温立三曾任人教社中学语文室副主任。主编过多套中学语文教材,发表语文教育论
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语文课程的当代视野》。近几年温立三被安排大学语文教材
的编写没多久,又突然被安排参与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
笔者前文主要梳理了温立三的一些政治观点,诸如极端仇恨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为民运分子鼓与呼,长期鼓吹宪政等。文章在网上发布后,引发网友极为热烈的讨论,
批评温立三的民意汹汹。
然而,各位,这只是冰山一角。
温立三,是一位极端逆向种族主义者,他极端亲美、媚日,仇恨中华民族,认为中华民
族是“垃圾民族”;他主张日本也无需为侵华屠杀千万中国人民道歉;他鼓吹暗示中国
的教科书应当由美国人编写,嘲讽教科书正面宣传爱国主义、革命领袖、革命烈士、解
放军、诚信等;他还一直担心自己成为“叛徒”。
他称,中华民族是“一个毫无希...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11 他不是一般的胖,而是胖得离奇。八十年代大家都没怎么见过世面,没吃过麦当劳也还
没领教过美国肉山式的胖子,所以那时候毛新宇的体形在学校里还是相当惊人,当时常
用的客气说法是做裤子费布,就像说脸大的女生费雪花膏。
人胖点儿在中国不见得是缺点,至少美国人这么认为。几年前总统大选,好像是《新闻
周刊》一篇文章讲选举中非政治因素的重要性,说总统候选人千万不能胖,因为美国文
化把瘦高和诚实等同。作为对比那篇文章又说东方文化正好相反,胖在中国是诚实可靠
的象征。要是按这么推理,从我们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几代领导人的体重的升降变化就
可以大概推测出我们“全盘西化”或者说是“与国际接轨”的程度——领袖是胖子的时
代我们往东;瘦子掌了权我们往西。总的趋势是越变越瘦了,比如朱镕基比李鹏瘦胡锦
涛比江核心瘦大家都比毛主席瘦。当然,不可避免地中间也发生过一些瘦得不合时宜的
情况,比如少奇还有耀邦同志,不过他们都及时地离开了领导岗位,从而维护了这一“
体重政治学”定理的正确性。作为一个右倾机会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我每次看见
温总理竟然这么瘦就觉得中国大有希望。
话扯远了,我是想说人胖点儿没事儿,不幸的是毛新宇还... 阅读全帖 |
|
l*********l 发帖数: 469 | 1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ex 讨论区 】
发信人: djf5246 (asewq), 信区: Sex
标 题: 被导师诱奸之后,我告诉自己这就是爱情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28 20:58:40 2018, 美东)
在导师性侵学生的新闻被广泛讨论的当下,相比于直接的侵犯,诱奸变得十分暧昧。它
被包裹在师生恋的浪漫外壳里,受害的一方,还要为自己的伤口致歉。
后宫
2016年的12月15日下午,我披着头发从老师办公室出来,感觉自己不再是女生了,而是
一个被毁掉的女人,并且将会持续地被毁掉,从碎片里摔出碎片来。
在那之前,我在中部一所大学念大四,扎高马尾,背双肩包,上课提前坐在第一排,用
特定的本子记不同科目的笔记,常备高三式的保温杯。在将近三十人的班级里,一直是
第一名。
学院是新建的,老师不多,但几乎都认识我,因为我问问题。里面有一位老师,叫贾下
惠,五十多岁,带黑框眼镜,眼镜后面一副三角眼。他教我最喜欢的古代文学,但这不
是他特别的地方。
我只问过贾下惠两次问题,一次是在大二课室,贾下惠简单回答了几句之后,说:“我
一般和弟子们在饭桌上讨论问题,这样更随性,利...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1288 | 13 上海作家叶开在客厅里和客人聊着孩子的教育问题,女儿乔乔就坐在他旁边,时不
时插上两句嘴,偶尔还发出咯咯的笑声。
但聊着聊着,叶开察觉到身边的女儿没了动静。10岁的乔乔不知道什么时候从背后
摸出了《格列佛游记》,正咬着指头看得津津有味。
这本1979年版《格列佛游记》,书页已经有些发黄,是叶开上大学中文系时的读物
。女儿先前已经读过两遍了,如今又读得只剩下最后的二三十页。
“乔乔,快别看书了,这样不礼貌,要跟叔叔说话。”叶开叮嘱道。
乔乔很乖巧地“嗯”了一声,然后抬头做个鬼脸,一只眼睛看着客人,另一只眼睛
依旧用余光扫着书上的字。
如何阻拦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看书,现在成了让叶开头痛的一件事。为了能逮着机
会看书,在家里的沙发、钢琴凳,甚至自己的枕头下面,乔乔都藏了她爱看的书。
在她的卧室里,除了放着钢琴,还有两个书架,上面摆着瑞典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
的《小飞人卡尔松》等9本著作、全套7本的《哈利·波特》、一整套 43本的全球儿童
文学名著丛书、中国四大名著彩图本,还有《伊索寓言》、法布尔的《昆虫记》、圣·
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吉卜林的《丛林之书》等等。
41岁的叶开是著名文学杂志《收... 阅读全帖 |
|
l*****d 发帖数: 7963 | 14 ☆─────────────────────────────────────☆
wh (wh) 于 (Thu Sep 22 17:21:56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7:20:52 2011, 美东)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25262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exponentc (dalu),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zz最好的大学教育——美国大学的自由教育文理学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15 18:54:59 2011, 美东)
最好的大学教育
——美国大学的自由教育文理学院
美国的大学,从教学的体制上看,基本上有三类。大学(四年大学学制以及研究生院,
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自由教育的文理学院(四年大学学制,只授学士学位)和社
区教育学院(两年制,授结业证书或转学的副学士学位)。第一类的University,在某
种意义上是与中国的大学有些相似的综合性大学或理工大学。这种大学通常有数千到几
万学生不等。大学除了文理学院外,还有商学院,工学院,新闻学院,法学院,或者其
他的“职业性”的学院。在中国最知名的美国大学,比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
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等,都是这类的大学。虽说这类大学的各个大学的学
科设置和学生情况很不一样。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三万多学生,而普林斯顿大
学只有六千名左右的学生。Un... 阅读全帖 |
|
e*******c 发帖数: 2133 | 16 最好的大学教育
——美国大学的自由教育文理学院
美国的大学,从教学的体制上看,基本上有三类。大学(四年大学学制以及研究生院,
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自由教育的文理学院(四年大学学制,只授学士学位)和社
区教育学院(两年制,授结业证书或转学的副学士学位)。第一类的University,在某
种意义上是与中国的大学有些相似的综合性大学或理工大学。这种大学通常有数千到几
万学生不等。大学除了文理学院外,还有商学院,工学院,新闻学院,法学院,或者其
他的“职业性”的学院。在中国最知名的美国大学,比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
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等,都是这类的大学。虽说这类大学的各个大学的学
科设置和学生情况很不一样。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三万多学生,而普林斯顿大
学只有六千名左右的学生。University有公立或私立之分。一般来说,私立大学,由于
历史悠久,资金来源,教授水平等等,学校质量总体上看似乎比公立的要高和好。当然
,也不完全如此,比如伯克利就是公立大学,也是公认的好学校之一。但是好学校不见
得一定事事好,通常这种好是某个科目的研究生教育领先才被认为好的。有的普通... 阅读全帖 |
|
f****m 发帖数: 7469 | 17 自1901年4月,袁世凯就开始筹划学堂的“规制”问题。他认为:“学校不难大兴,而
规制实难于初定。”欧美各国的学校体制大都“因时以损益,历久而观成”,经历了时
间的考验而逐步定形。中国则“古制就湮,事同创始”。他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于11
月,提出了制定学制的标准,即“要使等级不至相陵,规模于焉大备,庶几人易从学,
学易收效,而才彦可期蔚兴”。并据此制定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学制。认为:教育
应分阶段进行,孩童“自七岁起至十四岁”进入蒙养学堂,这8年中 “讲读经史,并授
以简易天文、地舆 、算术”,然后进入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小学堂,学制2年,
由各蒙养学堂毕业之员选入,除随时温习经史外,再令讲求浅近政治,加习各种初级艺
学,如外国语言文字、史志、地舆、算术等。中学堂,学制4年,教授“普通学”,分
政、艺两门。政学包括中国经学、中外史学和中外治法学;艺学包括算学、天文学、地
质学、测量学、格物学、化学、生物学、译学八科。大学堂,学制2至4年,“习专门学
”,开设中国经学、中外史学、中外政治学、方言学、商学、工学、矿学、农学、测绘
学、医学等门类,“学者各专一门”[12](上册P31... 阅读全帖 |
|
m********3 发帖数: 3280 | 18 (一)
2004年春天,巫宁坤先生偕老伴李怡楷女士应邀回国,参加燕京大学校庆。我和他
素昧平生,只有文字之交。当时,他们住在南四环一亲戚家里,巫先生给我来了电话,
想和我晤面,并去拜访李锐老。一向为人谦逊已近米寿的李锐老,说什么也不肯劳驾巫
先生,定要和我一道去南四环会他。
4月24日午后,我们来到南四环中段一居民区的一座楼房里,会见了巫先生和他的
老伴。我们畅谈了一个下午,分手时他送我们一人一本他著的名叫《一滴泪》的书。
(二)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他第一次应邀回国是在1951年。
在这之前,他的履历很简单:1938年的夏天,他作为扬州中学的一名流亡学生来到
了武汉。为了吃饭,也为了抗日,他参加了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受训三个月
。后来他去了西南联大,作过左倾的学生文艺团体“冬青文艺社”的积极分子,阅读过
高尔基的小说和*的秘密传单。在珍珠港事件之后,他就中断了西南联大外文系的学习
,为美国人士援华的“飞虎队”担任译员。1943年10月,他又去了美国,为在美受训的
中国空军人员担任翻译。第二次大战结束后,他进了印第安那州曼彻斯特学院读书,成
了这个学院的唯一外国留学生。两年后,...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4002 | 19 日杂李登辉祸害无穷!台湾学生抗议改称“中国”为“大陆”,攻占教育部!
台湾反课纲微调学生抗争持续延烧,23日深夜11时许,反课纲的学生和民众29人用自备
的梯子翻墙闯入“教育部”合作社,再进入“教育部”前庭。18名学生闯进“教育部”
2楼的部长室,并反锁在内。警方迅速派员警增援,守护“教育部”,并开始抓人,目
前部长室已清空。警方表示,有14男7女共 21人被逮捕。
凌晨1时许,闯入“教育部”的学生被警方集中在联合办公大楼,双手被用束带绑着,
传手机也被没收。在外面则有许多民众大喊“解除学生束带”、“释放学生”。
现场并传出《自由时报》摄影廖振辉等多名记者遭没收手机并留置,《自由时报》证实
该报摄影记者廖振辉遭警方逮捕。有学生说,冲进“教育部”的同时,苦劳网宋姓记者
和另名林姓公民记者也遭警方逮捕,手机遭没收。
冲进“教育部”时,一名黄姓高中生因气喘发作被紧急送往医院,已无大碍。
“教育部”正门摆设拒马。“教育部”人员已证实,有10多名学生翻过围墙进入“教育
部”前庭。社运人士王奕凯稍早也在脸书po文说:“学生进去了”。
2014年1月,台“教育部”微调台高中国文、社会科课纲,27日召...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1574 | 20 作者:南桥
最近出门,在芝加哥转机的时候,遇到一个家长,说和我们来自美国中南部的同一个城
市。她说以前在中文学校见过我们一家,家里分别在上高中和初中的两个孩子过去也上
中文学校,但是越学越头大,怨声载道。这个家长还算开明,让孩子们退出了中文学校
。又是一个熟悉的结局。
海外中文学校多为家长自发组建的周末补习班,带着孩子来上中文学校的家长出发点不
一。有的家长觉得学会中文孩子以后找工作机会更多,我以前认识一 个家庭,家里老
大老二年龄相差颇大,老大大学毕业后,本有机会外派中国,其薪水会是现有薪水的双
倍,但是老大从小没有学会中文,错失良机。家长抱着亡羊补 牢心态,把老二送到中
文学校上学。还有的家长是为了让孩子上中学后,把中文当“外语”,好迅速通过AP(
美国大学预修课程)考试,省钱省学费。更多的家 长,是想让孩子会一些中文,留住
过去文化的根。这种初衷无可指摘,甚至让人产生敬意。
结果却让人十分失望。我们周围不少家庭的孩子,中文学校是上一上,歇一歇,有一搭
没一搭,辍学率也高。在美国的ABC (出生于美国的华裔儿童)中:“我恨中文学校。
”("I hate Chinese school...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25262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auo (aeiou),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为什么ABC们恨中文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2 14:26:17 2015, 美东)
最近出门,在芝加哥转机的时候,遇到一个家长,说和我们来自美国中南部的同一个城
市。她说以前在中文学校见过我们一家,家里分别在上高中和初中的两个孩子过去也上
中文学校,但是越学越头大,怨声载道。这个家长还算开明,让孩子们退出了中文学校
。又是一个熟悉的结局。
海外中文学校多为家长自发组建的周末补习班,带着孩子来上中文学校的家长出发点不
一。有的家长觉得学会中文孩子以后找工作机会更多,我以前认识一个家庭,家里老大
老二年龄相差颇大,老大大学毕业后,本有机会外派中国,其薪水会是现有薪水的双倍
,但是老大从小没有学会中文,错失良机。家长抱着亡羊补牢心态,把老二送到中文学
校上学。还有的家长是为了让孩子上中学后,把中文当“外语”,好迅速通过AP(美国
大学预修课程)考试,省钱省学费。更多的家长,是想让孩子会一些中文,留住过去文
化的根。这种初衷...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25262 | 22 最近出门,在芝加哥转机的时候,遇到一个家长,说和我们来自美国中南部的同一个城
市。她说以前在中文学校见过我们一家,家里分别在上高中和初中的两个孩子过去也上
中文学校,但是越学越头大,怨声载道。这个家长还算开明,让孩子们退出了中文学校
。又是一个熟悉的结局。
海外中文学校多为家长自发组建的周末补习班,带着孩子来上中文学校的家长出发点不
一。有的家长觉得学会中文孩子以后找工作机会更多,我以前认识一个家庭,家里老大
老二年龄相差颇大,老大大学毕业后,本有机会外派中国,其薪水会是现有薪水的双倍
,但是老大从小没有学会中文,错失良机。家长抱着亡羊补牢心态,把老二送到中文学
校上学。还有的家长是为了让孩子上中学后,把中文当“外语”,好迅速通过AP(美国
大学预修课程)考试,省钱省学费。更多的家长,是想让孩子会一些中文,留住过去文
化的根。这种初衷无可指摘,甚至让人产生敬意。
结果却让人十分失望。我们周围不少家庭的孩子,中文学校是上一上,歇一歇,有一搭
没一搭,辍学率也高。在美国的ABC (出生于美国的华裔儿童)中:“我恨中文学校。
”("I hate Chinese schools.")是一个很常... 阅读全帖 |
|
l*******r 发帖数: 39279 | 23 转发几个帖子
--------------------
1918年春,西子湖上雾气氤氲。
水天一色的灰蒙晨雾里,一南一北划来两艘木舟。
一男一女各立船头,一人着素朴僧衣,一人穿异域和服。
两艘船缓缓靠近,女子盯着那僧人凝视许久,开口道:明天,我就要回国了。
电影中的李叔同
僧人道:好。
女子含泪悲唤:叔同···
僧人答:请叫我弘一。
电影中李叔同的日本妻子
女子低头,沉默良久,问: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僧人答:爱,就是慈悲。
答闭,转身而去,再未回头。
从此,世间少了“李叔同”,多了“弘一法师”。
这是电影《一轮明月》里的场景,镜头转过,已是一位僧人,竹杖芒鞋,跋山涉水,去
苦寻他心中的佛。
《一轮明月》剧照
加诸于李叔同身上的标签和头衔有很多:
文学上,他是享誉国际的词作家,一曲《送别》传颂至今
音乐上,他被誉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启蒙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中国人
绘画上,他堪称中国现代美术之先驱,是中国油画之鼻祖
戏剧上,他是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
书法上,他是近代著名书法家
篆刻上,他是西泠印社的早期成员,领风气之先
教育上,他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等大批著名... 阅读全帖 |
|
x*****u 发帖数: 3419 | 24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
——兼论近代通史体系的推陈出新
沈渭滨
----
注:黻 fú 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黼~。
---
现在的青年人,对蒋廷黻这个名字,恐怕大多数是很陌生了。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前
,无论在学界还是政界,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学界,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先后
做过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以主张史学改革著称于时;在政界,
他是著名的外交家,先后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联大使、驻联合国常任
代表,1949年后又一度作为台湾当局驻美"大使"。在国民党政府的官僚群中,以"知外
交"闻名于世。
作为政治家,他是当时"书生从政"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以所学为国家所用。在国
共两党斗争中,尽管站在国民党政府立场,并在联合国中阻挠和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合法席位,但至死都不愿加入国民党,还经常批评当局的政略失当和政治腐败;作
为学者,他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专家和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从治外交史
扩及中国近代史,写出了若干很有分量的专题论文。他一生治学严谨,著作不多。其中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反而不是花...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25 ☆─────────────────────────────────────☆
dangran (当当当) 于 (Wed Aug 8 04:17:40 2012, 美东) 提到:
2012年6月,芝加哥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夏含夷质疑“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报告简本发
表十年后仍无繁本,恐怕将来也不太可能发表。”
200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关键数据在美国“亚洲学协会”年会被质疑“站不住脚”
中国政府在上世纪末只花了上千万人民币、只搞了五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就于2000年
10月验收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工作成果《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简本)》,并对其颁发“全国十大科学进步奖”。这个研究结果看似光鲜,但其中的数据
经不起质疑,戳破了之后“断代工程”的成员还死不认账。
2002年4月4日至7日,美国“亚洲学协会”的年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专门邀请了“
工程”的学者来美讨论。在会议上,美方与会学者蒋祖棣以自己带去的计算机和OxCaI序
列程序当场对“工程”以同样程序处理的若干碳-14数据重新进行验算,结果明显与“工
程”的有差距。中国方面参加会议的“工... 阅读全帖 |
|
t***h 发帖数: 5601 | 26 为什么纪念宗教改革500周年?
2017年11月1日 来源:《探索与争鸣》杂志2017年第10期
瞿旭彤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博士
本文原载《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10期,原标题为“返本开新:为什么和如何纪念宗教
改革500周年”。
http://news.ifeng.com/a/20171101/52883089_0.shtml
【编者按】今日恰逢宗教改革500周年纪念日。相传1517年10月31日,日后成为宗教改
革领袖的马丁•路德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这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序幕
。今年(2017年)是宗教改革500周年。学界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历
史进程,甚至也进一步影响了过去五百年来的世界历史进程和文化格局。这一改革运动
由宗教而始,迅速和全面地波及到政治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就宗教层面来说,越来越
多的研究表明,这是一场仍在进行中的改革(on-going reform)。五百年后回头来看这
一历史事件和过程,或可挖掘出更多的话题和价值,也能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基督教与
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种种纠结。...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2939 | 27 ☆─────────────────────────────────────☆
tgbrfv (cn) 于 (Mon Jan 30 22:38:54 2012, 美东) 提到:
(2012-01-31 11:03:45)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其他
韩寒在1999年上高一时给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投稿投了两篇文章,除了《求医》,
还有《书店》。在两年前,韩寒还在江苏《少年文艺》发表过另一篇《书店》。据韩寒
父亲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一书中说,韩寒在创作《书店(一)》时,还是个14岁的初
二学生。在我刚刚加入论战时,我对韩寒是否有代笔一事是将信将疑的。直到我开始看
署名韩寒的作品,看到了这篇《书店(一)》,就认定了它肯定是别人写的,因为一个
14岁初二学生绝无可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在初中,韩寒是个学习成绩非常差、调皮捣蛋的差生。《儿子韩寒》中说:“所以
几乎是整个初中阶段,韩寒在班级中的名次一直在40一50名之间,而他们班级共有54名
学生。”“韩寒令老师感到头痛的事情一般不外乎丢三落四、作业不完成或者找不到、
上课不遵守纪律等等。”
但是这个差生,在1997年3月如神附... 阅读全帖 |
|
S*****4 发帖数: 514 | 28 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结束了,高考的作文题又一次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遭到了
网友们的纷纷吐槽。
全国一卷里那个检举爸爸违规的孩子,山东卷里的肉豆须,全国二卷里的行行出状
元……实在是让我一个曾经做了N多年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感到深深的无力。
意识形态或许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也逐渐向着这个方向
去发展,难道一道作文题就能够改变驾车人的行为习惯么?这些东西不是该归驾校和驾
管部门去教授和规范的么?还有那个肉豆须,明显属于区域语言,即便这是山东本地的
叫法,也不应该在这种全国性的考试中出现啊。再有,就是这个全国二卷的作文题,原
题是“谁最有风采”莫非是根据网络上流传了好几年的那个让学霸和学渣搞好关系的段
子改编的?事实证明,即便再行行出状元,大家也都知道当个事业单位的科员比当个水
电工社会地位高,如果不改变一些职业的社会地位,仅靠一些红口白牙的说教不会起到
任何作用。
语文,也是国文,这个科目该教授的应该是语言知识与文学素养,甚至是生活的情
趣,而非政治教育。我们已经有了一门政治思想教育课,而且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必修,
这难道还不够么?非要让语文承担如此多的社会责任不羞愧么?
... 阅读全帖 |
|
f*l 发帖数: 742 | 29 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结束了,高考的作文题又一次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遭到了网友们的纷纷吐槽。
全国一卷里那个检举爸爸违规的孩子,山东卷里的肉豆须,全国二卷里的行行出状元……实在是无力吐槽啊。我给你写一篇怎么做酸菜鱼得了。
意识形态或许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也逐渐向着这个方向去发展,难道一道作文题就能够改变驾车人的行为习惯么?这些东西不是该归驾校和驾管部门去教授和规范的么?还有那个肉豆须,明显属于区域语言,即便这是山东本地的叫法,也不应该在这种全国性的考试中出现啊。再有,就是这个全国二卷的作文题,原题是“谁最有风采”莫非是根据网络上流传了好几年的那个让学霸和学渣搞好关系的段子改编的?事实证明,即便再行行出状元,大家也都知道当个事业单位的科员比当个水电工社会地位高,如果不改变一些职业的社会地位,仅靠一些红口白牙的说教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语文,也是国文,这个科目该教授的应该是语言知识与文学素养,甚至是生活的情趣,而非政治教育。我们已经有了一门政治思想教育课,而且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必修,这难道还不够么?非要让语文承担如此多的社会责任不羞愧么?
不得不承认,在语数外三门主修课中,... 阅读全帖 |
|
e*w 发帖数: 114 | 30 碰到lg之前,我对南通一点都不熟悉。上初中地理课,学14个港口城市时候,就南通最
难记。在大学里碰到lg, 口才不咋地的他,没几句就问我,你知道张謇(jian三声)吗
?我说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后来去南通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个清末状元对南通的影
响是那么的大,应该是很少有一个地方因为一个人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个人影响
了近代南通的经济,文化,教育等等的每个细节,他的名字,他的作为的确应该被所有
南通人记住。
Lg老家是南通郊区唐家闸的,这里现在已经不是南通的经济工业区。可一百年前,张謇
就是在这里办实业,建立了大生纱厂,随之唐家闸成为工业重镇,十分繁荣。lg的奶奶
解放前就是大生纱厂的女工,说当时待遇极好,解放后待遇反而下降。Lg的爷爷是唐家
闸中学的国文老师,要是活到现在,一百一十岁整了。爷爷奶奶已经西去20多年了,我
当然没能见过他们。但从lg家族生活故事,既能感知南通近代,现代的变迁。
lg的爷爷是南通中学毕业的,这所中学也是张謇创立的。我估计他老人家就读的时间应
该是1910年代(20年之前)。好像还有照片,那时候的教书先生都是长胡须,很有派头
。Lg爷爷教国文,那真的是文... 阅读全帖 |
|
e*w 发帖数: 114 | 31 碰到lg之前,我对南通一点都不熟悉。上初中地理课,学14个港口城市时候,就南通最
难记。在大学里碰到lg, 口才不咋地的他,没几句就问我,你知道张謇(jian三声)吗
?我说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后来去南通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个清末状元对南通的影
响是那么的大,应该是很少有一个地方因为一个人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个人影响
了近代南通的经济,文化,教育等等的每个细节,他的名字,他的作为的确应该被所有
南通人记住。
Lg老家是南通郊区唐家闸的,这里现在已经不是南通的经济工业区。可一百年前,张謇
就是在这里办实业,建立了大生纱厂,随之唐家闸成为工业重镇,十分繁荣。lg的奶奶
解放前就是大生纱厂的女工,说当时待遇极好,解放后待遇反而下降。Lg的爷爷是唐家
闸中学的国文老师,要是活到现在,一百一十岁整了。爷爷奶奶已经西去20多年了,我
当然没能见过他们。但从lg家族生活故事,既能感知南通近代,现代的变迁。
lg的爷爷是南通中学毕业的,这所中学也是张謇创立的。我估计他老人家就读的时间应
该是1910年代(20年之前)。好像还有照片,那时候的教书先生都是长胡须,很有派头
。Lg爷爷教国文,那真的是文...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6673 | 32 进入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的那年,邓小平11岁,那时,他的名字还叫邓希贤。
当时学堂里开设的课程有国文、算术、理科、历史、地理、体育和修身等。学堂大
礼堂两边的圆柱上,常年贴着一副楹联,上联是:毋自画,毋自欺,循序致精,学古有
获;下联为:不苟取,不苟就,翘节达志,作圣之基。邓希贤很喜欢这副楹联,不仅欣
赏和钦羡那功底深厚的书法,更是把楹联里劝学、励志的含义牢记在心里,作为自己求
学的座右铭。
邓希贤很快就因为学习刻苦、爱动脑筋和成绩优良,在同学中有了威信,也赢得了
各科老师的喜欢和厚爱。尤其是在理科方面,邓希贤表现出了更浓厚的兴趣。
教理科的老师曾树森,是一位进过洋学堂的新式教师,但那时候人们对科学知识的
认识和理解还普遍处在朦朦胧胧、似是而非的阶段,曾老师教给学生们的理化和自然知
识,也不过是根据一本从国外翻译过来的、其译文也未必准确可靠的科学小册子照本宣
科,因此学生们听来往往是似懂非懂,有时恍如坠入五里雾中。有时曾老师还喜欢提出
一些冷僻和奇怪的问题来让学生回答。不少小学生又想上这门课,又害怕上这门课。
邓希贤却对这门课很是喜欢。有一次曾老师给全班同学又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
|
b*****d 发帖数: 61690 | 33 河南汝州斥资数百万让全体干部进清华培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7日10:39 大河网
汝州市正在实施一项干部“充电”计划,不是“选派”干部而是“全派”。2010年
,该市159名正科级干部在清华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公共管理轮训。他们计划今明两
年,把剩下的6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都轮流在国内名校“充电”一次。从去年开始,
汝州市财政每年预留300万元作为干部培训经费已经制度化。
□今报记者 路治欧/文
怎么去学 学和住都在清华
无论是市四大班子领导,还是乡镇和局长一把手,全都回到了学生时代。许多人这
样总结自己的7天清华学习:“机会难得,时间很短,受益匪浅。”
2010年 6月、7月和12月份,汝州市和清华大学合作分三期对159名正科级干部进行
了公共管理培训。他们学在教室,吃在学生食堂,住在学生公寓,每天按时上下课,按
时作息,老老实实地当了一回“学生”。每一期,汝州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监督科都要
派人监督检查培训纪律。
在开课前几个月,汝州方面就和清华大学确定了培训内容,有百年清华的人文精神
,有国际国内形势,有中国社会热点问题,有宏观经... 阅读全帖 |
|
x******g 发帖数: 33885 | 34 毛泽东很推崇鲁迅,说过这样的话:我很喜欢他的坦率,他说解剖自己往往严于解
剖别人。在跌了几跤之后,我也往往如此,可是同志们往往不信。
匆匆几十年过去了。带着人们不相信他的自我解剖的遗憾,毛泽东也谢世近40年了。
现在无疑是该信的时候了。
可话又说回来,伟人的自我解剖,未必能反映他自身的全貌。有时未免谦逊,有时
未免责己过严,有时则是出于微妙的政治需要……
于是,毛泽东眼里的那个毛泽东,自然就是加引号的了。
在他的自我解剖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对自己、对历史的反思与矫正。比如,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进行了一番自我解剖。他以自己对劳动人民的
态度也有一个转化过程为例,现身说法:“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习
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
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
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衣服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
,以为是脏的。”这就让那些正在被要求思想改造的文艺家们意识到:哦,原来毛泽东
也曾经如此……距离一下就近了。
1945年5月1...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17713 | 35 我在师范学校读了五年书,抵住了后来一切广告的引诱。最后,我居然得到了毕业
文凭。我在这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度过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我的政治思想在
这个时期开始形成。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
这所新学校有许多校规,我赞成的极少。例如,我反对自然科学列为必修课。我想
专修社会科学。我对自然科学并不特别感兴趣,我没有好好地去学,所以大多数这些课
程我得到的分数很差。我尤其讨厌一门静物写生必修课。我认为这门课极端无聊。我往
往想出最简单的东西来画,草草画完就离开教室。记得有一次我画了一条直线,上面加
上一个半圆,表示‘半壁见海日’。⑤又有一次,在图画考试时,我画了一个椭圆形就
算了事,说这是蛋。结果图画课得了四十分,不及格。幸亏我的社会科学各课得到的分
数都很高,这样就扯平了其他课程的坏分数。
〔⑤李白一首名诗之中的话。〕
学校里有一个国文教员,学生绐他起了‘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说
它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半通不通。我只得改变文
风。我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文体。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
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 阅读全帖 |
|
t*******d 发帖数: 44 | 36 日本在伪满推广日语教育的具体措施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在伪民政部内设文教司,后改为伪文教部。由于伪满政
治基础尚未稳定,对于教育措施,主要还是沿袭中华民国时期的“6·3·3·4”的
旧学制。伪满洲国教育厅长会议要求中学的英语课一半改为日语。1935年12月,
伪文教部发布《关于小学校教科规程之件》,规定“日本语得由初级小学校第一学年教
授之”[4]。由于日语师资不足,因而初级小学一般在第三学年开始上日语课,高级
小学和初级中学均从第一学年起开设日语课。由于“满洲国”学校数量多分布广,教材
与教师亦严重不足,全面实施日语教育还不能一蹴而就。
1937年3月,伪文教部公布《关于在学校教育中彻底普及日语的方案》,提出“日
语教师在教授日语时,不仅仅是教授语言,更要努力通过日语使之体会日本精神、了解
风俗习惯,发扬日满一德一心之真意。”“教师及学生在学校、家庭生活中要严格使用
日语。”[5]同时还规定“须利用各种机会,以引起日本语学习之兴趣;举办学生日
本语演说、演艺等会;以学校为中心,举行一般民众日语讲习会;在满文上使用之学术
名词,于可能范围内须与日文相符。”[6]1937年5月,...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7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好学生,看看当时的一连串学生名单:赵萝蕤
,卞之琳,王佐良,杨周翰,袁可嘉,穆旦(查良铮),郑敏……真可谓群星璀璨,师
生争艳。
陈思和评论此文扎实而流畅,新颖而不饰。文章的主要观点是,白话新诗发展到新月派
后期后继乏力,用赵萝蕤的说法是“浮华虚空”。在抗战这一民... 阅读全帖 |
|
d********0 发帖数: 5142 | 38 ☆─────────────────────────────────────☆
Zephyre (宁静致远) 于 (Tue Mar 29 19:08:42 2011, 美东) 提到:
很多理工科的感觉说话都自我感觉好得不行,说起人文艺术就好像人家都是“废物”,
律师是“骗子”,总之学文的都是无用的。
各位学理科的都扪心自问一下:你学的东西就“有用”吗?这里无数学化学、生物的做
个看似复杂的各种实验,写个这类天书般的“working paper",大家相互评论下,有用
吗?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有多大意义,跟律师、记者做的事比起来如何?这里还有不
少物理、数学的博士,每天做着天马行空的公式,跟学历史和俄罗斯文学比起来有用在
哪里?这么有用怎么像赶集似的抢着去做矿工,创造纯粹的纸上财富?
学工程类大概好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走学术道路的自然不说了,跟学十九世纪日本
文化没什么本质区别,就是发论文搞职称而已(少装你的“成果”对工业界有什么现实
意义),那些早早毕业了去工作的,大多不也就在大公司里面做个无足轻重的小螺丝钉
,你真创造了什么精神、物质财富?95%的也就是混口饭吃而已吧,你...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张新颖对冯至、穆旦等西南联大现代诗人的研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2 17:20:52 2011, 美东)
刚贴过张新颖写的《赵萝蕤与<荒原>》的短文(该文收入2004年出版的文集《默读的声
音》中),顺便推荐他对赵萝蕤那一代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的研究。这是他的博士论
文选题,导师陈思和。论文在《当代作家评论》上节选发表,题为《学院空间、社会现
实和自我内外——西南联大的现代主义诗群》,兹录于后。
张新颖从赵萝蕤翻译的《荒原》说起——他再一次津津有味地引用了“烧锅时腿上放着
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这一意象——娓娓动听地叙述抗战之前和初期各大名校的教师
叶公超、冯至、燕卜荪(William Empson)等人如何向学生输入叶芝、艾略特、奥登、里
尔克等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最让人羡慕的是燕卜荪的授课,他是新批评派的评论家和诗
人,与他上课介绍的许多同辈诗友相熟,讲解精细、敏感,又有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深
受学生欢迎。一个好老师可以激发出一批...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0 七
治学之外,钱先生最大的爱好恐怕就是游山玩水了,书中记北大南迁途中游历甚详
尽,国难当头而游兴不减,于此可见一斑。书中有两处讲读书与游玩的关系:
1933年春,与北大诸生游泰安、济南、曲阜,“孔林碑碣林立,然皆在金元以后,
北宋以上则甚少。余告诸生,当时中国人受异族统治,乃不得不更尊孔,使外族人亦知
中国有此人物,庶对中国人不敢轻视。今君辈争言孔子乃自来专制皇帝所尊,以便利其
专制。试读此间碑碣,亦岂当时许多中国人惟恐外族人不易专制,故亦教之尊孔否。诸
生默无言。余又言游历亦如读史,尤其是一部活历史。太史公幼年,即遍游中国名山大
川。诸君此游归,再读《史记》,便可有异样体会矣。” (P212)
1942年春,赴遵义浙江大学讲学期间,“一日,李埏语余,初在北平听师课,惊其
渊博。诸同学皆谓,先生必长日埋头书斋,不然乌得有此。及在昆明,赴宜良山中,益
信向所想象果不虚。及今在此,先生乃长日出游。回想往年在学校读书,常恨不能勤学
,诸同学皆如是。不意先生之好游,乃更为我辈所不及。今日始识先生生活之又一面。
余告之曰,读书当一意在书,游山水当一意在山水。乘兴所至,心无旁及。故《论语》
首云,...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3417 | 41 岁月如歌:李肇星追忆江泽民总书记生前轶事
李肇星
我第一次见到江主席,是在1989年的秋天
。他在中南海会见外宾后,我作为当时的外交部发言人拿着写好的新闻吹风稿请他审批
。他说:
“你定吧,我不看了。”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我第一次为小平同志会见外宾写吹风稿
向他汇报
时,他说:“这是你的事!我不管了。再见吧,不拉手了……”
两位老领导
,一样宽厚。只不过一位是四川口音,一位是江苏口音;一位告别时点点头,一位告别
时握握手
。真想不到历史在一些细节上也会有这样生动的相似之处。
自那以后,如果
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打比方,我作为下级,陪同江主席走的路何止万里,从他的
言谈举止
中学到的更不是通常读书所能得到的。
打开这本书,我的思绪就像出闸的波
涛,对人生的感悟也得到一次洗礼。
祖国永恒人民至上
出访途中,江主席不管是和往访国领导人正式会谈,还是与普通百姓交流,都会流露出
他对祖国
和人民的忠诚。
在乌克兰参观作家契诃夫故居时,他激动地说:“生命不在
于长短,而在于为国家、为民族做...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3417 |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mgjames (天天谈首席侦探真三木唯一指定正牌马甲),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岁月如歌:李肇星追忆江泽民总书记生前轶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7 10:12:03 2011, 美东)
岁月如歌:李肇星追忆江泽民总书记生前轶事
李肇星
我第一次见到江主席,是在1989年的秋天
。他在中南海会见外宾后,我作为当时的外交部发言人拿着写好的新闻吹风稿请他审批
。他说:
“你定吧,我不看了。”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我第一次为小平同志会见外宾写吹风稿
向他汇报
时,他说:“这是你的事!我不管了。再见吧,不拉手了……”
两位老领导
,一样宽厚。只不过一位是四川口音,一位是江苏口音;一位告别时点点头,一位告别
时握握手
。真想不到历史在一些细节上也会有这样生动的相似之处。
自那以后,如果
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打比方,我作为下级,陪同江主席走的路何止万里,从他的
言谈举止
中学到的更不是通常读书所能得到的。
打开这本书,我的思绪就像...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1985 | 43 孔庆东:春分地皮干
作者: 仰望星条旗(伊.宫.金.松) [179782:8524], 04:35:06 03/23/2012: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2012-3-22 23:56| 发布者: 东博书院| 查看: 183| 评论: 2
虽然春分了,但是夜里很冷。李清照师姐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丫给停了暖
气。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就。守着猫儿,这犊子怎么长得这么黑!
3月13日,周二。中午坐视天下后到北大,包妍给我带去了10本样书。给了小宋
一本。课上王适文讲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讲得很好,内容丰富,予人启发
。课后应对一些签名和邀请之类后,同学们送我走出校门,江力跟我谈书店事宜,青蛙
说他就要有个美国外甥了。过了马路正要打车,忽然一位从面前掠过的骑自行车的老人
叫我,我连忙回应一声。那老人下车走过来,说很早以前就在电视里听我讲过外国文学
,对我非常敬仰。接着说他正在读博士。我见他满头白发,不禁好奇。老人拿出报纸资
料,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花甲状元”李文超...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44 原创:顺妮 精造 微信号 zhongguojingzao
功能介绍
中国精造,唯专注、本分、实干,成就专业、极致、精准的精造之路。从中国制造,到
中国精造,我们在行动。
到南方走了一圈,看了三家企业,两家纺织企业,一家服装企业。回京飞机上,与
邻座的乘客——一家医药公司企业家聊了一路,四家企业的创始人谈到一个共同的忧虑
:靠责任苦撑了一辈子的企业,工厂骨干现在基本都是50后、60后、70后在支撑,年轻
人不愿到工厂做工,好不容易招到人,干几天就走了。
——以前从来没有觉得招人难,现在真是难招人……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60岁上下),吃穿不愁了,真不想干了。干实业,利润越
来越少,不亏损已经不易。看看那些工人,放不下他们,跟着干了一辈子,如果工厂关
门了,他们怎么办?……
——这几年,春节上班第一天,最担心的事是员工走了,拿到春节前发的奖金后就
跳槽了。年轻人太爱跳槽了,忠诚度没有……
——老员工闯不动了,招聘年轻人增加新鲜血液,开口第一句就是提工资有多少。
你跟他们谈工作责任、谈付出、谈奉献,他们会把眼睛瞪大看着你,觉得你不正常。价
值观念冲突很大……
——除了工资要求,年轻人还挑剔...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5 到南方走了一圈 明天还有比芯片更严重的危机(组图)
文章来源: 顺妮 精造 于 2018-05-28 08:23:2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
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3431 次)
到南方走了一圈,看了三家企业,两家纺织企业,一家服装企业。回京飞机上,与邻座
的乘客——一家医药公司企业家聊了一路,四家企业的创始人谈到一个共同的忧虑:靠
责任苦撑了一辈子的企业,工厂骨干现在基本都是50后、60后、70后在支撑,年轻人不
愿到工厂做工,好不容易招到人,干几天就走了。
——以前从来没有觉得招人难,现在真是难招人……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60岁上下),吃穿不愁了,真不想干了。干实业,利润越
来越少,不亏损已经不易。看看那些工人,放不下他们,跟着干了一辈子,如果工厂关
门了,他们怎么办?……
——这几年,春节上班第一天,最担心的事是员工走了,拿到春节前发的奖金后就
跳槽了。年轻人太爱跳槽了,忠诚度没有……
——老员工闯不动了,招聘年轻人增加新鲜血液,开口第一句就是提工资有多少。
你跟他们谈工作责任、谈付出、谈奉献,他们会把眼睛瞪大看着你,觉得你不正常。价
值观念...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37081 | 46 台湾著名网友YST眼中的钱学森:太震撼了!!
钱学森一直是我很有兴趣的一位人物,因为世上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但是我不记得有
任何一位科学家能像钱学森一样在政治上这么轰动,能像钱学森一样对一个主要国家产
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由于中国是一个崛起的大国,飞弹又是军事科技与太空科技领域中
最重要的技术,钱学森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贡献是震动全世界的。
钱学森是中国近代科学界的传奇人物。从父母的特殊家教,中学开明教育下的成长,优
良的大学教育,出国学习与世界顶尖高手过招,战争时期的杰出科学成就,回国探亲,
再回美国就职,陷入政治漩涡几乎丧命,周恩来总理的援救,离开美国返回祖国,从无
到有建立中国的导弹工业与航天工业,九十五岁高龄至今仍然精神清醒和意志坚定..
..,多么传奇的一生!
钱学森随便一段生涯故事都可以拍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它曲折的程度、牵涉的科技面
、引发的新工业与军事革命、产生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每一样都远远超过「美丽心灵」
(A Beautiful Mind)的主角约翰.纳许(John Nash)。如果做一个比较,钱学森在
美国的研究工作直接导致美国航空与太空工业的世界领先,钱学森为中国建... 阅读全帖 |
|
J*V 发帖数: 3150 | 47 发信人: wamgjames (天天谈首席侦探真三木唯一指定正牌马甲),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岁月如歌:李肇星追忆江泽民总书记生前轶事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7 10:12:30 2011,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mgjames (天天谈首席侦探真三木唯一指定正牌马甲),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岁月如歌:李肇星追忆江泽民总书记生前轶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7 10:12:03 2011, 美东)
岁月如歌:李肇星追忆江泽民总书记生前轶事
李肇星
我第一次见到江主席,是在1989年的秋天
。他在中南海会见外宾后,我作为当时的外交部发言人拿着写好的新闻吹风稿请他审批
。他说:
“你定吧,我不看了。”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我第一次为小平同志会见外宾写吹风稿
向他汇报
时,他说:“这是你的事!我不管了。再见吧,不拉手了……”
两位老领导
,一样宽厚。只不过一位是四川口音,一位是江苏口音;一位告别时点点头,一位告别
时握握手
。真想不到历史在一些细节上也会有这...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8 胡适:非留学篇
作者:胡适 文章来源:《甲寅》 点击数:674 更新时间:3/21/2006
编者按:
中国人留学的目的,原本是要“以他人之长,补我所不足”,但实际情况却是众多留学
生以一纸之文凭,当做新的敲门砖,当作谋取富贵功名的阶梯,因此胡适发出痛心疾首
的呼声,说“留学为吾国大耻”,并开篇举出四张理由,逐一对留学之风气加以辩驳。
现在差不多一百年快过去了,问题还在么?虽然没有到“万般皆下品,唯有留学高”的
地步,但借留学以镀金,以求功名的大有人在。胡适的“留学为可暂而不可久” 之计
仍未失去它的警醒意义,因此我们再提出来看一看,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他提出的非留
学论,并非一味抹杀留学的意义,而是针对现实的症结下的几剂猛药,他真正的理想抱
负则是:“为神州造一新旧泯合之新文明,此过渡时代人物之天职也”。
正文:
吾久欲有所言,而逡巡嗫嚅,终未敢言。然吾天良来责,吾又不敢不言。夫欲有所言而
不敢言,是恇怯懦夫之行,欺人以自欺者之为也。吾何敢终默?作《非留学篇》。
吾欲正告吾父老伯叔昆弟姐妹曰:
留学者,吾国之大耻也!
留学...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9 文/季羡林
我现在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他虽已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
笑容,仍宛然在目。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个笑容,却已是五十年前的事了。
1948年12月中旬,是北京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的纪念日。此时,解放军已经包围了北
平城,然而城内人心并不惶惶。北大同仁和学生也并不惶惶,而且,不但不惶惶,在人
们的内心中,有的非常殷切,有的还有点狐疑,都在期望着迎接解放军。适逢北大校庆
大喜的日子,许多教授都满面春风,聚集在沙滩孑民堂中,举行庆典。记得作为校长的
适之先生,作了简短的讲话,满面含笑,只有喜庆的内容,没有愁苦的调子。正在这个
时候,城外忽然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大家相互开玩笑说:“解放军给北大放礼炮哩!”
简短的仪式完毕后,适之先生就辞别了大家,登上飞机,飞往南京去了。我忽然想到了
李后主的几句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我想改写一下
,描绘当时适之先生的情景:“最是仓皇辞校日,城外礼炮声隆隆,含笑辞友朋。”我
哪里知道,我们这一次会面竟是最后一次。如果我当时意识到这一点的话,这是含笑不
起来的。
从此以后,我同适之先生便天各一方,分道扬镳,“世事两茫...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