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国榷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z******4
发帖数: 4716
1
王振与土木堡(土木之役的疑问)
正统十四年是多事之年,年初,即有云南思机发之乱,又有福建邓茂七之祸,还有贵州
的骚乱,都是动用了国家大力量才加以平定的。直到六月,还调了十万兵,灭了湖广生
熟苗的造反。于是才有刘球之言。刘球:“移此力经略西北,已巳之变,必有以御之者
,穷疥藓这拒搔,而耗腹心之元气,安得不败乎?”(指云南麓川之役)
明朝与瓦剌的战争必有原因和过程,我们看,正月初,还在给瓦剌的使臣任命官职,可
见当时并无异常,最起码是明庭没有意识。到正月末时,瓦剌开始有意见了,“虏大媿
(愧),怒。”原因,是明朝答应对方请婚,但在国书里没提这事儿;另外,外交部没
有按惯例给够人家的“饩”(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注意,这里未提王振的事儿。从
年初到七月出兵之间,明朝与瓦剌之间,只有一些小冲突,只有四月间,在大同方向与
瓦剌有一小仗。此外,与辽东的蒙古人也打了一两次不能称为战争的战争。其实,这时
瓦剌肯定已经开始准备动手了,而明人无意识。
到六月三十,明庭下令派出9万军队,以备虏患。(75000到大同,朱勇、陈怀等为帅;
15000到宣府,王贵、吴克勤为帅)既然是派兵镇边,必有原因和由头,而且... 阅读全帖
T****i
发帖数: 715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诛十族及其他zz
关于诛十族及其他
月关
内容比较杂乱,对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慢慢看看。
第一版《明史》中记述方孝孺等人之夷族诛死仅用了“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
孝孺,并夷其族”十五字。
而在“四库”版《明史本纪》中则改为了这样的叙述:“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
,孝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
”。
很显然,无论是原本还是四库本的《明史》,都没有明成祖夷方孝儒十族的记载。
(关关这里插一句:永乐帝登基的日子是己巳日,之后隔了庚午,辛未,壬申,癸
酉,甲戌,乙亥,丙子整整七日才是丁丑,永乐帝都当了七天皇帝了,又怎么会在七天
后逼着他奸佞榜上第一人的方孝孺给他写登基诏书呢?《明史》四库版替前版增加的这
个情节,可疑乎?)
《明史》从头到尾都由满清皇帝终审定稿。清廷的几位皇帝对《明史》修撰的重视
可谓到了离谱的程度,《明史》每完成一部分,康熙、雍正、乾隆无不仔细审阅,乃至
事无大小地就每个自己所“关心”的细节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让书写者照办。
朱元璋修《元史》只花了两年多时间,蒙元修《宋史》(二十四史中规模最大的一
部史书)也只花了两年多时间,惟独满清,修一部明历...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428
3
张德信
朱元璋由贫穷的牧童到皇帝,尤其是他在与元朝和群雄的拼杀中,往往能出奇制胜
,逢凶化吉;他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才能,常常令 人叹为观止;他振兴破
败的雄心,反腐倡廉的执着,治世理乱的雄心,以及开规模、立条章、审形势、构框架
之中表现出来的局器宏阔、处事条理等等的较高文化素 养,无不使人惊服。然而,又
不得不使人产生怀疑:他的文化知识,以至深厚的文化素养,从何而来?如何聚积、升
华?他何以对传统文化有如此的认识与理解,等 等。本文拟由此入手,予以探讨,姑
为引玉之砖。
(一)
文化如积沙,越积越 厚。它沉淀了过往的经验与智慧。书册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文化必须通过长期艰苦学习而后得,因而一般是有闲者的专利品。文化人,或地主阶级
知识分子,就是那 些有闲者中间的一个特殊集团。这个集团也正是封建王朝立法行政
的主要依靠力量。元朝政府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维护固有习俗,固有治法,歧视汉人,
歧视汉文化 和汉族知识分子,使这些文人学士中的大多数仕进无门,岐路徘徊,不得
不隐身巷陌,和光同尘。这就使他们比较容易地卷进农民造反的大潮。大量落拓书生背
叛朝 廷,作贼作寇,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一大特...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傅友德真惨啊
傅友德这个还真不是满清御用文人的污蔑。谈迁(1594-1658),写国榷,就采用了这个说
法。
国榷,顾名思义,就是秉笔直书,求真求实。明朝,为尊者讳很厉害,比如《明太祖实录
》为了掩盖朱元璋滥杀功臣的事实,前后三次修改,把朱元璋描写成为一个“宽仁大度”
“爱惜功臣”的皇帝。。
谈迁写国榷的一个原因就是明朝历代实录多有避讳失真之处;以明朝实录为主,又参考
了明代史书一百多种以及当时的政府公报(邸报),编成《国榷》一书。最大的特点就
是对过去实录中避而不谈的一些重要史实,毫无避讳,敢于将真实事实全盘托出。
比如:对朱元璋晚年枉杀功臣的事情如实地记载到书中: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党案,3万多人被株连,《明太祖实录》只是记载该年二月蓝玉死
,并不载死因。谈迁在该年二月乙酉条直书道:“蓝凉公非反也,虎将粗暴,虽至愚不为也
,……噫!功臣菹醢,安得止大树之下;晚游赤松,庶几哉不殆不辱矣。”
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丑条记录了太子师、颖国公傅友德自杀事件:“(傅)累历大
功,以蓝玉诛,内惧。定远侯王弼谓上春秋高,行旦夕尽我辈,宜自图。”“会冬宴,……
上责友德不敬,且曰:‘召尔二子来。’友德出,卫士传语...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424
5
原文链接:http://mistory.tk/?p=160
如果有时光之车,我愿穿越回公元前81年,现场聆听这场讨论。这本薄薄的书由于作者
桓宽对儒家的
偏爱而在整理言谈时于贤良文学的记录更详尽,所以我想听到大夫更多的辩解,更因为
我想观察在场
的贤良文学在争辩时是否知道他们所期待的“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
,广利农
业”(见【本议第一】)不可能实现,但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求践行儒家的治国
理想。
这场发生于公元前81年汉昭帝时主要讨论盐铁官营利弊的会议,这场争论,用现代
的话语来说
为:自由放任与重商主义之争、重农主义与商业主义之争、对外的王道与霸道之争及对
内德政与暴政
之争。
辩论双方:一方为主张盐铁官营的大夫,按现代的观念来解读即此方主张政府应当
介入市场,不
但是干涉市场(如均输、平准),而且应当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经营(如盐铁的官营)。
另一方为主张罢盐铁官营的贤良、文学,按现代的观念来解读此方的立场,即儒家
主张政府对于
市场应当采取自由放任,政府不应当与民争利。
争论点:
一,盐铁官营利弊,此为本书最重要的争论,反复进行,主要观点为:从财政需要
出发,大夫...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40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outside (湿透的翅膀), 信区: History
标 题: 一场无效的辩论——盐铁论校注的评论(转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13 04:59:43 2011, 美东)
原文链接:http://mistory.tk/?p=160
如果有时光之车,我愿穿越回公元前81年,现场聆听这场讨论。这本薄薄的书由于作者
桓宽对儒家的
偏爱而在整理言谈时于贤良文学的记录更详尽,所以我想听到大夫更多的辩解,更因为
我想观察在场
的贤良文学在争辩时是否知道他们所期待的“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
,广利农
业”(见【本议第一】)不可能实现,但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求践行儒家的治国
理想。
这场发生于公元前81年汉昭帝时主要讨论盐铁官营利弊的会议,这场争论,用现代
的话语来说
为:自由放任与重商主义之争、重农主义与商业主义之争、对外的王道与霸道之争及对
内德政与暴政
之争。
辩论双方:一方为主张盐铁官营的大夫,按现代的观念来解读即此方主张政府应当
介入市场,不
但是干涉市场(如均输、平准),而且应当作... 阅读全帖
z******4
发帖数: 4716
7
李新峰
原载《明史研究》第六辑,转自象牙塔国史探微
正统十四年秋,明军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土木镇)大败于瓦剌,英宗被俘,导致
严重的军事危机,这已是广为人知的事实。但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对这次战役的记载颇
多歧异与疑点,尚需条梳史料以澄清事实;明军参战人数、瓦剌军行进路线、明军回军
策略以及明边镇在土木之战中的作用等诸多问题仍需探讨;以此为例,并可初步认识明
代中期京营、边镇的规模和有关明代前中期史实记载的可信程度。
关于土木之战中明军参战人数,最早的记载见于刘定之《否泰录》:“官军私属
共五十余万人。”[1]嘉靖后期以来,几乎所有言及出征人数的明代史家均沿袭此说,[
2]直至谈迁犹于“官军私属”强调甚明,[3]而清人自谷应泰以下均不提“私属”,径
作“官军五十万”乃至“五十余万”, [4]数字之差,语意全非。刘定之在《否泰录》
末说道:“臣因取目击耳闻,参以杨善、李实所述《奉使录》,钱溥所撰《袁彬传》,
约其繁复,著为此录。”李实《李侍郎使北录》未记出征人数,[5]杨善《奉使录》今
不传,估计亦不及此。钱溥《袁彬传》今亦不见,其内容应为袁彬于塞外侍奉英宗的事
迹,也不太可能提到明军人数...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8
天文上明朝根本就没什么建树,就靠着元朝郭守敬的历法死撑了四百年,到后来连修改
都不知道怎么改。
当年与capo1234的论战,capo1234说, “国榷中“犯蓟州"这句话记在十三号条下,后面
紧跟着十五号,也就是说犯蓟州,陷玉田,三河,香河,顺义这五件事全部发生在13-
14号之间,可能么?”。因为capo1234理解的国榷此处的时间和其他文献都对不上,他
因此对此条的正确性产生强烈怀疑。我认为,这是因为他对日期的错误理解造成的。
这里的甲午,并不是capo1234理解的十三日,其实是十四日。之所以以为是十三日,是
因为两个史书上记录的都是十一月壬午朔。可是,如果假定十一月壬午是初一的话,然
后对比用非干支法记日的边事小记或者满文老档,就会发现所有十一月里发生的事件,
用非干支法的日期比从干支法推算的日期总是多一天。那么是否是边事小记抑或满文老
档算错了日子呢?我又查了一下度支奏议, 该书也是用数字而非干支记日的, 日期方面
,对照一下如广渠门之战的日期,袁崇焕到达河西务的时间,到达左安门的时间等等,
度支奏议、边事小记及满文老档三者都一致,而国榷都是正好提前一天。
是国榷把历法弄错
m***e
发帖数: 428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顺政权失败的主要原因
顾诚
【摘要】:正写这个题目,是依据个人长期的探讨,提出一种新的看法。公元1644年,
在我国历史上是大变革的一年。这年春天,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农 民军从西安出发,
像奔腾的怒涛直泻千里,席卷了整个黄河流域。明王朝覆亡了。就在大顺军占领北京,
迅速地接管明王朝的残山剩水的时候,山海关战役爆发了。 战役的结果是众所周知
【关键词】: 大顺军 官绅 政权 李自成起义 吴三桂 县令 明王朝 山海关 知县 地主
阶级

写这个题目,是依据个人长期的探讨,提出一种新的看法。
公元1644年,在我国历史上是大变革的一年。这年春天,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农民
军从西安出发,像奔腾的怒涛直泻千里,席卷了整个黄河流域。明王朝覆亡 了。就在
大顺军占领北京,迅速地接管明王朝的残山剩水的时候,山海关战役爆发了。战役的结
果是众所周知的:大顺政权仿佛极地的冬日,刚刚升起就落山了。对 于这种暴兴暴衰
的现象,人们作过许多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清兵太强,大顺军不是敌手。
(二)大顺军进京后迅速地腐化了,从将领到士兵追欢逐乐,斗志锐减;大顺政权
也不再关心民间疾苦,丧失...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698
10
(二)王振带了多少东西?
在史籍中多有如下说法:“辛酉,次土木驿,日未晡,去怀来仅二十里。众欲入堡
,以王振辎重千余辆未至,俟之。”(《国榷》)其他史籍也大致如此。
一千辆车装多少东西?不知古人是否算过?这么多东西难道都是王的私产?其中就
没有英宗的东西?就没有整个部队的辎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今天的怀疑。如果我们的
怀疑成立,那么,把这些东西扔给瓦剌兵,是否合适?英宗能否同意?
一千辆车在那时的交通情况下,就算并行两辆,也是五百辆的距离。一辆车按5米
算,加上行车间距2米,就是7米,500辆车就是3500米。这还不算整个部队的辎重车辆
。史籍虽没有说部队的辎重车数量,但号称50万的队伍,可以想象,要有多少辎重车。
因此,“千辆车”为王振私产的记载,十分值得怀疑。而如果这一点值得怀疑,那么,
历史的细节说明被前人有意夸大了,这种夸张的动机,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战争失败的
全部责任推给一个人,一个平时就被我们暗地里不齿的太监。
这难道就是历史吗?我们的历史就是被这样的细节所颠倒混淆,以致于我们今天根
本不能全面的看到历史的真相。
土木之役的疑问(三)对50万大军仓促应战的置疑
关于50万大军...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698
11
土木之役的疑问(四)是王振怂恿皇帝亲征吗?
所有的明代史书都在土木之变这一节写明这样一句:“王振劝上亲征。”(《明通
鉴》)相信,这一定是史实。由此,土木之败的罪魁就非王振莫属了。其逻辑前提可以
这样解读,英宗不亲征,就不会有土木之败。
问题在于,王振为何要求英宗亲征?那么多文臣武将劝皇帝不要亲征,而英宗就是
不听,偏要去玩一把,难道只因为他亲信于王振吗?
从历史史实分析来看,可以归为三个原因:一个是历史原因,一个是背景原因,一
个是制度原因。
所谓历史原因源于明朝特定的历史过程,明朝把元蒙赶回沙漠,并没有完全彻底地
消来元蒙的实力。明初,国家一件主要任务就是防边,防元蒙。徐达作为开国功勋,开
了国而不能在首都享福,只能在荒凉的北方戍边,主要原因在于元蒙的存在,在于对方
的不服气,时刻觊觎着明之中原;朱棣四次北征,最后死于征伐的路上,也是这个原因
;宣宗也有一次北伐,虽无大战,也是要努力解决北方问题。作为接班人,面对元蒙遗
留势力的挑战,英宗选择退守首都,按兵不动,这不合祖制,也更不合一个二十三岁年
青人的作为。在《弇山堂别集》中专门列举了明几代君王亲征的过程和所立的战功。这
些历史既...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袁崇焕其实也没有啥大错
另外文章越长,越容易出纰漏.
我有个想法,如果崇祯把袁崇焕下狱后,自己指挥的满桂刘之伦等几次战役漂漂亮亮地
赢了,那么袁崇焕说不定还有一条活路。你看你能力不行吧,我能力比你强,服不服?
这样也许崇祯心情一好还有耐心听袁一方的辩解,放袁一条生路。(想起当年岳飞论述
淮西局势,朝廷不听,结果后来兵变果然如岳飞所料,岳飞反而有罪)。
事实是崇祯做得远远不如袁崇焕,为了保住面子,就得把责任都推到袁身上。(崇祯可
曾为自己瞎指挥检讨过?)
当时明朝和后金的和谈的情况,是后金内部更困难,皇太极愿意自去汗号,“上疏称臣
,求款再四”,还请朝鲜出面,“绍介其间”。还通过蒙古向明廷转告和谈的愿望。兴
兵攻明,每每打出求和的旗号。明朝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对议和这么排斥。结合两
次宁锦大捷,从若干年前的悲观变成片面乐观。
从袁崇焕罪名的演变看,也不像有城下经过这一节:
拿下袁崇焕的时候,崇祯质问两点:为何杀毛文龙,为何逗留京城不战,没有问为何蓟
门故意放水:
“上问以杀毛文龙。今逗留何也。并不能对。命下锦衣狱。”(《国榷》5505页)
过了几天,解释袁被逮的缘由,说关宁军不打仗,退懦自保。说的还是逗留不战...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13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再给老牛提个醒
说不了几句历史,你就又给自己个耳光.
你前面引"闻报弛还",后头说"迟迟没有赶回来".
我就知道,你看不懂古文,还老喜欢瞎引用.
你这几句古文解释的,转joke版,那也是经典.我就不提示你了.
下次发文之前,用用你那可怜的大脑,好好琢磨下,按国榷,
袁崇焕去总共过几次皮岛.

不错嘛,原来你真的听了我的话,这么快就起效果了,你开始大范围地出现幻觉了,幻
想着对手在自己打自己耳光,而你反败为胜,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胜利法真不是盖的。
说起这个认错的事情,我再重申一下,我这个人一向堂堂正正,有错即认,不象你百般
狡赖。以这回这个事情来说,其实我不承认错误你也没办法。比如,按编年体史书国榷
记载,
丙申(5月12)督师袁崇焕巡镇江。再宿。劳军东江。寻至双岛。平辽将军毛文龙时诣
登州请饷。闻报驰还。
己酉巡视钱粮南京兵科给事中... (然后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其他的事)
庚戌(26),袁崇焕至双岛。
癸丑(29),辽将军总兵官毛文龙请饷。...
六月甲寅()朔,毛文龙遇袁崇焕于双岛。崇焕慰劳备至。
国榷记载,袁崇焕离开宁远后很快就到了双岛("旬"),毛文龙得知了这个消息
x**s
发帖数: 534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灭亡时的囧事(zz)
崇祯死催就坏事
明朝最后一次可以免于灭亡的机会,发生在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夏天,由陕西总
督孙传庭指挥的河南之战。
这场战争前,已经兵穷财尽的明朝,最好的选择其实是稳守潼关,但猴急的崇祯不顾现
实,死催孙传庭进兵河南决战。结果孙传庭虽然初战得胜,但明王朝却已无钱粮支援前
线,孙传庭只得率部撤回陕西筹粮,留当地河南总兵陈永福断后。但没想到河南明军听
后大怒,纷纷大骂说“你们陕西人跑了,留俺们河南人垫背啊”。结果明军立刻哗变,
被李自成反戈一击,不但河南没保住,连生命线一般的潼关都丢了。大势已去的孙传庭
,单枪匹马勇闯敌阵,最终壮烈牺牲。他的妻子闻讯后,带着两个女儿和小妾,在家乡
投井自杀。然而对这位为大明浴血奋战到最后的忠臣,崇祯居然怀疑他投敌,一直到崇
祯煤山上吊了,都没给他追赠谥号。
叛变专业户
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建立大顺王朝后,随即发动了灭亡明王朝的战
争,一路之上,大多数明军望风而逃,极少有人做有效抵抗。主动卖身投靠的更多。比
如宣府总兵王承胤,他在李自成打来之前,不但送上了降表,还把堡垒上所有大炮的引
信都拆了。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宣府巡抚朱之冯誓死...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1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看朱元璋如何表述自己的布衣情结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始终不忘自己是淮西的布衣出身,当代人喜欢把他这个布衣
情结描绘成草根文化与帝王文化两者复杂的结合。到了他子孙为帝时,属于草根情结这
一部分便自然消退了。我们可以先考察一下,朱元璋在洪武初年,如何表述自己这一布
衣情结的。
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即位的诏书中,强调自己“朕本淮右布衣”,他在
洪武六年(公元1374年)颁布《皇明祖训》时,叙述自己的经历:“朕幼而孤贫,长值兵
乱,年二十四委身行伍,为人调用者三年,继而收揽英俊,习练兵之方,谋与群雄并驱
,劳心焦思,虑患防微,近二十载,乃能剪除强敌,统一海宇。人之情伪,亦颇知之,
以所见所行,与群臣定为国法,革元朝姑息之政,治旧俗污染之徒。”这一段话表示他
的早年经历使他深悉元朝末年“人之情伪”,即元末官僚机构腐败的状况,他在那几年
游方僧的生活中,对这方面更有切肤之痛。元末明初的叶子奇在《草木子?杂俎篇》讲
到:“官贪吏污,始因蒙古色目人罔然不知廉耻为何物。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
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要曰常例钱
,送迎曰人情钱,勾追曰赍发钱,论诉曰公事钱,觅得...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698
16
王振与土木堡(土木之役的疑问)
正统十四年是多事之年,年初,即有云南思机发之乱,又有福建邓茂七之祸,还有
贵州的骚乱,都是动用了国家大力量才加以平定的。直到六月,还调了十万兵,灭了湖
广生熟苗的造反。于是才有刘球之言。刘球:“移此力经略西北,已巳之变,必有以御
之者,穷疥藓这拒搔,而耗腹心之元气,安得不败乎?”(指云南麓川之役)
明朝与瓦剌的战争必有原因和过程,我们看,正月初,还在给瓦剌的使臣任命官职
,可见当时并无异常,最起码是明庭没有意识。到正月末时,瓦剌开始有意见了,“虏
大媿(愧),怒。”原因,是明朝答应对方请婚,但在国书里没提这事儿;另外,外交
部没有按惯例给够人家的“饩”(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注意,这里未提王振的事儿
。从年初到七月出兵之间,明朝与瓦剌之间,只有一些小冲突,只有四月间,在大同方
向与瓦剌有一小仗。此外,与辽东的蒙古人也打了一两次不能称为战争的战争。其实,
这时瓦剌肯定已经开始准备动手了,而明人无意识。
到六月三十,明庭下令派出9万军队,以备虏患。(75000到大同,朱勇、陈怀等为
帅;15000到宣府,王贵、吴克勤为帅)既然是派兵镇边,必有原因和由头,而且...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17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再给老牛提个醒
不错嘛,原来你真的听了我的话,这么快就起效果了,你开始大范围地出现幻觉了,幻
想着对手在自己打自己耳光,而你反败为胜,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胜利法真不是盖的。
说起这个认错的事情,我再重申一下,我这个人一向堂堂正正,有错即认,不象你百般
狡赖。以这回这个事情来说,其实我不承认错误你也没办法。比如,按编年体史书国榷
记载,
丙申(5月12)督师袁崇焕巡镇江。再宿。劳军东江。寻至双岛。平辽将军毛文龙时诣
登州请饷。闻报驰还。
己酉巡视钱粮南京兵科给事中... (然后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其他的事)
庚戌(26),袁崇焕至双岛。
癸丑(29),辽将军总兵官毛文龙请饷。...
六月甲寅()朔,毛文龙遇袁崇焕于双岛。崇焕慰劳备至。
国榷记载,袁崇焕离开宁远后很快就到了双岛("旬"),毛文龙得知了这个消息,但忙着
要饷,迟迟没有赶回来(不知道是不是想晾着袁崇焕)。直到N多天后毛才回来。这期间
袁崇焕在哪里,书上没有说,可能就在岛上坐着,最后两天呆腻了,到周围转转,怎么
样?这些你都不知道,更不用再讲一遍前面的逻辑,你还以为不引用25号之前的事,就
能让我认错?你叫兽主子都搞错了
g****t
发帖数: 31659
18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再给老牛提个醒
你的引文里面,前后都有袁至双岛的叙述.
你认为,前后两段,说的不是一件事.
按你说的,12号到25号之间,袁崇焕到过两次皮岛?
你的古文太神奇了
你这个解释真经典:
12号之后,26日之前,袁崇焕去了次双岛(这次时间离12号很近),
然后袁离开,26日又去了次.第一次第二次到双岛之间,袁干吗去了,书上没说.
你抽自己还抽上瘾了
"弛还"怎么跟你所谓的"迟还","迟迟不还"挂钩的?

什么同一件事,你看过国榷没有,中间好多日期好多其他事情呢
"旋至", 后面还跟一个"至"呢,动作终点都到了,完成时态肯定无疑。
国榷哪个版本用的"旋"?
刚夸完你没脑子,你就来现身说法。"弛还"不是说的状态是啥。"吾其还也", 好好体会
一下吧,不行的话查查字典,要不你就算了,古文不是你的脑筋能玩的,物理民科更会
让你疯掉,总之老老实实干好抬轿子的本行最适合你了。
至于谁抽谁,俺就不说啥了,原来你连地理概念都没有,你就这样笨笨无脑的让我一直
看笑话不是挺好嘛,我何苦要教一个傻瓜变聪明呢。不过我还是好心提醒你一下,你这
样幻觉下去精神要出毛病地。
g****t
发帖数: 31659
19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再给老牛提个醒
你还敢提国榷么? 你还敢引用古文么?
提不了几句就是自己抽自己.
你记住你从国榷的结论就好:12号到毛死,袁上过两次皮岛
多经典阿.
你多有长进阿.
挖了n年窃明的坑了,袁杀毛文龙的经过这种简单问题都弄不明白,
倒是不停的抽自己,整了n个经典连环笑话.

hoho,我这回就不解释了,小猪说得好,为啥要让傻子变聪明呢?
俺可不学你没事就祝别人永远没长进,俺就让你保持错误,下次咱俩再吵架的时候好继
续看你的洋相,多好。
n*******w
发帖数: 6708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林党人的舌头与骨头
大明朝之亡,除了惯常说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原因之外,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亡于一
个字,便是那个正人君子的“正”字。
自明成祖作序颁布理学之《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起,大明朝开始
“家孔孟而户程朱”,“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学亡”。到明中叶和明季,
一群腐儒更是走火入魔,不断地推波助澜,几乎完全屏弃了中国自秦汉以来“内圣外王
”的治国平天下之道,体用不分,纯以道德文章为唯一衡量标准,只重节操不重才干,
造就了一大批只会与“异己”分子划清界限、天天猛搞批评与自我批评,余则一窍不通
的道德宪兵,以至大明江山之状况江河日下。
崇祯帝缢死煤山,未始不是因了这个“正”字。
在明清之季的党争中,东林党人就一直孜孜于这个“正”字,并以为这是天下之本。
话是没错。
可惜的是,这“正”也得看怎么个“正”法,譬如素有清名的东林一脉,就未必个个身
上干净有骨气;而阉党中人、贪官污吏,却又未必一定无气节。这个“正”字如何用法
,如何解法,实在很是耐人寻味。
好比东林魁首钱谦益、黄宗羲,还有历来臭名昭著的弘光朝“奸臣”马士英、阮大铖,
乃至著名的南明死节忠臣史可法等人的事迹,就都有着极强烈的...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1
华人楷模? 骆家辉携家族设套欺诈赖账坑华商
参见关联词条:奥巴马准备用骆家辉“忽悠”中国 骆家辉来了,中国的日子会更难
西奴玩命吹捧米国新任大使骆家辉
目录
• 编者按
• 网络爆料传真相,西奴惊恐发呆
• 骆家辉家族诈骗丑闻
• 债主赴美使馆拉横幅抗议
[显示全部]
编者按编辑本段回目录
@进步社会网: 【中国媒体整体上已经多大程度西奴化了?】让我们看看哪些媒体敢于
报道白皮驻华大使的政商一体掮客贪腐丑事,为什么传统媒体会万马齐喑,和前段时间
报道经济舱、炸酱面形成何等反差
黑心骆驼掮客骆家辉,你大舅子李威的“1100万美元货款”,你岳父李振亚的欠款 170
万美元,多少红包才能凑齐还款,要不要西奴们帮你募捐?//@美国驻华大使馆:大使
在台山
【骆家辉,立刻交代你的角色和具体收益分成】就一带亲属的政商勾结嘛,不好洗地啊
?没骆家辉鞍前马后周旋背书,杰友升公司会让骆大舅子李威无抵押欠如此之多吗。骆
家辉家族今天胆敢耍赖不还,如此屁股不干净,黑心骆驼你胆真肥。西奴赶紧想咋给白
皮爸爸洗地 更多请阅 @范友峰 @AC空气稀薄
网络...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3343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明朝的民族政策
明朝的民族政策
by Kasrsenclave
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对前朝的蒙古人,回教徒进行灭绝性的民族政策,被杀的就不说
了,大量蒙古人和色母人被贬斥为奴。
有明一朝,对回教徒的政策是灭绝性的,甚至到了汉人可以随意打死回教徒,而不受任
何惩罚的地步。
你认为皇帝会用个信回教的郑和在身边,郑和很小就被阉割送进宫,怎么可能懂得什么
回教。
你以为历朝历代,汉人就如同今天装孙子吗?
首先与回回们YY的明朝建立的很多功臣是回回,甚至明太祖本人也是回回完全相反。明
太祖朱元璋,出身淮西平民,其势力壮大于江南南京一带。在这些地方,的回回色目人
的数量都极有限,虽然朱元璋后来经过儒家思想的熏陶后,民族主义思想强烈。但由于
对回回色目人缺少直观的第一印象,使朱元璋对回回以及其信奉的伊斯兰教的认识都比
较有限。
不仅朱元璋对伊斯兰教的内容不了解,包括当时的汉族人普遍对伊斯兰教的内容不了解
,这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虽然蒙元时期回回色目人的地位高于汉族人,但毕竟蒙古人才是最高统治民族,
而蒙古人信奉喇嘛教,伊斯兰教得不到传播的机会。其次,也正是由于回回色目当时的
地位高于汉族人,所以也没有向...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3
明镜:Von Gerkan先生,启蒙的艺术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后两天,中国的艺术家艾未未就
在北京机场被捕。您在第一时间是怎么想的?
Gerkan: 其实我当时就在机场,不过我并不知道这件事情。我们的航班已经满员了,所
以我们必须同外交部长Guido Westerwelle一起乘坐他的飞机返回德国,Westerwelle也
去了展览的开幕式。在飞行过程中我们得知艾被捕一事。
明镜:艾被逮捕再一次证明中国政府折磨持不同意见的人。通过像这次的这件事,那些
跟中国官方一起合作的德国人们也受到了批评。您对这样的指责有什么看法?
Gerkan: 这样的指责是您现在、在这儿提出的。这并不意味着别人也是这么说的。
明镜:那您读一下法兰克福汇报或者明星周刊?
Gerkan: 当然了,艾被捕的事情也让我感到很震惊。我欣赏他的艺术才能,我也可以想
象有一天和他一起合作。我有一个朋友跟他认识。艾是有意地在挑衅,有可能是因为他
认为,他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可能会促成一些事情。
明镜:您如何理解他被捕这件事?
Gerkan: 这么说吧,逮捕艾对所有的那些相信通过“启蒙的艺术”这样的展览,能让中
国逐步开放的人们,是一个...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4
又见月经帖。很多ID还在这里误导大家。其实张献忠屠川这个事情在史学家已经成为定
论,以顾诚为代表的基本倾向于有张献忠屠川这回事了,有所分歧的只是在屠杀的范围
和规模上。
TG上台后的史学界大概是郭沫若为首吧,为了TG的政权合法性的需要,大力讴歌历
代的农民起义,甚至到了美化的地步。张献忠屠蜀与所期望的农民领袖的高大形象不符
,于是就翻案。虽然各种史书地方志等资料一大堆,统统都是满清和被镇压的地主阶级
的诬蔑。问题是同为起义军领袖,为什么地主阶级对李自成诬蔑的没有张那么厉害?还
有些人证和物证,没法套用到这个污蔑和仇恨的框框里去,比如考古发现的万人坑, 两
个外国传教士写的圣教入川记。作者是两个洋人传教士,怎么也归不到地主阶级和满清
诬蔑那里去,所以所有为张翻案的书对之是能不提就不提。那些死去的四川人民真得感
谢上帝,竟然派了两个传教士适时经过,要不然连怎么死的到今天还都是糊涂账。
胡昭曦的《张献忠屠蜀考辩》就是典型代表。他为张献忠翻案,算是史料相对比较翔实
的,这个书贴得网上到处都是。圣教入川记在书里面当然是故意忽略了。五马先生纪年
这个书因为写了大量作者在张死后的遭遇,所以被翻案历史...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5
又见月经帖。很多ID还在这里误导大家。其实张献忠屠川这个事情在史学家已经成为定
论,以顾诚为代表的基本倾向于有张献忠屠川这回事了,有所分歧的只是在屠杀的范围
和规模上。
TG上台后的史学界大概是郭沫若为首吧,为了TG的政权合法性的需要,大力讴歌历
代的农民起义,甚至到了美化的地步。张献忠屠蜀与所期望的农民领袖的高大形象不符
,于是就翻案。虽然各种史书地方志等资料一大堆,统统都是满清和被镇压的地主阶级
的诬蔑。问题是同为起义军领袖,为什么地主阶级对李自成诬蔑的没有张那么厉害?还
有些人证和物证,没法套用到这个污蔑和仇恨的框框里去,比如考古发现的万人坑, 两
个外国传教士写的圣教入川记。作者是两个洋人传教士,怎么也归不到地主阶级和满清
诬蔑那里去,所以所有为张翻案的书对之是能不提就不提。那些死去的四川人民真得感
谢上帝,竟然派了两个传教士适时经过,要不然连怎么死的到今天还都是糊涂账。
胡昭曦的《张献忠屠蜀考辩》就是典型代表。他为张献忠翻案,算是史料相对比较翔实
的,这个书贴得网上到处都是。圣教入川记在书里面当然是故意忽略了。五马先生纪年
这个书因为写了大量作者在张死后的遭遇,所以被翻案历史...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崇祯的问题出在基本思路上
性格这东西是否也遗传?
崇祯的急脾气似乎和朱元璋有那么点像。
一个典型事例是朱亮祖。
洪武十三年,朱亮祖镇岭南,为人骄矜,“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县令道同参劾
朱亮祖,朱亮祖上奏皇帝,言道同无礼。二人奏章同时上奏,朱亮祖的先到达, 朱元
璋大怒,派人去诛杀了道同。后来道同的奏章到达,朱元璋得知原委,悔之不及,深恨
亮祖。洪武十三年九月三日,朱元璋召亮祖到帝都金陵,将朱亮祖及其长子朱暹以鞭子
抽死,亲自写墓志,以侯礼下葬。墓志曰:朕怒而鞭之,不期父子俱亡。就葬己责之地
,侯礼葬焉。
就是说,朱亮祖的死也不是朱元璋所希望的。 朱元璋的急躁脾气害死了两个人。
《国初事迹》:“太祖选宫人,访知熊宣使有妹年少,欲进之。员外郎张来硕谏曰:‘
熊氏已许参议杨希圣,若明取之,于理不妥。’太祖曰:‘谏君不当如此!’令壮士以
刀碎其齿。”
御河中发现一堕胎婴儿,朱元璋怀疑是楚王朱桢之母胡妃(这个胡妃是当初朱元璋抢来
的)所为,亲手杀之,弃尸城外,楚王来朝,哭求母尸不得,只得到一条练带,归葬于
王府。鲁王母郭宁妃、唐王母李贤妃和伊王母葛丽妃三人在朱元璋的一次暴怒中同时被
杀,三具尸体装在一个大筐中,埋于... 阅读全帖
r**o
发帖数: 4614
27
哦, 是顾城的《明末农民战争史》, 怪不得那么理直气壮了。下面是你原文和
Diaowai网友对你的质疑, 发现你窜改了顾城的意思。
发信人: minotaur (牛头怪),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张献忠对四川人口的减少负首要责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9 01:10:26 2013, 美东)
又见月经帖。很多ID还在这里误导大家。其实张献忠屠川这个事情在史学家已经成为定
论,以顾诚为代表的基本倾向于有张献忠屠川这回事了,有所分歧的只是在屠杀的范围
和规模上。
TG上台后的史学界大概是郭沫若为首吧,为了TG的政权合法性的需要,大力讴歌历
代的农民起义,甚至到了美化的地步。张献忠屠蜀与所期望的农民领袖的高大形象不符
,于是就翻案。虽然各种史书地方志等资料一大堆,统统都是满清和被镇压的地主阶级
的诬蔑。问题是同为起义军领袖,为什么地主阶级对李自成诬蔑的没有张那么厉害?还
有些人证和物证,没法套用到这个污蔑和仇恨的框框里去,比如考古发现的万人坑, 两
个外国传教士写的圣教入川记。作者是两个洋人传教士,怎么也归不到地主阶级和满清
诬蔑那里去,所以所有为张...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25533
28
http://yourongtongzi.lofter.com/post/3e092d_5eb8d57
【1】
《大航海时代4》中有所表现的“刺桐城”泉州,宋元时期是世界第一大港,同时也是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游戏里一样,彼时的东亚海域,还有着和西方一样的自由之风
,商人、海盗、冒险家穿梭往来。能和日本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并驾齐驱争锋海上的
,是那个名字以h打头的人群,你猜对了,湖建人!……
《太阁立志传5》里有个没名气的浪人叫山田长政。数值很差劲,经历很奇特。从他的
小传里我们读到,他1604年经由台湾去了泰国,在那里做了大城王朝的将军,带领一群
信仰基督教的日本武士征战东南亚,最后死于宫廷阴谋……
分析“倭寇”中的民族组成,其中实以汉族为多。“五峰船主”王直本是个徽商,但他
统领倭寇,以日本平户为中心建立海上帝国,被日本人称为“明国儒商”,却被明庭视
为“东南祸本”,加以诱杀。谈迁《国榷》认为若有王直统一管理约束海盗,便不会有
后来的大规模倭乱。(卷62,原文略)……
明清以来,很多福建人移民琉球,有“闽人三十六姓“之称。琉球被日本占领划为冲绳
县之后,多入日籍除汉姓,比如杨姓改...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3455
29
崇祯十四年十一月,延庆州。
天气越发寒冷,空中不时飘下一阵雪花,人踏在道路上,经常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
响。
此时又正是农闲,所以各茶馆生意越发的好,让茶博士泡一壶热茶,再听说书先生
侃一段辽东战事评书,实在是一种美美的享受,特别在眼下茶叶正实行配给的情况下……
因为多方面的考虑,各茶馆的茶叶供给,并不比往日缺乏多少。
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路的经济实力越发提高,
加上近年来,从大明各处移民来的富户越多,这有闲阶层更加增多,所以对文化娱乐的
需求,越发庞大起来。
有需求就有市场,各地说书先生,戏曲班子,看到钱景,纷纷进驻,给东路的百姓
,带来了极为丰富的娱乐生活,加上东路治安良好,各城各堡,相续取消宵禁,这文化
生活,更是多姿多彩起来。
东到京师的时调小令,宫廷教坊乐曲,西到山西各处的梆子戏,下到江南的昆曲,
东路各类戏班都有,从文化贫乏地,到娱乐资源地,东路的军民百姓,已经可以理直气
壮地对外路人,外镇人骂声:土包子!
当然,各城的说书先生,戏曲班子,九成九是情报司宣传科的内围人员或是外围人
员,每月都有一定任务,要求他们宣传幕府需要宣传的东西。
近期来,各...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明朝招安满清的可能性
☆─────────────────────────────────────☆
xiaobailong (muyou) 于 (Wed Feb 10 17:32:15 2010, 美东) 提到:
窃明里面,黄石和袁崇焕因为对于是否招安满清的看法不同,而决裂了。黄石说袁崇焕卖国。
其实我倒是觉得如果条件合适的话,明朝招安满清倒是不错的选择。看小说里面的描写
,当初小冰河期,北方作物连续70年歉收,努尔哈赤和辽东的毛文龙,其实都只是为了
自己的手下吃饱肚子,而互相在打仗。 可是明朝浪费在辽西边关的花费,实在是很惊
人。
如果当时的努尔哈赤肯接受明朝的招安,明朝接济他们一些粮食和别的花费,也不是坏
事啊。
☆─────────────────────────────────────☆
jianruiying (西山健锐营-鏖战大小金川) 于 (Wed Feb 10 17:37:59 2010, 美东) 提到:
我大清太祖英明神武,洞悉万里,前明昏聩,怎末可能?

焕卖国。
☆─────────────────────────────────────☆
xiaobail...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31
秘史:鸦片战争后中国从鸦片进口国变成了鸦片出口国
核心提示: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很少有人提到这段历史: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山寨
鸦片,生产大量土产鸦片,横扫国内市场。 到20世纪初,中国不但把英国进口鸦片搞
的无利可图退出中国市场,而且还开始象东南亚出口鸦片...短短几十年间,中国成了
世界鸦片生产出口第一大国!
鸦片战争后茶叶和鸦片贸易与上海城市的发展
2013年05月28日 16:05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 作者:仲伟民
上海在鸦片战争后发展迅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这当然得益于上海的开埠,以及
上海特殊而优越的地理位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华北及长江沿岸许多城市又陆续 增
辟为开放口岸,这使上海在全国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更加重要。鸦片战争后至
189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增加了6倍多,其中上海对外贸易占到了全国 进出口总值的一
半以上;而在进口方面,上海更是占到了全国进出口总值的60%以上。①此前学术界对
丝织品和棉纺织品贸易研究比较多,而对其他商品种类重点 关注较少,因此我在本文
中着重指出,上海的发展同茶叶和鸦片这两种商品贸易的发展有着极为重... 阅读全帖
l*******s
发帖数: 3562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祭拜袁督帥
lol
才这么几个书名就这么多错误,崇祯长编写成长篇,国榷写成国阙,明纪北略写成明略
北记,你真的不脸红吗?
我要是这么长篇大论的写东西,一段话里面这么多低级错误,我早一头撞死了,你老人
家还这么振振有词,真有你的哦
m******r
发帖数: 4351
33
文人政治就是这样。官员们遇事唯恐承担责任。大家都不做事,攻讦做事的人倒是一个
顶俩。做事的,往往没有好下场,比如,孙承宗,孙元化,当然,还有那个袁崇焕。
宋朝也是如此。宋制,三年一次磨勘,官员们只要在任内不发生过错,就加升迁。官员
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心只怕招人非议,影响官位。宋朝的御史,许据风闻弹劾官
员。御史以找寻官员的过失为能事,更加助长了官员的因循。张方平就说:自将相而下
,至于卿大夫,惴惴危恐,一动一为,辄曰恐致人言,苟且因循,求免谤咎,何暇展布
心体,为国立事哉!
大家但看TG的官员也可略知一二。当官当得好的多数还是如今上胡那样,谨言慎行,轻
易不做事,不说话的那种。
崇祯不是个糊涂皇帝,谈迁评论的好:聪于始,愎于终。写《国榷》的谈迁,作为明朝
遗民对崇祯无限怀念,口称“先帝”不已,但他对崇祯的缺点在书中并不隐瞒。写到崇
祯之死,就指出:“先帝之患,在于好名而不根于实,名爱民而适痡之,名听言而适拒
之,名亟才而适市之;聪于始,愎于终,视举朝无一人足任者,柄托奄尹,自贻伊戚,
非淫虐,非昏懦,而卒与桀、纣、秦、隋、平、献、恭、昭并日而语也,可胜痛哉!”
M******8
发帖数: 10589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人民日报》编者按(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三十日)
姚文元同志在《文汇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对海瑞这个历史人物和《海瑞罢官》这出
戏,提出了很重要的批评意见。我们认为,对海瑞和《海瑞罢官》的评价,实际上牵涉
到如何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剧的问题,用什么样的观点来研究历史和怎样用艺术形式来
反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思想界中存在种种不同的意见,因
为还没有系统地进行辩论,多年来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
本报过去也发表过吴晗同志的《海瑞骂皇帝》(笔名刘勉之,一九五九年六月十六日)
、《论海瑞》(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一日),还发表过其他有关历史人物评价的文章。
我们准备就《海瑞罢官》这出戏和有关问题在报纸上展开一次辩论,欢迎史学界、哲学
界、文艺界和广大读者踊跃参加。
毛泽东同志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说过,“我们的政权
是人民民主政权,这对于为人民而写作是有利的环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
于科学和艺术的发展给了新的保证。如果你写得对,就不用怕什么批评,就可以通过辩
论,进一步阐明自己正确的意见。如果你写错了,那末,有批评就可以帮助你改正,这
并没有什么不...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刘福通、韩林儿是怎样死的?
刘福通、韩林儿是元末农民起义中最先举义的将领,曾被北方各支红巾军尊为共主,因
而一向被认为是当时最重要的两位红中军领袖。然而,关于他俩最后是如何牺牲的,历
史记载却都模糊不清,后人对此猜测纷纷,颇多争议。史载韩林儿于至正十五年(1355
年)二月在毫州(安徽毫县)正式称帝,同年十二月因元军围攻毫州不得不迁居安丰(
安徽寿县)。至正十八年(1358年)五月,刘福通北上攻占了汴梁(河南开封),并迎
韩林儿居之。次年八月,元军察罕帖木儿攻陷汴梁,韩林儿与刘福通不得不丢下数万名
官吏、将士及其家属,匆忙逃回安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盘踞南方的割据者张士
诚趁红巾军北伐失败,苦战元军即将不支之际,派遣大将吕珍率军20万(一
说10万),从背后袭击安丰。韩林儿不得不飞檄向朱元璋求援。朱元璋一方面考虑
到不能让张士诚如此轻易地扩大地盘与势力,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控制小明王韩林儿,挟
天子以令诸侯来壮大自己的力量,打算派兵救援安丰。但谋士刘基极力反对,认为这时
如果陈友谅偷袭应天(南京),朱元璋的后方会丧失殆尽。而即使没有这一威胁,如何
处置被救出的韩林儿与刘福通也颇费脑筋。犹豫再三,朱元璋还是决定...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宁远“大捷”
后金方面自承损失500人。我认为这个数字缩水的可能性很大。满文老档里面宁远之战
的这一块被抽掉了,明显是为努尔哈赤遮羞。
明朝方面斩首仅二百余。这是因为女真人的火葬习俗。王在晋等的奏章都写了后金烧尸
体这个事情,我就不贴了。后来宁锦之战也是同样的烧尸体。
宁远之战的意义还是很大的。
第一,开创了一种新的对后金的套路。就是"凭坚城用大炮"。而此前野战则全军覆没,
守城则城失(典型的是辽阳,明军聚集了十来万人守城竟然被打得四散溃逃)。
第二,振奋士气。平型关战斗,TG灭了日军的后勤部队不过一千人,自己损失超过之(
某材料说1700),同时平型关战斗是平型关战役的一部分,平型关战役却是大败仗。这
也不耽误常公替TG宣传。现在很多人讲战力,却忽略士气的重要性。气乃兵之胆。士气
降到零了,没等打就要先跑路了。后金起家,大肆宣扬自己得天之眷顾,自己的兵信以
为真,几乎每战必胜,也忽悠到了一部分明军,战则不敢前,援则驻足观望。正如《国
榷》所言: 藤县之于东陲,亦勋劳多矣!初,经略高第议弃宁前锦右。果如其说,则
辽西将非国之有也。赖藤县力持,成宁远之功,士气少奋。”
第三,是战略上的。明朝其实可以不...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刘邦和项羽(文字的魅力)
你是在搞笑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哪一朝?
司马迁就因为替李陵辩护了两句,就被宫刑,这也是汉朝的言论自由?
大家都知道明朝朱元璋搞文字狱很猛,不过拿朱元璋说事估计你还不服气,这里有一个
帖子:
明代血腥文字狱其实不止洪武一朝
http://wap.tiexue.net/touch/thread_3697167_1.html
如果写书骂皇帝就算言论自由,那清朝的言论自由也不小啊,你看国榷什么的,直接建
奴开骂,只不过是因为没有公开拿出来皇帝不知道而已。
无论怎么说,得出明朝的言论自由比美国还高的结论,实在太奇葩了。

帝。
h*h
发帖数: 27852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hsh (niday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zt: 北京城被破时崇祯究竟有多少银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2 14:09:33 2016, 美东)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348969/answer/250095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城被破时崇祯究竟有多少银子
刘海会一起学明史的时候看了电视剧《江山风雨情》。剧中说北京城破之际崇祯是非常
贫穷的,国库干涸,内宫的珍宝都被充了军费。我们都是笃信不疑。而一次在书店翻看
晁中辰写的《崇祯大传》时说崇祯时一个非常喜欢敛财的皇帝,北京被破时有内帑千万
余两。感觉2个说法差距很大,所以想查一些文章看看。先看到了这些:发现这据说李
自成进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
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
然后其他就非常复杂。一次有...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明朝的民族同化策略何以失败
明朝的民族同化策略何以失败
2011-6-12 1:19:00 作者: 网络来源




元朝统治中国的蒙古人及其回回色目人与入侵西班牙的阿拉伯MSL和其犹太人帮凶的性
质非常相近。伊斯兰教也都是通过异族入侵大规模进入各自国家的。但西班牙最后完全
清除了伊斯兰教的影响,而明朝虽然是一个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光复中国
的朝代,是汉族民族主义高涨的时期,但做为二鬼子的回回色目人虽然受到明朝的沉重
打击,但并没有被彻底消灭和驱逐,以至于最后形成了回回族群(回、撒拉、东乡等)
。这种情况为何会出现?所以对这种现象造成的原因和教训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所谓明朝建立的所谓很多功臣是回回,甚至所谓明太祖本人也是回回的
观点与事实完全相反,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淮西平民,其势力壮大于江南南京一带。在
这些地方的回回色目人的数量都极有限,虽然明太祖朱元璋后来经过儒家思想的熏陶后
,民族主义思想强烈。但由于对回回色目人缺少直观的第一印象,使朱元璋对回回以及
其信奉的伊斯兰教的认识都比较有限。
不仅是朱元璋,当时的汉族人普遍对伊斯兰教的... 阅读全帖
Z**********g
发帖数: 662
40
这当然不是自己的经历,而是拼接起来的,充满了隐射。
有雄才探花郎,汇集所有资料和传闻,以武宗实录和国榷做底本即可。
我不是想考证红楼梦,只是说,这个是中国文人的传统写作手法,再传统不过了。即使
道统衰绝,只要那几本书在,就有人会去写——且看中国衰乱时候的作家出场吧。
t*****g
发帖数: 6101
41
永乐皇帝是对明朝北部边疆建设有重大贡献的人,无论是迁都北京,还是远征沙漠,都
可以看出其在长治久安方面的深刻思考。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处理同一个问
题,也难免出现畸重畸轻,顾此失彼,从而给后世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弃守大宁就是个
典型例证。
一 大宁的地理位置与战略价值
要弄清永乐皇帝弃守大宁的前因后果,必须简单了解一下大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
值。大宁城遗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的大明镇,其西面是七老图山,东面为努鲁虎儿
山,西辽河南源老哈河从南面流过。大宁北控辽河上游,东控大凌河流域,西与宣府相
连,南靠燕山长城,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大宁所在的辽河上游,属于半干旱气候,宜农
宜牧,历史上草原民族南下,中原移民北上往往交汇于此,从而形成一个混合的经济带
或文化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里都是南下草原部落和中原王朝争夺的焦点,蕴
藏着深刻的历史内涵。
战国之前,辽河流域一直是民族部落活动的舞台。战国中期,燕国向外开边,建立
上谷、渔阳、辽东、辽西、右北平五郡,并在其北部修筑长城,把辽河流域纳入中原王
朝的统治范围。东汉以后,草原部落南下,鲜卑慕容氏以辽河上游为根据地,建...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0345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日)
姚文元
从一九五九年六月开始,吴晗同志接连写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等许多歌
颂海瑞的文章,反复强调了学习海瑞的“现实意义”〔1〕。一九六一年,他又经过七
次改写,完成了京剧《海瑞罢官》,还写了一篇序,再一次要求大家学习海瑞的“好品
德”。剧本发表和演出后,报刊上一片赞扬,有的文章说它“深寓着丰富的意味”、“
留给观众以想象的余地”,鼓吹“羞为甘草剂,敢做南包公”〔2〕;有的评论文章极
口称赞吴晗同志“是一位善于将历史研究和参加现实斗争结合起来的史学家”、“用借
古讽今的手法,做到了历史研究的古为今用”,这个戏更是“开辟了一条将自己的历史
研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实、为人民服务的新途径”〔3〕;有的文章还说:“人们在
戏里表扬‘清官’……是在教育当时的做官的,起着‘大字报’的作用。”〔4〕
既然《海瑞罢官》及其赞扬者提出了这么重大的问题,并且广泛地宣传了他们的主
张,我们就不能不认真地进行一次研究。
《海瑞罢官》是怎样塑造海瑞的?
在这个历史剧里,吴晗同志把海瑞塑造得十分完美,十分高大...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43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348969/answer/250095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城被破时崇祯究竟有多少银子
刘海会一起学明史的时候看了电视剧《江山风雨情》。剧中说北京城破之际崇祯是非常
贫穷的,国库干涸,内宫的珍宝都被充了军费。我们都是笃信不疑。而一次在书店翻看
晁中辰写的《崇祯大传》时说崇祯时一个非常喜欢敛财的皇帝,北京被破时有内帑千万
余两。感觉2个说法差距很大,所以想查一些文章看看。先看到了这些:发现这据说李
自成进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
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十?)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
然后其他就非常复杂。一次有幸搜索到了下面这篇文章,其中比较多引用的是黄仁宇的
作品,觉得非常好,希望能让大家有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
一、前言
崇祯内帑,其实是个老问题了,很多历史论坛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翻出来大吵一番。辩论
双方都掌握了不少证据,都认为自己的证据足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可就是... 阅读全帖
S*******s
发帖数: 13043
44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吴晗的悲剧值不值得同情?(ZT)

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发布者:本站编辑 发布日期:2012-3-22 浏览次数:115次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ms021.cn/news_detail.asp?id=13729


读史观今,别有韵味!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文章的发表及继之而来的文学艺术领域的批判运动,直接成为“文化大
革命”的序幕。
姚文元(1932~),浙江诸暨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
年后曾在中国作协、上海卢湾区委宣传部工作。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迹
后,历任“中央文革小组”成员、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中共九、十届政治局委员。
“文革”中积极参加夺权活动,1976年被捕,1981年被判有期徒刑20年,剥
夺政治权利5年。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965年11月10日
姚文元
《人民日报》编者按
姚文元同志在《文汇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对海瑞这个历史人物和《海瑞罢官》这出
戏,提出了很重要的批评意见。我们认为,对海瑞和《海瑞罢官》的评价,实际上牵涉
... 阅读全帖
s******x
发帖数: 352
45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袁崇焕和毛文龙
明末公认的? 窃粉集体大穿越?
永历朝廷给的官方结论是"襄愍"
随便百度一下
“只认定‘不怕死、不爱钱’与‘曾经打过’十个字耳。强敌压境,人方疾呼而望援,
而崇焕为关门必不可发一援宁之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亦但是置将与卒耳。而崇焕置
母妻子百口於军中。纸上甲兵,禁中颇牧人,可自命也。而实从矢石锋刃中,住奴而遏
奴者,其胆气较练,而伎俩较实。”(《崇祯实录》卷八)
“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盖缘道臣袁崇焕
平日之恩威,有以慑之维之也。不然,何宁远独无夺门之叛民,内应之奸细乎?本官智
勇兼全,宜优其职级,一切关外事权,悉以为之。而该道员缺,则听崇焕自择以代。”
(《明熹宗实录》卷六八)
“初,虏势张甚。人心惶骇欲遁。自崇焕坚拒,气始振。关外九城得屹然拱护山海
……藤县(袁崇焕)之于东陲,亦勋劳多矣!初,经略高第议弃宁前锦右。果如其说,
则辽西将非国之有也。赖藤县力持,成宁远之功,士气少奋。”(《国榷》)
“柳河败绩,士卒西奔。崇焕狂呼邀截,使各还守信地。关外城堡幸尔得存。至于
宁远解围,誓众效死。金启倧一炮打坏虏营一角,虏乃旋退,危城得全。崇焕虽死于法
,不
m******r
发帖数: 4351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来归纳一下明朝灭亡的原因
大家一提明史,首先想起的总是官修得《明史》,当然就要提满清的授意篡改。一个人
说了一句假话,并不等于他所说的所有的话都是假的。明史里面有粉饰,有刻意忽略,
但现在仍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说明其大多数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虽然写的人的
政治立场和现在看的人已经大不相同。
其实明亡后,明朝的士大夫们痛定之余,为了总结明亡的教训,掀起了一股修史的热潮。
比如查继佐《罪惟录》,计六奇明季南略,明季北略,谈迁的《国榷》等基本上以抄本
的形式流传。比如扬州嘉定的屠杀,在里面就有叙述。所以明史所述的正确与否,还有
同时代的其他文献作为佐证,这个就是历史学家的事情了。
我这里主要根据顾诚的南明史做一下归纳和引申。顾诚的南明史主要基调是突出民族矛
盾,通书力图分析出明亡的关键地方。其“凡例”中指出,全书不仅要做到“言必有据
”、“无一字无出处”,而且“力求在史实上考订准确。
明朝灭亡的第一条原因是腐败。
大小官员都为自己的财产身家着想,寡廉鲜耻,全无气节。同时,整个社会道德沦丧。
顾诚的南明史中说:
“大顺军占领北京时,明朝廷在京的两三千名官员自尽的只有二十人,其他“衣冠介
胄,叛降如云”③。史可法在奏
y****i
发帖数: 1265
47
发信人: wangcz (壮壮~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信区: Emprise
标 题: 袁崇焕杀毛文龙其原因和后果 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Dec 6 23:19:48 2007), 站内
首先介绍一下 《国榷》、《崇祯实录》、《明季北略》、《明史纪事本末》,这四本
书是描述明末最权威的史书,至于满清修的《明史》一些荒诞不经和莫名其妙的地方可
以在这四本书中找到答案,我们先来看看这四本书对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经过。
《明史纪事本末》载:“天启间,崇焕抚辽东,遣喇嘛僧镏南木座往建州主款,会罢归
末就。至是再出,无以塞五年平辽之命,乃复为讲款计。建州曰:‘果尔,其以文龙头
来’。崇焕信之,且恐文龙泄其款计”,“身入岛诱杀之”。
翻译: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崇祯帝的哥哥)年间,袁崇焕经略辽东军务,谴喇嘛镏
南木座与后金议和,没成,崇祯元年,崇祯帝起用袁崇焕,他跨下海口五年平辽,其实
没有这个能耐,于是又想到与后金议和,后金说:有诚意,就取毛文龙的首级来。袁崇
焕相信了,正好也怕毛文龙泄露他私自与后金议和的秘密,于是奔到皮岛,诱杀毛文龙。
张岱《石匮书后集》卷十“毛文龙传”提到:
l**********t
发帖数: 209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窃明说袁崇焕不好
"以上内容,主要出自 《明史》、《明史 - 袁崇焕传》、《国榷》、《清太宗实录》"
这些都是清朝皇帝指使手下写的,当然不可能写好明朝,乾隆那春秋笔法,文字狱,比
现在手段狠多了。
有网友不是说,把明朝写好写真实了,清朝的合法性就有问题了。
居然有人以为这就叫依据,真书呆。
袁崇焕要是像吹嘘的那么大战功,后金早躲北极去了。
m******r
发帖数: 4351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招安满清的可能性
己巳年,陕西农民起义已经规模很大了:
先是二月,兵部以陕西巡抚胡廷宴题全陕大饥,军民盗劫。奉旨查覈匿盗,巡按御史吴
焕言秦寇惨掠,古所罕有。陕抚胡廷宴,狃于积弛,束手无措,则举而委之边兵。至延
绥巡抚岳和声,讳言边兵为盗,又委之内地。总之,两抚欺世酿患。致奸民悍卒相煽不
已,而泾阳、三原、富平、耀、郇、三水、淳化、蒲城、白水、韩城、朝邑等处,皆被
盗矣。盗发于白水之七月,则边贼少而土贼多。今年报盗皆骑锐,动至七八千人,则两
抚之推诿隐讳,实酿之也。(国榷)
万历以来到崇祯初年,陕西、山西一带灾荒不断,连年干旱无雨,饥民以土为食。百姓
与其坐而等死,不如结伙为盗。(对比一下西晋末年,全中国各大水域连年洪水)
假如袁崇焕是穿越的话,应该能看到当时的情况是和后金讲和最好。后金是个武装抢劫
集团,不怎么会搞生产,如果不打仗就失去了外部输血,不会变得更强。明朝可以趁机
缓口气。

焕卖国。
c***c
发帖数: 21374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恢复丁忧制度大有必要
自古觅忠臣于孝子之门。我天朝革命也革了,现在理应部分回归传统,以孝治国。

榷。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