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国计民生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k**w
发帖数: 376
1
发信人: dadahuai (nana), 信区: TheStrait
标 题: 晋商第一集(海内最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4 19:13:45 2009, 美东)
1912年,这一年是民国元年。10月28日晚6时,在北京城一座颇为雅致的饭馆里,一群
山西商界的头面人物正在宴请一位特殊的客人,客人的名字叫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
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山西商人之所以设宴欢迎梁启超,是因为他们正在酝酿一个十分大胆
的计划,由他们出面筹备组织中华民国的中央银行,山西商人们希望借助这位大名鼎鼎的
人物,推动这项计划的实施。即使拿今天的眼光看,由商人出面组建中央银行也显得过于
大胆。因为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金融中枢,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国计民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梁启超并没有觉得山西商人的想法不切实际,不仅如此,他还认为当时中国唯一能做成
这件事的恰恰正是山西商人。在演讲中他说: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
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能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鄙人常自夸于世界人之
前。
梁启超凭什么对山西商人做出如此之高的评价呢?
中国商业史学会会长胡平:虽
f*********u
发帖数: 3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司马懿窃国与华夏之祸
司马懿窃国与华夏之祸
司马懿以奸谋窃国,深恐威德不足以服众而遍施惠与勋旧贵戚,开九品中正之端,谓之
与众宿老共治。三十年来高门显贵枝繁叶茂而占据中枢,门阀之势已成而非人力可逆转
矣。识时务者如太上,今上,均知可与其谋而不可谋之也。
懿初登大宝,国计民生日蹵,时国门渐开而民智渐启,茱尔小国之富陡见于亿万小民,
故布衣黔首颇有怨望者。有小人宋健献马氏计生妖言以图佞进。马氏者,或曰其为回回
也,太学首任祭酒,尝献邪策于太祖武皇帝,曰国困民穷,无他,人多尔;欲富,计生
可也。此说荒谬绝伦,阳为科学,实为阴谋,必欲减吾华夏血脉而张异族人口。太祖神
武,不为所惑,斥退马氏。至司马懿以拨乱反正为名窃据大统,得此邪说,如获至宝。
盖中华一日人丁兴旺,则司马氏执宰昏庸,民众穷困之实便可推脱一日。遂昭告天下,
钦定计生为国策,尊马氏为国师,赐宋健黄马褂,入军机处,特许大内行走。至此,吾
华夏族人,遂有千年大劫。官吏为求考成而不择手段,断人生计者有之,毁人家园者有
之,囚人父母兄弟勒索罚金者有之,甚至于光天化日强抢孕妇暴力堕胎;布衣匹夫人人
有断子绝孙之祸,为求一子而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荼毒之烈,虽蒙满暴虐
W*F
发帖数: 3941
3
即使中共腐败到今天,当初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还是对的。
假如国民党在中国建政,他也不能把中国带到今天经济总量5万亿刀的程度,为什么,
因为你发展了,必然要消耗资源,抢占市场,和西方发达国家竞争,人家是不愿看到你
过好的。经济上必然限制你,日本那么忠诚的狗,美国不两三下搞栽了?
国民党真有本事把中国带到今天这个地步,美国人必然会压国民党让步,就像今天压人
民币升值,中共政权是有这个底气和硬气顶美国,国民党有吗?从他抗日到建政到发展
在美国卵翼下,他有这个胆子吗?
另外还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国民党那更是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发
展,中国今天的成就,哪一项是老美喜欢的,航天,航空,核工业,国民党真要发展了
,美国老大的位置怎么放。
y********n
发帖数: 3922
4
文革建设了很多对后来的国计民生产生关键作用的大项目。
说文革是10年内乱,把文革描述的一团漆黑,不符合历史事实嘛。
因为76年的中国,明显比66年的中国进步了不少,人们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
我感觉70年代,好像是个很幸福的年代,大家都就业,无人下岗,
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都有饭吃,社会治安好。
就是比较土,这没办法。
A*******s
发帖数: 3942
5
我从来都没听说过某广东人因为自己普通话太差而丧失了就业机会(需要普通话等级考
试的播音员和教师职位除外)。既然如此,那就说明了广东人的普通话水平对日常沟通
不构成明显障碍。
有口音就说明广东人没文化?梁启超用近乎粤语的蹩脚官话在清华讲学的时候你敢这么
说不?有口音就说明广东人不爱国?你能对袁崇焕黄遵宪孙中山这么说不?
广东人的普通话水平高低,口音轻重,有没有对国计民生造成啥显著影响?要是没有,
为啥要花吃奶的力气提高普通话的教育力度?

如果
S*******C
发帖数: 7325
6
☆─────────────────────────────────────☆
ironboy (tinny) 于 (Tue Mar 9 20:20:42 2010, 美东) 提到:
我党自毛太祖,邓太宗以来开创的社会禅让制优势越来越明显了。 首先党支部下
连队做思想工作,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党指挥枪,全党服从中央解决历代甚至民国以
来以来藩镇割据,武将弄权的问题。思想工作有可保持军队的战斗力,不至于象宋朝那
样没有战斗力
领导人采用禅让,七十岁是根线,一般只能做两届就的下台。防止出现独裁者,储
君在登位以前作副手,骑上马在送一程,执政前能够实践一段时间,保证了政权平稳过
渡。
国家主席和国家总理双首长制,加中央政治局常委各有分工,防止专权,权力有制
约。有不会产生两个领导中心。府院不合。
领导人在上任之前要下基层接受锻炼,防止出现以前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接班
人严重脱离群众的局面。领导人要经过层层权斗,虽不流血,但要用权谋,做储君的时
候还要防止被篡位,能脱颖而出的都是厉害角色,邓,江,胡都不是等闲之辈。
相对威权体制在这个时候能够...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31659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假设坑:岸英不牺牲的话
大将军是什么东西?
怎么会和宰相搅合在一起了?
以唐为例,皇帝敕书不经会议讨论,然后中书省附书,是无效的,没人认.
政府一切最高命令,必须都从中书省发出.
汉朝更甚.按钱穆所说,皇帝直辖五个部门,只有秘书处有点政治作用,其他都是管自己生
活的.宰相直控十几个部门,都是国计民生有关的.
汉武为了为所欲为,所以杀了n个宰相.
这是制度原因.

那就麻烦你做个统计说说汉的时候都有些什么宰相,什么大将军,以及大家都做了什么?
S*******C
发帖数: 7325
8
☆─────────────────────────────────────☆
yangweiqun (杨为群) 于 (Wed Mar 17 21:32:09 2010, 美东) 提到:
说文革是内乱,我感觉从史料来看,从父辈们的体验来看,
其实就是66,67,68,69这几年乱了一阵,打倒刘少奇,邓小平
买办官僚政府后,各个地方政权重新组织后,好像就安定了。
开始进行生产建设了。
开建了很多大项目,网上都可以查,高中历史教材里面也说,
文革里面经济增长率也每年也有9%左右,说文革是10年内乱
是邓小平歪曲历史。
☆─────────────────────────────────────☆
Taliban (大老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于 (Thu Mar 18 09:34:57 2010, 北京) 提到:
这个坑好,俺跳一个。
文革分期,是文革史入门级问题,也是最高级问题
三年说是一种,认为文革到了夺权结束,各地三结合的革委会成立
九大胜利召开,就算是胜利了,结束了
你看来就是这种说法

☆───────────────────────────────────... 阅读全帖
t******o
发帖数: 2792
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共不愿回忆的卖国铁证
“民主其实并不完全是坏东西,它体现了一种平衡”。
如果民主是个百害而只有一利的,那究竟是理论上先天不能自洽还是实际中经被唱歪了
呢?能不能先给民主下个定义?
作为一个实打实的普世派,我先说说我的定义。
民主:公众领域的事务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自由:个人拥有免于被强暴的权利(不管肉体上还是精神上)。
换言之,众人之事众人说了算就是民主,私人之事个人说了算即为自由。
这是常识,不是什么高深理论,天天被rape可能会锦衣玉食,拒绝被rape可能会风餐露宿。要求不被rape当然不是什么救世良方,不是什么万灵丹药,而是人类现代文明演进到今天的基本人伦。
你问世界上真有什么普适的东东么,你觉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老祖宗的八字真言够不够普适,强迫共产、伊斯兰政教合一是不是“己所欲必施于人”的典型?
普适无非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说不愿被强暴合不合这八个字呢(世上当然有受虐狂,但“自愿受虐”也算不得被强吧),这种权利诉求够不够得上“放之四海皆准”呢?当然,道理是一回事,现实另一回事,你可以说西方的民主不是真民主,自由不是真自由,甚至可以说民主主义共和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下才有真民主真自由,但...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10
☆─────────────────────────────────────☆
one1 (自由门) 于 (Tue Nov 23 23:07:14 2010, 美东) 提到:
1929年张学良收回中东路 中共竟号召武装保卫苏联
1929年7月,中国国民政府和东北地方政府为收回中东铁路主权,派军队以武力接管中东
路,对苏联宣战,同苏军之间发生了一场震动中国乃至世界的武装冲突,史称“中东路
事件”。这场冲突持续近5个月之久,双方动用的一线兵力超过20万,使用了重炮、坦克
、飞机和军舰等重型装备,其规模和持续时间远远超过 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成为
中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它是20世纪20年代末中苏两国关系史上的大事。
“中东路事件”的结局,对于东北的局势乃至全国的时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东铁路问题的由来
作为这次战争的导火索的中东铁路,是近代沙俄政府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的产物。“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又称东省铁路,由沙俄政府修建,包括满洲里
经哈尔滨到绥芬河的中东铁路主线和哈尔滨经长春、沈阳到大连的中东铁路支线。
沙俄为了管理中东铁路而成立俄国的...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265
11
以前听党史、中国现代史里说到四一二事变,一直觉得蒋介石、国民党背信弃义屠杀革
命盟友,真是十恶不赦。年龄稍长以后,懂得了从大局着眼冷静分析历史,逐渐开始感
觉四一二事变从长远来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积极的,不应该在历史
教科书里继续全盘否定。
当时的情况大致上是这样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北洋军阀土崩瓦解,随着后来的东北
易帜,基本上结束了多年的军阀混战,实现了全国统一。在这个形势下,国民政府的工
作重点已经不可避免地转向经济建设,改善国计民生。在这个情况下,作为中国工业、
商业、交通和金融的第一重镇上海,仍然存在着不受政府控制的另一支武装力量,显然
已经不利于长期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另外,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部存在的共产党势力,虽然对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着更加
良好的设想,但是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还不太成熟,更多的只是一腔热情。而且客观上形
成了领导层内部的离心离德,不利于国家和民族下一步万众一心的发展。特别是在四一
二事变之前,共产党和左翼势力已经强大到可以通过决议撤消当时的革命领导人蒋介石
的党内职务,对国民政府的稳定和团结难免有些负面影响。
蒋介石、国民党发动的四一二事变...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十问共产党
·鬼见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起,尤其夺权之后,自吹自擂,无所不用其极。什么“共产党,
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什么“没有共产党就
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真的得解放了吗?现在的中国真的是新中国吗?笔者特就
以下十个方面向中共发问,试看中共敢否正面回答。
1.)1959年庐山会议毛泽东整彭德怀,诬陷其“里通外国”,彭德怀说:“别的
罪我可以认,这一条枪毙也不承认”,此其一;其二,文化革命中将刘少奇打成里通外
国的“内奸”,致刘冤死狱中,可见你们是特别反对“里通外国”的。但你们是受命于
苏联共产党控制下的“共产国际”成立的政党,从1921年成立之时起,接受苏共领
导和金钱物质援助,派干部去莫斯科受训,这叫不叫“里通外国”?
你们常常指责“境外反华势力”“干涉别国内政”,苏俄派尼科尔斯基和马林到中国组
建你们这个党,用以颠覆成立仅仅10年的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这是不是
“干涉别国内政”?你们怎么就同意“被干涉”了?
如果今天中国出现了类似于你们当年的组织,你们是把它定性为“反动组织”、“反革
命组织”、“汉奸”、“卖国贼”,还是“煽动颠覆国家...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6798
13
http://www.china5000.org.cn/mzh/mzh_1/200801/t20080117_58111.ht
林海云:关于周恩来外贸思想的片断回忆
————————————————————
1960年,我国财政赤字已经高达80亿元,但为保证最低限度的国计民生的需要,还必须
从国外进口大量小麦。在严重危机面前,如果我国在国际市场抛售黄金,以解决外汇紧
缺问题,也不是不可以的,但周总理不赞成这样做。他说,黄金不能卖!我们要以黄金
作后盾。他强调,在外汇的使用上,我们花一个美元都要认真考虑考虑!周总理这种一
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着想的崇高思想品质,使我们感动不已。事隔这么多年后
,每当我想起他这两句言简意赅铿锵有力的话,仍然感慨万千。在周总理直接过问下,
我们不仅没有卖黄金,而且还利用金价比较便宜的机会,每年买进几十万两黄金。年年
买进,一直买到1970年。这些黄金都是用专机运回国内的。
H****g
发帖数: 14447
14
"1960年,我国财政赤字已经高达80亿元,但为保证最低限度的国计民生的需要,还必须
从国外进口大量小麦。"
请问goodegg两个问题。
1,明明你贴的这段话说的明明白白,中国60年是从国外大量进口小麦的,你如何就能
篡改成抛售粮食?
2. 你到底收回不收回1960年黄金处于低点的谎话?
H****g
发帖数: 14447
15
“公元1960年,中国政府抛售粮食,套进黄金,当时国际市场黄金价格正低,党国占了
大便宜了。”
首先请你好蛋说说,1960年黄金价格如何“正低”?难道37美元/盎司反而比35美元低
?所以要逢“低”入货?
其次呢,请你自己好好看看你贴的那段话,“1960年,我国财政赤字已经高达80亿元,
但为保证最低限度的国计民生的需要,还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小麦。” 你哪只眼从这
段话看出60年中国政府抛售粮食呢?
b*******m
发帖数: 5492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老周很像穿越的人物
你这里面唯一的一句有用的实话,就是到了文革最后期两个人走到一起去了
虽然周邓留法的时候就认识,但邓在文革中复出之前,甚至之后很长时间,和周一直没
什么来往,老周小弟之说无从谈起。
本质上讲,邓在国计民生方面和周很有共同语言,比较务实一点;在政治上基本上算是
老毛的小弟。邓跟着刘少奇走,在毛看来只是路线错误,不是组织错误,所以才手下留
情,同时保留对付林彪的棋子。
m*****u
发帖数: 15526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顾维钧很不错啊
high一下就得了。牛皮越吹越没边了。北洋在国计民生方面有何建树?只是一帮争权夺
利,抢夺地盘,向外国借款打内战的主。这样能叫最好的政府?简直扯淡到家了
d*******8
发帖数: 3182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顾维钧很不错啊
国计民生方面,难道你没见当时的学生成筐成筐的扔鸡蛋?告诉你,8*8的时候学生都仍不
起呢.
另外,当时一个图书管理员一个月8块大洋,按照购买力算,值多少人民币?现在呢?
鲁迅一个月多少大洋?比5毛多得多,还骂政府呢.
g*****g
发帖数: 6798
19
全文的文眼就是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止边币发行,推销土产,停发各单位经费3个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土产"为中共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还真不为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云:黄土高原上的红色“掌柜”
○熊亮华
陈云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财经生涯,是从黄土高原上的
陕甘宁边区起步的。1949年7月14日,陈云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干
部会议上,诙谐地把主持全国财经工作比作搞“大买卖”,而把在陕甘宁这一段的财经
工作比作搞“小摊摊”。
边区财政金融乱象频生,党内外意见纷纷。毛泽东请陈云出马执掌财经大权,破解
难题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地瘠民贫,缺乏近现代工业,经济十分落后。1935年中央
红军到达陕北后,这里成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大批党政军人员集中在这里,财政供应
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难题。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多少拨给一点儿经费。1938年1
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战...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恩来和干女儿们的暧昧(图)
叶扬眉是周的3个干女儿第一个,叶挺将军的大女儿叶扬眉,很多人应该读到过这样一
篇故事,周恩来与叶挺女儿叶扬眉的故事。但这里有许多疑点。周得知叶挺即将释放,
为什么特意从延安回重庆找到叶扬眉去接父亲,周恩来与叶扬眉一起做飞机去重庆半途
中发生的事情故事,以后被写进了中国小学课文里,这里还有个疑问,为什么接叶挺一
家人周为什么不和他们做同架飞机?又为什么叶的一家做的飞机失事机上17人全部遇难
,而周安然无样的回到了延安?这让我们不由的把周恩来有直接关系的三起飞机失事事
件,“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事件、“林彪专机256”飞机失事事件、叶挺飞机失事事
件和周恩实施的“顾顺章灭门惨案”,联系起来手法惊人的相似是预谋还是巧合?我们
不得而知。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尼赤道线上环境幽静的山城万隆召开的。29个亚非独立国家
的政府首脑参加了会议,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4月11日下午周专机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从香港起飞后发生爆炸,机上的中国代表团8名工作人员以及同
机前往的波兰、越南、奥地利3名记者,共11人全部遇难。周恩来秘密乘做另架飞机安
然无样抵达印尼参加了万隆会议。...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21
我记得好蛋曾经说过,TG在5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还大量出口粮食,以便换汇买黄
金。他当时贴出一段文字作为此论点的依据。
http://www.china5000.org.cn/mzh/mzh_1/200801/t20080117_58111.ht
林海云:关于周恩来外贸思想的片断回忆
————————————————————
1960年,我国财政赤字已经高达80亿元,但为保证最低限度的国计民生的需要,还必须
从国外进口大量小麦。在严重危机面前,如果我国在国际市场抛售黄金,以解决外汇紧
缺问题,也不是不可以的,但周总理不赞成这样做。他说,黄金不能卖!我们要以黄金
作后盾。他强调,在外汇的使用上,我们花一个美元都要认真考虑考虑!周总理这种一
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着想的崇高思想品质,使我们感动不已。事隔这么多年后
,每当我想起他这两句言简意赅铿锵有力的话,仍然感慨万千。在周总理直接过问下,
我们不仅没有卖黄金,而且还利用金价比较便宜的机会,每年买进几十万两黄金。年年
买进,一直买到1970年。这些黄金都是用专机运回国内的。
从中可以看出,1960年的时候,我国进口了黄金。至于是不...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3417
22
岁月如歌:李肇星追忆江泽民总书记生前轶事
李肇星
我第一次见到江主席,是在1989年的秋天
。他在中南海会见外宾后,我作为当时的外交部发言人拿着写好的新闻吹风稿请他审批
。他说:
“你定吧,我不看了。”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我第一次为小平同志会见外宾写吹风稿
向他汇报
时,他说:“这是你的事!我不管了。再见吧,不拉手了……”
两位老领导
,一样宽厚。只不过一位是四川口音,一位是江苏口音;一位告别时点点头,一位告别
时握握手
。真想不到历史在一些细节上也会有这样生动的相似之处。
自那以后,如果
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打比方,我作为下级,陪同江主席走的路何止万里,从他的
言谈举止
中学到的更不是通常读书所能得到的。
打开这本书,我的思绪就像出闸的波
涛,对人生的感悟也得到一次洗礼。
祖国永恒人民至上

出访途中,江主席不管是和往访国领导人正式会谈,还是与普通百姓交流,都会流露出
他对祖国
和人民的忠诚。
在乌克兰参观作家契诃夫故居时,他激动地说:“生命不在
于长短,而在于为国家、为民族做...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梁启超旧文:谈四一二清党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9378
●梁启超(1873─1929)以康梁变法闻名於世,晚年致力於国学研究。是中国近代史上
公认的文化巨人。他和九个子女的大量通信,是其珍贵遗产之一。此信写於国共分裂之
後,收信人是长女梁思顺,小名令娴。
近来连接思忠的信,思想一天天趋到激烈,而且对於党军胜利似起了无限兴奋,这也难
怪。本来中国十几年来,时局太沉闷了,军阀们罪恶太贯盈了,人人都痛苦到极,厌倦
到极,想一个新局面发生,以为无论如何总比旧日好,虽以年辈很老的人尚多半如此,
何为青年们。所以你们这种变化,我绝不以为怪,但是这种希望,只怕还是落空。
我说话很容易发生误会,因为我向来和国民党有那些历史在前头。其实我是最没有党见
的人,只要有人能把中国弄好,我绝对不惜和他表深厚的同情,我从不采那”非自己干
来的都不好”那种褊狭嫉妒的态度。平心而论这回初出来的一部分党军,的确是好的─
─但也只是一部分,可惜在江西把好的军队损伤不少,现在好的计不过二三万人──但
行军以外的一切事情,都被极坏的党人把持,所以党军所至...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4
余杰
一九六二年一月,面对亘古未有的大饥荒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召集了七千人出席的中
共中央五级干部工作会议。所谓“五级干部”,包括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
委、地委、县委、重要厂矿及军队的负责干部。这次会议的规模迄今为止仍然是空前的
,一下子在北京聚集了七千多人,前后持续二十八天。这次会议在中共的历史上有着重
要的位置,凡是研究当代历史的人,几乎都无法忽略这次大会。中共党史专家张素华所
著之《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一书,以翔实而丰富的史料,揭示了七千人大会的种
种内幕。由于作者本人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任职的身份,以及当下中国国内出版审查
机制的限制,这本书不可能完成对七千人大会的黑幕的全面呈现,以及对中共的中央集
权、一党独裁体制作出深刻反思,但作者平静而客观地描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
、朱德、陈云、邓小平、林彪等掌握最高权力的决策者们在会上的表现,以及权倾一时
的地方诸侯们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他们或指鹿为马,或欲言又止,或冷酷无情,或良知
未泯,他们在这次会议上的言论,直接影响到他们日后在更加残酷的党内斗争中的兴衰
成败。这本书是当代中国的“资治通鉴”,被《中国图书报》评选...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5
不知道有人贴过这个没有。高文谦写的《晚年周恩來》由美国明镜出版社2003年4月初
版,颇引起争议。朋友寄给我这篇采访报道,我看得囫囵吞枣,总体感觉挺中肯。印象
深的两点,一是江青说的“我是主席的一条狗,主席让我去咬谁,我就去咬谁”。把一
切坏事都推给江青的说法是不对的,江青不过是奉旨行事,有时操之过急,但基本思想
是出自毛泽东的。
二是作者整体评价周恩来时引用的邓小平的两句话:第一句是“如果没有总理的话,文
革的结果可能更糟。”第二句是“如果没有总理,文革也许不会拖那么长。”这个我也
觉得很中肯。
以下是BBC的采访报道:
今天是1976年中国四五运动27周年纪念日。
27 年前的今天,中国民众以悼念去世不久的中国总理周恩来的方式来表达对文革不满
的活动,在清明节这一天达到了高潮,中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聚集了百万民众,虽
然这一天以中共高层主政的激进派下令对示威群众进行的镇压而结束,但这一天也预示
了半年后激进派倒台、文革结束、毛泽东神像倒塌等一些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事件的征兆。不过,这一天也同时宣告了中共神坛上另一尊神像定制打造过程的开始
:文革后逐渐在中共高层占上风的所... 阅读全帖
m****5
发帖数: 1131
26
鲜为人知的蒋介石“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图)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
(网络图片)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1948 年12月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战局对国民政府十分不利。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
代理部长的陈雪屏,奉蒋介石之命由南京紧急飞往北平,召集北大清华校长梅贻琦、胡
适等教授开会,秘密商讨“抢救学人”的实施办法。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
也冒着解放军的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待被“抢救者” 登机南飞。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南京送赴台湾的:一是
大陆各大专院校的负责首长;二是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是因政治原因必须限令离开大
陆高级知识份子;四是在国内外学术上有杰出贡献者,等等。于是,一份经傅斯年、陈
雪屏和蒋经国三人共同商议拟定的“抢救”的名单很快出炉了,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
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
“抢救大陆学...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11017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太祖非常牛叉的两点
没必要拿国计民生这样的大问题开玩笑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倒是被证明是引蛇出洞了
太祖自己也亲口承认了
b****r
发帖数: 2555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太祖非常牛叉的两点
☆─────────────────────────────────────☆
SinoGator (毛人弟弟) 于 (Wed Nov 16 15:33:36 2011, 美东) 提到:
1.创业初期实力对比悬殊,革命前途一片黯淡,居然坚持下来。好比某WSN英文爆烂,
九流野鸡大学肄业文凭,没人脉没牛爹没女人,找工作四处碰壁没人理睬,居然还对自
己信心爆棚,坚信有出人头地一天。太祖有这么强大的mentality挺下来,显然不是普
通人。当时革命队伍中革命意志不坚定而反水的大有人在,有些虽然二十年后又通过各
种方式反水回来,太祖也胸怀宽广地接纳,但显然比不上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待遇级别
了。
2.建国执政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以苏联为榜样,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农业。以粮为纲,纲举
目张;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太祖虽然是个数学很烂的文科生,但显然对工业相当之重
视啊。52年院系调整虽然阻碍了人文学科发展,但是为国民经济培养了大量实用的工程
师确实短期内促进了工业建设。大炼钢铁虽然过于激进,动机是好的。比校长黄金十年
的面粉业牛多了,比邓矮工贼之流的两头在外、插管吸血高明了几条街。
☆─────...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975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TG的政府机构绝对算是臃肿了
你也太落伍,太没气魄,太小家子气,就知道挣几个套套的钱,国计民生还是比这几个
钱重要的多。魏光征同志惯于创造人间奇迹,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未富先老,老龄人口
比例剧增的灾难。“计生委”即将彻底反转职能,并挂牌“计死委”,计划死亡将成为
一项基本国策以严格控制老人数量。将依据行政级别严格规定最高存活年限,正国家级
,万岁(如果可能的话),副国级千岁..., 百姓级,65岁以上的都要强制计划..., 65
以下自觉计划的...的,追授计死模范勋章,并给家属金钱奖励,对于65岁以上逃避计
划躲藏的,对其家属,有钱的征收高额社会抚养费和公共资源占用费,没钱的扒屋牵牛
。仿计生委成规,所得费用,由计死委自行分配,专款专用于优化人口结构。
c*********2
发帖数: 3402
30
远归人 于 2012-1-15 21:52:24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史海钩沉
文革中提出“三忠于,四无限”(永远忠于毛泽东,永远忠于毛泽东思想,永远忠于毛
泽东的革命路线;对毛泽东思想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信仰、无限崇拜),由此而
引生了一些特殊的“豪言壮语”,如“一切忠于毛主席,一切捍卫毛主席,一切服从毛
主席,一切为了毛主席!”“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不能丢!”“毛泽东思想是
革命的宝,谁要是反对他,谁就是我们的敌人!”“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毛主
席的书,我最爱读,千遍万遍下功夫!”“毛主席的书,一分钟不学方向错,一小时不
学走下坡,一天不学没法活!”“毛主席指示我照办,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毛主席
叫干啥就干啥”,“想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
文革中在许多城市的中心地带,常见到巨幅的毛泽东单人或与林彪并肩站在天安门城楼
检阅红卫兵的宣传画,其画基本是把彩色照片按比例放大无数倍的油漆画。另一种是把
毛泽东画得像一座山,他处于云天,身上闪着的金光,让下界一群象征葵花的亿万人民
幸福生长。还有一种宣传画,就是把工农兵画得英武高大,胸前抱着毛泽东著作,另只
手或握枪...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原创]文革怪事见闻(之五)
远归人 于 2012-2-21 22:30:02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史海钩沉
文革怪事见闻(之五)
作者:远归人
不管打着多么堂而皇之的招牌,不管喊着多么响亮的口号,文革发动者和推波助澜者实
为私利而战,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识破。否则你很难解释一个好好的国家为什么要让她乱
。经过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折腾,到了1963年、1964年,老百姓明明看到国家形势
正在好转,可为什么又要哄着几亿中国人发动对国计民生毫无作用的什么“无产阶级文
化大革命”,而所谓的文化大革命针对的又岂止是只是文化?它“革命”的目的明显是
要争更多的权和利!1962—1965年形势转好,物资供应较好些了,市面较繁荣了,粮食
配给比较正常了。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得到更多人拥戴,人们私下议论,“还是刘少奇有
办法!”好些善于抓经济建设的高手受到器重,而一味胡抓“阶级斗争”的人由于导致
了三年饥荒,处境日益尴尬。有人开始喊“刘主席万岁!”《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竟
登出刘少奇与毛泽东两个主席平肩的标准像,北京市委成了一些人“针插不进,水泼不
进”的“独立王国”。刘少奇与漂亮的王光美出访印尼,风头出尽。印尼满街打的是“
中华人民...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2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
一九四九年的七月一日这一个日子表示,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二十八年了。像一个人一
样,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
青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人到老年就要死亡,党也是这样。阶级消灭了,作为阶级
斗争的工具的一切东西,政党和国家机器,将因其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
去,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走到更高级的人类社会。我们和资产阶级政党相反。他们
怕说阶级的消灭,国家权力的消灭和党的消灭。我们则公开声明,恰是为着促使这些东
西的消灭而创设条件,而努力奋斗。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专政的国家权力,就是这样的
条件。不承认这一条真理,就不是共产主义者。没有读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刚才进党的
青年同志们,也许还不懂得这一条真理。他们必须懂得这一条真理,才有正确的宇宙观
。他们必须懂得,消灭阶级,消灭国家权力,消灭党,全人类都要走这一条路的,问题
只是时间和条件。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比资产阶级高明,他们懂得事物的生存和发展的规
律,他们懂得辩证法,他们看得远些。资产阶级所以不欢迎这一条真理,是因为他们不
愿意被人们推翻...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3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
一九四九年的七月一日这一个日子表示,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二十八年了。像一个人一
样,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
青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人到老年就要死亡,党也是这样。阶级消灭了,作为阶级
斗争的工具的一切东西,政党和国家机器,将因其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
去,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走到更高级的人类社会。我们和资产阶级政党相反。他们
怕说阶级的消灭,国家权力的消灭和党的消灭。我们则公开声明,恰是为着促使这些东
西的消灭而创设条件,而努力奋斗。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专政的国家权力,就是这样的
条件。不承认这一条真理,就不是共产主义者。没有读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刚才进党的
青年同志们,也许还不懂得这一条真理。他们必须懂得这一条真理,才有正确的宇宙观
。他们必须懂得,消灭阶级,消灭国家权力,消灭党,全人类都要走这一条路的,问题
只是时间和条件。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比资产阶级高明,他们懂得事物的生存和发展的规
律,他们懂得辩证法,他们看得远些。资产阶级所以不欢迎这一条真理,是因为他们不
愿意被人们推翻...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34
http://yanchh.blog.ifeng.com/article/16149266.html
颜昌海的博客
http://yanchh.blog.ifeng.com
2012-02-04 17:29:42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 1948年
12月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战局对国民政府十分不利。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代理部长
的陈雪屏,奉蒋“抢救大陆学人”计划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
知识份子。1948年12月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战局对国民政府十分不利。时任国民政
府教育部代理部长的陈雪屏,奉蒋介石之命由南京紧急飞往北平,召集北大清华校长梅
贻琦、胡适等教授开会,秘密商讨“抢救学人”的实施办法。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
派的飞机也冒着解放军的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
飞。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研究谋划和具
体操作。
按照蒋介石的指令,此计划中以下学人是要必须“抢救”出来经... 阅读全帖
y**o
发帖数: 8897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胡德平的政治主张
子承父业 反共不辍——再评胡耀邦的失政及胡德平的回光
向东
经多位网友的提示,认为去年写的《不能与全盘西化投降主义路线保持一致──评
胡耀邦的一个理论创新》这篇文字,对胡耀邦严重错误的批判,还远远不够全面深入,
有些祸国殃民的问题尚未触及。因此,曾想对胡耀邦的执政得失作再次评析。不料一年
过去,他的儿子胡德平竟自动粉墨登场,演出了一场子承父业的反共丑剧。由于胡德平
们的表演,已经把大刀、画戟的矛头直指共产党执政基础,赤裸裸地把“结束一党专政
”提到议事日程。兹事体大,涉及13亿人民身家性命,绝非胡德平们几条几口反毛反共
余孽可以左右。普通劳动群众同样有权对关乎国家安危、国计民生的大是大非问题发表
自己的意见。
如果我们过去对胡耀邦执政时期一些重大举措的错误,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所
造成,尚存疑虑的话。那么,通过胡德平近年来的举动和这次《决议》发表30年座谈会
,我们获得了明白无误的注解——胡耀邦是个地地道道的全盘西化投降派,是执政的中
国共产党內部全盘西化实际行动的开山鼻祖。是把中国社会主义引上邪路的罪魁祸首。
现在胡德平子承父业,继续胡乱邦未竟事业,要把共产党彻底埋葬。
自从毛主席... 阅读全帖
J*******l
发帖数: 133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往今来十大民族英雄
10 张议潮
“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他就是华
夏汉民族的伟大英雄,他是大唐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将军。驱逐吐藩,光复河西,复兴中
华,功在千秋。张义潮,心怀故国的大汉好男儿,他是大汉军人的骄傲,他是华夏汉族
后人的楷模。他的一生波澜壮阔,风云激荡,为晚唐的天空抹上了无比绚丽的色彩,虽
然残阳如血,却光芒万丈。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三镇节度使胡狗安
禄山打着奉密诏诛杀杨国忠的旗号,在范阳起兵叛乱,一路长驱直入,占领了河北的诸
多郡县。河西、陇右的15万唐军精锐之师奉诏勤王,大部离开了驻守的地方,让一直虎
视眈眈的吐蕃侵略者有了可乘之机,开始逐步蚕食大唐的地域。直到公元781年,沙州
因弹尽粮绝,沦于吐蕃人之手。整个河西陇右的汉人民众均在吐蕃非人的暴政之下,吐
蕃将占领区内的汉人民众视若贱民,予以残酷的压榨和剥削,所以当地汉族人民无时不
刻的盼望中央Z.F能够救人民于水火。
张义潮对吐蕃奴隶主残酷压榨汉族百姓的现状极为不满,曾手抄《无名歌》,对河西百
姓寄予深切的同情,“天下沸腾积年岁,米到千钱人失计。附郭种...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5277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宋年间的政党轮替
新旧两党有个弥合的契机就是哲宗即位的时候,可惜司马光太顽固,将新法全部废除,
不但对国计民生不利,也招致新党更加疯狂的报复。
话说你的安西军还没写好吗?
d******0
发帖数: 471
38
http://www.tieku001.com/395868/60.html
从英国1825年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开始,科技的力量牵引许多国家投入巨资修建
铁路。在1839年前,兴建铁路的国家,还有美、法、比、德、加、俄、奥、荷、意9国。
中国最早的铁路于1864年诞生于北京,这个时间已经是有些迟了。1864年,北京城
内出现了第一条铁路,这也是中国第一条铁路。它是英国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
的,大约有600米长,为窄轨铁路。英国人当时修建这条铁路的目的,是为给自己的火
车做宣传广告,所以还用一台小型蒸汽机车拖着3节车厢在铁道上来回地行驶。很快,
清政府以“殊甚骇怪”为名,勒令英国人杜兰德把这条铁路拆除。
1888年,慈禧太后准许了李鸿章在中南海紫光阁修建铁路的奏折。这条铁路从皇宫中的
北海到中南海,是总长度为1510米的窄轨铁路。
1888年底,慈禧同意了李鸿章的试车奏折。在试车时,慈禧被震耳的汽笛声和蒸汽机车
巨大的排汽声吓得不轻,但是为了保持自己太后的尊严,她又不便直说,
最后以火车的动静太大会破坏皇城的龙气,以及火车司机坐在她前面有损皇家威仪为理
由,下旨不准用烧煤的火...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7227
39
由于满清的缘故有人对明朝极尽污蔑之能事,好象明朝是最不中用的朝代。其实,只
要细心比较,就会发现明朝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
相比,明朝亦毫无逊色!
长期为明朝边患的是蒙古,而汉朝则是匈奴。愚昧者总是津津乐道于明英宗在土木堡被
俘,可是汉高祖当年也被匈奴兵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汉朝去给单
于老婆送礼,请她吹枕边风,这样才放了汉高祖一条生路;而明朝则断然拒绝蒙古索求
财物换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宁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打败了蒙古。汉武帝派
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御驾亲征五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
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
与唐朝相比。不错,唐初国力强盛,四海咸服。可盛唐以后呢?安禄山叛兵和黄巢匪兵
以及吐蕃蛮兵都曾攻入长安。可以比较的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
宗都曾弃都南逃蜀中。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大家知道明朝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
京,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国门”,受到入侵了,大明天子亲自在第一线守国门。崇
祯皇帝当年,北京形势很危急,有人劝他迁都,他不去,有人劝他走,逃到南京,他不
逃...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
第一次问答节略
第二次问答节略
第三次问答节略
第四次问答节略
第五次问答节略
第一次问答节略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午后二点半钟,带同参议李经方及参赞官三人乘轮登岸
赴会议公所,与伊藤、陆奥及书记官六人坐定寒暄毕。
伊云:中堂此来一路顺风否?
李云:一路风顺,惟在成山停泊一日。承两位在岸上预备公馆,谢谢。
伊云:此间地僻,并无与头等钦差相宜之馆舍,甚为抱歉!
李云:岂敢!
伊云:本日应辨第一要事,系互换全权文凭。
(当由参议恭奉敕书呈中堂面递伊藤;伊藤亦以日皇敕书本交中堂)
伊令书记官阅诵英文与前电之底稿相较,陆奥令书记官将敕书与前电华文之底稿相
较,中堂令东文翻译与罗道比较日皇敕书并所附翻译英文底稿毕。
陆云:日皇敕书是否妥协?
李云:甚妥。我国敕书是否妥协?
伊云:此次敕书甚妥。
中堂复令罗道宣诵拟请停战英文「节略」;诵毕,将「节略」面交伊藤。
伊略思片刻,答以此事明日作复。
旋问:两国敕书应否彼此存留?
李云:可以照办。
伊云:顷阅敕书甚属妥善,惜无御笔签名耳!
李云:此系各国俗尚不同;盖用御宝,即与御笔签名无异。
伊云:此次姑不深求;惟贵国大皇帝既与外...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1
从梁启超的书信看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412清党?
梁启超与令娴女士等书(节录)
(1927年5月5日)
近来连接思忠的信,思想一天天趋到激烈,而且对于党军胜利似起了无限兴奋,
这也难怪。本来中国十几年来,时局太沉闷了,军阀们罪恶太贯盈了,人人都痛 苦到
极,厌倦到极,想一个新局面发生,以为无论如何总比旧日好,虽以年辈很老的人尚多
半如此,何况青年们。所以你们这种变化,我绝不以为怪,但是这种希 望,只怕还是
落空。
我说话很容易发生误会,因为我向来和国民党有那些历史在前头。其实我是最没有
党见的人,只要有人能把中国弄 好,我绝对不惜和他表深厚的同情,我从不采 那“非
自己干来的都不好”那种褊狭嫉妒的态度。平心而论,这回初出来的一部分党军,的确
是好的——但也只是一部分,可惜在江西把好的军队损伤不少,现在好 的计不过二三
万人——但行军以外的一切事情,都被极坏的党人把持,所以党军所至之地,弄得民不
聊生。孟子有几句话说:“……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 哉,避水火也。如水益
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这几句话真可以写尽现在两湖、江浙人的心理了。
受病的总根源,在把社会上最下层 的 人经过来...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2
林彪是否是主动叛逃到苏联的?
有两种可能:第一,逃跑没带女儿,说明不是主动叛逃。这个取决于他们父女之间感情
到底多深,还有对女儿有多信任。第二,临行前给女儿订婚,找了一个普通家庭(有国
民党背景)的女婿,有托孤的意味(高干家庭的女婿这种情况可能就主动切割了)。看来
林彪没有选错人。
林立衡其实还是相中了这个张清林的,之前那个刘伟钦就是林立衡没看中,改配给李作
鹏的女儿了。
另外,林彪对儿子林立国应该也是比较疼爱的,那个张宁就是林帮着林立国选中的,好
像为此还打了叶群一顿。网上有现存的林立国的照片,感觉太嫩了,毕竟死的时候才只
有26岁。
叶群其实挺可怜,自己的子女都不怎么尊重她,林彪还经常发火打她(这个林彪在家里
的表现与外面的隐忍完全相反)。叶群应该没有什么婚外情之类的,她很怕林彪,所以
顶多是精神出轨。叶群也没有江青的狠毒,对整自己的陆定一老婆还有贺龙夫人都没往
死里报复。对比一下江青对孙维世下手之狠辣,快赶上吕后了。
雪白血红里面有一段叙述:"大洼战斗后,林彪住在八面城。一天上午,来个女同志。穿
套灰布军装,中等身材,25岁左右样子,梳着短发,朴实,大方,清秀,端庄,走得汗
涔涔... 阅读全帖
l******3
发帖数: 293
43
康熙帝是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也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一位明君。他的雄才大略和
文治武功,世人早已多有评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幼年登基的万乘之君,还是一个去
奢从简、厉行节约之人。
以身作则
康熙帝的日常生活较为简朴。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对大学士们说,“自朕听政
(康熙帝14岁亲政)以来,一应服食,俱从节俭”。四十七年秋,他斥责皇太子胤礽时又
说:“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袜。”此言虽有炫耀之意,但不能否
认,他在努力为臣工做出节俭的榜样。
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召集王公大臣,向他们展示康熙帝生前在乾清宫东、西暖
阁所用的毡毯。大臣们看后奏称:“(康熙帝)御极六十余年,时时以爱惜物力,崇尚俭
素……御前陈设之毡,历三十余年,尚洁净完整,崇俭惜物,实从古未有。”对于宫中
的陈设用品,康熙帝是以经济节俭为标准,崇尚简朴,不务虚华。
康熙年间在清廷供职的法国传教士白晋,曾目睹康熙帝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况,
有如下记载:就其(康熙帝)个人有关的方面看,那种恬淡素朴简直是没有先例的。他满
足于最普通的菜肴,从未有过丝毫的过度,他的淡泊超过了人们所能想象的程度。皇宫
内部以及... 阅读全帖
a*********i
发帖数: 294
44
咸丰帝(1831-1861年),爱新觉罗·奕詝,道光皇帝第四子,生母孝全皇后,道光三
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继承大统称皇帝,时年20岁。在位11年,生子二人,生女
一人。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去世,终年31岁,葬定陵。咸丰登基虽不见刀光剑影,但
“无声胜有声”,其中隐含着一个鲜为人知甚至不为人解的秘密。历史上对咸丰称帝的
说法有着几个不同的版本。
道光皇帝共有后妃二十多人,先后给他生了十个公主和九个皇子。其中长子奕纬死于
道光十一年(1831年),终年二十三岁。而儿子奕纲、三子奕继也过早夭折。四子奕詝
声于道光十一年长子奕纬死后的两个月。黄五子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过继给嘉庆
第三子绵恺为嗣,袭郡王位。皇六子奕訢,是诸皇子中颇受道光钟爱的一个。道光晚年
,又陆续得了皇七子、皇八子和皇九子,但都年幼无知。
道光皇帝建储较晚。道光即位后,并没有按清朝惯例马上着手秘秘密建储,他为什么没
有将长子奕纬立为嗣君,至今仍是一个无人能解的谜团。道光晚年才想起建储,从道光
后来在立储时极为谨慎的性格来看,可以这样进行推论,他是希望在决定接班人时有更
多的挑选机会。因为奕纬之后,二子、三子幼... 阅读全帖
q*****k
发帖数: 586
45
江南乡试多在秋季举行,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
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择材料来出题的,第二场考的则是官场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文和根据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第三场考策问,涉及的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要求考生给出对策和办法。科考在当时是考生也是朝廷的大事,为确保考试顺利进行,开考后号舍就会上锁,其间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便是发生火灾烧死考生也不能开锁。
当时的号舍一律南向成排,长的有近百间,短的也有五六十间,巷口门头大书某字号,备置号灯和水缸,可供考生夜间行路,白天饮水之用。考试期间伙食由考生自备。因为乡试时间较长,加上天气闷热,饭菜很快就会变质,所以考生一般都只带干粮 充饥。
预考未通过叫“落海”
古代科举考试的规矩很多,而且相当复杂,完整程序有乡试、会试、廷试,即地方、中央、皇帝三级考试。大家熟知的,是考试地点设在各省的乡试。乡试也称乡闱,通过乡试即为“中举”,成为举人。
乡试为全国性考试,也是科举的第一级考试,全省考生统一集中到省里考试,因此从形式来说,乡试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本文所... 阅读全帖
q*****k
发帖数: 586
46
作者:金满楼
雍正当政时,有个御史谢济世弹劾田文镜,这让雍正觉得十分不爽,于是将奏章退回,
希望谢不要再多事,孰料后者却是个牛脾气,非要坚持上劾。这下,把雍正是气得够呛
,他不得不亲自站出来为之辩护,说“田文镜秉公持正,实心办事,乃天下督抚中所罕
见者”,什么贪赃坏法之事,我可以保证田文镜绝对没有;我倒是纳闷了,天下督抚这
么多,为什么谢济世非揪着田文镜不放,究竟是何居心?
不惜以皇帝之尊而为田文镜拍胸脯、打包票后,雍正又说:科道无私,方能弹劾人之有
私,这是我此前一而再、再而三说过的;若是自恃为言官,听人指使,颠倒是非,扰乱
国政,那将为国法所不容;我并非不知诛戮谏官乃史书所戒,但要是言官为私利而危害
人心世道,那此等区区小节,我必不在乎。说到这里,雍正越想越气,随后下令:先将
谢济世的御史革去,然后查他究竟受谁指使、又与何人结党,这事不查个水落石出,决
不罢休!
谢济世,广西全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后为翰林院检讨,卷入田文镜案时刚升为浙
江道监察御史。究竟是刚升职想有所表现呢,还是出于读书人的正义或意气使然,总之
审讯过程很具戏剧性:雍正令大学士及各部院高官组成联合法庭进行审问,...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留守大陆学人的悲惨结局
留守大陆学人的悲惨结局
2015-10-18 20:52:03
springdale
springdale
据资料统计,国共内战后期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共拥有81位院士,仅有10几位院士跟随
蒋介石去了台湾,而有60余位院士选择继续在大陆。选择离开的知识分子是少数,大多
数还是选择留下来。那么那些留在大陆的学人们,等待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本文
摘自《博客中国》,作者张东园,原题为《鲜为人知的蒋介石〈抢救大陆学人〉计划—
—兼述留守大陆学者的结局》。
陈寅恪与傅斯年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名单上几乎全是清一色当时国内卓有成就的杰出知识份子。
1948年12月初,国共内战接近尾声,战局对国民政府十分不利。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代
理部长的陈雪屏,奉蒋介石之命由南京紧急飞往北平,召集北大清华校长梅贻琦、胡适
等教授开会,秘密商讨“抢救学人”的实施办法。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指派的飞机也
冒着解放军的炮火飞抵北平,停留在北平南苑机场等待被“抢救者”登机南飞。
《抢救大陆学人》计划由蒋介石手谕指令傅斯年与朱家骅负责制定,并在具体执行和实
施上由傅斯年、陈雪屏与蒋经国三人组成小组,负责具体“抢救”事宜的...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48
谁说周是为林彪而哭?
周的这场大哭,高文谦是这样解释的:
纪登奎这样回忆道:
当时最紧张的情形刚刚过去,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中央政治局成员还留在人大会堂
集体办公。一天,当时协助抓国务院业务组工作的先念和我有事需要向总理汇报,见总
理独自一人坐在他临时的办公室里发呆,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们两人不知道他究竟
为什么事情闷闷下乐,便进去好言劝慰。开始时,总理只是听着,一言下发。后来当听
我说到"林彪已经自我爆炸了,现在应该高兴才是,今后可以好好抓一下国家的经济建
设了"这样一席话时,显然是触动了他的心事,总理先是默默地流泪,后来渐渐哭出声
来,接着又号啕大哭起来,其间曾几度哽咽失声。我们两人见总理哭得这么伤心,一时
下知说什么好,就站在一边陪着。最后,总理慢慢平静下来,半天才吐出一句话来:"
你们不明白,事情不那么简单,还没有完……",下面就什么也不肯再说了。
周恩来本来是一个自制力极强,决不轻易喜怒哀伤形于色的人。按照"男儿有泪不
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的说法,这回如果不是伤心到了极点,心中郁积已久的苦闷已
经到了非吐不快的地步,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如此恸哭失态的。
作者曾就周恩来究竟为何...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49
谁说周是为林彪而哭?
周的这场大哭,高文谦是这样解释的:
纪登奎这样回忆道:
当时最紧张的情形刚刚过去,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中央政治局成员还留在人大会堂
集体办公。一天,当时协助抓国务院业务组工作的先念和我有事需要向总理汇报,见总
理独自一人坐在他临时的办公室里发呆,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们两人不知道他究竟
为什么事情闷闷下乐,便进去好言劝慰。开始时,总理只是听着,一言下发。后来当听
我说到"林彪已经自我爆炸了,现在应该高兴才是,今后可以好好抓一下国家的经济建
设了"这样一席话时,显然是触动了他的心事,总理先是默默地流泪,后来渐渐哭出声
来,接着又号啕大哭起来,其间曾几度哽咽失声。我们两人见总理哭得这么伤心,一时
下知说什么好,就站在一边陪着。最后,总理慢慢平静下来,半天才吐出一句话来:"
你们不明白,事情不那么简单,还没有完……",下面就什么也不肯再说了。
周恩来本来是一个自制力极强,决不轻易喜怒哀伤形于色的人。按照"男儿有泪不
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的说法,这回如果不是伤心到了极点,心中郁积已久的苦闷已
经到了非吐不快的地步,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如此恸哭失态的。
作者曾就周恩来究竟为何...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50
平反高岗易平反林彪难 中共需跨越三座大山(图)
文章来源: 博客中国
于 2015-11-22 14:18:04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3012 次)
2015年11月20日,中共高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胡耀邦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政治局七常委悉数出席,习近平对胡耀邦的评价也极高,媒体认为胡耀邦已经“脱敏
”。在此前不久,一个红二代组织在北京高调举行“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
年(北京)座谈会”,高岗在2010年《忆高岗同志》中第一次被赋予“同志”称谓,由此
胡耀邦“脱敏”高岗平反还会远吗的声音在媒介响起。不过,相对于高岗的平反声音长
期以来的微弱,平反林彪的声音更为响亮,尤其是对文革反思的深入、毛泽东个人形象
的跌落,然而平反林彪中共需要跨越的障碍非胡耀邦、高岗可比。本文选自文史作者大
海之声在博客中国网专栏。
平反林彪中共需要跨越的障碍非胡耀邦、高岗可比。图为林彪文革旧照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正面或负面的看法,这
不奇怪。最近共识网发表的关于林彪的两篇文章:马双有的《彭德怀与...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