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基础科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e******e
发帖数: 59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iology 讨论区 】
发信人: newcomer124 (newcomer), 信区: Biology
标 题: 基础科学系列(2)-罗马困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6 10:41:30 2013, 美东)
作为本系列的第二篇,笔者在这里将要探讨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科研情况
和发展趋势。不可否认的是,被称为“新罗马”的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
绝大多数科研领域都占有绝对优势。目前来看美国科研经费较充足,人民的生活水平也
在发达国家中算不错的。同时美国还采取了较为积极的移民政策。这使得美国有机会吸
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但是美国目前的基础科学科研也出现了严重的可持续性发展问
题。对美国科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是对我国的科研规划和发展有相当的
借鉴作用的。
在19世纪末期,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催生了巨大的工程
学研究需求,而工程学水平的提高又依赖于基础科学的发展。在强大工业增长的刺激下
,美国的工程学和基础科学研究开始高速扩张。20世纪初,迈克尔逊和莫雷成为第一个
获得诺贝尔奖的... 阅读全帖
n*********4
发帖数: 99
2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基础科学系列(2)-罗马困局
作为本系列的第二篇,笔者在这里将要探讨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科研情况
和发展趋势。不可否认的是,被称为“新罗马”的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
绝大多数科研领域都占有绝对优势。目前来看美国科研经费较充足,人民的生活水平也
在发达国家中算不错的。同时美国还采取了较为积极的移民政策。这使得美国有机会吸
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但是美国目前的基础科学科研也出现了严重的可持续性发展问
题。对美国科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是对我国的科研规划和发展有相当的
借鉴作用的。
在19世纪末期,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国,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催生了巨大的工程
学研究需求,而工程学水平的提高又依赖于基础科学的发展。在强大工业增长的刺激下
,美国的工程学和基础科学研究开始高速扩张。20世纪初,迈克尔逊和莫雷成为第一个
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科研小组,这标志着美国科学正式走上了世界舞台。在一次世界大
战之前,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排名第二的德国的一倍(美国工业占世界比重的38
%,德国占15.7%)。一战和经济危机并没有导致美国工业比重的严重下降。二战期间,
美国的工业比重更急剧上升,一天下水一... 阅读全帖
R******9
发帖数: 116
3
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水平是从文章数影响因子就能够看出来的,基础科研和艺术创作就
是一体两面,都是人类创造性的最本质体现,阳春白雪的高端前沿艺术一般人理解不了
也接触不到,但是流行文化如流行音乐影视剧时尚甚至包括体育产业等都是能反应前沿
艺术水平的,从这些就能推断出基础科学能力的水平。这么看,厉害了的国流行文化和
美国差距多大,基础科学水平就差距多大。
同理,实验室的科研仪器需求量小要求精度高,才能反应最牛逼的制造业能力。傻大笨
粗的桥梁重型机械等就是西方国家50年前玩的东西,是西方人懒了不想弄了有意识的转
移到有廉价劳动力的地方。看看一个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价格在10万软妹币以上的仪器
设备有几个是国产的,就知道厉害国的所谓顶尖工程能力就像芯片一样,拔掉了内裤就
看出来多小多弱了。
D********y
发帖数: 4948
4
我们倒是希望井喷啊。基础科学前进一小步都会推动实用科学前进一大步。
h*****9
发帖数: 6643
5
数理化这些基础科学今后几十年不会有大突破了。
h*****9
发帖数: 6643
6
其实应用数学比纯数学难, 但应用数学不算基础科学,应用数学在数学系被瞧不起。
s*****V
发帖数: 21731
7
美帝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基础科学相对于欧洲来说是NOBODY,但是美帝却引领了
以电工业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像爱迪生,特斯拉这样的,一半时发明家,一半是
企业家
b***y
发帖数: 14281
8
扯淡,一个blue led,好意思说基础科学?笑话。诺奖越来越变成搞笑了,为了不给中
国人,以后连iphone也可以拿奖了。到这个时候还舔日本的“科研”也亏你舔得下去。
T*R
发帖数: 36302
9
基础科学要有银子支持,当然光有钱也不行。
现在的奖反应的是20年前的情况,要与时俱进,中国和日本过去20年的差距肯定是缩小
了。以后20年肯定进一步缩小甚至反超。
l********n
发帖数: 1038
10
小日本是应用科学强,要说基础科学还是美国吧
g******t
发帖数: 11249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基本都是基础科学的
基本都是基础科学的
千老回去过教授瘾
码农,很少见到海归的
不过码农谈吐很无趣,不是房就是娃;还有就是搞deal弄来的十几张信用卡
lp不在的时候还喜欢往小刘堆里挤,送个包还是上次回国皮具城搞来的假货
可惜小刘一看大肚子秃顶都不带搭理的
l**********g
发帖数: 75
12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基础科学领域的经费申请
看到好多帖子关心国内经费的申请,这里说一说基础科学领域的经费。我知道的主要有
几个来源
(1)自然科学基金。按照难易程度和金额,有
a: 主任基金(10万,1年):主要是给刚回国的海归,算是基金委给的启动经费吧,很
容易申请,也不受正常基金申请期限(正常是3月底截至)的限制(10月递交申请都行
)。
b: 青年基金(~20万,3年?):给35岁以下的研究人员,比较容易。原则上35岁以下
的正研究员/正教授也可以申请,但一般是博士后、助研/讲师、资历浅的副研/副教
授申请。
c:面上基金(3年):根据学科领域,金额从~20万到60万不等,一般在30-50万之间
,每年有10%以上的递增。通过率在15%-35%之间,各学科差别很大。面上基金是升
职称的重要条件。
d: 联合基金。基金委支持中科院和高校合作的基金。没申请过,不熟悉。
d:重点基金(4年):~200万。一般需要2个以上团队联合,PI比较资深。
e: 杰青(4年):200万(少数几个学科是140万)。
f: 创新群体。这个是每3年500万,连续几期的稳定支持,一般由大牛牵头,一个大实验室或者大团队参加。
另外,基金委还有支持主办
b*****9
发帖数: 8922
13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合集] 基础科学领域的经费申请
☆─────────────────────────────────────☆
lifeisboring (really?) 于 (Fri Aug 13 14:27:51 2010, 美东) 提到:
看到好多帖子关心国内经费的申请,这里说一说基础科学领域的经费。我知道的主要有
几个来源
(1)自然科学基金。按照难易程度和金额,有
a: 主任基金(10万,1年):主要是给刚回国的海归,算是基金委给的启动经费吧,很
容易申请,也不受正常基金申请期限(正常是3月底截至)的限制(10月递交申请都行
)。
b: 青年基金(~20万,3年?):给35岁以下的研究人员,比较容易。原则上35岁以下
的正研究员/正教授也可以申请,但一般是博士后、助研/讲师、资历浅的副研/副教
授申请。
c:面上基金(3年):根据学科领域,金额从~20万到60万不等,一般在30-50万之间
,每年有10%以上的递增。通过率在15%-35%之间,各学科差别很大。面上基金是升
职称的重要条件。
d: 联合基金。基金委支持中科院和高校合作的基金。没申请过,不熟悉。
d:重点基金(4年):~200万。一般需要2个以上团...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164
14
美囊括诺贝尔科学奖项难掩基础科学断层危机
g******t
发帖数: 11249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blacklv(嘿嘿), 信区: Returnee
标题: 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转载)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hu Sep 21 09:10:09 2017,GMT)
现在我想简述一下我在美国七年求学执教的一些第一手见闻和感受。一是希望起到抛砖
引玉之效,二是给自己总结一下,为自己回国工作后和人侃教育整理一下材料。
几点说明:
1 我在21世纪初在北京某大学A学习,之后来美留学读博士(涉及学校 B C),再往后
在美国执教(大学D)。我对国内本科硕士,国外本科博士等阶段的基础科学教育(包
括学习和教学)都有一定体会,在我的系列中也会对中美的大学做一些对比。
2 我的专业方向属于纯数学(以及相当程度的理论物理)。我对实验类学科或工科了解
很少,故无法涉及这些方向。但我教过不少数学课(大学里学生最杂的课),这使得我
能大范围接触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并由此感知他们的数学水平。
3 我求学的学校各自代表了中美的最高水平,我执教的也是老牌藤校。一方面我感觉到
了一流大学确有过人之处,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一些令我大跌眼镜的现象。我...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16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blacklv(嘿嘿), 信区: Returnee
标题: 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转载)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Thu Sep 21 09:10:09 2017,GMT)
现在我想简述一下我在美国七年求学执教的一些第一手见闻和感受。一是希望起到抛砖
引玉之效,二是给自己总结一下,为自己回国工作后和人侃教育整理一下材料。
几点说明:
1 我在21世纪初在北京某大学A学习,之后来美留学读博士(涉及学校 B C),再往后
在美国执教(大学D)。我对国内本科硕士,国外本科博士等阶段的基础科学教育(包
括学习和教学)都有一定体会,在我的系列中也会对中美的大学做一些对比。
2 我的专业方向属于纯数学(以及相当程度的理论物理)。我对实验类学科或工科了解
很少,故无法涉及这些方向。但我教过不少数学课(大学里学生最杂的课),这使得我
能大范围接触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并由此感知他们的数学水平。
3 我求学的学校各自代表了中美的最高水平,我执教的也是老牌藤校。一方面我感觉到
了一流大学确有过人之处,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一些令我大跌眼镜的现象。我感到这两
方面的很多东西我似乎没有在中文媒体网站上... 阅读全帖
s*****V
发帖数: 21731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采访丘成桐:中美科技竞赛
采访丘成桐:中美科技竞赛,谁会赢?
2018-01-06 刘裘蒂 知识分子
特朗普国家安全战略的导向,对于中国学者到美国进修、就业、拿签证,是不是有所影
响?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如何看?
本文章由FT中文网提供
撰文 | 刘裘蒂
12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他第一次国家安全战略演说中,称中国为“对峙的政权”
,认为中国试图“挑战美国的影响力、价值观和财富”。 而一份总结美国国家安全战
略的新文件更进一步把中国和俄国都标签为“修正主义者”,指责它们想“塑造一个与
美国价值观和利益背道而驰的世界”。
特朗普对于维护美国国家安全而提出的战略蓝图,其核心元素点名中国:“中国的主导
地位在它所处地区和其他地区,都会削弱许多国家的主权。”这个战略要求在亚洲地区
打造更强有力的传统联盟和新的伙伴关系,来面对地缘政治竞争,并就此提议了一项新
政策:限制签证,以防止外国人盗用知识产权,特别是前往美国学习科学、工程、数学
和技术的中国人。
以商业利益挂帅的特朗普政府不止一次点名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其实在2016年特朗普
上台之前,美国国防部已经对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大量资源投入敲响警钟,这受到了
《纽... 阅读全帖
n*********4
发帖数: 99
18
本人最近学业上产生了一点点变故,科研重心在老板的压力下发生了转变。因此心情有
点不爽。因此写点东西来发泄一下,现在写的这个系列是关于未来基础科学研究发展趋
势的,初步打算写一个系列:帝国夕阳,罗马困局,红色迷雾,黑金过山车。(大家可
以猜一猜都指的是什么国家,猜到无奖)。不过不管怎么说,我的科研压力还是挺大的
,所以不保证填坑的速度,勿催稿。
在开始正文之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我先要澄清几个问题。首先本文所讨论的科
学研究指的是理工科基础研究,即一些旨在提高相关国家技术水平,探索人类知识边界
的研究活动,这种研究活动有一个突出的共性就是研究与现实应用距离遥远。另外这些
前沿探索性研究多半风险性极高,失败乃是家常便饭,耗时极长,有些问题经过几十年
的努力仍然不能给出明确答案(甚至很多时候经过几十年,连一个思路是否能成功都不
确定),糜费甚多。为了让读者更好的了解“理工科基础研究”的含义,我选择几个例
子:物理中的深空探索,物质微观和宇观结构研究,数学中的数论(尤其是与密码学无
关的方向),生物学中的非哺乳动物模式生物研究,设计生物学等。化学中的量子化学
,工程学上的聚变堆,激光气流控...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4185
19
最近闲暇,有空研究了一下近代史。发觉20世纪最令人揪心的就是大英帝国的没落,充
满了悲沧无奈。
在开始正文之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我先要澄清几个问题。首先本文所讨论的科
学研究指的是理工科基础研究,即一些旨在提高相关国家技术水平,探索人类知识边界
的研究活动,这种研究活动有一个突出的共性就是研究与现实应用距离遥远。另外这些
前沿探索性研究多半风险性极高,失败乃是家常便饭,耗时极长,有些问题经过几十年
的努力仍然不能给出明确答案(甚至很多时候经过几十年,连一个思路是否能成功都不
确定),糜费甚多。为了让读者更好的了解“理工科基础研究”的含义,我选择几个例
子:物理中的深空探索,物质微观和宇观结构研究,数学中的数论(尤其是与密码学无
关的方向),生物学中的非哺乳动物模式生物研究,设计生物学等。化学中的量子化学
,工程学上的聚变堆,激光气流控制等。
其次,就像数学是建立在公理之上的,我也想提出几个“公理”,作为本文的支撑。
第一,基础科学不是必需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特殊需求,至少是可以短期内没有基础
科学研究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本国内没有门类齐全的基础科学研究机
构,这些国...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33562
20
◆◆◆◆◆◆◆◆◆◆◆◆◆◆◆◆◆◆
◆                ◆
◆  华 夏 文 摘 增 刊   ◆
◆  文革博物馆通讯(四六八)  ◆
◆                ◆
◆◆◆◆◆◆◆◆◆◆◆◆◆◆◆◆◆◆
China news digest -- chinese magazine(cnd-cm)
·—·—·中国新闻电脑网络(CND)主办·—·—·
—— 增刊 第六三五期 ——
(二○○八年三月十七日出版)
————————————————————————————————————
本期目录 (zk0803d)
————————————————————————————————————
【史海钩沉】 文革中对爱...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21
http://www.cnd.org/CR/ZK08/cr468.gb.html
【史海钩沉】
文革中对爱因斯坦的批判运动(上)
·胡大年·
〔本文摘自胡大年著《爱因斯坦在中国》(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一书
中的第五章:“爱因斯坦:从批判中重生的偶像”的原定稿。在中国出版时有所删
改——编者〕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对中国来说完全是一场悲剧和灾难。这场
主要由毛泽东个人发动的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可能是最具毁灭性的影响。〔1
〕由于文化大革命是以摧毁文化机构开始的,中国的科学和科学家都属于最严重的
受害者。文革期间,爱因斯坦和相对论遭到了有组织的批判。该批判运动于196
8年首先发难于北京,1970年代又在上海得以扩张和加强。陈伯达和姚文元支
持了这种批判,并利用它为自己谋取政治利益。在陈、姚这些激进的领导人倒台之
后,大多数政治和哲学上的批判都于1976年停止了。但由这些批判所引发的一
场关于相对论的大争论,却又持续了6个月。直到1979年,中国政府才正式给
...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22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合集] 三体 1
☆─────────────────────────────────────☆
casact (尝尝也) 于 (Fri Jul 22 20:55:29 2011, 美东) 提到:
刘慈欣


《三体》终于能与科幻朋友们见面了,用连载的方式事先谁都没有想到,也是无奈之举
。之前就
题材问题与编辑们仔细商讨过,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但没想到今年是文革三十周年这事
儿,单行
本一时出不了,也只能这样了。
其实这本书不是文革题材的,文革内容在其中只占不到十分之一,但却是一个漂荡在故
事中挥之
不去的精神幽灵。
本书虽不是《球状闪电》的续集,但可以看做那个故事所发生的世界在其后的延续,那
个物理学
家在故事中出现但已不重要,其他的人则永远消失了,林云真的死了,虽然我有时在想
,如果她
活下来,最后是不是这个主人公的样子?
这是一个暂名为《地球往事》的系列的第一部,可以看做一个更长的故事的开始。
这是一个关于背叛的故事,也是一个生存与死亡的故事,有时候,比起生存还是死亡来
,忠诚与
背叛可能更是一个问题。
疯狂与偏执,最终将在人类文明的内部异化出怎样的力量?冷酷的星空将... 阅读全帖
k*****a
发帖数: 7110
23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星空王座 BY朱邪多闻
第4章 降临的黄昏(下)
桌上的阳光缓慢移动,直到消失在窗角。占星术士学徒睁开眼睛,坐直身体,伸出
手指,触摸自己的脸颊。
“靠,跟真的一样!”他惊诧道,随即被自己的声音吓了一跳,左顾右盼,然后嘿
嘿笑了起来。
他笨拙地推开椅子站起身,试探地伸出左脚,踩在嘎吱作响的木地板上,接着是右
脚,以别扭的姿势走了几步,他撇撇嘴评论:“真矮。有一米六吗?腿这么短。”
他在屋里走了几圈,对杂乱无章的物品表示出深深的鄙视,在寻找镜子未果的情况
下,他走到天轨仪跟前,抬头观察黄铜球体上自己膨胀放大的倒影。“这个袍子不错,
很有范儿。我是个眉清目秀的正太啊!啧啧,亚麻色的长卷发,现在最流行了。就是矮
点。不怕不怕,还刚开始发育嘛!”
他忽然想起了什么,神情紧张地撩起法袍,揪起衬裤向里面望去,然后长长松了一
口气:“是正太没错。不怕不怕,确实还刚开始发育嘛。”
夕阳沉入红土平原西方的山脉,屋里黯淡下来,他走到窗前,评价了一番乏善可陈
的景色,接着开始寻找照明设备。
“没有油灯?也没有蜡烛?这个设定有点奇葩了吧,难道说这里的人夜间视力都那
么好?”他眯起眼睛四处张望,然后呸了一声。
这时,占星术塔的夜间照明...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1105
24
4月12日下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宜瑜院士一行7人来我校考察调研。陈宜瑜院
士等与我校乔学光校长、任宗哲副校长,教务处、科研处、“211”办等职能部门负责
人以及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四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的负责人
,就我校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进行座谈。
座谈会上,乔学光校长对陈主任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对国家基金委长期以来对我校工作
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基金委能继续鼓励和支持西北大学的发展,并向陈主任详细介绍
了我校的基本情况。他说,陈宜瑜主任一行此次调研对我校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国家理科
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是很大的促进,为我校未来的发展
并承担和完成国家基金委的项目创造了条件。教务处处长王正斌、科研处处长高岭、地
质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华洪教授分别就我校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
培养基地建设、科研管理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和地质学基地建设作了汇报。陈宜瑜
主任充分肯定了我校在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所
取得的成绩,他说,西北大学在很多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科
o***s
发帖数: 42149
25
金庸笔下的第一次“华山论剑”,见于《射雕英雄传》。华山顶上,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人斗了七天七夜,争夺《九阴真经》。近日,关于“中国现在是否应该建造大型对撞机”的论战,因杨振宁的公开发文反对,成为舆论热点,引发了一场科学界的“华山论剑”,并席卷普通大众,成为公共话题。
网友们跟随科学界的大佬站成了两队。
赞成派认为建成大型对撞机是基础科学及高技术研究中具有标志性的重大领域,可以在技术发展和人才引进方面产生巨大效益。这一方的领队是菲尔兹奖获得者、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以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则是反对派领袖,该派认为大型对撞机项目耗时长、费用奇大、是个“无底洞”,且有美国终止建造超大对撞机的“前车之鉴”。
相较于网民踊跃站队,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态度谨慎。实际上,在其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的科幻小说《三体》里,就有大型对撞机的戏份:三体人的智能机器“智子”,通过大型粒子对撞机实现数据随机化,锁死了人类获取物理进步的可能性。
“科幻小说不是严格的科学,”刘慈欣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我不懂大型对撞机。它该不该建?这与...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193
26
那一代人的思维局限太大,比如李尚英为了证明杨向奎是“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的大师,张口就来,把一些不靠谱的东西,如杨向奎的关于“理论物理”的研究都摆出
来。
试述杨向奎教授的学术贡献
李尚英
今年7月23日,是杨向奎师逝世一周年的忌日。一年来,作为他的一个不称职的学
生,我深深地怀念着他。先生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诲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先生的道
德文章更时时激励着我永不停歇,努力工作和学习。我想,在先生一周年忌日到来之际
,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宣传他的学术思想,并使之发扬光大。自然,先生的博大
学问远非忝列其门而实则不学的我所能理解,但我还是冒昧地把自己学习的一点心得写
于下面,以表达自己对慈父般的老师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敬仰之情。

我国历史学一代宗师、著名史学家、经学家、教育家杨向奎教授(他的学生们都尊
称他为杨向老,或向老)字拱辰,河北丰润人,1931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从史学大师
顾颉刚,傅斯年受业。毕业后,他先后执教于甘肃学院、西北联大、东北大学和山东大
学,任甘肃学院文史系讲师、教授(时年28岁,成为青年教授),西北联大副教授,东
北大学教授,山东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27
http://book.sohu.com/20161226/n476984780.shtml
文革后全国海选天才闹剧:从第一神童到超常班
扫描到手机
2016-12-26 18:25:48来源:搜狐读书作者:吴树、蒋铮
教育是中国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不时跃居“头条”,引发知识界与民众的的
热烈讨论甚至激烈争论。尤其是在竞争愈发激烈、教育成本持续高涨的今天,让孩子“
赢在起跑线”上成为很多家庭的第一目标。然而过犹不及,焦躁的“揠苗助长”更会伤
害一个个好苗子。纪实文学作家吴树和《羊城晚报》资深记者蒋铮在新书《天骄之殇》
中,回顾了文革结束后,中国教育界在全国范围内筛选“神童”的闹剧始末...
有些故事开头很精彩,结局却差强人意。有些故事开头很平淡,结局却异彩纷呈。
一则被西方媒体疯传的中国新闻
对西方人而言,20世纪70年代末,China还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封闭王国。从那块
“大红幕”后面窥探到的每一个突发事件,几乎都可以成为西方媒体的舆论焦点。若再
加上一点罗曼蒂克式的政治想象与臆断,甚至有可能演变成某些国家的重要情报源。
早就听说过那个曾经被西方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故事。去年在京城...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8
http://book.sohu.com/20161226/n476984780.shtml
2016-12-26 18:25:48
来源:搜狐读书
作者:吴树、蒋铮
原标题:文革后全国海选天才闹剧:从第一神童到超常班
教育是中国当下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不时跃居“头条”,引发知识界与民众的的
热烈讨论甚至激烈争论。尤其是在竞争愈发激烈、教育成本持续高涨的今天,让孩子“
赢在起跑线”上成为很多家庭的第一目标。然而过犹不及,焦躁的“揠苗助长”更会伤
害一个个好苗子。纪实文学作家吴树和《羊城晚报》资深记者蒋铮在新书《天骄之殇》
中,回顾了文革结束后,中国教育界在全国范围内筛选“神童”的闹剧始末...
有些故事开头很精彩,结局却差强人意。有些故事开头很平淡,结局却异彩纷呈。
一则被西方媒体疯传的中国新闻
对西方人而言,20世纪70年代末,China还是一个古老、神秘的封闭王国。从那块
“大红幕”后面窥探到的每一个突发事件,几乎都可以成为西方媒体的舆论焦点。若再
加上一点罗曼蒂克式的政治想象与臆断,甚至有可能演变成某些国家的重要情报源。
早就听说过那个曾经被西方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故事。去年在京城...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1549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日本人可能不会再得诺贝尔奖
在探究真理的基础研究方面,日本从很久以前开始就被认为水平已经降低。大学和企业
都不愿意向很难迅速取得成果的基础科学投入研究经费,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可能
会造成工业竞争力降低

采访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东京工业大学荣誉教授大隅良典,请他谈一
谈日本基础科学的现状。

记者:日本基础科学实力的降低以前就响起了警钟。

大隅:虽然日本在物质上富裕起来了,但变成了精神贫瘠的社会。日本的大学全部
走进了效率优先的死胡同。“有用”这个关键字过度进入科学的世界。越是压缩研究经
费,研究人员越会注重提高效率,但如果没有自由的想法,科学不会取得进步。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东京工业大学荣誉教授大隅良典

有可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大家争先恐后去研究的课题才被认为是好课题。如
果不是这样的课题,连研究经费都难以确保。但一切的出发点却被逐渐忘记,那就是做
自己觉得有趣的事。

记者:虽然日本人接连获得诺贝尔奖,但支撑基础科学的预算却在减少。
大隅:以前日本的大学有过这样一个时代,那时支持基础研究活动的讲座经费制度完
善,大家可以研究自己喜欢的课题。...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0
来自主题: Physics版 - 杨振宁先生的大师风范
2014年11月,我在华夏文库上登了一篇文章《李政道教授的开明》,明确呼吁: “希
望李政道教授,杨振宁教授和丁肇中教授吸取美国建造超高能对撞机的教训,提醒中国
避免重蹈覆辙,不要支持高能所筹建大型加速器的计划。”
最近从凤凰网读到一篇原载于9月6日澎拜新闻网上的报道,说:“9月4日,著名物理学
家杨振宁在《知识分子》发文,反对中国开始建造大型对撞机。次日,同在《知识分子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刊文回应,一一反驳杨振宁的反对理由。”
杨振宁的主要理由有三:1)造价过高;2)利小于弊;3)解决不了科学难题,因而不
值得。
杨振宁认为,根据以往各国建造对撞机的经验,比如美国中止了的SSC项目,浪费了30
亿美元;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现运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耗资100亿美元,对撞
机的建造成本是无底洞。他预估,中科院高能所建议的超大对撞机预算将高于200亿美
元(1335亿人民币)。杨振宁认为,对撞机的项目必将挤压其他基础科学的经费。
关于利弊问题,杨振宁教授认为,高能物理的突破之前没有、今后也无法在短中期内给
人类生活带来益处,反而会对解决国内的民生问题不利。
...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1
数学家丘成桐:大学教育会让中国科技至少倒退20年(图)
文章来源: 纵览中国 于 2015-05-24 13:59:16 -
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
修养和学风在下降,哈佛毕业生的论文水平比国内有些院士的文章都好。如果不重视学
风建设,中国科技至少后退20年 。
基础教育不扎实,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
“如果不重视基础教育,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8月6
日,数学大师丘成桐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开门见山道出了他的隐忧。
作为目前华人数学界的领袖人物,丘成桐先生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深厚,而且十分关注国
内数学人才的培养。他所在的哈佛大学近年来频繁接触国内大学及大学生,对于两国高
等院校的差距,丘先生当然最有发言权。然而,通过和国内学校的直接接触,丘成桐却
抛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论:“这些年,中国大学的基础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
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不比美国差。但是
在实践中我发现,国内大学的教育水平并非人们想象得那么高,美国的大学教育比中国
好得多。研究生教育美国比中国好... 阅读全帖
a*******m
发帖数: 14194
3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王贻芳是真小人呀
中国高能物理所就是中国第一个网吧,他做个鸟贡献呀。
什么没有高能物理,就没有WWW,完全是放屁。
他这么搅浑水,一点也不客观。
至于超导磁体等, 没有高能物理那帮人什么事情,他就是个用户之一,
有的是其他用户。建不建对撞机,人家照样发展。
扯这个有球用呀?
王贻芳:关于对撞机,杨振宁七条理由都不成立
http://news.sina.com.cn/pl/2016-09-05/doc-ifxvqcts9486511.shtml
****************************************************************************
***
(五) 杨先生反对的第五点理由是七十年来高能物理的大成就对人类生活没有实在的
好处,未来也不会有好处。
七十年来,高能物理有许多成绩,其发展出来的技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没有高
能物理,就没有同步辐射光源(发展自正负电子环形对撞机)、自由电子激光(发展自
正负电子直线对撞机)和散裂中子源等装置,我们现在的许多生物、地质、环境、材料
、凝聚态等方面的进步就无从谈起。没有高能物理,今天在医院里的很多检查与治疗... 阅读全帖
f***a
发帖数: 152
33
http://news.sina.com.cn/pl/2016-10-02/doc-ifxwkzyh4097580.shtml
32位在美物理学者联名:中国建造希格斯工厂的黄金机遇
作者:马宏等 来源:公号“知识分子”
希格斯粒子对撞事件希格斯粒子对撞事件
9月28日,《知识分子》编辑部收到匹兹堡大学物理及天文系教授韩涛的邮件,来
信附有32位在美国工作的物理学者联名撰写的一篇文章,表达了对中国今天建大型对撞
机的想法,并希望在《知识分子》平台上尽快发表。编辑部就此信件逐一与联署的32位
物理学者联系求证,截至发稿前,已有31位回信确认文章系本人真实意思表达,且参与
了署名。值得注意的是,32位签名学者支持建设百亿预算的环形对撞机,同时认为二期
工程高能质子对撞机不在目前的讨论之列。
自今年9月4日,杨振宁先生投书《知识分子》,第一次公开就“中国今天是否应该
建造超大对撞机”发表意见后,第二日《知识分子》刊发了提议建造的中科院高能物理
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的回应文章,由此引发科技界较大范围的讨论延续至今,热度不减,
由此也创下了中国科学史的记录——中国科学的重大问题第一次公开、公平、公...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每人愚 每人愚 微信号mry
2018-05-06 每人愚 每人愚 微信号mry-169
功能介绍
社会、生活、娱乐
来源于:每日看财经
记得在中学时物理老师讲解牛顿第三定律,他说,你打人一拳,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
打人越重,反弹也越重。说到这里他还补充一句,“所以,你们还是不要打架,没意思
的”。当时我觉得老师真牛,从科学上证明了当坏孩子没好处,打架是没用的,后来才
意识到我再次被忽悠了。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是没错,但不等于打架没有输赢。
比如说,别人一拳打在你软肋上,你断了三根肋骨当场吐血,而打人的人感到的只是手
痛三秒钟,这能是一样的效果吗?
如果你坚持打架没有赢家,那你不但输了而且还很阿Q–想当初阿Q分明挨了打却安慰自
己:“这是儿子打老子”,杀头之前他还在“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呼喊中完成了
最后一次精神胜利。
无独有偶,最近又开始听到“打架无用论”,比如:“贸易战没有赢家”或“杀敌一千
自损八百”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等。说这类话的人要么从来没打过架要么深受
阿Q真传。贸易战当然有赢家输家,而且现在看来谁是赢家已经一清二楚。
前一阵美中各自宣布对对方贸易制裁的清单和金额,又是500亿又是1000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王贻芳:中国今天应该建造大型对撞机
文|王贻芳
今天(9月4日)《知识分子》刊发了杨振宁先生的文章《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
撞机》,作为正在高能物理一线从事实验工作的科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
所所长,我不能同意他的观点。杨先生是我尊敬的前辈科学家,我更尊重科学和理性。
如果以下言语有冒犯之处,还请原谅。
(一) 杨先生反对的第一点理由是造大加速器是无底洞,因为美国的SSC造价
飙升,半途而废,浪费了30亿美元。欧洲的强子对撞机花费了100亿美元。中国的大加
速器不可能少于200亿美元,甚至是一个无底洞。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问题,一个是SSC为什么会失败,第二是中国的大加速器到底需
要多少钱,第三是这个估计可靠吗? 是不是又一个无底洞。下面我一一回答。
(1)美国的SSC为什么会失败 ? 大加速器都是无底洞吗 ?
美国SSC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当时的政府赤字且与国际空间站争夺经费、美国
的两党政治斗争、德克萨斯与其它地区的区域竞争,还有管理不善、预算错误、造价飙
升、国际合作不够等。具体分析及历史资料见参考文献【2,3】。其实“预算超支”绝
不是SSC失败的主要原因,而是... 阅读全帖
C******y
发帖数: 3249
36
中国的原创基础研究时代到来了吗
来源:光明日报 2016-10-25 王庆环
编者按
根据《自然》杂志公布的数据,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已居
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在全球科研实力的较量中,论文的发表只是一个方面。放
眼全球,近年来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的重大突破有多少是“中国创造”呢?随着《国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正式发布,科研创新已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
研创新必须依赖一个国家的原创基础研究,然而,中国的原创基础研究时代到来了吗?
在近日举行的“求是奖”颁奖典礼后的讨论环节,著名科学家杨振宁,中国科协名誉主
席韩启德,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田刚、物理学院教授谢心澄、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饶毅,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施扬,目前中国最年轻的院士邵峰,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
研究所孙卫国研究员等科学家们以“原创基础研究——中国的时代到了吗”为题从多个
角度进行的讨论,很有启发意义。
科研投入和人才储备蓄势待发
田刚:基础研究创新的关键时期到了
作为一个世界强国,不能没有基础科学,基础科学不能没有数学,从世界情况来看
,一个世界强国在科学和数学方面都是很强的...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6673
37
半月谈消息:8月12日,中国科学院召开“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上
,一批曾经在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参与科技决策的老科学家,深情回顾了邓小平对我国
科技事业发展的亲切关怀,披露了改革开放之初有关小平同志在科技决策中的一些鲜为
人知的内幕。
力排众议,为中国高能加速器建设开路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小平同志再次复出,其时国家百废待兴,科技界同样存
在巨大困难,包括高能物理等基础科学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邓小平针对“文
革”中否定基础科学的“左”的思潮,强调基础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反复向有
关领导同志讲: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要看得远一点。几经周折的我国高能加速器建设
工程再度被提上议事日程。由于该工程耗资较大,科技界和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内部都有
不少激烈反对的意见,认为花钱多,有何用处?1980年下半年,在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
背景下,有关部门决定将刚刚准备动工建造的400亿电子伏特质子加速器工程下马。关
键时刻,邓小平力排众议,指示当时主管科技工作的方毅广泛征求科学家的意见,最后
形成了在北京建造2×22亿电子伏特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新方案。1981年12月22日
g****t
发帖数: 31659
38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三体3:好书必须看
《三体III:死神永生》
作者:刘慈欣
申明:本书由奇书网(Www.Qisuu.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写在"基石"之前
姚海军
"基石"是个平实的词,不够"炫",却能够准确传达我们对构建中的中国科幻繁华巨厦的情感与信心,因此,我们用它来作为这套原创丛书的名字。
最近十年,是科幻创作飞速发展的十年。王晋康、刘慈欣、何宏伟、韩松等一大批科幻作家发表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极具开拓与探索价值的科幻佳作。科幻文学的龙头期刊更是从一本传统的《科幻世界》,发展壮大成为涵盖各个读者层的系列刊物。与此同时,科幻文学的市场环境也有了改善,省会级城市的大型书店里终于有了属于科幻的领地。
仍然有人经常问及中国科幻与美国科幻的差距,但现在的答案已与十年前不同。
在很多作品上(它们不再是那种毫无文学技巧与色彩、想象力拘谨的幼稚故事),这种比较已经变成了人家的牛排之于我们的牛肉。差距是明显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差别"--却已经无法再为它们排个名次。口味问题有了实际意义,这正是我们的科幻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美国科幻的差距,实际上是...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1737
39
基础科学转化成生产力必须要有工业基础,不然基础科学作的在好也没用。实际上基础
科学是要以发达的工业为基础的,这个世界上没那个强国不是先有发达的工业基础才有
发达的基础科学的。
g**w
发帖数: 969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愣,浙江大学终于第一了
[转帖] 985工程及211工程第一批重点大学诞生趣闻(转载自哈工大吧)
1984年,哈工大听说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中科大已纳入国家“七五”
重点投资建设的六所大学。当时哈工大心急如焚,因为1980年时国务院特批的全国十所
名牌大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贷款1000万美圆,后来教科文组织派大员来中国审查时
,查出国防科大、哈工大、北理、北航是国防院校,拒绝向这四所大学贷款。巨额贷款
分文未得,到手的金娃娃失之交臂,令四大国防院校、特别是哈工大痛心不已。

哈工大何许人也?!她是国防院校的大哥大,是中国工科院校的二哥大,“文革”
前与大哥清华并列中国高校的五大天王。是前苏联高级专家重点包建的第一所工科大学
,实力雄厚、朝气蓬勃、进取心极强、特会造势造舆论、自我宣传力度很大、在全国影
响极大、且有通天的活动能力。当得到“六大院校”纳入“七五”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
的消息后,对哈工大来说愈发雪上加霜。哈工大盘算:若不能纳入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
目,二哥大的位置肯定是保不住了,哈工大如坐针毯、激动的情绪怎么也无法控制。这
时,哈工大登门求助于她的前校长、老神仙李昌... 阅读全帖
a****5
发帖数: 10854
41
对基础科学成果的评价非常难, 基本可以这么说,在几年这种时间尺度上,基础科学的成
果几乎无法评价. 打个简单化的比方,基础科学跟即时战略游戏开地图类似,在迷雾散去
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走的方向对不对.
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专家评审peer review, 但仍然存在种种问题.
但有人非要希望做出个所谓评价标准,让对专业知识一无所知的官僚或愤青们都能看明
白,这就诞生了IF
i*****s
发帖数: 4596
42
《科技中国》:巨大的成功背后,有缺失之处吗?
杨振宁:当然,科技的巨大成功不代表所有的问题都已经圆满解决了,基础科学的研究
进度较慢仍是中国政府和科学界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今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无论哪一
门学科,和美国、日本、欧洲强国都还有相当的距离。
这不仅是政府的管理问题,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在某些方面对于基础科
学的发展有不利的地方。这和中国的教育哲学,教育体制也有直接关系。中国的家长式
教育机制的弊端是顶尖人才容易受到各方面环境的制约,跳跃的思维总受抑制,飞跃难
以实现。总之,中国有特点,但有些特点不利于基础科学的发展。
d**e
发帖数: 2420
43
◇◇新语丝(www.xys.org)(xys7.dxiong.com)(xys.ebookdiy.com)(xys2.dropin.org)
◇◇
文革医学史料之二:《一揭“西医是否科学”?》
张功耀按:以下全部为原文照抄。包括标点符号在内,都是原样的。尽管它
们是错字,语句上也非常不合语法和逻辑,我也没有做丝毫的改动。换句话说,
原文中的错,全都是“原文如此”。这篇文章发表在陕西省毛泽东思想新医学西
安总会创办的《炮打西洋医学》的第一期(1968年6月出版)上。发表时作者没
有署名。看上去,作者是原第四军医大学的一位造反派老师。从这里,我们不仅
可以看到文化大革命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严重破坏,而且还可以看到现在那些
“捍卫中医”的遗老遗少们的思想根源。对照《康生同志的重要指示》,这样的
思想渊源关系,可谓一目了然。现在我国那些热衷于“捍卫中医”的言论,无非
文化大革命流行的这些谬论的翻版,没有任何“创新”之处。遗憾的是,文化大
革命结束这么多年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依然受着这些思想的约束。可见,
至少就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来说,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
最 高 指 示
西医是否科学,也... 阅读全帖
a*******m
发帖数: 14194
44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学这些是对的。
因为,在基础科学领域,美国的孩子要直面世界的竞争,
特鄙视亚非拉,中国等穷国孩子的竞争。
很多的工作,数据,全世界通用,比如各种谱图,各种电镜照片。
数据拿来,直接就可以比较。
那么,干这些活的人的工资,成本也就可以直接比较了。
要末,在美国干这些活的人的工资待遇,职业前景,掉到和中国的屌丝一样的水平;
要末,中国的屌丝的工资待遇,职业前景,提升到美国的水平。
过去20-30年, 双方,一个升(中国),一个降(美国), 差距在逐渐变小。
相对其他金融计算机等等来说, 这些年,美国的基础科学的工作,不仅没有提高待遇,
反而大幅降低待遇,减少职位,弄死了一大批基础科学工作者。
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如果不是特别热爱,还进入这些loser行当,
基本上父母的脑子都坏掉了,不知道世界大形势,也是活该。
在不远的未来,未来30年, 这个趋势还不会变, 中国的屌丝搞完了,还有印度的屌丝,
还有中东,非洲的屌丝,有的是屌丝加入这个血腥的,高投入,低回报的角斗场。暗夜
太长,
很多人都熬不到黎明的那一刻!
a*******m
发帖数: 14194
45
发信人: awaydream (大剑一挥风雷动,不畏豪强斩蛇虫。),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很多国家的社保都已经变成庞氏骗局,而且支撑不住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2 20:03:50 2015, 美东)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学这些是对的。
因为,在基础科学领域,美国的孩子要直面世界的竞争,
特鄙视亚非拉,中国等穷国孩子的竞争。
很多的工作,数据,全世界通用,比如各种谱图,各种电镜照片。
数据拿来,直接就可以比较。
那么,干这些活的人的工资,成本也就可以直接比较了。
要末,在美国干这些活的人的工资待遇,职业前景,掉到和中国的屌丝一样的水平;
要末,中国的屌丝的工资待遇,职业前景,提升到美国的水平。
过去20-30年, 双方,一个升(中国),一个降(美国), 差距在逐渐变小。
相对其他金融计算机等等来说, 这些年,美国的基础科学的工作,不仅没有提高待遇,
反而大幅降低待遇,减少职位,弄死了一大批基础科学工作者。
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如果不是特别热爱,还进入这些loser行当,
基本上父母的脑子都坏掉了,不知道世界大形势,也是活该。
在不远...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46
丘成桐:真正想做学问的人 不要只想着做院士
http://www.csstoday.net/Item/9788.aspx
这是科技界要面对的一个新命题:中国的科技已经起飞了,但能否飞起来,关键就在最
近10年。
面对中国青年报记者,62岁的丘成桐言辞恳切:“机遇就在这10年,如何把中国的
高科技搞上去,迫切值得深思。”
但他对中国科研的现状也不乏忧虑。这位华人数学家中唯一获得过菲尔兹奖(素有
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著名学者,经常直言不讳地批评国内科研界的问题。
他认为是爱之愈深,责之愈切,“我的批评都是为了让中国科研,希望无论是环境
还是制度都能变得更好”。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科技教育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对这位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进行了独家专访。
采访是在他担任主任的清华大学数学科学中心进行的,记者看到,他的办公室里摆
满了纸箱子,编号从1一直到80多号,这些箱子里装满了丘先生从美国运回的藏书,占
了他藏书的一半。
记者问:“您把藏书都运回了国内,是要全职回国吗?”他未置可否地笑了笑:“
那要看环境怎么样。”
中国最好的学生与美国最好的学生相比,在学科准备上有一段差距
记者(以下简称记...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0787
47
不好找工作的学科都是直接胡乱定位。
象生物明明是应用为主的学科,自己非定位成基础科学,完全是瞎定位吗。生物从实验
到应用,什么条件都不缺,找不到方向,是自己的问题。现在打着基础科学的旗号,不
搞应用,发文章,忽悠学生上贼船。
人家天体物理,因为实验条件受限,定位成基础科学还有情可原。
c****3
发帖数: 10787
48
当然有了,首先是生物不要冒充基础科学。
生物和物理是完全不一样的,物理是真正基础科学,物理新理论不知道如何应用很正常
,生物完全不同。
生物等着的应用无数,都没有资源搞。现在冒充基础科学,不搞应用搞文章,不奇葩才怪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