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声闻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n
发帖数: 1993
1
第1章 禅宗之源——从达摩到弘忍
本世纪初,随着敦煌禅籍的发现和研究,禅宗及其宗派源流问题,日益引起世人
的关注,尤其是中日佛教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禅、禅学、禅宗的研究著作不断涌现,
这就为深入研究禅宗宗派源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诸说纷纭
禅、禅学、禅宗是相互关联而又各不相同的一系列概念。禅是古印度宗教通过打坐
使心念安定下来的实践。在释迦牟尼以前,印度即是以生天为坐禅目的的思想;至释迦
牟尼时,始展开远能苦乐两边,以达中道涅槃为目的之禅。此后,印度佛教的禅观思想
日趋发达,无数禅经应运而生。汉末传入中国的禅经,多系传承小乘承统的禅观思想,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出四卷《楞伽经》,即列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禅、如来禅四
种禅。菩提达摩(即达摩多罗)所传(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禅经》所说自性清净禅
。禅学是关于修禅定的学说,而禅宗则是以达摩为初祖、以直探以源、见性成佛为宗旨
的大乘佛教宗派。中国禅宗的创立,有佛陀扇多说、达摩说、道信弘忍说、六祖惠能说
、马祖道一说等。
第一、佛陀扇多说。太虚大师持此说。太虚《与胡适之论菩提达摩书》说:“禅宗
所奉为初...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是大乘魔经《大般涅槃经》所说的,这部经典邪性十足。通过篡改
声闻乘的大般涅槃经,进而将如来藏思想强行塞入佛教,并且对佛陀所宣说的无常苦无
我的教义彻底颠覆。甚至将声闻经典说成是魔说,会堕地狱,将声闻弟子所认可的人间
化的佛陀说成是魔。此经不是魔经,还有什么是魔经?
r****n
发帖数: 8253
3
再看看北传的伪造大般涅槃经是怎么通过假借佛陀所说,进而贬低当时的小乘以及小乘
经典。门派斗争的阴险,无所不用其极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
(佛告迦葉:)我般涅槃七百歲後,是魔波旬漸當沮壞我之正法。譬如獵師身服法衣,魔
王波旬亦復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優婆塞像、優婆夷像,亦復化作須陀洹身,乃
至化作阿羅漢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無漏身壞我正法。
魔波旬壞正法時,當作是言:「菩薩昔於兜率天上沒來,在此迦毘羅城白淨王宮,依因
父母愛欲和合生育是身」。(佛告迦葉:)若言有人生於人中為諸世間天人大眾所恭敬
者,無有是
處。
(魔波旬)復說言:『往昔苦行種種布施頭目髓腦國城妻子,是故今者得成佛道。以是
因緣,為諸人天、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之所恭敬』。(佛告迦
葉:)若有經律作是說者,當知悉是魔之所說。
=======================================
这里所说的“菩薩昔於兜率天上沒來,在此迦毘羅城白淨王宮,依因父母愛欲和合生育
是身”正是声闻弟子也是当时上座部佛...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
《虚空藏菩萨经》
声闻亦有五根本罪犯波罗夷。若有犯者。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
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
何等为五。谓杀生偷盗淫泆妄语出佛身血。
善男子。是名声闻五根本罪。若犯一者。此则名为犯波罗夷。
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堕于恶趣。
善男子。是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为此人故起大慈悲现生边地。随所应见现种种形。
或沙门像婆罗门像。刹利长者居士等像。而为其说一切种智甚深大乘未曾有法
诸陀罗尼及忍辱地。以如是等种种妙法。而引导之。时彼声闻既闻法已。
心生惭愧极怀恐怖。向说法者发露忏悔。先所犯罪誓不更作。
安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勤修慈悲。生人天乐般涅槃乐
i***r
发帖数: 292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提 要】 大乘佛教的信奉者一直以来对大迦叶等声闻众存在误解、偏见,说他们自利
独善,贬斥他们为“小乘”,讥毁他们为“痴犬”、“焦芽败种”,这都是不实、不公
的。大迦叶尊者行头陀行也有利他的一面,也常以清净心说法,乃至为正法久住而说法
。尊者人间乞食,随缘教化,也经管精舍,领众共修,利益大众。佛陀常常赞叹尊者、
维护尊者,以便在僧团中树立起尊者的威信,最后将佛法付嘱于他及阿难。佛陀涅槃后
,尊者即发起僧众忠实地结集佛陀的教法。不听舍小小戒、不赞成女人出家,都是为了
正法久住、利益群生。而尊者平日有时呵斥阿难及结集时以六事责阿难,都是基于长辈
对小辈的爱护与教导而严词加之。正是在大迦叶的强力调伏下,阿难很快证果。尊者完
成结集后又将佛法转付给阿难,而自取涅槃。尊者所做的一切,没有丝毫的个人私心,
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为法久住、利益群生的无我大悲。菩萨行者也要自利,声闻行者也会
利他。因此世人不应落入大小乘对立的窠臼,贬斥、诬谤、讥毁尊者,而应该礼敬、信
顺、赞叹乃至学习尊者。
【关键词】 大迦叶 悲心
前 言
佛教中自从出现大乘思想以后,大乘佛教不断兴盛发达的过程就是不断贬斥、抑制
声闻教法... 阅读全帖
i***r
发帖数: 292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Z)
四、结集三藏
(一)为正法久住
佛陀作为佛法的创觉者、觉行圆满的大智者,而成为僧团的当然领导者,引领具
足善根的众生走向解脱的彼岸。但色身无常,佛陀年届八十,也垂垂老矣。而佛陀千劫
难遇,他的涅槃,对无明众生来说,将是怎样沉痛的一件事!诸佛之法虽然是法尔常住
的,但五浊恶世中众生的业力也不可思议,“有五因缘能令如来正法沉没”:当“相似
像法”出现于世间,诸比丘于佛、于法、于律、于随顺教、于诸梵行、于佛所称叹的,
不敬不重,不下意供养而依止住,佛法渐没。因此恶众生出现于世:非法言法,法言非
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乃至欲行诸恶,乐行诸恶,成就诸恶。[49]做为一个真正的
佛子,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痛心疾首的呢?
但就是在佛陀涅槃之时,出现了这样的苗头。如经中说:
时,彼众中有释种子,字拔难陀,止诸比丘言:“汝等勿忧,世尊灭度,我得自在
。彼者常言,当应行是,不应行是。自今已后,随我所为。”迦叶闻已,怅然不悦。[
50]
这位闻佛涅槃觉得庆幸的释种比丘,《四分律》与《五分律》中也说是拔(跋)难陀
,《摩诃僧祗律》中说是摩诃罗,《善见律毗婆沙》中说是须跋陀罗摩诃罗,《十诵律
》则说是一个“顽愚...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7
如果我们时间有佛住世,大家一定会欣然前往,如果大家念佛往生极乐,就可以近亲弥
陀还有观音势至等等无量菩萨声闻,岂不乐哉!下面是佛说无量寿经对阿弥陀佛开示时
的描写:
佛语阿难:无量寿佛,为诸声闻、菩萨、天人,颁宣法时,都悉集会七宝讲堂,广宣道
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即时四方自然风起,吹七宝树,出五音声。无量
妙华,随风四散,自然供养,如是不绝。一切诸天,皆赍天上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
养其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普散华香,奏诸音乐。前后来往,更相开避。当斯之时
,熙怡快乐,不可胜言。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S**U
发帖数: 7025
8
杂阿含906经言∶「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此则没」。对应经文也说∶相似正法出,正法没。不是佛法的,说成佛法;是佛法的,反而说成不了义、小乘。相似佛法说的热火朝天,佛陀正法则在此消失。经文说的多传神。
佛弟子若敬重于法,当善分别正法与相似正法。恭敬正法,而不支持相似法。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str=%E6%AD%A3%E6%B3
杂阿含90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
,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何因、何缘世尊先为诸声闻少制戒,时,多有比丘心乐习学?今多为声闻
制戒,而诸比丘少乐习学?」
佛言∶「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退减故,大
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
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
。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
譬如∶大海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沈没,如来正法...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9

这要看圣者怎么定义。
拥有完整的正见,未来不堕恶趣,未来的不久必定涅槃,这应该属于圣者。
但是证行舍智的菩萨,上面一个都难以满足。
那个十六观智本来主要就是针对声闻果位的。如果完全按照它的标准衡量菩萨道,也恐
怕难以好用。
暂时抛开大小乘经典描述的菩萨道,仅仅根据缘起法,根据三法印,那么一个将来不堕
恶道,拥有正见,能够指引帮助众生的菩萨,最少需要以下条件
1,拥有对无常,苦,无我,以及四圣谛的深刻认识。此方面正见造成强大的善业,使
得他后生无法生出邪见。
2。他要有足够强的善业,使得下一世能够不投生恶道
3。拥有对众生强大的悲心,这悲心使得他不愿导向涅槃,无法证初果到四果阿罗汉。
4.本身仍然有贪嗔,这贪嗔使得他在色身灭后轮回转生,而不是无余涅槃,而且这贪嗔
痴是自然的,而不是故意保留着。
满足以上四点极为困难和稀有。因为走菩萨道的人,一方面要避开声闻四果,一方面又
要不能升起邪见,保证以后不能轮回到恶道,并且具备引导众生的能力。
这样一个走菩萨道的人,在世时候的表现应该是
1.为众生宣讲无常,苦,无我的正见,宣讲四圣谛,鼓励众生“向厌,离欲,灭尽”。
2,劝导众生早日解脱,早日证...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0

这要看圣者怎么定义。
拥有完整的正见,未来不堕恶趣,未来的不久必定涅槃,这应该属于圣者。
但是证行舍智的菩萨,上面一个都难以满足。
那个十六观智本来主要就是针对声闻果位的。如果完全按照它的标准衡量菩萨道,也恐
怕难以好用。
暂时抛开大小乘经典描述的菩萨道,仅仅根据缘起法,根据三法印,那么一个将来不堕
恶道,拥有正见,能够指引帮助众生的菩萨,最少需要以下条件
1,拥有对无常,苦,无我,以及四圣谛的深刻认识。此方面正见造成强大的善业,使
得他后生无法生出邪见。
2。他要有足够强的善业,使得下一世能够不投生恶道
3。拥有对众生强大的悲心,这悲心使得他不愿导向涅槃,无法证初果到四果阿罗汉。
4.本身仍然有贪嗔,这贪嗔使得他在色身灭后轮回转生,而不是无余涅槃,而且这贪嗔
痴是自然的,而不是故意保留着。
满足以上四点极为困难和稀有。因为走菩萨道的人,一方面要避开声闻四果,一方面又
要不能升起邪见,保证以后不能轮回到恶道,并且具备引导众生的能力。
这样一个走菩萨道的人,在世时候的表现应该是
1.为众生宣讲无常,苦,无我的正见,宣讲四圣谛,鼓励众生“向厌,离欲,灭尽”。
2,劝导众生早日解脱,早日证...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1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Fri Jul 22 21:47:22 2011, 美东) 提到:
第一 逻辑有问题。两件事有相似处,就认为是一样,是严重的以偏盖全。神我的思想
中有我执,即认为是永恒的,这是谬见,因为神处天道,没有灭尽贪嗔痴,天福享尽,
还会堕落。而佛的永恒是真正的,或者说,因为佛去掉了根本无明,再无一切的妄想分
别执着,证得不生不灭,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对佛来说,空间时间都是虚妄,如如不
动,这是佛的永恒,是真正的永恒,也是阿弥陀佛的无量寿。
神我有主宰的思想,佛则断了一切的念头,更不要说主宰了,佛和众生是靠感应,众生
有感,佛则有应,在净土宗,具足信愿念佛,佛就会来接引。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如来藏
系提出了自性,本我,真我,就断定是神我外道,这不过是名相,要看内在的内容。否
则仅凭两者表面的相似,就划等号,不能让人信服。
印顺法师对净土法门看法也是如此。仅凭观经里的第一日观假观,就说是受外道太阳教
的影响,而不提观经里的更重要的其它15观,以及广泛见...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度一切众生否?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欲界愛
☆─────────────────────────────────────☆
GWZW (GWZW) 于 (Sat Aug 20 14:40:20 2011, 美东) 提到:
美,情悵,欲界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0PIg1r-L4&NR=1
☆─────────────────────────────────────☆
robbin (robbin) 于 (Sat Aug 20 16:10:25 2011, 美东) 提到:
☆─────────────────────────────────────☆
danalake (dana) 于 (Sat Aug 20 16:19: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你就痛了,我听了,不入我的法眼。
☆─────────────────────────────────────☆
GWZW (GWZW) 于 (Sun Oct 16 01:22:39 2011, 美东) 提到:
欲界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Q9Vx...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度一切众生否?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度一切众生否?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6
对受迫害妄想似的悲愤,我只能表示同情,
连“声闻”都成为贬低所谓“原始正教”的词了.
附个庄春江阿含字典里的对声闻德解释:
声闻:听闻(佛陀教说)者,即佛陀的学生,另译为「弟子」。
S**U
发帖数: 7025
17
释迦牟尼成佛,佛法才在人间流传。在世尊入灭后,佛法如何才能常存世间呢?原始佛
典中,对于如何才能「正法久住」,有几种说法,另帖分述。其中并没有鼓励人发心成
佛一项。
大乘经中,赞叹发心成佛。但是也承认,发心的多,成佛的少。如<大智度论卷第三十
五>说∶如鱼子,庵罗树华、发心菩萨,是三事因时虽多,成果甚少。
http://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8/1509/035.htm
佛陀弟子,除弥勒一人,其余都是证声闻果。未来佛弥勒,也是有大量声闻弟子。可见
证声闻果的是多数,成佛的是极少数。
另一方面,弥勒菩萨已经受记,是此世界下一个成佛的,不必担心未来没有佛出世。打
个比方,美国总统想当的人不少,不必因为怕没有人想当美国总统,美国民主政治无以
为继,而鼓励你孩子以当美国总统为职业目标。
S**U
发帖数: 702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度众生”另解
依大乘经论的观点,大乘大在「愿、行、果」。大乘的「大」在∶
1. 愿∶四宏誓愿。
2. 行∶六波罗蜜。
3. 果∶福德、智慧圆满的佛果。
而这都与「度众生」的能力或意愿程度有关。
如果不小心,大乘信徒可能变成自大、说大话,而不是大愿、大行、大果。「愿、行、果」的说法,<摄大乘论>等是说成「境、行、果」。我用「愿、行、果」,是考虑般若、中观的「通教」观点,大乘不是都主张大乘的「境」与声闻有本质的不同。
成佛没有人反对。不同的意见,是(圣)道与非(圣)道,以及什么是方便,什么是究竟。汉传的「圆教」,是以如来藏为主,主张一切都是成佛的方便,如来藏究竟。印度的中观、唯识,主张自宗才究竟。汉传习惯以圆教观点去解释中观、唯识的经论,未必符合经论本意。
依中阿含<七车经>,初果向的「道、非道知见清净」,就能明辨什么是(圣)道。如来藏系的,以成佛是不共声闻,就否认声闻有能力辨别什么是成佛之道。从阿含经的立场,不见得能承认违反阿含的说法。
G**W
发帖数: 186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邪见与佛法
第二章 解脱道及其邪见
第一节 二乘解脱道之二种涅盘
这些前提说过了,我们回到刚才概略说过的佛法和邪见--解脱的智慧以及关于解脱道的
邪见。首先来讲二乘的解脱:二乘人的解脱道,说的就是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
我们先来讲无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的修证主要是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面来说。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十二处是六根与六尘,六根与六尘相触就产生了六种的入
,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进入我们的心中,这六尘、六入就会产生六识出现
。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这十八界法、十二处
法、五蕴的法、六入的法都是虚妄性;在小乘法中,佛所说的是十八界空相(不是空性)
,为什么讲空相?因为这十八界法都是无常败坏之法,它不是永恒不坏之法,所以叫做
无常。无常所以是苦,无常所以是空,无常、、空所以是无我,因为它只有一生就坏掉
了。十八界当中只有一个意根是可以去到未来世的,其余十七界都是虚妄幻灭之法,只
有一生;而这个意根却又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我们的第八识所生出的,所以在《阿含
经》里面,佛说这第八识叫阿赖耶识,佛说这是涅盘的本际。
声闻人是怎么修解脱道的呢?他就...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佛教简史
这个,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的?
原始佛教
釋尊悟道的那一刻,就是佛法的起源。當時釋尊的年齡為三十五歲(大約是西元前528
年),他體悟到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幻的,他的覺醒就像是從睡夢中醒來般,了解到娑婆
世界的所有眾生,因為無明,導致必須在永無止盡的六道輪迴裡,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於是,釋尊決定「逆著時代潮流」,向受苦的眾生,宣說覺醒的解脫之道,也就是教導
佛法。
有四十五年的時間,釋尊在印度中部的恆河平原來回行腳、佈道,傳遞他深廣、超凡的
覺悟。有時他直截了當地開示,有時則詳盡闡述,而逐漸形成了一個綜合精神、心靈與
實效層次的教理體系。釋尊的證道和覺悟的法教,透過無數未曾中斷的宗派導師傳承下
來,並擴展到許多國家。其中還有不少宗派,至今依然十分興盛。
西元前483年,釋尊入滅,佛法正盛行於中印度。當時已有許多在家護法居士;然而,
佛教團體的重心還是在出家眾,包括眾多的阿羅漢(即「應供」,此生成就涅槃者)。
此外,數不清的佛教寺院,一座座矗立在當時的各大城市,如:王舍城、舍衛國和吠舍
離。
佛陀教法的結集
根據傳統說法,首先繼承佛陀衣缽的大弟子是摩訶迦葉尊者,他負責統整佛陀的教法。
在佛陀圓寂...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佛教简史(修订版)
现存的佛教有三个主要的传统∶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以东南亚为腹地发展的南传佛教,三藏是以巴利文记载,教理强调四圣谛与缘起,修行包括四念处、内观禅法等;汉传佛教则包括禅宗、净土宗、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等,三藏是以汉文记载,教理强调般若与佛性;在西藏、蒙古等地流行的的藏传佛教,三藏是以藏文记载。上述这些传统目前都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虽然,这些教派各自有不同的经典和修行方法(例如参公案),导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与佛陀的核心教导有关。
原始佛教时期
释尊在菩提树下悟入四圣谛的那一刻,就是世间佛法的起源。当时释尊的年龄为三十五岁(大约是西元前528年),他体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是不圆满、不安稳的,所有众生因为不如实知见四圣谛,导致必须在永无止尽的六道轮回里,承受不必要的痛苦。虽然佛法甚深微妙,但是还是有善根成熟的众生能够了解,所以释尊决定向受苦的众生,宣说灭苦的解脱之道,也就是八正道。佛陀第一次说法,就是在波罗奈国鹿野苑中对五比丘讲《转法轮经》,开示四圣谛。
释尊在印度中部的恒河平原来回行脚、布道四十五年,传递他深广、超凡的觉悟。有时他直截了当地开示,有时则详尽阐述,教导如何...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度众生”另解
☆─────────────────────────────────────☆
Psoliton (Psoliton) 于 (Wed Jan 18 22:55:18 2012, 美东) 提到:
看过版上几篇关于“大乘”,“小乘”的讨论后,发现“大乘”对“小乘”的批判集中
在“度自己”和“度众生”的区别。关于这一点,真的很难理解,“大乘”为什么就认
为“小乘”狭隘,不度众生?这里我有对“度众生”的另外一种理解,请大家评判。
阿含经里面讲的很清楚,多闻圣弟子已经证得“无我”,已经明了“苦集灭道”四圣谛
。他们这些“小乘人”哪里还会有什么“自己”和“众生”的区别?
“大乘”自认为“度众生”了不起。这确实是了不起。但是为什么“度众生”一定是要
横向的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一定要分个“我”和“众生”,然后度“我”以外的“众生
”呢?这本身就已经不是“无我”,有了分别心了。
根据佛法所讲的“无我”,我认为“度众生”还可以是纵向的。不管“大乘”还是“小
乘”,大家总是都接受六道轮回吧?也就是说,众生都有过去世,今世和来世。过去世
的造作是今世的因,今世是过去世的果,也是来世的因。如果众生都于当...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篇无名氏的心经注解
正在学习心经。看到一篇注解(无名氏所做),感觉非常好, 推荐一下。
摘自 http://www.hudong.com/wiki/%E5%BF%83%E7%BB%8F
顺便一句,前面有人对“色受想行识”中“行”的意思,有疑问。这里也是解释为“行
为”,宣化上人也是解释为“行为,去做”等等意思。
******************************************************************
心经 - 概述
心经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
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
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
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
品般若》。
...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24
摘自
http://www.bskk.com/thread-2655187-1-1.html
“四阿含经里之教义的任何一偈当中,都为具足诸佛之教,以及具足辟支佛、声闻之教”
所以不要小看劝人为善、导人向佛的善举。
---------------------------------
增一阿含经卷一
大迦叶问阿难曰。云何。阿难。增一阿含乃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及诸法皆
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尊者迦叶。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皆由此生
。且置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
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此偈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是诸法本。便出生一切善法。以生善法。心意清净。是故。迦叶
。诸佛世尊身.口.意行。常修清净。迦叶问曰。云何。阿难。增壹阿含独出生三十七
品及诸法。余四阿含亦复出生乎。阿难报言。且置。迦叶。四阿含义。一偈之中。尽具
足诸佛之教。及辟支佛.声闻之教。
所以然者。诸恶莫作。戒具之禁。清白之行。诸善奉行。心意清净。自净其意。除邪颠
倒。是诸佛教。去愚惑想。
云何。迦叶。戒清净者。意岂不净乎... 阅读全帖
b********6
发帖数: 556
25
谤密宗是不能往生的,谤法在一切罪中,最难清净。
释迦牟尼佛谤法,用七年日夜忏悔来清净罪障。
弘一法师谤密宗,用半生来忏悔。
印光大师谈密宗时说过:是佛法,应当互相扬化,不得分别庭户,自相摧残,若彼此角
力互攻,便不体解佛祖的心意了。
1、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 被称为三百年来一人的律宗大德弘一法师谈密宗
弘一大师在《佛法宗派大概》中对密宗的赞叹和对过去疑议密宗的忏悔
当年律宗大德弘一大师也为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示现,他曾说:
“大乘各宗中,此宗(密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
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也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
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人此上。斯宗以《大日经》、《金
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
,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至堪痛叹。 余
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亦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
之高深,因痛自忏悔。 愿诸君不可先阅《仪轨》,应先习经教,则可无致...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ZZ)

声闻本来是听闻佛陀说法的弟子,很中性的称呼,甚至还点崇高,
亲闻佛陀说法,那是多么殊胜。
哪知后来在大乘经中,抬高了自己,声闻就带贬意。
后代人受大乘影响,误以为声闻是贬意。实在遗憾。
可见现代人即使有心想摆脱大乘影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有问题的只有这几个问题吗?
这位作者列这么多,上百个,都是大家心里的疑问。
这些很多都是广为流传的经典,影响深远。
经典真的可以这样写吗?
j*******1
发帖数: 182
27
大圆满龙钦宁提华智仁波切关于皈依之殊胜教言
华智仁波切 著
一、皈依之基础:
总的来说,能开启一切正法之门的就是皈依,而要开启皈依的门必须依赖信心。因此,
在皈依之初,自相续生起稳固的信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信心可以分为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三种。
清净信:当步入陈设许多佛像、经书、佛塔的佛殿或经堂里,或者见到上师、善知识、
高僧大德的尊颜,听到他们的丰功伟绩以及感人事迹,依靠此类因缘,能够立即想到他
们的悲心广大等等,这种由清净心引发而生起的信心,就叫做清净信。
欲乐信:当听到恶趣轮回的痛苦之后,自然生起渴望摆脱的心态;当听到善趣与解脱的
安乐时,油然生起渴求获得的心理;而一旦听到阿善法的功德,会生起想要修行的心念
;当现见罪业的过患之后,也会立即生起想要断除的决心。这些都属于欲乐信。
胜解信: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之后,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知道一切时分无欺的
皈依处就是三宝,想到无论是苦是乐,是病是痛,是生是死,任何事情,无欺的皈依处
——三宝都会知晓,除了三宝之外,自己没有其它可依赖的、可指望的靠山,这种坚定
不移的信心,就称为胜解信。
正如邬金莲师说:“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8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9
☆─────────────────────────────────────☆
blueblue66 (蓝蓝) 于 (Fri Aug 24 11:22:26 2012, 美东) 提到:
谤密宗是不能往生的,谤法在一切罪中,最难清净。
释迦牟尼佛谤法,用七年日夜忏悔来清净罪障。
弘一法师谤密宗,用半生来忏悔。
印光大师谈密宗时说过:是佛法,应当互相扬化,不得分别庭户,自相摧残,若彼此角
力互攻,便不体解佛祖的心意了。
1、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 被称为三百年来一人的律宗大德弘一法师谈密宗
弘一大师在《佛法宗派大概》中对密宗的赞叹和对过去疑议密宗的忏悔
当年律宗大德弘一大师也为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示现,他曾说:
“大乘各宗中,此宗(密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
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也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
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人此上。斯宗以《大日经》、《金
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
,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 阅读全帖
x******i
发帖数: 14369
30
世间禅与出世间禅——堪布“青年佛教学术研讨会”禅修主题演讲
一. 禅修的重要性
刚才,主持人请我讲《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关于这个仪轨,你们自己看一下就行。
这里,我只是稍稍补充一点。
首先,我想说的是,信不信佛教是你的自由。我们不会用任何一种方法引诱你进入。即
使有的人想出家,我也没同意。一般来说,我不是很赞叹知识分子来这里出家。我让他
们观察自己的心,这样的决定是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不然,你初到寂静地,刹那间产生了一种感觉:啊,出家是多么地清净啊!但是,时间
一长,你偶尔萌发的不成熟的发心就渐渐退失了。对你们自愿出家,我都是抱持这样谨
慎的态度,对你们信教更不会强求,会尊重你个人的决择。
在座的同学,有的对佛教有信心,但对佛教的教义又不太了解。带着这样一种信心,跟
着上师或什么人到处跑,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趋入歧途。如果没有缘起,你不会值遇很
好的上师。各种修法是那么多,以后都可以求,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系统地
学习佛法。
关于“禅修”,我先简略地讲一下禅修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上很多人,不
论是企业家、领导、还是学校里的老师都心力交瘁。从表面上看,科技发达给人...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破“西藏文化谈”种种谎言 zt
莫非你比历代祖师懂得更多?
谤密宗是不能往生的,谤法在一切罪中,最难清净。
释迦牟尼佛谤法,用七年日夜忏悔来清净罪障。
弘一法师谤密宗,用半生来忏悔。
印光大师谈密宗时说过:是佛法,应当互相扬化,不得分别庭户,自相摧残,若彼此角
力互攻,便不体解佛祖的心意了。
1、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 被称为三百年来一人的律宗大德弘一法师谈密宗
弘一大师在《佛法宗派大概》中对密宗的赞叹和对过去疑议密宗的忏悔
当年律宗大德弘一大师也为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示现,他曾说:
“大乘各宗中,此宗(密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
谤,至堪痛叹!余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也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
乃知密宗教义之高深,因痛自忏悔。”
“唐玄宗时,由印度善无畏三藏、金刚智三藏先后传人此上。斯宗以《大日经》、《金
刚顶经》、《苏悉地经》三部为正所依。 元后即衰。近年再兴,甚盛。 在大乘各宗中
,此宗之教法最为高深,修持最为真切。常人未尝穷研,辄轻肆毁谤,至堪痛叹。 余
于十数年前,唯阅《密宗仪轨》,亦尝轻致疑议,以后阅《大日经疏》,乃知密宗教义
之高深,因痛自忏悔。 愿诸君不可先阅《...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2
思考题
1、佛经中宣讲了供灯的哪些功德?归纳而言分为哪几种?对此你相信吗?为什么?
2、供灯时应当如何发心、观想?这跟你以前的所想所做有何不同?
3、请引用教证、公案说明供灯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的传承上师对于供灯是怎么样重
视的?
4、供灯在时间方面、数量方面有什么要求?这样做有哪些功德?
5、做酥油灯的时候,灯器、灯芯等方面有什么讲究?供灯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6、人死之后如果为他供灯,对亡者会有哪些利益?请引用显宗、密宗的教证分别说明。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很多出家人和在家人对供灯比较重视,但有些供灯的方法不太如法,需要纠正过来
;还有一部分人有供灯的条件和能力,但因为不知道供灯的功德,这方面做得不太圆满
。所以,今天...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世间禅与出世间禅
——堪布“青年佛教学术研讨会”禅修主题演讲
演讲人:索达吉堪布
一. 禅修的重要性
刚才,主持人请我讲《释迦牟尼佛修法仪轨》。关于这个仪轨,你们自己看一下就行。
这里,我只是稍稍补充一点。
首先,我想说的是,信不信佛教是你的自由。我们不会用任何一种方法引诱你进入。即
使有的人想出家,我也没同意。一般来说,我不是很赞叹知识分子来这里出家。我让他
们观察自己的心,这样的决定是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不然,你初到寂静地,刹那间产生了一种感觉:啊,出家是多么地清净啊!但是,时间
一长,你偶尔萌发的不成熟的发心就渐渐退失了。对你们自愿出家,我都是抱持这样谨
慎的态度,对你们信教更不会强求,会尊重你个人的决择。
在座的同学,有的对佛教有信心,但对佛教的教义又不太了解。带着这样一种信心,跟
着上师或什么人到处跑,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趋入歧途。如果没有缘起,你不会值遇很
好的上师。各种修法是那么多,以后都可以求,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系统地
学习佛法。
关于“禅修”,我先简略地讲一下禅修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上很多人,不
论是企业家、领导、还是学校里的老师都心力交瘁。从表面上看,科技发达...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4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5

净宗心要
2011-08-22 20:58:35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193
(以一九八九年讲于北京广济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阿弥陀经宗要
大乘无量寿经宗要
先师虚老开示净业心要
(一)世尊唯说弥陀愿海
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净土宗的国家。信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理解净土宗的殊胜的,
还是很希有。中日共尊举世敬仰的善导大师有两句话:‘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
愿海。’这是说世尊为什么出兴于世,到人间来说法,来度众生,开演种种的教化,其
唯一的原因就是要说弥陀如来的本愿。这两句没有什么特殊的名词术语。就是佛所以兴
出世,唯一要说的是弥陀的本愿的海嘛,都能懂。但真能懂得,确实十分希有。大家想
想看,佛说这么多法,怎么说就是说弥陀本愿海呢?这里就不好懂了。所以佛经语深。
我们一辈子把这两句话能够真正明白了,就没有白来一趟啊!这话只有像善导大师这样
的水平才能说得出。所以莲池大师说:善导大师人称是弥陀化身,纵然不是弥陀,也是
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的同等人物,所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能听到这样殊胜的开示,深
感佛恩。由于感恩故想报恩,所以今天抱...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6
黄念祖老居士述
(以一九八九年于北京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五愿原文
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
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
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魏
译·第十二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夏会本
·第十三·光明无量愿》
三、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
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魏译·第十五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
,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五·
寿命无量愿;第十六·声闻无数愿》
四、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魏译·第
十七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
,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七·诸佛称叹愿》
五、设我得佛,十...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7
按:许多藏传佛教在家弟子在学了一些基本佛学知识,从五加行开始实修(包括学习《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后,不知道如何进一步闻思佛法,本文将为此提供重要
指导。不少显宗弟子错误地以为藏密就是男女双修加咒语神通,然后对之大肆诋毁,有
的附佛外道也是恶毒攻击藏传佛教,造下堕金刚地狱之恶因,真是可悲可叹!但愿他们
看了本文再看看《般若锋兮金刚焰》,能猛烈忏悔!
特别提示:本文全文摘自《般若锋兮金刚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释智诚、秋吉
彭措著作)
不少人把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还含有极为庞大、周全的显教体系。因此可以说,藏传
佛教是一个显密圆融的佛法宝库。下面就对藏传教法的基本常识做点概略介绍。
释尊在印度圣地初中后三转法轮,其中初转谓四谛法轮,二转谓般若无相法轮,三
转谓善抉择法轮,主要宣说光明如来藏。由于佛经深奥,难以悟入,为使后世学人能够
善解佛意,许多印度圣祖遂谨承如来密意,造论释经。藏人极为推崇的瞻洲“二圣六庄
严”(“二圣”指宏律大德释迦光和功德光;“六庄严”是:精通中观学的龙树、圣天
论师,...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8
说来说去,还是那套南传攻击大乘金刚乘非佛说的老话啊。这片帖子想必你也该看过,
虽然不能完全代表我的观点,关键上还是基本一致的。
南传上座部佛教无疑是最接近历史上佛陀最原始的教导,这点无可争议。但是如今的
南传学人在自己还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对大乘进行全面的否定,并且不承认大乘佛教
历史上众多证悟者的成就,不承认大乘确实是导向解脱的有效修行体系之一,对此我个
人是不赞同这种态度的。(其实我个人同样也不赞成大乘学人将上座部佛教贬称为小乘
,这同样是一种不了解整个佛教现今真实情况下的偏见和短视。)
确实,从大乘转入南传的修行者往往因为历史考证等各方面的疑点,由此产生一种
上当受骗的感觉,最初我刚刚从大乘转入南传的时候,也怀有同样的心情,感觉被大乘
华丽的文字给“忽悠”了。南传学人有此心情,确实是可以相当理解的。但是我现在想
说的是:历史考证不是否定大乘的绝对理由,理由如下:
其一、大乘一些经典的来源根据传说并非由佛陀在人间所说。如华严经,是佛陀在
菩提树下初成道时,其报身卢舍那佛在天界所说后集结而成,后由龙树菩萨在龙宫取出
,将其中一部分传入人间。而另一些大乘经典,则据说是阿难尊者在文殊师利...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9
四大菩萨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孝道的意义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圣号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本迹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道场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孝道
二、孝道的代表—地藏菩萨的功德
三、孝道的重要
无尽的孝道—地藏菩萨
一、孝道的意义
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是必然、或必经之道。合言之:孝道,是为人子
女,或为人弟子,对于父母师长,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或问,时间巨轮,
将进入廿一世纪,科学早已征服太空,还在谈论孝道,是否适宜?有无需要?我的答案
是:绝对适宜,十分需要。因为,科学虽然已经征服太空,而美国太空总署,亦已正式
宣布永久太空站的计划,并决定斥资二百多亿万美元,开始进行建设永久太空站。但科
学始终无法征服人类,特别是人类内在的理性,灵性、和感性。
人的理性,或可转移倾向于科学的研究,但人的灵性,无法脱离宗教信仰,人的感性,
更无法忘怀父母师长养育教导的恩情。人以感恩图报之心,尊重恭敬父母师长的意见,
服从执行父母师长的命令,供给父母师长生活上物质所需,给予父母师长精神上的慰藉
,使父母师长生有所养,老有所终,便是孝...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供灯之功德
供灯之功德
——索达吉堪布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很多出家人和在家人对供灯比较重视,但有些供灯的方法不太如法,需要纠正过来
;还有一部分人有供灯的条件和能力,但因为不知道供灯的功德,这方面做得不太圆满
。所以,今天给大家讲一下供灯的功德。
这一点,有关佛经中介绍得非常多。前段时间我也想翻译一些藏地大德们的供灯教言,
但因为最近比较忙,只是简单翻译了一下阿底峡尊者的《供灯愿文》。希望你们不管在
哪个地方供灯,都应该尽量念诵,这样功德一定会增上的。
在《大藏经》中,对供灯的功德介绍得很详细,有部经叫《佛为首迦长者说业...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供灯之功德
供灯之功德
——索达吉堪布
顶礼释迦牟尼佛:
酿吉钦布奏旦涅咪扬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宗内门兰钦波鄂嘉达 尔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巴嘎达鄂灿吐谢莫到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敦巴特吉坚拉夏擦漏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上师瑜伽速赐加持:
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
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
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
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很多出家人和在家人对供灯比较重视,但有些供灯的方法不太如法,需要纠正过来
;还有一部分人有供灯的条件和能力,但因为不知道供灯的功德,这方面做得不太圆满
。所以,今天给大家讲一下供灯的功德。
这一点,有关佛经中介绍得非常多。前段时间我也想翻译一些藏地大德们的供灯教言,
但因为最近比较忙,只是简单翻译了一下阿底峡尊者的《供灯愿文》。希望你们不管在
哪个地方供灯,都应该尽量念诵,这样功德一定会增上的。
在《大藏经》中,对供灯的功德介绍得很详细,有部经叫《佛为首迦长者...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八节课
前面说佛陀、佛法在胜义中不存在,佛陀不存在的原因下面有广说。佛法不存在的原因
昨天也讲了:法与非法都是不可得、不可取,心识语言无法表达,佛法的本质在胜义中
不成立为实有。下面还有一句没有讲完。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为什么佛法在实相中不存在呢?因为一切法皆是无为法,远离分别执著。诸位贤圣的
安立,也只是能证悟无为法的智慧上有差别。”
究竟实相中,实有的法不存在,无实的法也不存在,诸法本性远离一切执著,远离一切
法相,这是圣者入定智慧抉择的。《大幻化网》中说:“之所以承认法界一味清净平等
,乃是由圣者的根本慧定所得之故。”同样,一切诸法不存在,没有实相,也是依靠圣
者入定智慧而得出的结论。
此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在圣者的根本慧定面前,一切都是无为法,除此以外,
没有一个真正的实相,也没有有无执著;二是在圣者入定的时候,一切都是般若空性,
远离四边戏论。世亲论师说:“圣者入定时,灭除诸散乱,现前如来智智为无为法。”
圣者在入定的时候,灭除一切有为法的散乱执著,无为法的本来智慧现前。反过来说,
如果诸法的本性不是无为法,那必定是有为...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八节课
前面说佛陀、佛法在胜义中不存在,佛陀不存在的原因下面有广说。佛法不存在的原因
昨天也讲了:法与非法都是不可得、不可取,心识语言无法表达,佛法的本质在胜义中
不成立为实有。下面还有一句没有讲完。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为什么佛法在实相中不存在呢?因为一切法皆是无为法,远离分别执著。诸位贤圣的
安立,也只是能证悟无为法的智慧上有差别。”
究竟实相中,实有的法不存在,无实的法也不存在,诸法本性远离一切执著,远离一切
法相,这是圣者入定智慧抉择的。《大幻化网》中说:“之所以承认法界一味清净平等
,乃是由圣者的根本慧定所得之故。”同样,一切诸法不存在,没有实相,也是依靠圣
者入定智慧而得出的结论。
此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在圣者的根本慧定面前,一切都是无为法,除此以外,
没有一个真正的实相,也没有有无执著;二是在圣者入定的时候,一切都是般若空性,
远离四边戏论。世亲论师说:“圣者入定时,灭除诸散乱,现前如来智智为无为法。”
圣者在入定的时候,灭除一切有为法的散乱执著,无为法的本来智慧现前。反过来说,
如果诸法的本性不是无为法,那必定是有为...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十七节课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
昨天讲了以恒河沙数的身体作布施,不如念《金刚经》一偈的功德大。此时,须菩提听
到这部经的殊胜功德,深深地了解此经密意,生起极大欢喜心,悲泪俱下,陈白佛言:
“稀有,世尊。”
〖涕泪〗:是从空性方面而言的。须菩提确实体会到这部经殊胜无比,当佛宣说其了义
功德之后,他从心坎深处激动不已,《入中论》说:“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发欢
喜,由喜引生泪流注,周身汗毛自动竖。”可见,须菩提是空性法门的法器,佛陀见到
须菩提热泪盈盈,已经流出眼泪了,可以给他宣讲空性了!
〖悲泣〗:是从大悲方面来讲的。须菩提了知空性法门相当殊胜,但三界轮回中的许多
众生无缘得闻,于是生起无比的大悲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就像佛经中所说:“大
悲心是一切菩萨之根本,大悲心是一切智慧之母。”
〖稀有〗:藏文中有两个“稀有”,唐玄奘译的是“甚奇稀有,世尊!最极稀有,善逝
!”也是用了两次感叹。我们有些人也是这样,以前没有听过《金刚经》,现在知道它
的功德这么大,也快要流泪了。
须菩提为什么赞叹“稀有”呢?因为依靠这样的空性,...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八节课
前面说佛陀、佛法在胜义中不存在,佛陀不存在的原因下面有广说。佛法不存在的原因
昨天也讲了:法与非法都是不可得、不可取,心识语言无法表达,佛法的本质在胜义中
不成立为实有。下面还有一句没有讲完。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为什么佛法在实相中不存在呢?因为一切法皆是无为法,远离分别执著。诸位贤圣的
安立,也只是能证悟无为法的智慧上有差别。”
究竟实相中,实有的法不存在,无实的法也不存在,诸法本性远离一切执著,远离一切
法相,这是圣者入定智慧抉择的。《大幻化网》中说:“之所以承认法界一味清净平等
,乃是由圣者的根本慧定所得之故。”同样,一切诸法不存在,没有实相,也是依靠圣
者入定智慧而得出的结论。
此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在圣者的根本慧定面前,一切都是无为法,除此以外,
没有一个真正的实相,也没有有无执著;二是在圣者入定的时候,一切都是般若空性,
远离四边戏论。世亲论师说:“圣者入定时,灭除诸散乱,现前如来智智为无为法。”
圣者在入定的时候,灭除一切有为法的散乱执著,无为法的本来智慧现前。反过来说,
如果诸法的本性不是无为法,那必定是有为...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十七节课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
昨天讲了以恒河沙数的身体作布施,不如念《金刚经》一偈的功德大。此时,须菩提听
到这部经的殊胜功德,深深地了解此经密意,生起极大欢喜心,悲泪俱下,陈白佛言:
“稀有,世尊。”
〖涕泪〗:是从空性方面而言的。须菩提确实体会到这部经殊胜无比,当佛宣说其了义
功德之后,他从心坎深处激动不已,《入中论》说:“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发欢
喜,由喜引生泪流注,周身汗毛自动竖。”可见,须菩提是空性法门的法器,佛陀见到
须菩提热泪盈盈,已经流出眼泪了,可以给他宣讲空性了!
〖悲泣〗:是从大悲方面来讲的。须菩提了知空性法门相当殊胜,但三界轮回中的许多
众生无缘得闻,于是生起无比的大悲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就像佛经中所说:“大
悲心是一切菩萨之根本,大悲心是一切智慧之母。”
〖稀有〗:藏文中有两个“稀有”,唐玄奘译的是“甚奇稀有,世尊!最极稀有,善逝
!”也是用了两次感叹。我们有些人也是这样,以前没有听过《金刚经》,现在知道它
的功德这么大,也快要流泪了。
须菩提为什么赞叹“稀有”呢?因为依靠这样的空性,...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7
密宗四皈依,有明确佛经依据!zt
四皈依是密宗部经典明确提到的一个法义,绝非藏传佛教的发明。四皈依跟密法修持高
度依赖于上师的传承及加持,有着密切关系。
皈依上师即皈依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一切传承祖师和直接上师。
佛陀说法是因机施教的,一切根据受众的根器来定,那么在大众根机面前暂时隐秘某些
深层次的法,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非器面前不说法”,这正是佛陀的慈悲所在。所以,拿汉文显宗经典来衡量一切,显
然是行不通的。
密宗法义有密宗的经典所依。密宗经典汉文大藏经中有一部分,由密教部所摄。藏文大
藏经中的密教经典,部分和汉译经典重合,相比之下还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也是直接源
自印度,由印藏译师们共同所译。这些梵文原典仍有许多保留下来的,故此否定藏传经
典的实质就是否定印度经典。
至于密宗经典的可靠性,则正如太虚大师所说:拿世俗的历史考证方法来判定经典真伪
是不合理的,这样做的话,大乘显宗的部分经典同样也无法成立,华严、法华同样也会
被打倒,是不合理的。
====================
根据藏传经典:(续即密部经典,如《大日经》的正规名称应当为《大日续》)
《佛双合续》云:“佛法僧...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034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吃素的是与非 -- 从信法师
提婆达多和释迦牟尼佛同年,是堂兄弟,从小一起受宫廷教育,读书,游戏,争逐异性
玩伴,恩怨牢牢记挂在提婆达多的心上,随着岁月一起增长。当释迦牟尼佛舍弃世间荣
华富贵,并未减损提婆达多心头恨,释迦牟尼佛成佛回到本生地,提婆达多不得不也企
图成佛,出家学佛别有用心,及至色身衰老,眼看永无超越佛陀之可能时,设计杀佛以
用取代佛陀的地位。不想,害佛未遂,此事震惊一切人天,暴露出提婆达多的丑陋,恶
名昭彰几乎没有人不知。在极端恶劣的处境中,提婆达多仍然挖空心思,一心想要破僧
灭法,由于大多数人不能辨别法非法义非义,竟致提婆达多得逐心愿,提倡素食以竟灭
佛。
提婆达多恶名昭彰几无害佛之可能,但他利用宗教信仰来灭佛,其高明处,直到如今我
们还未察觉,还不知为什么提倡素食竟能灭佛。
四分律大正二二册五九四页上:
时提婆达即往伴比丘所语言:
我等今可共破彼僧轮,我等死后可得名称言:沙门瞿昙有大神力智慧无碍,而提婆达能
破彼僧轮。
时提婆达伴,名三闻达多,智慧高才即报言:沙门瞿昙有大神力,及其弟子徒众亦复如
是,我等何能得破彼僧轮?
提婆达言:如来常称说头陀少欲知足乐出离者,我今有五法亦是头陀胜法少欲知足乐...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49
16.密主国王恩扎布德
真正见过释迦牟尼佛赫赫金颜的,是大国王恩扎布德,他的本体是密主金刚手。但无论
是新成就者还是原已成就的圣人,他们的本体究竟是什么,一般人是无法想象的。在释
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国王恩扎布德是一切密宗的教主。
恩扎布德国王统治的国家富饶祥瑞,人人都安居乐业。有一天,佛的眷属阿罗汉到其他
洲时,凌空飞过国王的花园。因为相距遥远,国王看不清晰,便问大臣:“那些红色的
大鸟飞来飞去到底干什么?”
大臣说:“国王,他们不是飞禽,他们是大仙人释迦牟尼佛的声闻阿罗汉。”
国王听到大仙人释迦牟尼的名字,顿时无限向往。
“怎样我才能一睹佛的尊颜呢?”国王问。
“佛在很远的地方,”大臣说:“不可能来我们这里。”
当晚,国王向释迦牟尼佛所在的方向虔敬祈祷,第二天一早,佛与五百名阿罗汉以神变
飞来应供。国王竭尽全力,做了极为广大的恭谨的供养。应供结束时,他向佛求取成佛
的方便之道。
佛说:“国王,如果你要成佛,就要舍弃一切妙欲,勤修戒定慧三学,行持六度。”
国王说:“我想要一个能够和众妃一起享受五妙欲而获得佛果的方便法。”并随即唱道
:“瞻部花园极惬意,宁可我成为狐狸,释迦佛位永不欲,愿...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50
27.十字路口的禅坐者——乍南达日巴
在阿阇黎中恩扎布德和拉瓦巴面前,乍南达日巴尊者听授了光明大乐教言。
尊者降生在西方圣达一个叫绕拓扎的城市里,虽然为贫民种姓,却福报巨大,家财万贯
。后来他出家,在一家寺院受比丘戒。他在拉瓦巴尊者面前听授教言时,虚空传来声音
说道:“你应该到邬金地区去修持,在那里你会得到所欲的成就。”
到了邬金,尊者在中恩扎布德、明妃拉吉嘎拉和阿阇黎嘎扎巴塔面前,听取了如海的续
部教言。有一次,他在大尸陀林修行时,现量目睹了黑鲁嘎坛城,许多金刚空行母赐予
他灌顶,他当下获证大手印成就。之后,他长期住在邬金地区,饶益了无量众生。
后来,尊者来到果登巴绕城,人们把他与众不同的行径当作饭后茶余的笑料,在很长时
间里,尊者未作任何表示。
有一天,城中三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挺胸凸肚地走过一个十字路口,见阿阇黎在那里坐禅
,他们不由得瞠目结舌。
“这个瑜伽士是一个盲人。”三人中的一个说道。
“这不是瑜伽士,他是个哑巴。”另一个说。
“不,”第三位说,“这只是一具死尸。”
尊者不动声色地说道:“愿你们成为你们所说的那样。”
话音刚落,那个说尊者是盲人的人眼睛瞎了;说尊者是哑巴的人发不...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