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外汇券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
e******u
发帖数: 3206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外汇券与友谊商店
记忆中的外汇券与友谊商店
记忆中的外汇券与友谊商店
亮见:今天的中国青年一代可能会觉得外汇券很搞笑,但是它却是人民币汇率改革
进程中的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在中国的制造业和对
外贸易还没有加入世贸之前,人民币汇率必须改革又不能一步到位,因为一步到位会对
中国的进出口造成严重震荡,也会影响民众对人民币的信心。今天人民币汇率经常波动
,人们习以为常,人民币已经成为IMF的一揽子货币之一,说明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主
要货币,中国老百姓兑换外币,也已经很方便。1964年,第一家友谊商店在北京的东华
门大街开业。所卖商品包括像好时巧克力、万宝路香烟、瑞士手表等在国内市场上尚未
出现的进口货,还有茅台酒、丝绸等国内名贵商品。此外,像彩电、电冰箱等紧缺商品
,友谊商店里也可以找得到。
注:1964年 北京友谊商店 来源:新华网事实上,那时的友谊商店只对外籍人士开放,
而普通百姓只能在门口驻足张望。其实,友谊商店是新中国成立后,物资供应短缺时代
的特殊产物。上世纪50年代,苏联就有了专为特权阶层和外国人服务的“小白桦商店”
。在一切向“苏联老大哥”看齐的年代,新中国也把这种“... 阅读全帖
t*d
发帖数: 8340
2
廊坊五毛百度了半天外汇券才敢发言吧?
八十年代天津用外汇券的地方多着了
涉外酒店,餐馆都收外汇券
用外汇券买东西不用粮票
可能你都没听说过这些东西
w*********r
发帖数: 42116
3
护照或者证件。
北京,动乱前,有外汇券的人很多,需要请人帮忙去买东西,但也不是管的很严。动乱
后,就开放了,谁都可以进,有段时间只能有外汇券买东西。
我记得刚开放时,北京市政府机关还搞了一笔外汇券,发放给一些机关干部,让他们去
友谊商店买东西呢。我一个同学本来想和我臭牛逼来的,结果发现我分的巧克力都是友
谊商店的货。
y****g
发帖数: 36950
4
这有什么稀奇?谁说只有外国护照才能去友谊商店的?我小时候跟出国做工程的亲戚逛
街就去过友谊商店。我还看过他的外汇券。
估计是回国时把身上的美元要换成外汇券才能用
t*d
发帖数: 8340
5
那年代能用外汇券的地方多了
按照和rmb 1:1.1结算
我小时候去门口凯悦饭店吃饭都能用外汇券
o***o
发帖数: 11767
6
不需要出示外汇券,随便进。没人看你护照,也没人问你有没有外汇券。但是售货员会
问你想买什么东西,你兜里没钱不好意思让人家拿东西出来看,只能回答随便看看,然
后隔着玻璃柜子看。售货员就知道你没钱买,会给你白眼,很丢面子。所以普通百姓很
少去哪儿瞎逛。
v***e
发帖数: 2108
7
最早当然要看护照,除非你一看就是洋人,那时候
老百姓手里几乎没有外汇券
80年代后期外国来华的人多了,外汇券有流通到
不少屁民手里,也可以去友谊商店买东西了,也就
不那么严格了。
w*********r
发帖数: 42116
8
进友谊商店不用护照,那个年代好多北京的出租车司机都收外汇券的,按规定,要交给
公司,但是交人民币领导也不管。北京普通人有外汇券的不少。
使用侨汇券需要证件和证明。
t*d
发帖数: 8340
9
我家现在还有一叠外汇券呢
我上图你要不要直播吃屎?
农村逼总觉得外汇券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
可悲
v***e
发帖数: 2108
10
对, 当时老百姓买电视机电冰箱还要票,去友谊商店有
外汇券就行
所以有海外关系的就成了香饽饽,用不完的外汇券就能换
给别人
y****g
发帖数: 36950
11
当然是正规友谊商店,除了友谊商店哪里可以用外汇券的

:你去的是菜市场里的友谊商店吧?
:乖
y****g
发帖数: 36950
12
懒得理你,你以为80年代一个城市有几个友谊商店啊,老子那时候不认识字啊,那时候
哪来的冒泡友谊商店

:那年代能用外汇券的地方多了
:按照和rmb 1:1.1结算
o***o
发帖数: 11767
13
属实。友谊商店可以随便进,没人看你护照,也不问你有没有外汇券。但是普通老百姓
看了也没钱买,就不愿意去遭受售货员白眼。我去过几次,当时还奇怪这里人怎么这么
少。
t*d
发帖数: 8340
14
不是你说的那么回事
那时候友谊商店买食品和商品不用票
也能用rmb
外汇券不是必须
护照是必须
而且是绿皮护照
l******t
发帖数: 55733
15
tsd又侧漏了。麻皮友谊商店随便逛。还1:1.1结算,你说说用外汇券还用人民币不
n********g
发帖数: 6504
16
不需要护照。我都去过。不记得有啥东西卖。只记得空荡荡。更多好像是去取货的。相
当于现在的海外代购。
以前小也没想外汇卷哪来的。现在想来可能是亲戚朋友没花完懒得去换留给我们。那时
候中国很穷。我家还攒了爹妈好几个月工资的外汇券。
l******t
发帖数: 55733
17

笑死了,你麻痹你见过外汇券吗
z**********e
发帖数: 22064
18
如果真能随便进,也肯定是79年以后。
外汇券好像也是79年以后才出现的。
D********r
发帖数: 3238
1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想当初的外汇券
一外汇券人民币对多少美元?
o**n
发帖数: 2130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八十年代外汇券非常值钱
首都机场附近有收外汇券的,实际上就是黑市,市面上是1:1兑换,然而1:10也有的
是人收
k****r
发帖数: 9629
21
上页 下页 外汇券:曾经的特权(2)
分享到:
sina qzone renren kaixing douban msn email Starck教授在自己的书中将此双货币制
度描写为“令人质疑的”和“有害的”。“外汇券贬低了官方货币的价值并鼓励了黑市
交易”,他写道。
但是,大陆居民仍然试图用各种办法来获得外汇券。自20世纪8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中
国居民开始走出国门,出国留学或探亲,他们需要外汇券来换美元,甚至连学生们考托
福的报名费也需要用美元来交。对外汇券和美元的强烈需求直接催生了整整一代倒汇者
——俗称“黄牛”。
黄牛
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外国人在北京或者其他中国主要旅游城市听到的最多的招呼
也许是“换钱吗?换钱吗?”黄牛们冒着坐牢的风险在大陆居民对外汇券的渴望和外国
人对人民币的需求中找到了商机。有了人民币,外国人就可以在任何商店和餐馆消费;
而人民币和外汇券的价差使倒汇成为利润丰厚的职业——尽管这是非法的。
1994年以前,中国的汇率制度也是双轨的。一个是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的官方汇率,
大概在1美元兑元人民币,另一个是企业外汇市场汇率,当时大概在1美元兑元人民币...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2
一、山雨欲来 人民币跳贬正当时
近期,人民币持续下跌,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市场的焦点。10月24日,离岸
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7870,跌幅达0.25%。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则交投于日内低点6.7747
。如果从近期低点的6.67算起,短短16个交易日,人民币已经贬值了1.28%,直逼去年8
.11汇改的跌幅,市场抢美刀的呼声再起。
外管局发言人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弱主要是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推动美元汇率
走强,相对于其他货币,人民币的跌幅并不大。从表面上看,这种解释勉强能说得通。
“疾风过境,伏草惟存”,美联储加息风暴即将到来,只有放下身段,率先挤掉泡沫,
才能防止美联储加息对汇率所带来的毁灭性的冲击,神州楼市去泡沫也有基于这种因素
的考虑。
但是从种种迹象来看,情况似乎没这么简单。
在去年8.11人民币大贬值之后,央妈在外汇战场上且战且退,进一步退三步,试图找一
个舒服的地方,凭险而守,不能说是毫无章法,至少说明战略不当。
央妈可能是想控制贬值的节凑,循序渐进,但是这样的后果是,外汇储备消耗过快,子
弹打光,信心也会打光,到最终大决战之时,已是弹尽粮绝,无险可守。
在神州9... 阅读全帖
l****z
发帖数: 29846
23
2010-04-08
(照片说明:上面一张是一元面值的外汇券,下面一张是五元面值的比索。实际上这张
一元面值的外汇券可以兑换五张五元的比索。)
中国有“一国两制”,古巴有“一国两币”。这里的“币”是货币的币。中国的一国两
制指的是大陆允许香港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而古巴的一国两币是说在古巴经济中有两
种货币在流通。一种是普通古巴人使用的,就叫古巴比索;另一种是给来古巴旅游的外
国人使用的,我们不妨叫它外汇券。外汇券这个名词中国人并不陌生。
在70年代,当中国有一点开放,外国旅游者和华侨可以来中国时,中国政府就想出了这
个主意。当时中国老百姓从大米到草纸样样东西都要配给,那么外国人来了以后怎么让
他们消费并把带来的外汇留在中国呢?于是专门向外国人和华侨开放的商店就出现了,
里面有外面市场上见不到的商品,外国人和华侨把他们带来的外汇兑换成中国的外汇券
以后就在里面购物,不受限制。外汇券和人民币之间是不能互换的,没有比率。
但是时间一长,很多中国人就从他们的华侨亲友那里得到了外汇券到外汇商店里去买外
面看不到或者紧缺的东西。这实际上也是他们的亲友接济他们的一种形式。慢慢地,在
中国市场上实际上
m*******n
发帖数: 4186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共产党崇洋闹出的笑话
一般国人谁能有外汇券,但是外国人到中国访问那就肯定有,对不对。没有外汇券的中
国人与狗不得入内,差不多吧


: 从楼上几位就能看出为什么反党成不了气候,老是凭自己的想象罗织共产党的罪
恶。

: 友谊商店没有不让中国人进,但那里的商品是用外汇券买的,没有外汇券的人不
让进去

: 闲逛是有可能的。早年外国人来得少,恐怕在友谊商店买东西的中国人还更多些
。至于

: 用外汇券买我想应该是国家希望把闲散在个人手里的外币吸收回来,毕竟那时候
国家需

: 要储备外汇,而且依当时的国力也不可能放开货币兑换。为了吸引用外汇券消费
,里面

: 的东西当然要比外面的好些。

y*h
发帖数: 25423
25
当时只有外汇券可以和外汇互相兑换,同时外汇券可以当作同面额的人民币
作为支付手段。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外汇非常短缺,所以外汇券的实际价值远
超过同等面额的人民币,在黑市上很值钱,很多进口商品只能用外汇券买,
那些商店也只对外宾和回国人员开放。同样的进口商品用外汇券买比人民币
便宜得多,如果按票面的面额算的话,这差额比例就是黑市的兑换率。
r****z
发帖数: 12020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共产党崇洋闹出的笑话
从楼上几位就能看出为什么反党成不了气候,老是凭自己的想象罗织共产党的罪恶。
友谊商店没有不让中国人进,但那里的商品是用外汇券买的,没有外汇券的人不让进去
闲逛是有可能的。早年外国人来得少,恐怕在友谊商店买东西的中国人还更多些。至于
用外汇券买我想应该是国家希望把闲散在个人手里的外币吸收回来,毕竟那时候国家需
要储备外汇,而且依当时的国力也不可能放开货币兑换。为了吸引用外汇券消费,里面
的东西当然要比外面的好些。
J**n
发帖数: 1224
2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终于等到人民币升值了
还是有人换的,主要是出口资源,而且还进口了一些消费品。而且因为如此,还搞了个
外汇券,其实和现在外面外汇贮备,里面发行人民币大同小异。
而且外汇券最好的时候1:5对人民币,就是说人民币换美元当时如果市场开放,也不会
好于1:7,1:8那个样子。人民币1:1.5,1:2,就是自己要面子,哪里值那么多。
年纪大的还记得外汇券吧,那个简直就是侮辱老百姓,把人民分等级的东西,到处都是什么叫“友谊商店”,妈的和“中国下等人和狗不能入内”没什么区别。
k****r
发帖数: 9629
28
当时满大街收美元的是因为拿美元现钞可以去中国银行换成外汇兑换券,
各省会城市都有友谊商店,外汇券商店。。。
里面有进口的各种彩电冰箱摩托相机,外面是买不到的或者要彩电票,
有人就换成外汇券可以去买点潮东西。
或者出国回去的人存了几百美元,可以换成外汇券买东西。
我姐夫就是省里买了一台中型机,在IBM培训几个月省了几百美元生活费,
回去把大件买齐了,结婚。
暴利,你告诉我怎么暴?呵呵。
w*********g
发帖数: 30882
29
“ 顾客就是上帝 ” 把我们给忽悠了 (2013-03-13 11:00:11) 下一个
改革开放初期, 报纸上有大标题的文章, 要向资本主义学习。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
是学习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信条 “ 顾客就是上帝 ” , “上帝是没有错的”。
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 改革开放前, 商店基本上都是国营的或集体的。 一个
柜台把顾客和店员隔开。 顾客要看商品, 要请店员同志拿给你看。 问多了, 店员就
烦了, 拉长个脸爱理不理。 反正她的工资是国家发的, 商品卖多卖少, 是否得罪顾
客跟他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再说了, 店员也是国家的主人, 能让你随便吆喝吗?相
比之下, 私营的小摊小贩总是笑脸相迎, 不厌其烦地回答你的问题。 被当作上帝的
感觉还真是不错的。
不过, 凡事有利就有弊。渐渐的, 人们从小摊小贩笑脸的后面看到了狡诈。 短斤缺
两, 以次充好, 这些在国营商店不太会发生的事, 在小摊小贩那里成了家常便饭。
原来上帝也是可以被欺骗的, 除非你真的有一双洞察一切的上帝的眼睛。
再后来, 外国人, 港澳台同胞来得多了。 人们发现, 原来他们才是上帝, 因为他
们手上有钱, ... 阅读全帖
r****z
发帖数: 12020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共产党崇洋闹出的笑话
过去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汇是管制的。外币拿到中国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先和国家兑
换成外汇券,才能在中国买东西。原则上外汇券应该和人民币具有同样的购买力,但实
际操作上外汇券能买一些比市面上好的东西,这应该是土共为了督促大家把手中的外币
拿出来消费,好让国家吸收外汇的手段。
l****z
发帖数: 29846
31
2010-04-18 18:51:54
中国人对于“特权阶层”这个词汇并不陌生。它指的是一部分人或者由于手中掌握的政
治权力、或者处于由政府安排的职位而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越
是贫穷和资源有限的社会,特权阶层的存在就越是突出。
古巴是一个普遍贫穷的国家,一般工资都不超过三百比索,也就是二、三十美元。古巴
有很多饭店和商店,你看到当地人在里面进进出出,但很少看到他们在那里消费,原因
是那里的商品都是用外汇券标价的,很多看起来很普通的东西往往就是古巴人半个月甚
至一个月的工资。
例如,一加仑食物油要将近11元外汇券,也就是半个多月的工资;一 罐洗发液要2元外
汇券,也就是7分之一或八份之一的月工资。我在古巴东部圣地亚哥市郊区的一个露天
餐馆吃了一顿中饭,包括一块猪排,两三片黄瓜和番茄,一点米饭,一点炸土豆条,再
加一听可乐,大约7元外汇券,就是他们三分之一的月工资了。在那里停留了将近一个
小时,期间有一些古巴人带著小孩进来玩耍和休息,但没有人买食品。
这样普遍贫穷的社会必然会产生特权阶层,这几乎是一个规律。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有绝
对的普遍贫穷。在我住的旅馆里,从前台服务
d*********2
发帖数: 48111
32
我没那么老, 外汇券我接触不多, 没什么印象。 当时外国人多的城市很多人追他们
屁股后面换外汇券的。 但是他们换外汇券也是为了回头再换成外汇。
我接触到的几个case, 譬如我表哥80年代在北京开出租, 收了很多外币, 当时很是显
摆。
还有就是楼上那个例子, 别人来我家找我父亲那个同学, 也是直接换的港币。
发信人: sate (blah),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Re: 新料来了,韩寒《像少年啦飞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6 02:24:07 2012, 美东)
外汇卷是指外汇兑换券,不是外币/外汇。很多年轻人大概都没听说过。你是太年轻还
是太老记忆衰退?
r****z
发帖数: 12020
33
是中国的,但不是正式的钱。
因为当时西方货币不能在中国流通,所以持外币的要想在中国买东西就要把外币兑换成
外汇券。外汇券既可以在普通市场上当作人民币使用,也可以在出国人员服务部买普通
市场没有的进口商品。黑市倒卖外汇券也是为了进口商品。
m********5
发帖数: 17667
34
什么都要票,但价格比我们便宜不少。我们什么都得用外汇券,价格贵很多。
给大陆人送美金他们不敢收,没有证明也兑换不了外汇券。
最后只能我们去给他们买,买好以后再送东西给他们。
当时自行车,电视机,电熨斗,洋烟都要批条,除了高官和侨胞台胞,普通人不能买。
所以台胞证很好用,好多人托人情就是想借这个名头去倒腾这些特供商品。
现在小屁孩都不敢想像,当年赵紫阳价格闯关把大陆经济搞成什么破样。
n******g
发帖数: 17225
3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考,天津算保守落后??
你们外地的ID家乡哪年有的麦当劳?
小时候老家有西餐厅吗?
有类似于华侨商店的吗?知道华侨商店这种地方的进口商品人民币买不到必须用外汇券
吗?
小时候家里有外汇券吗?
真是老坦儿成精,赛过老鹰
r****z
发帖数: 12020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共产党崇洋闹出的笑话
能有外汇券的人很多啊,出过国的和有海外亲属的普通人都可能有外汇券啊。
t*d
发帖数: 8340
37
你去的是菜市场里的友谊商店吧?

吹牛前打打草稿
w****y
发帖数: 2952
38
他说的是对的。只要出示有外汇卷,不需要护照,就可以进友谊商店。
t*d
发帖数: 8340
39
傻逼你那都是九十年代了
友谊商店都没人稀罕进了
o***o
发帖数: 11767
40
你还真是小地方人。我说的是85年左右的事。90年代谁还去友谊商店,恐怕都没了。你
们小地方进个友谊商店还查护照,你是哪个小县城的乡下人?
t*d
发帖数: 8340
41
你农村人牛逼
你想去哪谁敢拦着啊
你满意了吧
t*d
发帖数: 8340
42
1958年,开业之初的上海友谊商店的对内供应对象:①国内各民族代表团和首长;②市
民。
1961年,停止供应市民。
1965年的中宾范围则是:①中央、各省市、自治区及本市的党、政、军局以上负责同志
(包括统战对象);②各有关接待外宾单位的接待及陪同人员。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经国务院批准,商业部、外贸部和外交部在1972年5月20日联
合发出《关于友谊商店商品经营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供应对象是外宾,对内一律不
供应。至此,进入友谊商店全凭一本护照,而且国内亲友不得随同进店。
但当时的上海市革委会财贸组在贯彻时,供应对象仍有中宾:①出国人员;②远洋海员
;③首长,但供应首长要根据市革委会办公室、外事组、财贸组等有关上级介绍信或电
话通知。对认识的首长和由负责同志陪同来店的首长也可供应。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能直接进友谊商店购物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和地方其他
领导同志需凭市委办公室介绍信方能入店购买。
改革开放以来,友谊商店在80年代迈出大步。1985年10月起按系统、条线发放参观券对
内开放,其次是门售参观券。1989年7月,对市民开放。
w*********r
发帖数: 42116
43
友谊商店90年以后才对公众开发的,之前进友谊商店要看护照或者证件。
w*********r
发帖数: 42116
44
我没想到你们在说那么老的事情。
n********g
发帖数: 6504
45
可能各个地方不同吧。
举例说俺邻居去日本做访学。用省下的外汇买了台原装索尼电视机。回国在友谊商店提
货。他怎么进的商店?那年代护照回国后要上交由组织保管的。
w*********r
发帖数: 42116
46
北京、天津、广州有,上海也有,但没去过。
v***e
发帖数: 2108
47
我说的是6,7十年代,老百姓友谊商店都不让你进去
80年代后期就松多了
t*d
发帖数: 8340
48
说不看护照都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进城的。
八零年以前100%需要证件的。
那时候去买电视,外面要凭票,友谊商店不需要。
t*d
发帖数: 8340
49
又不是出机场就上交…
肯定是回院校报道的时候啊
还是有一半天去提的
t*d
发帖数: 8340
50
这里很多人压根不知道为什么友谊商店后来对市民开放
因为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有人从香港,也就是广东那边贩电器,空调冰箱电视什么的。
八九年反官倒,反的就这些人。
他们倒卖的东西虽然不需要票,但是售价远远高于市价。
1 2 3 4 5 下页 末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