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大公报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f*******5
发帖数: 1815
1
好像 TG 写了 反驳, 大公报 /王芸生 马上承认错误了.
可耻的大公报社论 ---1946年4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
重庆和上海的大公报,前昨两天,登载了题目叫做《可耻的长春之战》的社论。
这是大公报一篇可耻的社论。我们读了,实为大公报惜。
这篇社论,承认东北问题有内政问题,承认东北的内战令人伤心,承认停战令和
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没有实行。但是谁不承认东北问题有内政问题?谁破坏停战令和政治
协商会议决议?中国人民,中外人士,都知道这就是由于马歇尔将军所说的国民党“顽
固分子”作祟。大众报不但不敢说出这种浅显的真理,反而借长春战争为题,含沙射影
,归罪于中共和中国人民。这样来替顽固派开脱罪名,并替顽固派帮凶,真是可耻极了!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至少也有七个月了,在东北进行内战,也有五个多月了
,拿了美国的枪炮,屠杀自己的同胞,今年一月以来,攻营口、攻建昌、攻阜新、攻盘
山、攻辽中、攻台安、攻抚顺、攻辽阳、攻铁岭、攻海城、攻鞍山、攻大石桥、攻开原
、攻法库、攻昌图、攻本溪湖、攻盖平、攻四平街,攻了那末多地方,破坏了一月十三
日与三月二十七日两次停... 阅读全帖
k**0
发帖数: 19737
2
转贴:
发信人: bigcats (大猫),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从一九四六年上海大公报社论看 谁先挑起了内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9 00:24:14 2012, 美东)
写的真不错, TG 的答复写的也很好。
可耻的大公报社论
(原刊1946年4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
重庆和上海的大公报,前昨两天,登载了题目叫做《可耻的长春之战》的社论。
这是大公报一篇可耻的社论。我们读了,实为大公报惜。
这篇社论,承认东北问题有内政问题,承认东北的内战令人伤心,承认停战令和
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没有实行。但是谁不承认东北问题有内政问题?谁破坏停战令和政治
协商会议决议?中国人民,中外人士,都知道这就是由于马歇尔将军所说的国民党“顽
固分子”作祟。大众报不但不敢说出这种浅显的真理,反而借长春战争为题,含沙射影
,归罪于中共和中国人民。这样来替顽固派开脱罪名,并替顽固派帮凶,真是可耻极了!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至少也有七个月了,在东北进行内战,也有五个多月了
,拿了美国的枪炮,屠杀自己的同胞,今年一月以来,攻营口...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
港媒《大公报》引发的假新闻闹剧现已在中共当局的消息封杀令中走向低谷,其中波诡云谲的桥段和环节依旧疑点重重。究竟是真是假?新华社扮演着什么角色?《大公报》假新闻出自何人之手?“的哥”郭立新在哪里?此乌龙事件与国家广电总局此前封杀“外媒”的律令有无直接关联……各种揣测,不一而足。
一问:是真是假?
4月18日出版的纸质版《大公报》刊发题为《北京“的哥”:习近平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并配发郭立新的人物图片。与此同时,同步网站大公网在头条位置推出“习总打的记”的专题,内容涵盖的哥回忆打车细节、习总微服私访打车记,甚至还不遗余力地绘制了打车线路图,再配上大公网御用评论员邓聿文应时应景的《习近平“微服私访”与群众路线》的独家评论。
认为“打车门”属实的一派认为:首先,《大公报》亲共性质公所周知。尤其是涉及到最高领导人的报道,按照一贯的媒体操作手段,定然会提前做好“请示”工作,方可公之于众。其次,“的哥”讲述事无巨细,与习近平交谈涉及到的三个问题——北京污染、工资收入、政策等,完全合情合理。最后,《大公报》发出独家消息后,中国乃至世界媒体都进行疯狂转发,这也进一步佐证,《大公报》虽然顶着“外媒”的帽...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
讲述河南1942-1943年大饥荒的电影《一九四二》,在坊间已成热词。但可惜的是,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作为脚本的纪实原著,乃至于媒体对该段历史的诸多重新发掘,均可谓是伪史当道。
本文所澄清的,只是这些伪史中的一部分。
电影《一九四二》海报政府压制舆论,不允许媒体报道河南饥荒?
重庆《大公报》1943年2月3日因刊载该报主持者王芸生的一篇《看重庆,念中原》的社论,而被当局停刊三天。电影及许多媒体,均以此为据,认定国民政府当年压制舆论,不允许媒体报道河南大饥荒[详细]。《大公报》被停刊三天,不是因为报道河南饥荒,而是“指摘限制物价之失败”
《大公报》被停刊三天是实情,但其被停刊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该社论报道了河南的大饥荒。据王世杰1943年2月4日的日记披露,其被停刊的真实原因是:“《大公报》因指摘限制物价之失败,受停刊三日之处分。”王氏曾担任国民政府中央宣传部部长,1942年12月7日刚刚辞任。以他的身份,自然知道《大公报》被停刊的真实原因。换言之,报导灾荒并不犯禁,但指责政府限价不力则惹怒了当局。在《大公报》被停刊之前,重庆《新华日报》对河南灾荒的报道至少已有40余篇
事实上,对于河...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uang_Xi 讨论区 】
发信人: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信区: Guang_Xi
标 题: 广西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29 12:26:37 2011, 美东)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生于广西蒙山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
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5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
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入广州岭南大学念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
和文史,在香港《大公报》任副刊编辑。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两派争执,
从报纸上的口水仗最后演变成两派掌门的对擂比武。时任《新晚报》的总编辑罗孚乘着
比武的热潮,让梁羽生在报上连载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龙虎斗京华》被公认为
是新武侠之始。从1954年开创“新派武侠小说”至1984年宣布“封刀”,30年间,梁羽
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160册,1000万字,其中包括《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
》、...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7963
6
来自主题: Guang_Xi版 - 广西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生于广西蒙山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
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5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
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入广州岭南大学念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
和文史,在香港《大公报》任副刊编辑。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两派争执,
从报纸上的口水仗最后演变成两派掌门的对擂比武。时任《新晚报》的总编辑罗孚乘着
比武的热潮,让梁羽生在报上连载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龙虎斗京华》被公认为
是新武侠之始。从1954年开创“新派武侠小说”至1984年宣布“封刀”,30年间,梁羽
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160册,1000万字,其中包括《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
》、《萍踪侠影录》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
大旗,号称“金梁并称,一时瑜亮”。
与金庸相比,梁羽生的作品受中国传统诗词、小说、历史的影响更深。梁羽生自己评价
说“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
他对自己...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192
7
戳破:冯小刚电影新作《1942》中的那些伪历史(图) (ZZ)
讲述河南1942-1943年大饥荒的电影《一九四二》,在坊间已成热词。但可惜的是,无
论是电影本身,还是作为脚本的纪实原著,乃至于媒体对该段历史的诸多重新发掘,均
可谓是伪史当道。
本文所澄清的,只是这些伪史中的一部分。
电影《一九四二》海报政府压制舆论,不允许媒体报道河南饥荒?
重庆《大公报》1943年2月3日因刊载该报主持者王芸生的一篇《看重庆,念中原》
的社论,而被当局停刊三天。电影及许多媒体,均以此为据,认定国民政府当年压制舆
论,不允许媒体报道河南大饥荒[详细]。《大公报》被停刊三天,不是因为报道河南饥
荒,而是“指摘限制物价之失败”
《大公报》被停刊三天是实情,但其被停刊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该社论报道了
河南的大饥荒。据王世杰1943年2月4日的日记披露,其被停刊的真实原因是:“《大公
报》因指摘限制物价之失败,受停刊三日之处分。”王氏曾担任国民政府中央宣传部部
长,1942年12月7日刚刚辞任。以他的身份,自然知道《大公报》被停刊的真实原因。
换言之,报导灾荒并不犯禁,但指责政府限价不力则惹怒了当局。在《大...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8
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件。林彪一
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写在1948年“长春之战”爆发66周年之际
———就林彪事件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与林彪拥趸的商榷(7)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简述两次“长春之战”及其《大公报》评述。文章对第二次“长春之战”中林
彪实施“饿殍战术”的起点和终点;林彪采用“饿殍战术”的军事考量;长春城饿死了多
少老百姓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指出,杨滨发给东北野战军政治部的信是促成林彪放
弃“饿殍战术”的重要原因。文章还对李作鹏、李敖著作中与第二次“长春之战”有关
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文章指明: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
件。林彪一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正文:
序言
事关林彪一生之评价,客观呈现和评述1948年“长春之战”及其后果是一个不容回避的
议题。
林彪军事生涯的顶峰是以中共首席指挥官的身份在第三次国内战争期间部署和指挥了东
北战场的全部重大战役。
国共东北战事以1948年4月展开的长春之战为界,可分为前后...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9
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件。林彪一
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写在1948年“长春之战”爆发66周年之际
———就林彪事件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与林彪拥趸的商榷(7)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简述两次“长春之战”及其《大公报》评述。文章对第二次“长春之战”中林
彪实施“饿殍战术”的起点和终点;林彪采用“饿殍战术”的军事考量;长春城饿死了多
少老百姓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指出,杨滨发给东北野战军政治部的信是促成林彪放
弃“饿殍战术”的重要原因。文章还对李作鹏、李敖著作中与第二次“长春之战”有关
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文章指明:1948年“长春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事件,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
件。林彪一生的最大污点就是策动和指挥了1948年“长春饿殍之战”。
正文:
序言
事关林彪一生之评价,客观呈现和评述1948年“长春之战”及其后果是一个不容回避的
议题。
林彪军事生涯的顶峰是以中共首席指挥官的身份在第三次国内战争期间部署和指挥了东
北战场的全部重大战役。
国共东北战事以1948年4月展开的长春之战为界,可分为前后...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5286
10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民国时期的言论自由情况zz
郭老学徒:民国时期的言论自由情况
1970年10月23日,范长江的遗体在河南省确山县的一个枯井里被发现。他是怎么死的?
是自杀的还是被害死的,至今都是一个谜。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即使是自杀的,也
是由于残酷迫害所致。他已经被关押三年了,受尽了折磨。
范长江在中国新闻史上是个名记,他最早出名是因为他在国民党统治区里第一个报
道红军长征后的情况。
1935年,26岁的范长江做为《大公报》记者到西北采访,写了几十篇采访通讯,汇
编成《中国的西北角》系列报道,其中透漏了红军北上的情况。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
,他又到了陕北,写了系列通讯《塞上行》,介绍了共产党和红军在陕北的情况,替共
产党做了宣传。《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使他成了全国知名的记者,也成了共产
党的朋友。
1938年,他离开了大公报,投奔了共产党,从一个自由的记者变成了组织的喉舌。
他先后当过新华社的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的社长,为党的宣传事业兢兢业业地效力
,热情讴歌党。
范长江的经历与悲惨结局很说明问题。他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媒体工作时,可以报道
反对政府“分裂国家”的“CCP”的情况,甚至为之做宣传,还可以在文章中批评政...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11
人生传奇:吕碧城不仅是“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还是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者……
爱情故事:当时追求吕碧城的人很多,据说吕碧城的眼光也非常高,只看上了梁启超与汪精卫,但她又嫌梁启超年纪太大,汪精卫年纪太小。她能看上的人屈指可数,而被看上的人,往往又“使君有妇”。自认“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吕碧城终身未婚。
吕碧城堪称民国第一奇女子,其一生颇为传奇:她主笔《大公报》,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编辑”;她才华出众,文采斐然,是近代卓越的女词人;她有胆识有才干,参与创办北洋女子公学,成为“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第一人”;涉足政界,角逐商海,游历欧美,“手散万金而不措意,笔扫千人而不自矜”,将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风生水起的她,最后却看破了世事和繁华。
凤毛麟角之才女
12岁时诗词书画造诣已很高
吕碧城,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安徽旌德县人,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父亲吕凤岐乃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及第,曾任国史馆协修、玉牒纂修、山西学政等,家有藏书3万卷。... 阅读全帖
C***J
发帖数: 7594
12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微服私访、「打的」(搭的士)体察民情原来确有其事!
本港《大公报》早前劲爆习近平仅带一名随从在北京打的体察民情,备受海内外关注,
不料遭官方反口「辟谣」,指为虚假新闻。但北京最新消息指,习近平打的确有其事,
但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办)处理事件不当,官方喉舌自掴嘴巴,大丢颜面。习近平得悉
后,斥中办「一蠢、再蠢」。
中新社前记者、北京独立撰稿人高瑜昨对《苹果》指,据她所悉,4月18日《大公
报》报道习近平于3月1日晚带一名随从打的「确有其事」。「我不能告诉你消息来源,
我只能跟你说,那是非常可靠的。《大公报》当时的报道基本都是事实。」高说,至于
后来当局否认,以及《大公报》道歉认错,「那是迫于中办的压力」。
栗战书乱了阵脚
高瑜称,习近平打的回去后立即告诉中办主任栗战书:「我临时起意打了次出租车
,就不要报道了。」不料事件被中央外宣办四局一名副局长得悉,认为是好事,有利打
造总书记亲民形象,于是私下报料给《大公报》驻京记者。据称,两位记者「一个是社
长助理,一个是北京分社副总编辑,都是有后台的猛人」。
有关报道刊出后轰动一时,但习近平得悉后召见栗战书:「不是不让报道吗...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53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民国时期的言论自由情况
民国时期的言论自由情况
宋山寨 @ 2010-10-12 18:07 阅读(3564) 评论(3) 推荐值(119) 引用通告 分类: 史海
钩沉
来源:不详
1970年10月23日,范长江的遗体在河南省确山县的一个枯井里被发现。他是怎么死
的?是自杀
的还是被害死的,至今都是一个谜。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即使是自杀的,也是由于
残酷迫害所
致。他已经被关押三年了,受尽了折磨。
范长江在中国新闻史上是个名记,他最早出名是因为他在国民党统治区里第一个报
道红军长征后
的情况。

1935年,26岁的范长江做为《大公报》记者到西北采访,写了几十篇采访通讯,汇
编成《中国
的西北角》系列报道,其中透漏了红军北上的情况。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他又到了
陕北,写了系
列通讯《塞上行》,介绍了共产党和红军在陕北的情况,替共产党做了宣传。《中国的
西北角》和
《塞上行》使他成了全国知名的记者,也成了共产党的朋友。

1938年,他离开了大公报,投奔了共产党,从一个自由的记者变成了组织的喉舌。
他先后当过
新华社的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的社长,为党的宣传...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53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angfance (fa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民国时期的言论自由情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14 12:34:13 2010, 美东)
民国时期的言论自由情况
宋山寨 @ 2010-10-12 18:07 阅读(3564) 评论(3) 推荐值(119) 引用通告 分类: 史海
钩沉
来源:不详
1970年10月23日,范长江的遗体在河南省确山县的一个枯井里被发现。他是怎么死
的?是自杀
的还是被害死的,至今都是一个谜。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即使是自杀的,也是由于
残酷迫害所
致。他已经被关押三年了,受尽了折磨。
范长江在中国新闻史上是个名记,他最早出名是因为他在国民党统治区里第一个报
道红军长征后
的情况。

1935年,26岁的范长江做为《大公报》记者到西北采访,写了几十篇采访通讯,汇
编成《中国
的西北角》系列报道,其中透漏了红军北上的情况。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他又到了
陕北,写了系
列通讯《塞上行》,介绍了共产党和红军在陕北的情...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15
夜读金庸——黄蓉向左,杨过向右
来源:经略网刊 作者:肖福福 时间:2018-10-31
38 0 字号:A-A+
分享到: 收藏 打印
倪匡曾给十四部金庸武侠小说排过座次,《射雕英雄传》位列第七,排在《倚天屠龙记
》、《雪山飞狐》之后,那就更比不过他喜欢的《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天龙
八部》了。当然在倪匡先生眼里,至高无上的肯定是三观颇颠倒的《鹿鼎记》。一千个
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人有资格强求倪匡先生该怎么排序。他既然是权威的金庸
小说评论家,更有下狠手“弄瞎阿紫眼睛”的经历,我们还是应当耐心听听他是怎么说
的。
金庸曾远赴欧洲漫游时,尤其好友倪匡“代笔”《天龙八部》以应付《明报》上的连载
,但由于倪匡自己不太喜欢阿紫,便把阿紫的眼睛给弄瞎。
对于《射雕》,倪匡先生有两句评价颇耐人寻味:
金庸写人物,成功始自《射雕》,而在《射雕》之后,更趋成熟。
《射雕》在金庸的作品中,是比较“浅”的一部作品,流传最广,最易为读者接受
,也在于这一点。
这两句话说得很中肯。相比较晚期的《连城诀》、《笑傲江湖》、《鹿鼎记》等作品,
大抵那时金庸还不会那样赤裸裸地刻画人性的阴...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6
姜维平
俗话讲,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用这话去看《文汇报》的从业人员,真是恰如其
分,别看香港文汇报是一张在海外出版发行的报纸,但它的人员构成则五花八门,威震
天下,有的是地道的港人,有人是后来移居香港的大陆人,更多的是临时从内地或世界
其它地方选派的神秘人物,比如副社长刘永碧的先生是宣传部副部长刘芳安,副总编张
卿云的太太是副部长周珊珊,北京办事处的记者滕越的父亲是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
滕文生,公关部的杜明明是杜导正之女,主笔何亮亮之父是大名鼎鼎的散文家何为,海
南办主任林刚的太太是作家蒋子丹,上海办副主任吴菲的先生是著名作家陈村,林林总
总,不一而足,,由于我的出身和背景平平淡淡,《文汇报》的高层领导不可能真心信
任我,故他们不会在大会上和私下里透露更机密的东西,多年来我对核心层的人员详情
所知甚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作为共产党设在香港的外宣阵地的特点,则决定了他
的领导人必须和中共上层保持密切的关系。当然,这个上层主要是指新华社香港分社宣
传部。
我1994年初至2000年底,这段期间,我印象中是张浚生在主持中共在香港的宣传工作,
他公开的身份是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也是...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高瑜:习总能遇几多蠢?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6111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是几年前走红网络的流行语,它是否也
能对新君习近平(专题)半年新政做某种解释,包括耸人听闻的“习打的”?
3月1日晚7点,家住北京远郊平谷区的“的哥”郭立新,在鼓楼西大街拉的那趟8.2
公里、26分钟的活儿,绝非“梦游”。他在动物园批发市场东边榆树馆桥下等红灯时,
才发现副驾驶坐上的乘客太不寻常,当听到这位乘客笑着说:“你是第一个把我认出来
的司机。”激动得满头热汗,哗哗流了三分钟。
乐了近50天,热汗总算也没有白流。那过了胶的“一帆风顺”四个蓝色圆珠笔的题
字和乘客没有要的车票,50天里不知有多少人疯抢着看过。但是从4月18日下午5点半始
,郭立新乐极生悲了。近一个多月,这位无辜的司机不知内心遭遇了多少折腾,那装在
镜框里,放大了的题字,还能挂在他家水泥抹的墙上吗?
“临时起意”事与愿违
3月1日晚,被的哥郭立新认出来的总书记习近平,事后立即告诉中办:“我临时起
意打了次出租车,就不要报道了。”
不成想4月18日连... 阅读全帖
k*******l
发帖数: 698
18
对台住港谍报机构都指名道姓了……
http://news.ifeng.com/hongkong/detail_2014_01/06/32766334_0.sht
原标题:港媒:驻港间谍网全面启动 台军情局介入“占中”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郭胜昔):据香港媒体《大公报》报道,一度撤离香港、陷入半
瘫痪的台湾特务机构已卷土重来,由台湾“国防部”辖下军情局第4处负责的驻港特务
组织已全面启动,透过“政治黑金”作饵,渗透香港不同行业和政治组织,介入“占领
中环”等活动,目的是破坏香港落实“一国两制”,制造国际舆论,以阻挠“一国两制
”模式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大公报》记者经深入访查,揭开台湾驻港“4站1组
”的谍网运作。
2014年元旦早上,400多名有台湾背景的市民由不同团体组织,分乘十多辆车抵达香港
屯门红楼,参与一年一度的元旦升旗活动。元旦升旗活动的主办人元朗区区议员麦业成
致辞时高呼“台湾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地方,我们要把这种自由民主的花朵在香港遍地开
花,争取香港真普选。”部分年轻人随后便拿着青天白日旗转往维多利亚公园,参加民
阵主办的所谓“真普选”大游行。
区议员牵涉亲台组织
麦业...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632
19
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
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签订条约和协议在中国天津老城东南方向海河两岸相继设立
的租借地,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因先后有九国国家在天津划定租界,因此又称
九国租界[1]。
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同时,天津
也是中国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对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
回天津的最后两个租界——英租界和法租界,标志着天津租界历史的结束[2],而天津
英租界是九国租界中存在时间最长的租界——长达85年[3]。
天津租界开辟之后,租界的建设对天津的城市建设起到了促进和示范的作用,西方文化
对天津各个方面的影响不断渗透。西洋文化的涌入和租界建筑的建设打破了天津原有的
中国北方传统建筑城市风貌[4],租界文化还通过与教会有关的教育、报刊杂志等影响
着天津人的文化生活。由租界教会创办的学校、医院、报刊和杂志,代表着不同国籍、
不同政治利益,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文化殖民。但是它们同时又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呈
现出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客观上促进了天津文...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2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那些绝妙的民国报纸标题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读者打开报纸,要看什么
,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旧中国的老报人们对标题制作非常重视,有不少神来之笔,
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辛辣有力。
上世纪30年代,何应钦任湖南省代省长时,有一年清明节曾去岳麓山扫墓。当时据
官方要求,各报必须及时配发新闻,指令标题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其母之墓》。
不料,翌日某报却把标题改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虽然字数、题意与
原标题毫无二致,且更加通俗易懂,但“他妈的”三个字却又是一句国骂,因此,这一
语双关的妙题令当事人啼笑皆非,而广大读者也忍俊不禁。
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天早晨,丰子恺翻开上海的“新闻报”,一篇题为《丰子
恺画画不要脸》的文章赫然入目。他不禁大吃一惊,心想:自己素来与人无冤无仇,何
以对他这样破口大骂?因而怒不可遏。待他看完全文,却发出了会心的微笑。究竟是怎
么回事呢?
原来是有人在针对丰先生的《乡村学校的音乐课》一画进行评论,画中的孩子们一
个个张大了嘴巴,跟着拉二胡的先生唱歌。虽然画面上的人物没有眼睛和鼻子,但读者
从他们扬着头,张着嘴的神态中,仍能体会到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正...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8403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nc (long shot),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生不如死,文革自杀的国家人才不完全名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2 19:07:58 2013, 美东)
十年文革,惨案无数,“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以千万计,有人估计其中死于自尽的
至少也有几十万、上百万之多。编制个百人名单,完全是挂一漏万之举。但是,在缺乏
全面普查、而且在有关当局压根儿不想开放档案、不想作任何认真普查的情况下,我们
这些草民也只有通过这种“举一知万”的办法,来记录历史,记录下这个万恶的年代。
梳理并编制这一名录的过程,我的心情一直是压抑和沉重的。我仿佛再次看到了当
年的恐怖和残暴。众多鲜活的生命,众多年富力强充满创造活力的生命,竟然如此无奈
又如此壮烈地毁于一旦,这是多么巨大的悲哀!任何一个普通人的自戕,都是让人悲痛
的;何况那么多国家民族的精英和栋梁之材,其中不少还是所在领域的权威、泰斗、大
师级人物啊!他们的离去给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民族带来的损失,更是无可估量的
,那是历经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时间都是无法...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53
2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5febc90101909c.html
陈小雅
第八章 双凤求凰
毛泽东早期的“婚外恋”情史被世人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杨开慧的一批遗稿的
问世所引发的。在这批遗稿中,有这样一段话:
“忽然一天一颗炸弹跌在我的头上,微弱的生命,猛然的被这一击几乎毁了!但这是初
听这一声时的感觉,他究竟不是平常的男子,她爱他,简直有不顾一切的气象,他也爱
她,但他不能背叛我,他终究没有背叛我,他没有和她发生更深的关系……”
开慧的这段文字,并没有指明这个“她”是谁。但她应该就是毛泽东另一首引起广泛争
议的词——《贺新郎 别友》词中所说的那个“友”。根据毛泽东新民学会的同志、文
化书社的经理、彭璜商专的同学易礼容判断,这个“她”可能是陶毅。
陶斯咏小姐
对于易礼容的这种说法,萧子升也提供了旁证。萧子升后来在《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
经历》中说:
“在我们这帮学友中,有位陶斯咏小姐。杨先生曾夸她是自己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也是
毛的好友。陶小姐杰出非凡。1920年,她与毛泽东在长沙合办了一间文化书社……”
现在,我们有必要来介绍一下这位神秘的... 阅读全帖
t*c
发帖数: 6929
23
十年文革,惨案无数,“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以千万计,有人估计其中死于自尽的
至少也有几十万、上百万之多。编制个百人名单,完全是挂一漏万之举。但是,在缺乏
全面普查、而且在有关当局压根儿不想开放档案、不想作任何认真普查的情况下,我们
这些草民也只有通过这种“举一知万”的办法,来记录历史,记录下这个万恶的年代。
梳理并编制这一名录的过程,我的心情一直是压抑和沉重的。我仿佛再次看到了当
年的恐怖和残暴。众多鲜活的生命,众多年富力强充满创造活力的生命,竟然如此无奈
又如此壮烈地毁于一旦,这是多么巨大的悲哀!任何一个普通人的自戕,都是让人悲痛
的;何况那么多国家民族的精英和栋梁之材,其中不少还是所在领域的权威、泰斗、大
师级人物啊!他们的离去给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民族带来的损失,更是无可估量的
,那是历经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时间都是无法弥补的!
所谓批斗,就是要当事人在群众大会上双膝跪地(不是地板,而是水泥地、沙石地
、煤渣地、甚至是玻璃渣地!),或是低头弯腰、两手向后翘起(所谓喷气式!),颈
上悬挂着大块纸板、木板、甚至几十斤重的铁板,上面写着“x x 份子x x x”的大字
,在酷暑烈日之下...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24
文革中自杀的精英人才名单(部分105名)
最近转贴了文革中悲惨自杀的案例,我进一步去了解和思考这方面的情况。于是,就有
了下面这个名录。所谓知识精英,是指知识分子中比较有影响有成就的部分,他们是文
教、科研、艺术、医学、体育等领域的中坚和骨干。限于条件,我们还无力做全体受害
者的名录,那就先从这些人做起。这个名录是我对网上查找到的材料所作的初步梳理(
包括核实、筛选、补充),目的是让自己、也让周围的朋友,对当年运动的真相、对我
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阶层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作更多的回忆和思考。
十年文革,惨案无数,“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以千万计,有人估计其中死于自尽的
至少也有几十万、上百万之多。编制个百人名单,完全是挂一漏万之举。但是,在缺乏
全面普查、而且在有关当局压根儿不想开放档案、不想作任何认真普查的情况下,我们
这些草民也只有通过这种“举一知万”的办法,来记录历史,记录下这个万恶的年代。
梳理并编制这一名录的过程,我的心情一直是压抑和沉重的。我仿佛再次看到了当
年的恐怖和残暴。众多鲜活的生命,众多年富力强充满创造活力的生命,竟然如此无奈
又如此壮烈地毁于一旦,这是多么巨大的悲哀!任何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1. 八国联军进京后,对京城随地大小便的风气,采取强硬手段严禁
1900年夏,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然后,他们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座巨大的露天厕所之中。
戏曲名家齐如山,在这座巨大的露天厕所中生活了多年。据他所见,清末之时,“北平
城内,……各大街之甬路,都是高与人齐,矮者也有三四尺高,两旁的便道也很宽,但
除小商棚摊之外,其余都是大小便的地方,满街都是屎尿。一下雨则都是水洼。”①名
妓赛金花,在接受刘半农的口述访谈时,也说:“北京的街道,那时太腌臢了,满街屎
尿无人管。洋人最是嫌腻这个,便下了个命令,叫住户各自打扫门前的一段,倘有一点
污秽,查出来是先打后罚,他们这种办法,固然太厉害些,可是北京的街道却赖以洁净
了许多。后来西太后回銮抵京,看见街上比从前又整齐,又干净,很是喜欢,很夸赞洋
人们能干。”②
慈禧有没有“夸赞洋人们能干”,不得而知。但八国联军对北京城这座露天大厕所深恶
痛绝,却是实情。联军入京时,一名叫做“仲芳”(这是此人的字,其姓、名不可考)
的读书人,居住于宣武城南椿树二巷之“丛桂山房”,留下了一部日记,载有颇多联军
强迫北京市民改变随地大小便陋习的情...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26
来自主题: _Kindle版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z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导读
 ——兼论近代通史体系的推陈出新
沈渭滨
----
注:黻 fú 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黼~。
---
现在的青年人,对蒋廷黻这个名字,恐怕大多数是很陌生了。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前
,无论在学界还是政界,他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学界,他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先后
做过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以主张史学改革著称于时;在政界,
他是著名的外交家,先后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驻苏联大使、驻联合国常任
代表,1949年后又一度作为台湾当局驻美"大使"。在国民党政府的官僚群中,以"知外
交"闻名于世。
作为政治家,他是当时"书生从政"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以所学为国家所用。在国
共两党斗争中,尽管站在国民党政府立场,并在联合国中阻挠和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合法席位,但至死都不愿加入国民党,还经常批评当局的政略失当和政治腐败;作
为学者,他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专家和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从治外交史
扩及中国近代史,写出了若干很有分量的专题论文。他一生治学严谨,著作不多。其中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反而不是花... 阅读全帖
p*********w
发帖数: 23432
27
“中通社-大公网-环球网-新华网”忽悠P民总线路图zz
摘要:最初加料的是香港的新华社小表弟中通社(香港新闻网),然后该谣被人民日报
小表弟大公报抓发,下一步,该谣言被环球网内销,掩盖来源,谎称来自“台湾媒体”
。这一谣言又被新华网小编看到,他本想引用中台网正确的报道,但手贱把“被拘”的
内容加了进去。在被网友骂了之后,又赶紧修改页面,没想到把环球网卖了。于是这整
个系列就被笔者连根拔起了。
事情起因是大家发现新华网在对“马英九被大陆女客熊抱”事件报道中夹杂了点私货。
见下图自明:
值得注意的是,新华网原新闻注明来源为:中国台湾网。而台湾网又是用的联合新闻网
的报道。从下面两个当报道刚发出时google自动cache的网页截图看,联合网的原始报
道固然没提什么“被拘捕”,中台网的引用也没有提。
也就是说,新华网的谣言完全是自己加入的。不过事情比这个还要有趣得多。请继续看。
此事在围脖上传开后新华网受到了一致唾骂。于是乎新华网已经修改了网页,变成了如
下这个样子:
注意看第二段,他们还坚持“被拘”说,不过把引用改成了环球网。让我门顺藤摸瓜找
到环球网相应网页。
http://v.huan...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28
“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拜会邓小平谈到南沙主权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小平抽了口烟,说:‘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从此,南沙再无战事。”
这是一则因中菲黄岩岛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旷日持久,而在微博中、论坛里,被网友无限热捧的历史段子。网友们的爱国热情值得肯定,但这则“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的故事,是真的吗?
08年该段子出现在网贴中,但找不到任何史料来源
“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只是一则网络段子,既找不到任何的史料来源,段子本身及其变种在细节上也漏洞甚多,不足采信。
目前可以找到的最早版本,是2008年的一则网贴
“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这则段子最早什么时候出现在网络上的?编辑使用谷歌定时搜索,发现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2008年3月2日天涯论坛的一则帖子[…详细]。虽然该贴自称是“转贴”,但编辑没有能够搜索到更早的原始版本(如有网友找到更早的版本,敬请告诉我们,邮箱见专题右下方)。
2008年的这个版本,与现在微博上流传的版本基本上没有差异:“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谈到南沙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抽了口烟:‘在地理上...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9
自曾祖父英敛之创办了《大公报》和辅仁大学开始,英家人就“吃起了洋饭”。吃了五
世“洋饭”的英家可谓人才济济,下面为您逐一揭晓,属于英氏家族的绝世传奇…
英敛之、爱新觉罗·淑仲夫妻与爱子英千里合影(资料图)
英达(资料图)
英家五代人——【第一代】 代表人物:英敛之
【第二代】 代表人物:英千里
【第三代】代表人物:英若诚
【第四代】代表人物:英达、英壮、英宁、宋丹丹(英达前妻)、梁欢(英达现妻)
【第五代】代表人物:英巴图、英如镝
自曾祖父英敛之创办了《大公报》和辅仁大学开始,英家人就“吃起了洋饭”。英达的
爷爷英千里12岁就赴欧求学,回台湾后余光中、马英九都做过他的学生;父亲英若诚外
号“英大学问”,从小在教会学校念书,在人艺任职后,1986年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以
英达为核心的“英式三兄弟”(英达、英壮、英宁)已经到了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
境界;身为家族第五代领头人的英巴图,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在母亲宋丹丹鼓励下开始
闯荡娱乐圈;英达与现任妻子梁欢所生之子英如镝,更是加盟了北美冰球联赛的波士顿
熊队。吃了五世“洋饭”的英家可谓人才济济,下面为您逐一揭晓,属于英氏家族的绝
世传奇…
第...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0
自曾祖父英敛之创办了《大公报》和辅仁大学开始,英家人就“吃起了洋饭”。吃了五世“洋饭”的英家可谓人才济济,下面为您逐一揭晓,属于英氏家族的绝世传奇…
英敛之、爱新觉罗·淑仲夫妻与爱子英千里合影(资料图)
英达(资料图)
英家五代人——【第一代】 代表人物:英敛之
【第二代】 代表人物:英千里
【第三代】代表人物:英若诚
【第四代】代表人物:英达、英壮、英宁、宋丹丹(英达前妻)、梁欢(英达现妻)
【第五代】代表人物:英巴图、英如镝
自曾祖父英敛之创办了《大公报》和辅仁大学开始,英家人就“吃起了洋饭”。英达的爷爷英千里12岁就赴欧求学,回台湾后余光中、马英九都做过他的学生;父亲英若诚外号“英大学问”,从小在教会学校念书,在人艺任职后,1986年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以英达为核心的“英式三兄弟”(英达、英壮、英宁)已经到了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境界;身为家族第五代领头人的英巴图,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在母亲宋丹丹鼓励下开始闯荡娱乐圈;英达与现任妻子梁欢所生之子英如镝,更是加盟了北美冰球联赛的波士顿熊队。吃了五世“洋饭”的英家可谓人才济济,下面为您逐一揭晓,属于英氏家族的绝世传奇…
第一代
创办《大公...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1
因雅安地震的震后救助工作,中国红十字会再次成为焦点。正当红会对外宣布重新调查郭美美事件之时,有英媒披露称,郭美美是原红会副会长郭长江包养的“二奶 ”。郭长江则是中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的儿子。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郭长江的名人父亲郭沫若,就有一段始乱终弃的风流往事。
郭沫若曾经在日本渡过漫长的留学生活,并且,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整整十年,可以说,郭沫若青春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日本。这个被鲁迅骂作“流氓加才子”的大文豪,由于其文化大革命的骑墙草作风,更加上要把骨灰撒在大寨的做作表现,留给后人诸多诟话。
郭沫若
事情回到1911年的一天,郭沫若接到一封家信,信上说,母亲已给他订了婚。女家是苏溪镇的张家小姐张琼华,和远房的叔母是亲戚。因为是门当户对,母亲又亲自去看过本人,说女子人品好,在读书,又是天足。似乎都合郭沫若的心意,所以没经他本人同意便把婚事定了。
旧式婚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郭沫若不便拒绝,只好趁这一年的年假回故乡草草完婚。
喝了交杯酒后,新郎和新娘才第一次见面。揭开新娘头上的脸帕时,郭沫若心里怦怦直跳,他屏住呼吸想要看个仔细,但昏昏然只见一双三寸金莲,一对翘天的猩...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2
1928年2月24日,郭沫若走投无路,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日本流亡生涯。在这种险恶背景之下。支撑家庭生活重担的是无怨无悔的安娜,而郭沫若的六根依旧未能清静,大约在1933年前后,郭沫若在外寻花问柳,染上性病,并且传染给安娜,一时间手足无措,为此不得不写信给恩师小野寺直助先生,恳求他介绍关东地区的专家名医给予治疗。本文摘自网络,作者佚名。
万年郭沫若
郭沫若曾经在日本渡过漫长的留学生活,并且,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整整十年,可以说,郭沫若青春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日本。这个被鲁迅骂作“流氓加才子”的大文豪,由于其文化大革命的骑墙草作风,更加上要把骨灰撒在大寨的做作表现,留给后人诸多诟话。
事情回到1911年的一天,郭沫若接到一封家信,信上说,母亲已给他订了婚。女家是苏溪镇的张家小姐张琼华,和远房的叔母是亲戚。因为是门当户对,母亲又亲自去看过本人,说女子人品好,在读书,又是天足。似乎都合郭沫若的心意,所以没经他本人同意便把婚事定了。
旧式婚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郭沫若不便拒绝,只好趁这一年的年假回故乡草草完婚。
喝了交杯酒后,新郎和新娘才第一次见面。揭开新娘头上的脸帕时,郭...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3
“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谈到南沙主权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小平抽了口烟,说:‘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从此,南沙再无战事。”这是真的吗?
邓小平1988年会见阿基诺夫人
“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拜会邓小平谈到南沙主权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小平抽了口烟,说:‘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从此,南沙再无战事。”
这则故事,是真的吗?
一、2008年该段子出现在网贴中,但找不到任何史料来源
“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只是一则网络段子,既找不到任何的史料来源,段子本身及其变种在细节上也漏洞甚多,不足采信。
1、目前可以找到的最早版本,是2008年的一则网贴
“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这则段子最早什么时候出现在网络上的?编辑使用谷歌定时搜索,发现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2008年3月2日天涯论坛的一则帖子。虽然该贴自称是“转贴”,但编辑没有能够搜索到更早的原始版本(如有网友找到更早的版本,敬请告诉我们)。
2008年的这个版本,与现在微博上流传的版本基本上没有差异:“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谈到南沙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050
34
“人海战术”,46年大公报痛斥共军驱使老百姓打头阵!
作者:新大陆人  
很久以前,曾在某网站看到有贴子揭露中共在淮海战役中驱赶赤手空拳的地主富农和其
家属打头阵进攻国军,以榨干这些已经被抢光了土地财产的可怜人的最后剩余价值。还
有报道在打孟良崮张灵埔74师时共军用了同样的战术(好象是在张戎的书里)。当时一直
半信半疑,心想世界上不至于有人能坏到这种地步。昨天竟在不经意中找到了铁证!下
面这篇文章是大公报1946年的社论,作者是大公报主编王芸生。王芸生在文章里痛斥共
军:“进攻的战术,常是用徒手的老百姓打先锋,以机枪迫炮在后面督战。”,“徒手
的先锋队成堆成群的倒了,消耗了对方的火力以后,才正式作战。”,“实已到了最伤
天害理的程度,驱市人为战,纵使胜了,又有什么面子?难道真要把全国同胞牺牲了二
万万以争胜负吗?请快软软心肠放下屠刀吧!”。
[b]要知道大公报是当时反蒋的左翼报纸,报道一向以公正据实著称。而且曾被毛泽东
赞扬为唯一不称中共为“匪”的报纸(文中尽管指责中共,却确实没称“共匪”)。既然
这样一个左翼报纸都痛斥中共为人类不齿的行为,可以肯定这是事实![/b]
下面是王芸生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1929年陕西食人录
时间:1929年
地点:陕西全省
灾种:干旱
灾情:死25万人,出逃40万人,被卖妇女30万人,为20世纪世界十大灾害之一空前劫难
持续3年,陕西全省无县不旱;殷实之家,举室啼哭,中下各户,延颈待毙晋豫人贩蜂
涌而至,妇孺身价不及斗米的三分之一,《申报》惊呼:'救命!'
食人惨剧确有其事:两位老人的目击证言,令人毛骨悚然 狼的故事骇人听闻。老人说
:'收生哩,老天爷派狼来收生哩……!'
1929年的陕西大旱灾,是本世纪中国饥荒史上最惨烈的一场灾难。《西行漫记》一书的
作者、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曾对这场灾难作过如下描述: '在那里,我看
到成千的儿童由于饥饿而奄奄待毙,这场饥荒最后夺去了500多万人的生命!那是我一
生中觉醒的转折点;我后来经历了许多战争、贫穷、暴力和革命,但这一直是最使我震
惊的经历,直到15年后我看到纳粹的焚尸炉和毒气室为止。'
天色大变
陕西省地处中国北部黄土高原,是中国干旱多灾的省份之一,历史上旱灾频仍。据陕西
省自然灾害资料记载,自公元前780年至1947年,全省共发生旱灾316次,其中大旱103
次,特大干旱42次,民间向有10...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1423
36
千真万确:1946年解放军曾在北京附近大败美军陆战一师
千真万确:1946年解放军曾在北京附近大败美军陆战一师
事件发生在1946年7月29日,天津往北京方向的京津公路(时称平津公路)上。位于
河北省通县(现北京市通州区)、香河县、武清县(现天津市武清区)三县交界处,事后查
实,美军护送的是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物资。
1946年7月30日,安平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一早,即七时三十分,美海军陆战队D.A。
瓦顿(D.A.Wharton)将军就在北平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记者招待会,只说明:
美海军陆战队一支摩托化巡逻部队“昨午十二时十五分于大小沙河村河西务北”,
即北平东南三十五英里的安平镇附近“被袭击”。
袭击者是“为数约三百余着制服的中国人”。昨日下午四时美军派了一支有力的摩
托化部队与飞机支援他们,双方都有伤亡。“其他无可奉告。”《本报讯》,《大公报
》,1946年7月30日,第2版。
7月31日,美海军陆战队驻华部队司令部进一步核实了事件发生时的一些细节后,
发出了正式的情况说明。内称:
七月廿九日美海军陆战队加强第一师派出一队摩托化巡逻队护送某输送队由津至平
,在十二时零五分行至大小沙河... 阅读全帖
d**e
发帖数: 2420
37
文章有些长,中间有二段关于1911年(宣统三年)东三省鼠疫防治中西医表现的描述值
得一看。
“有些对中西医论战的经过不甚了了的网友,由于作为中国人本能的情感反应,不免难
以理解我对中医的咄咄劈人,他们会问,为什么对中医苦苦相逼?为什么不可以给他们
留一条活路呢?问题是倘若给旧医留一条活路,他们便可能给你一条死路。纵使在当时
,针对鼠疫新医在治疗方面也无良策,但毕竟有效的防疫措施阻遏了鼠疫的蔓延,可就
在那个经济上捉襟见肘的乱世,牙缝里挤出来的防疫专款,这帮臭不要脸的旧医也要分
一杯羹。伍连德负责防疫机构的经费预算,对每一笔款项都有详细说明,唯恐因为经费
不足误了大事。那个时代,任何人只要读点古医书,即可挂牌行医(远不是今天那些中
医邪教徒意淫的那般个个都有着严格的学习和实践),有个很有影响的旧医团体,不知
道怎么巧舌如簧说服了道尹,由政府出资4000元,设立了一所鼠疫病房,采用中医疗法
,这所病房于4月1日开张,由12位中医负责,每位每月薪资100元,应其所请,伍连德
他们将10位已确诊的病人于4月1日至4日送去医治,结果全死,4月5日这些不知深浅的
家伙告饶了:别送病人了,我们治不了... 阅读全帖
y********l
发帖数: 3970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坊间为啥想叫中国打一仗?
到底有没有过这句话?
邓小平没说“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
http://view.news.qq.com/zt2012/flb/index.htm
08年该段子出现在网贴中,但找不到任何史料来源
“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只是一则网络段子,既找不到任何的史料来源,段子本身及其
变种在细节上也漏洞甚多,不足采信。
目前可以找到的最早版本,是2008年的一则网贴
“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这则段子最早什么时候出现在网络上的?编辑使用谷歌定时搜
索,发现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2008年3月2日天涯论坛的一则帖子[…详细]。虽然该贴自
称是“转贴”,但编辑没有能够搜索到更早的原始版本(如有网友找到更早的版本,敬
请告诉我们,邮箱见专题右下方)。
2008年的这个版本,与现在微博上流传的版本基本上没有差异:“1987年,菲律宾前总
统访华,谈到南沙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抽了口烟
:‘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从此,南沙再无战事。”
08年之前没有任何纸媒提到过该段子
该段子有没有网贴之外的纸媒来源呢?编辑动用知网、读秀、超星、万方、龙源等学术
、图书、期刊工具搜索的结果是...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1962:进击的明报
邹思聪 金庸江湖网 微信号 jinyongjianghu
功能介绍
江湖不小,金庸不老!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邹思聪的新闻笔记
在1962年,创刊不到三年的明报,突然成为香港报刊的一时之选。
在此之前,金庸创办的明报只是一份小报,从1959年创刊以来,明报一直靠金庸的武侠
小说以及独有的精彩马经,狗经,明星的轶闻艳史来招徕读者。
彼时,明报日销量已上升到22000份,比之于许多小报,成绩堪称优秀。然而,这远不
是金庸的理想。
一年之前,明报已经决定转型。1961年7月16日,金庸发表社评《本报进行加强国际新
闻》,“从明天起,逐步加强国际新闻,严格遵守公正无私、不左不右的立场,拥护中
国人的利益,香港人的利益。”但1961年的明报,并未正式涉足严肃政治和新闻。
直到1962年5月,一江之隔的大陆正遭遇共产主义实验的惨败,数千万平民用生命吞食
炼钢和人民公社的跃进苦果。为了求得生存,广东的饥民开始逃往香港。
逃往香港,在香港又叫偷渡潮。它特指一种现象——在1950年代至香港主权移交前,大
量中国大陆人,冒九死一生的风险,往当时的英属殖民地香港偷渡。
大陆不幸,祸亦波及香港。然而这样关乎...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崔永元:文革好像已经开始了!
凤凰男进来学习了
文革自杀105知识人名录
1、白辛:1920年生,吉林永吉人,赫哲族,原名吴宇洪。著名剧作家。1939年开始从
事戏剧活动,创作了多部抗日剧作。1945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中随军南下,后又参加
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调到哈尔滨话剧院。他先后创作或改编了20多部歌剧、话剧和电
影文学剧本,影响较大的有《冰山上的来客》、《赫哲人的婚礼》、《焦裕禄》等。文
革开始,《冰山上的来客》被江青点名打成“大毒草”遭受批判,1966年9月白辛在松
花江边自杀。
2、曹亨闻:1910年生,浙江临海人。新闻史学家,教授。193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新闻
学硕士,并参加反帝大同盟,宣传抗日。1939年起一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任教,主讲中
国和外国新闻史。文革中被诬为“英国间谍”,遭迫害,1968年6月19日自杀。
3、陈邦宪:1914年生,江苏嘉定人。著名医学教授。193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
学部,在重庆等地从事医务工作。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卫生局防疫保健处处长。1947年
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随后回国,任圣约翰大学教授、仁济医院院长。1954
年起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卫生学教研室主...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蔡英文近日不仅频频操弄两岸议题,甚至还有港媒曝出,她更派出“密使”在自己办公
室附近会见“港独”分子,传授“独”计。随后,蔡办矢口否认,但港媒仍对此存疑。
据港媒《大公报》报道,三名“港独分子”钟翰林、洪英棠及洪心弦近日到台湾。记者
发现钟翰林一行人于昨日(16日)中午12点半左右到达台“总统府”旁的“国史馆”。
随后一名身穿白色西装、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现身,将他们引入馆内的一家会议室。
《大公报》记者目睹他们大概倾谈了一个半小时。之后,中年男子离开时,手上持有一
个印有“台湾青年反共救国团”标志的资料夹,还有一些刊登“独派”内容的刊物。会
面结束后,该名中年男子穿过军警岗哨,径直步行到对面的“总统府”停车场,驾驶一
辆奥迪私家车离开。记者查询后发现,该车于2009年出牌,车主的姓名无法显示。不过
台湾当地记者表示,该车很可能是官员公务用车。报道还指出,在台当局的组织架构,
“国史馆”与“中央研究院”直属蔡英文办公室,地位超然,任职人员全是蔡英文的幕
僚,“国史馆”与“总统府”只是一街之隔。“中央研究院”的部分“台独”学者也与
“港独”派人士关系极其密切。
今日(17日),蔡办发言人黄重...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42
清末民初乃至到其后的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虽然也曾“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
登台,有割据,有战乱,有复辟,有苦难,有日寇的入侵,有阴谋家、野心家、山大王
的各色表演,有比谁更流氓的政治角逐,但多难兴邦的历史逻辑对中国人也并不吝啬。
中华民族出现了自秦以降政治上最为松动的时期,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一时
颇有些气象。
“历史的进步和倒退,一个首要的衡量指标,便是人文环境的自由与否”(李劼)判断
文人环境的自由与否,关键在,让不让他们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让不让他们成
为“思想和精神的探索者,真理和良知的传播者,进步和正义的坚守者,权力和邪恶的
囚禁者”和社会问题的预警者和啄木鸟,一句话,允许不允许文人论政,文章报国。文
化是社会政治的晴雨表。百家争鸣只能出现在先秦,张择端描绘的《清明上河图》胜景
,与朝廷坚守不杀士大夫的底线不无关系。《苏报案》草草收场是因为王纲解纽,清朝
气数已尽。蔡元培能出任北大校长并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作为校训,毫无障碍地
贯彻落实下去,是因为已经到了被称为北洋政府的民国时代。
说到北洋政府时代,这真是一个被我们严重误读了的时代。我们按照教科书给这个... 阅读全帖
j********b
发帖数: 565
43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苏联怎样帮中共夺取东北(7)
“沈阳末日”记
宣布戒严
当增援锦州的西进兵团,从辽西战场上的新立屯、黑山一带,败退下来的时候,沈阳这
座古老的城市,并没有和平时有什么两样,天上的飞机,照样飞来飞去,运来粮食,载
走重要人员的金银细软。
当时留在沈阳的防守兵团,仍有二○七师、新一军暂编五十三师,以及五十三军,和当
地的四个守备队,再加上收容溃退下来的部队约四个团,合起来,仍有八万多人,可以
背城一战。但谁都没有想到,沈阳竟会没有经过战斗;,就陷入匪手。其失陷之“速”
,与失陷之“惨”,是战史上所少见的。甚至连共匪的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也未想
到沈阳会“得”的那样容易。
沈阳的失守像似一个梦,一缕烟,因为它既不是主动撤守,也不是战斗失利,它是在“
不明不白”的情形下,在没有人指挥下,部队被敌人缴械了!
沈阳的易手,应该从十月廿七日写起,因为在廿七日那天,辽西战场上的残兵败卒,陆
续进入沈阳市区。笔者和其他各报同业照例到剿匪总部采访,总部的一切。也都和平常
一样,卫立煌的车子,照例停在总部的台阶上,驾驶兵经心的用毛帚,拂着车子上面的
灰尘。
廿八日一切情况如常,夜里我摇电话给省主席王铁汉将军,他说:李弥的第八军可能空
... 阅读全帖
p*********w
发帖数: 23432
44
何清涟:晾晾多家港媒老板的政治面目zz
自艾未未陷狱之后,中国党媒已多次批判,由于担心国内人联想,没有将艾未未那张著
名的“草泥马裆中央”放在媒体上公开批判。香港《文汇报》与《大公报》从北京党媒
那里接过革命大批判的接力棒,开足火力,以表示艾未未已经引起了“海外华文传媒”
的愤怒。《大公报》更是偷天换日,将“草泥马裆中央”改成“草泥马祖国”,以此挑
引读者对艾未未的愤怒,称“艾未未所谓的艺术作品以羞辱中国方式迎合西方,……严
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看来有必要让中国大陆的读者了解一下党的阳光遍洒世界各地华文传媒的事实,先来谈
谈香港媒体红色渗透的实际状况。
目前在香港,亲中媒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拥有中资背景的媒体,如《大公报》、《
文汇报》、《香港商报》,凤凰卫视,以及由全国政协委员何柱国收购的星鸟新闻集团
、亚洲电视等。这一类媒体的负责人在90年代以前多由中共香港地下党员担任,如李子
诵任文汇报社长多年。但自97回归之后,这类媒体的负责人多由北京直接派员担任,比
如文汇报社的社长与董事长直接由新华社派过来的张国良(全国政协委员)、王树成(
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经济参考报总编)先后... 阅读全帖
c*****3
发帖数: 1141
45
自艾未未陷狱之后,中国党媒已多次批判,由于担心国内人联想,没有将艾未未那张著
名的“草泥马裆中央”放在媒体上公开批判。香港《文汇报》与《大公报》从北京党媒
那里接过革命大批判的接力棒,开足火力,以表示艾未未已经引起了“海外华文传媒”
的愤怒。《大公报》更是偷天换日,将“草泥马裆中央”改成“草泥马祖国”,以此挑
引读者对艾未未的愤怒,称“艾未未所谓的艺术作品以羞辱中国方式迎合西方,……严
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
看来有必要让中国大陆的读者了解一下党的阳光遍洒世界各地华文传媒的事实,先来谈
谈香港媒体红色渗透的实际状况。
目前在香港,亲中媒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拥有中资背景的媒体,如《大公报》、《
文汇报》、《香港商报》,凤凰卫视,以及由全国政协委员何柱国收购的星岛新闻集团
、亚洲电视等。这一类媒体的负责人在90年代以前多由中共香港地下党员担任,如李子
诵任文汇报社长多年。但自97回归之后,这类媒体的负责人多由北京直接派员担任,比
如文汇报社的社长与董事长直接由新华社派过来的张国良(全国政协委员)、王树成(
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经济参考报总编)先后担任。现任《大公报》董事长兼社长姜在
忠...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46
对于香港人来说,陈建平的名字并不陌生,他是藏在香港特首身后的重要智囊人物之一
,经常和董建华,曾蔭权的大名一起出现在媒体上。据2003年3月30日的香港《文汇报
》报道说,行政长官办公室近日公布,提升陈建平为行政长官高級特別助理,由4月1日
起生效。他的职务是负责与内地政府和組织的联系,並且就行政长官与社区团体和各界
组织联系事宜进行研究,以及提供意见。特首办指出,加強与内地的合作,是第二届特
区政府的一项重点施政任务,行政长官办公室所涉及這方面工作的范围更广和责任更繁
重。这一消息发表时,我还在狱中苦度铁窗生涯,直到2009年我来到加拿大,才在互联
网上读到,大概没有谁会像我这样细心地把这篇不过百字的小稿反复琢磨了几遍,我感
到惊讶,因为作为一个和陈建平打过交道,又同样曾是《文汇报》记者的人,我觉得,
这样的文字,对中共严密操控下,在港生存的一张共产党的机关报来讲,是异乎寻常的
,也是耐人寻味的。
最初的印象
我是在90年代初认识陈建平的,大约是在1993年底,即《文汇报》副总编刘永碧和王伯
遥在深圳约见我之后不久,虽然他们已决定聘请我,但对我独当一面的能力还心里没底
,故要我先挂靠...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7
文化人议政、参政,本来是我国自古以来士大夫阶层的传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感召下,这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而且赋予了现代政治意义。抗日期间,文化人反腐败斗争的事迹很多,本书仅举出反对孔祥熙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案例。
抗战爆发后,蒋介石自兼行政院长(相当于国务总理),孔祥熙为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中国银行总裁,实际主持日常工作。迁都重庆以后,1938年3月国民政府改组战时机构,孔祥熙被任命为行政院长,仍兼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不久又兼四行联合办事处副主席,成为抗战时期主管大后方财政经济的首脑。
由于宋美龄的裙带关系,连蒋介石本人对大姐夫孔祥熙都有点奈何不得。孔祥熙担任财政部长之后,独揽中国财政金融大权达11年之久,其间连蒋介石本人都无从确切得知真正的财政运行状况,孔氏真可谓权倾一时。
为何蒋介石长期重用孔祥熙主管财政?
蒋介石究竟为什么如此重用并纵容孔祥熙呢?
说来复杂,但总而言之一句话:蒋介石的连襟和亲信孔祥熙善于理财、敛财,切实保障了国民党官僚资本集团的经济利益。
抗日战争初期,敌强我弱,日本侵略者处于战略攻势,华北、东南广大地区相继沦陷,占战前国民政府财政总收入90%以上的...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48
罗孚
香港老报人、前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罗孚5月2日晨香港病逝。罗孚早年为中共地下党员,受委派留守香港做统战,期间广交朋友,并力促两大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笔耕不辍,传为佳话。然而1982年罗孚在内地被控间谍罪软禁北京11年,至死未能大白于天下。
罗孚亲属5月2日对外透露,1921年出生于桂林的香港老报人、原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罗孚于当天晨病逝香港,享年93岁。
香港《信报》称原名罗承勋的罗孚不仅是新闻界和文化界名人,也是中共左派文斗悍将。他在抗日时期加盟《大公报》,从练习生做起,1948年加入共产党,被派往香港《大公报》工作,升任副总编辑,1950年《新晚报》创刊,罗孚出任总编辑。1967年内地极左思潮蔓延至香港,揭开“反英抗暴”序幕,罗孚担任两报高层的同时,也出任报社斗争委员会执行小组组长,担起文斗大旗,当时他有一句名言“不到赤柱非好汉”。
当年罗孚每日工作二十小时,还全家上阵参与反英抗暴,两名十多岁的儿子海曼和海沙组织战斗队,四处派传单及放“假菠萝”(假手榴弹)。罗孚笔下的《时评》被外国传媒形容为“与红卫兵的大字报”十分相似。
罗孚活跃文坛,出任《新晚报》总编辑期间,一手捧红了...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49
您的位置:新华网主页 - 理论频道
蒋介石没有喊过“毛主席万岁”
2011年07月25日 10:32:05  来源: 党的文献
【字号 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梁琨
不久前有人撰文称,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该文说:1945年抗战
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高呼:‘毛主席万岁!’”文章最主
要的根据是《大公报》的报道。它说,1945年10月9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张治中
设宴款待毛泽东的消息。在酒席上,毛泽东作了希望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
强的新中国的演说,“毛先生在高度的热情中,结束了他的演说。毛先生的话音一落,
蒋委员长就咆哮般地大喊道:‘毛主席万岁!’连喊三次,回赠毛泽东”。
此文一经发表,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还引发不少评论:“毛泽东的死对头蒋介石对
他的才华能力也是敬佩有加,自愧不如”;“抛开政治的因素,英雄惜英雄,蒋介石高
喊‘毛主席万岁’也在情理之中”。
蒋介石真的喊过“毛主席万岁”吗?
《大公报》1945年10月9日第2版中间位置,以... 阅读全帖
I******a
发帖数: 3812
50
国民党权贵资产一览:蒋介石6639万 宋美龄3094万
2011年11月20日00:40:59 [新闻大杂烩]

文化人议政、参政,本来是我国自古以来士大夫阶层的传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
与科学”精神感召下,这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而且赋予了现代政治意义。抗日期间,
文化人反腐败斗争的事迹很多,本书仅举出反对孔祥熙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案例。
Mitbbs.com
抗战爆发后,蒋介石自兼行政院长(相当于国务总理),孔祥熙为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中
国银行总裁,实际主持日常工作。迁都重庆以后,1938年3月国民政府改组战时机构,
孔祥熙被任命为行政院长,仍兼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不久又兼四行联合办事处副
主席,成为抗战时期主管大后方财政经济的首脑。Mitbbs.com
由于宋美龄的裙带关系,连蒋介石本人对大姐夫孔祥熙都有点奈何不得。孔祥熙担任财
政部长之后,独揽中国财政金融大权达11年之久,其间连蒋介石本人都无从确切得知真
正的财政运行状况,孔氏真可谓权倾一时。Mitbbs.com
为何蒋介石长期重用孔祥熙主管财政?Mitbbs.com
蒋介石究竟为什么如此重用并纵容孔祥熙呢?Mitb...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