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大学士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n**1
发帖数: 26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每次读古代官衔都觉得很棒
某某殿大学士
t****u
发帖数: 8614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kzeng老,问您老一个清史问题

唐宋的宰相才有副署权,那时候没有宰相副署是不行的。
明清没有宰相,大学士作宰相的事情,但没有宰相的权利,他们的权力来自票拟,依附
于皇权。但是如Kzeng所说,六科给事中可以封驳皇帝的旨意,我老记错以为明朝内阁也可以。
t****u
发帖数: 8614
3

我老认为是两个原因,
1)李中堂背了甲午海战的黑锅,又签马关条约,当时名声很差,清流们骂他是卖国贼.
2)当时李鸿章的死对头政敌翁同龢正当红,康是走翁路线的.所谓组织路线上算是翁
的人,所以要和李撇清.
这个是官场上没有办法的现实,比如袁大头还去劝李鸿章上奏让给翁同龢当大学士.结
果被李鸿章痛骂一顿.李鸿章说我就这么挺着,就不让翁如愿.这个段子,走向共和里
也有.
J******y
发帖数: 1442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前清仁宗的祈雨故事
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崩。帝始亲政。大学士和珅及尚书福长安皆获罪下狱。和珅赐死
于狱,福长安论斩。诏示中外,宣布“咸与维新”,“下诏求直言”。上谕:“中外陈
奏直达朕前,不许副封关会军机处。”追赠纠劾和珅家臣刘全之御史曹锡宝。召乾隆晚
年抨击、揭露腐败而获罪的尹壮图来京候旨擢用。
翰林院编修洪亮吉上书《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书达成亲王,以上闻,上
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
嘉庆五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
下罪己诏,曰:“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於君德民隐休戚相关
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钜。
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
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
与言,负朕求治苦心。”即传谕伊犁将军,释亮吉回籍。
诏下而雨,御制诗纪事,注谓:“本日亲书谕旨,夜子时甘霖大沛。天鉴捷於呼吸,益
可感畏。”
据《清史稿》 仁宗本紀和列传一百四十三。
w**t
发帖数: 3247
5
呵呵,大小金川是够难看的,陷进两个大学士。不过最后还是搞定了。
a***r
发帖数: 2677
6
余(赵烈文)言在上海见恭邸(即恭亲王)小象,盖一轻俊少年耳,非尊彝重器不足以镇压
百僚。
师日:"然。貌非厚重,聪明则过人。"
余言:"聪明信有之,亦小智耳。见时局之不得不仰仗于外,即曲为弥缝。昨与倭相(指
大学士倭仁)争持,无转身之地,忽尔解释,皆其聪明之征也。然随事称量轻重、揣度
形势之才则有之,至已为何人,所居何地,应如何立志,似乎全未理会。身处姬旦之地
,无卓然自立之心,位尊势极而虑不出庭户,恐不能元覆镶之虞,非浅智薄慧,涂饰耳
目之技所能幸免也。"
初鼓后,涤师(指曾国藩)来畅谭。言得京中来人所说,云都门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裤,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
余(赵烈文)云:"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自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师蹙额良久,日:"然则当南迁乎?"
余云:"恐遂陆沉,未必能效晋、宋也。"师日:"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
余日:"君德正矣,而国势之隆,食报已不为不厚。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
h***i
发帖数: 89031
7
赫赫
鬼子六十六岁不到,他妈可是几个大学士都是言听计从的
他妈就是锋芒太露,惹了大型皇帝警觉
f****r
发帖数: 5118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刘福通 韩林儿 vs 陈胜 吴广
居然用滥觞这个词,真是矿石腐儒,大学士,文华殿的
b*****l
发帖数: 538
9
http://6park.com/news/messages/73796.html
天地会诞生两百年:揭秘和谐社会的黑帮发迹史(图)
话剧《鹿鼎记》中陈近南(中)形象
天地会的故事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有出现
天地会:一个江湖中国的形成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皇帝接到了一份奏折。 www.6park.com
福建陆路提督任承恩奏请,他要亲自赴台湾镇压新近发生的民变。之前,闽浙总督已经
调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率三千人马渡海平乱。此时,乾隆已经平定大小金川、准噶尔和
回部等内乱,这位皇帝正处于一个帝王所能达到的 “顶峰”,对台湾小小的叛乱,他
颇不以为然,“岂有两提督往办一匪类之理!若不诚是巧诈,若诚是至愚!”因此,当
福建巡抚徐嗣曾未同闽浙总督咨商,便命令闵安协副将徐鼎士率兵度台,这种“越制”
行为受到乾隆严厉斥训。 www.6park.com
然而,他未曾想到,水陆两路提督同时抵台平乱,竟然持续经年,任承恩和黄仕简因贻
误军机被革职拿问。最终,他不得不调陕甘总督福康安以“钦差协办大学士”身份,统
领湖广、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号
f**k
发帖数: 15238
10
他就无义可害,通篇不知所云
中国现在附庸风雅搞得太浅薄
内阁大学士带头搞半瓶子醋
不怪小娃娃弄丑了
f**k
发帖数: 15238
11
唯一不循君相结构的时候,是假皇帝邓公(加九锡)摄政时期.
比如
毛周
邓(一群大学士,八老,赵胡都不算什么相君)
江,李丞相,朱丞相
胡,温丞相.
t****u
发帖数: 8614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假设坑:岸英不牺牲的话
唐宋都是多相制,政事堂议政,有独立行政权。
明朝的大学士理论上只是皇帝的秘书,没有独立行政权的。
票拟还要经过司礼监公公一关。就连牛轰轰的张居正要施
政顺利,也只能靠搞定内相才行。
明朝相权是怎么回事,明史上写得明明白白的。
所谓明朝相权大,都是啥网上小说弄出来的故事,当年明
月什么的功不可没。当小说看可以,真当真就搞笑了。
S*******C
发帖数: 7325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明朝就没什么国策。
☆─────────────────────────────────────☆
xiaok1981 (xiaokzhu) 于 (Fri Feb 12 11:03:49 2010, 美东) 提到:
对于怎么搞定北方就没有一个大方略。后来北方已经不是矛盾重点了。
明朝早就应该搞军事改革和经济改革。 不然藩王割据迟早要了重整的命。
明朝应该效仿汉文汉武。
☆─────────────────────────────────────☆
marylander (Hyperdunk) 于 (Fri Feb 12 11:17:41 2010, 美东) 提到:
明朝永乐之后的藩王都很猪头吧,而且也抓不住兵权,除非碰上野心家抓藩王做傀儡,
否则像宁王这样的,一个地方官就解决了
南明的状况应该算是藩镇,跟藩王反倒没什么关系

☆─────────────────────────────────────☆
hotman (hotman) 于 (Fri Feb 12 11:28:33 2010, 美东) 提到:
布雷顿森林,阶级斗争都可以说是国策,但二三十年就彻底崩溃
明朝好歹也...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14
☆─────────────────────────────────────☆
tonyxu (无斋主人) 于 (Mon Feb 8 02:22:46 2010, 美东) 提到:
前面有网友问,大头的新建陆军与当时其他军队有何区别?当时其他部队比如聂士成,
董福祥也是装备西式军械,请西洋教官进行西式操练的。即便是大头接管的定武军,也
由德国教官操练。到底有何区别?
这里面最大的区别就是,新建陆军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军队。大头接管定武军的时
候,连军械都不统一,各种制式的都有,军制还是湘淮军制,最大的战术单位是营,一
营500人,每营4哨,每哨辖若干队,每队10人。这个军制是符合当时冷兵器为主的战斗
需要的。但是大头认为这个编制不符合近代军队作战的需要。因而完全仿效德军的军制
重新编炼。指挥系统上,新建陆军仿造德制,设有总部(司令部)和参谋处,引入参谋
军官的概念。
小站7000人,分成左右两翼共5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1个骑兵营,1个工程营,1个学
兵营。营下设队,队下设哨,哨下设棚,每棚14人。营队哨棚,就是日后的营连排班。
7000人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师,大头自任总统,...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7325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前清仁宗的祈雨故事
☆─────────────────────────────────────☆
Jaylucky (Jaylucky) 于 (Tue Mar 30 19:10:39 2010, 美东) 提到:
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崩。帝始亲政。大学士和珅及尚书福长安皆获罪下狱。和珅赐死
于狱,福长安论斩。诏示中外,宣布“咸与维新”,“下诏求直言”。上谕:“中外陈
奏直达朕前,不许副封关会军机处。”追赠纠劾和珅家臣刘全之御史曹锡宝。召乾隆晚
年抨击、揭露腐败而获罪的尹壮图来京候旨擢用。
翰林院编修洪亮吉上书《乞假将归留别成亲王极言时政启》,书达成亲王,以上闻,上
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
嘉庆五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
下罪己诏,曰:“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於君德民隐休戚相关
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钜。
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
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
与言,负朕求治苦心...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9589
16
史上最冤李鸿章:生前背黑锅 死后被拖尸
送交者: 鬼少爷
文章摘自:《重读晚清六十年》
常说时世造英雄,其实时世也造替罪羊的!
个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最冤的替罪羊当数李鸿章。大清的卖国贼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
大清实际权力的老太后,这是从所有权方面来讲的。当然,没有所有权的人,也不是没
有卖国的念头,但那仅限于谋求执政的在野者。
蒋廷黻先生在《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中笼统地说:北洋政府的执政者也有民族意
识,也不想卖国,可是内政又逼着他们都得卖国,因为他们需要外援。大体说来,在朝
者付出的代价较低,因为他需要的外援相对少;在野者付出的代价较高,为了上台,不
惜把卖国的支票开得更大些。
澳籍华人学者雪珥在他的《绝版甲午》中直接点名说:“那导致袁世凯被万民唾骂的‘
二十一条’,很多条款之前早就和南方的革命党人达成了共识,只是革命党一直没有机
会掌握政权,未及付诸实现而已。”
幸好,李鸿章跟他的老师曾国藩一样没有司马昭之心。否则他完全可以做些交易,拉些
外援,从两广自立开始,过把帝王瘾也不是不可能!
大清国是谁的?大家可别跟我说,大清是所有大清国民的。做奴才不能这么自作多情!
龚自珍的儿子带领... 阅读全帖
L*******r
发帖数: 5448
17
文渊阁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都没把帝党捉全,指望在贤良寺当乌龟的李大臣?
j****e
发帖数: 12067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host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信区: Ghost
标 题: Re: [转贴]梦魇照进现实: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事 『天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r 2 03:50:40 2011, 美东)
11、飞来艳福千万当心
有一个叫段宰的人,带着妻子住在婺州(今在浙江金华)浦江县的一处僧舍内。有一天
,段夫人在门口歇息,一个女人来乞讨,很是可怜,段夫人见她模样也还周正,又正当
壮年,就问她的情况,女人说自己没有丈夫也没有亲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只得乞讨
为生。段夫人动了心思,说道:“既然这样,你何不做人家的小妾而甘愿做乞丐呢?”
女人答道:“我不是不想,只是我贫贱命苦,没人肯接纳我啊!”段夫人说道:“那你
干脆来我家得了。”(自己一家还寄居僧舍,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给自己老公找小妾,
真是可笑可悲。)
女人说道:“要是我能到您家打打杂勉强过活,可真是老天有眼啊!”
段夫人很高兴,请她进屋,沐浴更衣,打扮一番,果然有一分颜色。教她做饭,十天即
会。教她唱曲儿,一个月内也学得像模像样,也算得上兰心蕙... 阅读全帖
l*********8
发帖数: 4642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剃发逸事
"在红豆山庄居住期间,钱谦益表面上在绛云楼检校藏书,而暗中与其它地方的反清复
明势力保持联系,曾先后与南明桂王的大学士翟式耜、郑成功、张名振和张煌言等人联
系,并和柳如是一起几乎倾尽家产援助抗清义军,主要策划了东西两方面南明军队会师
长江的战略构想。"
w****j
发帖数: 5581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老也参合一下满清这个话题
又是没完没了的文字狱。
文字狱清代当然是有,宋明就没有了?清代的文字狱要个案研究,比如康熙朝的戴名世
案,御史赵申乔的“素无嫌怨”怕是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撞上康熙借题发挥。
戴此时其实已经很积极地与朝廷合作了,连体制内的大学士李光地都亲自出面,“欲疏
救于万死一生之地”。戴平时就孤傲,得罪的人很多,象他那个脾气,放到明朝也是不
好过。李贽就是例子。戴名世案,其实康熙还是客气的,照刑部的意思,那是要诛九族
,凌迟处死,最后只是砍了戴一颗脑袋。这个比朱棣温柔多了。至于引发南山案的南明
年号问题,乾隆四年曾修明史,特别到了嘉庆朝,皇帝特谕:甲申以后存福王年号,丙
戍以后存唐王年号,戊子以后存桂王年号。这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因写南明年号而获罪的
问题了。
然后再来看雍正的文字狱。先是查嗣庭案,这个其实文字是表象,后面连着隆科多。“
查嗣庭向来趋附隆科多,隆科多曾经荐举”这是雍正的原话,查案结束后,雍正就开始
收拾隆科多了。所以此案其实是政治狱,非纯粹的文字狱。而查嗣庭出过“维民所止”
一题这事属子虚乌有的事,雍正鸡蛋里挑骨头说他出题有问题另有其他的题目,查没出
过“维民所止”的题目。查倒是写...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略谈清代文字狱。
又是没完没了的文字狱。
文字狱清代当然是有,宋明就没有了?清代的文字狱要个案研究,比如康熙朝的戴名世
案,御史赵申乔的“素无嫌怨”怕是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撞上康熙借题发挥。
戴此时其实已经很积极地与朝廷合作了,连体制内的大学士李光地都亲自出面,“欲疏
救于万死一生之地”。戴平时就孤傲,得罪的人很多,象他那个脾气,放到明朝也是不
好过。李贽就是例子。戴名世案,其实康熙还是客气的,照刑部的意思,那是要诛九族
,凌迟处死,最后只是砍了戴一颗脑袋。这个比朱棣温柔多了。至于引发南山案的南明
年号问题,乾隆四年曾修明史,特别到了嘉庆朝,皇帝特谕:甲申以后存福王年号,丙
戍以后存唐王年号,戊子以后存桂王年号。这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因写南明年号而获罪的
问题了。
然后再来看雍正的文字狱。先是查嗣庭案,这个其实文字是表象,后面连着隆科多。“
查嗣庭向来趋附隆科多,隆科多曾经荐举”这是雍正的原话,查案结束后,雍正就开始
收拾隆科多了。所以此案其实是政治狱,非纯粹的文字狱。而查嗣庭出过“维民所止”
一题这事属子虚乌有的事,雍正鸡蛋里挑骨头说他出题有问题另有其他的题目,查没出
过“维民所止”的题目。查倒是写...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9677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共产党是中国人自己选择的

这个不对,看看总设计师的出身
1904年8月22日(农历7月12日),邓小平出生。邓小平的祖籍在江西吉安卢陵。其一世
祖邓鹤轩,于明洪武13年(1380年)以兵部员外郎的身份迁入四川,一直定居广安,距
今已有600多年,繁衍约20代。邓氏家族豪杰满门,其中有“文行魁蜀”邓显,吏部尚
书晋大学士邓士廉,明万历进士、南京户部主事和湖广接察司副吏邓吉昌,清乾隆翰林
院士、大理寺正卿邓时敏等。邓小平出生后,父母按字辈为他取名邓先圣。“先圣”进
私塾发蒙时,私塾先生对此名字十分不满:孔子乃称“圣人”你怎么能“先圣”呢?于
是先生便将他名字改为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用了20年。直到参加革命后,才由邓希贤
本人将名字改为邓小平。
刘少奇也是地主出身,张闻天也是宗族富农,高官们没几个是正经的贫农,那些军人出
身的贫农多,毕竟那年头上军校都包了
v*****s
发帖数: 20290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富平之战人物小记(上)
富平之战人物小记
富平之战,南宋方面齐聚五路大军,分别是熙和路,秦凤路,环庆路,永兴军路和泾原路(麟延路已失)。这五路的统制官分别是刘锡,孙渥,赵哲,吴玠和刘锜,刘锡为都统制。这里面作为富平之战的关键人物刘锡和赵哲,一般史料并不多见,生平作为模糊,但可以说他们俩的行为实际上才是富平之战的决定性因素,而这其中又有不少疑团。
刘锡,秦州人,刘仲武之子,刘仲武共有九子,最出名的当然是刘锜,史料有载的除了刘锡外还有一个刘锐,可以确定的是刘锜是九子(宋史刘锜传),其他兄弟的名字和排行都散佚了。刘锡和刘锐应该年纪比较大,因为他们的官位比较高(一个知沧州,一个平阳府都统制)。先澄清一个流传比较广的错误,金瓯缺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故意把刘锜当成了刘仲武派去青唐做质的儿子,实际上去的是刘锡,刘锡还为此升了阁门邸侯(这是一个常见的荫职官,有点类似大汉将军,岳云等很多将门世家子弟都是从这个职位起步的,刘锜是后来宣和年间受高俅的推荐担任此职的)。刘锡此后一帆风顺,建炎元年知沧州,在北方持续抵抗金兵,曾受宗泽/高
宗的命令联合敌后的民军,无果。建炎三年初,在金军的大举攻势下,仓皇南逃,中间过青州而不入直赴行在,刘...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2895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富平之战人物小记(上)
re

原路(麟延路已失)。这五路的统制官分别是刘锡,孙渥,赵哲,吴玠和刘锜,刘锡为
都统制。这里面作为富平之战的关键人物刘锡和赵哲,一般史料并不多见,生平作为模
糊,但可以说他们俩的行为实际上才是富平之战的决定性因素,而这其中又有不少疑团。
了刘锡外还有一个刘锐,可以确定的是刘锜是九子(宋史刘锜传),其他兄弟的名字和
排行都散佚了。刘锡和刘锐应该年纪比较大,因为他们的官位比较高(一个知沧州,一
个平阳府都统制)。先澄清一个流传比较广的错误,金瓯缺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故意把
刘锜当成了刘仲武派去青唐做质的儿子,实际上去的是刘锡,刘锡还为此升了阁门邸侯
(这是一个常见的荫职官,有点类似大汉将军,岳云等很多将门世家子弟都是从这个职
位起步的,刘锜是后来宣和年间受高俅的推荐担任?: 酥暗模A跷撕笠环缢常
ㄑ自曛字荩诒狈匠中挚菇鸨茏谠?/高
间过青州而不入直赴行在,刘锡自己说是因为青州人心惶惶所以不入城,我个人有点怀
疑。按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一十九)和建炎要录的共同说法,淄州和济南都曾向沧州
求救,都曾看到金军骑兵的烟尘而误以为是沧州的救兵,最后都因为沧州不发救兵而投
降。呵呵,实在是够戏剧的... 阅读全帖
a***k
发帖数: 563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富平之战人物小记(上)
顶!

原路(麟延路已失)。这五路的统制官分别是刘锡,孙渥,赵哲,吴玠和刘锜,刘锡为
都统制。这里面作为富平之战的关键人物刘锡和赵哲,一般史料并不多见,生平作为模
糊,但可以说他们俩的行为
了刘锡外还有一个刘锐,可以确定的是刘锜是九子(宋史刘锜传),其他兄弟的名字和
排行都散佚了。刘锡和刘锐应该年纪比较大,因为他们的官位比较高(一个知沧州,一
个平阳府都统制)。先澄清
间过青州而不入直赴行在,刘锡自己说是因为青州人心惶惶所以不入城,我个人有点怀
疑。按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一十九)和建炎要录的共同说法,淄州和济南都曾向沧州
求救,都曾看到金军骑兵的
入了他的军中,随张浚一起回到了他已经离开多年的家乡。刘锡官位不低,又是西军出
身,张浚没什么犹豫就推举他担任了熙河经略使,成为了方面大员。曲端遭贬以后,刘
锡作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
有些斩获,高宗在南京当兵马大元帅的时候就面过圣,很得高宗的欢心。后来还曾经作
为副使出使过金国。建炎二年,建州再次兵变的时候,叶侬叛军席卷福建,并一度攻入
浙江。赵哲作为主要的领兵
路经略使全部换成了武人,之前的环庆经略使王似熙河经略使王倚泾原经略使席贡秦凤
经略...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富平之战人物小记(上)
赞!
史版多出这种东西才名副其实。

原路(麟延路已失)。这五路的统制官分别是刘锡,孙渥,赵哲,吴玠和刘锜,刘锡为
都统制。这里面作为富平之战的关键人物刘锡和赵哲,一般史料并不多见,生平作为模
糊,但可以说他们俩的行为实际上才是富平之战的决定性因素,而这其中又有不少疑团。
了刘锡外还有一个刘锐,可以确定的是刘锜是九子(宋史刘锜传),其他兄弟的名字和
排行都散佚了。刘锡和刘锐应该年纪比较大,因为他们的官位比较高(一个知沧州,一
个平阳府都统制)。先澄清一个流传比较广的错误,金瓯缺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故意把
刘锜当成了刘仲武派去青唐做质的儿子,实际上去的是刘锡,刘锡还为此升了阁门邸侯
(这是一个常见的荫职官,有点类似大汉将军,岳云等很多将门世家子弟都是从这个职
位起步的,刘锜是后来宣和年间受高俅的推荐担任? 酥暗模A跷撕笠环缢常ㄑ
自曛字荩诒狈匠中挚菇鸨茏谠?高
间过青州而不入直赴行在,刘锡自己说是因为青州人心惶惶所以不入城,我个人有点怀
疑。按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一十九)和建炎要录的共同说法,淄州和济南都曾向沧州
求救,都曾看到金军骑兵的烟尘而误以为是沧州的救兵,最后都因为沧州不发救兵而投...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9677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亡的太可惜了

。但给钱了?
再给你看看史兵部的策略,不就是借虏平寇么
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
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使问讯吴大将军,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谊于草莽也,诚以大夫
无私交,《春秋》之义。今倥偬之际,忽捧琬琰之章,真不啻从天而降也。讽读再三,
殷殷致意。若以逆成尚稽天讨,为贵国忧,法且感且愧。惧左右不察,谓南中臣民偷安
江左,竟忘君父之仇,敬惟殿下一详陈之。
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真尧舜之主也。以庸臣误国,致有三月十九日之变。
法待罪南枢,救援无及,师次淮上,凶闻遂来,地坼天崩,川枯海竭。嗟乎,人孰无君
,虽肆法于市朝,以为泄泄者之戒,亦奚足谢先帝于地下哉!
尔时,南中臣民哀痛,如丧考妣,无不抚膺切齿,欲悉东南之甲,立剪凶仇。而二三老
臣,谓国破君亡,宗社为重,相与迎立今上,以系中外之心。今上非他,即神宗之孙、
光宗犹子,而大行皇帝之兄也。名正言顺,天与人归。五月朔日,驾临南都,万姓夹道
欢呼,声闻数里。群臣劝进,今上悲不自胜,让再让三,仅允监国。迨臣民伏阙屡请,
始于十五日正位南都。从前凤集河清,瑞应非一。即告庙之日,紫云如盖,祝文升霄,
... 阅读全帖
h**********e
发帖数: 2973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的确乏善可陈
嘉庆也许还见见几个大学士。万历是不见的。
j******u
发帖数: 1968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乾隆帝平定准噶尔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unjichu (满洲正黄旗毛-邓-我党轮,义务五毛),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乾隆帝平定准噶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23 11:23:00 2011, 美东)
http://www.chinaxinjiang.cn/zl/lsgc/1/t20100916_651172.htm
清代新疆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乾隆帝先后平定天山以北准噶尔部达瓦齐割
据政权及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平定天山以南布拉尼敦与霍集占(史称大小和卓)的叛乱
,完成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统一新疆的大业,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达到了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
准噶尔是我国西北厄鲁特蒙古的成员。明末清初,厄鲁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
、都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分别活动于乌鲁木齐河谷、伊犁河谷、额尔齐斯河两岸和
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一带。后准噶尔部崛起,成为四部之首。土尔扈特部西迁伏尔加
河下游后,都尔伯特部分出辉特部,仍为四部,但和硕特部又大都迁往青海。准噶尔部
不仅统辖四部,还控制了天山以南,威胁青...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3419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挑战蔡伦:西汉造纸z
挑战蔡伦:西汉造纸术比蔡伦早了两三百年?
2011-08-03 15:06 看历史
李杨
地下不断“挺身而出”的证物,揭示了蔡伦之前的造纸术,一次又一次地颠覆着千
余年来的“历史定论”。
直到今天,对蔡伦造纸说,仍然有着不同的表述。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2011年5月播出的人文历史纪录片《纸的故事》,延
续传统提法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术被认为是典型的技术发明,它的发明者
是东汉的蔡伦。”
然而,当下正在中学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课本《中国
历史》,则使用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说法。书中写道,“甘肃天水的一座汉墓里,
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
,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
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那么,蔡伦到底是纸的发明人,还是改进者?
■ “纸”墨官司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纸是蔡伦(?-公元121年)发明的,主要是根据《后汉书》的
记载。
《后汉书·蔡伦传》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912
31
崇祯皇帝自杀前安排三个儿子逃亡。这三个皇子,分别是:皇长子、太子朱慈烺;三子
、永王朱慈炯;四子、定王朱慈炤。三个皇子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太子朱慈烺,因为他
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崇祯皇帝死了,明朝在法律意义上也灭亡了,这侥幸逃出紫禁城
的三个孩子从此也没有再踏进紫禁城半步,但是只要朱由检的儿子还在,明朝就还有复
兴的可能,在理论上就可以延续王朝的血脉。
李自成农民军进北京后,三个皇子作为前朝余孽,是重点提防对象,很快就被搜出
逮捕了起来。李自成率领大军东征吴三桂,朱慈烺兄弟三人也被带着,作为招抚、压制
吴三桂的砝码。可吴三桂一点都不给朱慈烺三兄弟面子,对李自成的农民军照打不误,
还引进清军,大败农民军。李自成在吴三桂和清兵的双重打击下,节节败退,放弃了北
京城。西撤时,农民军还裹挟着太子朱慈烺及两个皇子。途中,农民军在追兵和各地明
朝残余的打击下,分崩瓦解,自顾不暇,对朱慈烺等三人自然也管不了了。此后,朱慈
烺三人下落不明,从一切正史中消失了。
朱慈烺三人虽然不知去向了,但他们身上蕴含的巨大政治价值不会因此减弱。尤其
是继续坐了江山的清王朝装模作样地埋葬崇祯帝和皇后,宣称入关是“为明复仇... 阅读全帖
b*********f
发帖数: 1585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土木之变与夺门之变(上)
土木之变后,明英宗被俘,也先率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江山社稷危若累卵。于谦受
命于危难之际,力挽于狂澜之间,保卫京畿,固若金汤;击退也先,迎回先皇,遂建不
世之功,立不朽之业。然因其秉性刚直,终为石亨徐有贞等人所害。他高风亮节的一生
正如他的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希望这个帖子可以加深大家对于这首《石灰吟》的理解: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Chemistry/31351179.html
于谦一生成名于土木之变,殒身于夺门之变,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两场关系于谦以及明
朝命运的事件吧:
自靖难之役后,明朝历经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国力达到鼎盛。而后明英宗朱祁镇上台
,权宦王振开始擅政,他排除异己,扰乱朝纲,边备削弱,国力渐衰。此时,蒙古瓦剌
渐兴,西面连败察合台汗国,东面击破鞑靼诸部,进而统一瓦剌与鞑靼两大部。其后又
进一步降服朵颜三卫,并且联系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骚扰明朝辽东地区。
明朝内部发现瓦剌的动向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边防,可惜措施未加落实,瓦剌部
首领也先便发起对明朝的进攻。明正统14年(公元... 阅读全帖
b*********f
发帖数: 1585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土木之变与夺门之变(下)
明英宗朱祁镇南返后,景泰帝朱祁钰将其送至南宫(今北京市南池子)禁锢起来,派人
严加看管,并且禁止群臣朝见。
在北京保卫战后,朱祁钰委以于谦重任,于谦也有感于皇恩,“尝留宿直庐,不还私第
。”并且大力改革兵制,加强边防。此役中,另一位功臣石亨被封侯,但是他觉得自己
功劳不及于谦而独得侯位,心中有愧,便上疏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被于谦反讥道:“
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私恩。且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
,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臣于军功,力杜侥幸,决不敢以子滥功。”石亨听后恼羞
成怒,从此记恨于谦。而在开始时建议南迁的徐珵,他想在景泰帝时某个祭酒一职,但
被朱祁钰否决。由于人事安排皆出于于谦,徐珵由此而恨之,后在大学士陈循的帮助下
,改名徐有贞,骗过朱祁钰,方得任用。又因在治水中有功,被升为左副都御史。他们
于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的罪名害死于谦。
在景泰三年,朱祁钰通过威逼利诱诸位大臣,废原太子朱见深(朱祁镇子,后为明宪宗
)为沂王,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于谦加封为太子少保,后世多称呼他为“于少
保”。可是,朱见济被立为太子后一年即病逝,而景泰帝又只有此独子,国本一事遂...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4
谈谈袁伟时先生新作中与我有关的内容
(一)
近日,袁伟时先生的新作《为何、何时、如何“反帝反封建”?——答<反帝反封建是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
在香港发表,并由网友转回内地互联网(http://history.bbs363.com/2/aad.htm
。袁先生在反驳张海鹏先生的同时又顺便反驳了我几句,这里只说说与我有关的

虽然在道义上我同情袁先生,但这丝毫不妨碍我批评他的学术和作风(限于义和
团);正如在道义上我也同情民工,但却丝毫不妨碍我批评他们的不文明行为一
样。
总的来说,袁先生未能理解我的有关义和团研究理念,对我的定位也不准确,有
意或无意地歪曲了我的观点;其结果就是,他的文字并未对我构成真正的反驳。
袁先生往往对我文中不利于他的材料用三言两语一笔带过——如义和团为阻敌而
拆路的明确记载——却将大量笔墨用于反驳经过他歪曲的我的观点。有些说法和
逻辑,网友们也经常采用,我都回答过无数次了。我觉得自己跟袁先生不是在一
个层面上讨论问题。
我估计袁先生写此文时还未看过我的《再论义和团拆毁铁路电杆的主要原因——
兼回袁伟时先生》http://club.cat898.com/n...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谈谈袁伟时先生新作中与我有关的内容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10 04:38:16 2011, 美东)
谈谈袁伟时先生新作中与我有关的内容
(一)
近日,袁伟时先生的新作《为何、何时、如何“反帝反封建”?——答<反帝反封建是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
在香港发表,并由网友转回内地互联网(http://history.bbs363.com/2/aad.htm
。袁先生在反驳张海鹏先生的同时又顺便反驳了我几句,这里只说说与我有关的

虽然在道义上我同情袁先生,但这丝毫不妨碍我批评他的学术和作风(限于义和
团);正如在道义上我也同情民工,但却丝毫不妨碍我批评他们的不文明行为一
样。
总的来说,袁先生未能理解我的有关义和团研究理念,对我的定位也不准确,有
意或无意地歪曲了我的观点;其结果就是,他的文字并未对我构成真正的反驳。
袁先生往往对我文中不利于他的材料用三言两语一笔带过——如义和团为阻敌而
拆路的明确记载——却将大量笔墨用于反驳经过他歪曲的...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3192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乾隆到底是不是汉人之子?
据说是汉旗之子。
摘抄:
成书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的萧奭(shì)的《永宪录》卷二记载:雍正元年十二月
丁卯(二十二日)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册立中宫那拉氏为皇后。诏告天下,恩赦有
差。封年氏为贵妃,李氏为齐妃,钱氏为熹妃,宋氏为裕嫔,耿氏为懋嫔。
萧奭在这本书中还提出:“齐妃或云即今之崇庆皇太后。俟(sì)考。”就是说
,在当时就有人对乾隆的生母是谁提出了怀疑。
清朝政府有个规定,皇帝家族生儿育女,每3个月要上报一次,写明出生时间和生
母。每隔10年,根据出生和死亡记录的底稿,添写一次皇室族谱,就是《玉牒》。在中
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玉牒》和生卒记录底稿上,都清楚地写着世宗宪皇帝(雍正
)第四子高宗纯皇帝(乾隆),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凌柱之女诞生于雍和宫。
但是,这位钮祜禄氏是何许人?
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记载:
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尊太后圣母谕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
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该部知道。
同一件事,《清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元年(...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244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关于诛十族及其他zz
方孝孺一案,因为牵扯进去的宗戚门生很多,在当时就有“诛十族”之说,并不是后来
编造出来的。记得晁中辰那本《明成祖传》专门讨论过这个,认为没有必要替明成祖避
讳这个;
说到这儿,又想起前两天说的黄道周了,方孝孺也是做了忠臣而非良臣的例子。李贽有
一段评论的话:
“ 。。。人亦何必多读书哉?呜呼!以全盛之天下,金汤之世界,付与讲究《周礼》
,精熟《大学衍义》之大学士,不四年而遂败。可畏哉,书也。”
j*********5
发帖数: 6221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祭拜袁督帥
净说些没用的,朱元璋死后内阁变化很大,从皇帝专权到大学士内阁,皇帝的权利已经
被削减到了中国历史的最低点了
你说朱元璋是叫花子,他的子孙可没要过饭吧,你说明朝不把士人当人,我看其实明朝
灭亡的一个原因就是太把士人当人了,文人集团包括东林党不会保家卫国只会弹劾这个
弹那个,国家就毁在这批腐儒身上
l**k
发帖数: 45267
39
侍郎当然是正二品,六部九卿是从一品,大学士正一品。各省巡抚就是靠加兵部侍郎衔
才变成正二品的,不然跟布政使同级。当然,我说的是最近的那个清朝,要再往前的话
,明朝的侍郎是从二品,六部九卿正二品

Thu Feb 2 20:39:01 2012, 美东)
是算
w****j
发帖数: 5581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两次鸦片战争的军费问题
道光的时候财政很吃力。按管理户部的大学士潘世恩在道光19年,也就是1839年的奏折
,国库可以说是账目混乱,积欠严重。道光23年户部银库盗案事发时,户部存银就剩
1500万两了。就这样,两次鸦片战争,清朝前后还是拿出了大致3千万两白银的军费。
反倒是胜利者英国人,军费一共折银只有大致1300万两。清最后实际赔偿不到900万两
,就是打仗军费的三分之一还不到,这个仗打的亏透了。大清朝的军事动员的效率低下
得可怕,还不说财政上的困境已经是捉襟见肘了。
x******g
发帖数: 33885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慈禧是猪,袁世凯也是
你的台湾作者的时间表很混乱啊,不足以信。
看看这个: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40997_29293.html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40997_29294.html
袁世凯设词骗走谭嗣同以后,“反复筹思”,深感光绪帝无实权,维新派又多是些空谈
的书生,而西太后掌握权柄三十多年,朝里朝外都是她的心腹,树大根深,不易动摇。
如投光绪,必将自身不保;如靠太后,则政治地位不难取李鸿章而代之。遂于20日上
午请训后,立即乘火车回天津,直奔总督衙门,把维新派的计划全盘托给荣禄。荣禄惊
问:“子意云何?”袁答:“特以告公者欲破奸谋,卫慈圣耳。”紒紜矠袁出卖了维新
派,使西太后提前发动政变,绞杀变法运动。
当晚,荣禄入京,向西太后告变。西太后即命荣禄回天津掌握军队。次日黎明,她由颐
和园进城,径入皇宫,囚禁光绪。接着,发布“懿旨”:以光绪病重不能理事为词,宣
布自己临朝训政。下令搜捕维新派。
9月25日,西太后召荣禄进京,授以大学士,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兼管兵部事务,节
制北洋各军。袁... 阅读全帖
t****u
发帖数: 8614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慈禧是猪,袁世凯也是
您老胡乱引用前,至少也要先baidu和google一下吧!

9月25日,西太后召荣禄进京,授以大学士,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兼管兵部事务,节
制北洋各军。袁世凯奉命护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冤大头署理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是1901年李鸿章死后,接的李的位置。第二年才实授。
您老引的文章有多少credit,可想而知了。
K*****y
发帖数: 1793
43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辟土封疆,寻良臣牧之。今平西郡王
协办大学士薄,世受国恩,先帝简拔,以为渝州巡抚,鉕料薄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罔顾君恩,阴以歌咏纳江后余孽,私蓄党羽,残害同僚,犹复暗结甲兵以图不轨。
渝州臬台王,薄之私党,知其秽事,乃欲出首,薄迫之夜奔夷馆,
遂成国丑。熙来乃国朝元勋之后,圣恩浩荡,不忍斧钺相加,犹引颈西向,望其迷途知
返。孰料其丧心病狂,变本加厉,妖言惑众,挟余孽鼓噪以辱君相。丧心病狂,无以复
加。
即日免其巡抚,交上驷院,着宗人府大理寺刑部三司会审详查。
钦此。
K*****y
发帖数: 1793
44
没办法,政治局委员对应的只有协办大学士。
薄说难听点,顶多算贝勒,但是被人平西王平西王的叫,只能给按个郡王。

郡王
途知
以复
j***j
发帖数: 9831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显陵
世界文化遗产 - 明显陵
http://baike.baidu.com/view/40900.htm
百度百科
明追谥恭睿献皇帝朱佑杬的陵墓。在湖北省钟祥县城北 7.5公里的纯德山。明正德十四
年(1519年)开始修建,至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成。
明显陵( Xianling Mausoleum of the Ming Dynasty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
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
年,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
.8米,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
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
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
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 阅读全帖
b*****2
发帖数: 11103
46
崇祯杀的大学士还少啊
t******o
发帖数: 2792
47
当然唐宋都和真正的君主立宪相差甚远,我是和明比较。
唐宋都有宰相,这和明朝就是本质的区别了,虽然也有斜封墨敕,但唐宋基本都信奉“事不出中书,是谓乱政”,这个显然比大学士只是皇家秘书(绝大多数)的明朝更接近有限君权。
v*****s
发帖数: 20290
48
我宋当然是这样的,所谓与士大夫治天下。唐也是这样的?我很怀疑啊。安史之前,不
要说太宗,武后,玄宗这些英武雄主了,就是高宗这样的懦弱之辈,对相权的全面压制
也是无疑的。安史之后就更别提了,那是太监和藩镇的时代,连皇帝都是小鸡一只,何
况宰相呢。
我个人的感觉是皇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的。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原来的相位
改成荣衔高搁,用自己的低品阶秘书来充当真正的宰相。比如汉朝的时候,丞相是可以
自己开府的,尚书不过也就是个皇帝的秘书。东汉的时候,设尚书台,而以尚书令为实
际的宰相。后来尚书省权力太大,又增设中书和门下分权,真正的权力反而转移到了中
书(原来也是皇帝的秘书,所以叫中书)的手里,三省又慢慢混一,宰相变成了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到明,废宰相而设大学士,到清,设军机处行走都是一样的思路。
这里面的这个相权持续下降的曲线可能也就在我宋那几百年是个平台。
t******o
发帖数: 2792
49

这个话题够复杂,我也就知道点皮毛。
宋对士大夫特别优容,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不杀士大夫”的太庙誓言,或者老赵家的遗传背景就是多数比较宽厚温和。
但这不等同于宋的相权就超过唐,如果从体制层面看,一般来说,宋对相权的压制还超过唐朝,当然主要说的是乱前的唐朝。
唐三省六部是比较成熟的,中书制定政策,门下副署或封驳,尚书执行。国家大政由宰执在政事堂决定,诏书草好会让皇上画押签字,皇帝一般只有同意权,不参与决策,顶多批几句,而宰相们的决议基本也是定稿,是为“熟拟”。皇上要有什么决策,必须要通过中书门下,当然绕过政府的皇上手诏也是有效力的,但当时上不了台面。武后时那位刘学士就说“不经凤阁鸾台何为敕”,虽然刘事后被杀,但这种观念已经成为规矩,接下来几百年一有违反总有类似的声音冒出来,这在明清是难以想象的。
宋袭唐制,架构相似,但经过晚唐五代一闹腾,很多就似是而非了。虽说元丰改制前后有差异,但基本都是细枝末节,最关键的是宋的政事堂给皇上的不是“熟拟”了,而是“劄子”,就是宰相们给皇帝几条意见,是草稿非定稿,皇上不但有同意权,还有参与权,即是最高决定权。另外宋初开始时宰执还能沿唐... 阅读全帖
t******o
发帖数: 2792
50
前面说的违法是指违反祖制。
唐宋宰相通过中书门下行使职权,据唐六典,中书门下的职责是辅佐天子统大政。关于中书省一条还特别说明:“国政枢密,皆委中书,八座之官但受其成事而已。”明确宰相位在六部之上,虽说宰相对各部的控制程度根据情况常有变化,但总体上有统辖、监督之权。
明朝初中书省也是如此,所谓宰辅振举大纲以率百僚,但废除宰相制度时,朱元璋说得很清楚:“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就是明朝的祖制。后来内阁作用增大,阁权开始压过部权,但也是只敢作不敢说,因为祖制不允许有类似内阁的机构凌驾于六部之上。
到了嘉靖万历,内阁权力日重,但说到底,内阁从来不是一个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和当年的中书省不可同日而语(明初六部是中书省的下属机构,而内阁则是翰林院的附属,大学士只是五品官)。而张居正主政的时候,却明确要以内阁控制六部。所以有人劾他,说:“居正定令,抚按考成章奏,每具二册,一送内阁,一送六科。抚按延迟,则部臣纠之。六部隐蔽,则科臣纠之。六科隐蔽,则内阁纠之。夫部院分理国事,科臣封驳奏章,举劾,其职也。阁臣衔列翰...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