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大杂院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s
发帖数: 70028
1
卖菜作家
他究竟背负着怎样的故事离开家乡?他对贫穷的观念与记忆是什么样的?他在一个陌生的大城市又怀着怎样的企望?若不是边卖菜边写日记而成为“网络红人”,若不是老家的安徽人民出版社新近为他出版了《卖菜叔日记》,现在西城区天陶菜市场卖菜的41岁农民工姚启中,应如这城市中的众多外来工一样默默无闻,尽管他们在维系城市正常运转过程中不可或缺。
打工就是揭不开锅去要饭
老姚的新书《卖菜叔日记》,总体分两部分,一是对于以往农村生活回忆的“家贫史”,二是自己来北京打工的艰辛与收获以及孩子如何在学业上取得进步的“励志史”。
2007年刚开始写作时,老姚频受嘲笑与不理解,甚至被人称为有点“神经病”。尤其在书写以往“家贫”历史时,更是如此。与他在老家安徽阜阳结婚、后来北京共同奋斗的妻子一开始也持同样观点。她说:“他写以前家里太穷了的那些事,讲出来有啥用啊?他是个老实人,(既)倔也笨,我也怕他写这些惹出来什么事。他又是小学文化,写错了,一遍遍又是涂啊,他这几年就是写这个,我都看不惯了刚开始。”
老姚有老姚的对策,他说:“我每天都偷着写。每天早晨起来,她在我左边吧,我就把纸夹在右边;她转到右边吧,我就把纸夹到左...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
《新闻1+1》2013年8月19日完成台本
——拆除违建:一阵风?还是一拆到底?
(节目导视)
解说:
邻居投诉无果,物业调解无力,城管执法无门,但一经媒体报道,长达6年的空中别墅已经开始拆除。
物业管理人员:
屋里有工人,他们不开门出来,干活干好几天了。
解说:
318处违建房被冻结,近八成别墅豪宅存在违建,北京市展开打击违建专项行动,政府出台的五大步骤中,媒体曝光仍是一把杀手锏。
当地居民:
当时造好了就曝光,城管全部来了叫他拆掉。
解说:
一栋栋商品住房拔地而起,一处处私搭乱建无人问津,明目张胆的违法背后,究竟是谁的失职?《新闻1+1》今日关注拆除违建,为什么那么难?
评论员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不管多好的事,如果抓起来的时候都是一阵风,但是过后就没人再管了,那么再好的事也不可能结出好的结果来,比如说今年4月中下旬就开始的整治中国式过马路,那当时雷声是相当的大,其实那几天雨点也是相当的大,又是罚款,又是新闻单位的跟进等等,但是没多久这股风就过去了,今天下午我们随便就在北京找了几处路口,一拍摄结果发现,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记者:
您知道...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3
审判长:对这一部分,还是尽可能地突出重点,因为你的辩护人还要进一步发表辩护意见。
被告人:对.关于王立军,有几个基本事实.首先,1月28日我是初次听到此事,并不相信谷开来会杀人,我跟11?15杀人案无关,我不是谷开来11?15杀人罪的共犯,这个大家都认可。实际上谷开来3月14日她在北京被抓走,在这之前她一直非常确切地跟我说她没杀人,是王立军诬陷她。我在1月28日初次听到这个事时我不相信她会杀人,第二个事实,免王立军的局长,是多个因素,一个,我确实认为他诬陷谷开来,但我并不是想掩盖11?15,我是觉得他人品不好。因为谷开来和他是如胶似漆,谷开来对他是言听计从,那王立军也通过与谷开来的交往中打入了我的家庭,那现在发生这么严重的事,作为一个起码的人,要讲人格的话,你干吗不找谷开来商量,而跑我这里来说这些话?第二个免他的原因,是他想要挟我,他多次谈他身体不好,打黑压力大,得罪了人,其实这是在表功。第三,徐某某给我反映了他有五六条问题,有记录。实际上免他是有这些原因的,绝不只是一个谷开来的原因.这是多因一果。
被告人:第三,免王立军的局长和书记不能够简单的说是免,实际上是工作的调整,实际上所有的...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
20年来,胡同游已变成中外游客认识北京的窗口
最具老北京风韵的北京什刹海地区是中外游客争相造访的必到景点,而在这里,老北京特色旅游项目三轮车胡同游又被看作是游客了解老北京文化的第一站。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什刹海三轮车胡同游至今已经推出近20年。20年来,京师的文化历史在来自我国五湖四海的车夫们的舌尖上传承着。“三分看七分讲”,车夫们口中的“京味儿”如今是个什么样子?
皇城脚下,京城子民,提笼架鸟,打拳垂钓,闲适而有特点的生活,这幅图景在西城区的什刹海地区就能找到。不少外地人、外国人就是奔着这股子北京味儿来逛的。
胡同游是什刹海的一大特色,也是品牌,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已经有着近20年的历史了。目前,什刹海胡同游登记在册的三轮车共有300辆。其中只有八名北京人,他们被称为“后海八爷”。他们的名气已经成了品牌中的品牌。其他的车夫则来自中国的五湖四海,河北、河南、陕西、东北,其中以山西人较多。
“三爷”爱讲胡同故事
规定40分钟却讲了一个半小时
三爷被称为“后海八爷”中讲解“最北京”的一位车夫。北青报记者有幸坐上了“三爷”李永浮的车。深黄布衫、黑色灯笼裤、千层底布鞋,穿着上三爷与其他车夫...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5
想住老北京胡同,通常要付出比住楼房还高的代价。一位朋友指着他家楼顶的天台,说:“不如你在上面搭个蒙古包住呗!”朋友的一句玩笑话,让承受着房租攀升压力的黄莉莉灵机一动,开始搭建她的蒙古包之家。
黄莉莉:
大家都知道,想住老北京胡同,通常要付出比住楼房还高的代价,一般房租从3000块起跳(别忘了不包括中介费),不一定有独立卫生间,有也不一定能上大号,而房子采光是否良好、有没有厨房、需不需花很多钱做装修,都只能凭运气。刚来北京一年的我,想搬出当时在大杂院里老鼠笼般大的独室,却找不到我能负担得起的更好的地方。
还在纽约的时候,我曾租下整个两室一厅的公寓,分别将两室都租出去,自己在客厅用窗帘围出一个睡觉的空间,如此才能在想住的布鲁克林闹区边儿上,付每个月不到300块美金的房租住了两年。可能是习惯了这种简易帐篷式的住法,所以当在北京面临无家可归,一位好心肠的朋友指着他家楼顶的天台,开玩笑说:“不如你在上面搭个蒙古包住呗!”的时候,这个玩笑听起来反而像一个最棒的办法。
o***s
发帖数: 42149
6
近日,大张伟接受《Vista看天下》杂志专访,谈到自己对目前现状,虽然依靠《大咖秀》逗得观众开心,但成就感很低,对于一个歌手,这是人生失败到最低谷干的事。对于乐坛,大张伟认为在中国有才华也容易被埋没,比如窦唯。而韩国歌曲的MV就是给女人看的毛片。以下是《Vista看天下》专访全文——
83年出生的大张伟15岁就成了“花儿乐队”主唱,26岁乐队解散,因为出道太早,总感觉他已经历过大红大紫又起伏跌宕的星途。参加“大咖秀”算是展示了他在唱歌之外的另一面才华,他自嘲说人生是没得规划的,“我15岁喜欢摇滚、组乐队、出唱片,再怎么规划也不会规划到自己30岁的时候要模仿蔡琴吧?”
他厌恶表演,“大咖秀”提供了他一个绝好的舞台——虽然每次长达数小时的化妆把他变做了别人,但内里仍是那个现实的他,他只需要真实呈现出台下的状态就能逗乐别人。“这可能就跟我是北京人有关系,因为我南城人就是好低俗。我跟你说,他们大院的以前找对象,一说你是南城的,都不跟你谈恋爱。但是我们南城也有范儿的,三环外的绝对不跟谈。”
大张伟天生有那种北京人自嘲的勇气,和懒散不上进的气质。他喜欢郭德纲相声和冯小刚的电影,觉得前者超有才华,“...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7
在北方不少城市,“煎饼果子”是很多人早餐的重要选择,但是热腾腾、香喷喷的煎饼中夹着的那层薄脆,看似并不起眼,却来历可疑。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日前对薄脆市场进行了暗访,结果令人揪心。薄脆的背后,是让人觉得沉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这薄脆你就搁一个月都坏不了”
在北京,每天早上8点半正值上班早高峰。地铁、公交车站旁的早餐点,很多赶着上班的人们都要排队买煎饼。记者观察发现,仅在宣武门向西的路上步行10分钟,就有5家卖煎饼的早点摊,生意都很红火。摊一个煎饼,往往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将面粉摊成煎饼,抹上面酱、撒上葱花,塞进一张薄脆,从中间折起即可食用。很多上班族表示,煎饼现场制作方便快捷,是早餐的主要选择之一。但当记者询问煎饼里的薄脆是否卫生时,不少市民表示确实有些担心,有些市民甚至表示买煎饼干脆不放薄脆。
这些看上去色泽金黄的薄脆是否真的安全?带着一些顾客的疑虑,记者在搜索引擎上输入“薄脆批发”的关键词,搜索到了约90万个结果。几经辗转,记者联系到了一个批发薄脆的商贩。待记者提出想要订购两箱看看货,批发商表示马上就可以拿货。
在北京南二环的一处工地附近,记者见到了这个商贩,面对记者对薄脆是否安...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8
“小鸽子”扮演者胡雅斯
一部电视剧的影响力到底多大,今年《甄嬛传》造成的轰动就可见一斑,但是有一部剧就是《甄嬛传》也是小巫见大巫,那就是《还珠格格》。
16年前,琼瑶的一部《还珠格格》创造了了万人空前的收视神话,直到现在它还是一遍一遍被重播,成为几代人的记忆。《还珠格格》的爆红成就了不少人,赵薇、林心如、范冰冰、苏有朋等如今都是一线,在演艺圈十多年屹立不倒。而它的造星奇迹不仅仅是捧红了剧里面的阿哥、格格、皇上、妃子,也让宫女、太监、大杂院老老少少都成为了娱乐圈的熟脸路人变明星。
还记得《还珠格格第二部》里的“小鸽子”吗,和赵薇扮演的“小燕子”对手戏不少,因此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她的扮演者胡雅斯,在拍摄《还珠格格》前,就是小有名气的童星了,也拍过不少广告,而还珠格格则让她可爱的形象家喻户晓。
还珠之后,胡雅斯也拍摄了《笑傲江湖》、《青河绝恋》等电视剧,之后便远离娱乐圈消失在大众的视线里。
对于很多“还珠迷”来说,她现在到底如何呢?从新加坡南洋初院毕业后,胡雅斯现在是德国明斯特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并没有再回到娱乐圈的打算。
c***s
发帖数: 70028
9
这个当年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的地方,因附近聚集外交公寓群,逐渐北京夜生活主要场所之一。
可过去那个三里屯死于2005年开始的一场拆迁。新建成的三里屯太古里2008年建成后逐渐成为北京的时尚地标。现在的三里屯,高潮与失落同时发生,任何原始的欲望都能在这里找到出口。在这里,很多人都是一个人,他们通过与陌生人的亲近寻找慰藉,和现实里缺失的存在感;在这里,你是谁在这里根本不重要,也没有人会记住你
有人在三里屯的酒吧里晃了1个小时酒杯,就为了和坐在2米外的异性递个眼神;一个穿着紧身衣的男人,他的紧身裤破着好几个洞,头上顶着的黄发挡住一边眼睛,他在拿着单反的街拍摄影师面前来回路过了两遍,终于如愿以偿地被街拍;一个女孩拿着英文菜单,流利地点了一桌西班牙菜,她的英文是纯正的美音,普通话却带着山东口音;北街的酒吧的钢管舞表演,一个裤腰带快扎到胸口的大叔,戴着金丝边眼镜(小编注:这是在说谁呢?)、叉开双腿,举起手机对着空中的女孩拍照。
在4公里以外的北京簋街上,两个刚刚吃完麻辣小龙虾的游客到处问:“三里屯咋走?有没有公交车到?”
三里屯是北京“神奇的存在”。
这个当年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的地方,位于北京朝阳区...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10
坐在记者面前的张一山,刚刚经历了一天的通告,采访的当下是晚上10点多,这是他今天的最后一项工作。虽然,今年才24岁,但他已经是个出道16年的老演员了。
当年一部情景剧《家有儿女》,让“刘星”家喻户晓。之后的几年,张一山经历了一段在外人看来略显尴尬的“长残”期。转型一向是童星面临的最大问题,不适合、也不喜欢走“鲜肉”路线的张一山,曾尝试过不少角色,但都反响平平。直到今年,网剧《余罪》的火爆,让大家突然意识到,“刘星”长大了,现在要叫他“二哥”。
北京老炮儿
90后的身体 70后的思维
1992年,张一山出生在北京西城的一个大杂院里,胡同生活是他从小的记忆。每到夏天,大爷们会在家门口的路灯下下象棋,男孩子有的踢球、有的上房,女孩们则会踢毽子、跳皮筋。到了冬天,家家墙根都摞满了蜂窝煤和冬储大白菜,空气里的煤火味让人觉得特别亲切。“这个场景我特别喜欢。”即使到了现在,张一山依然住在自家的回迁房里,因为这里有老邻居、老街坊。夏天时他依旧会穿着大裤衩,光着膀子,趿拉着拖鞋,在大排档里和哥儿几个喝酒聊天。
他说自己是宅男,但“不玩网游”只是“爱在家呆着”,因为“觉得哪都没有家里好”。他的朋友觉得他像...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11
受电影《京城81号》等艺术作品影响,北京朝内大街81号院从修缮到出租,一直备受关注。今年3月,北京青年报记者曾从中介处获悉,院内东西两栋楼修缮后计划对外出租,年租金约为1000万元。近日,有网友发文称,“传说中的朝内81号已经租出去了”,消息随即引发众多网友热议。6月19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院内有东西两栋楼,东楼已有人进出办公,工作人员自称属于房屋产权方。西楼目前仍在招租,产权方工作人员介绍,倾向于租给文化出版行业的公司。
爆料
朝内81号院
已经有人“入驻”
由于网络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影响,朝阳门内大街81号院在网上长期被冠以“鬼屋”之名,并在网络上引起众多探险爱好者关注。因此,朝内81号院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2016年年底,荒废10多年后,朝内81号院完成修缮工作。修缮后的“鬼屋”一改昔日的荒宅模样。同时,院内东西两栋楼开始在房产网站上招租,年租金为1000万元。房产中介曾告诉记者,招租信息发布后,每周都会有一两组客户前来看房。
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已经有租户入驻朝内81号院了。该消息随即在网上走热。记者检索房产网站,发现目前招租信息仍显示是东、西两栋楼,建筑面积为2348....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12
她曾是绽放于乱世的一朵娇媚的夜来香,可在那个特殊年代,她作为一个日本人为何能瞒天过海,成为红极一时的中国女明星?下面,与大家一起回忆关于民国奇女子李香兰的故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为此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战终于结束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汉奸、卖国贼、日本特务进行了大规模的检举和军事法庭审判,也开始从电影、戏剧、新闻界揭发文化汉奸。其中最著名的、最轰动的就是以《夜来香》一鸣惊人的李香兰,当时她年仅25岁。
李香兰被捕的消息一时在民间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六天前她还在上海国际赛马场,举办了一场盛况空前的音乐会,倾情献唱《夜来香》,那曼妙的歌声,似乎还回响在人们的耳畔。然而,如然间风云巨变,这个风华绝代的大明星,竟然被作为汉奸抓紧了上海虹口大杂院的收容所里面,软禁起来了。而且她的名字和当时最有名的女间谍川岛芳子一起并排登在了报纸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45年11月,上海国民党军政处第一次传唤李香兰,审讯官逐一质询她作为文化汉奸的罪状,而坐在对面的李香兰却一言不发,只是低头沉默。看起来似乎有些心不在焉,直到审讯官提到了她出演的一部电影《支那之夜》,她... 阅读全帖
e*******l
发帖数: 33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的中国 (1)
一直想写这个话题,很久了,尤其是踏上米国的那一天开始。不知道发在那个版好,这
里有些熟面孔,就这儿吧。
我其实是在一个fairly low cultural的环境下长大的,外省小城市,父母虽然是所谓
高级知识分子,但是母亲非常家常,对政治毫无兴趣,父亲因为吃过家庭出身的亏,很
少跟我提起国家大事,我小时候住过较长的地方有两处,一个院子就是一个大杂院,标
准小市民的环境,N家人有N!次吵架(印象最深的有一个老太太,居委会的,可以在一
个小时内用男女生殖器骂人不重复),另一处是爸爸单位的楼,楼上住的一小女孩,整
天和一堆“不三不四”的人(我爸爸的话)混着,不料今天她成了一著名明星。
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成了一个愤青(当然,现在已经不是了)。
小时候(上大学之前)去的地方很有限,所以对中国的了解极为有限,可能是青春期的
原因,对国家大事特别关心,“六四”的那一年我正上高中,那是我对世界看法改变的
关键一年,我迄今还记得那闷热的夏天夜晚,有一种五雷轰顶,极其矛盾,极其不知所
措的感觉。
上了大学之后,有了阅历,开始知道中国有多大,印象最深的就是好多次坐几十个小时
的火车,几乎横
e*******l
发帖数: 33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的中国——整理版
(1)
一直想写这个话题,很久了,尤其是踏上米国的那一天开始。
我其实是在一个fairly low cultural的环境下长大的,外省小城市,父母虽然是所谓
高级知识分子,但是母亲非常家常,对政治毫无兴趣,父亲因为吃过家庭出身的亏,很
少跟我提起国家大事,我小时候住过较长的地方有两处,一个院子就是一个大杂院,标
准小市民的环境,N家人有N!次吵架(印象最深的有一个老太太,居委会的,可以在一
个小时内用男女生殖器骂人不重复),另一处是爸爸单位的楼,楼上住的一小女孩,整
天和一堆“不三不四”的人(我爸爸的话)混着,不料今天她成了一著名明星。
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成了一个愤青(当然,现在已经不是了)。
h*******s
发帖数: 80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今古山河无定居(一)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我小的时候在一个小商埠里长大,“市井”大概是形容我们的城市氛围最好的词了,永
远臭气熏天的菜市和聚集闲言碎语的水井。我对我长大的大杂院的最深刻回忆是全院N
家人吵架的可能性是N!。幸好旁边有一条长江,就好象《约翰·克里斯托夫》篇首描写
的莱茵河(顺便说一句,最近常去欧洲看到这条河,觉得这种古老的市井生活全世界都
差不太多,而河流对于解救人在其中无可救药的灵魂的意义也差不多)。在长江边上捡
破烂是我辈刁顽常干的事儿,在哪里我捡到过彩色玻璃,奇形怪状的石头,死狗的头骨
,还看见过从上游漂过的死人,那一刻我并不觉得害怕,只是突然有一怔的感觉,很多
年后,还想起呜呜的汽笛响起,成群的海员们从栈桥上威风凛凛地走过,滔滔的江水流
去,让我向往着无穷的时间和空间。
有一天一个玩伴神秘地告诉我他在江心沙洲上捡到一块玉,并且炫耀地拿出来给我看,
装在一个小火柴盒里,果然像是年代久远的玉,有古朴的花纹,擦出的一角绿油油的,
而且像是蒙满了多年的水垢。那个时候我还不
m********y
发帖数: 21909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为史版讨论提供素材(谁帮转一下): 我看大饥荒 by 芦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20 17:31:34 2011, 美东)
我比较喜欢的是结尾这句:"这种无聊争论看多了,让我不能不感到悲从中来:日本人
究竟杀了多少人,大饥荒究竟饿死多少人,TMD永远是个谜,这世上还有比中国人的
命更贱的么?!"
以下全文引:
我看大饥荒 by 芦笛
刚才进来看了一眼,好家伙,阿随把我弄进导读去了。不仅如此,在我点了思云的死穴
之后,湘君还要称赞他那图三与图四的对比确有见地,小咱则跟我抬根本就不存在的杠
,看来不回答一下还真不行。
先说思云那奇文。他的质疑唯一有点道理的,乃是逐年的人口总数和该年的人口自然增
长率不符,那就是支持所谓“造假”的依据。虽然我没有自己去验算,但相信思云虽然
数理一塌糊涂,又不幸在文明沙漠倭国中接受教育(负教育?),总还不至于忘记了小
学算术,所以懒得去验算,假定他辛辛苦苦算出来的是正确的吧。
即使如此,那又说明了...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袁腾飞为什么如此仇视明朝?
从他的大杂院口音能听出来
b****r
发帖数: 2555
18
☆─────────────────────────────────────☆
xlzero (Megatron) 于 (Wed Aug 17 19:54:19 2011, 美东) 提到:
看了他视频的都清楚他讲古代史时,对隋唐赞不绝口,还上百家讲坛讲两宋,对清朝皇
帝也是称赞,唯独对明朝他宣称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还有把明朝十六个皇帝说
成十六个混蛋,朱元璋这样的被他咬住出身说是最卑贱的皇帝,武宗,嘉靖,万历在他
嘴下都是极尽可能的贬低,为什么呢?他和明朝有什么仇么?
☆─────────────────────────────────────☆
Ranma (ranma 1/2) 于 (Wed Aug 17 19:55:27 2011, 美东) 提到:
不如此不出名啊

☆─────────────────────────────────────☆
xlzero (Megatron) 于 (Wed Aug 17 19:59:18 2011, 美东) 提到:
问题是他给学生讲课阿,又不是出去讲座贬低明朝
而且他如果想出名,完全可以把隋唐骂一遍,把贞观...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9629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国六十年衣食住行的变化
衣:从布票到品牌
衣着是人们展示自己的第一品牌。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穿什么式样的衣服与衣服的
质地、品牌及色彩搭配,都是他或她职业、收入与品位的潜在表述。然而从建国初期到
文革结束这差不多三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穿衣标准仅限于中山装、建设服,还有军便
服和工作服,服装颜色也是以蓝、灰、黑以及军绿色为主。夏天是白衬衫加蓝裤子,连
穿裙子的女性都不多见。   之所以在穿着方面如此单一,除了与当时的政治背景和
社会环境有 衣服的变化漫画
着直接关系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轻纺产品匮乏,市场供应紧张,人们购买成衣或布料都
需要布票。   布票诞生于 1954 年,消失在改革开放的 1983 年冬。曾经主宰过老
百姓三十年的穿衣大事。这不起眼的方寸票据全国没有统一式样,一般为长方形,为 2
.3cm × 5.2cm 的票幅。面额分一寸、五寸、一市尺、五市尺、十市尺不等。发放布票
时一律以该年 11 月底的正式户口人数为准,每人每年棉布定量 14.5 市尺、棉花 5
市两。这样的供应量,还包括被褥用布,确实很难保证每人每年可以添置一件衣服。再
加上布的供应品种很单调,无非是卡叽布、华达呢、灯芯绒、漂白布等...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3402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胡同风情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934
王克斌
北京崇文区药王庙前街二巷在西侧有4个小院,我们住在二号。胡同东侧是两个大院的
后墙。靠南的是个大杂院,院门在受禄街口,除了杂散的居民外,内有两家民营企业,
一个是大兴煤铺,担负着周围取暖和做饭用的固态燃料,用通俗的话就是一家摇煤球的
。那时,还没有实现机械化,把煤粉浇上水和成煤泥,在地上铺平后切成方形小块,再
放到一个直径1.5米的扁筐中,几个人摇来摇去,把煤泥摇成球形,晾干,便于运输和
使用,100斤煤球1元05分钱,冬季每户用煤量大约500斤。另一家企业是屠宰场,听说
,把驴带到这里后,先在驴的头部打一闷棍,然后下刀,业主姓杜,他的二儿子叫顺子
,长着一双扇风大耳,和我们是同龄的好朋友。解放后,没几年,屠宰场就搬迁了,以
至于我没看过杀驴的惨痛场面。我父亲读过几年私塾,当然知道昔孟母,择邻处的典范
,他却在屠宰场后身申办了永久居留,大概也是出于无奈。好在,我们没搬,屠宰场走
了。否则的话,按近朱者赤的基本原则,我长大了说不定会成为一位毛驴的职业杀手...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58
21
实在不喜欢红楼梦贾哥哥林妹妹的无病呻吟。谁在乎被谁评为所谓的四大名著。就一个
大杂院里头勾心斗角那点破事。真心读不下去
s*******w
发帖数: 2257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成败皆由他---闲扯汪东兴 zt
成败皆由他---闲扯汪东兴 2015-08-24 00:36:42

日前,毛爷生前最信任的心腹汪东兴,以百岁之寿走完人间。 终其一生,汪东兴忠心
跟随毛爷三十年,小心万分地伺候毛爷。汪东兴的朝廷官位不很高。但作为毛爷心腹,
他位居红帮神经中枢,掌管红帮机密,执行毛爷旨意,让许多红帮大佬们也惧怕三分。
如果把他的红朝官衔套用大清王朝的官衔表示的话,大概相当于紫禁城总管,御前带刀
行走,再加上个中枢按察使之类的。比起水浒里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毛爷的党
军总参谋长罗瑞卿杨成武等人来,那就差的远去了。但是汪东兴前三十年效忠毛爷,属
少数一直得到毛爷宠信的心腹。那罗瑞卿和杨成武先后被毛爷拿下成为囚犯。 在毛爷
手里不倒,本身就极不容易。
毛爷死后,汪东兴立刻伙同毛爷钦点的接班人华爷和红朝元帅叶剑英搞宫廷政变,把毛
爷的未亡人江青和一干毛爷宠臣们抓起来,从而扭转红朝局势,无意中为后来的邓爷复
出铺下道路。至于邓爷复出上台后推行改革开启三十年发展奠下复兴基业,功劳自然归
邓爷名下,但是没有华爷点头汪东兴下手的宫廷政变,就没有邓爷的复出也是事实。
汪东兴小兵立大功,利用其御...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评书版中国革命史
中午听评书是小学记忆里的几件大事之一 。
班主任摸透了孩子们的心理,总选在上午第四节课以后拖堂,因为她知道今天是岳云将
要大战金单子或者高宠准备挑第十二辆滑车的日子。她不紧不慢如数家珍般地指出谁谁
谁上课说话做小动作啦,谁谁谁在课间追跑打闹啦,谁谁谁的座位底下有铅笔屑啦。看
着男生们抓耳挠腮憋不住要尿裤子的模样,她心里一定无限满足。
回家半路上评书就开始了,只能趴在人家窗跟儿底下把评书听完。那时候,整条胡同里
都回荡着刘兰芳中气十足字正腔圆的声音,我也融入了书中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吊死
鬼儿(槐蚕)落在肩膀上都不知不觉。
后来在收音机里搜到一个河北台,每天一点钟播单田芳说的《隋唐演义》。听惯了刘兰
芳的东北口音,开始对这副卖耗子药的嗓子颇有些不适应,不过后来还是被故事情节深
深吸引了,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可以马踏黄河两岸鐗打三州六府,手使八百斤的大锤把
同一路队的小猪头打得抱鞍吐血,看他再敢抢我的拔根儿。
评书听多了,发现打天下几乎是一个套路。
时代背景
时逢百年不遇的水旱蝗灾,当局者依然横征暴敛,最终官逼民反,揭竿而起。大清朝亡
了以后,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
主公
...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4860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郭德刚事件说明HOA还是有必要的
据说除了郭德刚,还有好多在公共区域圈建的.这帮土鳖大款,
买了别墅,还纷纷建凉亭,小庙.生生把个地中海风格的别墅区
搞成了大杂院.
a***o
发帖数: 27
25
我所认识的刘小波
徐星
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刘小波恶骂钱钟书的文章,不久又看到了一篇署名钟凝的文章反
驳刘小波。刘小波这个久违了的名字和一些往事渐渐地浮现了出来……
一九八五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刘小波和他的妻子陶丽一起骑着自行车,几乎横贯了整个
的北京城,从北师大来到我住的大杂院,他自我介绍了当时还无声无嗅的名字,那时来我家
的人较多,各色人等,差不多天天有客人,刘小波除了他们是我朋友的朋友这一原因以外,
这俩口子留给我妻子和我的印象还算不错,和一些外地来京找我的文学青年一样,刘小波很
不放松不太自然,神情拘谨,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好在陶丽和我妻子也还谈的来。刘晓波谈
的较多,但我们几乎没谈什么文学,找房子买菜换煤气罐想和刘索拉聊聊都是话题,刘小波
渐渐松弛下来,我们又谈了谈彼此的好玩儿经厉,第一次见面刘小波给我的印象是很朴实。
在一九八六年上半年丁玲主办的“中国”停刊的时候,又有过几次偶然的交谈,据说“中
国”纯粹因为人事停刊,我们都有些不平,我们都在“中国”上发东西,都认为“中国”
办得不错,这时见面接触多了一点儿,搓饭,喝酒免不了的事,加上另外几个朋友,妻
子们各显手艺,几家... 阅读全帖
u****n
发帖数: 7521
26
住建部部长:特殊国情决定不能走高房价道路
来源:人民日报
2010年10 月21日09:05 我来说两句(0)
9月底,有关部门出台旨在细化房地产调控“国十条”落实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再
度给今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加码。政策出台,及时遏制了8月份以来部分城市房地
产市场出现的过热迹象,使调控的效果得以进一步显现。
在市场普遍怀疑本轮调控又将以“屡调屡涨”的局面结束时,国家再次给调控加码
,彰显了调控取得成功的决心。
但另一个问题逐渐凸现,近年来,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六条”、“国八条”、
“国十条”等短期政策不断出台,但政策被市场消化的节奏越来越快,使人们对调控的
效果普遍感到心里没底。因此,在出台短期政策之外,加快推进长期制度改革、去除积
弊、寻找改革新出路迫在眉睫。
要推进相关制度改革,就要厘清“房子是什么,土地值几何,政府职责何在”等最
基本的问题。本版从今天起推出“深入看楼市”栏目,深入分析理性看待上述问题,推
进房地产市场长期性、根本性制度建设。
——编者
特殊国情和快速城市化阶段,住房必须“给人住”
“你买房了吗?”
“房价要涨到什么时候?”
“调控会把房价降下来吗...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42116
27
拆的是大杂院不是四合院.
b*****d
发帖数: 61690
28
北京西城1万户家庭明年起安置到回龙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05日18:01 千龙网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陶颖)明年底,西城首批万余户人口疏解将启动,对接安
置于昌平回龙观。
西城区日前表示,拟定六片旧城保护人口疏散区域,年内对接安置的五大房源地有
望全部开工。
西城·探访新安置房
紧邻京藏高速楼间将有绿化带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昌平区回龙观镇的西城区回迁房项目所在地。该项目紧邻京藏
高速路进京方向辅路西三旗桥南侧,和北面的回龙观新兴小区新龙城隔路相望。
记者在工地入口处看到,拱门上写着“西城区对接安置保障房项目”。环绕工地的
水泥路宽阔平整。目前项目还处于基础施工阶段,不断有运土的大型车辆出入施工现场
,地基已基本成型。
现场工人告诉记者,最快到2011年底,楼体框架就会建起来了,整体完工估计要到
2013年。
从现场的施工平面图可以看出,这些保障房整体为“L”形分布,楼体间隔较远,
中间空出了大量绿化带,并不像回龙观大多数社区一样呈紧密分布。
新居民考察
“规划不错,但会不会堵上加堵?”
“看着挺好,但还是有些担心交通问题。”在现场,... 阅读全帖
s**d
发帖数: 18498
29
这种解决的是大量棚户,大杂院,城乡结合部农民房,筒子楼的住户。和买商品房的没
关系。
d******a
发帖数: 32122
30

北京过去那种连私用厕所都没有的大杂院,更适合你居住?
b*****d
发帖数: 61690
31
我国离婚率连续7年递增 专家称婚外情成为主因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2日07:37 国际在线
一向崇尚“家和万事兴”的古老中国,正遭遇婚姻动荡的冲击。
日前公布的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
了离婚登记,较去年同期增长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中国离婚率已连
续7年递增。
“中国式离婚”成为一个令世人关注的现象。国外媒体甚至创造新词“我一代”,
分析这个曾号称世界婚姻最稳定的国家离婚率走高的原因。
中国人的婚姻怎么了?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经营维护健康、文明、幸
福、安全的婚姻家庭?
①社会转型期的婚姻震荡
22—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36—50岁年龄段是婚姻平稳期,50岁以上人群离婚率
上扬
今年29岁的唐娜,2年前结婚,一年后分手。“婚后我才发现找错了人。婚前,他
勇于担当的优点,婚后变成了独断专行;婚前,他善交异性朋友,以为他有‘女人缘’
,谁知婚后半年他便出轨!”
“一见钟情,婚了。一怒之下,离了。”北京市朝阳区婚姻登记处一位工作人员介
绍,该处近年来登记的离婚夫妻中... 阅读全帖
w*******s
发帖数: 3417
32
我国离婚率连续7年递增 今年一季度较同比猛增17.1% 专家称婚外情成婚姻最大“杀手”
从年龄结构看,22~35岁人群是离婚主力军,36~50岁年龄段是婚姻平稳期,50岁以
上人群离婚率上扬。
从教育背景看,学历高低与离婚率高低成反比,学历越低,离婚率越高,学历越高
,离婚率越低。
一向崇尚“家和万事兴”的古老中国,正遭遇婚姻动荡的冲击。日前公布的全国民
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共有46.5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较去年同
期增长17.1%,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中国离婚率已连续7年递增。
“中国式离婚”成为一个令世人关注的现象。国外媒体甚至创造新词“我一代”,
分析这个曾号称世界婚姻最稳定的国家离婚率走高的原因。
京沪离婚率已超过1/3
“一见钟情,婚了。一怒之下,离了。”北京市朝阳区婚姻登记处一位工作人员介
绍,该处近年来登记的离婚夫妻中,35岁以下者超过一半。其中,“80后”又占多数,
“闪离”现象日益突出。“有些人办手续时还在吵架,等拿到离婚证后,又抱在一起痛
哭”。
“随着社会转型、社会环境变化对婚姻家庭发起的挑战,‘新离婚时代’来临。”
中国社科院研究...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2554
33
☆─────────────────────────────────────☆
YanSu (严苏) 于 (Fri Jun 3 23:49:14 2011, 美东) 提到:
re此贴,并包含“独轮运走狗全家死光光”即奉送包子一个。
纪念六四杀狗22周年。
22年来,独轮运走狗继续充当西方豢养的疯狗。
可惜的是,西方的狗粮越来越少了。
进来此贴捣乱的独轮运走狗,祝你全家被黑鬼爆菊花。
☆─────────────────────────────────────☆
wayofflying (小破熊) 于 (Fri Jun 3 23:51:27 2011, 美东) 提到:
独轮运走狗全家死光光
☆─────────────────────────────────────☆
IED (TNT) 于 (Fri Jun 3 23:52:44 2011, 美东) 提到:
独轮运走狗全家死光光
☆─────────────────────────────────────☆
meiguohuaren (唐骏博士) 于 (Fri Jun 3 23:53:50 ... 阅读全帖
b*w
发帖数: 14917
34
我小时候住大杂院,住户都是城市贫民阶层;突然有一天,邻居的一个奇丑无比,说话
结巴。本身是大集体工人(那时候国营企业的工人比大集体的要吃香)的wsn,娶了一
个市政府机关工作的美女。。。俺那时候小,不知道所以,但周围大妈的议论纷纷和撮
撮点点,还是让俺感觉到这里面有点说头。。。
对老毛、小杨,俺不是当事人,就不评论了
b*****d
发帖数: 61690
35
北京钟鼓楼周边整体搬迁尚未启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6日01:54 新京报
永定门至钟鼓楼的中轴线将启动申遗,钟鼓楼和天坛周边将整批外迁,具体范围还
将与规划、文物部门协商划定。今年起,东城计划每年疏解1万人,至2030年,东城人
口争取控制在65万人。永定门至钟鼓楼的中轴线将启动申遗,古迹文物周边不能有民居
,所以钟鼓楼和天坛周边肯定要整批往外搬迁。目前,这两个地方的整体搬迁已列入计
划,是今年的两个重点项目,争取今年或明年完成。结合旧城整体保护,将选择一些区
域,比如没什么保留价值的平房四合院等将被整体拆迁。———东城区委书记杨柳荫(
在今年1月20日的东城区两会上发言)
本报讯 (记者 魏铭言)午后,钟楼湾社区的老街坊们,都从自家搬出凳子,就在钟
楼和鼓楼之间的小广场上纳凉,错落的三个石桌上很快就铺上麻将毯,在外国游客好奇
的围观中,大爷大妈们从容地摸牌、掷骰。
在康大爷的记忆中,这样的日子,伴着断断续续的拆迁传言,也持续了好几年。
昨天,记者探访钟鼓楼周边居民,并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此前官方称为配合中轴线
申遗,钟鼓楼周边的整体搬迁...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4647
36
媒体报道,8月12日晚,美国驻华大使馆新“掌门人”骆家辉携家人一起抵达北京首都机
场。电视镜头里,骆家辉手提肩扛,自背双肩包、穿休闲皮鞋,携着妻子李檬和3个孩子
下了飞机。除了最小的女儿梅德琳,每人都手提肩扛,拿着行李。骆家辉一边下扶梯,
一边回答记着的问话,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有媒体直言,骆家辉拒乘大使专车,模样更像是一个普通华人带着家人度假归来。我们
且不说骆大使的政治立场如何,他这一番轻车简从的派头,真值得我们中国官员好好学
学。
小时候我曾在“大杂院”里生活过,后来在机关、军队的大院里也曾生活过,也曾经多
次出入尽是干部子弟的学校,那个时候强烈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存在这一种等级,社会
上存在着一种“等级制”。还在很小的时候,小伙伴们就知道谁的爸爸是多少级,多少
级的干部住多大的房子、配什么级别的轿车,多少级以上的干部可以购买普通干部买不
到的“特供商品”等等。父辈们级别的不同,甚至会影响学生之间的交流,级别相差太
大,就会“话不投机半句多”。孩子常常会按家庭出身和级别的高低,在学校里分成不
同的交际圈子。
20世纪80年代初,还没有谁会想象自己能够站在法庭上去和行政机关“讲... 阅读全帖
w*******y
发帖数: 5704
37
那个时代住的大多是平房,南北通透,不用爬楼,房前屋后还能种点什么。搁现在
-----------------毛轮真是脑残,平房大杂院住过吗,几十家人即在一个院子里,搭
个小厨房都得打的头破血流
10
A****0
发帖数: 12393
38
这个不叫诋毁政府吧
街道方面把一个失去行为自制力的人安排在大杂院中居住
置多次群众反映于不顾
给群众财产,健康,带来损失,怎么也是渎职吧?幸好没有出人命。
该严惩的是拿人民俸禄,不为人民服务的败类吧。
s****n
发帖数: 8912
39
(连载一)
作者:解滨
这几天我一直在骂方舟子,得罪了不少人。 我骂他是他活该,我有资格骂他。 网上有
许多旧事,知道的人不多。如果我早点把那些事情写出来,使大家有个背景知识,也许
韩寒就可早点学乖了。 今天我要骂韩寒。 韩寒这孩子,不知天高地厚,傻到居然不知
方舟子为何人的地步。 在这场战争的一开始他以为他喊几声“方老师”就表示对方的
尊重了,岂不知方舟子在网络文坛上的地位哪里是“老师”,人家是祖师爷级的人物,
是中文互联网文学的最早的开路先锋之一,韩寒应该喊他方师祖或至少方师爷才对。
韩寒一开始就搞错辈份了,这孩子以为自己出了几本书就可以和方舟子平起平坐了,狂
妄到了极点。 麦田罢手后,韩寒本应该见好就收,恭恭敬敬地写个帖子感谢方师祖批
评指正,最好亲自上门给方舟子三磕九拜,献份大礼,公开认错,这样以后还可以在江
湖上混,方师爷多少会照应着一点,至少不会拿他祭坛了。 韩寒他对老前辈不恭敬也
就算了,居然放出那种没高没低的恶言,甚至拿他的祖师爷搞笑,拿人家的生理特征调
侃,还想活不想活了!?
凭良心讲,方舟子一开始并没有倚老卖老,他亮出“福建省语文高考状元”的招牌,那
其实已经够虚怀...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421
40
方舟子早年的掐架真功
解滨
上次那一集登出后,勾起了许多老网民的回忆,用星光大侠的话来说,就是“当年的潜
水艇们纷纷露出水面来了”。 时隔这么多年,很多当年的水军居然对那些旧事如数家
珍,让我吃惊。 西恩地的网友们把上次那两张照片上的人差不多都给认出来了。 有些
年轻MM们看后有点失望,说那两张照片上居然看不出有谁比韩寒更帅。 其实当年的网
络帅哥还真不少,一点也不亚于今天的帅哥。 例如全世界第一个中文网络诗人诗阳,
就比韩寒更帅。 下面是他的当年的青涩照:
MM们看仔细了,如果他跟韩寒那样请个团队好好包装一下,难道不比韩寒更帅吗? 他
跟赵薇是老乡,1963年出生的,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 据说后来他去北加州了。 他跟
韩寒一样,也有一个漂亮的女儿。
言归正传。 最早的中文网络刊物是西恩地(《华夏文摘》)。 西恩地有编辑,有技术
顾问,虽然这些人都是业余自愿服务者,但出版过程还是严格把关的,所以文章的质量
是很高的。 而且文字经过审稿、编辑,把错别字、病句改了,读起来确实是一种享受
。 但当年那个刊物每星期只出版一次,时常也发些增刊。 有时候增刊比正刊还好看。
我记得当年每个星期五...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21441
41
方舟子和朋友们
全世界第一个中文网络诗人诗阳
莲波就是中文互联网早期最知名的女牛人,ACT“六大牛人”之一(百合、莲波、散宜
生、嚎、图雅、方舟子),人称“绝代风华才女”。
文章来源: 解滨博客 于 2012-02-06 09:54:3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19464 次)
方舟子的文坛旧事,文坛美眉,还有其它 …
(连载一)
作者:解滨
这几天我一直在骂方舟子,得罪了不少人。 我骂他是他活该,我有资格骂他。 网上有
许多旧事,知道的人不多。如果我早点把那些事情写出来,使大家有个背景知识,也许
韩寒就可早点学乖了。 今天我要骂韩寒。 韩寒这孩子,不知天高地厚,傻到居然不知
方舟子为何人的地步。 在这场战争的一开始他以为他喊几声“方老师”就表示对方的
尊重了,岂不知方舟子在网络文坛上的地位哪里是“老师”,人家是祖师爷级的人物,
是中文互联网文学的最早的开路先锋之一,韩寒应该喊他方师祖或至少方师爷才对。
韩寒一开始就搞错辈份了,这孩子以为自己出了几本书就可以和方舟子平起平坐了,狂
妄到了极点。 麦田罢手后,韩寒本应该见好就收,恭恭... 阅读全帖
C*******f
发帖数: 13152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好看的平民女子容易被欺负
北京大院里的妞儿能让地痞搞成这样?
还心不甘情不愿的被逼嫁人?
真是叹为观止。
别说北京这些机关部委军队大院里的了,
就是胡同大杂院长大的,又有哪个妞儿是tm好欺负的?
T*R
发帖数: 36302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国内很多富二代都是虚架子
我是觉得我父母在同龄人里都不算混得很差的。我妈是军队转业大学干部,我爸是副教
授。
就一套房,想分第二套,做你大头梦吧。
你要说他们没砸锅卖铁在00年退休前凑够首付分期付款买第二套,这我承认。像他们那
样的本份人在有房住的情况下是没有这个眼光的。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本份人。
拆迁?我舅姥爷在亮果厂大杂院盼拆迁都盼了30年了。
不是每个人都有福气成地主的,幸运的都是少数人。
i*****y
发帖数: 3449
44
联动覆灭记
永远战士
一、都是"对联"惹的祸
“拿起纸笔做刀枪,集中火力扫黑帮”,文革初期,许多高干子弟连谁是黑帮都搞不清
楚就起来瞎折腾,就如同今天很多年青人连什么是“牛棚”都搞不明白就妄加评论文革
一样。但时间会告诉人们一切。
1966年7月29日,北京航空学院附属中学学生部的干部子女,贴出一幅引人注目的对联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基本如此”。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
对联一出现,就像滚烫的油锅里撒进了生水,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它发表不同看
法。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辩论围绕对联展开了。
1966年8月1日,创作对联的北航附属中学学生把对联贴到北大、清华、人大等到北京主
要高校,于是,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基础的“血统论”对联在北京迅速传播开来。
凡是对联出现过的地方,无不发生激烈的辩论,这种辩论往往通宵达旦,有些人甚至累
晕过去。但即使这样,学生们的热情丝毫不减,青春的燥动与传统封建礼念的浸润促使
着他们采取更加激烈的措施。8月6日,受对联影响的北京学生在天桥剧场召开辩论大会
,正式将对联推向了社会。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对联:从因果关系来看,对联是对子女高低... 阅读全帖
C*******f
发帖数: 13152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说什么强拆扒房占地都是刁民
住过,没厕所,要出了院子去胡同的公共厕所,家家有尿盆。冬天取暖烧蜂窝煤。我同
学好多都住大杂院的,还要几家合用水龙头,自家搭个小厨房,准备个大缸,为了谁家
多用点水吵得不可开交。
w*******y
发帖数: 5704
46
那是一个四合院,大杂院的一个房间就10几平米,就算现在到10万一平米,拿到百八十
万,也就五环外小三居
d******a
发帖数: 32122
47
人口膨胀,不拆四合院,怎么办?只能几十户住一个四合院,成了大杂院
O*******d
发帖数: 20343
48
四合院是大杂院的一种。
b*****d
发帖数: 61690
49
老外江森海:生活在中国,非常完美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北京摄影报道
“我觉得生活在中国,非常完美。我有自己的房,有四个女儿,有自己的公司,有
很多特别好的北京哥们儿,很自由,我觉得这是北京给我带来的生活,我很感谢北京。
这听起来像是宣传,但真的不是。”英国人江森海认真地说。
1993年,英国青年江森海来到北京,登长城,游颐和园,钱花光了,就开始找工作
。“没想到会留在北京20年,我当时没什么计划,就想玩得好,自由点。”江森海说,
当时的北京,几乎没什么“洋北漂”,外国人很吃香,机会很多,“好多人要我去教英
语”。
后来,江森海学会了中文和一些北京话,认识了一些好朋友,开始了解身边的历史
和文化,开始慢慢地喜欢上了北京。“以前,就知道鼓楼东大街有座很高的楼,有特别
陡的楼梯,三楼有个台球厅,一小时一块五毛钱,一瓶啤酒八毛钱;后来才知道,这是
鼓楼,在中国的历史上很重要。那时候,历史都在那里,也没人管。”江森海说。
2003年,江森海认识了加拿大女孩、现在的妻子劳拉,搬进了南锣鼓巷,并租了一
个店面做生意。“当时北京的文化衫样式很少,而且样子比较呆板,没有一个真正属于
北京的T恤品...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50
我住的大杂院的坏小孩们可没少欺负维族和藏族大学生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