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大顺军
首页 1 2 3 4 5 末页 (共6页)
h******i
发帖数: 21077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满清政治实际上很开明的
对啊,后来这些大顺军和南明军很多也反叛满清了,比如三藩之乱时,但是最后大局已
定。
你呀,明明是李成栋之类的人,嘴上说迫于时势,实际上打南明比满洲八旗还猛,哈哈哈
z**********e
发帖数: 22064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oxso (doxs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马伯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2 08:25:56 2017, 美东)
异教徒告解室
首发于
异教徒告解室
写文章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10 小时前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马伯庸: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3 16:38:22 2017, 美东)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7636
4
的确。 关宁军出去的几个比如左良玉后来部署也成了汉奸部队。
南方没有个抵抗领袖。大顺军也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郑成功一心只想割据。 只有
刘定国几个的大细菌还是比较值得钦佩的。
x*****8
发帖数: 10683
5
即使洪秀全太平军有军事大牛指挥,夺取了北京,下场也不会比李自成的大顺军好多少。
他顶多就像波尔布特的“民主柬埔寨”一样,执政几年,倒行逆施,然后被一新兴的军
事力量推翻。
s******r
发帖数: 5309
6
作者:loneshepherd 于 2017-1-30 00:3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 一个有尊严的国家在任何尺度上都不能允许将最高级别的活动让位给异族出身的种
族……就异族出身人种对比大众人口来说,允许前者的过高比例等同于接受另一种族的
优越性,这是必须被推翻的。 ” 1933年4月27日《德意志汇报》
公元前214年,秦皇大将军蒙恬将春秋诸国修筑的旧城墙连接起来,从甘肃临洮到辽东
半岛绵延万里,“万里长城”始现于中华大地。此后的一千八百年,历代君王均以长城
抵御外侮,至明万历长城再度翻建,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这是
历史上最现代化的长城、也是我们今天所见的长城。
1644年,抗清名将吴三桂驰援京城勤王未果,退守京东山海关,在闯王的大顺军和大清
的多尔衮东西夹击下降清,这是长城最后一次发挥其防御功能。
1776年7月4日,北美新大陆13个殖民州的代表签署一项《独立宣言》并送交英王乔治三
世,祂开宗明义地说: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
,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李自成自称党项后裔,但李自成的农民军不是异族队伍。鉴定一个朝代是汉族政权还是
异族政权,不是看君主出身,而是看统治集团的构成,大顺军自始至终不存在一个党项
人集团,就像李唐虽然其祖先出自鲜卑的武川镇,但唐朝自始至终没有一个鲜卑人团体
把持军政大权,所以李唐是华夏正统王朝,而满清不是,因为满洲部族一直是清朝统治
集团的多数。
d***o
发帖数: 7006
8
异教徒告解室
首发于
异教徒告解室
写文章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10 小时前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本身
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马伯庸: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本身
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同时收益
却很大,一纸劝进表交上去,就算不是嫡系出身,也能摇身变成从龙之臣,...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0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本身
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同时收益
却很大,一纸劝进表交上去,就算不是嫡系出身,也能摇身变成从龙之臣,坐收拥立之
功。
西晋灭亡之后,好多人...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7 个月前2017 年 7月 22 日星期六上午 10 点 10 分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本身
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 阅读全帖
m****p
发帖数: 865
12
来自主题: EB23版 - 大家为啥都这么不淡定?
也许比喻不恰当,版上的人员组成,可以看成乌合之众的农民军,少数精英,少数鬼胎
,大部分都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仗顺利时气势如虹,但很快就会出现内部分赃
不均的纠纷,如果形势不妙,一战崩溃土崩瓦解,具体请参看李密瓦岗军,李自成大顺
b*******n
发帖数: 1267
1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近20年来崇祯研究综述 牛纪荣 zt
近20年来崇祯研究综述 牛纪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处于明亡清兴历史关头的崇祯帝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人物之一,学界
对其予以多方面的剖析,积极深入的探讨其功过得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研究的层面
上较前更趋于细化与深入。研究的内容大致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崇祯帝的性格、用人
政策、崇祯与明政权崩溃的关系以及对崇祯帝历史地位的评价等。下面就20世纪80年代
以来对崇祯的学术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的总结和梳理。
一、崇祯的性格问题
学者一般认为,崇祯的性格特点是复杂的,表现出两面性。如王昊认为:一方面,“崇祯勤
心政治,生活简朴,不玩物、不丧志,更不沉溺于酒色。”另一方面, “崇祯帝的性格特
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急躁、多疑、自信及死爱面子等。”[1]董郁奎也认为:一方面,“
崇祯崇尚节俭、勤于政事,私生活上也比其先辈们节制的多。”另一方面,“崇祯虚荣、
刚愎自用,听不进忠谏。”[2]此外,信之认为:“我们姑且不论崇祯这个悲剧人物的诸多
不幸,仅他的实事求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怕揭短露丑的精神,是很有现实借鉴意
义的。”[3]永增认为:“崇祯皇帝的性格弱点———多疑、寡恩、刚愎自用断送了明室...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43926
1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oxso (doxs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马伯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2 08:25:56 2017, 美东)
异教徒告解室
首发于
异教徒告解室
写文章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10 小时前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410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Re: 满清之于中华 zz
工业化的前提条件是发达的商业,可惜中国历代统治
者多采取抑商重农政策。在他们看来一男不耕就有一人挨饿,
一女不织就有一人受冻。其实商业发达了,才能造成社会
分工细化,生产效率反而更高。明末的织户虽然谈的上是资本主义
萌芽,不过作为土壤的商业好像差的还远。其实明朝还
是有那么一点点可取之处。就是明朝没有象清朝那么保
守,几何原本什么的都是明朝翻译的,好像永历帝还是天主教徒。
李自成其实就是没有满族入关也成不了大气候。闯王来
了不纳粮的政策造成大顺军的补给只能依靠掠夺,随着
军队规模的膨胀,不再有足够多的大户来满足士兵的
需求,就象老鼠会的金字塔,找不到更大的塔基,整个
体系就会崩溃。
如果没有满族入关,明王朝会在李自成的打击下名存
实往,也许分裂的中国会有几个积极学习西方的地
方政权出现,就象战国时代的日本。比如东南的那些
海盗兼大商人,居然当年中国海盗曾经围攻马尼拉,打
死了西班牙舰队司令。还曾经计划过在日本搞政变。
这些极具进取心的商人才可能把中国引向另一个方向。
可惜假设历史是件很不make sense的事情。
m******r
发帖数: 4351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来归纳一下明朝灭亡的原因
大家一提明史,首先想起的总是官修得《明史》,当然就要提满清的授意篡改。一个人
说了一句假话,并不等于他所说的所有的话都是假的。明史里面有粉饰,有刻意忽略,
但现在仍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说明其大多数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虽然写的人的
政治立场和现在看的人已经大不相同。
其实明亡后,明朝的士大夫们痛定之余,为了总结明亡的教训,掀起了一股修史的热潮。
比如查继佐《罪惟录》,计六奇明季南略,明季北略,谈迁的《国榷》等基本上以抄本
的形式流传。比如扬州嘉定的屠杀,在里面就有叙述。所以明史所述的正确与否,还有
同时代的其他文献作为佐证,这个就是历史学家的事情了。
我这里主要根据顾诚的南明史做一下归纳和引申。顾诚的南明史主要基调是突出民族矛
盾,通书力图分析出明亡的关键地方。其“凡例”中指出,全书不仅要做到“言必有据
”、“无一字无出处”,而且“力求在史实上考订准确。
明朝灭亡的第一条原因是腐败。
大小官员都为自己的财产身家着想,寡廉鲜耻,全无气节。同时,整个社会道德沦丧。
顾诚的南明史中说:
“大顺军占领北京时,明朝廷在京的两三千名官员自尽的只有二十人,其他“衣冠介
胄,叛降如云”③。史可法在奏
m******r
发帖数: 4351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张献忠屠蜀的一点分析之五
张献忠屠蜀的一点分析之七
那么张献忠为什么要屠蜀呢?历来地说法大致上有如下几种:
1)末日的疯狂。鲁迅的说法大致可归类到这一种,他说:“先前我看见记载上说的张献
忠屠戮川民的事,我总想不通他是什么意思;后来看到另一本书,这才明白:他原是想
做皇帝的,但是李自成先进北京,做了皇帝了,他便要破坏李自成的帝位。怎样破坏呢
?做皇帝必须有百姓,他杀尽了百姓,皇帝就谁都做不成了。”
鲁迅说得也有一定道理。1645年7月,张开始有杀光蜀民的念头。起因是他和军师汪兆
麟的讨论,以为"蜀民剽悍,德不知怀,威不知畏,屡抚屡叛,是蜀人负皇上,非皇上
负蜀人也,今弃之往秦,以秦山河...但今群雄并起,皇上弃蜀,焉知其无据蜀而王者
?莫若先将在城人民,进行屠戮,其四道府州县之民,另行分剿,宫殿房屋,效楚人一
炬,使之赤地千里,万井无烟,然后弃之他往,使后据蜀者,有土无人,势难久住。"
不知道半年前李自成撤离西安的事情是否对张献忠有所触动。当时李自成让田建秀烧尽
粮食,田建秀以"百姓饥,留此米活百姓"的小人之仁,让清军在西安获得了大量的补给
,很快又追了上来,以至大顺军一直没有整顿和休整的时间,最终一败涂地。
m*****u
发帖数: 15526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自成到底怎么死的?
这种事说不清楚。不过从后来大顺军窝囊的表现来看,我认为他是死了,否则绝不会眼看
着自己带大的队伍让人家两边算计,蚕食个七零八落。
k***g
发帖数: 7244
19
没戏,吴三桂投降之前,洪承畴就料定了闯王“今得京城,财足志骄,已无固志,一旦
闻我军至,必焚其宫殿府库,遁而西行。”老洪对大顺军拿捏得真准,连烧宫殿这事儿
都料到了。

人。
M****7
发帖数: 2334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被大顺灭的,李自成汉族
这个没啥疑义吧。明亡于闯贼,南明亡于辫子和汉奸混编军。
f*******s
发帖数: 571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最近在看南明史,有点奇怪
曾经有人做出过估计,历史40年左右的战乱使中国人口从崇祯元年的近2亿人口下降到
康熙三年大顺军余部被荡平时的1800万左右。这在农业社会无疑是对经济的致命打击。
清朝方面主要依靠外援--比如从朝鲜和蒙古。南明只要靠少量的根据地--广西贵州云南
,因此南明不可能发动大型军事行动。
顺治12年,清新任四川总督的奏折很有代表性:
他派去的县令没有消息,经侦查,居然是县令和全部衙役都被老虎吃光了。他向成都前
进的路上,在城外看到街道上的草比城墙还高,全城居民只有23人,城里老虎却有70多
只。
参看《清史编年--顺治朝,12卷》
m******r
发帖数: 4351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最近在看南明史,有点奇怪
你的根据是
:下降到康熙三年大顺军余部被荡平时的1800万左右。
这个证据可靠吗?不可靠的话对你的观点可就有大成问题了
第二个证据,你拿的四川做证据,我不说了。
再来看你的观点:
朝鲜给了清朝多少外援?
我问你,弘光算南明政权不?另外,这个"大型军事行动"是怎么定义的,多大算大?
m******r
发帖数: 4351
23
捕风捉影的东西就别来历史版现了
前些日子还有一个ID的话和你很像:"使中国人口从崇祯元年的近2亿人口下降到康熙三
年大顺军余部被荡平时的1800万左右"
我闲得没事追着他要证据,结果发现他把人丁数当成人口数了
x****o
发帖数: 29677
24

内忧:李自成一直是个流贼的局面。几次被逼进绝路几次招安复叛,知道定都西安之后
才有问鼎的打算。再看太平天国永安封王之后就是冲着争夺天下去的,永安之后也就一
直没有出过太险的局面直到定都南京。李自成几次败仗都是兵败如山倒,逃得逃降的降
,印象里面基本没有打过硬仗。太平天国直到颠峰过后,安庆苏州,一次比一次打的惨
烈。而且基本没有溃逃的情况出现。可以说太平天国的战力远强于大顺军。别忘了太平
天国还有一个民族的旗帜是李自成没有的。
内患李自成就是奔着朱家王朝去的,你看他刨皇陵杀皇族,本来就是想灭亡朱家,后来
自己想坐天下,连招降后都能继续反叛,而且明末粮食匮乏,一呼百应的攒兵,加上打
口号不纳粮,多少人投奔
反观清朝太平天国,开始就叫长毛霍乱,搞拜上帝教本来就背离中国传统,除了石达开
你看那几个王有脑袋好使的么,而且一打下南京就是割据,李自成什么时候说割据下陕
西,让明朝喘口气?
j****n
发帖数: 7636
25
确实,李定国是岳飞一级的人物。上下五千年,也没几个人可以比的。可惜磨盘山没打
死无三桂这个老汉奸。另一个奇怪的事儿是大细菌后来还出了几个定国之类的能人,大顺军咋一下子就搞成了个游击队了?
S*******r
发帖数: 11017
26
大西军还有谁?
孙可望?艾能奇?
和李定国都不是一个级别的人物

大顺军咋一下子就搞成了个游击队了?
w**********o
发帖数: 2099
27
南明史的概论:
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是群雄争霸,又是明朝的延续,也是清初历史的一个主要组成
部分。称之为南明,是因为以崇祯皇帝朱由检为首的在北京的明朝廷业已覆亡,这段时
期的战斗主要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进行,而弘光、隆武、鲁监国、永
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但是,抗击清朝的暴虐统治,并不仅仅局限于南方,陕西、
甘肃、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抗清运动连绵不断,波涛叠起,清廷统治者多次
感到患生肘腋,不得不动用重兵围剿。这是就地域而言,南明史的覆盖面并不只限于南
方。如果就时间来探讨,南明史的上限过去和现在的史学家大抵是以弘光朝廷在南京继
统为标志,本书作者认为南明的历史应该从甲申三月十九日北京被大顺军攻克、崇祯朝
廷覆亡开始。这是因为朝廷虽然覆亡,明朝政权仍然控制着江南半壁江山,尽管在具体
时间上(即1644年三月至五月)相差不远,但我们应该着眼于全国形势的演变,而不能
拘泥于南明帝位的继统。如果因为甲申三月十九日到同年五月初三日明朝统治区没有皇
帝(或监国)而把这段时间排除在南明史以外,就会在后来的历史叙述中难以自圆其说
,因为弘光帝被俘在1645年五月,隆武帝继统在同... 阅读全帖
d********y
发帖数: 6566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央视出了1644的记录片
http://v.netstartv.com/watch/1757
感觉此片有点美化吴三桂啊。
一年之中,北京三易其主。
李自成实在是端不上台面的料,好好的局面被毁,李自成吴三桂汉人之间的内斗,结果
满洲多尔滚渔翁得利,一举多得汉人天下。
如果汉人能联合起来,不知会是什么样的结局?
照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和李自成的大顺军的战斗力看,估计还是打不过清军。
另,在此之前,已有太多明朝将领投降清朝,估计是无力回天了。
f****m
发帖数: 7469
29
顾城此人还是很有意思的,
顧誠卻認為大顺军的失敗不是因為腐化,而是错误的战略思想。文中表示“应当承认大
顺政权追赃助饷政策的革命性,它证明李自成虽然已经即位称帝,大将们受封侯、伯等
爵,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穷苦兄弟,没有放弃维护农民利益的基本宗旨。”“大顺政
权之所以站不住脚,不是因为领导层变质,失去贫苦群众的支持;恰恰相反,由于它尚
未完成质变,继续执行打击官绅地主的政策,引起缙绅们的强烈不满,因而不可能稳定
自己的统治区,把汉族各阶层人士结成抗清的一致势力。”
f****m
发帖数: 7469
30
顾城此人还是很有意思的,
顧誠卻認為大顺军的失敗不是因為腐化,而是错误的战略思想。文中表示“应当承认大
顺政权追赃助饷政策的革命性,它证明李自成虽然已经即位称帝,大将们受封侯、伯等
爵,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穷苦兄弟,没有放弃维护农民利益的基本宗旨。”“大顺政
权之所以站不住脚,不是因为领导层变质,失去贫苦群众的支持;恰恰相反,由于它尚
未完成质变,继续执行打击官绅地主的政策,引起缙绅们的强烈不满,因而不可能稳定
自己的统治区,把汉族各阶层人士结成抗清的一致势力。”
K**********i
发帖数: 22099
31
不是,我觉得没有真正运气好的人,尤其历史上。
说句实话,只要承认满清兵精、重用武人,就能解释一切了。
看大顺军面对满清那个菜样、几十个清军能袭破广州,就知道当时人对满清兵的恐惧了。
说一千、道一万,打不过就是打不过。非要找理由,就可笑了。
D*****i
发帖数: 8922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其实你只需要摘抄其中几句就够啦:
“大顺军虽然奋勇迎敌,无奈清兵以逸对劳,而且在数量上
也占了很大的优势(96),故不久便败下阵来。”
再补充一下上面的注解96:
李粹以当事人的身份说:“以臣所见,胡兵似倍于流贼。”(见《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
史料》上编,卷五八)加上吴三桂的军队双方兵力悬殊更大。
鄙人加一个按语:当时朝鲜世子作为人质在多尔衮军中,他和随从目睹了山海关战役。
后来就把当时的情况写进朝鲜的史书了。
w*******y
发帖数: 582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这个不一定可靠。
几十万军队作战,战场铺展极大,个人目力观测军力对比绝无可能。
而且清军既然是胜利方,必然是形成了局部的优势,对大顺军各个击破。其中某个人观
测到清军势众,自然是情理之中,与清顺总军力对比无关。
w*******y
发帖数: 582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这个不一定可靠。
几十万军队作战,战场铺展极大,个人目力观测军力对比绝无可能。
而且清军既然是胜利方,必然是形成了局部的优势,对大顺军各个击破。其中某个人观
测到清军势众,自然是情理之中,与清顺总军力对比无关。
D*****i
发帖数: 8922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山海关在吴三桂和清军手里,当然制高点在他们那一方。
朝鲜大臣和朝鲜世子应该是跟多尔衮的中军在一起的,多尔衮应当会在制高点上总览战
役全局。朝鲜大臣也就可以观看全局了。
朝鲜大臣是回答朝鲜国王的问题时,说清军比大顺军多一倍的。他没有撒谎的必要。如
果他只看到局部,他会老老实实说不知道当双方到底谁多。要知道,朝鲜世子当时也在
山海关,朝鲜大臣乱说话不是要掉脑袋吗?
而传说中的李自成有20万人马,可能是李自成虚张声势,好逼迫吴三桂投降。而吴三桂
和清军击败李自成后,知道他没有20万人,也不会去纠正,说他们打败了李自成20万人
,更有面子和宣传效果。
w*******y
发帖数: 582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不留后备,不准备满清介入这样的事情不太应该会发生。太离奇。
大顺军应该是留了对付清军的后备部队,但是这支后备队可能被清军急速突破,从而导
致全军完全溃败。这个中间的关键很有可能就是火炮,只是后来三藩作乱,火炮部队的
功劳就从史书中掩藏了。要不以李自成部队的士气,战斗力和军力来看,无法想象怎么
会发生如此完全的溃败。
李自成只要不溃败,重整再战,满清的机会还是不太大,李自成毕竟是百战强军,满清
的人口消耗不起。

清6
a******e
发帖数: 1036
37
我们就是揍你们中国人就够了。 哈哈哈
安史之亂是唐朝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同唐
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3]。由於發起反
唐者乃是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
寶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靖康之耻,是指中國北宋1127年間,來自北方的女真族攻陷當時北宋首都汴京,擄走北
宋皇帝宋欽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及几乎全部的皇族、后妃、官吏及逾十萬首都平民的重
大戰爭及災難。事年發生於宋欽宗靖康年間,因而得名。
甲申国难,是指公元1644年,明朝、清朝军队互相交战引发的一系列事變。因1644年為
甲申年,故稱為“甲申之變”,又因这年百姓多有死傷,故又称“甲申国难”。李自成
大順軍在1644年入主燕京,崇禎皇帝自盡,明朝滅亡,全国各地不少汉人亦与崇祯皇帝
一起自杀。不久滿清軍隊在明朝降将吴三桂的引领下進入山海關,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
,正式入主中原。
K**********n
发帖数: 10466
38
打不过。
大顺军最强的部队面对满清也是渣渣。
类似于萨达姆就是有诸葛亮+司马懿也挡不住刘禅带的美军。
d********f
发帖数: 43471
39
是不是都是大顺军残部?
K**********n
发帖数: 10466
40
大顺军投诚部队。
没那么多,但全是带家属的,所以人数看着多。
当然,核心部分战斗力很强,左良玉本人也善于驾驭。
K**********n
发帖数: 10466
41
扯淡,三十出头求生欲望就强?
隋炀帝为什么不“跑”?是因为没地方可去了。
崇祯一个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窝囊废,这辈子都没离开过北京城,连马都不会骑
,怎么跑?周围都是大顺军,大臣全是潜在的反贼,只有几个没鸡鸡的太监可靠,怎么
跑?坐飞机么?
元顺帝、咸丰至少是能跑出来的。
还割地赔款,崇祯把天下全给贼兵和满清了,谁给的多?
K**********n
发帖数: 10466
42
要领会精神,比如李旭斌,清史说他跃马驰贼阵死之,而实际上是上吊的,是为了渲染
他的英勇。
同理,崇祯很有可能是跳警死的,未必是上吊死的。否则,大顺军不会第二天才找到他
的尸首。
h***i
发帖数: 89031
43
什么乱七八糟的
史可法认为满清杀掉大顺军就是好的
还要派兵去协助清军,下面的兵不听他的,才没有去
下面的人一听要守扬州,都争着去,先在扬州周围烧杀掠抢。
h***i
发帖数: 89031
44
军饷让人服役而已,卖命打仗需要另外的钱。这个钱,南京政权的文官们,不会给的,
就算许愿,以后也不会给,军中将士对此失望透顶
多铎的军饷也不会高,但是卖命的话,奖励的承诺会兑现,这个吴三桂的部队剿灭大顺
军,得到利益,南明军队是看到的
攻克扬州,多铎就放任打仗的兵将杀人抢劫,不光抢财物,壮年杀掉后,女人和孩子卖
作奴隶,这些收入,本来许诺给判将的,多铎会遵守承诺
本来扬州城内当时已经没有多少人了,民众破门而出,逃掉了不少,本来10 几万的城市
,可能剩下几万人,多铎允许打仗的投降的南明士兵抢劫的范围,可能包括周边地区。
如果替南明卖命,朝廷的封赏或者抢劫来的财物人口,都要被上级盘剥。所以当兵的原
意给多铎卖命
z**********e
发帖数: 22064
4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b65fb0102vpq7.html
中天飞鸿 http://blog.sina.com.cn/zhongtianfeihong 2015-07-12 16:50:55
众所周知,拥有二百多年江山社稷的大明王朝是被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灭亡的,但
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大明王朝的灭亡的导火线却是因为一次悍妇捉奸的非常行动。因此
,后世也很少有人把大明王朝的灭亡同床上风花雪月的那些事儿联系在一起。说起来这
个喜好床上风花雪月那些事儿的是一个名叫毛羽健的监察御史。他的一个普通不能再普
通的一个奏章,使得当时还是驿站工作人员的李自成被迫下岗成为了失业人员。最终就
是这位下岗人员一举灭了大明王朝。然而,促成毛羽健上这个奏章的,却是他那河东狮
吼的老婆温氏。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崇祯初年,有御史毛羽健者,惧内,伺妻回乡省亲之机,阴纳
一妾,欢愉不已,而其千里外妻知之,乃弛驿站车马电掣回京,毛遂讨饶,而移于驿站
。于是上书崇祯帝,尽言驿站之弊,另有佞臣附和之,帝遂诏许裁撤驿站。其时,李自
成恰为驿卒,因失生机,未几谋反。
... 阅读全帖
e********3
发帖数: 18578
46
你知道历史上william wallace实用哪种兵器?别拿电影做credit.
凯尔特人常见兵器就是大刀片,常见招数是在头上旋转然后全力劈下,罗马共和国早期
,就是靠这个杀的罗马军团闻风丧胆,怎么说没有大砍刀?
你当大顺军的其他将士是废物呀?
T**********e
发帖数: 29576
47

觉得彪哥是一蒋经国式的人物,有记载:
在他的笔记里,凡提到毛泽东时,都用“一号”、“姨毫”、“老东”等字样代替
。林彪对自己,也用“一零一”、“老巴”之类的代称。在叶群记录的林彪谈话中曾这
样记载:“黑格尔说:何谓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就是公众利益的代表者。一零一说:何
谓当代伟大人物?一号利益的代表者(应声虫)。”
如果这一则笔记还不能说明问题,那么在另一则笔记中,就可以看到林彪的真面目了,
他说:“要把大拥、大顺作为总诀,要仿恩(格斯)之于马(克思),斯(大林)之于
列(宁),蒋(介石)之于孙(中山),跟着转,乃大窍门所在。要亦步亦趋,得一人
而得天下。”
w*s
发帖数: 7227
48
就你这样胡搅蛮缠,老邢不会发工资的。
再说孔家是汉奸世家,理当全家处斩,
“没几天,大顺军跑了,来了清夷大军,这位三姓衍圣公知错就改,即上《初进表文》
,向清廷表忠心,称颂清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表示“臣等阙里竖
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跄恐后”。
接着,为响应清政府发布的剃发令,三姓公孔胤植隆重举行了剃发仪式,“恭设香案,
宣读圣谕”,令族人剃发。于此同时,清军正在江阴嘉定等地屠戮那些抗拒剃发易服的
无数百姓。“
http://tieba.baidu.com/p/1724322035
r**o
发帖数: 4614
49
大同3月1日陷落, 2个星期后大顺军就出现在北京城北了。 崇祯满打满算得到快报也
不过1个星期而已, 能做出个屁决定。
r**o
发帖数: 4614
50
看不懂中文? 崇祯知道大同城破也就1个星期, 古代又没有电报。 等他知道决定要太
子跑路,人至少要知道大顺军的动向先,那条路是安全的, 哪些地方大臣还没投降,
可以收留太子。
而且当时北京方圆200里估计最安全的还是北京城。宣大的军队都投降了。 这时候送太
子出城是送人质啊。
首页 1 2 3 4 5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