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太平真君
1 (共1页)
s******o
发帖数: 298
1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6月24日 13:17 光明日报
王朝霞、茆琛
据新华社兰州6月23日电敦煌文献《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二年历日》日前经历法专
家考证,其中有关月蚀的内容为现知中国最早的月蚀预报。专家称,此历谱虽距今1500
多年,但月蚀预报极为精确,是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弥足珍贵的史料。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二年历日》是现知敦煌文献中最早的一份历谱。在这一文
献中,太平真君12年(公元451年)2月16日和8月16日两个日期后都注释有“月蚀”二字,
并未表明具体时间。中国历法专家、天文史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教授张培瑜教授
考证称,这并非月蚀记录,而是月蚀预报。
据介绍,历谱是古人第一年编制第二年年、月、日和节气的书册,它是历书的早期
形式,内容比较简单。根据历谱的这一性质判断,《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二年历日》
中的月蚀内容是人们在编制第二年历谱时对月蚀的预报。
敦煌研究院文献专家认为,历谱原件的字体一致、行文规范流畅,不存在第二年对
月蚀现象补注的可能。
中国历法专家、天文史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根据其它史料考证,北魏太
平真君12
s******o
发帖数: 298
2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6月24日 13:17 光明日报
王朝霞、茆琛
据新华社兰州6月23日电敦煌文献《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二年历日》日前经历法专
家考证,其中有关月蚀的内容为现知中国最早的月蚀预报。专家称,此历谱虽距今1500
多年,但月蚀预报极为精确,是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弥足珍贵的史料。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二年历日》是现知敦煌文献中最早的一份历谱。在这一文
献中,太平真君12年(公元451年)2月16日和8月16日两个日期后都注释有“月蚀”二字,
并未表明具体时间。中国历法专家、天文史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教授张培瑜教授
考证称,这并非月蚀记录,而是月蚀预报。
据介绍,历谱是古人第一年编制第二年年、月、日和节气的书册,它是历书的早期
形式,内容比较简单。根据历谱的这一性质判断,《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二年历日》
中的月蚀内容是人们在编制第二年历谱时对月蚀的预报。
敦煌研究院文献专家认为,历谱原件的字体一致、行文规范流畅,不存在第二年对
月蚀现象补注的可能。
中国历法专家、天文史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根据其它史料考证,北魏太
平真君12
f*******e
发帖数: 2791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只有史盲才认为李唐是鲜卑
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争论李唐的源流问题,及至今日,网络上关于此的篇幅也
非常多,争论不已,今写一篇以为论述.
首先李唐的父系的确是出自汉族华夏,网络上有的人说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出李唐源
出胡人,此类人要么是故意捣乱,信口开河,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看过陈寅恪的原文或者
是没有看懂,陈寅恪恰恰是证明了李唐出自华夏.而且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争
论李唐的源流问题,及至今日,网络上关于此的篇幅也非常多,李唐是否是汉,争论不已,
今写一篇以为论述.
首先李唐的父系的确是出自汉族华夏,网络上有的人说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出李唐源
出胡人,此类人要么是故意捣乱,信口开河,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看过陈寅恪的原文或者
是没有看懂,陈寅恪恰恰是证明了李唐出自华夏.陈寅恪先生当年就是为了反驳日本学者
金井忠和满遗学者刘盼遂等人的李唐出自鲜卑的无稽之谈才对李唐源流作了详细的考证
并作以文章加以叙述.
在陈寅恪的原文"李唐氏族之推测"一文中,发现新旧唐书记载的李唐皇室自述之世系中,
李唐先祖李重耳此人的生平事迹和"魏书","宋书"中记载的李初古拔的生平事迹几乎雷
同,从而判断李唐疑是出自李初古拔一系,而...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只有史盲才认为李唐是鲜卑
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争论李唐的源流问题,及至今日,网络上关于此的篇幅也
非常多,争论不已,今写一篇以为论述.
首先李唐的父系的确是出自汉族华夏,网络上有的人说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出李唐源
出胡人,此类人要么是故意捣乱,信口开河,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看过陈寅恪的原文或者
是没有看懂,陈寅恪恰恰是证明了李唐出自华夏.而且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就有人争
论李唐的源流问题,及至今日,网络上关于此的篇幅也非常多,李唐是否是汉,争论不已,
今写一篇以为论述.
首先李唐的父系的确是出自汉族华夏,网络上有的人说是史学大师陈寅恪论证出李唐源
出胡人,此类人要么是故意捣乱,信口开河,要么就是根本就没有看过陈寅恪的原文或者
是没有看懂,陈寅恪恰恰是证明了李唐出自华夏.陈寅恪先生当年就是为了反驳日本学者
金井忠和满遗学者刘盼遂等人的李唐出自鲜卑的无稽之谈才对李唐源流作了详细的考证
并作以文章加以叙述.
在陈寅恪的原文"李唐氏族之推测"一文中,发现新旧唐书记载的李唐皇室自述之世系中,
李唐先祖李重耳此人的生平事迹和"魏书","宋书"中记载的李初古拔的生平事迹几乎雷
同,从而判断李唐疑是出自李初古拔一系,而...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炎黄子孙不仅是汉人
现代人说的不算,
古人,
匈奴、鲜卑、契丹、党项、吐谷浑、氐、羌、女真、回纥,于阗,蒙古都是自称炎黄子
孙的。
所以藏族(牦牛羌)维族(回纥和于阗混血)都是炎黄子孙。
日本韩国没有。所以日本韩国不是炎黄子孙。
比如:
慕容氏自云轩辕之后,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号曰东胡。(有熊氏就是黄帝的
部族,以熊为图腾)
“慕容魔以大棘城即帝颛顼之墟也,元康四年乃移居之。”
大棘城在今朝阳市东170里,颛顼即黄帝之孙。《晋书·载记第八》又说:“慕容魔
,字弈洛瑰,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
东胡。”
而鲜卑拓拔部自称乃黄帝少子昌意的后裔,拓拔之意为土,正是代表黄帝的土德。
鲜卑宇文部则自称是炎帝的后人。
《魏书·序纪》有长篇记述,是拓拔鲜卑的民族史诗。此处仅作简要摘录: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
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
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
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6
现代人说的不算,
古人,
匈奴、鲜卑、契丹、党项、吐谷浑、氐、羌、女真、回纥,于阗,蒙古都是自称炎黄子
孙的。
所以藏族(牦牛羌)维族(回纥和于阗混血)都是炎黄子孙。
日本韩国没有。所以日本韩国不是炎黄子孙。
比如:
慕容氏自云轩辕之后,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号曰东胡。(有熊氏就是黄帝的
部族,以熊为图腾)
“慕容魔以大棘城即帝颛顼之墟也,元康四年乃移居之。”
大棘城在今朝阳市东170里,颛顼即黄帝之孙。《晋书·载记第八》又说:“慕容魔
,字弈洛瑰,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
东胡。”
而鲜卑拓拔部自称乃黄帝少子昌意的后裔,拓拔之意为土,正是代表黄帝的土德。
鲜卑宇文部则自称是炎帝的后人。
《魏书·序纪》有长篇记述,是拓拔鲜卑的民族史诗。此处仅作简要摘录: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
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
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
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翟敬:坑杀僧人 死于太监之手的北魏太武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4 11:52:25 2015, 美东)
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大臣崔浩的鼓动下,开始了迫害佛法。
《魏书》记载,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正月,下诏:“自
王公以下,至于庶人,把家中收容的和尚,交给官府,不得容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
过期不出,和尚处死,主人满门抄斩。”
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阴历三月,他下诏各州坑杀和尚,毁佛像。“沙门(即:
和尚)无少长悉坑之。”当月,就发生了金城的边冏、天水的梁会造反的异象。当年阴
历四月,在拓跋焘的命令下,邺城毁了五层佛塔。结果,各地的谋反,不断发生。
正平二年(公元452年)阴历三月,早已痛失长子、次子[1]的拓跋焘,在四十五岁时,
被一个叫“宗爱”的太监杀死。他的另外两个儿子拓跋翰、拓跋余也被太监“宗爱”杀
死了。正史《魏书》“二年春,世祖暴崩,爱所为也。”《资治通鉴》... 阅读全帖
r***u
发帖数: 1272
8
那么,三秦是什么意思?这要从“陕西”说起,“陕西”二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
从历史说起,下面,咱们就谝一谝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
陕西:
起于西周。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当时规
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陕西始见于史。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
肃天水一带。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
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从此,陕西始有“秦”
的概念。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
王。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
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这就是最早的
“三秦”概念。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
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856
9
南北朝--北朝
元 魏
在元魏统治下, 佛老皆为帝王所提倡, 故在此期间,造像
之风甚盛。然其发展, 非尽坦途。
魏太武帝(公元424-452年) 初信佛教,常与高德沙门谈论佛
法。四月八日, 诸寺辇像游行广衢,帝亲御门楼,瞻观散花,
以致敬礼。此实为魏行像之滥觞。 然帝好老庄,晨夕讽味。
富于春秋,锐志武功。虽归宗佛法, 敬重沙门,然未观经教,
未深求缘报之旨。信嵩山道士冠谦之术。司徒崔浩,尤恶佛法,
尝语帝以佛法之虚诞。帝益信之。太平真君五年诏王公以至庶
人,家有私养沙门,师巫及金银巧匠者,限期逐出,否则沙门
师巫身死,主人门诛。 既而帝入寺中, 见沙门饮酒,又见其
室藏财物弓矢及富人寄藏物,忿其非法。时崔浩亦从在侧,因
更进其说,遂于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三月,诏诸州坑沙门,
凡有佛像及胡经者亦尽焚毁。太子晃信佛,再三柬弗听。然幸
得暂缓宣诏,俾远近得闻,各自为计。故沙门经像亡匿多得幸
免。然塔庙及大像,无复孓遗。
太武帝被弑后。文成帝即位,诏复佛法,自真君七年,至此,
凡七年间,魏境造像完全屏息。
物极则反,复法之后,建寺造像之风又盛。遂命诸州郡,限其
财用,各建佛图。
c**r
发帖数: 2019
10
来自主题: Hebei版 - 拓跋鲜卑的兴起及建国
拓跋鲜卑的兴起及建国
http://www.no1190.com/minzu/gudaiminzu/beifang/xianbei2.htm
拓跋鲜卑,应包括建立代、魏的拓跋部,建立南凉的河西鲜卑秃发部等,而习惯上往
往仅指北部鲜卑。
一、拓跋鲜卑的发源地及迁徒
拓跋氏初是鲜卑地处最东北的一支,亦称别部鲜卑。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
段,“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
1980年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东侧的嘎仙洞中,发现
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拓跋焘派李敞祭祖先时刊刻于石壁之上的祝文,全文19行,201字
,内容与《魏书·礼志》一所载大致相同。但在石刻祝文中则保留了“维太平真君四年癸
未岁七月二十日天子臣焘使谒者仆射库六官、中书侍郎李敞、傅”、“如闻旧墟爰在彼方
”、“皇祖先可寒配”、“皇妣先可敦配”等文句。证实了可汗、可敦出于鲜卑,柔然称
可汗、可贺敦源于拓跋部,其后突厥、回纥、蒙古等的称呼略同。嘎仙洞石室祝文的发现
,进一步证明了拓跋鲜卑的发祥地“大鲜卑山”就是在今阿里河附近的大兴安岭北段。
据《魏书·序纪》载,鲜卑之先“积六十七世”,
z*l
发帖数: 763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t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citieeg (随波转薄好似客游), 信区: Arts
标 题: 中国雕塑史(8)--南北朝--北朝(1)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Mar 16 23:39:56 2001) WWW-POST
南北朝--北朝
元 魏
在元魏统治下, 佛老皆为帝王所提倡, 故在此期间,造像
之风甚盛。然其发展, 非尽坦途。
魏太武帝(公元424-452年) 初信佛教,常与高德沙门谈论佛
法。四月八日, 诸寺辇像游行广衢,帝亲御门楼,瞻观散花,
以致敬礼。此实为魏行像之滥觞。 然帝好老庄,晨夕讽味。
富于春秋,锐志武功。虽归宗佛法, 敬重沙门,然未观经教,
未深求缘报之旨。信嵩山道士冠谦之术。司徒崔浩,尤恶佛法,
尝语帝以佛法之虚诞。帝益信之。太平真君五年诏王公以至庶
人,家有私养沙门,师巫及金银巧匠者,限期逐出,否则沙门
师巫身死,主人门诛。 既而帝入寺中, 见沙门饮酒,又见其
室藏财物弓矢及富人寄藏物,忿其非法。时崔浩亦从在侧,因
更进其说,遂于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三月,诏诸州坑沙门,
凡有佛像及
m*****d
发帖数: 13718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木兰诗的疑问
这个问题方舟子研究过, 大家讨论讨论,我个人同意方舟子说法,《木兰诗》并非唐人
所作,顶多是韦元甫修改过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essays/mulan.txt
(原载《文史知识》1998年11月号,中华书局出版。现略加修改定稿)
《木兰诗》种种
·方舟子·
最近迪斯尼电影制片厂改编中国“木兰代父从军”的传说推出了动画片《木
兰》,在海外华人社区掀起了一股木兰热。笔者近日为本地中国文学读书会讲解
《木兰诗》,为此翻查了近十几年来国内一些研究《木兰诗》的论文,发现有几
个问题在学界仍悬而未决。在此试图在众说纷纭中理一头绪,一孔之见,就教于
高明。
一、《木兰诗》的创作年代
现在可以确知的《木兰诗》的最早版本录于唐人吴兢的《古乐府》,此书已
失传,但南宋曾〔忄造〕所著的《类说》辑有佚文三十一条,包括《木兰诗》的
全文,题目作《木兰促织》。其后此诗录入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5118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烟花易冷
《烟花易冷》的故事发生于南北朝时期,当时,以宋武帝刘裕为首的南朝宋,以及道武
帝拓跋珪为首的北魏,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的时期。公元420年开始,南北朝之间
因势力扩张以及疆土兼并,战争不断,其间南朝负多胜少。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病
逝,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大举攻宋,先后攻取金塘(洛阳)、虎牢、滑台。430年,宋文
帝刘义隆收复黄河以南失地,迫使魏军主动撤退,宋相继占领滑台、洛阳、虎牢。同年
,北魏全线反击,连克金塘、洛阳、虎牢、滑台。
公元449年,拓跋焘大破柔然,之后兵指刘宋,宋文帝为阻止魏军南下,发兵北攻。由
于宋文帝舍功采对,自戳良将,杀害裴方明等名将,使士气大挫,加上连年征战,国力
渐衰,军中久无御敌之将,又不顾朝臣之反对,于太平真君十一年发兵攻魏,魏军后发
制人,以号称百万之众强渡黄河,步步逼近,宋军无奈只得南撤,从此宋文帝再也无力
争夺中原。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频繁南下攻齐(479年,宋中领军将军萧道成代
宋建立齐朝),至此,北魏、南齐进行了长达23年的战争……
而《烟花易冷》的故事,正是对那个战火纷飞年代一个凄美爱情故事的描述。
天下起了雨,将军看着...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4493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魏拓跋氏乃汉将李陵之后?
太平真君十一年六月己亥(公元450年7月5日),北魏太武帝诛杀崔浩。清河崔氏同族
无论远近,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连坐灭族。史称“国史之狱”
那么崔浩到底在魏《国史》写了什么,招来杀身之祸?其中有一条是说拓跋氏乃汉李陵
之后也。其后这种说法屡屡被提起。
在《宋书》《索虏传》称“索头虏姓托跋(拓跋)氏,其先汉将李陵之后也。陵降匈奴
,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变其一也。”
在《南齐书》《魏虏传》称“魏虏,匈奴种也,姓托跋氏。初,匈奴女名托跋,妻李陵
,胡俗以母名为姓,故虏为李陵之后。”
主要大意是汉李陵被匈奴俘虏后,因汉武帝诛杀其家族,李陵投降匈奴后,单于把女儿
嫁给了他,这位公主的名字即拓跋。李陵死后,他的儿子参与了五单于争立,支持乌藉
单于。乌藉单于兵败被杀后,李陵的后裔投到郅支单于麾下。郅支西走,李陵后裔没有
随行,而是留在了漠北。“胡俗以母名为姓”,李陵妻名叫拓跋,因此李陵的后裔姓了
拓跋。此后,拓跋一家逐渐繁衍成—个小部落,并与鲜卑人通婚,最后形成了拓跋鲜卑
部。东汉时期,匈奴西迁,其中匈奴约十余万人并入东胡鲜卑部,被称之为北鲜卑,与
东鲜卑宇文部、慕容部、段部鲜...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炎黄子孙不仅是汉人
至295年(晋元廉五年),力微少子禄官统部时,仿匈奴旧制,分国人为中、东、西三
部。禄官自为大酋,居上谷之北,濡源(今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上源)之西,东接字文部
,为东部;以力微长子沙漠汗之子猗迤统领一部。居代郡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县东北)
北,为中部;以猗迤弟猗卢统一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为西部。禄官继承父业、与晋
通好,社会较为安定,“财畜富贵,控弦骑士四十余万”,牧地有所扩展。
298年(元康八年),乘宇文莫廆子逊昵延朝贡之机,将长女嫁之,以示结好。
304年(建武元年),应晋州刺史司马腾之请,与猗迤率部破匈奴汉王刘渊于西河(今
山西省汾阳县;时为西河国)、上党(今山西省黎城县南)。
307年(永嘉元年)病卒,侄猗卢继位,总摄三部,成为塞北的一支强劲力量。
310年(永嘉四年),猗卢遣侄郁律率骑2万、助晋并州刺史刘琨大败白部鲜卑及铁弗匈
奴。猗卢因功受封为大单于、代公,并求晋割让陉岭(今山西省代县西北句注山)以北
的马邑、阴馆、楼烦、繁畴、崞五县,其地东接代郡,西连西河、朔方,方数百里,乃
徙10万户以充之,疆域扩大,势力益炽。
312年(六年),遣长子六修等为前锋,亲统20万众作为后...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4637
16
从来就
有。哪里是从有明开始的。
中国的文字狱古已有之,历朝历代屡见不鲜。《汉书》记载,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因《报
孙会宗书》令“宣帝见而恶之”,而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处杨恽腰斩。
曹魏末年,嵇康因写作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令权臣司马师“闻而恶之”,而被斩于东
市。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六月,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直书揭露了北魏
统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耻屈辱的历史,被北魏太武帝下令族诛,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崔
浩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大族,史称“国史之狱”.
d*******3
发帖数: 8598
1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唐皇室及其氏族与先世考辩 ZT
二 关于李唐氏族与世系
对现存有关史书文献根据李唐皇室自撰谱牒所载李唐的氏族与世系提出大胆质
疑,大致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期。刘盼遂和王桐龄二先生经过一再考证,认
为李氏出自鲜卑拓跋族[1]。
唐史泰斗陈寅恪先生在他的学术专著《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篇《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
升降》中对李唐氏族及世系作了专题研究。继而陈先生又接连发表了《李唐氏族的推测
》[2]、《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3]和《三论李唐氏族问题》[4]、《李唐武周先世或
迹杂考》[5]等4篇学术论文,对此又进行了专题研究。在这些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中,
陈先生一直抱着“有误必改,无证不从”[6]和“不敢固执,亦不敢轻改,惟偏蔽之务
去,真理之是从”[7]的严谨态度,经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钩稽梳理和对金石文字(此
指载《畿辅通志》174《古迹略》中的《唐光业寺碑》等)的旁资考证,得出结论说:
“总而言之,据可信之材料,依常识之判断,李唐先世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即
是赵郡李氏之“假冒牌”。至于有唐一代之官书,其纪述皇室渊源,间亦保存原来真实
之事迹,但其大部分尽属后人讳饰夸诞之语,治史者自不应漫无辨...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8598
1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唐皇室及其氏族与先世考辩 ZT
其一,以上实物仅能说明李渊的高祖与曾祖因种种原因葬在隆尧,那么李熙之上的先茔
何在?如果在赵郡,那么应一并建七代陵庙才对.所以仅凭两陵不足以令人信服.况此二陵
在唐至今,千余年学人尽知,并非出土之新证,但无人提出李唐出赵郡之说。
再者:从残存的碑文可以直接得到的文字为 “维王桑梓,本际城池”无疑提供出李唐
源出赵郡的铁证。仅此“桑梓”二字就为铁证乎?碑文多有文学性修饰,不能等同于史
料,只能相互参照。如唐张彧撰《忠武先庙碑记》中有李晟在祭祖之时“惨凄改容,欷
歔流泪,若见祖考,如闻话言,神魂仿佛兮皆故乡之游……”李晟的父亲李钦本在长安
后因宫廷之变而谪贬陇西又葬于临洮,李晟在临潭成长,那么不能据李钦葬地和李晟曾
经生活的地方来推测其为临洮人,尽管先庙碑记里也视临洮为故乡。但在《新唐书宰相
世系》中李晟还是定为陇西徙京兆房,因为其先祖李重耳早就迁关内了,传至其曾祖李
嵩又迁至长安京兆。二者同理。李渊不能因高祖与曾祖葬在隆尧就成为是那里人氏的铁
证。论据不充分。
其二,陈先生提出李唐先世是否有李重耳其人.在据史书上只有恒农太守李初古拔曾为薛
安都所俘,其子李买得战死这一史料的基础上提出李重...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19
来自主题: Talk版 - 为善自然获福(2)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ldMiscNews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WoldMiscNews
标 题: 为善自然获福(2)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20 14:16:41 2016, 美东)
(接上文)
劝谏皇帝 为民造福
太武帝曾召高允一起讨论行政,高允的言论很得太武帝赏识。帝问高允说:“政事千头
万绪,什么是第一位的?”当时,魏朝多禁封良田,又京城中游民很多。高允因此说:
“臣少时微贱,所了解的只有田耕之事,请让臣说一说农事。古人说:一里方圆的范围
可以辟田三顷七十亩,百里方圆则有田三万七千顷。如果农人勤耕,则每亩可增粮三斗
,不勤则损失三斗。方圆百里增加减少的数量,合计有粮二百二十二万斛,何况天下如
此之广呢?如若公私都有粮食储备,即使遇上荒年,那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太武帝
很欣赏他的说法。于是废除田禁,全部把它们交给老百姓。
给事中郭善明,性格十分机巧,老想呈显自己的才能,劝文成帝建造宫殿。高允劝谏说
:“我听说太祖道武皇帝平定了天下后才开始兴修都邑。他一旦有所修造,不是农闲之
季,绝不兴工。现在建国已经很久了,宫... 阅读全帖
r***u
发帖数: 1272
20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烟花易冷!
烟花易冷啊!感慨感慨!凄惨的爱情故事!
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源于南北朝时期,以宋武帝刘裕为首的南朝宋,以及道武帝拓
跋珪为首的北魏,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的时期。公元420年开始,南北朝之间因势
力扩张以及疆土兼并,战争不断,其间南朝负多胜少。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病逝,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大举攻宋,先后攻取金塘(洛阳)、虎牢、滑台。430年,宋文帝刘
义隆收复黄河以南失地,迫使魏军主动撤退,宋相继占领滑台、洛阳、虎牢。同年,北
魏全线反击,连克金塘、洛阳、虎牢、滑台。 公元449年,拓跋焘大破柔然,之后兵指
刘宋,宋文帝为阻止魏军南下,发兵北攻。由于宋文帝舍功采对,自戳良将,杀害裴方
明等名将,使士气大挫,加上连年征战,国力渐衰,军中久无御敌之将,又不顾朝臣之
反对,于太平真君十一年发兵攻魏,魏军后发制人,以号称百万之众强渡黄河,步步逼
近,宋军无奈只得南撤,从此宋文帝再也无力争夺中原。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拓跋宏
迁都洛阳。频繁南下攻齐(479年,宋中领军将军萧道成代宋建立齐朝),至此,北魏
、南齐进行了长达23年的战争…… 而伽蓝雨的故事,正是对那个战火纷飞年代一个凄
美爱情...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46535
21
来自主题: Xibei版 - 《烟花易冷》还是挺感人的
林志炫唱的真好,比周杰伦的原唱更感人
典故里的故事也是非常令人伤感,话说我好像还买过洛阳伽蓝记,不过没看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Zm6IipKtDM
vhttps://www.youtube.com/v/9Zm6IipKtDM
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
源于南北朝时期,以宋武帝刘裕为首的南朝宋,以及道武帝拓跋珪为首的北魏,那
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分裂的时期。公元420年开始,南北朝之间因势力扩张以及疆土兼并,
战争不断,其间南朝负多胜少。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病逝,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大举攻
宋,先后攻取金塘(洛阳)、虎牢、滑台。430年,宋文帝刘义隆收复黄河以南失地,迫
使魏军主动撤退,宋相继占领滑台、洛阳、虎牢。同年,北魏全线反击,连克金塘、洛
阳、虎牢、滑台。
公元449年,拓跋焘大破柔然,之后兵指刘宋,宋文帝为阻止魏军
南下,发兵北攻。由于宋文帝舍功采对,自戳良将,杀害裴方明等名将,使士气大挫,
加上连年征战,国力渐衰,军中久无御敌之将,又不顾朝臣之反对,于太平真君十一年
发兵攻魏,魏军后发制人,以号称百万之众强渡黄河,步步逼近,宋军无...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2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夏鼐所记“坎曼尔诗签”
http://www.xjass.com/ls/content/2010-06/17/content_151601.htm
《新疆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作者:錢伯泉
吐谷浑人在西域的历史 ——兼谈坎曼尔诗签的族属和价值
http://www.xjass.com  2010年06月17日 21:29:32 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网
【内容提要】 本文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资科,首先论述了吐谷浑西迁建国后,不断向
西域扩展的经过,以及南北朝隋唐时期吐谷浑人散居西域东部的情况;接着又论述了吐
谷浑人学习汉文氏的高度水平,肯定新疆若羌县出土的《坎曼尔诗签》为吐谷浑人的遗
物,对郭沫若同志有关《坎曼尔诗签》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关 键 词】吐谷浑 西域 坎曼尔
西域古代有吐谷浑人,他们在这个边远的历史舞台上活动的时间还真不短!他们为开发
新疆,创造祖国灿烂的文化,曾经作出很多贡献,我们应当在西域史上给予一定的地位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吐谷浑人在西域的历史作一探讨。
一 吐谷浑人西迁立国及其深入西域
吐谷浑原为鲜中族,汉魏时期游牧于辽河上游,首领名叫徒何涉归,晋朝永嘉年间(公
元30... 阅读全帖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