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妙法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b*****l
发帖数: 3821
1
不是。
《妙法莲华经》把二乘的涅磐比喻成半路的一个化城而已,
到了之后如来会提醒的。
《妙法莲华经》 <化城喻品>
“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
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
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
......
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
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
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
《大乘入楞伽经》也认为二乘解脱只是一种暂时的‘三昧身',醉后会醒的。
“解脱有三种  谓离诸烦恼
及以法无我  平等智解脱
譬如海中木  常随波浪转
声闻心亦然  相风所漂激
虽灭起烦恼  犹被习气缚
三昧酒所醉  住于无漏界
彼非究竟趣  亦复不退转
以得三昧身  乃至劫不觉
譬如昏醉人  酒消然后悟
声闻亦如是  觉后当成佛”
b*****l
发帖数: 3821
2
不是。
《妙法莲华经》把二乘的涅磐比喻成半路的一个化城而已,
到了之后如来会提醒的。
《妙法莲华经》 <化城喻品>
“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
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
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
......
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若众生住于二地。
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
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
《大乘入楞伽经》也认为二乘解脱只是一种暂时的‘三昧身',醉后会醒的。
“解脱有三种  谓离诸烦恼
及以法无我  平等智解脱
譬如海中木  常随波浪转
声闻心亦然  相风所漂激
虽灭起烦恼  犹被习气缚
三昧酒所醉  住于无漏界
彼非究竟趣  亦复不退转
以得三昧身  乃至劫不觉
譬如昏醉人  酒消然后悟
声闻亦如是  觉后当成佛”
G**W
发帖数: 1865
3
您舉的這段經文, 如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二乘涅槃為方便說等, 均是大乘法上的深妙法
義,也只有您這種福德俱足而於大乘法信位滿足之人信受. 大乘的經論不是也提涅槃有
四種,即「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無住處涅槃」、「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尤其那個变易生死,是在說佛地涅槃時的種子雖然流注,但是已不再變易,其實是唯識的
深妙法.
但是這些法義,二乘及南傳的弟子,又如何能領納 ? 不誹謗就算很好了.
所以靠您了.
f****2
发帖数: 311
4
1.五佛为证
孙东柏居士一九七八年来美游学,在年底十二月二十二日找到了金山寺。当时,金
山寺还在十五街,比起台湾的寺院,金山寺显得非常简 陋,他一时找不到进寺的大门
,站在似门又似窗的寺前正犹疑不前,突然一阵阵的暖流注入前胸,透散全身,顿时感
到精神奕奕,神清气爽。这时,有人从里面向他 招手,踏入右侧小门,一个白人和尚
跟他说了一些简单的中国话,说自己是宣化老和尚的美国弟子。孙东柏居士表明要参加
万佛圣城为期三周的冬季禅七,法师微笑 着带他进去,和几个中国人及一个刚从伦敦
来打七的年轻英国人共五个人,一起搭便车前往万佛城,一路上说起万佛城打七的情景
,念了十五年的佛、从没参加过禅 七的孙东柏居士心头忐忑不安:到底什么是禅七呢
?在车上,孙东柏居士闻到一股又沉又浓的檀香味,久久不散。
当时的万佛城也是很简陋,禅七期间,每个晚上,上人都会讲一小段《华严经》及
开示。在第二个礼拜天晚上,上人说明天他必须往洛杉矶一趟,嘱咐大家参禅不要害怕
,不可懒惰,大众之间一定有人会得二十五圆通的法门,并特别为大众说了四句偈:
一九七八打禅七,不紧不慢不焦急;
绵绵密密勤精进,不久当至诸佛地。
就在开示...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baofoen (喜悦), 信区: Belief
标 题: 转:放生感应奇迹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20 01:26:40 2013, 美东)
原文在: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266.htm
---
放生感应奇迹记
莲子居士编述
前言
念佛放生,舍报安详
放生感应二则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
孝心·诚心·佛心
常行放生,众难解脱
杀生果报,如影随形
心路拾掇
历劫重生忆观音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悲心济物,自感业消
背觉合尘,悯众生八苦交煎,放生得度
梦境成真
火焰化红莲
一根小蜡烛,点燃家人法身慧命
落尽繁华忏前愆
挨两刀,免震灾
起心动念皆是业
婚嫁不宜杀生
呒通钓鱼,钓鱼会破病(台语)
只将此心,推及物类
放生而后重生
闻访嘉义
夫妻本是同林鸟,病苦来时相扶持
视仇如亲系于心
久病,非片刻之法药能愈
放生,真的很好
蠢动含灵,皆具佛性
观音慈,普贤行
佛为大医王,放生念佛治绝症
家,就是修行道场
慈心所致,广被有情
...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6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下面对大士的礼赞,选自《净修捷要》报恩谈:
一心观礼,无量寿如来会上,座列上首,德为众尊,华严经主,万行庄严,化身金刚萨
埵,永为密教初祖,不舍因地,遍收玄妙,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大愿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第二十六拜)
“一心观礼”这一观是观礼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对我们今天也有特殊的意思,他就
是“金刚萨埵”,也是密教的初祖。在毗卢遮那佛世界也就等于是观世音菩萨。在我们
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的世界,也是最上首的菩萨。在《无量寿经》里头都是德尊普贤。
来的这些所有菩萨都是“咸共尊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些菩萨都在尊重都在修持普贤大
士的德行。普贤大士最突出的就是后头这两句话:“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净空法师
就因此而趋向净土宗的。他本来讲唯识,讲禅……,最后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菩萨发十大愿,十大愿王导引的归宿最后就是极乐世界。
“愿我临遇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无量光,即得往生安乐到。”
这是《普贤行愿品》,也就是普贤菩萨的愿。愿我临命终的时候,我的“障碍”消
除。“障碍”就是往生的“障碍”。都消除了,可不是...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7
黄念祖老居士述
(以一九八九年于北京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五愿原文
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
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
二、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魏
译·第十二愿》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夏会本
·第十三·光明无量愿》
三、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
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魏译·第十五愿》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
,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五·
寿命无量愿;第十六·声闻无数愿》
四、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魏译·第
十七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
,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七·诸佛称叹愿》
五、设我得佛,十...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真实?
实为一代时教之所言诠。下摘取无量寿经注解有关章节,供参考。
真实义就是佛之知见,乃实相妙理,究竟至极者也。此乃依圣道实教,诸法实相为真实
际。若依净土,光阐道教为权方便,誓愿一佛乘为真实际,一实真如海故。圣道守理而
非唯理。净土以事而非唯事(即事即理事事无碍。)。于众生所入,则虽有事理空有不
同,而从诸佛咨嗟见之(指十方如来赞叹净宗。)。则唯此誓愿一佛乘、一实真如海为
真实之际。(若圆会宗下,如布袋和尚曰:「只这心心心是佛……一切无如心真实。」
故知真实之际即是自心。…… 但念佛法门,亦复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故念佛
之本心,正是真实之际。故云一声佛号一声心)。
上段所论真实,如无量寿经中「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吾人
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学者须如此深
研痛拶不可徒落在语言作道理领过)。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
法。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离一切缘虑分别
。语言文字相。而缘虑分别。语言文字。非离此别有自性。要之。离一切相。卽一切法
。离故无相。卽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藕益大师: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10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h***1
发帖数: 2263
11
还有,不要乱说话,免得造口业。
佛陀说过,小乘法南传,大乘法北传;事实果然如此,大乘一路辗转至中土,后来更有
释迦佛陀一脉教外别传的禅宗妙法。再次强调,请你不要再拿喇嘛教来和中土和南传相
提并论,这个地球上你要找佛教,只有中土(有一些衍生至日本朝鲜但衰落久矣)和南
传,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找
佛陀的无所言说离言妙法,当然可以在中土大乘法里找到,你连这样的知见和信心都没
有???虽然自宋之后,宗门凋零,但息弱香火都还在,否则早就不要混了。但现在喇
嘛教入侵(从上世纪初开始俩地交流密切),宗门危矣,这样的危险以前也出现过,比
如很久以前土皤入侵龟兹之时
至于你说的教宗问题,当然有人能够籍教悟宗。为了再形象点,给你打个比方,有一张
纸,正面写满了世尊言说,称之为教,不停的在给你指方向让你翻页,可是当你翻页之
后,你说说背面是啥?别急着回答!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
p******1
发帖数: 177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八节课
前面说佛陀、佛法在胜义中不存在,佛陀不存在的原因下面有广说。佛法不存在的原因
昨天也讲了:法与非法都是不可得、不可取,心识语言无法表达,佛法的本质在胜义中
不成立为实有。下面还有一句没有讲完。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为什么佛法在实相中不存在呢?因为一切法皆是无为法,远离分别执著。诸位贤圣的
安立,也只是能证悟无为法的智慧上有差别。”
究竟实相中,实有的法不存在,无实的法也不存在,诸法本性远离一切执著,远离一切
法相,这是圣者入定智慧抉择的。《大幻化网》中说:“之所以承认法界一味清净平等
,乃是由圣者的根本慧定所得之故。”同样,一切诸法不存在,没有实相,也是依靠圣
者入定智慧而得出的结论。
此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在圣者的根本慧定面前,一切都是无为法,除此以外,
没有一个真正的实相,也没有有无执著;二是在圣者入定的时候,一切都是般若空性,
远离四边戏论。世亲论师说:“圣者入定时,灭除诸散乱,现前如来智智为无为法。”
圣者在入定的时候,灭除一切有为法的散乱执著,无为法的本来智慧现前。反过来说,
如果诸法的本性不是无为法,那必定是有为...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八节课
前面说佛陀、佛法在胜义中不存在,佛陀不存在的原因下面有广说。佛法不存在的原因
昨天也讲了:法与非法都是不可得、不可取,心识语言无法表达,佛法的本质在胜义中
不成立为实有。下面还有一句没有讲完。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为什么佛法在实相中不存在呢?因为一切法皆是无为法,远离分别执著。诸位贤圣的
安立,也只是能证悟无为法的智慧上有差别。”
究竟实相中,实有的法不存在,无实的法也不存在,诸法本性远离一切执著,远离一切
法相,这是圣者入定智慧抉择的。《大幻化网》中说:“之所以承认法界一味清净平等
,乃是由圣者的根本慧定所得之故。”同样,一切诸法不存在,没有实相,也是依靠圣
者入定智慧而得出的结论。
此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在圣者的根本慧定面前,一切都是无为法,除此以外,
没有一个真正的实相,也没有有无执著;二是在圣者入定的时候,一切都是般若空性,
远离四边戏论。世亲论师说:“圣者入定时,灭除诸散乱,现前如来智智为无为法。”
圣者在入定的时候,灭除一切有为法的散乱执著,无为法的本来智慧现前。反过来说,
如果诸法的本性不是无为法,那必定是有为...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第二十五节课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
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在受持、读诵《金刚经》的过程中,若遭人轻毁
、损害,这是因为他以前所造的恶业本应堕入恶趣,但通过《金刚经》的功德,今生中
只需感受这些痛苦,便使罪业得以清净,并很快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受持读诵〗:玄奘法师和藏文中是“读诵、受持、书写、精通、如理作意”,但鸠摩
罗什的译本中只有受持和读诵。
很多人在念《金刚经》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违缘,比如受人欺负、别人与他不合
、修法出现障碍,表面看来都是违缘,实际上是一种顺缘,别人在帮自己消业障,以此
早日圆满佛果。
此处的翻译与义净法师相同,但玄奘译为:“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
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于此世成熟。”这种译法与藏文相同,意思也比较好懂。
平时总听人抱怨:“我学了这么多年的佛,但生活中的违缘越来越多,是不是佛经没有
加持力?”并不是这样!《金刚经》已告诉你了,本来你来世会堕入恶趣受苦,但通过
持经功德,消除了这一切...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八节课
前面说佛陀、佛法在胜义中不存在,佛陀不存在的原因下面有广说。佛法不存在的原因
昨天也讲了:法与非法都是不可得、不可取,心识语言无法表达,佛法的本质在胜义中
不成立为实有。下面还有一句没有讲完。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为什么佛法在实相中不存在呢?因为一切法皆是无为法,远离分别执著。诸位贤圣的
安立,也只是能证悟无为法的智慧上有差别。”
究竟实相中,实有的法不存在,无实的法也不存在,诸法本性远离一切执著,远离一切
法相,这是圣者入定智慧抉择的。《大幻化网》中说:“之所以承认法界一味清净平等
,乃是由圣者的根本慧定所得之故。”同样,一切诸法不存在,没有实相,也是依靠圣
者入定智慧而得出的结论。
此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在圣者的根本慧定面前,一切都是无为法,除此以外,
没有一个真正的实相,也没有有无执著;二是在圣者入定的时候,一切都是般若空性,
远离四边戏论。世亲论师说:“圣者入定时,灭除诸散乱,现前如来智智为无为法。”
圣者在入定的时候,灭除一切有为法的散乱执著,无为法的本来智慧现前。反过来说,
如果诸法的本性不是无为法,那必定是有为...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二十一节课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
寿者相。”
佛告诉须菩提:“我还回忆过去做过五百世的忍辱仙人,在那些时候,我都没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大家记得吧,法王如意宝给我们讲过《白莲花论》,每次讲到佛陀因地修安忍时——对
怨敌的安忍、修法的安忍、舍弃身体生命的安忍,经常在课堂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可惜的是,当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上师哭了很长时间,大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只有第二天早上我给大家讲解时,你们才知道上师哭的原因。
佛陀在因地时当过很多世的仙人,仙人的名字都叫忍辱,每一世都没有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这是对昨天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那么,歌利王的公案与此处忍辱仙人的公案是不是一个呢?汉地的有些法师认为是一个
,藏地的炯尼夏智也赞同这种观点。但如果分开的话,歌利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与具诤国
王时代的忍辱仙人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公案,只不过故事情节大致相同而已,就像《百业
经》的许多公案一样。
《贤愚经》中记载:印度鹿野苑有位具诤国王,性情野蛮粗暴。一次他携王妃仆女一起
去打猎,因感疲倦就到林中休息...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第二十五节课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
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陀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在受持、读诵《金刚经》的过程中,若遭人轻毁
、损害,这是因为他以前所造的恶业本应堕入恶趣,但通过《金刚经》的功德,今生中
只需感受这些痛苦,便使罪业得以清净,并很快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受持读诵〗:玄奘法师和藏文中是“读诵、受持、书写、精通、如理作意”,但鸠摩
罗什的译本中只有受持和读诵。
很多人在念《金刚经》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违缘,比如受人欺负、别人与他不合
、修法出现障碍,表面看来都是违缘,实际上是一种顺缘,别人在帮自己消业障,以此
早日圆满佛果。
此处的翻译与义净法师相同,但玄奘译为:“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
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于此世成熟。”这种译法与藏文相同,意思也比较好懂。
平时总听人抱怨:“我学了这么多年的佛,但生活中的违缘越来越多,是不是佛经没有
加持力?”并不是这样!《金刚经》已告诉你了,本来你来世会堕入恶趣受苦,但通过
持经功德,消除了这一切...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文殊大士手握利剑持逼如来
(上)
引述《佛祖纲目》卷三:【世尊因灵山会上五千比丘得四禅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
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见杀父、害母及诸重罪,於自心内各各怀疑,於甚深法不能证入;
於是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剑,持逼如来。世尊乃谓文殊曰:「住!住!不应作逆,
勿得害『吾』。『吾』必被害,为善被害。文殊师利!尔从本已来无有我、人,但以内
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我』必被害,即名为害。」於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梦
如幻;於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於是五百比丘同讚叹曰:「文殊
大智士,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
生,是中云何杀?」】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杀啦!
有一天 世尊因为灵山会上说法的时候,看见五千位比丘(编案:依据所引经文应为五
百比丘,疑为手民之误)已经证得第四禅了,而且也发起了五神通了,可是他们一直都
没有办法开悟,不晓得大乘的三三昧是什么内容;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金刚心如来藏,
所以「未得法忍」。这五千比丘因为有四禅也有五神通,所以就使用宿命智通观察往昔
多劫以前的事情,想要找出自己为何有障道因缘,导致今生已得四禅及五神通了,竟然
还无法开悟实...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百业经故事: 能愿比丘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位施主财富圆满,但他的儿子在娶妻之后,一直没有小孩
,所以他们常常祈求天尊,希望获得一个孩子。好不容易,儿媳终于怀孕了,她非常高
兴地告诉丈夫,并发愿:「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孝顺父母,行持善法,光大整个家族及自
己的种姓。」
这时,阿那律尊者以声闻眼观知一位最后有者(表此世一定会证阿罗汉果位)已经投胎到
施主家中,而且度化施主一家人的因缘也已经成熟,于是就去施主家,为他们传了相应
的佛法。施主一家对尊者生起很大的信心,皈依三宝,守持居士五戒。
有一天,阿那律尊者独自一人到施主家,施主惊讶地问:「尊者,您是大阿罗汉,怎么
会没有侍者呢?」
尊者说:「我找不到侍者,你能否替我找一个?」
施主马上说:「我家儿媳已怀孕,若生下来是男孩,一定送给尊者作侍者。」
尊者说:「长者既然如此发心,那就一言为定。」说完,尊者便走了。
不久,施主的儿媳妇生下一个相貌庄严的儿子,因为这孩子是祈求很久才得来的,因此
就取名为「能愿」。能愿长大后,学习世间各种学术,无不通达。此时,阿那律尊者观
察到他出家的因缘已经成熟,便着衣持钵去施主家化缘。
尊者见到这个孩子就问施主:「这位就是在未出生前...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原来娑婆世界就是佛刹净土啊!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9 22:49:37 2013, 美东)
在人间按:文章由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和顶果仁波切的两篇重要开示组成,第一篇文章
传达了藏传佛教中重要的生起次第,把您带入八地菩萨以上的“婆娑世界如极乐世界的
证境”,而第二篇文章,具体讲述了六字大明咒生起次第的实修法门。
正当难解难分之际,佛以神通显示了娑婆世界的本来面目,在场的所有人都亲眼目睹到
:娑婆世界就像西方极乐世界等诸佛刹土一样,十分清净庄严。
之后,佛陀告诉大众:我的世界本身就是这样,永远都是这样,只是你们没有看见
而已。
什么样的见解是密宗的见解
德兰根迥活佛开示
摘自 解脱之路
堪布慈诚罗珠曾经对此问题有比较清晰的开示。他说,密宗的见解指中观理论,一切法
空性,原本清净等观点。慈诚罗珠堪布在《如何学密》一文中,谈到“略谈密宗的见解
和修法”时,原文如下:

...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为什么要学《般若摄颂》
此次传讲《般若摄颂》,我是发了清净的心,毫无名闻利养的希求,也即并不希望在讲
法后
能得到供养、名声和地位。所以,凡是与此次传法结缘的众生,都能得到利益。虽然所
获利
益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信心,也跟前世的因缘有关,但总的来讲,对听闻者的相续肯定
有利
益。因为不但我们的传承极为清净,而且本经的教义也极其殊胜。
在汉传佛教中,以前《般若摄颂》并未得到广弘。虽然宋朝时法贤译师作了翻译,但根
据史料来看,好像并没有人讲,也未留下注疏。但在藏传佛教中,《般若摄颂》却弘扬
得非常广,很多格鲁、噶举、宁玛的寺院都在学习。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这次因缘,能让
这一代和下一代的汉地有缘众生皆能了知《般若摄颂》。可能大家也清楚,《般若摄颂
》是广、中、略三大般若
的总结;在藏文中,《般若经》有十二大函,其精华要义就是《般若摄颂》,当然再简
略就是《心经》。可见,学习本经非常有必要。
通过此次学习《般若摄颂》,我想很多人都有可能开悟,因为前世因缘好一点的,通过
读诵《般若经》即可开悟。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相当多,像阿琼堪布,他在17 岁就读
了一遍《大般若》(指《广般若》),当读至“以幻对幻起执著”一句时,便对般...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5337
23
哦,对不起,大概是我理解错了。
我看wiki,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5%BC%A5%E9%99%80%E4%BD%
各佛经所说的阿弥陀佛身世背景不一样,
《妙法莲华经》:阿弥陀佛、阿閦佛与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中,皆是大通智胜佛的十
六个儿子之一,因修行《妙法莲华经》而成就[21]。
《悲华经》:阿弥陀佛过去世中,出生在删提岚国土,名为无诤念王,因其大臣宝海的
劝告,随宝藏如来修行,又名无量净。他生有千子,其长子不眴后来成为观世音菩萨,
次子尼摩则成为大势至菩萨,其后诸子为文殊师利、普贤、阿閦佛等。其大臣宝海即为
释迦牟尼佛的前世[22]。
《观佛三昧海经》:在过去世中,在空王佛门下有四个比丘,阿弥陀佛为第三比丘,因
修行念佛法门而成就[23]。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阿弥陀佛出生于清泰国土,为转轮圣王月上之子,其母
为殊胜妙颜,其子为月明[24]。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在离垢〔火佥〕成就功称如来至真等正觉在世时,阿弥陀佛的
前世为净命比丘,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为为法比丘。净法比丘一心宣扬空法,毁谤净命比
丘,最后堕入地狱。...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索达吉堪布上师如何
索达吉堪布简介
上师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四川甘孜炉霍人,生于1962年藏历六月初四。
师与生俱来对佛陀有着深厚的感情,每每看到佛像唐卡,其欢喜之情由衷而发、无法言
喻。小时候虽值十年“文革”,但对三宝信心始终无退,时常偷偷寻觅零碎佛像,石刻
观音心咒,用泥巴做成灯器点灯供佛……尤其是对一切众生从小就有猛厉的大悲心,若
见有情痛苦,悲心油然而生,泪水不禁自流,故家中邻里宰牛杀羊,根本不让师见,常
以借口将其骗走,否则若见之,则会死命护住被杀动物,恳求勿杀。
师学龄时没有入校读书,而是为公社放养300多头牦牛,14岁才有机会进学校插读。当
时以自学为主,仅用两年时间,即以优异成绩考上初中。初中毕业后,考入甘孜师范学
校就读。
1985年,舍俗出家,前往十三大虹身成就圣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法王如意
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后通过讲辩著的堪布资格考试,成为学院的大堪布,不仅对五
部大论精通无碍,且对时轮金刚、大幻化网、大圆满等甚深密续,也能善修善讲,证达
不可思议的境界。
1987年,随法王及一万余僧俗,朝拜清凉圣地五台山,同发无上菩提心、共遵普贤殊胜
行愿。后受法王托付,肩负起为汉地...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25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ZZ)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
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
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胡说
八道,胡作非为,其祖宗就是第一结集经典时的窟外结集分子。这些不守戒律搞外道的
沙门对智慧第一的舍力弗经常代佛说法及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和苦行第一的大迦叶
主持窟内结集大会极其不满和忌妒,甚至不相信舍力弗讲的是佛法及阿难诵出的是佛经
,加上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
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
咒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初期只为攻击舍力弗和阿难等。这些伪经的共同特征:
这一部经或大乘经最好,大肆吹虚,念经或念咒或念佛如何如何神奇有功徳,攻击贬低
佛教,谩骂佛的大弟子舍力弗阿难等。显而易见,这些伪经是大众部邪教徒为攻击佛弟
子和摧毁佛教有意编造的,是欺世害人的。),并将其贬称为小乘.数年后,...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26
印光大师:学佛人不可念伪造的经典(文白对照)
学佛人不可念伪造的经典 (ZZ)
原文
念佛宜小声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声著力念。否则必致受病。当静心净念,勿
著急念。欲火消眼明,即是消火明眼之妙法。汝皈依佛法僧三宝,欲为父母求寿,当志
诚念佛,或念佛经。何得求灶王,念灶王经。灶王乃神,去玉皇尚远得很。玉皇去罗汉
尚远得很。罗汉去佛尚远得很。汝真真是糊涂虫,不念佛号为父母求寿,念灶王经,施
灶王经。灶王经,乃俗流之人所伪造之经。以佛弟子念此种伪造经,即是邪见。然汝以
诚心,亦不能说无功德,乃露水一样。念佛功德,则如大江大海。汝不知念佛,亦可怜
可悯也。光老矣,目力精神均不给,以后永不许来信,来决不复,祈慧察。一函遍复,
当详观依行,则功德大矣。——《印光法师文钞》之《复玉长居士书》印光大师 著述
译文
念佛应当用小声念、默念的方法来念,不可以一直大声用力念。否则必定造成伤气
受病。应当静下心来用清静心念,不要以急躁心念。
你要想去除内火、眼睛复明,这就是去除内火、眼睛复明的妙法。你既然已经皈依
佛法僧三宝,想要为父母求寿,应当志诚恳切念佛,...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土指归
元音老人
一九九九年秋
甲 关于佛法的修证
众生同具和佛一样的无漏智性,本无差别,但因迷于事相,各个造业不同,迷惑的
深浅也因之各别,向道的根器就有智、愚、慧、拙的分别。在这种不同的根基上,我佛
慈悲,为了适应众生,犹如医生治病,应病与药一样,说了种种不同的大、小、方、圆
、顿、渐诸法,无非让众生早日病愈回家,脱离苦海。其中并无深浅、高下的不同。后
来的祖师因自己的修持与适应众生的爱好,创立了种种不同的宗派。在佛法极盛的唐宋
时代,我国佛法有十大宗。后来因时节因缘之不同,社会风俗之变迁,人民生活之艰辛
,佛法渐渐衰颓,现仅存禅、净、密三大宗。在此三大宗中,修证最迅速、便捷者莫过
于禅宗。但末法时代众生根器陋劣,障重慧浅,直指其见性既不投契,即或有点解悟,
但未深信,站不稳脚跟,又不能在事上磨练、保任、除习成道。至于参话头,则疑情不
起,妄想割不断,根尘不易脱落,能所更不能双亡,何能明心见性!因而宗下后继乏人
,大有消亡断绝之势,良可悲也!
密宗,我国原有之唐密,因后来历代帝王之恐惧、反对,至明朝朱元璋时灭尽。现
行之密宗,除西藏之密法外,还有日本之东密。此法分九乘次第,高下、深浅完备,...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严法师 开示 法华经 20141103
20141103晨起薰法香如是我闻思(个人笔记草稿,仅供参考,正确内容,请以未来大爱
台播出的为主,感恩!)
法中大善勇勐精修,
断恶法之心明,勤谓精进,明于善恶;
断事敏锐捷才,对治懈怠,圆满善业;
法无染着精纯。
用心啊!法,我们学佛法一定要很用心,起心动念,这都是在我们的用功修行中。
起一念心、动一个念,是不是完全是善?是利益人群吗?这我们都要很用心,守好善心
、利益人群这念心。若是没守好,一念偏差失误,起一念贪心,动一念恶,可能我们所
有修行清淨就受到污染了,污染心一起,这个污染它就如一种病毒一样,不断再扩散,
不断複製,恶念实在是很可怕。所以我们一定守好这念心,是善是利益人群的大善,我
们要勇勐精进,善念不间断,一定要勇勐精进去受持。
还要断恶法的心,要很明朗,我 们若是心念一点点的煳涂,善恶不会分,若这样
,无意中恶念让我们偏差。在《贤愚经》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就是说一对兄弟,一个从
小就很聪明,是非分得很清楚,慢慢长大,哥哥是这样,事理分清楚。那时代的国家,
大家互相借钱,或是家庭的事情,或者是社会人事,那时候没有什麽官府,或者是什麽
契约等等,没这些的事,但是有保证,这种...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唐代虎丘山高僧智琰禅师
智琰禅师是唐代高僧,字明璨,俗姓朱,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祖父朱祖献任梁朝员
外散骑侍郎。父亲朱妏于陈朝任官吏。
智琰禅师母亲张夫人于初怀孕之日,梦见自己升入通玄寺塔上,登相轮而坐。张夫
人于轮上眺望四种景色丝毫没有惧怕的神色。张夫人将梦境告知亲友,众人都认为是所
孕之子将来得道超升的征兆,将来会成为人天师表,受人恭敬赞叹。亲友认为,张夫人
的怀孕征兆,比前人两个太阳入怀中、双龙枕于膝上瑞相更令人称叹。
智琰禅师降生之后,形貌奇异,秀气贞心,惹人爱怜。师八岁出家,礼吴郡通玄寺
璩法师剃度出家,随侍璩法师多年,对师父恭敬至诚,常为师父提鞋持衣从来不敢稍有
懈怠,为师父倒茶做饭勤勤恳恳,跟从师父学道谦虚恭敬。
智琰禅师十二岁时,能够背诵一部《妙法莲华经》,而且对经文能够明悟听察,众
人都称其是神童。智琰曾自思说:“京城四周都是名寺古刹,我为何要久居在这狭隘的
道场呢?”师十六岁时,外出寻访善知识,希望道业能有所增进。师到报恩寺听持法师
讲授《成实论》,听过之后神悟异常,智慧生发,随即能为大众宣讲《成实论》奥义,
众人皆赞叹无人堪比。师之颖悟之智,深得持公欣赏,亲为师讲法引导。不久,智琰禅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0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自心取自心”这一句,一般的善知识,他们可能会这样解说:“我们这个离念灵知出
现以后,都是在执著自己这个离念灵知,所以就是在六尘里面去打转。”说老实话,能
够这么讲的人,虽然只是依文解义,却已经很难得了!纵使只是似是而非的说法,我还
是要赞叹的。因为他至少不落入意识中,不会把意识认定为常住无染的心。
那么“自心取自心”的真正意思是怎么说的呢?意思是说,其实都是如来藏在取如来藏
自己。譬如说,从如来藏心中出生了六根,接著以六根为缘而从如来藏心中又出生了六
尘;再由如来藏将自已所出生的六根与六尘为缘,如来藏因此又出生了六识;当六根、
六尘、六识都从如来藏心中出生了以后,接著是由如来藏出生的六识觉知心以及六根中
的意根,来执取如来藏所出生的五色根及六尘诸法,这不是如来藏心取如来藏心自己吗
?这就是“自心取自心”。
如来藏自己不取六尘,却出生了意根与六识觉知心,来共同执取如来藏自己所出生的六
尘,这才是自心取自心的的真正意思。当六根与六尘相触的时候就有六识生起,六识生
起了就会攀缘六根来执取六尘。请问六根是谁所生的呢?是如来藏生...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1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搜索 本條目屬於佛教系列

维基主题:佛教
明心,佛教術語,明證本心之意。
指的是大乘修學,需先見道-明自本心也。五祖告六祖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1]。五祖復曰:『昔達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
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2]。
何謂明心?
禪宗的 明心,是「證阿賴耶識」,就是「親證阿賴耶識」,也就是實證,亦即可現觀
阿賴耶識真實與如如之體性,而非思惟推理的思想。明心亦是證得不生不滅、不來不去
、不增不減、不斷不常、不一不異的真實心-如來藏也。在禪宗典籍-《人天眼目》中
說到阿賴耶識即是真心,也名之為含藏識,因其能含藏一切萬法,亦含藏從凡夫修至成
佛之一切法,故亦名為如來藏識[3]。
唐朝六祖惠能大師亦說本自清淨的自性心能含藏萬法,故又名之為含藏識,而五陰十八
界諸法更是依於此一清淨自性心而能生起諸多作用[4]。北宋克勤圜悟禪師除了說明六
、七識心之各別功能外,更直說第八識心即是阿賴耶識,又名之為含藏識,能含藏一切
善惡染淨種子[5]。在《大乘密嚴經》裡,佛說明阿賴耶...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教--关于众生皆有佛性
除了《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的
《大般涅槃經》,以及《妙法蓮華經》都說众生皆有佛性。
如妙法蓮華經卷第三「開權顯實」,三乘實為成佛: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
T09n0262_p0027b01(00)║ 諸佛方便力,  分別說三乘,
T09n0262_p0027b02(00)║ 唯有一佛乘,  息處故說二。
T09n0262_p0027b03(00)║ 今為汝說實,  汝所得非滅,
T09n0262_p0027b04(00)║ 為佛一切智,  當發大精進。
T09n0262_p0027b05(00)║ 汝證一切智,  十力等佛法,
T09n0262_p0027b06(00)║ 具三十二相,  乃是真實滅。
t******g
发帖数: 17520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在印度消失的原因
http://www.guoxue123.com/other/jq/han/114.htm
国学导航-剑桥中国秦汉史
首页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专题 今人新著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在三国瓦解之后,西晋(公元265—316年)曾经想重新统一中国,但接着却因蛮族
的入侵而又一次分裂为南北朝(公元317—589年)。在这个时期,南方与北方的文化和
宗教生活都越来越显出了重大的差异。南方的建康是六朝(公元222—589年)的首都,
它坚持国家的正统;北方却是杂凑的许多国家,兴亡相继,大小不一,但都是异族人而
又都多少有些汉化,都称为帝国,而都城各异,但主要仍是都洛阳和都长安。毫无疑问
的是,从体制上来说,这种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有利于佛教的普及。
异族人没有汉族人那种反对外国宗教的偏见;相反地,比如公元333—349年统治过
匈奴族的后赵王朝的嗜血的暴君石虎,就这样说过:为什么外族人不欢迎一个外族上帝
,甚至也为了他们的汉族臣民?[1] 佛教最初因为它的魔力和占卜术而受到珍视,这
也是它的代表们所引以自豪的;当佛教最初介绍到日本和西藏的时候,它也在那些地方
起着同...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佛法說的 "能取所取空"
《楞严经讲记》第八辑31-38页 簫平实先生著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自心取自心”这一句,如果是会外的善知识,他们可能会这样解说:“我们这个离念
灵知出现以后,都是在执著自己这个离念灵知,所以就是在六尘里面去打转。”说老实
话,能够这么讲的人,虽然只是依文解义,却已经很难得了!纵使只是似是而非的说法
,我还是要赞叹的。因为他至少不落入意识中,不会把意识认定为常住无染的心。那么
“自心取自心”的真正意思是怎么说的呢?意思是说,其实都是如来藏在取如来藏自己
。譬如说,从如来藏心中出生了六根,接著以六根为缘而从如来藏心中又出生了六尘;
再由如来藏将自已所出生的六根与六尘为缘,如来藏因此又出生了六识;当六根、六尘
、六识都从如来藏心中出生了以后,接著是由如来藏出生的六识觉知心以及六根中的意
根,来执取如来藏所出生的五色根及六尘诸法,这不是如来藏心取如来藏心自己吗?这
就是“自心取自心”。
如来藏自己不取六尘,却出生了意根与六识觉知心,来共同执取如来藏自己所出生的六
尘,这才是自心取自心的的真正意思。当六根与六尘相触的时候就有六识生起,六识生
...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讲记》与五译本对照
根据吴信如老先生《楞伽经讲记》等资料整理)
http://www.xuefo.net/czbt.asp?cz=%A1%B6%C0%E3%D9%A4%BE%AD%BD%B2

一、前言
(一)、楞伽经在佛教中的地位
楞伽经在佛教中的地位,就是楞伽经在全部佛教中的位置,实际上也就是指的楞伽
经的重要性。
佛教自公元前2世纪传入我们中国,到现在两千多年了。佛教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佛教经典文化中,《楞伽经》占有非常独特的重要地位,受到历朝历代
朝野上下、教内教外、宗门教下、显密各宗以及历代知识分子普遍的高度重视。历来被
禅宗和唯识宗奉为根本教典。因此,我们特别有必要弘传这部根本大典。
武则天为楞伽经写过序,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曾经下令,让天下的士官、僧、尼、道、俗
,都要念<楞伽经>。苏东坡写过读后感:“楞伽义趣幽眇,文字简古。”白居易和常禅
师研究过楞伽经,做过很高的评价:“花尽头新白,登楼意若何?岁时春日少,世界苦
人多。愁醉非因酒,悲吟不是歌。求师治此病,唯劝读楞伽。”(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
常禅师)“夜泪暗销明月幌,春肠遥断牡丹庭。人间此病治无药,惟有楞伽四卷...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36
整部《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就是在講述六字大明咒利益六道眾生,整部經的精華可以
濃縮為六字大明咒。所以若只是因為教派之爭,因而詆毀了此經就等於是詆毀了六字大
明咒,也詆毀了所有修此咒的成就者、也等於詆毀了觀自在菩薩的本心、也等於詆毀了
說此咒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蓮花上佛、寶上如來等諸佛。
諸位不妨仔細思考:為何自此咒翻譯以降,歷代開悟祖師皆無人公開批判六字大明咒?
難道這麼久的時間,都沒有佛菩薩化身來人間?就近代來說:太虛大師、虛雲老和尚、
印光大師、廣欽老和尚、宣化上人、慈航法師(台灣第一位肉身舍利菩薩,亦有親近蒙
古甘珠呼圖克圖修學密咒),都沒有提出對此咒的任何質疑的記載。
對於你無法全然理解的法,或你不相信的法,也不要輕易的評斷。《妙法蓮華經》卷1
〈方便品〉:言:「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所以除非你已經成佛,否則有些較為高深的法門,既使是菩薩也是無法完全理解的。
光是念此咒的一字、兩字,如嗡om、吽hum,依據經典的敘述就已經功德非常殊勝,更
何況六字具足誦。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9言:「……善男子,十方世界如恆河沙三世諸佛,不於月
輪...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9
阿罗汉走人时最具代表性的说法 : 『长揖世间, 我身己尽, 梵行己尽, 不受後有』,
如果没有了後有, 就是没有下一生了, 这就是典型的定性声闻阿罗汉, 也就是一般谓的
二乘解脱道, 解脱於三界的分段生死.
然《妙法莲华经》里面有一段记载 :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
利弗!诸佛出於五浊恶世,所谓劫浊丶烦恼浊丶众生浊丶见浊丶命浊;如是,舍利弗!
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别说三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丶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
佛弟子丶非阿罗汉丶非辟支佛。】(《妙法莲华经》卷一)
这样就可以知道说,方便把佛法区分为解脱道丶佛菩提道。也就是说,依於行者所修证
的内涵不同,根性不同而方便建立了大乘丶小乘的名称。
现在来说,为什麽大乘法函盖小乘也就是二乘法?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把大乘丶小乘
这个名称都舍弃掉,然後只说一佛乘。
因为大乘菩萨证悟明心之前,有一个部分修证的内容是跟二乘人是相通的,那就是断我
见的部分——分证解脱果的一部分;然後菩萨主要是在般若慧上的修证去努力,而不急
於在解脱果上进一步去圆满...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在人天
要来为大家探讨的问题是: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吗?
那么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佛教的本质来谈起。佛教的本质是什么呢?佛教
的本质就是,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我们要以一段经文来为大家说
。在《央掘魔罗经》中这么说:“佛告文殊师利:‘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
,如瓶中灯。’”(《央掘魔罗经》卷四)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是因为颠倒妄想烦恼
,不识自心如来藏,而于三界中生死轮回。这个就好像前面经文所说的:因为众生都有
如来藏,可是因为有无量烦恼遮覆,好像瓶中灯,不能看到这个如来藏的这个种种的智
慧光芒一样。
当众生在三界中生死轮回时,如果想要解脱于生死轮回,有的畏惧这个三世生死苦
的,他就求要解脱—能解脱于三界生死苦;所以于佛法,于三宝生起正信,他生起了善
根!所以就来修学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苦的解脱道。那么,有大心的菩萨能够为众生生
起大悲心,自利利他,不畏惧生死苦来修学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萨道。
这个解脱道的修证,或者是说菩萨道的修证,都是一佛乘所含摄的。因为二乘的这
个解脱道,它也只是佛菩提道中的“化城”;因为解脱于生死之苦,他并没有成佛,他
并没有究竟解脱。那菩萨...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十方世界的一切诸佛如来,他们是成就了一切种妙智;因此十方诸佛,于八识心王
及一切法,没有一个不具足了知的,那如果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任何一个人得要对于
一切诸法的内涵,全部具足了知以后,这样才能够说,他是具备了一切种智,才能够说
他是成佛了,这个时候,祂是任运而有不思议业,诸佛如来所拥有的这样的功德,乃是
连等觉菩萨都无法想象的,当然那些凡夫外道们,更不用说了。等觉菩萨的第八识都还
不能和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还不能和善十一心所有法相应,所以等觉菩萨还是得要用
意识心、用末那心来弘扬佛法,但是诸佛如来却是不一样,诸佛如来祂们是可以用意识
心跟某甲说法,同时又以末那跟某乙说法,祂们的真心如来藏真如心,却同时在跟某丙
说另外一种妙法,这是可以分别独立去运作的;这个殊胜的功德的境界相,是等觉菩萨
怎么想也想不通的。既然等觉菩萨都无法想通的,那我们就更不用想了,所以等觉菩萨
见了诸佛如来的时候,他们乃是非常非常地恭敬诸佛如来,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他们知
道,自己的福德、自己的智慧,乃是差如来差太大了,所以等觉菩萨的慢心是最少的,
因为他最清楚,自己真的是差太远了。
一般人如果他没有大善知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密空性见之略评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恶口
要跟大家介绍的是《贤愚经》卷13中所记载的,有关于恶口得到的果报,以及因为
忏悔而得到解脱这样的故事。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经文的内容,《贤愚经》卷13〈沙弥均提品 第62〉:【如是我
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舍利弗,昼夜三时,恒以天眼,观视世
间,谁应度者,辄往度之。尔时,有诸估客,欲诣他国,其诸商人,共将一狗,至于中
路。众贾顿息,伺人不看闲静之时,狗便盗取众贾人肉。于时,众人即怀瞋恚,便共打
狗,而折其脚,弃置空野,舍之而去。时舍利弗,遥以天眼,见此狗身,挛躃在地,饥
饿困笃,悬命垂死,著衣持钵,入城乞食,得已持出,飞至狗所,慈心怜愍,以食施与
。狗得其食,济活余命,心甚欢喜,倍加踊跃。时舍利弗,即为其狗,具足解说微妙之
法,狗便命终,生舍卫国婆罗门家。时舍利弗,独行乞食,婆罗门见,而问之言:“尊
者独行,无沙弥耶?”舍利弗言:“我无沙弥,闻卿有子,当用见与。”婆罗门言:“
我有一子,字曰均提,年既孩幼,不任使令。比前长大,当用相与。”闻彼语已,即戢
在心,还至只洹。至年七岁,复来求之。时婆罗门,即以其儿,付舍利弗,令使出家。
时舍利弗,便受其儿,将至只洹,...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修持方法
一般说来,这是个大多数修行人都很感兴趣的题目,但是也很容易引起诤论的题
目。这归纳起来有几个因素:第一点,是因为佛法真的是甚深极甚深,要经过三大无量
数劫的修行才能够究竟圆满,所以很难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将佛法的真实义理说明清楚
;第二点,则是众生的根器差异很大,所相应的法门也不一样,所以很容易就依著过去
生的习性来选择今生修行的法门;第三点,同样是由于过去生的因缘使然,众生大多数
会选择自己相应的善知识,不论这位善知识所教导的法义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往往就
是一跟到底而绝不改变;第四点,众生很容易受到道场规模大小、庄严度、住持师父的
知名度以及信众人数多少的影响,甚至只要懂得利用媒体,用一些吸引大众的题材,就
很容易招来许多的徒众,近二、三十年来,这是很普遍的现象;第五点,随著时代的演
变,现代人越来越讲求简便、速效,所以大多数人都希望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达成自己想
要追求的修学目标。由于上述种种的原因,使得许多修行人都是凭著直觉乃至于错觉来
选择道场、名师以及法门;但是,往往对于这个道场、这个名师、这个法门所传的到底
是不是佛教正法,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却几乎从来不曾仔细想过。...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经之真伪
作者先假設《妙法莲华经》為佛說,而且是了義說,再自己定義佛的知见是“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作者其實就是自己有個看法,引用《妙法莲华经》,然後說佛的看法符合自己的看法。
雖然表面上說是佛的知见。
作者還需要學習如何邏輯的論証,在沒學會哂眠壿嬚撛^前,別人多說也沒用。

发帖数: 1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的胜利如倚天宝剑
今时佛教的法门被分为八个宗派,乃至说有八万四千法门,但其实佛法只有唯一佛
乘。佛陀当时的教导,都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离为要
的次第,让众生得以满足各种次法的修道基础(福德资粮),进而能够精进修习而得以
出离生死烦恼。也就是从闻、思、修、证来勤修戒、定、慧三无漏学,以息灭贪、瞋、
痴等毒,作为用功的方法;其中的“禅”法是最特殊,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法。“禅”
这个字是由梵文的“禅那”音译而来,意为“静虑”、“思惟修”、“定慧均等”……
,它是指经由奢摩他(又译为止、定、禅定、善心一境性……的精神集中安住状态)与
毘钵舍那(即有次第而且如理的思惟观察)互相增长的过程;它是佛教中很重要而且是
很基础的修行方法,所以被称为三无漏学之一,也是大乘六度波罗蜜之一。但是,禅宗
所谓的“禅”非谓狭义的修证“四禅八定”的“禅定”,而是指广义的静虑,有了制心
一处止观的静虑能力以后,将六度波罗蜜的第六度——般若–作为思惟与观察的对象,
引导菩萨学人参究具有般若空性的心,证悟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心如来藏。
又佛教有宗门与教门之分,教门是诸佛菩萨所开示的经论,宗门则是以实证教门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减损财物的布施
我们就要跟大家介绍七种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却仍然可以获得广大的果报!
一般的学佛人都知道布施可以获得富裕的果报,例如《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中说:【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但是
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 佛陀有教导我们很多布施的方法,甚至有不用减损财
物的布施,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例如《杂宝藏经》中的七种施因缘,在这段经文中
,佛陀开示说:有七种布施并不需要减损财物,却同样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第一
种布施是“眼施”。这是说:我们应该要常常以柔和恭敬的眼神来观视父母、师长,以
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而不是以轻慢鄙视的恶眼来观视他们,像这样的布施就叫作眼
施。能这样作的话,舍寿后再次受身的时候,就会得到清净眼的果报;而未来成佛时,
也会因此得到天眼以及佛眼,这就是第一种眼施的果报。
第二种布施是“和颜悦色施”。这是说:对于父母、师长、在家与出家的修行人,
我们不应该用皱眉嫌恶的表情面貌来面对,而应该要时常面带笑容。能够这样布施的人
,当他舍寿之后,在未来世受身时,就会容貌端正;并且在未来成佛时,会得到真金色
光,这就是第二种和颜悦色施的...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如来无可害
《佛祖纲目》卷三:【世尊因灵山会上五千比丘得四禅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
命智通,各各自见杀父、害母及诸重罪,于自心内各各怀疑,于甚深法不能证入;于是
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剑,持逼如来。世尊乃谓文殊曰:“住!住!不应作逆,勿得
害‘吾’。‘吾’必被害,为善被害。文殊师利!尔从本已来无有我、人,但以内心见
有我、人,内心起时,‘我’必被害,即名为害。”于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梦如幻
;于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于是五百比丘同赞叹曰:“文殊大智
士,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
是中云何杀?”】真的不知道要怎么杀啦!
有一天 世尊因为灵山会上说法的时候,看见五千位比丘(编案:依据所引经文应
为五百比丘,疑为手民之误)已经证得第四禅了,而且也发起了五神通了,可是他们一
直都没有办法开悟,不晓得大乘的三三昧是什么内容;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金刚心如来
藏,所以“未得法忍”。这五??比丘因为有四禅也有五神通,所以就使用宿命智通观察
往昔多劫以前的事情,想要找出自己为何有障道因缘,导致今生已得四禅及五神通了,
竟然还无法开悟实相妙法以致...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在上一集中我们说到:佛陀在灭度前,为了后世的佛弟子不落入邪知邪见,也为了
临终前,为了天、人等等的众生开示重要的知见,主要是世尊预见了佛灭度后的众生将
会出现的邪执著。只要是非正知正见的佛弟子,不是落入断见,就会落入常见;不是落
入一切皆无的无因论、外道见,就是落入一切万物都有造物主的大梵论。果不其然,各
位现在可以看一看,目前世界上的哲学思想、宗教理论是不是就如同 世尊所预记者,
皆落入此断、常两边?大梵创造了宇宙,大梵是万物的本源,大梵是众生本性、第一义
谛的这种观念,不但广泛地流行在印度,而且在世界上影响最深的一神教,也是这一种
思想的延伸。例如在《长阿含经》中说到:大梵天王自己说:“我是大梵天王,大千世
界中,没有能胜过我的众生;乃至我造作了万物,我就是众生的父母。”为此缘故,佛
陀特别在入涅前把大梵天王找来,当面开示大梵天王。以此因缘教化天、人及后世的佛
弟子们,要把这一种积非成是、众口铄金的说法,让当事人大梵天王自己的口中由自己
来澄清,后世的佛弟子就不会再落入了这一类常见或断见的理论之中。在《大悲经》中
详细地记载了这件事情。
上一次的课程中,我们说到 世尊先以山... 阅读全帖
s*********9
发帖数: 9860
50
旺财添丁就好似有了人力与物力,无庸置疑人力与物力相结合则会把整个家庭撑的
更加的雄厚,有力量。每位人的心思都一样都想自己的家庭越来越好,日子才会过越来
越好。有财有靠山,家财万贯在这个谈世俗金钱的社会里便不可一世。下面的文章讲述
的是如何利用风水催财添丁。希望有助于各位朋友们的家庭人丁兴旺,财源滚滚来。
一个家旺兴衰除了家和万事兴之外,风水还可助财旺,人旺。家居环境风水影响
着整个家庭的好坏运作。有些家族显赫,势力雄厚,子孙满堂的家庭定是居住在山环水
绕,讲究环境风水与人的和谐相处之地。当然风水也是要靠人为努力才能造就的,风水
界里一直有讲:“山管人丁,水管财”。但并不是理解成说有山有水就是个风水宝地的
好地方,这些笼统的讲法成全不了那些住在深山乡处,水天一色的居民。想要旺财外加
添丁还需要别的讲究。
居家风水催财妙法
首先是居家的位置、环境、布局、装修等等都要符合催财的风水,例如:居家鱼缸
利于生财,要注间摆放,鱼缸的禁忌有很多(鱼缸的摆放禁忌),还有镜子也不能在卧
室里随处乱放乱照,请参考:家里镜子的摆放位置与忌讳。
其次确定居家财位的方位:1,是按九宫图上的财星...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