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姬氏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Z**********g
发帖数: 14173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ifepristone (弃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自称孔子几十代姬氏几百代的,其实都是满蒙鞑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1 14:01:09 2016, 美东)
当年满蒙鞑子攻打中国,烧杀奸抢,无恶不作,杀完了人,坐上
了龙椅,突然明白自己是个没文化的鞑子,于是假冒自己是
孔子几十代,皇帝几百代来装文化人
这一招,欺骗了中国屁民上千年
无奈现在有了DNA检测,当年祖国的苦难突然一夜之间又呈现
在屁民眼前.
Y**********n
发帖数: 1930
2
来自主题: Shanxi版 - 姬氏民居修繕完畢
山西傳統建築存留得多,而且因朝代更迭,建築形制也多樣。中國現確認四座唐代木建都在山西。不過有些維護得不怎麼樣。就說這「姬氏民居」,列爲文物這麼多年,這是第一次修繕。
v*****s
发帖数: 20290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天子老姬家的诸侯国
周氏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
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
自邰迁徙至陕西
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
商朝,建立周
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
,都被废为庶人
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於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
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
后代亦称周氏,
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l******r
发帖数: 18699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姬姓后来是不是改姓周了?
尼玛,我有个朋友(女)姓姬,嫁了个香港人(姓曹)随夫姓,现在自称曹姬氏

发帖数: 1
5
古文字和氏族问题
——从商周金文谈宗、族概念的本质区别
一、姓的来源及其演变
“姓”与“氏”不同。姓产生在前,氏产生在后。
根据《春秋》整理得出的“古姓”有:妫、姒、子、姬、风、赢、己、任、吉、芊、曹
、祁、妘、姜、董、偃、归、曼、芈、隗、漆、允等22个姓。许慎《说文解字》:“姓
,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义》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
气所以生者也”。
黄帝和炎帝就是以其各自部落的居住地理位置在水附近而得姓的。
根据《国语·晋语》中记载的司空季子之言:“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
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说文解字》:“
黄帝长居于姬水,以姬为姓。”《帝王世纪》中记载:“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
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具体
是指黄帝、炎帝在姬水、姜水流域发迹,以此而得出姬、姜二姓,这是古人铭记自然地
理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
“黄帝”一名出现在《陈侯因资敦》铭文中:“唯正六月癸未,陈侯因资曰:皇考武桓
公龚哉大谟,克成其烈,因资扬皇考邵统,高祖黄啻,迩嗣桓文,朝问诸侯,合...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周天子老姬家的诸侯国
☆─────────────────────────────────────☆
father (炎黄太郎) 于 (Mon May 23 13:50:57 2011, 美东) 提到:
鲁国,周公旦的后代
燕国,召公奭的后代
魏国,据说是毕公高的后代
管国,蔡国,也就是姬(管)叔鲜,(姬)蔡叔度的国家
曹国,姬叔振铎
成国,姬叔武
霍国,姬叔处
卫国
滕国,姬叔绣
晋国,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
吴国,姬姓周太王长子姬泰伯之后
虞国,姬姓周太王次子姬仲雍之后。曰姬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
虢国,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
这是我抄的,燕国,魏国,和吴国都是姬姓?夫差原来是姓姬?
☆─────────────────────────────────────☆
dhzdhz (敦厚之大胡子教主) 于 (Mon May 23 13:55:54 2011, 美东) 提到:
郑应该也是姬姓。
吴显然是姬姓。是周文王伯伯的后人。

☆─────────────────────────────────────☆
fingerling54 (黑暗虎鲸) 于 (Mon May 23... 阅读全帖
z****3
发帖数: 396
7
古典“四大美女”,尽管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客观地说,其真实性需要大打折扣。她们身上承载的应该是一种人文负荷,掺杂着诸多后世附会的演义色彩。其中的貂婵即是一个文学形象,史书上未见其任何记载。
而这“五大艳后”,则大抵是中国古代真正“横绝千古之丽”,又贵为皇(王)后的古典美女。
一、春秋第一艳妇:夏姬
春秋时期的第一艳妇,当数夏姬。夏姬自幼生得杏脸桃腮,蛾眉凤眼。长大后更是体若春柳,步出莲花,具骊姬、息妫之美貌,更兼妲己、褒姒之狐媚,人称“一代妖姬”。史书上说“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她曾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据传夏姬懂“采补术”。嫁给陈国夏御叔后,不足九月,便产一子,即夏征舒。御叔虽存疑惑,但早已被夏姬的美艳弄得神魂颠倒,无暇去深究。后夏御叔正值壮年而亡,有人说可能死于夏姬的“采补术”。夏姬一直到四十多岁,仍容颜娇嫩,皮肤细腻,保持着青春少女模样,以其罕有的独特魅力为国君士大夫倾倒。
守寡后的夏姬先是让大夫公孙宁、仪行父魂不守舍,后又将国君陈灵公卷入其间难以自拔。史载,每当夏姬之子夏征舒上朝后,陈灵公、公孙宁、仪行父三人便轮流与夏姬幽会。夏姬还把自己的内...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6348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abymill (mill),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柔福帝姬:宋徽宗宠女被掳掠后的惨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24 14:17:03 2011, 美东)
国破家亡之际,战争就不再只是男人们的事。而女人们往往要比男人承受更多的苦难,
因为她们往往成为战争的战利品和敌人的玩物。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将徽、钦二帝以及妃嫔、皇子、公主、宗室贵戚、大臣约三千
余人押送北方。这其中,妇女占了很大的比例,比较著名的有宋徽宗皇后郑氏、宋钦宗
皇后朱氏、宋高宗生母韦氏、宋高宗发妻邢氏,以及后来因为假冒之案而出名的柔福帝
姬。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宋徽宗皇后郑氏。郑皇后为宋徽宗赵佶第二任皇后,她少年入宫,原
为向太后身边的侍女,美貌出众。赵佶还是端王时,时常去拜见向太后,便对郑氏瞩目
。向太后便干脆将郑氏赐给赵佶。郑氏当上皇后后,倒是很少干政,也严格约束娘家人
,这点在日后她娘家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金军攻破汴京,将皇室及大臣押送北方时,
郑皇后向金军主帅完颜宗翰(粘罕)求情说:“妾有罪,当随行北迁...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6348
9
国破家亡之际,战争就不再只是男人们的事。而女人们往往要比男人承受更多的苦难,
因为她们往往成为战争的战利品和敌人的玩物。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将徽、钦二帝以及妃嫔、皇子、公主、宗室贵戚、大臣约三千
余人押送北方。这其中,妇女占了很大的比例,比较著名的有宋徽宗皇后郑氏、宋钦宗
皇后朱氏、宋高宗生母韦氏、宋高宗发妻邢氏,以及后来因为假冒之案而出名的柔福帝
姬。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宋徽宗皇后郑氏。郑皇后为宋徽宗赵佶第二任皇后,她少年入宫,原
为向太后身边的侍女,美貌出众。赵佶还是端王时,时常去拜见向太后,便对郑氏瞩目
。向太后便干脆将郑氏赐给赵佶。郑氏当上皇后后,倒是很少干政,也严格约束娘家人
,这点在日后她娘家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金军攻破汴京,将皇室及大臣押送北方时,
郑皇后向金军主帅完颜宗翰(粘罕)求情说:“妾有罪,当随行北迁,但妾家属从不干预
朝政,请元帅将他们留下!”完颜宗翰同意了,所以郑皇后的父亲郑绅幸免于难。
这一大群俘虏北上时,正是农历四月,北方还很寒冷,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和宋徽宗皇
后郑氏、宋钦宗皇后朱氏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得找些柴火、茅草
燃烧取暖。...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6348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abymill (mill),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柔福帝姬:宋徽宗宠女被掳掠后的惨状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24 14:17:03 2011, 美东)
国破家亡之际,战争就不再只是男人们的事。而女人们往往要比男人承受更多的苦难,
因为她们往往成为战争的战利品和敌人的玩物。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将徽、钦二帝以及妃嫔、皇子、公主、宗室贵戚、大臣约三千
余人押送北方。这其中,妇女占了很大的比例,比较著名的有宋徽宗皇后郑氏、宋钦宗
皇后朱氏、宋高宗生母韦氏、宋高宗发妻邢氏,以及后来因为假冒之案而出名的柔福帝
姬。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宋徽宗皇后郑氏。郑皇后为宋徽宗赵佶第二任皇后,她少年入宫,原
为向太后身边的侍女,美貌出众。赵佶还是端王时,时常去拜见向太后,便对郑氏瞩目
。向太后便干脆将郑氏赐给赵佶。郑氏当上皇后后,倒是很少干政,也严格约束娘家人
,这点在日后她娘家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金军攻破汴京,将皇室及大臣押送北方时,
郑皇后向金军主帅完颜宗翰(粘罕)求情说:“妾有罪,当随行北迁...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11
黄帝、黄帝部族与黄帝发祥地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的人文初祖,这在今天。已
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共识了。出于对自己祖先的崇敬,也出于增强华夏民族凝聚力 的
考虑,现在.不少地方每年都有对于黄帝的祭奠活动,这些活动应当说是十分有意义的
。但有一个问题让人不得其解,就是各个地方都争着说黄帝是自己那个地方 的人氏。
或说黄帝是在自己那儿出生的,或说黄帝是在自己那个地方故去的,或说黄帝的都邑在
自己那儿,或说黄帝的足迹到过自己那个地方。这些地方北到今燕山 以北的涿鹿,东
到今山东曲阜,即古代的寿丘,西到今陕北高原,南到今浙南的缙云山区,当然更有今
黄河中游的一些地方。果真黄帝都到过这许多地方吗?黄帝到 底是什么地方的人氏?他
又是怎样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祖先的?作为历史学者,应当对这些问题有一个科学的回
答。这篇短文,即是对上述问题的一个简单交待。

首 先我们应明白的是,黄帝之作为华夏民族的祖先,只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华夏
族作为一个民族所具有的共同文化在民族心理素质上的表现。它与真的历史并不是一回
事。这种现象,也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早在华夏民...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6348
12
来自主题: Fashion版 - 真假公主:柔福帝姬
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十一月,朝散郎、蕲州(湖北蕲春)知州甄采围剿土匪刘忠时,
匪眷中有一名女子,自称是王贵妃的小女儿柔福帝姬。甄采十分意外,也不敢怠慢,连
忙通过韩世清向南宋朝廷报告这个消息。得到消息的高宗赵构显得很冷淡,好不容易在
朝廷官员的再三催促下,赵构才派大太监冯益、宗室女眷吴心儿前去越州(绍兴)验视
——在这里要解释一下,这时的高宗尚未返回南宋的京城绍兴,而是呆在温州一带的行
宫里。大太监冯益是赵构为康王时的内侍,再之前曾经在柔福生母王贵妃的宫中听差,
所以这时就自告奋勇地揽下了这个验证帝姬真伪的差事。至于吴心儿,她只是从旁协助
,以免有些验身的事情太监不好去做而已。这位柔福帝姬对冯益询问的宋宫旧事,基本
上都能答个七七八八,而且模样也与冯、吴二人记忆中的柔福帝姬有几分相似。于是,
冯益和吴心儿向赵构回报,这位帝姬看来确实是真的,只是有一双大脚,与帝姬精心缠
裹过的纤足大有不同。当然,他们也回报了“帝姬”对大脚的解释:“金人驱逐如牛羊
,曾赤脚步行万里路,怎能保持原样?”这一句话,不但打消了所有人的最后疑虑,也
引起了南宋上至赵构,下至平民百姓的无限愁思。于是,建炎四年八月戊...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6348
13
来自主题: Fashion版 - 真假公主:柔福帝姬
“柔福”还宫不久,赵构便为她选了永州防御史高世荣为驸马,下嫁完婚了。从南宋朝
廷当时的经济状况来看,给予柔福的待遇还是过得去的,嫁妆总计一万八千缗。在此后
的十余年间,还常有赏赐大量财物。按宋宫的惯例,“柔福”出嫁以后,应该就随着高
世荣一起生活,与赵构单独见面、谈论家事的机会也不会有多少。更何况赵构压根不想
跟金国开战,更不想迎回徽宗、钦宗来夺自己的皇位和身家性命——在这种心思之下,
他会有多愿意与一个有可能在自己面前提及父兄情形的妹妹呆在一起?——给她长公主
的名份地位和尊贵生活,然后敬而远之罢啦。大约是受了“柔福帝姬”还宫传奇的影响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在“柔福”还宫两年之后,发生了一起“假公主”事件。一
个姓易的商人妻子,假冒钦宗胞妹、徽宗王皇后之女荣德帝姬前来认亲,弄得南宋朝廷
人仰马翻。荣德帝姬,小字金奴,最早封永庆公主,又封荣福公主,徽宗听从蔡京的建
议改“公主”为“帝姬”之后,又将她封为荣德帝姬。她是徽宗女儿中较为年长的一个
,北宋亡之前就已经嫁给左卫将军曹晟为妻。后来俘往金国,驸马早逝,自己饱受凌辱
后又再嫁他人。易氏是一个颇有几分姿色的商人之妻,南逃的路上,与丈...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55301
14
褒姒
妲己
庆玲
美玲
居然榜上无名?

打折扣。她们身上承载的应该是一种人文负荷,掺杂着诸多后世附会的演义色彩。其中
的貂婵即是一个文学形象,史书上未见其任何记载。
典美女。
若春柳,步出莲花,具骊姬、息妫之美貌,更兼妲己、褒姒之狐媚,人称“一代妖姬”
。史书上说“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她曾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可谓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虽存疑惑,但早已被夏姬的美艳弄得神魂颠倒,无暇去深究。后夏御叔正值壮年而亡,
有人说可能死于夏姬的“采补术”。夏姬一直到四十多岁,仍容颜娇嫩,皮肤细腻,保
持着青春少女模样,以其罕有的独特魅力为国君士大夫倾倒。
自拔。史载,每当夏姬之子夏征舒上朝后,陈灵公、公孙宁、仪行父三人便轮流与夏姬
幽会。夏姬还把自己的内衣分赠三人,而陈灵公仨竟敢穿着夏姬的赠衣上朝,公开谈论
与夏姬的风流事。一次,陈灵公仨在夏家饮酒作乐,席间竟相互争论起夏征舒到底是他
们仨谁的孩子。夏征舒受辱不过,怒杀陈灵公。公孙宁和仪行父逃至楚国,诉说夏征舒
弑君。楚庄王偏听一面之词,便兴兵伐陈,杀死夏征舒,掠得夏姬。
弃。将军子反见夏姬美艳,欲霸为己有,亦为巫臣所劝阻。楚庄王便把夏姬赐... 阅读全帖
j****c
发帖数: 19908
15
夏姬没当过王后,连诸侯夫人都不是,只是个大夫夫人

打折扣。她们身上承载的应该是一种人文负荷,掺杂着诸多后世附会的演义色彩。其中
的貂婵即是一个文学形象,史书上未见其任何记载。
典美女。
若春柳,步出莲花,具骊姬、息妫之美貌,更兼妲己、褒姒之狐媚,人称“一代妖姬”
。史书上说“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她曾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可谓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虽存疑惑,但早已被夏姬的美艳弄得神魂颠倒,无暇去深究。后夏御叔正值壮年而亡,
有人说可能死于夏姬的“采补术”。夏姬一直到四十多岁,仍容颜娇嫩,皮肤细腻,保
持着青春少女模样,以其罕有的独特魅力为国君士大夫倾倒。
自拔。史载,每当夏姬之子夏征舒上朝后,陈灵公、公孙宁、仪行父三人便轮流与夏姬
幽会。夏姬还把自己的内衣分赠三人,而陈灵公仨竟敢穿着夏姬的赠衣上朝,公开谈论
与夏姬的风流事。一次,陈灵公仨在夏家饮酒作乐,席间竟相互争论起夏征舒到底是他
们仨谁的孩子。夏征舒受辱不过,怒杀陈灵公。公孙宁和仪行父逃至楚国,诉说夏征舒
弑君。楚庄王偏听一面之词,便兴兵伐陈,杀死夏征舒,掠得夏姬。
弃。将军子反见夏姬美艳,欲霸为己有,亦为巫臣所劝阻。楚庄王...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3343
16
你的原话
==============================================================
发信人: DS13 (大叔燕十三——三少爷之“敌手”),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上海老姬的家谱140世,你们这些没谱的人笑啥?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2 12:00:40 2015, 美东)
我都说了,两头可靠,中间不靠。
姓还没改,知道自己姓姬,不错了。不想有些人,姓都他妈的改了,也好意思说?

明显混淆了姓氏,说什么姓都改了
隔壁贴的解释,我再贴一遍
发信人: Neitzsche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姬姓后来是不是改姓周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2 10:17:20 2015, 美东)
你显然不懂姓和氏的区别
在春秋以前,姓别亲疏,氏分贵贱
也就是姓表示血缘关系,氏象征社会地位
作为母系社会的遗迹,中国最古老的姓多是女字旁的
比如姬、姜、姚、嬴、妫等
中国古例“同姓不婚”,就是因为同姓的一族人有相近的血缘关系,通婚不...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6348
17
来自主题: Fashion版 - 真假公主:柔福帝姬
原来,这位已经冒名顶替了十二年的“柔福帝姬”,是一个名叫静善(或法静)的尼姑
(或女巫)。静善是汴京(开封)人,生得颇为美貌,汴京攻破后,她被乱兵掠往北方
。在路上遇到一个名叫张喜儿的宫女。这宫女曾在王贵妃宫中侍奉,深知诸多宫闱秘事
,一一都说给了静善听,尤其还说静善相貌气质酷似柔福帝姬。静善对这个巧合十分动
心,不但留心记忆各种秘事,而且模仿张喜儿所说的公主形态,从此就以“柔福帝姬”
自称。静善在战乱中经历曲折,曾经三次被人拐卖,最后被土匪陈忠虏入盗伙,被迫嫁
给了一名小土匪。甄采与韩世清剿匪之时,抓住了静善,本要以匪眷的名义将她一杀了
之的,静善遂自称柔福帝姬,反倒把剿匪的人给吓住了。她假冒柔福帝姬的名义已有一
段日子,就连陈忠都被她蒙了,当然也就以此假讯招供。
没有想到的是,最后连冯益都被她骗了过去,不但逃了生路,还真的当上了公主。
真是划得来之至。如果不是韦太后和真柔福尸骨还乡,她甚至可以把这个“公主”干一
辈子。(乱弹:这位静善早在入宫之前若干年,就已经冒充起柔福帝姬了,没准在这个
时期,她就已经把这种“自我暗示”浸得深入骨髓,等于把自己催眠了,所以后来才能
那么活灵活现,蒙...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2485
18
摘自《中国历代后妃往事》
薄姬的身世
这许负一见薄姬,顿时大惊失色,道:“何止是在小小王宫出人头地那么平常?她
日后还要生下天子,成为世间第一贵妇人!”
汉高祖刘邦妾薄姬——薄命的女人、幸福的母亲
薄姬是苏州人,她的父亲薄生在秦朝之时与从前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相好,未婚而
生下了她。(书上说的是“与魏媪通”,可不是与之婚啊。)——薄生是苏州人,想来是
翩翩少年,而魏媪原籍魏国,则是山西人,两人的家乡相距遥远,简直山高水长,不知
怎么会相遇的?想来是战乱之中颠沛流离,青年男女因而千里相会,产生了感情吧,当
然谈不上什么婚姻。更糟的是,还没来得及结为夫妇,薄生年纪轻轻就死在了山阴,成
了异乡之鬼。
魏媪拉扯着一双儿女,在乱世之中苦苦求生。
不久,秦朝就陷入了乱世。在这一片混乱中,从前战国年间的诸侯遗族纷纷割据自
立,想要趁此乱局混水摸鱼,不捞个皇帝做也要恢复旧家邦。
魏国宗室魏豹就在此时自立为王。
这时薄姬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魏媪心怀故国,见魏豹复称魏国,便将心爱的
女儿送进了魏豹的王宫,薄姬便成了魏豹的姬妾。
当时有一位很著名的星象家、相士名叫许负,魏媪请他来给女儿薄姬相面,看她能
否...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2525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erwin (小yi巴鱼儿),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狠毒吕雉为何厚待为刘邦生皇子的小妾薄姬(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8 19:29:04 2010, 美东)
摘自《中国历代后妃往事》
薄姬的身世
这许负一见薄姬,顿时大惊失色,道:“何止是在小小王宫出人头地那么平常?她
日后还要生下天子,成为世间第一贵妇人!”
汉高祖刘邦妾薄姬——薄命的女人、幸福的母亲
薄姬是苏州人,她的父亲薄生在秦朝之时与从前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相好,未婚而
生下了她。(书上说的是“与魏媪通”,可不是与之婚啊。)——薄生是苏州人,想来是
翩翩少年,而魏媪原籍魏国,则是山西人,两人的家乡相距遥远,简直山高水长,不知
怎么会相遇的?想来是战乱之中颠沛流离,青年男女因而千里相会,产生了感情吧,当
然谈不上什么婚姻。更糟的是,还没来得及结为夫妇,薄生年纪轻轻就死在了山阴,成
了异乡之鬼。
魏媪拉扯着一双儿女,在乱世之中苦苦求生。
不久,秦朝就陷入了乱世。在这一片混乱中,从前战国年间的诸侯遗族纷纷割据自
立,想要趁此乱局...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试析古羌族与汉民族的源流
——兼议先进文化对培养和强化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
张润平
(原发表在《西羌文化》2002年第1期,后被多家大学学报及多种文库转载收录)
内容提要:先秦史其实是部夷夏形成史或由夷变夏史。构成华夏族的主体民族正是羌族
。由羌族先民创造的华夏文化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及其在古代发展过程的完成
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绝对性的贡献。汉族是在不断吸收各种民族的优秀文化因素,融和各
个民族的过程中,由最早的极少数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人口最多,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的
主体民族。岷州是古羌族的发祥地之一。古羌族由盛到衰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
必然。它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活化石。
主题词:古羌族 大汉民族 华夏文化 源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昌盛,数千年来保持着统一和持续的文化形态的古国。从远
古的石器时代开始,中华民族在改造世界,求取生存,开创自己的历史的漫长岁月中,
以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又有重大
深远影响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值得我们任何一位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自豪的。
然而,当我们在阐述中华民族历史源流时,往往显得异常慵懒,大量历史事实随便... 阅读全帖
N*******e
发帖数: 3872
2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姬姓后来是不是改姓周了?
你显然不懂姓和氏的区别
在春秋以前,姓别亲疏,氏分贵贱
也就是姓表示血缘关系,氏象征社会地位
作为母系社会的遗迹,中国最古老的姓多是女字旁的
比如姬、姜、姚、嬴、妫等
中国古例“同姓不婚”,就是因为同姓的一族人有相近的血缘关系,通婚不利保持族群
后代的质量
周天子的姬姓氏族就和姜姓有通婚传统,文王和姜子牙的故事就是姬、姜两姓传统联盟
关系的反映
周朝建立后,武王、周公分封诸侯,170多个成员“国”中姬姓国家占了三分之一。这
些国家的人常以其国名代指自己,比如卫、鲁、韩、杨等,当时称为氏。随着郡县制的
推行,周代宗法制和分封制日益瓦解,同姓不同氏之间关系越来越疏远,姓变的越来越
不重要,而姓氏界限则日益模糊,遂逐渐姓氏不分。周初建立的各国不断合并兴亡,后
人多以氏为姓。当代绝大多数姓,如果春秋时已经存在的,其实都是氏,并且很可能属
于姬姓氏族。

发帖数: 1
22
《史墙盘》和微氏家谱
1976 年 12 月在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作此器人的名字叫“
墙”,是当时著名的微氏家族中的一员,所做的官职为“史”,“墙”者为纪念其先祖
而作的铜盘,故此器名为《史墙盘》。现藏于陕西省周原博物馆。
《史墻盘》制作于西周中期,通高16.2厘米,口径47.3厘米,深8.6厘米,重12.5公斤
。圈足,饰窃曲纹。双附耳,腹饰垂冠长尾凤鸟。用云雷纹衬底。盘内底部铸铭文,铭
文共18行,除末行外每行15字。其中有重文5个,合文4个。铭文总计284字。
《史墻盘》的铭文较长,记述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极其重要。该铭文内容可分前后两部
分:前部分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恭七位天子的功德和事迹;后部分为墙
自叙其家族自远祖以来事奉周王朝的历史。《史墻盘》所记述历代周王的史实,与《史
记·周本纪》上记载的内容基本上是相互吻合的。特别是对微氏家族历史的记载,迄今
为止几乎从没有留下任何文献记录,而《史墻盘》的出土填补了商周时期的一段重要的
历史空白,其学术价值不亚于《尚书》中的某一篇。在《史墙盘》铭文中则一连出现了
七世祖先的姓名,简直如同一本青铜器上铸...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2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zt
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
──兼谈《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况
张 岩
《左传》是编年史,《国语》是国别史,二者史料价值相近,是后人了解春秋时期历史
情况的基本依据。笔者注意到,在《国语》和《左传》中存在着一些特征分明的 “典
型文体”,是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记事单元构成。这些“文体”与商代甲骨卜辞的“辞格
”相似,有着特定的内容和体式。由此可以引发两个问题。第一,这些典型文体的性质
及其源流情况。第二,从文体分析的角度来考察《国语》《左传》的史料来源和成书情
况。
一.《国语》《左传》中的典型文体
《国语》凡二十一卷,内分八个部分,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郑
语一卷,楚语二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在八个部分之间,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互异
之处。在篇幅方面,晋语最长,其长度略少了另外七个部分的总和;郑语最短,仅为晋
语的二十分之一。在年代方面,周语最早。在体裁方面,齐语通篇的连贯性最好,郑语
次之。在内容方面,吴语和越语均以吴越相争为主要记述对象,二者的重复之处最多。
在追叙古史以及对礼乐文化和制度的论述方式上,八个部分之间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
象。
一部史书的编写,至少... 阅读全帖
l**m
发帖数: 5113
2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及东亚人血统----DNA数据zz
以前很火的天仙妹妹,就是羌族少女,我怀疑古代炎帝还是很俊美的
姬姓搜索如下结果,看来在河南有不少姬姓果然有根源啊。如果长得比较偏白人,可能
黄帝有西亚白人血统。
姓始祖:黄帝。姬姓是黄帝的嫡系子孙。姬姓在中华民族长达5000年的发展过程中,是
为最古老的一个姓氏,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就姓姬。据《说文》记载,黄帝之所以
以姬为姓,是由于当初居住在姬水的缘故,黄帝的嫡系子孙,世代以姬姓相沿袭,一直
到周文王父子,仍然姓姬。根据《帝王世纪》的记载,黄帝生于寿山,长于姬水,所以
以姬为氏。根据《史记·三代世表》的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
望族居于南阳郡,即现在的河南省南阳县,故姬姓的始祖就是黄帝。
a***e
发帖数: 757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姬姓后来是不是改姓周了?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母系
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氏”是古
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表示功勋和
地位。
周朝建立后,武王、周公分封诸侯,170多个成员“国”中姬姓国家占了三分之一。这
些国家的人常以其国名代指自己,比如卫、鲁、韩、杨等,当时称为氏。随着郡县制的
推行,周代宗法制和分封制日益瓦解,同姓不同氏之间关系越来越疏远,姓变的越来越
不重要,而姓氏界限则日益模糊,遂逐渐姓氏不分。周初建立的各国不断合并兴亡,后
人多以氏为姓。当代绝大多数姓,如果春秋时已经存在的,其实都是氏,并且很可能属
于姬姓氏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姓氏便开始合而为一,由于形式固定下来,子孙可以永久使用,便
于形成一脉相传的家族,血统源流线索从此变得更为清晰。
d**n
发帖数: 3172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朝是讲突厥语的吗?
估计周人说阿尔泰语的证据,还是因为史上所说周人出自于狄。强大于和羌的混血。而
狄被认为是突厥系的祖宗。下文中有汉语阿尔泰语同源说。具体是同源还是互相渗透
,鬼也不知道。不过这种还是属于野史学家的范畴,和我们灌水差不多。
比如我也可以灌水说,黄帝是讲土火罗语的白人。因为黄帝是西面昆仑来的。而当时昆
仑是土火罗人的,连昆仑这个词都是土火罗语。哈哈。
藏语和周姜王室语言尤其相似/李葆嘉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6月12日 转载)

(一)考古文化学证据
距今7000年前,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期三大考古文化系统大致形成。处于东南沿
海及湖泽平原的是以植稻农业为特征的青莲岗(龙虬庄、河姆渡、大汶口)水耕文化;
处于西北黄土河谷地带的是以种粟农业为特征的仰韶(含半坡早期)旱耕文化;处于河
套大漠草原的是以游牧为特征的北方细石器文化。三大考古文化系统的创造者都是蒙古
人种,但东南文化的创造者是南亚种群,即太古夷越人;西北文化的创造者新石器时代
是东亚与南亚种群,青铜时代是东亚种群,即太古氐羌人;北方文化的创造者早期是北
亚种群,晚期有北亚和东亚种群混合的趋势,即太古胡狄人。 ... 阅读全帖
b******e
发帖数: 194
27
来自主题: Jiangsu版 - 戚姬嫁刘(转载)
在梁集镇西渭河畔戚姬村(原王行村)原有一座戚姬苑,人称戚庙,是汉文帝刘恒为报答戚姬当年搭救高祖刘邦之恩,特在藏匿刘邦的枯井处修建的。现尚存西厢房三间、古井、清代重修断碑等。
戚姬是一位年轻貌美、不畏兵威的女子,曾搭救过刘邦。刘邦登基后,她成为宠妃,后被吕后所害。
戚姬是登上天元广场十六根历史名人柱的唯一一位女性。“戚姬嫁刘”一柱上刻画的是:发髻高耸、身材修长、面容俊美的戚姬手持圆形玉璧,头顶上一巨凤盘旋,身边有一头戴如意冠的小男孩憨态可掬,那是她与刘邦所生,后被封为赵王的刘如意。
公元前205年农历四月,项羽率轻骑突袭彭城,汉军溃败,楚军追至灵璧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刘邦只身沿睢水东北而逃,逃至今梁集境内,躲进一眼枯井中藏身,被附近村中的戚氏父女救起。为躲避楚军搜捕,戚父将刘邦留住三天,并以戚女相许。次年,戚女生下一子。三年后刘邦在定陶称帝,戚氏父女赶去相认。刘邦以戚女为姬,给儿子取名如意,封为赵王,又因如意酷似自己,刘邦对戚姬格外宠爱。刘邦曾考虑废太子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但遭吕后和大臣们的反对,未能如愿。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她罚戚姬穿上囚服到永巷舂米。戚
m********1
发帖数: 368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天子老姬家的诸侯国
“大曰邦,小曰国”,我指的国亡,从封邑被除解。大者如商亡而殷民之后有子姓殷氏等;小者如姬姓胡国被郑所灭、归姓胡国被楚所灭,其民遂以胡为氏。
历史记载中公卿出身的家族沦为奴隶平民的比较多,庶族或者丧失士族身份的人获得士族身份然后以地名为氏的也应该不在少数,不过也一般会把先祖世系往前推(子孙附会先祖起源应该自春秋始),越到后来越是如此。当时的“家”的概念比较大,家奴获得赐姓也是有的。敝人推测,中国的人民大众有了姓氏,在春秋晚期的中原已经比较普遍(可参考孔门弟子的姓氏),战国适逢下层士族和各地豪强崛起,秦亡汉立多数七国贵族走向沦落后姓氏就自然而然平民化了。
士族沦落的情况敝人以一些晋国大夫举例。赵盾(嬴姓<伯益>赵氏<造父>)之弟赵同,被封在原,因此赵同也称原同(荀氏先祖也曾封在原邑,不过此原氏非彼原氏)。赵盾之弟赵括,被封在屏,因此赵括也称屏括。原、屏在下宫之难中被杀(亡于景公以及公族、栾书、郤錡),其族沦落。荀林父(中行氏)之弟荀首(知氏)的后嗣知襄子,被赵襄子联合韩、魏所灭,知氏一族沦落。类似的还有郤氏(亡于厉公、胥童、栾书)、胥氏(亡于栾书、荀偃)、栾氏,不同的是在被夺去封邑沦落之前...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486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说说 中国人的姓与氏
即使是猴子,也是母的生出来的。
不要以为有个女字边,就是指所谓的母系社会。同姓当然是有血缘关系,因为都是生(
姓)于同一个部落。姓姬,意思就是“生于姬”。
中国自古就是父系社会,血脉跟着父系相传。离开部落的是女子而不是男子。
顺便说一下,不同姓照样会有血缘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姨表亲。而中国(甚至是全世界
)姨表亲都是可以通婚的,但姑表亲则不可以。这就是所谓的同姓不婚,姨表亲因为不
同姓,就可以通婚。
姓源于部落,而氏则来源复杂的多。秦始皇是嬴姓赵氏,是因为他来自于嬴部落,但是
生长在赵国。如果某个姬姓的人也生长于赵,就是所谓的姬姓赵氏了。但在血缘上,此
赵氏,非彼赵氏,所以不能用氏来判别婚姻。
h******y
发帖数: 2025
30
二、
雪落无声,苏朝云怀抱琵琶,悄然穿行在巫山县城的大街小巷,最后停在了望霞街尽头的
姬氏老宅外,望着白雪绿竹掩映的庭院,拨响了琵琶。
清泠如檐下滴水的乐音,穿透庭院中的笑语,传入院中人的耳里。
苏朝云一边拨弦一边曼声吟唱:白马饰金羁,连翩巫山驰。借问名与姓,天下谁不知

瑶台花似锦,蜀草碧如丝。花红动人怜,草碧惹人惜。
宁不知白马与碧草,缠绵终有时!
歌声之中,街道左右的人家纷纷打开门来看个究竟。及至见到在飞雪中起舞弹唱的,
竟是药王庙的巫女,既惊且惧,不知道巫女突然来到姬氏老宅前、高歌这样一首曲子有何
用意,都赶紧又将门关上,生怕惹火烧身。
姬氏老宅中的笑语开始错乱,苏朝云的嘴角则浮上一丝淡淡的笑意。她的嗓音优美如
丝绸,在夜空中轻轻划过,飘落在庭院之中,将这首曲子又唱了一遍,一字三摇,拖长了
的尾音,带着美酒般蛊惑人心的旖旎缠绵。
庭院中终于有人忍无可忍地冲了出来,不耐烦去开门的那个少年,越墙而出,姬瑶花
紧跟在后面。
苏朝云停了歌舞,打量着眼前的少年。
这少年想必便是登龙峰的小师弟方攀龙,看上去的确还很年轻,额头宽阔,目光明亮
,长手长脚,布衣洁净,几乎像个单纯爽朗的大男孩子
l*******n
发帖数: 635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唐太宗皇后长孙氏, 鲜卑族???
黄帝有四妃,有二十五子,其中十二个儿子继承父姓姬姓,另外十三个儿子改为姬姓以
外的姓。元妃西陵氏,为西陵氏女,号嫘祖,生子三人:昌意、玄嚣、龙苗。西陵氏所
生长子昌意,降居若水,生子三人:长子名乾荒,乾荒生颛顼(高阳氏,五帝之一);次
子名安,居西土,其后裔为李氏;三子名悃,迁居北土。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北土之
人则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为姓,称拓跋氏。
汉武帝时期李陵的后代就姓拓拔氏。
m*****i
发帖数: 1205
32
来自主题: _JapanView版 - 战国女性列传--菊姬
作者: kichyou (绮丽□蝶) 看板: WarringState
标题: 战国女性列传--菊姬
时间: Sat Sep 2 16:03:15 2000
菊姬 永禄元年(1558)~庆长九年(1604)二月十六日
上杉景胜的正室,大仪院。武田信玄四女,母亲是侧
室油川彦八信惠之女,是胜赖的异母妹。上杉谦信由
于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所以收长尾政景的二男景胜
(母亲是上杉谦信之姊)与北条氏康的七男景虎做为养
子。天正六年(1578)三月谦信死后,景胜与景虎为了
争夺家督而交战,景虎就向兄长北条氏政以及胜赖求
援,但是胜赖却帮助景胜。胜赖与景胜结合后袭击景
虎,景虎便在天正七年三月自杀。同年七月,将菊姬
嫁给继承家督的景胜。之后北条、德川、织田同盟稳
固了,胜赖也被孤立。菊姬往后住在越后国春日山城
,在庆长三年(1598)景胜移封时一起迁居会津若松城
。庆长五年关原之战时,成为人质前往伏见城,四十
七岁时在伏见城过世。墓所在米泽市林泉院与京都市
妙心寺。
m*****i
发帖数: 1205
33
来自主题: _JapanView版 - 战国女性列传--伊达彦姬
作者: kichyou (绮丽□蝶) 看板: WarringState
标题: 战国女性列传--伊达彦姬
时间: Mon Sep 11 13:54:53 2000
伊达彦姬 天文二十一年(1552)~天正十六年(1588)
出羽国米泽城主伊达晴宗的次女,母亲是岩城左京大夫
重隆之女久保姬(栽松院)。永禄九年(1566),与芦名盛
氏的嫡子盛兴结婚。天正二年(1574)盛兴过世,于是芦
名盛氏迎陆奥国须贺川城主二阶堂盛义的长男盛隆为婿
养子,让她与当时十四岁的盛隆再婚。如此的婚姻并不
幸福。后来盛隆被手下所杀,儿子龟王丸病逝。随著芦
名家的命运走到终点,彦姬也在三十多岁时就过世。两
年之后,芦名家正式灭亡。
l****o
发帖数: 5435
34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415468/
所谓荣耀,到底是什么呢?
大概便是只有其人才能体会到的,支持着某人生存信念的东西吧。
——NHK电视台《笃姬》第三集
这是第七部以女性作为主角的大河剧,然而在此以前,笃姬(あつひめ)对于绝大多数
国人来说都是个陌生的名字,因此有必要在此赘述笃姬的一些生平。
此女出生于天宝六年(1835年)的萨摩藩,其父是岛津家的分家,21岁时成为江户幕府
第13代将军德川家定的正室。幕末时期,内部明争暗斗,反幕府运动兴起,笃姬作为统
领大奥(江户城)的总帅,在明治维新的骚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明治维新后,她又潜
心教导了继承德川宗家的家达等后辈,可谓日本近代史上意义重大也极受推崇的一人。
改编自宫尾登美子作品的大河剧《笃姬》自今年1月播出以来,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
一方面是主演宫崎葵、堀北真希等新生代演员的超高人气所致,另一方面也显示日本国
民对这段历史的浓厚兴趣。而作为NHK电视台力挽收视率颓势的大作,《笃姬》一剧也
确实表现出相当高的制作水准,片头CG即采用宏大舒缓的交响乐作背景,并通过绚丽的
剪影交叠暗合了笃姬波澜壮阔...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195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现在姓姬的人这么少?
http://baike.baidu.com/view/670153.htm
祝(Zhù)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为黄帝之裔。据《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
黄帝之后,周武王封其于祝(故城在今山东省长清东北祝阿故城),后来就有了祝国,
子孙以地为氏。
2、出自己姓,祝融之后。据《元和姓纂》所载,祝融之后有以官职命姓者。远古
时候有位火神叫祝融,是一位氏族首领。
3、以官职为姓。据《姓谱》、《路史》所载,古有巫史祝祀之官,其子孙以官为
氏。又远古时,巫师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官职很高,称为巫史,或者称为祝史。远古时
以官职为姓的习惯,祝史的后代,往往继承官职,并世代姓祝。
4、出自他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北魏叱卢(吐缶)氏之后有祝姓;
清朝满洲八旗姓爱新觉罗氏、喜塔喇氏等之后均有改姓祝者;傈僳族以竹为图腾的麻打
息氏族汉姓为祝;今满、瑶、彝、土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m*****i
发帖数: 1205
36
来自主题: _JapanView版 - 战国女性列传--督姬
作者: kichyou (绮丽□蝶) 看板: WarringState
标题: 战国女性列传--督姬
时间: Wed Sep 6 17:23:01 2000
督姬 天正三年(1575)~庆长二十年(1615)
德川家康的次女,本名富子,母亲是西郡之方
(鹈饲氏)。天正十一年(1583)七月,与北条氏
直结婚。后来小田原落城,回到滨松。文禄三
年(1594)九月,与三河国吉田城主池田辉政(后
来的姬路城主)再婚。庆长十八年(1613),辉政
过世,督姬便出家,号良正院。庆长十九年三
月,前往骏府。四十一岁时死于京都二条城,
法名是良正院智光庆安大姊,葬在京都知恩院。
z*****3
发帖数: 1793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朝的周是什么意思?
尼玛,叔的长篇回复没发出来。只能简短回复。
首先,宋国的建立。在周朝是有极强的政治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商朝人叛乱,让微子
去管理殷地。见《史记宋微子世家》: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行政当国。管、蔡疑
之,乃与武庚作乱,欲袭成王、周公。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乃命
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
殷之馀民甚戴爱之。
对于一个有叛乱史前朝遗民,周朝肯定是即拉拢又打击。你看见的只是拉拢面。
其次:商超周朝来源
《史记五帝本纪》: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契封到商,姓子氏。弃分封到
周,姓姬氏。
商周都是地名。
商人词汇第一次出现:《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
(秦军)到滑国,郑国商人弦高到成周做生意,碰到秦军。
这是商人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古书上,说明在左传成书的时候,商人已经开始指那些经商
的人了。
关于商人和商朝人如何扯到一起的,历史没有记载。都是后人的研究。引用资料如下
“近年來,對『商人』名稱的起源聞題又有人進行了新研究。其論証全面、影響較大的
是吳慧所著的《中國古代商業史》。他認為商王朝覆亡後... 阅读全帖
v****e
发帖数: 1240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天子老姬家的诸侯国
你说这些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个“沦为奴隶”似有信口开河之嫌。
咱们来看看资治通鉴上记载的赵魏韩三家灭智: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
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
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
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中间略去)
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
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这里面显然没有说胜利者把同样身为士族的失败者的家族变为奴隶,用个“灭”字表明
是把需要杀掉的都杀掉了。然而从智氏家族当中分化而出的辅氏,仍旧安然无恙。注意
,辅氏家族的开山祖智果是智瑶同时代的人,智氏灭族时,辅氏分化出去没多久,要想
不顾法律死缠烂打般地追究,也未必不可以。
先秦时期的贵族道德规范还是很严格的,起码就正史的记载而言是这样。士可杀不可辱
,族灭很常见,但象明清时代那样把罪臣家属罚没为奴,几乎没有记载。另外,赵襄子
对豫让这个普通士人都是“喟然叹息而泣”,怎么可能用奴隶身份去侮辱那些原先同他
平起平坐的失败...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1604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说说 中国人的姓与氏
你说的有两点是错误的。
氏是父系氏族遗留下来的产物,但是历史比母系社会的姓晚。
(明显母系社会要早于父系社会)
总结:姓是用来分亲疏,氏是用来明贵贱。
姓只能在不同姓分出区别,但是能分出亲疏贵贱还是没有证据。
上古八大姓,姜、姬、姚、嬴、姒、妘、妫、妊。 很难说哪家好,
但是放到具体朝代来看,才有亲疏贵贱。
夏,国君 大禹,姒姓。
殷商, 国君 商汤, 子姓(好姓),孔子祖先也是子姓,加上商汤太乙,子+乙+孔。
周朝, 国君, 文王,武王。
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地,所以他弟弟也叫唐叔虞。
唐叔虞儿子燮继承,然后改国号晋。 所以这里的 唐,晋。
古人只有改氏,也没有改姓一说。
姓不能区分亲疏,只有氏能区分亲疏贵贱。
先秦只有贵族家族有姓,一个家族只有一个姓。
但是有很多的氏。氏就是一个家族大了,老大继承宗家,
老二老三等得倒封地分家,开始用氏跟宗家有区别。但是还是一个姓。
普通人只有名。
氏的来源有很多种,你说的职业只是一种。
官职,封地也是来源之一。
具体一个例子就是 姜太公啦。
太公,姜姓,吕氏,名尚。帮助周打败商,建功立业封于齐地。
所以他的后代的氏取“齐”,不用 “吕”...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791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天津温氏跟太原温氏有关系吗?
十大名门望族之十-----太原温氏
温氏之先出自姬姓。西周唐叔名虞,字子于,周成王之弟。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
西),把唐地封给他。其子燮继位,因南有晋水,改国号晋。之后晋公族受封于河内之
温(今河南温县),因以为氏。晋大夫郤至食采于温,号温季亦以为氏。西汉功臣温疥封
茕侯,疥孙何始居太原成为望族,后裔遂以太原为郡号。
太原温氏家族的历代名人有:东汉邹平侯温序、北魏凉州刺史温恢、南朝光禄大夫
温羡、南朝大将军温峤……最为著名的是初唐温氏三杰:温大雅、温彦博、温大有兄弟
三人。温氏三杰俱为卿相之才。高祖李渊镇太原,厚礼之,李世民更是与之交情甚深。
温氏三兄弟辅佐李氏父子,太原首义,平刘武周、荡突厥,西征南伐,立下了汗马功勋
,为初唐开国名臣。温大雅被封为黎国公、礼部尚书;温彦博,被封为尚书右仆射,陪
葬太宗昭陵;温大有为中书侍郎、清河郡公。温氏三杰的后人如温振、温挺、温佶、温
造等多为唐朝的公侯守吏,其中温庭筠为唐末著名的“花间派”文学大师。
太原祁县温氏望族,人才辈出,数世昌盛,从汉代到宋,代代有“致君尧舜上,再
使风俗淳”的名吏贤士或才华横溢的诗画巨匠。如此兴旺之族,中华文明史上寥寥可... 阅读全帖
w*******4
发帖数: 361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说说 中国人的姓与氏
氏是父系氏族遗留下来的产物,历史比姓早。
总结:姓是用来分亲疏,氏是用来明贵贱。
氏嘛,一看你是什么氏的就知道你祖上是干嘛的,打个比如:掏粪氏,说明你祖上是掏
粪的。燧人氏,祖上会钻木取火;神农氏,祖上会搞农业。华夏联盟之前,大部分部落
只有氏名,大部分人都没有名字,所以比如神农氏,很有可能说的就是整个神龙氏部落
,而非一个人。
氏的来源很多,有的是官职:司马、司空、司空、南宫等等。有的是封邑,比如:柳下
恵(展姓,食邑在柳下);有的以国名为氏:陈、杨等等。还有的以山水、地名为氏,
等等。。。
姓,用来分亲疏,所以同姓不能通婚。
每个姓,都会有得姓始祖。因为古老的姓氏很少:比如姜、妫、姬等等。大部分现代的
姓都是从这些古老的姓分化出来的。得姓始祖的意思是说:你的姓,是因为这个人获得
的。
同一个姓,可以有不同的氏,之前说过,氏是用来明贵贱的。比如我们都是王姓,但是
我祖上做过XX大官,可能我就是XX氏,虽然还是王姓,属于亲戚,但是我地位比你高。
但是因为我们是同姓,所以尽量不能通婚。
秦以前,一般称氏,很少称姓。后来,姓与氏混用,到现在基本没什么区别了。
b******l
发帖数: 6348
42
来自主题: Fashion版 - 真假公主:柔福帝姬
政和七年(一一二五)冬,北方的金国兴兵南犯。赵佶不思保国安民之策,只想赶紧丢
包袱,马上禅位给太子赵桓,自己躲到龙德宫去做太上皇,所有头痛的事都丢给年仅二
十五岁的儿子去干。赵桓是个苦命的皇子。他的母亲王皇后,是德州刺史王藻的女儿,
十五岁时成为赵佶的发妻。王氏端庄忠厚,好色风流的赵佶对她没多大兴趣。王氏虽然
成为皇后,但是在后宫中当家作主的却是丈夫的宠妃郑氏王氏。为了进一步打击她,后
宫宦官居然造谣说皇后行为不检,有亏妇德。虽然最后查无实据,但王氏遭此飞来横祸
,本已抑郁的心情雪上加霜,一病不起,二十五岁就去世了。赵桓在皇宫中艰难地长大
,对处境十分明白:继母儿女众多,父亲又朝三暮四,虽然自己名为太子,却难保不会
有象母亲那样遭殃的一天。赵桓一直小心谨慎地生活,不好声色,服饰用具连普通庶出
的弟弟们都比他的要好得多。
然而灾难似乎从赵桓降生的那一刻起,就牢牢地纠缠住了他。当他苦熬了二十余年
,终于登上帝位的时候,只不过是父亲的一头替罪羊而已。赵佶已将大宋王朝的根基蛀
得空了,赵桓虽有重振家国的心思,但他在成长过程中,不但缺乏未来君王必要的锻炼
和教育,性情也被压抑得怯懦了;另一方面,...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244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赵氏孤儿真相 - 实无其事
吓我一跳,昵称咋变成是“我要结婚啦”,原来是六年前的帖子。。。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问题,也挺有趣的,vespers 上面转贴的《晋世家》有四个字:
赵庶子武,其实里面应该有些文章,因为这次赵氏惨祸里还隐约交织着夺嫡。
按照宗法制度,大宗与小宗,嫡子与庶子差别是很大的。当年赵衰跟着晋文公逃难的时
候,也娶了狄女,生下了赵盾,但是后来回国以后又娶了宗室女子赵姬,生了三个儿子
,把狄女和赵盾都抛在了脑后,后再在赵姬的一再坚持下才把赵盾母子接回来:
『(晋)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搂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
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
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也是在赵姬的请求下,赵盾才被立为嫡子,其实这里面也有赵姬为赵氏家族的考虑,因
为赵盾差不多要比赵衰和赵姬生的孩子大二十岁左右,为了巩固赵氏家族的势力,所以
需要年长的赵盾,其他三个小孩都太小。
但是赵姬的地位自然比狄女要高很多,所以后来赵盾坚决要还嫡,把嫡长子的位置又还
给赵姬的儿子赵括,这本来也许该是一桩美谈,但是同时也算是一个隐患,因为赵盾虽
然还嫡...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44
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十一月,朝散郎、蕲州(湖北蕲春)知州甄采围剿土匪刘忠时,匪眷
中有一名女子,自称是王贵妃的小女儿柔福帝姬。甄采十分意外,也不敢怠慢,连忙通
过韩世清向南宋朝廷报告这个消息。得到消息的高宗赵构显得很冷淡,好不容易在朝廷
官员的再三催促下,赵构才派大太监冯益、宗室女眷吴心儿前去越州(绍兴)验视——在
这里要解释一下,这时的高宗尚未返回南宋的京城绍兴,而是呆在温州一带的行宫里。
大太监冯益是赵构为康王时的内侍,再之前曾经在柔福生母王贵妃的宫中听差,所以这
时就自告奋勇地揽下了这个验证帝姬真伪的差事。至于吴心儿,她只是从旁协助,以免
有些验身的事情太监不好去做而已。这位柔福帝姬对冯益询问的宋宫旧事,基本上都能
答个七七八八,而且模样也与冯、吴二人记忆中的柔福帝姬有几分相似。于是,冯益和
吴心儿向赵构回报,这位帝姬看来确实是真的,只是有一双大脚,与帝姬精心缠裹过的
纤足大有不同。当然,他们也回报了“帝姬”对大脚的解释:“金人驱逐如牛羊,曾赤
脚步行万里路,怎能保持原样?”这一句话,不但打消了所有人的最后疑虑,也引起了
南宋上至赵构,下至平民百姓的无限愁思。于是,建炎四年八月戊...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195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为啥现在姓姬的人这么少?
上古八大姓(全部源于母系社会,从“女”旁):
嬴(少昊金天氏)
姜(炎帝神农氏)
姬、姞(黄帝轩辕氏)
妫、姚(帝舜)
姒(大禹)
妘(帝喾高辛氏)
其它都是衍生的或者来自异族
v*****s
发帖数: 20290
4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嬴政的儿子为什么叫扶苏?
韩是晋国宗室(还是曲沃小宗的),确实是姬姓韩氏,最早可查的祖先是韩万,后来因
为选错了边,跟了夷吾,没选重耳,越混越惨,堂堂宗室混成给赵家打工的了,不过后
来在赵盾的推荐下重新成为正卿。
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後苗裔事晋,得封於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後三世有韩厥
,从封姓为韩氏。
a****r
发帖数: 1486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说说 中国人的姓与氏
姓跟母系氏族没有半毛钱关系,也不是什么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姓”本来指的就是部落名称。之所以说“姓”别婚姻,指的是,同一部落的人,是不
能通婚的。女子需要嫁到别的部落,男子需要从别的部落去娶妻。
试想一下,如果“姓”是所谓的母系氏族产物,那么说“姓”别婚姻,岂不是说同父异
母的兄弟姐妹,都可以通婚了?因为他们都来自于不同的“姓”。这是非常荒谬的。
从理论上讲,“姓”肯定早于“氏”的产生。但也不一定早很多,因为那个时候可能还
没有文字,也就无从说起姓氏的问题。而且部落范围可能并不大,“氏”并没有什么太
大作用。
另外要想理解姓氏,首先得理解人名的演变。
姓(或者氏)+名的结构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在本部落里,只需要“名”即可,无需前缀上姓(或者后期的氏)。但是随着部落的扩
张(人口和地域上),逐渐需要前缀上“氏”或者“姓”来加以区别,或者作为一种补
充说明。
而是前缀上“姓”还是“氏”,取决于你说话的对象。
比如拿秦始皇来说,如果你交谈的对象是“嬴”部落内部的人,你谈到他的时候,就会
用“赵政”的称谓,意即“我说的是在赵国出生的,咱本家的那个叫政的人”。如果你
交谈的对象是外姓人(非本部...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1205
48
来自主题: _JapanView版 - 战国女性列传--德姬
作者: kichyou (绮丽□蝶) 看板: WarringState
标题: 战国女性列传--德姬
时间: Wed Sep 6 17:18:02 2000
德姬 永禄十二年(1559)~宽永十三年(1636)
松平信康(德川家康的长男)正室,织田信长之女,
母亲是侧室生驹氏。永禄六年(1563)三月,信长许
下将女儿嫁给信康的婚约当作是与家康同盟的证据
,永禄十年五月,在三河国冈崎城举行婚礼。但在
同时,有今川一族血液的家康正室筑山殿,也和信
康住在冈崎城,渡过晚年。天正四年(1576),长女
福诞生,第二年又生下次女国。她向信长密报丈夫
信康与筑山殿和武田家内通,信长利用了德姬的书
状,做为策略。这件事导致信康自刃,德姬因此回
到娘家,得到三千石的供给,在京都渡过馀生。德
姬的两个女儿,分别是本多忠政、小笠原秀政的正
室。
s****h
发帖数: 3979
49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荐书-------逐马挥戈
逐马挥戈(前)大结局
貌似攻打拓跋氏前这段改了很多。
到了夏天,东夏王在渔阳兴建学堂,接回许多少年和孩子,好像一夜之间,狄阿青有了
好多的伙伴。
秋天,狄阿鸟拟设几所军马场,与此同时,他自己发兵两万,借兵两万,西征银川
,银川部落归顺,本来还要西进,征拓跋氏,兵临陈州,无奈中原朝廷并未准备好西征
,拓跋巍巍以数万压逼,虽小有战果,无奈狄南非战死,返回东夏。
到这里本部已经结束,只因为地理与设定上有许多的问题,不宜再写。便把后面的
情节略为说一下,由大家自己想象吧。
下一部:次年春,中原朝廷终于趁陈州马瘦,北攻陈州,狄阿鸟再次配合西进,双
方攻势迅猛,加上拓跋巍巍突发急病,所部分裂,西缩,狄阿鸟趁势占领一部分陈州,
退而让予高奴,从此他的势力东临高奴,西至渔阳。
狄阿鸟留下五千骑兵随中原大军西进,自己东归,回渔阳修养生息,同年金留真部
进犯,几部共破之。
两年后,发己部三千,高奴兵五千,银川兵五千,讨拓跋氏北部势力,凯旋回师。
朝廷西征梁国,收复青唐,兵发大棉,狄阿鸟又征集国中精兵五千余,随朝廷征战,遭
李卫诋毁之,冬至不敢入朝。
朝廷上下惊恐,欲图之,乃以高奴制衡东夏,高奴狄阿孝也有心...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476
50
因为父系社会里,都是把外边的女子娶进来。
同姓不婚的条件下就要考察对方女子的母姓,姬、姒、姜就自然总是和女子联系在一起
。姬作为周宗室的姓显得高大上,久而久之到了父氏取代母姓的时候,姬就变成女子的
称呼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