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 发帖数: 777 | 1 屈指算来,事情已经过去10多年了,然而我却一直不知道如何评价它的是与非。
那是1989年,北京京剧院又一次改革,所谓改革,用本剧院人的话说,就是刚刚组织起
来的剧团又要拆了重新组合,所以“改革”一次,就要伤一次元气。不过这次的改革方
针很令人振奋,那就是双向选择,自愿结合,一切从艺术生产的规律和需要出发。我记
得当时正当盛年的张学津大有一展宏图的架势,围绕着继承发扬马派艺术的基本方针,
从艺术风格和艺术道德方面甄选演职人员,整天开会讨论组团的事情,最后确定了张学
津与孙毓敏强强结合的基本阵容。记得当时筹备组团的还有一个“重点”剧团,一个王
玉珍为首的四团和一个美猴王京剧团等。
在竞标大会上,张学津、孙毓敏不但提出组团的宗旨和理想的阵容,也拿出了建团
剧目的剧本和具体的排练计划,并且从自己的私囊中拿出了“风险保证金”。可以设想
,如果张学津与孙毓敏强强联合成功,他们将可以在更广阔、更宽松的艺术空间中自主
地进行艺术创作,两位正在盛年的艺术家会排出多少像《于谦》、《痴梦》、《画龙点
睛》和《一代贤后》等等好戏,给观众留下多少像“劝癞子”和“忆当年”那样脍炙人
口的唱段呢。...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2 网上曾流传这样一个段子:“等咱强大了,全叫老外考中文四六级!文言文太简单,全用毛笔答题,……惹急了一人一把刀一个龟壳,刻甲骨文!……到了考听力的时候全都用歌,《双截棍》听两遍,《菊花台》只能听一遍……”
在很多人看来,这不过是被英语四六级考试搞昏头的调侃语录。然而,近两年能用《双截棍》《菊花台》和大家飙中文的外国人不在少数。大大方方站在中国选秀舞台上,一板一眼纯京剧范的老外更是大有人在。
老外“中国通”越来越多,来中国旅游、工作甚至定居的外国人也与日俱增,他们究竟爱上中国的什么?有什么理由让他们背起行囊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什么样的情结让他们对中国“一见钟情”?
情结之一 :中国功夫
前几天跟一位刚去美国留学不久的朋友聊天,问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回答,感觉美国人对中国太不了解,他留学的地方,那些“老美”还都停留在李小龙阶段, 以为是个中国人就像李先生那样咿呀叫个不停逮谁打谁。他试图跟他们解释中国目前巨大的变化,但收效甚微。朋友抱怨,谁说美国人开化,一个个也“轴”得要 命。
大家都知道外国人喜欢中国功夫,我们也都以此为傲,却很少有人问为什么。实际这与李小龙先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因为他... 阅读全帖 |
|
g****z 发帖数: 2413 | 3 是05年戏晚啊,右下不是也显示了吗?央视的戏晚就那样,本来受众也有限,加上没多
少钱,导演不愿意折腾的话,瞎凑合自然显得土。
《过把瘾》还有一个《四五花洞》的版本,是李玉芙 李X(名字忘了,单字,好像不是
李莉)孙毓敏 李文敏唱的,孙毓敏的前戏做得更足,呵呵,晃得哟,浑身那个得瑟劲
儿,当时把我妈给乐得。。。。 |
|
r********n 发帖数: 7441 | 4 “四大名旦”结局:除早逝者外 文革均遭迫害(图) 读书文摘
核心提示:此后,荀的心脏病严重发作了,但他不仅得不到治疗,而且还被勒令写“交
待材料”。夜晚,他一个人孤凄地蜷缩在小黑屋里,家人都受牵连失去了自由,他还是
苦苦地撑持着,相信党和人民会对他作出公正评价。
本文摘自《读书文摘》2004年第03期 作者: 叔楔 原题为:“四大名旦”的最后归宿
程砚秋鞠躬尽瘁殉艺术
解放后,面对国内戏曲百花园的万紫千红,程砚秋也不甘人后地要为她增色添彩。1952
年10月,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上,程砚秋献出了自己的成名作之一《三击掌》,获得了
荣誉奖。1956年,他拍摄完成了《荒山泪》一片,尤表现了他艺术追求的决心和毅力。
可惜,这是他最后的一次艺术创作。
1957年春天,不满足于仅是一个党的追随者的程砚秋,渴望成为这伟大行列中的一员,
他正式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而国内的政治形势却一时突然出现了变化,院党组
织暂时顾不及讨论,程砚秋就找党内联系人倾吐了自己的想法。当时在莫斯科举行的世
界青年联欢节艺术大赛即将拉开帷幕,程砚秋作为评委之一也将出席。这时正好周总理
也在那里访问,这位联系人便建议... 阅读全帖 |
|
i*****g 发帖数: 11893 | 5 1982.09——1985.07,就读于陕西省西安市第85中学(1985年保送北京大学学习);
1985.09——1989.08,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曾任校团
委常委、第16届校学生会主席(1987.04—1988.04);
1989.08——1990.08,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硕士研究生,北京清河制呢厂厂长
室干部、厂属金时代呢绒时装厂副厂长;
1990.08——1998.12,北京清河制呢厂厂长助理、副厂长、厂长兼厂党委副书记(期间
:1991.07—1994.07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职读硕士研究生);
1998.12——1999.08,北京市纺织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董事、副总经
理;
1999.08——1999.11,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党组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1999.11——2001.05,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副主任,中关村科技
园区管委会党组书记、管委会主任;
2001.05——2003.01,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副主任,中关村科技
园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正局级),北京市海淀区... 阅读全帖 |
|
e**5 发帖数: 645 | 6 20几年前, 美国有个热播的电视喜剧,由约翰·垂珀和苏三·扫莫斯主演的《三个小
伙伴》。其中的一集里,约翰饰演的翟克去看心理医生。进了医生的诊疗室,医生说:
‘坐下!’,翟克应声坐了下来。接着,医生说:‘站起来!’,于是翟克又站立起来
。医生下结论说:‘你有毛病,喜欢按别人说的去做。’ 翟克争辩着说:‘我没有这
种毛病。’医生说:‘那你就坐下吧。’于是,翟克又坐了下去,忽然想到医生提及的
那个毛病,又如坐针毡猛然地站了起来。我没看过心理医生,不知道这病是真,还是假
。只记得作为电视观众,觉着挺逗的。翟克的举止在心理学上应属于受暗示性。 如今
想起来,这小笑话还真有点耐人寻味。
相对而言,西方的教育比较注重发挥个人的才智与创造精神,学生对老师和领导不是盲
目地听从,甚至无限地崇拜。班上也没有干预他人自由的少先队、共青团和班委会。
这种方式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使得各个领域人才辈出,成果累累。相比之下,
我们中国的教育制度强调的是服从与跟随,听话与驯服。这种方式限制和挟持了学生的
智慧和思考能力,使得各个领域缺乏生气,很难有重大的发明与突破,只能跟在别人的
屁股后边,在人家丰收之后,从... 阅读全帖 |
|
l****x 发帖数: 197 | 7 看这段最搞笑的是对比在
0.50' 处
1.23' 处
老太太孙毓敏的表情
陶阳是英才不错。不过我咋总觉得老太太喜欢小男孩多些,呵呵 |
|
|
|
y*******o 发帖数: 746 | 10 我是女生,很想学旦角,但是从小就说话声音小,肺活量不大,也不怎么喜欢唱歌。还好唱歌不跑调,节奏感也比较准,就是声音不好,:(
最近有空闲想练练旦角发声,但是发现吊嗓子时间稍长一点就会嗓子疼并且说话声音变沙哑,所以就不敢使劲练了,听老人说确实有人把嗓子练坏的
我也看过一些关于练声的视频或文章,比如tudou上孙毓敏的“亮点发声法”,但是感觉仍然找不到小嗓子。不知道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是不是就没法唱旦角,只能琢磨琢磨唱老生了?-_-b 望各位能指点一二 |
|
S********8 发帖数: 4466 | 11 其实年轻时候的孙毓敏很不错,嗓子特别的好,唱这类调皮小丫头特合适,俺曾经很喜
欢她的“红楼二尤”;
老太太就是年纪大了以后经常搞点行为艺术,比如用英语唱京剧唱玉堂春起解里“苏三
离了洪同县”。。。。 |
|
z****n 发帖数: 777 | 12 孙毓敏在其回忆录中也提到她也曾单独挑班,但后来由于领导反对而作罢。 |
|
|
z****n 发帖数: 777 | 14 我听文昭关,最爱听马长礼的。
我听锁麟囊,最爱听迟小丘的。
孙毓敏的金玉奴也不错。 |
|
z****n 发帖数: 777 | 15 下班回家的路上堵车,仔细听孙毓敏的“崇老伯他道是冤枉能辨”,基本是一句一个好
,明明苏三前途未卜,心中忐忑不安,观众的“好”从何来?显然观众没有入戏,而是
在欣赏技艺。如果一个电视剧拍成这样,那肯定太失败了。 |
|
S********8 发帖数: 4466 | 16 刘长瑜长得可真好,单论唱,俺觉得孙毓敏老太太似乎更好些。 |
|
|
S********8 发帖数: 4466 | 18 他们的基本功训练还是按着老戏来的吧,反而是现代戏,样板戏的身段手势是后来才从
别处借鉴学习来的;
刘长瑜这扮相的确无敌了,比孙毓敏强太多了;这嗓音也非常有质感阿,既有花旦的粉
嫩可也透着股刚强劲,怪不得被钦点来唱李铁梅呢。 |
|
z****n 发帖数: 777 | 19 刘长瑜学戏的黄金年龄正好赶上文革,所以她会的传统戏很少,经常上演的就那么几出
,和另外两个荀派大家孙毓敏,宋长荣差得太多。刘长瑜唱过整出的红娘吗?我印象中
没有。她完全是靠样板戏而红,而且也没上过什么新编历史剧,这离开宗立派差得太多
了。 |
|
g****z 发帖数: 2413 | 20 你跟我上面说的两码事,人家那是说刘长瑜“脱胎于某一流派又与这个流派的母体有鲜
明区别”,我想开宗立派讲究的主要也是这个吧。我前面也刚要说她可惜就可惜在遇上
文革被耽误了,传统戏估计会得确实不多。宋长荣是乾旦另论,孙毓敏可以说缺点象优
点一样明显,她自创的那啥疙瘩腔我真是欣赏不来,还有她的气质似乎粉戏更合适吧,
筱派? |
|
s********e 发帖数: 114 | 21 文革后孙毓敏重等舞台,演出的剧目就有《望江亭》,我没看过,不知她当时怎么唱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