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宋诗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x**8
发帖数: 1165
1
【小人儿书以后的阅读经验 - 钱锺书的宋诗选注】
标签: 钱锺书 宋诗 宋诗选注 魏源 韩愈 朱熹 围城 婊子 艾未未 徐静蕾 韩寒 文化
分类: 不读书笔记嗯种
(这个是旧文,归做不读书笔记,嗯中之一[1]。上边的图是鲁迅的书,俺存的。有人
说老钱不喜欢老周,这让俺不舒服,所以研究老钱之前得先祭一下老周。 依前例,婊
子艾未未徐静蕾韩寒等据说都是增加点击率的标签。)
最近买的另一本书,是钱锺书的《宋诗选注》。
本来不想买的,不过转念一想,这宋朝他妈的有人写诗么?俺怎么不知道呐。万一哪天
老王他们谈起宋诗来,俺不是插不上嘴了么?更甭说抬杠了。就掏钱买了。
翻了翻才发现,原来俺也是会两句宋诗的,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俺就没想到过这就是宋诗了。尽管老师教过,说是王安石写的。
这书俺揣兜里,上下班空当时看看。现在看了一半了。俺的发现是,宋朝人挺没诗情。
诗写的比较干燥,没什么好看的。比如说石榴花开,苏舜钦写: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2]
这是睡午觉的情景。要是跟俺睡一宿舍,俺会附耳跟他说一声 - 老苏,醒醒,你...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浅谈宋诗(下)
·曾师傅·
诚然,宋诗从总体来说不如唐诗。不过,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宋诗。事实上,不少宋诗完
全可以和唐诗媲美。以我之见,唐诗、宋诗以及其它朝代的名诗的比率应为2:1:1
。如果让我来编“历代诗三百首”的话,我会录用150首唐诗、75首宋诗和75首
其它朝代的诗。如果让我来编“唐宋诗三百首”的话,我会录用200首唐诗和100
首宋诗。以下是一些我最喜欢的宋诗。
(一)五言诗
宋诗五言诗可读的不多,和唐诗五言诗差距甚大,也许是因为每句五字不够论事的缘故
吧。然而,宋诗有三首五言诗很耐读。
一首是王安石的五绝《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通俗易懂,是一首咏梅的佳作。全诗采取白描的手法赞美梅花不畏严寒的坚
强品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其实,这也是一首吟物言志诗。王安石不顾亲朋好友的
劝阻坚持变法,为此得罪了很多人。王安石通过这首小诗向世人暗示自己孤芳自赏、坚
忍不拔的高尚品格。
另一首是李清照的五绝《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
过江东。”前两句讴歌楚霸王顶天立地、叱诧风云的豪迈气魄。这两句写得气势滂沱,
很难想象出自于一个弱女子
C********g
发帖数: 9656
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浅谈宋诗(上)
http://my.cnd.org/
·曾师傅·
宋诗和唐诗一样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宋诗今存作品二十多万首,是唐诗作品的四倍。
然而,宋诗远不如唐诗有名。诗歌作为一门艺术首先是为人民服务的。好的诗歌也许韵
律一般,但意境一定要好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千百年来,中
国人民在饱读唐诗和宋诗后,普遍认为宋诗不如唐诗优美。宋诗为什么会得到如此不公
正的待遇呢?笔者以为,有如下四方面的原因。
其一:爱议论
南宋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严羽说宋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这是对
宋诗最恰当的评价。
宋人做诗爱议论是受其特殊的历史条件造成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矛盾比较尖锐的
一个朝代,从立国开始就一直受到了北方民族西夏、契丹以及金国的骚扰。除开国皇帝
赵匡胤之外,宋朝历任皇帝都重文轻武,加上北方民族都善骑射、好武功,大宋江山一
直摇摇欲坠。为扭转国力不振、兵力不济的状况,神宗开始启用王安石为宰相,让他进
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坚决抵制
。加上全国天灾不断,王安石被迫辞去了相位。后来,神宗让王安石再度拜相,但是保
守派的实力越来
M******8
发帖数: 8425
4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宋诗选注》之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发信人: MMJJ2008 (宅洋葱头),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宋诗选注》之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7 21:14:15 2010, 美东)
10年前买过钱钟书的文集,其中有薄薄一本《宋诗选注》。当时读的时候只是觉得怪,
因为一来书太薄——想想两宋虽不特以诗名,大家名作岂止这些;二来所选作品跟以往
理解的“精微深幽”的宋诗风格不符。但也没多想。
前些日子老六提到《宋诗选注》的选诗风格问题,他认为是针对传统的“精微深幽”的
宋诗风格的发难。
于是又重读一遍,读到将近一半的时候,忽然明白了:这部书,作为学术著作虽然自有
可观;然而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作者的一个政治表态。
首先还是要看所选诗作的风格。固然其中不乏或清新或雅致或开朗的绝句律诗什么的,
但大部分作品都是文辞质朴乃至枯槁无甚文采,格律不精,用韵不确——然而这些作为
“诗”来讲粗糙枯槁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表现劳苦人民的痛苦生活:有煮
盐者的艰辛,卖炭翁的贫病,水患的灾害,官爷的作威作福。。。。。等等不一而足。
也就是说,
M******8
发帖数: 8425
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宋诗选注》之谜
10年前买过钱钟书的文集,其中有薄薄一本《宋诗选注》。当时读的时候只是觉得怪,
因为一来书太薄——想想两宋虽不特以诗名,大家名作岂止这些;二来所选作品跟以往
理解的“精微深幽”的宋诗风格不符。但也没多想。
前些日子老六提到《宋诗选注》的选诗风格问题,他认为是针对传统的“精微深幽”的
宋诗风格的发难。
于是又重读一遍,读到将近一半的时候,忽然明白了:这部书,作为学术著作虽然自有
可观;然而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作者的一个政治表态。
首先还是要看所选诗作的风格。固然其中不乏或清新或雅致或开朗的绝句律诗什么的,
但大部分作品都是文辞质朴乃至枯槁无甚文采,格律不精,用韵不确——然而这些作为
“诗”来讲粗糙枯槁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表现劳苦人民的痛苦生活:有煮
盐者的艰辛,卖炭翁的贫病,水患的灾害,官爷的作威作福。。。。。等等不一而足。
也就是说,这些作品其实在艺术上并无大观而在政治思想上却很正确。
其次看作者的作注风格。很奇怪的,这本书作者竟然用大白话——不是一般的大白话,
而是类似拉家常的语言写就。这可不像《管锥编》的作者的语言。比如说苏轼和他的门
人们,作者说“这一家五口子。。。。。”等
m*m
发帖数: 1185
6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没有宋诗(然后跑题了)
网上宋诗太少...其实宋诗却颇值得重视
苏黄陆杨范等人学故而能出新
当年钱钟书的<<宋诗选注>>博大精深, 受益非浅
现代古体怎么发展, 需要很好的思考
我以为古体之生命力乃植根于汉语的根本特点,
故能于五四被判死刑之后顽强生存至今
甚至许多人更偏爱古体, 必非无故
但以古体之形式怎样才能旧瓶装新酒,
包容新的思想情感新的内容, 却是一个难题
研究一下宋诗是很有意思的
清末陈三立等人做过尝试, 打的招牌就是向宋诗学习
若非五四, 或有更大发展
S***n
发帖数: 2932
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三首宋诗, 两个妙人
据说明人鄙薄宋诗:几天前,读宋诗选注,自以为看到三首宋诗,两个妙人,没忍住,
post上來企盼各位高见。
第一位是曾巩:他的一位学生秦观认为他不会作诗;另一位学生陈师道转述他人言论说
他不会作诗。
钱钟书选入的两首,我都以为很妙:
“西楼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城南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钱没有多余注解,但两首写法给我感觉类似,城南意相更新更妙--图穷匕现,却看不
出匕首的去路。
第二位是据钱说宋代气概最阔大的王令:口气雄壮,用词粗暴;虽然词句尖新,意思却
往往连时人都认为陈腐。
比如下面这首:
“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这首诗[首句]读来奇拔,可是下文没有hold住,最终令我想起辞趣一揆的玄言诗。
和曾巩的两首相比恰好相反:王令如此穷居、止步经史,空洞的连同时人都以为陈腐,
却仍能在语言上变花样,驰骋文辞——何尝不是妙人?
I***d
发帖数: 1023
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介是嘛宋诗?
宋诗是比唐诗差不少,到底唐诗是个高峰,也没谁比得上。
宋诗也有自己的特色,脱开唐诗的气象看宋,也有好诗的。像欧梅的五言小诗,苏黄的
律诗,都有点意思。南宋也有数得着的。就是不好比而已。
钱仲书的那本宋诗选注,我觉得每个诗人的介绍比较值得看,如果本来不是太了解的话
。钱是有点借花献佛。
H***y
发帖数: 1134
9
我读过一本宋诗,还是在美国学校的图书馆借到的。我觉得宋诗不象唐诗一样脍炙人口
,但也别有洞天。宋诗比较淡然,我很喜欢。比如黄庭坚的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
一钓舟。我自只如常人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r********r
发帖数: 74
1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介是嘛宋诗?
这几天过年,很累,却又睡不着。拧开灯,随便翻出一本书,是钱老的《宋诗选注》。
当年大老远的从国内背过来,一直没看。夜深人静,正好安心读书。
看了一个多小时,我靠,这宋诗都是神码玩意啊,要意境没意境,要词工没词工。就说
是唐诗到了顶,也不能下得这么快啊。是钱老跟人们群众开玩笑,还是宋朝的腕儿整天
介喝酒泡妞斗地主?在KTV里整点词不难,整诗只能在书斋里。
s*******i
发帖数: 85
1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介是嘛宋诗?
当年听莫砺锋的宋诗的课,他主要的argument就是,宋人面对的是,诗已经被唐人写尽
。要想些,如果不想重复,只能另辟蹊径。所以,宋诗有时候会故意用些俚俗的词汇,
描写不那么诗意的事情,算是把诗歌开拓到一个新的领域吧。
S***n
发帖数: 2932
1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三首宋诗, 两个妙人
穿凿附会解释一下“图穷匕现”:两首诗前三句我我附会到晚唐五代的混乱气象,到末
句没头没脑的转折到--“卧看千山急雨来”,“惟有青青草色齐”--总算有了北宋
的承平气相--但是卧看急雨来,草色齐却又不是稳定长久的富贵姿态;草色齐给我春
末繁花尽的感觉,急雨来更露骨的紧迫。
总之,前三句紧张,漫不经心不作铺张的滑到末句的疏散。。。却又不是天光放晴的散
朗感觉--写法上倒是非常含蓄,很有余裕/韵。和宋诗常常(我看到的一咪咪了)寡淡
或者写透不留余地不大相同。
穿凿附会了。。。
说不知道匕首指向是附会:北宋人即使隐隐感到危机,也看不到他们会是历史上某个巨
大辉煌文明的转折点--而即使今天的后人,除了扼腕,眼见图穷,却恐怕還是看不出
挽救的办法吧。。。胡解了。。见笑。。
:目
er...曾巩和陆游师生关系怎么回事?
我特意wiki了一下,還是不解两人的关系,倒是挖到两个学生的评语,哈哈:
秦观:“人才各有分限,杜子美诗冠古今,而无韵者殆不可读;曾子固以文名天下,而
有韵者辄不工。此未易以理推之也。”
陈师道:“苏明允不能诗,欧阳永叔不能赋,曾子固短于韵语,黄鲁直烦于散语,苏子
瞻词如诗,秦少游诗...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M******8
发帖数: 8425
1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宋诗选注》之谜
而那首作为谜题的《示三子》就是被《宋诗选注》选中的。。。
这么看来,那个韵脚就是错了,恩,错了。。。哈哈,不过选诗者并不以为意。因为,
这与作者作书的目的没什么关联。
然而,如果后人觉得这种粗糙枯槁的文笔只要能说点大众疾苦的是好诗,就真是太扯淡
了,哈哈。
i*********s
发帖数: 2451
1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介是嘛宋诗?
莫大先生哈哈
有此一说,宋诗入理,可读不可传唱。多一分夫子气,少一分屈子风。不比唐诗。
c**m
发帖数: 1632
1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介是嘛宋诗?
是,《宋诗选注》是鱼目鲛泪相互混杂的作品,有的见解很好,例如说到苏轼的博喻,
黄庭坚学杜甫,用两句写两个人,还有秦观的戥子上称出来的锱铢分厘,等等,然而,
过于追求所谓的“普罗”,有些诗选得朴质无文,有失偏颇。
建国以来,一种教条的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wh
发帖数: 141625
17
对。有人说唐诗如酒,宋诗如茶。
w***s
发帖数: 15642
18
有一说钱选宋诗时受的限制太多,所以选了很多平庸之作。。。
M******8
发帖数: 8425
19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宋诗选注》之谜
他们又没害人,况且《宋诗选注》作为学术作品来看自有可取之处。。。有何不可。。
。。呵呵
M*********m
发帖数: 2024
20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宋诗选注》之谜
是,《宋诗选注》是鱼目鲛泪相互混杂的作品,有的见解很好,例如说到苏轼的博喻,
黄庭坚学杜甫,用两句写两个人,还有秦观的戥子上称出来的锱铢分厘,等等,然而,
过于追求所谓的“普罗”,有些诗选得朴质无文,有失偏颇。
建国以来,一种教条的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白居易的作品并不都是
《卖炭翁》,也有《琵琶行》;杜甫不是只有“国破山河在”,也有“沙暖睡鸳鸯”。
最大的影响是“文革”,割裂了中国的文脉,过去的很多东西,都被贴上标签。不能引
经据典,甚至谈谈旧体诗的平仄规律,都被认为是“阳春白雪”。更重要的是价值观,
为什么所谓的“下里巴人”的艺术就要比“阳春白雪”要好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是只孕育了鲁迅,也孕育了胡适,不是只有艾青,也有徐志摩。
正是这种包罗万象,众彩纷呈,才是一个国家健康的标志。什么时候,一个国家只是由
一种思想所左右了,都会陷入偏执之中。反观各个国家的历史,都是如此。
M******8
发帖数: 8425
21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宋诗选注》之谜
恩,好。能跟微风一起玩,小游戏也好,大文章也好,都有乐趣。。。。。
那个,俺倒是想,比如俺读了宋诗有点体会,所以写了篇东西,微风可不可以也写篇东
西,内容所涉及的书俺也读过的?俺读书不多。。。呵呵,
M*********m
发帖数: 2024
2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宋诗选注》之谜
好的。我周末写个程千帆的《宋诗选注》的故事。。。:)(上天保佑我,欠的文章太
多了,怎么也要实现一个啊。)
g***j
发帖数: 40861
23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134
24
唐宋诗风格之别
这里两则讲唐诗、宋诗之别,主要不在朝代的区别,而是由于两种不同的风格,譬
如天下有两种人,便有两种性情,也就分出两种诗来。
(一)风格是人的性情决定的,相同的朝代里,也会出现不同风格的作品。王国维
在《人间词话》里称唐诗、宋词,是以朝代区分盛行的文体,唐以诗胜,宋以词胜。钱
先生称唐诗、宋诗是以风格区别的,他在《宋诗选注序》里讲得很透彻,这里袭用序中
举引唐释皎然和宋姜夔的话来说明。皎氏云:“反古曰复,不滞曰变。若唯复不变,则
陷于相似之格,其状如驽骥同厩,非造父不能辨”,“复忌太过”,“变若造微,不忌
太过”,“若乏天机,强效复古,反令思扰神沮”(《诗式·复古通变体》),这是唐
人作诗、评诗的标准,把“通变”看得比“复古”重要,写作上重在表现自我。姜氏云:
“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白石道人诗集序》),这
是宋人的话,只能在“合”中求“异”,甚至从古人作品中寻求作诗的灵感和榜样,再
以说理、议论、故实入诗,形成了一种与唐诗不同的风格。宋代诗论家严羽第一个提倡
断代论诗,便是为了研究诗歌发展到各个时期所表现的带有总体性的特征,他说宋人
a*********7
发帖数: 30080
2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辛弃疾诗
少读稼轩诗,搜了一下,得到这个,看起来应该是全宋诗中所收的全部稼轩诗;应该也
差不多是全部的稼轩诗了吧?
http://www.niwota.com/submsg/7159589/
丙寅九月二十八日作来年将告老
渐识空虚不二门,扫除诸幻绝根尘。
此心自拟终成佛,许事从今只任真。
有我故应还起灭,无求何自别冤亲。
西山病叟支离甚,欲向君王乞此身。
丙寅岁山间竞传诸将有下棘寺者
去年骑鹤上扬州,意气平吞万户侯。
谁使匈奴来塞上,却从廷尉望山头。
荣华大抵有时歇,祸福无非自己求。
记取山西千古恨,李陵门下至今羞。
答余叔良和韵
东舍延朝爽,西林媚夕曛。
有生同扰扰,何路出纷纷。
暖日鹓鸾伴,空山鸟兽群。
本来同一致,休笑众人醺。
第四子学春秋发愤不辍书以勉之
春雨昼连夜,春江冷欲冰。
清愁殊浩荡,莫景剧飞腾。
身是归休客,心如入定僧。
西园曾到不,要学仲舒能。
读邵尧夫诗
饮酒已输陶靖节,作诗犹爱邵尧夫。
若论老子胸中事,除却溪山一事无。
读书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读圆觉经
二十五轮清净观,上中下期春夏斋。
本来欲造空虚地,那得许多缠绕来。
傅...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646
26

诗和画号称姊妹艺术。有些人进一步认为它们不但是姊妹,而且
是孪生姊妹。
唐人只说“书画异名而同体”,(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
之源流》)。
自宋以后,评论家就仿佛强调诗和画异体而同貌。例如孔武仲《宗伯
集》卷一《东
坡居土画怪石赋》:“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
趣”;冯应榴
《苏文忠公诗合注》卷五0《韩幹马》:“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幹丹
青不语诗”;
张舜民《画墁集》卷一《跋百之诗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释德洪觉
范《石门文字禅》卷八:宋迪作八景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
上人戏余曰:
‘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宋诗纪事》卷五九引
《全蜀艺文志》
载钱鍪《次袁尚书巫山诗》:“终朝诵公有声画,却来看此无声诗。
”两者只举一
端,象黄庭坚《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李侯有句不肯吐
,淡墨写作无
声诗”;或周孚《题所画梅竹》:“东坡戏作有声画,叹息何人为赏
音”,例子更
多。南宋孙绍远搜罗唐以来的题画诗,编为《声画集》;宋末名画家
杨公远自编诗
集《野趣有声画
M******8
发帖数: 8425
27
呵呵,匆匆贴了一篇就走了,给诸位平添困扰:)
首先说说为什么引用这首诗,只是想从一方面印证一下柳永作诗歌的一个特色——本色
。当然这个问题很诡异,俺不可能在街上碰见柳永,然后问他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只能
从文章和生平去推测想象。这首诗如果不是在《宋诗选注》里碰到,也许俺永远也不会
注意。如果它是出自白居易之手,那么可能会被认为关心民间疾苦;如果是杜甫作,那
估计是诗史;如果是梅尧臣,后世会评“圣俞忠君”;王安石作,就是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其实这是柳永写的,俺感觉他把自己也当成了煮盐人。一如写词,他真正
把自己和她们看成平等的,以本色出之。就如同有的人写诗,是为了名垂诗史;有的人
为了炫耀才华技巧;有的人为了将其当作讽谏教化的工具;有的人只是为了记载某些风
流韵事。柳永则似乎只将写诗当作了写自己的事。
其次再说诗歌和朝代的关系。其实以朝代划分诗歌是很不准确的,前人说了很多了。就
好比这个《宋诗选注》。两宋虽不以诗名,但也不至于只选这么薄薄一小册。而且选的
诗歌,其风格和平常提起“宋诗”时的第一印象很有差距。一般“宋诗”会比较沉静精
微,有时过于细节;然而这本书所选的,多数都境界开阔
s**x
发帖数: 266
28
到了晚唐以后,诗文里的青楼更多了一些生活气息,艳浮之作不少。被诗化的不仅是妓女的精神,连妓女的身体也包括了。如有一首诗写的是在妓女大腿上题词之事:
慈恩塔下亲泥壁,滑腻光滑玉不如。
何事博陵崔四十,金陵腿上逞欧书。
据说外国有些姑娘也喜欢请作家在她们的玉腿乃至酥胸上签名题字,肯定是从这位中国唐妓处学去的。
唐代还有一篇著名的小说叫《游仙窟》。所谓的仙窟即是青楼。一是人们喜欢诗化自己的风流艳事,二是青楼之游也的确令人欲仙欲死。所以古人道“游仙”时,常常就是嫖妓,就像西方人说去洗手,实际上是去撒尿一样。
《游仙窟》用极长的篇幅详细叙述了主人公如何来到仙窟,受到了如何盛情体贴的款待,并调动各种修辞手段描写主人公与两位妓女互相戏谑、挑逗,写得极为生动活泼,才华横溢,艳而不俗,色而不淫。即使是肉体交欢的段落,也极力诗化之,最后临别时无限伤感,发出“人生聚散,知复如何”的慨叹。其实青楼之欢,不就是“为了告别的聚会”吗?
整个唐代文学中的青楼,都给人一种仙境之感。仿佛是“青楼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游?”
到了宋朝,词这种文学形式发展得铺天盖地,以至搞得许多后人只知有宋词而不知有宋诗了。其实,宋词与... 阅读全帖
M*********m
发帖数: 2024
29
你是说《槐聚诗存》呢,还是《宋诗选注》?其实,程千帆也选过一个集子,选得很好
,评注得特别细。最近,有一个《李清照词选》,也注解得非常细致,评论得非常有品
位。《宋诗选注》里面的注解联系得广,所以有意思,但是不细致。
l******n
发帖数: 2631
3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作诗浑如参禅
哈哈,好大的一只题目,俺却不说斗大天大的事。起因很简单,昨儿俺开车,
一路念叨《踏歌》那几句,琢磨它好在哪里,突然想到了这个作诗参禅的譬喻。
关于悟啊境啊真空妙有,在这个题目底下已经说得不新鲜了,除了偶有实话,
也没见几句说得好的,多半卖弄出处罢了。俺也来依葫芦画个漏底的瓢。
俺只说两种作诗,一如打默照,一如参话头,“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
体处灵然。灵然独照,照中还妙。”此种作法如李太白,如王摩诘,如唐人诗;
“既不知来处,又不知去处,便觉心头迷闷,正迷闷时亦非他物,只就这里看个
话头。”此种作法如宋诗。一照尽,尽收虚空;一看绝,绝处逢生。
其余亦有野狐禅、口头禅,或者索性另起炉灶,或念佛,或观想,也都是作诗
法。俺却要打住了,为啥哩,如今除了插科打诨偶一感慨,哪怕明白到九分九
但凡有一分不明白也都说不出口,究竟俺明白啥是作诗啥是参禅哩,不过临睡
前唧歪一嗓子催个眠。
各位不要骂俺,instead,赏俺个素包子。
f*x
发帖数: 196
31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诗一首兼评
登黄鹤楼
不问重修与建修
一层层上最高头
三千里外长江水
八百年前旧酒楼
诗赋翻添新作料
湖山还续古春秋
我来欲借梅花笛
吹散人间万种愁
以上李鸿章所作七律一首。从技术层面看,三气流转,八病全
无,写律诗技巧至此,应当算是九段高手了。但是全篇并无新
意,看过没法激起共鸣。好比一块石头怎么琢磨也比不上玉石,
不时加工技术不到家,而是质地不行。
由此想到唐宋流派之争。唐诗在盛时,剑随气走,何等声势。但是
到了末流,便只剩了几个酸和尚在那里一字一字地穷抠。宋诗在盛时,
以气运剑,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到了末流,便是三家村村学究的
喋喋大言。需知诗歌的美处就是通过和读者交流,来激发读者的想象。
脑袋空空,如何言诗。所以所谓唐宋诗的毛病,都非写之过。
李诗的风格偏向唐风,其间的“头”,“续”等字用得比较硬;而
个别句子,比如“新作料”,调近江西。两者放在一起并不碍眼,晚
明以降,不算多见。“重修”、“建修”,用典不露痕迹;“不
问”两字,自占身分;“一层层”句势暗合章八元的《登大雁塔》,而
意气半显不明,火候老到;其后两联无过亦无功;“我来”一句忽以
李太白自居,有些突兀,但是也可归入出世之想的老套
i*****s
发帖数: 4596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木兰诗的疑问
木兰诗里中间的六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其文人风格明显和前后的民间口语风格有距离,颇有宋诗的影子。
此外,此六句前后都有“十二”(军书十二卷,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这里却用
“十年”,可见习惯数目也不同。
所以,说这六句是后来文人添加上去的,应该不离谱。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
本来这个地方应该是描述木兰在战场上的真实事迹,从前后的风格看,还应该很絮叨才
对。但却被后人替换了。
我怀疑这种替换是故意的,而不是说以前的失传了所以只好另写新句。
原因是啥呢?
q******e
发帖数: 1201
33
是原创么,写的不错

妓女的精神,连妓女的身体也包括了。如有一首诗写的是在妓女大腿上题词之事:
国唐妓处学去的。
己的风流艳事,二是青楼之游也的确令人欲仙欲死。所以古人道“游仙”时,常常就是
嫖妓,就像西方人说去洗手,实际上是去撒尿一样。
待,并调动各种修辞手段描写主人公与两位妓女互相戏谑、挑逗,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才华横溢,艳而不俗,色而不淫。即使是肉体交欢的段落,也极力诗化之,最后临别时
无限伤感,发出“人生聚散,知复如何”的慨叹。其实青楼之欢,不就是“为了告别的
聚会”吗?
几回游?”
宋诗了。其实,宋词与青楼的关系比唐诗还要亲密。去掉青楼,唐诗的损失并不太大,
只是结构性的,不是总体上的。而宋词若是离了青楼,简直就溃不成军,只剩下几个“
豪放派”的傻老爷们,手持铜琶铁板,干吼着“大江东去”,知道的是唱宋词,不知道
的还以为要表演硬气功呢。
词媚”,词这种形式,特别适合吟风弄月,传情表爱。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除了热恋
就是失恋。所以,比之于诗,词更加真实、更加细致地写出了妓女和客人们曲折微妙的
心理情感。但也正是于此,理想的色彩减少了,仙境的感觉冲淡了,给人更突出的印象
是一种人...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34
哈,诗词不就是给风月助兴的么,其他不论,那句宋词去掉青楼就剩硬气功倒是切中肯
綮。唐诗无非是去掉青楼还留得多些。要不是时间这个筛子,唐代诗文主体应该是胸上
雪,从君咬,数量上比什么腿上逞欧书多得多。

妓女的精神,连妓女的身体也包括了。如有一首诗写的是在妓女大腿上题词之事:
国唐妓处学去的。
己的风流艳事,二是青楼之游也的确令人欲仙欲死。所以古人道“游仙”时,常常就是
嫖妓,就像西方人说去洗手,实际上是去撒尿一样。
待,并调动各种修辞手段描写主人公与两位妓女互相戏谑、挑逗,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才华横溢,艳而不俗,色而不淫。即使是肉体交欢的段落,也极力诗化之,最后临别时
无限伤感,发出“人生聚散,知复如何”的慨叹。其实青楼之欢,不就是“为了告别的
聚会”吗?
几回游?”
宋诗了。其实,宋词与青楼的关系比唐诗还要亲密。去掉青楼,唐诗的损失并不太大,
只是结构性的,不是总体上的。而宋词若是离了青楼,简直就溃不成军,只剩下几个“
豪放派”的傻老爷们,手持铜琶铁板,干吼着“大江东去”,知道的是唱宋词,不知道
的还以为要表演硬气功呢。
词媚”,词这种形式,特别适合吟风弄月,传情表爱。就像现在的流行...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932
3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三首宋诗, 两个妙人
不知道
:目
我是史盲。。。
丽狼说曾巩这两首不怎么样,就诗论诗你以为如何?
我读到的时候真是都在末句那里研前一亮。
王令也是放着对比我觉得好玩就凑成一个坑了。。。
S***n
发帖数: 2932
3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三首宋诗, 两个妙人
哈哈,看不得张狂。。有可能,你不点到,我真没往这方面想。我还总觉得“兔死狐悲
”的成分总要重一点。。。当然那一长窜偶像没有一个像样的,用儒家看,但是儒家也
是喜悦各色人才的,不至于因为他们跳脱就对悲惨遭遇不同情,反而苛责吧?我浅薄胡
说的。。。
en,士族式微感觉更多还是来自刘裕记以后更多的下层武士或者吴地地著豪霸(陈霸先
?),终极威胁当然还是北朝。。。中原雅文化真是消耗力量的力量阿,宋齐梁陈一拨
一波的武人,一经雅化就柔靡腐败的不行了。。。看到过8g说孝文帝汉化也和北魏由盛
而衰有关系
:D
8g一记,研究中国古代气相,侯景之乱还有一小笔,萧衍放风筝(纸鸢)求救。。。将
我国纸鸢技术提早到至少南朝。。。
胡说八道了,关键我感叹的還是,六朝最后士族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自己可能也没什么好
抱怨的,不委屈;颜之推自己逃过一截--后辈在安史之乱中却真是冤枉和可惜...
某种意义上,唐宗室压制旧日士族,这些世家不感到拘束压抑,反而是奋起效忠,比如
颜家。。。不知道说什么好。
中国的知识阶层,呃,这时候还是有功名(即使不能世袭了)的非平民,真是惨啊。。。
S***n
发帖数: 2932
3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三首宋诗, 两个妙人
是呀,从刘裕开始士族就每况愈下了。但是虚衔还在,话语权还在,哈哈,大偶像谢灵
运得色的。。。和唐朝尤其宋朝大规模平民养士差别還是很大的。。。
宋齐凉城这个趋势也有意思,皇帝出身越来越差。。。和唐宋明感觉相似:公卿,武人
,到流氓?
城中无将这个,真是挺惨的,我几天前刚看到《洛阳伽兰记》里拿陈庆之寻开心的。。
。哈哈。恩,我还真想过这个问题,想不通,是文化吗?追根溯源西周很彪悍啊,燕赵
一直都挺牛。。。秦这种首级、四塞之国更不要讲了;孔孟也都是猛人。。。齐人跳脱
喜感也和柔靡完全不搭界。
那么是风水?吴越起码春秋相当的彪悍,汉初也還是“士有陷坚之锐,俗有节概之风”
,为什么渡个江,这帮人就这么挫了?
据陈因可说,南朝的士族因为聚集城市,城破就几本上灭的差不多; 北朝士族宗族势力
倒有保留。。
l*****f
发帖数: 13466
3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三首宋诗, 两个妙人
恩,接着胡说哈,俺觉得这两个都是所谓夷夏之防吧,而且士族跟皇权不是对立是互相
协助,只不过相对地位上有变化,宋以后科举的主要地位,可以看作把少数人的士族,
推广到广泛的士子阶层;视才智而不是出身来决定一个人受教育的权利,跟能否取得统
治权
S***n
发帖数: 2932
3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三首宋诗, 两个妙人
恩,开始平民化,雅俗共赏,贵不过三代的宋士人和南北朝完全不是一回事。
唐稍微过渡了一下。。。我现在模糊的感觉也不喜欢唐。。。很多北宋的破事都是唐遗
留的,这些外部烂是可能最终导致北宋翘翘--不过内在演化,我怀疑唐朝的进化不大
灵光。。。
我不喜欢唐宋的地方是从政治到文化开始中央集权,思想上制约钳制天下。
和我讨厌先秦法家傍着皇帝排斥别家类似。
文盲多说了,请指教。
l*****f
发帖数: 13466
4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三首宋诗, 两个妙人
宋末跟明末算彼此彼此?唉,其实算起来太平时候还真没几年~
S***n
发帖数: 2932
4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三首宋诗, 两个妙人
因为明是last dynasty at native's hand阿,呜呜呜呜呜。
大宋完了还有大明,大明完了,大明完了,大明完了,就没有然后了。。。哈哈
确实没太平几年,悲剧啊。。。
中国这快地方地理位置真不好阿。前几天看到一个8g认为中国没有[本土]宗教和先民
自然环境较之两河、印度、环地中海差有关系。
这个可能是忽悠,竺可桢有一项关于降水的研究我还是相信的(工业化前,降水对文明
影响至关重要)。
就是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降水variance都比西欧北美印度都大,就是说天灾更多,农
业环境就降水而言比教恶劣,其中黄河流域尤甚(?没有去查,可能记错)。。。
T******n
发帖数: 2612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突然想起了陆游的一句诗
这次这个轮台县是汉轮台.在南疆.
宋诗里说的应该是唐轮台,唐轮台基本就是乌鲁木齐.
唐轮台在北疆,所以才会有'胡天八月即飞雪',
宋朝没有控制新疆的时候,
正是缠头在南北轮台屠杀汉人的时候.
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t********t
发帖数: 432
4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介是嘛宋诗?
可是《猫》整个儿就影射林徽因诶。。。钱根本不是借花献佛的主儿,否则一股脑儿把
毛选和毛诗都翻译了那才叫献得漂亮
x**8
发帖数: 1165
44
这个说的好!加上一句,现代诗如大麻叶。拔牙的时候可以念。
d*****9
发帖数: 3459
45
才子们都赶时髦去写词了呗。
像小苏,也有好诗,可人词写得太好了,所以就成词人了。
l*****f
发帖数: 13466
4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三首宋诗, 两个妙人
这个图穷匕现的形容也狠妙~虽然我不明白意思何在
曾巩也是陆游老师唉;陆游没说老师不会作诗?
C********g
发帖数: 9656
4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三首宋诗, 两个妙人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这两联诗,怎么看着这么别扭?
宋朝人能写这么脱辙的诗?
m***n
发帖数: 12188
4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三首宋诗, 两个妙人
安史之乱, 在 唐 人 心 目 里 , 其 实 也 是 民 族 和 文 明 之 战 的 吧 。 不
仅 是 造 反 和 叛 乱 。
李 白 诗 :
"三 川 北 虏 乱 如 麻 , 四 海 南 奔 似 永 嘉 。"
在 李 白 看 来 , 安 史 之 乱 和 五 胡 乱 华 一 回 事 。
安 禄 山 是 波 斯 人 , 史 思 明 是 突 厥 人 。 其 属 下 士 兵 很 多 是 北
方 民 族 。 唐 朝 以 四 夷 为 兵 政 策 的 恶 果 。
c**m
发帖数: 1632
49
I remember he wrote in his postscript that his selection was to get along
with the movement at that time, but since the selection was not that "on the
trend", so the book could not escape its destiny, falling into oblivion
quickly.
钱钟书的《赴鄂道中》应该是道出了他的心迹。“脱叶犹飞风不定”,“碧海掣鲸闲此
手”,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的心理准备,也是后来“述而不作”的原因。
赴鄂道中
路滑霜浓唤起前,老来离绪尚缠绵。
别般滋味分明是,旧梦勾回二十年。
晨书暝写细评论,诗律伤严敢市恩。
碧海掣鲸闲此手,只教疏凿别清浑。[宋诗选注脱稿付印]
白沙弥望咽黄流,留得长桥阅世休。
心自摇摇车兀兀,三年五度过卢沟。
奕棋转烛事多端,饮水差知等暖寒。
如膜妄心应褪净,夜来无梦过邯郸。
驻车清旷小徘徊,隐隐遥空碾懑雷。
脱叶犹飞风不定,啼鸠忽噤雨将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