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对读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x***u
发帖数: 6421
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读史的三个境界
读史的三个境界 [ 同人于野 ] 于:2007-09-14 01:46:02
绝大多数人对于历史的爱好仅限于听故事图个热闹好看,拿评书和历史剧当历史,
热衷于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
六张飞之类的演义八卦,这不叫读史。高级一点的认为真实历史比小说有意思,比如说
喜欢看二战史,对德军高级将领
如数家珍,这也仅仅能算对历史的入门而已。就好比喝酒不是为了解渴一样,"读"不是
" 看",要想谈论读史的境界,光
了解人物事件不行,关键是自己要能从中得到思想。
本文研究读历史的三个境界。
读史的第一个境界是权术。很多人可能看不起试图从历史中学习权术,其实懂得权
术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真正读懂历史,最起码的一个认识就是人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拿《封神演义》当
历史的人可能会认为周文王好的
不得了,而商纣王坏得不得了;可是如果你去读正经书《淮南子》,《孟子》,可能会
发现商纣王也不像小说里描写的
那么变态;如果你去读专业史书《史记》,可能会发现周文王也许不像小说里描写的那
么神圣;如果进一步去读更早的
《左传》,《尚书》,你的最终结论甚至可能是周文王和商纣王,这两个人谁是好人谁
是坏人还真不好说。(参考文
b*****d
发帖数: 61690
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什么书让青年江泽民躲被窝读?
勤学好问,学贯中西,多才多艺。
这些,都是世人对江泽民的评价。
今年8月17日之后,1926年出生的江泽民,步入鲐背之年。回望这位90岁老人走过
的道路,他的一生,有太多关于书的故事。无界新闻记者节选其中三段,分别是青年时
期、领导人时代、退休之后,看看这位领导人的读书逸事。
读书兴趣,江泽民自己怎么说
多才多艺的江泽民,有哪些个人兴趣?
1997 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曾向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谈到这个问题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但同时是一个普通公民,我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比
如 说,我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元曲,也读过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
马克吐温的一些作品。我还喜欢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柴可夫斯基的乐 曲……
我相信,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是相通的。”
什么书,江泽民曾躲在被子里读
据介绍,江泽民退休后,回到了他曾经任职的上海。除偶尔到北京外,大部分时间
住在那里。
2010年4月26日,84岁的江泽民从上海出发前往故乡江苏。
27日,抵无锡。在那里,他参观了老师顾毓秀的纪念馆。江泽民,是他在上海交大
的学生。
29日,抵常州。次日,他在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梁...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10330
3
男子供妻子读研读博 没想到妻子却出轨多个男人
2017年05月17日 10:39:08
来源:都市热报
443人参与 113评论
原标题:重庆男子供妻子读研读博她却出轨数人
头发斑白,鼻梁架着一只老旧的镜框,手里拿着一只过时的智能手机。眼前的这名男子
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苍老。他叫邓富国,是渝中区一家医院的医生,今年刚过41岁。妻
子黄悦比他小6岁,博士学历,如今却待业在家,养家养儿子的重担几乎全落在邓富国
身上。“结婚后不久,她想去读研,我说好,她每个月的生活费都由我支付。研究生毕
业后两年,她又去读博,我又养了她三年,”邓富国说,自己辛辛苦苦养着黄悦,就是
想她早日毕业,找个稳定工作,替他分担家庭。而如今,黄悦却出轨数人,还向他亲口
承认了这一切……
他的骄傲
妻子是个女博士
昨日下午,记者在观音桥阳光世纪门口见到邓富国,他脸色偏黄,神情疲惫。邓富国说
:“要不是为了儿子,我根本就不想回家,每次一回去就要看到她,简直像噩梦一样。”
被邓富国称为“噩梦”的妻子,曾经是他的骄傲。邓富国说,他和黄悦经人介绍认识,
而后很快成婚。结婚后不久,妻子提出想去读研,并考上了杭州一所高校。“她在杭州... 阅读全帖
D**W
发帖数: 253
4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四五快读 一、二册辅助读物
学中文对在美国的小朋友来说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可不学,父母心里这一坎儿
过不去不说,对孩子今后好像也是个损失,白白失去了一项优势。但就算开发智力也得
寓教于乐,妈妈实在是花了不少功夫找能吸引小朋友的教材读本。“四五快读”算是不
错的一套,主要是因为它注重在阅读中寻找乐趣和成就感,而不是简单地由简入繁地识
字。但即使是这样,课本里提供的句子段落也太有限,而且动不动就是“爱学习,爱学
生字”之类的句型,实在有点倒胃口。现在两册读完了,但如果不巩固,肯定是要忘的
。再反反复复读教材里的文字不要说儿子不干,连老师我也要烦了。怎么办?相应的辅
助教材哪里找?找了几本儿童杂志,生字太多,读不下去;从前买的婴儿读物还在,当
时没怎么用,现在翻出来倒是和他们的识字量相当,但用字跟“四五快读”里的字的重
叠率还是不够高,儿子读起来还是费点劲。情急之下,只好自力更生自己写了,于是有
了下面的几段。不能说没有生字,但只要生字率在10%以下,有妈妈在旁边帮忙,读书
的乐趣就不会受影响。当时儿子开始读英文书,从 Dr. Seuss 系列起步,就是这么干
的。每天读一、两段,喜欢的多读几遍,不喜欢的就跳... 阅读全帖
D**W
发帖数: 253
5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四五快读 一、二册辅助读物
学中文对在美国的小朋友来说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可不学,父母心里这一坎儿
过不去不说,对孩子今后好像也是个损失,白白失去了一项优势。但就算开发智力也得
寓教于乐,妈妈实在是花了不少功夫找能吸引小朋友的教材读本。“四五快读”算是不
错的一套,主要是因为它注重在阅读中寻找乐趣和成就感,而不是简单地由简入繁地识
字。但即使是这样,课本里提供的句子段落也太有限,而且动不动就是“爱学习,爱学
生字”之类的句型,实在有点倒胃口。现在两册读完了,但如果不巩固,肯定是要忘的
。再反反复复读教材里的文字不要说儿子不干,连老师我也要烦了。怎么办?相应的辅
助教材哪里找?找了几本儿童杂志,生字太多,读不下去;从前买的婴儿读物还在,当
时没怎么用,现在翻出来倒是和他们的识字量相当,但用字跟“四五快读”里的字的重
叠率还是不够高,儿子读起来还是费点劲。情急之下,只好自力更生自己写了,于是有
了下面的几段。不能说没有生字,但只要生字率在10%以下,有妈妈在旁边帮忙,读书
的乐趣就不会受影响。当时儿子开始读英文书,从 Dr. Seuss 系列起步,就是这么干
的。每天读一、两段,喜欢的多读几遍,不喜欢的就跳...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25234
6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四五快读的问题
一直惦记这个贴子,因为手机看了但是打字不方便,今天找了个能上网的地方回一下。
我儿子现在的水平是能流利朗读《小枇杷》三星的文章,一般长些的文章会有一个到两
个不认识的字,看了拼音能拼对(但是他拼音不扎实,尤其四声分不清,不是不会说,
他中文没口音,是分不清符号),另外还有一两个第一次读错,提醒后马上读对的字。
用来测试水平的是最近两期的《小枇杷》的三星文章,之前一来觉得他还没到这个水平
,二来那时候《小枇杷》还有点偏难,最近两期特别好。我儿子不喜欢字多的,除非故
事特别吸引他,但是小枇杷是彩色的,插图也多,一直订也有感情,他还参加活动拿过
奖,所以乐意去读小枇杷的文章。我自己是很喜欢这个杂志的,详情以后另开贴说。
他这次回国,出门旅游随身带的是《日有所诵》的二年级分册,古诗和晨读对韵他嫌难
,其他的现代诗都能读下来,一篇里有一两个字要问我,我们坐火车遇到的比他大一岁
也就是马上上小学的小孩,跟他水平差不多,坐卧铺时,俩孩子石头剪子布,轮流读来
着。
平时他自己看画书,我们也没空管,偶尔抓来考一段,还都能读差不多,当然大多是低
幼的画册。他喜欢看《神奇校车》,那个我怀疑他是瞎看画的,但是...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6053
7
转别人的,很多书可以带,尤其是故事书。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多都很喜欢魔法车之类的
课外阅读。
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ABC娃中文班的摸索
阅读:18802015-09-24 04:08
标签:育儿
阅读阅读再阅读
一个ABC娃中文班的摸索
By JO妈 2015年9月——转载请注明作者
自己教娃和娃的同学们(大部分是美国小学二年级)学中文完全是因为对海外所谓学中
文教材彻底失望。某品牌教材可以ABC娃学到七、八册后连一篇幼儿读物都无法独立读
下来,七八年的每周去中文学校两小时、回家写作业若干小时的所有时间最终完全浪费
。 象这样学中文不如不学,有那七八年每周两小时干点其他什么不好。
在教材上,无论国内的教材如何有争议地被吐槽教不出国学大师,还是比海外教材高出
一筹。如果我们的目标放低,不是培养国学大师,初级目标识字来说,国内小学语文教
材完全胜任。
我们的ABC班用了一年时间把拼音教完(同时还在教其他内容),那些所谓说让ABC学拼
音会混淆ABC学英语phonics,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一开始孩子们是有可能会搞混一些时
间,但是只要老师和家长坚持提醒一段时间,孩子们很快就会明白拼音是拼音的系... 阅读全帖
t**********k
发帖数: 511
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维特根斯坦(一和多)
读维特根斯坦(一和多)
罗素曾经谈到逻辑学的进展是怎么影响他的,有二个关键。第一,由一个项所成的一个
类和那个项并不相等。说白话就是,地球的卫星不等于月亮,由此罗素提出了摹状词理
论。地球的卫星是一个逻辑的东西,是摹状词,与存在毫无关系;月亮则是一个经验的
东西,对不知道月亮的人毫无意义。
第二个关键是:“把“苏格拉底是不免于死的”这种形式的命题和“一切希腊人是不免
于死的”这种形式的命题分开。亚里士多德和人所共认的关于三段论式的学说(康德以
为这种学说永远不能再有改进)认为这两种形式的命题是没有区别的,要不然,总也没
有什么大的不同。但是,事实上,若看不出这两种形式是完全不同,不论是逻辑还是算
术,都不会有长足的进展。”
其实我认为罗素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即:哲学也不会有长足的进展,我想他是以为,这
么明显的一句话用不着说,因为分析哲学,语言哲学都是建立在逻辑学的最新进展之上
的。
照理说应该按照历史顺序,先讲数学,但很有点不好懂,我就从容易的哲学讲起,下一
次再讲数学。
关键就在于:如果把希腊人看成是一个理念,这两者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苏格... 阅读全帖
t**********k
发帖数: 511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维特根斯坦(一和多)
读维特根斯坦(一和多)
罗素曾经谈到逻辑学的进展是怎么影响他的,有二个关键。第一,由一个项所成的一个
类和那个项并不相等。说白话就是,地球的卫星不等于月亮,由此罗素提出了摹状词理
论。地球的卫星是一个逻辑的东西,是摹状词,与存在毫无关系;月亮则是一个经验的
东西,对不知道月亮的人毫无意义。
第二个关键是:“把“苏格拉底是不免于死的”这种形式的命题和“一切希腊人是不免
于死的”这种形式的命题分开。亚里士多德和人所共认的关于三段论式的学说(康德以
为这种学说永远不能再有改进)认为这两种形式的命题是没有区别的,要不然,总也没
有什么大的不同。但是,事实上,若看不出这两种形式是完全不同,不论是逻辑还是算
术,都不会有长足的进展。”
其实我认为罗素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即:哲学也不会有长足的进展,我想他是以为,这
么明显的一句话用不着说,因为分析哲学,语言哲学都是建立在逻辑学的最新进展之上
的。
照理说应该按照历史顺序,先讲数学,但很有点不好懂,我就从容易的哲学讲起,下一
次再讲数学。
关键就在于:如果把希腊人看成是一个理念,这两者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苏格...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1862
1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涂瀛:读花人论赞【红楼梦】ZZ
我个人觉得,他写得很好。
感想最深的是 他对林黛玉的看法,和我之前的看法基本一样。
震撼最深的是 他对袭人和宝钗的看法,不过看过之后我也基本上赞同,但是还是有保
留意见。
或许已经有网友看过了,不过我这里还是ZZ分享一下。
----------------------
涂瀛:读花人论赞
【贾宝玉赞
宝玉之情,人情也。为天地古今男女共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
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而适宝玉为林黛玉心中、目中、意中、念中、哭泣中、
幽思梦魂中、生生死死中悱恻缠绵固结莫解之情,此为天地古今男女之至情。惟圣人为
能尽情,惟宝玉为能尽情。负情者多,微宝玉,其谁与归孟子曰:“伯夷,圣 之清者
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我故曰:宝玉,圣之情者也。
此龙门得意之笔也,不图于小品中见之。(梅阁)
林黛玉赞
人而不为时辈所推,其人可知矣。林黛玉人品才情,为《石头记》最,物色有在
矣。乃不得于姊妹,不得于舅母,并不得于外祖母,所谓曲高和寡者,是耶,非耶?
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其势然也
。”于是乎黛玉死矣。
结句七字,无限感慨,...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1
以下为冯唐译《飞鸟集》后记全文:
翻译泰戈尔《飞鸟集》的二十七个刹那
冯唐/文
1/
中国传统培养文人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出的文人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通才,可以从事各
种职业,地方官吏、盐铁专卖、纪检监察,甚至包括制造武器、修筑大坝等等理工科技
术要求很高的职业。
对于偏文科的职业,培养出的文人运用常识、逻辑、对于人性的洞察,上手几个月可以
粗通,干了两三年可以小成,磨砺七八年成为干将。对于理工科技术要求很高的职业,
作为通才的文人通过选、用、育、留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完成。
通才的培养看上去虚,但也有相当的讲究,常用的纬度可以归纳为管事、管人、管自己
。管事和管人不容易,涉及常识、逻辑,把事儿想明白、说清楚,让一个团队听话、出
活儿,都是需要修炼的地方,以德服人或者以缺德服人都不容易,所以《红楼梦》里强
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管自己更难,如何发挥自己的潜能、驾驭自
己的欲望、管理自己的情绪等等,是需要几十万字解释的东西,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中第一位、第一步是修自己的身,对自己狠。
有意思的是,MBA的教育原则和麦肯锡的培养原则也是:经理人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通
才,管...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二十四史》从小学初中就可以读了,我是从10岁开始读《后汉书》的,大家可以直接
读繁体字或者简体字,但不要读翻译的,你一开始读不懂就慢慢读,挑自己喜欢的读。
《二十四史》有几百几千本,随便拿出一套来,就够一个人看好久,要挑自己喜欢的度。
清朝的曾国藩、李鸿章都是“状元”。
曾国藩考了好几次,也没有考上,于是用几乎所有的家当买了《二十四史》
(当时的《二十四史》大约顶现在一辆普通小轿车的价钱),要不是曾国藩老爸是地主
,估计就破产了。
后来,曾国藩认为自己已经博贯今古了,于是就再考状元了。
李鸿章参加科举要比曾国藩顺利得多,所以,只能是当作“神童”了。
想想看,连续好多年,李鸿章所在的省,每年至少有几万人在勤奋学习为“高考”,
从10多岁到50、60岁,但只有李鸿章一个人考上了,李鸿章有多厉害!
但后来,李鸿章也必须拜曾国藩为老师,否则,李鸿章也混不出来。
袁世凯后来威风的不得了,实际上,袁世凯的军队,还不都是曾国藩、李鸿章给打的基
础。
曾国藩通过读《二十四史》,自学成材,直接成为一个大军事家。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博大和威力。
读《二十四史》,你首先要读的,就是诸王传记。 一、诸王带兵比...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
13
那位好心人帮忙转到加拿大板?我ID现在还只能在水世界发文。多谢。
我表哥想送他女儿到加拿大读高中然后申请加拿大的大学,托我帮忙了解一下。
我对这不了解,加拿大的朋友们能不能帮忙看一下?下面是他给我发的email:
*****************************************************************
就我们目前在国内的了解:
1、去加拿大读预科上名校比较有保障,一般情况只需读一年,相当于在国内上高三的
时候在那里读预科。学费加生活费20—30万人民币/年(不同的学校费用不一样);如
果想在美国读名校,必需在美国读两年高中。
2、如果孩子以后不想回国,在加拿大读书移民相对容易一些。
3、当然也可以选择在加拿大读一年高中,只是加拿大高中的情况不太了解。
4、想去加拿大读预科是因为周围有几个朋友的孩子走的这条路,现在已经被多伦多大
学录取并就读。而这些孩子当时在国内成绩只是一般。
5、如果没有在加拿大经过高中或者预科的学习,直接在国内申报名校相当困难。
************************************************...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27734
14
    近日偶尔翻看一位在读女博士的QQ日志,赫然发现此女写就了一句“名言”——“不孝有三,读博为大。”虽乍看此句有转换孟老夫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将“读博”=“无后”之嫌,但却一语中的:读博以当前每月的补助连自
己尚且难以养活,“经济基础”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遑论结婚生子,又何来子嗣?于我,此八字读来字字如金,不禁感慨。后遂奉为经典,终日念叨不休。
读博,实乃不孝之举。我常自叹:读博是非常自私的“个人行为”,因为它对于父母是异常“残忍的”和“不孝的”。除却不能结婚生子以满足父母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外,反而使父母承受着双重劳累:一则物质负担重,大多在读博士的父母已年过半百,甚或已逾60大寿,因为子女读博士,还在辛苦操劳,到了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也不休息;二则精神压力大,读博,工作和婚姻大多没有着落,这永远都是父母的牵挂。读博,虽带给了父母光鲜的面子,但是,你可曾知道,平日里父母忍耐着怎样的煎熬?他们瞒天过海没说破,我们也不知道罢了。不仅父母为你继续操劳,其他的亲人,诸如兄弟姐妹等,也为你担着几分心。倒转逻辑,假设你不是读博而是工作,多少也能改变家人的状况,
m****a
发帖数: 9485
1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读圣经怎样才能读懂?
圣经是历时1500年间(约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一世纪)收集成册的由66本书,经过不同
的人受到启示,以及不同的人编辑收录在一起,里面包括历史,预言,教训,记事,内
容繁多,预言的年代不同,的确读起来要想读出上帝的旨意的图画,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人如果真的想知道里面的意思是什么,先要问问这位启示人写圣经的上帝,--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很多人读圣经,读不懂,就开始求问牧师,或者“大师”,求问前辈的写作---这些解
释圣经的书,似乎容易读些---这样做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同时把这位先辈的理
念也读进自己的头脑中了,也许有错误的东西存在,自己不知觉的当成正确的了。这是
我最初读圣经的时候,用了几年的经历,总结出来的教训。
放弃参考书,求问上帝“赐给”理解能力,谦卑的求他教导自己,抛开一切先入为主的
观念,像个孩子一样的求问,这是最好的办法。这也是圣经里面提倡的方法。
这样也不是说其他的书不可以看,但是一定要带着一定的警醒,对照圣经来看,求问上
帝其他人的书或者文章,理论,符合不符合上帝的旨意与否,他一定会让人知道。这样
做就避免毫无防备的接受...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还有多少人老老实实的读名著?
所谓的名著是经过时间检验,大家公认的好作品。其口碑是持久的,其内容也是大家容
易接受的。虽然不是每本名著都合大家的胃口,也不是每本名著大家都有义务去读,但
是那么多名著里面,总会遇到你感兴趣,也能够读下去的一本。
读名著可以迅速从各种书籍中找到精华,不用自己一个个在书库里挑选,不会为了读一
本好书而误读许多不好的书。所以对文学有浓厚兴趣的人,只管阅读名著好了。相信大
家只要读进去了,就不会失望。英国作家不合胃口,就读法国作家的作品,如果喜欢日
本、韩国和美国文学,也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喜欢读的读本。对中国人而言,除了四大名
著必读外,其他的名著可以参考专家所列的书目。总之读名著节约时间,更加快捷的领
会人类最高文字艺术和经验智慧。比起读再多的三流书籍,名著显然性价比更高。
但现在的国人,还有多少人爱读名著?手里翻的是千篇一律的杂志。或者读者不成系统
,给人打兴奋剂一般的心灵鸡汤,要么在微信上读所谓的10万加的文章。这些作品和信
息不是说不好,而是不是最优秀最璀璨的东西,在浅层次的阅读中,很难学到深刻的东
西,人也变得肤浅和浮躁。
其实比阅读肤浅文字更令人担心的是,国人已经不那么爱读书了。手...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9485
17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读圣经怎样才能读懂?
圣经是历时1500年间(约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一世纪)收集成册的由66本书,经过不同
的人受到启示,以及不同的人编辑收录在一起,里面包括历史,预言,教训,记事,内
容繁多,预言的年代不同,的确读起来要想读出上帝的旨意的图画,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人如果真的想知道里面的意思是什么,先要问问这位启示人写圣经的上帝,--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
很多人读圣经,读不懂,就开始求问牧师,或者“大师”,求问前辈的写作---这些解
释圣经的书,似乎容易读些---这样做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同时把这位先辈的理
念也读进自己的头脑中了,也许有错误的东西存在,自己不知觉的当成正确的了。这是
我最初读圣经的时候,用了几年的经历,总结出来的教训。
放弃参考书,求问上帝“赐给”理解能力,谦卑的求他教导自己,抛开一切先入为主的
观念,像个孩子一样的求问,这是最好的办法。这也是圣经里面提倡的方法。
这样也不是说其他的书不可以看,但是一定要带着一定的警醒,对照圣经来看,求问上
帝其他人的书或者文章,理论,符合不符合上帝的旨意与否,他一定会让人知道。这样
做就避免毫无防备的接受... 阅读全帖
p***l
发帖数: 134
18
来自主题: Cantonese版 - 香港人经常读错和写错的几个字
原来楼主是评论广东话的读音?楼主唔系广东人,唔该唔好乱评广东话。
1.“时间”和“空间”在所有广东人都是同一种读法,前者读阴上声,后者读阴平声。
你可以话广东话同普通话(两字同读阴平声)无对应。不过你话香港人读错呢两个字就
太离谱啦。唔通所有广东人都读错,只有你的广东话最正?
3.唔知你听边个香港人将“强抢”个强同“强颜欢笑”个强读成同音?反正我睇左卅年
香港电视都未听过有人甘读法。如果你唔系广东人,听唔出阴去声同阳平声的区别我就
可以理解。
4.使字是形声字,古韵(按《广韵》)与“史”字同音。楼主梗是唔知道广东话有“文
白异读”的现象啦。正式场合或者读书时“使”字读作“史”,口语“使”字读作“洗
”,正是香港人比广州人讲究的体现,广州人应该要学习就真。甘都够胆摞来批?类似
的现象在广州人的广府话里面也有呀,比如“行走”的“行”读书音是“恒”,口头读
“hang",绝对唔可以搞混的。如果你有心研究一下各种方言,就会发现比如潮州话的
”文白异读“现象更突出。反正我睇楼主真是见到骆驼叫做肿背马。
5.“堕”同“坠”在古汉语就是同义词,有问题咩?
6.广东话本来就无“哪里”的讲法。有d唔严肃... 阅读全帖
G***G
发帖数: 16778
19
你这个问题,其实是我的问题的引出问题。
我不能提出每个词。所以我就开始思考为什么我听不出来。
首先,我发现是我单词不认识。我就通过预先复习单词,和放慢语速的方法来听。
这样我听懂的单词越来越多。但还是有很多听不出。
然后,我就开始分析为什么我还是听不出这些词。我发现那些我能很容易听懂的
部分都是和我自己读出来的连读和语调都差不多的部分。那些听不出的都是和我自己读
出来的完全不同。
于是,我决定攻克两个部分:连读和语调。语调经过训练,已经攻克。现在是连读。
当一个“辅音+元音”的两单词一起时,什么时候播音员会选择不连读他们俩?
这是我目前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日常对话中,我发现,我和中国教授的对话,没有听不懂的。因为他们从来不连读。
但是老美之间的正常谈话,还是很费力,需要通过搞懂的几个单词去猜。
为何印度人英语好,因为他们从小就用很强的accent去连读。所以即使accent strong
但是连读技巧已经掌握。
同理,欧洲人学英语也比中国人容易。因为汉语没有连读这一说。汉语就是一个词连着
一个词。中国人如果没有听清 if, 会很费力的猜到这是个条件句。因为汉语的如果说
的很重
很清... 阅读全帖
h*****2
发帖数: 991
20
来自主题: Education版 - 想读教育,请求建议
我从小就想读教育,最不想读Business,结果一读就是6年。在美国小破学校拿了MBA,
现在25了,怀孕在家,不想去工作,我觉得我最大的障碍就是不喜欢business,厌恶办
公室的生活。一直想转系,我爸不同意。每过一段时间想读教育的想法就要折磨我一遍
。看到人家读教育心里就羡慕。
老公挣的钱还算够用,也无所谓我干什么。
不过如果还要去读个硕士之类的,要花钱的话,家里经济还是会紧张起来,如果读博士
,可以有奖学金的话,那时间好像又太长了一些。就算我09年入学,等我毕业都30多了
。而且这么多年在学校,要能看见同学挣钱,事业发达,不眼红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1。读硕士还是读博士,我这把年纪了,还值得去读博士马?硕士的出路就是教中小学
吗?
2。我在芝加哥,那个学校的教育比较好?
i*******9
发帖数: 2995
21
来自主题: _K12版 - 不让读non-fiction的书就哭
昨晚,让儿子睡前读本JunieB, 人家说,我都拿这个书了,不要读那个junieb, 我一
看, 又是什么the 100 most dangrous things in the world 之类的一本书,字狂小
,加一些恶心的图片,他已经读了很多遍了,每个细节都记得一点不漏的,就说,不要
再读那个了,你应该读点fiction book 了。 人家眼泪都出来了,我就想读那个non-
fiction。我最后通融说读完了junie b就可以读他想读的书了。结果不到20分钟,他高
兴的大叫,妈妈,我读完了,我要读我的书了。
真是不好平衡啊,我现在是后妈一样,隔天塞给他一本fiction, 强迫他读了这个(他估
计都是走马观花了),才能读他自选的non-fiction
F*V
发帖数: 3978
22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
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
董郁玉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2年07月04日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200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在这篇
以众多人名开始,又以众多人名结束的文章里,弗里德曼讲述了他参加女儿高中毕业典
礼的感想。他从毕业生的名单中发现,叫“Smith”的只有5个人,而当他自己从明尼苏
达州的一所高中毕业时,他回忆道,“好像只有5个人不叫‘Smith’”。
这篇文章发表后的20多天,我领儿子去了美国。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儿子姓名的汉语
拼音也在“稀释”“Smith”的名单中占据了一行。
按图放大
Shiho Fukad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3万名学生参加在今年北京举行的一次外国高校招生展会。
相关文章
我要去美国读大学
高考:改变人生的考试
中国留美本科生众生相
有意思的是,就在上个星期,《纽约时报》前北京分社社长Erik Eckholm在Facebook上
“晒”出了一张他参加儿子高中毕业典礼时的毕业生名单的照片。这张照片,显然是全
部名单的最后一页,只罗列了姓氏以U到Z开头的毕业生姓名。在这份有120多人的名单
中,用大陆...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3
小雪(化名)是武汉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大四学生。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季”,她盘算着是直接去上班,还是回文学院读研?2010年,小雪从恩施考进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言专业。2011年初,在身为金融学教授的妈妈强令下,她离开了文学院,转投经济与管理学院门下的金融学专业。
小雪喜欢写作,她给自己规划的路是在大学练文笔、积淀文学素养,然后再考新闻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做一名记者,可妈妈却希望她报考金融学专业。小雪的高考成绩不是特别高,只有571分,报考金融学专业显然分不够。
从小雪收到武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通知书的那一天起,妈妈就开始做她的思想工作,要她转到金融学专业去。“读金融一片光明,读中文前途黯淡。”妈妈的理由很简单,读中文没“钱途”,就算以后做了记者,也很累,收入不高;金融专业就业面宽广,收入也十分可观。小雪的妈妈是一所大学的金融学教授,除了上课,还经常炒点股投点资,收入颇丰,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当年9月,小雪成了武大文学院的一名新生。武大新生转专业,春节后就可以,即大一下学期开始前,但必须在春节前向院里提出申请。
小雪的妈妈很着急,担心错过了申请时间,一有时间就给女儿打电话做思想工作,有时一...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4
"卧读哥"陈松的照片
最近,一张“南开卧读哥”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照片中一个男生正坐在床上看书,他身旁则垒起了高高的“书墙”,粗略算起至少也有三百多本。许多网友回复“太励志了!这才是真学霸!”
照片中的男生叫陈松,来自山城重庆,目前就读于南开大学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一名大四学生。拍照片的是他的室友韩鑫。“这两天学校研工部的微信平台发起了一个‘定格学霸瞬间’的活动。我马上就想到了陈松。他那一床书,看上去就很震撼!于是就趁他看书的时候偷拍了一张。”韩鑫说,“没想到照片上传后,反响这么热烈。”
记者来到南开大学实地查看了“卧读哥”的床铺。陈松的宿舍里一共住了6个同学,他的铺位是靠近门口的一个上铺。宽一米二,长一米九的床铺上,“书墙”占了将近一半的空间。陈松躺下后整个床铺变得满满当当。“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很少翻身。怕把书碰倒。”陈松说。
陈松的“书墙”里很少有教材、专业书,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各类书籍占了主角。放在最外面的一本八百多页的《中国近代史》被陈松翻得泛黄。这些书还不是全部,宿舍里每个下铺的床底下都有两箱陈松的书。他唯一一个不大的衣柜也被藏书挤满。“加起来怎么也有六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读史心得
有些国家的历史你是越读越厌恶,以至于最后废书而去。而且这种国史,沉浸久了,若
是没有现代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垫底,特别容易读残,读成冬烘是最好的,更多人可能是
把自己读成毫无基本是非伦理观念的成功学信徒,冷血甚至奸诈,在我微博下面跟我辨
吃人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读过一些中国史书但缺乏其他知识结构的。读中国史,至少在
一个时期里你得把自己在思想上读成半个鲁迅半个柏杨,才算会读,要是读出来的全是
钱穆先生那种温情与敬意(当然不会完全没有,但一定不在朝廷,民间也没那么多),
那大体就是读残了。别的不说,光是我前几天发的关于那些食人史料,就够让人震惊的
——我还没谈过中国史上最恐怖的人物之一:石虎(回头想谈时再说,这都是一般中国
史教学中绝不会提的人物),尼禄、伊凡雷帝之类的西方暴君见了他也百分之百吓尿。
a*********g
发帖数: 8087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
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
董郁玉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2012年07月04日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200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令我印象深刻。在这篇
以众多人名开始,又以众多人名结束的文章里,弗里德曼讲述了他参加女儿高中毕业典
礼的感想。他从毕业生的名单中发现,叫“Smith”的只有5个人,而当他自己从明尼苏
达州的一所高中毕业时,他回忆道,“好像只有5个人不叫‘Smith’”。
这篇文章发表后的20多天,我领儿子去了美国。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儿子姓名的汉语
拼音也在“稀释”“Smith”的名单中占据了一行。
按图放大
Shiho Fukada for The New York Times
3万名学生参加在今年北京举行的一次外国高校招生展会。
相关文章
我要去美国读大学
高考:改变人生的考试
中国留美本科生众生相
有意思的是,就在上个星期,《纽约时报》前北京分社社长Erik Eckholm在Facebook上
“晒”出了一张他参加儿子高中毕业典礼时的毕业生名单的照片。这张照片,显然是全
部名单的最后一页,只罗列了姓氏以U到Z开头的毕业生姓名。在这份有120多人的名单
中,用大陆... 阅读全帖
h*****7
发帖数: 3192
27
以前看到很多读书调查,都说《百年孤独》难读。可是,我近几天读《百年孤独》觉得
非常易读,读的非常快。虽然有时候人名比较繁多,要想一想才能回忆起他们的关系,
但是这并不是这本书的主线。这本书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比较清晰,其他的人忘了就忘了
,也不会影响阅读。相比,读莫言的《丰乳肥臀》还要花的更长一点的时间。我觉得书
中马孔多就是拉美大地的一个缩影,从先民来到这里,从无到有的创业,繁荣,毁灭。
书中最贴切的解释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且造且毁”。
最近一期《罗辑思维》又说《旧制度与大革命》非常难读,我读这本书,不仅觉得不难
,而且读的少有的仔细。很多人认为王岐山推荐这本书,是因为中国也处于旧制度改革
的阶段,会引发革命云云。但我读这本书的最大体会是,“新”中国特别像书中大革命
后的法国。人们过于热衷于平等,牺牲了自由,打破了所有阶级的不平等,结果“所有
人都成为了平等的奴才”。新的法国更加专制,更加不自由。这本书写于自由、民主的
初期,”自由、民主、平等“这些词都还不是什么普世价值,都不是不经思考就能让人
当做信条的想当然的事物。而托克维尔对自由的理解也非常引人深思。在他看来,经历
了大革命的法国...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5912
28
读博士为什么是浪费时间
○译者 古雷 《 青年参考 》( 2013年04月24日 36 版)
博士生拿着低薪从事“奴隶劳动”
1517年万圣节前夜,马丁·路德将95条论纲钉在了维滕贝格一个教堂的门上。在那
个年代,一条论纲只是作者想要主张的一种观点。路德是信奉奥古斯丁教义的修士,他
认为基督教徒不能用金钱铺筑通往天国的道路。
时至今日,博士论文不仅是阐述某种观点,还是对原创研究过程的记述。每年都有
成千上万的学生为获得博士学位而撰写论文。
在多数国家,博士学位是进入学术界的门槛,是进入独立研究领域的敲门砖——它
就像某种知识杰作,由学徒与指导者通力协作完成。
获得学位的要求,不同国家、大学甚至不同专业,要求各不一样。有些地方要求学
生先花上两年时间拿到硕士学位或文凭。这些学生中有些人会得到一定补贴,另外一些
则是完全自费。
要获取某些博士学位只需要研究,有一些则是要求修完学分后参加考试,或给大学
生授课。一篇数学学术论文可以是几十页,历史类学术论文则可能多达数百页。因此,
新科博士有些还是20来岁的小伙子,有些是已经厌世的40来岁中年...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25
29
来自主题: Overseas版 - 读美国社区大学的十大好处
本文全是干货,适用于90%考虑来美国读大学的中国学生,和60%考虑来美国读高中的中
国学校,简单说,如果你不是超级学霸,可以轻松能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或者加大伯克
利分校大一,这篇文章就适合你,望收藏和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第一,超级跳板,进入名校,从社区大学转学进入第一流美国名校,已经是被走通,被
证明,并且逐渐被大量学生选择的途径。每年,美国最大的转学辅导机构厚仁教育都辅
导上千名学生从社区大学进入加大伯克利,加大洛杉矶,UIUC,普渡大学,密执安大学
,华盛顿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这些学生,无一不感谢社区大学和厚仁教育给他
们带来的机会,如果他们直接申请这些名校的大一,从大陆来的学生竞争之强,几乎是
不可能录取的。社区大学有很多的校际转学协议 (Articulation Agreement),有名
的转学协议有,西雅图社区大学学区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学院有转学协议,只要学生
成绩达到3.5,就能转学。
第二,省时间。不必读完高中,直接读大学。高中大学联读项目,16岁以上就可以进入
大一读书。厚仁教育专家团的两位老师,都是21岁不到,就拿到加大洛杉矶分校,加大
圣地亚哥分校的大学毕... 阅读全帖
r*******x
发帖数: 79
30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20分钟听读启蒙教学法
美国教育家吉姆·崔利斯一生致力于幼儿智力开发,他提倡父母为孩子每天朗读20分钟
。他编写的《朗读手册》非常畅销。
吉姆·崔利斯认为,培养儿童读书兴趣,并不是简单地从指导如何阅读开始,而是先由
父母饶有兴趣地诱发孩子想读书刊。而这正是绝大多数父母所忽视的。这种巧妙的阅读
诱发力出自父母每天娓娓动听的朗读,20分钟听读时间不长,但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年
复一年,孩子想读的念头就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油然而生。孩子听读越早越好,
内容应生动有趣,由浅入深。关键是父母要有拳拳之心,能谆谆善诱。
他通过实践,证明坚持听读可以集中儿童注意力,丰富孩子的词汇,激发想象,拓宽视
野,萌发情感。尤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孩子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从而为今后
广泛阅读打下基础。用吉姆?崔利斯一句生动的话来说:听读是引诱孩子阅读的“有声
广告”。
吉姆?崔利斯的听读启蒙教学法,简单易行,很有说服力。近年来,他在美国各地作无
偿报告,一年多达40余次,吸引了许多幼教工作者和年轻父母。有一对父母在女儿生日
时,收到吉姆?崔利斯的礼品“儿童听读手册”,他们依照这本手册,为女儿作听读启
蒙训练,坚持不懈,甚至在女儿
N******u
发帖数: 11939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xtGeneration 讨论区 】
发信人: dpg (肖浪--君子不党), 信区: NextGeneration
标 题: 乐嘉发布《写给15岁的女儿》 网友读得泪流满面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18 10:06:39 2012, 美东)
发信人: inews (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 题: 乐嘉发布《写给15岁的女儿》 网友读得泪流满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17 19:51:27 2012, 美东)
昨日凌晨,乐嘉在微博上发布一篇长文,题为《写给15岁的女儿》。他在文章中就恋爱、做人、学习、阅读等问题以信件的方式跟女儿交流,原因是“丫头你不知,爹也害羞,有很多话,一直没和你说,今日和你聊聊”。这条微博被网友广泛转发和评论,不少网友表示,读了之后泪流满面,“刚读前两段就眼眶发热了”,“那颗慈父心让人感动”。
文章里,乐嘉以一个正在过37岁生日的父亲的身份,寄语15岁的女儿。他透露,女儿如今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男孩的爸妈是我的粉丝,问我是否可以签本书送他爹娘”,他说自己并不... 阅读全帖
o******e
发帖数: 1761
32
前两天有好几个好友转发了“"状元"在美读大学:现在的基础教育会把孩子教傻的”一
文(链接: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915411808&owner=234300405)。我自己不是状元,也没九所大学求着录取我。事实上,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偏科学渣:国内语文不错的同时数学150分的卷子只能考38分。以至于老师当时下结论是我高考没啥希望。。。后来来了美国后因为当美军打仗的缘故,一个本科读了8年。。。上大学后继续延续理科奇差的习惯--物理作业基本是我家领导给我参考的(领导是理科博士。。。)。。。噢,我本科GPA 2.97...甚至不够研究生的最低申请标准。。。
不过。。。偶本科的时候读了24个研究生学分(30个硕士毕业)做了研究生一般才做的
tutor program manager啥的。最后老师还是破格把我留校读了硕士。(需要找dean
wave GPA 要求)
然后我拿着我的小研究报告去哈佛忽悠了一下后,9个月以3.91的GPA 溜达的去当了一
个小米国公务员。。。
当然,我这个绝对是特例,并不具有普遍参考意义,但是好歹我在米国大学里泡的时间... 阅读全帖
G**Y
发帖数: 33224
33
来自主题: Stock版 - 新手推荐新手:多读Buffett
我看了三本入门书,都是版友推荐,和Buffett的十几篇letters(还在读剩下的)。
1. Peter Lynch
One Up On Wall Street: How To Use What You Already Know To Make Money In
这书写的不错,读起来轻松,引人入胜。
但是,这本书不适合新手。读完以后热血沸腾,觉得股市遍地是白捡的钱,晚了就捡不
到了。直接后果就是立马无脑野鸡FA买几万块股票。然后最少买贵了10%。最好情况,
第一年基本白干了。
结论,不要先读这本书。
2. Pat Dorsey, Joe Mansueto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The Time-Tested Strategy for Successful
Investing
跟Peter Lynch正相反。这书写的太教条,读起来不痛快。
但是读完这本书,至少不会太冲动。如果按着作者意见买些指数,然后捂着。也不会出
大问题。但是一般男人,都觉得自己JJ比较大,所以你让他坐着等着数钱,他肯定坐不
住。
对想炒股的人,这书读与不读,区别不大。如果真... 阅读全帖
t*********7
发帖数: 3398
34
来自主题: LosAngeles版 - 不孝有三,读博为首 转载
 
    近日偶尔翻看一位在读女博士的QQ日志,赫然发现此女写就了一
句“名言”——“不孝有三,读博为大。”虽乍看
此句有转换孟老夫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将“读博”=“无后”之嫌,但却一
语中的:读博以当前每月的补助连自
己尚且难以养活,“经济基础”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遑论结婚生子,又何来子嗣?于我
,此八字读来字字如金,不
禁感慨。后遂奉为经典,终日念叨不休。
读博,实乃不孝之举。我常自叹:读博是非常自私的“个人行为”,因为它对于父
母是异常“残忍的”和“不孝
的”。除却不能结婚生子以满足父母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外,反而使父母承受着双重劳
累:一则物质负担重,大
多在读博士的父母已年过半百,甚或已逾60大寿,因为子女读博士,还在辛苦操劳,到
了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
也不休息;二则精神压力大,读博,工作和婚姻大多没有着落,这永远都是父母的牵挂
。读博,虽带给了父母光
鲜的面子,但是,你可曾知道,平日里父母忍耐着怎样的煎熬?他们瞒天过海没说破,
我们也不知道罢了。不仅
父母为你继续操劳,其他的亲人,诸如兄弟姐妹等,也为你担着几分心。倒转逻辑,假
f******a
发帖数: 211
35
在英语学习界经常听到关于读、听、说、写、译的论述,认真剖析一下可以发现,人们经常谈到的读、听、说、写、译其实具有两个层次:一个是
学习层次,
一个是应用层次(应用层次也可称作目标层次)。应用层次上的读、听、说、写、译指的是英语学习者最终应达到的目标能力,即在实际应用中对英语能够读得懂、听得懂、说得好、写得好、译得好的高超技能,该层次上的读、听、说、写、译可以称作目标五能,目标五能是经过刻苦学习后已经基本学成的真本领。
学习层次上的读、听、说、写、译指的是为实现五能目标而采取的五种学习、练习手段,即学习过程中的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多译训练。学习层次上的读、听、说、写、译可以称作学习五法,学习五法是尚处于学习阶段的学习者为达到目标五能所凭借的方法。目标五能是通过学习五法而实现的,学习五法是目标五能实现的前提与基础。
在读、听、说、写、译学习五法中,我们可以作进一步的区分,分为输入法和输出法:
读、听为学习的输入法
说、写、译为学习的输出法。在输入法与输出法之间,输入法是第一位的,输出法是第二位的。在学习中,输入是第一位的、输出是第二位的,输入应该优先于输出。
有大量的输入,才可能有象样
m*******n
发帖数: 5103
36
an 与 independent 不可能连读(除非你说的连读不是我想的意思),n 与 i 连在一
起的读法太奇怪了,好像没人这么读的。
想不出来任何时候会把它的重音放在第一音节。
可以,这两个字可以连读。
什么时候都可以不连读,连读与否是种习惯,你没有这种习惯你就不需要连读,当你讲
话讲顺了的时候,你自然就会。就像中国人会把 “那一个”连读成“内个”一样,很
自然的。美国人经常连读,当可以、适合的时候。
w***s
发帖数: 4394
37
读谱快的能力不是弹琴弹多了自然就有的。而是要特别训练的,要多读新谱才行。如果读
谱能力比较差的,可以分开手读。和练琴相反,练琴是哪里不好集中时间练哪里,练即兴
读谱,要从头到尾读,多找新谱子,读过一两遍就换别的谱子,过几天再拿来重读。读的
时候注意眼睛要有所超前,这样可以给手留时间预先准备,那样弹出来才会连贯。
另外弹琴时候看手指并非不对,很多大师也是看手指的。


w**m
发帖数: 4061
38
这是同事借的第二本小说,也是我第一次读海明威。其实上周就读完了,一直想写点什
么,一直又写不出什么,或许这就是我对这本书最直接最真实的感想。明天要还了,今
晚逼着自己写几个字,也算是个交待。
在没读小说之前,对海明威的印象就是络腮胡,香烟,猎枪,情人,酒,还有那句《老
人与海》里有名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
不败他”,一派硬汉形象。
谁知乍读之下令人大跌眼镜,前三分之一读得我很是折磨,大量的细节,缓慢的情节推
进,丰富的内心哪怕是些微的情感变化都记著笔端,原来铁汉也有柔情。这种更接近心
理纪实的日记体,用短句就象简短的笔画不停顿的勾勒细节,让我一直觉得在读经历而
非读情节,让我这样的情节控很容易读着读着就走神。特别是前半部分在巴黎左岸,这
帮还没衰老就已腐朽的文青们,终日里就是酒吧、咖啡馆,酒不离手,爱不离口,暧昧
、暗恋,欲言又止,欲盖弥彰,欲拒还迎,让日渐现实猥琐的我看着很不对胃口。
咬着牙往下读,不知从哪一节开始,忽然就陷进了海明威精心编织的那种氛围,或者更
准确地,情绪中。原来这些看似随意,甚至有些凌乱的短句、细节,却也带给人第一现
场的真... 阅读全帖
w**m
发帖数: 4061
3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2012,新书读什么
这个单子参考了各种网站资源,偏重个人喜欢的小说类,非小说类照顾不到,小说类里
的科幻、浪漫等题材也有各自2012值得留意的新书,欢迎补充。
1. Home by Toni Morrison (May 8)
http://www.amazon.com/Home-Toni-Morrison/dp/0307594165
头一位,不能不提Morrison,当代美国文学巨擘这个称谓并不为过,1988年普利策奖小
说类,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1931年出生的她马上就要81岁了。她的小说我还一本都没
读过,看来今年该应景的读一下了。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从这三本开始着手。
The Bluest Eye (1970)
Song of Solomon (1977)
Beloved (1987)
2. In One Person by John Irving (May 8)
http://www.amazon.com/One-Person-Novel-John-Irving/dp/145166412
二一位,1999年凭《苹果酒屋的法则》拿下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约翰-艾文,文风
幽默。他不少作品都拍成了电影...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40
刘瑜:红旗未曾下过这只蛋
中国历史我读得很少。当然最主要是由于懒散,但隐隐一直还有一层原因,就是中
国史的写法。无论是古代的正史,还是当下的戏说,大多充斥着那种“皇上听了奸臣的
谗言,杀害了忠臣,然后王朝就垮了”的脸谱式历史观。我不相信历史靠“忠”、“奸
”二字可以得到解释,事实上我觉得“忠”、“奸”式历史观背后包藏着很坏的政治观
。这种历史叙事里既缺少“限制权力”的意识,也没有“个体权利”的位置。所以潜意
识里,我一直认为国史读得越多,脑子坏得越快,就像一桶牛奶里含有三聚氰胺,喝得
越多中毒就越深。逃避读国史,部分是出于精神上的自我保护。
但读刀尔登的文字,我却没有戒备之心。在我有限的阅读体验里,这是难得的不含
三聚氰胺的中国历史。岂止无毒无害,里面还加了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与网上很多
资深的“三七”粉丝不同(刀尔登原来的网名叫“三七二十八”),我并不知道刀尔登
在网上早已享有盛名,更不知道他象征着某种隐秘的阅读品味。我孤陋寡闻,知道刀尔
登不过一年左右,还是蹲在厕所里读《新世纪》的专栏偶然撞上的,撞上之后立刻决定
不上厕所了,开始搜寻他更多的作品。
在我眼里,学历史的人,专业学者... 阅读全帖
t**********k
发帖数: 511
4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维特根斯坦(摹状词)
读维特根斯坦(摹状词)
摹状词是罗素在1905年提出的,那时维特根斯坦还是一个孩子。这个理论是语言哲学中
里程碑式的模式,不能不提。要想理解维特根斯坦,首先就得明白他为什么要研究语言
,意义何在,语言哲学是一个什么东东。
我认为读维特根斯坦之前,最好是要认真读罗素,原因有二,罗素要好懂一些;维的哲
学是罗素的一个自然的发展。不然的话,恐怕根本摸不着头绪,不知维在讲什么,当然
天才是除外的,我肯定是一个凡人,所以是从这样开始的。
这个理论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金山问题”,即:地球上没有金山,谁也不可能见
到,那么我们说“金山”,是什么意思呢?
“假 定我说‘金山不存在’,再假定你问‘不存在的是什么?’如果我说‘是金山’
,那么就仿佛我把某种存在归给了金山。” “摹述理论(即摹状词理论)就是打算应
付这种困难以及其它困难 的。”
罗素把名词分为专名和摹状词二种;摹状词又分为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二种,非限定性摹
状词的讨论要涉及到一些非常困难的问题,放下不谈,我以为到了一定的时候,这个问
题就能解决,因此下面提到的摹状词都是指限定摹状词。
专名非常容易理解,比如:长江,月亮,具体的人名,像刘翔...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叶圣陶读修仙小说……
叶圣陶:文艺作品的鉴赏
一 要认真阅读
文艺鉴赏不是一桩特别了不起的事,不是只属于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事。
我们苏州地方流行着一首儿歌:
咿呀咿呀踏水车。水车沟里一条蛇,游来游去捉虾蟆。虾蟆躲(原音“伴”,意义和“
躲”相当,可是写不出这个字来)在青草里,青草开花结牡丹。牡丹娘子要嫁人,石榴
姊姊做媒人。桃花园里铺“行家”(嫁装),梅花园里结成亲。……
儿童唱着这个歌,仿佛看见春天田野的景物,一切都活泼而有生趣:水车转动了,蛇游
来游去了,青草开花了,牡丹做新娘子了。因而自己也觉得活泼而有生趣,蹦蹦跳跳,
宛如郊野中一匹快乐的小绵羊。这就是文艺鉴赏的初步。
另外有一首民歌,流行的区域大概很广,在一百年前已经有人记录在笔记中间了,产生
的时间当然更早。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唱着这个歌,即使并无离别之感的人,也会感到在同
样的月光之下,人心的欢乐和哀愁全不一致。如果是独居家中的妇人,孤栖在外的男子
,感动当然更深.回想同居的欢乐,更见离别的难堪,虽然头顶上不一定有弯弯的月儿
,总不免簌簌地掉下泪来。这些人的感动也可以说是从文艺鉴赏而来的。
可见... 阅读全帖
c**e
发帖数: 5555
4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科研毁三代 读博穷一生
除了个别一定要当faculty的,读博一般是倒逼出来的。有钱的不读,没钱的读;本科
出身好的不读,出身差的读;就业好的专业不读,就业差的读;有身份的不读,没身份
的读。有平路走,谁愿意上山呢?
p******e
发帖数: 897
4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方舟子 ---读24史
方舟子 于 1999
http://xys.ebookdiy.com/fang/doc/essay/letters.txt
(十四)一九九零年九月十四日致JJ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再读一遍二十四史。在北京时,一边走马观花地读《国
语》《史记》,一边哀叹时间的不足。现在时间是有了(按我的读史法,三个月
的时间就可以读完二十四史),却没有了条件。所以就改读诸子。经史子集,只
有经和集不能使我感兴趣。心里装着这么一大堆破烂到异国他乡去,是多么的滑
稽。我有时真痛恨自己为何仍对这些糟粕恋恋不舍。
方舟子 于 2012
《管锥编》《论法的精神》《悲剧的诞生》都是当时附庸风雅的读书人喜欢挂在嘴上的
,以此为例未见得读书之多,更不病态。有趣的是韩寒声称他在高中时阅读《二十四史
》,以前他在别的文章中也这么说过,二十四史是他读高中时在学校图书馆资料库中读
的。有的报道更明确地说他“通览”二十四史。韩寒高中只读了一年,就因为七门功课
(包括语文)不及格被迫退学。《二十四史》并非一本书,而是24部历朝所谓正史的统
称,共计3300卷,4700万字。韩寒以一年的时间阅读它,平均一天要读9卷13万字,而
且是没...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206
45
来自主题: GenderEquality版 - 女生真的不应该读博士吗?
女生真的不应该读博士吗?我身边已经不止一个女硕士问我这样的问题了,我确实不知道答案。很多人都觉得女生读博的性价比太低了,学术圈终究还是阳盛阴衰的现状,正所谓男人、女人、女博士,女生学的好不如嫁得好。
我国内一个好朋友,明年硕士毕业,告诉导师她想读博,大概因为她的导师是个感性的女老师,也和她很实在的说,女孩子不用着急读博,可以先工作工作,结了婚,再去读,再想读也不迟。她告诉我,她明白老师的意思,但她很怕到那时,她再也不会去读了,她得趁她现在尚有勇气的时候,做了这件事。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在这边呆的时间太长了,我并不很理解她所需要的勇气是什么。
在美国,读博和嫁人看来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事,我的大师姐在博士毕业典礼后依旧收到了男友的求婚。我也见过在博士期间觅得良人的例子。
我很想告诉我的那位女朋友,读博也好,恋爱婚姻也好,都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选择罢了,博士终有毕业的一天,恋爱不合适也可以分手,结了婚都可以离婚,勇气,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你的内心并不需要多么强大,而是不被周边影响,听的再多,能坚持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c*****t
发帖数: 69
46
来自主题: MiddleSchool版 - 读你[转载]
读 你

曦远(汇才中学)
读你凭借一种心情——用轻松谱成愉快;读你依靠一丝缘份——前世修来的幸福点缀彼此
之间的空隙;读你的心去破译你的密码;读你要以细腻来渗透隔膜的阻挡——总之我爱读
你。
你,有知觉,有感情,有思想。我也一样,于是便试着靠近你,溶入你生活的圈子;试着
理解你,思考你的思维方式;试着拓宽自己的包容度,最大限度地关怀你……唉,读你很
不容易。但我仍然渴望触摸你真实的一面,感觉你天然的心跳,品味你纯真的微笑,但一
切的最真总被你层层裹紧,我不得不像剥棒子似的一点一点探索你,真的,这样读你好累
……
有几次好想放弃你,好像抱几本字典好查查“你”的本质,则偏偏这个时候你又悄然贴近
我,让我感觉到了你的呼吸,那种疲惫的心情于是便了无踪迹了,读你的价值更添了一分
甜蜜。
人就是如此矛盾、如此奇怪;越是是难以办到的事,积极性越高。世间万物最复杂的是人
类的感情,而我偏偏将我自己的感情叠在你的网上,还努
l*****d
发帖数: 7963
47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Thu Jun 16 04:20:41 2011, 美东) 提到:
可以是诗词或就是一句话(有点诗意的当然更好),每人限一句。
我的催泪句是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不知道为什么,读来很心酸感动。
☆─────────────────────────────────────☆
wh (wh) 于 (Thu Jun 16 08:25:53 2011, 美东) 提到:
我以前最喜欢的一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ladyred (落红万点,好运名:小旺红) 于 (Thu Jun 16 08:27:08 2011, 美东) 提到: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junma66 (练歌) 于 (Thu Jun 16 09:06:31 2011, ...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10575
4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大家一起读圣经]:用什么样的态度
(此观点由赖若瀚牧师首先提出,赖牧师是圣言资源中心创办人,十步释经法的作者)
读圣经,态度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同样一本圣经,有些人从中品出无尽甘甜,但有些
人从中读到尽是苦涩。
本文试图以基督徒的观点,看看用什么样的态度来读圣经,才是合宜的。前提假设:圣
经是那位创造天地万物独一真神,向人类传达的信息。
1. 读圣旨
既然是神的书,那就要对这位神,先有个合适的态度。很多非基督徒,对上帝有如此如
此多的误解,和他们对神的态度有关。
如果你认为这位神不存在,那你尽管可以不管他的言论,继续过你的小日子。
但是如果你认为这位神存在,那么,就要先摆正,“神和人的位置”。
神,是创造宇宙万物的神,人,是被神创造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把自己和神看得同
等,做出对于神的种种人一样的猜测和批评,很显然是不合适的。
所以,读圣经之前,先要有个前提,你读的是“人的书”,还是“神的书”。如果用“
人的书”的态度,去读“神的书”,显然你连创世记前三章都很难走出来。
2. 读情书
圣经不是一本枯燥无味的”经书“。圣经包含这位创造宇宙万物的上帝,对人类发出的
信息。而这个信息,是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的。
当你读圣经的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