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寻常事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共5页)
m**********e
发帖数: 2808
1
来自主题: Cantonese版 - 自梳
粤人教女甚为严苛。从小如果言语行为稍许有差,祖母就会呵斥:“你这样无规无矩,
怎出得了门?”“哪怕真的让你出了门,也只会被男家嫌弃,到时只会失礼父母。”而
那时广东是经济发达地区,北方佳丽源源不绝地涌入,黑黄矮瘦的南蛮女也的确是竞争
力有限。“嫁不出”不仅是长辈口中的恫吓,还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但小心翼翼规行矩步久了,心中未免有厌烦,时常会有反叛的情绪:“那么我梳起不嫁
还不行?”
“梳起不嫁”,指的是粤人女子的一个传统--自梳。在旧时社会,尤其是山高皇帝远
的粤地,女人一嫁,莫说是幸福,有时连健康及性命,都任凭夫家处置。再怎么规矩小
心,如果夫家有人喝醉了酒赌输了钱,被打,甚至被打死,也是寻常事。于是,不知是
如何兴起如何制度化的,当珠三角女子能通过养蚕缫丝养活自己时,“自梳”成为她们
的一个人生选择。自行梳起已婚妇人的发髻,拜过观音,获得半已婚的身份,从此父兄
不能强迫出嫁,也不容其他男人玷污。从此和其他自梳姐妹互相扶持,安全,清净。
这些女人不少去了人家做帮佣,也被称为“妈姐”,她们很多都尽心尽力地照顾主人家
(粤语称为“事头”),有些是照顾了三代人。她们很多都和事头家关系很亲密... 阅读全帖
o****o
发帖数: 243
2
来自主题: ChuanYu版 - 跟风写回国随想~重庆,我out了
表伤心。重庆一般人打个普通麻将一晚上丢个200美金是寻常事。~
c**c
发帖数: 2593
3
来自主题: Fujian版 - 建议重新选班委。。。
1.反正你当过兵,火线入党寻常事。
2.经验积累一下就有了。
3.反正你当过兵,没人敢骂你吧。
m****d
发帖数: 9307
4
来自主题: Shaanxi版 - 七律 - 郑大世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mind (mind), 信区: Joke
标 题: 七律 - 郑大世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5 18:31:33 2010, 美东)
发信人: counterspell (counterspell), 信区: Soccer
标 题: 七律 - 郑大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15 18:01:51 2010, 美东)
七律 - 郑大世
红旗如画亦如诗, 身在曹营心向之.
血溅三尺寻常事, 泪流满面是男儿.
比足未必输卡卡, 论剑何曾让虎痴.
幕后独夫应有憾, 阵前猛士总无私.
m******e
发帖数: 77
5
吕耿松生于一九五六年,家住在杭州九莲新村,小时候饿肚子的滋味,恐怕至今仍刻骨
铭心。有心理学研究称:饥馑的童年记忆,往往能造就坚毅的品格。我不懂心理学,不
晓得这种说法正确与否,姑且将它放下,开始叙说我们今天的主角。
那地方我很熟,坐在他旁边看着他忙活,是一种小小的享受,因为在那些时候,你会联
想到自己也许正坐在青史之侧,观察着某种会令青春时代的人们萌生敬意的场景。偶尔
发一小会呆时,隐隐间若有个声音在对反复念叨:“老吕坐牢去了,老吕又回来了,老
吕还会再去坐牢、、、、、、”那场景是平静的,只要你不是刻意地想把自己带进忧伤
情绪之中,忧伤就不会主动袭来。他和别人不同,想起他那些浮沉身世时,给人的感概
并不多。因为他殊于常人,在他身边,就算努力想要矫情,也很难矫情起来。他并不擅
长与人做浓烈的情感交流,平平淡淡,在无声无息中替你着想,为你奔忙。一切妥当之
后,也让人很少能够察觉得出,他在你身上花了不少心思。对他来说,有些话要是说出
来,或者有些事要是做出来之后教人察觉,就象会使自己显得很虚情假意一般。仿佛只
有尽量教人记不得他的好,他才对得起别人。
从城站火车站下车,搭9路公交,可以直达... 阅读全帖
w***t
发帖数: 303
6
即使是那些最后去了哈佛,cshl做教授的人
不寒而栗
a***e
发帖数: 1010
7
如果做 6-7 年薄厚能拿到教授位置也行, 关键是6-7 年后拿不到的话, 你就无处可
去了。
w***a
发帖数: 4361
8
最烦的工业界那帮家伙招人也需要你有postdoc experience,
你还不能变成QL
a***e
发帖数: 1010
9
大家说说, 如果再念个专业的话, 什么方向比较好找工作?
O******e
发帖数: 4845
10
如果仅仅是想找份一般的工作,去拿个MPH啊CS的master's就行了吧
p****n
发帖数: 9263
11
genetics consulting
i****f
发帖数: 979
12

签名很有意思
i****f
发帖数: 979
13

签名很有意思
s******y
发帖数: 28562
14
3Q又如何?千老泪盈盈
o*******a
发帖数: 242
15
不过是人身路上一步走错. 被PHD老板忽悠套住,拿了个不该拿的生物PHD学位罢了.
b****r
发帖数: 17995
16
钱和千老一个档次,why bother?
l*********s
发帖数: 5409
17
CS --> bioinformatics
p****n
发帖数: 9263
18
看来俺们说的不是一个东西,俺说的应该是8-10万,更重要的是现在需求很高
b****r
发帖数: 17995
19
你说的是clinic molecular/cellular diagnosis吧,那个我知道一个家伙出来去公司
就12万多。在高校低多了,可能8万困难。不过没有多年遗传背景很难进的
genetic counselin是两年自付学费的master,出来也就4,5万,而且就是磨嘴皮的工
作,千老恐怕不是很合适
p****n
发帖数: 9263
20
嗯,就是这个了,一些发考题都去申请读,确实比较难进
L*****e
发帖数: 288
21
来自主题: Biology版 - 晓东王的MLKL终于出来了~
你的这些叫嚣真像当年”红卫兵“的无耻嘴脸,呵呵~
【当年的黑暗时代,1967年张昌绍去世后,秦伯益(中国目前坚持退休且唯一获准退休
院士)在被隔离审查期间为此作诗:
”纵横药坛三十年,桃红李绿半边天。兴衰荣辱寻常事,奈何先生竟长眠“
结果放在隔离室抽屉的诗被”红卫兵“发现,秦伯益为此再遭批斗,被批为“‘反动学
术权威’的孝子贤孙”,”为‘反动学术权威’歌功颂德”,污蔑“文化大革命”想“
变天”、为“反动学术权威“招魂"。。】
s*****n
发帖数: 81
22
来自主题: China版 - 谈谈“出国”与“爱国”(ZT)
有人做过估计,认为来美的外国留学生平均一人能创造四个工作机会。“人才”走了,空
出了一个就业机会,同时他/她也无不会在自己国家创造工作机会了。美国吸引留学人员
并放宽对他们的移民限制,是其国家战略。我就在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上看
过一篇分析美国和汤加之间的brain drain对汤加造成的损失的估计。
归根到底,(在能够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不同国籍是一个人的个人自由,是人权。
但但就文章的分析来看,第一条我也同意。申请美国国籍和“爱中国”在逻辑上是不矛盾
的。我想多数中国人申请美国国籍不是出于感情上如何爱美国,而是希望给自己,自己的
亲人自己的后代一个更好的机会而已。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
留学生在美国工作把钱寄回国内也是寻常事。这都是贡献。大量有利于中国的中美科技文
化经济交流留学生都起很关键的作用。爱国,不管在哪都能“爱”。 但我要说的是,如
果真有“爱”,行动上多多少少得有点表示。我是个俗人,我只能从他/她的effort判断
其是否爱国。也希望标榜自己是爱国的,认为自己的爱国的,都真正做点为国家有益的事
情,尽量补偿一下自己的祖国。
想起了一个笑
d***t
发帖数: 133
23
中国的经济制度(十二之七)
张五常著·译
第七节:分成方程式的效果
二○○五年的一个晚上,一个遥远的县的县长给我电话,说他碰巧到了我家邻近,要来
倾谈一下。进门后,他脱掉鞋子,躺在沙发上好一阵,然后问:「教授呀,可否给我一
杯葡萄酒?」当然可以。
我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县干部,全国东奔西跑寻求投资者。当一个招商集会在某
城市举行,消息传出,无数的县干部会闻风而至。这些日子一个县干部一个晚上吃几顿
晚餐是寻常事。
一个三十万人口的县往往有五百个招商员。二○○五年,安徽某县举办选美比赛,要选
出美丽、迷人而又懂得说话的女士作招商队长。舆论破口大骂,县长回应:「美丽是资
产,不利用可惜。」
需要一个商业牌照吗?县政府会派人代你奔走。要建筑许可证吗?他们给你担保。不喜
欢那不洁的小溪流过你的场地吗?他们可能给你建造一个小湖。他们帮你找设计师,找
建筑商,而准备投产时,会协助你聘请员工,收的费用合理。是的,县有招工队,替投
资者招工。他们会向你推销他们的廉价电力,推销他们的公园与娱乐,推销他们的方便
交通,水电供应,光辉历史,甚至他们的女孩有多漂亮——我没有夸张!
中国地区之间的激烈竞争,外
B**o
发帖数: 1048
24
来自主题: Animals版 - 动物园出大事了?
改朝换代寻常事啊。
T*****y
发帖数: 18592
2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ilhaNew (h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zt 季羡林六四事件投案自首始末 称“不想活了”(图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9 02:56:52 2014, 美东)
季羡林六四事件投案自首始末 称“不想活了”(图)
文章来源: 史海钩沉 于 2014-05-08 20:30:09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13677 次)
2
更多新闻请进入文学城“六四事件”专题页面
1989年六四事件期间,78岁的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两度前往天安门探望绝食学子。季羡
林门生、作家张曼菱在《季羡林——追念与思考》一文中披露,季羡林坐在三轮车上,
高扬“一级教授季羡林”白幅,学生蹬车前行。另外,他还与荣毅仁联手为广场学子滋
补身体。当局开枪镇压后,季羡林不改其道。任何会议不发言,一发言就是:“别问我
,问我就是爱国民主运动。”某日,季只身坐上出租车到海淀公安局去投案自首。他说
,“我是北大教授季羡林,我两到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是受我指使。把我和他们关...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6
来自主题: _Mao_and_Deng版 - 六十五年“扩招”史 三代百姓中国梦
回复 时政讨论区
[国内时政] 《六十五年“扩招”史 三代百姓中国梦 》 5月24日西安演讲 只看楼主
楼主 马前卒
收藏 9 小时前
本帖最后由 马前卒 于 2014-5-25 14:41 编辑
1只谈寻常事
晚上好,大家看我今年像多大?看我脱发也不用猜的太过分,我是1998年上大学的,和
各位的年龄差距最多也就是15年左右。15年前,我也喜欢听讲座,还要拿上小本子边听
边记。不过我今天并不希望你们都拿本子记我的发言。这倒不是因为我谦虚,只是因为
过了这15年,大学生听演讲的目的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那时候听讲座,台上很少有我这种还算青年的人。那时候典型的演讲者是一个来自
北京的中年人。
为什么是来自北京呢?因为那时互联网在中国还是个刚刚兴起的东西,上网八块钱一小
时,可以换4份油炸猪排,而且网上没什么东西,有价值的资料连现在的百分之一都没
有;大家获取时政信息只能靠图书馆,靠媒体,或者是靠权威人物的独家消息。人与人
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还是最主要的交换信息方式,要想全面了解校园之外的社会,要想看
公开媒体之外的深入分析,学生只能是听那些消息灵通的人物开讲座,这样的人物往往
...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7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沈祖棻《涉江词》
还有,司空见惯寻常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就得了个美女...
l*****f
发帖数: 13466
28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趁着心情还好
这样儿的:
众人奔走天机下,南瓜堪比王侯。鸡腿酒袋足风流。锈剑虎拳,新手一肩愁。
越货杀人寻常事,解谜别离之钩。长春之岛千金楼。几载风云,转瞬已经秋。
l*****f
发帖数: 13466
29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崔浩之死
五胡继起中原之时,汉人士家大族有的南渡,有的北上,还有的因情势所迫留了下来,
如清河崔氏,一片胡尘弥漫中,极力延续血脉与文化。崔氏人物在南北朝均有出仕,如
南齐冠军将军崔慧景。但是论影响力则远不如北朝的同宗们。最重要的崔氏人物自然是
崔浩,地位显赫之极,但是最后结果也悲惨之至。崔浩曾祖崔悦,原与卢谌一起,是在
中原孤军坚守晋阳的刘琨部下,在晋阳失守后随之投奔鲜卑段氏,段氏被后赵石虎灭后
又出仕石虎。晋书卢谌传:
值中原丧乱,与清河崔悦、颖川荀绰、河东裴宪、北地傅畅并沦陷非所,虽俱显于石氏
,恒以为辱。谌每谓诸子曰:吾身没之后,但称晋司空从事中郎尔。
崔,卢互为姻亲,崔浩的母亲是卢谌的孙女。他的祖父崔潜仕前燕慕容暐,父亲崔宏仕
慕容垂,并在慕容宝败后仕拓拔圭,为之定下“魏”这个国号,也可算是开国功臣了。
崔宏,崔浩父子二人俱知遇于拓拔氏,崔宏在拓拔嗣当政时候逝世,甚有身后之荣。崔
浩的宠遇更过其父,跟拓拔嗣很投合:
明元好阴阳术数,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善之。
拓拔嗣之子拓拔焘说他:
才略之美,当今无比。朕行止必问,成败决焉,若合符契。
拓拔嗣拓拔焘当政时候这些军国大事...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0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六 一纸家书意万重
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讲录里面,关于宇文泰家世,引过宇文护母亲写给宇文护的一封信
片断。此信全文在周书宇文护传,极有意思:
天地隔塞,子母异所,三十余年,存亡断绝,肝肠之痛,不能自胜。想汝悲思之怀,复
何可处。吾自念十九入汝家,今已八十矣。既逢丧乱,备尝艰阻。恒冀汝等长成,得见
一日安乐。何期罪衅深重,存没分离。吾凡生汝辈三男三女,今日目下,不睹一人。兴
言及此,悲缠肌骨。赖皇齐恩恤,差安衰暮。又得汝杨氏姑及汝叔母纥干、汝嫂刘新妇
等同居,颇亦自适。但为微有耳疾,大语方闻,行动饮食,幸无多恙。今大齐圣德远被
,特降鸿慈,既许归吾于汝,又听先致音耗。积稔长悲,豁然获展。此乃仁侔造化,将
何报德!
这封书信作于北齐河清三年,公元564年,是宇文护母亲阎氏早陷于北齐,其时北齐
武成帝高湛命她作书与在北周掌握大权的宇文护。与阎氏一起陷于齐的还有"杨氏姑及
汝叔母纥干、汝嫂刘新妇"等人。按阎氏信中所说,与儿子已经分别三十余年,三十余
年之前,为北魏普泰年间,正是宇文护从晋阳到长安之年,高欢与宇文泰已成对立之势
。宇文护为宇文泰之侄,宇文颢之子。宇文泰是少子,他的父亲宇文肱娶乐浪...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1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崔浩之死
五胡继起中原之时,汉人士家大族有的南渡,有的北上,还有的因情势所迫留了下来,
如清河崔氏,一片胡尘弥漫中,极力延续血脉与文化。崔氏人物在南北朝均有出仕,如
南齐冠军将军崔慧景。但是论影响力则远不如北朝的同宗们。最重要的崔氏人物自然是
崔浩,地位显赫之极,但是最后结果也悲惨之至。崔浩曾祖崔悦,原与卢谌一起,是在
中原孤军坚守晋阳的刘琨部下,在晋阳失守后随之投奔鲜卑段氏,段氏被后赵石虎灭后
又出仕石虎。晋书卢谌传:
值中原丧乱,与清河崔悦、颖川荀绰、河东裴宪、北地傅畅并沦陷非所,虽俱显于石氏
,恒以为辱。谌每谓诸子曰:吾身没之后,但称晋司空从事中郎尔。
崔,卢互为姻亲,崔浩的母亲是卢谌的孙女。他的祖父崔潜仕前燕慕容暐,父亲崔宏仕
慕容垂,并在慕容宝败后仕拓拔圭,为之定下“魏”这个国号,也可算是开国功臣了。
崔宏,崔浩父子二人俱知遇于拓拔氏,崔宏在拓拔嗣当政时候逝世,甚有身后之荣。崔
浩的宠遇更过其父,跟拓拔嗣很投合:
明元好阴阳术数,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善之。
拓拔嗣之子拓拔焘说他:
才略之美,当今无比。朕行止必问,成败决焉,若合符契。
拓拔嗣拓拔焘当政时候这些军国大事...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32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北史笔记
之六 一纸家书意万重
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讲录里面,关于宇文泰家世,引过宇文护母亲写给宇文护的一封信
片断。此信全文在周书宇文护传,极有意思:
天地隔塞,子母异所,三十余年,存亡断绝,肝肠之痛,不能自胜。想汝悲思之怀,复
何可处。吾自念十九入汝家,今已八十矣。既逢丧乱,备尝艰阻。恒冀汝等长成,得见
一日安乐。何期罪衅深重,存没分离。吾凡生汝辈三男三女,今日目下,不睹一人。兴
言及此,悲缠肌骨。赖皇齐恩恤,差安衰暮。又得汝杨氏姑及汝叔母纥干、汝嫂刘新妇
等同居,颇亦自适。但为微有耳疾,大语方闻,行动饮食,幸无多恙。今大齐圣德远被
,特降鸿慈,既许归吾于汝,又听先致音耗。积稔长悲,豁然获展。此乃仁侔造化,将
何报德!
这封书信作于北齐河清三年,公元564年,是宇文护母亲阎氏早陷于北齐,其时北齐
武成帝高湛命她作书与在北周掌握大权的宇文护。与阎氏一起陷于齐的还有"杨氏姑及
汝叔母纥干、汝嫂刘新妇"等人。按阎氏信中所说,与儿子已经分别三十余年,三十余
年之前,为北魏普泰年间,正是宇文护从晋阳到长安之年,高欢与宇文泰已成对立之势
。宇文护为宇文泰之侄,宇文颢之子。宇文泰是少子,他的父亲宇文肱娶乐浪... 阅读全帖
g****z
发帖数: 2413
33
来自主题: _FilmStudies版 - 妙文一篇
据说原文是一个叫小青的人最早发于03年的榕树下,后来被人改头换面到处转载,《一
言难尽袁四爷》似乎并非原文名字。能对着葛优的尊容看出和写下这些文字,真是让我
辈不得不叹服啊。
一言难尽袁四爷
李碧华名作,曾获戛纳还是什么奖的《霸王别姬》,我没看过原著,只看了电影。
之前东鳞西爪地听人讲过这故事,略有了解。又在电视里瞥到几眼片段。一直耿耿于怀
。为了表示对这部向往已久的好片子的尊重,破天荒地买了正版影碟。然后在一个冬夜
裹着棉被捧着红茶看完。
如一切李氏作品,于沧桑倒转岁月轮回的幻丽之外,片中爱恨刻骨,人物鲜明,似
欲乍生生活在眼前。张丰毅的小楼自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刚了,张国荣的蝶衣却是令人
心髓俱碎的柔。红氍毹上,霸王别姬,刚柔相济,侠骨柔情,怕不迷得多少女子,万劫
不复?阿弥陀佛。
看完之后我独自窝在暖热的黑暗里沉迷。思想依然深陷,一波一波巨大冲击剧撼,
乍梦乍醒。正是又一次不巧路过高人居处,被那高空坠物,当头砸倒,脑震荡又不知要
若干天。但于如此剧烈震撼之中,好色之徒如我仍有余暇将片中男子拿来一个个在脑中
过滤,陡然发现,最后剩在心坎上,滴溜溜一颗夜明珠,可不是霸王,也不是...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81
34
来自主题: _China版 - 谈谈“出国”与“爱国”(ZT)
有人做过估计,认为来美的外国留学生平均一人能创造四个工作机会。“人才”走了,空
出了一个就业机会,同时他/她也无不会在自己国家创造工作机会了。美国吸引留学人员
并放宽对他们的移民限制,是其国家战略。我就在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上看
过一篇分析美国和汤加之间的brain drain对汤加造成的损失的估计。
归根到底,(在能够选择的情况下)选择不同国籍是一个人的个人自由,是人权。
但但就文章的分析来看,第一条我也同意。申请美国国籍和“爱中国”在逻辑上是不矛盾
的。我想多数中国人申请美国国籍不是出于感情上如何爱美国,而是希望给自己,自己的
亲人自己的后代一个更好的机会而已。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
留学生在美国工作把钱寄回国内也是寻常事。这都是贡献。大量有利于中国的中美科技文
化经济交流留学生都起很关键的作用。爱国,不管在哪都能“爱”。 但我要说的是,如
果真有“爱”,行动上多多少少得有点表示。我是个俗人,我只能从他/她的effort判断
其是否爱国。也希望标榜自己是爱国的,认为自己的爱国的,都真正做点为国家有益的事
情,尽量补偿一下自己的祖国。
想起了一个笑
C***r
发帖数: 759
35
来自主题: _ZST版 - 读<<幽居杂记>>(三)
genre
citi工诗,尤其是近体诗,似无疑义。今人好旧体诗
亦寻常事,然多好近体。湘人好诗是有传统的,好评诗
也成特色。已故古代诗歌研究名家南大程千帆北大
陈贻欣(左火右欣)均是湘人。citi的<<幽>>采用的手法
似诗非诗,似文非文,着实耐人寻味。但这样的文字
似乎不是单纯的中国为文的传统。
说到中国文章的传统,无非是散文韵文散韵结合。
略微回顾一下,先秦的散文自古以来被视作是
正统散文之源,但先秦文章多是辨争论理之作。
两汉以下,以<<文选>>为中心,散文和韵文各有千秋,
唯应用类之表章铭赞序诔碑等文大行其道,散韵结合的
文字也开始日益成熟,特别是佛典翻译文学与碑铭,
几全盘改变中华文章传统。唐以来公文亦重文采,
凡中书舍人,皆当时名家门生。而科举之兴,公文
重文采几成家法。但六朝以来,俗文学已经开始
冲击文人创作。古文实未免于时代大变革之影响。
无论是唐宋古文还是明清文,后人一直在先秦散文和
南北朝文中寻求突破。这个传统其实一直到白话文
兴起才算有所突破。主要是采用新的语言格式。
以citi在古文近体诗上的造诣,这篇写了长达一月之久
居然全然
C***r
发帖数: 759
36
来自主题: _ZST版 - 读<<幽居杂记>>(三)

弟之所谓近体诗即此也。文中提到“今人好旧体诗亦寻常事”
实际暗指旧体诗含古体近体词曲小令等,而新诗非我国传统,
未在讨论之列。然近体诗之起源,近年梅祖麟与
梅维恒(Victor Mair)二人有新作指或受梵文影响。近体诗
重律,非中国故事。古体如十九首乐府皆不重格律,此
citi兄已论。另古体诗之语言特色似以口语见长,此亦近体诗
所不备,如木兰诗,乐府类之梅花落等。我国语言音律颇得梵
文文学刺激,如强化注音之手段:反切 即来自梵文;四声
亦不无梵文刺激。盖若近代白话文运动,即外来语言文学翻译
之刺激盛也,后汉以来佛教文学之千年翻译运动亦大变中华
传统布局。举凡音韵语词皆入其制,近体诗或即一例。
清词,余专好纳兰性德。其情词,意境多超迈先贤。
近体诗若西洋之交响乐,乐思如一,结构严谨,
未可轻易于他种制度。唐人尚有多样化趋势,而
宋人则以理以史入诗,过于严肃。
未料一篇陋评引出citi兄之创作史,倒为后人整理学术史
留下珍贵史料。鄙论之作用似不在评文,乃在不经意间引出
citi兄之创作史,一叹!
i**r
发帖数: 96
37
来自主题: _Exile版 - 捣练子
多谢木木捧场,再跟一个
人欲去
情犹浓
殷勤送君更一程
须知聚散寻常事
且笑东风不从容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