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小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d******e
发帖数: 4192
1
我早就看出来你是大乘的了,呵呵....
通篇就看见,两个字:
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
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
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
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
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
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小乘,

发帖数: 1
2
释印顺在《佛法概论》中说:“大乘经与小乘论,是佛教分化中产生的教典。”1
然大乘经与小乘论都是依于佛说而流传的典籍,佛从初转法轮到入涅槃,所说之法从无
矛盾之处,更不会把佛教分化,不论是教义或教派。对于三藏经论不能正确理解,无法
融会贯通者,才会说大乘经与小乘论是佛教分化中“产生”的教典。孔子于儒家之世间
道的说法都可以一以贯之了,何况是同为佛陀所说的三乘佛法竟然说会使佛教分化?释
印顺所说的有没有道理?值得我们来探讨。
注1 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新竹),2003.4 新版2 刷,页35
对佛法若不能通达,不要说是大乘、小乘,即使是同样的大乘法也会认为有冲突;
不是还有人说参禅不能与念佛同时修吗?他们说:参禅是空,念佛是有,禅与净土不同
路,不能合修;还说:参禅的人念了佛号就要漱口三日,听见佛号耳朵也要去洗一洗。
您若相信这种说法,那就只能站到一边去,那一边叫作佛门外道;以为说那是佛法,其
实是外道邪见。譬如经典说“一切诸法有生有灭有相有为”,这个大家容易信受;但到
了二转法轮,讲般若时,佛就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像达赖喇嘛这类不懂
佛法的人,就会说佛陀说...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3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Wed Apr 22 15:17:32 2009) 提到:
通过WaiChi和runsun对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的讨论,
结合我自己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我看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是科学,大乘是宗教。
我论述如下:
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器官。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来统指所有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要送入大脑,
由大脑处理产生概念。
用佛教的语言,这相当于六识:
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大脑(的状态)就是第六识。
这接近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没有七识和八识,就六识。
从科学来看,大脑只能认识物体,而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
所以小乘的缘起法就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而只能是“此有则彼有”。
什么叫主动的创造物体?我举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地上没有一支铅笔。能不能“生”出一支铅笔来呢?
小乘佛法说“能”,但怎么个“生”法呢?是这样的:
桌子上有一支铅笔,我用手一推,就掉到地上了,
现在地上就有了一支铅笔...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粗略地说说大乘和小乘
☆─────────────────────────────────────☆
augustina (augustina) 于 (Wed Mar 10 18:32:20 2010, 美东) 提到:
不常来这个版,偶尔来一下常常撞见一些让人心惊肉跳的骂人帖,觉得跟这个版的
主旨很不相符。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有些人把所谓大小乘做了本质主义的解释,好像两
千多年来,这两个乘都不曾发展变化过。我最近读了一些书,跟大家念叨念叨,也许会
有一些帮助。(本文中的“小乘”指的的是产生在大乘以前的主流佛教,仅仅为了方便
用此词指代。)
中国的佛教自称“大乘”,中文佛经中有很多对“小乘”的批判。但我们必须知道
这只是一面之词,如果我们把这一面之词当真理或事实,肯定有偏颇。比如说,很多人
以为“菩萨”是大乘才有的,其实在上座部的经典(也就是巴利文佛典)里,“菩萨”
一词出现了无数次。更有一部Buddhavamsa,“佛史”,讲述了释迦之前的24个过去佛,
在前世给作为“菩萨”的释迦受记(prediction)的故事。这听上去就有一点大乘的味
道了。再比如,大乘说小乘不懂得慈悲,只自己修行...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5
☆─────────────────────────────────────☆
Mythesis (almost done!) 于 (Wed Jun 22 16:49:52 2011, 美东) 提到:
矛盾可能有,但没有互相诋毁对方是异端。
这个跟天主教和新教很不同。
☆─────────────────────────────────────☆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于 (Wed Jun 22 16:53:52 2011, 美东) 提到:
不懂佛经,教旨不一样?

☆─────────────────────────────────────☆
vespers (西瓜很好吃) 于 (Wed Jun 22 16:55:05 2011, 美东) 提到:
扯,小乘这个词本身贬义就很强了。
中文小乘一词譯自梵語,Hīna 含有下賤的、卑鄙的、惡劣的、低級的、庸俗的、可恥
的、被唾棄的等意思,通常用於罵人及貶斥的組合詞;yāna 意為乘、車子、教法、或
通往解脫之道,合起來梵文:Hīnayāna,是「小車子」、「卑劣乘」、「下賤乘」的
意思,這種論調旨在譴責...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蛋和鸡,小乘和大乘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Mon May 9 16:27:55 2011, 美东) 提到:
蛋和鸡的先后问题是一个假问题。
但蛋和鸡的关系用来类比小乘与大乘的关系却比较贴切。
大乘是在小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乘中有小乘的影子,但小乘思想已经不是大乘的主
体。
小乘要维护自身的法体,区分小大之别无可厚非。
但试图把大小乘完全割裂开来,彻底否定对方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为两者加在一起才
是完整的佛法的发展。
☆─────────────────────────────────────☆
JeanIris (Iris) 于 (Mon May 9 16:40:49 2011, 美东) 提到:
大小乘不是鸡和蛋的关系!
你这个不是圆融,你这个是直接模糊概念给出一个你自己觉得颇符合道德的解释!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Mon May 9 16:45:...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7
《华严经》里面说,当时佛在世的时候,小乘人就局限于一个小的范围,所以佛很少给
他们讲有他方世界、有十方诸佛。
为什么不对小乘人讲?他们不能接受,所以佛给这些人只说娑婆世界。一直到今天,泰
国这些小乘国家,他们认为佛只有一尊,释迦牟尼佛。除释迦牟尼佛之外,他不承认有
他方佛,更不承认人修行能成佛。他们认为修行最多只能成阿罗汉,而不能成佛。其实
佛在大经里面给我们说明,他这是多生多劫的习气,所以这个不是偶然的。
像我们中国人,说到他方诸佛、他方世界,我们能够接受,这也不是一个容易事情!
正如同现在这个社会上有许多人,跟他讲这些鬼神,有的人相信,有些人决定不相信,
根本就不可能叫他相信,这也是与过去生中的因缘有密切的关系。
这一类小乘人,多生多劫都没有接触过大乘佛法,也没有参加过菩萨的大会(就是大乘
的法会)。为什么他们不参加大乘的大会?因为这些人,他久远劫来从来不赞叹诸佛菩
萨,他没有一点敬意。诸佛菩萨对他们虽然大慈大悲,因为他根性没成熟,暂时把他放
在一边,就不去理他了。为什么佛菩萨不用大乘法接引他?诸位要晓得,他遇到大乘法
,不但不赞叹,他还要毁谤,毁谤就造罪业。佛菩萨大慈大悲,避免他...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8
以前在印度经常把“乘”用马车来比喻,梵语称为“雅那”,也是一种乘骑的名称。
那么,为什么以乘骑而得名呢?因为此二者之间有共同点才如此得名的。
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呢?我依靠马车或者牦牛等,可以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同样,依
靠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或者密乘,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自己的目的地。比如,依靠
声闻乘的法要,最后可以到达声闻果位;依靠密乘,最后也可以获得密宗的究竟果位。
《摄集经》中说,乘可以分为因乘和果乘。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三戒论》中也阐述了
宁玛巴的大圆满是不是乘的问题,在这里不作广说。
“乘”可以分因乘和果乘。佛果叫做所到之乘,也即果乘;依靠某一乘而获得佛果
,这就叫做因乘。大家首先应该清楚乘的含义,其中,小乘也就是指依靠声闻缘觉乘获
得自己远离痛苦寂灭的果位;而大乘则是为了利益无边的众生,最后获得圆满的佛果。
大乘实际就是指唯识宗和中观宗。
以所缘大等七大胜过小乘的宗派即是中观与唯识宗。
大乘具有七种特点,也即所缘大、修行大、智慧大、精进大、善巧方便大、正行修
行大(正行修行大,也即果德大)、事业大,具有七大超越。
阿底峡尊者在其教言中说:大乘、小乘是以发菩提心来区分的,具有菩...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9
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
问:第三个,请问专学《华严》的同学是否可以专听《华严经》,不必学《弟子规
》?
答:不可以,因为你要是专学《华严》、专听《华严》,不要学《弟子规》,就好
像现在到学校念书,我到某个大学博士班去上课,我小学、幼儿园都没有念过,初中、
大学也没念过,我就想念博士班,你们想想看能不能成就?就这个道理。《华严》是佛
门博士班的课程,清凉大师讲《华严经》的时候,说《华严》的当机,就是教学的对象
,有十种人,真正能够接受的。佛教学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菩萨,这是《华严》的当
机者。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你听《华严》、学《华严》才得受用。如果不
是这样的根机,就好像念博士班,你一定是硕士班毕业的,你才有能力进入这个讲堂。
而《弟子规》是幼儿园的课程,就是我连幼儿园的课程资格都没有,我就想来学博
士班,这不是天大的笑话?这个要懂。所以诸位,佛法里头,不管你学哪一宗学哪个法
门,你要记住佛在《佛藏经》里面所说的。《佛藏经》不是《大藏经》,是一部经的名
字,叫《佛藏经》。《佛藏经》里面佛曾经说到,「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
」,佛不承认你是他的学生。你要是他的学生,一...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0
☆─────────────────────────────────────☆
Nonarisen (近在眼前) 于 (Tue Dec 6 17:08:42 2011, 美东) 提到:
建议大乘与小乘(包括南传)互相攻击的帖子应该全部删除.
首先,大乘,声闻乘都是佛法, 就象是两亲兄弟,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互相攻击除
了败坏佛法,没有任何意义. 我所接触过的密教与显教的大德(包扩已故的妙镜长老),
都注重小乘经典的学习, 他们从没把声闻乘, 南传佛法排除在佛法之外.
第二, 大小乘之间的一些争论在这里根本争不出什么结果. 既然争不出结果, 何必花费
宝贵的时间作无意义的争吵. 把时间花在修行上多好啊!
第三, 互相攻击是心胸狭隘, 修行欠缺的表现. 表面上是教义之争, 或者是打起护教的
大旗, 本质上是执着与情绪的宣泻.
所以我建议大乘,小乘, 南传, 密宗,等等都可以随意发表自宗的教义与修行方法, 但不
可以抵毁他宗. 这个版上有帖很多南传尊者的教言, 为什么大家会喜爱? 因为那些文字
里所体现的是智慧与怔量. 所以如果真有智慧, 谁还在意是这一宗还是那一宗呢?
...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1
这个板上的大小乘之间的争论实在是太老套,
只是那些喜欢挑起争论的极端小乘的逻辑和常识实在是让人摇头。
关于大乘小乘,有一些东西简单的逻辑就可以判断。
鉴于这些极端小乘和‘原始’佛法者暂时还没有大规模的攻击南传佛教,
因此这里只引用南传的典籍,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1。佛果和阿罗汉果相同么? 四果的终点是佛果么?
即使是南传的看法,佛果和阿罗汉果只是在解脱境界是一样的。
佛的智慧是超过阿罗汉果的。
佛具有的十四种智慧,八智是声闻也有的,六智是声闻所没有的。
南传小部 大品第一 智论:
佛智有十四,苦智是佛智,苦集智是佛智,苦灭智是佛智,顺苦灭道智是佛智,
义无碍解智是佛智,法无碍解智是佛智,词无碍解智是佛智,辩无碍解智是佛智,
根上下智是佛智,有情意乐意趣智是佛智,对偶示导智是佛智,作大悲智是佛智,
一切智智是佛智,无障智是佛智。如是为十四佛智,如是之十四佛智中,八智是共
声闻,六智是不共声闻。
这里显然佛果是不完全等同于阿罗汉果的,
在智慧上是高于声闻的极果-阿罗汉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小乘的道路并不能达到佛果的究竟智慧,
那自然有其他的道路来达到,因为释迦佛自己就是佛果的例子,
说明有...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2
这个板上的大小乘之间的争论实在是太老套,
只是那些喜欢挑起争论的极端小乘的逻辑和常识实在是让人摇头。
关于大乘小乘,有一些东西简单的逻辑就可以判断。
鉴于这些极端小乘和‘原始’佛法者暂时还没有大规模的攻击南传佛教,
因此这里只引用南传的典籍,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1。佛果和阿罗汉果相同么? 四果的终点是佛果么?
即使是南传的看法,佛果和阿罗汉果只是在解脱境界是一样的。
佛的智慧是超过阿罗汉果的。
佛具有的十四种智慧,八智是声闻也有的,六智是声闻所没有的。
南传小部 大品第一 智论:
佛智有十四,苦智是佛智,苦集智是佛智,苦灭智是佛智,顺苦灭道智是佛智,
义无碍解智是佛智,法无碍解智是佛智,词无碍解智是佛智,辩无碍解智是佛智,
根上下智是佛智,有情意乐意趣智是佛智,对偶示导智是佛智,作大悲智是佛智,
一切智智是佛智,无障智是佛智。如是为十四佛智,如是之十四佛智中,八智是共
声闻,六智是不共声闻。
这里显然佛果是不完全等同于阿罗汉果的,
在智慧上是高于声闻的极果-阿罗汉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小乘的道路并不能达到佛果的究竟智慧,
那自然有其他的道路来达到,因为释迦佛自己就是佛果的例子,
说明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3
☆─────────────────────────────────────☆
bigfool (fool) 于 (Fri Dec 9 12:23:33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板上的大小乘之间的争论实在是太老套,
只是那些喜欢挑起争论的极端小乘的逻辑和常识实在是让人摇头。
关于大乘小乘,有一些东西简单的逻辑就可以判断。
鉴于这些极端小乘和‘原始’佛法者暂时还没有大规模的攻击南传佛教,
因此这里只引用南传的典籍,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1。佛果和阿罗汉果相同么? 四果的终点是佛果么?
即使是南传的看法,佛果和阿罗汉果只是在解脱境界是一样的。
佛的智慧是超过阿罗汉果的。
佛具有的十四种智慧,八智是声闻也有的,六智是声闻所没有的。
南传小部 大品第一 智论:
佛智有十四,苦智是佛智,苦集智是佛智,苦灭智是佛智,顺苦灭道智是佛智,
义无碍解智是佛智,法无碍解智是佛智,词无碍解智是佛智,辩无碍解智是佛智,
根上下智是佛智,有情意乐意趣智是佛智,对偶示导智是佛智,作大悲智是佛智,
一切智智是佛智,无障智是佛智。如是为十四佛智,如是之十四佛智中,八智是共
声闻,六智是不共声闻。
这...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14
各位聽眾朋友好!今天要跟各位談佛法中「大乘與小乘的認識」。
乘ㄔㄥˊ不必念ㄕㄥˋ,乘就是乘載的意思。小乘是指聲聞、緣覺行者,他們所追
求的是獨覺,也就是他只管修養自己、自己證得而不管別人;大乘是菩薩法,也就是大
法,必須要發菩薩願、行菩薩道,除了自己要成就道業外,還願意幫助更多的人,也就
是乘載更多的人到目的地,使更多的人得到饒益。
談大乘與小乘,我們先要有一個觀念,就是佛法並沒有大小之分,我們不能用分別
心去看大乘與小乘,而是要去認識進而有所體悟而受用,這一點非常重要。佛陀住世說
法一共四十九年,是隨著現實情況,依弟子們的程度而循序漸進的;說法的經過是阿含
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年、華嚴最初三七日。華嚴經是介紹法
界如實至理的一部大經,怎麼二十一天佛陀就講完了呢?可見他的對象程度之高,都是
法界的大菩薩,佛陀的聲音也充斥於三千大千世界,難怪佛陀的聲聞弟子們在場聽不到。
佛陀在人間說法初轉法輪,通常指在鹿野苑度五比丘的這件事,最初十二年都在說
阿含經,也就是後人所說的原始佛典。原始佛典偏重於俱舍和成實的思想,讓修行人從
我空法有到我法皆空,住空漏盡,也就是斷盡煩惱而... 阅读全帖
T*******x
发帖数: 8565
15
通过WaiChi和runsun对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的讨论,
结合我自己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我看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是科学,大乘是宗教。
我论述如下:
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器官。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来统指所有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要送入大脑,
由大脑处理产生概念。
用佛教的语言,这相当于六识:
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大脑(的状态)就是第六识。
这接近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没有七识和八识,就六识。
从科学来看,大脑只能认识物体,而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
所以小乘的缘起法就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而只能是“此有则彼有”。
什么叫主动的创造物体?我举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地上没有一支铅笔。能不能“生”出一支铅笔来呢?
小乘佛法说“能”,但怎么个“生”法呢?是这样的:
桌子上有一支铅笔,我用手一推,就掉到地上了,
现在地上就有了一支铅笔。----是这么个”生“法。
这叫缘起法。
大乘是万法唯识。
万法唯识相当于西方哲学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如果只是“万法唯识”的话,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还仅仅在于认识角度的不同。
但大乘不仅仅是“万法唯
b*****x
发帖数: 1327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小乘(ZT)
大乘佛教和小乘传教的区别以及在中国流行的情况*
作者:楼宇烈
在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佛教内部由于对释迦牟尼所说的教义有不同的理解
和阐发,先后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派别。按照其教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形成时期的先后
,可归纳为大乘和小乘两大基本派别。
“ 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
象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小乘”(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原为大
乘佛教(Mahayana,音读“摩诃衍那”)出现后(约公元一世纪左右),对以前原始佛
教(指公元前六世纪至四世纪时期,释迦牟尼及其三、四传弟子时的佛教)和部派佛教
(指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一世纪时期上座部、大众部各部派佛教)的贬称,而“大乘”
则为该派对自己的褒誉。如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各国
,所传为小乘系统佛教,但至今他们自称为“上座部佛教”,不接受“小乘”的称号。
现行一般佛教史著作中沿用“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等称谓,则并不寓有褒贬之意。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主要可以从信仰修证和教理义学两个方面来考察。
Y**u
发帖数: 5466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小乘佛教如何修炼?
☆─────────────────────────────────────☆
acerlonglive (James) 于 (Fri Dec 2 17:45:59 2011, 美东) 提到:
小乘佛教在东南亚国家非常流行,也是最近接释迦摩尼当年传道的教义的。
它本身也是劝人向善,也是做人处事了,同时清规戒律比大乘佛教少多了,更接近人性。
小弟想知道如何可以有效的学习小乘佛教? 在中国文化中,佛教主要指大乘佛教,咱
没兴趣。
☆─────────────────────────────────────☆
SeeU (See you) 于 (Fri Dec 2 19:11:14 2011, 美东) 提到:
Eightfold noble path
http://en.wikipedia.org/wiki/Noble_Eightfold_Path
Out of the eightfold noble path, 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tipatthana
For ...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18
索达吉堪布
有人认为藏地修密者,别解脱戒并不清净,这种观念实是很大的误解。藏地虽然密法兴
盛,但僧人所行持的主要还是清净的小乘戒律。明朗仁波切也曾根据续部说:在吃毒不
致中毒时,方可行持密宗行为。无论何种续部与论典,都没有对凡夫俗子开许双运、降
伏、饮酒等。《时轮金刚》云:“凡夫人不能作瑜珈士的行为,瑜珈士不能做大成就者
的行为,大成就者不能做佛陀的行为。”阿日大班智达云:“无论声缘乘、菩萨乘与密
乘都未开许自相烦恼(即未有方便法所摄之贪嗔痴等)。”
藏王赤松德真当时作了规定:“藏地僧俗今后见解依龙树菩萨,行为依静命大堪布。”
麦彭仁波切也曾说:“希有萨霍堪布之行为,无等龙树菩萨之见解,彼二一味传承所印
持,愿盛前译胜者之教法。”在历史上,旧密的祖庭拉萨桑耶寺曾集会七千余持清净小
乘戒律的僧众,历来也经常有聚集数千持小乘戒僧众的寺院。1982年法王如意宝在整顿
四川、青海一带藏区的佛教时,教诫说:“夜空的星星虽然繁多,但启明星只有一颗,
除大瑜珈师和大成就者外,所有僧尼必须以别解脱戒律为首,破别解脱根本戒者不得与
僧团共住。”在如今的密法中心喇荣五明佛学院,六千余僧众也皆是持清净的小乘...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95
19
玄奘法师在印度求学时,戒日王是印度各邦国的盟主。当时印度境内教派林立,大乘佛
教流行的同时,信仰小乘佛教、婆罗门教等其他教派的人数也很不少。戒日王是个佛教
徒,信奉的是大乘一派。他亲任大乘最高学府那烂陀寺的护法,还花费巨资,在那烂陀
寺旁建造了一座高过十丈的黄铜精舍,终於引起小乘佛教徒的不满,最终导致曲女城法
会的举办。
一次,戒日王带兵行经信奉小乘的乌荼国。这个国家的僧人全学小乘,不信大乘,他们
对戒日王说∶「听说大王在那烂陀寺旁建造了极为壮丽的黄铜精舍。怎麽不建在迦波厘
外道寺旁,却偏要建在那里?」戒日王问∶「说这话是什麽意思?」乌荼国的小乘师回
答∶「因为那烂陀寺是空花外道,与迦波厘没什麽不同。」他们拿出南印度正量部论师
般若逑多著的《破大乘论》七百颂,又说∶「这是我们教派的论据,大乘一派的学者别
想驳倒其中的一个字。」戒日王说∶「弟子听说狐狸行於鼷鼠中间,自吹比狮子雄猛,
一旦真的见到狮子,就吓得魂飞魄散。各位法师还没见过大乘的高僧,所以固守愚陋的
宗派。倘若一旦见到,恐怕会像狐狸见到狮子那样了。」小乘师很不服气,提出要求说
∶「大王既然不信,何不召集两派辩论,当面决定是非?」
z*****n
发帖数: 95
20
那烂陀寺的学术空气十分浓厚,每天有一百多个讲座,允许自由辩论。在这样的环境
中,玄奘的学业自然进步很快。修业圆满后,戒贤令玄奘在寺内主持讲席,并要他与大
弟子师子光辩论。师子光在讲学中指责了某此经典,玄奘认为这不是经典的问题,而是
他理解有误。经过反复辩论,师子光竟无言对答,他的很多听众都归附到了玄奘这边。
戒贤对玄奘赞赏有加,并对他写的《会宗论》给予很高的评价。
论战定生死
玄奘在印度的时候,正是戒日王在位之时,他是著名的英主,又是那烂陀寺的护法
。佛教分大乘、小乘两派。两派常常互相攻击。戒日王是那烂陀寺护法,自然信奉大乘
。有一次,戒日王率兵出征,路过小乘教盛行的鸟荼国。小乘派和尚在戒日王面前大肆
攻击大乘派,并送上小乘派大师写的《破大乘论》,得意地说:“此论代表本宗的思想
,完全可以击破大乘派理论。”戒日王王冷冷地说:“狐狸没见到狮子的时候,吹嘘自
己比狮子雄猛,一旦看到了狮子就吓得魂飞魄散,你们恐怕正像狐狸一样。”小乘派和
尚怎能接受这样的污辱,便提出两派进行辩论,以决高低。戒日王立即修书戒贤,请他
派人来鸟荼国与小乘派和尚辩论。戒贤就是选派师子光、海慧、智光和玄奘
r****n
发帖数: 8253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Re:关于大小乘

这个不对,反大乘,不仅仅是从历史考证,而是包括历史考证,大乘法理,以及实证等
全方面的。
小乘经典当然没有对大乘理论做评,因为小乘经典出现的时候,大乘经典都还出来呢
不过根据小乘经典的法义,却可以否定大乘的理论。比如大念住经明确说通往涅槃的路
只有四念住,只此一乘道。
再比如小乘经典完全围绕四圣谛,指出脱离四圣谛就脱离佛法,那么大乘一些理论符合
四圣谛吗?不,比如典型的念佛法门就不符合四圣谛。
其他还有很多,尤其小乘经典中的阿毗达摩,由于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说明,而没有
给大乘的七识和八识任何机会,与大乘完全不可调和,所以这些都很容易否定大乘。
大小乘理论,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不同。绝对不是互相可以调和的。
大乘经典不是来历不明,而是来历已经很明确,它的诞生背景,诞生原因已经考察出来。
大乘自己人的观点 ,为了解决大乘经典的来源问题,大乘人编造自己的经典是从龙宫
,以及天上的兜率宫等等取回来的。
整个上座部佛教,对于大乘经典,目前基本采取沉默不语的态度,深入读南传尊者的书
的人都应该知道,尽管南传上座部的尊者极少公开评论大乘,但是对于大乘种种思想的
否定是非常彻底的,在书里面就可以
r****n
发帖数: 8253
22
这是虚伪的大乘在论小乘。
整篇文章,表面说小乘也很好,但实际却是对阿罗汉的贬斥,因为已经自认为大乘比小
乘好,比阿罗汉高,凌驾于声闻果位之上,只是拿声闻当基础,而且实际也根本不懂声
闻是什么。
如果要修小乘,必须以涅槃为取向,修证声闻果位,一旦证得任何一个声闻果位,轮回
必将被终止,初果最多七世就停止轮回
如此将不可能在有什么度众,已经不符合大乘的要求。也因为这个,大乘有宁肯死也不证
声闻果位的说法。
大乘人如果放不下大乘的那套思想,将不可能证悟任何果位,而如果不证果,又谈
何学小乘,何况抱着大乘邪见,将不可能有八正道,连四念住都不会懂是什么。
另外大乘经典当中把小乘斥之为焦芽败种,恶人,包括菩萨戒当中禁止阅读声闻小乘经
典,这些都是清清楚楚。
s********h
发帖数: 938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蛋和鸡,小乘和大乘
蛋和鸡的先后问题是一个假问题。
但蛋和鸡的关系用来类比小乘与大乘的关系却比较贴切。
大乘是在小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乘中有小乘的影子,但小乘思想已经不是大乘的主
体。
小乘要维护自身的法体,区分小大之别无可厚非。
但试图把大小乘完全割裂开来,彻底否定对方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为两者加在一起才
是完整的佛法的发展。
b**d
发帖数: 7644
24
以修證果位而論:小乘佛法修證終極果位是阿羅漢果,大乘佛法修證終極果位是佛。
大乘(梵語maha-yana)與小乘(梵語hinayana)所修持之法門,略有偏重之別,以小乘修
持法門而言,著重自覺自利的一端,以苦(梵語 duhkha)、空(梵語sunya)、無常(梵語
anitya)、無我(梵語anatman)、五蘊、四聖諦(巴利語ariya-sacca)、十二因緣(梵語
dvadasangapratitya-samutpada)、乃至三十七道品(梵語bodhi-paksika)為進修的道糧
,勤修空觀,斷見思惑,出離三界,證一切智,成就般若德,最後成就阿羅漢果。
小乘的二乘行者,以佛法的啟示,往往厭離心較強,所謂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
,因此,對五欲六塵極為厭惡,隱居苦行居多,對弘法利生總是抱著隨緣的態度,不會
積極濟世利生,悲心微薄,大多以獨善其身為小乘行者的風貌。
大乘佛法很著重悲心濟世的熱誠,不但自利而且還要利人,乃至自覺又要覺他,如此兼
善天下的悲願,是大乘佛法的傾向;大乘佛法以六度萬行,不二法門,中道實相義諦為
進修的道糧,大乘行者廣修中觀甚深義理,頓破無明惑,實證一切種...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5
☆─────────────────────────────────────☆
bigfool (fool) 于 (Sat Dec 10 16:24:13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系列的缘起参见“闲谈大小乘,兼论‘原始’佛法(1)”的第一段。)
3. 为什么相对佛乘,声闻缘觉二乘被称为“焦芽败种”
焦芽败种这个东西在这里也屡屡被附小乘和附南传翻出来,屡屡让这些人跳脚,
不过有的敏感的人,连声闻缘觉都能成为攻击诬蔑他们心中所谓“原始正教”的词,
对于这样的受迫害妄想,只能摇摇头。
这里先大概的讲一讲为什么有“焦芽败种”之说。
首先从佛法的传承上看,佛法并不总在世间的。
佛法是存亡续绝的过程的,类似种子一代代传递的过程。
有佛出世甚为稀有难得,有佛法驻世甚为稀有难得,这个南北传经典都讲了很多。
经过时间不长的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和末法时期,就是无尽的佛法失传的时期。
有佛法的时期就像一个短暂的春天,其间是漫长的没有佛法的严冬。
那么如何有佛法再重新出现呢?
那就要靠行菩萨道的追求佛乘的菩萨们在漫漫的长时期,包括短暂的有佛法的
时期和极其漫长的没有佛法的严冬时期,圆满完十波...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26

如本法师开示:以修证果位而论:小乘佛法修证终极果位是阿罗汉果,大乘佛法修证终
极果位是佛。 大乘(梵语maha-yana)与小乘(梵语hinayana)所修持之法门,略有偏重之
别,以小乘修持法门而言,著重自觉自利的一端,以苦(梵语duhkha)、空(梵语sunya)
、无常(梵语anitya)、无我(梵语anatman)、五蕴、四圣谛(巴利语ariya-sacca)、十二
因缘(梵语dvadasangapratitya-samutpada)、乃至三十七道品(梵语bodhi-paksika)为
进修的道粮,勤修空观,断见思惑,出离三界,证一切智,成就般若德,最后成就阿罗
汉果。
小乘的二乘行者,以佛法的启示,往往厌离心较强,所谓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
,因此,对五欲六尘极为厌恶,隐居苦行居多,对弘法利生总是抱著随缘的态度,不会
积极济世利生,悲心微薄,大多以独善其身为小乘行者的风貌。
大乘佛法很著重悲心济世的热诚,不但自利而且还要利人,乃至自觉又要觉他,如此兼
善天下的悲愿,是大乘佛法的倾向;大乘佛法以六度万行,不二法门,中道实相义谛为
进修的道粮,大乘行者广修中观甚深义理...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7
索达吉堪布
有人认为藏地修密者,别解脱戒并不清净,这种观念实是很大的误解。藏地虽然密法兴
盛,但僧人所行持的主要还是清净的小乘戒律。明朗仁波切也曾根据续部说:在吃毒不
致中毒时,方可行持密宗行为。无论何种续部与论典,都没有对凡夫俗子开许双运、降
伏、饮酒等。《时轮金刚》云:“凡夫人不能作瑜珈士的行为,瑜珈士不能做大成就者
的行为,大成就者不能做佛陀的行为。”阿日大班智达云:“无论声缘乘、菩萨乘与密
乘都未开许自相烦恼(即未有方便法所摄之贪嗔痴等)。”
藏王赤松德真当时作了规定:“藏地僧俗今后见解依龙树菩萨,行为依静命大堪布。”
麦彭仁波切也曾说:“希有萨霍堪布之行为,无等龙树菩萨之见解,彼二一味传承所印
持,愿盛前译胜者之教法。”在历史上,旧密的祖庭拉萨桑耶寺曾集会七千余持清净小
乘戒律的僧众,历来也经常有聚集数千持小乘戒僧众的寺院。1982年法王如意宝在整顿
四川、青海一带藏区的佛教时,教诫说:“夜空的星星虽然繁多,但启明星只有一颗,
除大瑜珈师和大成就者外,所有僧尼必须以别解脱戒律为首,破别解脱根本戒者不得与
僧团共住。”在如今的密法中心喇荣五明佛学院,六千余僧众也皆是持清净的小乘...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小乘佛教为何无法进入中原?
早来过,被淘汰了。
1)在古印度和中亚,大乘佛教的地盘是印度河流域(巴基斯坦),阿富汗,然后东传
到新疆,然后中原,有丝绸之路,近水楼台。小乘佛教的地盘是孟加拉。
2)大乘佛教要普度众生,传教热情大,类似基督教。小乘是个人觉悟,比较少传教,
类似犹太教。东南亚的佛教很多是从孟加拉逃难的和尚们带来的。被穆斯林杀跑了。
3)小乘更接近原始佛教(金庸似乎改信小乘了,还说了大乘很多坏话),原始佛教脱
胎于印度教,印度教味道更重。比如经典里面父女,母子,交配文字很多,这是中原汉
文化所不能容忍的。比较早的佛教经典,汉译《百喻经》里面,这些内容都被和谐掉了
。而且和尚们乞讨,不劳动。在北方也很难实现。东南亚印度教先传播过来,然后是佛
教,有了印度教的底子,接受小乘佛教很容易。
t*****g
发帖数: 6101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佛大小乘多么和谐
这是他胡说八道,前面是你胡说八道
小乘和大乘并非初级进阶和高级进阶
小乘和大乘的主要思想区别在于我空法有,和人法两空。
小乘是朴素的唯物辩证主义,大乘是形而上的唯心主义。
这是最大的区别,没有所谓谁高级谁低级,谁是进阶之说,小乘不承认自己是小乘,
而叫自己南传上部佛教,大乘之说是大乘为了显得高大上来贬低南传佛教而已。
a**u
发帖数: 8107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小乘经典里的大乘教义
☆─────────────────────────────────────☆
advancing (摧邪显正) 于 (Wed Feb 4 05:44:54 2009) 提到:
http://bbs.zgwxzz.com/thread-13431-1-1.html
从小乘经典里寻找大乘的教义
前言
在北传的大乘佛教中,小乘经典以《阿含经》为其代表。小乘经律在佛教传入中国之早
期是较为盛行的,后来由于大乘各宗的兴起与发展,加上天台等诸家判教时将阿含经判
为小乘经典,从而使得《阿含经》等小乘经律不受重视。阿含,梵语为:agama,阿含
的音译又有:阿鋡、阿鋡暮、阿伽摩等多种。意译则更多,有作:法归、法本、法藏、
教法、传教、趣无等等。将阿含释意为传承的教法,或者是根本佛陀教法的传承,比较
容易理解。
《阿含经》的由来
原始佛教时代,追随佛陀修道的弟子们,往往只是将所听闻到的教法,凭个人的记忆与
理解力,以口口相传的方式相互授受。佛陀入灭后,佛弟子由于各人领纳的不同,而各
有其相异的思想。教团因此商议,如何将佛陀的教法作一统一的整理,以便从学者有所
依从。于是,在佛陀入灭后的第一
s******n
发帖数: 459
31
偶是念佛、诵经、持大悲咒的,应该算大乘吧。不过我怎么觉得“具有小乘根性的才能
修小乘”这种说法是在谤佛呢。这种说法岂不是在说,佛把不适合我们的、容易“走邪
走偏”的法留给我们?也见过一种说法,说是“小乘必须有老师指导才能修”。偶觉得
能够有缘得到明师的指导是可遇不可得的事。没有因缘和福报得到面授指导的话,按照
佛说的“以戒为师”应该不会出什么差错。
r****r
发帖数: 755
32
这就是胡扯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南传佛教里非常注重引导在家信众实修,
参加密集禅修的大多数是在家人,
而大乘传统反而在家人很多时间浪费在所谓“培福做功德”上了。
太虚大师当年考察东南亚佛教后,对当时的中国佛教提出批评,认为
中国佛教是说大乘教,行小乘行,而南传佛教则相反
「锡兰、缅甸、暹罗,同是传的小乘教,而他们都能化民成俗。……锡兰的佛教四众弟
子,对内则深研教理,笃行戒律。……对外则广作社会慈善、文化教育、宣传等事业,
以利益国家社会,乃至世界人群,表现佛教慈悲的精神。所以,他们所说虽是小乘教,
但所修的却是大乘行」。
这是六十多年前的情况, 我看现在也没有多大改变。
b**d
发帖数: 7644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为什么小乘不究竟
☆─────────────────────────────────────☆
bigfool (fool) 于 (Wed Aug 12 20:28:14 2009, 美东) 提到:
小乘问题的问题在于宣称在我们这个大的时代 只有佛陀成佛果,其他的最高只能修成
阿罗汉。阿罗汉的涅磐和佛的涅槃是不是一样?既然未来还是有佛出世,无穷无尽,为
什么我们未来无法成佛?
按小乘经典,佛陀之所以具备能力自悟,是累世积累波罗蜜的结果,佛陀成佛需要积累
四大阿僧氏劫和十万大劫。
我们其他人也可以累世积累波罗蜜,积累四大阿僧氏劫和十万大劫,在以后未来某世成
佛,因为法是不因人而异的。大乘认为小乘不究竟正是这个原因。大乘的发心就是不仅
仅追求现世的不究竟的解脱,而是追求累世积累波罗蜜,为未来某世成佛积累资粮。这
个在理论上是自圆其说的。
反观小乘,设定了佛和阿罗汉的区别,有轮回,有未来的佛出世,然后设定我们只能到
阿罗汉。理论上是有矛盾的,所以被大乘认为不了义。但是小乘是大乘的一个基础,小
乘的功夫不到,大乘容易落入歧路。
又有所谓“成佛必须先得到当世佛陀的授记,而授记需要满足八个条件”之类的理
p*****n
发帖数: 141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佛教优于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优于小乘佛教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483522&extra=page%3D7
理由:
1、大乘佛教与印度正统学派在修行上是一致的,而与小乘佛教完全不同,小乘佛
教主张完全自力说,而反对外力主义,这一点也是印度佛教过去与正统学派在方法上争
议最多的地方,而大乘佛教调和了这种矛盾,主张所谓自力说,但又最大限度的明确的
外力说,尤其是所谓佛、菩萨、经、咒的加持作用一说。
2、大乘明确指出了所谓的涅槃永恒论,并把所谓涅槃之“常”与世间之“无常”
分别对待,这样一来,佛教过去与正统学派,乃至与非正统派的耆那教所争论的关于涅
槃的永恒性问题也不存在了分歧。
实际上,在印度,普通信徒可以分清小乘佛教与印度正统学派,但分不清小乘佛教
与耆那教的区别(表面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涅槃永恒的分歧上),而对大乘佛教与其他
宗教的区别,则完全分不清,在普通印度信徒中,大乘佛教在理论上已经无法与主流的
印度教清楚划分,更难与耆那教有所分界。
能够如此调和佛教与其他宗教曾经争议颇大的分歧,而且最终能使得一般信徒都难
以分清,应该说大乘是成功的,也说明
b*****l
发帖数: 3821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蛋和鸡,小乘和大乘
说大乘是在小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值得商榷的。
小乘是大乘的子集,大乘有自己特有的基础,
正如《大智度论》所述:
“小物应在大中。大物不得入小。若欲问应言。小乘何以不在摩诃衍中。
摩诃衍能兼小乘法故。
....
佛法皆是一种一味。所谓苦尽解脱味。
此解脱味有二种。
一者但自为身。二者兼为一切众生。
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人之异。
是故有大小乘差别。”
因为发心不同,修证的道路自然也不同。
用过河到快乐彼岸作比喻,小乘重自身尽快过河,
因此只要尽量磨练自身的过河技巧(四圣谛,三十七道品等)就行了,
当然也对其他希望过河的人交流和教导过河技巧,只是不以此为主要目的。
除了过河之外的别的知识自然也不重要,甚至于是舍本逐末的,
就象箭喻经所说那样。
大乘行人的发心,除了自己过河,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过河,
对暂时不想过河的人也希望逐渐引导他们过河,或者在河这边也要过的好一点。
作这些就需要很多过河之外的智慧,需要很多其他的练习,
比如造船的智慧,比如头脑清楚,不忘记过河目标的智慧,
比如能接近众生的智慧等等,
这些从对自己过河来说,或许是浪费时间,
但是因为大乘菩萨的大慈悲的发心,对自利利人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神会禅师说大小乘
//如果其实就是一个, 为什么还要有三乘的说法
问:三车本无实,所说乃权宜,与者是旧车,那应得假物?答:长者意在一,方便权说三
。前者说三车,三车本是一。问:一车能作三,三车能作一。何不元说一,辛苦说三车?
答;若为迷人得,一便作三车;若约悟人解,即三本是一。
//大乘是行意,做的出方为大
补部侍郎苏晋问:云何是“大乘”,何者是“最上乘”?答曰:菩萨即“大乘,佛即‘最
上乘’”。问曰:菩萨即“大乘”,佛即“最上乘”。问曰:“大乘”“最上乘”,有
何差别?答曰:言“大乘”者,如菩萨行檀波罗蜜,观三事体空,乃至六波罗蜜,亦复
如是,故名“大乘”。“最上乘”者,但见本自性空寂,即知三事本来自性空,更不复
起观。乃至亦度亦然,是名“最上乘”。又问:若无缘起,云何得知?答:本空寂体上,自
有般若智能知,不假缘起。若立缘起,即有次第。
//目标决定一切,阶级只为人心
志德法师问:禅师,今教众生,唯令顿悟,何故不从小乘而引渐修?未有升九层之台不由
阶渐而登者也。答曰:只恐畏所登者不是九层之台,恐畏漫登者土堆胡冢。若是实九层
之台,此即顿悟义也。
//大乘, 小乘, 仁者自生分别
齐寺主问曰:云何是大...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体光老和尚开示大乘小乘
体光老和尚开示
什么是大乘?什么是小乘呢?
治心是大乘,治身是小乘,为人是大乘,为己是小乘,大乘是理,小乘是事!有的说,
小乘还好修些,那不是的。大乘起心动念就犯戒,你守不住是你守不住啊,释迦牟尼制
这个戒,说这个法,娑婆世界只要有一个人能守就要说,你虽然是守不住,你尽量的多
守一些嘛!戒有开、遮、持、犯,古代那些国王都受菩萨戒,他要杀人打仗,那是国政
当伐,不算犯戒。《华严经》上,天王都是果位的菩萨,玉皇大帝,他经过三千诸佛,
他是请法主,释迦牟尼佛出世,他请佛说法,弥勒下生,还是他请佛说法。帝释天王,
他有八万四千老婆,他跟八万四千老婆行淫,化八万四千身,他是满眷属的愿,他没有
这个染心哪!他也算是行菩萨道。
出家人要知道,人生在世,就跟看戏一样,皇帝出来了,人家喊万岁,你看他是不
是真的?那些犯法的从戏台里拉出来,把他杀了,你说他是真的吗?佛法学了一大肚皮
,贪、嗔、痴来了,还是没有办法,被人间的这一切五欲所约束,那你学那些有什么用
啊?古人说:绝学无为闲道人。佛法就是世间法,在世间不染世间法,这就是佛法,你
们仔细考虑考虑,是不是这个样子?我跟你们说,说的就是这个,没有...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38
lol,都less了,还没贬义?
本来小乘是主流,也不叫自己小乘,人家是来自于上座部。大乘是来自于大众部。大乘
成主流以后,利用话语权把人家搞成小的,less的了。现在小乘佛教是不自称小乘佛教
,而是自称上座部佛教的。
f****i
发帖数: 9419
39
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最大的不同是对佛的定义以及修行的理念上,小乘是不承认释迦摩
尼之外的佛的,释迦摩尼是唯一的最高领袖。大乘佛教显然在宣传的理念上更容易传播
,宣称众生皆由佛性。所谓三世佛,三界佛等等各种佛都出现了。另外小乘修行主要修
自身,不渡众生,大乘佛教的经义则是普度众生。至于其他的所谓差异显然无所谓了,
谁高谁低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小乘佛教的大师很多的道理我认为不比大乘佛教差。
j********p
发帖数: 9680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佛大小乘多么和谐
你解释解释后半段?
------------------------------
发信人: withoutacar (我决定好好说话了。),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我佛大小乘多么和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30 18:17:01 2014, 美东)
小乘佛教一般把释迦牟尼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
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小乘自度就好了,大乘不仅
自度而且还要度人。所以小乘不关心别人怎么说,大乘就受不了了,要逼迫别人信,除
非你信上帝。
s*****e
发帖数: 16824
41
禅宗讲明心见性,讲顿悟,密宗则重视各种修炼秘法,虽然说理论上是殊途同归,但是
密宗其实跟邪教没多大区别。禅宗我感觉是最接近释迦摩尼原义的,而且即使不信佛,
也可以拿来当心理治疗方法用。大乘佛教讲的是普度众生,小乘则主要讲自我解脱。密
宗是大乘和小乘的混合体,偏向于小乘。禅宗虽然算大乘,但其实也是小乘。净土宗之
类的才是标准的大乘。
b*****l
发帖数: 3821
42
哪有什么小乘,大乘, 只有一乘.
对一般人, 随便臧丕自己达不到的大小乘,
先把分别心生出来了.
W****i
发帖数: 565
43

我 & 心 & 缘起. 都可指上面事.
小乘并不会离事实, 离世间法而除排, 有我有你(你亦
即你之 "我")的此事实幻性存在.
Runsun也知小乘及他自己, 都并不反对七识, 是五蕴生
灭所产生的错觉, 而大乘之7识, 本又就是指五蕴生灭
所产生的错觉. 真有既产生错觉, 又怎能说不存在7识此
错觉特性呢.
runsun只不过是在满心攻击之下, 来来去去一招, 就是
你说世俗谛时, 他借跑了去胜义谛而强说那是没的你
错了, 你说胜义谛时, 他就借跑了去世俗谛而强说那
是有的你错了. 呵呵.
小乘并不会离事实, 而除排我 "心" 正修观, 及我能解脱,
和那 "心" , 那 "解脱" 的, 他自主去做, 去解脱, 解脱又
非成石头无知, 故这摆\明他有识, 及他之识非与1-7识
同, 故为强调他非木石的此特性故, 立名为之八识.
你不妨和runsun他 "精细" 谈一下, 小乘的解脱涅盘, 是
何境况. 呵呵.
A****a
发帖数: 274
44
不错,分析得基本正确,也抓到了问题的核心
原始佛法是绝对没有一切唯心造,万法唯识这种近似于神创的理论的。
原始佛法不承认任何可以创造万事万物的本体概念,不管这个概念是人格的,实体的上
帝,还是非人格的,无实体的真如或者八识。
而大乘佛法(唯识和如来藏真如体系)则是佛陀入灭将近千年后发展起来的,它本身是
融合了印度教的梵我思想,再次提出了类似于梵的概念。而且越到后期越接近于梵,直
到最后被印度教给彻底吸收了。
大乘佛法刚开始说万法唯识,后来又发展成真如生万法,一切唯心造,在这些理论支撑
下,佛土,极乐世界就有了理论基础,因为一切唯心造,所以解脱者绝对可以造个佛土
给人住,整个世界,宇宙那都是真如心造出来的。大乘的解脱者,变成了几乎万能的人
,它可以创造任何,因为它证真如性,懂得创造的机制,所以waichi不断强调转物,不
断强调突破物质限制。这些东西看起来很有吸引力。而以出离轮回为根本,以涅槃为取
向的原始佛法,也就是大乘污蔑的小乘佛法(小乘在印度是很粗俗的恶语,指低劣的意
思)则受到大乘的歧视,斥责为焦芽败种,甚至在梵网经菩萨戒里有一条就是不能阅读
小乘佛经的戒律。也有绝不证小乘果位的
o*****s
发帖数: 193
45
小乘和大乘的区别
选择字号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
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
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
世观念很浓的人,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的小乘;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
的听众,便是菩萨大乘。
事实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十善
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综合五戒十善,称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法修行而得解
脱生死的,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称为解脱道;菩萨
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
综合。
仅在人天道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证了解脱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圣人
,因他们只顾自己乘著佛法而解脱,不愿回头过来救度其他的众生,所以称为小乘。菩
萨是上求无上佛道而自己解脱生死,下化无量众生同离生死苦海,所以称为大乘。
从佛教的分布来说,通常说北传的梵文系佛教──以中国为中心而至日本、韩国、
蒙、藏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南传的巴利文系佛教──以锡兰为
b**d
发帖数: 7644
46
对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之说,就内教四大宗派亦有所不同,此处故应先分小乘大乘的观
点来说明之,先说小乘观点,后说大乘观点。
先说小乘观点时,此小乘中说一切有部、经部皆是承许涅槃是无为法中的择灭无为
所摄,此无差别,而其差别就在于,说一切有部主张涅槃是非遮,而经部则主张涅槃是
无遮。
然事实上说一切有部说遮法皆是非遮,故于说一切有部中不许有无遮之说。
而经部则是主张遮法中有非遮和无遮二种,此二种遮之名数同大乘所说;经部说非
遮和无遮之差别在于,直接遮掉其法时是否还能不能从其法中直接引出,或间接引出,
或有机会引出立和遮上,来区分非遮和无遮的差别,如非遮在直接遮掉其法时尚能引出
其法中的遮或立的;而无遮则不然,无遮在直接遮掉其法时不能引出其法中的遮或立,
有机会引出也没有的,故非遮和无遮有此差别,
譬如说:“天授肥者白天不吃饭”之此声是为非遮,而“婆罗门不饮酒”之此声是
为无遮。
如说:“天授肥者白昼不吃饭。”是由于说其声从亲排除自之所遮词中疏引出余法
非遮和立随一之遮。由于讲说:“天授肥者白昼不吃饭”之此声从亲排除其之所遮白昼
吃饭中疏引出夜间吃饭,而
b*****l
发帖数: 3821
47
http://www.dizang.org/dzfm/sd8.htm
有些大乘学者,常公开宣扬他的大乘:说自己是大乘派;只有大乘经可听,大乘法
才可学;声闻、独觉乘都是小乘法,都不要修学。换言之,这是执大谤小。一般人的想
法,大乘比小乘好,那么学大乘不学小乘,专弘大乘不弘小乘,又有什么错误呢?这错
误可大了!如《十轮经》卷六说:“唱如是言,我是大乘,是大乘党,唯乐听习受持大
乘,不乐声闻、独觉乘法。”又说:“说者听者,俱获大罪,陷断灭边,坠颠狂想,执
无因论。如是众等所有过失,皆由未学声闻乘法、独觉乘法,先求听习微妙甚深大乘正
法。”如有这种执大谤小的偏见,佛为大众说,这是犯重罪的;听这种人说法,也会犯
重罪。主要的有三种过失:①起断灭见;②起颠狂想;③执无因论。所以太虚大师的判
摄一切佛法,建立五乘共法,三乘共法,才说大乘不共法。若无五乘、三乘共法,不共
大乘法就没有根基。所以西藏佛教,自宗喀巴大师,以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而
总摄一切佛法,佛法能一直发扬光大,传到青海、蒙古及东北等地。这都与地藏法门相
合。若不学小乘而修学大乘,自行教他,自己与佛教,都要走入岔道了!例如大乘经说
p*****n
发帖数: 1415
48
大乘佛法像狮子,小乘佛法像狗!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521468&extra=page%3D7
大乘佛法像狮子,小乘佛法像狗!
如果有人向一头狮子和一条狗各投掷一条棍子,狮子的攻击会指向投掷棍子的人
,而狗只会对那条棍子狂吠不已,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根本区别也类似于此,大乘佛
法关注的重点在于烦恼(棍子)产生的根本原因(投掷棍子的人),而小乘佛法关注的
重点在烦恼本身(棍子)!
忘了是谁最早这么说的了!
a*******a
发帖数: 747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粗略地说说大乘和小乘
不常来这个版,偶尔来一下常常撞见一些让人心惊肉跳的骂人帖,觉得跟这个版的
主旨很不相符。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有些人把所谓大小乘做了本质主义的解释,好像两
千多年来,这两个乘都不曾发展变化过。我最近读了一些书,跟大家念叨念叨,也许会
有一些帮助。(本文中的“小乘”指的的是产生在大乘以前的主流佛教,仅仅为了方便
用此词指代。)
中国的佛教自称“大乘”,中文佛经中有很多对“小乘”的批判。但我们必须知道
这只是一面之词,如果我们把这一面之词当真理或事实,肯定有偏颇。比如说,很多人
以为“菩萨”是大乘才有的,其实在上座部的经典(也就是巴利文佛典)里,“菩萨”
一词出现了无数次。更有一部Buddhavamsa,“佛史”,讲述了释迦之前的24个过去佛,
在前世给作为“菩萨”的释迦受记(prediction)的故事。这听上去就有一点大乘的味
道了。再比如,大乘说小乘不懂得慈悲,只自己修行,如果看看巴利经文,有很多讲如
何传教和慈悲的。关于“空”,巴利经典中最早的文本Suttanipata的最后两个vaga很
有些中观的味道,majjhima nikaya(中阿含)的第一篇不是也告诉我们不要执
r****n
发帖数: 8253
50
你先不要急于总结大小乘问题,因为你了解的真的还太少。
最起码的你先需要搞清楚部派佛教,中观,唯识,如来藏这些主要思想体系内容是什么
,又是怎么逐步发展出来的,还有当初大小乘争论,都是在围绕一些什么在争论,为什
么会产生那些争论。
如果没有一定的佛教历史知识,包括没有一定的实修经验为基础,对于大小乘问题是不
可能了解本质的。
大小乘问题,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