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山陕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
b*********g
发帖数: 1172
1
曲调优美,唱得动听.还有女角真是说得好听极了,最能表达感情了!而且历史悠久有文化.
真是很难理解为何那没有几年历史的破京剧能大行其道.
且看各剧种的历史年头.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由文学、音乐、
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
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比较
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
、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
开始盛行。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隋,表演载歌载舞,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代表作《十
五贯》《红霞》等。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
。1942年以袁雪芬为代表的越剧女演员对越剧的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与昆
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代表作《红楼梦》《梁山...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
放狗搜了一个来:
http://www.hawh.cn/html/20090205/106911.html
少林僧兵抗倭事迹考
[作者:程大力/何伟琪] [2009-02-05]
少林武术如果和其它许多武术流派一样,如果一直仅是在下层民间流传,很可能长
时期会默默无闻,不会留下什么文字记载,而绝对不会有后来那样的声名,也绝对不会
“寺以武显”、“武以寺名”。但“执干戈以卫社稷”是士人的最高责任,“修、齐、
治、平”是士人的最高理想,和尚也好,武术也好,一旦同样进入了这个层面,自当刮
目相看,另当别论。明清之际的大儒顾炎武在评价僧兵抗倭时,所说的“嗟乎!能执干
戈以捍疆场,则不得以其髡徒而外之矣”这句话,便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倭寇入侵之初,中国军队连战连败,少林僧兵出马,首次战胜倭寇,使我军民重新
振作,所以时人郑若曾便说:“其安中国之神气,功岂小哉?”①少林僧兵在明代的征
战活动,特别是参加抗倭战争,屡建殊勋,为少林寺、少林僧兵、少林武术赢得了巨大
的名声。这是少林武术史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少林武术真正发展和显扬的重要契机。
一、明代僧兵抗倭事实
嘉靖时,明王朝海防松弛,沿海卫... 阅读全帖
f*******m
发帖数: 5008
3
如本帖最后所言:本来只是想列个个人吃面经验小结,后来发现误入了无底大坑。本文
只能秉着经验主义吃过才算的态度,列天下面食九牛一毛,不免挂一漏万,姑且如此吧。
另外曾经提醒我还有多少种面的诸位同学对此文亦有贡献。
请勿转帖,以免我到别处贻笑大方。
说饮食,塞北江南各有看家绝技百宝囊。宁夏不会去抢苏州的虾爆鳝,山东不会去和四
川斗火锅。但说面,那真是华夏大一统,比汉语拼音还要深入人心,直抵肠胃。五湖四
海、天南地北、碧落黄泉、大学宿舍,火车卧铺、随便一扯,各家都有镇山之宝的一碗
面。西红柿葱花蛋,白水煮滴香油,拌油加醋,炸酱打卤,过桥浇头,宽汤免青,下虾
丸,和鸡蛋,油炒后煮,生冷银丝,一碗中国面的花样,可以写一百本百科全书去。
面条初称汤饼。五石散的始祖爷美少年何晏皮肤雪白,曹丕以为他敷了粉,大热天请他
吃热汤饼,指望他出汗把妆划花了——这一招如今也可以推广,比如你想看某姑娘妆下
真面目又没机会和她百年修得共枕眠一起床头吃早饭,那就只好夏天约游泳或者吃热汤
面。南北朝时已经有“搓”和“揪”的面了。《水浒》里山东好汉吃酒和肉,偶尔让店
家打饼,或直接下面来吃了。《金瓶梅》里有猪肉做卤来下水... 阅读全帖
j****e
发帖数: 12067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qu 讨论区 】
发信人: ilmioben (ilmioben), 信区: OnStage
标 题: 花雅之争: 昆曲京剧发展史上的一段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2 20:29:07 2010, 美东)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一——“花雅之争”
楔子
乾隆帝在位60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
相对稳定,在此时期里,京城(今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缤纷。朝廷于内廷中专设“南
府”主管宫中演出事宜,演员多是太监担任,是为“内学”,相对的也有一些民间艺人
隶属于南府,即为“外学”。
“花雅之分”
当时宫中的演出,在戏曲唱腔上只用昆曲和“弋阳腔”在北京流传变化发展出的“京腔
”,而演出的不外是《月令承应》、《法官雅奏》、《劝善金科》、《鼎峙春秋》、《
忠义璇图》等剧目。此类整本大戏一般分为十本,每本24出,前后得十天演出时间(其
实就是时下的连续剧),且多为御用文人执笔,是盛世宫廷不可或缺的点缀,其内容大
多“取其荒幻不经,无所触忌,且可凭空点缀,排引多人,离奇变诡作大观也(清,赵
翼《檐曝杂记》“大...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4466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iqu 讨论区 】
发信人: ilmioben (ilmioben), 信区: OnStage
标 题: 花雅之争: 昆曲京剧发展史上的一段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2 20:29:07 2010, 美东)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一——“花雅之争”
楔子
乾隆帝在位60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
相对稳定,在此时期里,京城(今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缤纷。朝廷于内廷中专设“南
府”主管宫中演出事宜,演员多是太监担任,是为“内学”,相对的也有一些民间艺人
隶属于南府,即为“外学”。
“花雅之分”
当时宫中的演出,在戏曲唱腔上只用昆曲和“弋阳腔”在北京流传变化发展出的“京腔
”,而演出的不外是《月令承应》、《法官雅奏》、《劝善金科》、《鼎峙春秋》、《
忠义璇图》等剧目。此类整本大戏一般分为十本,每本24出,前后得十天演出时间(其
实就是时下的连续剧),且多为御用文人执笔,是盛世宫廷不可或缺的点缀,其内容大
多“取其荒幻不经,无所触忌,且可凭空点缀,排引多人,离奇变诡作大观也(清,赵
翼《檐曝杂记》“大...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6
☆─────────────────────────────────────☆
SweetJan08 (Jan) 于 (Sat Apr 30 00:33:31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ilmioben (ilmioben), 信区: OnStage
标 题: 花雅之争: 昆曲京剧发展史上的一段故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Nov 22 20:29:07 2010, 美东)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一——“花雅之争”
楔子
乾隆帝在位60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
相对稳定,在此时期里,京城(今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缤纷。朝廷于内廷中专设“南
府”主管宫中演出事宜,演员多是太监担任,是为“内学”,相对的也有一些民间艺人
隶属于南府,即为“外学”。
“花雅之分”
当时宫中的演出,在戏曲唱腔上只用昆曲和“弋阳腔”在北京流传变化发展出的“京腔
”,而演出的不外是《月令承应》、《法官雅奏》、《劝善金科》、《鼎峙春秋》、《
忠义璇图》等剧目。此类整本大戏一般分为十本,每本24出,前后得十天演出时间(其
实就是时下的连续剧...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7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一——“花雅之争”
楔子
乾隆帝在位60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
相对稳定,在此时期里,京城(今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缤纷。朝廷于内廷中专设“南
府”主管宫中演出事宜,演员多是太监担任,是为“内学”,相对的也有一些民间艺人
隶属于南府,即为“外学”。
“花雅之分”
当时宫中的演出,在戏曲唱腔上只用昆曲和“弋阳腔”在北京流传变化发展出的“京腔
”,而演出的不外是《月令承应》、《法官雅奏》、《劝善金科》、《鼎峙春秋》、《
忠义璇图》等剧目。此类整本大戏一般分为十本,每本24出,前后得十天演出时间(其
实就是时下的连续剧),且多为御用文人执笔,是盛世宫廷不可或缺的点缀,其内容大
多“取其荒幻不经,无所触忌,且可凭空点缀,排引多人,离奇变诡作大观也(清,赵
翼《檐曝杂记》“大戏”) ”。这一切刺激了戏台建筑、舞台机关布景、灯彩的发展
,规范了人物的服饰装扮,对民间演出不无影响。演出形式则是生旦排场以昆曲为主,
热闹排场则用京腔。
但是,康熙年间就已经在各地蓬勃兴起的地方唱腔,逐渐以星火燎原之势,开始发起对
昆曲和京腔在京中剧坛领袖地...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38
8
清代戏曲发展简史三部曲其一——“花雅之争”
楔子
乾隆帝在位60年间,中国进入了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工商业高度发达,社会
相对稳定,在此时期里,京城(今北京)的演剧活动日益缤纷。朝廷于内廷中专设“南
府”主管宫中演出事宜,演员多是太监担任,是为“内学”,相对的也有一些民间艺人
隶属于南府,即为“外学”。
“花雅之分”
当时宫中的演出,在戏曲唱腔上只用昆曲和“弋阳腔”在北京流传变化发展出的“京腔
”,而演出的不外是《月令承应》、《法官雅奏》、《劝善金科》、《鼎峙春秋》、《
忠义璇图》等剧目。此类整本大戏一般分为十本,每本24出,前后得十天演出时间(其
实就是时下的连续剧),且多为御用文人执笔,是盛世宫廷不可或缺的点缀,其内容大
多“取其荒幻不经,无所触忌,且可凭空点缀,排引多人,离奇变诡作大观也(清,赵
翼《檐曝杂记》“大戏”) ”。这一切刺激了戏台建筑、舞台机关布景、灯彩的发展
,规范了人物的服饰装扮,对民间演出不无影响。演出形式则是生旦排场以昆曲为主,
热闹排场则用京腔。
但是,康熙年间就已经在各地蓬勃兴起的地方唱腔,逐渐以星火燎原之势,开始发起对
昆曲和京腔在京中剧坛领袖地...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18251
9
来自主题: Hebei版 - 河北梆子艺术在河北(上)
河北梆子是惟一冠有“河北”二字的地方剧种,是我国戏曲
艺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其高亢、激越、慷慨、悲壮的演唱特色,
深受燕赵儿女的喜爱。因此,河北梆子被河北人民亲切地称为
“家乡戏”,或称之为“省剧”。
“家乡戏”溯源
河北梆子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蜕变而成,形成于道光年间
(1821—1850年)。山陕梆子流入河北的历史较久,在清代的有
关记载中,有的称秦腔、有的称乱弹,有的称西部,有的称弋阳
梆子。山陕梆子流入河北后,在长期的演出过程中,为了赢得当
地群众的喜爱,根据当地群众的语言习惯、情趣、爱好等,在艺
术上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创造。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与七十年代之
交,省内已出现许多班社。随着班社的大量产生和大批优秀演员
的涌现,河北梆子遂于清代同治、光绪之交开始呈现繁荣昌盛景
象,这也是它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发展高潮。进入光绪年间后,河
北梆子科班和戏班如雨后春笋,几乎遍布河北各地。班社的大量
产生,使河北梆子在河北农村成为无可抗衡的剧种。进入20世纪
三十年代,河北梆子走向衰落,首先始于北平(今北京)、天津、
上海等大城市,而后波及到中小城市,但在农村衰落的速度较慢。
到四十年代末,河北梆
a******9
发帖数: 20431
10
2005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研究室副教授边建超、研究生郝卫国等人,对出
自洪洞的跰甲传说,做了遗传学方面的考察和研究。结果发现,从山陕经豫苏浙到赣闽
,瓣状甲的分布呈递减趋势。这表明,瓣状甲的分布在一定区域里,的确与山西移民有
关。
基于这些调查和统计数据,郝卫国得出一个阶段性和地域性的结论,“瓣状甲频率以山
西为起点向东南方向呈递减趋势。”郝卫国的这一结论,与历史上发生过的移民史实相
吻合,那就是,就当年的移民区来看,从山陕,经中原,越往东南,移民区就越少。因
此,郝卫国认为“根据山西一带的移民情况和民间传说。我们推测瓣状甲可能起源于山
西……并随移民向全国各地扩散。”
C*I
发帖数: 4736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山西人是不是很厉害?
晋商干的是苦活,小买卖。中国三大商帮,也就是山陕商帮,江浙商帮,湖广商帮各有
特点。
其中,江浙商帮大气, 湖广商帮高远,山陕商帮勤劳。 这大概就象你说的是地域特点
造成的。
i******n
发帖数: 538
12
楔子
书接上回,正当“花雅之争”在京城愈演愈烈之际,全国范围内,“乱弹”诸腔也如火
如荼地四处流传,彼此相互竞争、交流。
其中,自康熙至道光时期逐渐形成规模,影响最广的“梆子腔”、“皮黄腔”与“弦索
腔”三个声腔体系至此已形成多个较为完备的戏曲剧种,戏曲剧种的繁盛达到了空前的
程度。这其中的原因,不外有二。
其一,地方声腔剧种的发展,与广大农民市民阶层的喜爱是分不开的,“乱弹”表演的
内容多取材于列国、三国、隋唐、水浒等为民间百姓所熟悉的小说故事、传说神话,但
表演上却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所谓“上慢忠义(指三国),下诱强梁(指水浒)”,“
事涉明季及关系南宋、金朝故事,扮演失当(《乾隆朝禁毁戏曲曲目考》”,颇流露出
民众的心声。与民众相通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寄托,使“乱弹”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其二,随着工商业的发达,各地商业区的频繁往来以及城市对娱乐需求的不断增加,既
促进了“乱弹”诸腔的交流融合,又刺激了艺术水平的提高。使得表演艺术占据了舞台
的中心。
“梆子腔”
明末清初之际,在山西、陕西地区,梆子腔已初具雏形。玉霜簃藏明万历钞本的《钵中
莲》“补锅”一出中,就有“西秦腔二犯”的曲调,... 阅读全帖
m*****s
发帖数: 3375
13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晚明 第一百一十一章 文渊阁
【晚明】最近十章更新连载贴:
☆:http://tieba.baidu.com/p/2073922655
【晚明】起点传送门:
☆: http://www.qidian.com/Book/2430034.aspx
为柯山梦求月票、推荐票、收藏、点击 各种给力!
——————————————————————————————
京师文渊阁,大明内阁办事的地方,文官心目中的追求的最高殿堂。大明虽然没有宰
相,但首辅权重之时比原来的宰相还牛,连皇帝用多少银子娶哪个老婆睡哪个妃子立哪
个太子都要去多几句嘴,皇帝的中旨觉得不妥当的,直接封还,大明的皇帝虽然能偷懒
,但一个个过得可怜兮兮,还得是后面我大清的酋长舒坦,搞个军机处充当酋长打手,
酋长说啥没人敢放个屁,纪晓岚那样的也只在电视里面存在,真实的纪晓岚被乾隆骂作
如养一狗。
崇祯即位后已经换了不少阁臣,天下乱象丛生,一些官员开始畏于承担责任。现在的
情况是能当阁老的很多不愿继续当,不能当的挤破头想进来。崇祯四年钱祥坤、孙凤和
、何如宠先后以老病反复请辞,崇祯驳回几次后终于还是让他们走了,唯一就是孙承宗
一年申请了六七次退休,皇帝次次驳回。
今日... 阅读全帖
L****g
发帖数: 155
14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第十七章
颜东《时空风云》
第十七章
燕王在白沟河大战中俘获了明军六万将士,这六万人中有一大半
是山陕川黔的兵马,这
四省的二十万大军是刚调到前线的,没经过北平战败那一幕,领军的
将领气盛,不似新败之
军如惊弓之鸟,所以他们退得慢了些,这才被燕兵合围俘虏。燕王对
他们好言安慰,愿意留
下的就分散编入各军中,愿意回驻所的听其自便,还发给路费,众军
咸感燕王恩德,又加上
对朝廷的军事实力失去了信心,竟有五万余人同意留下,这样,燕王
的军力虽然减少了两万
人,但骑兵的数量却增加了两万,达到十万人,这是因为有山陕骑兵
的加入和缴获了大批官
军的战马。
燕王留一万人驻守雄县,又派人飞马向北平告捷并催粮饷,然后
便率军二十二万直奔德
州。然而,当燕王大军于五月九日抵达德州城下时,却发现德州已变
成一座空城,李景隆已
于两日前率领十几万败军逃往济南,留下城中堆积如山的辎重,尽为
燕军所得。
燕王在德州城只驻留了三日,留下五千军马驻守,带着大批的物
资兵进济南,沿途州、
府、县不是毫无抵抗地投降,就是稍作抵抗即被击溃,尤其是武将们
投降者甚众,燕王平白
得了两万军马。五月十六日,燕王率师攻抵济南城下。
在行军途
i*n
发帖数: 42
15
唉,基本上是饿死人的家就说是饿死了三千万肯定有,估计是按自己身边的比例推算的
。没饿死人的家就绝对不相信饿死有过千万,其实谁的也没有什么确切的道理。
我也不知道饿死多少人,给个自家报告吧。姥姥姥爷老家是山陕一带的,俩人家没有饿
死的,也没听说过有认识的老乡谁家饿死了。爷爷奶奶家在农村认识的老乡中也没有饿
死的,生不了孩子的,河北内蒙一带。所以跟版上某些没饿死人的家一样,四老不相信
饿死三千万。个体案例,数据供参考,没政治倾向。
d******a
发帖数: 32122
16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豫西,土匪蜂起,历经演变,还生出了镇嵩军这个时代畸形儿。
趟将是豫西土匪对自己的称谓,所谓“趟”指趟水过河,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混一日
是一日的意思。“趟”字过去是左足右堂,可惜后来简化字把这个形意俱嘉的字统统简
化为“趟”了。土匪自己封自己为趟将,当地老百姓可没那么客气,无论你是“大将军
”也好,“大都督”也罢,一律称其为“杆”,闹土匪就是“起杆”,土匪老大就是“
大架杆”,二头目就是“二架杆”。这个杆字是平声发音,这样才是标准的读法,如同
猪肝的肝字发音。杆在汉语中为旗杆之意,推究它怎么成了豫鲁皖一带土匪的代名词是
件很困难的事情,大嘴猜测与捻军有关,捻军有总坛分坛,分坛下有杆,这是其最基层
的组织。或许这架杆、起杆之词就如此演变而来。安徽的土匪没什么名堂,没山没水,
顶多也就是出几个蟊贼;山东的海匪厉害,可离我的话题太远,那都是吃海鲜的,与我
说的捞野味的不同。但山东的杆们也猛,敢抢津浦路的火车,还有刘黑七流窜华北,与
豫西杆有一拼。其实刘黑七那套是从捻军、白朗那里学来的,白朗打着反袁世凯的旗号
,历史方家把他列为一个绿林义士,大嘴嘴大,不敢胡说,尽管心里不乐...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揭露大饥荒的第一炮: 南方人物周刊1959-1961年的大饥荒记忆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5 16:26:55 2012, 美东)
几乎是全国性的连续四年的大旱
表1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干旱时段、地区和降水距平 [4]
年 代 月(旬) 地 区 负 距 平 % 干旱种类评 估



八 1~5 云南西部 40~80 重旱
3~5 云南大部、川黔南部、两广大部、福建南部 30~85 部分重旱
5~8 黑龙江中部、吉林大部、辽宁西部和中部 30~60 部分重旱
6~7 长江下游地区 50~85 同上
6~9 湖南东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 35~70 同上



九 3~5 黄河上游大部分及河北北部、内蒙大部、辽宁南部 25~50 旱
4~5 黑...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4923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女娲遗骨找到了。---6200年前。
山陕新旧石器时期的遗存还是很多的,为了国家拨款,无所不用其极。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3
f****m
发帖数: 7469
19
主力被打散,在北京又不得人心。要兵无兵,万一被围,只有等死。退回山陕集兵是唯
一的选择。李闯部组织松散,战力低下,也就欺负欺负左良玉土匪兵和关宁豆腐军。
T******n
发帖数: 2612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敦煌也是受了希腊的影响的
分清山陕会死?
分清相貌和雕刻技法会死?
恋足癖
j****n
发帖数: 7636
21
这不正说明辫子军强吗?
农民军不知道为啥一下子就嘣了,照说李闯在山陕,襄阳,西北三边应该还是有些精兵
的。大细菌败的就更希奇了,竟然一下子就被斩首了!
所以辫子强不错,不过运气也是不一般的好。归根结底还是汉人太滥。要是后来几个叛
变的象郑成功,李定国一样不投降的话,不用打胜仗,辫子也统一不了天下。
f*******l
发帖数: 1239
22

古代讲究,天下强兵,莫过于幽燕山陕
湘淮兵强已经慢慢不算冷兵器时代了
K*****2
发帖数: 9308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朝为什么有总督?
明朝有总督啊
最后为了剿匪还搞出了个五省总督,“河南山陕川湖总督”
h******i
发帖数: 21077
2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杨松林《总要有人说出真相》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16 18:41:25 2016, 美东)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杨松林《总要有人说出真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16 18:41:00 2016, 美东)
这本书只有三十几块钱,就其大量的内容来说,便宜得很。
里面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49年—1985年人口数字。
开头讲了为什么写这本书。一年死几百万人对于20世纪中期以前的中国来说是家常便饭
,死几千万就是大事件了,这就像蚊子吸一口血和砍掉大腿从动脉里往外喷血的区别,
所以,究竟是饿死三千万还是三百万,是值得深究的。
第二编指出了实际情况。第一,大部分消失的人口,都只是统计档案上的人口变动(因
为当时中国才真正开始做人口统计,一个乡镇可能就只有一个户口本,上面写个数就完
事,连个具体...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24964
25
指甲分瓣只表明很有可能是山陕移民后代,未必是纯种汉族
因为山西是北方历史上混血混的最乱的
M******8
发帖数: 10589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红太阳下的罂粟花——1940年代边区鸦片经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ug 3 22:24:06 2013, 美东)
高龙
今年春天,笔者来到了延安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如果不是因为其在大生产
运动中的特殊地位,这几乎是一个平淡无奇的陕北小镇。
周边是黄土高原的群山,山下是窑洞,以及一些新盖的房屋。建筑群沿着一条沟向
两边延伸。一条崭新的水泥马路穿过小镇。偶尔会有零散的旅客驾车前来,在眺望远处
的水稻田后远去。早春季节,远处山上的森林还没有长出叶子。小镇前方大片的水稻田
还未种植,上面是去年收割后剩下的干草。数十年前,这里还是延安的一片原始森林,
有野猪、野羊等出没。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荒后,森林消失,变成了田野。
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是南泥湾的中心。里面的文物和资料详细讲述了八路军三五九
旅在上世纪40年代大生产运动的历史。但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实,整个展览只字未提。
这就是三五九旅开荒后的田野上,曾种植了大量鸦片。
回顾上世...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8210
27
你以为毛子都是吃面喝开水的? 毛子对中国熟悉得很。根本就不会沿山西-陕西-四川
一线推进。而是先会用导弹敲掉“山陕川”一线的一些基地,和全国所有的大小机场,
然后才沿着华北平原向南推进,并配合海军一个一个敲掉你的岸基基地。不出一个月,
大体就山河破碎,上山打游击了。
至于什么阿富汗呀啥的,毛子没有下功夫。真下功夫日不翻阿富汗就没有天理了。
f****e
发帖数: 679
2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杭州新建的大清真寺
建议你wiki一下同治回乱,当时西北的回回屠杀了多少无辜中国人?如果不是左宗棠,
中国的西部边境就是黄河,还是山陕之间的黄河,不是陕甘之间的
d*******3
发帖数: 8598
2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各位鲁男,来看看封侯的要求
“有些旧式文人,叫嚷着司法独立。我们不去理他们。
为什么?因为我们根本不承认,司法有独立的可能和价值。
所谓司法独立,其实包括两点,即立法权的独立,和执法权的独立。
也就是这两点,其实都是根植于某一制度下的统治阶层的特殊利益。
在资本主义社会,司法独立的基础,是承认资本的私人所有属性,以及资本本身的不可
剥夺性。
这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司法体系中,着重强调保护私有财产的主要原因。
在我们看来,这是司法体现资本意志的直接形式,是最典型的‘司法不独立’。
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司法体现的就剥夺资本私人属性的意志,是强制
排出资本自主性的阶级利益体现。
因此,基于所谓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性的所谓司法独立,恰恰是我们要彻底否定和强烈批
判的。
同志们可以自豪地大声说出来:
司法,永远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永远不可能独立!”
——谢觉哉,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部长,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原中华人民共和国
最高法院院长,1962年3月《答年轻同志们的几点疑问》
“今日能有机会,在诸位贤达面前畅言,我本人,是十分激动和欣喜的。
在台湾时,我没有机会认识如此之多的社会贤达,因为那里弥漫着封闭的政治气息。...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30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薄熙来是东北人吗?

你山陕不分,呆湾人吧
d*b
发帖数: 4453
31
你要相信上海人,浙江人,江苏人,山西人,广东人,都有解决自己吃饭的能力! 你
应当有理由相信,就凭中粮那一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傻逼老婆,王孙公子,千金二奶们
不会比江浙商帮,山陕商帮,以及徽商,湖广商帮聪明能干!
再说了,饿死3000万人的事,就是共产党搞出来的! 北京哪些傻逼们解决中国人吃饭
问题的能力,一点不比青海的老农民高明多少。
d*b
发帖数: 4184
32
红太阳下的罂粟花:1940年代边区鸦片经济
http://zhenhua.163.com/13/0718/15/9430NBMO000464MI_all.html
鸦片种植
鸦片在上世纪40年代能充当中共延安政权“救世主”的角色,并不是一种突兀的历史现
象和天才的经济设想,而是有其历史延续性。
鸦片作为商品有几大特征:运输方便,价格高,市场广泛,山陕一带适合种植。此外还
有关键的一点,鸦片是民国一种普遍流行的硬通货。《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提到,
有的红军战士回忆说,他们曾用鸦片当作货币去购买生活必需品。当时在贵州,鸦片通
常代替货币流通。张国焘的军队没收地主财产时也没收鸦片,用来购买给养。
1941年,中共下达种植令,辖区农民每户栽种五至十亩鸦片。对外销售,对内禁烟,是
中共发展鸦片经济的方针。1941年底边区成立禁烟督察局,后改为禁烟督察处。据《延
安日记》记载,任弼时被任命为“鸦片问题专员”。
1943年9月22日的《延安日记》记载了中共高层对鸦片经济的决策过程,“政治局讨论
了经济困难问题,找出了一个相当别出心裁的办法。政治局批准,加强发展‘公营的鸦
片生产与贸易’。同时决定,... 阅读全帖
x******h
发帖数: 13678
33
喔,lz是不是日了狗了,那只有山陕豫一代可以自称炎黄后代,福建不是更扯连夷都算
不上吧
z**********e
发帖数: 22064
34
http://bbs.voc.com.cn/topic-6444968-1-1.html
作者: 姜太公的小岛 时间: 2015-3-18 15:01
王克明:可以给上山下乡运动盖棺了
王克明:知青,农业文明的亲历者
史铁生说,他想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使知识青年记住了插队的日子。在他,插队的
日子是“无边的黄土连着天”,“深褐色的犁迹在走”,“歌声吹散开在高原上”,“
他们还在窑里睡着懒觉”……史铁生所记,是黄土高原、传统农业、山间窑洞、古老民
歌,是插队在陕北的北京知青,对一段往日经历的苦苦感受,对一种古老文明的深深记
忆。在那种文明里,知青曾经的生活方式,或与之融洽,或形成反差,苦心劳骨,饿体
乏身,动心忍性,增益不能,刻写了独特的上山下乡时代印记。
今天,当文明发生变迁的时候,我们在回首间已经看清,那是传统农业文明的一个
时代印记。
黄土高原已不是老知青的熟悉故地
三十多年来,我三十多次回陕北,回**队的余家沟。脚下那条只能步行、弯弯曲曲
的山间小路,我眼见它慢慢扩宽,眼见它渐渐取直,眼见它铺平柏油,可以开车直抵深
山了。今天的余家沟,植被覆盖,苹果满山,相比它村,人丁兴旺。但还是... 阅读全帖
o**n
发帖数: 2130
35
这两年,我们放回了许多老贵族(指少数民族旧上层)和他们的后代。有些同志说这叫‘
宽以待人’,还有人引经据典,说这是‘远怀夷人’。我只想问在座的同志们,我们的
民族政策原则是什么?主席曾说过,*河蟹*,归根结底是阶级问题。我党处理*河蟹*的
主要方式,就是民族矛盾阶级化,化*河蟹*为阶级斗争。我们就是靠着这个方法,团结
西藏、新疆的少数民族劳苦大众,推翻了贵族奴隶主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主义
大家庭的完整。如今,我们却要放回那些曾经的奴隶主和宗教头子,寄希望于他们来“
念我恩惠”!是地地道道的政策倒退!丢了阶级斗争这件战无不胜的武器,我们必将陷入
历代王朝与少数民族尖锐对立的怪圈,永远不得解脱!
——1984年1月《大胆向中央建言几句》,李学智,*河蟹*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书记,宁夏军区第一政委【注:1980-1986年间,*河蟹*先后释放超过9000名各少数民
族原上层统治者与其家族后代人员,陆续返回本民族居住地,并返还其部分被没收的财
产。同时,不再要求少数民族聚居区地方党组织、群众组织,再进行“反压迫、反奴隶
制”的宣传活动。】
主席(指毛)去后,我们就开始翻旧账。翻了一年又...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Why Can't Islam be Reformed? By Ali Sina
作者:鱼吞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945267/answer/8499812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将一篇半成品文章贴出来,也许能解答题主的疑惑。
在现在西方强力宣传之下,很多人自觉不自觉的被洗脑——没错,别不服气,就是洗脑
——仿佛伊斯兰世界出现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个“这个教”。凡是信了这个“教”的,都
会像僵尸变异一样成为暴民。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理每个人都懂,可到
了具体问题就变成了单纯强调上层建筑(宗教文化),而刻意忽视经济社会问题。
我们把问题缩小一点,主要说中东。
现在中东最是非常典型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带来的经济问题从而引发社会动荡。换句话
说,就是经济破产的倾向不可遏制,人民生活越来越痛苦,不得不形成“自发的反抗”。
为什么经济破产的倾向不可遏制?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超级马尔萨斯”现象。为什么加上“超级”两个字?就是说这个同农业社会的马
尔萨斯现象不太一样。在农业社会,当人口繁衍,人地矛盾突出,粮食不足的时候,就
会很快发生战争瘟疫饥荒、改朝换代等...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8210
37
你个河南蛋别瞎扯蛋了。
历史上的山陕商帮,和“秦晋之好”,认陕西人和山西人几乎是一家人, 两省人互相
让老乡。
但陕西人视河南人几乎为仇人,压根别说坐不到一起去,就是捏都捏不到一起。因为文
化,性格,历史,社会,风俗差句太大。特别是陕西人,压根就不认河南人。
w****2
发帖数: 12072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杨松林《总要有人说出真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Aug 16 18:41:00 2016, 美东)
这本书只有三十几块钱,就其大量的内容来说,便宜得很。
里面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49年—1985年人口数字。
开头讲了为什么写这本书。一年死几百万人对于20世纪中期以前的中国来说是家常便饭
,死几千万就是大事件了,这就像蚊子吸一口血和砍掉大腿从动脉里往外喷血的区别,
所以,究竟是饿死三千万还是三百万,是值得深究的。
第二编指出了实际情况。第一,大部分消失的人口,都只是统计档案上的人口变动(因
为当时中国才真正开始做人口统计,一个乡镇可能就只有一个户口本,上面写个数就完
事,连个具体名字都不一定有)。第二,非正常死亡的现象确实也存在,大体以老人为
主,比例也符合一般饥荒规律。(说句题外话,一二十年前看过一些文章偶然提到了三
年的事情,他们这些基本都是无意中而且显然不可能相互串供的回忆,却相当一致的说
,在他们幼年的记忆中,一般都是他...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9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揭露大饥荒的第一炮: 南方人物周刊1959-1961年的大饥荒记忆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5 16:26:55 2012, 美东)
几乎是全国性的连续四年的大旱
表1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干旱时段、地区和降水距平 [4]
年 代 月(旬) 地 区 负 距 平 % 干旱种类评 估



八 1~5 云南西部 40~80 重旱
3~5 云南大部、川黔南部、两广大部、福建南部 30~85 部分重旱
5~8 黑龙江中部、吉林大部、辽宁西部和中部 30~60 部分重旱
6~7 长江下游地区 50~85 同上
6~9 湖南东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 35~70 同上



九 3~5 黄河上游大部分及河北北部、内蒙大部、辽宁南部 25~50 旱
4~5 黑龙江北部 30~50 部分重旱
4~6...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40

你该被骂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揭露大饥荒的第一炮: 南方人物周刊1959-1961年的大饥荒记忆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5 16:26:55 2012, 美东)
几乎是全国性的连续四年的大旱
表1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干旱时段、地区和降水距平 [4]
年 代 月(旬) 地 区 负 距 平 % 干旱种类评 估



八 1~5 云南西部 40~80 重旱
3~5 云南大部、川黔南部、两广大部、福建南部 30~85 部分重旱
5~8 黑龙江中部、吉林大部、辽宁西部和中部 30~60 部分重旱
6~7 长江下游地区 50~85 同上
6~9 湖南东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 35~70 同上



九 3~5 黄河上游大部分及河北北部、内蒙大部、辽宁南部 25~50 旱
4~5 黑龙江北部 30~50 部分...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41

你该被骂
发信人: wayofflying (小破熊),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揭露大饥荒的第一炮: 南方人物周刊1959-1961年的大饥荒记忆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5 16:26:55 2012, 美东)
几乎是全国性的连续四年的大旱
表1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干旱时段、地区和降水距平 [4]
年 代 月(旬) 地 区 负 距 平 % 干旱种类评 估



八 1~5 云南西部 40~80 重旱
3~5 云南大部、川黔南部、两广大部、福建南部 30~85 部分重旱
5~8 黑龙江中部、吉林大部、辽宁西部和中部 30~60 部分重旱
6~7 长江下游地区 50~85 同上
6~9 湖南东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 35~70 同上



九 3~5 黄河上游大部分及河北北部、内蒙大部、辽宁南部 25~50 旱
4~5 黑龙江北部 30~50 部分... 阅读全帖
d*****u
发帖数: 17243
42
明清时期两湖、两广、山陕、福建等地的人大量迁入四川,比土著还多。
现在全部都说四川话,全省通行。

发帖数: 1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人民的名义》固然精彩
人民的名义》固然精彩,但是境界上被这部剧甩了几条街
赵皓阳-Moonfans
04.28 17:56
阅读 82万+
文/赵皓阳
最近后台留言,很多读者都想让我谈一谈雄安新区和《人民的名义》。雄安新区现在还
没什么好谈的,国家只是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性的纲领,真要看怎样还要等到时候详细
的配套政策,至少得等个一年半载,现在这点信息量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如果非要“
硬”分析那就是“纯属推测,如有出入,概不负责”了,我们唯物主义者不搞这些。
至于《人民的名义》,毫无疑问在剧本、表演、制作、题材上,都是近几年国产剧中的
佼佼者,但是我看了十一二集,我能隐约感觉到这部戏可深入分析的地方并不是特别多
。我又往后追了十几集,脑海中总是挥之不去另一部国产剧中的一个情节。我终于想明
白了,《人民的名义》长长几十集想说却并未说透的内涵,这部剧用短短半集二十分钟
、寥寥几个镜头,就讲透彻了。让我们走进国产帝王剧第一、永恒的经典《雍正王朝》
第三十二集:
我看《人民的名义》,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这一集这个剧情。仔细体会一下,道理就是这
么个道理:所有的反腐剧从来都是“官斗官”,而绝对不会“民斗官”;任何反腐都是
... 阅读全帖
z******i
发帖数: 986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啥习王俩人如胶似漆
“秦晋之好”说的是老陕和陕西人历史上就是亲朋好友,两省人很对脾气,从来都是友
好相处,互称老乡。 只是山西人相比陕西人很吝啬,所以老陕说山西人是“九毛九”。
历史上的“山陕商帮”说的是陕西人和山西人经常合着走西口,彼此一路照应,彼此结
伴成伙,拉帮成派。
政治上的事说不清,山西人比较势利,陕西人相对厚道。所以山西人容易得利,陕西人
往往得势。
a****r
发帖数: 12375
4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啥习王俩人如胶似漆
秦晋之好,楚才晋用 都是说的相反的事。

“秦晋之好”说的是老陕和陕西人历史上就是亲朋好友,两省人很对脾气,从来都是友
好相处,互称老乡。 只是山西人相比陕西人很吝啬,所以老陕说山西人是“九毛九”。
历史上的“山陕商帮”说的是陕西人和山西人经常合着走西口,彼此一路照应,彼此结
伴成伙,拉帮成派。
政治上的事说不清,山西人比较势利,陕西人相对厚道。所以山西人容易得利,陕西人
往往得势。

发帖数: 1
46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 忆抗战时期世外桃源,贩毒金三角南泥湾 (ZT)
作者走访晋西北,获见一批当年种植鸦片的档案,为40年代的边区鸦片种植提供了确凿
证据。利用这批档案和相关资料,结合采访到的民间记忆,作者对边区鸦片经济做了较
全面的梳理。
今年春天,笔者来到了延安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如果不是因为其在大生产运动
中的特殊地位,这几乎是一个平淡无奇的陕北小镇。
周边是黄土高原的群山,山下是窑洞,以及一些新盖的房屋。建筑群沿着一条沟向两边
延伸。一条崭新的水泥马路穿过小镇。偶尔会有零散的旅客驾车前来,在眺望远处的水
稻田后远去。早春季节,远处山上的森林还没有长出叶子。小镇前方大片的水稻田还未
种植,上面是去年收割后剩下的干草。数十年前,这里还是延安的一片原始森林,有野
猪、野羊等出没。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荒后,森林消失,变成了田野。
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是南泥湾的中心。里面的文物和资料详细讲述了八路军三五九旅在
上世纪40年代大生产运动的历史。但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实,整个展览只字未提。这就
是三五九旅开荒后的田野上,曾种植了大量鸦片。
回顾上世纪40年代的历史,与“自力更生”精神...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25644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cb (奉钻风之命删除),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王震同志种的鸦片,都卖到哪里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9 16:48:12 2015, 美东)
红太阳下的罂粟花:1940年代边区鸦片经济
http://zhenhua.163.com/13/0718/15/9430NBMO000464MI_all.html
鸦片种植
鸦片在上世纪40年代能充当中共延安政权“救世主”的角色,并不是一种突兀的历史现
象和天才的经济设想,而是有其历史延续性。
鸦片作为商品有几大特征:运输方便,价格高,市场广泛,山陕一带适合种植。此外还
有关键的一点,鸦片是民国一种普遍流行的硬通货。《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提到,
有的红军战士回忆说,他们曾用鸦片当作货币去购买生活必需品。当时在贵州,鸦片通
常代替货币流通。张国焘的军队没收地主财产时也没收鸦片,用来购买给养。
1941年,中共下达种植令,辖区农民每户栽种五至十亩鸦片。对外销售,对内禁烟,是
中共发展鸦片经济的方针。1941年底边区成立禁烟督察局,... 阅读全帖
S********t
发帖数: 18987
48
主要是你地理盲, 和山陕不分差不多,lol
z*********n
发帖数: 94654
49
来自主题: LosAngeles版 - LA有什么好的?
文盲啊你,山陕不分
z*********n
发帖数: 94654
50
来自主题: LosAngeles版 - 洛杉矶人最喜欢自吹的地方
陕西名吃!且我是贬的,你看清楚了,哈哈
又一个山陕不分的
1 2 下页 末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