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岐伯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
b*****d
发帖数: 61690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rihand (brihand),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习近平与蔡英文的趣闻轶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27 15:37:05 2016, 美东)
今年是猴年,在台湾,属猴的蔡英文女士上台成为台湾的领导人,时间是5月20号,差3
个月蔡英文女士就60周岁了!
三年前是蛇年,在大陆,属蛇的习近平先生当选为中国的领导人,时间是3月14号,习
近平先生也差3个月就60周岁!
目前,海峡两岸的最高领导人有一个共同的学位属性,都是法学博士。蔡比习小3岁,
却比习早17年获得法学博士。蔡是从学校里按部就班、被美欧大学培养出来的台湾精英
。而习是从插队6年后一步一步从基层做起来的,这也是大陆官员的为官之道。
习近平是大陆清华大学的法学博士。2001年48岁省委副书记的他,博士论文的题目是:
【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讲了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产品价格,农产品出口、也
讲了农村劳动力、农地流转,农村金融,农业组织、政府对农业的调控等等,可以说涵
盖了中国农业问题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习近平对中国农... 阅读全帖
y**********7
发帖数: 769
2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男女年龄相配的公式
"中医和理论中“七”的说法是不是真的合理呢?"
我想中医理论中的这个"七"的说法对于女子至今应具有普遍性. 请看下面"黄帝内经"的
有关论述.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
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
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
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
坏而无子也。"
可见女子的生理特点确与"七"有关.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的. 由于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
生理变化的推迟或提前都是有可能的. 男子的生理特点与"七"的关系似乎没什么理论文
献记载. 是我"想当然"耳. 见笑了. 不过,男子的生理特点与"八"有关系. 这在黄帝内
经中也有记载.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
,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334
3
先说说道教。
道教的基本教义也就是这些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道教最高信仰 敬天法祖,拜神寻
仙——道教神仙崇拜
天人感应,天道承负——道教善恶报应 性命双修,返朴归真——道教修炼秘诀
上善若水,柔弱不争——道教为人品质 清静寡欲,自然无为——道教处世方式
我命在我,不属天地——道教逍遥精神 忠孝节义,仁爱诚信——道教伦理道德
福禄寿喜,吉祥如意——道教民俗风情 仙道贵生,济世度人——道教核心宗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教创世理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活动准则
天人同构,阴阳协调,形神共养,统筹兼顾——道教养生原理
丹道修真,服药炼气,积德行善,建功立业——道教成仙途径
道教始祖轩辕黄帝祭祀天帝,问道崆峒,受教玄素,学医岐伯而始有人间道教。后于首
山采铜,荆山铸鼎,王屋炼丹,桥山飞升,至今已有4700余年道教历史
现在主要分为全真和正一两派,一派需要在道观修习,一派不需要,全真需要吃素,正
一只有特定时间吃全素,平时不吃牛狗龟蛇这一类的
道教和名间方术是有所不同的。
术分为山、医、命、相、卜五种有民间方法,也有正派术法。但是光会法术,只是术士
,并非道...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6791
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八月查经:申命记5
推荐读《史记.封禅书》,看看祭山川天地到底有没有人格化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28.htm

===附史记封禅书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
。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
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厥
旷远者千有馀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尚书曰,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山川,遍群神。辑
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还瑞。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柴
,望秩于山川。遂觐东后。东后者,诸侯也。合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
三帛二生一死贽。五月,巡狩至南岳。南岳,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岳。西岳,华山
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岳。北岳,恆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岳,嵩高也。五载一巡狩。
禹遵之。後十四世,至帝孔甲,淫德好神,神渎,二龙去之。其後三世,汤伐桀,
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後八世,至帝太戊,有桑穀生於廷,一...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5074
5
从前的黄帝,生来十分聪明,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
长大之后,既
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之时,登上了天子之位。他向歧伯问到: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
年龄都能超过
百岁,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
代不同所造成
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歧伯回答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
得养生之道
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
标准。饮食有
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
调统一,活到
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
度,使反常的
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
知谨慎地保持
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
无规律,所以
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
b*****l
发帖数: 3821
6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
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肋;西风生于秋,
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
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
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
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
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
b*****l
发帖数: 3821
7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
月应十二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

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

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

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生死之期。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

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主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
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
治。

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疒肙);其传为索泽,其传为(疒
颓)疝。

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b*****l
发帖数: 3821
8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

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

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
b*****l
发帖数: 3821
9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
,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
。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
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
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
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
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
。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b*****l
发帖数: 3821
10
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
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

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
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

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
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

阴阳反他,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搏脉痹躄,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

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行所不胜曰逆胜,逆则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八风四
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可复数,论要毕矣。
b*****l
发帖数: 3821
11
黄帝问曰:诊要何如?岐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

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

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

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

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

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

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

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

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
人不嗜食,又且少气。

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

春刺冬分,邪气着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堕。

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

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
b*****l
发帖数: 3821
12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
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
决死生之分。

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

上盛则气急、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

浑浑革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死。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
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
。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五脏者中之守也。中盛脏满气盛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气之湿也。言而微,
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
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
b*****l
发帖数: 3821
13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

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日平
人。平人者不病也。

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日少气。

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

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
脏真散于肝,肝脏筋膜之气也。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
病。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
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
b*****l
发帖数: 3821
14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
变也。

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

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

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

渡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

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
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

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
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
r******j
发帖数: 780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燕窝不是素品
祝由科怎么是低级江湖之术了
《素问·移精变气论》曰:“余闻古之治病,唯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又说“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百病之所从者,可祝由而已也”
孔子谓:「南人有言,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巫医」。
祝由是古中国医学里面一大方向,其后又影响道教符箓派尤深。
d*******r
发帖数: 3875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eseMed 讨论区 】
发信人: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信区: ChineseMed
标 题: .经络本质被认识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1 05:11:53 2011, 美东)
原地址:
http://njzxhx.blog.163.com/blog/static/10527031720092605857104/
我们认为,经络没有独立具体的解剖结构,它是以其它相关组织结构共同合成而为结构
的。这就像河流一样,是水流的结果,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河道,碰到黄土,黄土就是河
道的边界,遇见岩石,则岩石就是河道的边界。但共同组成经络结构的相关组织具有一
定的要求,那就是网膜状组织。《内经》经常谓经穴在“分肉之间”,其意非指皮肤与
肌肉之间,而是特指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组织,在解剖学的层面上,这些组织中医称作筋
膜,而西医则谓之结缔组织,准确地讲是“固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最广
,由组织液、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这些就是构成经络结构的物质。
但是,我们却不能反过来说这些物质就是经络,因... 阅读全帖
s*********y
发帖数: 93
17
人岐伯说了:怒则气上……怒则形气绝。
说白了,火气太大,阴阳会分离,你整个就歇菜了。
脾气还是平和一些比较好。
l****t
发帖数: 49
1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国学堂之徐文兵之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讲
主讲:徐文兵 主持:梁 冬
播出时间:2008-12-06 23:00—24:00
经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
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
数,

梁冬:我是梁冬、梁某人。而做在我对面的是我的在求学中医方面的偶像级的老师
徐文兵老师,徐老师你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啊呀,一看就很有这个电台风范,从小肯定是听小喇叭长大的人。
徐文兵:听这个孙进修爷爷的故事长大的
梁冬:哎呦,我估计你可能是最后一批提到孙进修爷爷的这个小朋友喽。以后的小
朋友都很难提到喽。所以这让我们无限伤感。还有让我们无限伤感的东西呢就是中医,
中医作为一个非常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且呢它作为一个能够通达宇宙道理的一门学问呢
,最近呢,饱受诟病,很多人呢也不恨理解,我们特别希望能够用一种崭新的视角,其
实也不是崭新的视角了,只不过是一
L*D
发帖数: 3966
19
☆─────────────────────────────────────☆
jimmyvic (yixi) 于 (Wed Mar 3 19:13:11 2010, 美东) 提到:
我一直就爱不自觉的叹气,就觉得有口气憋在身体里要叹气才出的去,特别是到了晚上
下班以后。还有就是睡下以后感觉脑子里气特别实,顶得太阳穴都不舒服。白天做事的时候要
提一口气,但是晚上这口气下不去,还在脑子里,只要这个股气下去了,很快就能睡着。是不
是说明身体里面气的升降不通畅阿。请问这个怎么调理?现在我吃点陈皮泡水有用吗?谢谢!
☆─────────────────────────────────────☆
Deadcat (死猫) 于 (Thu Mar 4 00:17:32 2010, 美东) 提到:
内经有云:
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
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
主,足少阳留之也。
L*D
发帖数: 3966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cmclub 俱乐部 】
发信人: LDD (Linny), 信区: tcmclub
标 题: 任应秋如何学习中医经典---《难经》
关键字: 任应秋,难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秦越人,难经本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29 12:04:00 2010,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2691840100frkp.html
任应秋如何学习中医经典---《难经》
如何学习《难经》
(一)沿革
《难经》是《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仅次于《灵枢》《素问》的古医经之一。
难,读去声,问难之义。皇甫士安的《帝王世纪》说:“黄帝命雷公,岐伯论经脉,旁
通问难八十一为难经。”至隋萧吉著《五行大义》,唐李善注《文选·七发》,他们引
用《难经》文字,竟称《黄帝八十一问》,可见“难”只是“问”字的互词而已。所以
《史记·黄帝本纪》里“死生之说,存亡之难”两句的《索隐》云:“难,犹说也,凡
事是非未尽,假以往来之词,则曰难。”凡此均足以说明 “问难”是所以名经的本义
。惟杨玄操(见《集注难经·序》)、黎泰辰(见《虞庶难经
z*****n
发帖数: 633
21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
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
,则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
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
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从现代科学角度怎么解释?
d*******r
发帖数: 3875
22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经络本质被认识 (转载)
原地址:
http://njzxhx.blog.163.com/blog/static/10527031720092605857104/
我们认为,经络没有独立具体的解剖结构,它是以其它相关组织结构共同合成而为结构
的。这就像河流一样,是水流的结果,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河道,碰到黄土,黄土就是河
道的边界,遇见岩石,则岩石就是河道的边界。但共同组成经络结构的相关组织具有一
定的要求,那就是网膜状组织。《内经》经常谓经穴在“分肉之间”,其意非指皮肤与
肌肉之间,而是特指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组织,在解剖学的层面上,这些组织中医称作筋
膜,而西医则谓之结缔组织,准确地讲是“固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在体内分布最广
,由组织液、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这些就是构成经络结构的物质。
但是,我们却不能反过来说这些物质就是经络,因为经络的存在方式主要是属于能
量层次的。经络与人体的关系,就像电能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上
所显示的图象文字等来认识电的作用,但如果你单纯从解剖学的角度来将计算机分解,
哪怕你用再高倍的显微镜也不可能看得到计算机里面的图象与文字。
也就是说,经络具有明显...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5462
23
就说是这个书啊!前圣后贤。这个书是圣贤留下的,张仲景也算医圣了吧,这是一种看
法,这就是所谓的古典经文哪。那么又有一种看法呢,说这个书叫《伤寒论》,那么主
要就是论述伤寒了,不能治杂病。你像李东垣说(伤寒论)是不能治内伤。说张仲景长
于治外感,认为就是不长于治内伤了。还有的说《伤寒论》所载的方剂都是古方,古方
不能治今病,上次咱们还有人提这个问题。这些说法呀,统统是错的。我们解答这个问
题呢,就得对这个书怎么来的(进行了解)。那么我们才能有一个正确的看待的方法,
那么这就不能不谈中医的发展的问题了。
中医的发生、发展呢,比较久远。这个书在张仲景这个时候,距现在快到两千年
了,一千六七百年过去了。那么这个书有这么完整的体系,可见中医的发展那还早的多
。由于那么早,所以中医的这个辨证施治这套东西不是在某一个基础理论上研究出来的
,像西医那样,它绝不是。因为什么呢?当时的时代大家都可以想象出来,限于科学水
平它不可能,而且又没有什么好的器具,想要对病变的本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是不
可能的。只能在人身的反映上,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证候吧,在这个上面想办法治病,中
医的开始它是这么来的。...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1211
2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中医的几点思考
中医思考
一直很想多了解中医,前些时候看了好评如潮的《思考中医》,很可惜并没有读到
任何有价值的思考。
*首先是中医的根本理论 - 阴阳五行
用阴阳来划分万物的属性其实还是满高明的。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事物属性是存在于
连续的两极中间(a continuum of two extremes),比方冷热,明暗,干湿,
强弱。于是阴阳转换这个抽象的概念看似可以来解释万物运作的法则。然而仔细想
来,其实并不尽然。
1.并非所有属性都是二极化的,比方物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并不是
两极间的转换。
2.并非所有二极化的属性都存在continuum,即可以互相转换。有的不可转换,
比如男女,有的只有单向转换,比如生死。
这样看来,阴阳理论即便是作为哲学的范畴,其应用范围也不是普遍适用的。
另外一方面,即便哲学上阴阳理论是正确的,而实际应用中这样的理论有没有作用呢。
• 为什么即使是中国,阴阳五行在中医以外已经没有实际应用了呢?
*五脏六腑和中医的解刨学。
阴阳五行理论固然强大,要运用到医学,他需要医学载体,载体是什么:其实就是
解刨。
各大文明的古代医学的都有或多或少的解刨学理念,...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5462
25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中医的几点思考
楼主是厚道人家。无论中医西医,都有其长处。一味盲从,是不理智的。
我看中西两医,就是一治病工具,那个能真正治好病,就用那个吧。就荨麻疹来说,用
中药方剂通常1个星期内可以治愈,而且不会复发。西医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现代科
学很发达,很多检测手段,特别是抗生素的出现,使有些病毒性疾病药到病除,这是中
医做不到的。
学习中医,我个人前期看得比较杂,很多是看刘渡舟先生的资料和广座,后来听过了胡
希恕先生的录音,就茅塞顿开了。
我总结一下:中医是通过实验来的,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古时候是这样的,现在还
这样,它是客观存在的,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根据一般规律找出的方法,它就是治一
切疾病的方法,它不是专对某一个疾病。
我这里贴胡希恕先生教伤寒论开始的一段话,可能对楼主认识中医有帮助。下面开始:
就说是这个书(注释:说的是伤寒杂病论)啊!前圣后贤。这个书是圣贤留下的,
张仲景也算医圣了吧,这是一种看法,这就是所谓的古典经文哪。那么又有一种看法呢
,说这个书叫《伤寒论》,那么主要就是论述伤寒了,不能治杂病。你像李东垣说(伤
寒论)是不能治内伤。说张仲景长于治外感,认为就是不长于治内伤了。还有... 阅读全帖
d*x
发帖数: 125
26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1)
【缘引】
这些天中西医的口水战又拉开序幕。看着很难受。
我不敢说我研究中医很深入,但是我很乐意学习,认为她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
我在读《黄帝内经》,突发了把内经古文原文和注释,以及个人读后感发表在这里的想
法。
希望抨击中医的人,都来看一看,我们先祖的智慧,是否如你们认为的如此一文不值。
支持中医的朋友们,也请多多学习,为文化的传承做出一份力量。
如有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和讨论。
【简介】
《黄帝内经》多被认为其思想体系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成书于汉代。
全书共162篇,分两部,《素问》和《灵枢》。
我读的版本是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对1976年老中医们的研究整理,
于2011年1月出版的《内经》。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1],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
异耶?人将失之耶?[2]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3],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
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27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1)


【缘引】
这些天中西医的口水战又拉开序幕。看着很难受。
我不敢说我研究中医很深入,但是我很乐意学习,认为她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
我在读《黄帝内经》,突发了把内经古文原文和注释,以及个人读后感发表在这里的想
法。
希望抨击中医的人,都来看一看,我们先祖的智慧,是否如你们认为的如此一文不值。
支持中医的朋友们,也请多多学习,为文化的传承做出一份力量。
如有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和讨论。
【简介】
《黄帝内经》多被认为其思想体系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成书于汉代。
全书共162篇,分两部,《素问》和《灵枢》。
我读的版本是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对1976年老中医们的研究整理,
于2011年1月出版的《内经》。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1],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
异耶?人将失之耶?[2]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3],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
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 阅读全帖
L*D
发帖数: 3966
28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1)
多谢!盼下一篇。

【缘引】
这些天中西医的口水战又拉开序幕。看着很难受。
我不敢说我研究中医很深入,但是我很乐意学习,认为她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
我在读《黄帝内经》,突发了把内经古文原文和注释,以及个人读后感发表在这里的想
法。
希望抨击中医的人,都来看一看,我们先祖的智慧,是否如你们认为的如此一文不值。
支持中医的朋友们,也请多多学习,为文化的传承做出一份力量。
如有错误,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和讨论。
【简介】
《黄帝内经》多被认为其思想体系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成书于汉代。
全书共162篇,分两部,《素问》和《灵枢》。
我读的版本是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对1976年老中医们的研究整理,
于2011年1月出版的《内经》。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1],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
异耶?人将失之耶?[2]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3],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
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 阅读全帖
d*x
发帖数: 125
29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内经》生气通天论篇第三(3)
【原文】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1];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
则脉流薄疾[2],并乃狂[3]。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是以圣人陈阴阳[4],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
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5]。
风客淫气[6],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pì)为
痔[7]。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8],肾气乃伤,高骨乃坏[9]。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
是谓圣度[10]。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泻[11]。
夏伤于暑,秋为痎疟[12]。秋伤于湿,上逆为咳,发为痿厥[13]。冬伤于
寒,春必温病[14]。四时之气,更伤五脏[15]。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宫[16],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17]。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18]。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
肾气不衡[19]。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20]。味过于辛,筋脉沮驰,
精神乃央[21]。是故谨和... 阅读全帖
d*x
发帖数: 125
30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1)
最近忙着找工作,没有发文,今天一看版上一片繁荣,好生欣慰。
今天进入内经第四篇,金匮真言。望大家支持,多谢!
【简介】
“金匮”是古代帝王收藏珍贵书籍的器具,“真言”是指极真切而重要的论述。
“金匮真言论”即指极重要而珍贵的论述。本篇论述的主要内容,如经脉,阴阳,
五行归类,人与四时气候的关系,发病规律的讨论以及精在人身的重要性等等,
都是中医中最基本的理论和学术上的重要问题。故曰“金匮真言论”。
【原文】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1],经有五风[2],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3],
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4],长夏胜冬,
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5],病在肝[6],俞在颈项[7];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
胸肋[8];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9];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
腰股[10];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11]。故春气[12]者病在颈,夏气者
病在藏[13],秋气者病在肩背[14],冬气者病在四支[15]。故春善病鼽(qiú)
衄(nǜ)[16],仲夏善病胸肋[17],长夏善病洞泄寒中[18],秋善病风疟... 阅读全帖
d*x
发帖数: 125
31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内经》金匮真言论篇第四(3)
【原文】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1]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
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榖麥,其应四时,上为岁星
[2],是以春气在头[3]也,其因角[4],其数八[5],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6]。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7],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8]。其味苦,其类火,
其畜羊,其榖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9],是以知病之在脉也[10],其音徵[11],
其数七[12],其臭焦[13]。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14]。其味甘,其类土[15],
其畜牛,其榖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16],是以知病之在肉[17]也,其音宫[18],
其数五[19],其臭香[20]。
四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21],其味辛,其类金,
其畜马,其榖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22],是以知病之在皮毛[23]也,其音商
[24],其数九[25],其臭腥[26]。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27],其味咸。其类水,
其畜彘,其榖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28],是以知... 阅读全帖
j*********r
发帖数: 24733
32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中药毒性浅析
鲁迅文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父亲的病 -- 鲁迅
大约十多年前罢,S 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
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
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
。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
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
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
”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玻那时虽然已经
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
金一次...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2896
33
开讲小言
我们中医普及学堂,准备开讲《药性赋》了。我们讲《药性赋》力求通俗易懂,容
易为大众所接受,这样中医才能真正普及。
学习中医不能学得很费解,你学得很费解,就普及不开来。中医一定是活活泼泼,
生生动动,非常有趣的。
真正学上手,应该是既轻松又有无穷乐趣,所以我们把这套医门初机的选讲定为“
轻松学中医丛书”,我们会挑选历代广为医门传诵的古籍、名篇或歌赋,以及名言名句
给大家串讲串讲。
我们要做的是中医的播音员,就像一场精彩的球赛,需要一两个会传播讲解的评论
员一样,这样更能够引观众入胜,让观众能够更快速地看懂里面的门道,而不会仅仅只
是看看表面的热闹而已。
中医普及学堂接下来做的系列工作,也使专门引领大家步入中医之门,领略中医治
大美。
使大家对传统医学,能重新认识了解,重新发掘里面很多宝贵的东西。并能够灵活
运用于平常生活当中。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我们会在网上同步推出视频,这样图文并茂,更有利于大家轻
松学中医。
中医普及学堂
2014年3月3日
第一卷 寒性药
诸药赋性,此类最寒。
《药性赋》分为寒热温平,四大版块,每大版块有五六十种药,一共有常规两三百
种中药。
我们开讲的这...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05
34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
http://www.zhongyi999.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61&
(出处: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从现存的史料上看,从隋代开始,便出现了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来解读《伤寒论》的
迹象。我们从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中看到,巢元方将《素问·热论篇》中的那个六经
热病内容,列在了“伤寒”的首篇,然后,将仲景的《伤寒》条文与六经热病的诸多治
疗内容混杂一处,分列各篇,形成了用《素问》六经经络理念解仲景《伤寒》的初步理
念。
到了唐代,孙思邈得到了南北朝时期的、比较原始的《伤寒论》传本,收录到《千金翼
方》一书之中,并未见到文中有《素问》六经热病的内容。
宋代,朱肱在研究《伤寒论》的时候,以经络解《伤寒论》,认为不识经络,则犹触途
冥行,不知邪气所在,提出了“六经”一词,全书胡言乱语过半,从此流毒千载。后世
凡读《伤寒》者,皆云仲景是六经辨证,这个错误,源出于朱肱的《类证活人书》。
宋金时期,成无己氏出,专以《内经》的臓腑经络理论解读《伤寒论》,虽然多处出现
理论矛盾,但是竟然得到多数伤寒家的认可,也为现代占主...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78
35
来自主题: ChineseMed版 - 我眼中的中医
最近两天菌斑有讨论中医的问题,我参与了讨论,把我帖子的内容略加修改,汇总我的
观点如下。仅供参考。我无意与各位论战。
中医的五脏,现在说不对应人的脏器,是没办法的办法。在中医之前的人都解剖过动物
吧,五脏的名称恐怕最早来自动物解剖。有中医解剖死人,看到了人脏器,开始臆想其
功能。后来发现完全对不上,就干脆说中医的五脏不是实质的东西,本来就是看不见的。
中医的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本来也是指血管的。<皇帝内经>说“若夫八尺之士,皮
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
,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
,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固其常有合乎。” 就是说人
死了解剖了就能看到脏腑,脉,血,十二经等等。在缺乏系统解剖的情况下,也臆想了
血管的走行。现在发现跟解剖不符,又转而说五脏不是实质的,经络不是血管。
中医必干的切脉切的啥?“手太阴肺经”!不就是桡动脉吗?黄帝内经还说“黄帝曰:
经脉十二经脉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内踝之上,毋所隐
故见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