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工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8
发帖数: 2771
1
乌有之乡的零分作文点评(上): 中国大饥荒真相系列(3):
<引言>杨继绳关于大饥荒的长篇调查报告《墓碑》(见本系列(1)之简介)前言中, 记叙
了住在湖北省浠水县的他父亲在1959年饿死的经过(见本系列(2))。《墓碑》出版后,
乌有之乡找了个湖南省湘潭县的“天才”写了一篇乌有质疑。 此人根据湘潭县的情况
推测浠水县的杨父不是饿死的, 并且发挥一贯的“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精神,
“天才地,创造性地”穿越时空,远程为杨父诊断为"食道癌"。
正准备写这篇的时候, 网上误传乌有之乡网站被关闭的消息, 引起网友热烈讨论。有
人问什么是乌有之乡? 俺忍不住调侃了几句:
什么是乌有之乡?俺粗浅的理解:乌有 = 子虚乌有,就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
因为这个网站的很多文章,多是意气之争,说话不但不是基于事实,而且罔顾事实,从想
象出发,乱扣帽子,乱打棍子。既没有事实,也没有逻辑,什么都没有,所以 叫“子虚乌
有”,简称“乌有”。很多“乌有”在一起,形成了势力,加起来大概有过去一个“公社
”的人那么多,又想冒充与时俱进, 就叫乌有之“乡”。
看看下面乌有之乡的奇文,您就知道为什么是零... 阅读全帖
a*****1
发帖数: 3817
2
有啥工分? 俺的id 被封了。
发信人: Roethlisberg (Big Be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作为香港人,感谢当年英国把香港给强租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27 17:49:47 2011, 美东)
数字id也赚工分么?
g*****g
发帖数: 6798
3
我对残疾人很有同情心,
某毛轮非要跳出来,我就点一点.
赤脚医生政府的投入么?
铲逼政府一毛钱都不给,是村民自筹资金好不好,赤脚医生的收入是工分.
工分什么意思,毛轮知道么?
对了,某毛轮还说过"农民吃返销粮不要钱"
搞笑无极限.
h*******u
发帖数: 15326
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藏毒都是表演给傻冒老外看
主要目的是拉funding.实际上这种傻冒抗议只能让习胖子更不爽,回去整你们更狠点。
反正国内这帮藏毒都是国外这帮藏毒挣工分的工具,死的越多工分越多。
p********1
发帖数: 2785
5
论大陆媒体人利益角逐的常规路径 - [网络文摘]
2008-03-24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linmingkeziju.blogbus.com/logs/17595162.html
论大陆媒体人利益角逐的常规路径——以广州三大报业集团为主要考察对象
尹连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副所长)
王海燕(《南都周刊》首席编辑)
本文以内部人在场的言说方式,揭示了中国媒体业作为利益集团的属性,以及媒体
人追逐利益的特殊方式。内部人写作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媒体人圈子总体来说相对封
闭且有一套行内潜规则,外部人对此不可能有深切的了解。笔者曾多次接受过传播学者
的访谈,学者们固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因不能深入媒体内部,其分析难免失之于皮
毛、笼统乃至肤浅。即使是著名的媒体社会学者如Gaye Tuchman(1978)和Herbert Gans
(2005)所做的田野调查,也未能摆脱外部人的局限。在这方面,作为内部人,笔者很
好地克服了社会学调查中常常为之头疼的如何“入场”以及如何“保存现场”的问题(
曹锦清, 2001),不但拥有第一手的...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6
新华社怎么说是林彪搞的?毛轮说说,到底“割资本主义尾巴”是刘少奇搞的,还是林
彪搞的,还是毛泽东搞的?
1973年11月5日新华社稿件:《盐城县委在批林整风中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广大干部群
众》说道:“……这个大队由于受到林彪一类骗子‘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影响,集体经
济一度受到削弱。”
中共对农民搞副业的政策是一直在变的。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就说自留地之类是
刘少奇林彪搞的,要割;在鼓励搞副业的时候,就说割资本主义尾巴是刘少奇林彪搞的
毛轮估计都是80后,没看过电影《月亮湾的笑声》。但是,中共的官修党史总该看看吧?
村经济和地方“五小”工业、社队企业的发展
1967年至1968年间,由于“全面夺权”、“天下大乱”和种种极左思潮的干扰,我
国农业生产连续两年处于下降和停滞局面。当时,报刊上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批判所
谓“三自一包”[6]、“四大自由”[7]和“工分挂帅”。由于思想上的混乱和政治上的
压力,一些地区减少或取消了自留地,限制社员经营家庭副业,关闭农村集市贸易。“
文化大革命”前农业战线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先进典型大寨大队
,在动乱中被树立为“继续革... 阅读全帖
n*****m
发帖数: 869
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酒是万恶之源 --- 沙甸地区禁酒
沙甸这个地方很出名,文革中解放军曾经用炮轰过。最后一张图就是这个沙甸事件的纪念碑。
我随手找了一个版本,知道更多细节的请说说这个版本有没有什么问题。
——————————————————————————
沙甸是指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县的鸡街公社沙甸生产大队,沙甸地处从开
远至个旧公路的中途,是昆明至个旧、蒙自的必经之地。它已有数百年历史,在云南是
较大的一个回族聚居村寨,有1500多户、7200多人,在其相邻处还分布了大庄、茂克、
新寨等几个较小的回族聚居村。
沙甸事件是从“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血雨腥风
里开始的。当时,造反派把沙甸回族群众的宗教信仰当作“四旧”破除,清真寺被当作
“封建堡垒”加以封闭。群众礼拜活动被禁止,伊斯兰教经典被查抄焚毁,阿訇、教长
和虔诚信仰宗教的群众被批斗。这些做法严重违反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政治上造成
不可估量的损失。整个事件的发随着“文革”的深入开展而不断加温并激化的。
1968年3月,“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其主要负责人谭甫仁积极推行了林彪、
四人帮“以人划线,层层站队”的错误路线,主观地将全省群众...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8
新闻里有这么一段话,
=======================================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在阳高县展开,李德才进入了西北12队,聪明好学的李德
才被领导选为队里的会计,负责计算工分。这份差事让他每个月轻松地就能拿够工分,
并偶尔能多分些白面。
家里人都能吃饱了,年轻的小伙子兴奋莫名。那年10月,李德才与张明树参加了县
城组织的15万人庆祝游行,第一次看见了满天的焰火。张明树还记得那晚,17岁的同伴
望着火光映红的天空,一遍又一遍高喊着“毛主席万岁”,直到喉咙沙哑。
每晚收工后,小队里六十多个年轻劳动力,都要聚集在龙王庙街的一间小屋里开会
。煤油灯下,人们面对着墙壁上贴着的毛主席画像,在队长叶洪如的带领下学习中央精
神和毛主席语录。
这是李德才人生最为漫长且充实的学习阶段。几年后,这群庄稼汉的情绪开始懈怠
,总有人在唱歌时趴在炕上睡觉,李德才却始终是最严肃的一个,毛主席语录背得最熟
。邻居到他家串门,也会发觉四面墙壁都挂着或大或小的毛主席画像。
http://news.sina.com.cn/s/2012-05-04/11102436...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9
【多维新闻】中国敢言杂志《炎黄春秋》2012年第七期再次刊登怀念前中共总书记赵紫
阳的文章,称赞赵紫阳爱下乡与农牧民促膝谈心、不通知地方政府接待、睡会议室等故
事,展现赵紫阳亲民、勤俭等形象。
这篇名为《赵紫阳在内蒙古》的文章作者是原新华社记者石圭平,曾与赵紫阳有多次接
触。文章谈及赵紫阳于1971年5月至1972年3月间,在内蒙古担任党委书记时的旧事。据
文中描述,赵紫阳在下放至湖南娄底机械厂时收到调任通知,当日正在车间忙碌的赵紫
阳连衣服都未来得及换,就被召往北京,两日后穿着布工作服出现在内蒙古党代会主席
台。
“赵紫阳爱下乡,在内蒙古各级干部中人尽皆知。”据称,他事先不通知当地政府接待
,寒冬腊月睡在会议室,直接找基层干部和农牧民谈心。
文章还提及,在一次媒体随行采访时,记者们推举石圭平出面,要求赵紫阳请客吃水果
花生,赵紫阳翻遍口袋只找到1.7元人民币。
原文如下:
赵紫阳在内蒙古
1971年5月到1972年3月间,赵紫阳曾经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担任副书记,是排在最末一
位的副书记,主抓农牧业生产,当时我是新华社内蒙古分社采访农牧业方面的记者,因
采访关系与赵紫阳接触较多。
19... 阅读全帖
H****g
发帖数: 14447
10
要点:王洪文爱喝茅台酒,被捕以后还从他的办公室酒柜里发现不少整瓶茅台酒。当时
的茅台酒在市场上买不到,价格也相对较高,1瓶6、7元钱。王洪文一个月工资68元,
只够买10瓶酒。但当时人民大会堂举办国宴,每次国宴结束后,都要把瓶中剩下的茅台
酒并在一起,然后重新装瓶内部供应,一两块钱一瓶。王洪文看中这个机会,去买了许
多次,一些人知道后就很看不起他。王海容、唐闻生甚至说:"他要到我们这里来占什
么便宜,没门"。
==============================================

毛泽东晚年,想用提拔工人农民进入国家领导核心的办法,体现他的反修理想。山
西农民陈永贵,当了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陕西纺织女工吴桂贤,经周恩来提名
当选了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上海国棉十七厂保卫科干事王洪文,本来是张
春桥引荐给毛泽东的,毛泽东却对张春桥当面说:王洪文做过工人,当过兵,当过农民
,他的条件比你我两个优越,我们要了解工农兵,还要搞调查研究,他自己做过工,当
过兵了,已经具备这种条件。毛泽东一度安排他当自己的接班人,在中共十大提名他当
中共中央副主... 阅读全帖
p********f
发帖数: 787
11
彭总的自述也要带保留地看,我小时候读书就有疑惑,《彭德怀自述》里的童年描写,
与他在《西行漫记》里他对斯诺说的,距离很大,摘录如下:
《西行漫记》版本:
彭德怀生于湘潭县的一个农村,离长沙约九十里地,靠湘江的蓝色江水旁边的一个
富裕的农村里。湘潭是湖南风景最好的一个地方,深深的稻田和茂密的竹林绣成一片绿
色的田野。人口稠密,一县就有一百多万人。湘潭土地虽然肥沃,大多数农民却穷得可
怜,没有文化。据彭德怀说,“比农奴好不了多少”。那里的地主权力极大,拥有最好
的地,租税高得吓人,因为他们许多人也是做官的。
“湘潭有些大地主一年收入有四、五万担谷子,湖南省有些最富有的米商就住在那
里”。
彭德怀自己的家庭是富农。他六岁那年死了母亲,他的父亲续弦后,后母憎嫌彭德
怀,因为他使她想起了她的前任。她送他到一所老式私塾去念书,在那里常常挨老师打
。彭德怀显然很有能力照顾自己:有一次挨打时,他举起一条板凳, 揍了老师一下,
就逃之夭夭了。老师在本地法院告他,他的后母把他赶了出来。
他的父亲对这次吵架并不怎么在意,但是为了迁就妻子,把这个摔凳子的年轻人送
去同他喜欢的一个婶母那里去住。这位婶母把他送进... 阅读全帖
I********l
发帖数: 8702
12
摘要:
1。 “生活本不是这个样子。”钟兆武偶尔也会冒一点诗意的话出来,“如果生活就是
这样子,人活着真的没有意义。吃饭睡觉,和猪有什么区别?” 因此,他常常怀念毛
泽东时代热闹的午后,大家一起打牌玩乐。他甚至认为,人民公社时代的政治学习,也
比现在有趣得多。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大家学一阵,“就想打个牌”。一有人提议,大
家就围着火坑打牌。直到火坑的火熄灭,才一个个回屋睡觉。
2、“到了60年代,我们一个工分最高值两块多钱。别的生产队,一个工分最多才7毛钱
。”钟兆武回忆说。他曾做过生产队的会计。每年年终分红,南坑村的劳力,扣除一些
费用后,基本都能拿到500元左右的现金。这在当时,是一笔非常大的收入。很长一段
时间内,这里的人走出去,都以自己是南坑人而自豪。去公社或者县里开会,一听说是
南坑来的,旁人都纷纷投以羡慕的目光。哪家姑娘要是嫁到南坑,一定会有很多人说,
她“享福”了。
3、回顾毛泽东时代,插队落户南炕村的上海女知青张凤莲认为,当时的村子与个人是
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南坑发展了,南坑人就能受到重视;南坑人发展了,就能让南坑
更好地发展。因此,“村子曾寄托着很多人的梦想”。那时,...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10469
13
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
萧索的南坑村
钟兆武独自吃饭
http://y0.ifengimg.com/29cc6dd085348577/2013/0109/ori_50ecb7d9b
钟兆武生火做饭
钟兆武和女儿
南坑村几乎空了。除了钟兆武父女,这个村子不再有任何人。关于这座村庄的故事
,也变得支离破碎、七零八落。
村子位于赣西北,隶属于安义县,距离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只有80余公里。自去年夏
天起,南坑村就只剩下钟兆武一家。没多久,他的妻子到安义县城帮二儿子带孩子,这
个原本有32户人家、136口人的村子,就只剩下钟兆武和他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儿。
每天早中晚,钟兆武家的房顶总会升起袅袅炊烟,表明这里还住着人家。但放眼四
望,满地的野草和落叶,以及邻家门窗上的蜘蛛网,都在叙说着这个村子的萧条。
要不是这个身体干瘦、个头不高的老人还坚守在这里,南坑村恐怕会像那些早已消
失的村庄一样,远离人们的记忆。
过去的10年,中国消失的自然村近百万个。
“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也要搬走。我现在就是在打发日子。”65岁的钟兆武坐在门
前的空地上,呆呆地望着出入村庄的道路。这条窄窄的水泥路,承载着他最大的期望。
他...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8414
14
这是我们那儿的情况:从生产队领小猪崽回家养。农民养猪是靠草喂得,因为粮食人都
不够吃,所以猪长得极慢,一年也就一头猪。猪大了交交上去,按猪的重量算工分的,
靠工分分粮食的。猪交上去到肉联厂给城里人吃的。会留下几头猪,生产队杀了分一点
给大家过年。
G****1
发帖数: 8414
15
所谓的赤脚医生每天在卫生室呆着就能挣满工分的,当然不下地了。同样还有民办教师
,上课就挣满工分。这样的工作不是谁都能搞到的。
相信人民日报的报道,万斤粮你信不?

校医
l****7
发帖数: 424
16
这种相对带点技术含量的活确实工分大,我二伯给我讲过当时他还是十几岁的孩子,但
是他会修马达算是电工,每年算下来他是家里工分最高的,其实马达修起来就是缠缠线
现在看来简单的很。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
I********l
发帖数: 8702
17
公社劳动也是挣工分,一样是多劳多得啊。比如说大寨农民,靠着水利建设,大跃进期
间粮食单产就高达500斤,交的公粮也多,挣的工分也多,在大寨当农民的收入,不比
城里工人低。但是小岗村的那帮懒人,每亩地连100斤都没有,连着23年吃救济不交一
颗公粮。我们也可以认为,小岗村的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寨人养活的。
当然了,小岗村这样的懒汉其实还是非常少的。全国当年七亿农民,也就这么一朵奇葩
。但是邓产党却拿毛时代吃救济的小岗村来否定救济了小岗村的大寨,这就是政治上的
卑鄙下流了。
当然,这也不妨碍几十多年来,一群群的五毛不断编造伤痕文学,在网上发帖夹带邓货
攻击毛时代。
C**V
发帖数: 2198
18
请假当然是为了工分啊。不要工分说的多轻巧。
我们现在公司标准的奴隶制下,要是不请假就旷一天也行,大不了工资不要了。

爸(
b****l
发帖数: 23606
19
这个也不好。
后来大家都油了。我奶奶就说,当时大家工分好多都是假的。大家熟人熟事的你根本不好
意思扣人家工分。我奶奶做过村长。大字不识一个,真不知道她是怎么记工分的。

口粮
都睁
H*********S
发帖数: 22772
20
陈永贵在任政治局委员副总理的时候,兼任大寨村支书,而且他不领政治局委员级别的
工资,而是在大寨挣工分
他自己拎包我推断是肯定的,坐不坐飞机不清楚。反过来问,骆家辉自己下农田挣工分
吗?
H*********S
发帖数: 22772
21
陈永贵当时要求1/3时间到全国调查,1/3时间回大寨务农、剩余1/3时间留在中央工作
,不领政治局委员级的工资,靠大寨务农挣的工分外加每月120元生活补贴生活(补贴
他是因为他只有1/3时间挣工分)
w*********n
发帖数: 1975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问问有没有不吃大肉的汉族同胞
我给你说个绝对不吃肉的。
俺村有位老人,90多岁了。一辈子,除了鸡蛋蛋白他可以咽得下肚(不过他也不养鸡,
不买蛋),什么猪肉羊肉牛肉,他看着就不舒服。
“解放前”,他有点地,家境还不错,娶了个老婆,据说模样也好看,可那女人就是偏
偏不能不吃肉,女人只好等他出门了,自己一个人偷偷吃,可他一回家,就感觉不对味
,凡女人煮过肉的锅子炉罐,盛过肉的碗,他必须扔掉。最终两人因为“兴趣爱好不同
”,生活习惯不同,只好分手。
“解放后”,日子过穷了,老婆也娶不上,常发牢骚说,共产党弄得日子越过越苦,害
得他老婆也娶不上。换成别人,说这种话就是死罪,但是没人跟他计较。生产队干活,
他每天都去,干活也还行,但从来不去记工分,没工分,就不能分粮,但每个月份粮那
天,他就去要,不给足够他一个月吃,他不会罢休,算起账来,他一斤一两,一分一厘
都算得明白,后来生产队干脆就每年给他估算一个工分,也好分粮有个标准。打了20年
光棍,总算又娶上老婆了,还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可是女儿刚一岁,老婆就死了。有了
女儿,生产队杀猪,就给他分半斤肉,可是他已经没有多余的锅碗了,他就去找了块断
裂的犁头铁块,把肉放在铁块上,架到火...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975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问问有没有不吃大肉的汉族同胞
我给你说个绝对不吃肉的。
俺村有位老人,90多岁了。一辈子,除了鸡蛋蛋白他可以咽得下肚(不过他也不养鸡,
不买蛋),什么猪肉羊肉牛肉,他看着就不舒服。
“解放前”,他有点地,家境还不错,娶了个老婆,据说模样也好看,可那女人就是偏
偏不能不吃肉,女人只好等他出门了,自己一个人偷偷吃,可他一回家,就感觉不对味
,凡女人煮过肉的锅子炉罐,盛过肉的碗,他必须扔掉。最终两人因为“兴趣爱好不同
”,生活习惯不同,只好分手。
“解放后”,日子过穷了,老婆也娶不上,常发牢骚说,共产党弄得日子越过越苦,害
得他老婆也娶不上。换成别人,说这种话就是死罪,但是没人跟他计较。生产队干活,
他每天都去,干活也还行,但从来不去记工分,没工分,就不能分粮,但每个月份粮那
天,他就去要,不给足够他一个月吃,他不会罢休,算起账来,他一斤一两,一分一厘
都算得明白,后来生产队干脆就每年给他估算一个工分,也好分粮有个标准。打了20年
光棍,总算又娶上老婆了,还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可是女儿刚一岁,老婆就死了。有了
女儿,生产队杀猪,就给他分半斤肉,可是他已经没有多余的锅碗了,他就去找了块断
裂的犁头铁块,把肉放在铁块上,架到火...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55733
24

一般轮子工分通稿下来后,个人在标题稍微发挥一下就发上来了,经常可以看见通稿几
个挣工分的抢发。我估计是按老邢的帖子点击数算钱的。
g*******0
发帖数: 3240
25
贫下中农异口同声地说,刘少奇拚命推行“三自一包”“责任田”,妄图复辟资本主义
,让我们吃二遍苦。这个大坏蛋是我们不共戴天的仇人,我们坚决把他批透、批臭.
-----------------------
新华社 合肥十六日电
安徽省广大贫下中农,在党的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公报鼓舞下,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
的革命大批判高潮,他们愤怒声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安徽的代理人,在安
徽农村疯狂推行“三自一包”、“责任田”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的滔天罪行,决心彻
底肃清其一切流毒,把安徽农村办成红彤彤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
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发表后,安徽省从淮北平原到大别山区,从巢湖湖滨到新安江
畔,各地区革委会都派出了大批宣传队,深入农村、山区进行宣传。各地普遍举办了以
学习、落实全会公报提出的各项伟大战斗任务为内容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在全省农村
迅速出现了学习、宣传、落实公报的热潮。广大贫下中农在学习班上逐字逐句地学习公
报,通过对公报的学习,他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更加无限热爱,对叛徒、内奸、工贼刘
少奇更加无比愤恨。他们满怀阶级仇恨,在田头、地边摆开了革命大批判的战场,大揭
狠批刘少奇及其...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4233
26
马寅初是嘴炮党,邓矮子就不说了,连淮海战役都要争功。
什么时候开始计划生育的来看地方志,各地的都有我就只贴上海的了。
第四节 计划生育

一、机构与职责
 1958年2月,成立市节育委员会,专门负责指导和推行节育工作。1963年4月,成立
市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简称市计生委),负责对全市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规划、指导、
协调和服务。各区、县及街道(镇)、工厂、公社等基层单位也先后成立相应机构。1973
年12月,市革委会成立市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1979年,中
共上海市委批准全市各区、县配备3~5名专职计划生育干部,各公社、街道配备一名专
职计划生育干部。1982年11月,恢复建立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市卫生局合署办公。80
年代中期,上海形成稳定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包括各级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和事业单位
、以医疗卫生部门为主体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各基层单位的专(兼)职计划生育干
部和计划生育宣传员,以及以计划生育协会为主体的群众团体。1986年,市计生委与市
卫生局分署办公。1991年7月,国务院批准市计生委列入市政府工作部门序列。1996年8
月...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12525
27
脑残
腊肉时代农民是农奴,根本不是农民
农民工分按时间算,你一天干完只能买块馍,磨洋工磨上7天7夜就能买鸡蛋回家了
你把干完了就能回家了?笑话,大队书记说今天拔草,你们这帮农民就开拔吧,即使
没啥草可拔也得在太阳地上磨上三天.
对了,还有更搞笑的,农民还要积肥,拿个簸箕去满大街找鸡粪,找回来才能得工分.
所以,腊肉时代农民根本就是劳改犯,妈的你三天干完早当成现行反革命抓起来了.
K**********i
发帖数: 22099
28
http://bbs.tiexue.net/post_5787906_1.html
1979年3月13日,我50军第150师步兵448团奉前指之命由越南班英向北清剿回撤,在那
嘎及其以北地区夜间行动,遭敌阻击,由于部队指挥员惊慌失措,指挥不当,造成542
人失散(其中被虏219名),丢失各种枪支407件。这是自朝鲜战争180师失利后,我军
历史上最为惨重的教训。
感谢亲历者“老鱼”将他们的故事告诉后人,永远怀念那些只有十九岁,甚至十七岁就
战死沙场的战士们,那颗心,注定永远永远停留在了容易流泪的十九岁……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是我在79年对越作战中所经历的真实故事。我们班9人中有5人牺牲在那接连数日的伏
击、突围和遭遇战斗中,其中1人被俘。安全回国的3人是:我、王宏和陈秀颖。其实,
写出这段我人生中比较重要的故事并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因为毕竟是一段失败、一段
令人沮丧的经历。不过我以为真实的东西永远是有价值的,在许多所谓高大全的越战故
事和传奇里,我愿意写出这一段不让人振奋的述说,以还原部分可能被淹没的历史。
——2006年10月27日... 阅读全帖
G****1
发帖数: 8414
29
腊肉时代农民完全绑在农村,口粮是分的,一般人家都不够吃的,卖你妹呀。壮劳力一
天工分算10分,女的八分或6分,10分工分1毛钱(各地不太一样,但是都他妈特少)
,你妹的一年,家里有几个劳力的能分上一两百就他妈很好了。
G****r
发帖数: 5579
3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说毛时代没肉吃的出来
这是你拉大便要交的票吗?
你真够弱智的。 这只能说, 大粪在毛时代还可卖钱的, 对吧?
农民家把人粪猪粪等以工分卖给生产队, 工分也可折算成钱, 对吧?
G****r
发帖数: 5579
3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说毛时代没肉吃的出来
这是你拉大便要交的票吗?
你真够弱智的。 这只能说, 大粪在毛时代还可卖钱的, 对吧?
农民家把人粪猪粪等以工分卖给生产队, 工分也可折算成钱, 对吧?
G****r
发帖数: 5579
32
我们村7个生产队(每个队大约30-50家农户), 一个整劳力(成年男人)每天工分10分
, 每10分工分分红大约在 45 分至70分, 各队各年份有差别。
r*****3
发帖数: 6442
33
大锅饭就是个比喻,其实就大跃进时农村搞了一阵。
农村大锅饭大帮轰主要是生产形式,集体上工,挣工分,年底按工分算账。
大锅饭在城里的国企更明显。
C***J
发帖数: 7594
34
女教师执教40年月薪150元:
原标题:40年教出千名学生 代课老师月薪150元
从17岁到57岁,山西省陵川县积善村代课教师宋玉兰坚守三尺讲台40年,她用生命
中最宝贵的时光照亮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虽然宋玉兰这一辈子每月工资最多时也只有一
百多元,但她喜欢孩子,说“我离不开孩子们”;乡亲们也敬重她,说“她是小山村不
灭的蜡烛”。
执教40年 一家两代人都是她的学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一直代小学的课程,2000年以后学校的小学老师多起来了
,我便开始带幼儿班。”宋玉兰说,现在班上有11个孩子,每天给孩子教些简单的汉字
和加减乘除,带他们唱唱歌,跳跳舞。“村子里老师少,逼得我们几乎都是全能教师。”
宋玉兰第一次作为老师走上讲台时还是个学生。1975年的一天,生产队的领导找到
17岁的宋玉兰,问“村里小学没有老师,你能不能给孩子们上上课。”坐在教室里她回
忆说,“当年我是边上高中边给小学代课,没想到一代就是40年。”
保守估计,在这个现在有1200多人的小村子里,宋玉兰累计教出了上千名学生。不
少家庭,大人孩子两代人都出自宋玉兰门下。
现在,幼儿班的小朋友小轩(化名)的妈妈,便是宋玉兰在...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35
中国企业家】莆田医帮“带头大哥”陈德良
靠一个偏方,陈德良成为莆田人从医的领路者。他的江湖已然远去。
严凯 · 2016/05/02 18:25评论(18) 收藏(35) 25.0W字体:宋
在福建省莆田市东庄镇马厂村的最高处,有一座陈靖姑祖庙。
在当地,陈靖姑跟“海上女神”妈祖齐名,被称为“陆地女神”,也被认为是当地所有
陈姓人的祖宗。这座祖庙的管理者叫陈德良,他还有另外一个特殊身份——莆田民间从
医的“鼻祖”。
陈德良与他写的一幅字合影,这幅字写着“三羊开泰”
陈德良今年65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凭借着一个治疗皮肤病的偏方游医四海,在
80年代初期就已月入上万,成为当地少有的“万元户”。而真正让他确立江湖地位的,
是他带出的八个门徒,徒弟们四处“开枝散叶”,随后,在整个东庄镇,从医蔚然成风。
但一个颇具意味的事实是,即便陈德良是莆田人从医的领路者,在今日,当地大部分从
医的后辈并不识其庐山真面目,只是根据当地“尊师重道”的传统保持着对陈的尊重。
陈德良在1997年左右正式退隐江湖。过去一二十年,这位被后辈们尊称为祖师爷的“带
头大哥”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除了接待来自...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33885
3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朝鲜人吃饭的问题 zz
[邋遢道人]
说到朝鲜,几乎没人不说朝鲜人吃饭的问题,最常见的话就是“朝鲜怎么一直养活
不了自己!死皮赖脸的向全世界要饭”。
吃饭的问题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制度层面的:朝鲜政府为什么至今不能满足普通老
百姓最基本的吃饱问 题。另一个是现实情况:目前朝鲜吃饭问题解决的怎么样了。由
于我对农业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于是在这方面特别留意了一下。
关于朝鲜的农村制度情况和农业政策,刚去的时候不好问。从平壤到金刚山走了差
不多一天,一路上观察朝鲜田野情况,发现很有意思:朝鲜无论平原还是山区,几乎把
每一寸能播种的地方都种上了庄稼。尤其是丘陵山区,一点缓坡哪怕只有几平米也会种
上豆子、土豆或玉米。每条水田田埂上都种有两行黄豆(朝鲜人爱吃豆腐豆芽),大田所
有边边角角都会精心种上豆子或土豆。不仅大路两边如此,崎岖小路边也是如此。
下面六张图应该一目了然,不过最后一张要解释一下。路边种豆子路沟种水稻不是
重点,重点是水稻这一行靠上边一段深绿色是什么?是一种大叶水草。而且这一段的水
比水稻的水深。一路上我多次看到路边这种种法,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不都种上水稻
?后来想:这可能是一个旱时浇地涝时蓄水的小... 阅读全帖
Y**********g
发帖数: 4840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谣言首先是胡耀邦的浮夸饿死人
个体农民不会浮夸,生产队跟个体农民一样不会浮夸
生产队长和会计,只拿非常少的管理工分,主要工分还是同大家一起劳动
Z**********g
发帖数: 14173
3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uYongKang (周永康),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用乱伦反党的伤痕文学小说,写得很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27 01:56:36 2017, 美东)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忽然明白金庸的《神雕侠侣》为什么那么有市场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6 14:40:13 2017, 美东)
最近看到一篇神文。转载如下:
(0) 引子
我是一直在潜水的鱼儿,今天看见乱伦,忍不住冒出水来说说我的乱伦,憋在心里几十
年了,一直不敢说。我的乱伦对象是小姑妈,嫡亲的小姑妈,跟我父亲同父同母,但只
比我大五岁。我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的成年人都要去上工,我居然是小姑妈把我带
大的。她对我很好。她上小学,常把我带到学校,我小时候特别安静,坐在板凳上紧靠
着小姑妈,她给我笔和纸,我就站着乱写乱画。老师让她把我送回去,但姑妈不肯,因
为我在村里的托儿所,因为太老实,老被人欺负,哭着不肯去。
后来我上小学她读中学...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Dreamer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er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信区: Dreamer
标 题: 忽然明白金庸的《神雕侠侣》为什么那么有市场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6 14:40:13 2017, 美东)
最近看到一篇神文。转载如下:
(0) 引子
我是一直在潜水的鱼儿,今天看见乱伦,忍不住冒出水来说说我的乱伦,憋在心里几十
年了,一直不敢说。我的乱伦对象是小姑妈,嫡亲的小姑妈,跟我父亲同父同母,但只
比我大五岁。我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的成年人都要去上工,我居然是小姑妈把我带
大的。她对我很好。她上小学,常把我带到学校,我小时候特别安静,坐在板凳上紧靠
着小姑妈,她给我笔和纸,我就站着乱写乱画。老师让她把我送回去,但姑妈不肯,因
为我在村里的托儿所,因为太老实,老被人欺负,哭着不肯去。
后来我上小学她读中学,她又成了我的老师。我的爸爸妈妈根本不管我的学习,他们除
了一天到晚吵架,就是打牌打麻将看电视。只有小姑妈关心我。她学习非常好,但高中
读了一年,爷爷奶奶岁数大了,没有钱让她上学,她的哥哥姐姐,都是自私自利的家伙
... 阅读全帖
t*******a
发帖数: 4055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土改之后的分歧
智广俊:坚持走集体化道路村的不同发展路径
人民公社解体后,农村普遍采取了农民家庭包产到户生产体制,农业由集体经营变
为家庭个体经营了,但也有极少数几个依然坚持走集体化道路的村庄。四十多年过去了
,这几个走集体化道路的村庄无例外地取得了成功,集体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农民过
上了共同富裕的小康生活。这引起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极大关注,引发了各方评说。我就
这几个走集体化道路典型村的各自发展路径发表一点个人看法。我在农村工作生活了近
五十年,是农村变革进程的见证者,但我不是研究三农问题的专业工作者,手头没有详
实资料,只是以平时学习积累的知识来写这篇文章,错误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
位指正。
大寨是人民公社时期的旗帜,全国学大寨。周总理对大寨经验有三句话的总结:政
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
格。大寨人大干苦干造梯田,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产量,使社员过上了能够
吃饱饭的日子。但是,在上级的压力下,大寨也被迫采取了包产到户。可贵的是,1991
年,郭凤莲重返大寨党支部书记岗位,又搞起集体化经营,她带领村民走共同致富的道
路。如今,大寨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北京土改试点①十字路口的村庄
北京土改试点①十字路口的村庄
2017-12-04 09:51:20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市政厅调研组
点击:2197 评论: (查看)
【澎湃编者按】
2015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授权
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进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试点。2017年10月
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拟将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期限延长至2018年12
月31日。
“北京土改试点”系列将从政策、规划和实施三个层面,探讨大兴区进行“农村集
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的情况。本篇将通过对大兴区新建村村民的采访,勾
勒出历次土地改革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从北京城区一路往南,楼房渐渐稀疏起来。出了南五环,就离新建村最北的土地不
远了。这里闲置着大片荒地。南边隔着一条马路,是文创、汽车、服装产业聚集的工业
园,再直走就到了村口的牌坊。一条马路之隔,却是两个世界。
从牌坊进村,主街两边现在都已经清理完毕。远处,尚待拆除的建筑一直延伸到村
民自家的宅基地前。冬天傍晚,街灯照着空旷的巷子,偶尔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废墟之
间溜...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说来惭愧,我这个插队知青
说来惭愧,我这个插队知青,充其量不过是个“可教育好的子女”,一度却对那些“四
类分子”包括他们的子女避之唯恐不及,生怕再从他们身上沾着晦气似的。
“滑皮阿三”自不待说,他本人系地主,脾气又臭,往往在外面挨了斗,回家就拿老婆
出气,摔盆砸罐,闹得鸡飞狗跳,虽然同住吉水坞,我很少跟他说话。土钱是阿三堂姪
,也是地主儿子,但性格随和,父母死得早,从小学会低着头做人,通常运动倒不来搞
他,跟他还可以聊几句,特别是晚上睡觉,两边房间只隔一层板壁,他会说些农村趣闻
和故事,为我解闷;不过在人前,我仍会有意无意与他保持适当距离。
随着岁月推移,这种界限终究变得模糊了。因为我发现,全队二十几户人家,除了队长
家、还有两户贫雇农,可谓纯金足赤、无隙可击,其它哪怕是一般的贫下中农,镂根刨
底,藤牵瓜连,都可以找出一点瑕玼。比如,某某人自己三代都是贫农,可是有个姨父
当过保长;某某人虽说是下中农,但从前在镇上牲口行做过牙人,依老话说是“白相人
”,言外之义就是地痞。老疤是移民,是雇农,但从前在莫干山给上海的洋人资本家看
房子,老疤婶还给洋人资本家当过“相帮娘”(保姆),这在当地农民中是极为稀罕的,
不来找你...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194
43
题记: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了:为人类谋幸福,个人的幸福才是完
美的!所以他最终达到了人生光辉的顶点。而我,直到不惑之年才清晰地认识到,一个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他生命的意义是通过为社会的进步事业付出多少来体现的。为了让
中国工农重新挺起胸膛,过上有尊严的人的生活,我决定付出余生!
我这里无意同马克思做对比,马克思至今在我心目中是需要翘首仰望的珠峰,遥不可及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青年同志约我写篇文章,我反复更换题材,总是难以下
笔。人们已经采用歌颂、陈述、辨析甚至多媒体等等多种形式,完美展示了这位无产阶
级理论巨人的丰功业绩,我却不能写得比他们再好了。直到5月5日纪念日当天,我才最
终作出决定,通过剖析自己的成长经历,把它展示给青年人,尤其是同我一样来自农村
的大学生们,坦诚告诉他们,我是如何从一个小学崇拜英雄人物,中学恐惧马克思,大
学排斥马克思,毕业进入社会又迁罪于马克思,再到逐渐走近马克思的。同时也使同学
们循着我的心路历程,了解中国四十年来的政治经济变迁过程。我将分三个部分来叙述
:排斥马克思,寻找马克思和走近马克思。
第一部分,排斥马克思
一、我的小学... 阅读全帖
c****x
发帖数: 6601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周孝正:如何面对高风险的社会
周孝正:如何面对高风险的社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tz0Y3VknCI&t=86m16s
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节日快乐。
青年节92周年,今天晚上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著名的社会学家,来自人民大学的博士
生导师,周孝正教授。
周孝正是我们国家非常有名的学者,我们看到周教授可能更多是他的论著,他的学术论
文,见到他的学术风采,我们还在电视媒体上,看到周教授做为主讲嘉宾,参与了一些
热点问题的访谈,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也非常荣幸地邀请了周孝正
给我们做讲座。
讲座开始
一.世界级的风险
周孝正:
今天,我就借这个机会,我从社会学的角度,讲讲如何面对现代这个高风险的社会,传
统社会也有风险,风险大家也都知道,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
那么“现代高风险”这个概念,是吉登斯提出来的,吉登斯是目前世界上顶级的社会学
家之一,他是伦敦大学经济学院的院长,现在已经退休。
现代高风险,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全球的风险是什么,核子大战么?不是,因为美国
和前苏联,都搞了上万件核武器,叫做第二次打击,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你先下
手,把我的...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45
原标题: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第六集:我就是一个农民
北纬36.8°,
陕北黄土高原上,
有一个小小村落,
名叫梁家河,
“这是大有学问的地方”......
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生活,
追寻人民领袖的初心;
记录梁家河几十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激发砥砺前行的信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隆重推出
12集广播纪实文学《梁家河》
第六集:我就是一个农民
点击音频马上收听
请点此安装最新Flash
“土”学问:我就是一个农民
到梁家河两三年后,习近平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延川话,他与当地人一样,把土
豆叫“洋芋”,把馍馍叫“酶酶”。2009年11月,他到延安考察,仍能讲一口流利的延
川话。吃饭的时候,他问陪同的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能不能听懂“酶酶”是什么东西,
赵乐际说不知道,他解释说:“‘酶酶’就是馍馍,白面馍馍,也就是馒头,是延川土
话。”
鸟瞰梁家河村。人民日报记者 赵鹏飞摄
他熟悉梁家河的每一条沟、每一架山,熟悉梁家河村子里的每户人家。2015年2月
13日他回梁家河,即使40年没有联系的人,他一见面就能认出来,大名、小名都能叫出
来。
2015年2月13日上午,习近平在延安市延川... 阅读全帖
n******g
发帖数: 17225
46
第十一集:家家户户过上了好光景
2018-06-27 23:26:00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
改革开放让梁家河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刘瑞莲小名“争气儿”,曾是一个苦孩子。在她的儿时记忆里,她和弟弟妹妹夏天
几乎没有穿过鞋,晚上四个娃娃合盖一床被子,就连吃顿白馍馍都是奢望。
17岁那年,刘瑞莲嫁给了梁家河村民巩政福。婚后的生活依旧艰难,一家人的饭桌
上仍是少不了野菜。刘瑞莲说,在能吃的野菜中,一种叫“洋脑梢”的植物叶子最难吃
,嚼在口中扎乎乎的,吃在胃里消化不了。她一吃就胀肚子,连着吃上几天手和脸就肿
了。
习近平担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后,先后办起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缝纫
社要选三名妇女当社员,刘瑞莲没想到自己也被选上了,欣喜得一晚上没睡好觉。
缝纫社实行计件挣工分,做一件衣服记两分。为了多挣工分,刘瑞莲跟丈夫巩政福
商量,借钱买了台“标准”牌缝纫机。她常常是匆匆吃口饭就干活,把需要手工做的活
儿拿回家里晚上继续做……
打坝造地,多种经营。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梁家河1974年粮食总产量由1971年的
109465斤提高到179946斤,人均生产粮食689斤,一个工日分红七毛二。...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32610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SMW21 封 ABCNBC 在 Military 版 (转载)
丹姐发一贴挣一个工分,
被封记八等功一次
可以换250个工分
赚大了
k**********4
发帖数: 16092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zhouyongkang在可儿亲的幸福生活
我所受的意识形态的教育在我到了大汉沟以后全变了。那
个村的价值观我前面已提过,我在他们眼里,因没要彩礼而一钱不值。在那个年月,你
干一天最多挣十个工分,一个工分才几分钱,一个人一年口粮钱¥45,挣回全家一年的
口粮钱就是最大的愿望。养几个鸡生的蛋全换了火柴,灯油。一年到头喝小米粥, 吃
莜面,穷得用腌酸菜的汤当醋吃,顶多拿油炝一点从野地里采来的翟面面花。过年过节
或盖房子时,吃个黄米面炸糕。 至于水果,除了野果子,生病了买个梨给病人,吃那
个梨核是家里孩子的享受, 哪儿有什么吃别的愿望。 有个伤心的笑话,一个内蒙人进
北京买了根香蕉,吃完说真难吃,别人一看他连皮一起吃了,能怨他们吗?没见过。当
然对他们来说决不会梦想吃巧克力了。没人节食,也不为体重烦恼。
做饭要用水,那里的水是从沟里挑的,泥沙掺混的浑水泛着黄色。挑一次水从
梁上走到梁下,又挑着七八十斤回到梁上, 有的地方我们要挑一里多路,来回二里。
即使到了城里,你还得从井边挑回屋里,存在大大的水缸里。要不为什么我们得要个挑
水的儿子哪?我们学生买了明矾放在缸里可以沉淀脏东西,使水变清,可老乡就这么着
活一辈子。赵紫阳...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9
来自主题: Military2版 - 救一万个国企也救不了东北经济
东北经济的坏消息似乎看不到尽头。2016年3月,黑龙江龙煤集团双鸭圸矿业工人讨薪
,再一次揭开东北国企面临的困境。在此之前的2015年,东北三省GDP增速分别排在了
倒数第一、第三和第四,与他们作伴的是山西(倒数第二)。2015年全年,辽宁省的工
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速度都为负,最后三个月甚至是-13.3%、-11.8%和-12.7%。
在经历了中央的10年“振兴东北”计划之后,东北经济陷入了断崖式下跌,坊间出
现许多对东北经济的解读:东北人太懒惰、东北人好面子、东北太腐败、东北国企在吸
血、东北产业结构畸形、东北人口流失严重,甚至是东北遭到了“资源诅咒”……这些
说法有多大程度上可信?东北到底为什么会衰落?
殖民地的遗产
要对东北衰落之谜一探究竟,至少得回溯到1949年前的东北。1905年日俄战争过后
,日本赢得胜利,从而获得了进入东北(满洲)的机会。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
日本前后影响东北40年。无论日本人出于怎样的意图来经营东北,日本都对东北未来的
经济结构起到了难以忽视的作用。
20世纪初,东北尚属资源丰富的处女地,松花江、嫩江两个流域,都是...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50
70年代俺赶上了个尾巴,80年代是在农村长大的,90年代在农村实习了不少,
每年还回两次农村的家。2000年后就只回去过一次了。讲些切身体会,不过
有以篇盖全之嫌疑,只算CASE STUDY中的一个个案吧。
我出生的时候文革已经是末期了,所以我的记忆里没有文革。小时候上过
村里的幼儿园,也经常在父母到生产队的地里劳动的时候一起去[好象幼儿园不是
总有,特别忙的时候老师就参加劳动去了。我祖父母去世的早,没人看我]。那时
怎么说呢,父母是挣工分。爸还当过生产队长。不过我爸说到了生产队的后期很多
人干活不卖力,耍滑头。有些队长是能看出来而且负责的,但我们生产队就出现过
看跟张队长干轻松还是跟李队长干轻松的闹剧。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可以说是很低。
农民谈不上什么收入,分点粮食能和着青菜吃饱就不错了。粮食么,高粱米玉米面。
说民主么,队长是大家选的;大队长[那时候不叫村长]是大家选的。不过大队长的候
选人是公社里面定的。队长大队长都是苦差事,大队书记也是苦差事。大队支书当然是大

支部选的。大队长大队书记要和大家一样下地记工分,好象多多少少有些工分补贴。
在60-70年代我们县的县长[大队长出身]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