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巫宁坤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
m********3
发帖数: 3280
1
(一)
2004年春天,巫宁坤先生偕老伴李怡楷女士应邀回国,参加燕京大学校庆。我和他
素昧平生,只有文字之交。当时,他们住在南四环一亲戚家里,巫先生给我来了电话,
想和我晤面,并去拜访李锐老。一向为人谦逊已近米寿的李锐老,说什么也不肯劳驾巫
先生,定要和我一道去南四环会他。
4月24日午后,我们来到南四环中段一居民区的一座楼房里,会见了巫先生和他的
老伴。我们畅谈了一个下午,分手时他送我们一人一本他著的名叫《一滴泪》的书。
(二)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他第一次应邀回国是在1951年。
在这之前,他的履历很简单:1938年的夏天,他作为扬州中学的一名流亡学生来到
了武汉。为了吃饭,也为了抗日,他参加了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受训三个月
。后来他去了西南联大,作过左倾的学生文艺团体“冬青文艺社”的积极分子,阅读过
高尔基的小说和*的秘密传单。在珍珠港事件之后,他就中断了西南联大外文系的学习
,为美国人士援华的“飞虎队”担任译员。1943年10月,他又去了美国,为在美受训的
中国空军人员担任翻译。第二次大战结束后,他进了印第安那州曼彻斯特学院读书,成
了这个学院的唯一外国留学生。两年后,...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2
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我离开——巫宁坤《一滴泪》
送交者: 听雨楼主 2015年06月03日01:32:29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自由亚洲电台》中文网“禁书解读”专栏 2015年6月2日
作者:余杰
王国维曾引尼采的名言:“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一滴泪》便是“以血书者”
,巫先生以“受难”的全部人生为中国史上最黑暗时代作见证,这是他个人的不朽的盛
业,然而整个中华民族所付出的集体代价则是空前巨大的。——余英时
一九五一年新春,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博士的巫宁坤,接到燕京大学校长
邀请他回国任教的急电。此前,巫宁坤从未面对面地与共产党打过交道,他在西南联大
外文系学习期间投笔从戎,担任过飞虎队美国飞行员的翻译,然后于一九四三年赴美留
学。国共内战的硝烟,只是他在美国报纸上读到的、语焉不详的新闻。不过,出于纯朴
的爱国之心,他总是感到“有一根割不断的纽带”将自己与古老的祖国连接在一起,“
一个新时代、一个崭新的社会,似乎随着一个新政权的建立已经来到了”。
接到电报之后,没有经历太多思虑,巫宁坤便决定放弃完成一半的博士论文,回去为“
新中国”效力。在美国为数不多...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巫宁坤血书 《一滴泪》
巫宁坤血书 《一滴泪》 (2016-01-26 10:15:57)
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我离开 ---
余杰 2015-06-02
王国维曾引尼采的名言:“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一滴泪》便是“以血书者”
,巫先生以“受难”的全部人生为中国史上最黑暗时代作见证,这是他个人的不朽的盛
业,然而整个中华民族所付出的集体代价则是空前巨大的。



--- 余英时
一九五一年新春,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博士的巫宁坤,接到燕京大学校长
邀请他回国任教的急电。此前,巫宁坤从未面对面地与共产党打过交道,他在西南联大
外文系学习期间投笔从戎,担任过飞虎队美国飞行员的翻译,然后于一九四三年赴美留
学。国共内战的硝烟,只是他在美国报纸...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棘墙:从巫宁坤到沈从文zt
八十年代后期,我在四川成都一个工科学校读大学,喜欢一本叫《英语世界》的中英文
双语期刊。在88年的一期中,有一篇叫《凤凰的故乡》的文章中,第一次读到了沈从文
这个名字,而文章的作者,则是巫宁坤先生。那篇文章,让我对沈从文这个乡土作家产
生了一份特别的好奇和好感。因为,在我们从小到大的语文课本里面,从没有提到这样
一位著名作家。八九年的一期《英语世界》中,有一篇《时间简史》的中英文短文。用
通俗、流畅的翻译,介绍了著名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文.霍金的“A brief history
of time” ( 是霍金最成功,也是最好的一部通俗物理著作)。读那篇文章的一个结果
,就是时物理学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好感,对物理学家这个职业,也产生一个崇高的敬意
。《时间简史》的中文译者也正是巫宁坤先生。那时候,同学间为奖学金竞争很激烈,
也很功利。而物理学仿佛就是一方净土,能让人抛开尘世的烦恼和名利,而追求对自然
世界美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当时我就给巫宁坤先生写了一封信,一方面询问哪里可以买
得到他翻译的《时间简史》,另一方面也询问一些对人生的指导。因为那时,我对自己
所学的光电子技术专业越来越失去兴趣,... 阅读全帖
j*****t
发帖数: 5475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urbanhunter (纵横四海),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老海归系列: 国内颇有影响的学者和翻译家巫宁坤教授
发信站: Unknown Space - 未名空间 (Fri Aug 29 16:06:45 2003) WWW-POST
巫宁坤曾经是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教授,在国内算是颇有影响的学者和翻译家。《一
滴泪》是以他1951至1980年的个人经历为素材的。作者四十年代就学于西南联大
,曾为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国空军“飞虎队”作翻译。1946年就读于美国印第安那州
曼彻斯特学院,后转入芝加哥大学英文系深造。1951年返归祖国,应邀任教于燕京大
学。他介绍说:“系主任赵萝蕤博士是我在芝加哥大学的同学,她邀请我回去。我是一直
想要回去的,从来没有想要呆下去。现在听到祖国的情况,新中国嘛,国内亲友来信都赞
不绝口。所以我就想回去,为新中国的建设尽我的一份力量。” 巫宁坤放弃在芝大就要
拿到的博士学位,回国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拳拳赤子之心,不可抹煞。
当年他回国时,为他送行的是日后享益世界的李政
c******l
发帖数: 3972
6
“1979年10月,巫宁坤从芜湖来到北京办理“右派改正”,他从报纸上看到“爱国美
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博士从美国回来讲学的消息,便到北京饭店的国宾馆看望老同学
。李政道备课很忙,和他匆匆晤谈了一番。临别时,他特发奇想:如果当年在旧金山,
是他巫宁坤送李政道回国任教,结果会怎样?换句话说,李政道还会不会成为举世闻名
的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国政府的国宾?”
唉,一失足酿成千古恨!
wh
发帖数: 141625
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强烈推荐巫宁坤的 A Single Tear
哇很久不见。新年好,情人节好,元宵节好,哈哈。巫宁坤现在在哪里?老一辈都开始
写回忆录了啊,前一阵有人说英若诚的回忆录,也是英语原版。好牛啊。texasredneck
写the great gatsby的读后感里还质疑了巫宁坤结尾的翻译,哈哈。赵萝蕤的荒原翻译
得真漂亮,我看不懂原文就看翻译,记得有些小错,但总体还是很贴切精到。
y***s
发帖数: 63
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强烈推荐巫宁坤的 A Single Tear
1994年先以英语出版。我看的是他后来写的中文版,据说细节更详细。
背景:巫宁坤是赵萝蕤在芝大时的师弟,1951年被赵萝蕤请回燕京教书。And the
story starts from there...
M******8
发帖数: 10589
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微信号howtozheng
2018-01-20 8字路口 咋整 微信号howtozheng
功能介绍
脑洞指南,人生指北。
睡在杨振宁上铺的兄弟
本文转载自8字路口(ID:crosseight)
1
前几天,在群众高涨的呼声中,我也去看了《无问西东》。
片子我就不多谈了,主要说说我感动的一个地方,那就是沈光耀的母亲对儿子说的一番
话: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我们想你,能
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
这也并不是要你为我们开枝散叶,而是想让你体会到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
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她说得泪流满面,儿子听得潸然泪下,影院中也是啜泣不止。这句话为什么能如此触动
人,不就是最好地阐释了现在倡导的「中国梦」嘛——每个人都要过快乐的一生,美好
的一生。
但是在那个年代,面对山河破碎,沈光耀没办法独自享受人生,最终还是选择了参军,
当了飞行员,最后战死沙场。
沈光耀这个人物是有原型的,名叫沈崇诲,出身名门,父亲是民国政府司法院的大...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10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睡在杨振宁上铺的兄弟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睡在杨振宁上铺的兄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1 20:48:04 2018, 美东)
2018-01-20 8字路口 咋整 微信号howtozheng
功能介绍
脑洞指南,人生指北。
睡在杨振宁上铺的兄弟
本文转载自8字路口(ID:crosseight)
1
前几天,在群众高涨的呼声中,我也去看了《无问西东》。
片子我就不多谈了,主要说说我感动的一个地方,那就是沈光耀的母亲对儿子说的一番
话: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我们想你,能
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
这也并不是要你为我们开枝散叶,而是想让你体会到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
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她说得泪流满面,儿子听得潸然泪下,影院中也是啜泣不止。这句话为什么能如此触动
人,不就是最好地阐释了现...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1
[一种声音]去留与荣辱——《南渡北归》笔记【1】
来源: 千里 于 2016-03-29 09:30:56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对国民党来讲,黄金、贵重文物的搬迁不是问题,成问
题的是那些士林名流的去留行止。他们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共产党也没有闲着。一场
关乎人心、人才的争夺战开始打响。
争夺战的重点是当时中国教育文化的重镇平津地区。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
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
“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一,各
院校馆所行政负责人;二,因政治关系必离者;三,中央研究院院士;四,在学术上有贡
献并自愿南来者。
听风观涛,平津地区学人内心五味杂陈。
回想1937年7月末,北京沦陷,何基沣将军撤离北平时面对学生曾喊出了“同学们!北平
——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的誓言。因此,在随后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统一安排而撤
离平津的教...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个50岁右派分子的美国梦 zt
一个50岁右派分子的美国梦 (2015-02-21 09:27:21)
尹宬四八年秋天从上海北上,到北平燕京大学念医预系,五一年进协和,五四年参
军,五六年毕业,分配到解放军胸科医院,五七年因为提了不该提的意见,说了不该说
的话,被划了右派,先在北京的昌平下乡劳动一年,然后被送到到北京南郊红星公社医
院,在医务工作中继续监督劳动。六一年摘了右派帽子,摘了帽子,其实还是右派,只
不过改了个名字叫“摘帽右派”,一般当面不叫,但背后介绍情况时往往就很公开的这
么讲。一有风吹草动首先想到的是要给这些右派施加点压力才好。尹宬的父亲当过国民
党的经济部 长,丈人是大右派章乃器,丈母娘是商业部走资派副部长,本人又是“摘
帽右派”,在文革中尹宬被送到中兴庄生产队和地主富农一块去干活。也跟他们一块带
过高帽子游街示众。在批斗会上,尹宬站在众人前面,弯着腰,听着革命群众慷慨激昂
的声讨,脖子后勒着粗铁丝,一边挂着三块大砖头,铁丝勒进 肉里疼得很。文革结束
后尹宬跟美国的亲戚取得了联系梦想到美国去当外科医生。
八零年近50岁的尹宬和儿子,两人兜里一共只有四十块美金,这是当时中国允许兑
换的最高限...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最后的燕京大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89b7b0102veaj.html
楚锴 http://blog.sina.com.cn/u/1401461627 2015-02-12 14:08:31
佳瑶,笔途文摘
在中国21所教会大学中,燕京大学显然是一面旗帜。然而,当新中国决定割断与
西方世界的联系,清除西方文化的影响时,燕京大学也无可避免地处在了风暴眼
的中心。那些曾经的教会大学,那一代学人和他们追求的博雅教育传统,早已随
风而逝。
1951年,留学美国的巫宁坤,顾不上完成手中的博士论文,便急匆匆地回国到燕
京大学执教。在他心中,能得到燕京大学的教职是莫大的荣誉。那时,燕大是与
北大、清华并称的国内一流大学。
当他远渡重洋,第一次站到燕京大学门口时,被这个美丽的校园迷住了。“燕园
门口有两头石狮子守卫,两扇朱红色大门敞开着,一眼望去只见园内树木成荫,
掩映着一幢幢宫殿式的楼房,引人入胜,而我即将在这座洞天学府里开始我的教
学生涯,私心不由得不感到庆幸。”巫宁坤在回忆录《一滴泪》中如是写道。
此时对未来怀揣无数梦想的巫宁坤,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仅仅几个月后,...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4
来自主题: PKU版 - 最后的燕京大学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最后的燕京大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5 10:13:14 2015,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89b7b0102veaj.html
楚锴 http://blog.sina.com.cn/u/1401461627 2015-02-12 14:08:31
佳瑶,笔途文摘
在中国21所教会大学中,燕京大学显然是一面旗帜。然而,当新中国决定割断与
西方世界的联系,清除西方文化的影响时,燕京大学也无可避免地处在了风暴眼
的中心。那些曾经的教会大学,那一代学人和他们追求的博雅教育传统,早已随
风而逝。
1951年,留学美国的巫宁坤,顾不上完成手中的博士论文,便急匆匆地回国到燕
京大学执教。在他心中,能得到燕京大学的教职是莫大的荣誉。那时,燕大是与
北大、清华并称的国内一流大学。
当他远渡重洋,第一次站到燕京大学门口时,被这个美丽的校园迷住了。“燕园
门口有两头石狮子守卫,两扇朱红色...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5
来自主题: PKU版 - 最后的燕京大学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最后的燕京大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5 10:13:14 2015,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89b7b0102veaj.html
楚锴 http://blog.sina.com.cn/u/1401461627 2015-02-12 14:08:31
佳瑶,笔途文摘
在中国21所教会大学中,燕京大学显然是一面旗帜。然而,当新中国决定割断与
西方世界的联系,清除西方文化的影响时,燕京大学也无可避免地处在了风暴眼
的中心。那些曾经的教会大学,那一代学人和他们追求的博雅教育传统,早已随
风而逝。
1951年,留学美国的巫宁坤,顾不上完成手中的博士论文,便急匆匆地回国到燕
京大学执教。在他心中,能得到燕京大学的教职是莫大的荣誉。那时,燕大是与
北大、清华并称的国内一流大学。
当他远渡重洋,第一次站到燕京大学门口时,被这个美丽的校园迷住了。“燕园
门口有两头石狮子守卫,两扇朱红色...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来自主题: Returnee版 - 你就不怕有一天再来一场运动么
作者: 水木丁
《上海生死劫》里有一处,郑念讲她的弟弟,她弟弟是个经济学家,国外留学回来后,
在中央政府部门任要职,之前三次两次的各种运动,因为瞎说大实话,被贬去农村喂鸡
,结果他非常肯动脑,经济学家学习起科学喂鸡简直小菜一碟,后来喂的鸡比别人的都
好,远近闻名,农民都特别喜欢他,有什么问题都来问他,他每次回城,就带一堆资料
回去教大家,声望非常高,惹得当地的村官不乐意,向上级汇报,让弄到别的地方去。
来一场运动结束,中国经济出了大问题,政府又把他请了回去,他也再度依然尽心尽力
,结果十年来了,这次比以前都严重,各种揪斗什么的,就彻底把他精神打击得崩溃了
,说什么是什么,还检举了郑念在国民党旗前照相。后来郑念问他,他还以为自己说的
是真的,其实当时脑子确实已经不太清楚了。
郑念讲述国内最后一次见到他弟弟,他的眼神里黯淡无光,人也是破碎的,他劝郑念要
顺从,郑念说自己这一点不像弟弟,她就是顽抗到底。好多年后,弟弟当时已经又成为
国际经济学大拿,来美国讲学,她见到弟弟,觉得他精神状态和幽默感都恢复了,就问
他,政治风潮一向是左右摇摆的,你就不怕有一天再来一场运动么?
他弟弟笑了笑说,这种摇... 阅读全帖
u*****a
发帖数: 6276
17
来自主题: Parenting版 - 有关孩子学中文的问题
不见得合适。但说的主旨类似:
《南渡北归》第三部,讲的正是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在历史分野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的决策,及其走上不同的道路之后,各自命运的遭遇和剧变。1949年,国民党军队兵败
如山倒,蒋介石划江而治的幻想彻底破灭,中国开始建立新的政治格局。
这一年,毛泽东给中国知识分子的未来命运画了一条深刻的分界线。
这一年,有些知识分子留在了大陆,有些知识分子去了台湾;之后,又有很多知识分子
响应党的号召,自世界各地回国建设新中国,只有少数知识分子坚守国外自由民主的阵
地。
回望历史,有时如梦一般,真实与假设难辨真伪,清晰与模糊交替出现。
1951年7月,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读博士学位的巫宁坤接到国内急电,请他回国到燕京
大任教,他随即中断学业回国。当时正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的李政道前往送行。巫宁坤突然问李政道:你为何不回去为新中国工作?“李笑着说:
我不愿意让人洗脑子。此后的1957年,巫宁坤被打成右派,受尽迫害。同一年,李政道
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28年后,二人再度相会。此时,李政道是中国政要迎接的贵宾,巫宁坤是刚从牛棚放出
来内部控制的“牛鬼蛇神”。当时,巫...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18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岳南:南渡北归─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http://hx.cnd.org/?p=102500
即便是夏日,读《南渡北归》第三部,依然让我从心里感到寒意。窗外吹进的是丝丝热
风,心里涌出的却是冰冰的寒凉,没有一点温热的感觉。
《南渡北归》第三部,讲的正是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在历史分野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的决策,及其走上不同的道路之后,各自命运的遭遇和剧变。1949年,国民党军队兵败
如山倒,蒋介石划江而治的幻想彻底破灭,中国开始建立新的政治格局。
这一年,毛泽东给中国知识分子的未来命运画了一条深刻的分界线。
这一年,有些知识分子留在了大陆,有些知识分子去了台湾;之后,又有很多知识分子
响应党的号召,自世界各地回国建设新中国,只有少数知识分子坚守国外自由民主的阵
地。
回望历史,有时如梦一般,真实与假设难辨真伪,清晰与模糊交替出现。
1951年7月,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读博士学位的巫宁坤接到国内急电,请他回国到燕京
大任教,他随即中断学业回国。当时正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的李政道前往送行。巫宁坤突然问李政道:你为何不回去为新中国工作?“李笑着说:
我不愿意让人洗脑子。此后的1957年,巫宁坤被打成右派,受尽...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486
1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牛人盖茨比 -- 001 (转载)
原来是版主,好眼力,刚才搜了一下,我用的就是巫宁坤的译本。
这本书我很早就听说过,知道梗概,但是没看过。
最近有电影,就去看了,觉得情节很简单啊,不明白为什么文学地位这么高;
就买了原著开始看,很吃力,一本小书,180页,但是很吃力;一个原因是有一百年了
吧,很多词用法有变化,另外一个原因作者文学素养确实高,文笔用词很文艺。
看不下去就去网上找中译本,找到一个,就是巫宁坤的。当时不知道是大翻译家的东西
,读了还是感到很拗口。一个原因,原著就难读不要说翻译成中文了,估计红楼梦翻译
成英文就没法看了,另外一个,这译本是2006年出的,巫老70了,用词肯定和我有代沟
的。还有他的翻译,追求的是精确,很多时候翻译成中文真的就不知所云了。
我就看一段中文,看一段英文,就这么看了几页,想自己修改一下。不敢和巫宁坤的作
对比,完全是我对原著的理解,而且建立在巫宁坤的基础上。
搜了一下,2006年的时候,巫宁坤的翻译就很热闹,甚至方舟子都发话了。我得说清楚
,我这里贴的完全是我个人的理解,谈不上严肃翻译,追求的就是通俗,能看明白有阅
读快感,这本书是美国1920年代文学的顶峰,讲的东西美国人很在乎,也...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206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政道的同学花了一辈子认识tg
文科生
巫宁坤,翻译家,英美文学研究专家,1920年9月生,中国江苏省扬州人。
生平 编辑
抗日战争期间,就读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46年9月,成为美国印第安纳州的
曼彻斯特学院唯一的外国学生。后在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批评。1951年受北京燕
京大学校长陆志韦邀请,放弃攻读博士学位,回国从事英语教学。
1951年新年,应北京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邀请,并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务院欢迎
信后,便回国任教。此后先后在北京燕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等校
任英美文学教授。巫宁坤曾经在《英语世界》发表一些英文散文,诗歌和翻译,包括他
英译的方励之的《重访卡普里》。巫宁坤中英文俱佳。黄灿然认为他翻译为中文的有些
诗歌译文质量优于余光中的翻译[1]。著有英文回忆录《A Single Tear》,后出版中文
本,名《一滴泪》。作为翻译家,他的著名译作有《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白求恩传》。
1954年起,开始受到批评批判,1957年“百花运动”时因批评时政,在反右运动时被打
倒,1958年4月17日下午,被送到了北京南城陶然亭公园附近的“半步桥监狱”接受劳
教。1960年10...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1
留在国内的真惨,好在还活到平反。前一阵看了一篇比较钱学森和他的同学徐璋本的文
章,链接在此:
http://m.yuedu.163.com/reader/news/content.do?source_uuid=64bc1
摘录几段:
以钱学森的知识和对社会的理解,他不会不明白他所生活时代的特点,在同时代知识分
子中,钱学森的人文素养是相当全面的一位,但钱学森准确判断到了他所生活时代的极
权特征,所以除了专业以外,他的独立性完全退回内心,以一切顺应时代为基本生存方
式。
人们经常提到一九五八年钱学森的一篇文章,认为钱学森失去了科学家的良知,为人有
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提供了科学说明。我倒更愿意在人生智慧的意义上理解钱学森,他
要保存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权利,只能选择这样的方式,否则就是以卵击石。我们可以
想到钱学森一位同学徐璋本的遭遇。
……
徐璋本一九五七年成为右派,后被投入监狱,经历二十年囚徒生活,改革开放后不久就
去世了。同样的教育背景,同样的专业特长,同样人生关键处的选择,最后结局完全不
同。根源在于他们对时代的理解和对世界的认知不同。
……
钱学森对他生活时代的判断是准确的,他的时...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2
赞最后一句,我也是为了史铁生去地坛的。强烈要求开主帖!你混在这里面很多人看不
见!yeats强烈推荐过巫宁坤的回忆录,他没写书名,可能就是这本。我还说这些人都
开始写回忆了,上次booker还是谁推荐英若诚的回忆录。这些中文书你们从哪儿弄来?
我在机场看到版上盛赞过的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犹豫了一下还是没买,我没有买书的
习惯,哈哈。开主帖呀。

3. A FEATHERINTHESOTRM 巫宁坤的女儿,巫一毛的伤痕回忆.真是个苦孩子
,但她在所有照片上都笑得开朗, 即使是在小女孩遭流氓袭击的第二天的照片上.不
禁感慨人,尤其小孩子的天然的韧性和生存的本能.
4.一滴泪 -巫宁坤 看了大半了,我看竖行书不习惯,不是很想看的书, 坚决不
看竖行的 - 这是值得看的书.对比巫一毛的回忆,果然他们家重男轻女.
不久前还看了'夹边沟',看'夹边沟' 的同时又把高尔泰的'寻找家园'翻出来,
重温他是怎么从夹边沟活着出来的.可能清河农场没夹边沟那么左,也可能巫宁坤因为
是国外回来的,才被准保外就医,活下来了.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剧.
5. 扶轮问路 -史铁生.哲学思考的杂文,外加些小诗.没看全呢,好...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23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爱国海归教授对毛泽东时代的回忆
作者:巫宁坤
一九五一年初我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开始撰写论述爱略特(T.S.Eliot)的文
艺批评传统的博士论文。不料突然接到燕京大学陆志韦校长的急电,邀我尽快回国担任
英美文学教职。随后,也收到中国国务院发来的信,热烈观迎留学生回国工作。我去国
已七年,近年接国内亲友来信,大都对新中国讚不绝口,令我心响往之。我便不顾一些
亲友的告诫,毅然放弃论文的写作,应聘回国。八月中旬,我怀着满腔游子还乡的激情
,带着几大箱进步书刊,到达新中国的首都,即将在风光旖旎的燕园开始我的教学生涯
,私心不由得感到庆幸。
思想改造;初嚐洗脑滋味
我回国不过两个月,就到中南海怀仁堂听周恩来总理做报告,他号召全国知识份子,特
别是高级知识份子,带头进行思想改造。他滔滔不绝讲了七个小时,我听得头昏脑涨,
不禁想到送我上船的朋友送着说的“洗脑子”的前景,难道这么快前景就要成为现实吗?
“十一”一过,思想改造就开始成为教师的中心任务,而批判的重点又是“亲美、崇美
、恐美”思想。十二月,中共北京市委派来工作组领导运动,校长靠边站,全校停课搞
运动。经多次大会...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3176
24
我都不知到柏树还分好几种啊.我当年刚进北京时,也对那些高大的柏树印象深刻, 也符
合我对北京的想象.
最近一两个月我看了好几本书, 跟你汇报一下:
1.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M 挺有趣的,虎妈很有幽默感和自嘲精神 - 你在
YALE, 见过她没有?
2.HALF A LIFE 一个开车撞死过一个女孩的人的自述. 开头就是: HALF A LIFE
AGO, I  KILLED AGIRL. 这人高中毕业那年出的车祸,责任不在他.后来成
了作家,那段经历一直伴随着他, 18年后, 他把它写出来, 算做自己的THERAPY. 写得真
诚,不煽情,有点哲学思考. 用很多短句子, 好读而有回味.这本书,居然我HOLD了
一两个月才从图书馆拿到,下面还一帮人等着呢,是畅销书吧.
3. A FEATHERINTHESOTRM 巫宁坤的女儿,巫一毛的伤痕回忆.真是个苦孩子
,但她在所有照片上都笑得开朗, 即使是在小女孩遭流氓袭击的第二天的照片上.不
禁感慨人,尤其小孩子的天然的韧性和生存的本能.
4.一滴泪 -巫宁坤 看了大半了,我看竖行书不习惯,不是很想看的书, ...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aiyayayaya最近看的几本书
发信人: aiyayayaya (偶尔想起),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Re: 北京游:故旧之宫,雍和欢喜,老舍茶馆,天坛地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9 11:23:52 2011, 美东)
最近一两个月我看了好几本书:
1.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M 挺有趣的,虎妈很有幽默感和自嘲精神 - 你在
YALE, 见过她没有?
2.HALF A LIFE 一个开车撞死过一个女孩的人的自述. 开头就是: HALF A LIFE
AGO, I KILLED A GIRL. 这人高中毕业那年出的车祸,责任不在他.后来成
了作家,那段经历一直伴随着他, 18年后, 他把它写出来, 算做自己的THERAPY. 写得真
诚,不煽情,有点哲学思考. 用很多短句子, 好读而有回味.这本书,居然我HOLD了
一两个月才从图书馆拿到,下面还一帮人等着呢,是畅销书吧.
3. A Feather in the Storm 巫宁坤的女儿,巫一毛的伤痕回忆.真是个苦孩子
,但她在所有照片上都笑得开朗, 即使是在小女孩遭流氓袭击的第二天的照...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2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牛人盖茨比 -- 001 (转载)
过奖。巫宁坤的译本是有很多人说拗口,倒不知道方舟子说啥?以前texasredneck写过
评论,结尾说巫翻译的结尾有误。你要是有兴趣可以看看,帖子很长;后面的跟帖里有
一篇巫宁坤的译序,转贴人说是对作品把握最准确的一篇评论:
http://www.mitbbs.com/bbsann2/entertainment.faq/LeisureTime/ID/
我也觉得这本和麦田守望者挺青春期,出大名好像是因为正合时宜?atwosmam在他的阿
西门的街帖子里说现在的中国像电影里的七十年代的日本,你又觉得像盖茨比的20年代
的美国。都很有社会思考……

搜了一下,2006年的时候,巫宁坤的翻译就很热闹,甚至方舟子都发话了。我得说清楚
,我这里贴的完全是我个人的理解,谈不上严肃翻译,追求的就是通俗,能看明白有阅
读快感,这本书是美国1920年代文学的顶峰,讲的东西美国人很在乎,也合乎现在中国
的国情,我感觉中国现在的状态接近美国1920年代,所以我还是有个决心把这东西弄明
白了。
wh
发帖数: 141625
2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读“了不起的盖茨比”
那个哭的帖子应该是讲童年、妈妈。可能不是你跟帖说哭,可能是别人,我记不清。我
只记得转贴过来让乐子看会不会哭。
盖茨比我在文学版只找到你发的提问帖。顺便看到有人贴
巫宁坤的序,我贴到这里来。sasa和ifulemitbbs还有poetsociety都回了帖。当时是09
年,那时我大概还不认识他们仨。
发信人: habpi (habpi),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Re: 了不起的盖茨比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21 10:35:35 2009)
这个故事远远不止是爱情的缠绵;原作者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对社会和人性的洞悉和叙
述绝对是大师风范。而他写作的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背景,与当代中国有很多相似
之处:资本者对社会资源的分割;放纵的欢宴与深刻的危机;人性的挣扎……
巫宁坤先生写的译序是对作品把握的最准确的一篇文章:
=========================================================
巫宁坤《了不起的盖茨比》
译 序

20 世纪是美国小说的黄金时代。一百年来,巨匠辈出,名著如林。自辛克莱·
z**********e
发帖数: 22064
2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邻家小儿回忆翦伯赞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5 15:32:34 2015, 美东)
邻家小儿回忆翦伯赞
周启博
2008年8月
今年是翦伯赞教授一百一十周年冥诞。一九五二年,家父周一良因院系调整从清华历史
系调到北大历史系,全家住进北大教授宿舍燕东园二十四号北侧,南侧是生物系李汝琪
教授一家。相隔三个小楼的二十八号是翦宅。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八年的十六年中,
周与翦在燕东园为邻,在历史系同事,翦任系主任,周是副职之一。那时北大附小在北
大校园内,我上下学路遇翦夫妇散步,自然称伯伯,伯母。(图:翦伯赞与夫人戴淑婉)
“翦伯伯”来头大
在我这个邻家小儿心目中,翦伯伯比燕东园其他几十位伯伯“来头”大。原因有以下几
条。
(一)燕东园的二十余座小楼抗日期间曾是日本军官住宅,我家搬来时已经颇为老旧。
门窗油漆剥落,地板开裂凹陷。每个小楼住两家教授。例如二十三号住过地球物理系李
宪之,中文系游国恩,二十六号住过哲学系洪...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9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邻家小儿回忆翦伯赞
邻家小儿回忆翦伯赞
周启博
2008年8月
今年是翦伯赞教授一百一十周年冥诞。一九五二年,家父周一良因院系调整从清华历史
系调到北大历史系,全家住进北大教授宿舍燕东园二十四号北侧,南侧是生物系李汝琪
教授一家。相隔三个小楼的二十八号是翦宅。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八年的十六年中,
周与翦在燕东园为邻,在历史系同事,翦任系主任,周是副职之一。那时北大附小在北
大校园内,我上下学路遇翦夫妇散步,自然称伯伯,伯母。(图:翦伯赞与夫人戴淑婉)
“翦伯伯”来头大
在我这个邻家小儿心目中,翦伯伯比燕东园其他几十位伯伯“来头”大。原因有以下几
条。
(一)燕东园的二十余座小楼抗日期间曾是日本军官住宅,我家搬来时已经颇为老旧。
门窗油漆剥落,地板开裂凹陷。每个小楼住两家教授。例如二十三号住过地球物理系李
宪之,中文系游国恩,二十六号住过哲学系洪谦,西语系吴达元,二十九号住过经济系
周炳琳,赵乃抟,等等。只有翦一直是一家独居一座楼并有专车,而且在原有建筑外另
建了几间房作车库,司机和厨师住房,楼南面加盖了有敞亮玻璃窗的大房间,是历史系
派给他的助手杨济安等五六个人的工作间。翦夫妇去世后,北大历史系曾用二十八...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9366
30
☆─────────────────────────────────────☆
Irrational (Herzog) 于 (Thu Jul 7 14:25:45 2011, 美东) 提到:
好像是没有一个吧。既然如此,59-61年的犯罪率有没有明显提高?
理论上说,既然监狱可以吃饱饭或者至少有饭吃,应该是会鼓励人民去犯罪。
犯罪了就可以吃饱饭饿不死啊。
☆─────────────────────────────────────☆
goodegg (头号变态龌龊文学萎缩男) 于 (Thu Jul 7 14:27:03 2011, 美东) 提到:
又来扯逼蛋
劳改农场饿死人多了去了.

☆─────────────────────────────────────☆
Irrational (Herzog) 于 (Thu Jul 7 14:29:35 2011, 美东) 提到:
你不要扯夹皮沟了,那是伤痕文学。
☆─────────────────────────────────────☆
goodegg (头号变态龌龊文学萎缩男) 于 (Thu...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31
王地灵
中国考古界现在还会提到“陈梦家教授”,1957年的北大右派,文革的第一批遇难者。
相隔九年的反右和文革有什么联系呢?
从受难者看反右和文革的关联:以北京大学为例
作者:王友琴
I.研究题目和方法
从“反右”到“文革”,从1957到1966,相隔九年。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本文从受
难者这个方面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下“反右”和“文革”这两个词都将不再带引号
。)
从北京大学发生的事实可以看出:一方面,在反右中被划成“右派分子”的人作为一个
群体,在文革中受到更为深重的迫害,被“斗争”和监禁,受到肉体和心理的戕害,有
一批人被害死。另一方面,在反右中担任领导和积极分子角色的学校负责干部作为群体
,在文革中也沦入被“斗争”的地位上,其中有一批人也被迫害致死。
受难者的遭遇指示出一条明晰的轨迹:相隔九年的这两场大规模“政治运动”(这是反
右和文革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使用的称谓),总的来说就是群体性迫害及其发展。这种发
展,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是迫害手段的更加野蛮,特别是所谓“群众专政”方法的普遍采
用和校园暴力的大规模发展;另一方面是迫害的对象进一步扩大,不但在人数上增加,
而且被迫害的群体...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6689
3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t】穆旦:下过地狱的人
清早看到好文,十分感概敬佩。
×××××××××××××
最先听到的是翻译家查良铮这个名字,后来知道他写诗笔名穆旦。五十年代的大陆少年,
凡如我那样喜欢做浪漫梦者,手里必然有一本《普希金抒情诗选》。查良铮这个名字,也
沾上罗曼蒂克气息,那种少年型肺结核病者特有的,萎靡却甜蜜的柔情。
后来,我被发配到极端不浪漫的安徽淮河边军垦农场,积雪堆满田野的冬日,无劳可动,整
日枯坐讨论毛著。恍忽走神时,想起雪橇滑过俄罗斯的旷原雪景,那是痴情的奥涅金,急
如星火地奔向塔吉亚娜,而原野是那么广袤无边。在这时候,被点名了,打个激凌醒过神
来,该我批“一闪念”。照例学舌一通,心里还想着我的甜梦。
“出公差”去霍邱县城,数九寒天去挑东西回驻地。这是美差,又累又冷,但逃过了苦不
堪言的枯坐干熬。路上遇到一个南开学生也去县城。我马上问查良铮。他说,差不多算
邻居!我赶紧问其人风神如何飘逸。那人转过身来,两眼看着我,好象看一个怪物,说“
嘿哟,糟老头一个!打我小时候起,每天看见他破衣烂衫,靠着墙脚走路,不抬头看人。以
前还在图书馆抄卡片,现在扫街扫厕所。头发都快掉完了,问他几句,话都说不清!”这
是个高大的青年,...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3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2012读书总结
张岱自为墓志铭里就把年轻时写得很糜烂,但一无所有之后非常漂亮:
“少为纨裤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
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
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
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史景迁这本书挺被人批评的,说他只把张岱在陶庵梦忆里的游山玩水当作主要内容,写
了糜烂生活的一面,没有这人的思想、成就、精神一面。史景迁很广杂,善八卦,精神
大概不是他的强项。
exponentc刚刚提到巫宁坤的一滴泪看得他掉眼泪。我还找出你写的水流云在读后感,
以为你也写过一滴泪。巫宁坤的英语比英若诚的强一些吗?或者文学一些?
找了找杜甫五城,写了那么多城,文史地结合很不错。看来文采一般,所以你只打算当
旅游参考书看。以前看文化苦旅倒是一口气看完的。
h***i
发帖数: 28
3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了不起的盖茨比
这个故事远远不止是爱情的缠绵;原作者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对社会和人性的洞悉和叙
述绝对是大师风范。而他写作的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背景,与当代中国有很多相似
之处:资本者对社会资源的分割;放纵的欢宴与深刻的危机;人性的挣扎……
巫宁坤先生写的译序是对作品把握的最准确的一篇文章:
=========================================================
巫宁坤《了不起的盖茨比》
译 序

20 世纪是美国小说的黄金时代。一百年来,巨匠辈出,名著如林。自辛克莱·刘易斯于
1930年首次为美国赢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先后又有赛珍珠、福克纳、海明威、斯坦贝
克、莫里斯等小说家获奖。谁料到,1998年,纽约文学出版界巨擎兰登书屋回顾本世纪英
语小说的成就,由负责编选世界文学经典的“现代文库”编委会选出20世纪最佳小说一
百部,高踞榜首的是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划时代巨著《尤利西斯》,其次便是
美国小说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所著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在20世纪美国小说中
,《了不起的盖茨比》自然就是首选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篇幅不长,与《尤利西
c*********d
发帖数: 9770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北大悲歌:文革中北大教授死亡率10%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4 22:45:33 2018, 美东)
王地灵
中国考古界现在还会提到“陈梦家教授”,1957年的北大右派,文革的第一批遇难者。
相隔九年的反右和文革有什么联系呢?
从受难者看反右和文革的关联:以北京大学为例
作者:王友琴
I.研究题目和方法
从“反右”到“文革”,从1957到1966,相隔九年。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本文从受
难者这个方面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下“反右”和“文革”这两个词都将不再带引号
。)
从北京大学发生的事实可以看出:一方面,在反右中被划成“右派分子”的人作为一个
群体,在文革中受到更为深重的迫害,被“斗争”和监禁,受到肉体和心理的戕害,有
一批人被害死。另一方面,在反右中担任领导和积极分子角色的学校负责干部作为群体
,在文革中也沦入被“斗争”的地位上,其中有一批人也被迫害致死。
受难者的遭遇指示出一条明晰的轨迹:相隔九年的这两场大规模“...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6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627
“人民的儿子”,“深情的儿子”
小平同志被李鹏尊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他自己则声称,他的设计原则是,
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摸得到还是摸不到石头,摸着什么石头,不知道;能不能过河,
过什么河,也不知道,要看摸石头的结果而定。
他也自称,自己是中国第二代领导人的“头”。这不是中国人民投票决定的,也不是中
央政治局常委、或中央委员会讨论决定的。似乎没有人选他当第二代领导的头,至少,
没有发表党代表大会或中央全会或政治局会议任命小平同志作为"第二代领导的头"的公
报。后来才知道,是小平同志自己亲自任命自己为第二代领导的头:他的任命声明是这
样的:
“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
核心是毛主席。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
动,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进入第三代的领导集体也必须
有一个核心,这一点所有在座的同志都要以高度的自觉性来理解和处理。”
小平同志不仅宣布... 阅读全帖
f**p
发帖数: 48
37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Interstellar 中的那首诗
你的译著有些新意,但没有体会出是儿子写给垂死父亲的话。 良夜也有暗示天堂的寓
意,good night译成夜幕 太生硬,没有感情。
还是巫宁坤的老辣一些。
(巫寧坤譯)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
因為他們的話沒有進發出閃電,他們
也并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善良的人,當最后一浪過去,高呼他們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會多么光輝地在綠色的海灣里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過翱翔的太陽,
懂得,但為時太晚,他們使太陽在途中悲傷,
也并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嚴肅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視覺看出
失明的跟睛可以像流星一樣閃耀歡欣,
怒斥,恕斥光明的消逝。

您啊,我的父親.在那悲哀的高處.
現在用您的熱淚詛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S******r
发帖数: 4421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政道的同学花了一辈子认识tg
1951年7月,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的巫宁坤接到急电,请他回国到燕大任教,他立即中
断学业回国,好友李政道送行。巫问李:何不一起回去为新中国工作?李:我不愿让人
洗脑。57年巫被打成极右,受尽折磨,同年,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巫文革再受批斗
,关入牛棚,九死一生,91年赴美定居。
这海归到归海的路,走的太艰难
Z**********g
发帖数: 14173
3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etTimer (算死先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李政道的同学花了一辈子认识tg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6 02:10:03 2017, 美东)
1951年7月,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的巫宁坤接到急电,请他回国到燕大任教,他立即中
断学业回国,好友李政道送行。巫问李:何不一起回去为新中国工作?李:我不愿让人
洗脑。57年巫被打成极右,受尽折磨,同年,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巫文革再受批斗
,关入牛棚,九死一生,91年赴美定居。
这海归到归海的路,走的太艰难
A****0
发帖数: 12393
40
公共知识分子名录
南方人物周刊50人名单[2]   经济学家:茅于轼、吴敬琏、温铁军、张五常、郎
咸平、汪丁丁   法学家、律师:张思之、江平、贺卫方   历史学家:袁伟时、朱
学勤、秦晖、吴思、许纪霖、丁东、谢泳   哲学史家:杜维明、徐友渔   政治学
家:刘军宁   社会学家:李银河、郑也夫、杨东平   作家、艺术家: 邵燕祥、
北岛、李敖、龙应台、王朔、林达夫妇、廖冰兄、陈丹青、崔健、罗大佑、侯孝贤
科学家:邹承鲁   公众人物:华新民、王选、高耀洁、阮仪三、梁从诫、方舟子
、袁岳   传媒人:金庸、戴煌、卢跃刚、胡舒立   专栏作家、时评家:林行止、
杨锦麟、鄢烈山、薛涌、王怡   另有向六位已故的公共知识分子致敬:殷海光、顾
准、王若水、王小波、杨小凯、黄万里   年度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政右经左版
)   2005年   艾晓明 北岛 陈丹青 陈永苗 崔健 崔卫平 崔之元 杜维明
范亚峰 甘阳 高行健 贺卫方 胡舒立 季卫东 蒋庆 康晓光 郎咸平 李敖
李昌平 李银河 梁从诫 林毓生 刘军宁 刘小枫 茅于轼 钱理群 钱永祥 秦晖
石勇 孙立平 汪晖 汪丁丁 王怡 王力雄... 阅读全帖
C*******f
发帖数: 13152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骂公知的都是逻辑混乱
给个名单,楼猪给分分类吧,谁支持土共,谁反对,各有几个。
南方人物周刊50人名单[3]
经济学家:茅于轼、吴敬琏、温铁军、张五常、郎咸平、汪丁丁
法学家、律师:张思之、江平、贺卫方
历史学家:袁伟时、朱学勤、秦晖、吴思、许纪霖、丁东、谢泳
哲学史家:杜维明、徐友渔
政治学家:刘军宁
社会学家:李银河、郑也夫、杨东平
作家、艺术家: 邵燕祥、北岛、李敖、龙应台、王朔、林达夫妇、廖冰兄、陈丹青、
崔健、罗大佑、侯孝贤
科学家:邹承鲁
公众人物:华新民、王选、高耀洁、阮仪三、梁从诫、方舟子、袁岳
传媒人:金庸、戴煌、卢跃刚、胡舒立
专栏作家、时评家:林行止、杨锦麟、鄢烈山、薛涌、王怡
另有向六位已故的公共知识分子致敬:殷海光、顾准、王若水、王小波、杨小凯、黄万里
年度百位华人公共知识分子(政右经左版)
2005年
艾晓明 北岛 陈丹青 陈永苗 崔健 崔卫平 崔之元 杜维明 范亚峰 甘阳 高
行健 贺卫方 胡舒立 季卫东 蒋庆 康晓光 郎咸平 李敖 李昌平 李银河 梁
从诫 林毓生 刘军宁 刘小枫 茅于轼 钱理群 钱永祥 秦晖 石勇 孙立平 汪
晖 汪丁丁 王怡 王力雄 王思睿 王小东 温铁军... 阅读全帖
t******e
发帖数: 2504
42
也就是说,就是回去的, 也不全是左派,不少人是对政治不敏感,以为还是与前政府
时代差不多,就算是不重用,教书做研究,也是象牙之塔,政府应该还是能容下的,他
们那里知道老共是要对他们搞思想改造。
比如那个巫宁坤, 还是学英文的,至少应该读过奥威尔1984这本书吧,对现政权的实
质居然也不了解,接到燕京大学的聘书,还有国家政务院(国务院)的背书, 要是你
,你能不回去吗, 学英文的,在美国好找工作吗?移民是更不用提了。
巫的好友李政道,学物理的,反而头脑清醒,巫在临行告别时问李,说你这么不回去,
李回答说我可不愿给洗脑。
k********k
发帖数: 5617
43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khabarovsk (伯力),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人民的爷爷邓小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5 09:01:50 2013, 美东)
http://bbs.creaders.net/politics/bbsviewer.php?trd_id=865726&bl
《人民的爷爷邓小平》
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送交者: 艺萌 2013年06月04日09:20:57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这是一篇讲邓小平建国后所作所为的极好的文章,不少事情会令你大吃一惊。用大炮剿
灭一个民族村很可能你毫无所闻,即使是你所知道的大事,其中也有很多惊人的细节不
为人们所知晓。总之,这是一篇值得从头读到尾的好文章。读了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独裁
者的心了!那是一颗和一般人完全不同的心啊!
请看“人民的儿子”
—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原标题:“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朱长超
【作者简介】朱长超,1944年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请看“人民的儿子”
请看“人民的儿子”
—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人民的1的儿子”——邓小平
朱长超
【作者简介】朱长超,1944年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68年在上海无线电
一厂工作,当过工人,搞过化学分析。1974年调往自然辩证法杂志工作。1978年调入上
海社会科学院,1979年被录取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方法论专业研究生,1982年
毕业后一直该院信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1年被评为副研究员,1993年被聘为中国
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教授,兼任上海思维研究所所长。
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中
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从事思维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主要作品有《科技革命的步伐》、《思维的历
程》、《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珍惜我们的家园》,《认识自我》、《开发自我
》、《人生的智慧》等50余种,撰写《科学智慧》电视片40余集,已发表的各类文字在
500万字以上。其作品《月球上的足迹》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第7册。
朱长超性格温和而坚定,富有幽默感,同理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真理
,人生格言是:...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5
—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原标题:“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2015-08-22
12:37:45
这是一篇讲邓小平建国后所作所为的极好的文章,不少事情会令你大吃一惊。用大炮剿
灭一个民族村很可能你毫无所闻,即使是你所知道的大事,其中也有很多惊人的细节不
为人们所知晓。总之,这是一篇值得从头读到尾的好文章。读了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独裁
者的心了!那是一颗和一般人完全不同的心啊!
请看“人民的儿子”
—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人民的1的儿子”——邓小平
朱长超
【作者简介】朱长超,1944年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68年在上海无线电
一厂工作,当过工人,搞过化学分析。1974年调往自然辩证法杂志工作。1978年调入上
海社会科学院,1979年被录取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方法论专业研究生,1982年
毕业后一直该院信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1年被评为副研究员,1993年被聘为中国
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教授,兼任上海思维研究所所长。
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中
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5617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人民的"爷爷"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人民的爷爷邓小平》
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送交者: 艺萌 2013年06月04日09:20:57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这是一篇讲邓小平建国后所作所为的极好的文章,不少事情会令你大吃一惊。用大炮剿
灭一个民族村很可能你毫无所闻,即使是你所知道的大事,其中也有很多惊人的细节不
为人们所知晓。总之,这是一篇值得从头读到尾的好文章。读了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独裁
者的心了!那是一颗和一般人完全不同的心啊!
请看“人民的儿子”
—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原标题:“人民的儿子”——邓小平)
朱长超
【作者简介】朱长超,1944年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68年在上海无线电
一厂工作,当过工人,搞过化学分析。1974年调往自然辩证法杂志工作。1978年调入上
海社会科学院,1979年被录取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方法论专业研究生,1982年
毕业后一直该院信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1年被评为副研究员,1993年被聘为中国
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教授,兼任上海思维研究所所长。
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6093
47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膝上放一本英文书的家庭主妇
叶廷芳忆赵萝蕤
1
我与赵萝蕤先生的认识始于1960年初秋。
那一年的新学期开始,北大西语系主任冯至根据中宣部加强外国文学教学的指示,
对西方文学教研室进行调整扩充,为此我和英、德、法专业的个别同学提前一年毕业,
留在教研室当助教。
那时外国文学教研室的中心工作除教学外,是编写《欧洲文学史》,分别由杨周翰
、吴达元和赵萝蕤三位教授担任主编,冯至则受中宣部委托同时主管《欧洲文学史》和
《中国文学史》这两项编写工作。赵萝蕤先生当年不到五十,她在不惑之年就已是二级
教授(当时的正教授分三级),这个级别的女教授当时全国只有两名(另一名是山东大
学的冯沅君,冯友兰的妹妹)。因为是初创阶段,教研室务虚会很多。我发现,在教授
行列中,那位面貌端正、仪态雍容、举止优雅的唯一的女性,总是静静地听着,很少说
话。我对她一无所知,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于是一次会后就主动向她自我介绍,以便
慢慢认识她。没想到,她第一句话就是:“我一看你就是个浙江人!”口气中带点赞扬
的味道。我趁势说:“看来您也是浙江人啰?”“当然嘛,不然我怎么会一猜就中呢!
”我的心情轻松起来。在知道了她是湖州人以后,我说:“那就是说, ‘我...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486
48
来自主题: Translation版 - 牛人盖茨比--002
谢版主,
我刚开始。
用的是巫宁坤的本子,这个在网上很多。如果不看的他翻译,直接翻译原著,我可能一
天也翻不了一小段,有了他的底子,就快多了。他的翻译可以说是直译,每个字都扣原
文,这种功力我是没有的。
但是问题是,比方说,如果翻译红楼梦到英文,直译的话,你可以想象是什么样子。巫
的翻译,有的地方读起来很古怪,就是这个原因。我基本上是按他的本子做个读书笔记
吧,用我的话写出来,大家看看是不是理解错了,是修改了很多,可是说起版权,我真
太不好意思,不说我剽窃就不错了。
我现在就是下班了没事就改几段,算是学习吧。这样一边修改一边贴,好处是有人看着
,能提意见最好,不至于错的太离谱;另外也有个督促。如果没人回帖,我可能就去干
别的轻松了。
这个真不算翻译,就算读书笔记,希望能坚持到底。也没有版权,有人看我就很开心。
s*******w
发帖数: 2257
49
来自主题: Shandong版 - 董胜今:我来妄议杨振宁先生
董胜今:我来妄议杨振宁先生
送交者: 董胜今 2016年03月24日14:30:20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用“妄议”一词,是因为杨先生是个蜚声中外的名科学家,大师级的人物,我和他差着
几个重量级,就是年龄,也小他七八岁。用这这态度写文章,为文可以慎重些。再者杨
先生是出了名的公众人物,属于可以接受公众议论的大箭靶类型,射偏一点不至于产生
问题, 所以妄也不妨。
我产生妄议的近因是我最近无意看到杨瀾对他们夫妇的访谈。本来这些年围绕着杨先生
的议论,主要集中在他和翁帆女士的婚姻上,但这不是我这次妄议的焦点,虽然我也会
触及这个话题。妄议的远因是前段时间对他的非议颇多,而集中表现于一篇讨伐他“不
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檄文。该文中的重点是把杨先生和对所谓两弹一星有贡献的钱学森
和邓稼先相比,得出了他不忠的结论;我主要想讨论的这一点。
国人出洋留学古已有之,(指满清,)民国为盛。(当然远不能比当今。)当年留学生
学有所成莫不回国报效,而且都能够一展身手,立功立言立业,当年为数众多的大师级
人物可为佐证,无需列举。因为当时那个国家,那个制度,给了他们大展宏图的天地,
是他们的众望所归。无...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群众永远是愚蠢的
原创:萧恒生
“群众永远是愚蠢的”这句话当然不是我说的,因为我本身也是群众,说这话的人是希
特勒。有时候,你也不得不承认,魔王的眼光是犀利的,他早已经洞察出了群众的真面
目,因此,他才知道如何去利用群众的愚蠢,以达到实现他疯狂的野心的目的。
所以,现在有时当我听到有官员说:“相信群众”时,心里就会“咯噔”一下觉得有点
发慌。因为这个时候的群众可能就已经是愚蠢地进入了某个圈套。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是这样说的:“当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会说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
亮的。当他们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又成了不明真相的人民群众。”在权贵们的眼里,
群众就只不过是一种根据时势需要来使用的道具。
刘心慈在她的小说《三体》里,也表示了对群氓政治的鄙视。看看现在的一些小粉红们
吧,他们连最基本的现代文明常识都不懂,就可以大言不惭地在网络上对一些国际事务
瞎起哄,这就是群氓政治的可怕所在。
一直以来,对人民群众的称谓都不太好听,从群氓,屁民,苦逼,到如今风行天下的称
谓:屌丝。这些称谓无一不折射出人民群众身份的尴尬。不过,群众从来就只属于社会
的最底层,是被统治者役使的工具,爱默生早就说过:“人民群众是粗俗的,不... 阅读全帖
1 2 3 下页 末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