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巴罗克
1 (共1页)
c*****g
发帖数: 1856
1
格伦·古尔德
加拿大钢琴家
(1932-1982)
古尔德—格伦·古尔德,一个谜一般的名字,一段不朽的传奇。
短短50年的一生中,他的双手在键盘上凿刻出了一个深邃、绚丽的
音乐世界。
需要事先声明的是,任何试图仅用几千字对古尔德的一生进行
哪怕是简略叙述的想法都是不实际的。当然,他首先是一位天才的
钢琴家,他同时还是一位深沉的哲人,一个作品虽不多却也耐人寻
味的作曲家,一个不可多得的传媒大师……仅就其钢琴演奏而言,
在千万听众心目中他就是巴赫的最佳代言人,甚至他就是巴赫的化
身。古尔德曾声明,巴赫的作品并不是他的最爱,然而他手下的巴
赫却成为千万听众的最爱。事实上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吉本斯到古典
时期的贝多芬、莫扎特,从浪漫时期的门德尔松、瓦格纳到本世纪
的欣德米特、勋伯格,古尔德无一不倾注过心血。限于本站的主旨
—“巴罗克音乐”,在此仅介绍古氏演绎巴罗克音乐,或者说是演
绎巴赫音乐的心路历程。
c*****g
发帖数: 1856
2
格伦·古尔德
加拿大钢琴家
(1932-1982)
古尔德—格伦·古尔德,一个谜一般的名字,一段不朽的传奇。
短短50年的一生中,他的双手在键盘上凿刻出了一个深邃、绚丽的
音乐世界。
需要事先声明的是,任何试图仅用几千字对古尔德的一生进行
哪怕是简略叙述的想法都是不实际的。当然,他首先是一位天才的
钢琴家,他同时还是一位深沉的哲人,一个作品虽不多却也耐人寻
味的作曲家,一个不可多得的传媒大师……仅就其钢琴演奏而言,
在千万听众心目中他就是巴赫的最佳代言人,甚至他就是巴赫的化
身。古尔德曾声明,巴赫的作品并不是他的最爱,然而他手下的巴
赫却成为千万听众的最爱。事实上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吉本斯到古典
时期的贝多芬、莫扎特,从浪漫时期的门德尔松、瓦格纳到本世纪
的欣德米特、勋伯格,古尔德无一不倾注过心血。限于本站的主旨
—“巴罗克音乐”,在此仅介绍古氏演绎巴罗克音乐,或者说是演
绎巴赫音乐的心路历程。
初出茅庐
1932年9月25日,格伦·古尔德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和大多数音
乐家一样,小古尔德有幸生在一个音乐气氛浓厚的家庭中:母亲佛洛
伦斯是音乐教师,弹得一手好钢琴;父亲也是一名不错的业余小提琴
c*****g
发帖数: 1856
3
巴罗克时代150年间欧洲音乐界人才辈出。除巴赫、亨德尔、
维瓦尔第三位巨匠以外,在英、法、意、德四国还产生了众多的音
乐大师。
意大利
Monteverdi,Claudio
蒙特威尔第 (1567-1643)
蒙特威尔第是16、17世纪之交参与以意大利为中心的音乐改革
的重要作曲家,现代歌剧的奠基人,在歌剧、清唱剧等新形式代替
旧复调形式方面功不可没,认为音乐要表达人类最深刻的情感,旋
律要与唱词相配合,善于运用不协和音和管弦乐队的音色增强戏剧
性。早年出版了多本牧歌集。1607年歌剧处女作也是代表作《奥菲
欧》上演,确立了他作为歌剧大师的地位,这也被认为是第一部现
代歌剧。其他杰出作品还有《波佩阿的加冕》、《圣母晚祷》等。
Frescobaldi,Girolamo
弗雷斯科巴尔迪
(1583-1643)
弗雷斯科巴尔迪是意大利管风琴作曲家和演奏家。1607年开始
在罗马任管风琴师,相传曾有3万人聚集在圣彼得广场聆听他的演奏。
他的音乐风格特点是,具有戏剧性的创新,大胆采用半音变化而不失
逻辑性与结构性。他是首先发展对单一主题创作的新原则的作曲家之
一。这个新原则逐渐代替
c*****g
发帖数: 1856
4
德国
Schutz,Heinrich
许茨
(1585-1672)
德国在巴赫之前最伟大的作曲家,德意志近代音乐奠基人。
14岁即担任合唱团指挥。1609年、1628年两赴威尼斯学习音乐,
曾师从蒙特威尔第。他的突出成就是把意大利单旋律作曲家的新
风格带入德国音乐。1627年创作的《达芙尼》是第一部德语歌剧。
他的音乐在感情上富有德国特色,成为德国巴罗克音乐的鼻祖。
他的学生凯赛尔和库赛也成为德国歌剧界的中坚。
Pachelbel,Johann
帕赫贝尔
(1653-1706)   德国管风琴家和作曲家,是巴赫前一代中伟大
的管风琴家之一,中德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在维也纳、斯图加特
任管风琴师。1695年起任纽伦堡圣塞巴尔杜斯教堂管风琴师,在
此终其一生。其作品有简朴的对位风格,同时显示出他对意大利
曲式的精通。他的众赞歌前奏曲把北德宗教性较强的旋律移植到
南德较为抒情的音乐气氛中去,自成一体。但他最有名的作品还
是《D大调卡农》。他的学生有巴赫的哥哥约翰·克里斯托夫·巴
赫,后者又对巴赫进行了键盘乐器的最初训练,从而将帕赫贝尔
的影响传给巴赫。他的儿子也是一位管风琴家和作曲家。
T
c*****g
发帖数: 1856
5
巴赫乐谱上的构筑
廖嘉伟
J.S.巴赫(1685-1750)是巴罗克时代的德国作曲家,他
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对复调音乐的贡献。如果说莫扎特及他的音
乐是一种不能解释的奇迹,巴赫就是一种必、然。日尔曼民族的
自律、严谨、崇尚理性,及巴赫身上坚韧、厚重的人格力量,使
他成为复调音乐的大师,这其中自有某种必然性。
巴赫的作品往往以一个庄重的主题为中心,两个或多个声部
围绕着这个固定的中心繁衍生长、相互交错,旋转向上形成一个
复杂的立体图案。像是用多条旋律线编织的一个复杂织体,主题
在这个立体织体中,从一个声部“飞翔”到另一个声部形成对位,
经复杂的“飞翔”路线跃入高峰,这一过程都在巴赫稳健自信的控
制之中。他能将音乐的所有细节置于准确的位置,在他的作品中,
从来不会有多余、滥情等非理性的内容。
如果我们称巴赫音乐中的内容为“瑰宝”,而将表达这一内容
的手段‘立体织体叫"迷宫”的话,内容就是置于“迷宫”中的一
个"瑰宝"。许多演奏家为了接近这个“瑰宝”,终其一生在“迷
宫”中徘徊。 巴赫的音乐进行过程,好像是一个复杂的繁衍过程,
主题在织体中会几次、十几次地出现,不高明的演奏者只能陷于“迷
c*****g
发帖数: 1856
6
一录《哥德堡变奏曲》
话说1955年纽约音乐会后,古尔德正式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
签约,准备推出他的第一张唱片。古尔德的选择使公司惊讶:他
打算选取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作为自己的第一张唱片。
《哥德堡变奏曲》的变奏的基础不是主题的旋律,而是主题
的低音线条。巴赫在这样一个及其逼窄的基础上建起了一座巍峨
的音响大厦,期间包容了巴罗克时期几乎所有的风格样式,卡农、
赋格、舞曲、咏叹调、沉思曲、序曲等应有尽有。人类内心深处
的各种复杂情感也都尽在其中。这首作品其织体的复杂程度绝不
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钢琴家可以对付的,古尔德想以这首作品
作为自己唱片事业的开端,无疑是拿自己的前途冒险。
古尔德力排众议,依然录制了这张《哥德堡变奏曲》作为自
己的第一张唱片。事后证明,古尔德的这次《哥德堡变奏曲》录
音是有史以来最为畅销的古典音乐唱片之一。其成功是不折不扣
的。从演释上说,这是一个辉煌的演奏版本。对哥伦比亚公司而
言,这张唱片不仅给它带来了可观的利润,而且使它愈加意识到
古尔德这个天才的份量。对于广大听众,特别是那些无缘在现场
亲耳聆听古尔德的乐迷,这张唱片无异于一种召唤。古尔德向我
们揭示,巴
o****g
发帖数: 314
7
VIVALDI的[四季]的录音真是多如牛毛,如果要归类的话:
①MODEN式的演绎多如黑骑士/KPS所提到的那些录音。
在这些录音中圣马丁乐团演绎还是能够让人接受的,虽然是很久以前说听的。和谐的
气氛/乐器编配的平衡保持的极佳,是一个现代标准的ENSEMBLE版本。虽然是巴罗克时
代的协奏曲,经他们的演绎多少有稳重而学院风格的感觉。
可是,二位所提到的梅塔/帕尔曼的演绎实在是无法令人难以接受。包括卡拉扬之流均
有大型交响乐队的录音,如果脑子里还没有巴罗克或EARLY MUSIC的概念的话,或许也
就那么听下去了,然而对于鄙人而言,听过一些ON AUTHENTIC INSTRUMENTS的演绎后,
简直无法接受这种ORCHESTRA对巴罗克音乐的解释了。至于那位时常穿着阿斯东维拉足
球队短裤/鸡冠式头发上台摇摆扭动的不伦不类的演奏从来还没有兴趣过。
②既然是巴罗克作曲家的名作,当然有必要听一下巴罗可式的演奏了(EARLY MUSIC)。
而这种录音多为ON AUTHENTIC INSTRUMENTS,即使用巴罗克时代式样的乐器/用那时的
编配方法编配乐器并确定ENSEMBLE规模等。同时
x**l
发帖数: 3
8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巴利奥斯作品的风格
巴利奥斯的作品可以概括为以下5种风格。即:表达巴赫式气氛的巴罗克风
格;具有莫扎特表情的古典风格;受到门德尔松、舒曼影响的浪漫派风格;温·
欧贝尔塔式的轻快、甜美,有时带点伤感的风格和具有强烈民族感的国民乐派
风格。在巴利奥斯的巴罗克、古典派、浪漫派、温·欧贝尔塔式的各种各样风
格的作品中,把民族的情感通过旋律、节奏与和声等等揉合了进去,这就是巴
利奥斯音乐的典型特征。有人认为,他对贝多芬乐曲的改编受到了布拉姆斯的
影响,也有人说,钢琴曲的韵律受到了拉威尔的影响,总之,对他改编曲的研
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的表现方法始终是在民族歌曲的框架上再添加上各
种不同的样式,让人感到这就是他的风格。这些风格的作品,不能单纯模仿,
应该怀着巴利奥斯的感情演唱民族歌曲那样地去演奏。
1.具有巴罗克风格的作品有:《第3号练习曲》、《音阶与前奏曲》、
《大教堂》、《第6号练习曲》、《b小调二重奏练习曲》、《前奏曲》作品5之
第1号、《g小调练习曲》。这种格式的曲子还有: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中
的某些部分,以及《为“琉特琴”而作的前奏曲》等。
2.古典风格的作品有:《第2号练习
a********e
发帖数: 5251
9
我为虎妈式的教育叫好
这几天收到成堆成堆的邮件,都是在华文报纸上讨论虎妈的发言,实在躲不过去,也跑
出来说几句。所以写了下面这篇小文:
看见台上朗朗飞指行云,台下听众众叹为观止,虽然我是个还没太弄明白“巴罗克”和
“拔萝卜” 之间到底有啥区别的土老冒,但这丝毫也不防碍咱们做为一个中国人自豪
感的产生,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虽然离钢琴啊音乐会啊什么的十万八千里,但一旦冒
出了个天才就是世界极的大师,这得感谢咱狼爸虎妈们的教子有方,常说说“这个你不
干我就把你从窗子那儿仍出去”或“这个你干了我就烧掉你所有的布娃娃”之类雷人的
话,虽然大多时候会把孩子吓成思人所思,云人所云,行人所行的庸人,但时不时也会
把个把的天才孩子吓成众人仰望的明星。什么独立思考,自由个性,有给这些乌七八糟
发大奖和证书的吗? 没有大奖可得,没有证书好拿,我们要那玩意儿干嘛? 我们要的
是有大奖好拿的国际大师,有金牌可得的世界冠军。。。老百姓分不清巴罗克还是拔萝
卜有啥关系,有国际大师在为国争光咱们都跟着沾光。
说到XX冠军,又让我想起来一件让我为国人感到骄傲的事。我有一德国朋友,朋友有一
邻居,上班时是个消防队... 阅读全帖
g********x
发帖数: 4671
10
前四个是一脉单传, 毫无争议的德国队中领军人物。 接下克林斯曼棒子的是巴罗克,
所以如果克劳斯都能上的话巴罗克也应该上榜。
g*********t
发帖数: 154
11
来自主题: MusicPlayer版 - Music for 18 Musicians (1)

我的音乐的品味其实挺怪的。我极其热衷于巴罗克,Bach, Handel and Scarlatti.因为
我觉得他们的音乐是在极其完美的结构和近乎全理性的创造出的最纯粹的音乐。我一直觉
得虽然复调音乐在巴罗克以后衰退了两百年,直到二十世纪才被捡起来,他对西方音乐的

响是无限的。而Baroque的精神,特别是巴赫的,值得任何一个作曲家学习,不论是搞流
行音乐还是严肃音乐的人。原因是她是完全奠定在技术理论基础上的音乐。而效果又极其
富有表现力。这种对技巧本身的探索在二十世纪的音乐创作中极其重要。所以在喜欢巴罗
克音乐的同时,我热衷于现代音乐和新的音响。我在听音乐的时候,不仅是获得舒适的享

,更重要是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象是一个adventure,而同时对环境和情感有新的体会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对人的创造性的认识和欣赏。我觉得常常可以通过音乐而认识新的
思维方式,(对,音乐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一个新的文化,新的审美途径,近乎与解数学
题一样的快感。听 Music for 18 Musicians, 就是这样,我觉得自己大脑里有一个从未
被刺激的区域终於冲动了。
自从昨天听了St
g****d
发帖数: 3461
12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巴洛克电台重出江湖
确切的说,巴罗克不算“古典”音乐。
巴罗克在古典时代(classic era)之前。
接下来是romantic era
n****n
发帖数: 492
13
来自主题: Arts版 - [转] 协奏曲知识
发信人: Belinda (不是我,是风), 信区: Music
标 题: 协奏曲知识
发信站: 逸仙时空 Yat-sen Channel (Tue Jul 6 11:24:45 1999), 站内信件
协奏曲这个词从l750年以来,主要指乐队和独奏者在对等的基础上交替、
较量或结合的音乐作品。协奏曲和交响曲、奏鸣曲一样,是若干对比乐章在调
性与主题性上有机结合而成的套曲;其最大特点是独奏与乐队进行对话。独奏
者必须具备精湛技艺,方能与乐队较量。这一特点影响乐句结构、织体写法和
素材展开的方式,如全乐队和独奏声部的重复陈述使曲式展开中途堵塞。
concerto的原文在16世纪初有两种相互排斥的意思:一是"一致"、"和鸣",一
是"较量"、"竞争"。这一双重性使协奏曲有史400年来,万变不离其宗,即"和
鸣"与"竞争"的对立统一。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三名称最初使用广泛,时常
不加区别地混用,在巴罗克时期中才成为专有名称。
巴罗克初期有多于4声部和少于4声部的两类声乐和器乐的协奏曲,分成两个合
唱队或独唱与通奏低音两组。17世纪后期,意大利和德意志先后出现大协奏曲
,主要为两
c*****g
发帖数: 1856
14
法国
Lully,Jean-Baptiste
吕利
(1632-1687)   法国宫廷歌剧作曲家,原籍意大利。1652年起
开始在路易十四宫中任小提琴手,后成为乐队指挥,并为王室创作
芭蕾舞曲。1662年起任皇家委托乐长,从此成为宫廷音乐生活的主
导。1664-1671年间与莫里哀合作,将《逼婚记》、《贵人迷》等
搬上舞台。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创立了法国民族歌剧学派,其风格注
重舞蹈,场面华丽,创造了法国式序曲慢-快-慢的形式。
Couperin,Francois
库普兰
(1668-1733)
法国键盘乐器演奏家和作曲家。1693年成为皇家管风琴师,次
年任皇家羽管键琴教师,1702年受封爵士。他的羽管键琴曲以其华
贵典雅享誉全欧,体现出法国18世纪初精巧纤细的洛可可式风格,
对巴赫也颇有影响。他的家族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的五代人都有
音乐才能,堪与巴赫家族媲美,其中弗朗索瓦的成就最大,后人称
其为“大库普兰”。
Rameau,Jean-Philippe
拉摩
(1683-1764)   18世纪法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一生在和
声理论、古钢琴曲创作和演奏、歌剧创作领域中都
c*****g
发帖数: 1856
15
英国
Purcell,Henry
普赛尔
(1659-1695)
17世纪后期最重要的英国作曲家。1679年起历任威斯敏斯
特教堂和皇家礼拜堂管风琴师等职,但以其声乐作品著称,几
乎一生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度过。晚年创作的歌剧是其一大贡
献,虽然在题材和风格上受意大利和法国歌剧的影响,但在具
体处理上带有明显的英国市民趣味和民族特色,为英国民族歌剧
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成立了普塞尔协会,经多年工作
于1965年出版了32卷普塞尔全集。
a********o
发帖数: 585
16
尝试回答,晚全外行,望专家指正。
好象哥特式教堂建筑特点是尖顶和拱门的不连续的曲线。典型代表好象有巴黎圣母院。
还有著名的巴式第狱。在欧洲,歌特式建筑比比皆是。
哥特式建筑在十二世纪源于法国。文艺复兴以后盛行并影响到英格兰,北欧甚至拜占挺式
流行的中欧。建筑风格也不局限用于教堂。甚至市政厅和医院。十四世纪成为西方主要建
筑风格。
歌特式建筑突出对上帝的顶礼膜拜。高耸的尖定令进入的人感到自身的渺小。
巴罗克建筑风格起源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其实风格的萌芽可能更早。最著名的设计有Be
rnini, Gian Lorenzo。他的作品可以在罗马找到。代表作是Sant'Andrea al Quirinale
Commentary。 风格非常人性,注重细节刻划,丰富的色彩,还有oval dome(圆顶)。非常
有特色的是建筑物facade上的浮雕和精美的庭院。非常著名的建筑有巴黎歌剧院。
http://www.greatbuildings.com/cgi-bin/gbi.cgi/Paris_Opera.html/cid_3028867.gbi
总的说来,巴罗克建筑是西方建筑个人风格化的起源时期。宗
j***h
发帖数: 4412
17
罗马大型古迹卡拉卡拉浴场震毁(图) 2009年4月7日 香港文汇报
罗马考古部门表示,地震震毁市内的古迹卡拉卡拉浴场,可幸最著名的古罗马广场和罗
马斗兽场并无受损,但要留待今天再详细检查。
拉奎拉市内一座教堂的圆顶被震到消失。法新社
考古部发言人表示,卡拉卡拉浴场出现若干程度损毁,并称初步检查并不一定准确。
这个浴场建筑建于公元3世纪,遗址如今为旅游胜地,常上演歌剧,夏天更常举办露天
演唱会。
浴场佔地11公顷,古时能同时容纳1,600人洗澡,集浴池和娱乐休閒于一身,有兼收
希腊语和拉丁语书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购物中心、体育馆和花园。
在震央拉奎拉,市内一间教堂的圆顶坍塌,圣马西莫大教堂亦受损。多间历史悠久的
教堂和遗迹受严重破坏,在震央拉奎拉,最少4座罗马和文艺复兴教堂、一座16世纪堡
垒部分震毁。
该区著名教堂圣玛利亚教堂的中堂部分塌毁,该教堂有白色和粉红色的外牆,糅合了
罗马和哥德式的建筑风格。圣玛利亚教堂以北、文艺复兴时期建成的华丽教堂圣伯尔纳
教堂,亦有钟楼倒塌。
古城拉奎拉游客热点
拉奎拉建于13世纪,其名字在意大利语解作「鹰」。市内街道狭窄,佈满巴罗克和文
艺复兴时期的建
i***s
发帖数: 39120
18
近日,一则关于“中国游客在叶卡捷琳娜宫地板上为孩子把尿”的消息在网上热传。9月10日上午,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宫证实确有此事,官方称地板非18世纪沙皇时期文物,此事也未对地板造成任何损坏。
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馆提示各位国内游客,在冬宫、夏宫、叶卡捷琳娜宫等俄罗斯著名文化旅游景点参观时,请规范自身行为,展现中国游客文明形象。
被尿地板被及时擦干 未处罚游客
叶卡捷琳娜宫国际联络与文化项目部副总监奥尔加·弗莱曼诺娃(Olga Filimonova)说,今年6月,一个中国旅行团参观至宫殿的“骑士餐厅”时,其中一名女子为了解决孩子上厕所的问题,直接让孩子在餐厅地板上小便。
“6月是旅游旺季中访客量最多的一个月,我们每天都需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15000名游客”,她介绍说。
“毫无疑问,事发后,整个宫殿的工作人员都十分震惊。”奥尔加·弗莱曼诺娃表示,由于女子此举遭到了其他旅行团的反对,宫殿管理人员不得不赶到现场处理,并将母子二人带出宫外。
叶卡捷琳娜宫曾在二战中遭到德军的严重破坏,地板也是战后重修的,并非18世纪沙皇时期的文物。“由于清洁工及时将地面擦干,此事没有对餐厅地板造成损坏,宫殿方也未对母... 阅读全帖
f*******h
发帖数: 721
19
不只是美国华裔的问题。世界范围都是这样的。
从吃苦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智力开发程度上讲, 中国,美国, 日本,欧洲哪里不是一
代不如一代?
我认为主要是生活越来越安逸,世界和平得太久了。人在缺乏挑战的情况下,脑子四肢
都不太用,很自然就退化了。现在世界人口比18世纪增长了得有十倍吧,文盲比那时又
少了很多很多,而且很多人现在是出门有车,住空调房,不但温饱还能享受高档,可是
我们的艺术科学成就远远低于那时候的人。我觉得就是用进废退。
几百年前的音乐和语言结构都比现在复杂的多就体现那时的人的思维要比现在复杂很多
。他们生活环境更艰苦,面临比我们现在更多挑战,因此他们把发展聪明才智放在第一
位。比如,巴罗克时代,以后人类的音乐结构的复杂度再也没有超过那个时代。
再看现在的美国社会,年轻人普遍都对头脑聪明的人持负面态度, 讥讽为geek, nerd
。 其实很多国家都是这样了。因为现在没太多对人类生存的重大威胁,优秀的头脑和
体格的确也没多大用处。
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文艺科学非常繁荣,但后来统一以后,两千年
来都没什么突破。当然秦始皇焚书坑儒和蛮族入侵造成文明倒退,很多东西失传... 阅读全帖
n********h
发帖数: 13135
20
我们这儿有老师教JAZZ。一般教JAZZ,是会叫古典的,因为那个是基础。好像学钢琴挺
讲究把这个历史都学一遍,巴罗克时期的,古典时期的, 浪漫派时期,都得学。孩子
越小,学得东西越古老。我家娃开始的时候,BACH的学了不少。不少钢琴练习曲也都是
老古董了。越是现代的,学得越晚,不知道啥道理。
有老师自己写教材,抛开这套系统,但是这些老师往往名气不大,学生不考级,不比赛
,老中跟着学得少。
我自己的钢琴老师,试图教我JAZZ。主要是我练习不够,上课木得教了,只好教JAZZ
的即兴作曲。反正成年学生,教得就比较随意了。 不过呢,个人感受,古典基础不行
,这即兴作曲好像也不灵。
G***Y
发帖数: 9698
21
大苹果活动看板(11/29)
发布于 2014-12-01,周一 13:43
戏剧·表演
Rockefeller Center Christmas Tree Lighting Ceremony 洛克菲勒中心圣诞树点
亮晚会 ★★★★★
这棵圣诞树可谓是纽约在世界范围内的节日象征,每年均为广大游客前来纽约冬季
旅游的目的地之一。今年是第81届点灯活动,届时装饰著4万颗节能LED灯的巨大圣诞树
将在夜色中发出璀璨夺目的灯光,吸引数十万人前来观赏。
时间:2014年12月3日晚上7点到9点,该展览将一直持续到2015年1月7日。
地点:洛克菲勒广场(Rockefeller Plaza)。
地址:30 Rockefeller Plaza New Yorkt, NY。
交通:地铁B、D、F、M到47-50th Sts-Rockefeller Ctr站。
费用:免费,NBC直播。
电话:212-332-6868。
网站:www.rockefellercenter.com/events/2013/11/01/
2013-rockefeller-center-christmas-tree-li... 阅读全帖
G***Y
发帖数: 9698
22
大苹果活动看板(11/22)
Nov 23, 2015, 12:04 PM
戏剧·表演
George Balanchine's The Nutcracker 芭蕾:乔治·巴兰钦《胡桃夹子》 ★★★
★★
纽约城市芭蕾舞团(New York City Ballet)将献上这部传统耶诞节日舞蹈音乐剧,
这部舞蹈剧既融入了最经典的圣诞故事,又结合了柴可夫斯基的古典音乐经典作品,经
著名编舞家乔治·巴兰钦创作,自1954年起大放异彩,备受纽约客欢迎。
时间:11月27日到明年1月3日。
地点:林肯中心David H. Koch Theater。
地址:30 Lincoln Center Plaza, New York, NY 10023。
交通:地铁1号线到66th Street - Lincoln Center站。
费用:65-265美元。
网站:www.nycballet.com。
My Morning Jacket 早安夹克乐队纽约演唱会 ★★★★
1998年,早安夹克乐队诞生于肯塔基州的北部城市路易斯维尔,其音乐囊括多种摇
滚乐风格,以“南方摇滚”之名风靡乐坛。
时间:11月24-28... 阅读全帖
e***e
发帖数: 3872
23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关于两篇转载
1、对“小提琴”一文提到的威尼斯学派领袖比亚季奥·马里尼(Biagio Marini),因为
曾经为他的作品很深的打动过,所以不是很满意文中描述的风格。Marini的作品最为显
著的特征并不是在于那种对民间风格或舞曲性质的接近或模仿。而在于对当时流行的各
种器乐形式的综合以及,更重要的,在小提琴上对当时开始盛行的声乐美学观念的表
现。其中最为引人注目,或者说易于吸引我们听觉的,是被称为有感情的(affeti)即
兴装饰。它一方面真正体现了巴罗克音乐相对从前独特的情感化特征,另一方面在写作
手法上影响了后来一百多年的器乐创作,典型的象科雷利的作品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和
亨德尔的古钢琴组曲。它的新颖尤其在于装饰,本不象旋律、和声、对位和节奏这些基
本元素的表现力,在这种即兴风格和感情指向明确的演奏方式中,似乎是融合了音乐的
这些基本要素,从而更让人感到直接和强烈。
2、并不是关于主人公科雷利,而是文中提及的亨德尔的大协奏曲。那段“技巧艰深的
快奏乐段”是亨德尔作品第六号第五首的第二乐章,它同相邻的两个乐章共同构成一个
事实上相当于法国序曲的结构,因此科雷利说到“法兰西风格”的音乐。然而正象亨
e***e
发帖数: 3872
24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Re: Menuhin violin 上载

梅纽因声音好细,好腻
谁有Szigetti或者Kreisler的东东可以一上?
Kreisler老怪的声音非常非常绝,很破的录音里都象极完美的人声。
Szigetti的恰空,偶的天,简直就像巴赫在那里放了一段康塔塔中的Duet,
不知道说他是浪漫好还是巴罗克好,
都只听过LP的说……
e***e
发帖数: 3872
25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Reexperiencing Glenn Gould

复调是巴赫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他和帕勒斯特里纳之间的区别
也很重要,无论怎样他也是他那个时代,晚期巴罗克的代表而不是
一百五十年前的High Renaissance——那时占主导地位的是复调,
严格意义的复调或者蒙特威尔蒂称为‘prima pratica’创作手法。
在巴赫那里,亨德尔也一样,和声的整体设计(design),调性的
根本表现手法是基本的,对位和模拟,如果不是第二位的至少是服
从于和声和调性设计的安排的,可以称之为创意(invention)。
这一特点之明显,哪怕在他称为创意曲的15首键盘作品中也清晰可
辨,每一首作品都有严格的调性安排,推动作品进行的是一个由主
调向属调行进的强烈趋势,实现这一趋势的通常是被称为序列法的
级进转调,而对位则是丰富色彩的手段(到浪漫时期这一点也让位
给和声乐)。从这样的观点看,很多古钢琴的演奏更符合这些作品
固有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分散和弦和用调式音阶传达的和声与调性
概念,比较巴赫古钢琴作品和管风琴作品的异同也可以得到些相似
的感觉。毕竟,巴赫不是一个抽象的作曲家,而是一个深谙人声与
乐器特性的音乐家。
C******s
发帖数: 270
26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Schubert D.821; Britten op.65; Rachmaninov op.19

古典和巴罗克是两个时期,扯不上关系,谁也不是谁的例外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乐盲,就不应当在对“古典风格”“浪漫作品”这么大的范畴下评语
,不要人云亦云。很多写大众乐评的,比如肖复兴之流,都是乐盲。而且事实上你下的
评语就不合适。古典时期的作品是最讲究戏剧性的,隔靴搔痒只说明你从没仔细研究过
它们的肌理。
小快板
shostackovich
scherzo
快板是速度标记,和紧张情绪没关系。
martial
rach
cello
这种猜疑没有任何理由(写大众乐评的很多有这种恶习),自己连作曲的门都不入,不
觉得做这种猜测手抖吗?换个领域,一个连微积分都没学过的人说某某数学家一定是太
喜欢分析,以至于在几何上的贡献都一股分析的味儿——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正我
第一反应是:你丫看得懂人家的证明么?为什么换成音乐就可以这么随便呢?我一直以
为从音乐评论上很能看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浮躁和虚夸。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点古老的操守都快被扔干净了。
又来了。你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资格评论拉氏的哪个作品算不算鸡劝。表达自己的个
人好恶没问题,但对作品本身做这种评价一定先掂掂自己的分量。
C******s
发帖数: 270
27
来自主题: ClassicalMusic版 - Schubert D.821; Britten op.65; Rachmaninov op.19

古典和巴罗克是两个时期,扯不上关系,谁也不是谁的例外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乐盲,就不应当在对“古典风格”“浪漫作品”这么大的范畴下评语
,不要人云亦云。很多写大众乐评的,比如肖复兴之流,都是乐盲。而且事实上你下的
评语就不合适。古典时期的作品是最讲究戏剧性的,隔靴搔痒只说明你从没仔细研究过
它们的肌理。
小快板
shostackovich
scherzo
快板是速度标记,和紧张情绪没关系。
martial
rach
cello
这种猜疑没有任何理由(写大众乐评的很多有这种恶习),自己连作曲的门都不入,不
觉得做这种猜测手抖吗?换个领域,一个连微积分都没学过的人说某某数学家一定是太
喜欢分析,以至于在几何上的贡献都一股分析的味儿——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正我
第一反应是:你丫看得懂人家的证明么?为什么换成音乐就可以这么随便呢?我一直以
为从音乐评论上很能看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浮躁和虚夸。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点古老的操守都快被扔干净了。
又来了。你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资格评论拉氏的哪个作品算不算鸡劝。表达自己的个
人好恶没问题,但对作品本身做这种评价一定先掂掂自己的分量。
m*****0
发帖数: 94
28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戈雅和梵高
你这个西方美术史,遗漏太多了吧。
光影的话,不能不提Caravaggio吧,巴罗克的开创人哈,
大场面的话,不能不提Rubens吧,Massacre of the Innocents over $100m
肖像的话,提香不能漏吧,
宗教画,独树一帜的El Greco,
荷兰大画家bruegel的雪中猎人不能不提吧,还有Vermeer,对光影的掌握简直极致哦,
委拉斯奎兹的宫娥,
风景画,Constable可是和Turner齐名的哦,
安格尔老师大卫的三兄弟也不提了?
梅杜萨之阀的籍里柯呢?自由领导人民受他的影响很大哦,
画晚祷,拾穗者的米勒,不要太感人哦?凡高受他的影响很大哦,
博斯的幻想画对Picasso蛮有影响的哦,
德国有个丢勒哦,
开创海报时代的lautrec,
开创点彩画法的 Seurat...
还有高更...
我个人还是最喜欢Monet,Renior,Van Gogh.
有没有人在LA的,想找个画伴...
x***n
发帖数: 5127
29
来自主题: Music版 - 生日奔 Agua e Vinho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usicPlayer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math (o0o0oo00oo00), 信区: MusicPlayer
标 题: 生日奔 Agua e Vinho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Oct 30 12:45:22 2008)
http://206.225.82.17/downloads/wanghan/records/Agua%20e%20Vinho%20-%20Birthday%20Recording.mp3
这个曲子的中文名叫 水和酒 是巴西作曲家吉斯蒙迪的作品
就是和在我家窗口喝点酒然后对着湖来弹。第一次听到的时候简直要窒息,但是我现在
没有办法弹出那种感觉,很遗憾。说来也很奇怪,一般的音乐都是讲究呼吸,这个曲子
却讲究窒息。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那时候心情很不好,顿时就爱上了这个曲子,天天要
听好多遍,那个时候也能弹出窒息感,可惜没有录音。那个时候我还会把最后一个和弦
改成不和谐的来弹,让音乐永远无法resolved。后来出去旅游了四天,心情好多了,那
种感觉也就找不到了。
以前奔了几次都是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其实自我感觉更擅长南美
h******e
发帖数: 1367
30
你可真酸,还“伏案工作”,哈哈!
据说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
不过这些研究再好也是人群研究的结果,对你或者对我作为个体不一定适用,适合你自
己的曲子,最后还得你自己说了算。
a*t
发帖数: 2596
31
来自主题: MusicPlayer版 - 潮湿及干燥天气时对吉他的保养
大多数吉他爱好者在潮湿天气时均会觉得吉他的声音不如干燥时
,故会往吉他盒里放干燥剂,或在房间内加强抽湿设备。但有时有效
有时却无效,应该看是什么因素影响音色再针对原因来解决。以下是
作者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首先要知道木材在湿度高的情况下重量会增加,硬度会降低
,木纹横向的体积会加大,这些情况都会对吉他音色造成影响。其中
前两种情况对白松(Spurce)或红松(Cedar)会造成相同的影响,
高音亮度降低,低音变暗哑,但这些均不会造成永久性的改变,到干
燥的季节时,通常都会恢复正常。在潮湿天气时大家可以选用直径较
细的弦线,一般情况下如维持相同的拉力,直径较细弦线的音色会较
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高音的光辉及低音的亮度,这类弦线主要
是以高密度的尼龙或纤维代替常用的尼龙,常见的有法国SAVAREZ牌
的Alliance型号、美国D'Addario牌的C系Pro.Arte型、日本的Cecili
a,奥地利的Dominant等。由于一般琴均是高音受影响较多,故也可
考虑只换高音弦,以免对平常的弹奏习惯有太大影响。
至于横向体积变大的问题却复杂得多,以笔者实际工... 阅读全帖
m******h
发帖数: 1059
32
来自主题: MusicPlayer版 - 生日奔 Agua e Vinho
http://206.225.82.17/downloads/wanghan/records/Agua%20e%20Vinho%20-%20Birthday%20Recording.mp3
这个曲子的中文名叫 水和酒 是巴西作曲家吉斯蒙迪的作品
就是和在我家窗口喝点酒然后对着湖来弹。第一次听到的时候简直要窒息,但是我现在
没有办法弹出那种感觉,很遗憾。说来也很奇怪,一般的音乐都是讲究呼吸,这个曲子
却讲究窒息。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那时候心情很不好,顿时就爱上了这个曲子,天天要
听好多遍,那个时候也能弹出窒息感,可惜没有录音。那个时候我还会把最后一个和弦
改成不和谐的来弹,让音乐永远无法resolved。后来出去旅游了四天,心情好多了,那
种感觉也就找不到了。
以前奔了几次都是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其实自我感觉更擅长南美的音乐,因为我的吉他
老师是南美人,对我影响比较大。
今天生日,我跟老板说我失踪一天,早上睡个懒觉爬起来录了现在这个录音,虽然有不
少小错,但是在整体结构和情感上还算一致,还比较让我满意。算是给自己的又一个生
日礼物吧。:)
c******g
发帖数: 4889
33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文化知识的继承与传播很困难
我可没这么说过。
无论如何,所谓的“保护文化遗产”是个很现代的观念,在西方19世纪后半叶少数学者
——如英国评论家史学家John Ruskin——开始提出来的,到了上个世纪末才成为共识
。过去的人们根本没有这个概念。例如,早期中世纪(六、七世纪)建教堂的石料很多
都是来自过去古罗马时期建筑遗址;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重用以前的材料也十分普遍,
新教堂就在老教堂废址上建。要画新壁画的时候,就把损坏了的旧壁画抹上一层石灰重
新来过(如佛罗伦萨Palazzo Vecchio里的壁画,1563年瓦萨里就把差不多60年前达芬
奇画的全盖住,虽然他对达芬奇十分敬仰)。在巴罗克时期,很多收藏者为了悬挂或收
藏方便,居然不惜把诸多油画名作的尺寸随便改小,如伦勃朗的《夜巡》。
人们对文艺作品的认知和评价也是总在变化的,法国画家佛朗索瓦·布歇生时赫赫有名
,如今艺术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即很一般。前面提到过的Pontormo,被人遗忘四个世纪,
其间被评论家们认为其用色太酸,大众对他的重新评价直到1989年当西斯厅教堂米开朗
奇罗画的穹顶壁画的修复工程完成以后,才知道他用色效果灵感直接来自米开朗奇罗。
Bottic...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856
34
来自主题: Arts版 - [转载] 关于两篇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lassicalMusic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etude (胭脂醉), 信区: ClassicalMusic
标 题: 关于两篇转载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ue Feb 22 17:51:19 2000), 站内信件
1、对“小提琴”一文提到的威尼斯学派领袖比亚季奥·马里尼(Biagio Marini),因为
曾经为他的作品很深的打动过,所以不是很满意文中描述的风格。Marini的作品最为显
著的特征并不是在于那种对民间风格或舞曲性质的接近或模仿。而在于对当时流行的各
种器乐形式的综合以及,更重要的,在小提琴上对当时开始盛行的声乐美学观念的表
现。其中最为引人注目,或者说易于吸引我们听觉的,是被称为有感情的(affeti)即
兴装饰。它一方面真正体现了巴罗克音乐相对从前独特的情感化特征,另一方面在写作
手法上影响了后来一百多年的器乐创作,典型的象科雷利的作品第五号小提琴奏鸣曲和
亨德尔的古钢琴组曲。它的新颖尤其在于装饰,本不象旋律、和声、对位和节奏这些基
本元素的表现力,在这种即兴风格和感情指向明确的演奏方式中,似乎是融
c*****g
发帖数: 1856
35
tom_violin
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是音乐美学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将音乐
视为全人 类文化行为(整合行为)方式,是音乐史学、音乐民族
⒁衾置姥У幕⊙科以及认识中西音乐关系诸种复杂现象的必要理
论前提。
将音乐等存在方式这一本体论作为音乐美学理论研究者前提,本
身即意味着,他是在认识上以“乐”本体去破“音”本体,就是建立
以人类所有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基本认识,摆脱仅仅以“他
娱性”音乐行为方式作为单一的音乐美学思考方式,而将人类所有的音
乐实践审美活动(其中包括“自娱性”行为方式)也作为思考对象。
音乐存在方式的“三要素”--形态、意识、行为,就是通过在时
空展示的、伴随诸种人类文化行为的音乐审美、立美实践活动,形成
一个不断处于 运动过程中、不断处于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中完
整的音乐存在。
音乐存在的“三要素”可以说是辨证的统一体,他们之间相互作用。
但是 我觉得“三要素”中的意识是首要的,其中音乐存在“三要素”中
的意识对音乐形态在不同的时代有着明显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巴哈年
代与帕格尼尼年代的生活节奏上、社会生产力和宗教上的区别,这种区别
导致了在巴哈的年代
c*****g
发帖数: 1856
36
“赋格”是相对于卡农的演变。卡农在所有的意义上“拷打”一个
相同的主题,来搞清为什么,在一切方面,它都只对自己起作。赋
格,则可以描绘多个不同的主题。
赋格比重复要更进一步,是渐进。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的音乐作品创立了最美的赋格结构之一。
像其中的很多,以Do小调开头,到后来则像最棒的魔术师的戏法一样,
以Re小调结束。而这些,却只有最留心的听众的耳朵才能识破产生变化
的那一瞬。
借助调性的跳跃,可以无限重复音乐作品,知道他被所有音阶的音
符都变形过为止。巴赫解释说:“只有这样才能使国王的荣耀在转调的
同时不断升高。”
赋格作品的巅峰制作是赋格艺术曲,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再临
死前,想在其中向必死的人们解释他的音乐从完全简单到绝对复杂的渐
进过程。由于健康问题,他猛然中断了他的创作(他那时差点瞎了)。
这阙赋格因此而未完成。
应该指出的是,巴赫在上面署上他名字的四个字母作为音乐标题:
在德国视唱练习曲集中,B与音符降Si一致,A与La,C与Do,H与Si
一致。   Bach=降Si、La、Do、Si。
巴赫甚至干涉到他音乐的内部,寄托于斯,希望自己也能够像 不死
的国王那样升至
c*****g
发帖数: 1856
37
蒙特威尔第的旋律
肖复兴
我一直在思考罗丹的“艺术就是感情”这一命题到底对不对?
因为现在已经有好多的人不再相信这一命题了。或者起码认为艺术
不仅仅完全就是感情了。好多的人开始崇拜技巧和形式,以为呼里
花哨就是创新,以为乱红迷眼是生命。有一句时髦的话叫做“形式
即内容”,我很是怀疑。形式真的可以囊括内容吗?那么,作为艺
术内容的真谛和本质的感情,也可以成为一种形式了吗?
蒙特威尔地(C·MONTERVERDI,1567-1643),在音乐史上被称
为“确定了近代音乐方向的划时代的伟大音乐家”。他曾大胆的革新
了沿袭已久的和声运用,使用不协调和弦,加强色彩性配器。按理
说,他是以技巧和形式革新的改革派出现而闻名的音乐家,说他是技
巧派并不为过。
但是在我看来,蒙特威尔地音乐闻名的本质并不在这里。尤其当
我看到罗曼·罗兰和保·朗多米尔的论述,就更加坚信这一点。
c*****g
发帖数: 1856
38
罗曼·罗兰说:“蒙特威尔地等不同于贝利和卡其尼,其中存在
着一个威尼斯艺术家和一个佛罗伦萨艺术家之间的距离;他是属于立
迪安和卡普里那一类富于感情色彩的作曲家。”(贝利和卡其尼在
1600年被成为歌剧诞生年是同时创作歌剧“尤丽迪茜”。)
c*****g
发帖数: 1856
39
保·朗多米尔说:“蒙特威尔地不是那种力图仔细的在每一个细
节上都使音乐和诗词相协和的推理者,而是一个富于感情的人,他想
通过自己的歌曲来表现内心的活动,他是一个用自己整个灵魂来生活
的人,在讴歌别人的快乐和痛苦之前,他已经饱尝了悲欢离合的滋味。”
1607年,蒙特威尔地创作出他的第一部歌剧“奥非欧”的时候,
他的妻子克罗迪娅正在临终的病榻前。正是因为他先体验了自己与妻
子的生离死别之情,才将诗人奥菲欧对在地狱中的妻子那种肝肠俱碎
的哀痛之情,抒发的那样淋漓尽至。罗曼·罗兰和朗多米尔说的一点
都没错,蒙特威尔地确实是一位感情型的音乐家。他的音乐融入了他
的深挚的感情,感情不是他音乐的形式,而是他音乐的生命。
蒙特威尔地的妻子逝世第二年,即1608年,他奉命为曼图亚王朝
新王位的继承人王子的婚礼写作音乐,不得不去完成一部叫做“阿丽
亚娜”的歌剧。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在他最为痛
苦的时刻,却要为欢乐的王子的婚礼去谱写音乐。他的音乐不是可口
可乐售货机的龙头,只要随手一按,想要什么口味的可乐就可以流将
出来。要让他的音乐同他的感情如同剔骨头一样完全同肉剥离,是不
可能的。他在这
c*****g
发帖数: 1856
40
保·朗多米尔说:“蒙特威尔地不是那种力图仔细的在每一个细
节上都使音乐和诗词相协和的推理者,而是一个富于感情的人,他想
通过自己的歌曲来表现内心的活动,他是一个用自己整个灵魂来生活
的人,在讴歌别人的快乐和痛苦之前,他已经饱尝了悲欢离合的滋味。”
1607年,蒙特威尔地创作出他的第一部歌剧“奥非欧”的时候,
他的妻子克罗迪娅正在临终的病榻前。正是因为他先体验了自己与妻
子的生离死别之情,才将诗人奥菲欧对在地狱中的妻子那种肝肠俱碎
的哀痛之情,抒发的那样淋漓尽至。罗曼·罗兰和朗多米尔说的一点
都没错,蒙特威尔地确实是一位感情型的音乐家。他的音乐融入了他
的深挚的感情,感情不是他音乐的形式,而是他音乐的生命。
蒙特威尔地的妻子逝世第二年,即1608年,他奉命为曼图亚王朝
新王位的继承人王子的婚礼写作音乐,不得不去完成一部叫做“阿丽
亚娜”的歌剧。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在他最为痛
苦的时刻,却要为欢乐的王子的婚礼去谱写音乐。他的音乐不是可口
可乐售货机的龙头,只要随手一按,想要什么口味的可乐就可以流将
出来。要让他的音乐同他的感情如同剔骨头一样完全同肉剥离,是不
可能的。他在这
c*****g
发帖数: 1856
41
古典音乐作品的命名原则
不才 玻璃狮
一般来说,古典音乐曲名的构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1.体裁+主奏乐器+调性,多用于协奏曲concert、奏鸣曲sonata,
调性是作品中的主音,有C,D,E,F,G,A,B,以及它们的升调
sharp和降调flat,大调式major,小调式minor。如concerto for
piano in E-flat major(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有时或可写作piano
concerto……。有一点要注意,Concerto是意大利文,复数是concerti。
其中的各个乐章movement多用节拍符号表示,另附在下面。
2.约定俗成的称呼+体裁,多用于一些知名度较大的作品或创作时
名称不明确,后人起名的作品,或是圆舞曲。如巴赫的Brandenburg
Concerto(勃兰登堡协奏曲)、Englishi/French Suite(英国/法国
组曲)、Goldburg Variation(哥德堡变奏曲),莫扎特的Jupiter
Symphony(天神交响曲),施特劳斯的Emperor Waltz(皇帝圆舞曲)。
3.用国际通用编号,多用于作品丰富的大师级作曲
c*****g
发帖数: 1856
42
我把常见的体裁名称总结如下:
器乐Instrument Music: 声乐Vocal Music:
Concerto 协奏曲 Contata 康塔塔
Concerto Grosso 大协奏曲 Oratorio 神 剧
Solo Concerto 独奏协奏曲 (注:这两种体裁较相似,只是规模、
题材不同,翻译上较混乱,有时两者都翻译成清唱剧)
Sonata 奏鸣曲 Symphony 交响曲 Chorale 众赞歌
Symphonic Poem 交响诗 Mass/Missa 弥 撒 一般分为五段
Symphonic Suite 交响组曲  Kyrie 垂怜经
Fugue 赋格曲  Gloria 荣耀经 Prelude 前奏曲
Credo 信 经 Variation 变奏曲  Sanctus 圣哉经
Invention 创意曲  Agnus Dei 羔羊经 etude 练习曲
Chant,Plain Song, Plain Chant,
Gregorian Chant 圣咏/素歌/平咏/格里高利圣咏
Suite 组 曲
c*****g
发帖数: 1856
43
舞曲Dances: 速度标记:有些作品每个乐章用速度标记标出;
甚至全曲冠以节奏名,如亨德尔的《广板》(Largo)、阿尔比
诺尼的《柔板》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由慢到快依次为
Waltz 华尔兹,圆舞曲 Polonaise 波罗乃茨,波兰舞曲
Minuet 小步舞曲 Grave 壮板 Ballet 芭蕾舞曲 Adagio 柔板
Polka 波尔卡 Lento 慢板
有些舞曲近代较少见,但它们是早期器乐组曲的组成部分,拜尔
德、巴赫的作品中常见
Largo 广板 Andante 行板 Pavan 帕凡舞曲
Andantino 小行板 Passacaglia 帕萨卡利亚舞曲
Moderato 中板 Chaconne 恰空舞曲 Allegretto 小快板
Allemande 阿勒曼德舞曲 Allegro 快板
Courante/Corrente 库朗特舞曲 Vivo/Vivace 快速而有生气
Gigue 吉格舞曲 Presto 急板 Sarabande 萨拉班德舞曲
c*****g
发帖数: 1856
44
加拿大钢琴家G.古尔德就是少数几个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演
奏家之一,他的第三条更有别于常人。古尔德对巴赫音乐的贡献,如同
施纳贝尔对贝多芬的钢琴作品、富特文格勒对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科
尔托对肖邦的作品的贡献一样。不同的是:后三位大师的演绎几乎给某
个作曲家的作品下了定义,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权威解释,而古尔德永远
不是任何作品的代言人。古尔德对巴赫的作品情有独钟,并不是因为巴
赫本身(可能作曲家的名字只是他区分不同作品的符号),他只是借助
巴赫乐谱提供的可能性,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在巴赫的作品中,他的
才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古尔德进入“迷宫”的目的,不是为了“瑰宝”,
他关注的只是破译“迷宫”的过程。如果他童年时代有“魔方”的话,
他可能是个“魔方迷”;如果是个画家,他对结构、构图的着迷程度可
能会远远超过对色彩语言的热爱。
古尔德出生于多伦多的一个音乐家庭,12岁毕业于多伦多皇家音乐
学院,14岁登台演出,23岁首次出访美国,并在CBS公司首次录制巴赫的
(戈德堡变奏曲)。1964年他正式退出舞台,以录音形式与世界乐坛交流,
1981年4月最后一次录制(戈德堡变奏曲),1982年10
c*****g
发帖数: 1856
45
初出茅庐
1932年9月25日,格伦·古尔德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和大多
数音乐家一样,小古尔德有幸生在一个音乐气氛浓厚的家庭中:
母亲佛洛伦斯是音乐教师,弹得一手好钢琴;父亲也是一名不错
的业余小提琴手。家庭的音乐氛围使小古尔德在识字之前就先学
会了识谱,并确立了绝对音高感。他和母亲常玩的游戏是,母亲
弹出不同的和弦,每次小古尔德都能在房间的另一头凭听觉辨认
无误。
有了母亲的悉心呵护和指导,小古尔德很快在键盘上找到了
自己的理想。5岁的一天,他对父亲说:“我会是个音乐会钢琴
家。”音乐对他来说有一种神秘的亲和感,因而学习音乐不是一
种苦差,而是一种自然的需要。
10岁时,古尔德已完全掌握了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第
一卷。他的父母感到继续教育儿子已力不从心,经过寻访,把他
送到多伦多音乐学院的圭雷若教授门下。独具慧眼的教授很快发
现这个孩子的独特之处,于是采取了不同寻常的教育方式:没有
压制,没有强迫,在钢琴技术的具体问题上,教授允许古尔德与
自己争辩甚至不从,师生之间总是去平的讨论、交流,这种富于
创造和启发的教育方式对日后古尔德那种独特的,甚至带有叛逆
性的演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
c*****g
发帖数: 1856
46
舞台生涯
19岁的古尔德开始了音乐会钢琴家的演出生涯。从家乡多伦
多出发,温哥华、卡尔加里、斯特拉福德……年轻钢琴家的足迹
踏遍了加拿大几千里国土,他带去的是一场场演绎别具一格的音
乐会,留下的是一片片的掌声和赞誉。
一位美国乐评家在一次音乐会中停过古尔德的演奏的巴赫
《哥德堡变奏曲》后惊叹:“你演奏巴赫的这种方式是从哪儿学
的?”此后他在美国一份重要音乐期刊中发表一篇评论:“……听
众很快会见到,一位与兰多芙斯卡和塞尔金相比毫不逊色的艺术
家。”结果古尔德尚未在美国露面,就已经成了音乐界的新闻人
物。
年轻的古尔德不失时机的进军美国,在华盛顿和纽约举行了
两场独奏会,同样依靠自己无懈可击的演奏迅速打入了音乐圈的
最高层。此外,纽约的那一场带给他一个意外的收获:观众席里
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古典音乐部主任奥本海姆慧眼识英,与古尔
德签约,开始了与他长达28年的合作,此是后话。
底特律、匹兹堡、达拉斯……成了名的古尔德穿梭于北美大
陆的东西南北。巴赫、贝多芬、欣德米特……古尔德就像一个孜
孜不倦的传教士,通过自己的演绎向千万听众进行布道,传达大
师们的启示。挑剔的评论界一方面被他的技术和深
c*****g
发帖数: 1856
47
麦克风情缘
离开了喧嚣的舞台,古尔德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母
亲子宫般宁静"的录音室里。在这里,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
从容的心态;再也不必面对苛刻的评论家,只有银色的麦克风静
静的聆听他心灵的倾诉。
录音室使古尔德彻底的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可以考
虑录制成套的钢琴作品。《哥德堡变奏曲》一炮打响后,他录制
的巴赫第五、第六帕蒂塔同样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到了1963年,
他陆续录完了巴赫的全部六首帕蒂塔。1969年他又完成了巴赫全
部钢琴协奏曲的录制。
显然,古尔德试图录制巴赫的全部钢琴作品。他也是有史以
来第一个这样做的钢琴家。他和巴赫一样具有强烈的理性头脑和
计划性。于是,古尔德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巴赫键盘音乐中最具代
表性作品的挑战——《平均律钢琴曲集》。
《平均律钢琴曲集》历来被钢琴家们视为旧约圣经 。就连古
尔德这样的巴赫专家在它的面前也感到迟疑。古尔德10岁以前就
掌握了该作品第一卷的全部二十四套前奏曲和赋格,随后又在圭
雷若教授的指导下对第二册进行的长期的学习。可以说,这部作
品集对古尔德来说就像四书五经对于一个饱读诗书的秀才。尽管
如此,古尔德依然感到两部作品高深莫测
c*****g
发帖数: 1856
48
重录《哥德堡变奏曲》
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促发了古尔德重录《哥德堡
变奏曲》的念头。1955年他所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几年来
一直畅销不衰。在很多人眼里这张唱片几乎成为古尔德就的一
个标志。不怎么看,重录《哥德堡变奏曲》对于古尔德,确实
是一个非同可的挑战。他1955年的录制版不仅为很多人所熟悉,
而且被 公认为是他巴赫演释独特风格的一座丰碑。如果在他
49岁时, 他拿不出能够超越自己23岁时的演释结果,那么就
等于搬起石 头,砸了自己的脚。最终,在第一次录制这部作
品26年后,古尔德再次回到位于纽约东30街的录音室,谱架上
再次摆上了《哥德堡变奏曲》。
重录《戈尔德堡变奏曲》先后用了七段时间,分别是在
1981年的4月22日至25日和5月15日、19日、29日,每次基本都
是从下午4点到第二天凌晨。1982年,这张唱片与广大听众见面。
"早先的演释富于朝气,以力量和自由为本。"评论家们这
样写道,"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 这张唱片,似乎没有早先演
释的那种猛然攫住你的力量,但它更 加严肃、更加柔情、更
加具有深层的感染力……咏叹调主题沉静的深思,第15变奏中
触键的变幻莫测,第
c*****g
发帖数: 1856
49
从古尔德的两次录音版本中,很多人在音乐背后听到了演奏家两
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早年的意气风发和英姿飒爽。晚年让位
给老人面对死亡时超然的平静。让我们来看看现场拍摄的纪录片:
电视镜头中,古尔德身着深蓝色的布衬衣,袖口忘了系扣,脸色
疲惫,容面苍老。他几乎蜷缩在钢琴上,戴着老花镜的眼睛死死
盯着琴键, 似乎要看破钢琴这件乐器的整个奥秘。熟悉青年古尔
德英姿的人看着古尔德一步步走向老态龙钟的晚年,不仅会感慨
时光的流失和岁月的无情。然而,随着音乐声响起,观众会逐渐
忘却一切,开始被古尔德对音乐的投人所打动。荧屏上的古尔德
依稀仍和年轻时的他一样,演奏时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只见他
嘴里不停地哼唱着音乐,只要能腾出手,就会做出各种自我指挥
的动作。
回想一下,巴赫也是在垂暮之年写下了这部作品。"五十而知
天命" 。正是这同在垂暮之年的古尔德,只有这同在垂暮之年的
古尔德,参透了这最后一道宿命的咒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古尔德在大彻大悟之后死去,这也许是成就他艺术生涯的最完美
的一个句号。
古尔德解析
古尔德为什么能够成为巴赫在20世纪的最佳代言人?这决定
于他独特的音乐观。
除了巴赫,古
c*****g
发帖数: 1856
50
尾声
长期劳累的音乐生活,孤独压抑的生活环境,营养不良
和乱用药物……这一切都严重损害了古尔德的健康,使他的
躯体未老先衰。1982年10月4日,古尔德因脑溢血去世,享年
50岁零9天。
在多伦多安乐山公墓,一块钢琴形状的花岗岩墓碑上刻着:
格伦·古尔德
1932-1982
就在这行小字的下方,刻着一行高音谱表,是《哥德堡
变奏曲》的开头几个小节。
此地,此曲,便是古尔德永远的归宿。
1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