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 发帖数: 42149 | 1 罗孚
香港老报人、前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罗孚5月2日晨香港病逝。罗孚早年为中共地下党员,受委派留守香港做统战,期间广交朋友,并力促两大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笔耕不辍,传为佳话。然而1982年罗孚在内地被控间谍罪软禁北京11年,至死未能大白于天下。
罗孚亲属5月2日对外透露,1921年出生于桂林的香港老报人、原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罗孚于当天晨病逝香港,享年93岁。
香港《信报》称原名罗承勋的罗孚不仅是新闻界和文化界名人,也是中共左派文斗悍将。他在抗日时期加盟《大公报》,从练习生做起,1948年加入共产党,被派往香港《大公报》工作,升任副总编辑,1950年《新晚报》创刊,罗孚出任总编辑。1967年内地极左思潮蔓延至香港,揭开“反英抗暴”序幕,罗孚担任两报高层的同时,也出任报社斗争委员会执行小组组长,担起文斗大旗,当时他有一句名言“不到赤柱非好汉”。
当年罗孚每日工作二十小时,还全家上阵参与反英抗暴,两名十多岁的儿子海曼和海沙组织战斗队,四处派传单及放“假菠萝”(假手榴弹)。罗孚笔下的《时评》被外国传媒形容为“与红卫兵的大字报”十分相似。
罗孚活跃文坛,出任《新晚报》总编辑期间,一手捧红了... 阅读全帖 |
|
m******s 发帖数: 665 |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至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沙博理于2014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 CFP 资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至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任期最长、年龄最大的现任外裔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美裔中国籍翻译家和作家、中国翻译协会名誉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宋庆龄基金会名誉理事、中国外文局和人民画报社老专家、中国对外传播领域的杰出代表沙博理(Sidney Shapiro),于2014年10月18日8时30分在北京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8岁。
沙博理生平
沙博理1915年12月2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37年于圣约翰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担任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退役后分别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学习中文。1947年4月,沙博理来到中国,在上海接触了进步的中外人士,逐渐认识了中国社会,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并由同情转而投身中国革命。他曾利用自己的身份掩护革命青年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杀,帮助进步学生编辑主张土地改革的英文杂志;曾将律师事务所作为会址,与解放区代表商议如何通过国民党的封锁将药品送到解放区;他还曾用作律师的收入支持中国同志创办进步刊物《人世间》。19...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 秦怡(中)等获奖名家
昨晚,上海大剧院名家云集,星光璀璨。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的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典礼在此举行。颁奖典礼简朴而隆重,气氛庄严而温暖。24位得奖者,除了有几位因身体原因不能前来之外,悉数赴会,90多岁高龄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秦怡、贺友直、陈佩秋、钱谷融,还有百岁徐中玉都到了现场。
开场的无伴奏合唱《红旗颂》气势磅礴,视频短片《把心交给人民》讲述本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获得者们的艺术成就和心路历程,感人肺腑。在全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中,方增先、吕其明、陈佩秋、尚长荣、贺友直、草婴、徐中玉、徐玉兰、钱谷融、秦怡、舒巧、焦晃(以姓氏笔画为序)12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本人或其代表,于本正、王安忆、陈少云、陆谷孙、李莉、周慧珺、施大畏、赵丽宏、奚美娟、黄蜀芹、蔡正仁、廖昌永(以姓氏笔画为序)12位“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本人或其代表,分别上台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
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时隔12年后重启,让人看到,这座鲁迅、巴金和无数文学艺术大师曾经工作并留下创作的伟大城市,依然保持着那份源远流长的文化光荣与梦想,依然充满了生生不息的艺术创造活力。
...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4 冯广聚资料图
冯广聚的儿子们为他守灵
“爆肚汤沸燃旧符,门框胡同引鸿儒。小食虬伏鲲鹏志,老骥惜别梦酒壶。
50多岁的时候,他重新操持起中断30年的家业;58岁的时候,他开始召集京城小吃的各路同伴一起创办了北京小吃集散地;他被称为老北京小吃的主心骨—冯广聚,爆肚冯的第三代“当家人”,29日晚离开了他的爆肚、他的食客、他的北京小吃梦。”
本报讯 10岁的时候,他入徒学习家传百年的“爆肚”手艺,50多岁的时候,他重振了断代30年的家族生意,80多岁甚至在几个月前,他依然在为振兴北京小吃而到处奔忙。
前天晚上9点30分,百年老字号“爆肚冯”的第三代当家人冯广聚先生因肺炎在宣武中医医院逝世,享年82岁。
昨天晚上老人众多的朋友和食客来到牛街对他进行拜祭。
治疗半年多他还是走了
昨天晚上,北青报记者在寒风中来到牛街。此时,在一座两层房间里站满了人,他们之中有冯广聚的家属,也有生前跟他一起为了北京小吃奔走的朋友。之前,冯老先生因脑溢血曾先后在天坛医院、广安门医院治疗了半年多时间,但前天晚上他还是走了。
冯老的儿媳妇说,冯老最后走得非常安详,“老人5月份住进了医院,昨天晚上9点半因为肺炎在医院去世了...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5 日前,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病危,让无数粉丝歌迷扼腕痛心。而这背后,很可能是由于姚贝娜拒绝化疗,笃信中医药能治疗癌症。2007年,“林妹妹”陈晓旭因乳腺癌英年早逝,她同样是中医的忠实粉丝。当时,科学家何祚庥院士指出:是中医害死了陈晓旭。以下为2007年何院士就此接受《青年周末》的专访。
姚贝娜
“抓住陈晓旭一说,大家都登了,我的观点就出来了,说些不痛不痒的话,谁理你!”尽管上遭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怒斥 “这些借人们喜爱的影视演员攻击中医药的言论,很不严肃、很不道德、很不科学!”,下遇普通网民拍砖“信口雌黄,无聊至极”,何祚庥反而认为自己借陈晓旭一事来说中医,是“非常讲策略的”,也达到了让人们注意中医存在严重问题的目的。
5月底,当多数国人还在为“林妹妹”陈晓旭的红颜薄命扼腕叹息时,一个非常“不和谐”的声音传出:是中医害死了陈晓旭。发出这个声音的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反伪斗士何祚庥。他声称自己就是根据报纸上对陈晓旭去世的报道,得出这个结论的。
“他这不是瞎胡闹吗?”在网上,他被强烈地质疑和谩骂着。6月14日,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在接受采访时,对他进行了严苛的评价。第二...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6 据报道,加拿大最高法院近日推翻了1993年的禁令,批准医生可以帮助极严重和无法治愈病症患者安乐死。
这意味着继荷兰、比利时以及美国的部分州之外,安乐死的接受范围图又一次扩大了。
安乐死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话题,争议的根源在于这样一个行为很可能会违反国家应该保障国民生命安全的现代文明精神,在一些极端的情形下,甚至可能成为谋杀案件的避风港。但与此同时,安乐死的需求又现实存在,例如美国的前总统尼克松就明确表态,要求有尊严的死亡,他中风后没有接受呼吸机等特殊的医疗手段,从发病到逝世,前后只有4天。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晚年因为不堪胸椎骨折带来的痛苦,多次表达了安乐死的愿望。就在不久以前,我国的一位1岁左右的孩童,因为严重的颅脑损伤,其家庭因为看着孩子痛苦不堪,父母希望实施安乐死。
社会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每一个生命又无法避免地拥有自己的终点,如果终点已经临近,但最后的过程又不可避免地需要经历许多困难,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医学的方法,适当缩短这个过程,应当可以视为现代医学为人类社会提供的有益帮助。0事实上,我们国家的法律虽然不认可安乐死,但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也曾有一些...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7 据台湾东森新闻云报道,女星伊能静以47岁高龄生下第2胎女儿“小米粒”,目前仍在美国坐月子调养身体,但因为剖腹后意外感染伤口,每天都需要请人到家里清创3次。她27日分享和医生助理Ashley之间的故事,透露对方是位单亲妈妈,且儿子一出生就夭折,但对方依然坚强扛起家庭,背后的故事令她感动到落泪!
伊能静透露,Ashley有个可爱的女儿Caroline,有一回她好奇问对方“女儿像你还是像爸爸?”对方却说在怀孕6个月时就已经分手,所以女儿连爸爸的脸都没见过。此外,Ashley透露原本怀的是双胞胎,但因为怀孕31周早产,儿子Aydan出生1个多小时就夭折,她当时没有坐月子,拖着虚弱的身体,自己找地方埋葬了宝宝,最后在手腕刺上一个男婴,做为无缘的儿子的纪念。
除了Aydan病逝之外,Caroline出生时也不到1350公克,小小的身体插满各种管子,吃东西只能从鼻胃管打进去。然而,宝宝勇敢活了下来,Ashley为她取名为Caroline,就是为了表达“little but strong,beautiful women(小而坚强,美丽的女人)”,而她为了让宝宝能喝母奶健康长大,尽管奶水缺乏仍拼命的喂,...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8 1896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意大利的桑里莫逝世,按其遗嘱,从他的遗产中提取920万美元成立基金,将收益授予在和平、物理、化学、医学(或生物学)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在这些奖项中,有一项就是让中国人祈盼了百年之久的诺贝尔文学奖。自从莫言获奖之后,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种种史料证实,诺贝尔文学奖并没有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中国作家。相反,从民国开始,诺贝尔文学奖就对中国作家投入了关注。鲁迅、胡适、梁实秋、老舍都与诺奖发生过关联。
目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人由瑞典、法国、西班牙三国成员构成的文学组织选出。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埃斯普马克在北京大学做过一次演讲,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程序及原则做了解释。有四种人具有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资格:第一种人是瑞典学院的委员们,第二种人是世界各地所有高校的语言学、文学教授,第三种是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第四种是各个国家作家学会的主席。诺贝尔奖提名有50年的保密期,除了最终公布的获奖者外,凡作为候选人的相关人信息在50年保密期期间都不对外公开。诺奖评选的年度工作程序大致为:首先,从每年无数的提名中去掉重复的、挑选出200个不同的候选人... 阅读全帖 |
|
a***s 发帖数: 12296 | 9 她在87版《红楼梦》中饰演的宝姐姐温柔大度,受到了大观园上下的一致好评,现实中的她同样人缘极好,善良温婉。而她本人的性格就跟宝钗非常接近,加上雍容华贵的外貌,高雅不凡的气质,终于让她在戏里完美的诠释了宝姐姐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她就是张莉。
张莉长着一张标准的东方女性的脸:如泉水一样清澈的眼睛,圆圆的脸蛋,樱桃般的小嘴,加上尖尖的下巴,就如从画中走出的古典美人。
张莉的爸爸妈妈都是成都市的政府干部,张莉从小在非常传统的家庭中长大,家教很严。张莉参军前成长的地方在巴金故居鼓楼南街128号,她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里度过。
1977年,12岁的张莉成为了成都战旗歌舞团的文艺兵,随文艺宣传队登上喜马拉雅山的前哨阵地,背着氧气瓶为边防战士演出。张莉进入文工团后,训练刻苦,每天五点便起来练功,不论数九寒冬。
1983 年,她陪好友去参加红楼海选,意外被导演相中,进入了电视剧《红楼梦》剧组。开始的时候,她说她想演黛玉的丫鬟紫鹃,然而她又极其腼腆,与别人说话羞的不敢抬头,只会睁着大眼睛,嘴上“嗯,嗯”地答应着,导演便给了她二木头迎春的角色。
谁知她后来却逐渐显露了过人才艺和名角气质,终被导演看中,提升... 阅读全帖 |
|
a**t 发帖数: 402 | 10 巴金去世的时候的留言是“讲真话”
结果到现在,国王的新衣仍然是伟光正的。 |
|
o***s 发帖数: 42149 | 11 这位演员经常出现在电视剧里,但你真不一定叫得上她的名字,她就是廖学秋,德艺双馨的老戏骨。
廖学秋来自四川,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母亲是廖静秋,对川剧有所了解的朋友经常都知道她母亲的名字,廖静秋去世后,巴金曾专门撰文悼念她,称她为艺术家的一个“美丽的榜样”。
廖学秋的父亲是名导演,谢晋的同学,但是廖学秋自幼父母离婚,四岁时父母相继过世,可以说廖学秋从小就没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沦为孤儿。
成为孤儿的廖学秋靠着母亲的生前好友把她照顾大,更是教她川剧,后来她去了成都川剧院,1980年借调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之后拍摄了《车水马龙》跟《丫鸭情话》,正式出道。
她在《丫鸭情话》里饰演小寡妇非常成功,之后她又饰演了很多风尘女子,例如《潘金莲新传》中她饰演内地第一代潘金莲,还饰演了《燕子李三》的绿牡丹,《杨贵妃》里的杨玉瑶等角色。
那时候的她被称为中国第一小寡妇。
凭借着这些电影,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许多宅男心中的女神。
随着年龄的增大,廖学秋开始饰演一些恶婆婆,贵太太,女强人等角色,例如《苍天在上》里的田曼芳、《北京爱情故事》里的沈冰母亲,《宝贝计划》里的岳香兰等角色。
廖学秋也是个实诚人,很坦白的说了...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12 在那个没有整容和PS的年代,有很多容貌绝佳的女明星,那种美真的很难得。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风华绝代的女明星,王丹凤。她是新中国22大明星之一,被评为上世纪“50年代最漂亮的女演员”,在中国影迷记忆中她明媚洋气十分漂亮。
16岁的王丹凤随邻居女演员舒丽娟去合众影片公司,正在拍摄《龙潭虎穴》的导演朱石麟看她身材娇小,长相甜美,就让她饰演电影中的丫环。
当时王玉凤才是她的原名,因为《龙潭虎穴》中的表演很出色,在朱石麟的鼓励下,她决定投身影业。朱石麟说:“玉凤的名字叫不响,又很拗口,这样吧,我建议你改个名,就叫王丹凤吧,既响亮,又有意义,丹凤朝阳嘛。”从此,中国影坛一颗耀眼明星冉冉升起。
随后王丹凤与电影公司签订了3年的拍片合约。王丹凤在电影《灵与肉》扮演甜美的女学生,王丹飞非常上镜,而且表演自然,在影片上映之后效果不错。然后她在《新渔光曲》中主演渔家女一角,一举轰动影坛,被称做"小周璇"名声四起。
因在影片《护士日记》、《春满人间》、《女理发师》中主演或担任重要角色而被人们书只能。1957年电影《护士日记》里王丹凤演唱插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成为童年必唱的歌曲。她在电影里朝气...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21667 | 13 ☆─────────────────────────────────────☆
Trunkslu (3L) 于 (Sat May 19 18:11:03 2007) 提到:
春秋时代,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如火如荼的奴隶起义和新兴地主阶级
的夺权斗争,猛烈冲击着奴隶制统治的基础;失败的奴隶主阶级,千方百计企图恢复自
己失去的“天堂”。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复杂。
就在这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孔丘,
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鲁国(今山东)。孔丘排行老二,所以又名仲尼,祖先本是宋国
贵族,父亲孔纥是个破落的奴隶主。 孔老二念念不忘自己是奴隶主贵族的后代,他从
小迷恋贵族老爷的生活,喜欢用小碗小盘做祭
从十五岁起,孔老二就下死劲学习周朝奴隶制的典章制度,学习奴隶主贵族的“六
艺”(礼、乐、射、御、书、数),梦想将来出人头地,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孔丘
切望结交有权势的人,一步步爬上政治舞台。有一次,鲁国新兴地主阶级分子季孙氏设
宴招待宾客。刚死了娘的孔老二,认为自己是贵族后代,不顾身上披麻戴孝,也赶去参
加宴会。
还没踏进季孙氏家门, |
|
t****g 发帖数: 343 | 14 http://www.blogchina.com/20100117882072.html
重庆吹来的风
自打薄熙来主掌重庆,这个抗战时“陪都”似乎刮起一股风,又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
股来自山城的风,一是唱红歌,二是打黑社会,网民们精简成“唱红打黑”。包含在“
唱红”里的,应该有样板戏。现在大多数被纳入“红色经典”的歌曲,当初也曾被毛氏
宗祠当毒草除掉,缘由仅仅在于它们的宣传力度不够,甚至还有不少被上纲上线诬为“
反党”的,例如那首电影插曲《送别》。样板戏则是毛氏宗祠搞的几个经典作品,以供
全国文人们“克隆”。它于是具有另一种功能:禁锢文化艺术的自由发展,使之成为巩
固政权得心应手的模具。
巴金老人曾有叹息,说听见样板戏他的心会颤抖。我非常理解他这种心理延及生理的反
应,样板戏是一个符号,暴政摧残文化艺术的符号。它的内涵,不仅有中国文化艺术的
满目疮痍,还有中国文化人的血泪遭遇。我理解那些曾经被这个符号笼罩过的人们,包
括我自己,有时会下意识地哼哼其曲调或唱段,因为它曾经覆盖了那个时代所有人生命
的一个阶段,我们已经不可能彻底刨掉那个阶段。但若不理解这个符号的涵义,那属于
无知;继续炫耀 |
|
|
|
S**b 发帖数: 1883 | 17 中国人说话,经常会引用一些诗词或者文学作品里的名句,比如红楼梦里面的“刘姥姥
进了大观园”,“聪明反被聪明误”,三国里面的“天下之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
,“滚滚长江东水,浪花淘尽英雄”, 唐诗宋词那就更不用说了。就算近代的作家,一
般有大学文化的人也可以随口说出: 鲁迅,巴金,郭沫若,沈从文,老舍,张爱玲,他
们每个人的代表作有哪些,一般大家都知道。
美国人好像就没有,说来说去就是Hamlet,什么“to be not to be", 最多robert
frost的“two road diverged in the woods". 别的还有什么? 我不是指的什么哈利
波的,达芬奇密码之类的通俗小说。 我是说那些西方历史上著名的小说,诗歌,怎么
现代人没人了解,没留下什么脍炙人口的名句,篇幅?中国人好像对西方名著了解的要
比他们自己还要多,什么简爱,呼啸山庄,双城记,罪与罚,中国人都知道个大概。美
国人,除了文学爱好者,一般人更本不知道。
这是不是传说中的文化沙漠? |
|
|
d*******r 发帖数: 3875 | 19 风派文人郭沫若
作者 黄大陆
四十年前,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
,高喊着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它像飓风,像洪水,像战争,像瘟疫一样齐来,毁
坏着一切…… 傅雷上吊了,老舍投湖了,邓拓自尽了,贾拓夫被打死了,储安平人间
蒸发,遇乐克被枪毙,张志新被割断了喉管,冯雪峰、阳翰笙、刘绍棠、丛维熙等都被
关进了监狱,巴金、丁玲、萧乾、夏衍、田汉、周扬、艾青、冰心、沈从文、施存蛰、
俞平伯、李广田、刘宾雁、流沙河等数不清的人,都纷纷中箭落马,跌进陷阱,蹲“牛
棚”,挨批斗。只有极少数人能够逃脱此劫,大名鼎鼎的文豪郭沫若便是其中之一。
郭沫若是凭什么高招能在这场血腥浩劫中安然无恙的呢?凭的是他多年练就的一手
“随风倒”绝活。曾经有位作家说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风派人物”,并
形容他“软软腰肢,弯弯膝盖……朝秦暮楚,门庭常改。”笔者想从命理的角度来看看
,这种风派文人的八字有着怎样的特点。
郭沫若出生于1892年农历9月27日午时,命式为:
比 印 日 财
壬 辛 |
|
F********g 发帖数: 1390 | 20 人家巴金 文革后还反思了,自己为啥在文革中没有 作为。谢奶奶,人家还高兴的致谢
获得改革后的矛盾文学奖。 |
|
C********g 发帖数: 9656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金敬迈:荒唐的红与黑(中)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26 21:44:48 2010, 美东)
http://www.southcn.com/nfsq/ywhc/tbxst/shentan/200510240367.htm
田炳信:哦,他们是在还没有公开发表之前就都看了。
金敬迈:对。刘少奇说“这本小说要印1500万册”,毛主席说“这是个大作家”,
这才有我后来的悲惨命运啊。
田炳信:当时的版本里有没有学毛选和学《论共产党员修养》这个情节?
金敬迈:没有,没有。后来有。叶群她们看了之后,要求要突出毛泽东思想,要加
进去。我就想,如果老是说为某个人的歌功颂德,某个人会难为情,我是替你着想,多
写一个来平衡一下。被人吹棒,按说不是那么舒服的事,我就想,毛主席伟大,刘少奇
也不错。如果太强调突出某一个,不是说共产党,强调集体领导嘛,集体智慧,你今天
不是承认毛泽东思想是宝贵的财富嘛!不是哪一个人的肚子里钻出来的嘛!我怎么错了
呢?
田炳...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22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print.php?articleid=28032
一九四七年七月,山西兴县。一名被押绑的中年知识分子被武装人员押送到破庙后的僻
静处,大刀抡起,刀落头落,鲜血狂喷。之后,尸首被扔进一眼枯井,倒入泥土掩盖,
从此消失。被杀的人的名字今天已经不为人所知。然而,他的死却开启了一幕悲剧,一
幕本世纪下半叶知识人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人们以为文革始于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
,我却认为,那仅仅是高潮,一切早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那位被杀戮的书生,是前文
革时代的祭品。
他的名字叫王实味。
一九二五年,王实味考入北京大学。“五四”运动之后的北京大学,宛如百川归大海,
有容乃大。与王实味同班的同学里,有一位也是将在本世纪文化思想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的人物,他就是胡风。一九二六年,王实味在北大四斋创作短篇小说《杨五奶奶》、中
篇小说《毁灭的精神》,并向《现代评论》投稿。主编陈西滢读完之后,大加赞赏,破
例开出三十元的稿费。在自叙传式的中篇《休息》中,烈焰般的情感与怒涛般的浪潮展
露出作者超凡的才华。王实味以稿费维持生活,后来实在无法继续学... 阅读全帖 |
|
z********1 发帖数: 774 | 23 苏州人大约是全世界最文弱的人群了,决无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流氓,即便吵架,也是
柔声细气的。想打架了,还要很客气的说,阿要请你弄个耳光尝尝,多么文明礼貌,而
且多半打不起来。然而在文革期间,苏州人的所作所为,简直令人发指,其残暴恐怖,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相信。你能对你的恩师大打出手吗?我的一个同学就脱下鞋来
把她的恩师打得吐血。你能对亲生父母大打出手吗?我的另一个同学就当众打他父母的
耳光,现在她还在副局长的位子上大讲文明礼貌呢。而且这两个还都是女孩。有人认为
文革只是整了几个老干部,或者几个知识分子,其实任何运动,也包括战争天灾人祸,
最倒霉的永远是普通百姓。当年被迫害致死的普通人太多了,恐怕联他们的后代都不记
得了。在讲解明亡清兴60年的时候,总会讲到冤杀的大臣将领,但是又有谁会想到那些
被士兵们当作粮食吃掉的普通百姓呢?干部有名望,有人为他写传记,知识分子自己就
会写,而遭难的普通百姓则被遗忘了。那些轻描淡写的伤痕文学也被当作洪水猛兽封杀
了。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刘心武先生也只能去研究红楼梦了。
很多人在看了日本鬼子的暴行后义愤填膺,然而看到文革中的暴行后,他们就会明白,
其实鬼...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24 这TMD的私货太多了吧
中国文革不文革的关倭奴屁事
苏州人大约是全世界最文弱的人群了,决无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流氓,即便吵架,也是
柔声细气的。想打架了,还要很客气的说,阿要请你弄个耳光尝尝,多么文明礼貌,而
且多半打不起来。然而在文革期间,苏州人的所作所为,简直令人发指,其残暴恐怖,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相信。你能对你的恩师大打出手吗?我的一个同学就脱下鞋来
把她的恩师打得吐血。你能对亲生父母大打出手吗?我的另一个同学就当众打他父母的
耳光,现在她还在副局长的位子上大讲文明礼貌呢。而且这两个还都是女孩。有人认为
文革只是整了几个老干部,或者几个知识分子,其实任何运动,也包括战争天灾人祸,
最倒霉的永远是普通百姓。当年被迫害致死的普通人太多了,恐怕联他们的后代都不记
得了。在讲解明亡清兴60年的时候,总会讲到冤杀的大臣将领,但是又有谁会想到那些
被士兵们当作粮食吃掉的普通百姓呢?干部有名望,有人为他写传记,知识分子自己就
会写,而遭难的普通百姓则被遗忘了。那些轻描淡写的伤痕文学也被当作洪水猛兽封杀
了。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刘心武先生也只能去研究红楼梦了。
很多人在看了日本鬼子的暴行后义...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050 | 25 中国上海:本来远远超越东京.
上世纪20至40年代(1949年以前),中国上海是亚洲第一大都市和当时"全球四大名都"(
伦敦、纽约、巴黎、上海),东京、香港远远不如上海。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那可
是名副其实。
我们来看看当年上海的辉煌历程:1929年,根据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上海
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大上海计划》,划定今江湾五角场东北地带作为新上海
市中心区域。该计划各项工程于1930年上半年开始建造,在一片农田间修筑了一系列道
路,并以新市政府大厦为中心,完成了运动场、图书馆、博物馆、市医院、卫生试验所
、国立音专、广播电台、中国航空协会等建筑。在数年间陆续建起了一座不可思议的上
海新城,而与租界中的另一个市中心遥遥相对。可以说当年的“大上海计划”远远超过
今天的浦东开发。1935年8月完工的上海运动场是当时远东最大的体育场。当年10月民
国政府在此举办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当年上海的大学有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
名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名人。如林语堂,顾维钧等人就毕业于圣约翰
大学。
到1949年时,上海全市拥有工厂2万多家,职工53万余人,工业固...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26
近代汉字简化运动,源于太平天国,为了提升识字率,在太平天国玉玺及官方文件
都书简体。经非正式统计,太平天国总共使用一百多个简体字,其中80%为后来采用(当
代中国的文字改革P.38)。太平天国最有名的字是将「国(囯、国)」的「或」改成「
王」,不过太平天国灭亡后,文字简化运动也停止。
清朝末年,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在这国事动荡、人心思变的年代,许多
知识份子忧国忧民,力主变法图强。维新运动时,一些爱国的知识份子考虑到若要救国
图强就要普及教育、培养人才,就要克服复杂的汉字所造成的障碍。在此思潮下,汉字
拼音化于焉展开。维新运动主要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皆主张文字拼音化,
但是维新运动只有百日,拼音化运动也胎死腹中。
五四运动的白话文运动为大家所知悉,事实上,文字简化运动应和白话文运动相提
并论,因为两者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份。在此期间,许多人提出提升国人知识水平的
方法,要提升知识水准就先提升识字率,增加识字率就要将复杂的中国字简化。简化文
字获得许多知识份子的赞成,主张使用白话文的知识份子绝大部份赞成文字简化。著名
的国学家胡适也不反对。
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 阅读全帖 |
|
b****r 发帖数: 2555 | 27 ☆─────────────────────────────────────☆
spanishfly (rox) 于 (Sat Sep 10 13:00:56 2011, 美东) 提到:
还是毛主席的评价一针见血。 丫就一资产阶级吹鼓手,剩下P也不是。
☆─────────────────────────────────────☆
xlzero (Megatron) 于 (Sat Sep 10 13:20:50 2011, 美东) 提到:
这是后话,前面留不住胡适,后面要大刀阔斧搞,准备统一思想时才要先把胡适批倒
☆─────────────────────────────────────☆
bigcats (大猫) 于 (Sat Sep 10 16:57:47 2011, 美东) 提到:
"前面留不住胡适"?
是不是胡适自己说的? 人家把他立在战犯之类, 还要留他?
应该是胡适吹的, 自抬身价, 把自己吹成香饽饽,
☆─────────────────────────────────────☆
bigcats (大猫) 于 (Sat S...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6729 | 28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1/11/21/1541815.html
岁月是把杀猪刀:还有谁记得赵爽这个名字?(图) 中国新闻周刊
1981年10月20日,国际少年书信写作比赛发奖大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叶圣陶为赵
爽颁奖。
1992年,在波恩大学留学的赵爽,摄于宿舍内。
1981年,除“中国女排”之外,最响亮的名字叫“赵爽”。
这个来自新疆伊犁的14岁女孩,在万国邮联举办的国际少年书信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为中国少年第一次争得金质奖章”,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家喻户晓的少年偶像。
她的获奖作品《一个邮政职工的一天》,被当作范文在全国的语文课堂上讲读,在电台
里被制作成音乐散文反复广播,直至成为70后尤其是文学少年们的集体记忆:
表妹:收到你的信时,我刚从阿吾勒村送信回来,你们那儿该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了。向
你说些什么呢?还是先描绘一下我一天的工作情况吧!
90年代,这篇文章又以《女邮递员的信》为题,进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
教育教材,成为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
但此后,赵爽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传奇般的故事在“她被南京大学破...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10016 | 29 老田
二○○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相当于企业处在“招股”时期,所以经理班子能够和董事会保持一
致,对股东(老百姓)是很客气的,群众路线在共产党内是能够贯彻得比较好的。
把蒋介石打垮之后,相当于企业已经投产了,经理班子对于股东(老百姓)的优势就很
明显了,考虑这样的质变已经发生,所以毛泽东才反复提醒共产党人要记住“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
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1969年“九大”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对这样的质变过程还
是感到伤感,他说“我们不进城吧,这些地方被蒋介石占着,所以进城是好事。(但是
)进城以后,我们这个党不那么好了。”这就说明了作为社会分化的一般规律是:在有
求于股东们的时候,经理班子能够自觉走群众路线;在掌握企业管理大权的时候,经理
班子拥有“力量不对称”和“信息不对称”优势,“损害股东利益以自肥”就对他们很
有诱惑力,这个时候董事会、股东和经理班子的矛盾就容易突出起来,按照孟子的说法
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毛泽东的阶级斗争和继续革命学说,针对性非常明确,就是要对经理班子搞“有罪推定
”,这...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2605 |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Esquimau (雪门院),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财主底儿女们》 读后杂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5 00:16:37 2012, 美东)
前段时间在看一本叫《殉道者》的书,介绍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案子,偶尔知道了在这个
所谓的集团里,有一位少年早熟的出色作家,名字叫做路翎。路翎的代表作是一部八十
万字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这个“底”就是“的”,当时的一种通用写法。说
路翎天才早熟,是因为他在十七岁的时候就写就了这部小说二十万字的初稿了。由于抗
战,初稿丢失,于是路翎又重写了一份,扩到八十万字,完成的时候也不过二十或二十
一岁。作为二十岁的青年能够产生这样的思路,不能不说路翎是一个早熟的天才。对于
二十岁的青年,似乎老天留给他无限充裕的时间,让他可以酝酿更理性、更充实的思考
,找到更有积极性的普遍意义的出路,而最终写成就如同俄国大家托尔斯泰那样的作品
,给中国留下一部记载“三千年未变”的大时代下的大史诗(目前可以说是不太有这样
的作品)。然而从二十岁到三十多岁的那... 阅读全帖 |
|
f****s 发帖数: 276 | 31 一
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966年,我刚刚六岁,上小学一年级。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环
境,我好像懂事也就早一点,记忆也格外清晰。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目睹批斗、殴打、
游街、抄家、武斗、烧书、自杀、背叛、检讨、检举揭发、划清界线、家破人亡、妻离
子散、还有看热闹等等,凡是人间可以想像出的丑恶行为和嘴脸,以及最悲惨最残忍的
场景我都目睹了。
不要说朋友之间反目成仇,就是夫妻、父子、母女之间,告发揭露的也经常出现。人们
都没安全感,都提高警惕,都将别人看做是敌人,人们互相之间怀疑、猜测、敌意,总
之时时提防着。虽然是生活在人间,可是那心态比在豺狼虎豹中还要可怕。我想那就是
诗人说的荒原。后来读卡夫卡的小说《地洞》,我特别能感受到那种对外部世界的怀疑
和恐怖。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戴眼镜的挺斯文的大人们,不论男女,尤其是女人,突然都变得
声嘶力竭,面目狰狞,咬牙切齿,张牙舞爪,打起人来十分凶狠。他们可都是有文化的
人,有的女人看上去挺温柔挺和蔼的,怎么一下就变得凶狠、狰狞、残忍、声嘶力竭、
打人骂人、禽兽不如了呢?后来才知道他们叫知识分子。
我就亲眼目睹有人由于不堪忍受非人的折磨从高高的烟囱上跳... 阅读全帖 |
|
c*********2 发帖数: 3402 | 32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1820
胡果威
因为我是知青,所以我最喜欢读知青文学,如叶辛的《孽债》和邓贤的《中国知青梦》
,还有描写知青生活的电视剧,如《血色浪漫》和《今夜有暴风雪》。除了精神食粮之
外,我还酷爱约几个插兄、插妹到“黑土地”之类的东北馆子去怀旧,烧茄子得特别嘱
咐“别打皮”,酸菜饺子就大蒜必须是“牙捣”,大葱蘸酱更是必不可少。
我之所以喜欢知青文学,并不是因为知青文学的文笔特别好,而是因为知青文学既真实
又有深度,能使我产生共鸣。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一直是油与
水的关系。以我的外公为例,抗战时,我母系的丁家在镇江,南京沦陷后,日本人在南
京大屠杀的消息传到镇江,当时因为丁家没钱,只好跟随佣人到苏北的乡下逃难。丁家
是书香门第,我外公虽学而不优,没有功名,毕竟是个穿长衫的知识分子。到了苏北,
母亲全家与佣人家同吃同住(其实是免费的蹭吃、蹭住),外公却从来没有与佣人家同
劳动,甚至连一根麦穗都没捡过。即便如此,佣人家仍将外公当老爷般伺候,专门到黄
桥为他买烧饼和老... 阅读全帖 |
|
c*********2 发帖数: 3402 | 33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2037
睿卫由
读了华夏文摘刊登的“文化大革命中的薄家”一文,感到文章的逻辑和结论是荒谬的。
这篇文章把薄一波一类的人在文革中受到打击和惩罚看作是文革的最大罪恶,视为中华
民族的灾难,让人们不可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文章没有说明忘记
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什么,背叛谁 。
文革的罪恶之一是残害了上千万无辜的民众,主要是中华民族的精华,包括知识分子,
科技人员,老舍,巴金,付雷等一大批正直的文人,还有农村中的所谓地主,富农等。
共产党夺得天下之前,地主,富农是中国农村中组织农业生产的骨干,是中国传统文化
和伦理的卫道士,是落后的中国农村中的先进分子,至于有的地主,富农人品不好,那
是任何社会都有的, 民主社会也有盗窃犯,强奸犯,诈骗犯等。
文革的罪恶之二是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杀人抢劫
成了造反有理,幼稚无知的青少年学生和社会上的地痞流氓成了掌握“真理”的无产阶
级革命造反派等等。
文革对中国社会的破坏是致命的,而给中国社... 阅读全帖 |
|
m******i 发帖数: 546 | 3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maozhexi (毛泽西),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中国是幸运的——看看柬埔寨伟大的共产主义实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18 19:29:35 2012, 美东)
中国是幸运的——看看柬埔寨伟大的共产主义实践
本文载自《一个文革受难者的新海国图志》,澳门崇适文化出版拓展有限公司
提起柬埔寨,上了年纪的中国人都知道有个西哈努克亲王。1970年3月18日,柬埔寨国
内右翼朗诺集团乘西哈努克出访之际,在美国支持下,发动政变,西哈努克流亡。因为
怕得罪美国,一直支持他的法国和苏联都拒绝接纳他。在西哈努克走投无路时,毛泽东
收留了他,帮他在北京组织了流亡政府,并收养了这个政府,西哈努克本人也一直继续
享受着国家元首的待遇。
几年后,在他的王国上演了一场比文革更惨烈的"革命".他的盟友——柬埔寨共产党政
权"红色高棉"推翻了朗诺集团后,实行极端左倾的共产主义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
清洗,其残忍度和规模比中国文革有过之而无不及。西哈努克自己的十八个亲人(一个
儿子、二个女儿、二个女婿、十三个... 阅读全帖 |
|
j*******7 发帖数: 6300 | 3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中文圣经对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Oct 21 18:58:06 2013, 美东)
http://www.maizhong.org/wheatseeds/2006-12.04/wz/07.html
中文圣经对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郑胜言
编者按: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白话文运动,对中国文化而言无疑是具有
划时代意义的,其倡导者无疑也是居功至伟的,然而最终促成其成功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不妨让我们来重新思考一些历史事实。
白话文运动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从北京推向全国的一场划时代的文体改革
运动。它提倡书面语而不用文言,改用白话或新语体。白话文运动先在“文学革命”的
口号下发动,进而在“思想革命”中发展,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白话文运动的成功,其意义深远,它结束了中国书面语与口语脱节的几千年历史
,为科学文化的发展传播、民智的开发、思想的解放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传统的说法,白话文运...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36 文史资料里共产党干部关于汤恩伯的回忆
汤恩部部分之摘要:
--------------
汤恩伯是蒋介石的亲信将领,抗战时期驻守河南一带,陈伯达写本书,说河南人民有四
害:水、旱、蝗、汤。把汤恩伯比做洪水蝗虫,为害一方。抗战时期我在河南一年半,
就我所见,汤恩伯部队的军风纪是严整的,汤恩伯驭下极严,因为犯有贪污罪,一天就
枪毙了一个上校团长和一个少将高参,是我亲眼所见。
1942年是河南省大旱之年,庄稼颗粒无收,灾民靠野菜度日。抗战官兵为了节约粮食,
每天仅吃两顿饭,节余部分粮食,发放给附近居民。我还配合陶干事,到各村大户人家
,查看财主们的粮囤,说服动员富人,出卖粮食,救助乡亲。
-------------
铁岭文史资料第九辑
--------------
抗战岁月回顾
陈宝琦
-----------
欣逢日本投降,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纪念日,铁岭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刘志刚先生,
敦促我写一篇纪念性文章,说来惭愧,我虽然在一九四二年六月八日夜间,凫过黄河,
投入了抗日部队,却错投了河南国民党的汤恩伯部队。主观愿望是好的,客观现实不容
选择,因此,虽有抗日救国志,未获奋勇杀敌功。后来,我脱离了... 阅读全帖 |
|
|
n*******w 发帖数: 6708 | 38 茅盾,沈从文, 冰心,巴金,叶圣陶,袁鹰,梁思成,陆小曼 |
|
|
n*******w 发帖数: 6708 | 40 茅盾,沈从文, 冰心,巴金,叶圣陶,袁鹰,梁思成,陆小曼 |
|
s*******w 发帖数: 2257 | 41 悼念诗人雷抒雁,重温《小草在歌唱》
2013-04-17 19:08:04
风说:忘记她吧!我已用尘土,把罪恶埋葬!雨说:忘记她吧!我已用泪水,把耻
辱洗光!是的,多少年了,谁还记得这里曾是刑场?行人的脚步,来来往往,谁还想起
,他们的脚踩在一个女儿、一个母亲、一个为光明献身的战士的心上?只有小草不会忘
记,只有小草在歌唱。唱得那样凄凉;唱得那样悲壮!
老高按:中国著名诗人雷抒雁,2013年2月14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71岁。
30年来,已经有无数熟不拘礼的或者只是点头之交的诗人去世。年长的一辈就不说
了,同辈人中,也已经有饶庆年、顾城、陈所巨等多位富有才华的诗人辞世。雷抒雁我
不敢谬托知己,虽然他奖掖后进,题签了他的诗集送给我,但这位诗坛老大哥,又是军
人,给我的感觉是有一点主旋律诗人(那时没有这个词儿)的架势,尽管开会时多次见
面,我竟没有与他深谈过。后来我远离故土来到美国,更无缘见面了。
如今,悔已晚矣!雷抒雁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创作道路,我不甚了然,但是
七十年代末,他写张志新的那首诗《小草在歌唱》,在当时堪称不胫而走,感动了无数
人。为平反冤假错案和... 阅读全帖 |
|
o****d 发帖数: 5454 | 42 下面有人总结过:
1. 孔子2岁丧父17岁丧母;
2. 孟子3岁丧父;
3. 禅宗始祖惠能3岁丧父;
4. 穆罕默德遗腹子,6岁丧母,叔父养大;
5. 耶稣15岁(也说19岁)丧父;
6. 释迦牟尼出生七天丧母,姨母养大;
7. 亚里士多德幼年丧父,寡母哺养成人;
8. 薄迦丘私生子;
9. 但丁6岁丧母18岁丧父;
10. 达芬奇私生子,在祖父家庭长大,继母恶劣,没受过正规教育;
11. 拉斐尔12岁父母相继亡故;
12. 米开朗其罗6岁丧母;
13. 哥白尼10岁丧父;
14. 笛卡尔1岁丧母;
15. 牛顿遗腹子,由外祖母抚养成人;
16. 麦克斯韦9岁丧母;
17. 卡文迪许2岁丧母;
18. 莱布尼兹6岁丧父;
19. 叔本华17岁丧父;
20. 裘力斯•恺撒大帝15岁丧父;
21. 卢梭幼年丧母;
22. 巴赫9岁丧母10岁丧父;
23. 莫扎特早年丧母;
24. 马丁•路德早年丧父;
25. 司汤达7岁丧母;
26. 尼采5岁丧父;
27. 安徒生11岁丧父;
28. 彼得大帝10岁丧父;
29. 莱蒙托夫3岁丧母;
30. 陀斯妥耶夫斯基...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3 柴静:顾准逝世35年祭
2015-04-03 03:26:14
1952年,37岁的顾准被撤去上海市财政局长职务。
关于这次撤职,没有档案材料,只有一份当年2月29日新华社电讯稿的几句话“顾准一
贯存在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自以为是,目无组织……屡经教育,毫无改进,决定予以
撤职处分”。
人人穿黄布军装的年代,一个穿背带裤,玳瑁眼镜,在跟弟弟的通信中常常用“睥睨”
二字的人,得到这个评语不奇怪。
他不是出身望族,12岁在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当学徒养活一大家子人,十五岁已经写出中
国会计业的最早教材之一,大家都承认,“整个大华东地区找不出他这样有才干的人”。
但是这个人“不服用”。中财部曾有意调他,但他坚持留在上海“一入阁只是盆景,长
不成乔木了”。不光不去,他还不同意上级“民主评议”的运动式征税的方法,认为应
该按法律规定的税率来征,不光不同意,还连续写文章来论证谁对谁错。
他被撤后曾有人为他申辩,一位领导说“顾准不听话,不给他饭吃”。
撤职当天,他一句话不说在办公室坐了一个晚上,他的秘书陪着他坐了整整一个通宵,
没有暖气,脚都冻痛了……天亮之后,他“使劲推开了门,走了出去”。
一个人在盛年...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4 廖家安:高瑜的六四情结
高瑜在推特上发表的她与鲍彤、李海的合影。高瑜称之为“三个六四犯”的合影
17.05.2015 02:50
编者按:这是廖家安撰写的评论文章,首发于美国之音。这篇评论不代表美国之音的观
点。转载者请注明来自美国之音或者VOA。文章后面附有作者简介。
在记者高瑜的传奇人生中,六四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节点。此前,高瑜曾是红二代,又是
被称为“中共第二神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材生,更是中共喉舌中国新闻社风云
一时的记者;此后,她不是关在中共的黑狱中,就是正走在通往黑狱的路上,3次入狱
,6次大奖。作为新闻记者,却常常不幸成为新闻;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却总被历史记
录。这是悲剧,还是幸运?不同的人心中可能会有截然相反的答案。 在高瑜被重判7年
之后,重申高瑜的六四情结,呼吁人们继续关注高瑜案,并以此作为笔者对六四26周年
的祭奠。
一、高瑜的1989
1989年,高瑜在《经济学周报》任副总编辑。作为加强《经济学周报》新闻性的主要力
量,她可圈可点的表现使老报人何家栋(其时任《经济学周报》总编辑)对之青睐有加
。(已经作古多年的何老生前总结自己一生的意义时,将培养了高瑜这位得...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5 “六四黑手”包遵信:知识界灵魂人物
大中小 2015-05-21 23:25:46
多维历史
包遵信(1937年-2007年),笔名忍言、佚之,著名思想史学者、编辑、作家;1989年
春因参与组织知识界支援北京爆发而席卷全国的学生抗议运动,当年6月被作为学运“
幕后黑手”以涉嫌“反革命宣传煽动”被捕,后以“反革命罪”被判刑五年。本文选自
《从王实味到刘晓波:中国当代文字狱囚徒编年录》,作者张裕。
1989年5月12日,包遵信在北京大学民主沙龙演讲
共同主编《走向未来丛书》
包遵信于民国二十六年出生在安徽省和县。
1959年,包遵信在安徽省芜湖第一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63
年起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学术文章。1964年9月,他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华书局任编辑
,1976年10月,他调入国家出版局研究室任职。1978年至1987年,包遵信兼任《中国哲
学》主编,主持出版了第一至十四辑。
1981年,包遵信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任副研究员。1983年起
,包遵信与金观涛一起主编《走向未来丛书》,后改任顾问,从1984年到1988年五年间
,由四川人民出...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0426 | 46 一、《余光中:中文的常态与变态》
1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七十年间,中文的变化极大。一方面,优秀的作家与学者
笔下的白话文愈写愈成熟,无论表情达意或是分析事理,都能运用自如。另一方面,道
地的中文,包括文言文与民间文学的白话文,和我们的关系日渐生疏,而英文的影响,
无论来自直接的学习或是间接的潜移默化,则日渐显著,因此一般人笔下的白话文,西
化的病态日渐严重。一般人从大众传媒学到的,不仅是流行的观念,还有那些观念赖以
包装的种种说法;有时,那些说法连高明之士也抗拒不了。今日的中文虽因地区不同而
互见差异,但共同的趋势都是繁琐与生硬,例如中文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
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对于这种化简为繁、以拙代巧的趋势,有心人如果不及时提出警告,我们的中文势
必越变越差,而地道中文原有的那种美德,那种简洁而又灵活的语文生态,也必将面目
全非。
中文也有生态吗?当然有。措词简洁、句式灵活、声调铿锵,这些都是中文生命的
常态。能顺着这样的生态,就能长保中文的健康。要是处处违拗这样的生态,久而久之
,中文就会...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7 毛时代知识分子自杀档案
2015-07-02 05:18:56
springdale
自杀是一个常态社会中始终存在的现象,本身并不足为奇。之所以考察1949年至
1976年间中国知识分子及其他阶层的自杀情况,是因为这一期间此类人士的自杀人数惊
人。一个社会突然出现大量的自杀现象,特别是知识分子自杀,显然是不正常的。这种
自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正常社会里常见的自杀原因不同。因此,本文不会从社会学观察
通常的自杀现象的视角来分析上述情况,而是通过剖析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来研究这一
现象的发生。
本文选择的研究时段为1949年至1976年,政治上这一时代可以被称为毛泽东时代。
文中涉及的主要案例起自1950年,截止于毛时代结束之时。由于中国大陆有关的档案尚
未解密,所以不可能通过正常的档案检索而统计出这一时期知识分子自杀的完整人数(
在档案开放的情况下这并不难做到)。本文只能根据有关的回忆和有限的访谈及调查,
选取一部份知识分子的自杀情况作为研究的基本材料。本研究所有的原始材料来源于以
下几个方面:一,当事人的回忆录和相关的回忆文章;二,笔者对死者家庭的访问记录
及朋友提... 阅读全帖 |
|
X********7 发帖数: 483 | 48 它是一门中立的人造语言,不属于特定民族和国家,全球有1000人左右以此作为母语。
它比任何其他外语更加易学,但是熟练掌握的人屈指可数。
四川是唯一一个将其纳入职称等级考试外语语种的省份。
从鲁迅、胡愈之、巴金,到爱因斯坦、高尔基、托尔斯泰,这些中外名人都会说一种共
同语言,世界语。
今天恰巧是世界语创立日,这门由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创立的国际辅助语言,已有
128年历史。但它在中国,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潮之后,近二十年来渐渐变成
一个相对较小的圈子里的活动,关注它的人越来越少,许多80后、90后甚至根本不知道
世界语的存在。
而在四川,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语就被纳入职称等级考试外语语种之一。这一全国
绝无仅有的“土政策”让世界语成为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突破考职称外语的利器。
30岁小伙:
学的人很少,交的友却多
30岁的徐杰是一名创业者,在成都经营着翰译翻译有限公司,和几乎所有职业译者一样
,徐杰对学习语言有一种先天的爱好和兴趣。他精通英语、世界语,还会讲德语和西班
牙语。不过难以想象的是,徐杰大学本科学的却是和语言一点不沾边的材料科学专业。
2003年,还在上大一的徐杰在图书馆...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9 请看“人民的儿子”
—邓小平的真实面孔和内心
人民的1的儿子”——邓小平
朱长超
【作者简介】朱长超,1944年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68年在上海无线电
一厂工作,当过工人,搞过化学分析。1974年调往自然辩证法杂志工作。1978年调入上
海社会科学院,1979年被录取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方法论专业研究生,1982年
毕业后一直该院信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1年被评为副研究员,1993年被聘为中国
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教授,兼任上海思维研究所所长。
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中
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从事思维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主要作品有《科技革命的步伐》、《思维的历
程》、《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珍惜我们的家园》,《认识自我》、《开发自我
》、《人生的智慧》等50余种,撰写《科学智慧》电视片40余集,已发表的各类文字在
500万字以上。其作品《月球上的足迹》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第7册。
朱长超性格温和而坚定,富有幽默感,同理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真理
,人生格言是:...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50 转贴:几代大师前辈的简单故事
(相信这里有不少朋友读本文时会感到格外亲切。即使不是与中关村有过比较紧密联系
的朋友,读来也会唏嘘不已。虽然本文谈到了许多前辈大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贡献和
不公的遭遇,更可以联想到整整几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为国为民整体的牺牲奋斗。他们应
该但是未必都被大家所记得,可是他们的努力绝没有白费!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
中关村回顾
蔡恒胜
(中国知识分子在毛泽东统治下的一部血泪史)
中关村是我青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1953年我随父母从杭州迁往北京后,不久就住进中
关村,直到1984年远赴加拿大,近三十年几乎就沒离开过这塊土地。
2006年5月,与1953年相距整整五十三年,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15楼前。多巧的是
二个“53”的数字呀,它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吗?触景生情,一幕幕往事呈现在眼前。
父母亲人,叔伯邻里一个个音容笑貌浮现在脑海里,仿佛我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往事
如烟,真是弹指一挥间。
回到北美后,总是不能忘怀以往的一切。我决定写点中关村的事和人,抒发自己思乡的
情感,也愿与所有海外的中关村游子和关心中关村的人们共享。
中关村回顾(一) - 中关村的狼圈
上个世...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