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 发帖数: 5617 | 1 http://news.backchina.com/viewnews-223324-gb2312.html
习近平清华博导:革命已发生 5至10年内国家就会出事
京港台时间:2012/12/4 消息来源:多维 网友评论 34 条
习近平清华博导:革命已发生 5至10年内国家就会出事
中共十八大(专题)后,呼吁和期待中共政改的声音不断。被誉为“帝师”的清华大学教
授孙立平近日公开指,中共各级政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作恶授权,已沦为“与法治格
格不入”的国家;他称“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已经发生”,中共若错过切割机会,少则5
年、多则10年,国家将出事。孙曾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专题)的博士论文导师,其言论
引起外界关注。
孙立平惊人言论发表于11月29日,经济类杂志《财经》在北京举行“2013:预测与
战略”年会上。出席该年会的不但有数以百计中外经济学界泰斗级人物,更有大批中共
高官,包括全国人大前副委员长成思危、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商务部长陈德铭等,加上
现场采访的各级媒体记者,与会者多达千人。
现场消息指,众多嘉宾发言中,以孙的讲话最震撼,全场近千与会者听后一时间静
默无语,台下听众不停... 阅读全帖 |
|
|
c***s 发帖数: 70028 | 3 溥仪、润麒、溥杰、庄士敦在御花园(资料图)
莎士比亚曾在《哈姆雷特》中深情吟诵: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现在中国人也要高声呐喊:To learn or not to learn, that’s a question!中国人对于英语的复杂情结已然在教育战线上愈演愈烈。清末以来,英语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地位越来越突显,另一方面,加强母语教育、减少英语学习负担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香港在大学推广英语教学,北京将缩减高考英语的分值。学还是不学?抑或是怎么学?除了李雷和韩梅梅的故事外,英语学习还应该包含更多的内容。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大英帝国特使——马戛尔尼伯爵曾奉命觐见乾隆皇帝,请求互通商贸,却吃了闭门羹,无奈悻悻而返。走时,马戛尔尼抛出一句狠话:“中国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失望与讽刺之情溢于言表,果不其然,半个世纪后,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人终于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英吉利的商品...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4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皇帝。由于皇位继承的特殊性,导致中国历史上有出现了很多奇葩的皇帝。
如果对这些奇葩的皇帝做排名的话,估计这几位应该可以轻松占据前三位。
第三位:最搞笑的皇帝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至正德十六年(1521)在位。自幼贪玩,喜欢兵术,而且非常不愿意受宫廷的约束,所以给自己造了两个自由活动的天地,一个是豹房,一个是宣府的镇国府。豹房最初是朝廷用来训服豹子等凶猛野兽的地方,后来武宗花了几十万两银子,在北海附近修了这个豹房,在那里醉生梦死,酒色俱全。为了远离京城,他还自封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以及镇国公,还让兵部给自己发饷。为了不让大臣们不停地罗里罗嗦,他还特别规定,大臣一律不准到宣府去。
宁王造反,著名的理学名臣王守仁很快平叛,但武宗对此很不高兴,因为没有他动手的机会。另外,武宗的好色是有名的,到处留情。
不过,武宗也有厉害的一面,他对于权力抓得很紧,他还同蒙古小王子开过一仗,以五六万人抗击四五万蒙古人,获得大胜,比起英宗以50万人却变成俘虏有天壤之别。武宗还与士兵同吃同住,并亲手杀敌一人,有很高的军事指挥才能。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明武宗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 阅读全帖 |
|
i****1 发帖数: 84 | 5 现在有句俗话,就是演而优则导。其实在主持人圈中,很多人也是主持得很优秀所以就去当演员。比如说央视的倪萍,还有湖南台的快乐家族,都曾经触过电。其实还有一些优秀的主持人,完全转行做了演员,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比如柯蓝。
柯蓝非常优秀,很早就做了主持人,当时在凤凰卫视声名鹊起。但是很快柯蓝就感觉非常厌倦,因为她觉得做主持人必须要迎合嘉宾,这是她最不愿意做的。
后来她接触到了影视行业,所以就开始演戏,有时候搭档孙红雷,当然最著名的就是《人民的名义》了。柯蓝演戏非常认真,她对戏非常地挑剔,如果感觉到角色虚假,她就绝对不演。所以她饰演的角色很多都是非常有特点,让人信服的。比如陆亦可,一笑一骂都让人觉得仿佛在哪里见过。
但是这样认真的演员还是被陈道明骂过。陈道明在影视圈中可以说是大佬,有一次柯蓝和他搭戏,因为封路迟到了几十分钟,被陈道明大骂一顿,但是后来陈道明了解了原委以后就开了玩笑,缓解了气氛。
其实柯蓝的背景非常强大,一点都不逊色于景甜。她的爷爷是(敏感,自行度娘),背景深厚,奶奶是第三个老婆,但是也是背景不凡,奶奶的祖父还当过帝师,所以家庭教育没的说。
柯蓝的感情也非常坎坷,因为她非常重视...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6 ft,GLA总共都没有20个师吧。tg一向不是一个集团军能顶住一个米帝师就谢天谢地了。 |
|
c****g 发帖数: 37081 | 7 张廷玉非帝师谥不了文正;无武功谥不了文襄;怎么也能混个文忠。因为晚死了几年,
一门心思想太庙,最后就得了个文和,弘历的心眼未免小了点。 |
|
h**y 发帖数: 41 | 8 没错,魏忠贤不敢动孙承宗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孙承宗是帝师。一个阉人,做事多半变态
,还能指望他行好? |
|
t****u 发帖数: 8614 | 9
还有一招,长征前把毛岸龙收养下来,想办法把小阿哥养大。
等太子挂掉了,辅佐小阿哥上位,以帝师身份实现利用理想。 |
|
T*****n 发帖数: 18811 | 10 俺关心的是
帝师打算看上哪位姑娘
解决个人生活问题 |
|
t****u 发帖数: 8614 | 11
这个不行吧!下一辈的。再说想当小阿哥的帝师,岂能和周相爷联姻。
这两个没听说过。 |
|
t****u 发帖数: 8614 | 12
你们都知道不少嘛!
帝师这种的,不应该这么急,在延安抢啥。
49年后,新朝建立,还不是美女随便挑。忍几年而已。 |
|
y*****n 发帖数: 11251 | 13 他这个办法不错啊。这样做咨询心理学的将来有机会做帝师谥文正了。 |
|
a*****y 发帖数: 33185 | 14 附:周恩来xx在新华总社学习班上的讲话
周恩来 xx
( 1974年1月27日 )
〖记录稿,供参考〗
总理:
同志们,现在开会。今天这个会是几个单位联合召开的,和大家见面谈一谈。找大家了
谈一谈批林批孔问题,请政治局同志来讲一讲。现在请xx同志讲话。
xx:
非常对不起同志们,这个任务倒是给我几天了,这两天忙,没办法准备,好在文元同志
准备了,我讲一讲,叫做开场白吧!说错了的地方给我提出来,错了就改。
我想把批孔,就我所知道的这一段情况,向同志们介绍一下。我大概是去年春天去看望
主席,当时主席那里放着《十批判书》,已经印给大家看了。主席讲,送给年一本。他
说:“我的目的是为了批判用的。”这个问题,今天在这里没有什么秘密了,郭老功大
于过,前天在会上,“中直国务院系统批林批孔动员大会”已当面对郭老讲了,好象当
时主席就有一首诗五言绝句,我就记不下来了,后来八月份又给我说了,叫作“郭老从
柳退,不及柳宗元,名曰共产党,崇拜孔二先”。
去年五月中央工作会议,我病了,到外头去治病,工作会议我就请假了。听说五月工作
会议讨论过,回来以后工作很忙,我甚至把这首诗也忘了。当时是在保密的情况下,好...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5 商君法圣:毛泽东是兴法批儒的代表人物! 作者:[商君法圣] 来源:[乌有之乡]
浏览:[372] 2010-12-09
写在前面
在当代中国,某些文化复古主义者正摆出一副“回归传统”“热爱传统”的“慈爱”面
目,准备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唯一代表事物,正准备将一个人尊崇孔子与否,作
为评判他是否尊崇和支持中华文化的唯一判断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否定孔子和儒家,
就成为了彻底否定中华文化的所谓不可辨驳的“罪证”,否定儒家就成了彻底抛弃中华
文化不再成中国人了!然而儒家文化并不能够代替整个中华文化,整个中华文化也绝对
不仅仅是儒家文化!与儒家观点相异的先秦诸子百家,哪一家不是中华文化?法家思想
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吗?毛泽东没有继承法家,没有赞美法家文明吗?既然毛
泽东继承了法家,又怎么能够被指责成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意图彻底否定和灭绝中华文
化”呢?毛泽东继承了法家文明,又怎么不能够说成是继承了中华文化呢?法家与儒家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斗争上的你死我活的斗...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GreaterROC (Greater Republic of China),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保共改良”二十五周年祭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12 10:17:59 2011, 美东)
─评历史连续剧《走向共和》的美学价值─
辛 灏 年
(黃花崗雜誌《革命與改良》文章選刊之十)
献给伟大的共和革命——辛亥革命九十二周年
題 解 ﹕问曰﹕ 保共改良未死,何以言祭?
答曰﹕ 保共改良必死,共和革命必再。
当此方死方生之际,为促其早死,乃为之祭。
前 言﹕
一位近代史学者在看完了长篇电视历史剧《走向共和》之后,曾兴奋地评价说﹕《
走向共和》不啻为──
专制中国的一道闪电,
共和思想的一片霞光;
痛斥改良的一阵狂飙,
呼唤革命的一声惊雷……
是的,当此中共北京洋教专制复辟政权──依然在拼命效法着大清慈禧皇太后“假
改革、真保权”的──“愚民之术”时,《走向共和》》的播放和传播,和它 始被中
共“删除革命、只播改良”,终被中共彻底禁播禁售的... 阅读全帖 |
|
d****z 发帖数: 9503 | 17 如果你说杨度认为老周是他要找的人,这个也算可以理解。
关键是我认为杨度看的一定是个人,而不是党派。这个是他这样想当帝师的人的想法。 |
|
t******t 发帖数: 15246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hinknet (我是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朝鲜人民军怎么这么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 23:30:02 2011, 美东)
也是刚组建不久的部队,就重创美24步兵师,把4个美帝师压缩在釜山防线,差点还突
破了。美军好歹也是刚刚击败德军的男人把,怎么突然间边脆弱了,换了苏军绝不可能
如此吧 |
|
y****i 发帖数: 1050 | 19 1949年中共军队进入上海,工厂改名益民食品一厂,江泽民又成了共产党的工程师
。当时去工厂视察工作的中共干部正是后来被称为“红朝帝师”的汪道涵,而食品厂的
董事长则是汪道涵的妻子。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江泽民自然不会放过和汪道涵拉关系的机会。他先是以同是上
海交大校友的身份和汪道涵套近乎,结果在聊天过程中,发现汪道涵竟然曾经是江上青
的下属,而且喜欢诗词。江泽民立即拿出自己“是江上青养子”的杀手锏,并不伦不类
地念了一句苏东坡悼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句话让汪道涵很感慨,
因为江上青正好死了十年了。江泽民攻心成功,大获全胜。知书达理的汪道涵感念江上
清旧日的提携之情,对此深信不疑,立刻决定提拔江泽民。这大大增加了江泽民对这个
新出身的信心,从此汪道涵也成了江泽民这个伪出身的证明人。江泽民的仕途之路至少
有一半是汪道涵为他铺就的。
和一般干部不同,江必须搞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是要和下级搞好关系,避免群
众对他有不良反映或检举揭发,一个是要搞好上级所有干部的关系,免生不良印象,引
起身份上的怀疑,再一个要和顶头上司的丈夫、有权有势的汪道涵靠近,并进一步和汪
的家庭建立亲密关系...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31659 | 20 1.
我说的是预测64.你说的是清华北大开始串联.这是两回事儿.
串联了不等于就一定能成事.更别说形成席卷全国,社会各阶层参与的大事儿,对不对?
你说"就是会有比86还大的学运".请问,谁在64之前就断言会有比86还大的学运?
或者说,您老当初就断言89年会有比86还大的学运?
更何况,这里还有个自由发言和向上汇报的不同语境问题.
打个比方来说,不是很靠谱的想法,你会跟你公司CEO汇报吗?
2.
之所以我关心有没有人预测过64.是因为一个理论的好坏,需要事前事后结合看.
倒不是给你的回忆打低分.----前面我说了,我不讲证据.你有类似沙叶新的文章,
那就值得重视。没有,那也无所谓。
但我有一问,你拿经历三次学潮来说事儿,这合适吗?
你找100个经历三次学潮的,问问看88年底是不是就预测到89年会什么情况,
那也许会有100个说法。对不对。可见,你个人一小块的经历,不一定能说明多少问题。
说不定还不如事后别人看资料的来得清楚。
简单的一个比方,司马迁和刘邦手下的小兵,谁更清楚汉朝怎么建立的?
3.
你前头所谓“还用啥国际势力”,“学生就是憋着”,
意思是不是:没有国际势力的影响和支持,6... 阅读全帖 |
|
l****w 发帖数: 515 | 21 http://www.jllib.cn/ffy/2e2p.htm
原文链接里面还有很多图片
三个皇帝与两座皇宫
图/文:冯方宇
------------------------------------------------------------------------
----------------------------------------------------------------------------
-----------------------------
皇帝的返乡
公元1375年4月,一如既往的春意浓浓,47岁的朱元璋衣锦还乡,带着开国者无限
的自豪,朱元璋脸上春风得意。此次回乡,阵容庞大,仪仗齐全,俨然是真龙天子的威
仪。这是他征战多年,当上皇帝后的第一次反乡,次行的目的是祭扫父母的陵墓,还要
亲自视察中都皇宫的修建状况。
车驾进入洪武门,踏上洪武街,横穿云霁街,进入大明门,两旁的部府建筑仍在做
最后的紧张施工。穿过宽阔的凸字形广场,入承天门,正式进入紫禁城,再经端门,过
外金水桥,来到了午门前,朱... 阅读全帖 |
|
|
|
|
|
|
R*I 发帖数: 1840 | 27 王沪宁勉强吧,汪道涵肯定算一个
我先说两个翁同和,王沪宁
★ Sent from iPhone App: iReader Mitbbs 7.56 - iPad Lite |
|
|
|
|
|
|
|
|
|
|
|
|
|
|
|
|
|
M******8 发帖数: 10589 | 44 http://www.81890.gov.cn/laonian/Item.aspx?id=19893
作者:资中筠
改革开放之初,我首次作为访问学者访美,参加了一次中美历史学者的交流会。有一位
美国历史教授讲了一段见闻。他说:问美国学生为什么要学历史,绝大多数的回答就是
感兴趣。他问过台湾的学生,得到的回答是,为兴趣而学历史对我们太奢侈,我们是为
了救国而学历史;后来他接触到中国大陆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竟如出一辙,尽管
两岸处于对立状况,各自所谓“救国”的含义可能相反。把学历史和救国联系在一起,
令他这个西方人感到十分新鲜。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学习和研究历史可以有如此不同的
角度。
最近想到这个问题是由对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的各种看法引起的。
以史为鉴,鉴什么?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中国那样特别重视历史文本,对史书赋予
如此沉重的使命。最常见的说法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是关键,为什
么不是“兴衰”?就是一个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个朝代给“替换”了,这才是最
重要的。所谓一个朝代实际上是一个家族掌权,然后又被另一个家族夺走了,换了姓。
从历史中吸取经验...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589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therion (同治童生咸丰秀才),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记忆的深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l 25 12:40:43 2013, 美东)
中国有确史在西周晚期,就是共和时代,历王出奔,国将不国。
中国人看到的历史的第一页,春秋就是个尔虞我诈的时代,左传上不是阴谋就是阳谋,
表面上冠冕堂皇,尊王攘夷,实际都是晋文之类的谲而不正,到了战国就更是赤裸裸的
厮杀,连表面功夫都不做了。
这可能是一种心理习惯,民族早期的记忆,可能就像我们幼年刚知事的记忆一样,是很
男磨灭的,可能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已经刻在民族的基因里了
比如宋襄公,有人说他是蠢猪的仁义,也有人说他是睿智,因为宋国打得赢楚国一次,
可能下次输得更惨,不如服个软。这种诛心的习惯,把别人往谲诈方面想的心理习惯。
从一开始就是这样,心存真善美的人只能幻想三代,西汉早年就说什么,人心已经坏了
,就像衣服已经破了,无非是今天一个补丁,明天一个不定,朱熹后来甚至说什么尧舜
之道未尝一日得施于天地之间
但是,穷则变。过去老是讲,历史书上也是这么...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05 | 46 这个一般砍人也是具体干活的,首付们都是坐而论道,沟通皇上和官僚的纽带,不和皇
帝关系好到一定程度能当上首付吗?有些还是帝师,在怎么也不能砍他们吧 |
|
m******d 发帖数: 379 | 47 不能。
他的5年平辽策一上,就有个关系不错的与他私下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还加了一句,有
没有想过五年后你办不到怎么办?他的回答脱口即出:我当时就说着玩的。五年后嘛,
说不定皇帝到时候一高兴,就把这茬忘了。
再从金人破关后他率军勤王的事儿看。他当时动作不慢。孙承宗以帝师和他老师的身份
提醒他,你不能闷着头往北京城跑,无论大小,最好能在中间和皇太极打一仗。崇焕置
之不理,撒开脚丫跑到北京城后第一件事儿就是要崇祯大开城门,放他领着边军进去--
--这是明王朝从没有过的事情,边军不得入京,何况崇祯多疑。崇焕也不想想,你一仗
没打就要领兵入京,这是来勤王的,还是来清君侧的?
要说崇焕想造反,那就好说了。可问题是,看着也不像啊。结合以前干的事儿看看,也
就只能说是个政治白痴了。 |
|
g******t 发帖数: 18158 | 48
本文为转载,作者:李镇(同治帝主治御医,花翎二品顶戴食三品俸太医院左院判李德
立四世孙),文章原名:《同治究竟死于何病》。
同治帝载淳死于1875年1月(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年19岁。 其死因有三种
说法:一说死于天花,一说死于梅毒,还有人说死于疥疮的。比较有档案可稽的论证,
是近年《紫禁城》杂志社出版的《故宫轶事》中徐艺圃所写的《同治帝之死》。他从清
室档案《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中查阅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载淳得病召御医李德
立、庄守和入宫请脉时起,直至十二月初五日载淳病死时止,前后共37天的脉案、处方
及106帖服药记录,肯定同治是死于天花无疑,而绝非死于梅毒或其他病症。台湾出版
的《玉座珠帘》一书,是一部传奇式的历史小说,作者高阳也查阅了大量有关档案史料
,参考了不少清宫轶事,取精去粕,编纂成书。他说同治是以借查园工之名,微服出游
,结果身染梅毒,走马牙疳,溃烂穿腮,梅疯入脑,不治身亡。
究竟孰是孰非呢?照理分析,脉案是皇室档案记录,是官方文件,应无可非议。但
事实未必尽然。因为在某种条件下,由于某种不可公诸于世的原因,必须回避当时的真
实情况,有意识地弄虚作假,以掩盖... 阅读全帖 |
|
S*****4 发帖数: 514 | 49 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宦官刘瑾是个大权奸,他原是东宫的一个小太监,少年天子朱厚照登
基后,刘瑾玩弄权术,窃取了司礼监及东、西厂之权,继而结党营私,废除朝纲,又罗
织罪名,大肆陷害忠良,朝中数以百计的大臣,或被打成奸党欲治死罪,或被削职为民
赶出朝廷,或被迫告老还乡致仕归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被讥
为“刘皇帝”与“站皇帝”的大奸宦,不到三年,就落马被处以极刑。据说刘瑾就刑时
被千刀万剐,刽子手割了七千多刀,三天后才死去。把刘瑾送上断头台的他的同伙,是
正德朝“八虎”之一的张永,但在幕后为其出谋划策的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名叶良辅
的商人。
叶良辅,字国宾,号一峰,明代中期东山北叶人,“钻天洞庭”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叶
氏世居白沙纪革及陆巷蒋湾等村,良辅为宋代名臣叶梦得六世孙,廿八公叶埜第七子。
良辅祖上世代商贾,家境殷富。明永乐年间,朱棣迁都,强令天下富民实京师,其祖叶
新应募赴京,遂落籍顺天宛平县得胜关,以大户氏称之。少废举子业,至山东临清承世
业,商贾棉布、青靛、染料诸货,因他善于经营,家业隆隆日起,资越饶。他为人豪迈
,饮酒五斗勿乱,轻财好义,喜救人危急。正德年间,临清等... 阅读全帖 |
|
s**x 发帖数: 266 | 50 旅顺和威海卫的相继失陷,标志着日军通往天津、北京的门户已经打开。军事上,清军已经证明了远不是日本的对手,西式武器装备的淮军每战必败,耗费巨资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谁都明白,北京是守不住的。
摆在清廷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迁都抗战或者忍辱求和。
放弃北京,迁都西安,坚持抗战,这个坚强不屈的建议是当时不少主战派官员提出的。代表人物京城有帝师、清流领袖翁同龢,地方大员有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张之洞等。
那么,迁都西安抗战有无胜算?
从战略上说,凭借国土的广阔战略纵深,用空间换时间,和敌人进行持久抗战,二战中中国、苏联都成功的证明了这一点的可行。
毛泽东在抗战期间,做了一次著名的“论持久战”讲演。但抗日“持久战”的观点,其实是甲午战争期间,两江总督刘坤一的首倡:“有钱赔款,不如用兵两年。况用兵两年,需饷不过数千万,较赔款尚不及半,而彼之所费愈多。……‘持久’二字,实为现在制倭要著。”
另一个封疆大吏两广总督张之洞也提出了“迁都、勤王”的主张:“彼孤军远征,粮弹皆靠海运,分兵守则军势弱,不守则接济断,彼时一败即不能支。”
应该说,这两位清末的顶梁柱级人物见识是很厉害的。
说白了,迁都抗战、死扛到底就...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