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建都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e
发帖数: 16824
1
在唐之前,都是北方更富庶一些。
c*********u
发帖数: 3128
2
为什么很长时间内,南方的文明程度低于北方?
W******i
发帖数: 187
3
从人类迁徙的角度,古人分两批经两条路线进入中国,从喜马拉雅山以南进入的早些,
发达程度也低些,从丝绸之路进入的晚些,文明程度也高些,后者进入的是北方。
从地理角度,北方近黄河的中原地区土地肥沃,南方是丘陵水路和沼泽,可能对早期的
农作物来说南不如北。
i*****g
发帖数: 11893
4
老话题了,有几百万人讨论了几亿次
马,游牧民族,人口数量,
理论上是南方容易耕种,
现实是,南方需要清除太多的杂草树木,在铁器时代之前很麻烦
另外,南方疟疾多,
S****e
发帖数: 10596
5
打过三国志的都知道
南方看着地方大,其实交通很不便有山有水
建邺基本就是天涯海角了
北方那些大都市都是四通八达
尤其洛阳和西安都是可进可退
北京也是
z****e
发帖数: 54598
6
因为以前没有南方
南方是山区,不适合种田
北方平原多,适合种田
中国是农耕防御性民族
j***j
发帖数: 9831
7
发展与和平的两大主题,也就是说发展与打劫。经济富庶气候温暖往往是被打劫的风水
之地。
h*****n
发帖数: 37
8
经济和政治中心一直都在北方
b********7
发帖数: 12906
9
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 北方一天一地一圣人.
比较下来南方霸气不够.
c*********u
发帖数: 3128
10
赞知识丰富,但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的起源国,根据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
蟾岩发现古栽培稻,距今已有14000年-18000年的历史。
m********y
发帖数: 21909
11
天子守边,都有这种心理吧。天子守边是明代说的,但我想很多朝代都这么想。
t****u
发帖数: 8614
12
宋以前,南方没有开发出来。
元清是北方异族政权。明是号称天子守疆。
x*******i
发帖数: 273
13
看看今天(2006数据)各省的面积和粮食产量
http://www.771771.blog.163.com/blog/static/81344952200942311321
黄河流域:
河南 5010.00万吨 16.7万平方公里
山东 4048.80万吨 15.67万平方公里
长江流域:
湖南 2706.20万吨 21.18万平方公里
湖北 2210.10万吨 18.59万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
广东 1387.60万吨 17.8万平方公里
广西 1463.20万吨 23.67万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两省面积面积最小,但是粮食产量最高,中国人是农业民族,如何选择,一目
了然。
q*****n
发帖数: 352
14
河南山东的平原面积大
两湖山地面积都占一半以上
y****e
发帖数: 1785
15
稻作起源这个学界也争论很久了,刚刚pnas出了个文章可算作定论了
http://www.pnas.org/content/108/20/8351.abstract
Finally, we date the origin of domestication at ∼8,200–13,500 y ago,
depending on the molecular clock estimate that is used,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known archaeological data that suggests rice was first cultivated at
around this time in the Yangtze Valley of China.
w*********n
发帖数: 1975
16
这种考古只能证明那个是时候,那个地方有水稻了。是栽种的还是野生的?姑且算是栽
种的,肯定只是小范围/或小规模的事情,就像现在有些南方农民也偶尔种一点点高粱
粟米,政府都不征税的。历史文献什么时候开始有水稻的栽种,收割/官粮收缴的记载
?要知道农业是朝廷经济税赋的命脉,一县有多少田亩,多少耕牛,多少产量,多少人
口,税赋多少,历年都有造册,登记上报朝廷的。最早关于水稻种植,稻米收获的史料
时什么时候的?中国如果早就有栽培,为什么到秦汉时期还不能推广?那可能是品种不
行,以后从海南岛或越南引入了新品种才大规模种植开来。所以才有水稻是海南岛或越
南引入之说。谁能提供史料?

,
consistent
y****e
发帖数: 1785
17
发疑问之前是不是先看看人家的文章?这文章说的就是栽培稻起源地指向长江中游一带
。河姆渡和彭头山等地的发现早就证明了新石器时期江南稻作农业的兴盛,而裴李岗贾
湖稻作遗存也体现了稻作农业向中原地区推广,至于占城稻那都是宋朝的事情了。。。
这时间差的不是一个数量级
s*******n
发帖数: 10426
18
考古学可以判断是野生还是栽培的,看种子的大小就能判断,这个是常识.....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 中文网站浏览器
r**m
发帖数: 2823
19
feng shui
x****o
发帖数: 29677
20

说粤军强是北伐时候的铁军,后来清共,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等,粤军几次整编重组
,根本不复往日辉煌,64军都什么时候了
另外怎么没有湘军,唐生智,程潜,何建都是自成一系的,只不过后来越来越散了
j****n
发帖数: 3465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刘裕的北伐
你的家乡太悲催了,谁建都那儿谁倒霉
b*********f
发帖数: 1585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刘裕的北伐
朋友 朱元璋是个例外 他在南京建都就好好的丫
j****c
发帖数: 19908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南京1937——动物西迁
嘉宾
夏祖灼 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学生
经盛鸿 中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
洪银兴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孟丹青 南京大学历史系 学者
王运来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副院长
赵晓玲 作家
张 生 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
1937年,古城南京炮火连天。人人自危,弃家逃难,中央大学惊现特殊难民。历时两年
,过千山万水,上演“长江动物园”。
1938年11月一个晴朗的下午,重庆沙坪坝码头,一个中年男子急匆匆地奔向从远处赶来
的一队牲畜,他摸摸牛,又看看羊,还有那些牛背上笼子里的鸡鸭,像见到了久别的亲
人,激动地热泪盈眶。
主持人
这个如此激动的中年人叫罗家伦,是当时中央大学校长。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那个动荡
的年代,几个赶着牲口逃难的庄稼人,应该是再普通不过了。但这几个看上去衣衫褴褛
,蓬头垢面的人却不是普通的庄稼人,他们是当时中央大学农学院的校工。而这些看上
去普普通通的动物,也并不普通,因为它们全都是中央大学花高价购买的,来自世界各
地的优良动物品种。只是罗家伦见到它们的时候,这些“高贵”的牛羊们也显得风尘仆
仆,失去了往日的风...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1322
2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8503680100u4g3.html
天津的小洋楼闻名遐迩,而最早的洋楼当属天津英租界的建筑。1888年11月3日的《中
国时报》曾这样报道天津,“一度遍地皆是深沟、大洞、臭水沟的使人恶心的可恨的道
路被铲平、拉直、铺平、加宽。并且装了路灯,使人畜都感到舒服,与此同时,城壕里
的好几个世纪以来积聚的垃圾也清除掉了。”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1918年来过天津曾在
其小说中写道:“走在天津城里最气派、最整洁、最美丽的街区,令人仿佛来到了欧洲
的都会。”天津英租界的勘察、测量和规划就是戈登率领他的工兵完成的。
英租界原是一块菜地,没有道路。戈登带领他的士兵骑马走遍这块泥泞的土地,每天起
早贪黑,不辞辛苦,获得所有需要的数据,标绘成图纸。然后再规划道路和建筑区域。
这是天津首次按照英国标准进行的城市规划建设。一改狭窄的砂石土路为宽阔的马路设
计。
戈登是1860年9月来天津,期间曾参与英法联军的对北京的战争。文献没有发现他掠夺
圆明园财宝的记载,戈登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英法联军)洗劫之后纵火,以最野蛮
的方式毁坏这些最宝贵的财产...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22
25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伟大变革,在这场革命中登场的有清政府的
达官政要,有思想新潮、行为激进的知识分子和革命党人,还有称霸一方的乱世枭雄。
不管是铮铮铁骨的革命先烈,还是投机钻营的小人,辛亥革命这段历史都是由他们共同
打造的,就像一幕完整的大戏,有的当主角,有的跑龙套;有的饰正角,有的演反派,
缺一不可。
在这台大戏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断地变换着自己的脸谱,游走于革命、不革命、反
革命的不同阵营之间,而且手法老道、左右逢源。正可谓“离离墙上草,风吹两面倒”。
一、袁世凯——最著名的“墙头草”
袁世凯是清末政治舞台上一个纵横捭阖的重要人物,戊戌变法、晚清新政到辛亥革
命,都与其有密切联系。他在戊戌变法中,一面和以康有为、谭嗣同为首的维新人士称
兄道弟、打得火热,不仅积极参加维新派组织“强学会”的各种活动,还慷慨捐银500
两,为变法筹措资金;一面又暗中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眉来眼去,力表忠诚
。当维新派和顽固派的力量天平倾斜到慈禧这边后,袁世凯就立刻充当了告密者的角色
,把维新派的图谋和盘托出。他的致命一击,不仅使光绪皇帝被囚禁,慈禧太后重新垂...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1823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如果你穿越回去做李自成
建都洛阳 搞好根据地加强统治管理吸纳地主士大夫 训练精兵5万
等着崇祯跟满清再耗两年再北进
f*******5
发帖数: 1815
27
本来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
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
、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隐忍不发。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
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
去说服项羽。这样, 刘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
中三郡之地。
a******o
发帖数: 16625
28
这个有什么新鲜吗,入主大陆是日本的五百年国策,丰臣秀吉早就说过,要先征服朝鲜
,进而打败明朝,目标是建都北京。
T*****y
发帖数: 18592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都南京告全国同胞书
蒋某人就这样分裂了国民党
另立中央,擅立首都
通篇都是杀人杀人
a***n
发帖数: 3633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都南京告全国同胞书
那么穿越一下,国民党中谁当领袖更合适呢?
T*****y
发帖数: 18592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都南京告全国同胞书
中国人就这个脾气,但凡干点儿破事儿
就非要有一个老大,而且是终身制绝对的老大
否则必乱。
这可以叫威权依赖症,甚至有时候可以说是暴君依赖症
这个病,才是产生集权和暴君的土壤
毛主席那种暴君,其实只是勇敢地
担负起中国人民渴望的一个角色而已
怨不得他。
f*******5
发帖数: 1815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都南京告全国同胞书
邓演达? 汪精卫?
R***a
发帖数: 41892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都南京告全国同胞书
至少作为东晋首都,东晋可是比其当时北方counterpart们长命多了。
R***a
发帖数: 41892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都南京告全国同胞书
另外,东晋自己也比定都长安的西晋长命
w****1
发帖数: 2887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都南京告全国同胞书
请教屠城三次
R***a
发帖数: 41892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都南京告全国同胞书
同样,东吴也比魏长命
a******o
发帖数: 16625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建都南京告全国同胞书
镇压杨秀清,清军占领,日本占领。
c*********2
发帖数: 3402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白马山战役
http://chn.chinamil.com.cn/wy/2011-11/28/content_4724992.htm
作者:■王 毅 许传星 宋 斌
2011-11-28 06:05:08 来源:解放军报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之际,西南重镇重庆还处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之中。作为
蒋介石多年苦心经营的陪都,这个城市曾经让他幻想成为东山再起的“福地”。
1949年11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二野主力入川、黔作战,拉开了解放大西南的序
幕。11月中旬,蒋介石飞抵重庆坐镇指挥,企图负隅顽抗,并让长子蒋经国到前线“督
励”宋希濂,要求守住彭水,布防白马山。
白马山位于重庆市武隆县城西南,面积454平方公里,东北面山路崎岖、悬崖峭壁
,下有乌江天险,是拱卫重庆外围的最后一道屏障。宋希濂在白马山部署了4道防线,妄
图凭借其易守难攻之势阻止人民解放军前进。
我四野第47军141师遵照命令横渡乌江,迅速抵达白马山防线;与此同时,二野三
兵团第11、12军主力攻克江口,解放武隆县城,并于22日拂晓到达白马山防线。两军对
峙,战斗一触即发。
11月21日晚,战... 阅读全帖
f****y
发帖数: 7425
39
另外我觉得说列强也不合适
其实也就是英法,主要是英,其他国家当时在中国插不上什么手。
关键是洪秀全2b了,那时候我估计肯定有新星2流强国愿意陪他们赌一把,比如德国和
沙俄,另外洪秀全选南京建都,选江浙并长江流域为重点这个确实对英法的威胁大于满清
另外我觉得人类近代化以来,在新兴国家崛起的过程中适当取得外界助力之后记时切割
屡见不鲜,也没有什么好说丢人的。
老毛当初给斯大林低头哈腰的,最后还不是跟毛子干上了,美国独立战争的时候不照样
找法国人帮忙?日本人当初不也是一水的治外法权?好汉不吃眼前亏
老蒋老毛那时候要美援苏援我觉得没什么,相反洪秀不要没关系,但是还要主动在没干
掉满清前跟英法惹事就太不明智了。
c*******9
发帖数: 9032
40
关键在可机动的力量。共军的“综合国力”也差太多。
这种情况,也许不应该急于建都,成为包袱。
w****j
发帖数: 6262
41
偏安偏多大?偏少了太容易被大清灭了,偏多了,就威胁大了。很难平衡的。
我也觉得太平天国太急着建都享受了,等真打进北京城再定都也来的急呀。
m******r
发帖数: 4351
42
看不到你的图。不过,还是可以说两句。
老实说,你还有其他一些人有点政治加于学术的味道。幸好这里只能骂街,要是可以动
手......。总之,政治加在学术上到底应不应
该,我不知道;但太过了总归是不好。
97年夏商周断代工程邹衡为代表强行把二里头文化全部四期硬性全部归结为夏文化,号
称N多年学术悬案的了结,断代工程的重大成果。
其实,这里有trick.
众所周知,二里头文化分四期。头二期跨越夏朝直至末年(树轮矫正测年为2080-1690BC
),第三期才开始有了少量青铜器。但是第三期的树轮矫正测年是1590-1300BC, 即使以
最早的1590年算,也距断代工程给出的1556BC商灭夏的时间相差无几。
而且第三期和前二期在文化上差异显著。一二期文化接近由仰韶文化过渡形成的河南龙
山文化,三四期则接近二里岗期的商文化(比如陶器的样式),从时间上看第三期属于商
代早期,文化面貌基本上属于商代文化的特征。一二期很惨,连铜器也没有,三期有一
点。宋以来所著录的一直到近年所出土的铜器多如牛毛,迄今尚无一件能确定为夏器,
号称是夏的青铜器是没有用的,悲愤也是没有用的。
至于三期和二期之间存在的一些共...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12253
43
(一)本书的成书年代
《四时纂要》 的作者是韩鄂 ,一题作韩谔。韩鄂的事迹不详,仅在《新唐书》卷73《
宰相世系表》列有这个名字,是唐玄宗 时宰相韩休之兄偲的玄孙,没有记载任何事迹
。《宰相世系表》上还有一个韩锷,是韩休之弟的玄孙,也没有记载任何事迹。韩休死
于公元739年,下距唐亡167年,据此有学者推算,韩鄂,或韩锷可以是唐时人,也可以
是唐末至五代初人[1]。有学者根据本书作者的自序中有批评韦氏《保生月录》的话,
提出他著此书时,必在韦氏之后,时代大约是唐代末年,可能已入五代。[2]日本学者
对于《四时纂要》也做过许多的研究,也大都认为本书是唐朝的作品。因此,现在学术
界一般都采用“唐末五代说”[3]。但这种说法除了以上的几条证据之外,并没有提出
更进一步的证据,特别是古来同名同姓的人很多,本书的作者韩鄂究竟是否是开元宰相
韩休的裔孙还是缺乏可靠的证据[4]。日本学者守屋美都雄考证认为,他们系同名异人
。因此,不能根据韩休的卒年来推测本书的成书年代。另外,唐末五代也是一个较长的
历史时期,即便从唐朝灭亡的那一年(907)开始计算,到五代灭亡的那一年(960)也
有半个多世纪。因此...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王朝的盛衰周期
许倬云
中国自古以来有一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似乎是一种周期。历史学家眼中
也有一种周期,他们认为朝代由盛转衰是一定的,开国时必定兴盛太平,而这个朝代将
要结束时,一定是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这两个观念中所说的“周期”,并不是一个必然
的历史规律,却正好描述了一个政治共同体,将其当做一个复杂系统来看,它是如何逐
渐失去自己的调节能力,以至于不能面对困难的。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先说分合观念。中国是很庞大的地区,各个地理区域天然条件不一样,合在一起成
为一个共同体,必须是各个区域之间能够互补而无冲突。朝代刚兴盛的时候——通常是
大乱以后,一个新的秩序出现了,各个地区可以重新调节,彼此形成互补的关系;在各
地区之间协调与重新分配资源,也正是一个新政权的重要任务。建立一些新的交通网和
新的管理制度,都是为了要把若干互相冲突的地区,重新放在一个系统之内,这个调节
的过程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比如说,汉代分裂以后,要到唐代才重新建构起一个南北
之间相互协调的新秩序。汉代是东西方向的结合,物产和人力资源都是靠横向的几条大
路和纵向的分支路线,将帝国结合为一个整体。汉代崩溃以后,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导... 阅读全帖
d*******s
发帖数: 695
45
一点关系也没有,要问跟洛阳话有什么关系,还显得有点常识。问陕西话。。。不知道
说什么好了。
夏商周是雅言,也就是古代洛阳话(夏,商建都洛阳附近,据考证周的雅言是沿袭商,
并没有改变)。
汉,西晋为“洛语”,洛语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正音”、“雅
言”,也称“通语”。
东晋是“洛语”+中古”吴语“(金陵)而形成的金陵雅音,也叫”吴音“。
隋唐宋,是“吴音”+“洛阳雅音”,混合形成的“汉音”,也称为”秦音“。
元,“蒙古语”是官话,以大都汉语语音为标准音,称为“天下通语”。 (第一次没
有洛语!!!)
明初,因为江淮地区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以南京官话为标准语。
明永乐,大规模移民北京,当时北京一半人口(40万)是南京移民,南京官话成为当时
北京语音的基础,为“通行语”。
明末到清中,南京官话分化为北方官话和南方官话,以南方官话为标准语。
清中到民国,北方官话渐渐取代南方官话为标准音。北方官话特点是满族发音的南京官
话。(情况请想象美国人念的中文为了标准中文。。。)
民国国语,设计为南京话和北京话的结合。平翘、前后鼻、尖团区分、部分音调按照北
京话,而部分韵母、入声音调...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46
隋唐宋为什么会混合吴音?

一点关系也没有,要问跟洛阳话有什么关系,还显得有点常识。问陕西话。。。不知道
说什么好了。
夏商周是雅言,也就是古代洛阳话(夏,商建都洛阳附近,据考证周的雅言是沿袭商,
并没有改变)。
汉,西晋为“洛语”,洛语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正音”、“雅
言”,也称“通语”。
东晋是“洛语”+中古”吴语“(金陵)而形成的金陵雅音,也叫”吴音“。
隋唐宋,是“吴音”+“洛阳雅音”,混合形成的“汉音”,也称为”秦音“。
元,“蒙古语”是官话,以大都汉语语音为标准音,称为“天下通语”。 (第一次没
有洛语!!!)
明初,因为江淮地区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以南京官话为标准语。
明永乐,大规模移民北京,当时北京一半人口(40万)是南京移民,南京官话成为当时
北京语音的基础,为“通行语”。
明末到清中,南京官话分化为北方官话和南方官话,以南方官话为标准语。
清中到民国,北方官话渐渐取代南方官话为标准音。北方官话特点是满族发音的南京官
话。(情况请想象美国人念的中文为了标准中文。。。)
民国国语,设计为南京话和北京话的结合。平翘、前后鼻、尖团区分、部分音调按照北...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15629
47
哪位大牛来讲讲,太平军进南京,湘军攻下南京,都杀了多少人?下面这些数字是否靠
谱?
我把link得删掉了,小钻风不让给别家“做广告”。
link1:
1853年洪秀全太平军攻下南京。按照上帝教的教义,属于“妖孽”的满人必被杀死,于
是八旗连满族妇女“俱登城佐守”。太平军“屠驻防婴孺无遗,复驱隐匿之妇女出聚宝
各门尽于桥上杀之,河水皆赤”。《金陵省难纪略》记载为:“数百万生灵,城初破死
者盖已不下数十万矣。”
洪秀全在假冒伪劣的龙椅子上的屁股还没坐热,1864年,曾国藩率政府军中最善战的湘
军攻占天京(南京),见人就杀,见屋就烧,见财物与女子就抢。直杀得天京城内血流
成河,尸体涌进长江,几乎使江水不流。曾国藩称:“秦淮长河,尸骨如麻”,“自五
代以来,生灵涂炭,殆无愈于今日。”40岁以下妇女全被奸淫。清人记载:“金陵之役
,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
link2:
被中国人遗忘了的两次南京大屠杀!
屠杀一,太平天国攻破南京,屠杀80万。太平军在攻下南京城后就屠杀了80余万人,仅
留下年青女子未杀,目的是供他们选妃和淫乐之用。这个在《华盛顿与洪秀全》一文中
已经有所介绍,不... 阅读全帖
F******w
发帖数: 1278
48
上述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提到西安历史上曾发生了剧烈的人口变动,因此对西安
方言产生重大影响。西安人口在历史上具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西北大学历史学教授陈
国庆说,根据历史资料和有关专家研究成果,历史上西安的确是一个人口反复发生剧烈
震荡的移民城市。
周幽王11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杀幽王。幽王子宜臼继位,次年东迁都
城至洛阳,周人绝大部分离开关中平原。
秦始皇在灭六国以后,公元前221年将天下豪富12万户迁入咸阳,估计有60万人,当时
咸阳总人口接近100万,因此其中的关东移民大大超过了咸阳的土著人口。秦国主要的
政治家、军事家几乎都是移民或移民后裔。到公元前202年楚汉之战结束时,咸阳成为
一片废墟,关中人口锐减到二三十万人。
刘邦称帝后定都洛阳,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6月,刘邦决定迁都长安,从洛阳迁
移到长安的人员大约不少于10万人。由于秦末战乱,长安人口稀少,而关东各诸侯国却
人多势众,对汉朝廷构成威胁。高祖9年(公元前198年)11月,刘邦决定从关东移民“
实关中”,这样又迁徙齐楚大族田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五姓于关中,同时迁入
的还有燕、赵、韩、魏之... 阅读全帖
l*****t
发帖数: 1080
49

太初元年(前104年)的一天,壮士车令带着纯金铸造的金马和黄金千斤踏上了西去
的征途,他受当朝天子派遣,前往万里之外的大宛国求取天马------汗血马。
汗血马,据说就是今天的“阿哈-捷金马”,它的闻名于世,并不全是它有多么高
大壮猛、奔跑力强,而在于它的一个奇特之处:每当激烈的奔跑之后,它的前肩以及臀
部、背部都会出汗如血,因此汉人为它取了“汗血马”这个响亮的美称。据今人考证,
这个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特征,其实是一种寄生虫的分泌物。加上它喜欢以苜蓿为食,
与汉地的马种大为不同,由于这些奇异的差别,人们视之为天马,在东方人的心中产生
了一种奇特的魅力。
汉武帝一生冀求长生不老、升仙得道,他闲着没事,用《易经》卜了一卦,曰“神
马当从西边来”。这令沉溺于祥瑞的他颇为受用。果然还真应景,不久敦煌方面来报,
说在渥洼池发现了天马!武帝龙颜大悦,有了神马,不就可以骑着它一朝升仙了吗?他
深信这是“太乙神”赐给他的礼物,于是隆重的赐名“太乙天马”,连带着献马之人暴
利长(光看名字就是个生事的主)也被封官受赏。武帝在位54年,是个雄材大略的天子
,王侯将相,没有谁能轻易蒙得了他,唯独方士例外。...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秀成:天国兴亡的见证人
太平军失败与李秀成剖因
? 裴毅然
军事乃政治的延续,战争只是政治较量的最后格斗,而政治较量的基础又在经济与
文化,比拼的不仅是人力物力,更有综合调配的管理能力与设计全盘的文化智力。应该
说,无论从哪一方面来分析,太平军最后的军事失败都是必然的。
一、政治上陈腐恶化
1851年金田举事之初,政治设计上即无新意,“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不过是“均贫富”的老套套,虽能号召饥民于
一时,却无力支撑以长久。
太平天国运动早期创始人实为南王冯云山,最艰苦最基础长达七年的紫荆山传教聚
众,均为冯云山奔走策划。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核心人物的加入,也是
冯的功劳。包括最初的典章制度,亦由冯撰稿拟定。《李秀成自述》内云:“谋立创国
者出南山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既有毅力又有能耐,极受信徒尊重,按说冯云山
完全可以自立,他之所以一再“让贤”于四考秀才不售、“日售赌博”的洪秀全,乃是
因为冯根据星相术,认为洪秀全“多异相”、“有王者风”,生辰八字当贵为“九五之
尊”,而自己的面相却不行,再四动员洪秀全参与其事。
1...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